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新能源材料论文英文期刊

发布时间:

新能源材料论文英文期刊

nano energy是中科院工程技术1区级别。

nano energy期刊2021年影响因子是17.881, 属于SCI期刊的工程技术类,是中科院工程技术1区级别期刊。nano energy以其发表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已成为众多能源材料类期刊中的一名佼佼者。期刊主题为纳米材料或纳米器件在能源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收录与主题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

nano energy期刊自2012年1月首刊以来,已出版逾35卷,2016年影响因子高达11.71(预计2017年的影响因子在12.4以上),跻身能源环境类期刊前列。nano energy期刊的发刊编辑和目前期刊总主编为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

nano energy期刊所发表文章研究领域涵盖各式电池、氢气制备与存储、发光二极管、高效节能光学器件、太阳能电池、纳米压电器件、自驱动纳米机器与纳米系统、超级电容器、热电材料和能源相关政策和展望。

《校园英语》省级知网跨库,是12月出刊,可以收全英文文章2版4600字符或9200英文字符起发。

《海外英语》省级知网首页可查,只收21年上半年的加急版面(注意截止到2020年9月3日,他还是只收加急的上半年版面)。

《英语广场》省级知网首页可查,SCD期刊,目前正常收21年2-3月的刊期,另外有个别年内版面可以免费加急到年底出刊,注意他的版面是按字算,不是字符。

《现代英语》万方收录的期刊,只收英语高教的文章。如果是文学的,如果必须是年内的。

《青年文学家》《作家天地》《今古文创》《文化学刊》也可以考虑去发心理学专刊《心理月刊》。

英文期刊:

《有机化学》创刊于197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有机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设有综述与进展、研究论文、研究通讯、研究简报、学术动态、研究专题、亮点介绍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化学工作者。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被SCI-CD、SCI-E、Scopus、EI、CA、INSPEC、JICST、AJ、MR等国际核心检索系统收录。

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发文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交叉学科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是1981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主要刊登激光光谱测量、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显微光谱、光谱化学分析、国内外光谱化学分析最新进展、开创性研究论文、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综合评述、研究简报、问题讨论、书刊评述。

《无机材料学报》是1986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主要刊登包括纳米无机材料、功能陶瓷(铁电、压电、热释电、PTC、温敏、热敏、气敏等)、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晶体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

无机薄膜材料、特种玻璃、环境材料、特种无机涂层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上述材料性能的最新检测方法以及获得上述材料的新工艺等。

《金属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领域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设置有原始论文、短文快报、综合评述等栏目。

有一个《海外英语》,还有《青春岁月》这两个刊物可以刊出全英文稿件,除此以外,英语专业的也可以考虑,比如《校园英语》之类

相信很多人会遇到这样一个类似的问题,那就是在英文论文写好之后,却苦于找不到国内经常使用的论文发表期刊有哪些。下面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期刊,希望对您有一定帮助。至于查重可以了解一下paperfree。谢谢!z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Acta Geologica Sinica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Acta Oceanologica Sinica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Acta Seismologica Sinica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pplied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ll Research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a Welding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uansmitted Infections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English Edition)Chinese Medical Journal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Electricity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High Technology Letters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Newslett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Rare Earths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 Edition)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Numerical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English SeriesPedosphere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Rare MetalsReproduction & ContraceptionScience In China (Chemistry)SCIENCE IN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Life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Mathematics Physics Astronomy)Science In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能源材料类期刊

aem和am期刊的区别如下:

aem杂志从材料的角度关注能源的研究,涉及广泛的研究范围,涵盖与能源相关的研究,包括光伏,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氢能技术,热电,光催化,太阳能技术,磁致冷和压电材料等领域。

am杂志是工程与计算大学科、材料与化学大领域(包含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光电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等等非常多的子学科,以及非常大量与材料相关的研究领域)的顶尖期刊,在国际材料领域科研界上享誉盛名。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期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任期刊总编辑,创刊之初就将期刊定位为新能源与材料科学领域最负盛名的期刊之一。期刊主要报道储能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质、性能以和技术应用有关的重大新发现,及其用于可持续能源和发展的装置的策略和政策。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期刊定位从创刊之初就跃居新能源与材料科学领域最负盛名的期刊之一,于2019年9月被SCIE数据库收录。其即时影响因子13.31,预计第一个影响因子将大于15。

