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肺结核药物治疗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肺结核药物治疗的毕业论文

在撰写药学 毕业 论文过程中,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除了给整篇 文章 画龙点睛外,还直接决定着论文的内容、范围、框架结构以及选用的参考资料。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药学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到你!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抗生素滥用举例 2. 抗菌药合理使用 3.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研究 4. 药品的 广告 管理 5. 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6. 药物不良反应 7. 药物相互作用 8. 中西药合用的优缺点 9. 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物节律 10. 药物依赖性 11. 药物代谢酶在药物合用中的作用 12. 给药方式与药物疗效 1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4. 谈谈你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15.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16.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调查 17.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8.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9.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GAP在中药发展中的应用。 2. 中药的质量控制(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某一种中药制剂) 3.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某一种中药制剂) 4.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5. 请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你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解 6. 中药新制剂研制工艺研究(可以针对某一医院制剂) 7. 我国制药工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8. 制药工艺学教学模式及 学习 方法 的探讨 9. 药物(写一具体名字)的工艺优化方法的探讨 10. 药物(写一具体名字)的合成研究 11. 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2. 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新药研发中药品质量控制的探讨 14. 新药研发中对溶剂的选择原则 15. 药厂“三废”处理方法的探讨 16. 药厂污水处理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7. 高效液相色谱应用新进展 18. 固相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9. “设计性”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 高效液相色谱整体柱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3.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4.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5. 脑血管病治疗药物进展 6. 血栓形成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7. 缺血性脑卒中单元规范化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与管理 8.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9. 肺结核的药物治疗进展 10.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11. 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12.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13.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14. 恶性肿瘤防治现状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治疗 17. 国内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8. 国外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9. 2010年版药典(一部)在中药质量监控中的变化。 20. 植物资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四) 1. ****药品的 市场营销 策划方案 2. ****药品 市场调查 报告 3. ****医药企业营销实务中的4PS组合运用 4. ****医药企业产品策略分析 5. ****医药企业价格策略分析 6. ****医药企业 渠道 策略分析 7. ****医药企业广告策略分析 8. ****医药企业公共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9. ******医药新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10. ******公司医药代表的管理 11. ****新医改背景下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2. ****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3. ****传统医药保健品企业的直销分析 14. ******医药商品的“绿色营销”。 15. ****医药企业物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6.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探析 17. ****平价药店的价格策略分析 18. ****药品品牌管理 19. ****地区医药企业营销人员现状调查 20. ****医药企业的营销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1.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2.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3.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4.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5. 药学系毕业论文题目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该病的病程长、恢复慢,而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在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还容易引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既需要配合医生治疗,又要注意饮食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结核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一、病因、病理

1.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寒、耐干燥、耐潮湿,在阴湿处可存活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h或煮沸lmin杀灭。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结核病人,由病人随地吐痰或对人咳嗽、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与人共进餐、共用碗筷等而产生肠道感染。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 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后应(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具有过敏反应的人再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使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二、具体护理医嘱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及适度的 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

(2)饮食。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优良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

(3)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淋浴。 (4)消毒与隔离。指导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

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 1h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在夜间入睡前,碗筷等餐用具后煮沸5min再洗;剩余饭菜煮沸5min弃去;便具、痰具用1%含氯消毒剂或含氯石灰(漂白粉)液浸泡1h再冲洗;床单、衣服等应以开水浸泡后再洗;衣被、书籍等物可在太阳下曝晒2h。

2.咯血的护理

(1)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护理在床上进行,待血止一周后病人可下床大小便。

(2)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忧虑,鼓励病人有血尽量咯出,以防窒息。

(3)护士在护理及抢救中必要沉着,迅速做好急救器材吸引器、气管插管、氧气及止血药物准备。

(4)咯血发作时立即 报告 医生,必要时按常规注射止血药物和物理疗法—胸部放置水袋或沙袋,并记录咯血量。

(5)按时查房。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四大生命体征。

(6)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采用轻泻剂或灌肠。

(8)取患侧卧位。以防病变播散,鼓励指导病人咯出气管内血,避免大咯血窒息的发生。

(9)禁止会客与高声谈笑。

(10)如有发生窒息者,可立即采取体位引流,即抱起患者双足,使病人身体与床呈垂直,清出白内血块,放平立即氧气吸入,静脉注射及垂体叶素5u+10% NaCl 20mL或Gluosi 20mL,但对高血压、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及预孕妇慎用。

三、心理护理

热情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的 用药知识 ,预防隔离知识,让病人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 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化疗。

参 考 文 献

[1]黄津芳. 医院健康 教育 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2]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7.

[4]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摘要】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对138例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 措施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特点;护理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5776-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器官结核总数的80%-90%。大多数患者缺乏肺结核病的知识,病情加重才到医院就诊。而肺结核病病程长,和非传染病人相比,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使病人产生自卑、悲观、忧郁、恐惧心理,甚至绝望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治疗护理的同时,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肺结核病人138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8例。

1.2 入院情况 平诊入院98例,急诊入院40例,伴有咳嗽咳痰68例,伴有低热39例,伴有咯血31例。

1.3 治疗情况 坚持住院痊愈32例,症状减轻出院97例,死亡9例。

2 心理特点

2.1 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才前往医院就诊。故对此病缺乏心理准备,常有焦虑感,甚至有恐惧感,有的有悲观心理,若不消除这种心理,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作为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使患者消除这种顾虑,尽早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心理特点 心理压力很大。怕别人歧视,甚至怕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表现出消极情绪。此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举止,温和的态度,主动建立医患间的交流氛围。耐心听患者诉说,回答患者的疑问。这种尊重和关心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稍有不适即疑为病情恶化,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感觉异常和心理、生理障碍。护士应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点滴信息,培养乐观情绪,以减轻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

2.3 治疗结束后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分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已治愈,恢复了健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另一种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旦患感冒、咳嗽或胸痛就认为旧病复发。护士应在患者疗程结束后告知其这些知识,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3 护 理

3.1 督促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对138例病人进行调查表明,约有78%的病人不知道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在调查中发现约有80%的病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负担重,病情稍好转就要求出院。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让病人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应有95%以上治愈机会,并不会传染他人,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病,使结核菌耐药,即便应用昂贵药品,花费更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3.2 对住院病人的生活指导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丰富的营养对疾病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病人要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病人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

3.3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 由于肺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切断传染途径从自己做起。给病人讲解预防常识,发给病人痰袋或痰纸,嘱病人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病室要经常通风,并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床头桌,被褥要经常晒。病人餐具应单独一套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进行PPD实验,阴性者及时接种卡介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肺结核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Mocha ] - 13:23:19医学文献检索试题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2分) 1、PubMed的“自动词语匹配”功能,能将检索词自动转换:( ) A、MeSH转换表 B、期刊转换表 C、短语表 D、以上均是 2、下列关于查全率和查准率的说法哪种正确______。( ) A、查全率和查准率存在着互逆关系 B、查全率和查准率成反比 C、查全率和查准率成正比 D、好的检索系统可以做到查全率和查准率都达到100% 3、“*”称为( ) A、 通配符;B、截词符;C、限定检索符;D、同句检索符 4、检索语言主要包括:( ) A、分类语言; B、主题语言; C代码语言; D、上述均是 5、NCBI的全称是( ) A.美国国立图书馆 B.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C.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D.其网址是: 6、辅助工具栏中,LIMITS的作用是______( ) A. 剪贴板 B. 检索史 C. 字段限定 D. 预览 二、是非题(6分) 1、MeSH中仅有主题词和副主题词组成。( ) 2、期刊不同于图书,它有特有的ISSN号。 ( ) 3、在Google检索中,利用“”可实现词组的精确匹配检索。( ) 4、利用主题词上位词或扩展指令可提高查准率。( ) 5、ScienceDirect是网络版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 ) 6、二次检索是指在已有检索结果的基础上再检索,逐步缩小检索范围。( ) 三、填空题(12分) 1、PUBMED数据库内容由 、 、 三部分组成。 2、在检索“用利血平治疗高血压”的有关文献时,如果用“高血压”作为主题词,则合适的副主题词是 。 3、在机检中,逻辑运算符“OR”的作用是 检索范围, 查全率。 4、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 、 三种。 5、Sciencedirect数据库提供了 、 、 等多种个性化功能。 四、检索题(70分),要求写出每题的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过程: 维普数据库 1.传统检索:在医药卫生类里检索2008至2010年核心期刊上有关芯片(同义词)的文献。 检索表达式(过程): 检索结果: 第一篇论文标题: CBM WEB数据库: 2.基本检索:标题和中文摘要中都出现 阿托品不良反应 的文献(要求:不选择“智能检索”)。 检索表达式(过程): 检索结果: 第一篇论文标题: 3.分类途径检索:肺结核的影像诊断方面的文献。 检索表达式(过程): 检索结果: 第一篇论文标题: 4.期刊检索:有关遗传学的期刊有 种,写出收录的第一种期刊的刊名与ISSN号。 检索表达式(过程): 检索结果: 第一篇论文标题: 5.主题检索:主题词加权扩展检索:FK506 的副作用 综述的文献 检索表达式(过程): 检索结果: 第一篇论文标题: PUBMED试题: http:// 6.主题词结合限制检索 (LIMITS):检索近2001年至2009年发表的老年人糖尿病(diabetes)护理(nursing)方面的有摘要的英文文献。 检索表达式(过程): 检索结果: 第一篇论文标题: 7.利用百度高级搜索功能, 检索: 有关禽流感的网页,排除研究对象是动物的,且查询的关键词仅位于网页标题中.题目 DABDBC,错对对错错对1、PUBMED数据库内容由 MEDLINE、In process citations 、Publisher-supplied citations 三部分组成。 2、在检索“用利血平治疗高血压”的有关文献时,如果用“高血压”作为主题词,则合适的副主题词是 药物治疗。 3、在机检中,逻辑运算符“OR”的作用是_扩大_检索范围,_提高_ 查全率。 4、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常用法、追溯法 、分段法 三种。 5、Sciencedirect数据库提供了 Email提示服务、检索史的管理 、其它功能(个人信息管理、近期操作、快速链接)。 等多种个性化功能。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该病的病程长、恢复慢,而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在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还容易引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既需要配合医生治疗,又要注意饮食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结核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一、病因、病理

