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金融学研究生论文课题

发布时间:

金融学研究生论文课题

金融工程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运用,它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更有效地分配和再分配个体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经济风险,以优化它们的风险--收益特征。下面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论文选题有所帮助。1、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2、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的关系分析3、浅析企业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4、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5、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6、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7、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8、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9、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实践10、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践研究11、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12、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3、宏观金融工程论纲14、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15、关于金融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126. 资产证券化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杨帅(2016)按照共享经济主体方面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与此同时,杨帅还提出了包含消费及生产领域的可以实现对参与主体进行划分的框架。该框架是一个比较具体化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个人类型。这种类型指的是企业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其闲置资源利用渠道的拓宽。其中,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首钢创客空间。第二,个人-企业类型,这种类型也被称为临时工代表性经济形式。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拥有时间、资源、技能的个人借助网络平台中的相关众包平台,满足企业临时性的服务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为企业提供服务并收取适当的报酬。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其内部问题而且个人也能够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报酬。第三,个人-个人类型,在这种模式中交易的主体为个人。个人能够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来实现个人需求与共计之间的协调,该网络平台作为媒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双方提供信息。比如:滴滴出行。通过该平台,双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满足,且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增加。最后一种是企业-企业类型,通过对互联网的合理应用,企业中的闲置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生产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阿里巴巴淘工厂。阿里巴巴淘工厂将线下供给能力与线上市场需求之间进行了结合,以此来带动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最优配置,进而提升其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吴晓隽和杨天波(2015)的观点中,共享经济是能够在IT软硬件生产、无线网络、信息终端以及新型消费及生产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共享经济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中,还包括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的影响。郑志来(2016)在对共享经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随后,郑志来表示,共享经济能够有效的改善经济失衡的状况并能够成为供给侧机构性变革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部分。共享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且共享经济是一种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二、共享经济相关理论(一)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的学者是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其代表作《社区结构和协同消费:常规活动的方法 》中有对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共享经济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当下,我国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术,对海量的、分散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并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为使用权限,是一种合作经济。共享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交易成本的压缩,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共享经济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共享平台的性质是中间媒介,能够带动双方交易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借助这一共享平台双方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其监督成本较低。其次,在共享平中,原本不能够加入到大交易环节中的物品也能够进行交易。这就使交易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且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基于 O2O 的共享经济。这种经济活动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不过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基于O2O的共享经济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重视并且不断的发展起来。这种新型经济形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交易区域、空间被打破,市场规模得到了扩张。在这种形势下,每个人都是需求者和供给者。在新型经济形态中,物品的使用权、所有权之间处于分离的状态,且相关的交易内容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此同时,人们在获取物品的过程中其目的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物品的实际使用权利上,这就使得物品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消费者来说,用更加低廉的价格就能够租用到你需要使用的物品,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消费者使用物品的需求还能够减少消费者的支出。而且,限制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二)共享经济的特点1、价值增值价值增值过程属于西方经济学领域,其被定义为是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而其在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下,其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和内涵,因为共享经济对于价值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即只有在有需求的人手里,物品才能体现其价值,因而这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成为了将闲置的物品转移到对其存在需求的人手里的过程。卖家通过售卖闲置的物品,在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到相当于物品原价格中的一定资金的回报,而限于经济原因而无法入手想要商品的买家也可以经由购买这些出售的闲置商品来满足自身的强烈渴望。2、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对于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共享经济特点中的一种,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甚至保护环境。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一部分人在追求最新科技的同时对于其拥有的尚且完好的高科技产品进行不断的淘汰,这正是由于城市生活集约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在社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个人对于产品拥有的越来越少的可使用空间所导致的。而那些所淘汰下来的产品又会对个人的生活空间产生占据,由此甚至还需要个人来负担养护和维修的开销,同时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违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共享经济无处不在,例如在交通领域,其传统的公交飞机地铁火车就能够极大的的便利许多乘客的交通出行,它就属于一种共享经济。而新开发出来的滴滴打车也对众多用户的出行起到了很大的便利。将使用交通产品的时间段错开以实现对于车辆的使用率的显著提升,这在降低物品闲置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实现对于在自身生活成本上的降低,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3、网络易访性随着互联网那个大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经由网络来实现自身的生活方式上的便捷化,这点也体现在了共享经济中的闲置物品交易上,买家和卖家双方都能够在网上实现顺畅的交流,这也使得卖家更容易对用户的需求实现掌握,互联网所提供的强大的图文功能可以让买家更好的了解卖家的产品,也更便于卖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好的展示以吸引客客户。O2O网站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网络销售方式,正适合闲置物品的买卖,其提供的功能可以降低卖家进行宣传推广的成本,而对于卖家来说也是省去了去线下进行了解的精力,使其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对产品的全方位了解,因而共享商业模式的实现离不开网络的易访性,正是其为买家与卖家之间提供了便利且成熟的用以双方交流的平台来实现了对于共享商业的促进作用。4、社群共享社群共享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寻找的具有相同消费需求的群体,为了节省一定的消费费用而采用团购或拼团的方式进行消费。例如拼多多和美团就是针对具有相同购物需求的的消费者群体而建立的;58同城、安客居是将有共同的居住需求的人们聚在一起;51job以及智联招聘则是构建了一个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天猫、淘宝以及聚美优品则是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主要对自己的强项进行经营。通过众多的APP我们可以看出,社群共享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5、所有权需求下降在以前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拥有了该商品的所有权才能心安理得地使用。不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产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转变,人们在进行商品购买时更突出获得商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商品只有对自己有用才具有价值。在这种消费观念下,共享经济应运而生。一辆共享单车可以在一天内满足十几个人的出行需求,一份学术资料可以供几百位学者学习借鉴,如何在最小的代价下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是在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下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更多人的消费需求,并且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三、我国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现有法律法规无法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法律条文大部分是在上世纪制定的,所以在我国当下实行的法律体系中,对于新出现的共享经济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均有涉及,所以没有一个行业的法律能够直接套用到共享经济的发展之中,对于共享经济从业人员的待遇问题、电商平台的税收问题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都有待解决。一些陈旧的法律条文并不能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从旧时代的法律角度来看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共享经济中有许多创新企业都涉嫌违规或在濒临违规的边界,部分法律并不能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监管,反而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共享经济的准入门槛较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在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中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国要不断完善关于共享经济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保障行业稳定发展,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企业的发展,使共享经济能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融市场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

