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随文识字的研究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

随文识字的研究报告论文

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媒体,辅助设备缺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学生识字效率较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而“汉字难认,汉字难学”,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见识少,思维差,这又是一个事实。那么,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急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做了关于《低年级开放与创新的识字教学研究》,积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索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率的符合农村儿童特点的识字教学途径,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研究过程中,据我们调查了解,低年级200名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占70%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占1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这些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把识字写字教学集中在一课时,很少能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正是因为这种脱离了文本的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就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字虽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3、课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 3个因素构成。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开课后,满满一黑板生字铺天盖地向学生袭来,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甚至产生学习的抗拒心理。 5、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是比较熟悉的。现行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6、家校配合不力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7、学生负担过重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事与愿违,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现象。 8、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的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阅读中的识字教学,也称随文识字。 阅读中的识字教学除了依然要遵循汉字教学的基本规律,还要遵循阅读中识字的特有规律——依托具体语境进行识字 。阅读中识字提倡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这是因为汉子依存的书面语言环境可以为学生记忆提供一定的线索,书面语言可供学生反复阅读与记诵,实际上也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 这种方式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号儿童思维的性质特点。 一、教学策略 (一)随文正字音 这里的“文”,可以是课文的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在初读课文阶段,可以借助自然段或词语、短语进行正音。比如学生自由练读课文之后,按照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或者出示词语、短语认读,随机提取认读时易出错、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反复读几遍。 随文正音时要注意,对于一些常见的字、学生容易读准的字音,没有必要强调,不需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样平均用力会浪费时间,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疲乏之感。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 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教学的统筹安排。 (二)随文解字义 汉字是音、形、义三个要素构成的方块图形。研究发现,学生产生错别字的根源是音、形、义的连接发生断裂。因而,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将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 1.借助文本,解决一字多义 汉字因语境的不同,意思会大相径庭,教学时要关注学生这一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环境来正确理解文本中某个字的意思。 2.借助语境,辨析形近字 第一阶段的儿童掌握汉字遵循“先整体,后个别笔画,服从知觉”的整体性原则。因而他们对于汉字的局部细节是不易关注到的。教师需要借助语言环境,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局部细节,达到辨析字形、准确把握的目的。 (三)随文猜字音 教材在每册最后一两篇课文中不给部分生字注音,让学生猜字的读音。采用猜读的方法,为的是不让学生因不认识的字而阻碍阅读。提出“猜读字”是有学理依据的:首先,学生学习语文是学习母语,具有语言基础。即便是部分字不认识,也可以采用猜读、跳读的办法 完成儿童读物的阅读。其次,“猜读字”的读物一般为连环画,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猜。最后,“猜读字”猜的大部分为形声字,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猜读出字音。 猜读字的方法: (1)借助插图,猜一猜,就是看图猜字。 (2)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3)根据形声字特点,猜一猜。       本章总结:总体来说,随文识字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识字目标要分散落实。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注意对课后要求认读的生字进行必要的分析:(1)给生字分类:比如根据动词,或者同偏旁的字 给同类生字归类;(2)在文中圈画出生字,明确生字在文中的分布情况,如发现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的生字过多,要考虑分散在几个时段进行教学;(3)分析生字的难点,比如字音难点或字形难点,以便着重开展教学。 2.不同阶段,目标各有侧重。 在一节课中“随文识字”分布在几个主要阶段进行教学,并且每个阶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各有侧重: (1)初读课文阶段: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精读课文阶段: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复现字形。 (3)巩固阶段:复习巩固,书写指导。 每个阶段识字写字任务各有侧重,但并不是割裂的,如在精读课文阶段,也必然要进行读音的巩固,对有些重点生字,需要通过分析字形,使形义产生联系来促进理解。 3.识字要在语境中走个“来回”。