1.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寒、耐干燥、耐潮湿,在阴湿处可存活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h或煮沸lmin杀灭。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结核病人,由病人随地吐痰或对人咳嗽、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与人共进餐、共用碗筷等而产生肠道感染。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 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后应(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具有过敏反应的人再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使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二、具体护理医嘱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及适度的 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

(2)饮食。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优良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

(3)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淋浴。 (4)消毒与隔离。指导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

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 1h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在夜间入睡前,碗筷等餐用具后煮沸5min再洗;剩余饭菜煮沸5min弃去;便具、痰具用1%含氯消毒剂或含氯石灰(漂白粉)液浸泡1h再冲洗;床单、衣服等应以开水浸泡后再洗;衣被、书籍等物可在太阳下曝晒2h。

2.咯血的护理

(1)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护理在床上进行,待血止一周后病人可下床大小便。

(2)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忧虑,鼓励病人有血尽量咯出,以防窒息。

(3)护士在护理及抢救中必要沉着,迅速做好急救器材吸引器、气管插管、氧气及止血药物准备。

(4)咯血发作时立即 报告 医生,必要时按常规注射止血药物和物理疗法—胸部放置水袋或沙袋,并记录咯血量。

(5)按时查房。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四大生命体征。

(6)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采用轻泻剂或灌肠。

(8)取患侧卧位。以防病变播散,鼓励指导病人咯出气管内血,避免大咯血窒息的发生。

(9)禁止会客与高声谈笑。

(10)如有发生窒息者,可立即采取体位引流,即抱起患者双足,使病人身体与床呈垂直,清出白内血块,放平立即氧气吸入,静脉注射及垂体叶素5u+10% NaCl 20mL或Gluosi 20mL,但对高血压、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及预孕妇慎用。

三、心理护理

热情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的 用药知识 ,预防隔离知识,让病人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 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化疗。

参 考 文 献

[1]黄津芳. 医院健康 教育 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2]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7.

[4]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摘要】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对138例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 措施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特点;护理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5776-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器官结核总数的80%-90%。大多数患者缺乏肺结核病的知识,病情加重才到医院就诊。而肺结核病病程长,和非传染病人相比,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使病人产生自卑、悲观、忧郁、恐惧心理,甚至绝望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治疗护理的同时,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肺结核病人138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8例。

1.2 入院情况 平诊入院98例,急诊入院40例,伴有咳嗽咳痰68例,伴有低热39例,伴有咯血31例。

1.3 治疗情况 坚持住院痊愈32例,症状减轻出院97例,死亡9例。

2 心理特点

2.1 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才前往医院就诊。故对此病缺乏心理准备,常有焦虑感,甚至有恐惧感,有的有悲观心理,若不消除这种心理,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作为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使患者消除这种顾虑,尽早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心理特点 心理压力很大。怕别人歧视,甚至怕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表现出消极情绪。此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举止,温和的态度,主动建立医患间的交流氛围。耐心听患者诉说,回答患者的疑问。这种尊重和关心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稍有不适即疑为病情恶化,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感觉异常和心理、生理障碍。护士应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点滴信息,培养乐观情绪,以减轻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

2.3 治疗结束后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分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已治愈,恢复了健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另一种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旦患感冒、咳嗽或胸痛就认为旧病复发。护士应在患者疗程结束后告知其这些知识,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3 护 理

3.1 督促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对138例病人进行调查表明,约有78%的病人不知道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在调查中发现约有80%的病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负担重,病情稍好转就要求出院。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让病人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应有95%以上治愈机会,并不会传染他人,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病,使结核菌耐药,即便应用昂贵药品,花费更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3.2 对住院病人的生活指导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丰富的营养对疾病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病人要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病人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

