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健康决定因素及生态模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健康决定因素及生态模型研究论文

人类的健康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人们认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四种,即: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及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其中生活方式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均属于环境因素中的社会环境因素,但由于这两种因素对人类健康具有突出的影响,所以将其置于突出的位置并与环境因素和生物遗传因素相提并论。因此,在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时,可以从环境因素和生物遗传因素两大方面进行描述。1.环境因素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空间及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总和。因此,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如水、空气、土壤及其他生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自然环境中,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另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却通过_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包括气流、气温、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在自然状况下,物理因素一般对人类无危害,但当某些物理因素的强度、剂量及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自然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包括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及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一些化学元素是保证人类正常活动和健康的必要元素;一些化学元素及化学物质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它们的浓度、剂量及与人体接触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将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2)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在社会环境中,有诸多的因素与人类健康有关,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人口状况、文化教育水平等,但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与医疗卫生服务因素。行为是人类在其主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而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民族习俗、规范和家庭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及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观的转变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卫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促进、维护人类的健康,而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在我国,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人民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吸烟、酗酒、吸毒、纵欲、赌博、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导致一系列身心疾病日益增多。医疗卫生服务是指促进及维护人类健康的各类医疗、卫生活动。它既包括医疗机构所提供的诊断、治疗服务,也包括卫生保健机构提供的各种预防保健服务。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拥有、分布及利用将对其人民的健康状况起重要的作用。2.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是指人类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遗传、成熟、老化及机体内部的复合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它对人类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后天的话主要是指锻炼之类的。

环境污染的加重带来了日趋突出的 环境健康 问题。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环境安全与健康论文1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物(PM2.5)受到空前关注,有关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也引发了一系列热议。

一、关于PM2.5

PM2.5颗粒在空气动力学中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有时候,学者也将PM2.5等同于气溶胶,“所谓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其实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

二、PM2.5来源及成分

PM2.5的形成方式有三种:1、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2、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在烟羽的稀释和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一次可凝结粒子;3、由气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其它 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 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 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 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三、PM2.5危害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四、PM2.5监测现状

PM2.5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纳入监测范围。目前,PM2.5的监测尚无国际标准,而我国至今仍没用着1996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的监测标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标准》修订版中,对于PM2.5仅设置了参考限值。随着污染物数量和类型发生的巨大变化,标准滞后于现实的问题逐渐凸显。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 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新的监测项目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2012年1月18日,环保部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臭氧和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监测。中国的PM2.5标准拟于2016年生效。如果仅从标准的数值来看,中国即将发布的新标准已经与WHO过渡期目标-3一致。2012年要在京津冀、长

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五、降低PM2.5的 措施

(一)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工业节能减排

遵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引导入区企业间形成投入与产出间的共生网络系统,提高能耗与排放的集约化应用与管理程度。

一是产品项目一体化。按照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产品链的上下游关系,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以产品链上下游关系布局,以产品链上下游关系招商,努力使上游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原料继续生产下游新的化工产品,逐步形成区内产品互为原料、互为市场的发展格局,并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二是公用工程一体化。通过综合规划实施,集中建设热电联产、工业气体、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液体化学品码头及管廊、天然气管网等公用工程,改变传统的由各企业自建分散的、小规模的配套设施,实现生产配套、废物处理等设施的资源共享。

三是环境保护一体化。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开发之初就进行了区域环境评估工作,从规划上实现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在开发区建立覆盖全区的环境监测系统并与上级有关部门网络互联,实现了企业污水实时监控。规划建设中的危废处置中心,将开发区最大污染源“一固、一液”牢牢控制在手,实现“零排放”。

(二)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内涵式降耗

工业节能减排需要通过推进转型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加速从结构降耗向内涵降耗转变。在制定产业布局时,要综合考虑行业企业的单位产出能耗与排污比,综合考虑产业的整体社会效益。

(三)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化应用

在主要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领域制定鼓励性政策,引导企业积极研发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对优于相关标准产品的市场开拓,从资金、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也要配合国家出台符合自身产业特征的配套政策,推动企业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二三产融合,实现减排降耗。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及清洁安全发展等重点,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四)加强区域部门产业协作,减少生产不稳定因素

加强与气象、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建立跨部门极端天气生产运维预警机制,制定直达重点企业的快速响应预案,减少极端天气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冲击。加强地区合作,遵循减量化原则,联合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加强地区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合建数据处理中心,将实物资源与能源流转换为信息流,降低对传统物流方式的依赖程度。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较为重要的有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四大类,其中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一、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 儿童 的智力。

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对有毒物质的富集放大是惊人的。研究表明,工业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镉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 种植 的水稻等农作物含镉量超标,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粮食、蔬菜等,导致体内镉负荷逐渐增高,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急性或长期吸入含镉烟尘可引起肺部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乃至肺癌。长期、低剂量接触镉污染主要产生的肾脏病变,表现为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尿中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镉中毒时,肾脏对钙、磷的吸收率下降,对维生素D的代谢异常,长此以往,可导致镉接触者的骨质疏松或骨质软化。镉还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睾丸的肿瘤。都是由于食物链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结果。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1692年由于患严重的失眠、消化不良、健忘、忧虑及妄想等症状而与世长辞。100多年后,人们分析了这位大物理学家的头发样品,

