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确实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里面引经据典,特别的有逻辑,并且可以很好的进行分析,可以很好的进行理解。
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是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弟子。后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官至丞相,定郡县制,焚书坑儒,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秦始皇死后,李斯听从赵高阴谋,矫诏杀太子扶苏,立胡亥。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专权,污蔑李斯谋反,李斯受五刑而死于咸阳,夷灭三族。 李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朝著名政治家, 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他年轻时当过小穷,后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业完成以后,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 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秦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 取得吕的信任后,当上了秦王政(嬴政,即秦始皇)的近侍。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 命其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国宗室贵族借口韩国水工郑国在秦搞间谍活动事件,即利用修水利工程(郑国渠)消弱秦国国力,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被逐离秦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谏逐客书》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客之失,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要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 人才。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不久又提升了他当廷尉。《谏逐客书》不仅是具 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而且也是一篇胎炙人口的代秀文章。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的 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结果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第一次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 功。他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加到41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宫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分职 国家大事。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秦统一后,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 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利。李斯及对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 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 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也称秦篆和斯篆),作为标准文字。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全国。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鲁迅先生说,李斯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有“殊勋”的。今人遗憾的是,斯手书已汛大多散失。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收藏有李斯亲书的琅玡刻石,山东泰山岱庙现存有李斯篆书的秦二世诏书刻石的残片,这些刻石虽己严重残损,但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刻石,实为稀世珍宝。李斯还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人们所熟知的“焚书坑儒,也是李斯建议为打击儒生以古非今、诽谤朝政的倒行逆施,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非常 措施。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无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对我国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 诬陷李斯“谋反”,将其处以五种酷刑:黥刑(在脸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断舌、砍趾后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并且,此时的李斯,已经彻底蜕变,他写《督责书》,很大的原因是为“阿二世意,欲求容”,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依法治国”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关于李斯 【老鼠哲学】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 这是《史记•李斯列传里》的头一段,意思是:李斯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李斯很小便聪慧过人,好学不倦。成人后,因办事干练,被人举荐为看管粮仓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又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李斯来到粮仓,却看到这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而且没有任何人来打扰,于是,心中顿然明白,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 开宗明义,指出了李斯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的意思是说:人的贤与不贤,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譬如老鼠,在厕所里吃屎的,惊恐不安;而在大仓里吃粮食的,却不受打扰,安逸自在。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复习,研读,也因此出了不少深谙此道的人才。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写于李斯刚为客卿不久,正欲大展宏图之际,秦国内部却祸起萧墙。当时,秦国正大兵攻韩,韩国无计可施,遂想了一条妙计,让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假降秦国,然后鼓动秦王政派人兴修水利,借此消耗秦国国力,以达到延缓秦国攻韩的战略目的。但不久,郑国的计谋不慎败露,秦国内大哗。秦宗室大臣认为从别国来的客卿都有可能是各国间谍,应迅速驱逐出去。秦王政一怒之下,下逐客令,凡外国人一律赶出国门。李斯本是楚人,自是在被驱逐之列。当他知道自己将被驱逐出去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束手就范,而是展开了一场绝地反击,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秦王政,毫不客气地指出逐客之举太愚蠢。