3.3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 由于肺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切断传染途径从自己做起。给病人讲解预防常识,发给病人痰袋或痰纸,嘱病人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病室要经常通风,并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床头桌,被褥要经常晒。病人餐具应单独一套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进行PPD实验,阴性者及时接种卡介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传统检索:结核杆菌(同义词)检测64242008-2010年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3写出 Hypertension 的中文主题词、上位主题词 、下位主题词,并加权、扩展主题词检索其全部综述文献。中文主题词 高血压上位主题词 血管疾病下位主题词 高血压, 恶性 高血压, 肾性(+1) 高血压, 妊娠性 检索条件:主题词:高血压/加权/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词 限定条件:综述4857布加综合征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4.分类途径:检索出肝肿瘤药物疗法、化学疗法方面的文献(要求“扩展检索”)。检索条件:分类号=R735.7/扩展/复分-053/ 限定条件:综述151多药耐药基因1与肝癌5.期刊检索:温州医学院出版的期刊有 种,写出收录的第一种期刊的文献篇数 篇。6 肝胆胰外科杂志28116.Advanced search(高级检索):检索近2003年至2005年发表的肝炎(Hepatitis)治疗(therapy)方面的文献类型为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语种为中文的免费全文文献。检索式:Search Hepatitis AND therapy Limits: only items with links to free full text, Clinical Trial,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from 2003 to 2005结果:1第一篇标题[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about the action of Fuzheng Huayu Capsule against liver fibrosi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2008年以后发表的关于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ssential hypertension、spontaneous hypertension)病理学(pathology、pathologic...)研究的文献检索表达式:: pub-date > 2007 and primary hypertension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and patholog*检索结果:3,249 articles 第一篇篇名:Chapter 18 - Pathophysiology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吴绍青,1895年10月21日出生于安徽巢县农村一个清贫的家庭里。其父在乡间开私塾,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他3岁时丧父,寡母携他回到芜湖外祖父家生活。在舅父资助下,他上了私塾,老师管教极为严格,同时本人又聪颖好学,因而打下极好的汉文基础。10岁时他进了芜湖教会办的小学。该校有多名美国教师,他开始学习英语,且极为勤奋。小学毕业后他升入芜湖萃文中学,到高中三年级时,由于美国校长限制中国学生的活动而发生了学潮。吴绍青是学生代表之一,被迫停止了学籍,于是在家自学不息。1915年,在上海面粉厂担任技师的舅父邀他去当助手,他因已立志学医而婉言谢辞。这时他看到报上登载汉口一英籍医师招收医学生的启事,立即赴汉口应试,不料到汉口后发现并非正规学校而大失所望。适时他得知由颜福庆等创办刚一年的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正在招生,随即前去报考,因考试成绩优异被招收为该校第一班插班生。该校系七年制,前二年为预科,后五年为医学本科。1921年第一班10名学生毕业,均获医学博士学位。这10名毕业生中有吴绍青、张孝骞、应元岳、汤飞凡、姚克方和周诚浒等。后来他们都成为中国医学界的重要领导骨干,对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吴绍青从湘雅毕业以后,先到上海工部局传染病院任住院医师,后到芜湖医院任内、外科住院医师数年,而后又转到南昌医院任内科医师。1929年他赴美国到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在斯科特和福伊克纳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血液病,并共同发表了一篇题为《白血病的治疗》的论文。随后,该文被西塞尔《内科学》第3版列为参考文献。这时,吴绍青患了轻度肺结核,住进纽约多都疗养院休养,并得以医师身份参加该院胸腔会议。从此,他开始对肺病学发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和文献,深感肺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需大力防治。当他的病情静止后,他回到波士顿,改攻肺科,立志救治众多的肺结核病人。1932年,他婉言谢绝了师友的挽留,毅然偕在美国刚结为伉俪的夫人、前在中国南昌医院共事的美籍护士长埃尔玛克女士回到哺育他成长的祖国。仍在南昌医院工作,任肺科主任兼代院长,并在南昌西郊创办肺结核疗养院,还定期到郊外麻风院巡诊。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北平、天津、上海、太原、南京、武汉相继失守。在日军迫近江西时,吴夫人得美国朋友的帮助带领一子一女从九江搭外国海轮回到美国。吴绍青只身辗转到上海时,其肺结核复发,休养一年后,受聘任上海医学院肺科教授。此时上海已变成“孤岛”。上海医学院派朱恒壁、应元岳分赴内地勘察院址,筹划内迁。随后该院师生分批经安南(今越南)海防到昆明。吴绍青带领几名学生驻在河内,负责接应师生和搬运工作。他调度有方,给许多师生留下深刻印象。上海医学院先在昆明龙潭开课,后迁到重庆歌乐山。吴绍青除继续担任肺科教授外,还兼任重庆中央医院副院长二年。1944年,他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再度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研究员,并兼任波士顿麻省纪念医院及帝屈德肺病医院肺科主治医师。他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周密考察了美国的防痨机构和设施,深入了解肺结核的预防和治疗新进展。这时他与阔别了6年之久的夫人和子女团聚。1946年,他携眷回国,继续在上海医学院任肺科教授,担任医疗教学工作,并以极大的热情推动上海和全国的防痨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重视防痨事业,吴绍青异常振奋,更加积极地参与各项防痨事务。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控制结核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结核病科学会主任委员、顾问, 《中华结核病科杂志》和《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的副总编辑、顾问,中国防痨协会理事、总干事、副理事长,中国防痨协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肺结核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务。吴绍青于1980年3月16日逝世,终年85岁。 结核病俗称痨病。在未发现抗结核的特效药物以前,结核病流行猖镢,结核病死亡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那时人得了结核病较今日患癌症还要害怕,得病的人很多,成为当时一大社会问题。吴绍青自30年代初专攻肺科以后,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肺结核方面。1932年,他回国到南昌医院后,除在该院加强肺结核医疗工作外,在南昌西郊创办了西山肺结核疗养院,并经常呼吁防痨。1937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在上海成立,吴绍青被选为委员。该会1943年改称中华医学会防痨委员会,他被选为主任委员。1944年,吴绍青出国考察防痨工作,1946年回国,除继续担任上海医学院肺科教授外,大部分精力投于防痨工作。他首先在上海医学院的支持下,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前身)内拨出数间房屋,并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获得X线机和其它仪器,创建了上海肺病中心诊所,开展防痨工作。他从实践经验体会到,仅靠少数单位少数人是不能搞好防痨工作的。于是他积极活动,恢复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断了的中国防痨协会,他被选为总干事,与副总干事陈湘泉一道大力推动全国及上海的群众防痨工作。他还发动、协助其他省市及一些地区恢复和建立防痨协会。他在上海,团结上海市原有的两个结核病医院和两个肺病诊所的约200名专业医师,为本市及全国举办各种训练班,培训专业医护人员,扩大防痨队伍。根据吴绍青提出的“重点检查,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方针,他们采用装有缩影X线机的流动车对部分大学、工厂、企业和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集体肺部健康检查,以期达到早期发现病例,早期治疗的目的。他们协助许多工厂和企业举办自办疗养所(室),并派专业医师和护士定期查房、访视,给予必要的指导,收到既少花钱,病人又得到合理治疗的效果。卡介苗接种对预防儿童结核病,尤其儿童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有良好效果,已为国际所公认。中国防痨协会大力培训一批接种人员后,立即推行这项工作。当时人们对卡介苗接种尚缺乏认识。吴绍青与刘永纯医师撰写了一篇《卡介苗无害论》的文章,提高了许多家长的认识,使他们放心让儿女接受接种。为了提高群众对结核病的认识,1947年2月中国防痨协会联合上海市各界知名人士及有关单位组成委员会,开展防痨宣传教育和劝止随地吐痰运动。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在路旁电线杆上漆刷标语;在火车、轮船、飞机、公共电车汽车上张贴宣传画;在中外报纸上刊登劝止随地吐痰运动的文章,在公共电车、汽车上进行劝止随地吐痰的广播;在广播电台的防痨讲座节目中由专家轮流讲授;在电影院放映正片前,先放映防痨幻灯片;发动全市30多万小学生在马路上劝诫行人不要随地吐痰等。上述活动的规模和声势均十分浩大,并历时5个多月。这些工作不仅在上海收到了良好效果,且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从1946―1949年,吴绍青的工作极为繁忙,几乎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放在防痨事业上。他直接领导上海肺病中心诊所的日常工作,和医师们共同察看X线集体肺部健康检查的缩影照片,每周亲自看一次门诊,并参加上海防痨协会各项防痨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加强中国防痨协会与中央卫生部的联系,1951年1月,中国防痨协会由上海迁到北京,由裘祖源接替吴绍青的总干事职务。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防痨工作,吴绍青感到十分振奋,更加积极地工作以推动上海和全国的防痨工作。1951年国外报告异烟肼对医治结核病有效。1952年,吴绍青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协作,研制国产异烟肼取得了成功。该药物经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理教研组分析,证明毒性很低,然后在中山医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一医院对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研究,证实国产异烟肼疗效高、副作用少、价格低廉。随后,吴绍青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结核病科学会大会上宣读了该研究成果,并写成论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上,使国产异烟肼迅速向全国推广,众多肺结核患者获得了及时的治疗。接着他与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教研组和微生物教研组协作,进行结核菌对异烟肼的耐药性与致病力的关系的研究。他们选择经胸部X线证实,痰涂片结核菌阳性并过去从未用过任何抗结核药物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服用异烟肼后,对其痰培养作耐药性测定,然后再接种在小白鼠和豚鼠身上,分别在1个月或2个月时用乙醚将它们杀死,取其脾、肝、肺和淋巴结作巨体观察和显微镜检查。将经异烟肼治疗平均7个月、资料完整的25例加以分析,证实全部痰菌阳性者均产生耐药性,临床症状仍有不等程度的进步。同时,证实耐药的结核菌对动物体的致病力也同样有所降低。但少数患者有差异。吴绍青认为这一差异是由于宿主和细菌在某一标本中的不均一性造成的。他主张只要临床上需要,可不必因结核菌产生耐药性而在给药方面受到限制。这一研究为当时认为应对结核病人给以长期合理地应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1957年,吴绍青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防痨会议。在大会上他宣读了这一研究结果,受到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发展上海市的防痨工作,1956年在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下,成立了上海市肺结核病防治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王聿先局长任主任委员,吴绍青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吴绍青负责拟订全市统一的防痨工作计划,指导全市防痨工作的开展,把上海市结核病院、中国防痨协会上海分会所属各院、所和上海第一医学院肺科三支主要防痨力量从业务和技术上统一起来,进行防痨工作。同时,他还组织每周举行一次病案讨论会,讨论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参加的人员有各单位肺科医师、放射科医师等。这对提高全市有关医师的业务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吴绍青对于其他单位建立肺科的工作,无不热心帮助,如上海市胸科医院和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都得到过他的指导。在浙江嘉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一医院,收容了不少患肺结核的解放军战士。他连续3年组织一些结核病科和呼吸系内外科专家、医师利用星期日前去讲课、读片、示教、处理病例以及开展手术治疗,提高了该院的业务水平。随着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上海市组成全市性的结核病防治网的条件已经成熟。1956年,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成立了上海市结核病中心防治所,相继在1957―1958年全市各区县先后成立了结核病防治所,负责本区县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从此,全市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在中心防治所的全面规划下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根据有计划的抽样检查,上海市结核病患病率自1957年的400/10万下降至1990年的64/10万;市区结核病死亡率自1951年的208/10万,下降至1990年的4.3/10万。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覆盖率不断提高。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明显减少。195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3.3/10万,1980年已无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结核病组、美国、英国和罗马尼亚防痨专家到上海参观后,对上海防痨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赞叹。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市防痨工作者通力合作所取得的,当然也与吴绍青的长期辛勤劳动和献计献策分不开的。吴绍青在1979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学术会议上指出:结核病仍是中国当前肺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解决它,必须把好“治必彻底”这一关,治一个好一个,治寓于防,治愈率愈高,预防的负担愈轻。今后随着防治规划严格贯彻执行,真正做到“防治结合”,那么疫情的控制应该是完全有把握的。 近半个世纪以来,呼吸生理研究的飞跃发展,推动了肺功能测验在内科、外科、呼吸科和职业病领域的广泛应用。过去,肺功能测验在中国只有最简单的肺活量测验和测验常数。1956年起吴绍青等开展肺功能测验,利用新陈代谢仪改为肺量计,开展肺功能测验,以后陆续进口了新仪器,对中国正常人进行肺容量、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等一系列测验。吴绍青等在1956―1961年间陆续发表有关肺功能测验的论文24篇。他们在1961年编写出版了《肺功能测验在临床的应用》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有关肺功能的专著。该书对呼吸生理、肺功能测验的价值、测验方法、肺功能正常常数和各类肺疾病肺功能的改变,均作了重点阐述。同时对测验方法和步骤的描述极为详尽,基层单位医师手此一册,即可开展测验。这本书在全国各地备受欢迎。50年代,中国有关肺病学的书籍屈指可数,许多医师大多阅读国外出版的专著,而国外的肺疾病的患病率及临床情况与中国实际情况有时大相径庭。吴绍青认为中国应有自己编写的专著,否则对肺科的发展极为不利。1959年,他与其他有关专家编写了《结核病学》 、 《实用肺结核病治疗学》等书。他还是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的《实用内科学》一书1952年、1958年、1972年和1980年版的编委,并是呼吸系统疾病部分的主编。这些专著对于肺病学知识在中国的普及起到很大的作用。60年代初期,中山医院肺科即对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进行肺功能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为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70年代,吴绍青根据他半个世纪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医学知识,高瞻远瞩地指出:在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问世后,全世界肺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肺结核和肺部急性炎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一部分病例则必演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吸烟、大气污染和各种过敏原的长期作用,助长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癌的患病率的上升。他认为结核病医师应扩大眼界,不宜囿于过去的狭隘的范围,只局限于肺结核病的研究。他大力提倡戒烟。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结核病科学会召开全市性肺气肿综合讨论会上,他提醒上海市肺科医生应重视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防治。1971年,周总理指示卫生部成立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办公室,统一领导全国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原性心脏病的研究工作。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宣传戒烟的机构。这些事实与吴绍青的远见是不谋而合的,说明吸烟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吴绍青一生著述甚多,先后发表了80多篇论文,写过近10本肺科教科书和参考书。他丰富的肺科学识与经验,充实了中国近代的医学宝库,为中国肺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50年代中期,与肺科同事研究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肺功能测验技术,获得成功,编印出版《肺功能测验在临床应用》一书。60年代,对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患者进行肺功能测验,积累不少成果和资料,为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吴氏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讲课生动,表述精确,逻辑性强,对基础理论和各种疑难杂症讲得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并以满腔热忱帮助兄弟医院建立肺科,培训人员,传授医术,临床会诊,指导示教。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实用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部分、《实用肺结核治疗学》等。1956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吴绍青在培育人才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他长期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肺科教授和中山医院肺科教研组主任。他的教学方法具有独创性。他采取启迪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将肺部疾病从病理、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逻辑性强,因而效果极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对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进修人员都有明确要求和一套培养方法。他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教学讨论和胸腔会议等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循循善诱、反复启迪。他指导住院医师阅读国外文献并要求作笔记,鼓励写病例报告、病例分析和文献综述等,亲自为他们修改文章。他还鼓励主治医师、研究生和进修人员从事研究工作,撰写论文。在他的教导下,中山医院肺科医师每年在国内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质量较好的论文。上海第一医学院每年接受全国各地派来的肺科进修人员5―6名,20多年从未间断。医学院还举办了肺功能进修班多期。这些进修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骨干力量。据统计,全国有11所医学院校的肺科主任为吴绍青的学生。至于他的学生在全国结核病防治院所和综合性医院任肺科领导和医师者则更多。他的学生王鸣岐、王德理、诸荣恩等都是全国知名的肺科专家。60年代,中国《国外医学·呼吸系疾病文摘》月刊由中山医院肺科教研组担任主编。吴绍青发动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每月写一二篇文摘,他亲自对照原文仔细校正,藉以提高他们阅读英文杂志和编写的能力。他曾长期担任《中华结核病科杂志》和《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的副总编辑、顾问,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编委。他十分重视杂志的质量,经常为杂志审改稿件,撰写专著。他规定自己每年至少写一篇科研论文,每篇论文,最少修改三遍,多至五六遍。论文质量要达到要求后,他才向外投稿。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中处理过吴绍青稿件的老编辑无不赞赏他严于律己的作风,不论中文稿、英文稿几乎不需改动一个字,一个标点。1979年11月全国结核病防治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吴绍青抱病前去参加,并作了报告。报告阐明了中国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关键性问题,指出肺科工作者科学研究的方向。该报告后来发表在《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上,影响很大。在临终前的二三个月,吴绍青心绞痛发作频繁,虽在医师劝告下作了些休息,但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就执笔撰文。直至逝世前两天他还为南京军区后勤卫生部办的《内科主任、主治医师呼吸系疾病进修班讲义集》完成了前言和一篇讲话稿。1980年3月16日上午,他还在指导年轻医师翻译《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理论》 (英文)专著,并邀上海市结核病中心防治所陈恒医师汇报上海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16日下午,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噩耗传到全国各地,各地受他教益的朋友和学生们,无不哀痛不已。他为中国防痨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生前还留下遗言,将自己的遗体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个人物简历1895年10月21日出生于安徽巢县。1921年毕业于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获医学博士学位。1921―1929年先后任上海工部局传染病院、安徽省芜湖医院和江西省南昌医院住院医师、医师。1929年赴美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1932―1937年任南昌医院肺科主任、兼代院长。19371944年先后在上海、昆明、重庆任上海医学院肺科教授,兼任重庆中央医院副院长。1937―1980年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1944―1946年赴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肺科研究员,兼波士顿麻省纪念医院及帝屈德肺病医院肺科主治医师。1946―1980年任上海医学院(1952年改称上海第一医学院)肺科教授、顾问,创建上海肺病中心诊所,任主任,到上海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市第一肺病医院前身)指导工作。1980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

