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年产乙酸乙酯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年产乙酸乙酯毕业论文

我也继续,,哪位大哥好心人,,发一下,,,到我邮箱里面呀,,,,765768101@qq.com......小弟( ⊙ o ⊙ )啊!小弟感激不尽

可以朝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询问参考,或是去中国知网(有中文文献)或者Web of Science(有英文文献)上寻找一些与你的课题有关的参考文献。

·日处理35000m3水质净化厂工艺设计 (字数:21427,页数:57) ·年产1500吨O,O—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车间设计 (字数:12242,页数:34) ·苯乙酸的车间工艺设计 (字数:15973,页数:42) ·6000t/a聚氯乙烯乙炔工段初步工艺设计 (字数:26743,页数:61) ·年产50万吨焦炉鼓冷工段工艺设计 (字数:33226,页数:49) ·年产1000吨山梨酸生产工艺设计 (字数:15110,页数:47) ·年产600吨山梨酸生产工艺设计 (字数:15911,页数:47) ·针对高酸原油选择适合的破乳剂 (字数:19936,页数:44) ·氢溴酸法合成 1-溴代正辛烷 (字数:16894,页数:46) ·固体碱MgOLa2O3制备及应用 (字数:19796,页数:46) ·长链烯烃羰基合成的热力学网络计算 (字数:16576,页数:47) ·PTA装置溶剂脱水塔软测量建模及灵敏度分析 (字数:19945,页数:40) ·聚丙烯高支化聚乙烯合金的制备与性能 (字数:19170,页数:36) ·水热合成法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的研究 (字数:10815,页数:30) ·用半连续反应器和RAFT技术合成可控梯度聚合物 (字数:11056,页数:31) ·溶胶凝胶制备纳米光催化剂及其应用的研究 (字数:15784,页数:33) ·含二催化中心手性氨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其纯化 (字数:12407,页数:27) ·高维数据降维与建模在过程中的应用 (字数:20751,页数:55) ·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的合成及耐溶剂性能研究 (字数:8865,页数:22 ) ·聚合物载药缓释微球药物释放动力学模拟 (字数:10465,页数:24) ·响应面法优化菜籽油甾醇提取 (字数:12991,页数:30) ·高维数据降维方法及化工应用 (字数:12219,页数:30)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多氯联苯的研究 (字数:10726,页数:31) ·污泥制取活性炭 (字数:10615,页数:25) ·年产400吨亚氨基二苄甲酰氯的工艺设计 (字数:12729,页数:40) ·山药多糖提取工艺正交优化 (字数:11265,页数:23) ·化物吸收耦合生物还原去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电子穿梭体强化Fe(III)EDTA还.. (字数:7180,页数:20 ) ·耐溶剂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字数:9592,页数:25 ) ·亚硫酸化蓖麻油的制备及其皮革加脂性能研究 (字数:11946,页数:28) ·基于判别分析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示例 (字数:12586,页数:27) ·三氟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字数:12288,页数:26) ·微波催化酯化反应SVM模型的优化 (字数:10847,页数:24) ·有机硅阳离子乳液的制备及优化研究 (字数:10447,页数:20) ·固相微萃取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字数:8831,页数:22 ) ·羟乙膦酸钠合成工艺的研究 (字数:8890,页数:20 ) ·二步法合成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研究 (字数:11802,页数:25) ·西他列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 (字数:10460,页数:25) ·油酸聚乙二醇加脂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字数:8328,页数:23 ) ·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合成 (字数:12805,页数:24) ·活性蓝染料脱色研究 (字数:19508,页数:37) ·茯苓多糖的氨基和羧甲基化研究 (字数:10994,页数:23) ·二步法合成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研究 (字数:12322,页数:24) ·含三催化中心手性配体的合成 (字数:11985,页数:24) ·婴幼儿谷基配方米粉酶法水解工艺研究 (字数:5401,页数:16 ) ·活性染料印花用增稠剂的研究 (字数:11097,页数:23)

没有的,所有的论文都是存档的,属于不外泄文件,除了学生本人愿意共享,几乎不可能有,你可以去找你的导师要模板,一般导师都要给的

乙酰乙酸乙酯论文参考文献

“格氏试剂、氢氰酸、羟醛缩合、环氧乙烷、co2与格氏试剂、等等 减少的有 霍夫曼降解、卤仿反应等等”已经够详细的了,这里已经没有比你高的高手了,我教过两年有机,差不多了。

