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博物学文章

发布时间:

博物学文章

达尔文,C.R.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Image:SWDaer01.jpg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09年 2月12 日生于英国什鲁斯伯里,1882年4月19日卒于肯特郡。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同年12月27日参加英国海军贝格尔舰环绕世界的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 回国后,他在多病的情况下坚持整理了考察中收集的大量资料,陆续发表了有关生物学及地质学的考察报告,其中包括《贝格尔舰所经各国的地质及博物调查日记》(1839)、《贝格尔舰航行动物志》(1840~1843)、以及三册有关珊瑚礁、火山岛的地质报告(1842~1846)。他在地质学论著中,提出环礁是因海底下沉、珊瑚向上堆生而成的著名论断。这 5年的旅行考察更促使他思索物种起源的问题。他研究了各方面的大量证据,逐渐认识到,形形色色的物种实际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他通过植物栽培和家畜驯养的事例,感到进化的原因可能是大自然对生物采取了类似的选择方式——去劣存优。他还注意到,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适应环境的物种可以孳生繁衍,不适应的则可能灭绝。他又从T.R.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得到启示:每一物种均有巨大的繁殖力,但存活者只占极少数,这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着剧烈的生存竞争,这种竞争造成大量死亡,从而维持了种群数目的相对稳定。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进化思想:生物界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物种所保留的有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逐渐积累,经过性状分异和中间类型消失便形成新种。1842~1844年间,他写过短文论述这些思想,但只给少数朋友看过。1846年以后,他研究了藤壶化石种及现存种的分类问题,对物种变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于1851~1854年先后发表了4篇论述蔓足类的专著。此后他又不断与友人探讨,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他的进化思想。1858年6月18日,他接到博物学家A.R.华莱士的一篇文章,其中表述了与他相同的进化论见解。这时他才在朋友的敦促下写出了自己的进化观点,与华莱士的文章同于7月1日的伦敦林奈学会上发表。他们的文章当时没有引起普遍的注意。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他的《物种起源》,书中详细介绍了他20年来收集到的丰富证据,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书出版后迅即售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进化论的出现使生物界的种种现象都得到一个统一的解释:生物的一致性可以用共同祖先来说明;物种的多样性则完全是进化适应的结果。进化论的出现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也产生极大影响;它猛烈冲击了当时支配思想领域的神学观念。 此后,达尔文的著作大都是对进化学说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例如1868年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论述了人工选择问题;1871年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则把进化学说推广到人类。此外,还有一系列著作探讨了植物界中的许多适应现象,如1862年的《兰花诱虫授粉的种种策略》、1865年的《攀缘植物的运动及习性》、1875年的《食虫植物》以及1877年的《植物界中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效果》等。1872年发表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可算是最早的一部行为学著作;而1881年的《蚯蚓对园田土壤形成的作用》则是土壤生态学的先驱。他还研究了植物的向光和向地运动,根据实验断定在植物体中存在着某种能传递信息的物质;预见了后来发现的生长素。 达尔文 George Howard Darwin (1845~1912) 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著名生物学家C.R.达尔文的次子。1845年7月9日生于肯特郡,1912年12月7日卒于剑桥。G.H.达尔文就学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87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83年受聘为剑桥大学天文学和经验哲学教授,终身保留此职。189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达尔文对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周期轨道,对一团粘滞流体达到平衡时的形状等许多数学性很强的问题作过深入探讨。他最主要的贡献是研究潮汐和潮汐摩擦对天体演化的影响。他最先全面分析了由于陆障和洋底摩擦的影响而导致潮汐的各种不规则性,进而提出: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变慢,从而角动量不断减小;又因为地月系统角动量守恒,所以月球的角动量必然不断增大,也就是使月球逐渐远离地球。他由此认为,地球自转过去比现在快得多,月球离地球也近得多。而最初,月球就是由于太阳潮的共振作用,从急速自转的地球分裂出去的,地球也因此而丧失了一小部分角动量。这还可以解释月球的密度比地球小,以及地球上大陆的不连续性。除了地月系统外,他还将这种研究推广到双星系统、行星系统和其他卫星系统。达尔文的著作有《潮汐和太阳系中的同种现象》和五卷本《科学论文集》。 达尔文(Darwin,Charles Robert)(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09 年2月12日生于英国什鲁斯伯里,1882 年4月19日卒于肯特郡。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同年12月27日参加英国海军贝格尔舰环绕世界的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 达尔文回国后,整理了考察中收集的大量资料,陆续发表了有关生物学及地质学的考察报告,其中包括《贝格尔舰所经各国的地质及博物调查日记 》、 《 贝格尔舰航行动物志》,以及三册有关珊瑚礁、火山岛的地质报告。他在地质学论著中,提出环礁是因海底下沉、珊瑚向上堆生而成的著名论断。5 年的旅行考察更促使他思索物种起源的问题。他研究了各方面的大量证据,逐渐认识到,形形色色的物种实际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他通过植物栽培和家畜驯养的事例,感到进化的原因可能是大自然对生物采取了类似的选择方式——去劣存优。他还注意到,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适应环境的物种可以孳生繁衍,不适应的则可能灭绝。他又从T.R.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得到启示:每一物种均有巨大的繁殖力,但存活者只占极少数,这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着剧烈的生存竞争,这种竞争造成大量物种死亡 ,从而维持了种群数目的相对稳定。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进化思想:生物界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物种所保留的有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逐渐积累,经过性状分异和中间类型消失便形成新种。1851~1854年先后发表了4 篇论述蔓足类的专著。此后他又不断与友人探讨,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他的进化思想。1858年6月18日 ,他接到博物学家 A.R.华莱士的一篇文章,其中表述了与他相同的进化论见解 。这时他才在朋友的敦促下写出了自己的进化观点,与华莱士的文章同于7月1日的伦敦林奈学会上发表。他们的文章当时没有引起普遍的注意。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出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他20年来收集到的丰富证据,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进化论的出现使生物界的种种现象都得到一个统一的解释:生物的一致性可以用共同祖先来说明;物种的多样性则完全是进化适应的结果。进化论的出现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也产生极大影响;它猛烈冲击了当时支配思想领域的神学观念。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译本扉页 此后,达尔文的著作大都是对进化学说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例如,1868年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论述了人工选择问题;1871年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则把进化学说推广到人类。此外,还有一系列著作探讨了植物界中的许多适应现象 ,如 1862 年的《 兰 花 诱 虫 授 粉的 种 种策略 》 、1865 年 的《 攀缘植物的运动及习性 》、1875 年的《食虫植物》以及1877年的《植物界中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效果》等。1872年发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可算是最早的一部行为学著作 ;而 1881 年的《蚯蚓对园田土壤形成的作用》则是土壤生态学的先驱。他还研究了植物的向光和向地运动,根据实验断定在植物体中存在着某种能传递信息的物质;预见了后来发现的生长素。

《班克斯的帝国博物学》(李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班克斯的帝国博物学

作者:李猛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5-1

页数:301

内容简介:

班克斯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影响力的博物学家之一,是迄今为止任期*长的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依托皇家学会等学术机构,成功地将科学尤其是博物学推销给了王室、政府和东印度公司,极大地开发了科学的实用性,从而使科学开始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在博物学方面,班克斯的主要成就是建立起了一个全球性博物学网络,从认知和实作两个层面将博物学与大英帝国联系起来,构建起小科学时代的大科学发展模式。本书全景式回顾了班克斯的帝国博物学之路,从中可窥见博物学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适合博物学、历史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猛,1983年生,山东新泰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英国博物学史、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翻译出版《性、植物学与帝国》,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时代性是《物种起源》的又一烙印,是它所承担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对于他特殊情感的原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种起源》阅读心得感想,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物种起源》阅读心得感想1