肺结核的诊断研究治疗进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 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水杨酸(PAS)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性[1]。发明异烟 肼 (INH)后,有人单用INH和联用INH PAS或SM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再一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2]。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即SM INH PAS,疗程18个月~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 脲 (TB1),俗称“老三化”[3]。70年代随着利福平(RFP)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 嗪 酰胺(PZA)的重新认识,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5]。当人类迈入2000年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 喹 诺酮这两大类药物,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一、利福霉素类

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随着RFP的发现,世界各国出现了研制本类新衍生物的浪潮,相继产生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但杀菌效果都不如RFP,RFP仍是利福霉素类药物中最经典的抗结核药物。

1.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0.06 μg/ml),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0.25~16.0 μg/ml)。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这么宽的MIC范围,又提示RFP耐药菌株对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达31%。在MIC<0.5 μg/ml的结核分支杆菌株,或许可把RBU考虑为中度敏感[6]。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

RBU也有其不足之处。如RBU的早期杀菌作用不如RFP[7],可能与其血浆浓度低有关。有研究结果表明,RBU口服剂量300 mg 4 h后的峰值浓度仅为0.49 μg/ml,比同剂量RFP的峰值约低10倍。究其原因,可能与RBU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清蛋白结合率均低有关,前者只有12%~20%,后者仅为RFP的25%。

临床上已将RBU试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核病人。香港胸腔协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同时耐INH、SM和RFP的结核病患者中,RBU和RFP的效果几乎相等[8]。但已有研究表明,RBU对鸟分支杆菌复合群有明显的作用。

2.苯并恶 嗪 利福霉素-1648(KRM-1648):苯并恶 嗪 利福霉素-1648属于3-羟-5-4-烷基 哌 嗪 ,为苯并恶 嗪 利福霉素5种衍化物之一。本品比RFP的MIC强16~32倍。小鼠实验结核病治疗结果显示:单剂KRM-1648 3 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RFP 10 mg/kg,与HE联用亦比RFP HE疗效佳。KRM-1648和其它利福霉素类的交叉耐药也必然是一问题,但纲谷良一[9]认为:由于KRM-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支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最近芝加哥的一份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KRM-1648、RBU和RFP这三种相类似的药物均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无效[10]。

3. 利福喷丁(rifapentine, DL473, RPE, RPT):RPT又名环戊基 哌 嗪 利福霉素,于1976年由意大利Leptit公司首先报道,我国紧跟其后于1977年就已着手研制,并在1984年应用于临床。该药为RFP的环戊衍生物,据Arioli等[11]报告,其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本品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良好,并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中,以肝脏为最高,其次为肾、脾、肺及心脏,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人口服后4 h即达血浓度高峰。RPT的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因此组织停留时间长,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5倍,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我国使用该药替代RFP对初、复治肺结核进行了对比研究,每周顿服或每周2次服用RPT 500~600 mg,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病变有效率和空洞关闭率与每日服用RFP组相比,疗效一致,未见有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本药不仅有满意的近期效果,而且有可靠的远期疗效[12]。由于RPT可以每周只给药1~2次,全疗程总药量减少,便于督导,也易为病家所接受。

二、氟 喹 诺酮类(FQ)

第三代氟 喹 诺酮类药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对非结核分支杆菌(鸟胞分支杆菌复合群除外)亦有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氟 喹 诺酮产生自发突变率很低,为1/106~107,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目前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用对象。

氟 喹 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优点是胃肠道易吸收,消除半衰期较长,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容积大,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这类化合物抗菌机制独特,通过抑制结核分支杆菌旋转酶而使其DNA复制受阻,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氟 喹 诺酮在肺组织、呼吸道粘膜组织中有蓄积性,浓度均超过结核分支杆菌的MIC。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对血药浓度的比值较正常组织中高,在痰、支气管粘膜、肺等组织的药浓度/血清浓度为2或更高,显示了对肺结核的强大治疗作用。

1.氧氟沙星(ofloxacin, OFLX):OFLX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0.5~2 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 μg/ml,在下呼吸道的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清浓度。OFLX有在巨噬细胞内聚积的趋势,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与细胞外十分相近的MIC,与PZA在巨噬细胞中产生协同作用。OFLX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既无协同作用也无 拮 抗作用,可能为相加作用[13]。

OFLX的临床应用已有若干报道,尽管人体耐受量仅有中等程度抗结核作用,但不论对鼠实验结核或人结核病治疗均有肯定疗效。现在香港将OFLX与其它可供使用的配伍药一起,常规用于少数耐多药的慢性肺结核病人[8]。

我院采用含有OFLX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获得了痰菌培养2个月阴转率50%、3个月62%以及6个月75%的可观效果。厂家推荐的用于治疗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剂量为400 mg 2次/日。有人对22例单用OFLX 300 mg/d或800 mg/d治疗,持续9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耐受良好,并显示较大的剂量效果较好[6]。多次用药后,血清或各种体液中无临床上明显的蓄积作用,有利于肺结核的长程治疗。人体对OFLX的最大耐受量为800 mg/d,我院选择的经验剂量为300 mg 2次/日。

2.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 CIP):CIP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和MBC与OFLX相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内和RFP一起应用有 拮 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也还不多。CIP因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体内抗结核活性弱于OFLX。基于上述因素,OFLX被更多地用于耐药结核病。

3.左氟沙星(levofloxacin, DR-3355, S-OFLX, LVFX):1986年开发的LVFX为OFLX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抗菌活性要比D型异构体大8~128倍。在7H11培养基中,LVFX抗结核分支杆菌的MIC50、MIC90均为0.78 μg/ml。在7H12培养基中对敏感菌及耐药菌的MIC为0.25~1 μg/ml(MBC1 μg/ml,),比OFLX强1倍。与OFLX一样,LVFX亦好聚集于巨噬细胞内,其MIC为0.5 μg/ml(MBC是2 μg/ml),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也是OFLX的2倍。两者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与它们抗DNA旋转酶的活性不同有关[14]。

LVFX口服吸收迅速,服药后1 h血药浓度达3.27 μg/ml,达峰时间(1.05±0.17) h。服用LVFX 4 h后痰中药物浓度平均4.44 μg/ml,高于同期平均血液药物浓度1.89 μg/ml,证明本品在体内吸收后渗透入支气管-肺屏障的浓度极高。而且,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15],使LVFX正逐步替代O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

4.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 AT-4140, SPFX) 与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LMLX):SPFX是现行氟 喹 诺酮类中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较高的品种。SPFX的MIC为0.25 μg/ml,MBC 0.5 μg/ml,较OFLX和CIP强2~4倍,亦优于LVFX。采用SPFX 50 mg/kg(仅相当于OFLX的1/6)就完全能够控制鼠结核病,临床上为达到最佳治疗结核的效果,宜采用400 mg/d。但SPFX对脑脊液的渗透有限,单次口服200 mg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低于0.1或0.4 mg/L。

LMLX对结核分支杆菌亦具有活性,但弱于对其它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用于抗结核的剂量为400 mg 2次/日,如治疗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可改为400 mg 1次/日。Primak等对43例初治肺结核用本药或RFP联用其它抗结核药进行疗效对比,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不逊于RFP组。

SPFX与LMLX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一样,因光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5.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MXFX, Bay12-8039):MXFX因附加的甲基侧链可增加抗菌活性,属第三代 喹 诺酮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为0.25 mg/L,虽体外活性大致与SPFX和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相当;体内如在鼠实验结核中,克林沙星无活性,而MXFX的杀菌力较SPFX更高[16]。MXFX对治疗结核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尽管上述氟 喹 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结核作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和RFP相提并论[17]。由于氟 喹 诺酮类药物影响年幼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儿童和孕妇的安全性至今尚无定论,原则上暂不考虑用于这二类人群。

三、吡 嗪 酰胺

PZA是一种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后来对它的杀菌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根据Mitchison[18]的新推论,虽治疗开始时病灶内大多数细菌存在于细胞外,但当其中某些菌引起炎症反应使pH下降,部分细菌生长受抑制,此时PZA较INH更具杀菌作用。所以在短程化疗开始的2个月中加用PZA是必需的,可以达到很高、几乎无复发的治愈率。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的吡 嗪 酸类衍化物[20]。

四、氨基糖苷类

1.阿米卡星(amikacin,AMK):卡那霉素由于它的毒性不适合于长期抗结核治疗,已逐渐被AMK所替代。AMK在试管中对结核分支杆菌是一种高效杀菌药,对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为4~8 μg/ml。肌注7.5 mg/kg(相当于0.375 g/50 kg),1 h后平均血的峰浓度(Cmax)为21 μg/ml。美国胸科学会(ATS)介绍的肌注和静脉滴注的剂量均为15 mg/kg[6] ,并将AMK列入治疗MDR-TB的主要药物中。

尽管AMK的耳毒性低于卡那霉素,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监测该药的血浓度以确保剂量足够但不过高。具体做法可考虑每月测定一次高峰血液药物浓度,推荐峰浓度(静脉注射30 min后,肌肉注射60 min后)为35~45 μg/ml,可据此进行剂量调节。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时,需慎用,因为AMK对年老患者的肾脏和第八对听神经的毒性较大。

2.巴龙霉素(paromomycin):巴龙霉素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有研究认为它具有抗结核作用[19]。Bates[20]则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并用于MDR-TB。

五、多肽类,结核放线菌素-N(tuberactinomycin-N,TUM-N;enviomycin,EVM)