李斯说,自从秦穆公起一直到秦昭公、庄襄王都有客卿,如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友、商鞅、张仪、范睢等都是外国人,可他们并不是间谍,恰恰相反,这些人以自己的能力给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怎能一概而论,把外国人都当成间谍而驱逐出境呢? 李斯接着说,如果外国的什么都不好,那你秦王宫里用的包括宫中装饰的玉石奇珍,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风之旗都来自国外,秦国一样都没有,你又为何认为它好呢? 最后,李斯话锋一转,提醒秦王: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是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所在,你这样的做法只不过是削弱自己,壮大敌人,是把钱粮和兵器送给敌人、反过来害了自己的愚蠢之举。 《谏逐客书》不知是通过何种途径送到秦王政手中的,但秦王政确实是在读过之后,翻然醒悟,不仅立刻停止了逐客,还将李斯请到宫内,商讨统一天下的大计,随后,又任命李斯为廷尉,直接参与朝政。 一场政治和命运的危机就这样化险为夷。不经意间,李斯为后人留下了一篇千古吟颂的美文,以至于2000年后,一向评价文章极为苛刻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也按捺不住对此文的推崇,称:“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制《秦律》】 新朝初立,天下未稳,为了维护国家秩序,李斯向秦始皇建议:今天下初定,六国人心尚未臣服,应该罢去六国与秦不同的法律,重新修订法律典章,使法度一统、万民遵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大臣在原有法律的基础上加以修订、扩充,吸取其他各国的有关条文,然后制定出一套完整、严密的刑法制度,发布全国。《秦律》主要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问答、式、廷行事等多种。其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设置、官吏任免、军事、外交、司法、监狱管理、社会治安、徭役戍边等,并且每项法律都有具体实施的办法和规定。这部法律的实施,不仅在当时史无前例,而且对以后历朝历代制定法典都影响巨大。 【建郡县制】 就在《秦律》颁昭天下之时,有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皇权体制又在宫廷中形成了强烈对峙。以当时的左丞相王绾为首的封国制说甚嚣尘上。王绾向秦始皇建议:“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言下之意是仿照周王的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王子和有功之臣。秦始皇拿不定主意,让李斯等人进行商议。李斯对秦始皇说:当初,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太多,造成许多矛盾,之间相互攻击,如仇人一般,贤能的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海内仰仗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王子功臣以功赋税重赏赐他们。这样,天下无异议,是使国家安宁之术。这些建议得到了秦始皇的赞许,说:天下战事不断,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割据的王侯。现在天下初定,又像原来一样封国置地,是树兵树敌之举,那样再想使国家安宁可就难了。于是,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罢免了丞相王绾。按照李斯的方法,皇帝以下设三公、九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器聚咸阳销毁,并让12万户天下豪杰士子集中在咸阳,以便约束管理。从此,李斯的郡县制度被后来的朝代纷纷效法。 【统一文字】 同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小篆为统一书体。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刻画文字的萌芽,经过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成长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战国时代由于群雄割据,“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因而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使这一时期的汉字形体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原本只有一种写法的字,到了这时,往往齐秦有异,燕赵不同。因此,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而关于小篆的由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奴隶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李斯之功,功及千秋。 【统一度量衡】 秦统一之前,中国的度量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国诸侯按照自己的喜好,制定了不同的计算单位和不同的计算进制。这种原始状态复杂多样的度量衡只适应于政治割据社会的需要。大一统的秦王朝建立后,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于是,在李斯的亲自指挥下,把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李斯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这是秦王统一中国,李斯位居丞相之后的又一惊世之作。而它的影响不言而喻。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甚至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 【修驰道、车同轨】 公元前220年,统一中国一年有余的秦始皇渐感隐忧,庞大的中央集权要想在辽阔的疆域上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就必须改变以往的交通条件。此时,深谙皇上心思的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 【统一货币】 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在秦始皇最后一次出游,也就是命丧沙丘之前,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这一行动被司马迁的《史记》称作“始皇三十七年,复行钱”。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大矣。当初,秦统一中国后虽大部改头换面,天下一统,但惟独货币依然沿袭过去的形式。市面上使用的货币包括布币、刀币、贝钱和圆钱等形式,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因此,统一货币及结算制度、统一货币铸造便成了当务之急。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至此,李斯在他辅佐秦始皇匡扶天下的过程当中,完成了他最后一个使命。纵观李斯这些作为,可以这样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名相重臣比比皆是,累世之功不乏其主,但大多不过功在当朝,时过则境迁。而李斯几乎每干一件大事都能产生影响千年的效果,并荫及后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时说:李斯作为一个普通平民事秦,利用机遇和能力辅佐秦始皇终成霸业。如果不是因为种种无法让人容忍的恶行(杀韩非、焚书、坑儒)毁坏了他的声誉,那么他的功绩可与周公、召公媲美了。
就是阿旁宫赋,这一篇真的是比较的好,写的特别的出彩,而且也有很多好句。