一个月来,我对《物种起源》进行了持续的阅读和研究,体验到了一种智力上的享受。达尔文理论的核心乃是“自然选择”,这是一个虽不复杂,但易被误解的概念。赖特在《道德的动物》中对这个概念的概括很是到位,这里借鉴一下,“自然选择”就是:如果在一个物种中个体之间存在遗传性状的变异,且某些性状比另一些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那么,前者就会在群体中(明显地)扩散开来,结果(显然是)物种中遗传性状的总体表现发生了变化。达尔文就是利用这一模型,对生物世界的各种现象展开了解释。自然选择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这一点只有亲自看一看此书才能理解。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这里仅谈谈我印象较深的几点吧。

一、博物学。这个学科有什么特点,看看达尔文的著述就很明白了。对海量资料地把握,是我最为惊叹的。博物学者的确很“博”, 种植 、养殖、观察、考察,从家鸽的毛色到白垩纪地质层的特点,无一不知。在对大量感性资料的占有基础上,博物学者们进一步整理、归纳,提出了诸多理论。许多现代科学如地质学、生物学等都产生自博物学。虽然现代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传统博物学似乎已“日薄西山”。但是,博物学或者说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思想 方法 ,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影响依然很大。

二、大自然的“ 想象力 ”。书中对某些动植物有趣习性的描述让我不禁感叹自然选择的神奇力量。大自然造就了如此“计划周密”的行为,简直超越我们的想象。如第六章关于盔兰属植物“大水桶”的作用,真令人拍案叫绝。

三、达尔文谨审慎的学风。达尔文有理由为自己建立了这一解释力强劲的理论而骄傲。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达尔文并不自负,他对自己理论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并对所有质疑者者表示了可敬的尊重。如第九章“首次杂交不育性与多种不育性的渊源与原因”这一节中,达尔文写道,“经过再三考虑,我确定这个结果大概不是经由自然选择而来的”。达尔文的谨慎还表现在他对人类认识局限性的承认。他在第七章中对为什么与长颈鹿亲缘很近的动物没有长出长脖子时,写道,“正如对为什么人类过去有的事情没有在这一国发生而在那一国发生这种问题,期望得到确切的回答一样是不合理的。”

本书的阅读使我理清了许多之前模糊的问题,如进化是否有方向,复杂性与适应性等等。但是,在我理解了很多的同时,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谈两点。

首先,物种的起源我们已经探究很深了,但生命的起源和初态是怎样的呢?最初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似乎就像宇宙学“一切物理定律在此失效”的大爆炸奇点一样神秘。现在关于生命起源的两种假说孰优孰劣,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是令人着迷的问题。此外,生命的最初形式是什么,似乎已有公论,就是海洋中的蓝绿藻。但是这种最初的生物是无性繁殖的,这就意味着没有变异产生,而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试问,没有了材料,自然如何“裁剪”出 其它 类型的生物呢?有人可能说基因突变产生了变异,可众所周知的是,突变对个体常常是灾难性的。一种不利变异如何被自然选择保存下来,是令人费解的。我认为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当时其实存在会产生变异的生物,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而已。一个与此问题相关的疑问就是“寒武纪大爆炸”,而对此的解释现在只停留在假说阶段,也值得我们深入探寻。

再一个,对复杂现象的认识。《物种起源》里专门有一章“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是达尔文回应各种质疑的。其中,达尔文对批评者提出的各种疑难现象做出了自然选择的解释。无疑,我们说这些解释是精彩的,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想要“证实”这种解释很难,“证伪”亦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进化作为一种复杂现象,我们无力了解它的每一环,于是我们对某一现象的原因只能做出推断,确保逻辑上的正确性,至于进化历程中是否真的是这样,只有“上帝”知道了。这一点,历来是进化论批评者的主要攻击对象。这个问题说起来复杂,可能会涉及一些科学哲学的命题。但简而言之,我认为,这是进化论的可能问题,也是进化论对人类世界观的最大贡献。对偶然性的肯定,对复杂现象的敬畏,是我们对自身理性能力局限性认识的进步。进化、社会历史、神经活动,都是复杂现象,它们的运作是无数因素综合使力的结果,而这种综合绝不是简单求和,而是一种质变。我对复杂现象一直充满兴趣,所以,下一阶段,准备读读梅拉妮·米歇尔的《复杂》,看有什么启发没有。

《物种起源》阅读心得感想2

曾经,我站在海边的沙滩上,陷入了这样的深思: 潮起潮落,无法计数的分子,各自孤独地运行着,相距遥远却又息息相关;骄阳弥散着能量,射向无垠的宇宙。

大海掀动着波浪,在她深处,分子变幻重组,悄悄地萌生新的组合,它们将自身复制,愈变愈大,愈变愈复杂,DNA、蛋白质,她们的舞蹈愈加神奇……我常常想着这些奇妙的东西,若在从前,人们根本无法推测她们的“行踪”,而如今的科学,却能使我们向这“神奇”靠近,轻探她的鼻息……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更是一部科学的伟大篇章。它讲述了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全书的主体及核心,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第二部分中作者设想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给进化学说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再逐一解释,使之化解。这正表现出科学的学说本身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在第三个大部分,达尔文用它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形态分异,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使这一理论获得了进一步支撑。试问,有此发现与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科学的力量!

那不容低估的科学,是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概念。由于科学的发展,今天,我们可以想象无穷奇妙的东西,比诗人和梦想者在想象中的丰富、离奇千万倍。比如吧,诗人想象巨大的海龟驮着大象到海里旅行;而科学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画卷 —— 天宇中一个巨大的蓝色星球正在旋转,它的表面,人们被神奇的引力牢牢抓住,并依附着它柔和地、永不停息地转动着……

而科学有如一把双刃剑,它刀光骤起,许多人也因此殒命;它又犹似一把钥匙,既通往天堂,又延伸至地狱,它能使国家富强,推动整个历史潮流的发展;它又能使人们为了利益,不惜发动战争,让硝烟弥漫整个天宇。而这“钥匙”又确实有它的价值 —— 没有它,我们无法开启天堂之门;没有它,我们即使明辨了天堂与地狱,也还是束手无策。这样推论下来,尽管科学知识可能被误用以导致灾难,它的这种产生巨大影响的能力本身是一种价值。只是人们用错了它,因而,我们更要把握好这把钥匙,“钥匙”的确很轻很轻,但是它握在手中之后,就会变得很重很重……

还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和无尽的宝藏是不会带着它的使用 说明书 的,因而人们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步步摸索,投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技术,才能真正翻开她的“使用说明”,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激动、惊叹和神秘,在我们研究问题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知识的进步总是带来更深、更美妙的神秘,吸引着我们去更深一层地探索。有时探索的结果令人失望,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总是兴致勃勃而自信地深钻下去,发现无法想象的奇妙和随之而来的更深、更美妙的神秘。这难道不是最激动人心的探索么!打个比方,先贤们缔造了民主的制度,因为我想没有一个人绝对懂得如何管理ZF,我们只有用这样一个制度来保证,新的想法可以产生、发展、被尝试运用,并在必要的时候被抛弃;更新的想法又可以如此地轮回运行。这是一种尝试――纠偏的系统方法。这种系统方法的建立,正是因为在18世纪末,科学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质疑和讨论是探索未知科学的关键。如果我们想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那我们就必须这样地运用科学,才能把通向未知的门开启。

当然,人类还处在初始阶段,在人类鲁莽冲动的青年时期,常常会制造出巨大的错误而导致长久的停滞。但我们知道伟大的进展都源于承认先前的无知,都源于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们遇上各种问题是毫不奇怪的。好在未来还有千千万万年,我们的责任是学所能学、为所可为,探索出更好的办法。我们应该放开被束缚的双手,宣扬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自由的思想,告诉更多的人们,不要怕被质疑而扼杀自己最初的想法,而是应该毫不气馁地、毫不妥协地坚持自己思想的自由。这一切,都源于同一个信念:我们挚爱科学!

