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研究27 和心脏赛跑 Friedman, M., & Rosenman, R.H.(1959).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69,1286-1296.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一问题,你很可能会把自己较为明显的主导特征作为对该问题的回答。这些人格特征通常被称为“特质”,它们在使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这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支持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认为,我们身上有很多种人格特质,例如双性化人格和控制点,这些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数量又有所不同。所有心理学家都感兴趣的是,人格特质使我们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换句话说,人格特质理论家认为,对人格特质的剖面图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个体现在或将来的行为结果。因此,如果某种人格特质经研究能够预测你的健康状况,甚至能预测你死于某种心脏病的概率,那么人格心理学家对这种特质的兴趣急骤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也许知道有一种与健康有关的人格特征,它被人们称为A型人格。简单地说,A型人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个体的整个人格面貌。这种行为模式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迈耶·弗里德曼(Meyer Friedman,1911~2001)和瑞·罗森曼(Ray Rosenman)两位心脏病学家首次提出。他们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把心理学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并且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格何以能导致或避免严重疾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理论假设 这两位医生研究构想的产生过程表明,对细微之处的仔细观察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一次,弗里德曼医生请人为他候诊室里的家具重做皮套。做皮套的人说,沙发和椅子的皮套磨损方式很奇怪。具体说来,椅子的前沿比其余部分磨损得更快。这让弗里德曼医生想起似乎他的心脏病人常坐在椅子的边缘,这种现象促使他想知道他的病人(心脏病人)是否与其他科室的病人在某些重要人格特质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公司高层和内科医生的调查,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处于疲劳驾车、面临最后期限、竞争性环境以及经济受挫等慢性应激状态下的人,更可能患上心脏病。于是,他们决定对这些想法进行科学验证。 方法 利用他们的早期研究和临床观察,两位心脏病学家提出了一套反映一种特定的外显(可观察的)行为模式的模型,或者说特质组合。他们相信这一特定的行为模式与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冠心病(CHD)。这种被称为A型行为的模式包括如下特征: (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2)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于竞争的倾向; (3)一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持久的欲望; (4)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务之中; (5)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 (6)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P.1286)。 研究者紧接着提出了第二种被称为B型行为的外显行为模型,其特点与A型行为完全相反。这些行为的典型表现于不具备以下这些特征:内驱力、进取心、时间紧迫感、对竞争的渴望以及最后期限的压力。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符合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为此,他们联系了各种各样的大公司大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并向他们解释这两种行为模式,请求经理和主管从自己的同事中挑选那些最符合该行为模式的人。最终选定的两组被试由各个级别的经理主管和普通职员组成,全部为男性。每组83人,其中A组的平均年龄为45岁,B组的平均年龄为43岁。所有被试都完成了与该研究的目的有关的一些测验。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CHD)的既往病史,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还要基于被试的肢体动作、谈话语气、紧咬牙关、体态、急躁神态以及被试关于内驱力、好胜心和时间紧迫感的自我报告等指标,确定被试是否具有其所在组(A型行为或B型行为)行为模式的全部特征。研究者最终确定A组的83名被试中有69人充分表现出A型行为模式,而B组的83名被试中有58人被判定为完全符合B型行为模式。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情况。给每名被试分配一个编号,以便让他们在如实报告饮酒情况时不会感到为难。接下来,被试的饮食情况由医院中的一名营养学家进行归类和分析,该营养学家不了解被试的身份,也不知道被试属于哪个组。 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通过详细询问被试以往的冠状动脉健康状况以及标准的心电图数据来确定其冠心病的状况。这些心电图数据由罗森曼和另一名不参与该研究的心脏病学家分别进行独立解释和判断。除一例之外,他们的解释完全一致。研究者还检查被试的眼睛确定患有角膜弓的被试数量。角膜弓又称老年环,指的是由血液里的脂肪堆积而导致的在眼角膜周围形成的一个不透明环状物。 现在,让我们概括一下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数据,看看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 结果 由访谈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行为好像与研究人员所勾勒的两种行为模式的轮廓非常吻合。A组被试长期为承诺、抱负和内驱力所牵制。而且,他们显然渴望在所有活动中都力争上游,不管是专业活动还是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承认有强烈的获胜欲望。B组被试与A组被试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尤其表现在缺乏时间紧迫感上。B组被试似乎满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而且不愿追求多个目标,并避免竞争性的情境。他们很少关心升迁的问题,而且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在一起以及参加非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表7—4概括了两组被试在测验和调查中最具可比性的特征。表7—5概括了有关血液水平和疾病情况的测量结果。正如表7—4所示,两组被试在几乎所有被测量的特征上都较为接近。尽管A组被试在多数测量指标上略高于B组,但在两者仅在每天吸烟的数量以及其父母患冠心病的概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4 A组和B组被试的个体特征的比较(平均值) 表7—5A组和B组被试的血液和疾病的比较 然而,如果你浏览一下表7—5中两组被试的胆固醇情况和疾病情况,两组之间的确存在非常有说服力的差异。首先,尽管从表中的全部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血凝时间似乎并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血凝速度与心脏病及其他脉管疾病有关。血凝时间越慢,患病的危险性便越小。为了更严密地进行统计检验,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比较了那些表现出典型A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6.8分钟)和那些表现出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7.2分钟)。结果发现,二者在血凝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7—5中所示的其他发现是非常明确的。A组被试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如果将典型的A型被试和B型被试进行比较,这一差异则会更大。A型被试角膜弓的发生率是B型被试的三倍,而典型A型被试的角膜弓发生率则是典型B型被试的五倍。 使本研究得以载入史册的最重要的发现是两组被试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A组中有23名被试(28%)出现了明显的冠心病发病迹象,而B组中只有3名被试(4%)有明显的迹象。当研究者对典型A型被试和典型B型被试进行进一步检验时,研究所得到的证据变得更为可靠。A组中有发病迹象的这23名被试全部具有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而B组中的这3名有发病迹象的被试则是其中非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人。 对研究发现的讨论 作者隐含的结论是,A型行为模式是冠心病以及与此相关的血液异常的主要原因。不过,如果你仔细检查表中的数据,你会注意到对那些结果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一是A组的人报告其父母患有心脏病的人数更多。因此,或许是遗传而不是行为模式造成了两组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另一引人注目的差异是A组被试每天的吸烟量更大。今天,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也许不是A型行为模式导致了这些结果,而是大量的吸烟引起了冠心病。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在他们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时回答了上述两种潜在的质疑。首先,他们发现A组中吸烟少的被试(每天10支或更少)和吸烟多的被试(每天多于10支)患冠心病的人数一样多。其次,B组中吸烟多的被试多达46人,却只有两人有冠心病症状。作者根据这些发现认为,吸烟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直接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研究完成于40年前,当时人们对吸烟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还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认识。 关于父母的既往病史导致了这一差异的可能性,“研究数据显示,A组有心脏病家族史的30名被试中,只有8人(27%)患有心脏病,而其余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53人中,却有15人(28%)患有心脏病;B组中有心脏病家族史的被试有23名,但其均未表现出临床的心脏病症状。”(P.1293)需注意的是,现在更多的对该因素进行严格控制的研究已经证明冠心病与家族因素有关。不过,我们还不清楚遗传的究竟是心脏病,还是某种行为模式(例如A型行为)。 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后续发现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该研究是最早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地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概率的研究之一。这一发现提醒医生,对成功的诊断、治疗、干预和预防而言,仅仅考虑到疾病的生理方面或许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该研究开创了探索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且已产生了很多研究文章。A型人格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提炼为如下要点:人们能够对心脏病高危人群的初次发病进行预防。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的第三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是,它对于开创和发展健康心理学这一行为科学分支功不可没。健康心理学家从心理因素在健康的促进和维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致病原因及其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来研究健康和医学的方方面面。 一项特别重要的后续研究值得在此作一介绍。1976年,罗森曼和弗里德曼发表了一项历时8年的研究结果。研究中的三千多名男性被试在该研究开始时被诊断为没有心脏病,且具有A型行为模式。这些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是B型行为模式被试的两倍,更易遭受心脏病的威胁,其报告的冠状动脉问题是B型被试的五倍。然而,更为重要的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能够在独立于其他诸如年龄、胆固醇水平、血压或吸烟习惯等预测源的情况下,预测人们是否会患冠心病(Rosenman et al.,1976)。 现在你可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A型行为模式会引起冠心病?”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理论回答是,A型行为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比非A型行为者的生理唤醒强度更高。这种极端唤醒状态致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这些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并进而导致心脏病(Matthews,1982)。 近期应用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或合作或独立地继续进行人格和行为变量在冠心病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在该领域中扮演着带头人的角色。他们的研究连同其他研究已经发展出一种新的领域“心脏病心理学”(cardiopsychology),主要关注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病程、康复以及应对机制中的作用(Jordan,Barde,& Zeiher,2001)。本节讨论的是他们的第一篇论文,该文以及他们的其他许多的近期研究已被很多国家的众多研究所引证。A型行为的概念已经被完善、拓展和应用到诸多研究领域。其中一些领域应用A型行为的概念是完全顺理成章的,而另一些领域或许会令你感到惊奇。 例如,有一项研究检验了A型行为与汽车驾驶之间的关系(Perry & Baldwin,2000)。得出的结论让人深信不疑,即“朋友们不会让具有A型行为的人驾车!”该研究发现,A型人格与驾驶事故有密切关联,产生更多交通事故、收到更多罚单、在路上更加不耐烦、表现出更多的公路暴怒,以及更多高风险的驾驶行为。看到这里,在你下次遇到交通事故之前,你或许想用本节结尾处的A型行为量表测试一下自己。 研究者们仍在继续探索人格因素与健康(尤其是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定义了一种新的典型行为模式:D型人格(Denollet et al.,2010)。字母D表示苦恼(distressed),D型人格的特点是大多数时间里都充满了负面情绪,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一切都糟透了”),害羞拘谨(与他人同处时感到不自在)。研究发现,这种行为模式与很多负面的健康事件有很高相关,包括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心脏搭桥术、心力衰竭、心脏移植、心脏病发作和因心脏问题造成的死亡等。研究者发现D型人格的个体处于社交环境中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另外,他们还拒绝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心理不适感,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D型人格是A型人格的变体,有些人则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有研究还发现A型人格(或许D型人格也是一样)会影响父母与青春期子女的关系(Forgays,1996)。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900多名被试的A型人格特征和家庭教育环境。结果显示,如果父母具有A型行为,则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倾向于具有A型行为。尽管这并不令人吃惊,但却又一次引出了先天与后天的问题。孩子是继承了父辈A型行为的基因倾向,还是他们在A型父母对其养育的过程中习得了A型行为?福盖斯(Forgays)在他的研究中强调:“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能觉察到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A型行为的一个独立的原因”(P.841)。不过,从最近的研究趋势来看,如果领养儿童研究、双生子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发现了A型/B型人格特征有基因或遗传的倾向,也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参见研究3中鲍查德针对基因影响人格所做的讨论和研究)。 结论 你有A型行为的人格特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正如本文开头部分所提及的你的内向或外向水平一样,A型/B型行为特征是人格的一部分。用以评估人们的A型或B型行为模式的测验已被编制出来。请参考下面的A型人格特征的条目,以大致了解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人格特征: 1.经常同时做几件事; 2.催促别人加快速度,让其快点把话说完; 3.遇到交通堵塞或排队等待时,显得很急躁; 4.讲话时有很多手势; 5.无事可做时很难坐得住; 6.讲话时很不耐烦,而且常常出言不逊; 7.比赛时总是想赢,甚至和儿童做游戏时也是如此; 8.在观看他人完成某一任务会变得不耐烦。 如果你怀疑自己是A型人格,你或许需要求助于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或心理学家,以便做一个更仔细的评估。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打破A型行为与相关严重疾病关联的干预方案,很大一部分是在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例如George et al.,1998)。 Denollet, J., Schiffer, A., & Spek, V.(2010).General propensity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fe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Evidence from research on the type D (distressed) personality profile.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3, 546-557 Forgays, D.(199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A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t.Adolescence, 34(124), 841-862. Gearge, I., Prasadaro, P., Kumaraiah, V., & Yavagal, S.(1998).Modification of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rogram.NIMHANS Journal,16(1), 29-35. Jordan, J., Barde, B., & Zeiher, A.(2001).Cardiopsychology today.Herz, 26, 335-344. Matthews, K.A.(1982).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293-323. Perry, A., & Baldwin, D.(2000).Further evidence of associations of Type A Personality scores and driving-related attitudes and behavior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1(1),147-154. Rosenman, R.H., Brond, R., Sholtz, R., & Friedman, M.(1976).Multivariate prediction of CHD during 8.5-year follow-up in the 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7, 903-910.
