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论文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 E.Sapir, L.Bloomfield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1.2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M.A.K.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J.R.Firth(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1.3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2.1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2.2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3.2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3.3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3.4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议对比语言学

摘 要: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最常用方法,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仅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则与程序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对比;对比语言学;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理与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建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摘要:男女在言语交际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试从话题、话语量、话语控制三方面阐释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并从跨性别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原因,并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性别文化交际提出建议。关键词:言语交际 性别差异 跨性别文化交际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2008年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21006)一﹑ 引言男女在言语方面的差异一直是令人文科学家深感兴趣的课题之一。作为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男女语言的差异也许是人类语言差别最古老的形式。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别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不同的性别文化导致不同的交际模式。本文将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放在跨性别文化交际的框架内进行研究。二﹑ 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语言与性别研究近年来的发展表明,该项研究的重点已经由过去重视语言内部的性别标记非对称和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所发生的性别变体现象转到了交际中的言语风格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质。所谓两性的言语风格,正是两性对语言手段的不同选择和组合运用所形成的不同特点。语言学家对社会交往中话语状况的考察表明,在话题选择、话语量大小、话语控制方面,男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将一一探讨。(一)话题两性兴趣的差异导致话题的差异。研究者发现,男人交谈的话题集中在体育、新闻、工作等, 女性之间爱谈论的话题是个人思想感情、家庭和与其他人的关系。男女在交谈话题上的差异的结果之一就是导致了一种主要的两性之间的交际失误,即同情与解决。每个人都会碰到问题,差异就在于当别人告诉我们他的问题时,我们是如何回应的。女性趋向于在听到别人的问题时,反过来将自己的问题告诉别人,她们以此表明理解对方所处的情况并对其表示同情。与此相反的是,男性更倾向于将问题看成是别人寻求帮助的一种请求。因此无论是否可行,他都会提出一个解决方法。(Deborah Tannen, 1990)研究者在200名苏格兰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的大三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100名男生,100名女生。受试者想象他们的异性朋友在电话中向他们抱怨室友的问题,受试者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他们可能的回应。如:异性朋友在电话中抱怨:“My housemates are really annoying me. They never wash their dishes!”回应:A: Why don’t you have a house meeting and discuss it? (advice)B: I know how that goes. I have the same problem. (sympathy)C: That’s too bad. Why don’t you tell them to do it. (both)D: Oh,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at? (neither)A选项why not结构的使用表明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B选项表明说话人的同情。C选项二者兼有,D选项是一种中立的态度。■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选择A 提出解决方法的男性要多于女性,而选择B表达同情的女性多于男性。这个结果和Tannen的结论是一致的。但是,选择兼有同情和解决方法的回应的受试者男性32%,女性28%。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两性的话语风格差异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二)话语量对于话语量的大小,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女性说话比男性多。以下俗语反映了这种长期存在的刻板印象。英格兰:A woman’s tongue wags like a lamb’s tail。法国:Foxes are all tail and women are all tongue。然而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女人并非真的话多。