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怎么样

发布时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怎么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1190CN: 42-1178/N邮发代号:38-3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年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主要发表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经过近50年的发展壮大,在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方针;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研究型人才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发行到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几百所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科技情报机构建立了联系,二、三次文献影响面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据我国科技期刊权威评价机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0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报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在全国综合类学术期刊中排列前10位,在全国师范院校学报中名列前茅。《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1997年起被列为全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1999年为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重点创建期刊,被评为第三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专家评审中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教育部发文等同于科技进步奖),进入中国高校学报50强行列。2001年被评为第四届湖北省优秀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重点刊出粒子物理、磷化学、病毒微生物学等科研成果,获国家和部级多项奖励,还有多项成果获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技成果奖,此外,还出版了有影响的专辑,如“纪念李琮池先生诞生90周年学术论文集”、“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生产力布局研究”、“理科基地教学实验成果和优秀毕业论文集”等,为学校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有专职编辑5人,都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年轻编辑都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是一支专业基础好,编辑业务精,及事业心强的编辑队伍。我们的办刊理念是:选择、创造、开放、服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大学学报。现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怎么样

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不是你说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前者是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后者是机构评选的。

啥核心都不是,自己封的

关于西华师范大学,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座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在这里 我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西华师范大学的在校生活,去年九月初第一次来到西华师范大学,因为专业分配,我们专业第一学年就读于北湖校区,后面三年就读于华凤校区。

去年收到录取通知书

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位于南充市顺庆区和平街道,旁边就是北湖公园,距离嘉陵江步行只需要十多分钟,距离繁华的1227、王府井商区都非常近。

北湖校区给我的第一观感就是非常漂亮!不是说多么富丽堂皇那种漂亮,而是森林公园一样校区内有很多繁茂的大树,也保存了很多历史文化遗迹,比如:川北行署礼堂等,是一个相当具有氛围感的校园。清晨走在梧桐和香樟树错落的校园,阳光穿透层层树叶撒下来,内心都跟着安宁下来。春天长芽,夏天繁茂,秋天层林尽染,春夏秋冬四时之景都别具特色。

小食堂通往主教楼的小道

行署礼堂外梧桐小道

除了优良的校园环境,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的生活条件也是很好的学生宿舍是六人寝,配备有空调、洗衣机、电吹风等设施,北湖校区校内一共有三个食堂,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共同点是性价比超级高!在西华师范大学就读的这一年,我不仅交到了很多朋友,还遇见了很负责任的辅导员,她在学习和生活里面都很关心我们,真的很感动。

西华师范大学真的不错,欢迎大家报考西华师范大学,我在西华师范大学等你!

食堂真的超级绝!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建于1980年2月,它的前身是南充师范学院主办的《科研资料汇编》,它主要刊登校内外师生及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1980年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与四川省教委(川高教〔1980〕20号)批准改为《南充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限国内发行。1984年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川科管〔1984〕33号)批准《南充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半年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88年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南充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四川省期刊登记证:1182号;1989年由于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学院,该刊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8220,国内统一刊号:CN51-1341/N;2003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由此,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报国家科技部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8220;国内统一刊号:CN51-1341/N。2005年9月,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刊号更改为CN51-1699/N,国际标准刊号不变;2006年3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际标准刊号更改为:ISSN1673-5072,国内统一刊号不变,至此,刊名、刊号一直沿用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

开本: 大16开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1955年创刊(原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本刊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核心期刊、湖北省一级期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政治与学术上的导向作用、教学与科研上的推动作用、对外交流中的形象作用、反映本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窗口作用日益得到凸显。本刊将本着“求实创新、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以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为追求,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竭诚地为我国学术进步服务,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校内外作者服务,为海内外读者服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大学学报。现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报