《物种起源》阅读心得感想3

我一直对神奇的大自然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达尔文著作的《物种起源》正好满足了我对大自然的求知欲。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达尔文把此书命名《物种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权威,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进化论这个观点正是出自《物种起源》。它的出现有其适时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自十六世纪改教以来,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社会大众对背道的天主教、英国国教等对大众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抗争,带进了人类思想的自我解放,科学研究的风气渐渐成型;同时,唯物论渐渐地成为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所以,进化论成了一个时代的综合产物。如果仔细地读《物种起源》,我们就会大吃一惊:原来我们过去所“听”来的,大部分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我们对“进化论”所认识的,多是后人“强加”给达尔文的。甚至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温和陈述都延伸到“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一个阶级和另一个阶级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一个民族消灭另一个民族的社会“进化论”。

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____所接受的理论。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最后有了人这样的一个次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现,早于他三千多年前写成的创世记在描写上帝创造生物物种的时候,就已经列出了同样的次序。

科学是神秘的,也是美丽的。它既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从我们学习的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蒸汽机的发明,到我们熟悉的因特网技术、基因工程,这些科学理论的诞生与应用都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精神世界。

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更加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仅是说大自然,我们人类的生活亦是如此。达尔文的著作不仅使生物学和人类学发生了革命,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经过多年的探究、搜索事实,思考问题,再加上耐心的记录、 总结 ,从而写成科学巨著。从这部书中,我不仅看到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大自然的奥秘,更看到了令我敬佩的科学精神,那是达尔文身上的遇到难题不放弃、永不放弃的坚持,对科研的执着,以及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都源于他对科学的热爱。

读罢这篇 文章 ,我对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我更要学习达尔文的科学精神与品格。马克思说:“在攀登科学的山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岩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是的,探索科学是一件艰苦的事业,但发现与探索科学的过程又是充满无穷乐趣的。而这乐趣又吸引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人们发现科学,在科学世界里探索,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征服自然,更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让人们更好的生活,让社会更和谐。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阐释了生物的进化原理,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现在,聪明的人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各种技术中,使方便、快捷的节奏悄然进入人们生活中。高铁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缩短了人们间的距离。袁隆平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短缺的问题;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增强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吴孟超将毕生的时间都入到肝胆外科的研究中,至今未离开手术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们热爱科学研究,不畏辛苦,为人类造福。然而,在充斥着利益的现代社会,有些人利用科学,用高科技研制有毒化学试剂加入食品中,试图谋取暴利。假烟、假酒早已屡见不鲜,爽口的饮料中有塑化剂,美味的饭菜加入了地沟油、苏丹红。入股额大家都利用科学,用于满足自身的欲望,不考虑他人、社会,那还不如回到古代,回到没有危害到人们健康的时代里。想到这里,真想告诉大家要正确对待科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热爱生活以正确的态度对科学。热爱科学,是让它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

所以,让我们热爱科学,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执着坚持的精神徜徉在科学的海洋中,让我们享受发现与探索的乐趣,让科学为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吧。

《物种起源》阅读心得感想4

《物种起源》这本书几乎无人不知,但读起来真的不好“读”,不明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还是原著的确如此,总之读不通、读不顺、读不懂。我受到查理芒格“普世智慧”的指引,按照查理·芒格的`理论该书应当属于“硬科学”范畴的,再加上《物种起源》这本书的伟大性,是一本真真正正“改变人类”的巨作,带着一份对巨著膜拜敬畏之心,翻开了这本“连思索加写作”用了近27年的作品。

《物种起源》核心理论之一:由于自然选择仅能经过累积微小的、连续的、有利的变异来起作用。换言之,自然界会保留物种微小的、连续的、有利的变异。这种有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的变异为了适应环境,得以生存。

“适者生存”大家再熟悉可是的大道理。

今日想 说说 ,“适者生存”的背后理论:自然界最终保留了那些微小的、持续的、有利的变异。这也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或组织,都会因为“生存竞争”而需要不断地、持续的进行自我精进,或者称为“自我进化”,这种精进、进化是微小的、持续的,不是巨变的,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或公司组织的学习、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是依靠于点点滴滴的改善来开展的,而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不要小看每一点滴的学习和积累,从当下事、小事开始,集中精力的去做好,坚持一份匠人精神,心平气和,不急于求成的投入与付出,必须会迎来“自然选择”的“生存的适者”。

有一种观点,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后,并没有完成自我的进化,虽然从生理上携带了父母的基因,但这并不是自我的完整基因,还需要后天的学习、提高、精进、完善来实现自我的进化,最终构成自我的最完整优势基因,直至个人生命终止,才能停止自我进化,把自我完整基因传给后代。想想所有的公司、组织也是一样的,注册成立了以后,还需要持续的经营、改革、改善来完成组织的生存发展。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异常强调了变异的过程是微小的、连续的,这就是说,我们不断地自律、学习、精进;组织持续的优化、调整、改革这一切都是潜移默化、永无休止的,不能够停歇。在生活中有那么几次,我心血来潮想学英语,于是买书、报名上课...妄想经过一鼓作气成为英语高手,最终七七八八花了不少钱,没有两个月时间,学习的活力冲动散去,一切回归从前。猜想很多朋友在减肥、健身上是否也会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就是达尔文在书中所说的——“自然界中无飞跃”。

既然“自然界仅能经过那些微小的、连续的、有利的变异起作用”,我们为何不坚持专注、安下心来,心无旁骛的投入到自我的学习与工作中,专心致志的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呢?

《物种起源》阅读心得感想5

在西方关于《物种起源》中进化论的观战常常受到质疑,而在中国则完全接受,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自然科学上与西方比是落后的, 文化 成果以移植为主;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大部分没有"宗教情结",在头脑里无"上帝造人"的观念。即使在大多数参与争论的双方都没有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观点是人云亦云,证据更是以点概面。

一: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达尔文把此书命名《物种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权威,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二:相信上帝违背科学和理性吗?

第二章自然状态下的变异。作者认为自然条件也存在变异。在此引入个体差异这一概念,指同一父母产出的个体的微小差异或同一区域内个体存在的小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遗传,并可作为变种与物种的中介项加以考察。物种与变种不是绝对的,往往易于把先发现的定位为物种,而后来者定位变种,这是不科学的。它们无法被绝对区别开。数量多、分布广的变种往往多。

三、是上帝的理性还是理性的思考

西方的科学家大部分是信仰宗教的,他们研究的目的不是为反对上帝,而是证明上帝的理性,揭示上帝的真意。这也许是为什么许多现代科学的奠基人,诸如牛顿、伽利略、法拉第、爱因斯坦及达尔文等等,都相信上帝的原因。但对于我一个没有宗教情结的人来看,促进他们工作的动力不是上帝的理性而是自然的理性,正如犯罪的动机可以千奇百怪,但同种犯罪的目的是一样的,动机与目的混为一谈后,自然的理性与宗教信仰就等同了。

达尔文的结论是从一个原始生命进化成多种生命形式,而不是同时创造了不同的生命体,这就是《物种起源》本来面目。但达尔文化了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系统论述一个还没有完整结论的问题的方法,总让人叹为观止。如此精神指引法律工作,错案会多起来吗?

《物种起源》阅读心得感想五篇相关文章:

★ 达尔文《物种起源》读书心得和感想

★ 《物种起源》心得体会范文

★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体会

★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体会

★ 物种起源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

★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

★ 物种起源个人读书心得

★ 物种起源读后感600字读书心得

★ 2022苏菲的世界阅读心得5篇

★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精选(2)

博物杂志潜龙鲨文章

2000-02年的“ok”组合到底有多强呢?