2019年官网发布的期刊指标中,爱思唯尔用来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指标CiteScore (计算的是期刊连续3年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 为15.09。SNIP(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为2.047。SJR指数(SCImago Journal Rank)为4.787。

chemistry of materials也是材料领域里不错的杂志,影响因子为6.397,另外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影响因子为5.099,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erials影响因子为3.22,因此影响因子在2.0左右的只能算材料领域里非常一般的杂志了,比如materials letters(影响因子2.177),还有如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影响因子为2.145)等。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于2015年10月出版第一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任期刊总编辑。该期刊致力于成为一个国际的多学科交流平台,发表和交流所有储能材料领域的重大科技进步。

该期刊也报道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重大新发现,涉及材料的合成、制造、结构、性能和技术应用,以及它们在诸如电化学、化学、电学、热学、磁性和机械能存储装置中的应用。这些材料可以是无机(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或它们的杂化、复合材料。

能源与环境材料期刊

很明显这不是电子类的期刊。这属于动力工程类的期刊。

中国环境报社 北京崇文区小兴隆街甲15号 67113787 67185026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北岗子街8号 《中国环境报》大连记者站 大连市沙河口区连山街58号 《抚顺环境报》 抚顺市新抚区新华大街28号 《环境保护》杂志(月刊) 北京市崇文区北岗子街8号 《环境教育》杂志(季刊) 北京市崇文区北岗子街8号 《世界环境》杂志(季刊) 北京市崇文区北岗子街8号 《朝阳环境报》 团结湖路19楼 《绿叶》杂志 北京市崇文区小兴隆街甲15号 (暂) 《环境工作通讯》 北京市崇文区小兴隆街甲15号 《中国环保产业》杂志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68393900 68393939 《中国环境年鉴》 北京市崇文区小兴隆街甲15号 《油气田环境保护》编辑部 北京市学院路938信箱 -2605 《河北环境科技》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二段148号 主编:赵联巧 《河北环境》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二段148号 《中国环境报》山西记者站 太原市西缉虎营 山西环境报社 太原市西缉虎营 《青城环境报》 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街2号 内蒙古环境科研所《内蒙古环境保护》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统建5号楼 赤峰市环境保护局《赤峰环境报》编辑部 赤峰市红山区长青街北二段27号 包头市环境保护局《包头环境报》编辑部 包头市青山区富强路8号街坊 《吉林环境报》编辑部 长春市同志街20-5号 《中国环境管理》杂志社 长春市同志街20-5号 《江城环境报》 吉林市松江路65号 《环境报社》 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499号 《北方环境》 哈尔滨市东大直街308号 《国外环境科学技术》 哈尔滨市太平区南直路356号 《上海环境报》 上海市长安路1001号 上海市环境科学杂志社 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508号 《环境污染与防洽》编辑部 杭州天目山路43号 -215 《杭州环境报》编辑部 杭州保俶路48号 《温州环境报》编辑部 温州黎明西路10弄12号 《淮南环境报》 淮南市洞山朝阳中路 《芜湖环境报》 芜湖市春安路34号7楼 《马鞍山环境报》 马鞍山市环保局 《福建环境报》社 福州市华林屏东环保路8号 《福建环境报》杂志 福州市华林屏东环保路8号 《新环境报》社 济南市天桥区制锦市小区朝阳街22号 《环境与发展》编辑部 青岛市延安一路39号 《半岛环境报》社 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16号 3182268 《中国环境报社》影视部 洛阳市凯旋西路18号院25号 《环境》杂志社 广州市东风中路335号7楼 《珠江环境报》 地址:广州市天河南一路24号 《中国环境报》广西记者站 地址,南宁市教育路5号 《环境与资源》杂志 海口市海府路59号 《中国环境报》四川记者站 成都西御街31号 《四川环保通讯》 成都西御街31号 《重庆环境科学》杂志社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130号 《环境保护导报》社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130号 《贵州环保科技》编辑部 贵阳市新华路184号 《贵州环保通讯》 贵阳市遵义路83号 《贵阳环境》报 贵阳市青云路275号 《中国环境报》云南记者站 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3号 4142409 《云南环境科学》编辑部 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3号 《昆明环境》编辑部 昆明市西坝花园路 甘肃《环境监测与研究》编辑部 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统办2号楼(皋兰路)123号 《生活环境报社》 兰州市张家园32号 《中国环境报》宁夏记者站 银川市民族北街75号 6030933 中国环境报西宁记者站 西宁市海晏路28号 《青海环境》杂志编辑部 西宁市南山东路10号 《新疆环境保护》杂志编辑部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38号 -3090 《干旱环境监测》杂志编辑部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38号 -3087