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之父分别是谁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的教科书、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和科学普及著作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人都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谁,美国的有关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经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法院开庭审讯135次。最后由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作出判决。1973年10月19日,法院当众宣布判决书:“莫奇利和埃科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发明中的构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思想告诉过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帮助下发明电子计算机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试验样机于1939年10月开始运转。这台计算机帮助爱阿华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解算了若干复杂的数学方程。阿塔那索夫把这台机器命名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别取俩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即“计算机”的首字母。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阿塔那索夫和贝瑞却没有获得发明者的花环。 在阿塔那索夫和贝瑞离开之前,已有两台改进后的ABC计算机能够运行。这两台ABC计算机被存放在爱阿华大学物理楼的储存室里,逐渐被人遗忘。1946年,由于物质短缺,两台机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储器部件。爱阿华大学没有为ABC计算机申请专利,这就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问题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美国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ENIAC的发明者莫契利确实到衣阿华大学参观过ABC计算机,并听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绍,由此得到启发。 阿塔那索夫于1903年10月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哈密尔敦出生。他在佛罗里达州渡过了童年。他的父亲是保加利亚侨民,在保加利亚得过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到美国后担任矿山电气...... 计算机之父是谁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的教科书、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和科学普及著作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人都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谁,美国的有关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经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法院开庭审讯135次。最后由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作出判决。1973年10月19日,法院当众宣布判决书:“莫奇利和埃科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发明中的构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思想告诉过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帮助下发明电子计算机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试验样机于1939年10月开始运转。这台计算机帮助爱阿华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解算了若干复杂的数学方程。阿塔那索夫把这台机器命名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别取俩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即“计算机”的首字母。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阿塔那索夫和贝瑞却没有获得发明者的花环。 在阿塔那索夫和贝瑞离开之前,已有两台改进后的ABC计算机能够运行。这两台ABC计算机被存放在爱阿华大学物理楼的储存室里,逐渐被人遗忘。1946年,由于物质短缺,两台机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储器部件。爱阿华大学没有为ABC计算机申请专利,这就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问题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美国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ENIAC的发明者莫契利确实到衣阿华大学参观过ABC计算机,并听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绍,由此得到启发。 阿塔那索夫于1903年10月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哈密尔敦出生。他在佛罗里达州渡过了童年。他的父亲是保加利亚侨民,在保加利亚得过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到美国后担任矿山电气...... 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分别是谁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来自百度百科,所以他既是计算机之父还是人工智能之父的点个佣人思密达 电脑之父是谁?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鼻子理论、 *** 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 *** 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 *** 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 *** 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 *** 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 *** 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 二战片有关于英国计算机之父的图灵片叫什么片名 模仿游戏 The Imitation Game (2014) 谁是“电子计算机之父”?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的教科书、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和科学普及著作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人都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大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阿兰,图灵为什么叫做计算机之父奠基人之一 学术界公认,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是由数学家图灵于193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的,因此称图灵为计算机之父。 另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也非以前所说的ENIAC(1946年2月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最新BBC报道的解密片报道,二战时期英国的Tommy Flowers根据图灵的数学理论,于1944年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可参考BBC Code-Breakers Bletchley Parks Lost Heroes。 