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彧.哇~~原来校长那么厉害。。。。他是个很低调的人。
我在龙岩学院读过书,但我也不知道校长叫什么!知道了又能干嘛??你可以打114台问问看
《中国东南土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观察》,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吴春明、林果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福建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环中国海沉船》,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2005年福建省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透视中国东南——经济文化的整合研究》,陈支平等主编,执笔第二编《汉越合韵:东南文化的社会基础》,“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4年度“中国图书奖”、2005年福建省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海洋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从百越土著到南岛海洋文化》,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丛书第二十七”,文物出版社2012年出版。《福建连江定海湾沉船考古》,赵嘉斌、吴春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2011年度中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2013年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林惠祥文集》三卷,蒋炳钊、吴春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武夷山崖上聚落》,吴春明、佟珊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海洋遗产与考古》,吴春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冶城历史与福州城市考古论文选》,吴春明、林果执行主编,海风出版社1999年。《东南考古研究》第一辑,吴绵吉、吴春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东南考古研究》第二辑,邓聪、吴春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东南考古研究》第三辑,邓聪、吴春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东南考古研究》第四辑,邓聪、吴春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百越研究》第一辑,容小宁、吴春明主编,广西科技出版社2007年版;《百越研究》第二辑,陆勤毅、吴春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年。《百越研究》第三辑,张一平、吴春明、丘刚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前两年梳理岭南饮食文化的历史,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原来广东人真的很实在,不自夸饰,连“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都是在上海叫响的。从文献所见的岭南饮食文化史,几可谓“他者视角下的岭南饮食文化史”,笔者还曾拟以此为题去做一个博士后研究来着。这种他者的视角,利弊兼半。以饮食文化为例,在早先的时候,几无不以茹毛饮血的蛮夷之食相视相录,当然到晚近则拟之为天下至尊。说不好的时候,众口铄金;说好的时候,“寄之他人,十言而九信”,的确好得很。而鉴于这种情形,那搜集整理出版“他人之言”,乃是我人进行岭南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前几年黄树森教授应原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金炳亮之约主编《广东九章》,并发展出“九章系列”,皆是有鉴于这方面工作的薄弱。选本而外,汇集这方面的文字,也是需要的。 从广东文化的独特性来着眼,域外视角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自从明代中期利玛窦经澳门入广东北上传教,西人关于广东的记录,就逐渐多了起来。利玛窦的记录早已经翻译出版,见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中华书局1983年版)英人博克舍编的 《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 (中华书局1990年版),其中克路士的《中国志》,关于广东的记述很精彩。该书另以 《近代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南方:南明行纪》 之名由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书名就充分显示了其广东渊源。 《海屯行纪 鄂多立克东游录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中,鄂多立克关于元代广州人吃蛇的记录为西方世界最早。罗马尼亚尼·斯·米列斯库的 《中国漫记》 (中华书局1990年版),有两章专谈广东,记录了许多为我们所忽视的地方风物与民情风俗。晚近西人关于岭南的著作,主要有美国人亨特的 《旧中国杂记》 和 《广州番鬼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1993年版)以及英人约翰·汤姆森 《镜头前的旧中国》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法国人老尼克 《开放的中华:一个番鬼在大清国》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不过后者对广东着墨不多。还有值得关注的书是 《十九世纪俄国人笔下的广州》 (伍宇星编译,大象出版社2011年版)。中山大学蔡鸿生教授虽对中西交流中的广州与俄国的关系深有研究,但文献的专门整理却没顾得上,此书可补缺憾。