随文识字教学的方法研究论文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识字有很多种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生活识字法、部首识字法、联想识字法、猜字谜识字法、儿歌识字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上我们的语文识字教学主要分为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       说到这两种识字方法,各有优略,随文识字,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理解。也就是说,随文识字的优点就是在于孩子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渗入生字的认识,一方面识记了生字时有了语言抓手,符合新教材的编写规律,将生字分散到课文中同时也减轻了孩子们的识记负担,学生是在一点点、一步步中实现全文十几个生字的认识与了解。       而对于集中识字,要谈到了去年的教学经历,初教一年级,在学校的影响下最常用闯三关的方法识记生字,也就是说,把生字的识记更多放在第一课时的第一关教学,要求是孩子们对于生字运用多种方法,集中识记。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生字,便于发现生字的规律,方便识记,效率较高。       对于初登低年级教学讲台的我来说,集中识字很好上手,从刚开始的带拼音识记到后来的去拼音,再到后期的运用多种方法,最后的复习,这一步步下来,孩子的记忆逐步加深,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读便不再话下。但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生字要求孩子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识字强度大,往往教过一遍、两遍甚至三遍后,在开小火车的游戏检验中仍然存在卡壳现象,记忆不牢。     今年的疫情期间,每天都跟随省课同步学习,不断改变了我对随文识字的态度。       随文识字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深入文本,深入语境,在课文的讲解中加入生字的识记,也就比较符合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在语境中学语文。     随文和集中各有优略,应该如何取舍,我也做了一些思考,对于一些篇幅较短,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短文,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也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对于一些篇幅较长,蕴含寓意的文章要更多选用集中识字,进而压缩识字时间,方便记忆。      其实,选用何种识字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情、生情而定,切不可拘泥于一种方法,也不利于低年级孩子积极性的调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识字 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如: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么、办、法、高、想”等生字,史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学文、读文,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老师做看的动作,用字理讲解生字“看”,形象的帮助学生识记“看”字。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此时老师出示“办”,对“办”字做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讲一边问,学生边学课文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2、随课题识字,分散难度。很多要求认识的汉字,在课题中就出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揭示课题时,就让学生识字。 3、在朗读中反复认读、识字。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所以,我认为学生进入课文阶段,教师先不要范读课文,因为教师一范读,学生凭借临时的记忆,大部分字就顺下来了,那么学生真的解决了生字问题了吗?未必。这样学生在自学生字的时候,就忽略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字。如果教师没有范读,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里也可能出现以前学习过又忘记的字)。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允许模糊记忆。这种初步感知阶段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学生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同桌互读(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听读识字)——教师把本课生词从课文中摘离出来让学生认读(初识字义)——把单字从词语里摘离认读(正音)——检查读——全班读。从以上程序不难看出,我们在教学时力求体现随文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研讨的这两节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通过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形,初步感知字义。 4、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经过字理分析,帮助了学生深刻的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以识促读”。 5、注意识写结合: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专家作过实验与调查,得出结论:小学生写一个生字超过3遍是无用功。低年级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写字,并且重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当前,有不少教师重视写字但忽略了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及间架结构。生字要求至少描一个、写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但在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都没安排写字这一环节,这确实有点儿遗憾。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光通过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以学生的情况选)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媒体,辅助设备缺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学生识字效率较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而“汉字难认,汉字难学”,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见识少,思维差,这又是一个事实。那么,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急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做了关于《低年级开放与创新的识字教学研究》,积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索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率的符合农村儿童特点的识字教学途径,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研究过程中,据我们调查了解,低年级200名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占70%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占1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这些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把识字写字教学集中在一课时,很少能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正是因为这种脱离了文本的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就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字虽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3、课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 3个因素构成。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开课后,满满一黑板生字铺天盖地向学生袭来,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甚至产生学习的抗拒心理。 5、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是比较熟悉的。现行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6、家校配合不力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7、学生负担过重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事与愿违,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现象。 8、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的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识字教学论文研究报告

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低段语文教学游戏方法作用探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近年来,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游戏教学法是把游戏的形式融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证实了游戏教学法是比较适合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倡导“轻负高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游戏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运用策略,更是帮助老师们打开了教学改革的另一扇窗户。老师们真切的感受到巧妙的运用教学游戏,在帮助了小朋友学习的同时,更是减轻了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精神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育学中之所以注重游戏,是因为游戏的以下特点具有教育价值。

1、游戏不拘于形式,引人入胜。它使学生掌握知识不是出于被动无奈,而是出于学习者本身的意愿。

2、游戏使学生有机会在其他同学面前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是一个人的重要能力。

3、游戏具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在游戏中,优胜者不只是掌握知识较多的人,而是富有想象力,善于观察,能更快更准确做出反应的人。

4、游戏要求具有合作精神,它营造一种健康的竞争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提高学习效率。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激发兴趣、增强创新动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搜集资料,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

2、填写课题申报表。

3、立项申报,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操作阶段(20xx年2月—5月)

1、搜集“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的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2、全面展开研究。

3、及时做好资料收集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6月)

1、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2、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进行反思,撰写论文

3、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方法和途径: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关于课堂游戏教育的有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课堂游戏教育的科学认识。

2、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发展并检验理论。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研究思路、方法、步骤。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现状,写出分析报告。

4、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实践情况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针对此课题的特点,准备以论文,调查问卷和课例等形式呈现。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一)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

(二)强师资学习。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及课程标准的理论,深刻体会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深入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法,为课堂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整理、进行总结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进行落实,教师写出本课题的经验报告或实验报告。

(2) 物质保障

A、物质力量:

学校配备了大量的`图书、多媒体教室,各种活动室及电子音像系统、电子备课室等。

B、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别的学校在此方面好的经验方法。

预期最终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1、结题报告一份

2、有关课堂游戏的教学反思

3、我的教学故事2份

4、.教学论文2篇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运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使小学生知道语文是他们时时刻刻都能够用到的语言,比如说话、写字、回答老师的问题、讲故事等。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例如写字、识字、读书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小学生刚刚入学时就让他们多读书、多识字。