我想你知道这几个应该就够了,不过,本人在课堂小论文中写了一篇稿件,可能对你有点用处。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人名反应作者简介:姓名:童星辉班级:湖南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 化学0601班学号:200607001055内容简介:人名反应在化学中特别是有机化学中是很常见的,我们为了纪念一些在化学史上作出了贡献的科学家,我们将其所发现的反应就按其名字命名,所以,就出现了人名反应一词。人名反应非常重要,同时又特别很难掌握,本人将自己所看到的很常见的15个人名反应归纳并总结了一下。不对之处尽请大家赐教,本人不胜感激。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 第四版》特别鸣谢 陈娟同志的友情支持。关键词: 有机化学 人名反应正文:一、列佛尔曼斯基反应 a-卤代酸酯在锌粉的作用下与醛、酮反应,产物水解后即得到b-羧基酸酯。这个反应称为列佛尔曼斯基反应,是制备b-羧基酸酯的最好方法,b-羧基酸酯水解就可以得到b-羧基酸。二、克莱森缩合 乙酸乙酯在乙醇钠或金属钠的作用下,发生酯缩合反应,生成乙酰乙酸乙酯。 三、狄克曼反应 酯缩合反应也可以在分子内进行,形成环酯,这种环化酯缩合反应又称为狄克曼反应,是合成五元、六元碳环的一个重要方法。 注:并不是所有的二元酸酯都能发生环缩合,一般局限于生成稳定的五碳环和六碳环。产物在酸性溶液中水解,最初生成b-湍基酸,由于b-湍基酸不稳定,容易脱羧,最后得到的是环酮。四、霍夫曼降级反应 酰胺与次氯酸钠或次溴酸钠的碱性溶液作用时候,脱去湍基生成胺,这是霍夫曼所发现制胺的一个方法,在反应中减少了一个碳原子,所以称霍夫曼降级反应。 五、科普消除反应 胺极易氧化,胺的氧化一般分为“加入氧”、“脱去氢”,具有b-氢的氧化胺,加热时发生消除反应,产生烯烃。 这一反应称为科普消除反应,由于反应过程形成平面的五元环,氧化胺的氧作为进攻b-氢的碱,所以是同侧消除,是立体专一性的顺式消除。六、加布里埃尔合成法 加布里埃尔合成法是制造纯净的一级胺的好方法。反应的第一步是将邻苯二甲酰亚胺在碱性溶液中与卤代烷发生SN2反应,生成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第二步是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水解得到一级胺。 七、瓦格类尔—麦尔外因重排 瓦格类尔—麦尔外因重排最早是在双环浈类的反应中发现的,例如,a-蒎烯与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2—氯茨。 反应中虽然是叔碳正离子重排为仲碳正离子,但是由四元环扩张到五元环后,张力减少了,所以发生了重排。瓦格类尔—麦尔外因重排是典型的碳正离子重排反应,其范围很广,最常见的是醇在酸性溶液条件下发生的重排。同时,贝克曼重排、霍夫曼重排以及贝耶尔—维林格重排等都是重排反应的重点,都应该留意,并归纳总结。八、麦尔外因—庞多夫—维尔莱(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法 在异丙醇铝和异丙醇存在下,使醛或酮还原成醇: 它的逆反应一般称为奥本奥尔(Oppenauer)氧化反应九、吉日聂耳-沃尔夫-黄鸣龙法 醛、酮和肼反应生成的腙在氢氧化钾或乙醇钠作用下能分解释放出氮而成烃:实例 十、克莱门森法 醛或酮和锌汞齐、浓盐酸一起加热,羰基即被还原为亚甲基,称为克莱门森法。例如:十一、贝耶尔-维林格反应 酮被过氧酸氧化生成酯,其碳架不受影响,因而有合成价值。例如: 十二、康尼查罗反应 没有a-氢的醛与强碱共热时,则其一个分子作为氢的受体,另一分子作为氢的供体,前者被还原,后者被氧化,发生了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酸和醇。例如: 傅-克酰化法 其通式是: 十三、维路斯玫尔反应 通常是指应用N,N-二取代甲酰胺和 使芳环甲酰化的反应。比如下例反应: 十四、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是最重要的一类环加成反应,是制备六元环的一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但在光照条件下,这个反应是不能发生的。 十五、齐齐巴宾反应 吡啶环是由于电子云密度低,易进行亲核取代,一般发生在吡啶的a—位。将吡啶与氨基钠在N,N—二甲基苯胺溶液中加热到110C,吡啶环上的a—位的氢负离子被亲核性极强的氨基负离子取代,同时有氢气放出,称为齐齐巴宾反应。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中文别名4,4,4-三氟乙酰乙酸乙酯;4,4,4-三氟乙酰;英文名称Ethyl4,4,4-trifluoroacetoacetate英文别名ETFAA;Ethyl3-oxo-4,4,4-trifluorobutyrate;Ethyl4,4,4-trifluoro-3-oxobutanoate;ethyl3-trifluoromethyl-3-oxopropanoate;Ethyl4,4,-Trifluoroacetoacetate;ETHYLTRIFLUOROACETOACETATE;4,4,4-trifluoro-3-oxobutanoicacidethylester;ethyl3-trifluoromethyl-3-oxopropionate;ethyl4,4,4-trifluoro-3-ketobutyrate;Ethyl4,4,4-trifluor;ethyl4,4,4-trifluoro-3-oxobutanoate;ethyl4,4,4-trifluoro-acetoacetate;4,4,4-TrifluoroacetoaceticAcidEthylEster;ETHYL4,4,4-TRIFLUOROACETOACTATE;CAS号372-31-6合成路线:1.通过三氟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合成三氟乙酰乙酸乙酯,收率约85%;2.通过膦酰乙酸三乙酯和三甲基三氟乙酸合成三氟乙酰乙酸乙酯,收率约53%;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

楼主大大是什么学习阶段的呢?