另,早期作为广州出海口的澳门,也应特别予以关注。这方面,吴义雄教授所译的瑞典人龙思泰的 《早期澳门史》 (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是必读之书。而把上述著述中关于广东的篇章,集为一册出版,也是地域文化建设必须做的功课。 域内岭外之人关于广东的专门著述并不多,最早数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及徐衷的《南方草物状》,降及唐,有段公路的《北户录》、刘恂的《岭表录异》、尉迟枢的《南楚新闻》、沈怀远的《南越志》,宋有钱易的《南部新书》、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朱彧的《萍洲可谈》,明有王临亨的《粤剑篇》、蔡汝贤的《岭海异闻》,清有钱以垲的《罗浮外史》、张渠的《粤东闻见录》、吴绮的《岭南风物记》、陈徽言的《越游记》、闵叙的《粤述》、吴骞的《惠阳山水纪胜》、王士禛的《广州游览小志》、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张心泰《粤游小志》等等,当然散落在各类总集别集中关于岭南的记述就更多,而辑录整理工作几未展开,我人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元代画家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明代哈密吐鲁番资料汇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合编),中华书局,1985年。《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人海诗区》,北京出版社,1994年。《滋溪文稿》(陈高华、孟繁清),中华书局,1997年。旧本《老乞大》书后(论文) 陈高华 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003年获第五届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3)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中国古代军制史(专著) 陈高华等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获第一届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1993)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学术资料) 陈高华、陈智超等 北京出版社1983年1月出版· 获第一届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1993)中国经济通史——先秦卷、秦汉卷、元代卷、明代卷(专著) 林甘泉、周自强、陈高华、王毓铨等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2000年出版· 获第四届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中国军事制度史(6卷本)(专著) 陈高华等 大象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获第三届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1999)中华古文明大图集(资料) 陈高华等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获历史研究所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1996) 元代考试史资料 陈高华 1991立项 已出版·八五教委项目项目 计划1993年完成中国军事制度史(6卷本) 陈高华 1991立项 已出版·八五院重点项目 计划1995年完成元代文化 陈高华 1996立项 已结项·九五院重点项目 计划2004年完成《元典章·户部》校释 陈高华 2004立项 未结项·院重大B项目 计划2007年完成
去过,名字叫 “北京富绅会馆” 确实不错
不是很靠谱,因为学科编辑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待遇自然不错
京版北教是正规出版社(地点在北三环中路6号),招聘兼职编辑不收取任何费用。应聘人员需要通过考试和培训后才能做兼职。 最近发现有冒用该公司名义进行虚假招聘的。 凡是收取押金等费用的,请不要去,谨防上当!
可以。跟是不是博士没关系,出版社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指定由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编辑人员担任责任编辑。
好进,关键看你自身的业务水平,出版业内圈子不大,有能力的编辑各出版社抢着要。地质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3月6日,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出版单位。应届校招进去都是编制内人员,比较稳定。如果是社聘要分情况讨论,一些会给编制,一些是派遣人员,那么就不太稳定了。
北京地质出版社好进吗,北京地质出版社有文凭有才能的人好进,没有材料没有文凭的不好进。
1、最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需要掌握。当然打字速度要快,五笔能会更好了。 2、pdf格式是出版行业印前作业多年的工业标准,需要掌握它的编辑排版技能,adobe acrobat是典型的软件。adobe reader只是它的阅读器,acrobat才是编辑软件。 3、如果是单纯的文字的话倒是不太复杂,但是要是图文混排等业务,还得需要掌握更多的软件。像pagemaker是典型的排版软件。 4、网络时代,最好会网页的编辑,制作网页的dreamweaver需要学一下吧。各种字体、颜色的设置什么的,都得熟悉下。 至于要说一般的文字水平和技能,中英文也都得每天充电呀,出错别字也是要扣工资的是吧。
出版社编辑硕士的工资要看具体在哪个城市,一般一线城市,像北京平均工资8.9K每月。
可能得看是做什么工作了,假如是做文字编辑,那就是天天看稿,接着看稿,再看稿,偶尔调侃下稿子,联系作者。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接触的比较多是各类作者,大概周边的也是多少算知识分子的人,大概是这样了。
在编辑部工作就像每天在打仗一样,各种消息需要整理,然后再进行编辑出稿。
在编辑部工作是一个特别长久的感觉,因为每天都要有不同的文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