研究27 和心脏赛跑 Friedman, M., & Rosenman, R.H.(1959).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69,1286-1296.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一问题,你很可能会把自己较为明显的主导特征作为对该问题的回答。这些人格特征通常被称为“特质”,它们在使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这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支持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认为,我们身上有很多种人格特质,例如双性化人格和控制点,这些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数量又有所不同。所有心理学家都感兴趣的是,人格特质使我们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换句话说,人格特质理论家认为,对人格特质的剖面图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个体现在或将来的行为结果。因此,如果某种人格特质经研究能够预测你的健康状况,甚至能预测你死于某种心脏病的概率,那么人格心理学家对这种特质的兴趣急骤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也许知道有一种与健康有关的人格特征,它被人们称为A型人格。简单地说,A型人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个体的整个人格面貌。这种行为模式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迈耶·弗里德曼(Meyer Friedman,1911~2001)和瑞·罗森曼(Ray Rosenman)两位心脏病学家首次提出。他们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把心理学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并且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格何以能导致或避免严重疾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理论假设 这两位医生研究构想的产生过程表明,对细微之处的仔细观察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一次,弗里德曼医生请人为他候诊室里的家具重做皮套。做皮套的人说,沙发和椅子的皮套磨损方式很奇怪。具体说来,椅子的前沿比其余部分磨损得更快。这让弗里德曼医生想起似乎他的心脏病人常坐在椅子的边缘,这种现象促使他想知道他的病人(心脏病人)是否与其他科室的病人在某些重要人格特质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公司高层和内科医生的调查,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处于疲劳驾车、面临最后期限、竞争性环境以及经济受挫等慢性应激状态下的人,更可能患上心脏病。于是,他们决定对这些想法进行科学验证。 方法 利用他们的早期研究和临床观察,两位心脏病学家提出了一套反映一种特定的外显(可观察的)行为模式的模型,或者说特质组合。他们相信这一特定的行为模式与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冠心病(CHD)。这种被称为A型行为的模式包括如下特征: (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2)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于竞争的倾向; (3)一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持久的欲望; (4)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务之中; (5)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 (6)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P.1286)。 研究者紧接着提出了第二种被称为B型行为的外显行为模型,其特点与A型行为完全相反。这些行为的典型表现于不具备以下这些特征:内驱力、进取心、时间紧迫感、对竞争的渴望以及最后期限的压力。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符合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为此,他们联系了各种各样的大公司大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并向他们解释这两种行为模式,请求经理和主管从自己的同事中挑选那些最符合该行为模式的人。最终选定的两组被试由各个级别的经理主管和普通职员组成,全部为男性。每组83人,其中A组的平均年龄为45岁,B组的平均年龄为43岁。所有被试都完成了与该研究的目的有关的一些测验。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CHD)的既往病史,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还要基于被试的肢体动作、谈话语气、紧咬牙关、体态、急躁神态以及被试关于内驱力、好胜心和时间紧迫感的自我报告等指标,确定被试是否具有其所在组(A型行为或B型行为)行为模式的全部特征。研究者最终确定A组的83名被试中有69人充分表现出A型行为模式,而B组的83名被试中有58人被判定为完全符合B型行为模式。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情况。给每名被试分配一个编号,以便让他们在如实报告饮酒情况时不会感到为难。接下来,被试的饮食情况由医院中的一名营养学家进行归类和分析,该营养学家不了解被试的身份,也不知道被试属于哪个组。 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通过详细询问被试以往的冠状动脉健康状况以及标准的心电图数据来确定其冠心病的状况。这些心电图数据由罗森曼和另一名不参与该研究的心脏病学家分别进行独立解释和判断。除一例之外,他们的解释完全一致。研究者还检查被试的眼睛确定患有角膜弓的被试数量。角膜弓又称老年环,指的是由血液里的脂肪堆积而导致的在眼角膜周围形成的一个不透明环状物。 现在,让我们概括一下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数据,看看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 结果 由访谈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行为好像与研究人员所勾勒的两种行为模式的轮廓非常吻合。A组被试长期为承诺、抱负和内驱力所牵制。而且,他们显然渴望在所有活动中都力争上游,不管是专业活动还是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承认有强烈的获胜欲望。B组被试与A组被试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尤其表现在缺乏时间紧迫感上。B组被试似乎满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而且不愿追求多个目标,并避免竞争性的情境。他们很少关心升迁的问题,而且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在一起以及参加非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表7—4概括了两组被试在测验和调查中最具可比性的特征。表7—5概括了有关血液水平和疾病情况的测量结果。正如表7—4所示,两组被试在几乎所有被测量的特征上都较为接近。尽管A组被试在多数测量指标上略高于B组,但在两者仅在每天吸烟的数量以及其父母患冠心病的概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4 A组和B组被试的个体特征的比较(平均值) 表7—5A组和B组被试的血液和疾病的比较 然而,如果你浏览一下表7—5中两组被试的胆固醇情况和疾病情况,两组之间的确存在非常有说服力的差异。首先,尽管从表中的全部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血凝时间似乎并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血凝速度与心脏病及其他脉管疾病有关。血凝时间越慢,患病的危险性便越小。为了更严密地进行统计检验,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比较了那些表现出典型A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6.8分钟)和那些表现出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7.2分钟)。结果发现,二者在血凝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7—5中所示的其他发现是非常明确的。A组被试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如果将典型的A型被试和B型被试进行比较,这一差异则会更大。A型被试角膜弓的发生率是B型被试的三倍,而典型A型被试的角膜弓发生率则是典型B型被试的五倍。 使本研究得以载入史册的最重要的发现是两组被试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A组中有23名被试(28%)出现了明显的冠心病发病迹象,而B组中只有3名被试(4%)有明显的迹象。当研究者对典型A型被试和典型B型被试进行进一步检验时,研究所得到的证据变得更为可靠。A组中有发病迹象的这23名被试全部具有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而B组中的这3名有发病迹象的被试则是其中非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人。 对研究发现的讨论 作者隐含的结论是,A型行为模式是冠心病以及与此相关的血液异常的主要原因。不过,如果你仔细检查表中的数据,你会注意到对那些结果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一是A组的人报告其父母患有心脏病的人数更多。因此,或许是遗传而不是行为模式造成了两组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另一引人注目的差异是A组被试每天的吸烟量更大。今天,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也许不是A型行为模式导致了这些结果,而是大量的吸烟引起了冠心病。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在他们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时回答了上述两种潜在的质疑。首先,他们发现A组中吸烟少的被试(每天10支或更少)和吸烟多的被试(每天多于10支)患冠心病的人数一样多。其次,B组中吸烟多的被试多达46人,却只有两人有冠心病症状。作者根据这些发现认为,吸烟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直接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研究完成于40年前,当时人们对吸烟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还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认识。 关于父母的既往病史导致了这一差异的可能性,“研究数据显示,A组有心脏病家族史的30名被试中,只有8人(27%)患有心脏病,而其余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53人中,却有15人(28%)患有心脏病;B组中有心脏病家族史的被试有23名,但其均未表现出临床的心脏病症状。”(P.1293)需注意的是,现在更多的对该因素进行严格控制的研究已经证明冠心病与家族因素有关。不过,我们还不清楚遗传的究竟是心脏病,还是某种行为模式(例如A型行为)。 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后续发现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该研究是最早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地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概率的研究之一。这一发现提醒医生,对成功的诊断、治疗、干预和预防而言,仅仅考虑到疾病的生理方面或许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该研究开创了探索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且已产生了很多研究文章。A型人格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提炼为如下要点:人们能够对心脏病高危人群的初次发病进行预防。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的第三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是,它对于开创和发展健康心理学这一行为科学分支功不可没。健康心理学家从心理因素在健康的促进和维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致病原因及其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来研究健康和医学的方方面面。 一项特别重要的后续研究值得在此作一介绍。1976年,罗森曼和弗里德曼发表了一项历时8年的研究结果。研究中的三千多名男性被试在该研究开始时被诊断为没有心脏病,且具有A型行为模式。这些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是B型行为模式被试的两倍,更易遭受心脏病的威胁,其报告的冠状动脉问题是B型被试的五倍。然而,更为重要的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能够在独立于其他诸如年龄、胆固醇水平、血压或吸烟习惯等预测源的情况下,预测人们是否会患冠心病(Rosenman et al.,1976)。 现在你可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A型行为模式会引起冠心病?”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理论回答是,A型行为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比非A型行为者的生理唤醒强度更高。这种极端唤醒状态致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这些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并进而导致心脏病(Matthews,1982)。 近期应用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或合作或独立地继续进行人格和行为变量在冠心病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在该领域中扮演着带头人的角色。他们的研究连同其他研究已经发展出一种新的领域“心脏病心理学”(cardiopsychology),主要关注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病程、康复以及应对机制中的作用(Jordan,Barde,& Zeiher,2001)。本节讨论的是他们的第一篇论文,该文以及他们的其他许多的近期研究已被很多国家的众多研究所引证。A型行为的概念已经被完善、拓展和应用到诸多研究领域。其中一些领域应用A型行为的概念是完全顺理成章的,而另一些领域或许会令你感到惊奇。 例如,有一项研究检验了A型行为与汽车驾驶之间的关系(Perry & Baldwin,2000)。得出的结论让人深信不疑,即“朋友们不会让具有A型行为的人驾车!”该研究发现,A型人格与驾驶事故有密切关联,产生更多交通事故、收到更多罚单、在路上更加不耐烦、表现出更多的公路暴怒,以及更多高风险的驾驶行为。看到这里,在你下次遇到交通事故之前,你或许想用本节结尾处的A型行为量表测试一下自己。 研究者们仍在继续探索人格因素与健康(尤其是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定义了一种新的典型行为模式:D型人格(Denollet et al.,2010)。字母D表示苦恼(distressed),D型人格的特点是大多数时间里都充满了负面情绪,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一切都糟透了”),害羞拘谨(与他人同处时感到不自在)。研究发现,这种行为模式与很多负面的健康事件有很高相关,包括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心脏搭桥术、心力衰竭、心脏移植、心脏病发作和因心脏问题造成的死亡等。研究者发现D型人格的个体处于社交环境中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另外,他们还拒绝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心理不适感,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D型人格是A型人格的变体,有些人则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有研究还发现A型人格(或许D型人格也是一样)会影响父母与青春期子女的关系(Forgays,1996)。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900多名被试的A型人格特征和家庭教育环境。结果显示,如果父母具有A型行为,则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倾向于具有A型行为。尽管这并不令人吃惊,但却又一次引出了先天与后天的问题。孩子是继承了父辈A型行为的基因倾向,还是他们在A型父母对其养育的过程中习得了A型行为?福盖斯(Forgays)在他的研究中强调:“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能觉察到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A型行为的一个独立的原因”(P.841)。不过,从最近的研究趋势来看,如果领养儿童研究、双生子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发现了A型/B型人格特征有基因或遗传的倾向,也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参见研究3中鲍查德针对基因影响人格所做的讨论和研究)。 结论 你有A型行为的人格特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正如本文开头部分所提及的你的内向或外向水平一样,A型/B型行为特征是人格的一部分。用以评估人们的A型或B型行为模式的测验已被编制出来。请参考下面的A型人格特征的条目,以大致了解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人格特征: 1.经常同时做几件事; 2.催促别人加快速度,让其快点把话说完; 3.遇到交通堵塞或排队等待时,显得很急躁; 4.讲话时有很多手势; 5.无事可做时很难坐得住; 6.讲话时很不耐烦,而且常常出言不逊; 7.比赛时总是想赢,甚至和儿童做游戏时也是如此; 8.在观看他人完成某一任务会变得不耐烦。 如果你怀疑自己是A型人格,你或许需要求助于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或心理学家,以便做一个更仔细的评估。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打破A型行为与相关严重疾病关联的干预方案,很大一部分是在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例如George et al.,1998)。 Denollet, J., Schiffer, A., & Spek, V.(2010).General propensity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fe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Evidence from research on the type D (distressed) personality profile.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3, 546-557 Forgays, D.(199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A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t.Adolescence, 34(124), 841-862. Gearge, I., Prasadaro, P., Kumaraiah, V., & Yavagal, S.(1998).Modification of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rogram.NIMHANS Journal,16(1), 29-35. Jordan, J., Barde, B., & Zeiher, A.(2001).Cardiopsychology today.Herz, 26, 335-344. Matthews, K.A.(1982).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293-323. Perry, A., & Baldwin, D.(2000).Further evidence of associations of Type A Personality scores and driving-related attitudes and behavior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1(1),147-154. Rosenman, R.H., Brond, R., Sholtz, R., & Friedman, M.(1976).Multivariate prediction of CHD during 8.5-year follow-up in the 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7, 903-910.