乙酸乙酯论文参考文献近五年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CH3COOC2H5+OH-→CH3COO-+C2H5OH

设反应物乙酸乙酯与碱的起始浓度相同,则反应速率方程为:

r = =kc2

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c为反应进行中任一时刻反应物的浓度。为求得某温度下的k值,需知该温度下反应过程中任一时刻t的浓度c。测定这一浓度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电导法。

水解反应

乙酸乙酯容易水解,常温下有水存在时,也逐渐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添加微量的酸或碱能促进水解反应。乙酸乙酯的碱性水解与酸性水解最大的差别在于,碱性水解是不可逆的,也就是反应机制中可逆的进程与不可逆的进程。乙酸与乙醇发生可逆反应会生成乙酸乙酯。陈酒很好喝,就是因为酒中少量的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乙酸乙酯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下面是我整理的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与大家分享了解。

摘要:

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药学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网络虚拟教学等方面阐述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目前,重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研究型和创新型开展。一个国家民族医药企业的强大除了依靠研究型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定位于培养为地方服务的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我院于2014年10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向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试点学校,我院药学专业初步确定为转型示范专业。我院于2013年开设本科药学专业,其办学定位是为医药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有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1]的应用性已充分渗透到药学的各领域。近年来,我院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整合教学资源,把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现将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重于实验,因此做实验时,只是按照实验大纲要求和步骤进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预知和分析,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3]。因此,转变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4]验证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较少,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操作过程,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此,我院删减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保留一些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实验内容,使其更科学、更具适用性。蒸馏(包括常压和减压)、重结晶及萃取分离是有机化学实验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安排与这些操作技能相关的实验。在操作训练中,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熔点、沸点、折光率和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在理论教学中着重讲解其原理,实验中则着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课程体系以典型合成实验为主,精选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例如,环己烯和1-溴丁烷的制备,将性质验证贯穿于合成实验中,使学生能加深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熔点测定和色谱技术分析融入阿司匹林的合成中,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整合实验内容,不但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开展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满足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环己酮有多种合成路线,实验课前,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可能合理的合成路线及操作步骤。课堂上教师给出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设计的路线与文献中的有何不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即用次氯酸钠氧化环己醇得到环己酮,此法可避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设计性实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且实验后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2.2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5]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未能激发其主动性,教学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且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院根据开设实验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示范式、讨论式等。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思考题多加思考。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6]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提问情况,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地讲授,避免无重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对实验操作,请2~3名学生课堂上示范演习,让其他同学找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这种纠错式教学可使学生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得到有效纠正。乙酰苯胺的合成有两种实验方法:(1)冰醋酸法。(2)醋酸酐法。实验前,学生查阅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用冰醋酸法分馏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0~110度之间,过高可以吗?用醋酸酐法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做实验时,相邻的两组分别做冰醋酸法和醋酸酐法,这样学生可以相互对比实验效果。在做肉桂酸合成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投料比、不同催化剂和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对比实验结果得到肉桂酸的最佳合成条件。正交试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思路。

2.3利用网络虚拟实验辅助教学

[7]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授课方法无法将有些实验操作描述的很清晰,学生也不容易接受。我们教研室采用动态PPT实验操作图或教学视频来讲授实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这种教学方式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变成生动、鲜活的知识,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和失误率大大减少。此外,某些实验因仪器特殊、药品控制较严等原因而无法开展,我们采用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法,学生看过讲义后,在电脑上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在进行每步操作时,如果正确,可继续进行;若错误,电脑会提醒学生该如何进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网络虚拟可模拟某些特殊实验,弥补了现实无法进行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4倡导绿色化学理念

[8]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和原料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处理得不恰当,危害更严重。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用“绿色”理念,合理设计实验课程体系,联系相关实验,将上一实验产物作为后面实验原料。为尽量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危害,在不改变实验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的容器,如采用50ml的圆底烧瓶做反应装置,大大减少原料和试剂的使用量。选用毒性小的溶剂代替毒性大的'溶剂,如乙醇代替甲醇,甲苯代替苯等。乙醇、乙酸乙酯是化学实验中使用比较多的溶剂,且可回收再利用。将回收的乙醇废液经蒸馏得到大约95%乙醇,可作为清洗剂,也可用于咖啡x因的提取。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让学生加以分类、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方,最后由教师统一处理,避免有害溶剂腐蚀管道和污染地下水。

3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综合客观评定学生成绩

[9]以往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来评定,从报告上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全面客观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实验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法可有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主要从4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预习(占10%),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目的、原理等内容;

(2)实际操作能力(占30%),教师考查每组学生的装置安装和操作规范与否等;

(3)考勤及纪律(占10%);

(4)操作考核(占50%),主要以抽题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掌握情况。

通过这一年的改革实践证明:综合考核方式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更能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地方性院校本科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技术应用型潜力的优秀人才。虽然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要积极吸取其他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如章,王书华.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柯方,周孙英.有机化学实验对药学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94-396.

[3]唐振林,高吉仁,李惠民,等.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5):92-93.

[4]付蕾,范卓文,张立剑,等.改革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2,15(6):146-148.

[5]宋尔群,宋杨.药学本科有机化学课程和实验教学探讨[J].药学实践杂志,2013,31(5):398-400.

[6]刘春萍,刘X,孙林,等.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案例[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142.

[7]熊万明,陈金珠,陈清,等.网络课程辅助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6):57-59.