①nba 历史 上仅有的四支三连冠球队:上古时期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波士顿凯尔特人和乔丹的公牛。不论是大鸟、魔术师还是詹姆斯、勇士王朝都没有做到。

②奥尼尔和科比连续2年(01、02年)季后赛得分均超过26分,nba 历史 上绝无仅有。

③在湖人三连冠期间,二人之外无人季后赛得分上双,无人入选全明星、无人进入过统计前十(得分、篮板、助攻、抢断)。

这是最后一对揍趴全联盟的双人组,也是联盟 历史 上“进攻火力最强”的拍档,没有之一。

这两位就是在骂骂咧咧、互相不服的关系中统治了联盟三年

但他们的成功,更像是凭借天赋之资的强势插入,因为那个时期 本是一个由巅峰大前锋统治的“黄金年代”。

①邓肯、加内特、韦伯、诺维斯基在当时并称为“四大前锋”,再加上2000年、2004年都给奥尼尔带来了大麻烦的拉希德·华莱士和步行者核心小奥尼尔,组成了世纪初五年的“大前盛世”。

在“ok组合”的鼎盛时期,同在西部的四位明星大前锋就是湖人的主要敌人

②从1999-2004年,六座常规赛mvp奖杯里大前锋们拿了4个。

③从1999年到2008十年间,除去奥尼尔拿走的四个冠军,其他都是以这些大前锋为核心,就连04年夺冠的活塞也有拉希德·华莱士的坐镇。

④从1999年到2007年这九年间,常规赛mvp评选前三名都有至少一名大前锋入列,03-04赛季更是被三个大前锋包揽!(加内特、邓肯、小奥尼尔)

这四位大前锋在巅峰都有着mvp级别的表现,只有韦伯在00-01赛季输给了超神的艾弗森

1970年以前的nba赛场上前锋并无大小之分,身高2米06的鲍勃·佩蒂特(第一代明星大前锋)就可以在场上横行。到了七十年代末随着nba战术的丰富,强弱侧转移逐渐流行,球队中才开始设置内线双轴,大前锋们也有了施展的舞台。

佩蒂特、麦卡杜、海耶斯是联盟早期的明星大前锋

所以联盟中的传奇大前锋们 ——麦卡杜、海耶斯、麦克海尔、巴克利、邮差们大都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涌现出来。

那时的大前锋们要么天赋异禀在进攻端强势输出——典型如麦克海尔、海耶斯、巴克利和马龙。要么就是在球队整体框架下的完美拼图,作为中锋副手有着一技之长——如巴克·威廉姆斯、罗德曼、拉里·南斯等

在巴克利、马龙、麦克海尔的鼎盛时期,各自都是球队的主要得分手

而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球员技术的不断进化,大前锋身材(2米02―2米10)的球员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干好篮板、防守、盖帽等工作,射程的扩大更是把他们的进攻范围扩张到三分线内外,90年代以后的明星大前锋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手精准无比的压箱底中投。

于是在这个十年一批天才巨子纷纷以大前锋的身份进入联盟,有一半的“状元秀”被他们包揽:

1990年状元德里克·科尔曼(新泽西篮网)

1991年状元“大妈”约翰逊(夏洛特黄蜂)

1993年状元克里斯·韦伯(金州勇士)

1995年第四顺位拉希德·华莱士、 第五顺位凯文·加内特(明尼苏达森林狼)

1997年状元蒂姆·邓肯(圣安东尼奥马刺)

1998年第9顺位诺维斯基(达拉斯小牛)

1999年状元埃尔顿·布兰德(芝加哥公牛)

上世纪90年代,一大批天赋出众的大前锋们扎堆进入了联盟

他们进攻端比传统中锋灵活,能背打能中投能策应能做轴;防守端既可以护筐又能补位,甚至邓肯和KG自己就是本队的攻防核心。

于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十年(1997-2006)间里,除非你拥有乔丹、奥尼尔这样不世出的大杀器,否则绝大多数强队阵中都有一名攻防兼备的实力大前锋。

即使强悍如奥尼尔,他的统治也是被两名大前锋终结的。 2003年西部半决赛,“三连冠”的湖人2:4倒在当年mvp邓肯脚下,系列赛“石佛”场均砍下28分11.8个篮板4.8次助攻。2004年总决赛湖人1:4不敌活塞,“双华莱士”组合宣告了“鲨鱼”对内线的统治彻底结束。

大前锋们对nba的“统治”终于以总冠军来证明。

①生涯最伟大——蒂姆·邓肯

无可争议的 历史 第一大前,完美的基本功和出众的身体天赋让他成为大前锋的完美标杆。 新秀第二年(98-99赛季)他就取代了“海军上将”成为了球队的攻防轴心,率队获得了总冠军个人砍下总决赛mvp。也是他第一个终结了“ok组合”的统治,并自己开启了一段“逢单夺冠”的马刺白银王朝。

邓肯和“魔术师”一样,是各自位置上最毋庸置疑的 历史 最佳

19年职业生涯5次总冠军、3个总决赛mvp,2次常规赛mvp,还有数不清的最佳阵容、防守阵容,有他坐阵的马刺19年全部进入季后赛。

②技术最全面——凯文·加内特

他是那个时代唯一可以与邓肯相提并论的大前锋。2米11的身高却具有超人般的灵活性,真正可以做到攻防在一到五号位自由转换的球员,他将12年巅峰期留给了西部羸弱不堪的森林狼,而立之年转投凯尔特人当年便摘得桂冠,巅峰时他内外兼修,堪称当时联盟最全能的存在。

两个“21”号的对垒是本世纪初最精彩有趣的顶级对阵

而相比于他在进攻端的接触表现,他对nba防守的贡献可能更大。 他是nba 历史 上最杰出的“防守大蜘蛛”,覆盖范围囊括整个三分线以内。凯尔特人以他为核心量身打造的“强侧堆积―弱侧轮转”防守体系成为一代经典 ,也让阔别冠军22年之久的绿衫军团08年再一次捧起奥布莱恩杯。

加内特在凯尔特人贡献了 历史 级别的防守表现,并一直影响到现在的联盟

③打法最华丽——克里斯·韦伯

极度劲爆的身体素质+无与伦比的华丽技巧,这就是1993年初入联盟的韦伯身上的标签。可是直到他加盟国王队成为“普林斯顿”进攻体系的运转核心,才算最大程度地释放了这名身高2米06的大前锋身上全部的才华。

韦伯领军的国王是本世纪初最精彩好看的球队,“普林斯顿进攻”在联盟风靡一时

刚猛无比的扣篮、天马行空的策应传球再加上一手精准无比的中投,让韦伯在本世纪初与邓肯、加内特这些巨星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 而他率领的国王队则距离掀翻“ok”组合仅一步之遥,甚至到今天都被认为是联盟最大的黑幕。

2001-02赛季韦伯率领的国王常规赛打出了队史最佳的61胜21负,西部决赛前五场更是以3:2领先于已经连拿两冠的湖人,但在关键的第六场中,裁判完全偏向了湖人这边, 全场比赛湖人一共获得了40次罚球,比国王整整多了15次,更夸张的是第四节湖人总共只得到了18分,其中16分都来自罚球, 即使这样国王也只是输在了霍里那个绝命的三分球。

2001年霍里的绝杀是韦伯和那支国王队永远的痛

④影响最深远——诺维斯基

德克·诺维斯基对联盟的改变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他是最伟大的“空间型”内线,最伟大的国际球员,他证明了没有美国背景的国际球员同样可以作为球队老大赢得常规赛冠军、mvp甚至是总冠军。 他用 历史 上最波澜壮阔的季后赛表现“单核带队”率领那支主力平均年龄高达34岁的小牛击败了雷霆三少、科比、詹姆斯之后拿到了最后的冠军。

诺维斯基定义了当前联盟“空间型内线”的打法,是无可争议的标杆

他无限宽广的射程、几乎无法防守的“金鸡独立”投篮以及后期练就的顶尖背身功夫,都让他成为了nba进攻手段最全面、得分能力最强大的大前锋。 而他的打法和成就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nba大前锋的发展,如今一手过硬的中远投已经成为了每一名顶尖内线的必备技能。

2011年季后赛的诺维斯基的“超神”发挥为小牛带来了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总冠军奖杯

