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农业工程学报见刊时间

发布时间:

农业工程学报见刊时间

赵匀 蒋焕煜 武传宇 尹建军 . 双季稻高速插秧机偏心链轮分插机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 . 机械工程学报 , 2000(3): 37- 40 ( EI 收录)李革,赵匀,俞高红 . 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机理分析和计算机优化 . 农业工程学报 , 2000(4) : 78~81蒋焕煜,赵匀 . 双控制分插机构的运动特性和优化分析 . 农业工程学报 , 2001(2) : 88~91赵匀 蒋焕煜 武传宇 , 偏心链轮传动的设计和应用,机械设计与研究(增) 1998.12应义斌 , 赵匀 . 偏心齿轮行星系水稻分插机构的分析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1997 ( 3 ): 130~134赵匀 , 俞高红,李革 . 旋转式水稻分插机构的结构创新、参数优化和试验验证 .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2.8赵匀 , 喻擎苍 . 农机常用机构计算机建模方法的探讨 . 机械传动 1996(2) : 30~33应义斌 赵匀 等,插秧机分插机构动力学模拟与曲柄平衡块优化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 1994 , 10 (增刊): 85~90赵匀 等,插秧机推秧装置凸轮和拨叉的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农机化研究 1990 ( 2 ) :22~28赵匀 . 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农业机械学报 1991(3):20-24赵匀 应义斌 郭林松 , 往复运动机构计算机模拟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 . 机械设计与研究 ,1994 ( 4 )(增刊): 450~453赵匀,李相林,宋世贵 . 农业机械学统编教材中几个理论问题的质疑和探索 . 农业机械学报 1993 ( 2 ): 13~17赵匀 等 . 刚体相对运动微分方程及其规则和应用 . 农业机械学报 , 1992,22(3): 56~60马旭,赵匀,王剑平,马成林 . 凹形铲刀转刀辊升抛土能力的模糊预测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 2001(4)李革,赵匀,俞高红 . 倾斜气流清选装置中物料的动力学特性、轨迹和分离研究。农业工程学报, 2001.11(6)骆光林 赵匀 阮俊华等,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农业,农业工程学报 1999(1)赵匀 . 试论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动力学平衡问题 . 农业机械学报 , 1984(4): 34~45赵匀 , 程革 . 四爪园盘丢秧部件的研究 . 种植机械专辑 ( 第 3 期 ) 1992.6赵 匀,刚体平面复合运动的动力学分析。东北农学院学报 1992 ( 1 ): 64~67郭林松 , 赵匀 . 平面连杆机构分析解析法的改进及应用 . 机械设计与研究 , 1995(2) : 25~29李建平 赵匀 , 曲柄滑道机构计算机建模方法的探讨 . 机械传动 1996 ( 2 )应义斌 , 赵匀 , 傅宾忠 . 半悬挂犁受力和结构参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 农业机械学报 , 1997, 13(3): 164~169应义斌 , 赵匀 , 张强 . 悬挂犁传统受力分析方法的质疑和计算机辅助分析 . 农业机械学报 , 1994, 25(3): 61~65应义斌 , 陈贵祥 , 赵匀 . 牵引犁受力分析的解析方法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20(5): 477~481李建平 , 沈永仁 , 赵匀 . 物料在振动筛与抖动输送板上运动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 , 农业机械学报 ,1998,(3)李建平 , 赵匀 . 物料在振动筛面上抛起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1997,13(4)李建平 赵匀 饶秀勤.小型收割机切割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惯性力平衡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 23 ( 3 ): 234~236李建平 , 赵匀 应义斌 . 振动输送板上物料移动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验证 . 农业工程学报 ,1998,(2)盖玲 赵匀 谷物扬场机分离过程物料的空间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 农业工程学报 ,1998,(2)陈均 赵文波 应义斌 赵匀 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模式,农业工程学报 1998(4)应义斌 景寒松 马俊福 赵匀等 . 黄花梨果形的机器视觉识别方法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1999(1)应义斌 景寒松 马俊福 赵匀等 . 机器视觉技术在黄花梨尺寸和果面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1999(1)赵匀 , 应义斌 , 李建平 . 农机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初探 . 农业工程学报, 1996 ( 4 ): 177~180杨文珍 , 赵匀 , 竺志超 , 李革 , 俞高红 . 虚拟现实技术和基于虚拟现实的机械虚拟概念设计 .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2.8武传宇 , 赵匀 . 行星轮曲柄摇杆分插机构的运动特性和优化分析 . 机械设计, 2002(11) : 37~38汪亚明,赵匀,周志宇,曹丽 . “ 基于 C 均值聚类及α - β - γ滤波的多目标跟踪” . 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将于 2002 年 9 月刊出;汪亚明,赵匀 .“ 基于动态图像序列的下肢运动参数测量” . 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将于 2002 年 9 月刊出 .武传宇 , 赵匀 , 蒋焕煜 . 农业自动行走车引导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农机化研究 , 2002(3)汪亚明,吴国忠,赵匀,胡觉亮 . 基于模糊熵及遗传算法的图像增强与农业应用 . 农业机械学报, 2003(3)李革 , 赵匀 , 俞高红 . 倾斜气流清选装置中物料的动力学特性、轨迹和分离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 2001,(6).-22-25赵匀,武传宇,胡旭东,俞高红 . 农业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1) : 20~24杨文珍,赵匀,李革,俞高红 播种制体机的研究与展望 . 农机化研究, 2003(1) : 56~57,59邬小撑,赵匀。第三方物流在农业机械化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 农机化研究, 2003(1) : 42~45俞高红 , 赵凤芹 , 武传宇 , 赵匀 . 正齿行星轮分插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 农业机械学报 , 2004,35(6) :51,55~57陈建能,赵匀,俞高红等 . 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推秧装置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5):71~76俞高红,陈建能,赵凤芹,赵匀。正齿行星轮分插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农业机械学报, 2005,36(4):51~55武传宇胡旭东赵匀 . 农业机器人开放式结构控制系统的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Vol.19 No.4 P.142-146陈建能赵匀 . 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研究进展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Vol.19 No.2 P.23-27尹建军 , 赵匀 , 张际先 . 高速插秧机差速分插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 CAD/CAE.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3):90~94杨文珍 , 赵匀 , 李革 , 俞高红 . 高速水稻插秧机移箱螺旋轴回转轨道优化设计 . 农业机械学报 , 2003,34(6): 167~168,175陈建能 , 赵匀 . 高速插秧机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参数优化 . 农业机械学报 , 2003,34(5):46~49尹建军 , 赵匀 . 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创新设计 .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1,22(5):5~7,68喻擎苍 , 赵匀等 . 农机人机工程的电路等值与求解 . 农业工程学报 . 2001,17(3):53-56杨文珍 , 赵匀 , 陆秋君 . 精密播种制钵机计算机分析与设计 . 农机化研究 , 2004(1).-31-34

