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成本会计论文参考文献2019年

发布时间:

成本会计论文参考文献2019年

【题 名】试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 【作 者】申延令 【刊 名】特区经济.2005(7): 266-267 2/100 【题 名】现代报业经营管理建立税务会计的几点思考 【作 者】林苹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08X): 201-201 3/100 【题 名】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唐立群 【刊 名】林业科技情报.2005,37(2): 75-76 4/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 【作 者】李新燕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09X): 156-157 5/100 【题 名】浅议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黄玲 【刊 名】江苏商业会计.2005(5): 42-44 6/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 【作 者】李家华 【刊 名】会计之友.2005(06B): 45-46 7/100 【题 名】设置税务会计学科的依据与选择 【作 者】侯伟[1] 陈启英[2] 程风雷[3] 【刊 名】税务研究.2005(8): 96-97 8/100 【题 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叶桦 【刊 名】事业财会.2005(4): 49-51 9/100 【题 名】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可行性探讨 【作 者】陈四平 【刊 名】电子财会.2005(8): 62-63 10/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 【作 者】丁宏新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07X): 142-143 11/100 【题 名】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夏继云 【刊 名】江苏企业管理.2005(7): 25-26 12/100 【题 名】建立税务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 【作 者】滕波 【刊 名】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2): 22-24,62 13/100 【题 名】《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作 者】李勤 【刊 名】南方农村.2005(3): 51-53 14/100 【题 名】对我国税务会计研究若干焦点问题的思考 【作 者】徐丽盈 【刊 名】莆田学院学报.2005,12(3): 20-23 15/100 【题 名】对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思考 【作 者】汪冰 【刊 名】经济师.2005(6): 240-241 16/100 【题 名】中日税务会计的比较及启示 【作 者】弓锋伟 段敏生 刘总理 【刊 名】现代企业.2005(5): 63-63 17/100 【题 名】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作 者】刘海英 【刊 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1): 79-80 18/100 【题 名】企业建立和应用税务会计浅议 【作 者】庞少春 【刊 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3): 43-44 19/100 【题 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理性思考 【作 者】魏朱宝 【刊 名】税务研究.2005(5): 90-92 20/100 【题 名】《税务会计》拨开纳税“乌云” 【作 者】杨珺 【刊 名】中国总会计师.2005(1): 99-99 21/100 【题 名】也谈增值税转型和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王东友 【刊 名】财会通讯.2005(3): 36-36 22/100 【题 名】构建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税务会计模式 【作 者】叶建芳[1] 夏晨华[2] 【刊 名】税务研究.2005(3): 90-92 23/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统分与信息披露的客观性 【作 者】薛智慧[1] 张颖华[2] 【刊 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 33-35 24/100 【题 名】企业存货损失的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徐意 【刊 名】天津经济.2005(3): 76-76 25/100 【题 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 【作 者】刘钟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3): 6-7 26/100 【题 名】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 【作 者】吴晓冰 【刊 名】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0-42,51 27/100 【题 名】小企业更应重视税务会计 【作 者】钟宏涛 【刊 名】企业家信息.2005(3): 57-57 28/100 【题 名】有关税务会计的定义及纳税主体问题的探讨 【作 者】王新萍 【刊 名】事业财会.2005(1): 40-41 29/100 【题 名】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完善 【作 者】周仕雅[1] 刘凌雷[2] 【刊 名】涉外税务.2005(1): 55-58 30/100 【题 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在ERP系统中的实现 【作 者】陈敏 【刊 名】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23-25 31/100 【题 名】谈企业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曹姝[2] 李秀娟[1] 【刊 名】商贸与会计.2005(1): 22-24 32/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兴起的思考之我见 【作 者】徐继红 【刊 名】财政监督.2005(1): 63-64 33/100 【题 名】浅谈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蔡永灿 【刊 名】商业时代.2004(33): 68-69 34/100 【题 名】建立我国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 者】曹设 汤斌 【刊 名】涉外税务.2004(10): 68-70 35/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可行性研究 【作 者】郭淑霞 【刊 名】创新科技.2004(2): 49-50 36/100 【题 名】对企业债务重组中的税务会计处理及其纳税筹划的思考 【作 者】毛夏鸾 【刊 名】商业会计.2004(6): 18-20 37/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探析 【作 者】王碧秀 【刊 名】经济师.2004(6): 200-200,202 38/100 【题 名】浅析电子商务对现行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阎伟 【刊 名】财政监督.2004(2): 51-52 39/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独立设置的思考 【作 者】姜霞 熊丰萍 【刊 名】税收征纳.2004(1): 33-34 40/100 【题 名】浅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 【作 者】张煜钧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4(12): 34-34 41/100 【题 名】《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整合问题研究 【作 者】姚爱科 【刊 名】中国科学教育.2004(11): 44-45 42/100 【题 名】试论构建税务会计体系的重要意义 【作 者】耿琴 【刊 名】华夏星火.2004(8): 45-48 43/100 【题 名】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与税务会计模式的动态分析 【作 者】叶建芳 【刊 名】税务研究.2004(11): 60-62 44/100 【题 名】论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 【作 者】王华明 【刊 名】税务研究.2004(11): 62-64 45/100 【题 名】试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 【作 者】陈茸 【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 38-40 46/100 【题 名】浅议企业税务会计的特点及作用 【作 者】钟勇 金道强 【刊 名】中国税务.2004(10): 20-20 47/100 【题 名】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 【作 者】杨家穆 【刊 名】财会通讯.2004(11): 53-53 48/100 【题 名】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初议 【作 者】白林 【刊 名】铁道财会.2004(0Z6): 94-97 49/100 【题 名】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特点浅见 【作 者】邓中华 【刊 名】财会月刊.2004(10A): 26-27 50/100 【题 名】浅析我国税务会计体系的发展 【作 者】金萍 何秧儿 王荷琴 【刊 