发现牛顿死于铅、砷、镉中毒,这些元素都是牛顿用金属做炼丹实验时泄露出来的。牛顿当年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身体吸收了他的炼丹元素,并因此而丧生。

三、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般来说,重金属往往分布在人体的骨骼内,而有机农药则往往分布在脂肪组织内。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并能在组织内富集,造成机体的潜在危险。人体的肝、肾、胃肠等器官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生物转化作用。其中,以肝脏最为重要。污染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氧化还原和水解,这一代谢过程主要与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有关;第二步是结合反应,一般经过一步或两步反应,原属活性的有毒物质就可能转化为惰性物质而起解毒作用。各种污染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经肾、消化管和呼吸道排出体外,少量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也有的通过皮肤的新陈代谢到达毛发而离开机体。不同的污染物对身体危害的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都是不同的,只有当环境污染物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发生危害。

近年来连续不断的新型疾病,让我们不得不担心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否还能让我们继续生存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年在扎伊尔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到2003年中国出现的SARS,世界各地已经爆发了十多次疾病大流行,加上最近肆虐欧亚的禽流感,让人们忍不住要问:问何现在传染病爆发的频率如此之高呢?其中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拥有大片热带雨林的南美洲和亚洲如今已难见到往昔的景象,而人类活动的破坏,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的也受到了大量破坏。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不平衡,需要想土地索取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南美洲大量贫民窟也逐渐融入城市,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各种疾病和瘟疫的发生。对1998年在马来西亚爆发的由尼帕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表明,这场疾病的爆发与砍伐森林密切相关。由于森林面积大量减少,食物不足,迫使狐蝠从世代栖息的森林迁移到农舍果园觅食,而马来西亚的很多养猪场和果园相邻,猪吃了被狐蝠污染的的果实,从而把致命的病毒带到人类社会。其次,人口流动使疾病传播速度加快。疾病很可能会随着人们的四处活动而传播。世界流感大流行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瘟疫。其首发地是美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远征军带入法国而在法国大流行,次年1~5月传遍全球;还有2002年在我国广东首发的SARS,在短时间内大量传播,人的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这些污染主要都来自哪里呢,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占主要因素。

>>>下一页更多精彩“环境安全与健康论文”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教育 生态学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融入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从教素质的发展过程,其过程侧重自主性、持续性、动态性。但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培养模式倾向教育理论的灌输,往往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因此突破教师发展集中在教育学领域的局限,构建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成为现实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教师专业发展;制约因素

教育生态学最早于20世纪60—70年代由美国劳伦斯•克雷明在其著名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主要指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种种现象和成因,探讨教育构成要素,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是一门教育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我国教育学者范国睿认为教育生态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规律,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该理论的核心在于用系统观、整体观、平衡观来看问题,而高教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兼具整体关联和动态持续的研究课题,与教育生态观彼此契合。教育生态观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可透过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制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阻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知识结构单一, 教学 方法 陈旧

为满足如何教的需求,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仅应该包括所从事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而现实是部分高校教师仅仅具备自己专科领域的单一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严重匮乏。职前培训也只能帮助教师掌握其皮毛,难以全面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无法做到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融合。另外,培训教材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难以做到应用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去灵活指导教学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在职后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过分强调科研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导致教师并不注重教育理论技能的探索,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教师生态主体长时间占据课堂的统治地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和考试内容的灌输,忽视学生生态主体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平衡。

(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泊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就是其专业发展意识,然而,一些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科研意识缺乏, 反思 能力不足和专业情意枯竭。科研意识缺乏表现在部分教师对科研重视不足,无法正确把握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投入不足;或是受到功利化倾向的引导,为实现晋升评职的短期利益,不惜花钱制造学术垃圾。导致学术研究有数量无质量,学术乱象导致的学术腐败广为诟病。反思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反思形式单一,集中在课后反思;反思过程流于形式,基于行政化的命令要求将反思过程机械化,缺少对课堂教学真实问题的认真思索;反思方式封闭化,很多高校教师孤军作战,相互排斥和隔离。教师专业情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倾向,情意越高,越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目前高校教师专业情意枯竭主要体现在:一,职业倦怠感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工资收入水平低,发展前景迷失,很多高校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休眠期,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事业进取心。二,职业伦理道德感差。少数教师缺少敬业爱岗精神,对于教学敷衍了事,个别的受功利主义刺激,学术上伪造数据,败坏了学术风气。