研究表明:热源温度对蝗虫的诱导响应起增益群集作用,而光谱色光照决定蝗虫的诱导效果。其中在夜间相同时间段内65℃的热源温度与紫光耦合对蝗虫的诱导群集增益效应相对最优。而在夜间不同时间段内光温耦合效应在后半夜0-4点,对蝗虫趋光效应的影响优于前半夜,22-24点夜间环境温度以及蝗虫昼行夜伏生物规律影响热源温度对蝗虫的趋光增益及增效作用。而热源温度与光耦合对蝗虫的趋光增益增效作用存在容限范围,其中热源温度对蝗虫的增益增效作用在夜间环境温度最低的0到2点最优,45℃~65℃热源温度对蝗虫的增益作用在蝗虫生物活性最低的4到6点,环境温度为26℃,最低,较高的热源温度高于75℃,对蝗虫的增益作用在其生物活性最高的20到22点,环境温度为28℃最低。依据以上结果,可以有效的进行人工热源温度和蝗虫敏感光谱光照的耦合来达到诱导区域内蝗虫趋光增益调控的目的, 以及评估光温耦合和夜间温度作用于蝗虫趋光诱导的影响程度热源温度高低、光谱色光照、环境温度及蝗虫昼行夜伏性活动规律影响夜间蝗虫的趋光性效应,且热源温度对蝗虫的趋光响应具有增益效应和诱导群集作用。而调控性光谱色光照对蝗虫诱导起主要作用。该项目的开展对于蝗虫光电诱导捕集机械化技术中在确定温度增益调控参数以及诱导区域内光温耦合效应对蝗虫诱导率的评估时有着实践指导意义光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昆虫也不例外。昆虫都有趋光性,有正趋光性,有负趋光性。比如夜蛾,它晚上出来活动,依靠光进行导航,对光源有正趋光性。有些昆虫如蟑螂,它们白天休息,夜晚出来活动,但是躲避光亮,是负的趋光性。因此,可以说,有眼睛的昆虫都有趋光性,或正或负。

