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排名

发布时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排名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全国排名20202022-10-06 13:40:412022东北农业大学全国排名结果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东北农业大学2022年在全国的排名,希望对你有帮助。东北农业大学全国排名结果东北农业大学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122位,本省大学排名第3位。2022大学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2022本省排名 类型122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3 农林东北农业大学历年排名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全国本科大学排名第123位,2020年排名第126位,2019年排名第131位。年份 排名 所在地排名2021 123 黑龙江(3)2020 126 黑龙江(3)2019 131 黑龙江(4)2018 134 黑龙江(4)2017 135 黑龙江(5)2016 140 黑龙江(5)2015 151 黑龙江(5)东北农业大学简介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自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学科基础雄厚,整体实力较强。现有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29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定权,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现有专任教师1097人,其中教授195人,副教授25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2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7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3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3人,博士生导师145人。东北农业大学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122位,本省大学排名第3位。2022大学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2022本省排名 类型122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3 农林东北农业大学历年排名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全国本科大学排名第123位,2020年排名第126位,2019年排名第131位。年份 排名 所在地排名2021 123 黑龙江(3)2020 126 黑龙江(3)2019 131 黑龙江(4)2018 134 黑龙江(4)2017 135 黑龙江(5)2016 140 黑龙江(5)2015 151 黑龙江(5)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排名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山东农业大学最新排名全国第105名,排在山东农业大学前3位的分别是:广西大学(综合排名:102)、长安大学(综合排名:102)、福建农林大学(综合排名:102);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湘潭大学(综合排名:107)、中国药科大学(综合排名:107)、青岛大学(综合排名:108)。拓展资料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7月,原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术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是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深造率平均在38%以上,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山东农业大学排名:

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 年经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将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医、教育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武书连编著的《挑大学 选专业 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的最新排名是:全国第101名,山东省内第5名。《挑大学 选专业 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山东省各高校的排名如下:

资料来源:武书连《挑大学 选专业 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是北大核心

属于 硕士答辩按照学校要求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一篇以上的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就可以,相对其他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期刊要容易一些。

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东北农业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黑龙江有4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49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1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87人,全日制在校生31107人,其中研究生6436人、本科生24340人、外国留学生251人。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7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1417人,其中教授333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9人。现有“万人计划”入选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2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学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胡宝忠)、兽医临床教学团队(2008年,王洪斌)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洪斌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洪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向文胜、付强、刘忠华、姜毓君、张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向文胜、张颖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向文胜、张颖、付强、刘忠华、姜毓君、王相晶、韩英鹏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杨德光、向文胜、张颖、张淑珍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教学团队(2009,,叶非)、农科数学课程群教学团队(2010,孟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教学团队(2009,赵奎军)、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团队(2010,雷国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2008)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专业3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黑龙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项(涵盖8个专业),黑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生物技术、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农学、园艺、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乳品工程“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科学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乳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县种猪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绥化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西甜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兽医外科学、动物生物化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保险与生活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乳与健康、生命教育(1~7讲)、大豆与人类健康(1~5讲)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外科学教学成果2017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3月,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乳品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畜牧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基础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二级学科):蔬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位授予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兽医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植物保护、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生物工程)、兽医、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农业资源利用)、金融等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区域试验站,3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农业部科研基地,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首批建设院校之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乳酸菌代谢调控与发酵剂制造技术、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区域试验站:农业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东北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业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疾病防控技术与制剂创制、北方寒地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与设施栽培重点实验室、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小浆果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高寒地区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监控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寒地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寒地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饲料营养重点实验室、生物乳业重点实验室、动物群发性疾病监测和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寒地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寒地黑土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寒地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功能基因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全国乳品信息中心、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研发平台研究成果截至2019年3月,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2项。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主办的期刊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中国乳品工业》《乳品与人类》《农业经济与管理》《大豆科技》。《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CABI、CA、CSCD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等奖项。馆藏资源据2019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数据显示,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各类文献资源200余万册,其中印刷版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66万余册。印刷本文献中含中外文图书近120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及报纸2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订阅中外文学术期刊刊及报纸2000余种。馆藏中有文渊阁版《四库全书》一套,《续修四库全书》一套。馆藏文献已经形成以学校重点学科和研究型文献为主,电子文献资源覆盖相关学科的馆藏体系。先后购买清华同方、北京万方和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Agricola、FSTA、EBSC0、Springer、CA等外文数据库,购买书生、超星电子图书66万册,自建了“大豆”、“奶牛乳业”、“学位论文”等特色数据库。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你好,东北农业大学是211,但不是98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审稿

我只知道一本农业科学,审稿是半个月

属于。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有列明。“核心期刊”这个名号有很多机构都在用,有不同的版本。但我们通常说的,也是一般作为职称评定等所要求的核心期刊,是北大编制的,也即上文提及的。详细可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检索网上查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湖北农业科学 33.自然科学版2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玉米科学5. 中国农机化 S3. 浙江农业学报 29.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土壤学报 2.麦类作物学报 4. 农机化研究 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18. 新疆农业科学 34. 江苏农业学报 26.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中国水稻科学 3.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5 农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核农学报 11. 广东农业科学 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4.自然科学版 8. 生态环境 10.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3.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 水土保持学报 3.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自然科学版 30. 中国农业科学 2. 中国农学通报 20.杂交水稻 6.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土壤肥料(改名为. 江苏农业科学 25. 土壤通报 5.棉花学报 7.自然科学版 5,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中国水土保持 11.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中国棉花 1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大豆科学 9. 扬州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中国土壤与肥料) 9. 西北农业学报 22.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华北农学报 4.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 贵州农业科学 37.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上海农业学报 19.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种子10.作物杂志 14. 农业工程学报 2. 西南农业学报 14. 水土保持通报 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 4.中国烟草科学 来源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 1. 节水灌溉 5

应该是校级刊物吧!

山东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来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3-8个)。2、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及主要著作(论文)等。另外,请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3、各类参考文献,均要求统一按标准的编写格式排列于文末,具体情况如下:(1)中文专著、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刊P.其他文献Z)(2)中文期刊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号).(3)中文报纸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导]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4)外文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与中文文献的格式相比,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中多了[原作者国别]和中文译者,具体如下:[序号][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中文译者. 中文本的出版社所在地名:中文出版社或中文报刊名,出版年、或年卷期号或出版年月日(版次)。(5)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编写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主要题名.[100].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6)电子文献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年月日/引用的日期(任选其一)(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服EB;电子载体类型及代码为:磁带MF、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两个版本其中:《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的双核心期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不是核心所以你要先问清楚,你发表的刊物是哪个版本,才能确定是不是核心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由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中文学报。本刊为全国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已被CA、AJ、ZR、CABI等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和国内许多权威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多年来连续获得省内外多项奖励,是河北省优秀期刊、华北地区优秀科技期刊和全国优秀高校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