结核放线菌素-N的'抗结核作用相当于卡那霉素的1/2,它的优点是对肾脏和听力损害比紫霉素和卡那霉素低。鉴于此药对耐SM或KM菌株有效,可用于复治方案。常用剂量为1 g/d,肌肉注射,疗程不超过3个月。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密切观察下肌肉注射结核放线菌素-N 1 g/d 14个月,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

六、氨硫 脲 衍生物

较引人注目的是2-乙酰 喹 啉 N4吡咯烷氨硫 脲 ,MIC为0.6 μg/ml,优于TB1。国内单菊生等报告的15种氨硫 脲 衍生物有4种具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MIC范围在0.78~12.5 μg/ml之间,其中以乙 烯 基甲基甲酮缩TB1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为著。

七、吩 嗪 类

这是一类用于麻风病的药物,近年来也开始试用于耐药结核病,其中对氯法齐明(氯苯吩 嗪 , clofazimine, CFM, B663)的研究最多[21]。CFM是一种吩 嗪 染料,通过与分支杆菌的DNA结合抑制转录而产生抑制分支杆菌生长的效果,对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MIC为0.1~0.33 μg/ml。一般起始剂量为200~300 mg/d,当组织饱和(皮肤染色)时减为100 mg/d。它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与β干扰素合用,可以恢复由结核分支杆菌25片段引起的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成为吞噬细胞的激发剂,属于免疫治疗的一部分,已经超出了单纯化疗的范畴[22]。CFM可引起严重威胁生命的腹痛和器官损害,应予以高度重视[23]。

有人报道,在11个吩 嗪 类似物中有5个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等于或优于CFM(MIC90≤1.0 μg/ml),其中以B4157最强(MIC90为0.12 μg/ml),但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21]。

八、β内酰胺酶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结核分支杆菌也产生β内酰胺酶,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在单用时并不能抑制结核分支杆菌的生长,而是通过抑制β内酰胺,使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免遭破坏[24]。当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不耐酶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联合使用时,能大大增强这类青霉素的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其中的最佳联用当数氨 苄 西林或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等摩尔复合剂[25]。一项27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试管实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单用时的MIC>32 mg/L,而与克拉维酸联用时MIC下降至4~11 mg/L,效果增加了2~7倍。这类代表性的复合剂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奥格孟汀,augmentin),氨 苄 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timentin)[26]。值得注意的是,氨 苄 西林加丙磺舒远远高于氨 苄 西林与克拉维酸联用时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90。如单用氨 苄 西林口服3.5 g后的血清峰值为18~22 mg/L,加用1 g丙磺舒后可上升至25~35 mg/L。

由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很难穿透 哺 乳动物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有可能限制这类药物抗结核治疗的效果[27]。目前,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研究还限于实验阶段。

九、新大环内酯类

本类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最强的是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RXM, RU-28965),与INH或RFP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其它还有甲红霉素(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CAM, A-56268)和阿齐霉素(azithromycin, AZM, CP-62933),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28]。

十、硝基咪 唑 类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5-硝基咪 唑 衍生物作为新的抗结核药物具有相当好的开发前景。此类药物中的CGI-17341最具代表性,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优于SM,可与INH和RFP相比拟,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菌株的MIC为0.1~0.3 μg/ml。实验动物中该药对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小鼠的半数有效量(ED50)为7.7 mg/kg,而INH和RFP的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04(1.67~4.7)和4.81(3.5~6.69) mg/kg。其疗效与剂量显著相关,20、40、80 mg/kg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9±1.9) d、(43.5±4.24) d和(61.3±3.9) d。但是,5-硝基咪 唑 衍生物的抗结核研究尚未应用于临床。

十一、吩噻 嗪 类

吩噻 嗪 类中的氯丙 嗪 在早期的文献中报告能改善临床结核病,其浓度为0.23~3.6 μg/ml时能抑制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并增强SM、INH、PZA、RFP和RBU对抗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该类药物中的 哌 嗪 衍生物三氟拉 嗪 (triluoperazine),也有与之相类似的效果。

十二、复合制剂

抗结核药物复合制剂的研制主要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增加药物的杀菌效果。复合制剂有杀菌剂与抑菌剂、杀菌剂与增效剂等多种形式,一般是两药复合,也有三药复合的情况。部分复合制剂的药效仅仅是单药累加效应,目的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另一部分则不仅提高了依从性,也起到了增进药物疗效的作用。

在众多复合剂中,力排肺疾(Dipasic)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品种,它以特殊方法将INH与PAS分子化学结合。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力排肺疾较同剂量INH的效果高5倍,亦明显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INH加PAS,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容易服用、耐药发生率低。近年来,国内已开始自行生产这类制剂,如结核清、百生 肼 、力康结核片和力克肺疾等。

力排肺疾的临床应用有两大趋势,一是用于耐药结核病,二是用于轻型儿童结核病。用于耐药结核病的理论依据是:自从短程化疗问世以来,临床上已很少使用PAS,可望结核分支杆菌对PAS有较好的敏感性;再就是二药分子化学结合而产生的增效结果。力排肺疾服用方便,毒副反应少,更适合于儿童结核病患者。

其它复合剂型还有卫肺特(Rifater,HRZ)和卫肺宁(Rifinah,HR),这些复合剂只是物理性混合药物,本质上和组合药型类似。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剂的头8周痰菌阴转率为87%,高于单剂联合的78%;副作用前者为10.9%,低于后者的14.6%,但也有副作用以前者为高的报道;使用上复合剂较单剂联合更方便,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可接受性[29]。

以上虽罗列了数大类药物在抗结核研究方面的进展,但应该认识到这些只不过是抗结核药物研究重新开始的序幕。因开发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既需要财力和时间,还要评估其在试管和临床试用的效果,并非易事。从前一段时间看,由于发达国家的结核病疫情已经下降,而且认为已经有了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而发展中国家无能力购置昂贵的药物,这些都是为什么尚无治疗结核病新药问世的一些理由。由于目前伴有HIV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增加和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的出现,以及预料今后耐RFP菌株的发生率将会增高,所以导致急需迅速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实验室,已经从过去10年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虽然Hansen疾病研究实验室筛选了可能用于抗结核的近5 000种化合物,但还没有发现高质量的化合物,而且该项目的因素评估工作还需要数年之久。何况即使在实验室初步证实有效的药物,用于人体是否有效和足够安全,尚待揭示,可谓任重道远。抗结核药物研究除直接开发新药外,还要认识到随着靶向释药系统的发展,利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载体,使药物选择作用于靶位,增加药物在病变局部或细胞内的浓度,以改进疗效。文献早已报道了脂质体包埋的INH和RFP对鼠实验结核病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人以携有吞噬刺激素(tuftsin)的RFP脂质体治疗实验鼠结核病,每周2次,共2周,使小鼠肺脏活菌数下降的效果比游离RFP至少强2 000倍,其疗效非同一般。目前脂质体虽尚无制剂上市供临床应用,但为今后提高难治性结核病的疗效、降低副反应,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由此来看,未来结核病化疗的研究重点将仍在于寻找更为高效的杀菌剂或(和)灭菌剂,进而减少服药数量和服药次数、缩短化疗疗程、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该病的病程长、恢复慢,而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在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还容易引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既需要配合医生治疗,又要注意饮食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结核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一、病因、病理

1.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寒、耐干燥、耐潮湿,在阴湿处可存活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h或煮沸lmin杀灭。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结核病人,由病人随地吐痰或对人咳嗽、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与人共进餐、共用碗筷等而产生肠道感染。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 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后应(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具有过敏反应的人再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使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二、具体护理医嘱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及适度的 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

(2)饮食。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优良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

(3)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淋浴。 (4)消毒与隔离。指导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

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 1h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在夜间入睡前,碗筷等餐用具后煮沸5min再洗;剩余饭菜煮沸5min弃去;便具、痰具用1%含氯消毒剂或含氯石灰(漂白粉)液浸泡1h再冲洗;床单、衣服等应以开水浸泡后再洗;衣被、书籍等物可在太阳下曝晒2h。

2.咯血的护理

(1)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护理在床上进行,待血止一周后病人可下床大小便。

(2)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忧虑,鼓励病人有血尽量咯出,以防窒息。

(3)护士在护理及抢救中必要沉着,迅速做好急救器材吸引器、气管插管、氧气及止血药物准备。

(4)咯血发作时立即 报告 医生,必要时按常规注射止血药物和物理疗法—胸部放置水袋或沙袋,并记录咯血量。

(5)按时查房。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四大生命体征。

(6)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采用轻泻剂或灌肠。

(8)取患侧卧位。以防病变播散,鼓励指导病人咯出气管内血,避免大咯血窒息的发生。

(9)禁止会客与高声谈笑。

(10)如有发生窒息者,可立即采取体位引流,即抱起患者双足,使病人身体与床呈垂直,清出白内血块,放平立即氧气吸入,静脉注射及垂体叶素5u+10% NaCl 20mL或Gluosi 20mL,但对高血压、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及预孕妇慎用。

三、心理护理

热情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的 用药知识 ,预防隔离知识,让病人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 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化疗。

参 考 文 献

[1]黄津芳. 医院健康 教育 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2]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7.