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通过把左右脑分开(裂脑人),发现左右脑有其独立的功能和支配区间。人类借由神经元细胞接受信息和发出动作。正常人的左右脑通过胼胝体可以正常融合彼此的信息,做出全面恰当的判断和行为。而裂脑人因为左右脑各行其是,容易做出奇怪或矛盾的行动来:如可以指认物体却无法言说。 所以,到底人有几个脑?哪个脑代表你?现在研究表明,不应像商家宣扬的那样去强调开发左右脑的独特功能。相反,最大程度加强左右脑的协调运作才是完善自我的途径。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老鼠实验表明单调的环境扼杀了大脑学习的潜能,而丰富的玩具和游戏则塑造了强大的大脑:高效的递质传递,神经元更大(数目几乎没有差别),神经突触更大,大脑皮层更重更厚。 启示:给予婴儿和孩子更多更丰富的感官运动刺激,促进大脑建立更多更高效的神经元联接。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通过把环境和基因的影响分开,研究先天和后天的分别影响,科学家研究了分开扶养的同卵双胞胎(同基因不同环境),一起扶养的双胞胎(同基因相似环境),一起长大的亲兄弟姐妹(相似基因相似环境)或领养兄弟姐妹(不同基因相似环境),对人格气质以及智力等一系列描述人的特征进行测量对比,发现基因对人有重要影响。比如,从小分开的同卵双胞胎长大后有众多喜好和个性的相似。 环境影响力较强的地方,基因的影响就会减弱,比如民族特征和宗教信仰。而相反,环境作用少的地方,基因的影响就会更显著,比如智力和个性。 人生来既不是一张白纸,也并非一切早已注定。基因和环境往往以交互不可分的方式相互作用影响于人。4小心试崖 这是一个开创新实验方法的经典心理学实验,许多违背伦理被禁止的实验借此得以展开。试崖通过模仿悬崖让实验者出现惊慌甚至恐惧的表现,却又不能避免对人造成身体伤害,从而发现了“人和许多动物天生就害怕高处,而不是后天经验学习而来”。 该类实验的关键是模仿危险情景,实现想要的预期心理学目标,同时却又避免真实的伤害。5注视偏好 这项实验通过研究婴儿的注视时间开启了婴儿心理学研究的可能性。想知道哪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有必要研究最初的婴儿。然而婴儿不会说话也不配合大人,所以很难。但是婴儿对感兴趣的东西会注视时间更长,从而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婴儿的偏好。 实验表明,人类确实存在先天的人脸审美和形状偏好。这些先天性的偏好,最终由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来解释。6睡眠和做梦 快速眼动REM和做梦相关,入睡90分钟后出现第一次REM,实验发现每个人都做梦(即便有人声称不记得自己做过梦)。每晚大概经历三四次睡眠周期,REM的时间占比越来越大。REM剥夺后有反弹现象,说明REM必不可少。相同结论动物实验上也成立。药物可以限制REM睡眠,导致戒药后REM反弹,甚至白天醒着做梦。 启示:睡眠是人必须的,梦也是必须的。7类别天成 这张桌子为什么叫桌子?概念是怎样形成的?鸵鸟是鸟,但是我们看到鸟字脑中闪现的却不太可能是鸵鸟。 每一个抽象概念(如鸟),我们脑中总会出现一个典型的代表物(如鹦鹉、麻雀),而代表物与成长的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比如红色,住在山区的孩子可能想到的是粉红的花朵,而出生在战争里往往想到血红。8催眠 催眠术由来已久,它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来自哪? 心理学研究表明:催眠可能不过是演戏,一个愿意导演,一个愿意接受暗示投入戏中,彼此配合罢啦!所以,容易被催眠表明是个好演员,好的演员某种意义上也不过是善于被催眠而已。9行为主义:巴普洛夫的分泌唾液的狗 先有无条件反射,即对刺激直接做出反射,比如看到食物流唾液。通过中性无关刺激如铃铛,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反复同时出现,然后去掉食物,狗对中性刺激的铃铛直接做出反射(流唾液)。铃铛导致唾液就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恐高症等。10可怜的小阿尔伯特(六岁就死了) 条件反射的典型。小阿尔伯特本来喜欢小鼠,但在和小鼠接触后实验人员总是播放刺耳难受的声音(战争年代这种实验竟是允许的!)。多次以后,小阿尔伯特对小鼠建立起条件反射,看到就害怕。11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反射) 比如小明打扫了卫生,事后妈妈奖励一颗糖。于是小明在糖的奖赏下更积极地打扫卫生。这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也是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和行为的根本,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学习中。 人们的行为由于奖罚得到鼓励或抑制,从而学会了做某些事而避免其它事。行为主义名言:你给我一群孩子,我给你培养成你想要的泥瓦匠、技术工、教授和艺术家。 现在研究表明,行为主义可以很好解释学习,但其基本假设都是错的。个体基因以及其主观能动性相比奖罚同样发挥重要作用。12攻击行为 单纯观看攻击节目或玩攻击游戏会增加孩子攻击性吗?会!人的本能-模仿起着重要作用。 启示:父母和老师作为孩子的模仿榜样在影响孩子言行中起着关键作用。13所想即所得:期望的自我实现 实验表明:老师对某些学生的预期,会导致结果与预期一致的倾向。社会偏见和不公平的来源之一就是错误或带偏好的预期引起不公平的对待从而导致预期的实现。常见的预期比如:这个人看着就不像好人,这孩子肯定很调皮(或者很笨),他一定没那么爱我,我爸很专横! 启示:不要给人贴讨厌的标签,特别是你的亲人爱人,一旦你开始这么做,你就会注意到标签一一实现。14你在哪方面更聪明?你有多聪明? 请想一想:智力是什么?怎么评价和测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IQ智力测验分数反映了什么?人有多少种独立的智力?目前一元的智力理论已经被扩展为多元智力理论,它更好地解释了智力结构。人有许多不同的智力功能,如大脑不同的分区执行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经常是独立的,比如智商严重不足的人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极大天赋。15心中的地图:大鼠迷宫 人类通过心中的地图确定去某一地点的最方便捷径。迷宫实验表明,大鼠走迷宫不光只是试错,而是在心中建立起整体迷宫的地图,直接建构起任意两处的地理关系,而不是具体的一条条路径,从而高效而更少犯错。16记忆 记忆是模糊的、不具体的、变化的、易受暗示和修改的、不可信的!甚至问题的措辞本身会导致记忆的修改,催眠回想起的记忆往往是新植入的、假想的。证人的证词不一定可靠!17爱的发现 爱是什么?宝宝喜好母亲是源于食物,抑或爱独立于其它生存需要的一种新的需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认为孩子口唇期的需要决定了对母亲的依赖,行为主义则认为孩子依赖母亲是喂奶和照顾行为不断强化的结果。这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这两种观点里,爱都是本能或其它生存需要的附属品。 然而经典猩猩恒河猴实验表明,爱(实验中表现为对柔软物体的亲密接触需要)是一种独立且与饥渴等生存需求同样强烈的需求! 该实验独立发现了“爱”,发现了爱本身(亲密接触、安全感)不源于其它基本需求,发现了爱就是一种基本需求之一。 启示:对人来说,爱的心理需求毫不弱于物质生存需要,拥抱、柔软接触和亲密关系对人的健康影响重大。18眼睛看到时事物才是存在的吗 人的各项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软件),但同时也需要相应生理器官的成熟(硬件)。比如婴儿在1岁左右肌肉力量生长足够时才有可能通过训练学会走路。 客体事物的永久性(比如人藏在床底下看不见的地方时他还在吗)是学习获得的吗?还是天生就有的能力!皮亚杰(阶段学习理论的老大)对自己三个孩子的观察发现,客体永久性是逐渐分多阶段才形成的!开始,凡是移在视线之外的东西宝宝便不追,接着学会追踪物体但物体隐藏不见时却并不会去揭开寻找物体,之后学会寻找从而确立了客体永久性。19你的品德如何 通过道德两难问题来判断你的道德以及所在的道德阶段。如:1爸爸本来你姐姐可以用暑期挣的钱出去旅游,但却反悔了要求全部上交。姐姐挣了1000元,于是撒谎说只挣200,剩下的800准备用于旅游。姐姐临行前告诉了你,请问你该保密吗?2你可以拯救100个人而牺牲另一个无辜者,你会做吗?3穷人偷取唯一可以拯救妻子但却昂贵无比的药,他错了吗?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6阶段理论:1对惩罚的恐惧 2为了同等的回报 3达到期望和维持信任 4意识并尊重法律和秩序 5遵守法律同时寻求修正 6遵守内在的自我道德即良心而无视外在法律和规则。20你的控制力 你对自己的控制力,也就是你感觉到的对自我命运的控制力。当你感觉失去生活大部分事件的选择权和控制力时(如老人),你会感觉更加消极颓废和身体不健康,并更有患病的风险。 应用:给予自己和老人足够的选择权和控制力,安排老人的生活舒适的同时,充分给予他们自主选择权力。21性行为 美国50年代首先开启了性行为的调查报告。性解放时代到来,马斯克斯和约翰逊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性行为直接测量实验。最大的困难来自寻找被试,开始的被试对象是11名妓女,后来发现寻找大量其它代表性被试并不困难。许多性知识,如性的四个阶段(兴奋、持续、高潮和消退期),性高潮,男女的性行为差异和误区等秘密由此揭开,性也逐渐成为公开的话题。22我能读懂你的脸:面部表情 有什么是人类特征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依赖于种族国家和社会背景?面部表情!虽然手势、语言和交通左右习惯都与具体社会背景有关,面部表情却具有普遍性!你可以从其他国家的陌生面孔中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他们的表情,而且人类对愤怒的表情辨认较高兴快的多!为什么表情是共同的,不随社会背景影响呢?换句话说,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刻在基因里,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另外,眉毛相比眼睛,更能显著影响再认困难。所以你想伪装,剃掉眉毛是个好办法。23生活 变化和应激 应激,如极端的欢乐(结婚)、伤心(丧偶)或紧张(演讲)等情绪,是某种倍感压力的情绪变化。应激适应量表可以用来测量人的应激反应。最初的量表有40多项应激事件,被试根据适应所需的调整困难来打分。比如实验统计结果发现“配偶死亡,离婚,分居,坐牢”为最大的应激事件。应激量表打分被发现与身体健康和疾病成正相关(10%显著相关)。 启示: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坚持运动的同时保持良好心态。24认知失调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是指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不一致情况,比如在压力或奖赏下被迫表达与自己真实意见相反的想法。 与直觉相反,外界作用越大心理失调越小,越不容易改变原有的观点,反之越大。实验中,被试在经过极其无聊的任务后,要求对新来者表示这游戏很好玩。