Swacker (1976) 对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情况录音进行分析。他发现占总数42%的女性与会者提交了40.7%的学术论文,但是在主动发言和讨论中,女性话语量只有27.4% 。 男性往往在那些公共场合或者公共语境下更能说会道,而在亲密情境中会陷入沉默寡言或自言自语。女性往往在比较亲密的小圈子里更健谈,而在较大的正式场合或者公共场合却沉默寡言。(三)话语控制打断(interruption)指的是前一个说话人还未说完之前,下一个说话人就迫不及待地抢过话轮开始说话。它违背了最基本的一条会话原则—-连贯性。它是对交际话轮转换原则的违反,使正常的会话模式被破坏,使前面的说话人无法继续交流,严重威胁了说话人的面子,有可能出现说话人合作中断,会话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是不礼貌的。West 和Zimmerman(1983) 曾就不同性别的人打断对方谈话的行为做出调查后发现,男性打断别人谈话占75%,而女性打断别人谈话却只占25%。这不难看出,男性远远比女性习惯于打断别人的谈话。研究者在英语课让学生分组讨论15种生活的压力(比如离婚、家庭成员去世、失业等)并根据它们对生活的影响大小程度进行排序。以下是一个录音片段:(“/” 代表停顿。方括号“[”后的话语代表谈话双方同时开始说的话。)Wang (男)打断Li(女)Li: you still thinking/[ I don’t like my family die… yeahWang: yes[ you feel depressed but no in such great depressed but not as you/you have cancer or something like that/在上述对话中,女生表达家庭成员的去世带来的压力,男生不仅打断了她,并且提出不同于女生的观点:更大的压力来自自己患了癌症。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打断谈话表明了权利和支配,打断谈话者获得了交谈的控制权。两性会话中,男性总是在打断女性的话。通常情况下,谈话被他人打断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到不满,他们采取反击措施的可能性更大。由于女性交往时建立在相互维护的基础上,所以她们对话题的控制欲较低,彼此的合作性更强。三﹑ 言语交际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语言学家们对于差异给出了各种解释。West(Zimmerman and West 1975) 认为,男性在言语行为上的控制地位和他们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是一致的。频繁地打断对方以及对话题的控制是男性权利的一种表现。Fishman (1978) 认为,尽管社会权利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有一定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男女不同的性别角色。由于社会要求不同的性别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男女话语交际中习惯采用不同的模式。Susan Harding (1975) 通过对西班牙男女言语交际行为的研究发现,男女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在习得不同的性别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与性别文化相应的性别语言研究跨文化交际,人们往往侧重于泛文化背景下的群际或人际关系。然而,就文化结构本身而言,除了广义的文化之外,还有很多的亚文化群体。以社会性别(gender)为分析基础的群体就是性别亚文化群体。亚文化即具有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如语言、行为模式等,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群体特征(关世杰,1995)。来自不同亚文化群体的男性和女性的交际活动属于跨性别文化交际的范畴。受不同的亚文化影响,男女两性习得不同的言语交际模式。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言语交际上的性别差异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进行有效的跨性别文化交际,首先,要了解差异,正视差异。在言语交际中,只有熟悉自己和对方的交际风格会话意图才能取得最好的交际效果。但同时也要排除性别定型观念。性别差异实质上是社会文化所赋予个体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传统的性别文化特征正趋于淡化。因此,要以开明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面对各性别主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跨性别文化交际。参考文献:【1】 Deborah Tanne. 1990.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 【M】. New York: William Marrow.【2】 Swacker Marjorie. 1976. ‘Women’s Verbal Behavior at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Conferences.’ In Betty Lou Dubois & Isabel Crouch (eds.) The Sociology of the Languages of American Women. 【M】. San Antonio: Trinity University. pp 155-160.【3】 West Candace and Don Zimmerman. 1983. ‘Small Insults: A Study of Interruptions in Cross-Sex Conversations between Unacquainted Persons.’ In Barrie Thorne, Cheris Kramarae, and Nancy Henley (eds.) Language, Gender and Society. 【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p 103-117.【4】 West Candace and Don Zimmerman. 1975. ‘Sex Roles, Interruptions, and silences in conversation.’ In Barrie Thorne & Nancy Henley (eds.) Language and Sex: Difference and Dominance. 【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5】 Fishman, P. 1978. ‘Interaction: the work women do’. 【J】. Social Problems, 25/4, 397-406.【6】 Susan Harding. 1975. ‘Women and Words in a Spanish Village.’ In R. Reiter (ed.) Toward an Anthropology of Women. 【M】.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7】 关世杰. 1995. 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论文