[8]赵丽娜,陆国志.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79-181.

[9]姚建文,王虎,孙海军.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6.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CH3COOC2H5+OH-→CH3COO-+C2H5OH设反应物乙酸乙酯与碱的起始浓度相同,则反应速率方程为:r = =kc2积分后可得反应速率系数表达式:(推导)式中: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c为反应进行中任一时刻反应物的浓度。为求得某温度下的k值,需知该温度下反应过程中任一时刻t的浓度c。测定这一浓度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电导法。用电导法测定浓度的依据是:(1) 溶液中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具有明显的导电性,它们的浓度变化不致影响电导的数值。同时反应过程中Na+的浓度始终不变,它对溶液的电导有固定的贡献,而与电导的变化无关。因此参与导电且反应过程中浓度改变的离子只有OH-和CH3COO-。(2) 由于OH-的导电能力比CH3COO-大得多,随着反应的进行,OH-逐渐减少而CH3COO-逐渐增加,因此溶液的电导随逐渐下降。(3) 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等于溶液中各离子电导之和。

合成乙酸乙酯试验毕业论文

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有机酸合成脂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2.巩固蒸馏,洗涤,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乙醇过量 浓H2SO4除催化作用外,还能吸取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脂化反应的进行. 因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和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等因素,精制过程中不可能避免的损失,产率一般不会超过70% 三.实验药品及理论产量 9.5ml无水C2H5OH;6mlCH3COOH; 2.5ml浓H2SO4 四.物理常数 M mp bp d S(100mlH2O) 乙酸 60 16.6 117.9 1.0492 任意混溶 乙醇 46 - 78.5 0.7893 - 乙酸乙酯 88 - 77.1 0.9003 8.5 乙酸乙酯,乙醇,水能形成多种恒沸混合物,其恒沸物的 组成及沸点如下: 沸点 乙酸乙酯 乙醇 水 70.2 82.6 8.4 9.0 70.4 91.9 - 8.1 71.8 69 31 - 五.实验装置 回流装置,蒸馏装置. 六.实验步骤流程图 七.实验步骤 1.取料 9.5ml C2H5OH + 6mlCH3COOH +2.5 mlH2SO4 2.回流 保持缓慢回流1/2 h 3.蒸馏 得粗品(含H2O,C2H5OH,CH3COOH,(C2H5)2O等杂质)(约一半体积) 4.洗涤 (1)中和 用饱和Na2CO3洗,除CH3COOH(至pH 6--7) (2)用饱和NaCl洗 除CO32- (3)用5ml饱和CaCl2洗 除C2H5OH (4)干燥 用无水硫酸镁,除H2O (5)蒸馏 精制产品,除乙酸,收集纯产品. 八.注意事项 1.回流温度要适宜,回流时间不宜太短. 2.用CaCl2溶液洗之前,一定要先用饱和NaCl溶液洗,否则会产生沉淀,给分液带来困难. 九.思考题 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实验中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2.本实验若采用醋酸过量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3.蒸出的粗乙酸乙酯中主要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4.本实验能否用氢氧化钠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洗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思考和改革。

1、实验方法绿色化。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化学综合实验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选择。首先,在溶剂、原料及产品的选择方面,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试剂、少用或不用剧毒的有机物,如不选用苯、甲苯、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或原料进行实验,不选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氯酸盐作为氧化剂,不选用硝基苯或苯胺作为产品的实验等,并努力实现半微量或微量反应。

其次,在化学反应方面,积极探索无溶剂反应和超声波、微波催化等新型实验,如使用微波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不仅可以降低乙酸、乙醇及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而且收率可达90%以上。最后,在实验“三废”处理方面,主要实行“统一回收、循环使用、综合处理”的原则,最终实现“三废”无害排放。

2、实验内容现实化。

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应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以及对化学、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自我钻研、创新的意识和兴趣。膏霜类化妆品已经完全渗透人们的生活,其配制实验也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综合性实验之一。化妆品原料种类繁多,性能特点各异,在配方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而言:油脂和蜡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组分;为使形成稳定乳化体,需加乳化剂,如司盘类、吐温类;为保证外观和流变性,应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保湿剂、营养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精及祛痘、美白等其他功能性原料。

完成一个具有优良性质的膏霜类化妆品的设计,需要掌握原料的性质特点、性质影响因素及相互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良和优化;产品性质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膏霜类化妆品设计方案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兴趣浓,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体味到科研实践的价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学生在实验完成后,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比不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实验思路、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实验学科交叉化。

化学综合实验应综合体现有关知识: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单元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基础实验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实验室实验能力和工业化生产能力训练等。化学合成属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是验证、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条件优化以及一般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如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应该注重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际条件、应用领域等。

化合物分析包括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原理、化合物结构解析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的有关计算,应该注重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初步具备对数据的评价能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化合物合成和分析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渗入化工原理实验,回答过程和设备的问题,使学生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设备,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规律和典型设备,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操作变量对过程的影响,调整操作参数以完成指定工艺要求,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实验装置和操作规范所蕴含的科学依据,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如在合成分析纯乙酸乙酯的实验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工业上如何除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产品如何进行纯化,使用何种设备?设备的设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产品纯度如何检测?在回答所有问题时,学生必需掌握合成、设备、分析等有关学科内容,实现学科交叉,对分析纯乙酸乙酯的从合成到工业化产品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通过化学综合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文献、选择合成方法、拟定实验方案、建立产品分析方法和基本工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打下基础。为了满足实验需要,还应补充其他教学内容,如文献检索、波谱解析、试验设计方法等。