(三)师资引进和聘任制度的阻隔

导致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失衡的外部因素是制度阻隔。高校引进教师后普遍推行名义上的聘任制,实则是“终身制”,除非教师主动退出,否则被动淘汰的几率很低。尽管有些高校仿制“非升即走”制,尝试推行“有限聘期”和“有限次晋升”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或中途腰斩,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而固若金汤的“终身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教师不完善的流动机制。教师流动性呈现两种趋势:一是高校教师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向上流动,导致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造成高校教师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校际互访呈现下降趋势。长期不更换工作环境,调整工作内容,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和工作激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教师创造力的枯萎。(四)教师评价管理体系失衡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个外部因素就是管理失衡,表现在评价体系的内在冲突:一是评价理念偏差,主要表现在工具性价值和人本主义关怀的冲突。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视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的工具,以严格的 规章制度 来控制和管理教师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评价教师的好坏,漠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忽略教师也是一个有情感、有尊严、有个性的自然人,扼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表现在量化和质化的冲突。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往往过分依赖量化指标:教学工作过分依赖数量化,简单考虑教学工作量的多少,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的更新,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的主动性、创造性等隐性因素,削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科研工作过分依赖量化标准直接导致教师“重量轻质”,一味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教师、评判教师科研效果,忽视论文的级别,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变相地助长了学术功利化的不正之风。三是评价方式单一。高校教师评价管理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考核评估方式,根据聘任合同的责任细节对教师进行业绩评定,行政化色彩浓厚。而教师对于评价过程的公开性无法质疑,无法全面把握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所在,无法明确长远发展的方向。这样一种完全“他评”的考核方式,剥夺了教师的知情权,助长了教师对于评价考核体系的排斥心理。教师评价管理体系的失衡令大部分高校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造成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困局。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更新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生态学强调整体观和开放观。整个教学活动被视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主体、生态客体、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和谐共生的关系,任何一个联系的割裂开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价值。因此,高校管理层及高校教师需要用动态、平衡和关联的理念去看待教学活动。将教育生态观的整体平衡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就需要高校教师充分考虑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有机结合。针对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端,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主动整合人文社科知识、专业专科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职前教育要注重课堂实践的重要性,职后教育要注重教育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开放、平衡的原则,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参与性、能动性和体验性,努力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 文化 氛围,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在彰显课堂整体性的同时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二)建立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

针对高校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意识淡泊,科研动力不强、反思意识不足和专业情意枯竭等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式就是组成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教育生态学认为,生态个体不能脱离系统而单独存在,个体间的竞争和协作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系统又反过来推动单个教师生态主体的成长。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并不是个体价值的简单叠加,而是大于个体价值之和,这符合生态论中共生的思想。而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在学校组织或是教师自发的情况下,通过对话、合作、协商、反思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共同分享信息和资源,以开放、平等、合作、互信的方式来促进个体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所建立的一个学习组织。教师共同体打破了教师间的生态地域的限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通过合作对话的方式增加交流,挖掘群体的共同资源,在讨论分享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科研上共同分享科研最新动态,打破教师间的“花盆效应”,使教师围绕所研究的课题共同探索,唤醒教师学科专业自觉性,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三)教师聘任打破终身制,引进竞争淘汰机制

一,打破教师聘任终身制的壁垒,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鉴于我国高校教师助教、讲师人员数量最为庞大,可以首先实施对助教、讲师推行非终身制,给予他们相对长时间的任期考察,并借此机制来遴选青年优秀教师人才。二,引进“有进有出”的竞争淘汰机制,促进教师的合理分流,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平衡。具体就是引进竞争机制,如公开招聘制、末位淘汰制、非升即降制等。在淘汰竞争机制的引导下,形成一种竞争、合作、互助互利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念的指引下,激发高教教师的生存发展能力。正如殷世东所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生态竞争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因和最有效工具。”淘汰竞争机制能够极大地增强高校教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术科研生产力,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优胜劣汰中实现互生互利,实现高校教育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完善多维评价体系

教育生态系统中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生态因子就是学校管理因子,将这些管理因子调试到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耐受范围内,这些因子就由限制因子变成促进因子。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管理因子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建立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差异的评价理念。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而不是把教师培养成可操控的工具。学校组织管理部门所实行奖励、惩处手段虽然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却是一种外部激励手段,无法促进教师长期的个人专业发展。因此构建教师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的个体情感,尊严和生命价值,推行教师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内部激励手段。另外,针对不同高校定位不同,学科、专业类型不同的特点,摒弃一刀切的统一评价模式,尽可能制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多元教师评价职称体系,尊重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帮助教师制定符合他们个性化需要的长期发展规划,突出其个体专业发展的层次性。

第二,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应注重量化和质化的结合,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清楚,如教师工作量。对于科研成果不仅要结合课题或论文的级别进行量化打分,更应该注重科研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影响因子,在考核量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高。

第三,采用多维评价方式,推行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动态评价方式。强调多层次、多角度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教师专业发展获取全面信息提供保证。同时也更增加了评价体系的真实性、公开性和科学性。教师自评处于核心地位也凸显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最清楚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改进,体现了教师作为生态主体的参与主动性,帮助教师通过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的突破。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突破制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充分了解造成目前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采取合理有效的 措施 使教师专业发展处于良好的生态平衡,才能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提供现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8.

[3]朱旭东,陈兰枝.构建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J].教师教育论坛,2014,(2).

[4]殷世东.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与运作[J].教师教育研究,2014,(5).

《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发展 》

摘要:生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恢复生态学是生态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 对恢复生态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一些常用的术语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理论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增加、工业产业化急剧发展,使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人类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进行过度利用,使很多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解决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协调人类的活动和生态环境,使人类在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逐渐实现对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1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1.1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恢复生态学是生态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词,主要针对生态问题产生,致力于恢复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由于这个领域涉及的学科很多,因此也叫做综合生态学。简单来讲,恢复生态学是一门有关于生态的修复的学科,指的是通过人们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从而不断对那些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重建和恢复的过程,使生态环境能够发挥出相应的生态功能,而且能够使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科学。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最关键就是恢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这种恢复可以分为广义上的恢复和狭义上的恢复,狭义来讲,就是一种将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工作,广义的恢复是人类社会需求意义上,要依据生态工程的相关技术,对于一些被损坏的自然系统进行重建。由此可见,恢复生态学在加强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优化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