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3): 21-22,92 51/100 【题 名】税务会计在税务筹划中的作用探析 【作 者】卢强 【刊 名】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9): 51-53 52/100 【题 名】税务会计刍议 【作 者】姚春红 【刊 名】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5): 115-117 53/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薛智军[1] 张继锋[2] 【刊 名】中国高教论丛.2004,26(2): 72-73 54/100 【题 名】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 【作 者】周亚蕊 【刊 名】会计之友.2004(8): 68-69 55/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初探 【作 者】蒋惠萍[1] 陶瑗[2] 【刊 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 72-74 56/100 【题 名】浅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 【作 者】余巍巍 【刊 名】建材财会.2004(3): 60-61 57/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的定位及其发展 【作 者】田伟若 【刊 名】会计之友.2004(6): 61-61 58/100 【题 名】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初探 【作 者】于振亭 贾丽 【刊 名】财会月刊.2004(06A): 16-17 59/100 【题 名】税务会计案例教学法浅见 【作 者】姜雅净 【刊 名】职业技术.2004(2): 51-51 60/100 【题 名】浅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作 者】高红玉 【刊 名】会计之友.2004(4): 57-58 61/100 【题 名】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协调问题的探讨 【作 者】王庆保 【刊 名】中华会计学习.2004(3): 24-26 62/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的学科特征 【作 者】徐淑杰 【刊 名】吉林会计.2003(12): 40-41 63/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势在必然 【作 者】马洪刚 姜云峰 【刊 名】税务(辽宁).2003(6): 26-27 64/100 【题 名】从世界两大税务会计模式探析我国所得税会计——我国所得税会计与国际惯例的比较 【作 者】周萍华 【刊 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 12-15 65/100 【题 名】浅谈建立税务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作 者】秦俊秀 【刊 名】内蒙古财会.2003(5): 35-35 66/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比较 【作 者】周松 【刊 名】西部财会.2003(11): 54-55 67/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立刍议 【作 者】魏秀琪 【刊 名】天津财会.2003(4): 25-26 68/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及其改进 【作 者】任坐田 【刊 名】税务与经济.2003(6): 62-65 69/100 【题 名】税务会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作 者】蒋晓蕙 刘广洋 【刊 名】涉外税务.2003(11): 48-51 70/100 【题 名】售后回购的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邢风云 【刊 名】财会研究(甘肃).2003(11): 32-32 71/100 【题 名】浅析我国企业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程梅英 【刊 名】浙江统计.2003(3): 23-24 72/100 【题 名】企业设置税务会计岗位加强纳税筹划工作研究 【作 者】黄乃宽 【刊 名】广西会计.2003(8): 19-21 73/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 【作 者】石海磊 【刊 名】四川会计.2003(1): 16-18 74/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独立的理论分析 【作 者】张皓[1] 张彩花[2] 【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3(2): 289-290 75/100 【题 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确定所得方面的差异 【作 者】杜秋红 【刊 名】中国审计.2003(9): 53-54 76/100 【题 名】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柯树林 【刊 名】经济师.2003(6): 203-203 77/100 【题 名】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思考 【作 者】周滟[1] 刘宇彤[2] 【刊 名】北京财会.2003(8): 23-25 78/100 【题 名】损益确认上财会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作 者】郑永佩 【刊 名】企业经济.2003(6): 66-68 79/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 【作 者】石海磊 【刊 名】上海会计.2003(4): 35-37 80/100 【题 名】几个发达国家税务会计模式 【作 者】张建 付代红 【刊 名】上海会计.2003(1): 49-50 81/100 【题 名】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 【作 者】梁杰 史淑芹 等 【刊 名】商业研究.2003(1): 49-51 82/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李雪征 【刊 名】经济论坛.2003(16): 80-80 83/100 【题 名】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谢宇飞 【刊 名】鞍山社会科学.2003(4): 24-25 84/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 者】符桂珍 【刊 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91-93 85/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 者】符桂珍[1] 邓中华[2] 【刊 名】湖南社会科学.2003(3): 114-116 86/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陈云珍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0(1): 77-79 87/100 【题 名】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作 者】郭郅琦[1] 司景丽[2] 邹军[2] 【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3(8): 12-12 88/100 【题 名】西方税务会计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作 者】郄萌 【刊 名】天津财税.2003(3): 45-48 89/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杨华 张贵贞 【刊 名】税务纵横.2003(1): 45-45 90/100 【题 名】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的探讨 【作 者】郭冰 【刊 名】税收与企业.2003(4): 33-33,49 91/100 【题 名】税务会计呼唤分立 【作 者】潘辉 【刊 名】辽宁财税.2003(1): 28-29 92/100 【题 名】论企业单独设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杨爱芳[1] 彭曙峰[2] 【刊 名】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3): 31-32 93/100 【题 名】试论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 【作 者】周松[1] 王爱农[2] 【刊 名】贵州税务.2003(6): 27-29 94/100 【题 名】税务会计——税务与会计的博弈 【作 者】黄学民 【刊 名】上海财税.2003(10): 26-28 95/100 【题 名】从增值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作 者】张全胜 【刊 名】财会月刊.2003(05B): 36-37 96/100 【题 名】税务会计要素探微 【作 者】盖地 【刊 名】财会月刊.2003(01B): 9-9 97/100 【题 名】目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周京燕[1] 曹斌[2] 李彬[3] 【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3(64): 46-48 98/100 【题 名】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的差异 【作 者】王笑梅 李艳丽 【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5-36 99/100 【题 名】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 【作 者】石中美 林楠 【刊 名】湖北审计.2002(9): 32-33 100/100 【题 名】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损益确定方面的区别 【作 者】梁伟祥 【刊 名】经济师.2002(12): 194-194,196