国际金融与汇率问题

1、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2、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3、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问题研究

4、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研究

5、银行股外资并购问题研究

6、中国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与调节机制

7、中国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与营运管理

8、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与香港联系汇率制问题

9、人民币汇率机制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10、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11、论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政策搭配

12、人民币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数量关系研究

13、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战略与策略

14、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5、论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

16、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17、电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

18、论金融机构自律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19、实施信贷风险分类方法的若干思考

20、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

题目不统一,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拟定。

金融工程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运用,它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更有效地分配和再分配个体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经济风险,以优化它们的风险--收益特征。下面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论文选题有所帮助。1、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2、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的关系分析3、浅析企业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4、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5、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6、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7、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8、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9、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实践10、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践研究11、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12、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3、宏观金融工程论纲14、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15、关于金融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

金融学研究生论文选题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金融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2、中国经济部门价格指数波动差异性研究3、并购方高管动机与并购贷款的特殊风险控制4、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5、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6、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7、国际金融公司在赤道原则出现过程中的作用分析8、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9、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探析--以河南省为例10、区域金融生态评估方法比较研究11、对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监管模式的思考12、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评述13、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4、支付系统清算账户流动性管理研究15、中国股市股票交易信息与股票横截面收益研究16、助学信用贷款的金融实践和启示17、基于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研究18、经济周期视角下的资产轮动模式19、在华外资银行进入的动因分析20、基于数据仓库的银行个人信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我明白道理可以袄