(1)研究的目的不同

量的研究目的是证实普遍情况,有预测的作用;质的研究目的是给出解释性理解,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问题。

(2)价值与事实不同

量的研究中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分离的;质的研究中是密不可分的。

(3)研究的层面不同

量的研究研究的层面是宏观的;质的研究是微观的。

(4)研究的问题不同

量的研究研究的问题是事先确定的;质的研究的研究问题是在过程中产生的。

(5)研究的内容不同

量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事实、原因、影响”,凝固的事物;质的研究主要是“事件、过程、意义”,属于整体的探究。

(6)研究的设计不同

量的研究研究的设计是结构化的,事先确定的;质的研究是灵活的、演变的。

1、资料收集方式不同,质性研究常用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定量研究多用量表、测验、调查、问卷等方式。

2、数据分析模式不同,质性研究由研究者本人分析,相对来说不太科学,定量研究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结果较为科学严谨。

3、设计特点不同,质性研究设计经常需要灵活、即兴,定量研究较为固定、结构化。

4、抽样方法不同,质性研究样本选择常常是随机的、目的性强的,并且样本量较小,定量研究要求样本量大、随机性强。

名词解释

它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观测、实验和分析等,来考察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属性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等。由于它只要求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做出回答,故称定性研究。

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处于自然情境中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女性语言研究的论文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语言学研究英语在香港的传播英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生英语帝国:是现实还是神话二战后英语发展的非正式化趋势英语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英语中的女性歧视现象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和西方妇女的社会地位女性语言特点及其社会根源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浅析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源自英语的汉语表达为汉语和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一个社会语言学调查语音与语义---音义关系中的非任意性笑话致笑的原因论幽默的因素英语幽默中的语用学幽默的跨文化障碍分析拉丁文对英语词汇的深远影响英语发展史中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初探网络英语词汇和构词方式网络语言对日常语言的渗透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词汇中的映射翻译研究浅谈中文标牌语的英译商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耶希斯图尔特的短篇小说《劈樱桃树》的翻译与评析意志的力量--短篇小说《无视失败》的翻译与评析英语谚语在口语中的运用及其翻译怎样翻译英语习语隐藏的主角们——《我们的生存之道》的翻译与评析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翻译与评析跨文化在中菜西译的体现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论译者主观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科技英语中词汇翻译的技巧与策略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浅谈机器翻译文化感知与文化翻译翻译中双关语的处理在新的语言中新生---翻译中的转类跨文化研究从“赵燕在美被打”事件看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中英科普文章对比研究教育使美国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比较犹太家庭与亚裔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从《成长的烦恼》看中美家庭教育模式之差异奥普拉和陈鲁豫的成功范例给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启示现代中西方家庭淡化的透视中英姓名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礼仪的异同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冲突与融合——好莱坞与亚洲电影的互动跨文化在中菜西译的体现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中美跨文化商业行为比较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冲突商务礼仪差异对中国涉外商务洽谈的影响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决策因素浅析礼貌原则的不同视觉中西方广告的差异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对比中美婚姻观新视角中美性状比较从文化象征意义、宗教信仰及例行仪式看中西婚礼论中西方恐怖电影的差异论英国骑士精神与中国武侠主义中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英色彩文化与语义对比的研究美国生活方式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及其原因论跨文化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养生观看民族特性从电影角度看决策中的文化差异幽默的跨文化障碍分析美国文化霸权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法国叫板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从<围城>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王家卫电影看中西方文化交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意识与跨国交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现代大学的起源从中美英语教学的差异谈如何改进中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研究浅谈语境引入在中国高校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意识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从多元智力原理分析中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策略的个体差异性交互式语言教学在乡村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关于多媒体课件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的思考构建课堂英语教学新模式——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入手英语习语的理解和教学论外语习者与二语习者英语词汇扩大的途径教师在英语网络教学中的角色网络教育资源和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中介作用外教在当代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作用背景知识和听力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中学生听力问题的分析和展望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应用论记忆的联想策略少儿英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第二语言从儿童学起的意义寓英语教学于游戏论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词汇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一项基于实证的研究新加坡与中国在推广双语教学中具体措施的比较与分析英语演讲中的艺术与技巧大学英语写作的措辞缺陷及解决方案大学生英文作文中的中式英语现象从中美英语教学的差异谈如何改进中学英语教学“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英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与贡献文学研究从《飘》到《冷山》:看美国南北战争文学作品的变迁俄狄浦斯情节初探论《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评呼啸山庄中Katherine自我意识与传统道德间的冲突浅析艾略特诗歌的转变解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逃离“社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题分析荒诞与理性---论《第二十二条军规》宿命与现实——从《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从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看美国黑人现状从《隐身人》中看爵士乐在黑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脆弱的心灵,虚伪的面孔--简析《红字》中蒂姆斯韦尔的悲剧命运《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至等待解放或为解放而论狄金森诗歌独特优美的意境《MrsDalloway》看VirginiaWoolf的意识流写作存在的代价---解读海明威作品中的女色意识海明威作品悲剧因素分析从《白象似的群山》谈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争平等意识从SthphenCrane看美国自然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论后现代主义中的女性主义—看美国影片《时时刻刻》从“指环王”到“龙与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欧洲中古文化浅论《远大前程》的理想主义倾向从“自愿贫穷”到“返朴归真”—重新发掘梭罗在瓦登湖的生活《一报还一报》——莎士比亚问题剧新解《伟大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安徒生童话故事对中国儿童的影响追求自由的灵魂遭到宗教的扼杀:裘德的悲剧从《飘》的人物分析看开拓不屈的美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从雪莱的诗看英国浪漫主义福克纳献给艾米莉一朵什么玫瑰——谈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文学叙事形式在侦探悬念片中的运用论《红字》中的性别错位从<围城>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苔丝的悲剧和它的社会原因英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与贡献文化研究中东文化与其商业行为民族动物与民族精神一路上的疯狂——从《在路上》看“垮掉一代”的精神实质冲破枷锁,自由呼吸—从西方服饰演变看妇女解放运动从“指环王”到“龙与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欧洲中古文化殖民地时期英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欧洲人的城堡心结:通过对城堡文化的研究看欧洲社会的变迁和特点美国文化霸权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法国叫板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绝望的主妇》中的妇女形象分析——西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妥协与抗争对骑士文化的研究浅析哥特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词汇中的映射论地理、政治、宗教对文化的影响韩流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朋克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香水文化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

我就有一篇,论蔡琰作品的真伪以及无言悲愤诗的地位。不过你就给200分悬赏分太便宜了吧。你看看任务中国上面的悬赏额 都是至少300元人民币的。

还是自己写吧,这样不厚道捏。

.好.多学习讥构比如:ABC天卞英语中心 都会先让你做个英语测试,很喜欢这里的老师,客服都很热心,我觉得在线的方式性介比较高,你也可以找几个了解一下吧..