[4]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摘要】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对138例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 措施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特点;护理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5776-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器官结核总数的80%-90%。大多数患者缺乏肺结核病的知识,病情加重才到医院就诊。而肺结核病病程长,和非传染病人相比,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使病人产生自卑、悲观、忧郁、恐惧心理,甚至绝望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治疗护理的同时,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肺结核病人138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8例。

1.2 入院情况 平诊入院98例,急诊入院40例,伴有咳嗽咳痰68例,伴有低热39例,伴有咯血31例。

1.3 治疗情况 坚持住院痊愈32例,症状减轻出院97例,死亡9例。

2 心理特点

2.1 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才前往医院就诊。故对此病缺乏心理准备,常有焦虑感,甚至有恐惧感,有的有悲观心理,若不消除这种心理,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作为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使患者消除这种顾虑,尽早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心理特点 心理压力很大。怕别人歧视,甚至怕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表现出消极情绪。此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举止,温和的态度,主动建立医患间的交流氛围。耐心听患者诉说,回答患者的疑问。这种尊重和关心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稍有不适即疑为病情恶化,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感觉异常和心理、生理障碍。护士应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点滴信息,培养乐观情绪,以减轻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

2.3 治疗结束后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分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已治愈,恢复了健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另一种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旦患感冒、咳嗽或胸痛就认为旧病复发。护士应在患者疗程结束后告知其这些知识,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3 护 理

3.1 督促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对138例病人进行调查表明,约有78%的病人不知道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在调查中发现约有80%的病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负担重,病情稍好转就要求出院。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让病人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应有95%以上治愈机会,并不会传染他人,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病,使结核菌耐药,即便应用昂贵药品,花费更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3.2 对住院病人的生活指导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丰富的营养对疾病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病人要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病人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

3.3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 由于肺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切断传染途径从自己做起。给病人讲解预防常识,发给病人痰袋或痰纸,嘱病人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病室要经常通风,并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床头桌,被褥要经常晒。病人餐具应单独一套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进行PPD实验,阴性者及时接种卡介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本书共17章,概述了肺结核的发病学、现代控制策略、临床分类和表现,详述了肺结核的诊断与冶疗方法,包括实验室诊断、内镜诊断、病理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化学药物冶疗和各种辅助冶疗方法,以及咯血、气胸、并发肺部感染和耐药性肺结核的冶疗等。作者长期从事结核病防冶研究的临床工作,为编写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阐述了的内容科学、新颖、实用性、指导性强、适于临床医师、结核病防冶人员、基层卫生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参考,亦可供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属参阅。

药物治疗毕业论文

随医学模式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预防和保健极其重视,药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高,传统化学制药的地位已被动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物技术制药逐渐发挥其建设性作用,在制药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尽管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发展道路曲折,但是其发展速度快,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 文章 集中论述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并 总结 几点建议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和钻石产业,需要集中力量提高制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生物制药产业 发展态势 思考

伴随着生物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以抗体工程和细胞工程产品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演变为当今社会最为活跃的领域行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生物制药产业在应对器官移植、糖尿病、尿毒症、心肌梗死等重要病症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技术,在蛋白质组实验研究逐步深入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大的突破性发展空间。

1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产业体系不完整、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不断研发出新的生物制药产业研究成果,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生物制药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其所带来的销售额不断突破新高,其中蛋白药物、生物疫苗等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与人类疾病相连的切合点愈见明朗;应用生物技术研发的新药逐渐在药品研发市场中成为主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科技创新不足

与国际上的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研发费用在整个企业支付费用中的比例偏低,使得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动力。同时由于长时间缺乏对于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的保护意识,使得大量生物技术流失或者被同行非法利用,阻碍了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技术因素的制约和高端人才的缺乏,我国在治疗性生物药物、生物疫苗等领域仍然停留在试验阶段,真正可用于临床和实际治疗的技术可谓凤毛麟角。

2.2 产业体系不完善

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管理和约束,我国企业对于国外的医药产品进入壁垒偏低造成生产过剩,增加了市场风险。医药企业集中程度低,不足以提供充足的技术输出资金,而竞争力较弱。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会涉足其他领域的产业;部分 企业管理 者由于素质偏低,而在某个新概念上停滞不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3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3.1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生物技术药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在2000年后FDA批准生物技术创新药物中,销售额位于前10名的有多达8个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产品,其销售业绩也非常惊人。近年来在中国生物制药产业中国家对哺乳细胞表达的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借以促进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4 促进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技术上的创新

在研发技术上进行革新将是提升生物制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和核心举措,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技术和设备,开发具备新效能、新品质的药物。同时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等对客户信息进行整理和维护,对药物程序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确保安全、顺畅。

4.2 充分利用内外背景因素

生物制药产业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需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进行适时调整,使企业保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同时要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拓宽企业融资 渠道 ,进行合理的战略联盟;加之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标准,提高药物原料的质量,旨在研发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药物,为人类造福。

5 结语

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活跃在科技领域最璀璨的明珠,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前景非常广阔,全球的药物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尤其是针对分子量大,结构较复杂的药物,其比化学合成法更为简单有效,并且节约成本。生物技术药物在治疗艾滋病、贫血、血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癌症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变性和比较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上都展现了其优势。生物技术制药必将为解决人类的疑难杂症,减轻人类痛苦和压力,保护环境,弥补资源短缺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获得长足发展,生物类的外包公司已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行业。蛋白质工程等也为生物制药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将展现出新的发展姿态,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胡显文,陈惠鹏,汤仲明,等.生物制药的现状和未来(二):发展趋势与希望[J].产业发展,2005,25(1):86-93.

[2] 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5).

[3] 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产业发展,2006,26(1):92-96.

[4] 徐君,李贵芳,王育红.生物制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7).

[5]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编.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报告 (2002)[R].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浅谈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

摘要:一般来说,目前药学服务为药师所给出的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质为目的的,以科学药物治疗为根本的一系列服务。全程化药学服务是为所有医疗卫生保健环节中在预防保健、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中与愈后康复等阶段,依附于提升患者生活品质这一主要目标,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及负责的服务。此服务不但有药师负责实施,同时更需要利用集体协调完成。文章将对药学服务的特点以及要求等予以了相关介绍。经国内药学服务基本状况与相关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药学服务的深层次意义,其引导国内临床药师的培养与药学服务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药学服务;全程化

1药学服务的特征

目前药学服务基本是以药师为给患者和公众健康方面进行专业服务的,其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和药物治疗存在一定联系的药学服务需由药师提供合格的药物,特别重要的还有注重观察疾病发展情况和合理治疗,并且对其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果断进行决定,还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保证安全、有效、节省的药物治疗[1]。② 药学服务需多加注重对患者健康的关注,要细致的对待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不用为患者进行实际照顾,但应该对患者实施耐心负责的治疗。③必须对药学服务预期目标明确,其中含括对疾病的预防和对疾病的治愈、对其消除或者减轻其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同时也是医务工作者的愿望和目标。④要更多的关注群众的生活健康质量, 注重治疗和改患者生存质量,深刻认识药物治疗本质,药物不只能是防治疾病,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2药学整体服务

伴随医学模式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预防和保健极其重视,这也是医学服务的主要方面。医疗服务现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医药学服务不仅仅是患者住院和门诊患者,药学服务现在包括治疗过程及其大众整体保健,其中还应给大众提供终身健康服务。其服务场所不能只局于医疗单位和药店之内,应当扩大到整个社区。整体药学服务应在整个医疗和卫生保健过程之中,药师需要用药学方面的知识,并向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直接的、细致的、和药物应用相关的服务,用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经济性,并改变和提高大众健康的生活质量[2]。医药学服务不仅是治疗当中的一次性服务,还是整个治疗疾病过程中不能间断的。医药学服务不只是医院里药师的专职,也是整个社会药师所共有的责任。

3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

药学所有相关部门里的配合及制度和观念的协调统一是药学服务实施的根本,合理的编制和相关的药学 教育 制度及专业知识通常是普及药学服务所必备的条件,合适的药学专业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加上熟练的专业技术这是药学服务实施的关键[3]。另外,还有很多因素能影响到药学服务工作的进行。实施药学服务药师是主体,广大药师在药学服务方面的认知及接受能力对其药学服务的实施有着较大影响。

伴随药学服务的不断展开,其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拓新,也急需药师的大力投入。有部分药师认为药学服务只是临床药师的工作,只是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时才是药学服务,局限于专业知识,结果产生畏难思想。面对新机会,整体药师要战胜自我,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探索中进行实践,充实自身的能力与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

结语

现在药学部传统编制已经制约了药师们更好的开拓新领域,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 方法 不但把药师们的大量时间耗费掉了,还耗费了药师们的大量精力,总是在重复机械性工作也降低了药师们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并间接影响到了药学服务的高效实施。缺少合格的药学人员是影响药学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4],药学教育部门需应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不断进行改革发展,更加丰富教学知识范围,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药学服务新理念。在医疗整体合作中应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药师工作,这些都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先决条件也是必要条件。药师在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并不是争角色,而是医疗团队合作的回归。药学服务和治疗护理、健康保健服务共同构成卫生保健服务,医务人员需要更好的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出各自专业技能,共同把保障公众健康工作做的更出色。

参考文献:

[1]《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12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与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与会须知[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12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C];2012,13(05):476-478.

[2]刘澍楠;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难点及对策[A];2011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1,18(07):701-704.

[3]张贞良;廖晓玲;范积平;军队中心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思考[A];2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15(09):1042-1045.

[4]李玉春;论药学服务在改善药患关系中的作用[A];2013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13(03):294-299.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1.1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1.2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1.3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71.9%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67.4%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50.5%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47.2%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2.1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2.2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2.3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3.1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3.2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3.3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参与建立患者药历,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

【摘要】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渐由以往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从传统的药品调配到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是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药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医院药学; 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已经逐渐成为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医院药学的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时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药学发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医院药学的概念

医院药学是研究、实践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参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1]。

医院药学包括下列专业:药品调剂、药品供应、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事管理、药物研究等。

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治疗学、生物学、临床检验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

医院药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现已广泛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80年代才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2 医院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化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医院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2.1 传统药学阶段 传统的药师服务是按方配发药品。

在配方服务岗位上,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接触。

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配简单制剂。

2.2 医院药学服务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自70年代末临床药学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

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推动合理用药。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方面突破了原来配方的局限,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方案,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2.3 药学监护阶段 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pler和Srtand教学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最初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症状;(3)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4)预防疾病或症状的发生[3]。

指出药学监护具有3种职能,即识别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药物问题的发生。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由于上述定义不够完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定义为“药学监护是执业者(如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有关需要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这些需要负责实践”。

PC强调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承担责任,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例如,用艾绒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考虑到患者生存的质量;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轻患者负担等。

“PC”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人们开始明确医院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院药学实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从“对物”转变为“对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患者服务。

PC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药学治疗小组成员,直接接触患者,参与临床药学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医师和护士合作共同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药学监护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是强调患者药物治疗有关的需要。

药师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OTC),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用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的进展情况定期随访。

药师必须学会如何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及如何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监护计划。

近年来,国外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多年来医院药学的单一供就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发展,以患者为本,向临床延伸。

药学部(药剂科)在医院是技术职能部门,不是单纯“买卖药品”。

结合到笔者所在医院,自从开展临床药学以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服务于临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起了具体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与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探讨对药物的治疗方案。

开展了使用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已进行了临床应用监测,对临床大夫实施了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从而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真正使临床药师在治疗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主要是药学监护。

面向21世纪,适应医学药学发展的要求,承担起患者监护中的责任,为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也是挑战。

另外,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对药品收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规定要求必须重视合理用药,避免造成药品浪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逐步实施药学监护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图,张楠森.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6):355.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2】

[摘要]新形势下,笔者就临床药学管理思想,电脑网络化管理,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医院药学面临的要求和转变。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

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

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

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

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

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

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

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3] 张琦媛,关于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蒋亚萍.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106-108.