恢复生态学相对应的是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生态的破坏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出现退化、生态自然的关系出现紊乱。所以这个恢复的过程就是要将自然还原到一个协调的关系上。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取向影响,生态恢复并不能做到将被破坏的环境恢复到最原始的状态,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尽量恢复和还原,使生态自然系统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态功能。生态恢复是在生态环境受损之后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活动,通过各种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对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以及演变的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重建的过程。

2恢复生态学的发展

2.1国外关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发展概况

人类开始对恢复生态学进行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有学者认为生态恢复只是恢复中的第1步,一个生态系统想要保持整体性和稳定性,就需要进行全局思考。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欧洲以及北美的很多国家都开始注意自己国家内的环境问题,也开始有一些研究,利用一些工程和生物措施对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整治,从20世纪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国家在加强生态修复,比如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加强对水体以及热带雨林的恢复,日本加强对一些退化植被的恢复。关于生态恢复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召开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研讨会,就生态系统受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同期还出版相应的书籍,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恢复问题进行探讨。1984年又召开恢复生态学研讨会,对恢复生态学理论以及实践的统一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提出恢复生态学在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生态恢复的首要功能是完成生态环境的恢复,使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原来的平衡,其次,也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分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1985年,美国成立“恢复地球”组织,使生态恢复工作实现组织化和系统化。1996年,在瑞士召开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会议强调恢复生态学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地位,使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更进一步。但是每个地区的侧重点不相同,比如欧洲更倾向于对矿地的恢复,北美更倾向于对水体以及林地进行恢复,我国更强调农业资源综合利用。

2.2国内关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概况

我国的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损坏也十分严重,加强生态恢复学的研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意识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因此开始生态恢复已经有较长的历史时间。比较典型的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在过大牧压下退化后封育恢复退化的过程,这个研究从退化的草原群落的基本特征、恢复的动力等为基础建立退化的数学模型,并且借助该模型对草原恢复的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使当地的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我国西南部,也有学者对贵州省茂兰喀斯特退化群落进行恢复,从退化的生态环境着手,对具体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结合生态恢复学的理论,使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有效的进展。包维楷等对眠江上游大沟流域人为干扰体类型、干扰强度、频度、时空格局等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及物种的组成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人为影响进行分析,还有的学者对土壤结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提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对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我国的地域十分广阔,森林资源也比较丰富、森林植被的恢复工作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比较多,而且也都取得很大的进步。比如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探讨、矿山废弃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沙漠植被的恢复工作进行探讨等,使我国的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系统都得到有效的恢复,而且在恢复工作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还出现很多研究文献,这对后代的生态恢复以及生态保护都有很大帮助。自然生态系统自身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对于受损比较严重的生态系统,加强人为修复是一个重要途径,对此,我国也积极加强各种修复技术的研究,利用人为的生态工程可加速生态系统恢复,尤其被极度破坏的生态环境,更需要利用人工修复技术。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生态恢复是维持自然界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恢复生态学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这个研究领域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国内外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多,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蒲扬.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

2高彦华,汪宏清,刘琪璟.生态恢复评价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3(13)

3黄传响,亢新刚,崔秋华.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应用浅析[J].河北林果研究,2009(5)

有关生态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2. 有关生态环境论文范文

3. 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4.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5.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

6.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

厦门房价决定因素研究报告论文

几天前看了全国城市房价排行榜,看到厦门均价¥27000/㎡,而青岛是¥12000/㎡,顿时感觉有些诧异,这俩城市平时都是放在一起对比的,级别都差不多,为何房价差如此之大?

恰巧我前几天在厦门呆了10天,厦门岛内也基本转遍了,就让我来个非全面的分析吧。各位看官请轻喷啊!

青岛夜景

(一)全面对比

厦门岛内算个圆吧,直径算12km左右。本来觉得青岛应该比厦门大很多,但是我量了一下发现,青岛虽然总面积大,但实际的市区面积不如厦门大。青岛海岸线长14公里,但是往北6公里就到李沧区了,然而论青岛看的过去的地方也就市南和市北,也就是纵深4km左右。所以哪怕算上李沧区,青岛也才14x12km的面积,而且包括了大量的农村和山区。

厦门夜景

(二)卫生对比

这方面我觉得厦门完爆青岛一点不过分。我转遍了厦门内部街道和海边,打过车、朋友开车载过我、我开朋友车自己出去溜达过、坐过公交、徒步过.......任何我经过的地方都没有卫生死角,街道很干净。

反观青岛,虽然沿海和崂山区卫生环境都不错。但是哪怕市北区也很多脏乱差的地方。就更别提李沧区了。

青岛前海一线

(三)交通对比

厦门虽然也堵过,但是整体跟青岛的堵不是一个级别的。哪怕十一期间进出岛,也没堵超过20分钟。而青岛别说山东路和海尔路了,哪怕环湾高速节假日都堵的要死要死的。

虽然原因是由于青岛山太多,路窄,老城区不好规划,但是纵有千般理由,堵就是堵。而且在青岛找地方停车更是难上加难。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厦门人口少,我就觉得路上的车没青岛的多,哪怕十一期间去厦门大学和厦门门口的寺庙那些游客,人数都不及青岛平时周末去中山公园的人多。

厦门沿海风景

(四)基础建设

厦门的BRT,大部分公交站都有饮用水,这些都是青岛没有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没觉得有差别。

(五)气候和环境

这点我觉得青岛好,蓝天碧水,春秋凉爽,冬不是很冷夏不是很热。厦门太热了,十一期间都30度....