金融工程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运用,它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更有效地分配和再分配个体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经济风险,以优化它们的风险--收益特征。下面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论文选题有所帮助。1、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2、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的关系分析3、浅析企业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4、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5、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6、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7、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8、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9、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实践10、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践研究11、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12、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3、宏观金融工程论纲14、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15、关于金融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

金融租赁课题研究论文

Abstract:The finance lease is a wa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which integrates funds and equipment closely through low-cost specific procedures in the short-term. It has a unique advantage of promoting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Currently, leasing is highly valued as "sunrise industry"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which has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respect of social awareness, funding sources, internal management, government suppor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not only results in a greatly constra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but also has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us. This paper aims at proposing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ng lease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it simply sets forth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leasing and features; Secondly, it analys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finance leases in our country; thirdly, it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financial leasing in China; finally, it propose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Keywords: finance lease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alysis of issues供参考

Translator from all wrong I see. I am English general, not just looks too professional head on it. I am not very good at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can be. . . . . Thank you heroes. . . Abstract: The finance lease is through short-term, low-cost funds and equipment, specific procedures have to be closely integrated as a wa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which in promoting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has a unique advantage. Currently, in Western countries, leasing has been listed as "sunrise industry" and are highly value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still in its infancy, social awareness, funding sources, internal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suppor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 lot of problem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are greatly constrained, but also has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refor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before u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y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our problems, some can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posed financing leas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leasing and features a simple set; Secondly,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again,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leasing the main problems; Finally,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comments. Keywords: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finance leases

这么专业的文章翻译,可以拿到沈阳美东旭翻译公司去翻译一下啊。他们是来自美国的翻译公司,有15年的翻译行业经验,还有积累多年的术语库,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为你提供以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进行翻译和校对,保证翻译的术语非常严谨,语句也非常地道。