而在他们的光辉之下,还活跃着2000、2004年季后赛都给“ok组合”带来巨大麻烦的“怒吼天尊”拉希德·华莱士、fiba最伟大内线随科比卫冕总冠军的“二当家”保罗·加索尔、纳什的终极搭档新生代“野兽派”大前锋代表斯塔德迈尔。 在那个“奥尼尔老去、詹姆斯还未登基”的时代,他们就是联盟最强大的力量。

但2004年以后,两件事对联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①2004年nba宣布“No Handcheck”(禁止手测防守),联盟外线球员的数据迎来了一次爆发性的增长。

2004年以后,顶级突破手们普遍迎来了“春天”

②史蒂夫·纳什在太阳队带起了“七秒进攻”的小球风暴,纳什本人也连庄两届常规赛mvp(05、06年)。

当能里能外的马里昂作为大前锋和其他两名射手站在三分线外,任由小斯和纳什肆意发动挡拆进攻时,内线还站两个功能相近的铁塔就显得笨重了。而当内线防守规则的更改让很多中锋都无法适应时,大前锋在内线存在的空间就更小了。

太阳队经典的“高位挡拆+v型站位”,让对手两名内线的站位非常尴尬,但如今这已经是联盟的常态了

到了2009年巅峰期的霍华德带着特科格鲁—拉沙德·刘易斯这两个外线炮台组成纯“一星四射”的阵容,淘汰了巅峰1.0版本的詹姆斯时,传统大前在联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尴尬。

于是联盟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一个中锋+空间型四号位”的内线组合,为的就是 在进攻中尽量拉开空间的同时,防守端还能够提供高度的机动性去压缩空间。 所以杰出大前们纷纷转行去当中锋,射程也是越拉越远。

比较阿德和格里芬生涯前后段的投篮,就可以看出如今大前锋在功能上的变化

于是我们看到在猛龙叱诧风云的全明星大前锋波什成了“空间型5号位”的代表;顶级中锋胚子“浓眉”安东尼·戴维斯顶着大前锋的名头年年当“空砍群群主”,但17年考辛斯受伤后一转岗季后赛就“屠杀”了开拓者实现了个人突破;就连最有大前锋攻守气度的阿尔德里奇也在马刺练出了三分球,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中锋位置,而格里芬和乐福要不是尺寸和防守不够格,也早就站中锋位了。

发展到如今,上赛季NBA的三阵前锋:字母哥、乔治、杜兰特、莱纳德、勒布朗、格里芬—— 就格里芬一个正经大前锋,别的都是小前锋出身。

上赛季最佳阵容中的六个前锋中只剩下格里芬一根大前锋“独苗”了

如今占据nba大部分大前锋位置的, 要么是有三分投射能力的大前锋、要么就是直接小前锋提上四号位、或者就是扬尼斯这样的全能怪。

①空间型锋线(代表人物:波尔津吉斯、柯林斯、贾伦·杰克逊)

进攻中他们成为了拉开空间的主要武器,队内都拥有一个出色的进攻持球者主导进攻。通过挡拆不论是外弹投三分还是内切“吃饼”都能够顺利得分,但始终只是作为一个高效终结点,进攻权重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与东契奇携手的波尔津吉斯又恢复了往日的神勇,但战术地位和以前相比已经天差地别

②升级型锋线(代表人物:塔图姆、托比亚斯·哈里斯、乔治&莱昂纳德)

他们拥有标准的小前锋身材,投射能力已不在话下,但依靠出众的个人能力做到防守大个不吃亏(哈里斯后面站着恩比德),进攻时任意错位。

从“3”升级到“4”号位的哈里斯依然是76人队三分出手数和命中数第一

③全能型锋线(字母哥、阿德巴约、浓眉)

他们都是球队攻防两端的支柱。既可以镇守禁区护筐也能够四处扫荡补位封盖,进攻中他们也能够内外兼修,持续输出火力,字母哥更是成为当前联盟单人快攻和内线得分第一强人,但是现在还把他定义成大前锋,合适吗?

“大前锋王牌们”的对决已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了

博物馆学论文

感悟传统文化到了博物馆,刚走进大厅,一股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幽暗的灯光下,透着它的神秘。整个一楼大厅有各种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用石器做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有独特的气质,更加体现了徐州作为两汉发源地浓厚的文化底蕴。上了二楼,则是汉室遗珍展厅,在其中摆放着各种陈列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龟纽印、金腰带扣、金代钩、金虎头、金羊头、明光宫等。通过这些鎏金的宝物可以预见当时皇廷是何极的辉煌,它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大气,象征着汉代的强盛。往下走,一面古朴的大门映在眼前,荒古而厚重的暗红颜色,是火与血的交融,象征着汉王朝的权利与胜利。整个大厅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所蕴含的民族魂,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存在于何处?它存在于血液骨髓里,如果没有发掘出民族魂,那么这个民族的人必将会变得茫然、变得背叛。因为他们没有精神支柱。历史上,汉族曾经多少次被少数民族征服,但是作为汉民族却一直没有消亡,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汉民族同化,这和汉文化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参观了二楼3厅,往里面走则是各种兵器、铠甲。其中一件是一位将军的铠甲,透过泛着寒光的铁衣,我感到了一股肃杀的气息,当年的他必定在沙场上驰骋飞扬吧。然后是“锁子钾”,用铁链结成,重十几斤,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战士穿着这种衣服是多么的辛苦。那铁衣上的裂痕显示了战争的残忍,正是因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他们从不退却,两汉的民族气节支撑着他们铮铮的铁骨。 各种兵器排列在大厅的四周,有短刃匕首,有长枪铁戟,斑斑的铜锈遮不住它们的寒气,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们曾经的倔强。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但他们无一不体现了汉民族应有的血性。这血性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决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一件件兵器象征着一个个英魂,也许没有他们的名字,也许他们不曾流芳百世;但这种“血性”确是他们传承后人的,这血性不是“冲冠一怒,流血千里”的莽夫,而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他们遇到过困难,他们失败过,但他们最终都战胜了困难,为黎民百姓搏得一个太平盛世。正如刘邦项羽争天下,刘邦败了多少次?不重要!因为他最终胜利了。历史对刘邦褒贬不一,因为项羽太强大了,强大到让所有人佩服。他可以背水一战,可以力能扛鼎,可以一夫当开万夫莫开。但他终究是败了,败给了刘邦更败给了他自己,因为他输不起。而刘邦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坚持失败就是最大的成功。正如俞洪敏先生所说 :作为一颗草,人们可以随意的践踏你,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根本就无视你的存在。只有像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成长,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远方的地方人们才能看到你,走进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荫,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精神,也是两汉文化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理。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后看到的是“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是王侯的葬衣,据史书记载玉衣以玉为福,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玉为机,长一尺,二寸半为柙,下至足,迹缝以黄金缕。通过这介绍,我们了解了金缕玉衣的由来,看着这套金缕玉衣仿佛是一位王者躺在那里,不怒自威。时至今日,许多人崇洋媚外。诚然,国外的许多国家比中国发展的好。但是“我们”被放在哪里?民族文化被放在哪里?假设我们不从世界、国家的大角度看,仅从徐州来看的话,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了。它用这种方式激励后人,让过去的先辈教会我们不屈的精神,掀起一个波澜起伏的时代。通过这跨越历史的文化与精神传承,让现代的徐州人再次发出历史的辉煌之光,让徐州这座古城增光添彩。不得不承认,徐州这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古城已经落后于其他城市了,在巨变的三十年里,徐州进步太小了,不说与上海、深圳等沿海新生城市相比,就是周边城市都有超越徐州的趋势了。也许是时代束缚了我们的脚步,但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责无旁贷。越过古老的街道,聆听着圣贤的教诲,细数汉家之往事,弘扬汉家文化与精神。在这个古朴的藏馆里,我向宣誓“怒向刀从觅小诗,我以我血荐轩辕”!