4、实验项目科研化。

化学综合实验除承接基础实验的提升外,还应为科研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必然需要在综合实验中渗透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化学综合实验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时间为两周,对一个实验项目不能进行特别深入的研究,因此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注意选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的意义。根据我院情况,题目来源主要有:教师科研项目中可分割的、难度适宜的试验部分;教研组开发的综合实验;学生提出可实行的实验项目等。科研实验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从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条件优化、实验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交流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结语。

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学生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重视对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精选和更新实验内容,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工作,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增加现代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一、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课程的参考教材是华东理工大学胡明、刘霞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笔者选取该教材里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单元作为基础部分,让学生掌握化学化工常见专业词汇,了解专业英语构词规律,掌握专业英语中常见句式和翻译技巧。同时,从ACS、ScienceDirect、RSC、JohnWiley等数据库出版的化学化工方向的专业杂志中,精选近三年的文献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进行大胆的尝试。常见的化学化工英文文献有三种:全文、快报和综述。这三种文献的写作风格和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各级标题、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在第一次讲述一篇美国人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面的文献时,同学们都很好奇,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很多学生反映,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到英文文献。好奇之余,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短短的三页文献上有太多不认识的英文专业词汇、较多的长难句和定语后置等,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论文的写作风格与教材上面的单元有较大差别,同学们一时间难以适应等。随着教学时数的增长,同学们逐渐适应了英文科技文献写作的风格和格式。比如,美国人写的科技文章(美式英语)和英国人写的科技文献(英式英语)的写作风格就有较大的差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一次上课时,笔者就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好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1)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化学工业的状况。中国化学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需要同学们发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日益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中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投资和贸易合作的对象,如:巴斯夫、陶氏、联合利华、杜邦等。毕业生要想在这些公司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3)让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在本科最后两年学习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知识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化工热力学(双语和英语)的效果。此外,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要求学生翻译一篇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撰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熟悉本专业的几种主要外文期刊。

最后,在研究生面试时,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都要求翻译一篇或者几段英文文献。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不论什么课,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那么课堂气氛一定很沉闷。有些老师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又发现,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大学高年级的本科生,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笔者采取的做法如下: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35%,每个同学至少在课堂上回答一次问题才能得到平时成绩,回答问题次数越多,平时成绩越高。这样一来,就使得本来很沉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甚至出现多个学生争抢回答一个问题的现象。

三、以公平为原则,改革单一的考核模式。

专业英语考试的重点应放在考察学生综合利用专业英语知识从英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理解英文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一篇文献中的工作描述出来,并且能让同学们听懂,就可以称之为“理解”。基于这种观点,笔者采取了全新的考核方式。在第一次课的时候,就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5人一组),老师给出几十篇英文文献,要求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篇,并以之为基础,制作PPT。当本学期课程快结束时,由其中一个学生上台讲解他们制作的幻灯片(时间约6min)。

讲解完毕后,该小组的其他成员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均可补充,并回答同学们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根据学生在报告中所体现的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考核成绩。这种模拟学术报告及问答的过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考察,还锻炼了他们制作幻灯片和现场演讲的能力。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应聘求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有限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课时内,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我校化工专业连续三届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词汇,还掌握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英语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适应面,为学生日后的应聘求职和研究生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自1994年我校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来,十多年间,我校化工专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千余名合格的毕业生。我校化工专业分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分别是煤化工专业方向和高分子化工方向,大三第二学期由同学们自愿选报专业方向。据统计,报高分子化工专业方向的学生不足11%,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选择专业方向的主要依据是考虑到就业的便利。近年来我国,尤其是西部,陕西、山西、宁夏等地煤化工行业较热,结合我院生学来源,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考虑就业时倾向回原籍工作,于是参照往届同学的经验,大多选择了煤化工方向,无暇顾及到自身的兴趣。

不少同学对这两个方向都不甚了解,对我国化工行业了解甚少,选报哪个方向都无所谓。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专业的培养计划不了解,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课程安排有前松后紧的现象。这些不解和困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上亟待解决一些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我校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应该从下面几点来开展工作。

1、调整培养计划,进行培养规范的整体设计

专业规范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高等学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为基础,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参考指标进行整体设计,专业规范对专业人才设定培养规格,拟定培养目标。在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规范进行整体设计,是开展专业建设与深化改革的重要入手点[1]。

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化工专业的专业规范非常有必要。自1999年以来,高校外延发展迅速,新增高校、新增专业多了,人才培养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呈多元化,亟需制定专业规范,一般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2、加速进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认证工作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为了让高校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高等院校为化工行业提供主要人力资源,教育部自2006年启动了化工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目前已有6个专业点进行了试点工作[2]。化工行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本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出较好的人文素养。

(2)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较好,工程基础知识扎实,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

(3)具备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有工程实践经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接受过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

(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流利,人际交往能力突出,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与以上标准相对照,我校在培养化工人才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结合行业要求分析,我校化工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队伍中普遍经历单一,缺乏工程师经历。