由于小学生都有着好奇的心理,所以对学校新发下来的教材,小学生会非常地感兴趣,于是就会对整本教材不停地阅读。小学生拿着教材自己大声地阅读是一种无目的、无意识的识字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懂得利用这样的机会,充分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还要让全班的学生都向这位学生学习,这样就是在为学生随机地树立典型。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加,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满足感有所增长。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在语文学习中的乐趣,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能够融入到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从而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地学习和鼓励。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有关识字的竞赛,这样就能够使小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识字。

教师不但要使小学生在教材中学习到新的字词,同时也还要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到新的字词。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进入生活中去识字,例如让学生多看一些报纸或者书籍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做一些生字的图片,然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地进行交流,讨论这些图片中的字,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到快乐,还能够让其在快乐中识字。

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形象思维,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中一定要使用感官的教学方法,这样利用实物把学生要学的生字展示出来,就会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实物就能够提升学生识字的效率。

小学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对识字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其识字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够使小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去识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对识字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

要想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识字,就一定要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识字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掌握好每一个所学习的字。根据小学生在学习识字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教师总结出了很多的识字教学方法。如数笔画的方法,这是我国识字教学中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这样就会为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采用编故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其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小学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利用他们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学习生字,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识字教学中的主体,从而才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个性,进而能够使学生的识字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向学生示范正确的读写姿势,对学生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进行及时的纠正,确保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教师一定要使小学生做到眼睛和书本距离一尺远,胸口和桌子要距离一拳远,手指和笔尖要距离一寸远。三、教师要培养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读写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书写时一定使学生注意该字的笔顺,并且要按照正确的书写方法去写字。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进行写字时一定要让学生在田字格内进行书写,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写出更规范的字。