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给予20美元,一组给1美元。结果表明,给1美元的被试更容易改变原有觉得该实验无聊的认知,更愿意下一次再接受类似实验。 作出与认知相反行为的外界原因越弱,自身原因越大,失调越严重,越可能改变原有认知来缓解。生活中人们协调自我认识避免认知失调的典型情况:经常被物资奖励或夸赞的孩子往往对事物没那么喜爱,他认为自己只是因为奖励才去做(所以慎用夸奖);一个人因为喜爱才投入一件事,一旦被给予工资或者报酬反而会降低他的热情;付费的比不付费的药(或书)更有效,因为他会认为物有所值;经历重重阻碍和艰难获得的事物必定更加珍惜,所以情人们为彼此设置种种障碍考验;人一般只关注与自己认知一致的证据而自动忽略相反的线索;给新人一顿教训才让加入集体会让新人更加热爱集体,认为痛苦不是白受的。25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 人有哪些恒定的人格特质?根据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把事件归因于自身还是运气,内因还是外音,可以将人分为内控和外控。 该人格特质具有比较稳定的特质,内控人格更加主动积极、富有野心、相信人定胜天和更稳重,外控型人格更加消极、听天由命、更从众、更愿意冒险。 内控型个体更相信自律是关键。内控型在巨大不可控压力下有可能转为外控,而外控在通过学习和信心增加后可能转为内控。26男性化 女性化 还是双性化 你是男还是女(生理性别),是男性化还是女性化的(社会性别)。以前人们对性别认同是单一维度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处在一个纬度的两段,并认为更男性化的人女性化更少。 男行为特质如野心勃勃,独立自主,身强体健, 女性化特质如优雅敏感细声细语,有爱心,可爱,有同情心。 然而贝姆抛开单一性别模式,创造了双性化,证明男性化和女性化是两个独立维度,而不是一个维度的两段。一个极端女性化的人也可以是极富男性化特质,比如一个稳重强壮的男人也可以富有爱心和敏感。 于是,我们要描述一个人的社会性别,就需要同时男性化和女行化两个维度得分(得分范围为1-7)。比如我的性别得分大概为(男性化,女性化)=(4.0,3.5) 启示:双性化概念打破了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和社会期望,指出男性化和女性化都较高也就是双性化的人更受欢迎和喜爱。比如优雅同时独立的现代女性,阳刚又富有同情心的男性。27和心脏赛跑 A型人格:内驱力强,进取心强,时间紧迫感,喜欢竞争,对最后期限的压力,B型人格与之相反,满足于现状不喜欢竞争。 实验表明:人格特质与一个人的健康相关,如死于心脏病的概率。人格特质A型人格更容易死于脂肪肝和心脏病等。 启示:老婆是A型人格,我是B型人格。28个人和集体 社会文化等外部力量对人的作用深远。如何定义和考量文化的影响?个人和集体主义文化是一个重要且恒定的社会力量,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 集体主义文化:个体更服从于集体的利益。如日本中国等具有长久历史国家。 个体主义文化:更强调个体的幸福和成就,团体对其影响微乎其微,必要的话个体宁愿随时放弃作为团体成员,不屈服于团体意志。如欧美等具有大量移民和变迁的国家。 差别:个体文化更主观,更独立,但容易感受孤独,集体文化更在意团体目标,享有社会支持和满意的人际关系。如心脏病在个体文化中更高。 启示:个人和集体文化有其优劣,而且一个社会可以处于个人和集体文化之间或混合。也许最好的文化是既独立又关系融洽,既重视个体利益也某种程度服从集体利益。29这儿谁是疯子 研究者与学生伪装成疯子进入精神病院,精神病医生无法将他们辨别出来。更可怕的是,一旦进去后他们的任何言语行为都被以精神病人的心理进行解释,即便他们坦白自己是装病的也无济于事,被迫假装服药再倒进厕所! 之后医院领导知道有研究人员混进精神病院后,却错把一批精神病人当成了伪装者!于是一场关于精神病医生的能力,精神病的正确诊断,以及精神治疗的有效性的长久争论开启啦!30防御 关于防御机制的心理分析由著名的弗洛伊德的女儿作出。防御机制有:压抑(挤出意识进入无意识状态),退行(如年老人退回到孩子行为模式避免老年危机),投射(把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反向作用(通过相反的行动来缓解真实被压抑的欲望)和升华(用被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表现不被允许的欲望)。防御机制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你可以不时从自己或别人身上看到。31习得性抑郁 马丁赛尼格满通过狗的学习实验发现:抑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当你发现你不再具有改变生活某方面的能力,你做任何决定都不再能改变和影响结果时,你“学会”放弃尝试!你把失败的体验“泛化”到其它方面,即便在你面对可以控制的事时,你依然自暴自弃,不再认为尝试是有必要的。这时抑郁,或者“习得性无助”产生了!你任由宰割,放弃逃脱的希望! 想想挺讽刺的,我初中意识到死亡的强大力量时感到不可战胜的无助,知道死亡属于完全不可控制和改变的绝对现实,于是逐渐放弃对其它一切事物的控制权利!一个失恋的青年同样可能再也不相信自己可以挽留最爱的人从而不再投入一段新感情,一个从失败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可能以后也不相信自己具有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 所以,在经验中学习不一定是进步,你习得的也可能是抑郁。一次失败的体验可能需要多次的成功才能挽回其原有的信心。32拥挤导致行为失常 小鼠的实验将老鼠至于四个相通的笼子,保证食物充足,开始数量较少时小鼠社会行为正常。当繁殖数量翻倍导致拥挤时,观察到最强壮的两只雄鼠各霸占了两端笼子,各有八九只雌鼠做伴,并守在门口处攻击所有胆敢进入的雄鼠。其它几十只雄鼠挤在中间的两个笼子,出现了几种典型失常行为:有的鼠白胖但犹如行为沦丧万事不关心也无性欲,有的鼠发狂咬其它的尾巴,有的老鼠叫刺头,活跃寻找雌鼠,破坏规则拒绝等待甚至吃起同类幼崽,而雌鼠逐渐丧失筑巢和转移幼鼠的能力。实验最后大量雌鼠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 启示:高密度的拥挤环境会导致行为失常。遵守社会规范的个体在空间压力环境下表现出攻击、沦丧、麻木等。该实验推广到人在多大程度上正确有所争议。 联想:和平年代里看似一切太平,相安无事。可是一旦环境出现恶化,如战争、疫情等将人置入到拥挤或恐慌的社会氛围中,个性和邪恶开始轮番上演,底层和上层的行动出现种种异常怪相!33如何选择心理治疗师? 统计报告指出各种心理疗法都有效果(即比不治疗改善更好),但不强,彼此并没有太显著的优劣。现在的治疗师往往将各种心理疗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而某些心理疗法特别适用于某类心理疾病,如行为主义脱敏疗法对恐惧症的治疗。 启示:每种心理理论好比盲人摸象,也许只是反映了部分真相,只有多种结合时才能解释和解决地更好!34缓解恐惧和脱敏疗法 行为主义脱敏疗法被证明治疗恐惧症相当有效,如恐高症、恐蛇或蜘蛛等动物等。恐惧症,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不必要的、无法自控的超出理性的恐惧行为。 恐惧症的获得往往和相关的可怕经历有关。以恐高症为例,病人可能小时候从树上摔下来过。于是,病人建立起高处和摔伤的条件性反射,学会了远离高处、阳台窗台。 脱敏疗法有两个关键,一是重新经历类似事件(一般让患者从幻想较害怕的情景然后逐步升级幻想情景的危险程度,根据患者的个人反映大概分十级)但并没有伤害发生,从而解除条件性恐惧反射;二是由于轻松和紧张情绪的矛盾不相容性,一个人在某个时刻只能处于其中一种情绪,治疗师会让病人在做危险高空情景想象时保持轻松和深呼吸。一般是十多个疗程左右患者基本消除了高空恐惧。 启示:我有明显的恐高症,不能靠近阳台或者靠近时身体行动变得僵硬不自如。似乎是从高中毕业开始的,具体原因不明。也许我可以给自己做脱敏治疗。35投射出真正的你 大脑总是倾向赋予和脑补看到的事物以具体的意义。弗洛伊德认为,通过辨认和解读意义不明的墨迹,可以投射出我们自己的意识和人格等。但由于解读具有不稳定性(信度)和偶然随机性(效度),墨迹实验一般仅用于辅助了解患者的人格,不作为治疗疾病的评判标准。 联想:我记得小时候盯着看蚊帐和云朵,一会能看出老虎,一会有看出人来,一会又看出兔子,一会又是花朵。你绝不会从中看到你从未见过或毫无兴趣的事物!36编个故事吧 类似于墨迹实验,设计了TNT实验。通过给被试者呈现一张照片(模拟两可有多种解读),让其发挥想象力虚构一个故事来解释该照片中的人物表情、行为或事件。有点看图讲故事的感觉!通过你讲的故事,来推测你的潜意识、内心情感冲突和过往经验。 启示:你说的话反映了你自己!37言语和行为的不一致 口头报告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吗?人们对假想情形的态度或想法是否能反映了人们在真实情景中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言行一致吗? 研究表明,对于某种前景越不熟悉,他对此事的态度与真实发生时的行为越不一致。比如,与一个日本人做你邻居或同学你会讨厌他吗还是愿意交朋友?中了彩票后你会开心开心多久? 基于过往名族对日本人的固有认知偏见和刻板印象,我们可能认为自己不愿与日本人交朋友。但实验表明:当真实情景发生时,对于真实的活生生的个体,我们会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他,固有偏见会被生动的个体形象所取代! 启示: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在陌生的场景下自己会有什么反应!想象中的态度并不靠谱!所以人应该在行动中学习,而不是止于想象和固有偏见!不行动起来,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真实反应和感受。38从众的力量 实验表明:社会中的人倾向于从众,在知道自己与大众的观点和态度不一致后往往会放弃自己原先的观点,即便他觉得大众的观点很荒谬愚蠢。 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如中日,比个人主义文化更加从众。从众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如潮流的产生、战争荒唐的行为等。39你会伸出援手吗? 光天化日之下有人在用刀袭击另一人,你会伸出援手吗?路上有人心脏病发你会主动喊医生吗? 这是街头众目睽睽下一起妇女谋杀案引起的社会现象,这么多目击人在长时间的案发过程中没有人伸出援手,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引发了爆炸的争论:是众人沦丧麻木吗? 实验室模拟类似情景再现了该结论,当观众越多时反而越没有人伸出援手!只有一个目击者时帮助概率最大! 对此的心理学解释是:1目击者多责任分散,觉得总有他人会出手 2 内疚分散 3信息交流缺失(观众缺乏沟通)40无条件服从 为了弄清二战纳粹残忍的犹太人清洗发生的根本原因,心理学家展开了实验研究。为了具有普遍性,研究招募了各行各业的受试者,结果不幸表明:特定情景下,个人会屈服于权威,即便他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且让他难受,他依然会倾向于执行命令!这就是情景的可怕力量! 启示:同样一批人,在二战的德国中可能是纳粹,在和平年代可能是典型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社会情景往往决定了你的行为!