《中国环境报》、《中国沼气》、《新能源》等

不是电子期刊,国内刊号35-1272/TK,是由福建省能源就会主办的。

功能材料期刊英文名

1.ASTM系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英文缩写,其英文全称为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前身是国际材料试验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esting Materials, IATM)。19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建立技术委员会制度,由技术委员会组织各方面的代表参加技术座谈会,讨论解决有关材料规范、试验程序等方面的争议问题。IATM首次会议于1882年在欧洲召开,会上组成了工作委员会。当时,主要是研究解决钢铁和其它材料的试验方法问题。1902年在国际材料试验协会分会第五届年会上,宣告美国分会正式独立,取名为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随着其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学会的工作中心不仅仅是研究和制定材料规范和试验方法标准,还包括各种材料、产品、系统、服务项目的特点和性能标准,以及试验方法、程序等标准。1961年该组织又将其名称改为延用至今的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ASTM是美国最老、最大的非盈利性的标准学术团体之一。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ASTM现有33669个(个人和团体)会员,其中有22396个主要委员会会员在其各个委员会中担任技术专家工作。ASTM的技术委员会下共设有2004个技术分委员会。有105817个单位参加了ASTM标准的制定工作,主要任务是制定材料、产品、系统、和服务等领域的特性和性能标准,试验方法和程序标准,促进有关知识的发展和推广。2.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意思就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可见,这是一个主要针对制造业和原材料的行业标准。是衡量其外观,物理等性质的一个标准。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认证。3.ASTM系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英文缩写,其英文全称为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该技术协会成立于1898年,去年正好是它成立100周年。 Q$k(Y [ t+}9]3? l ASTM前身是国际材料试验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esting Materials, IATM)。19世纪80年代,为解决采购商与供货商在购销工业材料过程中产生的意见和分歧,有人提出建立技术委员会制度,由技术委员会组织各方面的代表参加技术座谈会,讨论解决有关材料规范、试验程序等方面的争议问题。IATM首次会议于1882年在欧洲召开,会上组成了工作委员会。当时,主要是研究解决钢铁和其它材料的试验方法问题。同时,国际材料试验协会还鼓励各国组织分会。随后,在1898年6月16日,有70名IATM会员聚集在美国费城,开会成立国际材料试验协会美国分会。1902年在国际材料试验协会分会第五届年会上,宣告美国分会正式独立,取名为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随着其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学会的工作中心不仅仅是研究和制定材料规范和试验方法标准,还包括各种材料、产品、系统、服务项目的特点和性能标准,以及试验方法、程序等标准。1961年该组织又将其名称改为延用至今的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2 组织机构 ASTM是美国最老、最大的非盈利性的标准学术团体之一。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ASTM现有33669个(个人和团体)会员,其中有22396个主要委员会会员在其各个委员会中担任技术专家工作。ASTM的技术委员会下共设有2004个技术分委员会。有105817个单位参加了ASTM标准的制定工作,主要任务是制定材料、产品、系统、和服务等领域的特性和性能标准,试验方法和程序标准,促进有关知识的发展和推广。1Je @6@1q8K j v3 标准和其他出版物 标准制定一直采用自愿达成一致意见的制度。标准制度由技术委员会负责,由标准工作组起草。经过技术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投票表决,在采纳大多数会员共同意见后,并由大多数会员投票赞成,标准才获批准,作为正式标准出版。