青岛崂山

(六)人文素质

毕竟我不是在厦门长期生活的,所以这个不好说。而且生在青岛长在青岛,说实话我从没被宰过,从没碰到过黑心出租司机,碰到的人大都挺好的......也可能我是本地口音,也没去过那些宰人的地方吧。

但是有一点要说一下,我觉得青岛人民是不错的,但是少部分外来青岛的人(我说的是部分啊,不是所有,不要乱喷),素质参差不齐,我觉得这是导致一些地方宰人啊什么的根源。

厦门鼓浪屿

(七)旅游资源

这点我觉得青岛的天然优势也是厦门不能比的。海,厦门有,青岛也有,但是青岛有好几个海水浴场,而且青岛是山区,光崂山分支出来的好多峰就美的不得了。至于宰客,确实是黑点,这个应该说管理上应该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治理。

青岛五四广场

(八)综合对比

我觉得综合对比,青岛胜在巅峰(市南崂山靠海的地方),厦门胜在平均。

要我选的话我会选择住在青岛崂山区靠海的地方(当然,我买不起,意淫一下而已)。

但是为什么房价差那么大呢?我觉得可能是厦门周边县市的土豪太多了,都去岛内买房子,推动了房价。

而青岛周边,除非特有钱的,否则都没必要去青岛买,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也都不差。

以上是一点个人的小小的分析,肯定不全面,也不能当作参考资料,一家之言,不足为考。欢迎各位看官在评论区踊跃发言讨论,轻喷,怕疼。

厦门GDP总量为5995.04亿元,在福建省排名第三,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33位。相较于厦门的经济总量,更让人关注的是厦门居高不下的房价。对于一个经济总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只排到30开外的城市来说,为何它的房价可以常年久居全国第四的位置,仅次于深圳、北京、上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厦门的城市定位。厦门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起点高。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及闽南金三角中心城市,厦门的中心辐射地位不容小嘘。同时厦门又是国家试点的自贸区之一,从2015年3月1日自贸区挂牌至今,厦门的房价已经翻了翻。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更是把地点选择在了厦门。2020年12月8日,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在厦门启动,更标志着厦门这座城市越来越国际化,极具发展潜力。

厦门会展国际会议中心

二是厦门的环境优美。厦门环境的美是举世公认的。你走在大街小巷上都可以感觉到厦门的街道非常的干净,而且绿化非常好,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常伴。不愧是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其优越的气候及人文地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此工作。也有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厦门养老。

三是厦门的土地资源稀缺。厦门全市土地面积1699.39平方千米,而厦门岛更是只有132.5平方千米。在这不到一千七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要承载四百多万人口,厦门也成为全国每平方公里承载人口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厦门属于外来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大量的外来人口在厦门工作生活,因此也有了对住房的刚需。

四是厦门的医疗、教育资源集中。除福州之外,厦门几乎是集中了福建省内最好的医疗及教育资源。其对周边地市的吸附力是巨大的。周边城市稍有能力的基本都会考虑在厦门买套房,为自己的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漳州及泉州地区的。相较于北京出现一平四十几万的天价学区房来说,厦门的学期房并没有那么的夸张,但也是出现了一平17万的学区房价格。

五是投资客的推动。大家都看好厦门未来发展前景,投资客也不例外。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投资客在厦门居高不下的房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厦门的高房价,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的我只能望洋兴叹。在国家推动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住的时期,希望厦门住房市场能够更加符合市场。同时也希望在租房市场上有更多的发展,以满足普通工薪阶层的住房需求。

在前次我们分析苏州楼市时,曾经提到过当初的“房价四小龙”:厦门、苏州、合肥和南京,当年领涨全国。

2018年,厦门楼市陷入持续低迷,地价暴跌30%以上。经过几年的调整,厦门如今终于走出泥潭,房价节节攀升,某些热点片区甚至有赶超上海的势头。

厦门楼市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根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厦门新房均价为47165元/㎡,创十年来新高,位居全国第四名,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超越广州、南京、杭州等多个强一线城市。

厦门显然不如广州南京,但房价却能居高不下,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厦门常住人口的平均收入大概6000元,而全市的商品房均价都在40000元左右,可以说除了十几年前有远见,买了房的人,目前厦门的年轻人已经完全失去了正常居住需求的支撑。说白了,厦门的年轻人买不起房,从外面涌入厦门的年轻人也因为房价太高,失去了在厦门购房的意愿。

人口因素对厦门房价的影响力和其他城市相比,是比较小的。但是厦门有一个相对特殊的地方,它对省内高质量人口的吸附力很强,通俗点说,福建的有钱人都会选择来厦门置业。

原因有两个,第一,厦门作为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非常宜居,环境优美;其二,闽南人乡土情结重。当然,这样的高质量人群数量有限,本身不应该成为影响城市房价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厦门,这又成了一个例外,因为厦门非常小,土地供应严重不足,所以这部分高质量人群的需求,在厦门的楼市中就能成为一个有力的人口因素。

厦门从2008年开始,资金面就一直十分宽裕,主要是因为厦门作为国务院特批的经济特区,也是东南沿海最知名的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以及各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等规划加持,由政府背书,所以吸引了大量资金。