研究27 和心脏赛跑 Friedman, M., & Rosenman, R.H.(1959).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69,1286-1296.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一问题,你很可能会把自己较为明显的主导特征作为对该问题的回答。这些人格特征通常被称为“特质”,它们在使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这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支持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认为,我们身上有很多种人格特质,例如双性化人格和控制点,这些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数量又有所不同。所有心理学家都感兴趣的是,人格特质使我们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换句话说,人格特质理论家认为,对人格特质的剖面图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个体现在或将来的行为结果。因此,如果某种人格特质经研究能够预测你的健康状况,甚至能预测你死于某种心脏病的概率,那么人格心理学家对这种特质的兴趣急骤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也许知道有一种与健康有关的人格特征,它被人们称为A型人格。简单地说,A型人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个体的整个人格面貌。这种行为模式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迈耶·弗里德曼(Meyer Friedman,1911~2001)和瑞·罗森曼(Ray Rosenman)两位心脏病学家首次提出。他们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把心理学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并且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格何以能导致或避免严重疾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理论假设 这两位医生研究构想的产生过程表明,对细微之处的仔细观察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一次,弗里德曼医生请人为他候诊室里的家具重做皮套。做皮套的人说,沙发和椅子的皮套磨损方式很奇怪。具体说来,椅子的前沿比其余部分磨损得更快。这让弗里德曼医生想起似乎他的心脏病人常坐在椅子的边缘,这种现象促使他想知道他的病人(心脏病人)是否与其他科室的病人在某些重要人格特质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公司高层和内科医生的调查,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处于疲劳驾车、面临最后期限、竞争性环境以及经济受挫等慢性应激状态下的人,更可能患上心脏病。于是,他们决定对这些想法进行科学验证。 方法 利用他们的早期研究和临床观察,两位心脏病学家提出了一套反映一种特定的外显(可观察的)行为模式的模型,或者说特质组合。他们相信这一特定的行为模式与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冠心病(CHD)。这种被称为A型行为的模式包括如下特征: (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2)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于竞争的倾向; (3)一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持久的欲望; (4)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务之中; (5)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 (6)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P.1286)。 研究者紧接着提出了第二种被称为B型行为的外显行为模型,其特点与A型行为完全相反。这些行为的典型表现于不具备以下这些特征:内驱力、进取心、时间紧迫感、对竞争的渴望以及最后期限的压力。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符合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为此,他们联系了各种各样的大公司大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并向他们解释这两种行为模式,请求经理和主管从自己的同事中挑选那些最符合该行为模式的人。最终选定的两组被试由各个级别的经理主管和普通职员组成,全部为男性。每组83人,其中A组的平均年龄为45岁,B组的平均年龄为43岁。所有被试都完成了与该研究的目的有关的一些测验。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CHD)的既往病史,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还要基于被试的肢体动作、谈话语气、紧咬牙关、体态、急躁神态以及被试关于内驱力、好胜心和时间紧迫感的自我报告等指标,确定被试是否具有其所在组(A型行为或B型行为)行为模式的全部特征。研究者最终确定A组的83名被试中有69人充分表现出A型行为模式,而B组的83名被试中有58人被判定为完全符合B型行为模式。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情况。给每名被试分配一个编号,以便让他们在如实报告饮酒情况时不会感到为难。接下来,被试的饮食情况由医院中的一名营养学家进行归类和分析,该营养学家不了解被试的身份,也不知道被试属于哪个组。 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通过详细询问被试以往的冠状动脉健康状况以及标准的心电图数据来确定其冠心病的状况。这些心电图数据由罗森曼和另一名不参与该研究的心脏病学家分别进行独立解释和判断。除一例之外,他们的解释完全一致。研究者还检查被试的眼睛确定患有角膜弓的被试数量。角膜弓又称老年环,指的是由血液里的脂肪堆积而导致的在眼角膜周围形成的一个不透明环状物。 现在,让我们概括一下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数据,看看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 结果 由访谈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行为好像与研究人员所勾勒的两种行为模式的轮廓非常吻合。A组被试长期为承诺、抱负和内驱力所牵制。而且,他们显然渴望在所有活动中都力争上游,不管是专业活动还是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承认有强烈的获胜欲望。B组被试与A组被试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尤其表现在缺乏时间紧迫感上。B组被试似乎满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而且不愿追求多个目标,并避免竞争性的情境。他们很少关心升迁的问题,而且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在一起以及参加非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表7—4概括了两组被试在测验和调查中最具可比性的特征。表7—5概括了有关血液水平和疾病情况的测量结果。正如表7—4所示,两组被试在几乎所有被测量的特征上都较为接近。尽管A组被试在多数测量指标上略高于B组,但在两者仅在每天吸烟的数量以及其父母患冠心病的概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4 A组和B组被试的个体特征的比较(平均值) 表7—5A组和B组被试的血液和疾病的比较 然而,如果你浏览一下表7—5中两组被试的胆固醇情况和疾病情况,两组之间的确存在非常有说服力的差异。首先,尽管从表中的全部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血凝时间似乎并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血凝速度与心脏病及其他脉管疾病有关。血凝时间越慢,患病的危险性便越小。为了更严密地进行统计检验,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比较了那些表现出典型A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6.8分钟)和那些表现出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7.2分钟)。结果发现,二者在血凝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7—5中所示的其他发现是非常明确的。A组被试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如果将典型的A型被试和B型被试进行比较,这一差异则会更大。A型被试角膜弓的发生率是B型被试的三倍,而典型A型被试的角膜弓发生率则是典型B型被试的五倍。 使本研究得以载入史册的最重要的发现是两组被试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A组中有23名被试(28%)出现了明显的冠心病发病迹象,而B组中只有3名被试(4%)有明显的迹象。当研究者对典型A型被试和典型B型被试进行进一步检验时,研究所得到的证据变得更为可靠。A组中有发病迹象的这23名被试全部具有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而B组中的这3名有发病迹象的被试则是其中非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人。 对研究发现的讨论 作者隐含的结论是,A型行为模式是冠心病以及与此相关的血液异常的主要原因。不过,如果你仔细检查表中的数据,你会注意到对那些结果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一是A组的人报告其父母患有心脏病的人数更多。因此,或许是遗传而不是行为模式造成了两组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另一引人注目的差异是A组被试每天的吸烟量更大。今天,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也许不是A型行为模式导致了这些结果,而是大量的吸烟引起了冠心病。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在他们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时回答了上述两种潜在的质疑。首先,他们发现A组中吸烟少的被试(每天10支或更少)和吸烟多的被试(每天多于10支)患冠心病的人数一样多。其次,B组中吸烟多的被试多达46人,却只有两人有冠心病症状。作者根据这些发现认为,吸烟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直接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研究完成于40年前,当时人们对吸烟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还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认识。 关于父母的既往病史导致了这一差异的可能性,“研究数据显示,A组有心脏病家族史的30名被试中,只有8人(27%)患有心脏病,而其余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53人中,却有15人(28%)患有心脏病;B组中有心脏病家族史的被试有23名,但其均未表现出临床的心脏病症状。”(P.1293)需注意的是,现在更多的对该因素进行严格控制的研究已经证明冠心病与家族因素有关。不过,我们还不清楚遗传的究竟是心脏病,还是某种行为模式(例如A型行为)。 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后续发现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该研究是最早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地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概率的研究之一。这一发现提醒医生,对成功的诊断、治疗、干预和预防而言,仅仅考虑到疾病的生理方面或许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该研究开创了探索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且已产生了很多研究文章。A型人格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提炼为如下要点:人们能够对心脏病高危人群的初次发病进行预防。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的第三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是,它对于开创和发展健康心理学这一行为科学分支功不可没。健康心理学家从心理因素在健康的促进和维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致病原因及其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来研究健康和医学的方方面面。 一项特别重要的后续研究值得在此作一介绍。1976年,罗森曼和弗里德曼发表了一项历时8年的研究结果。研究中的三千多名男性被试在该研究开始时被诊断为没有心脏病,且具有A型行为模式。这些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是B型行为模式被试的两倍,更易遭受心脏病的威胁,其报告的冠状动脉问题是B型被试的五倍。然而,更为重要的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能够在独立于其他诸如年龄、胆固醇水平、血压或吸烟习惯等预测源的情况下,预测人们是否会患冠心病(Rosenman et al.,1976)。 现在你可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A型行为模式会引起冠心病?”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理论回答是,A型行为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比非A型行为者的生理唤醒强度更高。这种极端唤醒状态致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这些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并进而导致心脏病(Matthews,1982)。 近期应用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或合作或独立地继续进行人格和行为变量在冠心病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在该领域中扮演着带头人的角色。他们的研究连同其他研究已经发展出一种新的领域“心脏病心理学”(cardiopsychology),主要关注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病程、康复以及应对机制中的作用(Jordan,Barde,& Zeiher,2001)。本节讨论的是他们的第一篇论文,该文以及他们的其他许多的近期研究已被很多国家的众多研究所引证。A型行为的概念已经被完善、拓展和应用到诸多研究领域。其中一些领域应用A型行为的概念是完全顺理成章的,而另一些领域或许会令你感到惊奇。 例如,有一项研究检验了A型行为与汽车驾驶之间的关系(Perry & Baldwin,2000)。得出的结论让人深信不疑,即“朋友们不会让具有A型行为的人驾车!”该研究发现,A型人格与驾驶事故有密切关联,产生更多交通事故、收到更多罚单、在路上更加不耐烦、表现出更多的公路暴怒,以及更多高风险的驾驶行为。看到这里,在你下次遇到交通事故之前,你或许想用本节结尾处的A型行为量表测试一下自己。 研究者们仍在继续探索人格因素与健康(尤其是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定义了一种新的典型行为模式:D型人格(Denollet et al.,2010)。字母D表示苦恼(distressed),D型人格的特点是大多数时间里都充满了负面情绪,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一切都糟透了”),害羞拘谨(与他人同处时感到不自在)。研究发现,这种行为模式与很多负面的健康事件有很高相关,包括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心脏搭桥术、心力衰竭、心脏移植、心脏病发作和因心脏问题造成的死亡等。研究者发现D型人格的个体处于社交环境中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另外,他们还拒绝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心理不适感,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D型人格是A型人格的变体,有些人则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有研究还发现A型人格(或许D型人格也是一样)会影响父母与青春期子女的关系(Forgays,1996)。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900多名被试的A型人格特征和家庭教育环境。结果显示,如果父母具有A型行为,则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倾向于具有A型行为。尽管这并不令人吃惊,但却又一次引出了先天与后天的问题。孩子是继承了父辈A型行为的基因倾向,还是他们在A型父母对其养育的过程中习得了A型行为?福盖斯(Forgays)在他的研究中强调:“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能觉察到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A型行为的一个独立的原因”(P.841)。不过,从最近的研究趋势来看,如果领养儿童研究、双生子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发现了A型/B型人格特征有基因或遗传的倾向,也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参见研究3中鲍查德针对基因影响人格所做的讨论和研究)。 结论 你有A型行为的人格特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正如本文开头部分所提及的你的内向或外向水平一样,A型/B型行为特征是人格的一部分。用以评估人们的A型或B型行为模式的测验已被编制出来。请参考下面的A型人格特征的条目,以大致了解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人格特征: 1.