肺结核用药毕业论文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该病的病程长、恢复慢,而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在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还容易引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既需要配合医生治疗,又要注意饮食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结核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一、病因、病理

1.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寒、耐干燥、耐潮湿,在阴湿处可存活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h或煮沸lmin杀灭。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结核病人,由病人随地吐痰或对人咳嗽、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与人共进餐、共用碗筷等而产生肠道感染。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 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后应(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具有过敏反应的人再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使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二、具体护理医嘱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及适度的 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

(2)饮食。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优良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

(3)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淋浴。 (4)消毒与隔离。指导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

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 1h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在夜间入睡前,碗筷等餐用具后煮沸5min再洗;剩余饭菜煮沸5min弃去;便具、痰具用1%含氯消毒剂或含氯石灰(漂白粉)液浸泡1h再冲洗;床单、衣服等应以开水浸泡后再洗;衣被、书籍等物可在太阳下曝晒2h。

2.咯血的护理

(1)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护理在床上进行,待血止一周后病人可下床大小便。

(2)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忧虑,鼓励病人有血尽量咯出,以防窒息。

(3)护士在护理及抢救中必要沉着,迅速做好急救器材吸引器、气管插管、氧气及止血药物准备。

(4)咯血发作时立即 报告 医生,必要时按常规注射止血药物和物理疗法—胸部放置水袋或沙袋,并记录咯血量。

(5)按时查房。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四大生命体征。

(6)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采用轻泻剂或灌肠。

(8)取患侧卧位。以防病变播散,鼓励指导病人咯出气管内血,避免大咯血窒息的发生。

(9)禁止会客与高声谈笑。

(10)如有发生窒息者,可立即采取体位引流,即抱起患者双足,使病人身体与床呈垂直,清出白内血块,放平立即氧气吸入,静脉注射及垂体叶素5u+10% NaCl 20mL或Gluosi 20mL,但对高血压、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及预孕妇慎用。

三、心理护理

热情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的 用药知识 ,预防隔离知识,让病人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 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化疗。

参 考 文 献

[1]黄津芳. 医院健康 教育 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2]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7.

[4]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摘要】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对138例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 措施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特点;护理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5776-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器官结核总数的80%-90%。大多数患者缺乏肺结核病的知识,病情加重才到医院就诊。而肺结核病病程长,和非传染病人相比,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使病人产生自卑、悲观、忧郁、恐惧心理,甚至绝望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治疗护理的同时,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肺结核病人138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8例。

1.2 入院情况 平诊入院98例,急诊入院40例,伴有咳嗽咳痰68例,伴有低热39例,伴有咯血31例。

1.3 治疗情况 坚持住院痊愈32例,症状减轻出院97例,死亡9例。

2 心理特点

2.1 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才前往医院就诊。故对此病缺乏心理准备,常有焦虑感,甚至有恐惧感,有的有悲观心理,若不消除这种心理,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作为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使患者消除这种顾虑,尽早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心理特点 心理压力很大。怕别人歧视,甚至怕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表现出消极情绪。此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举止,温和的态度,主动建立医患间的交流氛围。耐心听患者诉说,回答患者的疑问。这种尊重和关心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稍有不适即疑为病情恶化,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感觉异常和心理、生理障碍。护士应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点滴信息,培养乐观情绪,以减轻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

2.3 治疗结束后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分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已治愈,恢复了健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另一种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旦患感冒、咳嗽或胸痛就认为旧病复发。护士应在患者疗程结束后告知其这些知识,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3 护 理

3.1 督促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对138例病人进行调查表明,约有78%的病人不知道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在调查中发现约有80%的病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负担重,病情稍好转就要求出院。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让病人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应有95%以上治愈机会,并不会传染他人,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病,使结核菌耐药,即便应用昂贵药品,花费更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3.2 对住院病人的生活指导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丰富的营养对疾病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病人要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病人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

3.3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 由于肺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切断传染途径从自己做起。给病人讲解预防常识,发给病人痰袋或痰纸,嘱病人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病室要经常通风,并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床头桌,被褥要经常晒。病人餐具应单独一套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进行PPD实验,阴性者及时接种卡介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论文关键词: 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水杨酸(PAS)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性[1]。发明异烟 肼 (INH)后,有人单用INH和联用INH PAS或SM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再一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2]。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即SM INH PAS,疗程18个月~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 脲 (TB1),俗称“老三化”[3]。70年代随着利福平(RFP)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 嗪 酰胺(PZA)的重新认识,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5]。当人类迈入2000年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 喹 诺酮这两大类药物,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一、利福霉素类

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随着RFP的发现,世界各国出现了研制本类新衍生物的浪潮,相继产生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但杀菌效果都不如RFP,RFP仍是利福霉素类药物中最经典的抗结核药物。

1.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0.06 μg/ml),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0.25~16.0 μg/ml)。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这么宽的MIC范围,又提示RFP耐药菌株对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达31%。在MIC<0.5 μg/ml的结核分支杆菌株,或许可把RBU考虑为中度敏感[6]。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

RBU也有其不足之处。如RBU的早期杀菌作用不如RFP[7],可能与其血浆浓度低有关。有研究结果表明,RBU口服剂量300 mg 4 h后的峰值浓度仅为0.49 μg/ml,比同剂量RFP的峰值约低10倍。究其原因,可能与RBU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清蛋白结合率均低有关,前者只有12%~20%,后者仅为RFP的25%。

临床上已将RBU试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核病人。香港胸腔协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同时耐INH、SM和RFP的结核病患者中,RBU和RFP的效果几乎相等[8]。但已有研究表明,RBU对鸟分支杆菌复合群有明显的作用。

2.苯并恶 嗪 利福霉素-1648(KRM-1648):苯并恶 嗪 利福霉素-1648属于3-羟-5-4-烷基 哌 嗪 ,为苯并恶 嗪 利福霉素5种衍化物之一。本品比RFP的MIC强16~32倍。小鼠实验结核病治疗结果显示:单剂KRM-1648 3 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RFP 10 mg/kg,与HE联用亦比RFP HE疗效佳。KRM-1648和其它利福霉素类的交叉耐药也必然是一问题,但纲谷良一[9]认为:由于KRM-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支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最近芝加哥的一份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KRM-1648、RBU和RFP这三种相类似的药物均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无效[10]。

3. 利福喷丁(rifapentine, DL473, RPE, RPT):RPT又名环戊基 哌 嗪 利福霉素,于1976年由意大利Leptit公司首先报道,我国紧跟其后于1977年就已着手研制,并在1984年应用于临床。该药为RFP的环戊衍生物,据Arioli等[11]报告,其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本品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良好,并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中,以肝脏为最高,其次为肾、脾、肺及心脏,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人口服后4 h即达血浓度高峰。RPT的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因此组织停留时间长,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5倍,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我国使用该药替代RFP对初、复治肺结核进行了对比研究,每周顿服或每周2次服用RPT 500~600 mg,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病变有效率和空洞关闭率与每日服用RFP组相比,疗效一致,未见有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本药不仅有满意的近期效果,而且有可靠的远期疗效[12]。由于RPT可以每周只给药1~2次,全疗程总药量减少,便于督导,也易为病家所接受。

二、氟 喹 诺酮类(FQ)

第三代氟 喹 诺酮类药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对非结核分支杆菌(鸟胞分支杆菌复合群除外)亦有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氟 喹 诺酮产生自发突变率很低,为1/106~107,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目前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用对象。

氟 喹 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优点是胃肠道易吸收,消除半衰期较长,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容积大,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这类化合物抗菌机制独特,通过抑制结核分支杆菌旋转酶而使其DNA复制受阻,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氟 喹 诺酮在肺组织、呼吸道粘膜组织中有蓄积性,浓度均超过结核分支杆菌的MIC。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对血药浓度的比值较正常组织中高,在痰、支气管粘膜、肺等组织的药浓度/血清浓度为2或更高,显示了对肺结核的强大治疗作用。

1.氧氟沙星(ofloxacin, OFLX):OFLX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0.5~2 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 μg/ml,在下呼吸道的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清浓度。OFLX有在巨噬细胞内聚积的趋势,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与细胞外十分相近的MIC,与PZA在巨噬细胞中产生协同作用。OFLX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既无协同作用也无 拮 抗作用,可能为相加作用[13]。

OFLX的临床应用已有若干报道,尽管人体耐受量仅有中等程度抗结核作用,但不论对鼠实验结核或人结核病治疗均有肯定疗效。现在香港将OFLX与其它可供使用的配伍药一起,常规用于少数耐多药的慢性肺结核病人[8]。

我院采用含有OFLX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获得了痰菌培养2个月阴转率50%、3个月62%以及6个月75%的可观效果。厂家推荐的用于治疗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剂量为400 mg 2次/日。有人对22例单用OFLX 300 mg/d或800 mg/d治疗,持续9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耐受良好,并显示较大的剂量效果较好[6]。多次用药后,血清或各种体液中无临床上明显的蓄积作用,有利于肺结核的长程治疗。人体对OFLX的最大耐受量为800 mg/d,我院选择的经验剂量为300 mg 2次/日。

2.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 CIP):CIP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和MBC与OFLX相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内和RFP一起应用有 拮 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也还不多。CIP因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体内抗结核活性弱于OFLX。基于上述因素,OFLX被更多地用于耐药结核病。

3.左氟沙星(levofloxacin, DR-3355, S-OFLX, LVFX):1986年开发的LVFX为OFLX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抗菌活性要比D型异构体大8~128倍。在7H11培养基中,LVFX抗结核分支杆菌的MIC50、MIC90均为0.78 μg/ml。在7H12培养基中对敏感菌及耐药菌的MIC为0.25~1 μg/ml(MBC1 μg/ml,),比OFLX强1倍。与OFLX一样,LVFX亦好聚集于巨噬细胞内,其MIC为0.5 μg/ml(MBC是2 μg/ml),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也是OFLX的2倍。两者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与它们抗DNA旋转酶的活性不同有关[14]。

LVFX口服吸收迅速,服药后1 h血药浓度达3.27 μg/ml,达峰时间(1.05±0.17) h。服用LVFX 4 h后痰中药物浓度平均4.44 μg/ml,高于同期平均血液药物浓度1.89 μg/ml,证明本品在体内吸收后渗透入支气管-肺屏障的浓度极高。而且,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15],使LVFX正逐步替代O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