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小学生的写字作业时,一旦发现了学生的错别字,先不要对其进行修改,要利用颜色明显的笔把学生的错别字圈出来,并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自己把错别字修改过来,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检查。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能够养成自己修改错别字的习惯,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准确地写出这个字的正确形式,进而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学习中随机地为学生树立典型,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向其学习,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读写习惯。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就是要学会识字与写字,同时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创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使其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提升小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就指明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认真践行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彻底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义不容辞地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主地位,使学生学习成为真正的主人。那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段就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字串来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汉字的结构美,培养识字兴趣。 除此之外,我还把有关生字编成顺口溜或句子,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寻字、辨字、读字、记字,加快了识字速度,提高了识字能力。 二、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识字教学如果不讲究方法,只让学生机械记忆,学生将产生厌倦心理,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识字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1.象形识字法。如学习“舟、竹、石、川、燕”等字时,把它们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2.会意识字法。比如在学习“尖”字时,让学生拿出铅笔观察,认识一头小一头大的东西就是尖的。 3.替换部件法。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都可以让学生用“换部件”的方法来学习。如学习“请”字时,让学生先回忆“清、晴”字,让他们把“氵、**”换成“讠”,就是“请”。 4.谜语识字法。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如教“也”字,可编成:“有水可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总之,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解决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问题。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文识字论文题目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自读课文,音准句顺3、集中认读全部生字词【这只是初读,一般可以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读准每一个生字词,即不追求一步到位,因为后面的教学中还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认读生字词,所以时间上要加以严格控制】4、轮读课文,随段纠错,随机认读巩固难读的字词5、精读课文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先随机认读部分生字词,然后再引出相关段落。可以按文章顺序教,也可以变序教】②相关段落的教学段落精读过程的几种切入手法:第一:读段落中关键的生字词,并以这些词为教学的支撑点设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学词带动学句学段;第二:由情节性提问入手,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第三:由看图切入,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第四:借助评价学生的朗读,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即“以读导读”。6、巩固识字7、练习【表面看,这一模式与苏教版常模有些相似,但其实有质的不同。苏教版教学常模属于“识字+朗读感悟”模式,识字阶段追求字音一步到位,但这不是主要问题,因为你追求让学生读准所有生字词这没有什么错,主要问题是其朗读感悟环节采用的是与中高年段一样的模式,在整个精读阶段几乎没有识字教学,于是识字写字这一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难以得到落实,更何况识字教学的任务并不仅仅局限于“读准字音”。在教师的潜意识里总这样认为:前面已经读好生字词了,精读阶段只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就可以了。所以改革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在精读阶段进一步巩固字音,借助字理和语言环境教学字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词语等。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属于识字教学,文本主要是为识字提供一个环境,所以其教学过程中识字活动要反复出现。这是每一个低年级教师应有的认识】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常模二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自读课文,音准句顺3、轮读课文,随段认读本段的全部生字词【或只随段纠错,或随机认读难读的字词,但不刻意安排认读生字词。注意,这里的处理手法影响到进入段落精读阶段的处理手法】4、精读课文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也可以在这一引出过程中先随机巩固认读或认读部分生字词——如果在轮读课文阶段你采用的是“随段认读本段的全部生字词”,那么这时就是“巩固认读”部分生字词;如果你前面采用的是“随段纠错,或随机认读难读的字词”,那么这时就是“认读部分生字词”,然后再引出相关段落。可以按文章顺序教,也可以变序教】②认读本段中难读的或关键的生字词、字词【或认读本段的全部生字词,这里的处理手法与“轮读课文”阶段的处理手法一般正好相反】③相关段落的教学【这一部分与模式一同,关键是要考虑需要出现哪些生字词、关键字词,出现的频率怎样,我们的教学要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5、巩固识字6、练习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常模三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自读课文,音准句顺3、精读课文【与常模二比,它省略了用来检查反馈学生自读课文效果的“轮读课文”这一环节,而直接把检查初读情况与精读结合在一起,所以它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而且进入段落时要安排“读准本段的全部生字词”这一环节】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②指读课文段落,读准本段的全部生字词③相关段落的教学【与前面模式的操作同】4、巩固识字5、练习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常模四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借助看图,认读部分生字词3、自读课文,音准句顺4、轮读课文,随机认读前面没教到的生字词或难读的生字词5、精读课文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可以按文章顺序教,也可以变序教】②相关段落教学【与前面模式的操作同】6、巩固识字7、练习 作为教学常模,一般只有一个,我们这里一下就理出了四个,这正说明随文识字教学结构的灵动。下面谈三个注意点:1、明确识字的目标。哪些字词的意思是不需要教的,哪些字词的意思是必须教的,教到什么程度;哪些字的字形与字义有密切联系需要分析字理,哪些字词可以用来作为精读教学的支撑点,哪些字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等等,教师都必须十分明确。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教师的文化程度太高,不了解学生的需要,所以在他看来似乎没什么值得一教,于是他找不到目标。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的教学经验,如王兰老师的经典教例。《兰幽香风远》中收录了不少成功的教例,其识字教学功力深厚,值得我们去品味。2、识字教学出现的时机多变,导出手法多样,出现频率有讲究就出现时机说,有的在板题时出现,有的在初读课文前出现【通过看图或谈话就可随机识一部分】,有的在交流初读情况时出现,还有的要等到精读时才隆重登场。不再是苏教版常模中刻板的集中呈现。就导出手法说,有的以图导出,有的借情节性提问导出,有的借学生朗读教师评价导出,而且,一节课中必须要把各种导出手法加以综合运用,最忌一种手法一以贯之的刻板处理。如果把一节课比作需要编织的艺术品,那么作品的优劣往往就体现在字词出现的时机、频率,导出手法以及教学深度上。我们的教师之所以看好苏教版常模,就是因为它好操作,且到了不用教师动脑筋的地步——导入、初读、集中认读、检查读文、精读课文、写字。识字写字主要出现在“集中认读”“写字”这两个环节。精读教学的手法与中高年段没有本质的区别,识字写字这一年段重点难以得到落实。当你要求他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来落实识字写字这一年段重点时,他会头疼,因为这样的课须精心编织,可他只会按教参的提示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偏偏把握不了识字教学出现的时机、频率、导出手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深度。所以每位教师从近往后都要注意精心编织你的课堂。随文识字教学结构是灵动的,所以特别需要我们的创造力,你只有用心,课堂才会异彩纷呈,学生跟着你也就不会觉得特别累。