尤其是自贸区的成立,让资本大量囤积在附近的地产中,这也是自贸区落地后周围房价一轮猛涨的原因。而且,厦门对福建的资金吸附能力极强,高杠杆导致厦门房价居高不下,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都说厦门地方小,实际上厦门全部面积和深圳相当,但全市的GDP可能没有深圳的一个区高,在所有的副省级城市里排名都靠后,增速在福建省内也并不突出。房地产,就成为了厦门主要的拉动力。

也就是说,厦门要发展,政府需要财政收入,土地又稀缺,地价自然不低。前几年,厦门楼市低迷,加上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旅游业大受打击,政府为了提振市场,拿出了岛内思明区最好的地。所以2020年,厦门全年土地收入爆发式增长,总成交额高达660.27亿元。可以说,厦门房价高涨的原因,和政府的调控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由于厦门本身的产业和购买力都不强大,不限购的时候有70%的房子都是被外来人买走的,所以限购对厦门的影响非常大。目前,厦门政府已经对过热的楼市出手,划出了针对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红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限购政策。

暂且不论这一次调控,上次厦门限购是2017年的3月,缴纳3年社保,到如今,很多厦门刚需已经有了名额。那么厦门这么一个喜欢利用杠杆的城市,只要市场有行情,热门片区一定是第一个响应。那么,厦门有哪些片区值得关注呢?

马銮湾新城

厦门分岛内岛外,岛外新城是目前重点关注的地方。2019年底,厦门地铁2号线开通,马銮湾新城跨入“地铁时代”。同时,地铁4号线和6号线提速,厦漳泉R1城际铁路建设,对,马銮湾新城来说都是巨大的交通利好,确保了马銮湾新城快速到达岛内核心商务区。

厦门和我们上一篇讲过的重庆不一样,因为土地少,所以格外看重学区房。马銮湾新城规划中有90多处教育设施,包括厦门一中、双十、外国语等学校都在马銮湾办学,教育配套具有优势。

而在规划上,马銮湾定位为厦门城市副中心,苏宁O2O数字零售商业综合体和北部智慧科技产业园都落户马銮湾新城,对马銮湾吸引高精尖人才有重要意义。

目前,马銮湾有多家房企在打造高端商住项目,对于改善和刚需人群来说都很不错。

集美新城

岛外又一个热门片区,也是厦门跨岛发展的第一座新城。首先,集美新城定位就很高,集信息服务、教育科研、生态旅游和商务营运为一体,同时整合了集美文教区、园博苑、软件园、机械工业区等,人文和产业气息都很浓厚。

交通来看,集美新城是岛外四区中拥有最多进岛通道的区域。有三桥两地铁,未来还有地铁6号线值得期待。

再次强调,厦门最看重学区房。集美新城有亭北学校,以及著名的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还有13所高等院校,是其他岛外新城难以比拟的优势。

集美的房价均价在3万到6万一平方,整体价值还是趋向稳定,抗风险性比较强。

翔安新城

为什么最后我选择了翔安而不是同安,因为同安的交通是劣势,长远来翔安新城的发展前景要更好一些。

而且翔安新城不像其他区一样,有炒概念的嫌疑,而是有是实实在在的重大市政建设规划存在的。翔安定位为厦门东部市级中心,有机场和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的利好,规划落地方面优于其他新区。

翔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是目前岛外新城中拥有市属学校最多的一个片区。教育方面,翔安的优势很大,而在厦门,教育优势基本上就是房价的试金石。

不过翔安新区也需要长时间才能兑现利好,所以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之所以不谈岛内,因为岛内大部分人都是冲着学区来的。学区房都是家长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矮子里拔高子。如果是岛内,我建议实地多看二手房成交情况,挑选整体优质的板块和房价相对温柔的片区。

如果你是岛外想置换岛内,那么老湖里区依然是首选。如果你想在岛内投资,有这个资本其实不如去深圳上海,相对杠杆率更低,楼市更健康。

20天前,房叔到厦门出差。临时入住了厦门国际中心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让人惊讶的是,一个普通标间会员价居然要800多一晚,当时问了酒店前台为什么这么贵,她说暑假期间都这样。在手机上查看了其他酒店,即使比较偏远的区域,也不便宜。像深圳的百合酒店、求水山酒店等一些五星级酒店也就五六百块钱一晚。

第二天在市区逛了下,厦门的城市建设确实不错,映进眼帘的是蓝天白云、依海傍水,一派风姿绰约的亚热带气候风情,山、海、岛、礁、岩、寺、花、木、桥、建相互映衬,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景观都属于一流,颜值对得起“海上花园”美誉,可以说这里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但发现厦门的消费水平并不低,可能和它是旅游城市有关。但在房价上似乎更高,厦门国际中心附近的一小区均价达到了7万一平。据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思明区房价为59108元/㎡,湖里区房价为52230元/㎡,海沧区房价为36186元/㎡,8月份厦门市二手房均价为46941元/㎡,环比上涨1.46%,同比上涨31.29%,房价直逼一线城市的深圳。可厦门市2016年GDP仅为3700多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为46254元,也就是说一平方米的房价相当于市民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房价可谓非常高。

然而,为什么厦门房价这么高呢?