去百度搜吧 我们专业刚刚交了 全是去下载的

我也刚找了这个东西.现在情况如下:江西省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博物馆事业极为重视,决定在原省科学馆的基础上,筹建江西省博物馆。1953年3月成立江西省博物馆筹备处,1957年7月开始在南昌市八一广场南端建造陈列大楼。1961年7月1日,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开馆。1978年江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改称江西革命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改称江西历史博物馆。1981年两馆合并,仍称江西省博物馆。50年来,经过开拓者筚路篮缕,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江西省博物馆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1999年10月1日,江西省自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一项文化基础设施--江西省博物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标志着江西省博物馆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世纪。 新馆坐落在南昌市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东临抚河,南接中山桥,西面赣江,北依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环境优美;占地6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将历史、自然、革命三个博物馆合在一起,组成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馆舍主体建筑造型取材明代景德镇御窑出土白瓷三管器,历史馆、革命馆、自然馆三馆合一,将古代陶瓷艺术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于一体;庄重典雅,别具一格。馆内中心广场矗立大型青铜雕塑《时空》,由3根仿商代青铜器上的扉棱提梁、仿国宝级文物商代立鹿四足青铜甗和伏鸟双尾虎以及火炬4个部分组成,寓意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命起源通过详实的文字、图片和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揭示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化石标本中不仅有罕见的铲齿象、大唇犀、鹿头等古哺乳动物,还有大量形态奇特的无脊椎动物。其中一条身长2.2米,形态完整,不可多得的鱼龙化石。(自然博物馆一楼) 赣域风貌用文字、图表、照片、沙盘、实物等,介绍江西省的地形、风景名胜、自然资源以及江西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以示江西“人杰地灵”。(自然博物馆一楼) 恐龙世界 采用全生态布展方式,重现中生代茂密的植物景观、瀑布、火山喷发等场景,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模拟恐龙吼叫、对话,肉食龙与植食龙搏斗的场面,以及慈母龙下蛋、翼龙滑翔、蛇颈龙戏水的情景。(自然博物馆一楼) 昆虫王国介绍昆虫常识、昆虫食品、蝶画和江西的昆虫资源,重点展出江西乃至省外、国外的蝴蝶标本,有的还是珍稀种类。(自然博物馆二楼) 海洋生物陈列了近千件海洋生物标本,如珊瑚、贝、乌贼、虾、蟹、海马、鲨鱼、中华鲟、鳄鱼、龟、海豚等。形态奇特,色彩斑斓。(自然博物馆二楼) 地矿之光展示了江西的地矿资源,突出介绍了江西地矿中的“六朵金花”以及一些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同时还陈列了省内外的一些观赏石精品,如玉石、玛瑙、红宝石晶体、菊花石等.(自然博物馆二楼)2.江西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历史类博物馆。位于南昌市人民广场南侧。1953年筹建,1961年7月1日正式开馆。当时是一座地志性综合性博物馆,1971年成为专门从事考古发掘、历史文物征集和研究的专业馆,并于1978年10月改名为江西省历史博物馆。1980年8月省历史博物馆和省革命博物馆合并成为江西省博物馆。该馆藏品 3.4万余件。基本陈列有《江西古代文明史陈列》、《江西革命文物陈列》和《江西古代陶瓷陈列》。展品以江西各地出土的历代陶瓷器数量最多,如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器、六朝的青瓷器、宋代的影青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粉彩、五彩、斗彩瓷器等。洪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名窑的产品更具特色。除陶瓷器外,还有一大批金银器、青铜器、玉石器和古字画等藏品。展品中还有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新江西》、《红灯周刊》(赵醒侬主编),以及苏区石印本《共产党宣言》、黄公略、滕代远赠送给地方干部的铜墨盒、 万太县曾招秀送丈夫当红军的奖牌、 铸有“打倒帝国主义” 字样的地雷、印有“红军胜利万岁”字样及镰刀、斧头、红军行军图案的青花瓷碗、解放军横渡长江时使用过的航标灯等。江西省博物馆该馆还曾举办《井冈山革命斗争展览》、《贵溪崖墓考古展览》、《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明清书画展览》。《历代艺术陶瓷展览》曾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展出。《江西古代文物展》曾赴日本展出。该馆编有刊物《江西革命文物》。3.十月三十一日的下午,在学校的精心安排,我们来到江西省博物馆参观,天气虽然阴沉灰蒙,下起了稀稀沥沥的小雨,我们大家还是兴致很高,希望一睹江西博物馆的风采。博物院的大门气势雄浑,放眼望去,三栋展览楼威严耸立在我面前,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俗话说,“看一个人需要看他的气质,看一个城市则看它的博物馆”看来一个城市华丽之下的真实和厚重是深藏于博物馆中的,也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内涵。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坐落在南昌市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距蜚声中外的滕王阁仅百步之遥,中西合璧的馆体与古色古香的阁楼相互映衬,交相争辉,给江南名都洪城增添了灵秀典雅的魅力。中心广场雕塑由三根仿青铜弧形扉棱提梁、仿国宝级文物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青铜大,伏鸟双尾虎及火炬四大部分组成,寓意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西省博物馆中的展览陈列有三座: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我们在那里开始彷徨,先去那个好呢,后来一想家里住房规则先主房后偏房,先去正对门的历史博物馆。我们以先从右向左走一个圈的欣赏历史博物馆的一点一滴,后来在右侧边上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吓我一跳,后来才知道是演绎原始人的生活状态,刚好我观察的那一侧一个原始人张着嘴在向我这边看过来,应该说是演绎的太逼真了,让我以为是真的人在那里。这也是一种艺术吧。灿烂的赣文化、江西客家风情、江西古代青铜器、江西古代陶瓷让我感觉辛勤的劳动人民是那么的......现在生活在现在是多么幸福。享用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的同时,我想自己也应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点火光.....历史馆设有《灿烂的赣文化》基本陈列以及《江西古代青铜器》、《江西客家风情》和《江西明代王墓特展》四个专题陈列。这些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文献图片及模型景观等,并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陈列手段,将观众带进久远的历史时期,尽情赞赏历代劳动者的辉煌创造,尤其是青铜器与陶瓷器更使观众大饱眼福。不知不觉来到了革命博物馆,毛泽东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充斥着我的眼睛,让我突然感觉我的梦想肯定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禁不住心头一笑。革命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好像在经历着历史的碾转发展,终于到了现在,我们现代人的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前辈们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衷心的说一句“谢谢您,前辈们!革命馆展出《江西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反映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江西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历史,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演出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剧。大量的珍贵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塑雕、油画和灯光布景等陈列手段,展示了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N次回头看她,真的不想离开,她将带我走向未来!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自然馆展出《赣域风貌》、《生命起源》、《恐龙世界》、《海洋生物》、《昆虫乐园》、《地质之光》六个专题,帮助观众认识大自然,了解江西的明媚风光和丰富资源,增长科学知识。紧接着就去了恐龙世界,哇塞,那么多,还会动呢,太惊奇现代的科技水平了,各种动作表演的若隐若现 《恐龙世界》以其仿生、仿真的声、光、电等陈列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恐龙的威武雄姿及其生存环境,更令观众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庞然大物的恐龙化石原来真的存在,习惯了从右向左的欣赏角度,我们看着看着心就飞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因为大草原上才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生物,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各种昆虫、动物的化石都一一展现在我的面前,太佩服我今天的理智选择了。昏暗的灯光之中,我们细细品读着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仿佛进入了深邃有历史长廊,每件展品文物,抑或精美,抑或沉旧,都向我们述说着一段故事,从原古朝代的石器陶器,到商夏西周坚实的青铜,从魏晋南北朝的古朴史书到隋唐五代的繁华瑰丽,江西的深沉厚重,藏在青铜鼎中,藏在八大山人图画中,藏在影德镇瓷器中,藏在紫水晶洞中,藏在红军的破旧军帽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革命历史博物馆,橱窗里陈列着一件件红军的物品,破旧的军帽,残旧的军旗,生了锈的军号,漏了洞的草鞋……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江西作为革命的摇篮,有多少志士红军为中国的今天战斗,奔走,不惜牺牲生命……生活在安逸之中的我们的心被泡得太过麻木,需要历史革命的钟声唤醒。最具特色的是江西客家文化的展示,女子的红肚兜,窄小精美的轿子,仿真的酒楼一角……古朴的气息如美酒甘甜醉人,浓重的乡土之气在静默中述说着平凡又精彩的生活。游完三座博物馆陈列楼,感觉自己的眼睛有了痛感,但脑子似乎更加充实丰富,自己在这里饱食了一顿文化、历史、自然的大餐,等着我回去细细体味,慢慢消化吸收……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N次回头看她,真的不想离开,她将带我走向未来!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我们这一代会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我们会努力的!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之一,也是最有价值的一天之一,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之一。谢谢您---江西省博物馆---让我受益匪浅!4. 带着满心的向往,我来到了江西省博物馆。站在馆前,“江西省博物馆”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落款竟然是郭沫若先生,于是,还没进门,我便对这座博物馆多了一份敬仰之情。博物馆的主体设计新颖,富有现代气息,楼顶的半圆形造型就像几支振翅欲飞的鸟儿。而馆中间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透出历史的厚重感。古今结合,相得益彰。博物馆分三个部分: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江西是革命的摇篮,作为一个江西人,我为家乡的红色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我首先进入了革命博物馆。一进大厅,展现在眼前的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红色大字和一个火炬标志。馆里的展览品按时间顺序铺陈开来。这条时间线的起点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那时中国国门被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打开,中国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顽强地抗争。接着,从九江人民奋起进行反帝国主义斗争,到打响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再到新中国成立,江西人民用他们的热血为祖国奏响了凯歌。看到这里,我心中激情澎湃,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铸造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去继续建设她,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富强。走出革命博物馆,我的心情有点沉重,也许是被无数为革命献身的先烈所感动,所以更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的担子。调整好心绪,我步入了自然博物馆。馆里有很多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走进恐龙世界,我看到了从中三叠世到侏罗纪时代的各种恐龙标本,还有对这些恐龙的介绍。馆内采用全生态布展方式,重现中生代茂密的植物景观、瀑布、火山喷发等场景,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模拟恐龙吼叫、对话,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个久远的恐龙时代。二楼是昆虫王国,缤纷多彩的昆虫标本,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妙,如果这些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飞舞于花丛间,那该是多美的景色呀。进入到海底世界,我看到了海底各种生物的标本,有笨重的海龟,狰狞的鲨鱼,可爱的海豚等等。看到这么多大自然的产儿,我想我们都会更加懂得爱惜生命、保护人类和所有生灵共有的家园。历史博物馆的外墙上刷了一层朱红色的漆,是仿明清宫殿建筑。二楼展厅摆放了一些皇家的贵重用品,如皇帝宝座、玉器、龙袍。墙上悬挂着紫禁城各个宫殿的图片和介绍,包括大和殿,中和殿,乾清宫等著名殿阁,让人不用去京城也能感觉到京腔京味。三楼则展出了各类珍贵的器具。有商周时期到明代的青铜器、新石器时代到晚清的瓷器、以及许多在江西出土的文物,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都是华夏民族的瑰宝,折射着炎黄子孙智慧的光芒,我不由得感叹中华文明真是悠久而璀璨。走出博物馆,我对我们江西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庆幸我生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等我以后走出省去,我会大声地对别人说:“我是江西人”,然后把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说给他们听。也可以在摆度里打如去找~!!~!