(2)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学校与工业界联系不够紧密。

(3)缺乏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系统训练。

(4)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不够完善等。除此之外,缺乏科学的学生考评机制,缺乏毕业生跟踪与反馈体系。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有目的的开展工作。

3、灵活设定培养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前途命运。在充分利用我校资源的同时,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体现差异,强化特色,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开设专业方向的问题上,要避免与周围同区域、同等水平的院校趋同,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在人才培养上出现重复和过度竞争,充分体现差异[3]。

4、优化各级结构,提高培养质量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每所高校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宏观上的'一些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外,高校还应该根据市场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培养质量,既要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结构,明确学校、院系和学科的定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另外,要从微观上、从学校本身把握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理顺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与理论结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相一致[4]。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之间的功能也由以前的趋同转向为逐渐分化,这就使得学校的专业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化工专业应根据主要生源地的用人需求,将培养的方向和层次准确定位,针对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满足哪些领域的社会需求等这些问题开展广泛的研究,谨慎决定。此外,认真处理好专业建设中适应与对口的关系,在一般的学校,学生是直接面对市场就业的,应该将专业设置得窄一点,对口性更强一点[4]。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要想扩大我校化工专业在西部地区的办学影响力,还需要我们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认识水平,根据市场的需求,提高培养质量,能够很好的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建设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定会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王牌专业,为我国化工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1.1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对开发能源的技术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部在1996年将“煤化工”等专业列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促进我国煤化这一特色专业发展。加强煤化工特色建设,可以扩大煤化工产业,推广清洁能源,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煤化工特色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将学生的就业与市场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在面对社会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自信,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提高就业机会。

1.2发扬创新精神

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才能够彰显特色。特色专业是经过改革后被确定的内容,它本身就具有探索和创新,但煤化工专业发展中,以往的教学经验仍然会对创新有所阻碍,因此在建设有特色的煤化工专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煤化工特色建设。

1.3稳定发展原则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始终坚持煤化工人才培养方向,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毕业后学生主要面对钢铁冶金系统,能源方向,因此在建设特色专业是,也要立足根本,找准发现,坚持稳定发展的原则。煤化工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中会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因此稳定发展,才能适应不确定的变化,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2、建设煤化工特色的对策

2.1创新教育观念

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理念的表现形式,其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过程等都离不开一定的理念指导[1]。煤化工特色专业的发展与市场分不开,煤化工专业与能源安全与供应、钢铁冶金行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实现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能源问题出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摄入,煤化工专业发展也要将观念进行创新,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可以通过实现教育活动,将教育观点和教学理念进行谈论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了教学理念偏差,要及时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给予指导。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煤化工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定期考核,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将这种观念融入教育,这也是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措施。

2.2创新课程体系

煤化工特色专业要突出特色,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在基础教学中突出特色,从而培养有特色的专业性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突出煤化工特色,根据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教学能够有序进行。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煤化工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但特色建设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因此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要与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从而能够在以往的经验中,发挥教学成果的理念,整合课程资源,促进特色专业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课程体系要反应时代的特征,但也要与学校的特色向结合,建设出使用社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煤化工课程体系要突出特色,例如开展“焦化特色课程”、“清洁能源课程”等,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将基础必修课和辅修课程想结合,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发展。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工程与艺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建设特色煤化工专业时,要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将最前沿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才能够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在实践中,专业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2.4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的质量体系建设是有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保障,在科学的监督机制中,促进煤化工专业发展。高校要保证特色专业有效进行,就要对其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及教学条件,这些物质保障是实施特色专业的前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课程实施不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课程目标的实现。做好特色专业,离不开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学反馈、教务系统质量检测等,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是高校的特色专业,因此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创新性原则,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本专业特色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要创新教育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健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突出特色,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煤化工专业人才。

