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浅析企业绩效评价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浅析企业绩效评价毕业论文

企业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 人力资源管理 重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是所有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 》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 财经 秩序、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评价部门预算执行标准、缺少评价标准体系及部门行业评价专业性强等问题却给管理人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围绕解决 方法 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预算绩效;难点;对策

一、推进绩效管理面临的难点

(1)绩效管理的理念尚未树立。被管理单位绩效意识淡薄,对绩效管理不理解,不接受,甚至不配合。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对绩效管理认识不统一,对绩效管理更多地停留在概念上绩效管理评价人员未能跳出传统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合法合规管理的思维定式,过于注重微观资金使用情况,未能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指导新时期的管理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人员面对绩效管理存有畏难情绪,不愿过多涉及绩效管理,总感觉摸不到边际,付出与回报不对称。

(2)缺乏完整的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目前,财政、管理部门从上到下没有建立统一合理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虽然有些部门根据自己部门行业特点针对有些项目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在制定过程中由于所处角度局限性,指标体系不够精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指标评价体系缺失的情况下,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往往会根据掌握的客观材料,凭着自已的主观想像及专业判断,得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管理评价。不同的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管理结论也不尽一致,因此出具的管理 报告 ,特别是对问题的定性,得不到被管理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公信力。

(3)缺乏判断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是评价被管理对象效益状况的判断尺度,是提出管理意见、作出管理结论的客观依据。目前,各职能部门尚未建立针对其职能、行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加之绩效管理的内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此造成绩效管理结果成效不明显。就是同一项目,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差异,衡量标准的难以确定,给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4)证据收集难,管理风险大。绩效管理更多地需要使用相对宏观、全面且存在一定关联度的数据、资料,这些可能与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没有太大的联系,收集的难度较大。若由绩效管理评价人员通过管理方法获取,不仅成本大而且有可能因指标口径、统计不全面导致数据不够准确;若由被管理单位提供,由于缺乏外部数据印证,则会相应增加管理风险。与此同时,绩效管理中往往通过调查、座谈、查询等方式获取管理证据,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这些方法进行管理,时常难以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如:对方不愿意配合调查;调查笔录对方不愿意签名;相关的业务资料愿意提供;查询问题回答避重就轻;行业数据资料难以获取等等。

(5)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综合素质尚不能适应绩效管理的要求。绩效管理是管理的高级阶段,要求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在开展绩效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懂财务,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理论、法律、管理、工程建设、计算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过硬的查账能力,还要有较强综合分析问题和提升管理质量、运用管理成果的能力。当前,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员不多,从而不能对被管理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

(6)评价结果应用比较难。当前,各地绩效评价工作大部分是由财政部门牵头在做,主导推进 措施 力度大打折扣,加之技术和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导致绩效评价报告的整体质量不高,致使在评价结果应用中只停留在反馈意见和通报层面,对报告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引起单位的重视,甚至不予理睬,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大大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绩效管理法规建设,消除模糊认识。依法管理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管理确定下来,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才有法可依。当前,应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准则或管理指南,对绩效管理作出框架性规定,初步解决绩效管理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的问题。

(2)建立完善科学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标准和体系。当前,应加强对财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具 体操 作上,以市级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分类,集合各类专资深和具有丰富工作 经验 者深入调研制定某一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各地再将指标体系和形成的评价报告逐级上报汇总,最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近两年绩效管理工作实践证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依赖于长期的绩效管理探索和实践,因此,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应在 总结 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和符合实际需要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和操作规范,以指导绩效管理实践,规范管理行为。

(3)要强化绩效评价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绩效管理人员水平。由于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启动较晚,各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业务水平不高,这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采取各项措施,通过不同 渠道 加强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绩效管理队伍,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知水平,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使广大绩效管理评价人员不仅有开展绩效管理的愿望,更要有开展绩效管理的能力。

(4)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绩效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就是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得到合理的应用。因此,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责任追究和奖励机制。一是要把绩效评价结果向人大政府和预算部门反馈,与单位预算安排挂钩。二是本着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财政支出资金存在效益低下和有关问题进行问责,同时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突出的单位给以一定奖励。通过强化结果应用,不断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观念。

《 共青团绩效管理思考 》

又到年终考核时,与团干们分享下中能硅业团委绩效管理的做法及背后的设计。

一、要绩效管理,不要绩效考核

IBM前总裁郭世纳有句很有名的话:“员工只会做你考核的工作,而不会做你希望的工作”,指出了考核对工作推进的重要性。但是近一段时间来,业内出现妖魔化绩效管理的声音。有的学者将索尼等世界知名企业的衰败归罪于绩效管理,有国内异军突起企业的创始人在介绍其成功之道时,指出其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没有绩效管理,企业早就去KPI了……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都会看得出,这些现象其实是缘自对绩效管理的误读、误操作和僵化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考核,事实上,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也不等于绩效主义。绩效考核本是人力资源六大业务模块之一,现在业界更多谈的是“绩效管理”,因为后者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而不只是一项业务。中能硅业团委的绩效考核始于2011年,起初只是为了给所有的兼职团干部们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做团的工作一些奖金性津贴。由于金额很有限,有些兼职团干部并不在乎因为考核分数低而减少的百十元考核奖金,导致考核无法有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有效激励。此时,笔者在中能团委全面引入了绩效管理。首先考核项目及权重是在月初先发给所有被考核人征求意见,让被考核人心中有数,按计划推进工作。同时月末的考核结果同时发给所有被考核人并允许其对个人绩效评分提出异议,考核人上级予以合理说明或调整。对没有完成工作人员我们会分析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能力问题我们提供绩效辅导,意愿问题我们提供绩效访谈。我们让每一位被考核者明白,希望通过考核不断提升每位团干部的岗位胜任能力,助力团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团委的绩效管理初见成效。

二、要复合式绩效,不要单一绩效复合式绩效

是指既要有岗位绩效,又要有组织绩效或项目绩效。这样的设计让被考核人和组织目标紧密相连,可以让其明白个人绩效的好坏对整个组织的影响,也明白了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有利于激活每个人的心智能力与内驱力。中能硅业团委的考核分为三级,团委月度工作考核、团委委员月度工作考核和支部团干部月度考核。每个月末,团委会制定次月月度 工作计划 ,基本包括三部分:上级团组织安排工作、集团或公司相关工作以及团委开展工作。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组织绩效,让中能团委的工作紧密配合上级团组织,积极贴近集团及公司业务,同时还有自主创新。团委委员的考核也包括三部分,结合当月团委月度工作计划,参与当月工作及活动项目评估30%,固定工作项目评估45%,委员本职工作项目评估25%,结合岗位 说明书 中的主要任务列出。支部团干部的考核主要分为参与当月工作及活动项目评估和固定工作项目评估两部分,也与组织绩效紧密相连。

三、要绩效精神,不要绩效主义

何为绩效精神?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理解是:组织输出的成果大于输入的所有努力的总和,创造出新的能量。简单说就是1+1>2。索尼董事天外伺郎在总结索尼公司的衰败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今天的索尼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他对绩效主义的理解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为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在体力工人的管理时代,这句话逻辑上没有错误,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受 教育 水平的提高,所有组织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就是知识员工全面取代体力员工,团的干部就是知识型员工的代表。知识型员工不单纯为了钱工作,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因此知识员工时代,我们所提倡的不该是绩效主义,而是绩效精神。绩效精神有四层含义: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组织必须关注员工的优势、关注“机会”而不是“问题”、人员的决策必须体现组织价值观。中能硅业团委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公司级、市级、省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的依据。每年“青年文明号”的推选我们也会参考支部团干部的年度考核成绩。绩效考核早已不只是单一的奖金,而是提高到了个人及组织的荣誉。2012年中能硅业团委被上级公司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授予“度最佳团队”,这是保利协鑫所有公司中唯一一个全部由兼职人员成立的部门获此奖项。2014年,中能硅业团委被协鑫集团授予“最佳 企业 文化 团队”,全集团下属100多家公司,这个奖项只有5个。

四、要“关键”绩效指标,不要“任性”绩效指标

中能硅业团委考核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在关键绩效指标(KeyProcessIndicator,KPI)的确定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真正体现绩效管理背后的设计,好指标是设计出来的。对团的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如何让团干部达到要求,对团组织是个挑战,因为这四个要求看上去都比较“虚”,很难衡量。同样,共青团的四大职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权益如何通过团干部落地?也许好的KPI设计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在中能硅业团干部的月度考核指标中有#中青报推荐阅读#微博话题和《中国共青团》 读后感 ,这两个指标确保团干部与团的最高组织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团委单月开展“图说团史学习汇”活动,双月组织团干读书会,都是为了增强团干部对共青团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团的干部志存高远,坚定信念。为了让团干部心系广大青年,我们要求每一位团干部每月要提交“青工思想动态报告”;为了让团干部关注企业发展,我们要求他们每月要提交与“创业创新争先领先”的企业精神相关的“两创两先提案”。这两个考核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及文字水平。我们每月对报告和提案还进行评优予以加分,以提高提案质量。在2015年10月的提案中,就有一位支部团干部结合集团董事长“关于在全集团开展 职业规划 倡议书 ”精神进行青工调研,提出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的提案,中能团委的“两创两先”提案因此得到了集团董事长的肯定并指示在全集团100多家公司全面推广。团委还每月开展“青工与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或“青工与高管零距离”交流会,要求团干组织支部团员青年参加,组织的人数也列入考核指标,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了团干部组织青年的能力。如果团干部也参加座谈,我们要求必须带着支部青年的问题来,由于面对面提到的问题大部分可以得到解决,而且很高效,也不断提升了团干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

当然,KPI的确立和权重一定是动态的,比如2012年,团中央要求“团团开博”,微博的影响力巨大的时候,我们要求支部团干部转播中能团委微博的考核权重高达20%-30%,我们也因此在江苏共青团2012和2013年度的微博大赛上斩获丰厚。进入2014年后,微博影响力大幅降低,我们也及时调整了该指标权重。但是调整都是基于对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分析而做的科学决策,而非任性而为。

五、结语

战略管理中有两大要素——资源和能力,通过绩效管理,要让团干部去挖掘自己的资源,开发自己的能力。对于团组织,更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宜智书记教导我们要“虚功朝实作,难事坚持做”。当我们“有为”,不管在领导心中还是在青年心中,我们才可能“有位”

《 电网 企业管理 中薪酬与绩效管理作用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市场体制不断变革的大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对其进行创新,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为电网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