微生物学报文章

(1)投稿范围:凡有关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高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等,本刊均欢迎投稿。(2)应首次发表:所有来稿均应未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简练、用词规范、图表清晰、结论合理。(3)介绍信: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非一稿两投,一旦发生一稿两投,责任由作者承担。请您登陆本刊网站,在“下载专区”下载,或者进入“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在投稿过程中下载“介绍信模板”,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后,随稿件一同邮寄给本刊编辑部。(4)本刊中英文稿件均收,对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本刊予以优先发表!对于英文投稿,要求学术内容和英文写作水平都应较好。(5)排版要求:为了便于专家审稿,请您严格按照以下具体要求写作,多谢合作!① 每篇投稿的稿件都要加上行标注。② 字号、字体和行间距:文题为三号黑体;图、表、脚注等均为小五宋体;其余均为五宋体;1.3倍行距。③ 图和表:应依照阅读顺序进行排版,不要将图、表另排在文后,应排到正文中。要通栏排版,不要分双栏排版。④ 采用Microsoft Word for Windows的标准页面设置,即上、下边各空 2.45 cm,左、右边各空 3.17 cm。⑤ A4纸输出,单面打印。(6)因本刊版面紧张,对于所有测序结果(核酸、蛋白质),请作者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国际基因库EMBL(欧洲)或GenBank(美国)或DDBJ(日本),申请得到国际基因库接受号(Accession No.)后再投稿。(7)作者可以提出建议审稿人2~3 名,并提供他们的单位、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和E-mail地址;也可以提出希望回避的审稿人名单。本刊将结合审稿人库选择2名审稿人。(8)编辑部在看到作者的网上投稿后,当天或次日会给作者发送收稿回执。 2009年10月修订从2006年起,本刊已经开始采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全面实行网上投稿、网上审稿、网上查询等方式进行工作。欢迎广大作者通过登陆本刊网站进行投稿和查询。(1)远程投稿:如果您是第一次通过“远程”给本刊投稿,请先登录本刊网站,在“作者稿件查询”区,进行 注册,并记住您的用户名和口令。如果曾在本刊网站投过稿,则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可。如果忘了用户名和密码,请联系编辑部。(2)收稿回执:编辑部看到远程投稿后,当日或者次日给作者发《收稿回执》,通知作者投稿成功。(3)编辑部内审:编辑看到远程投稿后,还要对稿件进行内审。内审会有2个结果,直退或受理,接到“受理通知”的作者才可以补交其它材料(纸样介绍信和稿件、受理费)。(4)邮寄纸样: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务必请作者提供“研究内容所属单位”出具的介绍信;为了核实文中的图、表等内容,还需要提供一份纸质稿件。(5)受理费:交纳100元审稿费。按照“稿件受理通知”中提供的详细地址、且务必通过邮局汇款,切记夹在纸样材料中随信邮寄!【为了便于查找,请在汇款单上注明“稿件编号”。】

《微生物学报》杂志是基础性、高科技学术刊物,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微生物学报》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五个中文期刊之一,发行和交换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报道内容:普通微生物学,工业 、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机理的研究涉及到农业、食品、医药、化工轻工和能源环保等领域。投稿须知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逻辑性、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读性。2.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3.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和未一稿两投。若属基金资助,或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请注明并请附上有关证明材料。4.投稿内容务必真实,请勿一稿两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资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投稿人自负。5.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请作者考虑。6.投稿时务请另页附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区号、办公电话、住宅电话、移动电话)、邮政编码、Email等,以便编辑部联系和作者资料存档