上面提供的四种模式,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每个人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而“相关段落的精读教学”部分,我们只能提供了“段落精读过程的几种切入手法”而已,这里有更多的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的余地。要精心编织,前提条件是脑海中要始终绷紧“识字写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这根弦。认识对了路,你总能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适合你的学生的、适合具体教材的教学策略。例如,文章的第一段有三个生字词,在轮读课文阶段我们采用的是“随机认读难读的字词”的思路,已经认读了一个难读的词,在谈话引出相关段落的阶段,又随机认读了第二个生字词,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进入段落的精读前还要不要安排认读生字词的环节;如果安排,是认读剩下的一个呢,还是认读两个,或三个;这时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例如第一个词中的生字需要分析字理以明字义,第二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用于段落教学的支撑点,这时我可能会教两个,一个是尚未认读的第三个词,一个是关键词,而且关键词肯定是后学,因为只有后学才便于我们随机发问,带动段的教学。但也有可能只认读那个关键的生字词,那个尚未认读的和需要分析字理的,我们完全可以随段落的精读进行。正所谓“把戏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我校在随文识字教学中也做了一些探讨,在上周听了同事靳老师的一节阅读教学课《乌鸦喝水》和今天听了潘亚丽老师的《松鼠和松树》以及盛丽敏老师的《荷叶圆圆》后,对于,我有自己的一些感想。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如: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么、办、法、高、想”等生字,靳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学文、读文,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老师做看的动作,用字理讲解生字“看”,形象的帮助学生识记“看”字。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此时老师出示“办”,对“办”字做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讲一边问,学生边学课文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2、随课题识字,分散难度。很多要求认识的汉字,在课题中就出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揭示课题时,就让学生识字。如,盛丽敏老师这节课上,一揭示课题后,盛老师就特别点出了“荷”为什么是草字头,为以后学习草字头的字奠定了基础。 3、在朗读中反复认读、识字。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所以,我认为学生进入课文阶段,教师先不要范读课文,(潘老师和盛老师都是先范读了课文)因为教师一范读,学生凭借临时的记忆,大部分字就顺下来了,那么学生真的解决了生字问题了吗?未必。这样学生在自学生字的时候,就忽略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字。如果教师没有范读,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里也可能出现以前学习过又忘记的字)。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允许模糊记忆。这种初步感知阶段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学生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同桌互读(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听读识字)——教师把本课生词从课文中摘离出来让学生认读(初识字义)——把单字从词语里摘离认读(正音)——检查读——全班读。从以上程序不难看出,我们在教学时力求体现随文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研讨的这两节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通过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形,初步感知字义。4、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如潘老师在上《松鼠和松果》一课伊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时,她相机教学“聪”字,通过字理给学生进行分析,“聪”的“耳”表示我们的耳朵,倒八表示我们的眼睛,“口”表示我们的嘴巴,“心”字表示我们的心,同学们,只要上课用耳认真听,用眼仔细看,用心积极想,用口大胆说,就会比阿凡提还要聪明。(不过我认为这里不如说比喜羊羊聪明,毕竟学生对喜羊羊较熟悉)经过这样的字理分析,帮助了学生深刻的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以识促读”。 5、注意识写结合: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专家作过实验与调查,得出结论:小学生写一个生字超过3遍是无用功。低年级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写字,并且重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当前,有不少教师重视写字但忽略了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及间架结构。生字要求至少描一个、写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但在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都没安排写字这一环节,这确实有点儿遗憾。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光通过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以学生的情况选)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开明宗义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对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说得够明白不过了.按照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散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很快的识记好生字,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引-——扶——放”.引,即是引学生入门,引学生的兴趣.扶即是教师传授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放即是放手发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生字.在教学中,我们究竟可以采用哪些识字方法.汉字是音、形、义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一、字音的教学.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除借助拼音学字音以外,字音教学还可以:1、形声字找声旁.在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部分.掌握了学习形声字地方法,就解决了学习绝大多数生字的问题.教学时,要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在学形声字.例如:路——露等.2、音近字比较辨析.有的音近字是形声字,例如:喧、暄、渲;有的形近字如:庭、挺、涎;有的字形完全不同如:亿 、易.教学时要找出它们在字音上的差别,结合字形、字义、放到词语中多读多练.3、多音字据词定音.多音字教学,要依靠字义作为分化字音的手段,把它们放到语言环境中根据字义定字音.二、字义的教学方.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起点,对字形教学可以:1、直观演示法.对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数量词等,可用实物、插图等直观说明,对有些动词、形容词和方位词等可用手势、动作、表演来演示.2、组词造句法.这是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字义常用的方法.如:教“庭”字时,可让学生组词,再造句.3、联系实际.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4、结合课文法.这是随文识字最常用来理解字义的方法.5、利用规律法.如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分析方法.6、比较辨析法.教形声字与近义词、反义词都可以用比较辨析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生字.7、同义替换法.这是一种既能使学生认识近义词,又是简易的方法.通过这样使我们的学生也感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变化多样,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三、字形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尤其以生字字形教学为重要,我们可采用:1、笔画部件法.笔画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要素.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念笔顺和笔画名,掌握笔顺后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2、利用规律法.汉字的构造有规律可循.在字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构字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把无意识记变成有意识记.3、儿歌字谜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会更高.4、直观形象法.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势,教师在字形教学中就大可采用直观形象法.5、形近比较法.在字形教学中,可以将形近易混字,通过以熟字带生字辨析比较,区别异同.如“大和太”可以这样教学生“大了一点,就是太”.这样子学生不仅清楚地区别了字形,而且牢牢地区别开了两字.6、彩笔标注法.对于学生易错的地方教师可采用彩笔标注出来.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识字教材的研究论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对以前所理解的识字提出了不同要求,增加了识字量,根据新课标,一年级一学年就达到1000字左右的识字量。识字量如此的巨大,而我们老师面对的又是一群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一年级新生。