1对当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

1.1管理理念过于落后,管理创新意识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为了保证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网企业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1]。为了保证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网企业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1]。当前电网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管理理念意识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效能不能有效地发挥。电网企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对新的管理理念还放不开,尤其是一些资历老的管理人员,依旧秉持着传统的人力管理理念,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薪酬制度的分配上缺乏科学性、有效性,无法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对人力资源的分配缺乏合理性

由于电网企业员工较多、较杂,需要合理做好人力资源的分配工作,才能将员工的最大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为电网企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然而,作者在对当前一些地区的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中发现,人力资源的分配形势不容乐观,很多电网企业在员工分配的过程中,由于对各个岗位的要求以及员工的综合能力掌握的不够全面,从而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未能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来分配相应的岗位,导致部分员工的实力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对电网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1.3员工流动缺乏合理性

员工流动主要体现在各个岗位之间,会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来安排相应的岗位,当然,在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对所在职的工作岗位也应进行适当的改变,在岗位调整的过程中,员工的薪资也会发生变动,这样可以促进员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员工工作效能发挥,促进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3]。当前电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与岗位的配比性不高,很多地区的电网企业发展观念依旧停留在“铁饭碗,大锅饭”的时代中,员工进入到电网企业分配到岗之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观能动性不断降低,长期如此将会导致电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2发挥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积极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薪酬管理是企业成员普遍关注的内容,是企业员工最直接的工作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薪酬体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效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科学的薪酬体制能够激励和提升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科学的薪酬体制则有可能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瘫痪。目前,电网企业从“以人为本”出发,逐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稳步推进薪酬改革:在地市局推动划小单位核算,让二级生产机构及县区局对薪酬分配有一定的权限进而更好调动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工作热情。二级生产结构只有具有一定的薪酬分配权,才能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激励的方式,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出来,使员工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规范化用工改革,彻底解决劳务派遣工与职工间的同工同酬问题。在电网企业的员工结构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各个供电局中存在很多劳务派遣工在主营业务中与职工共同工作,但在薪酬待遇、福利等方面却与正式编制的职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劳务派遣工心里落差大,在企业中找不到归属感,进而影响工作情绪,影响到电网企业的 安全生产 及和谐发展,同时,也使企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同工同酬问题改革迫在眉睫。开展岗位胜任能力评价。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制度体系,开展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对照评价结果,结合员工各项技能特点等综合素质,让其上相应的岗位,最大化挖掘员工的工作效率。针对于一些岗位胜任能力低的员工,可以采取调离本职岗位,让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员工上岗,做到各尽其才。推进人员能上能下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只上不下的格局,优化电网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发挥员工的最大效能。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电网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避免中庸化,形式化,防止“分猪肉”式的开展绩效考核。同时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绩效考核,打破员工干多干少,干得好与坏等都一样的格局。

2.2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

绩效管理作用旨在通过绩效考核方式提升团队、执行力及工作效率并将影响团队的负面情绪降低或彻底消除。对于绩效管理而言,考核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进行考核和奖惩,其真正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员工的绩效进而提升企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考核结果除了要与员工的薪资挂钩外,还应该与员工晋升、评优评先紧密相连,绩效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可以获得职位晋升、评优评先的资格,籍此充分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KPI),及时、实时、动静态结合的方式属地化优化绩效词典,使指标与词典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真实工作效率,减少部门、班组、员工之间的摩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考核量化。同时,对考核结果要及时进行公示,保障员工的知情权、申诉权。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绩效考核,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最后,还应该结合员工的技能、身体素质进行差异化分工,优化绩效机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充分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薪酬激励、职位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确保员工工作的效能,从而为电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电网企业的良好发展。

2.3通过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岗位人员自我提高

电网企业通过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岗位员工的自我提高[4]。当然,在电力市场不断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电网企业对内部机构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并实施升级、降级的绩效考核指标,甚至是对一些表现极为不好、工作不认真、不思上进的工作人员进行辞退处理,要让员工感到危机感,营造一个物竞天择的工作环境,切实有效地督促员工学习和进步,以此来促进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例如,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简称为广东电网公司,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共有员工已近10.1万人,供电客户数2952万户,电网的连续安全运行已突破19年。广东电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贯穿各个部门,如,办公室、人事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计划发展部、 市场营销 部、生产设备管理部、基建部、物资部、信息部等20多个职能部门(如图1所示)。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近10.1万员工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了广东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其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广东电网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地贡献。

3总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在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则必须有效地进行薪酬和绩效管理。通过本文对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一些地区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同时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以及促进电网企业发展,希望相关部门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提高电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雪燕.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科技,2012(09).

[2]宋小忠,易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索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2).

[3]徐力鹏.浅谈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1).

[4]雷雨田,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53-56.

[5]赵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创新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12):41.

[6]吕廷婷,倪静静,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投资,2013(1):155-156.

有关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推荐:

1.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参考

2.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3. 企业绩效管理分析论文

4. 关于绩效管理论文

5. 关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论文

6.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7. 企业员工激励研究论文

浅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和创新随着“新经济”时期的来临,企业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竞争能力的竞争,绩效评价已被看作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日益深入的讨论。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企业绩效评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现代公司中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和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存在的逻辑基础。现代企业中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也需要以企业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依据。因此,深入对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尽快在中国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现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1、均未考虑资本成本的要素。由于受会计政策的影响,会计所计算确认的价值增值不是资本市场意义上的价值增值。如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不论企业研究和开发项目结果的受益对象是否是今后的产品,均应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列为当期费用。而经济上的利润是指企业的期末利润抵减了按期初资本市场价值计算的资本成本后的价值增值,也只有这种性质的利润才可使企业的价值得以真正的增值。现有的反映投资回报和每股盈余的指标均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因此,从报表来看是盈利的企业,如果将资产的市场价值因素考虑进去,就可能发生了实质性的亏损。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虚增了利润。并且,如果管理者不具备资本成本的财务理念,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以至于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2、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不够。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所关注的重点始终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关项目,而对有关现金流量指标却关注较少。在客观评价的四个类别的基本指标中,没有一个指标与现金流量有关,仅在修正指标中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两个指标与现金流量有关,影响力不够大。权责发生制下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提供流动性信息方面是不完整的,仅利用这两个表计算的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多变的经济事实。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分析,在评估企业的营运能力、收益质量和偿债风险方面均可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使得对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更为完善。因此,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应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综合。3、缺乏动态性。现有的财务评价体系选择企业某个年度作为一个横截面,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进行指标分析,然后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然而被评价的企业往往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截面静态评价不具有可比性。该套评价体系中,一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采用的数据都是以往年度的经营指标,只能显示企业这类指标在过去几年中的发展水平,今后的发展预测得不到量化的反映。利益相关人不仅关心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而且更关心未来的财务状况和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而传统绩效评价主要使用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静态分析,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状况,不能准确反映动态经营状况。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客观现实要求建立的评价体系应具有不断变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4、固定权重设计的不合理性。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权重设计上沿用了传统的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固定权重。权重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设计多重权数体系,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以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需求。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评价应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设计展开,对企业的评价应设计一个多角度财务评价体系,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该套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的评价要求,而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所关注的企业财务状况的侧面各不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关心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因此,过分追求综合评价反而可能会失去信息的利用价值。5、过于偏重财务评价。传统的绩效评价过于偏重财务评价,使评价体系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绩效。财务指标易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过于依赖财务指标的作用,会使管理者盲目追求高财务指标,只注重短期财务业绩的改善,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而忽视长期财务业绩的提高。并且财务指标是事后指标,只能对企业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判断企业业绩的上升或下降,但不能揭示其变化原因。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处于不败之地,除关注财务因素外,还应充分重视非财务因素诸如客户满意程度、产品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影响。6、缺乏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方面的评价指标。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中,以及在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只重视对有形资产的分析评价,而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分析评价几乎是空白。目前世界经济已由工业经济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企业研究与发展(R&D)能力、科技进步水平、人力资源投资和分布状况等的运作能力日益取代实物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而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缺乏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方面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缺陷。7、缺乏时效性。制约现行评价体系时效性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滞后。确定标准值的现行方法是在获取全国企业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出平均值作为标准值。而企业的年报不能在本年度结束时马上报出,再加上数据统计处理需要时间,使得标准值在下一年中期才能产生,因而绩效评价工作的时效性也就难以保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一是所有者对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综合评判,是对历史事实的一种总结;二是通过总结历史,提出指导性改进意见,促进企业改革与创新。相比较,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后者,而现行评价体系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二、浅谈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创新我国目前有“四部委”反复论证研究设计的绩效评价体系,国外有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的平衡计分卡,Stern Stewart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A。要想超越这些成果而重新设计一套体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工程庞大,而且重复劳动可能很多,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而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将国外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绩效体系纳入我国体系框架之中,研究其不足之处,并致力于将其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国的运作方法,形成适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兼容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1、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引入经济增加值,建立以EVA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EVA是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综合成本后的余额。引入EVA的好处在于:(1)它反映了信息时代财务业绩评价的新要求,将会计利润转换为经济意义上的利润。在计算EVA指标时,先对有关数据作一系列的调整,以消除在传统方法下对利润计算时受会计政策限制而产生的不合理性,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业绩。比如,在EVA方法下,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先予以资本化,在以后的相关期间内进行摊销。(2)它将资本成本的理念引入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中。以净利润为基础的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会计收益指标在计算时并未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在EVA指标下,只有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大于资本的机会成本,股东财富才算增加,可以从股东的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3)它将企业业绩与管理者报酬联系起来。激励各层管理者的最好手段是薪金,为了让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为股东创造价值上,必须给予他们相应的激励。管理者红利的取得只有在股东的投资得到增值的条件下取得,股东投资增值越多,管理者得到的红利也就越高。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者真正把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得到了高度统一,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会站在股东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和行动。2、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为第一生产力,商誉、专利权、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都加大了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开发的投入,其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开发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行评价,可以摸清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开发耗费与开发成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发现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其的开发与管理。为此,笔者认为,在设计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时,应增加反映无形资产利用效益和人力资产利用效益的指标,以使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3、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框架,结合我国国情,从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经营过程方面、成长和学习四方面来建立一种以修正的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全方位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财务方面以REVA、REVA现金保障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无形资产投入产出比、人力资产收益率为基本评价指标,企业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存在着因果关系,反映了REVA的创造过程,企业在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改善最终将通过财务指标体现出来。

财务绩效分析评价毕业论文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财务分析毕业论文题目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财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2、财务分析理论研究

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4、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5、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调整

6、上市公司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7、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8、业绩考核:会计业绩还是市场业绩?