计算机“人工智能之父”是谁 图灵 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6.23—1954.6.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1954年死于英国的曼彻斯特,他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计算机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有限状态自动机也就是图灵机的概念,对于人工智能,它提出了重要的衡量标准“图灵测试”,如果有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那他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智能机,和人没有区别了。他杰出的贡献使他成为计算机界的第一人,现在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定名为“图灵奖”。上中学时,他在科学方面的才能就已经显示出来,这种才能仅仅限于非文科的学科上,他的导师希望这位聪明的孩子也能够在历史和文学上有所成就,但是都没有太大的建树。少年图灵感兴趣的是数学等学科。在加拿大他开始了他的职业数学生涯,在大学期间这位学生似乎对前人现成的理论并不感兴趣,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一次。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也正是在那里,他制造出了以后称之为图灵机的东西。图灵机被公认为现代计算机的原型,这台机器可以读入一系列的零和一,这些数字代表了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步骤,按这个步骤走下去,就可以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这种观念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因为即使在5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的计算机还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不是通用的,而图灵机从理论上却是通用机。在图灵看来,这台机器只用保留一些最简单的指令,一个复杂的工作只用把它分解为这几个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了,在当时他能够具有这样的思想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他相信有一个算法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而困难的部分则是如何确定最简单的指令集,怎么样的指令集才是最少的,而且又能顶用,还有一个难点是如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这些指令的问题。 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英文简述】 Alan Mathison Turing, OBE (23 June 1912 – 7 June 1954) was an English mathematician, logician, and cryptographer. Turing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the father of modern puter science. Turing provided an influential formalis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algorithm and putation with the Turing machine, formulating the now ...... 电脑之父到底是谁?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其中最擅长德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然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两人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至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至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的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1954年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西方的经济学家称之为现代新产业革命的一个标志。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 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其中最擅长德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然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两人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至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至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的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
乔布斯推崇极简设计,这一点从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室并获得成功后,他亲自设计的皮克斯总部大楼也推行极简风格。皮克斯大楼建好后,最有特色的是,诺大的皮克斯总部大楼,平时好几百人上班,竟只有一个厕所,在大楼正门大厅附近。 要知道光皮克斯大楼正门大厅,就有四个篮球场这么大;大楼内部设置了很多不同功能的区域和房间,包括会议室、导演办公室、图书室、展示厅、画师工作室、健身房、厨房、餐厅等等,大楼的功能很多,本身的面积也很大。 可想而知,员工在这里上厕所有多不方便。聪明的乔布斯,在设计的时候不可能没有想到,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乔布斯的理由很乔布斯:增加员工的交流机会,有利于突破创新。 乔布斯深知决定皮克斯成功的关键就是创新,只要是有利于创新的努力,他愿意不遗余力。 而美国对创新的研究很早就开始,到了乔布斯年代,解决创造问题,提高创新力,已经有了普遍共识:一定要增加不同类型知识的交流。 创造性工作者都会遇到一种困境,创作到一半突然就没有灵感,做不下去,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实际上,就是钻牛角尖,钻进去了,就很难出来,如果出不来,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而遇到这种状况,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切换思路、让大脑接受不同领域交流”。 皮克斯大楼只设计一个厕所,就是为了让不同员工之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从而帮助员工“切换思路、让大脑接受不同领域交流”。 人每天一定要上厕所,只有一个厕所,那上厕所的时间,任意两个员工都可能有交流的机会。 乔布斯是对的,这个厕所可以看到各种员工:导演、公司高层、餐厅服务员、前台文员、动画师,还有乔布斯,甚至还有拜访皮克斯的明星媒体等。然而乔布斯的设计,并没有收获员工的认同,相反全体员工都表示了不满。 上厕所的时间太长,分心时间太多,导致上完厕所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 另外,还可能变相增加了工作时间。 而且,这样真的能提高创新性吗?这就要回到“增加交流”本身。 只设计一个厕所确实增加了不同员工见面交流的机会,但并不能实现有效充分的交流。 所谓“人有三急”,人在上厕所路上其实不一定会有心情和别人交流;即使交流,很可能还是寒暄为主。实际上,其实美国并没有任何研究显示,仅设计一个厕所的办公大楼,可以提高员工创新能力。 2010年,几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办公室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们设计了四种办公室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完全没有装修也不允许员工改动; 第二个场景,是由公司装修,但不允许员工改动办公室; 第三个场景,办公室公司做简单装修,允许甚至是鼓励员工自己装修办公室; 第四个场景,是允许员工装修,但员工装修完,公司马上又复原回来。 研究人员测试了实验人员的舒适度和创新能力,最终发现第三种办公室环境最能提高员工舒适度和创新性,他意味着员工对装修的自主权,而第三种正是谷歌的办公室。 研究人员认为,给到员工自主权,比增加交流,更有益于提高创新性。面对全体员工的反对,乔布斯最终妥协了,增加了厕所。 实际上,增加厕所,给员工更多自助权,员工是满意的,但这个结果却违背了乔布斯的初衷,没有增加不同员工的有效交流。 上面实验的心理学家也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乔布斯也没有说。 怎么增加员工之间的交流?这大概还是现在很多创新公司要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01.《混乱》蒂姆·哈福德 2018-01-01 02.《乔布斯设计的皮克斯大楼:追求完美 崇高艺术》搜狐 科技 2013-07-02