成本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王瑞霞。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思路浅析[J]。中国商界,2010,(12)

12.刘淑霞。浅议煤炭企业成本计划的编制[J]。魅力中国,2009,(06)

13.张雅俊。试论煤炭企业的成本特点和成本管理[J]。山西焦煤科技,2009,(08)

财务会计创新方法与措施

28 网络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十大影响 程翠凤 经济师 2001-11-15 期刊 29 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模式影响的探讨 王允平;杨庆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07-20 期刊 30 网络环境下会计假设探析 岳茂林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07-15 期刊 31 网络环境对会计假设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杜耀昌 现代商业 2010-03-25 期刊 32 网络财务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赵改玲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10-30 期刊 33 网络会计发展探析 谈来英 商场现代化 2011-03-10 期刊 34 网络新环境下对传统会计假设的重新认识 丁健新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8-15 期刊 35 浅谈网络财务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孙煜 新西部(下半月) 2007-12-30 期刊 36 浅谈网络会计 马瑞娟;张书剑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2-05 期刊 37 浅谈网络会计 宋清梅 科学之友(B版) 2008-01-10 期刊 38 试析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 李复臣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15 期刊

会计专业论文参考文献2019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吧。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

[1]阮旭华.简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2

[2]张叶青.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措施[J].经济视野,2014

[3]徐宇颖.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引用参考文献是会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也是衡量会计毕业论文成功与否的依据之一。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蔡庆梅。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 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 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 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 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 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 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 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 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 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 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 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 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 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 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 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 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 经营管理者,2016,06:65.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 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2019财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引用参考文献是会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也是衡量会计毕业论文成功与否的依据之一。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蔡庆梅。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 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 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 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 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 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 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 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 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 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 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 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 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 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 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 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 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 经营管理者,2016,06:65.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 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吧。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

[1]阮旭华.简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2

[2]张叶青.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措施[J].经济视野,2014

[3]徐宇颖.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2019最新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会计类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会计类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1] Frank M.Burke,Dan M. Guy. Audit Committees:A Guide for Directors,Management and Consultants[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74.

[12]Dhaliwa, Naiker, Navissi. 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is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ruals qua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R].[47]Bebchuck, L., and J. Fried. Pay without performance[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6、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7—201,333—338

7、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6—276,367—374

8、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24—350,459—474

9、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420—434

10、Gary M.cokins.《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2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

2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

2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2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

2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

3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

3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

3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1)

33、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9)

34、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35、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36、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

37、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06,(09)

38、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39、高俊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08,(02)

40、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3)

41、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00,(02)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那会计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计专业 毕业 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梁凤梅。 总预算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影响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7,01:175-176.

[2]杨春霓。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浅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4:26.

[3]张圣男。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7,03:163-164.

[4]李学敏。 新环境下绿色会计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17,01:151-153.

[5]王榕。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7,01:154-156.

[6]余宥作。 分析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J]. 劳动保障世界,2017,03:57.

[7]胡其勇。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方式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7,03:38.

[8]李依琳。 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 当代经济,2017,02:104-105.

[9]苏清朗,蔡智眀。 浅析网络会计信息 系统安全 对策[J]. 科技展望,2017,05:10.

[10]孙中芝。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7:59+24.

[11]甘其华。 战略管理会计助推施工企业财务转型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2017,02:38-40.

[12]马浚洋,傅颖诗,张曾莲。 媒体关注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的重难点及解决路径[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1:91-95.

[13]张立峰。 浅谈科研机构面向管理会计的财务转型[J]. 财政监督,2017,05:95-99.

[14]侯义,李霞。 管理会计的变迁与理论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17,02:51-54.

[15]高逸凡。 司法会计审查介入经济犯罪初查之必要性及运用[J]. 净月学刊,2017,02:38-42.

[16]吴彬。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 国际商务财会,2017,02:69-73.

[17]徐佳。 浅议如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 教育 [J]. 经营管理者,2017,04:323.