这个选题很好弄的 我可以帮你

汽车金融论文课题研究

金融危机下中国汽车出口分析-------------------------------------------------------------------------------- 2009-3-4 8:56:00 中国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网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报告名称】: 金融危机下中国汽车出口分析 【关 键 字】: 汽车 出口 分析 【报告来源】: 中商情报网 〖 报告内容 〗受到前几年汽车出口红火的鼓舞,不少汽车企业在2008年初都定下了同比增长20%-30%甚至更高的出口目标,目前看来,这些高增长目标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已大幅调低出口目标。 “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用这样一句诗来概括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产业。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成为全球金融海啸,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我国汽车出口而言,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日渐显现,并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 国内汽车出口企业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后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前提下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正确评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及出口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始发于金融领域,不少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甚至有一部分倒闭,导致了金融机构的“惜贷”及信用危机,从而恶化了工商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造成消费者财富缩水,有效购买力下降,这样的双重影响使美国的实体经济下滑在所难免。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美国汽车企业销量下降、亏损增加,加之补偿信贷部门因降低购车者贷款利率而造成的损失,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现金流频频告急,正常运营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最新发布的数据,10月份美国国内汽车市场销量仅为83.8万辆,同比下跌32%,是美国汽车市场自1991年以来的最差水平;而2008年前10个月,美国汽车销量总计也只有1090万辆,比2007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辆,同比下降14.6%。为了筹集现金,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近期相继出售易于变现的股权等资产,来填补日益枯竭的现金流,同时三大汽车企业相继关闭了一些生产工厂以减少开支。 经济下滑造成的需求锐减使欧洲汽车市场也受到重创。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欧洲市场上的新车销量同比骤降14.5%,这已经是欧洲汽车市场连续第6个月萎缩。2008年前10今月,欧洲新车销量同比下降5,4%。各大欧洲汽车公司的销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08年三季度,宝马集团和戴姆勒奔驰集团在美国的销量分别下降了5%和24.5%。宝马集团11月初发表声明,2008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3%,至2.96亿欧元;戴姆勒公司财报则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13亿欧元,远低于此前预测的8.18亿欧元。面对经济衰退、市场萎缩的不利局面,各汽车制造巨头不得不纷纷推出减产或裁员计划,以求降低成本,度过“严冬”。 日韩及拉美新兴经济体也未能幸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无一幸免。9月份,丰田在美国的销量重挫32.3%,是其闯荡美国市场40年来月销量的最大降幅;10月份,丰田在美国的销量下跌了23%,为15.21万辆;一向稳健的本田也出现了25.2%的跌幅,销量为8.59万辆;日产出现33%的跌幅,销量为5.69万辆;三菱汽车的销量则为7486辆,跌幅为19.3%。此外,受同期日元大幅升值的影响,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的销售额换算成日元后明显缩水,可谓屋漏又逢连夜雨。 同样,韩国汽车业的日子也不好过。韩国汽车制造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10个月,韩国本土汽车产量同比下滑3%,出口同比下滑3.6%。伴随着全球汽车市场需求低迷,正面临利润缩水的韩国汽车生产企业也不得不效仿欧美车商采取出售资产、缩减产量以及裁员等措施应对不景气局面。韩国汽车行业正遭遇比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更严峻的形势。 此外,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繁荣一时的拉美汽车业也被拖入泥潭。根据巴西全国汽车商协会的最新统计,10月份巴西汽车销售量下跌了11%,为近9年来的首次下滑。墨西哥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该国的汽车销量萎缩了3.4%,仅10月份的销售额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4%。尽管2008年以来墨西哥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实现了16%的增长,但是随着近期美国市场的大幅收缩,这一良好出口局势也将难以为继。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及出口的影响 近一两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呈大幅增长态势,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p向,特别是从8月份开始,环比开始出现小幅下滑,同比增长更是大幅放缓,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2008年10月我国汽车出口35.3亿美元,环比下滑6.4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92个百分点,增幅明显放缓。 本来汇率变动、原材料涨价等已经给汽车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消费能力下降,国外消费信贷大幅缩减甚至取消贷款买车,由此带来的打击更为沉重。金融危机不仅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还通过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进而减弱中国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长。当前,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新兴经济体增速高位回落,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造成更大的压力。国际配套市场总需求的下降,使已经参与国际配套的供应商可能会面临已列入计划的订单在实施时减少的情况。但是,跨国公司从中国进行配套方面的采购才刚刚开始,当这些公司在本土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的时候,为降低成本,只要人民币升值不加速,扩大在中国采购的零部件产品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意味着配套出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几个出口较大的汽车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受到前几年汽车出口红火的鼓舞,不少汽车企业在2008年初都定下了同比增长20%N30%甚至更高的出口目标,目前看来,这些高增长目标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已大幅调低出口目标。长城原定2008年出口目标是7万辆,但目前来看能达到6万辆就已经不错;吉利的出口目标从原先的6万辆调低至4万辆,并且冻结了在墨西哥新建生产厂的计划;奇瑞汽车完成全年目标比较困难,造成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市场的表现与预期相差甚远;出口俄罗斯的商用车企业,像一汽、东风、重汽等,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受俄罗斯认证制度和需求量下降的影响,出口下滑很严重。 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汽车企业的出口风险 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在与国外汽车进口公司交易时,对方可能因资金周转困难,延长付款时间。更有甚者,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汽车进口方公司破产,使国内汽车出口企业货款无法收回,出口企业坏账数量急剧增加。所以,现在很多出口型企业为了规避这方面的风险,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选择尽可能少出口。 金融危机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金融危机到来,市场资金流动性变差,特别是最近有关媒体大幅报导与金融危机的相关事件,给人们造成一种心理恐慌和信用缺失,人们的消费模式开始变得保守,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逐渐失去了消费信心,这种消费信心要想回到以往状态,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恢复。中国出口国外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性价比,即使发生了金融危机,该买的必须还是要买的;中国金融体系没有直接受到这场危机的拖累,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层面的,就算有一些企业出现了经济上的危机,但也不能完全归于金融危机,市场从来都是优胜劣汰的,不代表当前生产力水平的企业,就算不发生危机也是要破产的。 中国汽车出口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性分析 汽车工业较发达地区汽车购买力的下降,对我国零部件企业产品出口造成较大;中击,10月份,我国零部件出口比上月环比下滑8,71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市场主要是以间接影响、连锁反应的方式起作用,并涉及到汽车工业比较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韩国和法国等,而这些国家正是我国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国家。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很少,但零部件很多,2008年1—10月份出口美国的汽车零部件总金额为69.14亿美元,是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占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的25.8%,其中10月份出口美国零部件数量环比下降10.13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影响,10月份,我国对其它几个汽车发达国家出口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比下滑,如日本、德国等。 整车出口整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稍小,1—10月份同比增长30.0%,10月份整车出口环比出现小幅增长,形势喜忧参半。