教育博客文章

教育博客十岁啦!权威管理员狼牙棒嗓门一开,霎时,线上欢声一片、礼花齐鸣。狼主趁着兴头,要求大家都写写与教育博客的十年故事。故事肯定有,十年岁月相守,她早已成为一群姜堰教育人的灵魂伴侣。       还记得2009年,狼牙棒在二实幼开设写博客专题讲座,他的一句玩笑话“开博胜新婚”,引得一群姑娘羞红了脸。他用夸张幽默的方式,比喻写博客给自身带来的成就感,他鼓励老师们以写来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速度。十年前,老师们并不是不写作,写完都是装在word文档里。而博客里相互点赞评论的方式,大大撩动了人心,我们在文字里相遇,相互欣赏。       那一年,在黄园长的引路下,二实幼实现了人人开博,一时间繁花似锦,百花争艳,亮瞎了眼。渐渐地,老师们的小豆腐块从博客里飞上了各大幼教杂志,跃上了中国教育报,大家的写作劲头更足了,从每月两篇的硬任务,到一有想法就动笔,教育博客见证了这群草根人的不懈努力和华丽转身。博客里飞出了金凤凰,二实幼人才培养美名扬。追本溯源,博客的写作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就是其中的受惠人之一。       2011—2016年,我离开姜堰教育,人虽离开,却从没把自己当外人,且毫无顾忌地继续在教育博客里驻足流连,管理员们依然会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点赞,为长短、质量不一的文章积极评论。这五年里,教育博客与我从未心生嫌隙,更有遇到系统运行或者图片上传等问题时,燕子、中华两位计算机神咖及时出手营救。他们完全可以敷衍了事,或让你自己去摸索,犹记得教育博客改版时,燕子耐心地发了几遍申请流程给我,并随时答疑。这便是姜堰教育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更是对待教育的情怀,让我深受感染。       身在故乡外,尤念故乡情。在离开姜堰教育的五年里,每天浏览姜堰教育网,读博客文章却成了我的工作习惯。每每烦闷与受挫时,更是思乡最浓时。那一年,我因感念黄园长昔日的无私培养,写下了20个姑娘一个娘的故事,立即被“星探”管理员发现了,在2017年教师节舞台上,一群姑娘眼含热泪,将故事创作成诗句,现场演绎了胜似母女的师徒情,回首归去路,是教育博客给了我家一般的归属感。       你十岁了,如花似玉正芳华,我却青春已渐退。我们十年了,我像个贪玩的孩子四处流连,你却一直在原地等我。你见证了我的所有,却只谈美好。       咫尺光年,爱如初见,四季风来,今生为伴。下一个十年,我们如约。

百度:老板老班博客即可

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教师博客呢?一、好的博客要做到博而精。

首先写博客的人要学识渊博,这样你的博客才能做到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次,博客的内容要精,即专于某一些方面,不一定要做到包罗万象。

也要有自己的东西,即原创日志,不能全是简单的转贴复制。即使是转贴,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

因此,写博客的人虽不说做到学富五车,至少要勤奋好学,向书本、网络包括其它博客等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更新,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二、好的博客要有自己的个性。

不管是个人博客,还是专题博客,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或是以实用见长,或是以新奇取胜;或是面向固定读者群,或是面向大众。

只要你长期坚持,就一定会有较高的流量。三、好的博客要能耐得寂寞。

写博客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活儿,必然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如果不能耐得寂寞,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博客总是老样子,这样还会有多少人看呢?四、好的博客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经营博客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好东东当然是要与大家分享。如果有了好的内容一定要拿出来无私地共享,不要轻意设置访问密码只供自己访问。

否则别人一打开你的博客就是出现请输入访问密码,这样谁还会光顾你的博客呢?所以,随意设置密码是博客是大忌。五、好的博客要有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的精神。

看到书本上、网络上好的东西一定要注意及时搜集、整理,毫不客气地“拿来”,变为自己的东西,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供更多的人欣赏,减少别人的搜索之苦。但一定要注明出处,否则就是剽窃了。

六、好的教师博客,既要面向教师、学生、家长,也要面向社会。教师博客主要浏览对象当然首先应该定位于教师、学生、家长,为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内容丰富的资料,减少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搜索资料之苦;其次好的博客也要成为联系学生、家长的一个平台,不能单纯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最后好的博客还要反映社会包括教育热点问题,也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教师、了解教育,从而让更多的人都来关心支持教师的工作。七、好的博客,要有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宽广的胸怀。

鲁迅先生说:“一点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网络也是一个世界,无奇不有,良莠不齐。

对你的日志的评论,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甚至是人身攻击。不管是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好,我们且姑妄听之,姑妄言之。

俗话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摘自东博书院:

庆东之作,混乱不堪,有评有点,有著有编,版本复杂,收藏较难。今稍罗列,挂万漏千,还望孔学专家,细心补正纠偏。

高考作文速成训练:接力出版社1994。

青楼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议论文论据小词典:接力出版社1996

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谁主沉浮——1921年的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连城诀》评点: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与严家炎合评)

47楼207——北大醉侠的浪漫宣言: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初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再版。

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通俗小说卷: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与摩罗余杰合编)

程小青代表作:华夏出版社1999

空山疯语: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自己的园地——关于周作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初版,2007再版(与程光炜等合著)

井底飞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独立韩秋:京华出版社2002(因故绝版)

酒徒——王安忆小说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与张祎林合选)

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初版(合著)

黑色的孤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金庸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口号万岁:华龄出版社2004

醉眼看金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合著)

四十不坏:华文出版社2005

伟大的二重性格——解读鲁迅经典:花山出版社2005

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与范伯群汤哲声合著)

匹马西风:新世界出版社2006

47楼万岁——孔庆东精选集:知识出版社2006

笑书神侠: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千夫所指: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博客一集)

江湖·侠客·情——走进金庸的《笑傲江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正说鲁迅: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

孔庆东评点鲁迅小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

孔庆东品读金庸侠语: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温柔的嘹亮——北大醉侠演讲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作文应该这样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合著)2007

生活的勇气: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博客二集)

古龙一百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与庞书纬合著)

孔庆东文集:重庆出版集团2008(1-13卷)

脍炙英雄: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博客三集)

撕开的黎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摸不着门: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千杯不醉:重庆出版集团2009

45岁风满楼: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一、博客如何发表文章: 1。

登陆您的博客(空间) 2。点击【发博文】按钮 3。

在新打开的页面中输入博客文章的标题和内容 4。写完文章后,点击编辑页面最下面【发博文】按钮发表博客文章 二、如何更换字体和颜色: 您可以在博客里设置字体和颜色,选择要修改的字体后,点工具条上的按钮就可以了。

三、文章中插入图片步骤: 1、进入【发博文】,在文章编辑框上部点击“插入图片”按钮 2、在打开的窗口中点“浏览”选择要上传的图片,然后再点“添加”按钮开始上传图片。 3、如果是相册内的图片,点击旁边的【新浪相册】即可选择,网络图片您要先复制好图片链接地址,点击【网上图片】。

将地址粘贴。 4、上传完成后的图片会显示在窗口中,然后点“插入图片”就可以把图片插入到文章中了。

四、更多功能: 点击编辑框上右侧的【切换到更多功能】,即可编辑文章字体、插入表格以及对文章进行编辑。 五、文章管理: 1、文章发表后难免要修改,您看到文章标题后的【编辑】以及【删除】是用来让您修改和删除文章用的,点击即可。

2、登录您的新版博客后,您会看到【首页】【博文】【收藏】 请点击【博文】,就会看到: 博文列表(****篇) 回收站(****篇) 草稿箱(***篇) 升级后所有的管理界面都在首页显示了: 更换模板: 现在登陆博客后,点击首页导航键的“风格”-【主题风格】即可更换模板,选择【自定义风格】您同样还可以上传图片作为自定义背景图片。 首页显示--添加模块和删除模块: 点击【模块】,在打开的模块设置窗口中,勾选要添加的模块,取消勾选不需要显示的该模块(或直接点击首页模块上的隐藏键),勾选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模块即可显示在您的首页中,您还可以拖动模块改变位置。

新浪博客实用功能介绍请参阅: 。

这要看高考作文的要求了,如过没明确指出不能写博客,那写也没关系. 博客算它是一种新文体吧,的确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但是,改卷老师未必会欣赏.阅卷是两个老师,我是浙江的,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总之,我们这里两个阅卷老师相差7分,会交给阅卷组长.如果两个老师都很欣赏,那么一篇高分作文就在了.如果,两个老师都不欣赏,后果会很严重.博客现在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也许是因为博客产生时间还很短吧.这种格式的不固定性,会影响作文得分.不过,你可以在题目中写明是博客,那题目首先会吸引阅卷老师. 我觉得写博客是有一定风险的,高考是不允许你去进行试验的,因此,个人建议不要写.如果你有把握写得很出彩,你可以去写.这种新的东西是比较容易拿高分的. 希望你仔细考虑,祝你高考成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