蝗虫活动习性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当飞蝗蝻密度大时,由于相互感觉而形成条件反射,加剧活动,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静伏、拥挤,然后向某一方向跳跃群迁。食性和取食危害方式发育时期之二发育时期之二(3张)成虫与蝗蝻的食性相同,均为植食性,而且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5%以上。它们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有些种类为寡食性害虫,如东亚飞蝗,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种类为多食性,如大垫尖翅蝗等。当季节干旱时,它们更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即排泄出体外,以便从中获得大量水分,供给生理代谢需要,从而增加了对作物的危害程度。雄成虫体长35.5~41.5毫米,雌成虫39.5~51.2毫米。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群居型后足腿节上侧有时有2个不明显的暗色条纹,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显。后足胫节通常橘红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缘通常具刺10~11个。

热源温度高低、光谱色光照、环境温度及蝗虫昼行夜伏性活动规律影响夜间蝗虫的趋光性效应,且热源温度对蝗虫的趋光响应具有增益效应和诱导群集作用,而调控性光谱色光照对蝗虫诱导起主要作用。该项目的开展对于蝗虫光电诱导捕集机械化技术中在确定温度增益调控参数以及诱导区域内光温耦合效应对蝗虫诱导率的评估时有着实践指导意义。此研究报告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第6期,题为“光温耦合效应对蝗虫趋光增益的影响”,第一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刘启航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为周强教授。蝗灾严重危及农林牧畜业的健康发展,全世界常年发生蝗灾面积达4680万平方公里,全球约1/8的人口遭受蝗虫灾害的侵扰。同时,蝗虫种群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重要生物种质资源。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区域气候的失调变化等适于蝗虫泛滥成灾因素的出现,蝗虫种群的控制和蝗灾的治理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治理蝗虫灾害,但在杀死蝗虫的同时,也造成有机毒素残留在农作物与生态环境中,同时也损害益生物种的生存,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削弱自然环境的调控能力;另外长期使用化学方法治蝗,易引起蝗虫抗药基因的突变和农药毒性机理的适应,诱发蝗虫的再猖獗和治理成本的增加,以及妨碍蝗虫生物蛋白的利用。因此,在“蝗虫夜袭灯光城镇现象”和国内外学者对蝗虫趋光定向选择特性的研究基础上,开发蝗虫趋光诱导聚集的光场技术和蝗虫趋光增益的调控技术对实现蝗虫种群资源的大规模生态化物理捕集治理,促进和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相关产业链的创新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发蝗虫趋光诱导增益聚集的光场技术,依据蝗虫的趋光感温特性,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LED(发光二极管)光源、温控加热装置和自制的试验装置,在不同时间段内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光温耦合对蝗虫趋光增益的影响,以期为蝗虫光电诱导技术中蝗虫趋光增益温度参数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热源温度对蝗虫的诱导响应起增益群集作用,而光谱色光照决定蝗虫的诱导效果,其中在夜间相同时间段内65℃的热源温度与紫光耦合对蝗虫的诱导群集增益效应相对最优,而在夜间不同时间段内,光温耦合效应在后半夜(0-4点)对蝗虫趋光效应的影响优于前半夜(22-24点);夜间环境温度以及蝗虫昼行夜伏生物规律影响热源温度对蝗虫的趋光增益及增效作用,而热源温度与光耦合对蝗虫的趋光增益增效作用存在容限范围,其中热源温度对蝗虫的增益增效作用在夜间环境温度最低的0~2点最优,45℃~65℃热源温度对蝗虫的增益作用在蝗虫生物活性最低的4~6点(环境温度为26℃)最低,较高的热源温度(高于75℃)对蝗虫的增益作用在其生物活性最高的20~22点(环境温度为28℃)最低。依据以上结果,可以有效的进行人工热源温度和蝗虫敏感光谱光照的耦合来达到诱导区域内蝗虫趋光增益调控的目的,以及评估光温耦合和夜间温度作用于蝗虫趋光诱导的影响程度。目前已有研究发现,热源温度具有提高蝗虫生物活性的作用,自然界中夜间蝗虫向楼房灯源处飞行过程中具有“撞墙”现象发生,此次研究对蝗虫在光作用下撞向日光暴晒下较高温度墙面的现象给出了提示。这项研究成果提示,进行热源温度、蝗虫敏感光谱光照阀值和蝗虫敏感光谱光照调控模式的合理组合,可实现诱导区域内蝗虫的趋光诱导效果。