经常同时做几件事; 2.催促别人加快速度,让其快点把话说完; 3.遇到交通堵塞或排队等待时,显得很急躁; 4.讲话时有很多手势; 5.无事可做时很难坐得住; 6.讲话时很不耐烦,而且常常出言不逊; 7.比赛时总是想赢,甚至和儿童做游戏时也是如此; 8.在观看他人完成某一任务会变得不耐烦。 如果你怀疑自己是A型人格,你或许需要求助于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或心理学家,以便做一个更仔细的评估。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打破A型行为与相关严重疾病关联的干预方案,很大一部分是在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例如George et al.,1998)。 Denollet, J., Schiffer, A., & Spek, V.(2010).General propensity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fe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Evidence from research on the type D (distressed) personality profile.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3, 546-557 Forgays, D.(199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A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t.Adolescence, 34(124), 841-862. Gearge, I., Prasadaro, P., Kumaraiah, V., & Yavagal, S.(1998).Modification of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rogram.NIMHANS Journal,16(1), 29-35. Jordan, J., Barde, B., & Zeiher, A.(2001).Cardiopsychology today.Herz, 26, 335-344. Matthews, K.A.(1982).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293-323. Perry, A., & Baldwin, D.(2000).Further evidence of associations of Type A Personality scores and driving-related attitudes and behavior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1(1),147-154. Rosenman, R.H., Brond, R., Sholtz, R., & Friedman, M.(1976).Multivariate prediction of CHD during 8.5-year follow-up in the 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7, 903-910.
我们的心理学有三大分支---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我们的专业是心理学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心理学学科。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我相信,这些都能帮我赢得一个不错的未来。 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心理保健与咨询人员很受欢迎。有关数据显示,美国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德国每两千人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他们收入丰厚,令人敬重,令人羡慕。而在中国,每25万人中才有一名心理咨询人员,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小康社会10大标准中,己把每1000人中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一目标的确定和政策的支持帮我们在国内的发展建构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学期我们共学习了三门专业课,分别是:心理学通史、普通心理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开设帮助我对应用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了初级的感受和建构,对我影响深刻。心理学通史让我了解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古希腊雅典的研究一直到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冯特实验室的建立到构造主意和机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再到之后的格式塔、皮亚杰学派和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的三足鼎立。他们研究的领域不同,但共同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这些历史的横向和纵向发展让我对我的专业的演变和主要理论学说有了初步的了解。普通心理学是我们整个学科的学科基础,对我们现在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它我了解了我们的学科概况、神经机制、感觉和知觉、意识和注意还有意识相关的知识。其中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说:关于睡眠和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关于记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水平,更加科学的记忆,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学习效率;关于注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关于只觉得研究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的现象…….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我们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人体解剖生理学帮助我们对心理学的一般生理机制有了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人的心理与生理是息息相关的,心理受生理的控制和唤起,此门课程让我学习到了我们学科的神经生理机制、脑的生理机制、血液和循环系统等。人体解剖学主要是介绍人体从细胞,组织,到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功能;生理学主要介绍各个系统的生理特性和调节过程,主要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它们俩共同构成了这门学科。 在这个学期中,我还阅读了三本有关心理学的书籍----《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和《爱的艺术》。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阅读了《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这本书,并且通过作者的深入探索,让我对认知心理学尤其是儿童的智力、认知等方面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本书是智力评估转折点的标志。作者依据智力的本来面目,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中汲取营养,用大脑的活动来概括认知过程,并以认知过程来重建智力。PASS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是由加拿大人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等人在“必须把智力视作为过程来重构智力概念”的指导思想下,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论证而提出来的;它既可作为有关智力评估的新的思想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中所囊括的研究是根据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杂志和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权威专家的建议精心挑选出来的。40项研究实际是上以40个经典的实验范式做基础进行讲解的,这些实验都是在心理学书籍中被广泛引用的,但在本书中,作者用最详细的方法再现了研究者的实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研究者一同研究,一同体验发现事实的喜悦与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对每个实验都有了很详尽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心理学的学习。在此书中,我发现了心理学家在实验中闪现的智慧,以及实验过程中有趣的偶然事件,以及同心理学家一起体验实验及发现的快乐。《爱的艺术》中弗洛姆说过“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以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不能真正谦恭的、勇敢的、真诚的和有纪律的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就永远得不到满足。”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我们只有学会去勇敢的爱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爱,爱是相对的、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我们要去努力拥有爱的能力。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对于这门艺术,想要掌握它的人就要付出努力。在这里,爱并不是仅仅只狭隘的男女的爱情,也并非经过磨砺掌握技巧就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应用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最新研究方法与技术,能独立完成应用心理学实验研究或现场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应用心理学教学或研究工作,并能在实际部门从事有关应用心理学的工作。我为自己选定的方向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希望能够本科之后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的研究生,之后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并且能够将心理学运用于生活中。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应用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例如,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害怕会使人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再比如说,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这条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或者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我爱家乡,美丽的盘锦小时候,妈妈总是抱着我站在阳台上,哼着歌谣,然后握着我的 小手,指指这里,指指那里,她温柔地说 :“看!这里是你出生的地 方,它叫盘锦,是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 ,那时懵懂的我不知道妈妈 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只识得头上方的那一块天空很蓝, 蓝的就好像童 话里美人鱼生活的那片海,所以儿时的我把蓝色看做是盘锦的颜色。 长大后,我慢慢发现盘锦就如她名字里的那个“锦”字一样,像 一块五彩的锦缎,华丽但不俗气,盘锦绝不刻意装作清高,她把与生 俱来的自然美和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美和谐的交织起来, 最终融合为 一体,这就是盘锦她独特的魅力。所以盘锦她不只是蓝色的,她还是白色的,清秀的颜色,就好像 丹顶鹤舒展她圣洁的羽衣, 在芦苇荡里翩翩起舞; 就好像记忆中在校 园里反复吟唱的那首经典老歌, 小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 盘锦的白还 是大米的颜色, 是盘锦人洒在土地上的汗水的颜色, 所以盘锦的白绝 不是空洞的白色, 而是一种能够穿梭时空的色彩, 就好像夜晚遥望星 空, 即使很微弱的星光也是来自百年前的问候, 盘锦的白色也能够开 启你的记忆, 让你的思绪跟随着轻轻飞过的丹顶鹤, 回到那曾经令人 难忘的峥嵘岁月。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范文推荐
【篇一】
谁不夸俺个家乡好!我的家乡就在关中西部,佛教圣地扶风法门寺北部的周原大地上。这儿有一名不见经传的东韩村,就是生养过我的地方。远看村庄座北向南,头枕着巍然屹立的乔山,脚蹬着清澈长流的渭水,就像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儿,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终生默然的守护着这块肥沃的土地。
春回大地,乡村如画。我是站在村口,远看着浩瀚的天空,淡蓝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被雨水洗过一样,晶莹透亮,映照得山峦更加青翠。走近田野,麦苗就像披上绿色的彩衣,宁静舒展,绿波荡漾。再看果园里,苹果、梨、桃、杏等树一片姹紫嫣红,正和芬芳吐艳的油菜花交织辉映,招惹得蜂飞蝶舞,喜鹊登枝。在这块宁静的土地上,我不由得要深呼吸,便可闻到了花果草木中的清香和泥土气息。那沁人心鼻,洗尽了肺腑,就像神仙赐予了我一杯仙茶一样,让我在醉人的芳香中,走进了梦寐以求、带有神话般色彩的世外桃源中去。
乡情美,浓如酒。乡愁深,记忆真。说实话,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家乡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近几年来,我每次回到乡下,都要在田间地头,村庄庭院左右转看,怀旧思古,一次次的耳闻目睹后,诱发了我触景生情的诗意,不由得伴随着苦涩的记忆,让我联想起了村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是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人,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 大革命”的“天祸”与“人祸”。那年那月,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的大集体化组织模式。就拿耕田种地来说,村口周边,一般都要给社员划分一定的“口粮田”或叫“自留地”,作为农户的“保命田”来维系口粮。这样一来图作务简便,二来便于管护,三来集体化大田人多便于干活。可那年头,事与愿违,这些田地有种无收。按农时季节,刚一种下,我的天哪!等不到麦子抽穗,玉米结棒,瓜苗拉蔓,就出现了“麻迷”婶有意放开她家饲养的鸡,吆喝着赶出院门;“不讲理”的金狗叔,就是不拴自家老母猪,大猪带小崽,一起跑出村庄;还有那怕死爱钱没磕睡的发财爷,饲养的几只奶山羊,自由放牧,这样以来,鸡呀猪呀羊呀都出来上阵觅食了。鸡一来一大群,你刨它抢,一时三刻就把田地糟蹋了个遍;剩下几个种子,好不容易长出了嫩苗苗,又美了脱缰的羊和跑出圈的猪,又是啃,又是獗,把田地几乎能翻个过,倒像美餐了一顿的“大锅饭”;加上走路人图方便,又踩踏了几条小路,田野里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脚印,虽然足下无情,但却伤痕累累。这些眼见的事情,若伤着农户自家利益,就会你寻他,我找你,互相埋怨,争论高低,在东拉西扯中不由得双方动起拳头,打架骂仗一天能发生好几起,这比村里唱大戏还热闹。
当时的生产队长经常叹息:清官难断家务事!若损害集体的利益,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心疼,那是官油壮捻子,让其折腾吧!反正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人们抱着这样的心态只有绝望谝说理,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无法收拾的“鸡狗田”,没有个好方子啊!……这些陈年旧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无不留下了贫穷、落后而又愚味的一页。
“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的,我国广大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告别了昨天,我的家乡也更不例外。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庄周围的“鸡狗田”,再也见不到猪鸡狗的踪影了。乡亲们对此地深翻打耱,楞边田梁打得端正,更不与地邻划犁沟,栽界石来分地畔。有的在地边栽了枣刺,设立了防护篱笆栏,村民自觉养成了吆鸡看猪管羊的好风气。值得可喜的是今天,乡亲们观念在变化,不时在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时,积极引栽具有国际一流化的各种果树,建起了高档的'精品果园,园子里还套种上豆类,蔬菜和花卉,由于所产的果蔬无污染,不施用农药,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守住家园也能富,出现了一亩田,上万元的经济收入。田地里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绿汪汪,红艳艳,一年四季一个样,简直就象个迷人的“百花园!”吸引着城里头人不参观和旅游。
作为农家子弟的我,置身于乡土,心潮激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美翻了我的家乡,古老的周原大地上,同样也走过了40年的沧海桑田,为新时代增添了新景色,是多么和谐、兴旺、欢乐呵!展望未来,父老乡亲们正脚踏实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喜气洋洋的阔步前进!