在一项标准编制过程中,对该编制感兴趣的每个会员和任何热心的团体都有权充分发表意见,委员会对提出的意见都给予研究和处理,以吸收各方面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根据ASTM出版物报道,1997年ASTM制定新标准350个,修订标准1698个,开展标准化活动2681次。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活动频繁,并且卓有成效。ASTM标准现分为15类(Section),各类所包含的卷数不同,标准分卷(Volume)出版,共有73卷,以ASTM标准年鉴形式出版发行。1999年的标准年鉴分类、各类卷数及标准数如下: 7x T _"f M5[ L Z5| )Y 第一类 钢铁产品 ] g6[ Q!h$v)Wo v E"w*Y s第二类 有色金属9w5d S z)U4X J 第三类 金属材料试验方法及分析程序$b;v q t g | z q 第四类9f B v K p n,d m建设材料$b8q5}'w¬~ m P1` 第五类 A S j A i u%E7i z石油产品、润滑剂及矿物燃料 o y q4Q3e/n W F k ?'N)@ E w s ~ B r&U ?第六类 油漆、相关涂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第七类 S z#N m0` S ` C纺织品及材料#u%Z c¬w0@ r)W} { 第八类'}3S _N t [ B k塑料/z z ^:I:g9p¬y"f&yJ9W:d o"[9G C i C第九类 橡胶 s-r&X1F P+x$r 第十类 电气绝缘体和电子产品第十一类 水和环境技术8q p/Q S k l%X8{ K y T0a.A Y i第十二类 u5w ` y!|,\ H核能,太阳能 第十三类 医疗设备和服务 I6m I)p"r D V x.Q第十四类 仪器仪表及一般试验方法{ n,L'_8p:Y 第十五类通用工业产品、特殊化学制品和消耗材料 s7G)i F c¬i N ]标准文件索引 o PF/}5e%tr 在上述所统计的10000多个标准中,包括了2000个以前年鉴中未出现过的新标准和修订标准。 @ v w2Q E e1PASTM活动范围很广,形式多种多样。它除出版各种标准资料外,还办有期刊,例如: t a Q m E i7F7j&Q/T K(z ?%]%T 'B*{.[ i i$o D [1@*w5p9~k ^(s vASTM Standardization News (ASTM标准化新闻) C g Uh L._#]&S F Journal of Composites Technology Research (试验和评定期刊) .^!G [ ` aa)V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法医学期刊) X [ f2M1D R z;C4 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影响 虽然ASTM标准是非官方学术团体制定的标准,但由于其质量高,适应性好,从而赢得了美国工业界的官方信赖,不仅被美国各工业界纷纷采用,而且被美国国防部和联邦政府各部门机构采用。在过去的25年里,美国国防部一直与ASTM一起工作,使用自愿标准替代美国军用标准。当前,美国国防部有500多人在积极参加ASTM的活动;至今,以有2800项美国军用标准被ASTM标准所替代。随着美国国防部采办制度改革的进展,美国军方将无疑会更多地采用ASTM标准。除美国国防部以外,其他一些联邦政府机构也都使用许多ASTM标准,并与该协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比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监督学会(NIST),该学会中有236人为ASTM会员;环境保护署(EPA)中有76人为ASTM会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有72人为ASTM会员。还有一些其他组织和机构,象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德国标准化学会(DIN)等都有人是ASTM的会员。 K¬u Y ~2? I w:w r o ASTM还经常组织学术讨论会,举办实验室专题活动,召开标准编制会议等。ASTM以其丰富多采的活动吸引着该组织的会员们和各工业界的、科技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企业经营和管理者,各种标准的使用者们。今天,ASTM标准和资料不仅在美国被广泛使用,也大受世界各国欢迎,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企业借鉴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 g1Z i R'u3y)r,o具体你做的东西适用于ASTM中的哪一个标准,你可以在你们当地查一下。每一个标准是收费的,而且全是E文 我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翻译一个标准。 8V u5^9@6_0w G