综述和研究性论文的区别

综述与研究论文的区别主要是综述文章资料来自文献,而研究论文的数据是由研究者。

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对问题进行定义;总结以前的研究,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现状;辨明文献中各种关系、矛盾、差距及不一致之处;建议解决问题的后续步骤。综述论文的组织形式是按逻辑关系而不是按研究进程来组织的。

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综述与论文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论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文献综述: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并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最新研究成果,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课题的进展、学术意见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2、要求不同:

论文要求有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等等,而综述写作要求是(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2)简明扼要,突出重点;(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介绍标题周围的背景,并用几句话概括。

综述和论文哪个好写?

从理论上来说综述更好写,但实际写作过程中,不管是综述还是论文,想要写好还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而且有些优秀的综述看上去比论文还要复杂。

述和论文放在一起吗?

二者是分开写的。文献综述是关于该课题所做的文献资料搜索和整理,在论文中可以大量采用,但二者不能合二为一。

综述和论文方向可以不一样吗?

一般来说综述是需要与毕业论文方向一致的,至少需要与论文的内容相关。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论文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course.She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married.What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1.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1.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1.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1.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2.1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2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2.3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应用语言学是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兴学科,在英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应用语言学对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用语言学提高英语教学时效性和教学质量,有助于完善和改进英语教学系统。本文将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简述应用语言学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探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和积极影响,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为英语教学现代化改革提供有力帮助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应用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维持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然而,语言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是交际能力好坏的仅有决定性评判依据,交际能力的好坏更依赖于人们对语言技巧使用的熟练度,换言之,语言知识是语言学的基础,技巧是语言学的媒介,而最终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所以,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语言使用能力的培训力度,主要强调听、读、写、练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尽管英语教学在国内的推广范围已经很大,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基本都属于“哑巴英语”,而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善这一英语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

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

1.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最近这些年,教学专家们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和教学依据,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强化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内心主义、对照分析、错误分析以及实践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是以理论原则为基础,而教学结果的成败是由应用语言学是否正确的对其进行指导。应用语言学作为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若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与实践性活动相结合,就不能够发挥出应用语言学的真正指导作用。尽管我国目前的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还不够健全,关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也正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2当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相对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内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是广东外贸大学。最近这些年,教育工作者们又加大了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力度,扩大了其研究范围,使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2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间的关系

2.1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方法

学习语言的第一任务就是口语的练习,而口语是在学好书面语的'前提下慢慢发展起来的。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学应用方法比较独特,就是确定口语和书面语两者之间的比例。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分基础和加强两部分,基础是指听说读写,加强是指英语翻译。其中听说读写之间属于协调关系,都是互相扶持的,但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和难点,需要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在进行英语课程设置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再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课时。例如,实时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培养目标就同,所以对课时设置的要求也就不同,换句话说,对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的,进而加强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2.2透过学生错误,明确学生不足

对比西方国家的应用语言学教育,我国对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过去强调语法运用方式,忽略语言的情感表达。教师在进行英语授课时,过于注重学生对语法、发音、理解和整理语句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情感表现力的教育,特别是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英语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时,对语法使用和句子结构组成进行过去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忽略了英语运用的实际环境,只注重语法使用的正确性以及意思表达的完整性。第二,当英语教学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时,有立刻纠正的习惯,不会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而事实上,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明确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处理和完善。

3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3.1基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方法设计

(1)规划英语学习方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都在课堂内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为了强国英语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就应当针对英语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方案规划,在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的基础上,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将其分割成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两部门。教师通过对考试任务和教学目标的确认,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教育,确保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优化英语教学体系。

(2)组织和开展英语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很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所有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目标。应用语言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例如,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佳,就应当对其强化口语的培训力度,使学生养成“口说英语”的习惯。另外,实现应用语言学的有效教学还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等多媒体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参加英语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技巧应用能力。

3.2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指导作用。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指导英语教学,深化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英语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总,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应当不断加大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力度,积极有效的将应用语言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其理论知识的探究力度,总结英语教学经验,并完善应用语言学教学体系。

(2)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使其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进程。要想应用语言学发挥出巨大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组织讨论小组,使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在熟知应用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工作,使其适应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激发英语教师的巨大潜能不但是现代化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英语能力的重要前提。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规划者,对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工作,使应用语言学发展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

(3)加大对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力度。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也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机会越来越多,以往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了,因此,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有效保障,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国际型交际人才。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力度。

(4)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改革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育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探究态度的培养。另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着重强调对学生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语言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研究工程,具有复杂、灵活等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应用语言学的潜在力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

[1]周慧慧.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2]李素素.浅谈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育的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

[3]房明远.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应用[J].教改聚焦,201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