关键词:识字;喜学;乐想;巧认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49-01

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如何让识字过程充满趣味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的特点,我在实践过程中针对识字教学,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巧认——巧妙引导,让识字充满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的识字过程充满兴趣,孩子们一旦有了学习了兴趣,就能自觉集中注意力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让所学知识深深刻入脑海中。

1、让课前预习充满乐趣

小孩子很喜欢自己动手做出有自己风格的小物品,因此教师可以让小朋友自己在预习的时候,做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字卡,在做生字卡时,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这个字,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不断创作的热情和学习新字的热情。

2、重视个性差异,以游戏带动课内识字

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好动,爱玩,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上我多采取游戏记字。“编故事法”“猜谜法”等方法,但如果遇到结构相似的字,学生经常弄混,为了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更易区别,我采用了“自编儿歌法”如“办”和“为”孩子们是这样编的:左右两个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起想出好“办”法;“为”了集体增光彩,我们给她带红花,头上一朵,胸前按一朵。多样的游戏活动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不同的精彩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

二、喜学——设计趣味作业,巩固识字,初步运用

设立“改错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生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的字越多,越会混淆,比如同音字、形近字等。作业、测验中反复地写错,我也反复强调,但总有些“顽固分子”。

经过反思,我发现平时总是自己在强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建立自觉修正的行为。因此,学生在书写中会反复出现同一错别字,成为“顽疾”。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室的黑板一角设立了改错专栏名为“改错医院”,让孩子们都来当“小医生”,如发现常错的字就把它送进医院,并让孩子写出对的字,还要孩子用红色粉笔把容易错的笔画描出来,在视觉上起了直观的强调作用。

我还设立了“改错医院本”,要孩子当自己的“错字小医生”,每天把自己前一天在作业中出现的错字也送进自己的“改错医院”,并把正确的字多写几个,常错的笔画用红笔描出。我不定期抽查“改错医院本”,把做得比较好的孩子评为“优秀医生”,并颁发证书。

孩子们对这一做法特别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过了一段时间,当错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我们就举办“最佳医疗小组”比赛。在小组里,把这些错字写进试卷里,要孩子们合作改错,看看哪几个小组准确率最高,就给予奖励。

这一方法是渐渐起了成效,孩子们的错别字减少了,还练就了“火眼金睛”,养成了及时发现错别字,及时改错的习惯。

三、乐想——培养阅读兴趣,加强课外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把语文学习延伸至课外,才能促使识字量的强化与增加。同时,随着孩子们识字量的增加,也会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营造环境

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对激发孩子的阅读需要是行之有效的。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如果我们能将这个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室布置上,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

2、图书“漂流”

每个月定期举办一次“跳蚤书市”。给学生一个空间,鼓励他们“换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我们还利用美术课,给换回来的书设计“漂流卡”,把“漂流卡”夹在书后,“漂流卡”定期回收。

3、快乐积累。

要求孩子在看书时要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我的阅读园地》,每天摘录几个好词或几句好话,日积月累,细水长流。

四、发动家长力量,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

学校教育最大的好处是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的环境,但是却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虽然老师平时也在进行个别辅导,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还跟不上的孩子。而这个工作如果有家长辅助,就会非常有效,因为家长只面对一个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刚学完拼音,有的已经能对照着拼音开始阅读了,那么我就要求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边读边讲边聊;还没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家长可以挑选好的书读给孩子听,读完后再聊聊。甚至可以读孩子们通过“图书漂流”活动换回来的书,带着孩子在阅读完这本书后一起填写“漂流卡”,用家长的手写下孩子的感想,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这种朗读方式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使家庭关系融洽。

字理识字教学中处理形义关系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下频频出现在课堂中的曲解形义的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据“理”识字意识、循序渐进意识、适用性意识,灵活选择据“理”联想、编字理谜、拆解构件编故事等教学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关键词:曲解 形义关系 字理识字教学 教学意识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广大教师为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绞尽脑汁。随着研究的深入,字理识字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已自成一派,颇具影响力。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依据字理解析汉字的形义与音形的关系。目前,在趣味识字理念的指引下,字理识字教学法在运用中出现了教师随意曲解汉字形义关系的误区,即教师根据字理析形索义时,因对字源随意解说而扭曲了汉字的形义关系。

曲解形义的识字教学在课堂里频频出现。如有“乌”字的教学。老师从熟字“鸟”入手,然后这样引导:鸟失去了眼睛, 眼前就一片乌( 漆) 黑。“乌”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孝鸟也。”这是它的本义。孝鸟即乌鸦,因为它有一身黑色的羽毛,后又引申为乌黑。又如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上《卧薪尝胆》的教学片断:

师:( 画“女”字的象形文字) 这是什么人?