[1]李靠队,沈晓峰,刘小娴。 基于责任分散效应视角下的政府环境会计研究[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01:34-51.

[2]贾希玲。 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风险防范[J]. 经济研究导刊,2016,08:138-139.

[3]王艳。 会计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培育--基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视角[J]. 会计研究,2016,02:89-94+96.

[4]刘福东,王素敏。 服务型政府会计改革的驱动因素及技术分析[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02:25-33.

[5]周卫华,杨周南,库甲辰。 二元结构体系下政府会计技术改进研究--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探讨[J]. 会计研究,2016,02:14-21+95.

[6]王欣。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J]. 财经 界(学术版),2016,11:282-284.

[7]金玫。 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J]. 时代经贸,2016,12:30-32.

[8]彭宏超。 浅析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及影响[J]. 财会月刊,2016,19:92-94.

[9]应唯,张娟,杨海峰。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视角[J]. 会计研究,2016,06:3-7+94.

[10]刘光军,彭韶兵,王浩。 网络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研究[J]. 财会月刊,2016,25:3-7.

[11]金荣安。 加强我国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2016,S1:62-65.

[12]陈广涛。 会计司法鉴定意见的法律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13]徐甜。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14]孙宗国。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6.

[15]杜思。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D].山东财经大学,2016.

[16]翟文彬。 ZX银行日照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

[17]胡静慈。 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18]高冉。 NJ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6.

[19]钱大伟。 云计算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0]赵奇。 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6.

[21]王娟。 火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1]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2]李星宇。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 中外企业家,2016,03:49-50+53.

[3]戚艳霞,荆新。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对财政透明度影响的跨国实证分析[J]. 财经论丛,2016,01:29-37.

[4]裴晋崧。 浅谈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对会计核算及财务指标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47-48.

[5]段倩。 浅析收入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 财会学习,2016,03:148-149.

[6]沈双,涂建明。 供应链管理情境下跨组织管理会计研究[J]. 新会计,2016,01:46-49.

[7]姜明辰,张征超。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 中外企业家,2016,04:83-84+105.

[8]许汉友,姜亚琳,张蓓。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 新会计,2016,01:28-32.

[9]马瑛。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16,01:129+138.

[10]韦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26-227.

[11]李博伦。 会计电算化舞弊及预防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2016,01:46-47+96.

[12]刘颖斐,郑丹妮。 伦理道德发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学研究探讨[J]. 经济评论,2016,02:151-160.

[13]李敬涛,陈志斌。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政府会计治理效应[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40-46.

[14]冯巧根。 论管理会计范式的形成规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1:15-23.

[15]冯巧根。 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之友,2016,07:128-133.

[16]郑玲,王培培,周瑶。 价值链发展视角的管理会计演变进程探讨[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01:30-38.

[17]甄红线,刘珊珊。 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创新--基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视角[J]. 财务与金融,2016,01:37-41.

[18]高瑞雪。 电子商务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发展分析[J]. 财会学习,2016,06:128-129.