赫尔曼·何乐礼、范内瓦·布什、约翰·冯·诺依曼、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
1、赫尔曼·何乐礼:
赫尔曼·何乐礼(英语:Herman Hollerith,1860年2月29日-1929年11月17日),生于水牛城,德裔美籍的统计学家。1896年,创办了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后来成为IBM的前身(电脑的前身)。
2、范内瓦·布什:
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1890.3.11~1974.6.26),是二战时期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
他是模拟计算机的开创者,信息论之父香农是他的学生,1945年他发表的论文《诚如所思》("As We May Think")中提出了微缩摄影技术和麦克斯储存器(memex)的概念,开创了数字计算机和搜索引擎时代。在这篇论文里,范内瓦提出的诸多理论预测了二战后到现在几十年计算机的发展,许多后来的计算机领域先驱们都是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后来的鼠标,超文本等计算机技术的创造都是基于这篇具有理论时代意义的论文。
无论你审视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哪个领域,布什都是在那里留下过足迹的具有远见的先驱性人物。正如历史学家迈克尔·雪利(Michael Sherry)所言,“要理解比尔·盖茨和比尔·克林顿的世界,你必须首先认识范内瓦·布什。”正是因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多方面的贡献和超人远见,范内瓦·布什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教父”的美誉。
3、约翰·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原籍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 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1946年,冯·诺依曼开始研究程序编制问题,他是现代数值分析——计算数学的缔造者之一,他首先研究线性代数和算术的数值计算,后来着重研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离散化以及稳定问题,并给出误差的估计。他协助发展了一些算法,特别是蒙特卡罗方法。
简单来说他的精髓贡献是两点:2进制思想与程序内存思想。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值分析和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的开拓性工作。
4、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 (Bill 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简称比尔或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在他的领导之下,成功建立了新一代的电脑系统,并且在潜移默化当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带着计算机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个人机交流和谐的时期。
5、史蒂夫·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是苹果公司的前任首席运行官兼创办人之一,同时也是前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Pixar已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购)。乔布斯还是迪士尼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最大个人股东。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Tunes Store、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赫尔曼·何乐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范内瓦·布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约翰·冯·诺依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比尔·盖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乔布斯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去百度百科看看吧
这篇关于高中作文议论文素材:尊重科学篇,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道理论据: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了。——高尔基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爱因斯坦人类的整个发展直接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谁就阻碍了人类的发展。——费杀特2、事实论据:一条线值1万美元。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电视出了故障,可怎么也找不到毛病在哪儿。只好请来了当时侨居美国的德国著名机电专家斯坦门茨。他仔细检查以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的某外划一道线,对公司经理说:“打开电机,把做记号的线匝减少16匝。”人们照办后,毛病果然解决了。经理问他酬金,斯坦门茨索价一万美元,不少人议论纷纷,斯坦门茨开列清单: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值9999美元。福特公司不但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科学家的价值美国一位将军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国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比得上德国十个师的军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赫胥黎对他的发现的评价是:“足以抵偿德国50亿法朗的战争赔偿,”当时普鲁士向法国索取如此巨额的战争赔偿,目的是打击法国的经济地位,使期一蹶不振,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法国一年内就付清了赔款,因为巴斯德的研究成果给法国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