乙酸正丁酯毕业论文

丁草胺(马歇特、去草胺、灭草特)1.作用特点 丁草胺属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是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芽前除草剂,通过幼芽和根部吸收,抑制杂草内部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使杂草死亡。丁草胺对芽前及二叶期前的杂草有效。原药为浅黄色、具微芳香味油状液体,常温下不挥发,抗光解性能好,在土壤中淋溶深度不超过l~2厘米,在土壤或水中经微生物的降解,经100天左右可降解活性成分90%以上,因此对后茬作物没影响。对人、畜低毒。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对鱼类和水生生物毒性大。2.制剂 50%、60%乳油,5%颗粒剂。3.防除对象与使用技术 丁草胺用以防除禾本科杂草、某些莎草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如稗草、马唐、看麦娘、千金子、碎米莎草、异型莎草、水苋、节节菜、陌上菜。防治瓜地杂草可在苗前或移栽前1~2天施药,每公顷用60%乳油900~1 500毫升,加水750千克喷雾,药后覆膜。4.注意事项 ①丁草胺对二叶期前的禾本科杂草有效,对牛繁缕防效差。②本剂具可燃性,不能在高温或有明火处贮藏。③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应注意防护。除草剂 .j (一)2,4-D丁酯 [英文通用名] 2,4-D butylate 5rSth.& [化学名称] 2,4-二氯苯氧基乙酸正丁基酯 X-WvKH(=w [作用特点] 2,4-D丁酯为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在小麦田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液喷施到杂草茎叶表面后,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植株各部分。杂草受害后茎叶扭曲、畸形,最终死亡。用药后一般24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7-15天死亡。 B{u.Yc: 1j-i nj` 由于植物之间在外部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对2,4-D表现出不同抵抗能力。一般双子叶植物降解2,4-D的速度慢,因而抵抗力弱,容易受害,而禾本科植物能很快地代谢2,4- D,而使之失去活性。因此,该药在禾本科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杂草之间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I>zn$d*0 U?C{.@#w [制剂] 常用制剂为72% 2,4-D丁酯乳油 "qp_*Y [应用技术] 72%2,4-D丁酯乳油用于小麦田,防除播娘蒿、荠菜、藜、蓼、猪殃殃、律草、苦荬菜、刺儿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适宜施药时期及用药量:在小麦返青期每亩用72%2,4-D丁酯乳油40-50毫升,加水25-30公斤均匀喷雾。2,4-D丁酯乳油可以与百草敌、溴苯腈等混用,剂量各减半,以扩大杀草谱。施药时应注意:1.2,4-D丁酯有很强的挥发性,药剂雾滴可在空气中飘移很远,使敏感植物受害。与禾谷类作物同时生长的菠菜、豆类、棉花、油菜、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对其十分敏感,是我国阔叶农作物发生药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该药施用时应选择无风或风小的天气进行,喷雾器的喷头最好戴保护罩,防止药剂雾滴飘移到双子叶作物田。更不能在与敏感作物套种的小麦田使用此药。2.严格掌握施药时期和使用量。小麦在3叶前和拔节后对2,4- D丁酯敏感,此时用药,易造成小麦药害。药害症状在小麦抽穗期后才表现出来。轻者小麦抽穗时表现麦穗弯曲不易从旗叶抽出,显“鹤首”状。重者麦穗表现畸形,变成“方头”穗。因此,该药应在小麦3叶期以后至拔节前施用。3.分装和喷施2,4-D丁酯的器械要专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4.2,4-D丁酯乳油不能与酸碱性物质接触,以免因水解作用造成药效降低,也不宜与种子及化肥一起贮藏。 |n%N'-el 0]W/88ut*u (二)、2甲4氯 aB_z4dqwU [中文通用名] 2甲4氯钠 j> M%?Tw [英文通用名] MCPA-Na $~\qoW< [化学名称] 2-甲基-4-氯苯氧乙酸钠 K6Ua~N^ [作用特点] 作用方式和选择性同2,4-D丁酯。但其挥发性和作用速度比2,4-D丁酯乳油低且慢。 {1c eF [制剂] 20% 2甲4氯钠盐水剂和56%2甲4氯钠可湿性粉剂 j3F=P [应用技术] 2甲4氯钠杀草谱与2,4-D基本相同。适宜施药时期:在小麦分蘖盛期,每亩施用20%2甲4氯钠水剂250-300毫升,加水25-30公斤进行茎叶均匀喷雾。注意事项同2,4-D丁酯 GT0'bge \`x'g)z(i (三)麦草畏 KfS^sT [中文通用名] 麦草畏 3 g&mND [英文通用名] dicamba 4'*K\Ul).H [其它名称] 百草敌 3~'F^=T.Y [化学名称] 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 d_hcv|% [作用特点] 麦草畏属安息香酸系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该药用于苗后喷雾,很快被杂草的叶、茎、根吸收,通过韧皮部及木质部向上下传导,药剂多集中在分生组织及代谢活动旺盛的部位,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从而使其死亡。对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有显著防除效果。用药后一般24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 10-20天死亡。 'Mtu-\ 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吸收药剂后能很快地进行代谢分解使之失效,故表现较强的耐药性。 sq$|Pad[ [制剂] 48%百草敌水剂 r Y.:}D [应用技术] 麦草畏用于小麦田防除播娘蒿、荠菜、藜、猪殃殃、牛繁缕、大巢菜、荞麦蔓、苍耳、田旋花、刺儿菜、问荆等,对禾本科杂草无防效。适宜施药时期及用药量:小麦分蘖至拔节前,每亩用48%百草敌水剂25-40毫升,加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为扩大杀草谱,百草敌可与其它杀草谱不同的除草剂混用。与2,4 -D一样,麦草畏施用时严禁漂移到周围的敏感作物上。小麦3叶期前和拔节期后,不宜施用麦草畏,以免造成药害。 b*i+uV? =%`" (四)、溴苯腈 .S;/v--F [中文通用名]溴苯腈 1F/&Y}X [英文通用名]bromoxynil /j As`"U [其它名称]伴地农(Pardner) o6oYJ`PY [化学名称]3,5-二溴-4-羟基-1-氰基苯 +l\Dp [作用特点]溴苯腈是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触杀型除草剂。主要经由叶片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极其有限的传导,通过抑制光合作用的各个过程迅速使植物组织坏死。施药24小时内叶片褪绿,出现坏死斑。在气温较高、光照较强的条件下,加速叶片枯死。 @UX`9]-P [制剂]伴地农22.5%乳油 i^( [制剂] 75%宝收水分散粒剂,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等 R0>L[1o [应用技术] 噻吩磺隆用于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如播娘蒿、荠菜、麦瓶草、地肤、藜、蓼、扁蓄、猪殃殃、婆婆钠、繁缕、鸭舌草等。该药对2,4-D丁酯类药剂不能防除的麦瓶草等有很好的防效。对禾本科杂草无效。适宜用药时期及用药量:小麦苗期至孕穗前均可用药。为节省施药量,可在杂草2-4叶期每亩用75%宝收水分散粒剂 1-3克,加水25-3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该药施用时注意:1.杂草对该药的反应较慢,低温时用药,药后4周以上杂草才能全部死亡,不可在未见除草效果之前急于人工除草。2.该药活性高、施药量低,用药时应先配成母液再倒入喷雾器。同时因本药活性强,故用药应后及时、彻底清洗药械。 WG,{:|!E (六)苯磺隆 YL]x>7T~4t [中文通用名] 苯磺隆 uv$y"1'g [英文通用名]tribenuron-methyl j<[ [作用特点] 同苯磺隆。该药较苯磺隆效果快,但在土壤中的残效期较长,用药100天后对下茬敏感作物仍有药害。 RxqXGM`4 [制剂] 10%甲磺隆可湿性粉剂等 V r y# [应用技术]甲磺隆用于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如播娘蒿、荠菜、藜、麦瓶草、地肤、蓼、扁蓄、大巢菜、婆婆钠、碎米荠、看麦娘等。对大部分禾本科杂草无效。适宜用药时期及用药量:小麦2叶至孕穗期均可用药,但由于多熟地区大部分后茬作物对该药敏感,因此该药以小麦冬前分蘖期施用为宜。每亩用10%甲磺隆可湿性粉剂 0.5克,加水25-30公斤均匀喷雾。该药施用时应注意:1.该药仅限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酸性土壤(Ph<7)、稻麦轮作区的小麦田使用。 2.甲磺隆应尽量早用,冬前杂草基本出全苗或春季早期喷施为宜,并作到喷雾均匀,不重喷。 r8mE kWWb0 [中文通用名] 醚苯磺隆 D>05F,a [英文通用名]triasulfuron QGfU: [商品名称] _uL m!ku [化学名称] 1-〔2- (2-氯乙氧基)苯基磺酰基)-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基-2-基)脲〕〕 o =rT [中文通用名] 甲磺胺磺隆 %#Fd0L [英文通用名]mesosulfuron-methyl 0 ;M+8 [商品名称] 世玛 o0_RUZ\6D [化学名称] (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炔丙酯 MUh ) [作用特点]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后茎叶处理剂。药剂由植物叶片、叶鞘吸收后传导分生组织,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从而抑制脂肪酸生物合成,最终导致杂草死亡。耐药作物体内分解成无活性的代谢物。 ]tA39JK-i [制剂] 15%顶尖可湿性粉剂〔炔草酯与解草喹(cloquintocet-mexyl)以1:4混合〕 PspH[db [应用技术]顶尖用于小麦田防除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等,对雀麦等防效较差,对阔叶杂草无效。该药可与防除阔叶杂草的药剂混用,扩大杀草谱。适宜用药时期及用药量:小麦2-4叶期,禾本科杂草3叶期前,每亩用15%顶尖可湿性粉剂14-17克,加水25-30公斤喷雾。该药施用时应尽量早用,杂草分蘖后耐药性增强,防效差。 IHZ WNT2 {a.{x+!5I- (十五)唑嘧磺草胺 Q#wASd. [中文通用名] 唑嘧磺草胺 ~O;!y% [英文通用名] flumetsulam R"Nvnpm [商品名称] 阔草清 (Broadstrike) m(,vym t [化学名称] 2‘,6‘-二氟-5-甲基 (1,2,4) 三唑并 (1,5-a) 嘧啶-2-磺酰苯胺 PwU}