2019年资本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融资工具或不同融资来源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决定了股东、债权人、经理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分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资本结构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资本结构分析论文篇1 谈现代企业资本结构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资本结构;优化;市场; 一、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根据融资顺序偏好理论和西方有效资本市场的融资顺序,先内部融资、其次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新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几乎相反,股权融资优先于债务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和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进入市场体系的企业在融资结构的选择上主要是考虑有效的和更多的资金供给,而融资的成本差异和风险衡量已变得无关重要。许多企业一旦经过股份制改造获准上市,便把股票融资作为公司融资的首先途径。另一方面,融资成本较低是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经济动力。债务融资的付息“硬约束”和股票融资分红的“软约束”使我国债务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股票融资,而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也加剧了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发展,长期以来股票发行的“卖方市场”和“赚钱效应”使股票发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遇到发行失败的先例。因而,在上市时追求高额的股票发行,上市后推出高比例的配股,发生亏损后采取股权重组来吸收新资本的注入,这种“一年发股,二年配股,三年重组”已成为众多公司股权融资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市场治理机制失衡的反映。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善,使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下降,也不利于企业投资者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 (二)非上市公司偏重于银行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过高 1.存在对银行借款筹资的非理性需求 当前,我国未上市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借款筹资来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资金需求。从纯经济的角度分析,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企业来说,就要求有较高的财务成本;对投资者而言,就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2.忽视保持资本结构弹性,产生了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和不良债务 企业的资本结构必须随着经营环境及金融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否则,企业就不能灵活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也就不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债务来源单一、归还期限集中、债务资金使用频率不当等与债务结构相关的问题,资本结构缺乏弹性,造成了企业债务来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使用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增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时,就会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三)外部筹资比例不平衡,债券融资比例偏低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占外部融资的73%,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总量尚不及股票市值的1/15,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公司的债权融资比例要大于股权融资比例。 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规模显得微不足道。1991年以来,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筹资呈显著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与股票融资相比,债券融资只占10%—20%。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力度不够,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造成这些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之中,许多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发展。 二、优化资本结构对策 (一)借鉴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立足资本市场,构建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微观基础 从客观角度分析,企业从无举债经营到有举债经营过程中,在初期增加举债比重时,企业综合成本呈下降趋势,而企业价值呈上升趋势;当举债筹资比重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增加的成本超过能够得到的利益,因此,综合成本开始上升,此时的债务性资本与权益性资本的比例,应为最优资本结构。 1.控制筹资风险,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实行筹资运作的市场化和筹资方式的证券化,在改进筹资理念的同时,改善资本构成比例。第一,要科学地预测企业的资金需要量。企业举债时,为了避免盲目负债,必须对未来若干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规划,根据资金余缺状况,对企业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进行分析,匡算出合理的负债额度,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合理确定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根据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企业借入资金的利息率和期望投资收益率的对比,确定负债和权益资本的合理比例;第三,综合考虑举债的附带条件。要综合全面考虑使用资金付给债权人的报酬与自己使用资金投资而期望得到的报酬率的关系。 2.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运营方式,实现资本结构优化 (1)资产重组。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资产重组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和改变,对企业各种资本重新组合。具体包括:资产剥离、资产置换、资产注入。 (2)资本扩张。通过兼并、收购等外部交易型战略的多次运用,实现资本扩张,取得规模效益、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二)从宏观政策手段来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其中制度安排是关键 1.大力发展债市,优化证券市场结构 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要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实施资产证券化,提高债务资本的流动性;利用利率调换,减少融资决策时破产成本的限制,获取最大的赋税收益等。二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比例。 发展债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化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企业债券利率与银行利率挂钩的做法,稳步扩大企业债券利率浮动范围,实现企业债券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利率水平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批方式改革,政府应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计划或规模管理,变行政审批制为核准制,最终建立政府有效监管下的企业债券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通过企业债券的增加,强化企业融通资金的社会监督和社会约束,分化企业对银行信贷融资的依赖。 2.培育理性的投资者 大力发展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减少上市公司财务决策中的盲目性。在我国,投资银行的作用还远未被充分认识,许多投资、融资活动根本就没有通过投资银行的认真咨询与分析。在政策及法规方面应该规定,凡是要求发行证券以及增发证券的公司一定要有咨询机构的详细论证,对发行的债券要进行评级等。以此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使投资、融资行为更加理性化。对投资者群体的教育和培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方面,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一种新投资工具的推出是否成功,与投资者对它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密切相关。而投资者行为的理性是整个市场理性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只有有了理性的投资者,才会有理性的市场,这样的市场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率与作用。 3.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司退市和破产制度 充分发挥负债的作用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债的作用在抑制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传递公司内部信息,在公司处于破产边缘时通过控制权的转移,由债权人对公司进行重组和再建,使公司获得新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负债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是否存在完善和健全的破产制度。