9、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分析

10、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及其评价

11、“企业经济增加值”方法应用研究

12、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4、价值链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15、平衡记分卡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16、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7、财务报告的局限及改革方向研究

18、经济附加值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19、某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案例分析及启示

20、某某项目投资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21、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22、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实证分析

23、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实证分析

24、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探讨

25、成长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未来收益

26、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未来收益

27、论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以某上市公司为例

28、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基于xx公司的案例分析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3000字

转眼间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财务分析毕业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财务分析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作用越来越大。但当前高校财务分析还较薄弱,存在着分析不全面、混淆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概念、分析方法单一、技术手段落后、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完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从而提高高校财务分析水平,提高财务分析信息质量,提高为信息使用者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校;财务分析;措施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高。财务分析是对普通财务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是在财务报表所揭示信息基础上,生成更多的财务信息,从而产生质量更高的深层次的财务信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提高财务服务质量,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更有用的财务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国家对高校宏观调控的需要,为满足高校自身发展、多渠道筹资的需要,高校财务必须从核算型向分析型发展。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还处于较弱状态,存在着分析不全面、重“事后”不重“事前”和“事中”、重“量”不重“质”等现象;混淆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概念,分析方法单一,技术手段落后,指标体系不完善等。要改变这些不良现状,笔者认为,高校财务工作在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合理地将客观会计数据和相关的信息转换为决策支持信息,从而提高高校财务分析水平,提高财务分析信息质量,提高为信息使用者服务能力。

一、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常将财务分析理解为会计报表分析,完全混淆了会计报表分析与财务分析的概念。要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首先应必须弄清会计报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联和区别。

会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相关的重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单位一定时期的财务情况及其绩效做出判断、评价。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指标比较固定,会计报表分析是一种事后、定期分析。财务分析是通过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分析和说明,并结合其他的非财务信息,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变动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和全面的信息。其分析方法和指标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它既可进行事后分析也可进行事前和事中分析,可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它的分析依据不仅有会计数据还有大量的非会计信息资料,它将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融入其中,又将分析的范围扩大,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其更有用的财务信息。

在了解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区别和联系后,就可知: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是高校财务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学校发展计划、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结合起来,并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研究,对财务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评价。其外延就是为学校管理层了解和评价学校财务状况,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预测未来,为学校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财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学校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为学校投资人、债权人等了解学校财务现况、未来发展前景提供依据。

二、建立完整的分析指标体系

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主要是高校自身的管理层,外部用户主要是投资人、债权人、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等。高校财务分析的内容相应地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必要时设置专题分析内容。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就应因主体不同而不同并且有较大的灵活性,既要满足内部分析的需要,又要满足外部分析的需要。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及财务绩效的窗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指标体系:

(一)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包括实际收入、支出与预算的差异,收入、支出预算完成率。将这些指标与招生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等非财务计划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找出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有利措施,及时改进。

(二)资金筹集状况

高校的运行和发展必需资金作为保障,学校筹资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高校的资金来源已形成多渠道模型,为了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及财务规模,就需分析包括高校自有资金比率、财政拨款比率、引资比率等等各渠道资金占总资金的比率。

(三)学校财务状况

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收入与支出比、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比、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平均事业支出、教职工人均事业支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分析,将学校经济实力、财经运行情况、财务风险情况以量的形式反映出来,结合相关资料全面反映学校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潜力和经济前景。

(四)资产使用情况

通过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学校的资产利用情况和构成是否合理,为提高资产利用率提供参考,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各类资产比重、设备利用率、投资收益率、平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资料等。

(五)学校发展情况

学校的发展情况主要是比较近几年来各项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主要有各类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平均事业支出增长率、学生增长率等指标。通过这些发展趋势指标的分析,预测发展前景,为投资人、债权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体现可比性、实用性、公开性、保密性原则。财务人员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结合学校的学生比率、师生比等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等进行综合、客观的分析,为各方面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分析资料。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是个研究过程,分析得越具体、越深入,则质量越高,越能对使用者有益。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分析目标要求,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财务分析中常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各有所长,财务人员在分析时要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运用。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动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专题分析法等,将各种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克服分析中出现的片面性,将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从而抓住重点,以便做出有效决策。

四、及时准确地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改善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供决策依据。过时的信息对使用者来说只是事后诸葛亮的作用,失误已成事实,浪费无法弥补,财务人员要抓住时机进行事后分析、事中分析、事前分析,及时准确地提出财务分析结果,以使预测更为准确、计划更为科学、偏差得以及时纠正。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是财务分析及时性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财务信息存入计算机,同时努力开发财务分析软件,将财务分析系统与日常的财务处理系统通过一定的接口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信息收集、整理、计算、分类、分析,随时自动生成分析数据,随时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高校财务分析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和扩展各方面知识,全面熟悉高校财务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时时了解各方面信息,努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克服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以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分析质量尽责。

参考文献:

[1]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

[2]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3,(1).

[3]丘雄江.浅谈高校财务分析[J].财会研究,2006,(7).

摘要: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永恒的主题,而作为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融合,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及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文章主要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的异同点,并提出实现二者融合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均在进行动态变化,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是一条重要途径。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在于:首先,二者的基本概念存在差异。财务会计需要向企业定期提供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资料报告,而资料报告的对象除了与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外,还包括与企业日常经营有直接利益相关的其它企业团体及个人,因此要求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凭证必须实现格式、登记报表、会计规范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且信息载体必须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为参考依据,为其财务管理提供宏观、系统、全面的会计数据。相对财务会计的整体性而言,管理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局部性的特点,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需要管理会计提供财务信息,因此其报表格式、报告模式及模版没有统一规定,对报告时间也无限制,其只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即可。

其次,二者的服务对象各有侧重。由上述分析可知,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整体资金,密切追踪企业资金的运作及结果,数据整理要求细化、严格、规范,才能将企业的资金运作状况全面、真实的反映出来。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其更多的侧重于企业管理而非财务管理。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最终的职能都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信息数据,但是二者的职能存在显著差异。财务会计的服务范围包括企业相关的数据报表及与企业有经济关联的其它资金数据,资金状况需要通过记账、算账的方式进行核算,而管理会计则服务于企业内部,通过分析问题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与控制。二者的服务对象、管理职能存在差异。

再次,二者的功能时间性存在差异。企业日常管理中,财务会计报表包括月报、季度报表、年终报表等等,不同的报表贯穿整个财务管理年度,时间上有严格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将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动态、完整的体现出来,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再根据财务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运作情况等进行分析与总结。而管理会计对报表时间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且对历史数据信息的分析也涉及较少,其主要以财务会计总结为基础,对企业财务信息做深入加工与剖析,最终形成报告文件,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指导。由此可见,管理会计除了要总结企业以往的经济活动外,还要对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做出准确预测。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因此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二者的核算信息、核算对象均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二者具有一致的信息来源。其次,二者的工作目标均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二者均需保证经营管理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也有交互性。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费用、收入、成本、利润等等经济活动相关的各项指标,而管理会计主要对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进行加工、分析,推算出企业的发展动向及各事项的最终结果,由此可见,二者的核算内容是相互影响的。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

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竞争、保证其它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础措施,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要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有助于拓展企业其它业务,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其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益。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全面、精确的财务信息数据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发展做出准确决策的重要依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可大大减少企业的资金浪费,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企业经营管理中各项资源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其最终的管理目标都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会计信息,二者的融合可以大大减少经营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会计发展的'一大突破,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决策过程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及权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使得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具备财务会计的管理知识,还了解管理会计的一般工作要求,以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度。其次,要改进工作方法,财务会计要向管理会计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形成一套完善的融合体系。企业的财务会计要将单一的计量模式基础转换成多元化的计量,以实现企业现金流现值、现净值、现市价等计量模式的配合。

(二)贯穿于财务管理的整个阶段

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核算对象是一致的,二者的核算内容具有交互性,因此可以从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实现二者的融合,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事前预测。会计工作及管理会计运用到的基础信息主要是通过会计凭证反映出来,因此可以将会计凭证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主要媒介。现有的企业会计凭证主要以货币为单位,仅有借、贷方记录,无法满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需求,因此要对会计凭证的记录形式进行改革。比如增加统计信息代码,以原有财务会计科目为基础,可避免重复筛选。此外还可以增设备用信息栏,主要用于记录非货币信息,完善会计信息,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

其次,事中决策。由于财务会计的报表时间、信息载体均体系现规范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财务会计的分类账、总账、会计报表等均是模型运算的结果。而管理会计则需要对财务会计循环中的原始信息进行分析、挑选,产生相应的报告。因此可以将二者所用的原始信息源进行合并,统一确定基础数据,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更有效的实现二者的融合。

最后,事后分析。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会计可在事前预测、事中决策阶段进行融合、统一,但二者并非机械的加在一起,还需要合理的事后分析完成二者真正的整合。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其工作内容均不再局限于记录当前、预测发展,还要加强事后分析的力度,将会计各个时期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营业利润的增长或下降,并总结原因,分析优势。虽然二者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目的仍然是以企业管理为侧重点,可谓是殊途同归。

(三)构建组织责任中心

以责任中心为基础提高会计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企业要对财务责任中心进行重新定位,促进组织结权的融合化。传统会计管理系统中,历史数据的来源、绩效考核的依据等问题均会对企业的会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而建立财务计责任中心其实质上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桥梁,财务会计信息可以通过责任中心的处理转换为管理会计信息,有效解决了传统会计管理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财务责任中心包括利润中心、投资中心、成本中心等,每个环节均涉及到会计系统,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企业ERP系统的后台设置,财务会计信息通过ERP的处理分解成管理会计信息。

四、结语

总之,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将二者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宝宏,王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与协调同步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09):162-163.