还是我说说吧,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就是机械工程学报的英文版,是机械类的NO.1,中国顶级期刊,机械类杂志唯一SCi。机械工程学报是EI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是EI级别,主要刊登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学术论文。

CSCD,EI,SCI的级别解说如下: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

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EI),1884年创刊,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报道工程技术各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是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摘录质量较高,文摘直接按字顺排列,索引简便实用。

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SCI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

扩展资料: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的学术地位:

作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唯一的官方刊物,已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界的顶尖期刊之一,力争成为世界一流。CJME代表CMES为80多个国际协会/机构提供国际交流,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机械工程师学会(IMechE)和国际机械与机械科学促进联合会(IFToMM)。

涉猎范围如下:

1、机械和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创新机制设计、机械传动、机器人结构设计与控制、机器人应用(例如,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坐标机器人。

2、智能制造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工业设计、智能加工工艺、人工智能、微型和纳米制造、材料增加制造、智能监控技术、机器故障诊断与预测。

3、先进的运输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无人驾驶车辆、先进的铁路运输、智能运输系统。

4、海洋工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深海勘探设备、自主水下航行器。

5、智能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材料成形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程索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引文索引

《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是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学术杂志之一,其2009年ISI影响因子为8.379。《先进材料》2008年8月出版了一期专刊,报道了中科院化学所在化学与材料科学交叉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分子自组装,分子材料和器件等,这也是该学术期刊首次为中国科研机构出版学术专刊。2010年5月4日,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先杂志《先进材料》再次中国出版中国专刊。2010年5月4日,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先杂志《先进材料》再次中国出版中国专刊。

新能源材料论文参考文献英文版

这里将参考文献格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内注(In-text Citation),另一种是文章结尾的参考文献目录,一般称为Reference List,也有不同叫法的,下面会说到。

一般来说,许多参考文献格式都是基于两种格式:APA格式和MLA格式,另外还有CMS格式和哈佛文献格式(Harvard System)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下面就分别对这四种格式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1.APA 格式

APA是美国心理协会的缩写,全称是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格式指的是该协会出版的《美国心理协会刊物准则》,目前已出版至第7版。主要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的文章。国内很多期刊也是采用的APA格式。

APA格式的细节十分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想深入了解,普渡大学官网有一个版块:里面对前面提到的前三种格式都有详细的介绍。APA文内注的基本格式是“(作者姓氏,发表年份)”。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是Reference List,必须以姓(Family name)的字母顺序来排列,基本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发表年份】【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Smith, J. (2006).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The title of Journal, 1, 101-105.

非期刊类:

【作者】【发表年份】【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

Sussan.G.(2002).What computers can’t do. New York: Harp& Row.

2.MLA格式

MLA 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多用于人文学科(Liberal Arts)。MLA文内注的基本格式是“(作者姓氏,文献页码)”。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在MLA格式中称为Works Cited,同样是以姓(Family name)的字母顺序来排列,基本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发表年份】起止页码】

Nwezeh, C.E.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Modern African Literature.” Year book of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8 (1979): 22.

非期刊类:

【作者】【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发表年份】

Winfield, Richard Dien. Law in Civil Society. Madison: U of Wisconsin P, 1995.

3.CMS格式

CMS格式,又叫芝加哥论文格式,全称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源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1906年出版的Manual Style,目前已出至第十七版,主要用于人文学科(humanities),它使用脚注、尾注和参考文献目录来注明文献来源。

芝加哥格式的文内注和APA格式一样,采取作者姓氏加上年份,如果需要,还可以加上页码,比如:(Goman 1989, 59)。脚注和尾注(Footnote or endnote)的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发表年份】【起止页码】

Susan Peck MacDonald, “The Erasure of Language,”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58,no. 4 (2007): 619.

非期刊类:

【作者】【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First name Lastname, Title of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of publication), page number.

文末参考文献称为bibliography或者References,其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发表年份】【起止页码】

MacDonald, SusanPeck. “The Erasure of Language.”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58, no. 4 (2007): 585-625.

非期刊类:

【作者】【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Last name, Firstname. Title of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of publication.

4.哈佛文献格式

顾名思义,是哈佛大学的论文参考文献标准,全名为:哈佛注释体系(Harvard System),起源于美国,但是在英国和澳洲等国家运用得比较多,尤其在物理和自然科学领域。

哈佛格式的文内注也和APA格式一样,采取作者姓氏加上年份的方式。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的基本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发表年份】【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起止页码】

Ross, N. (2015). On Truth Content and False Consciousness in Adorno’s Aesthetic Theory. Philosophy Today, 59(2), pp. 269-290.

非期刊类:

【作者】【出版年份】【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

以上就是四种参考文献格式的一个最简要介绍,每一种格式的规定中还有非常多的细节,比如相同姓氏的作者、多个作者、电子出版物、会议论文等等情况,另外还有排版、字号、缩进、空格等等,具体在写作中采用哪一种再去查找相关细则。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B、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6)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8)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9)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10)附录

2)中文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着,着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着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 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