这种退市和破产制度至少应在以下两方面是有效的:第一,破产必须要对公司经营者的金钱和非金钱收益都产生影响;第二,在公司处于破产边缘,由债权人对公司进行重组和再建时,公司的控制权一定要由股东和经营者手中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在退出机制和破产机制正常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债权人的“相机性控制”,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岳宝宏.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洪青.公司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J].企业经济.2004,(1) [3]许云,黄小刚.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评价模型[J].商业研究.2004,(1) 资本结构分析论文篇2 企业资本结构质量分析 摘要:对引起负债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区分负债产生过程中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这一点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资本结构;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一、企业资本结构质量分析主要应关注内容 一般来说,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其中,筹资费用是指企业获取资金来源(如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其他筹资方式)过程中发生的申请、登记、印刷等费用;使用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出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如利息、股利等。 这样,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除去筹资费用外,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的资本(负债)与从股东处筹集的资本,均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企业的资本成本,应该是指企业的负债成本与股东人出资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大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将导致企业的净资产逐渐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从期限构成的角度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下,都属于永久性资金来源。而企业资金来源中的负债部分,则有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之分。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适应时,笔者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好;反之,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企业因为战略发展的需要,往往会出现资金来源的期限和企业资产结构不适应,此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不能轻易地下结论。 按照一般的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大。在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两个主要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的债权人受到侵害。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说,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企业较高的杠杆比率而提高。因此,较高财务杠杆比率的企业,其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我们知道,按照企业股权持有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般可以将企业的股东分为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三类。其中,控制性股东将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重大影响性股东则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则对被持股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显然,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企业的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的背景状况,谁在控制(和重大影响)着某一特定企业,控制(和重大影响)着某一特定企业的股东有没有能力将企业引向光明的未来? 二、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质量分析 1.流动负债质量分析 企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在1年以内应该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及其他流动负债等项目。 在对流动负债周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规模变化及其与企业存货规模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存货规模增加较大,而同时企业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规模也增长较快的情况下,这种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规模增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供应商的债权风险。 对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来说,能够真正影响企业现实偿债能力的是那些强制性的债务,如当期必须支付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银行借款、应付股利以及契约性负债等。对于预收账款、部分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不必当期偿付,实际上并不构成对企业短期付款的压力,属于非强制性债务。 一般来说,企业的短期贷款主要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连,通常用于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但是,在实践中,企业资产负债长期与短期借款的规模可能表现为远远超过实际需求数量。 在企业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数量变化所包含的经营质量信息方面,一般认为,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相对规模代表了企业利用商业推动其经营活动的能力,同时也可反映出企业相对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由于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财务成本并不相同(在我国的商业汇票普遍采用银行承兑的条件下,应付票据是有成本的),从企业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数量变化中可以透视出企业的经营质量。 企业应缴税金中的所得税交纳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企业的税务环境。由于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之间存在重要的对应关系,因此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之间的数量变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企业的税务环境如何。 2.非流动负债分析 按照财务理论,企业的非流动负债,应该是形成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和短期资产(流动资产)中长期稳定部分的资金来源。这就是说,企业的非流动负债,可能形成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也可能形成了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 企业的非流动负债是有代价的财务来源,而非流动负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又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条件的,因此,在财务关系上,就要求企业非流动负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必须得到充分利用,并产生相应的增量效益。只有这样,企业的非流动负债才能够形成良性周转。 在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靠非流动负债来推动的条件下,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产生投资收益,且投资收益应该对应相当规模的货币回收。这样,非流动负债的本金和利息才有可能得以偿还;在某些时候,企业的非流动负债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从而形成流动资产。在这种情况下,相应流动资产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非流动负债的偿还状况。 一项或有事项是否会被确认为负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人为的主观判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的企业利用该项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是否具有利用预计负债操纵利润的嫌疑,要根据财务报告中的其他资料以及企业历史资料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卢茂,秦丽娜.资本结构理论及资本结构优化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10). 猜你喜欢: 1. 资本结构毕业论文 2. 资本结构论文 3. 有关资本结构优化论文 4. 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论文 5. 有关资本结构优化论文