[2]刘洪,刘佳新.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必经之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业,2013(36):255-256.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绩效评价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点,对其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正确和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我国国有企业正在努力跻身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管理水平同样受到严峻的挑战。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评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确定企业管理人员薪酬计划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件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的意义第2章 国内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1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1.1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察 2.1.2 对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代表性指标及指标体系分析 2.2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3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2.3.1 中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2.3.2 国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的启示第3章 我国国有企业绩效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3.1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3.2 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权数分析 3.3 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计分方法第4章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修正 4.1 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修正 4.1.1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基本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修正 4.1.2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修正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修正 4.1.3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评议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修正 4.2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 4.2.1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修正 4.2.2 修正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5章 修正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江钻股份 5.1 江钻股份的基本情况 5.1.1 江钻股份简介 5.1.2 江钻股份2004年度会计报表 5.2 修正前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5.3 修正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5.4 修正前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比较分析 5.5 对修正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广运用的建议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

企业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 人力资源管理 重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是所有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 》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 财经 秩序、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评价部门预算执行标准、缺少评价标准体系及部门行业评价专业性强等问题却给管理人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围绕解决 方法 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预算绩效;难点;对策

一、推进绩效管理面临的难点

(1)绩效管理的理念尚未树立。被管理单位绩效意识淡薄,对绩效管理不理解,不接受,甚至不配合。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对绩效管理认识不统一,对绩效管理更多地停留在概念上绩效管理评价人员未能跳出传统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合法合规管理的思维定式,过于注重微观资金使用情况,未能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指导新时期的管理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人员面对绩效管理存有畏难情绪,不愿过多涉及绩效管理,总感觉摸不到边际,付出与回报不对称。

(2)缺乏完整的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目前,财政、管理部门从上到下没有建立统一合理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虽然有些部门根据自己部门行业特点针对有些项目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在制定过程中由于所处角度局限性,指标体系不够精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指标评价体系缺失的情况下,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往往会根据掌握的客观材料,凭着自已的主观想像及专业判断,得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管理评价。不同的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管理结论也不尽一致,因此出具的管理 报告 ,特别是对问题的定性,得不到被管理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公信力。

(3)缺乏判断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是评价被管理对象效益状况的判断尺度,是提出管理意见、作出管理结论的客观依据。目前,各职能部门尚未建立针对其职能、行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加之绩效管理的内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此造成绩效管理结果成效不明显。就是同一项目,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差异,衡量标准的难以确定,给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4)证据收集难,管理风险大。绩效管理更多地需要使用相对宏观、全面且存在一定关联度的数据、资料,这些可能与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没有太大的联系,收集的难度较大。若由绩效管理评价人员通过管理方法获取,不仅成本大而且有可能因指标口径、统计不全面导致数据不够准确;若由被管理单位提供,由于缺乏外部数据印证,则会相应增加管理风险。与此同时,绩效管理中往往通过调查、座谈、查询等方式获取管理证据,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这些方法进行管理,时常难以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如:对方不愿意配合调查;调查笔录对方不愿意签名;相关的业务资料愿意提供;查询问题回答避重就轻;行业数据资料难以获取等等。

(5)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综合素质尚不能适应绩效管理的要求。绩效管理是管理的高级阶段,要求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在开展绩效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懂财务,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理论、法律、管理、工程建设、计算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过硬的查账能力,还要有较强综合分析问题和提升管理质量、运用管理成果的能力。当前,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员不多,从而不能对被管理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

(6)评价结果应用比较难。当前,各地绩效评价工作大部分是由财政部门牵头在做,主导推进 措施 力度大打折扣,加之技术和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导致绩效评价报告的整体质量不高,致使在评价结果应用中只停留在反馈意见和通报层面,对报告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引起单位的重视,甚至不予理睬,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大大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绩效管理法规建设,消除模糊认识。依法管理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管理确定下来,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才有法可依。当前,应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准则或管理指南,对绩效管理作出框架性规定,初步解决绩效管理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的问题。

(2)建立完善科学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标准和体系。当前,应加强对财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具 体操 作上,以市级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分类,集合各类专资深和具有丰富工作 经验 者深入调研制定某一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各地再将指标体系和形成的评价报告逐级上报汇总,最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近两年绩效管理工作实践证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依赖于长期的绩效管理探索和实践,因此,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应在 总结 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和符合实际需要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和操作规范,以指导绩效管理实践,规范管理行为。

(3)要强化绩效评价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绩效管理人员水平。由于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启动较晚,各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业务水平不高,这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采取各项措施,通过不同 渠道 加强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绩效管理队伍,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知水平,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使广大绩效管理评价人员不仅有开展绩效管理的愿望,更要有开展绩效管理的能力。

(4)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绩效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就是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得到合理的应用。因此,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责任追究和奖励机制。一是要把绩效评价结果向人大政府和预算部门反馈,与单位预算安排挂钩。二是本着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财政支出资金存在效益低下和有关问题进行问责,同时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突出的单位给以一定奖励。通过强化结果应用,不断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观念。

《 共青团绩效管理思考 》

又到年终考核时,与团干们分享下中能硅业团委绩效管理的做法及背后的设计。

一、要绩效管理,不要绩效考核

IBM前总裁郭世纳有句很有名的话:“员工只会做你考核的工作,而不会做你希望的工作”,指出了考核对工作推进的重要性。但是近一段时间来,业内出现妖魔化绩效管理的声音。有的学者将索尼等世界知名企业的衰败归罪于绩效管理,有国内异军突起企业的创始人在介绍其成功之道时,指出其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没有绩效管理,企业早就去KPI了……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都会看得出,这些现象其实是缘自对绩效管理的误读、误操作和僵化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考核,事实上,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也不等于绩效主义。绩效考核本是人力资源六大业务模块之一,现在业界更多谈的是“绩效管理”,因为后者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而不只是一项业务。中能硅业团委的绩效考核始于2011年,起初只是为了给所有的兼职团干部们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做团的工作一些奖金性津贴。由于金额很有限,有些兼职团干部并不在乎因为考核分数低而减少的百十元考核奖金,导致考核无法有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有效激励。此时,笔者在中能团委全面引入了绩效管理。首先考核项目及权重是在月初先发给所有被考核人征求意见,让被考核人心中有数,按计划推进工作。同时月末的考核结果同时发给所有被考核人并允许其对个人绩效评分提出异议,考核人上级予以合理说明或调整。对没有完成工作人员我们会分析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能力问题我们提供绩效辅导,意愿问题我们提供绩效访谈。我们让每一位被考核者明白,希望通过考核不断提升每位团干部的岗位胜任能力,助力团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团委的绩效管理初见成效。

二、要复合式绩效,不要单一绩效复合式绩效

是指既要有岗位绩效,又要有组织绩效或项目绩效。这样的设计让被考核人和组织目标紧密相连,可以让其明白个人绩效的好坏对整个组织的影响,也明白了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有利于激活每个人的心智能力与内驱力。中能硅业团委的考核分为三级,团委月度工作考核、团委委员月度工作考核和支部团干部月度考核。每个月末,团委会制定次月月度 工作计划 ,基本包括三部分:上级团组织安排工作、集团或公司相关工作以及团委开展工作。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组织绩效,让中能团委的工作紧密配合上级团组织,积极贴近集团及公司业务,同时还有自主创新。团委委员的考核也包括三部分,结合当月团委月度工作计划,参与当月工作及活动项目评估30%,固定工作项目评估45%,委员本职工作项目评估25%,结合岗位 说明书 中的主要任务列出。支部团干部的考核主要分为参与当月工作及活动项目评估和固定工作项目评估两部分,也与组织绩效紧密相连。

三、要绩效精神,不要绩效主义

何为绩效精神?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理解是:组织输出的成果大于输入的所有努力的总和,创造出新的能量。简单说就是1+1>2。索尼董事天外伺郎在总结索尼公司的衰败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今天的索尼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他对绩效主义的理解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为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在体力工人的管理时代,这句话逻辑上没有错误,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受 教育 水平的提高,所有组织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就是知识员工全面取代体力员工,团的干部就是知识型员工的代表。知识型员工不单纯为了钱工作,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因此知识员工时代,我们所提倡的不该是绩效主义,而是绩效精神。绩效精神有四层含义: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组织必须关注员工的优势、关注“机会”而不是“问题”、人员的决策必须体现组织价值观。中能硅业团委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公司级、市级、省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的依据。每年“青年文明号”的推选我们也会参考支部团干部的年度考核成绩。绩效考核早已不只是单一的奖金,而是提高到了个人及组织的荣誉。2012年中能硅业团委被上级公司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授予“度最佳团队”,这是保利协鑫所有公司中唯一一个全部由兼职人员成立的部门获此奖项。2014年,中能硅业团委被协鑫集团授予“最佳 企业 文化 团队”,全集团下属100多家公司,这个奖项只有5个。

四、要“关键”绩效指标,不要“任性”绩效指标

中能硅业团委考核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在关键绩效指标(KeyProcessIndicator,KPI)的确定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真正体现绩效管理背后的设计,好指标是设计出来的。对团的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如何让团干部达到要求,对团组织是个挑战,因为这四个要求看上去都比较“虚”,很难衡量。同样,共青团的四大职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权益如何通过团干部落地?也许好的KPI设计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在中能硅业团干部的月度考核指标中有#中青报推荐阅读#微博话题和《中国共青团》 读后感 ,这两个指标确保团干部与团的最高组织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团委单月开展“图说团史学习汇”活动,双月组织团干读书会,都是为了增强团干部对共青团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团的干部志存高远,坚定信念。为了让团干部心系广大青年,我们要求每一位团干部每月要提交“青工思想动态报告”;为了让团干部关注企业发展,我们要求他们每月要提交与“创业创新争先领先”的企业精神相关的“两创两先提案”。这两个考核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及文字水平。我们每月对报告和提案还进行评优予以加分,以提高提案质量。在2015年10月的提案中,就有一位支部团干部结合集团董事长“关于在全集团开展 职业规划 倡议书 ”精神进行青工调研,提出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的提案,中能团委的“两创两先”提案因此得到了集团董事长的肯定并指示在全集团100多家公司全面推广。团委还每月开展“青工与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或“青工与高管零距离”交流会,要求团干组织支部团员青年参加,组织的人数也列入考核指标,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了团干部组织青年的能力。如果团干部也参加座谈,我们要求必须带着支部青年的问题来,由于面对面提到的问题大部分可以得到解决,而且很高效,也不断提升了团干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

当然,KPI的确立和权重一定是动态的,比如2012年,团中央要求“团团开博”,微博的影响力巨大的时候,我们要求支部团干部转播中能团委微博的考核权重高达20%-30%,我们也因此在江苏共青团2012和2013年度的微博大赛上斩获丰厚。进入2014年后,微博影响力大幅降低,我们也及时调整了该指标权重。但是调整都是基于对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分析而做的科学决策,而非任性而为。

五、结语

战略管理中有两大要素——资源和能力,通过绩效管理,要让团干部去挖掘自己的资源,开发自己的能力。对于团组织,更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宜智书记教导我们要“虚功朝实作,难事坚持做”。当我们“有为”,不管在领导心中还是在青年心中,我们才可能“有位”

《 电网 企业管理 中薪酬与绩效管理作用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市场体制不断变革的大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对其进行创新,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为电网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

1对当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

1.1管理理念过于落后,管理创新意识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为了保证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网企业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1]。为了保证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网企业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1]。当前电网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管理理念意识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效能不能有效地发挥。电网企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对新的管理理念还放不开,尤其是一些资历老的管理人员,依旧秉持着传统的人力管理理念,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薪酬制度的分配上缺乏科学性、有效性,无法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对人力资源的分配缺乏合理性