【篇二】
四十年前,虽然父亲在县城建筑公司上班,吃着村里人羡慕的“商品粮”。但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泥土,在下班后的傍晚,或在工休或节假日,他便拿起锄头下地帮母亲料理“责任田”。
记忆中,他每天一大早就骑着那辆“二八”式自行车到城里上班,傍晚才回来,而这也是我最盼望的。父亲微笑着穿过暖暖的夕阳,蹬着车向家门口的我赶来,一停车便取下车架上的帆布包,里面有时是糖果,有时是饭桌上的美食,这一幕成了我童年最温馨的记忆。
那时我家和村里另一家人合住在有着天井的老屋里,东西两排厢房,对门人家四间,我家两间,厅堂共用。我家的两间父母一间,我们兄妹一间,屋里因堆满杂物显得逼仄阴暗,柱梁灰黑,墙壁白灰剥落,露出斑驳的原色土坯。顺着老屋的木梯可以爬到阁楼,小时候,那里是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宝地。听母亲说老屋还是土改时分给爷爷奶奶的,但二老在我父亲十几岁时就过世了,留给父亲这两间老屋。那些日子贫瘠而温暖,屋子虽然那么小,却盛满了下我和弟弟的欢笑。后来,随着妹妹的降生,父亲就萌发了另建新房的想法,但父亲工资不高,加上母亲挣的工分刚够全家五口的温饱,建新房只能是深藏在父亲心里的一个梦。
而且这个梦因为一次变故,似乎变得更加遥不可及。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在建筑工地上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手臂骨折,我家犹如塌了半边天,坚强的母亲表面平静,一边忙农活一边照看住院的父亲,但我几次看到她躲在门侧偷偷抹泪。
父亲伤愈后手臂不能完全伸展,做不了重活,公司就让他做门卫,但工资少了许多。那时,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经吹到我们那个小山村,村里分田到户了。于是,每到农忙,母亲便不得不请人犁地。看多了村里人的脸色,从不爱求人的父亲狠心买了头牛,从没摸过犁耙的他用伤残的右手扶握着沉重的桀骜不驯的犁耙,出现在村里人惊讶的目光里,犁沟从最初歪歪扭扭到最后笔直如线。没几年,父亲的犁地技术就让村里人啧啧称赞。
为了早日实施建新房的宏大计划,父亲和母亲更加拼命地准备,整天没日没夜地忙碌。家里除了种三亩水田和三亩旱地,母亲还把山脚边河滩上的小块荒地开垦出来,种上花生、棉花和大豆。父亲每天一下班就赶到地里,在村里人看来,这个吃“公家饭”的人和起早摸黑的庄稼人并没有什么两样。而我和弟妹也开始帮家里分担家务,每天早晨,我早早地起床做饭。一放晚学或是休息天,就挑井水(那时家家灶间都有一个大水缸),或者和小伙伴一起砍柴,打猪草。弟弟则负责放牛,早晚各一次,必让牛吃得肝腹圆鼓。农忙的时候,我们又帮着大人除草、摘棉花,拔花生摘花生,甚至连年幼的妹妹也跟在大人后面,学着大人像模像样地干农活。“双抢”的时候,割稻、挑稻、打谷、拔秧、栽禾,样样少不了我们的身影,到读高中的时候,我割稻和栽禾的速度甚至不逊色大人,算得上家里一个壮劳力。
我家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加上儿女一年年长大,父亲决意开始他的圆梦计划——就在老屋后面的空地上做楼房。先造底层,等有条件再造第二层。为了节省买碎石的费用,那个暑假,我和弟妹每天都到村庄的后山捡细鹅卵石,然后踉踉跄跄地挑回家。父亲除了浇水泥梁柱请人帮忙,其他都是他利用工休时间,和母亲像燕子筑巢一样,摸遍了一砖一瓦,终于把新家的第一层造好。
因为造房欠了债,后来又要为我筹大学的学费,父亲建第二层的计划一拖再拖,让他感到轻松一些的是弟妹高中和初中毕业后,先后南下广东打工,并且开始从南方往家里寄钱了。在我工作后第三年,新房终于造好了第二层,父亲的新房梦终于实现了。后来的几年,父亲又陆续把房子装饰一新,地上贴了大理石,墙壁粉刷得雪白,还添置了各色家具家电,连外墙也贴了瓷砖。父亲看着自己矗立在村头的杰作,脸上的笑意有了从未有过的舒展。
五年前,父亲退休,在我们兄妹一再督促下,父母把水田送给别人种,却还种着三亩多旱地,并以“种旱地省事”和“闲不住,多少种点也可以活动活动身子”等理由,搪塞我们的催促。我们本以为父母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操劳过度的母亲又患上了恶疾,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折磨着她。去年我和弟妹约好回家过年,我从千里之外的长江边起程,妹妹从南方出发,她打工的时候和一个广东青年相识相恋,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弟弟去年也回家在城里开了一家汽车装潢店,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母亲看着围坐在桌边的儿女儿媳女婿还有她的孙子孙女,笑意灿烂,未了却抹着泪伤感地说:“你们都大了,家里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要是不得这些病,日子还不好过得很呢。”我劝她:“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有什么病不可以看的。”父亲插话说:“你看你,做了针灸和按摩,你不也说颈和腰不那么疼了吗。”
一个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了,而我家就是这四十年变化的一个缩影。父亲实现住房梦的路上不停奔波,执着前行,其中有追梦的苦痛和挣扎,更有梦想成真的幸福与甜蜜。这四十年,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用汗水浇灌日子,用心血抚育子女。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父母中的一个,但就是他们,像勤恳负重的牛牵拉着我家从贫瘠走向红火,就是千千万万的他们,牵拉着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
非常完美假期作业本人已死
开头:每当我看见高大的建筑物、清澈见底的小河、或者是走在宽阔的马路上的时候,总会想起我小时候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渐渐富裕起来,那长满了绿树,开满了鲜花的安家沟风景区不也是张家口的一大亮点吗?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有芬芳扑鼻的花香,以及那连绵不断的高山,那清澈无比的湖水,真使人心旷神怡啊!结尾: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希望家乡会变得更加富裕,祖国能变得更加富强! 因为主题是家乡的变化,所以最好第一段是通过去感受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而结尾一定要浓缩整篇文章的主旨,所以要总结家乡的变化,然后联想更大的家--祖国。
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身世也充满“传奇”色彩,直至今日,她的作品还在被世人不断地改编、拍摄。她,就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的身世“传奇”,作品流传也甚为广泛,其对社会、人性,特别是通过女性婚姻这个角度所阐述的独特的见解,令读者叹为观止。因此,张爱玲也被誉为是“旷世才女”。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还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有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就像是从旧箱子里翻出来的散发着樟脑味的锦缎旗袍,它的陈旧和奢华如此对立又融通地并列着,或许也正是她编织的那个精致的海上繁华梦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张爱玲一生创作众多,其电影创作不及小说,长篇小说又不及中短篇小说创作,但在众多的文学著作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却备受青睐,作为张爱玲年轻时代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有“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之称。此文,我将就这部小说作以浅显的谈论,主要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情感、悲剧意味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在于使读者能更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需表达的情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把握作品。一、《金锁记》的地位和影响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四十年代震惊文坛,被视为张爱玲的成名之作。对于它的影响,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这样说道:“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情欲的作用很少象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他在对七巧性格的主客观因素作了分析之后,指出了作品的三个基本特色。第一是心理分析的精妙。“她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和心理打成一片。”第二是省略法的运用。第三是风格特点,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已是恰到好处,仿佛这利落痛快的文章是天造地设的一般„„ 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固是作者风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象在这篇里那样地尽快妙用。”[2] 傅雷在文章中对《金锁记》评价颇高:“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典范。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除傅雷外,还有许多评论家或多或少地对张爱玲及其作品进行了评价,如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潭正壁先生,袁昌硕教授,苏青等人均发表过各自的言论。在单篇分析中,以论《金锁记》最多。其中以朱家宏的文章较为深透。在讨论七巧性格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同时,着重剖析了七巧变态人格的三个层次:性变态心理、仇恨与嫉妒心理、寡居者的“护犊”心理。前两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均有所涉及,第三点则是朱家宏文章中的独特见解。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金锁记》在张爱玲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内许多学者文人借助于对《金锁记》的研究,深入探究张爱玲及其创作特点;海外的许多学者也将《金锁记》视为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所以,张爱玲的《金锁记》也被称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以上都足以说明了《金锁记》这部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世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
年轻时还有几分纯真,为了钱嫁到富家,却始终因出身被歧视,与风流三爷的爱情更是飘渺,即使最后三爷找他也是为了她的钱,从此视金钱为一切,认为所有人都是为了她的钱而接近她,把儿女绑在身边,试图把这种思想灌输到他们头脑里,一旦儿女有挣脱的可能,不惜一切代价的扑灭他们的生活希望
这个,你自己看一遍吧,《金锁记》中其实,张爱玲只是塑造了一个形象,是现在的中国,非要给它扣上什么反封建的帽子。作者本身并没有,专门去批判封建制度什么的,张爱玲,自己说,我的小说,只是男女之间的一些小事情。张爱玲,后来把《金锁记》改写成《怨女》你不如对比《怨女》来讨论小说中的悲剧人物形象,而不是,乱讲什么反帝反封建,将这些作者本没有的意图,强加到论文中去。