资本结构是企业 财务管理 和资本运营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资本结构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资本结构方面论文篇1 论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 【摘要】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负债比率越高,公司绩效越好;也有的研究结果却恰恰相反——这被称为资本结构之谜。为了破解这一谜题,本文提出了公司规模可能影响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猜想,并分别对在A股主板和中小版上市的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规模的公司其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确实不同,这也就证实了我们提出的猜想。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绩效;企业规模 一、引言 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包括资本的属性结构和资本的期限结构。资本的属性结构是指企业不同属性的资本(即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而资本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资本(如长期债务资本与短期债务资本)的比例。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税收规模、治理结构等,进而就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如何通过融资方式的选择来实现其经营绩效的最优化,即如何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就成为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治理实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起源于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教授提出的MM理论: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然而,这些假设条件过于苛刻,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其结论也就难以成立,但它开启了学界研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问题的闸门。此后,大量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然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这就是所谓的“资本结构之谜”。 二、理论回顾与文献评述 1.理论回顾。(1)MM理论。MM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也就是说,公司债务比率在从零增加到100%的过程中,企业价值及资本成本不会发生变动,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2)修正的MM理论。修正的MM理论是对最初的MM理论的修正和改进,考虑了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认为由于债务资本的利息支出是免税的,债务资本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进而提高公司价值。即公司绩效与负债比率正相关,100%的负债率是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3)米勒理论。MM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莫顿·米勒教授在1976年提出了所谓的米勒理论,认为修正的M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税盾效应,因为个人所得税的存在部分地抵消了个人从投资中所得到的利息收入。但是个人从投资中所得到的利息不会被全部抵消,因此修正的MM理论依然是成立的,但最有负债率低于100%。(4)权衡理论。权衡理论认为,MM理论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而事实上只要使用债务资本,它们就可能会出现。在考虑进这两个影响因素后,负债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效应,使企业价值增大,但是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也会增加。只有使得负债的节税收益与财务拮据成本以及代理成本之差达到最大的资本结构才是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5)优序融资理论。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公司面临融资需求时,最优的融资顺序是首先选择内源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考虑进行权益融资。而且经营业绩越好的公司面临融资需求时,越倾向于内部融资,即企业的优先融资顺序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因此,业绩优良的公司往往拥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2.文献评述。显然,上述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论却并不相同。因此,许多研究者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来考察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1)国外方面,Titman和Wessels (1988)对美国制造业中469家上市公司1972~1982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负债比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Jordan、lowe和Taylor(1988)以275家英国中小型私营企业为样本,对其1989年到1993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比率正相关的结论;Frank和Goya(2003)使用了美国的非金融类企业从1950年到2000年的近20万个观测变量的庞大数据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正相关。(2)国内方面,余景选和郑少锋(2010)以沪深交易所2000年之前上市的农业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王娟和杨凤林(1998)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选取了涉及41个行业的461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在1997年12月31日的筹资结构状况,发现盈利能力与负债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刘东辉和黄晨(2004)运用回归分析的 方法 对295家A股上市公司的市场价 值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可见,实证研究也出现了相反的结论。这是否表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确定的?是不是存在其他的因素影响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个猜想: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可能是不确定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的规模。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型上市公司和中小型上市公司分别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公司规模对于其资本结构与公司经营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影响。另外,本文还将负债比率区分为流动负债比率和长期债务比率,研究两者各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三、样本选取和模型设计 1.样本选取。基于比较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了两个样本。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1)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只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到两家;(2)剔除在研究期间发生过大 规模的追加投资或者股东撤资的企业;(3)剔除金融类上市公 司,因为金融类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划分方式与其他行业的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别;(4)剔除在研究期间被ST或PT的企业。按照上述原则,最后从在深证中小板块上市的企业中选取了代表性较强的100家作为样本一,从入选沪深300指数的三百家蓝筹股中选取了代表性较强的97家企业作为样本二。两个样本的时间跨度分别为2005~2010年和2000~2010年。 2.变量和模型。(1)解释变量。本文不仅要考察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还要考察流动负债和长期债务各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所以,模型的解释变量为流动负债比率(CLAR)和长期债务比率(LLAR)。(2)被解释变量。显然,被解释变量是公司的经营绩效,而用于反映公司绩效的变量,使用较多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以及市盈率等,本文采用的是净资产收益率(ROE)。(3)控制变量。为了增强模型的可靠性,将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率作为成长性指标(ROG)加入模型,因为公司的成长性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一家公司的预期成长能力会直接影响公司当期生产销售状况以及未来的经营情况。另外,为了保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和使用的方便性,本文将CLAR、LLAR、ROE以及ROG这五个变量的数值同时乘以一百,以去除百分号。所以,模型的是形式为:ROE=β0+β1CLAR+β2LL AR+β3ROG+u,其中u为误差项。 3.数据来源。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金融数据资讯终端、CSMAR数据库下载系统。 四、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6.0软件包对两个样本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统计表: 从回归结果统计表中可以看,两个样本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都在90%以上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Ad.R2和F检验的结果也显示模型是可靠的。所以,两个样本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样本一:ROE=130.68+4.73CLAR+11.04LLAR10.08ROG。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公司经营绩效与其流动负债比率和长期债务比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大型企业呈现的却是负的相关关系。这就证实了我们先前提出的猜测,即资本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并没有确定的,它还收其他因素的影响。 五、原因分析 结合相应的公司财务理论,本文认为,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虽然债务资本的节税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债务资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个方面。比如:(1)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必然伴随着权益资本比重的下降,因而经营风险也就同步上升,进而融资成本由于理性债权人对风险贴水的要求上升而上升,使得债务资本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2)持有公司大量权益资本的股东,往往也是公司的管理层成员,他们最有激励做出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决策。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意味着权益资本比重的下降,从而公司管理层成员做出最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决策的激励也就会随之下降,而管理层做出的最优决策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时间、精力等)往往也会越高。所以,管理人员做出的对自己最优的决策会随着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而越来越偏离对公司最优的决策。而债务比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究竟是正的还是负的,取决于其节税效应与其他各种效应的综合结果。而其他效应的大小及规模对于不同规模的公司来说是不同的,这就使得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变得不确定。 六、小结 本文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个对于资本结构之谜的新思考,并通过这一思路对资本结构之谜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但是本文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未能找到一个用于反映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被解释变量来进行建模分析,而只是通过比较了不同规模的公司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来得出公司规模影响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结论。但是公司规模是怎样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以及公司规模是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对其有影响?这些问题本文都未能作出回答,这也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黄宪.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2]刘东辉,黄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4(2) [3]路正飞.企业适度负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6(2) [4]马林梅,王志宏.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商贸行业的 经验 验证[J].技术经济.2007(10) [5]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99 [6]唐国正,刘力.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06(5) [7]王娟,杨凤林.上市公司筹资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6) [8]王汉文.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基于浙江民营企业的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08(12) [9]易宪容,黄少军.现代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0]邹妮.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0(10) [11]余景选,郑少锋.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J].财政金融.2010(5) [12]Titman,Wessels.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Journal of Finance.1988(4) [13]Jodan J.,Lowe J.,Taylor P.Strategy and Financial Policy in UK Small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8(25) [14]Frank M.Z.,V.K.Goyal.