4.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 AT-4140, SPFX) 与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LMLX):SPFX是现行氟 喹 诺酮类中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较高的品种。SPFX的MIC为0.25 μg/ml,MBC 0.5 μg/ml,较OFLX和CIP强2~4倍,亦优于LVFX。采用SPFX 50 mg/kg(仅相当于OFLX的1/6)就完全能够控制鼠结核病,临床上为达到最佳治疗结核的效果,宜采用400 mg/d。但SPFX对脑脊液的渗透有限,单次口服200 mg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低于0.1或0.4 mg/L。

LMLX对结核分支杆菌亦具有活性,但弱于对其它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用于抗结核的剂量为400 mg 2次/日,如治疗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可改为400 mg 1次/日。Primak等对43例初治肺结核用本药或RFP联用其它抗结核药进行疗效对比,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不逊于RFP组。

SPFX与LMLX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一样,因光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5.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MXFX, Bay12-8039):MXFX因附加的甲基侧链可增加抗菌活性,属第三代 喹 诺酮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为0.25 mg/L,虽体外活性大致与SPFX和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相当;体内如在鼠实验结核中,克林沙星无活性,而MXFX的杀菌力较SPFX更高[16]。MXFX对治疗结核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尽管上述氟 喹 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结核作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和RFP相提并论[17]。由于氟 喹 诺酮类药物影响年幼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儿童和孕妇的安全性至今尚无定论,原则上暂不考虑用于这二类人群。

三、吡 嗪 酰胺

PZA是一种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后来对它的杀菌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根据Mitchison[18]的新推论,虽治疗开始时病灶内大多数细菌存在于细胞外,但当其中某些菌引起炎症反应使pH下降,部分细菌生长受抑制,此时PZA较INH更具杀菌作用。所以在短程化疗开始的2个月中加用PZA是必需的,可以达到很高、几乎无复发的治愈率。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的吡 嗪 酸类衍化物[20]。

四、氨基糖苷类

1.阿米卡星(amikacin,AMK):卡那霉素由于它的毒性不适合于长期抗结核治疗,已逐渐被AMK所替代。AMK在试管中对结核分支杆菌是一种高效杀菌药,对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为4~8 μg/ml。肌注7.5 mg/kg(相当于0.375 g/50 kg),1 h后平均血的峰浓度(Cmax)为21 μg/ml。美国胸科学会(ATS)介绍的肌注和静脉滴注的剂量均为15 mg/kg[6] ,并将AMK列入治疗MDR-TB的主要药物中。

尽管AMK的耳毒性低于卡那霉素,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监测该药的血浓度以确保剂量足够但不过高。具体做法可考虑每月测定一次高峰血液药物浓度,推荐峰浓度(静脉注射30 min后,肌肉注射60 min后)为35~45 μg/ml,可据此进行剂量调节。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时,需慎用,因为AMK对年老患者的肾脏和第八对听神经的毒性较大。

2.巴龙霉素(paromomycin):巴龙霉素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有研究认为它具有抗结核作用[19]。Bates[20]则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并用于MDR-TB。

五、多肽类,结核放线菌素-N(tuberactinomycin-N,TUM-N;enviomycin,EVM)

结核放线菌素-N的'抗结核作用相当于卡那霉素的1/2,它的优点是对肾脏和听力损害比紫霉素和卡那霉素低。鉴于此药对耐SM或KM菌株有效,可用于复治方案。常用剂量为1 g/d,肌肉注射,疗程不超过3个月。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密切观察下肌肉注射结核放线菌素-N 1 g/d 14个月,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

六、氨硫 脲 衍生物

较引人注目的是2-乙酰 喹 啉 N4吡咯烷氨硫 脲 ,MIC为0.6 μg/ml,优于TB1。国内单菊生等报告的15种氨硫 脲 衍生物有4种具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MIC范围在0.78~12.5 μg/ml之间,其中以乙 烯 基甲基甲酮缩TB1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为著。

七、吩 嗪 类

这是一类用于麻风病的药物,近年来也开始试用于耐药结核病,其中对氯法齐明(氯苯吩 嗪 , clofazimine, CFM, B663)的研究最多[21]。CFM是一种吩 嗪 染料,通过与分支杆菌的DNA结合抑制转录而产生抑制分支杆菌生长的效果,对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MIC为0.1~0.33 μg/ml。一般起始剂量为200~300 mg/d,当组织饱和(皮肤染色)时减为100 mg/d。它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与β干扰素合用,可以恢复由结核分支杆菌25片段引起的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成为吞噬细胞的激发剂,属于免疫治疗的一部分,已经超出了单纯化疗的范畴[22]。CFM可引起严重威胁生命的腹痛和器官损害,应予以高度重视[23]。

有人报道,在11个吩 嗪 类似物中有5个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等于或优于CFM(MIC90≤1.0 μg/ml),其中以B4157最强(MIC90为0.12 μg/ml),但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21]。

八、β内酰胺酶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结核分支杆菌也产生β内酰胺酶,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在单用时并不能抑制结核分支杆菌的生长,而是通过抑制β内酰胺,使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免遭破坏[24]。当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不耐酶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联合使用时,能大大增强这类青霉素的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其中的最佳联用当数氨 苄 西林或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等摩尔复合剂[25]。一项27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试管实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单用时的MIC>32 mg/L,而与克拉维酸联用时MIC下降至4~11 mg/L,效果增加了2~7倍。这类代表性的复合剂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奥格孟汀,augmentin),氨 苄 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timentin)[26]。值得注意的是,氨 苄 西林加丙磺舒远远高于氨 苄 西林与克拉维酸联用时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90。如单用氨 苄 西林口服3.5 g后的血清峰值为18~22 mg/L,加用1 g丙磺舒后可上升至25~35 mg/L。

由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很难穿透 哺 乳动物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有可能限制这类药物抗结核治疗的效果[27]。目前,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研究还限于实验阶段。

九、新大环内酯类

本类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最强的是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RXM, RU-28965),与INH或RFP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其它还有甲红霉素(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CAM, A-56268)和阿齐霉素(azithromycin, AZM, CP-62933),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28]。

十、硝基咪 唑 类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5-硝基咪 唑 衍生物作为新的抗结核药物具有相当好的开发前景。此类药物中的CGI-17341最具代表性,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优于SM,可与INH和RFP相比拟,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菌株的MIC为0.1~0.3 μg/ml。实验动物中该药对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小鼠的半数有效量(ED50)为7.7 mg/kg,而INH和RFP的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04(1.67~4.7)和4.81(3.5~6.69) mg/kg。其疗效与剂量显著相关,20、40、80 mg/kg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9±1.9) d、(43.5±4.24) d和(61.3±3.9) d。但是,5-硝基咪 唑 衍生物的抗结核研究尚未应用于临床。

十一、吩噻 嗪 类

吩噻 嗪 类中的氯丙 嗪 在早期的文献中报告能改善临床结核病,其浓度为0.23~3.6 μg/ml时能抑制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并增强SM、INH、PZA、RFP和RBU对抗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该类药物中的 哌 嗪 衍生物三氟拉 嗪 (triluoperazine),也有与之相类似的效果。

十二、复合制剂

抗结核药物复合制剂的研制主要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增加药物的杀菌效果。复合制剂有杀菌剂与抑菌剂、杀菌剂与增效剂等多种形式,一般是两药复合,也有三药复合的情况。部分复合制剂的药效仅仅是单药累加效应,目的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另一部分则不仅提高了依从性,也起到了增进药物疗效的作用。

在众多复合剂中,力排肺疾(Dipasic)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品种,它以特殊方法将INH与PAS分子化学结合。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力排肺疾较同剂量INH的效果高5倍,亦明显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INH加PAS,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容易服用、耐药发生率低。近年来,国内已开始自行生产这类制剂,如结核清、百生 肼 、力康结核片和力克肺疾等。

力排肺疾的临床应用有两大趋势,一是用于耐药结核病,二是用于轻型儿童结核病。用于耐药结核病的理论依据是:自从短程化疗问世以来,临床上已很少使用PAS,可望结核分支杆菌对PAS有较好的敏感性;再就是二药分子化学结合而产生的增效结果。力排肺疾服用方便,毒副反应少,更适合于儿童结核病患者。

其它复合剂型还有卫肺特(Rifater,HRZ)和卫肺宁(Rifinah,HR),这些复合剂只是物理性混合药物,本质上和组合药型类似。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剂的头8周痰菌阴转率为87%,高于单剂联合的78%;副作用前者为10.9%,低于后者的14.6%,但也有副作用以前者为高的报道;使用上复合剂较单剂联合更方便,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可接受性[29]。

以上虽罗列了数大类药物在抗结核研究方面的进展,但应该认识到这些只不过是抗结核药物研究重新开始的序幕。因开发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既需要财力和时间,还要评估其在试管和临床试用的效果,并非易事。从前一段时间看,由于发达国家的结核病疫情已经下降,而且认为已经有了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而发展中国家无能力购置昂贵的药物,这些都是为什么尚无治疗结核病新药问世的一些理由。由于目前伴有HIV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增加和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的出现,以及预料今后耐RFP菌株的发生率将会增高,所以导致急需迅速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实验室,已经从过去10年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虽然Hansen疾病研究实验室筛选了可能用于抗结核的近5 000种化合物,但还没有发现高质量的化合物,而且该项目的因素评估工作还需要数年之久。何况即使在实验室初步证实有效的药物,用于人体是否有效和足够安全,尚待揭示,可谓任重道远。抗结核药物研究除直接开发新药外,还要认识到随着靶向释药系统的发展,利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载体,使药物选择作用于靶位,增加药物在病变局部或细胞内的浓度,以改进疗效。文献早已报道了脂质体包埋的INH和RFP对鼠实验结核病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人以携有吞噬刺激素(tuftsin)的RFP脂质体治疗实验鼠结核病,每周2次,共2周,使小鼠肺脏活菌数下降的效果比游离RFP至少强2 000倍,其疗效非同一般。目前脂质体虽尚无制剂上市供临床应用,但为今后提高难治性结核病的疗效、降低副反应,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由此来看,未来结核病化疗的研究重点将仍在于寻找更为高效的杀菌剂或(和)灭菌剂,进而减少服药数量和服药次数、缩短化疗疗程、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