小刊物,连刊号都没有,不过在上面发表文章评奖学金的时候可以加分,其他时候就没办法了

挺好的高校。如果有志于此 当然得努力啦,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努力才有回报。无论什么专业,也要认真学习,认真领会,业精于勤荒于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不错。相关信息,可上学报官网查看。有详细介绍。祝你好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否好投,主要看自己论文的水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对论文的评审是很严格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1、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度重大项目(07&ZD025):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研究(94BJL010);·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01BJY037),经费5.3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底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研究(01JAZJD790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840005):农户生产、生活、交往社会化与公共服务网络构建;· 湖北省人事厅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项基金:湖北省民营经济创业成本研究;·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项目[鄂发展规划课题009号]: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 武汉市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重点项目(20054005062-26):武汉市农村居民劳动就业研究。2、 个人专著(1)《历史的选择——市场经济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2)《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基于体制变迁的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宏观经济结构变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4)《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当代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英文论文:(1)China’s Economic Opening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sian—Pacific Region, 中美经济合作学术会议论文,1987。(2)China’s Surplus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Its Size, Transfer, Prospects for Absorption and Effects of the Double—Track Economic System, (with Clem Tisdell), ASIAN ECONOMIC JOURNAL, 1992, Volume VI, No 2 pp149—182。(3)Egoism: Adam Smith’s Theor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ies Compar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 1996, Volume 23, pp326—331; 该文被 ANBAR Electronic Intelligence 评为 HIGHTEST QUALITY RATING。(4) Rural-Urban Labor Mobili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提交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浙江大学主办的“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发表于Clem TISDELL edit,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Economic Policies, Serials Publication, India, Volume-1,pp354-373, 2005。4、主要的中文论文(2000年以来)(1)《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制度发展的非均衡》,《经济学家》2001年第4期P67-72,收入陈文科主编《发展经济学与21世纪中国中西部发展》P75-85,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2)《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府规模逆相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P18-25,收入饶美姣、陈广汉主编《新经济及两岸四地经贸合作》P110-116,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1月;(3)《国有经济战略性“退出”论》,《经济评论》2001年第2期P45-4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P76-78,《当代文萃》2001年第3期P47-52,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4)政府与市场关系系列谈:《“市场恐惧”与“政府迷信”:深层的阴霾》,《长江日报》2001,4,4;《政府规模过大阻碍经济发展》,《长江日报》2001,4,11;《政府保护错位:谁受损?谁得利?》,《长江日报》2001,4,18;《“加强领导”的误区》,《长江日报》2001,4,25;(5)《信用重构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6、14-16,武汉大学)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P22-28;另载《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一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P270-279;(6)《农民工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及其权益保护》,“两岸三地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障研讨会”(2002、12、6-7,中国人民大学)论文;载郑功成等主编《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9月,P358-367;(7)《外部环境约束 农户“经济人”理性行为决策----中国大陆农村千户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农村研究》(2002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P274-295;(8)曹阳、汤诤:《企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评介》,《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6期P80-84;(9)《中国农村进城非农产业人口群体社会保障若干理论问题探索》,《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P75-79;(10)曹阳、李庆华:《我国农户劳动力配置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P48-54;(1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乡劳动流动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P86-93;黄祖辉、宋顺锋等主编:《中国“三农”问题 理论、实证与对策》,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P457-469;(12)《农村土地继承制度与农村土地社区所有制:矛盾冲突及发展走向——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及推行土地承包永佃制的思考》,《理论月刊》2005年第9期,PP5-9;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13)曹小武、曹阳:《论我国市政债券的发展策略及路径选择》,《投资研究》2006年第9期P29-33;《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87期P20-21转载;(14)曹阳、王春超:《农户经济模型的演变与最新发展》,《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2期P74-79;(15)《商品与交易: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制度学派制度分析的比较研究》,《经济评论》2007年第6期PP12-17;

1.《唐代老学:重玄思辩中的理身理国之道》,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3.《隋唐韬略》,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主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2.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郑铁钜主编)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3.主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4.主编《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版。5.主编《中小学生标点符号手册》,湖北崇文书局2005年版。 1.《张居正集校注》(张舜徽主编),荆楚书社1987年第一版。2.《中华掌故类编》(朱祖延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三国志辞典》(张舜徽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4.《后汉书辞典》(张舜徽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资治通鉴全译》(张舜徽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6.《尔雅诂林》(朱祖延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7.《二十四史全译·魏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一) 古籍整理与历史文献学方面1.论传统文献学内涵、范围、体系诸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2.窳寙辩正 中华书局《文史》2001年第1期;3.《旧五代史》考证 中华书局《文史》2002年第1期;4.文献之我见——兼与单柳溪同志商榷 《文献》1986年第4期5.尔雅郭注版本考 《文献》2000年第1期;6.求真去故 心裁别识――章学诚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光明日报》2004年1月13日7.历史编纂学论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8.《史记·天官书》与星象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增刊9.博观约取 推陈出新--评张舜徽先生《清儒学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增刊10.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纪念张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11.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12.简论古籍整理的方式与方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6期13.《旧五代史》校读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6期14.论王念孙父子的治学特点与影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15.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16.简述汪中的经学成就 《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第26辑17.张舜徽与清代扬州学派研究 《张舜徽学术研究》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18.简论王念孙《史记杂志》-兼与《史记志疑》、《史记考异》比较 载《逐鹿中原――史记论丛》第三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9.《尔雅》研究述评 《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20.《尔雅》及其研究 《图书馆与读者》1986年第2期21.采众家之长 绘一方丽色——全国民族院校专用教材《中国历史文选》编后琐语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1994年第2期(二)道家道教经典研究方面1.论唐代老学的理论特色 《哲学研究》2004年第1期2.葛洪道论辨析:诸家道论比较 《哲学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8期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辨误 《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4.论郭象与成玄英独化思想的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5.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10期;6.成玄英的道论 《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7.唐代《老子》诠释文献述论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5月版;8.简论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的文化价值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4期;9.论成玄英的庄学思想 《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版10.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诠释宗旨 《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三)史学理论、古代史及其他1.试论历史正统观的起源与内涵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8期2.秦始皇与隋文帝比较研究 《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3.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8-5;《新华文摘》98-12摘转4.五代中央财政体制考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5.五代枢密院考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二)1988年6.五代政治体制考略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第6期转载7.《五代史话》评介 《山东济宁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8.近代国计外侮录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9.华工出国与近代国情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10.归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11.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初探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6期《学术研究动态》1991年第1期转载12.档案学概论二题 《档案学通讯》1992年第3期13.马士英简论 《贵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4.简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人民日报》2005年6月24日第15版“学术动态”摘转15.简论以德治国的内涵与途径 《山东烟台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16.以战求和:唐代边塞诗的主旋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并收入《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17.黄石天主堂随访 《中国宗教》2006年第2期18.制度之良与运作之失――历代科举制演变检讨《“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