“Testing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of Capi -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 资本结构方面论文篇2 试论资本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摘要】本文选用财务报表中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替代审计质量,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用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资本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有显著的统计关系。 【关键词】资本结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审计质量 引言 近年来由于出现了大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因此审计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 热点 问题。资本结构作为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是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和义务的集中体现。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影响并决定企业的治理效率。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其进行盈余管理和操控的动机明显增强。而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表能否甄别出相应的利润操纵? 目前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的资料较少,本文试图结合具体数据给以量化的验证和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审计质量提出建议,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一、文献回顾 朱小平、余谦(2003)从公司管理层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不佳,需粉饰报表以操纵利润的角度,提出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影响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其检验结果显示: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上市公司年限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准意见的概率负相关,资产规模、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比率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准意见概率正相关。 张为国、王霞(2004)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指出负债状况会对公司信息披露产生直接影响,美国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引起的。理论上认为,公司杠杆越高,其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从而被资本市场低估的可能性也越大;公司管理层为消除负债率过高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在信息披露上进行操纵,如通过设立大量的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空壳子公司来规避“报表”财务风险,或者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加大公司盈余,从而显示高资产负债率的正效应。已有研究表明,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经理层出于职位安全考虑会更多地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降低信息披露质量。 王玉蓉、黄巧欢(2008)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资产负债率、上年审计意见类型与“非标准”意见的出具概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客户出现财务危机时注册会计师更加谨慎,尤其是上市公司出现亏损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此时,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较大。 二、研究设计 (一)假设的提出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并不是所有的具体指标都适合评价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方军雄等人通过研究公司出现首次净亏损时审计师的表现,得出结论之一是:在我国当前的审计市场当中不同规模的审计师在审计意见出具上并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国外成熟市场以审计师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标准可能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状况。1996年Subramanyam比较研究了国际原“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非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定价。其研究表明,审计质量和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信息价值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上市公司往往对可控应计利润进行操纵,存在比较普遍的盈余管理和管理舞弊行为,这会降低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造成财务 报告 的信息失真。审计师要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来揭示存在的盈余管理和管理舞弊行为,以降低审计的风险,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增加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此,本文拟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 基本财务数据和指标作为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指示灯,不仅反映了公司基本的资本结构,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直接材料。本文将提出2个假设以检验这些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的高低影响到公司财务风险的高低,为了验证资产负债率是否能影响审计质量,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粉饰”合并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则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就会越高,审计质量随之降低。 由于债权人具有监督和确保管理者不操纵盈余和报告误导性会计数值的作用。随着债务融资水平的提高,利益相关者(贷款人)的归属利益也随之增加,导致更高审计质量需求的增加。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债务融资水平越高,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越低,审计质量则会提高。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2006年度所有沪深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剔除金融 保险 行业和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从而最终得到1331个研究样本。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的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中国股票市场操控性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研究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数据库等。 (三)变量定义与计算方式 1.因变量 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算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NDAt/At-1=a1/At-1+a2(△REVt-△RECt)/At-1+a3PPEt/At-1 其中,NDAt为第t年的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At-1为第t-1年的总资产,△REVt为第t年的营业收入与第t-1年的营业收入之差,△RECt为t期与t-1期的应收款项差额,PPEt为第t年期末固定资产价值,a1、a2、a3为系数,由以下模型在估计期回归得出: TAt/At-1=a1/At-1+a2△REVt/At-1+a3PPEt/At-1+e 其中,TAt为总体应计利润,t为事件期年份,e为残值。 再用利润总额减去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即可得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而计算出ABS(DAt/At-1)来衡量审计质量。 2.解释变量 根据前文提出的两个假设,我们设置如下两个解释变量(见表1)。 3.控制变量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本文主要研究与资本结构相关的因素,根据相关研究经验及我国特有的资本结构背景,我们主要选择可能影响审计质量的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见表2)。 (四)研究模型 为了验证资本结构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设计了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ABS(DAt/At-1)=a0+a1LEV+a2LL+a3SIZE+a4CASH+a5QR+a6LQR 此模型所要揭示的目标是,在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与审计质量之间有更显著的相关性。 本文使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 12.0。 三、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表3对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初步结论:(1)ABS(DAt/At-1)的最大值达4.959,即是上年度总资产的4.959倍,体现了上市公司可以进行的盈余管理空间之大;同时,约24%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均值还说明了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较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2)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负债率相差悬殊,如最高的资产负债率高达为970%,而最低的仅为2.1%,样本中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在60%左右,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3)长期负债比率之均值在9.62%左右,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水平偏高,上市公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随之提高,进而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构成了公司经营的潜在威胁。(4)样本中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平均值在18.5%左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净现金流量不充足,公司需要通过短期债务来保证正常的运营。(5)流动比率的平均值在1.41左右,速冻比率则在1.30左右。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的流动比率为2比较适当,而速动比率一般不能低于l,否则短期偿债能力会不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明显偏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二)回归分析结果 对该方程进行回归后,得到F统计量为10.857,并在0.01水平上显著,即在显著性水平0.01下,ABS(DAt/At-1)对LEV、LL、SIZE、CASH、QR、LQR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从表4的多元回归统计结果可知,资产负债率与ABS(DAt/At-1)之间相关性显著,这说明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会影响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上市公司,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较高,从而审计质量降低。长期负债比率与ABS(DAt/At-1)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说明长期负债比率高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质量未必低于长期负债比率低的上市公司。 资产规模与ABS(DAt/At-1)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资产规模越大、效益越好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大,可操控应计利润越高,从而审计质量会降低。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审计质量衡量方法的分析,选择使用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所估计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通过研究与资本结构相关的六个变量,分析资本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统计数据得出资本结构与审计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的结论。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因篇幅与时间所限没有充分考虑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以外的审计质量衡量方法对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研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审计研究,2004,(6):35. [2]王玉蓉,黄巧欢.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2-64. [3]来明敏,吴春燕.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月刊,2005,(5):35-36. [4]易琮.审计意见类型能反映审计质量吗?[J].中国审计,2002,(4):75. [5]张为国,王霞.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动因分析[J].会计研究,2004,4. [6]Heidi Vander Bauwhede,Marleen Willekens,Ann Gaeremynck.Audit firm size,public ownership,and firms’discretionary accruals management[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3,(38):1-22. [7]Kam-Wah Lai.Does audit quality matter more for firms with high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J].Account Public Policy,2009,(28):33-50. [8]Kam-Wah Lai,Ferdinand A.Gul.Was audit quality of Laventhol and Horwath poor?[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8,(27):217-237. 猜你喜欢: 1. 资本结构毕业论文 2. 资本结构论文 3. 有关资本结构优化论文 4. 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论文 5. 有关资本结构优化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