2、 [应用化学]β-萘磺酸甲醛缩聚物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8-06-17 12:28 1,420,288 毕业论文.doc2007-11-14 09:18 85,199 翻译原文.pdf2008-06-12 ...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06 KB 日期:2008-08-04 3、 [应用化学]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摘 要 含氮杂环与多羧酸共配的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合成了有机配体2,3,5,6-吡嗪四羧酸,并合成了它的金属配合物[Cu2(pztc)2(1,10-phen)2(H...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86 KB 日期:2008-06-26 4、 [应用化学]乙酸异丁酯的硅钨杂多酸催化合成 摘要以硅钨杂多酸为催化剂,以异丁醇和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乙酸异丁酯。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影响酯化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乙酸用量0.14mol时,异丁醇与乙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5:1,催化剂0....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08 KB 日期:2008-05-07 5、 [应用化学]压裂液增粘剂的合成与评价 任务书+开题报告+翻译+论文+答辩ppt摘 要本文以AM、DMDDAC、AS三种单体为原料,用氧化还原引发剂作引发体系,合成了水溶聚合物P(AM/DMDDAC/AS)。对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单...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56 MB 日期:2007-09-05 6、 [应用化学]木质纤维素酶解条件的研究 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翻译+论文+答辩ppt摘要本课题探讨了纤维素原料稻草粉经不同的化学预处理对后续酶解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酶解温度、pH和作用时间等酶解条件,并对纤维素酶的载量、...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26 KB 日期:2007-08-3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