论张爱玲的小说迅雨(傅雷)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一些的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史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但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总觉得世界上真有魔术棒似的东西在指挥着,每件新事故都像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除了这类不着边际的话以外,读者从没切实表示过意见。也许真是过于意外怔住了。也许人总是胆怯的动物,在明确的舆论未成立以前,明哲的办法是含糊一下再说。但舆论还得大众去培植;而文艺的长成,急需社会的批评,而非谨虑的或冷淡的缄默。是非好恶,不妨直说。说错了看错了,自有人指正。——无所谓尊严问题。我们的作家一向对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五四以后,消耗了无数笔墨的是关于主义的论战。仿佛一有准确的意识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区区艺术更是不成问题。其实,几条抽象的原则只能给大中学生应付会考。哪一种主义也好,倘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决不能产生一样像样的作品。而且这一切都得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战争与和平》的原稿修改过七遍;大家可只知道托尔斯泰是个多产的作家(仿佛多产便是滥造似的)。巴尔扎克一部小说前前后后的修改稿,要装订成十余巨册,像百科辞典般排成一长队。然而大家以为巴尔扎克写作时有债主逼着,定是匆匆忙忙赶起来的。忽视这样显著的历史教训,便是使我们许多作品流产的主因。譬如,斗争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人生一切都是斗争。但第一是斗争的范围,过去并没包括全部人生。作家的对象,多半是外界的敌人:宗法社会,旧礼教,资本主义……可是人类最大的悲剧往往是内在的外来的苦难,至少有客观的原因可得诅咒,反抗,攻击;且还有廉取时情的机会。至于个人在情欲主宰之下所招致的祸害,非但失去了泄忿的目标,且更遭到“自作自受”一类的谴责。第二斗争的表现。人的活动脱不了情欲的因素;斗争是活动的尖端,更其是情欲的舞台。去掉了情欲,斗争便失去了活力。情欲而无深刻的勾勒,便失掉它的活力,同时把作品变成了空的僵壳。在此我并没意思铸造什么尺度,也不想清算过去的文坛;只是把已往的主张缺陷回顾一下,瞧瞧我们的新作家为它们填补了多少。一 金锁记由于上述的观点,我先讨论《金锁记》。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情欲(Passion)的作用,很少像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从表面看,曹七巧不过是遗老家庭里一种牺牲品,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末不足道的渣滓。但命运偏偏要教渣滓当续命汤,不但要做儿女的母亲,还要做她媳妇的婆婆,——把旁人的命运交在她手里。以一个小家碧玉而高攀簪缨望族,门户的错配已经种下了悲剧的第一个原因。原来当残废公子的姨奶奶的角色,由于老太太一念之善(或一念之差),抬高了她的身份,做了正室;于是造成了她悲剧的第二个原因。在姜家的环境里,固然当姨奶奶也未必有好收场,但黄金欲不致被刺激得那么高涨,恋爱欲也就不至压得那么厉害。她的心理变态,即使有,也不至病入膏肓,扯上那么多的人替她殉葬。然而最基本的悲剧因素还不在此。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种情欲压倒了,缠死心地来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复燃,要求它的那份权利。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可怕的报复!可怕的报复把她压瘪了。“儿子女儿恨毒了她”,至亲骨肉都给“她沉重的枷角劈杀了”,连她心爱的男人也跟她“仇人似的”;她的惨史写成故事时,也还得给不相干的群众义愤填胸地咒骂几句。悲剧变成了丑史,血泪变成了罪状;还有什么更悲惨的?当七巧回想着早年当曹大姑娘时代,和肉店里的朝禄打情骂俏时,“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生命的肉体……”当年的肉腥虽然教她皱眉,究竟是美妙的憧憬,充满了希望。眼前的肉腥,却是刽子手刀上的气味。——这刽子手是谁?黄金。——黄金的情欲。为了黄金,她在焦灼期待,“啃不到”黄金的边的时代,嫉妒妯娌,跟兄嫂闹架。为了黄金,她只能“低声”对小叔嚷着:“我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为了黄金,她十年后甘心把最后一个满足爱情的希望吹肥皂泡似地吹破了。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沐浴在光辉里”,一生仅仅这一次,主角蒙受到神的恩宠。好似项勃朗笔下的肖像,整个人地都沉没在阴暗里,只有脸上极小的一角沾着些光亮。即是这些少的光亮直透入我们的内心。季泽立在她眼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了……这一转念赛如一个闷雷,一片浓重的乌云,立刻掩盖了一刹那的光辉;“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被爆风雨无情地扫荡了。雷雨过后,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已晚了。“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完了,永久的完了。剩下的只有无穷的悔恨。“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留恋的对象消灭了,只有留恋往日的痛苦。就在一个出身低微的轻狂女子身上,爱情也不会减少圣洁。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脑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淌着眼泪。她的痛苦到了顶头,(作品的美也到了顶),可是没完。只换了方向,从心头沉到心底,越来越无名。忿懑变成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她眯缝着眼望着儿子,“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多怆痛的呼声!“……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于是儿子的幸福,媳妇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作恶毒的嘲笑,好比公牛面前的红旗。歇斯底里变得比疯狂还可怕,因为“她还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凭了这,她把他们一起断送了。这也不足为奇。炼狱的一端紧接着地狱,殉体者不肯忘记把最亲近的人带进去的。最初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情磨折了她一世和一家。她战败了,她是弱者。但因为是弱者,她就没有被同情的资格了么?弱者做了情欲的俘虏,代情欲做了刽子手,我们便有理由恨她么!作者不这么想。在上面所引的几段里,显然有作者深切的怜悯,唤引着读者的怜悯。还有“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十八九岁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也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这些淡淡的朴素的句子,也许为粗忽的读者不曾注意的,有如一阵温暖的微风,抚弄着七巧墓上的野草。和主角的悲剧相比之下,几个配角的显然缓和多了。长安姊弟都不是有情欲的人。幸福的得失,对他们远没有对他们的母亲那么重要。长白尽往陷坑里沉,早已失去了知觉,也许从来就不曾有过知觉。长安有过两次快乐的日子,但都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自愿舍弃了。便是这个手势使她的命运虽不像七巧的那样阴森可怕,影响深远,却令人觉得另一股惆怅与凄凉的滋味。Long,long ago的曲调所引起的无名的悲哀,将永远留在读者心坎。结构,节奏,色彩,在这件作品里不用说有了最幸运的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下列几点: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七巧,季泽,长安,童世舫,芝寿,都没有专写他们内心的篇幅;但他们每一个举动,每一缕思维,每一段对话,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两次叔嫂调情的场面,不光是那种造型美显得动人,却还综合着含蓄、细腻、朴素、强烈、抑止、大胆,这许多似乎相反的优点。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即使在没有动作没有言语的场合,情绪的波动也不曾减弱分毫。例如童世舫与长安订婚以后:……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裙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而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栏杆,栏杆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空旷的绿草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还有什么描写,能表达这一对不调和的男女的调和呢?能写出这种微妙的心理呢?和七巧的爱情比照起来,这是平淡多了,恬静多了,正如散文,牧歌之于戏剧。两代的爱,两种的情调。相同的是温暖。至于七巧磨折长安的几幕,以及最后在童世舫前诽谤女儿来离间他们的一段,对病态心理的刻画,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彩文章。第二是作者的节略法(racconrci)的运用:风从窗子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和一幅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已经褪色了,金绿山水换了一张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也老了十年。这是电影的手法:空间与时间,模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浮上来了。巧妙的转调技术!第三是作者的风格。这原是首先引起读者注意和赞美的部分。外表的美永远比内在的美容易发见。何况是那么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的文章!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正是恰到好处。仿佛这利落痛快的文字是天造地设的一般,老早摆在那里,预备来叙述这幕悲剧的。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固是作者风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像在这篇里那样的尽其效用。例如:“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些凄凉。”这一段引子,不但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不但心理的观察那么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了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假如风格没有这综合的效果,也就失掉它的价值了。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没有《金锁记》,本文作者决不在下文把《连环套》批评得那么严厉,而且根本也不会写这篇文字。在扯了满帆,顺流而下的情势中,作者的笔锋“熟极而流”,再也把不住舵。《连环套》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四 结论我们在篇首举出一般创作的缺陷,张女士究竟填补了多少呢?一大部分,也是一小部分。心理观察,文字技巧,想象力,在她都已不成问题。这些优点对作品真有贡献的,却只《金锁记》一部。我们固不能要求一个作家只产生杰作,但也不能坐视她的优点把她引入危险的歧途,更不能听让新的缺陷去填补旧的缺陷。《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以题材而论似乎前者更难处理,而成功的却是那更难处理的。在此见出作者的天分和功力。并且她的态度,也显见对前者更严肃,作品留在工场里的时期也更长久。《金锁记》的材料大部分是间接得来的;人物和作者之间,时代,环境,心理,都距离甚远,使她不得不丢开自己,努力去生活在人物身上,顺着情欲发展的逻辑,尽往第三者的个性里钻。于是她触及了鲜血淋漓的现实。至于《倾城之恋》,也许因为作者身经危城劫难的印象太强烈了,自己的感觉不知不觉过量地移注在人物身上,减少客观探索的机会。她和她的人物同一时代,更易混入主观的情操。还有那漂亮的对话,似乎把作者首先迷住了;过度的注意局部,妨害了全体的完成。只要作者不去生活在人物身上,不跟着人物走,就免不了肤浅之病。小说家最大的秘密,在能跟着创造的人物同时演化。生活经验是无穷的。作家的生活经验怎样才算丰富是没有标准的。人寿有限,活动的环境有限;单凭外界的材料来求生活的丰富,决不够成为艺术家。唯有在众生身上去体验人生,才会使作者和人物同时进步,而且渐渐超过自己。巴尔扎克不是在第一部小说成功的时候,就把人生了解得那么深,那么广的。他也不是对贵族,平民,劳工,富商,律师,诗人,画家,荡妇,老处女,军人……那些种类万千的心理,分门别类的一下子都研究明白,了如指掌之后,然后动笔写作的。现实世界所有的不过是片段的材料,片断的暗示;经小说家用心理学家的眼光,科学家的耐心,宗教家的热诚,依照严密的逻辑推索下去,忘记了自我,化身为故事中的角色(还要走多少回头路,白花多少心力),陪着他们身心的探险,陪他们笑,陪他们哭,才能获得作者实际未曾的经历。一切的大艺术家就是这样一面工作一面学习的。这些平凡的老话,张女士当然知道。不过作家所遇到的诱惑特别多,也许旁的更悦耳的声音,在她耳畔盖住了老生常谈的单调的声音。技巧对张女士是最危险的诱惑。无论哪一部门的艺术家,等到技巧成熟过度,成了格式,就不免要重复他自己。在下意识中,技能像旁的本能一样时时骚动着,要求一显身手的机会,不问主人胸中有没有东西需要它表现。结果变成了文字游戏。写作的目的和趣味,仿佛就在花花絮絮的方块字的堆砌上。任何细胞过度的膨胀,都会变成癌。其实,彻底地说,技巧也没有止境。一种题材,一种内容,需要一种特殊的技巧去适应。所以真正的艺术家,他的心灵探险史,往往就是和技巧的战斗史。人生形象之多,岂有一二套衣装就够穿戴之理?把握住了这一点,技巧永久不会成癌,也就无所谓危险了。文学遗产记忆过于清楚,是作者另一危机。把旧小说的文体运用到创作上来,虽在适当的限度内不无情趣,究竟近于玩火,一不留神,艺术会给它烧毁的。旧文体的不能直接搬过来,正如不能把西洋的文法和修辞直接搬用一样。何况俗套滥调,在任何文字里都是毒素!希望作者从此和它们隔离起来。她自有她净化的文体。《金锁记》的作者没有理由往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