李煜其人: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亦为五代时最忧郁最悲伤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莲峰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词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 书画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词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千古才情话李煜 类型:散文 作者:箫影 2006-4-24 发表于 红袖添香 或许,你本就是为孤独而生。在那琼楼玉宇夜夜笙歌的南唐深宫中,你寂寞的心绪一直深深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任谁都无法看透。而你,也只能用那凄迷华美的文字来诉说。都说你醉心于填词作赋,沉迷于歌舞升平,殊不知那仅仅只是你排遣寂寞的方式而已!也许是巧合,正当你厌倦莺歌燕舞的时候,宋人的干戈击破你的家国山河。于是,你成了无家可归的亡国之君。“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要离开了,你只能无奈地望一望自己的凤阁龙楼和玉树琼枝。你本不想走,作为一个儿子,你要在李家的庙堂里守侯着先人的宗位,以尽孝道。可是你不得不走,“未曾识干戈”的你再也无力回天了,宋人的金戈铁马让你无可奈何。几个娇小的宫娥远远地望着你,也算是为你送别吧!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因为你知道:纵然你是绝代的才子书生,也逃不脱臣虏于人的命运。东京城里的一座小院便是你违命侯的最后归宿,这儿竟然成了你亡国之君的牢笼。小楼昨夜顿起的萧瑟东风勾起了你思乡的愁绪,想家的感觉和寂寞的空虚足以吞噬掉你的灵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这孤独的小楼里,你终日用泪水冲刷脸庞。风把那泪珠吹到面前的纸笺上,浸透文字,化作了一条长恨而东的江水,汩汩不息地流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也许,只有在梦中,你才能找到回家的感觉,找到一晌的欢乐。可是当梦醒的时候,你的世界里只剩下小楼里的孤灯长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曾经黄袍裹身的帝王生活都已一去不返了。所有的浮华都已退却,剩下的只是一个词客凭栏思乡,没有人会相信你曾是一个帝王。因为落寞,你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沧桑。自从踏上宋人的囚车,你就已经注定与你的无限江山决别了。所以,你只能再等一个轮回,在下一个五百年后再见你的家国山河!不过,下次你一定要做一个文人,用笔来塑造自己的世界,而非生于帝王之家。因为你“做个人才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也许,“天上人间”就是你南唐后主的宿命吧!萧瑟的东风吹得你难耐“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寂寞,挥笔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也许你开始怀念曾经的歌舞升平了,于是你让宋室的歌女为你唱这满是愁绪和幽怨的词句。你凄婉的词句和铮铮作响的思念旧国之心,惊扰了宋室王者的好梦,搅得他心烦意乱。于是,他便赐了一壶酒,让你到黄泉路上寻访你那已成为烟萝的玉树琼枝。你就这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了,在河水的流淌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金鸾殿。两岸的景致渐渐模糊了你的双眼,一切都在河水的流淌中消逝得虚无缥缈了,而你,也在河水的淙淙之音中沉沉睡去。梦中,你回到了属于你的文字故乡。
(一)议论人的成功都是要经过荆棘才能得到的例子李煜是末代君主 他前半段的生活异常荣光 后半段的生活确实让它生不如死 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物 他是个有才情的人 有句话说的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劳其心志 苦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所以要成为一代词人 必须和经历是分不开的 所以人只有经历了逆境也许才能写出华美的乐章 也就说人的成功都是要经过荆棘才能得到的。(二)议论太好的生存环境会让人失去斗志,,逆境和困顿可以促使人上进的例子李煜本是南唐国君,而之后国为赵宋所亡,家亦分崩离析,连他的皇后小周后也被太宗赵光义蹂躏了!李煜作为一国之君,毫无作为、失败到家;而作为词人,却是独霸词坛,可称千古词帝!可以说,李煜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他亡国之前,所作之词几乎全是靡靡之音,充斥着烂俗的艳艳之情,而亡国之后,悲情真切,感人至深!所以说,李煜的实例则可以用来说明太好的生存环境会让人失去斗志和方向,不知进取;而逆境和困顿可以促使人思考和上进!(三)议论人生无奈的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多情婉转的词流传千年,多少人为他的情、他的愁而唏嘘不已。作为皇帝,李煜保护不了自己的江山、自己的子民,那份无奈,那份迷茫,甚至于那份愤恨,他只能融于他的诗词之中,用他的笔、他的字,记录下他的悲与痛。世人多予他骂名,却又有几人真正理解他,或许,李煜生为诗人更适合。可人生就是这么无奈,身为帝王,最后却只能悲愤一生。
[1] 杨海波. 论大唐盛世文化氛围对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02) . [2] 楚欣. 读李白[J]. 炎黄纵横, 2008,(01) . [3] 张成,陈谦. 探析诗人李白文化性格的心理意义[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4] 徐而缓. 李白的足迹——穿越一千三百年的回望[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7,(01) . [5] 钟菱. 论李白诗歌的悲情浪漫主义[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9) . [6] 常彦. 李白山水诗的意境阐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7] 康怀远. 李白豪放解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8] 赵平略. 永远的梦——李白的理想[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9] 杨朝红. 与尔同销万古愁——谈李白的生命意识[J]. 山花, 2009,(02) . [10] 潘殊闲. “气”: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 张寅虎. TP21《李白诗选》[J]. 上海集邮, 2002,(12) [2] 郭妍琳. 李白诗名大拼盘[J]. 小学生创新作文, 2004,(09) [3] 沈敬之. 李白诗句“天台四万八千丈”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04) [4] 郭金培. 唐诗导读——《夜宿山寺》[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2005,(10) [5] 张弘. 《赫索格》与浪漫主义传统[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 [6] 卢燕平. 略论李白诗以意驱象的特点及其文化心理成因[J]. 天府新论, 1988,(05) [7] 吕相康. 漫话李白诗中的“月”[J]. 中学语文, 1991,(02) [8] 宋燕. 李白“诗乡”品“酒香”[J]. 魅力中国, 2009,(18) [9] 李正坤. 用浪漫主义的精神武装学生的头脑[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07) [10] 陈钧. 李白与苏颋[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02)
《唐诗三百首》应该有要找到的东西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李白的月亮诗把他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对自我生存的体认,袒露在他的诗中,这些不仅给盛唐的诗坛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后人留下了无人能匹敌的精神财富。
李白诗中的月亮,有朝夕夜昼的变化,升降起落的变化,阴晴圆缺的变化,还有时令季节的变化,情态意味的变化,色彩斑斓的变化,也便有了:晓月、夜月;升月、落月;满月、新月;春月、秋月;凉月、寒月;皎月、清月。
诗中月辉映在城楼阁户,有城月、楼月、闺月、户月;诗中月摇曳在花明绿影之间,有花月、萝月、松月、绿萝月;诗中月洒落在山石滩涂之上,有山月、石上月、沙上月:诗中月辉映在溪池湖海,有溪月、池月、湖月、江月、水月、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