生:这是女人。

师:( 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 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奴”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从女从又。这里的“又”是指手也,手持事者也。可见,“奴”的本义不仅仅指女子,是泛指古人所谓的罪人。虽然薛老师试图通过展示“奴”字的古文字形,让学生了解它的本义,但他因顾形思义而犯了缩小字义的错误。

这种曲解汉字形义的识字教学已经招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批评声浪。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在《识字教学不要勉强谈字理》一文中指出,人们依据其现代字形,凭生活经验想象,并推断其字义的字理识字教学是不正确的。它的伪科学性不仅会误导学生,还会糟蹋汉字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汉文化的传承。但不可否认,这种让汉字文化“失真”的识字教学确实取得了较好的识字效率。曲解形义识字教学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面对这种曲解现象的伪科学性,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准确的汉字形义关系,而中低段学生学习生字时,无法辨析字理的准确性,所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那教师应该树立哪些教学意识?建立汉字形义关系进行识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哪些方法建立形义关系来提高识字效率?下面就从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意识

(一)据“理”识字意识

汉字具有构形理据, 它“指汉字构造时每一个部件, 乃至每一个点画被采用、被按某种程式拼装的理由和依据。” 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教师对汉字形义关系解说的随意性主要原因在于执教时没有对汉字进行科学考证。因此,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树立科学性意识。换言之,形义之间的联系要有“理”据。

首先,教师可依照古代汉语中的“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探求本义,科学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切忌顾文思义。原因有二:一是并非所有的汉字都有字理,甲骨文中有许多字至今未解其谜,有些被认识的字甚至无法说出其理据;二是汉字构形并非一成不变的。从古到今,汉字在构形上经历了简化、繁化等演变。字形变了,或者记录汉字的音义变了,它的构字理据也会随之改变,或承袭字源理据,或理据重构,或理据隐含,或理据丧失。 字理变化后,汉字的形义之间的变化也尾随而至。因此,对汉字形义关系的分析不可望文生义,要进行科学考证。

其次,教师可依照新说文解字中的“字理”,建立合理的形义关系。随着时代的改变,有些汉字的本义与现代生活的差距越来越远。这势必给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带来重重障碍。汉字的形义关系是否可以与时俱“新”?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在其《汉字三论》中说道:“新说文解字完全可以提倡,要求是:思想健康,浅而易见,生动活泼,合乎口味……凡有利于识字教学者,不必拒绝。”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先生也认为:只要言之有“理”( 新的字理) ,形义结合,便于形象识记,便可宽以待之,允其成立。 由此可见,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可依照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字理。

总之,教师在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意识,据“理”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让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形成规律,准确而真切地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从而创造性地学习汉字。

(二)循序渐进意识

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首先要“循”造字先后之“序”。在汉字中, 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的组合。只要教会了象形字、指事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势如破竹了。加上儿童的认知规律总是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因此,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宜按照先象形、指事字, 后会意、形声字的规律来。 如教学指事字“本”和“末”时,先教什么?教师要认识到这两个字都是根据象形字“木”造出来的,所以先教学生回忆“木”的形义关系,然后教学生认识“本”是在“木”下加一横,表示树根,“末”是在“木”上加一横,表示树梢。如果打乱顺序,先教指事字“本”或“末”,后教象形字,那是对儿童认知规律的本末倒置。

其次要“循”学情之“序”。教材中的识字内容安排并没有严格按照汉字的构字先后顺序,而现在的孩子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有许多学前识字经历。因此,在运用字理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如第一册第二个生字“妈”,由“女”和“马”构成。虽然“女”和“马”两字出现在其后课文中,但是学生在入学前早已认识。根据儿童接受新知识时往往由熟悉的旧知识开始的规律,教学形声字“妈”时,教师可以从象形字“女”和“马”入手。而“桥”、“惜”等字,教材也是先安排认识这些字,其后认识“乔”、“昔”等字。基于学生对“乔”、“昔”等字比较陌生的学情,教师不可先教“乔”、“昔”等字,否则便会加重学生的识字负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学情而教,不可勉强拆形释义。

其三要“循”儿童认知规律之“序”。中低段儿童认识事物需要借助形象事物。在运用字理进行形义关系教学时,宜按先出示形象的字理图,后出示抽象的生字的顺序。如象形字“老”笔者是这样教的:先出示一副手拄拐杖的老人图和甲骨文中的老 ,后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并说说原因,再根据学生的理由,适时点拨、解说这个象形图,最后演示“老”的字形演变,出示现代汉语中的“老”。