核农学报见刊时间

核农学报有网络首发。《核农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核技术和生物物理技术在农业和生物学应用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它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联合主办。截至2015年5月6日,《核农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核农学报》编委会拥有顾问7人、编委56人,编辑部拥有编辑3人。据2019年2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核农学报》共出版文献5204篇、总被下载864183次、总被引50110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725、(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50。据2019年2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核农学报》载文量为3227篇、被引量为28404次、下载量为41783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1.5。

不同的期刊周期不同,普刊,审核1-2个月,发表6-10个月,加上投稿审核周期,也就是从投稿到发表7-12个月左右。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审核2-4个月,发表10-14个月,从投稿到发表12-16个月

论文投稿步骤:

评职称、评奖学金、毕业,都要写论文。辛苦写的论文怎么投才更有可能出版呢。今天小编手把手教小白怎么投稿。方法/步骤1首先,要了解专业或相关的杂志都有哪些。哪些是核心,哪些是普通的,内容是否与你写的方向符合,适合审稿要多久,稿费要多少等都要了解清楚.

本刊于1980年由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共同主办(原名《原子能农业应用》),1987年更名为《核农学报》,是核技术和生物物理技术在农业和生物学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核农学报》为双月刊,80页,大16开 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核技术(包括辐射等生物物理技术、各种人工诱变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农业科学中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综述、专论、科技 信息及知识介绍等,此外,还刊登其他相关技术,如农产品贮藏加工、生态农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节水农业、精品农业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学报充 分、及时地报道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成果,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对农业生产和本学科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核农学报》一直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全国农学类核心期刊,我刊一直在农业原子能应用领域保持着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被浙江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认定为一级期刊。我刊的发稿时滞为6-10个月。为了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2005年开始增设了信息交流的栏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每年12月公布上一年期刊评价结果),我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见表1。可以看出我刊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进步很大,可以说是一年一个台阶。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核农学和我刊发展的潜力。

速度差异很大,快的一个月左右通知修改或者录用,慢的3个月以上才给修改意见。当然,拒稿的情况,总体来说还是蛮高效,-般-周到一个月拒稿,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刊出从1年到2年不等

农业工程学报见刊

农业工程学报加急费需要3个月。农业工程学报杂志审稿周期:审稿周期为1-3个月。《农业工程学报》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您可以登录农业工程学报官网,通过“投稿系统”或“稿件查询”功能,输入您的投稿编号和密码,即可查询您的稿件状态和进度。一般来说,稿件处于“待审”、“审稿中”、“修稿”和“待刊”等不同阶段,具体进度也取决于评审专家的审稿速度和意见反馈情况。如遇特殊情况,您也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等与编辑部联系,了解更多细节和信息。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时间

农业工程学报是好难投。一、《农业工程学报》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二、《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说明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三、基本要求要求投稿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论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数据正确、论证合理,综述性论文应是农业工程科学及其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预测发展趋势,结合个人研究提出启发性评价及见解,字数7000字左右。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投稿请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撰写稿件;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用相应的规范符号表示。

包装工程期刊见刊时间

大家不要投《包装工程》,拖的时间长6个月都很难有个专家结果,发表,见刊就更慢了。杂志的质量也差。它的影响因子高是因为,他们杂志都是要求投稿人必须要引用8篇以上他们杂志的文章。

一个版面要800-2000。 现在每个专业的的杂志都有好几种甚至是好几十种、

你现在投稿,期刊编辑根据工作内容的需要,审稿时间太长,得半年。

现代装饰,?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批准创刊的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类专业期刊。

审稿时间太长,得半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