由于电网企业员工较多、较杂,需要合理做好人力资源的分配工作,才能将员工的最大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为电网企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然而,作者在对当前一些地区的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中发现,人力资源的分配形势不容乐观,很多电网企业在员工分配的过程中,由于对各个岗位的要求以及员工的综合能力掌握的不够全面,从而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未能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来分配相应的岗位,导致部分员工的实力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对电网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1.3员工流动缺乏合理性

员工流动主要体现在各个岗位之间,会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来安排相应的岗位,当然,在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对所在职的工作岗位也应进行适当的改变,在岗位调整的过程中,员工的薪资也会发生变动,这样可以促进员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员工工作效能发挥,促进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3]。当前电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与岗位的配比性不高,很多地区的电网企业发展观念依旧停留在“铁饭碗,大锅饭”的时代中,员工进入到电网企业分配到岗之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观能动性不断降低,长期如此将会导致电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2发挥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积极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薪酬管理是企业成员普遍关注的内容,是企业员工最直接的工作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薪酬体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效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科学的薪酬体制能够激励和提升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科学的薪酬体制则有可能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瘫痪。目前,电网企业从“以人为本”出发,逐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稳步推进薪酬改革:在地市局推动划小单位核算,让二级生产机构及县区局对薪酬分配有一定的权限进而更好调动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工作热情。二级生产结构只有具有一定的薪酬分配权,才能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激励的方式,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出来,使员工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规范化用工改革,彻底解决劳务派遣工与职工间的同工同酬问题。在电网企业的员工结构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各个供电局中存在很多劳务派遣工在主营业务中与职工共同工作,但在薪酬待遇、福利等方面却与正式编制的职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劳务派遣工心里落差大,在企业中找不到归属感,进而影响工作情绪,影响到电网企业的 安全生产 及和谐发展,同时,也使企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同工同酬问题改革迫在眉睫。开展岗位胜任能力评价。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制度体系,开展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对照评价结果,结合员工各项技能特点等综合素质,让其上相应的岗位,最大化挖掘员工的工作效率。针对于一些岗位胜任能力低的员工,可以采取调离本职岗位,让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员工上岗,做到各尽其才。推进人员能上能下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只上不下的格局,优化电网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发挥员工的最大效能。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电网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避免中庸化,形式化,防止“分猪肉”式的开展绩效考核。同时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绩效考核,打破员工干多干少,干得好与坏等都一样的格局。

2.2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

绩效管理作用旨在通过绩效考核方式提升团队、执行力及工作效率并将影响团队的负面情绪降低或彻底消除。对于绩效管理而言,考核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进行考核和奖惩,其真正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员工的绩效进而提升企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考核结果除了要与员工的薪资挂钩外,还应该与员工晋升、评优评先紧密相连,绩效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可以获得职位晋升、评优评先的资格,籍此充分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KPI),及时、实时、动静态结合的方式属地化优化绩效词典,使指标与词典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真实工作效率,减少部门、班组、员工之间的摩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考核量化。同时,对考核结果要及时进行公示,保障员工的知情权、申诉权。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绩效考核,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最后,还应该结合员工的技能、身体素质进行差异化分工,优化绩效机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充分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薪酬激励、职位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确保员工工作的效能,从而为电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电网企业的良好发展。

2.3通过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岗位人员自我提高

电网企业通过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岗位员工的自我提高[4]。当然,在电力市场不断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电网企业对内部机构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并实施升级、降级的绩效考核指标,甚至是对一些表现极为不好、工作不认真、不思上进的工作人员进行辞退处理,要让员工感到危机感,营造一个物竞天择的工作环境,切实有效地督促员工学习和进步,以此来促进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例如,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简称为广东电网公司,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共有员工已近10.1万人,供电客户数2952万户,电网的连续安全运行已突破19年。广东电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贯穿各个部门,如,办公室、人事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计划发展部、 市场营销 部、生产设备管理部、基建部、物资部、信息部等20多个职能部门(如图1所示)。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近10.1万员工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了广东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其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广东电网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地贡献。

3总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在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则必须有效地进行薪酬和绩效管理。通过本文对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一些地区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同时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以及促进电网企业发展,希望相关部门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提高电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雪燕.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科技,2012(09).

[2]宋小忠,易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索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2).

[3]徐力鹏.浅谈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1).

[4]雷雨田,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53-56.

[5]赵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创新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12):41.

[6]吕廷婷,倪静静,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投资,2013(1):155-156.

有关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推荐:

1.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参考

2.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3. 企业绩效管理分析论文

4. 关于绩效管理论文

5. 关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论文

6.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7. 企业员工激励研究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火狐浏览器免费下载! 八文网 - 汇聚八方文档 - 做最优秀的免费文档下载网站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档类型: 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362KB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健 邱立成 安小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300192) (天津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300191)摘要: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新的实践模式.未来企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面向循环经济的.为了评价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绩效,本文探讨了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评价指标的特点,原则和层次,给出了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评价方法.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1 引言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入人心,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面向环境,基于循环经济思想的企业将更多地受到青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得到极大提高.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将不再完全适用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因此,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出发,设置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赢利能力,绿色效果,环境效果,发展潜力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从而对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经营成果和经营风险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2.1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1)可量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一定的企业范围内可数量化的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环境效益的总和.如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企业环境效益中的绿色能源使用比例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清洁生产所带来的额外利润增长等等,都属于一定经营期间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内容.(2)综合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仅从经济效益,而且从企业的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出发,概括的反映了企业绩效的全貌,避免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中只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片面性做法.(3)系统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环境效益的内在联系.2.2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这是指标体系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与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与循环经济思想和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相一致.因此,指标的概念要准确,内涵和外延要清楚,计算方法要科学可行.(2)定性衡量与定量衡量相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对指标体系的设置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因为只采用定量指标,仅仅能从一个层次对企业绩效作出评价,评价结果不全面,具有片面性,企业效绩得不到真实的评判,而如果在定量指标的基础上设置定性指标,从更高层次上,对对企业绩效有直接影响却又难以统一量化的各种计量因素进行考察,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避免单纯依靠定量方法所带来的缺陷.(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与指标体系设置时必须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表述方法,使各项指标容易计算出来,以便于操作.(4)可比性原则:指标与指标体系设置时应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在涵义,范围,方法等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便于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从而确定企业自身在同行业中,同规模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以便找出差距,挖掘潜力.3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指标及其指标体系设置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评价工作全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除了要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还应将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由于贯彻实施循环经济思想之后所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效益提高等对企业的正面影响)融入到财务信息中去.在此基础上,再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债务偿还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判.遵循面向循环经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的特点及其建立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建设的普遍规律,结合循环经济的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从循环经济的思想出发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争取做到经济和效益"双赢".为此,我们认为在评价企业绩效的时候,应综合考虑经营效果,绿色效果,能源属性,生产过程属性,销售和消费属性,环境效果和发展潜力七个方面对企业的影响,并且分别为每个方面设定对应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基础层构成的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效绩评价的层次结构(见图1).(1)目标层: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总目标是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经营效果水平的量度.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即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基础上,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所能达到的水平.目标层由准则层加以反映,目标层是准则层及其具体指标的概括.(2)准则层:企业绩效评价应该是面向环境的,即对企业绩效评价的重点不仅仅放在经济效益上,而且还要以环境效益为前提,从而避免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中忽视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缺陷.由此,可以从七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这七个方面包括:经营效果,绿色效果,资源和能源属性,生产过程属性,销售和消费属性,环境效果以及发展潜力.(3)基础层:面向循环经济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层指标是指影响企业绩效的最基本因素形成的指标,它提供了收集信息的基本框架,一般不需要综合,反映的往往是影响企业绩效的某一方面的基础信息.图1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 评价方法企业绩效评价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由某项指标简单的加以确定.在将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引入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进而转向企业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因此,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的外部表现应该是多维的,其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多元的.所以,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的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本文将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且运用这种评价方法对企业绩效进行量化考评.4.1 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将因素集U分为s个子集,记为U1,U2,…Us,应满足条件:, 设第i个子集的因素为Ui,应满足条件 ,i=1,2,…s其中,n表示U的元素个数,ni表示Ui的元素个数.2)对每个因素集Ui,分别做出单因素综合评判:设评判集,Ui 中各因素相对Ui的权重分配为:,应满足.设Ri为Ui到V的模糊评判矩阵,,i=1,2,…s;j=1,2,…ni;k=1,2,…,m,表示因素Ui被评为Vk的隶属度.由于没有现成的单因素隶属函数可以借鉴,故我们用专家评判法确定.具体做法是每位专家对表3中评价对象的内在因素的很好,较好,一般,较差的对应处打钩,并且只能打一处;再对所有有效填表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归一化处理,得到对应的隶属度.于是第一级综合评判向量为 i=1,2,…,s3)对因素U做二级综合评判将每个Ui作为U的一部分,Bi作为它的单因素评判向量,可构成U到V 的模糊评判矩阵:每个Ui作为U的一部分,反映了U的某种属性,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给出权重分配:于是第二级综合评判向量为 .Bk表示某企业绩效被评为vk的隶属度,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取B中最大隶属度对应的评判集指标作为最终评判结果,这样就确定了企业绩效的优劣.4)多个企业绩效评判假设现有P个企业要进行绩效评价,首先对每个企业绩效按上述评价方法进行评判,得到P个评价结果B1,B2,…,Bp(Bi个元素已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假设评判集V(很好v1,较好v2,一般v3,较差v4),规定v1 =100,v2 =80,v3 =60,v4 =40,则第i个企业绩效的综合得分为,若,则认为第T个企业绩效最优.4.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由于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很多,为了避免信息丢失,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选用"加权平均型"算子.对于第一级综合评价模型:,k=1,2,…,m;对于第二级综合评判模型:,k=1,2,…,m.综合评判中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在综合评判过程中,权重系数的确定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综合评判的结果,本文采用"择优比较法".方法如下:设因素集,权重向量,待求μ(ui),i=1,2,…,q.选择n个专家组成被调查集,规定:≠k,s,k=1,2,…,q.被调查者采用二元对比,即Pj 对比us与uk,当μ(us)相对μ(uk)而言,暂时可局部地确定μ(uk)=1(于是μ(us)=0),则记fus (uk ,Pj)=1,fuk(us ,Pj)=0.于是有表1.综合n个人得到总表2.表1:pi对各元素二元对比结果u1u2u3…uqu110…0u201…1u310…1………………uq100…注:表中数据为fuk (us ,pj)的结果.表2:n个被调查者对各元素二元对比结果因素u1u2u3…uqu1…u2u3uq则ui对A的隶属度:,且满足归一化条件:.5 实例某酒厂建于1949年,现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为12.2亿元和3.2亿元.该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给所在城市的水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该厂每年排放废水410万吨,化学耗氧(COD)1600多吨,被列为企业污染排放大户,是污染源的重点控制对象.环境问题已成为该企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企业为了实现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于1994年起开展清洁生产工作.针对原料管理,工艺技术,规章制度,员工素质等清洁生产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了加强员工岗位培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改进工艺和设备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施清洁生产前后(1997年与1993年)相比:企业年销售收入由9600万元增加到12.2亿万,净增11.24亿万,增加了11.7倍;利税由2000万元增加到3.2亿万,增加了15倍.企业在生产量成倍增长的同时,废水排放量由410万吨下降到363万吨,下降了11%以上,COD浓度由4365mg/L下降到250mg/L左右,下降了90%左右,COD总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给定的标准,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预期目标.应用上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因素权重确定方法,采用专家评判法对该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对10为专家的有效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可得到对应的评判矩阵和权重向量.评判矩阵:表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因素U内在因素模糊关系权重(权重)很好v1较好v2一般v3较差v4经营效果 净资产收益率U11 3 4 3 0 0.400U1 总资产报酬率U12 2 4 2 20.367(0.176) 人均利润率U13 1 7 1 1 0.233绿色效果 职工的环保意识U21 0 3 5 0 0.133U2 企业社会形象U22 2 3 4 1 0.533(0.110) 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U23 3 4 3 0 0.334资源和能源属性能源利用率u31 2 2 4 20.233U3 材料利用率U32 0 5 3 2 0.300(0.130) 绿色能源比例U33 3 4 2 1 0.467生产过程属性 过程废弃物利用率U41 0 2 4 4 0.200U4 环保设备所占比重U42 3 3 2 2 0.267(0.214) 绿色工艺实施程度U43 4 23 1 0.233高新技术应用程度U44 3 2 3 2 0.300销售和消费属性产品回收率U51 1 4 3 2 0.283U5 包装可回收性U52 0 3 4 3 0.250(0.120) 售后维修服务U53 2 2 3 3 0.233绿色使用U54 1 3 4 2 0.234环境效益 环境成本U61 3 25 0 0.333U6 "三废"排放量U62 2 3 3 2 0.300(0.155)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U63 1 2 4 3 0.200事后污染处理费用U9 0 4 4 2 0.167发展潜力 资本积累率U71 2 4 3 1 0.250U7 资产负债率Ux 1 5 4 0 0.183(0.095) 销售增长率Un 23 3 2 0.300技术装置潜力U74 1 6 21 0.267表4:10位专家对Ui 各元素二元对比统计结果因素u11 u12 u13 合计 权重 A1 u11u12u135 7 12 0.4005 6 11 0.3673 4 7 0.233权重向量如表3所示.同理,可统计出其他因素权重,见表3,则第一级综合评判:将上述判定向量作为上一层的模糊评判矩阵R,则第二级综合评判:由于(0.195+0.338+0.311+0.156=1)不需做进一步的归一化处理,则根据以上10位专家对该企业的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看出对该企业综合考察各方面的因素后的评价结果以"较好"为比重最大,可认为该企业的绩效较高.由以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企业中贯彻循环经济的新模式,推行清洁生产,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了生产工艺的进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而且降低了物耗,能耗,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和环境效益.6 结束语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企业要在新世纪能够生存,发展和获利,就要将循环经济的思想渗透到企业各个角落.为了对企业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就要建立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种尝试,本文提出了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实际应用中,企业可视具体情况对评价指标加以增减,以便比较好的评价本企业的绩效.参考文献:王金南等.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环境保护,2001(10)曾祥云.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企业经营与管理,2001杨国彬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EVA.经济管理,2001(3)赵伟.机械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10)何莉等.南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可持续发展度研究.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02(12)李洪兴等.工程模糊数学方法与应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王丰等.军事后勤装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程保源等.模糊综合评价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绩效问答.经济科学出版社绿色使用售后服务包装可回收性产品回收率高新技术应用程度绿色工艺实施程度环保设备所占的比重过程废物利用率材料利用率能源利用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企业社会形象职工环保意识人均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发展潜力环境效果销售和消费属性生产过程属性资源和能源属性绿色效果经营效果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水平基础层准则层目标层环境成本"三废"排放量污染物回收利用率事后污染处理费用资本积累率销售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技术装置潜力0,Pj 认为ui A, 1,Pj 认为ui ∈A,usuk doc文档的标签: 循环 企业 评价 经济 面向 绩效 研究 指标体系 更多推荐标签: 领导职能包括哪些 青年心理学 企业公文管理 民族器乐鉴赏 主任医师 学校教育 责任教育 高校党校培训模式 运行管理课程设计 房屋租赁 最小平方法 建筑工程和同 状态观测器 边坡稳定分析 李云飞 数学教育调查报告 汽车报价 期初教学 学会计 国际金融答案 国际公法 方案封面 在线销售系统 企业明年计划 王保长后传 通用电器并购案 健康四大基石 八方教育 牛郎织女研究 公司会计论文 北京周末聚会QQ群:28892868 获取下载文档GO>> 相关文档推荐 省卫生厅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表 创建企业管理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 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报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指标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点评估指标体系之九 化学药品单独定价申报评审指标体系(试行)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企业绩效考核管理 如何创建企业的培训体系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估指标体系 面向绩效的培训体系构建与培训计划制定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 全面企业绩效管理CPM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L 院(系)学生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第1页) 成功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绩效管理体系方案 推荐文档下载 发展历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专案题目 贵溪二中 汕大成教学院2007届毕业论文选题 简易机械型测试器材 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 Michaelfly@163net 国立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科技入户网" 2006年培训计划 名:九十年度指定科目考试地理考科试题研发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CDI9000系列变频器 行政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期末总复习 行政学讲授大纲 中央研究院 案例解析:王秀英不服派出所户籍行政管理案 教师实用英语200句考核通知 贵宾统计 文档下载提示:·最新免费文档下载、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ord文档下载、Excel表格下载、PDF电子书下载、PowerPoint提案下载·所有文档均为网友上传,仅供学习参考,用作其它用途时请征得相关权益人许可.·八文网只提供文档共享平台,不对文档内容的正确性及相关内容所引发的后果负责.·如此文档"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涉及您的权益,请来附上网址信告知,本站将认真配合并改正。 Copyright ©2005-2007 八文网- 8We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绩效调查评价研究论文

企业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 人力资源管理 重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是所有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 》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 财经 秩序、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评价部门预算执行标准、缺少评价标准体系及部门行业评价专业性强等问题却给管理人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围绕解决 方法 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预算绩效;难点;对策

一、推进绩效管理面临的难点

(1)绩效管理的理念尚未树立。被管理单位绩效意识淡薄,对绩效管理不理解,不接受,甚至不配合。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对绩效管理认识不统一,对绩效管理更多地停留在概念上绩效管理评价人员未能跳出传统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合法合规管理的思维定式,过于注重微观资金使用情况,未能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指导新时期的管理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人员面对绩效管理存有畏难情绪,不愿过多涉及绩效管理,总感觉摸不到边际,付出与回报不对称。

(2)缺乏完整的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目前,财政、管理部门从上到下没有建立统一合理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虽然有些部门根据自己部门行业特点针对有些项目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在制定过程中由于所处角度局限性,指标体系不够精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指标评价体系缺失的情况下,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往往会根据掌握的客观材料,凭着自已的主观想像及专业判断,得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管理评价。不同的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管理结论也不尽一致,因此出具的管理 报告 ,特别是对问题的定性,得不到被管理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公信力。

(3)缺乏判断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是评价被管理对象效益状况的判断尺度,是提出管理意见、作出管理结论的客观依据。目前,各职能部门尚未建立针对其职能、行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加之绩效管理的内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此造成绩效管理结果成效不明显。就是同一项目,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差异,衡量标准的难以确定,给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4)证据收集难,管理风险大。绩效管理更多地需要使用相对宏观、全面且存在一定关联度的数据、资料,这些可能与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没有太大的联系,收集的难度较大。若由绩效管理评价人员通过管理方法获取,不仅成本大而且有可能因指标口径、统计不全面导致数据不够准确;若由被管理单位提供,由于缺乏外部数据印证,则会相应增加管理风险。与此同时,绩效管理中往往通过调查、座谈、查询等方式获取管理证据,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这些方法进行管理,时常难以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如:对方不愿意配合调查;调查笔录对方不愿意签名;相关的业务资料愿意提供;查询问题回答避重就轻;行业数据资料难以获取等等。

(5)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综合素质尚不能适应绩效管理的要求。绩效管理是管理的高级阶段,要求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在开展绩效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懂财务,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理论、法律、管理、工程建设、计算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过硬的查账能力,还要有较强综合分析问题和提升管理质量、运用管理成果的能力。当前,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员不多,从而不能对被管理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

(6)评价结果应用比较难。当前,各地绩效评价工作大部分是由财政部门牵头在做,主导推进 措施 力度大打折扣,加之技术和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导致绩效评价报告的整体质量不高,致使在评价结果应用中只停留在反馈意见和通报层面,对报告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引起单位的重视,甚至不予理睬,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大大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绩效管理法规建设,消除模糊认识。依法管理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管理确定下来,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才有法可依。当前,应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准则或管理指南,对绩效管理作出框架性规定,初步解决绩效管理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的问题。

(2)建立完善科学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标准和体系。当前,应加强对财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具 体操 作上,以市级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分类,集合各类专资深和具有丰富工作 经验 者深入调研制定某一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各地再将指标体系和形成的评价报告逐级上报汇总,最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近两年绩效管理工作实践证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依赖于长期的绩效管理探索和实践,因此,绩效管理评价人员应在 总结 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和符合实际需要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和操作规范,以指导绩效管理实践,规范管理行为。

(3)要强化绩效评价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绩效管理人员水平。由于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启动较晚,各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业务水平不高,这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采取各项措施,通过不同 渠道 加强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绩效管理队伍,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知水平,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使广大绩效管理评价人员不仅有开展绩效管理的愿望,更要有开展绩效管理的能力。

(4)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绩效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就是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得到合理的应用。因此,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责任追究和奖励机制。一是要把绩效评价结果向人大政府和预算部门反馈,与单位预算安排挂钩。二是本着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财政支出资金存在效益低下和有关问题进行问责,同时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突出的单位给以一定奖励。通过强化结果应用,不断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观念。