(三)适用性意识

依据字理分析来进行识字教学并非适合每个汉字。教师在选择教法时,首先要考虑这个汉字是否适合分析形义,倘若依据字理分析形义的教学方式不是最佳选择或者没有意义时,则要另择他法。如教五册第七课中的“考”字,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它是“老”的转注字,本义是“老”,而现代汉语里的“考查、考核”的义项在上古的时候很少用。从中国科举考试的源头--汉代便开始,“考”作为“考查、考核”的这一义项逐渐被广泛运用。而教学时,出示“考”的本义对课文中表示“考查、考核”这一义项的理解并无裨益。显然,教学“考”字选择析形索义的教学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时,教师要慎重地考虑使用形义关系教学的适用性。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一味地对学生讲求汉字的形义关系比较枯燥,需要添加趣味性和新鲜感以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吸收各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高效地识字。正如贾国均先生所说,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字理识字效率的各种教学方式,我们都要吸收。汉字形义关系是字理识字的核心,所以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汉字形义关系的教学。但是,因为曲解形义关系的普遍存在,所以,下面就以下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说说如何正确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

(一)据“理”联想

据“理”联想即依据字理科学地阐释汉字的形义关系,进而通过联想建立形义关系。

今天,教师引导学习者去领会五六千年前先民的造字理据, 有着相当大的历史差距和思维差距。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联想是缩小这些差距的有效方法。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识字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当儿童面对一个具有表意性的生字时, 他的头脑里必然会产生许多丰富的联想。如见到形声字“爸”字,有学生说爸爸有颗大门牙。显然,儿童的联想往往是没有理据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使用联想法进行教学时,要据“理”加以科学地引导。倘若听之任之,甚至教师也将联想变成臆想,随意建立言之无“理”的联想教学,这不仅损害了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影响了下一代对汉字文化的继承。

据“理”联想并非讲求字字循字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合“理”的发挥,但要把握合适的“度”--以不影响汉字的形义关系为前提。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这样教学“蚓”字:在释义时,她解说“蚓”的字义是虫;在掌握写法时,她这样引导,蚯蚓的身体有时是弯弯曲曲的,像一张弓,有时又很直,像一条线,所以“蚓”字是“虫”加“弓”加“│”。对“蚓”字的教学,斯霞老师先准确释义,然后在不影响字义的前提下,把表示声部的“引”当会意用,让学生形象识记字形,从而建立形义之间的联想。这种形义关系的联想方式既让学生形象地识记了字形,又准确地理解了字义。

(二)编字理谜

教学中,给汉字编字理谜即据“理”给汉字编形义关系的字谜是一条有效的识字途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证明, 材料本身有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 而我们主要依靠对材料内在意义的理解而进行的意义识记的.效果, 要比材料本身没有多少内在联系, 主要依靠按材料前后顺序的多次重复而进行的机械识记好得多。汉字的形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字理谜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汉字的形义关系。如:“朝”字,黄亢美先生把它编成“一轮红日升草间,一轮残月挂天边”。《说文解字》里释“朝”即旦也,字谜里所含的意境正是天明日出的写照。这种字谜也是学生识记汉字形义和吸纳文化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

编字谜是比较流行的识字方法,如“淹”字,学生编成“大水快淹过来了,赶紧打求救电话”。从表面上看,形和义的关系都结合在字里了,然而这种形义关系是生拉硬扯的。因此,教师要进行字理关系的准确性的引导,否则课堂上师生的地位都会变质:学生会由“自主”变成“自流”,教师也会从“主导”变成“不导”。

(三)拆解构件编故事

儿童喜欢听故事,用编故事法进行教学,最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先准确地拆解汉字的各个构件(构件由形素组成, 是汉字构形的单位, 是直接参与构字并对所构字的构意起直接作用的构形元素。),科学地分析各构件的关系,后根据各构件所含的意思编织合理的故事。如,“本”和“末”可拆解成“木”加“横”,有位老师成功地运用此法来教学“本”和“末”。教师先复习“木”的形义关系,后用各构件创设故事:爸妈送小明一份礼物,留下“木”字的字条。他来到树林里,看到一块写着“本”字的牌子,就知道礼物在树底下。请小朋友说说小明为什么要在树底下找?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随机出示“木”与“本”的字理演示图,进行形义关系的联想,学生掌握了“本”表示树根。老师又问:如果礼物挂在树梢,应该在木牌上写什么字?学生说应该在木上边加横,教师随机出示“末”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本”和“末”的形义关系。

建立形义关系的识字教学法还有很多,教师不能仅仅追求活泼花哨的教学形式, 否则学生的学习只会停留在机械识记层面。教学生字时,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而富有情趣的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丰富了,让学生的精神成长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才得到了“增值”,也因此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字理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为识记而不顾汉字的形义关系牵强附会地拆解汉字,其结果是违背了字理,不仅难以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的识字能力, 而且使学生从小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对其终身学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运用字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灵活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注》,许慎著,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汉字古今义合解》,许威汉、陈秋祥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4、《斯霞识字教学艺术赏析》,王轶群,《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2期。

5、《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潘树新,《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7、8期。

6、《活用汉字三千,人生风光百年》,扬清,《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4月刊。

7、《字理识字教学新探》,何丹,《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9月刊。

8、《字理识字教学法》,贾国均,《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3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