喜的是出口德国、埃及、叙利亚、意大利、委内瑞拉等国的整车产品均出现较大的环比增长,主要是中国整车产品主要出口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低,另外出口较发达国家的中国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资金困难时期消费者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忧的是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口环比出现大幅下滑,这两个国家是我国整车出口量较大的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为我国最大的整车出口国,10月份出口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整车环比分别下滑26.6%和58.5%,一方面两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整体需求下降,另外一方面两个国家提高了对中国产品的认证要求。 世界各国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价格、资源型产品的冲击会很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中国出口型汽车企业应谨慎的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出口带来的影响,暂时一段时间内,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 零部件出口面临机遇 受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在消费时会变得比较保守,同时比较希望买到实用的、便宜的东西。对汽车生产企业来讲,在他们资金面临短缺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注重对自身成本的控制,在选择配套企业时,会更倾向于价格便宜的零部件企业。由于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工资低得多,所以中国零部件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国外汽车发达国家可能会放弃一部分本国零部件采购,而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零部件产品,这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国际汽车生产企业的配套体系。 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 金融危机到来,国内汽车企业不能盲目恐慌,也不能放松警惕,应积极而灵活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对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积极争取政府和银行支持,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车企业面临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产品滞销,二是资金链周转困难,两者是一种连带关系,特别是出口产品的资金回流变得越来越困难。2007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2.2%,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上下游相关产业拉动作业明显,如果汽车工业停滞不前,将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汽车企业应当寻求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支持,出台相关刺激政策,确保银行对汽车企业资金上的支持,特别是对那些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汽车企业的支持。 采取措施降低出口风险 首先,对国外买家进行征信调查。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朗,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 其次,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过去几年,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国内出口商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改为赊销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使国内出口商直接面对海外买家的商业风险,收汇风险较大,特别是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风险程度加剧,国内企业应该考虑调整这种激进型的结算方式,要以更加谨慎的结算方式收汇,例如要求国外买家开信用证,或者改为跟单托收D/P方式 第三,重新认识国际保理的作用。大多数国内企业认为国际保理只是应收账款融资的一项产品,其实国际保理的基础功能首先就是对国外买家的资信进行调查,然后才能由进口保理商核定坏账担保额度,在此额度基础上再由国内银行为出口商提供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另外,国际保理业务还可以提供应收帐款的催收服务。在当前环境下,这项服务对国内出口商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进口保理商身处国外买家所在国,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了解当地的商业习惯,掌握适应当地的催收手段,对国外买家可形成比较有效的催款压力。 第四,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避险工具。国内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减少企业收汇风险。像美国AIG这样的保险巨头都不能在次贷危机中幸免于难,其它国际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资信状况,的确令人堪忧。原先在海外投保,或者依赖国际金融机构担保的业务,也逐渐令人不放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未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国内出口商最好能够获得中信保公司的保单,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国外买家的信用风险。 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 目前,我国汽车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东和非洲等汽车工业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技术认证要求较低,中国企业一般以价格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对企业产品档次的提升促进作用不大。如果企业积极开拓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就可以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技术竞争,汽车发达地区对产品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对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促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产品技术如果能够满足汽车工业较发达国家认证要求的话,产品则基本可以面向世界各国出口。所以,出口产品应该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以及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是国内出口型企业“洗心革面”的好机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金融危机,几乎每次危机都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技术的革新,也是一种淘汰落后生产力和落后技术的最快捷的方式。危机到来时刻,代表落后生产力的企业必将受到最大的冲击,也最先倒下,生存下来的是那些劳动生产率高、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以先进技术为导向的企业成为潮流时,势必会带来技术上的推陈出新。回顾历史,日本汽车产业迄今为止已经历过多次危机,并且,每次都能受益于危机而变得更强大。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时,日本汽车优良的燃油效率得到好评,成为大举占领美国市场的有利武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日本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低价格已不再能作为卖点,日本汽车厂商便致力于提高附加值,于是1989年丰田推出“雷克萨斯”及日产推出“无限(Infiniti)”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史为鉴,方而知未来,中国的汽车企业要客观地面对这次危机,不要盲目的相信危言耸听,也不要对危机过于放松,在谨慎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收缩战线,相机而动 由于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众多,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有些企业可能不能很好地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尽管如此,还是应该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更大损失。比如说,将生产厂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比国内低的国家;压缩订单,减小生产和出口规模,待形势好转后再扩大。至于那些实力弱、无法转移成本上涨压力、缺乏出口销售网络、在国内没有市场的企业,应痛下决心,关闭企业,变现资产,另谋出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国内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对于出口形势急转直下,国内企业也不必太过于悲观,国外市场固然重要,但国内市场潜力依然巨大。首先,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虽然受国际经济放缓的影响,但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家宏观经济将还会以不低于8%的速度增长,从而对汽车的消费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保障;其次,从人均汽车保有量来看,2007年底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3辆,而美国是800多辆,日本是600辆左右,从中可以看出人均保有量同汽车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如果考虑到我国人口密度大的因素,从每千米道路汽车拥有量来看,我国是每公里12辆左右,美国是40辆左右,日本65辆左右,同样至少存在着3N5倍的差距,如果要达到国外发达国家同等水平,至少可以拉动上亿辆汽车的需求,这就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提供了一个有预期的,而且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结束,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政府已经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例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救市计划,这将对汽车产业带来一定的刺激作用。对于出口型企业要认真研究和评估一下金融危机对自已企业的影响有多大,采取相应措施把影响降到最小,真正考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生存能力和企业家智慧的时刻到来了。

给个邮箱,怎么发给你

题目不统一,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拟定。

一、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2、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4、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5、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6、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7、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8、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9、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10、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1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13、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14、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1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16、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19、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2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2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4、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25、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26、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7、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8、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与防范2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3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31、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32、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3、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34、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35、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6、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37、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38、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39、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40、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41、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二、金融市场系列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4、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8、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9、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10、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11、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2、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3、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14、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15、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16、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1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18、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19、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20、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2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22、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3、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24、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w25、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26、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7、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28、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29、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30、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31、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33、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4、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5、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3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37、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38、外汇交易策略探讨39、外汇交易技术分析40、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41、债券投资策略研究4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43、黄金交易市场xian长分析与展望44、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三、货币理论、政策、与监管系列1、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3、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4、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5、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研究6、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7、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8、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9、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改革研究10、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1、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2、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13、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4、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15、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6、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17、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四、国际金融系列1、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4、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5、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6、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7、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8、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9、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10、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11、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2、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1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14、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5、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6、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17、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18、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19、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0、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21、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22、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3、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4、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25、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26、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27、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28、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研究29、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0、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五、其它1、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3、网络金融的发展研究4、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5、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6、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