《 共青团绩效管理思考 》

又到年终考核时,与团干们分享下中能硅业团委绩效管理的做法及背后的设计。

一、要绩效管理,不要绩效考核

IBM前总裁郭世纳有句很有名的话:“员工只会做你考核的工作,而不会做你希望的工作”,指出了考核对工作推进的重要性。但是近一段时间来,业内出现妖魔化绩效管理的声音。有的学者将索尼等世界知名企业的衰败归罪于绩效管理,有国内异军突起企业的创始人在介绍其成功之道时,指出其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没有绩效管理,企业早就去KPI了……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都会看得出,这些现象其实是缘自对绩效管理的误读、误操作和僵化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考核,事实上,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也不等于绩效主义。绩效考核本是人力资源六大业务模块之一,现在业界更多谈的是“绩效管理”,因为后者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而不只是一项业务。中能硅业团委的绩效考核始于2011年,起初只是为了给所有的兼职团干部们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做团的工作一些奖金性津贴。由于金额很有限,有些兼职团干部并不在乎因为考核分数低而减少的百十元考核奖金,导致考核无法有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有效激励。此时,笔者在中能团委全面引入了绩效管理。首先考核项目及权重是在月初先发给所有被考核人征求意见,让被考核人心中有数,按计划推进工作。同时月末的考核结果同时发给所有被考核人并允许其对个人绩效评分提出异议,考核人上级予以合理说明或调整。对没有完成工作人员我们会分析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能力问题我们提供绩效辅导,意愿问题我们提供绩效访谈。我们让每一位被考核者明白,希望通过考核不断提升每位团干部的岗位胜任能力,助力团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团委的绩效管理初见成效。

二、要复合式绩效,不要单一绩效复合式绩效

是指既要有岗位绩效,又要有组织绩效或项目绩效。这样的设计让被考核人和组织目标紧密相连,可以让其明白个人绩效的好坏对整个组织的影响,也明白了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有利于激活每个人的心智能力与内驱力。中能硅业团委的考核分为三级,团委月度工作考核、团委委员月度工作考核和支部团干部月度考核。每个月末,团委会制定次月月度 工作计划 ,基本包括三部分:上级团组织安排工作、集团或公司相关工作以及团委开展工作。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组织绩效,让中能团委的工作紧密配合上级团组织,积极贴近集团及公司业务,同时还有自主创新。团委委员的考核也包括三部分,结合当月团委月度工作计划,参与当月工作及活动项目评估30%,固定工作项目评估45%,委员本职工作项目评估25%,结合岗位 说明书 中的主要任务列出。支部团干部的考核主要分为参与当月工作及活动项目评估和固定工作项目评估两部分,也与组织绩效紧密相连。

三、要绩效精神,不要绩效主义

何为绩效精神?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理解是:组织输出的成果大于输入的所有努力的总和,创造出新的能量。简单说就是1+1>2。索尼董事天外伺郎在总结索尼公司的衰败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今天的索尼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他对绩效主义的理解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为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在体力工人的管理时代,这句话逻辑上没有错误,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受 教育 水平的提高,所有组织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就是知识员工全面取代体力员工,团的干部就是知识型员工的代表。知识型员工不单纯为了钱工作,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因此知识员工时代,我们所提倡的不该是绩效主义,而是绩效精神。绩效精神有四层含义: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组织必须关注员工的优势、关注“机会”而不是“问题”、人员的决策必须体现组织价值观。中能硅业团委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公司级、市级、省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的依据。每年“青年文明号”的推选我们也会参考支部团干部的年度考核成绩。绩效考核早已不只是单一的奖金,而是提高到了个人及组织的荣誉。2012年中能硅业团委被上级公司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授予“度最佳团队”,这是保利协鑫所有公司中唯一一个全部由兼职人员成立的部门获此奖项。2014年,中能硅业团委被协鑫集团授予“最佳 企业 文化 团队”,全集团下属100多家公司,这个奖项只有5个。

四、要“关键”绩效指标,不要“任性”绩效指标

中能硅业团委考核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在关键绩效指标(KeyProcessIndicator,KPI)的确定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真正体现绩效管理背后的设计,好指标是设计出来的。对团的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如何让团干部达到要求,对团组织是个挑战,因为这四个要求看上去都比较“虚”,很难衡量。同样,共青团的四大职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权益如何通过团干部落地?也许好的KPI设计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在中能硅业团干部的月度考核指标中有#中青报推荐阅读#微博话题和《中国共青团》 读后感 ,这两个指标确保团干部与团的最高组织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团委单月开展“图说团史学习汇”活动,双月组织团干读书会,都是为了增强团干部对共青团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团的干部志存高远,坚定信念。为了让团干部心系广大青年,我们要求每一位团干部每月要提交“青工思想动态报告”;为了让团干部关注企业发展,我们要求他们每月要提交与“创业创新争先领先”的企业精神相关的“两创两先提案”。这两个考核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及文字水平。我们每月对报告和提案还进行评优予以加分,以提高提案质量。在2015年10月的提案中,就有一位支部团干部结合集团董事长“关于在全集团开展 职业规划 倡议书 ”精神进行青工调研,提出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的提案,中能团委的“两创两先”提案因此得到了集团董事长的肯定并指示在全集团100多家公司全面推广。团委还每月开展“青工与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或“青工与高管零距离”交流会,要求团干组织支部团员青年参加,组织的人数也列入考核指标,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了团干部组织青年的能力。如果团干部也参加座谈,我们要求必须带着支部青年的问题来,由于面对面提到的问题大部分可以得到解决,而且很高效,也不断提升了团干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

当然,KPI的确立和权重一定是动态的,比如2012年,团中央要求“团团开博”,微博的影响力巨大的时候,我们要求支部团干部转播中能团委微博的考核权重高达20%-30%,我们也因此在江苏共青团2012和2013年度的微博大赛上斩获丰厚。进入2014年后,微博影响力大幅降低,我们也及时调整了该指标权重。但是调整都是基于对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分析而做的科学决策,而非任性而为。

五、结语

战略管理中有两大要素——资源和能力,通过绩效管理,要让团干部去挖掘自己的资源,开发自己的能力。对于团组织,更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宜智书记教导我们要“虚功朝实作,难事坚持做”。当我们“有为”,不管在领导心中还是在青年心中,我们才可能“有位”

《 电网 企业管理 中薪酬与绩效管理作用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市场体制不断变革的大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对其进行创新,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为电网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

1对当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

1.1管理理念过于落后,管理创新意识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为了保证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网企业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1]。为了保证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网企业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1]。当前电网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管理理念意识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效能不能有效地发挥。电网企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对新的管理理念还放不开,尤其是一些资历老的管理人员,依旧秉持着传统的人力管理理念,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薪酬制度的分配上缺乏科学性、有效性,无法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对人力资源的分配缺乏合理性

由于电网企业员工较多、较杂,需要合理做好人力资源的分配工作,才能将员工的最大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为电网企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然而,作者在对当前一些地区的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中发现,人力资源的分配形势不容乐观,很多电网企业在员工分配的过程中,由于对各个岗位的要求以及员工的综合能力掌握的不够全面,从而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未能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来分配相应的岗位,导致部分员工的实力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对电网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1.3员工流动缺乏合理性

员工流动主要体现在各个岗位之间,会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来安排相应的岗位,当然,在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对所在职的工作岗位也应进行适当的改变,在岗位调整的过程中,员工的薪资也会发生变动,这样可以促进员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员工工作效能发挥,促进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3]。当前电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与岗位的配比性不高,很多地区的电网企业发展观念依旧停留在“铁饭碗,大锅饭”的时代中,员工进入到电网企业分配到岗之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观能动性不断降低,长期如此将会导致电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2发挥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积极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薪酬管理是企业成员普遍关注的内容,是企业员工最直接的工作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薪酬体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效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科学的薪酬体制能够激励和提升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科学的薪酬体制则有可能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瘫痪。目前,电网企业从“以人为本”出发,逐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稳步推进薪酬改革:在地市局推动划小单位核算,让二级生产机构及县区局对薪酬分配有一定的权限进而更好调动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工作热情。二级生产结构只有具有一定的薪酬分配权,才能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激励的方式,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出来,使员工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规范化用工改革,彻底解决劳务派遣工与职工间的同工同酬问题。在电网企业的员工结构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各个供电局中存在很多劳务派遣工在主营业务中与职工共同工作,但在薪酬待遇、福利等方面却与正式编制的职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劳务派遣工心里落差大,在企业中找不到归属感,进而影响工作情绪,影响到电网企业的 安全生产 及和谐发展,同时,也使企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同工同酬问题改革迫在眉睫。开展岗位胜任能力评价。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制度体系,开展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对照评价结果,结合员工各项技能特点等综合素质,让其上相应的岗位,最大化挖掘员工的工作效率。针对于一些岗位胜任能力低的员工,可以采取调离本职岗位,让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员工上岗,做到各尽其才。推进人员能上能下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只上不下的格局,优化电网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发挥员工的最大效能。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电网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避免中庸化,形式化,防止“分猪肉”式的开展绩效考核。同时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绩效考核,打破员工干多干少,干得好与坏等都一样的格局。

2.2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

绩效管理作用旨在通过绩效考核方式提升团队、执行力及工作效率并将影响团队的负面情绪降低或彻底消除。对于绩效管理而言,考核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进行考核和奖惩,其真正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员工的绩效进而提升企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考核结果除了要与员工的薪资挂钩外,还应该与员工晋升、评优评先紧密相连,绩效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可以获得职位晋升、评优评先的资格,籍此充分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KPI),及时、实时、动静态结合的方式属地化优化绩效词典,使指标与词典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真实工作效率,减少部门、班组、员工之间的摩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考核量化。同时,对考核结果要及时进行公示,保障员工的知情权、申诉权。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绩效考核,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最后,还应该结合员工的技能、身体素质进行差异化分工,优化绩效机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充分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薪酬激励、职位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确保员工工作的效能,从而为电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电网企业的良好发展。

2.3通过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岗位人员自我提高

电网企业通过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岗位员工的自我提高[4]。当然,在电力市场不断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电网企业对内部机构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并实施升级、降级的绩效考核指标,甚至是对一些表现极为不好、工作不认真、不思上进的工作人员进行辞退处理,要让员工感到危机感,营造一个物竞天择的工作环境,切实有效地督促员工学习和进步,以此来促进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例如,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简称为广东电网公司,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共有员工已近10.1万人,供电客户数2952万户,电网的连续安全运行已突破19年。广东电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贯穿各个部门,如,办公室、人事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计划发展部、 市场营销 部、生产设备管理部、基建部、物资部、信息部等20多个职能部门(如图1所示)。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近10.1万员工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了广东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其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广东电网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地贡献。

3总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在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则必须有效地进行薪酬和绩效管理。通过本文对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一些地区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同时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以及促进电网企业发展,希望相关部门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提高电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雪燕.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科技,2012(09).