首先,厦门市住宅土地供应不足。虽然厦门市面积偏小,仅为1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400万人,但与深圳1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90万相比,人口密度没那么大。但房价直逼深圳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住宅土地供应不足,很多开发商长期拿不到地,导致厦门楼市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房价自然会上涨。

其次,厦门气候、环境宜居,幸福指数高,适合养老。因此,厦门是一座人口净流入城市,目前厦门户籍人口仅为220万人,近一半的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对房子的需求,使得厦门楼市供应更为紧张,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第三,福建人对置业的偏爱和对厦门的看好,使得他们热衷于在厦门买房。福建人对买房置业有着传统的偏爱,再加上他们认为厦门是个好地方,是福建省级别最高的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在这里投资房产不会贬值,所以都希望在厦门买房。据统计数据显示,厦门房地产销售中,70%为外地人。可见,厦门房价不是由当地工薪阶层决定的,而是由全省乃至全国富人引导的。

在这里有人会问,厦门的房子还能买吗?房叔认为,如果是刚需,可以选择单价不高、地段还行的高性价比房源。如果是投资的话,还是等等看吧,毕竟目前的调控已经让楼市变了天,可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少。

世界国际竞争决定性因素研究论文

经济制度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建筑 如果人们都吃不饱穿不暖哪还有心情去搞国防,搞建设,国家这些都不稳定谁还有心情让孩子去学习呢? 依此类推恶性循环国家还有什么实力和别人竞争呢?

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而且是先进文化的基石,在精神生活层面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将发展和更新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与生活方式

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或自然人等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势力。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A.科技创新能力

B.教育创新能力

C.军事技术

D.生产力水平

答案:A

(1)国内经济实力,指一国经济力量的整体评估;

(2)国际化程度,指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

(3)政府影响,指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有利程度;

(4)金融实力,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估;

(5)基础建设,指投资源与制度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程度;

(6)企业管理能力,指企业管理在创新、获利和应变等方面的表现;

(7)科技实力,指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上的成功程度;

(8)人力资源,指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缩小国家间差距必要手段,是深化改革中投资型向效率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依托,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态度决定一切辩论文素材

鸿门宴,从项羽安排坐位就可以看出项羽闭败

孔子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下面是关于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几则事例:

1、加加林的成功入选

在前苏联选拔进入太空的人选时,总共有超过20名的宇航员作为候选人。在确定最后驾驶飞船的人选时,加加林的态度使他脱颖而出。当时,主设计师科罗廖夫发现,加加林在进入飞船时都会脱去鞋子而只穿袜子。于是,这一细节让科罗廖夫认为加加林是一位重视规矩、珍爱飞船的人。因此,就是因为这一细节,使得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拿破仑教育士兵

拿破仑本人心思缜密,尤其注重细节。一天,拿破仑发现一位士兵特别不重视细节,做事散漫。因此,拿破仑为了让他改变做事风格,特地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以前一个国王在打仗时,由于疏忽使得马掌少了一个马蹄钉,导致冲锋中战马倒了,从而导致了这个国家的灭亡。因此,做事要重视细节,要严谨。

3、美国“挑战号”的失败

在1983年4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作为美国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发起了首航。这次航天飞机的首航最终失败了,还导致了七名宇航员的死亡。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发射前,一名工程师报告了助推器O型环的问题,而一辆客机也报告了强气流的存在,但是发生中心并未在意这些细节。最终,就是由于O形环失效和遇到强大气流导致了航天飞机的坠落。

4、贝多芬失聪写下华美乐章

贝多芬在26岁时失去了听力,但他依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写下了《第九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也是他整个音乐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和总结之作。因此,这体现了积极的态度可以引领成功。

5、淝水之战的失败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的前秦和南方东晋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当时前秦由苻坚领兵,东晋由谢玄、谢安领兵。当时,东晋只有8万人马,而前秦的军队加起来一共有80多万。但是,最后东晋却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前秦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苻坚轻敌的态度和不重视细节、不周密的部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淝水之战

如果没有端正认真的态度,被誉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不会研制出造福人类的籼稻;如果没有认真不懈的态度,失聪之后的贝多芬也不会谱写出为世人传颂的美妙乐章.一个个梦想的实现一个个成功的背后,也许会有鲜为人知的困难,也许会有让人涕下的感动,但是,只要具备了敢于挑战自我、乐于战胜困难的态度一切难题都只是通往成功路途上的小山丘.当你越过一切之后,成功便实实在在地在你面前了.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对于袁隆平、贝多芬来说.他们的态度真的与他们的成功有着莫大的联系: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那或许是不屯要的.这种论断是错误的.无论对于准来说,成功的定义也许不会有一个相同的标准,然而始终保持认真果敢、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却是相同的.面对生活的左右,是非的牵绊,能否保持这种态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面对每件事,都能理智认真地处理,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自己的成功已经在前方向你招手了.面对苍茫的群山,雄鹰以不畏俱的态度翱翔于长空;面对广阔的大海,张健以坚持的态度展臂于英吉利海峡;面对浩瀚的书海,季羡林以认真的态度成为一代大师;面对44年的空自,米卢以坚定乐观的态度为中国足球画了一个美丽的开始,也给许多人上了深刻的一课.“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这便是“神奇教练’,米卢的一句名言.是他,这样一个快乐如风而又严肃的人给中国足球带来了轻松与自信,使中国队乃至亿万球迷都品尝到了成功的甜美.在十强赛之前,中国队的球员在身心上都背负了巨大的压力.而米卢却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地面对一切.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不去考虑失败,而是一次也次挑战而祝福.他的‘’快乐足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个队员的心态.正是他这种乐观的态度,为中国队每个人的内心都注足了活力,也为每个球员疲乏的身躯带来了动力.这一切最终换来的,便是十三亿华人为之胜利的欢呼!人生之路不免有崎岖和坎坷,而一个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这也许就是决定人们不同人生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面对艰险时,乐观的态度能激起他前进的勇气,给予他无尽的动力.同时,乐观的态度还能使人在紧要关头镇定自若,静下心来思索应对之策.反之,如果在此时选择了慌张,必然会导致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态度是人生的催化剂.乐观积极的态度像加速化学反应的“正”催化剂一般,使人能够顺利跨过艰难险阻,冲向成功的巅峰;慌张消极的态度却像延缓化学反应的“负”催化刹一样,只能使人到处碰壁,萎靡不振.