[2]宋小忠,易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索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2).

[3]徐力鹏.浅谈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1).

[4]雷雨田,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53-56.

[5]赵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创新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12):41.

[6]吕廷婷,倪静静,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投资,2013(1):155-156.

有关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推荐:

1.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参考

2.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3. 企业绩效管理分析论文

4. 关于绩效管理论文

5. 关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论文

6.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7. 企业员工激励研究论文

企业绩效管理探讨论文

一、绩效管理的环境分析

创新的前提当然是打破陈旧,先进制度的建立一定要打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思维,而传统思维从根本上消除,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有的制度的执行不伦不类,思想与管理制度严重脱节,制度执行的效果不理想,造成管理成本远高于带来的实际效益,得不偿失。比如绩效指标的制定单一化倾向比较严重,缺少沟通,从而使引导出现偏颇。比如缺乏绩效思维,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受到人力资源关于绩效管理的培训,没有绩效思维,常常是处于被动状态,执行绩效管理时难免会缺少积极性。正常的正确的绩效管理过程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绩效——行动——预算,员工主动参与为前提,之后制定预算,确定绩效的标准,才能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

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是指根据实际企业中每位员工所从事具体的工作付出的劳动,科学地应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员工劳动的实际成效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比率开展考核与评价”。绩效是企业员工行为产生的后果;是工作目标的完成程度。无效劳动的结果无法称其为绩效。绩效是指一定的主体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来的效用,是在工作的过程之中产生的;现出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绩效管理也是其他管理的基础,价值评价是准确、科学,要通过价值分配来加以证明或表述;价值分配的结果与影响价值创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总和。当然绩效管理也就会反作用于价值创造,是企业价值创造即经济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绩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激励机制管理,它是激励机制管理的基础与依据,提升间接价值的直接手段,其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而且还能提高基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绩效评价适度,激励机制建设也会相应的健康合理化发展,从而改进资源配置。“薪酬作为一个人工成本核算的主题运作是否科学,也直接取决于实施的'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从财务支出决策来讲,绩效与人工成本的薪酬的敏感系数的高低,绩效和薪酬的敏感系数恰当,直接促使管理者做出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决策。对于人才管理来讲,绩效评价的有效评定,将直接影响人才的流动性和发展性。企业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途径是物质激励模式,薪酬效应影响着激励机制建设、人才管理和成本核算管理。

三、广泛全局性绩效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外的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的一些竞争手段和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有所滋生、蔓延,一部分企业认为只有发放充足的金钱,才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全局绩效管理思想,进行企业全员绩效管理。首先,要对企业业绩进行目标化管理,具体列出考查对象,考察重点;要根据任务贯彻的深度来决定绩效管理的方案。现实管理中随着工作分工的细化,个体明确任务和目标的工作会越来越少,但现代经济的工作特点是团体协作,在开发个体能力的同时更多的提倡团队精神,以团体为重心、以集体为中心的全局绩效管理应该是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次,建立一种上、下循环的绩效管理模式。企业绩效管理本身是一种系统管理,它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交流过程,这种过程是企业员工和部门主管之间或组织机构之间、领导班子和中层之间的的一种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目标、理解,并将所有受益的组织、个人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的系统中来并对其进行的一种测评、评估。所以,加强绩效管理要坚决杜绝沿用过去的传统方法——衡量几个部门的几个简单的财务指标包括收入、费用支出、表面收入等,要制定严格的、严谨的组织评价体系,就要应考虑到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对企业的简单的控制。企业的人力资源在设计企业的评价系统时,应该考虑到绩效管理的主要作用,要根据自身的企业情况,“量体裁衣”地制定出相得益彰的绩效评估体系,让绩效审定的绩效指标来反跟踪。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论文百度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数据成为了人们工作的重要指标。而随着企业在人力资源中绩效管理与高新技术应用的越加紧密,数据支撑着整个企业高效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本文研究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为提高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能力,为企业制定出合理、人性化的制度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大数据;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管理员工作为企业组成的一部分,是企业运作的基本动力来源,同样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而随着我国企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性。但是从我国当前的机制改革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绩效考核能力的不足上。具体表现为考核方法的不合理、考核标准的不稳定、考核人员素质的低下、企业高层不重视等方面。

一、大数据时代下绩效考核内涵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是能够反映出员工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建设。但是从我国当前的企业绩效考核的建设情况来看,随着我国进入信息的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技术化、网络化。企业通过大数据对员工绩评价体系进行管理,可以对员工潜在能力进行深入挖掘,大数据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程序,将公司电子档案中的员工绩效进行细致的整理,并整合出便于挂差的数据表,方便公司高层的管理和数据的调取。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还能够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进行网络交流,方便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而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1]。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构建不完善

在传统的绩效考核过程中都是使用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公司任务指标数据的统计工作,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使得领导只能看到员工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时刻的表现,难以对员工进行整体的概况进行了解,并且该考核指标所设计的范围也比较单一,因此其形成的绩效考核机构也比价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当员工规模过大,或者当出现需要调取员工某一阶段的工作表现情况的时候,往往会由于数据量的过大,大大增大了绩效考核员工的数据调取工作量,甚至可能会导致在调取过程中出现一些认为性的误差。

(二)缺少高层管理的支持与重视

在当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之所以存在很多的漏洞,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高层管理不重视有关。在许多高层管理人员看来,绩效考核工作仅仅只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因此,在更多的时候宁愿将时间放在工作上,也不愿意过多的过问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问题。但是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而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于绩效,对于绩效的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并且,绩效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员工的贡献以及任务完成质量,如果不能得到公司充分的重视,也将导致员工的`大量流失。

(三)绩效考核的角度单一

很多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的时候,往往只是关注员工的业绩的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对团队的考核,而这样的考核评价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正性,会虚弱员工的“团队意识”,甚至会在员工心中产生牺牲同事利益,破坏素质内部的协调关系;其次,它也会产生木桶效应,出现团队的短板效果,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因此,科学的绩效考核不应该仅仅只是看中个人能力或个人业绩,同时也要将员工的平时成绩记录在内,将员工的团队成绩作为考核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综合得分,对员工进行综合性的绩效考核评价[2]。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改善措施

(一)明确标准的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绩效考核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并且被组织所接受,与组织的核心思想相结合,要让组织的每个员工清楚的了解考核中的奖惩制度,并对员工的高层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大家都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能。其次,在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细分量化,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做出每个员工的工作职位说明书,从而更具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最后,就是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可以针对不同的部门、员工或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比如:考核一个企业的普通操作工,更多的是去考核其在定期内所做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出勤方面的指标[3]。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与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组织的管理过程,保证企业绩效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并且重视员工的发展,在完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历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和充分发挥其能力的场所,给于公正的评判,通过员工满意来保证客户的满意,从而做到企业的满意,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能力的提升的目标[4]。

(三)进行有效地绩效沟通和反馈

良好的沟通往往能够及时的发现工作的错误,同时也能够将企业中的不同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的障碍进行排除。因此,考核之后的绩效反馈与沟通一定要及时,持续并具有技巧性。也即是指在考核之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迅速的处理和改进不足。

参考文献

[1]周佳蒙. 中小民营企业员工薪酬结构研究--以西安通达机电有限公司为例[J/OL].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0):89-90(2017-11-21)

[2]孙超. 基层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初探[J/OL].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298-299(2017-07-11)

[3]金璇. 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7,(10):170-171.

[4]吴鸿.关于铁路基层站段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建立的思考[J]. 现代商业,2017,(01):152-153.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一般状况下需要笔者将论文之中的学术资料、论文研究文献、注释文献等等诸多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与整合,进而集中地展现在论文形态之中。以下是2篇关于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一

[1] Jasch 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dicators [J]. Journal of CleanerProduct. 1999 (8)

[2] Berman E,Bui L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oilrefineri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2001

[3]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ISO/DIS14031.1998

[4] Anne.Y.llinitch. Measur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ey.l998(17)

[5] ISO.ISO 14031: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uidelines [R], GenevaIS0.1999

[6] WBCSD. Measuring eco-efficiency. A guide to reporting company performance[R].ISBN2-94-024014-0.Jun.2000

[7] ISAR. A Manual For the Preparers and Users of Eco-efficiencyIndicators[EB/OL].2004

[8] Joseph Sarkis and Srinivas Talluri.joiim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Management.2004.3(6)

[9] K.Nakashima. A new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Vol. 44,Nos.18-19,15 September-1 October 2006.

[10] Idalina Dias—Saidinha, Lucas Reijnders.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performance of large Portuguese companies. A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 [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5(3)

[11] Henri.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 empirical study of Canadianmanufacturing firm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8

[12]Fabien Martinez. The syncretism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 businesseconomic performance [J].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Journal.2012.6(23)

[13]王霄霄.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景分析[J].中国外资.2012(10)

[14]赵丽娟,罗兵.绿色供应链中环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1)

[15]李静江.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16]徐颖.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2010 (2)

[17]邢水英.近年来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与进展[J].科技资讯.2013(11)

[18]李玲,陈琦.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0)

[19]曾天,陈撷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重庆与世界,2011(10).

[20]刘勇.平衡计分卡在地勘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11)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二

[21]任玲,西凤茹.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2011(11)

[22]廉明,宋子义.基于BJ公司环境绩效评价研究[J].青年科学.2014(2)

[23]饶军,谭太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中国商贸.2012(12)

[24]王春萍.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7(2)

[25]胡星辉.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浅谈[J].财会通讯.2009 (10)

[26]刘建胜.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商业会计.2011 (6)

[27]李永臣.环境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

[28]张天蔚,胡燕玲.基于信息公开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1)

[29]胡星辉.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浅谈[J].财会通讯.2009 (10)

[30]李达,肖彦.低碳经济背景下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1,(9).

[31]郭建平.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3)

[32]]曹建新,詹长杰.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旳构建[J].审计研究.2009,8 (16)

[33]胡嵩.环境绩效评价概述及探讨[J].北方经贸.2006(1)

[34]张素蓉.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及环境绩效评价分析--兼评河北钢铁集团环境绩效状况.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2)

[35]孙海军,王守俊.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构建[J].绩效与评估.2014(24)

[36]金晓云.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研究及影响探析[J].商业会计.2013(15)

[37]宋轶君.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07

[38]苏晓民.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3

[39]曹建新.詹长杰.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旳构建[J].审计研究.2009,8 (16)

[40]杨红娟,张天霞,彭金芳.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J].价值工程.2014(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