态度决定成败议论文素材

甲午中日战争等一系列近代战争中清政府软弱求全,直接导致战争失败。清朝闭关锁国,自认为天朝上国,不与外界交流,直接导致对外战争的失败。反之,日本维新中的虚心学习和外鉴,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孔子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态度,体现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三个人因为同一句话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可以改变人生。一部美国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讲述女孩的不完整的家,接着是女孩埋葬妈妈后开始奋发向上的历程。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是因为有树立了一个和主人公相同年龄的女孩做对比,他选择了逃避,同样有着悲惨的家庭背景,却放弃努力,靠政府资助混日子。而主人公在经历奋力拼搏后,如愿的进入哈佛大学。虽然说,根据真正的传奇女孩的故事改编,但,人可以看到那种力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种种不幸,他一路前途光明,而用消极态度对待人生的伙伴,却只能被世俗的黑暗所困扰。所以说,态度可以改变人生。态度可以改变意念。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看蜘蛛爬墙,第一个人认为蜘蛛笨,于是变得聪明,而第二个人感动于蜘蛛的坚强,于是开始变得坚强第三个人看着蜘蛛一次次爬上有一次次的掉下去,想着自己也一样像蜘蛛一样碌碌无为,于是变得消极。同一只蜘蛛,影响了三个人的意念,也从此影响到了他们的路途。不同的意念产生不同风的结果,而不同的意念又是因为态度的不一,所以,态度可以改变意念。态度决定成败。经常听老师说,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是的,而细节,又可是粗略的就能观察到?每个班,总有成绩好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但无一例外,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么说来,学习成绩好于成绩差都完全取决于自己。没有坚决认真学习的态度,又怎会有出群的高成绩。虽然有社会事物的变迁,学习的好坏与未来的工作几乎已谈不上什么联系,但这是一种态度问题,同时,由学校扩大至社会,那个成功人士,没有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好的态度,有着号的命运,而决定着一切的,在自己手中!

如果没有端正认真的态度,被誉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不会研制出造福人类的籼稻;如果没有认真不懈的态度,失聪之后的贝多芬也不会谱写出为世人传颂的美妙乐章。一个个梦想的实现一个个成功的背后,也许会有鲜为人知的困难,也许会有让人涕下的感动,但是,只要具备了敢于挑战自我、乐于战胜困难的态度一切难题都只是通往成功路途上的小山丘。当你越过一切之后,成功便实实在在地在你面前了。 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对于袁隆平、贝多芬来说。他们的态度真的与他们的成功有着莫大的联系: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那或许是不屯要的。这种论断是错误的。无论对于准来说,成功的定义也许不会有一个相同的标准,然而始终保持认真果敢、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却是相同的。面对生活的左右,是非的牵绊,能否保持这种态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面对每件事,都能理智认真地处理,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自己的成功已经在前方向你招手了。 面对苍茫的群山,雄鹰以不畏俱的态度翱翔于长空;面对广阔的大海,张健以坚持的态度展臂于英吉利海峡;面对浩瀚的书海,季羡林以认真的态度成为一代大师;面对44年的空自,米卢以坚定乐观的态度为中国足球画了一个美丽的开始,也给许多人上了深刻的一课。“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这便是“神奇教练’,米卢的一句名言。是他,这样一个快乐如风而又严肃的人给中国足球带来了轻松与自信,使中国队乃至亿万球迷都品尝到了成功的甜美。 在十强赛之前,中国队的球员在身心上都背负了巨大的压力。而米卢却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地面对一切。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不去考虑失败,而是一次也次挑战而祝福。他的‘’快乐足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个队员的心态。正是他这种乐观的态度,为中国队每个人的内心都注足了活力,也为每个球员疲乏的身躯带来了动力。这一切最终换来的,便是十三亿华人为之胜利的欢呼! 人生之路不免有崎岖和坎坷,而一个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这也许就是决定人们不同人生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面对艰险时,乐观的态度能激起他前进的勇气,给予他无尽的动力。同时,乐观的态度还能使人在紧要关头镇定自若,静下心来思索应对之策。反之,如果在此时选择了慌张,必然会导致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态度是人生的催化剂。乐观积极的态度像加速化学反应的“正”催化剂一般,使人能够顺利跨过艰难险阻,冲向成功的巅峰;慌张消极的态度却像延缓化学反应的“负”催化刹一样,只能使人到处碰壁,萎靡不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