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求关于阿胶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求关于阿胶的毕业论文

中药文化概论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表于: 2007-9-06 15:11 作者: 天南星 来源: 山东药学技术网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 说 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 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这里,择其要者, 略加论述,以飨读者。 其一,毒药非“毒” 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由此,古代把所 有治病的药物泛称“毒药”。《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在古人看来,是药三分毒,实际上是指药物的特性;后来才用以专指毒性较 大的药物。《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医圣张仲景更有精辟之论:“药,谓 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 70余种药物的特性。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就会伤人害命。对中药,一言以敝之,就是用毒药治病。神农尝百草的本草,是一种勇于探索的伟大 义举,是一种舍生忘死的高尚行为。无怪对起步于先秦、成书于东汉、历经几百年、融汇了几代医药学家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第一部中药学巨著,作者们宁肯要隐去 自己的姓名,而冠以“神农”之名——《神农本草经》,除了受托古之风的影响之外,恐怕也是对这位中华民族药物学的圣祖的一种纪念吧 ! 由此不难看出,“毒药”一词的丰富文化内涵。正是这毒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疗病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二,四气疗疾 中药有“气”,“气”是什么?它能治病?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之“四气”便由此而来。中医药理论中说到“气”,居然有 27个义项。这个“气”,不是 我 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 情趣。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补阳等等,与之相应的 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补血荣筋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补阳还五汤、补肾磁 石丸、补肺阿胶汤等等,有以上功能的单味药,不下数十种,举不胜举。此类补法多是补脏气。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这个“气”,是指生理功能,即 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使之发挥正常作用,充分体现中药对人体功能器官治本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 (即“类”),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又说:“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使,主 治病以应地”。 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从而保证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 是 中药学的进步,也是它的特色,这其中也充满了文化意味。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 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若非如此,如果“以热益热 (用热药治热病,下句仿此),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现)于外”,这是治疗上的严重失误 (《汉书·艺文志·文技略》)。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严肃地批判了那些“寒而冷之(是寒病,却用寒使病症更寒,下句仿此 ),热而温之”的医生,“是重加(即加重)其病”,必导致死亡。中医药学上称这种用药方法为“正治”,即常规治法。还用一种“反治”,将在本文“其五”中 有述。由此可见,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许多服用过中药的人,或许对此知之甚少。 其三,药补趣话。 此 外,还有味补。《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这五味对人体有何作用呢?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讲得明白:“五味所入 (即进的器官):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可见药味不同,功效各异,原因是,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甘味能补能缓,辛味能散能 行,咸味能软坚润下。根据五味的药用功能与进入相应脏腑的情况,也可以发挥其“补” (或补养、或调理)的作用。这些恐怕都是一般人并不熟知内涵。更有出人意料的补,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 其四,君臣佐使。 君 臣本是一个政治术语,古代天子、诸侯都称君,辅佐君者称为臣,君臣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古代药学家将它引入药物配伍组方中,成为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早在 西汉初年成书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岐伯回答黄帝关于“方制君臣”时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 佐、使,以相宣欇”。明代的何伯斋更进一步阐释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使治病之药至 病所者,使也”。十分清楚地讲明了君、臣、佐、使之药的功能。更详尽一点说,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辅助 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是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辅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 (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用于反佐药,使药是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以《伤寒论》中第一方“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君药——麻黄 (3两),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臣药——桂枝 (2两),辛甘温,温经和营,助麻黄发汗解表。佐药——杏仁(70个),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炙甘草(1两),苦温,调和诸药又制约麻、桂发 汗太过。麻、桂、杏皆入肺,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的药性有有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药 力,去攻克外感风寒这一堡垒,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成为千古名方、经方。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本上形成的一个有机 的整体。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和”。

在神农本草经中已经记载了:“阿胶主心腹内崩,痨疾洒酒如疟疾,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安胎下血,久服轻身益气,”所以在那个时代,阿胶就已经用于临床,是古代女子安胎和止血的重要药品,在伤寒论中也有记载,阿胶是治疗心系病症的良药,还有阴虚阳亢,滋阴补血的疗效,当年李世民被王世充困在东阿县时,东阿人用阿胶熬汤给李世民的士兵吃,士兵们立马有精神起来,一鼓作气打败了王世充,所以李世民对于阿胶真的是赞不绝口。在现代科学医疗对阿胶进行了非常深入又广泛的研究,发现阿胶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还有人类所需的氨基酸,可以让人体内的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细胞的生成作用,加速起到了治疗贫血的疗效,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身体内的钙平衡,促进我们的钙物质,尽早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血钙增高,阿胶里的营养非常丰富,可以很快的补充血容量,对抗创伤性造成的休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研究出很多关于阿胶的新型药,满足了人们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需求,甚至还可以作为癌症患者化疗前后的营养补充首先我们都知道阿胶是可以促进我们的人体造血功能的,对于贫血患者来说,多吃一些阿胶对于身体恢复非常好,除此之外,阿胶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能力,阿胶可以提高我们t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免疫力低下,经常生病,经常感冒的人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他也成为了癌症化疗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老年人多吃阿胶,可以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毛病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很大,有很多从事脑力工作者的年轻人,他们每天的精神都非常的紧张,多吃一些阿胶,可以提高自己耐疲劳的能力恢复体力的速度会很快,阿胶还可以提高我们血小板的数量,看宫斗剧的都知道,在古代,阿胶早早就被用于妇女的产后康复的补品。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2.1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2.2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2.3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2.4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2.5 杂病 2.5.1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2.5.2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27.1±2.4)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1.8±0.8)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26.9±2.1)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2.0±0.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1.3.1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1.3.2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1.8%,西医组为73.5%,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阿胶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血,同时能够润肺,对人的身体特别是女性有比较大的好处。

有关阿胶的毕业论文

你好,阿胶粉一般是粉碎后,常湿密封保存。主要作用中补血养血、润肠通便,你所说的这些病症,都是可以服用的。每天1-2次,每次10克就可以了。

2018春节期间,“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发布了一条微博说:“阿胶在保健品中的段位一直很高,有种种功效的光环加持:补血、止血、养颜、安胎、抗疲劳、抗癌……不过,请透过现象看本质,阿胶只是‘水煮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而这种蛋白质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并不是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告诉大家不值得去买阿胶。网上一直有人质疑阿胶的功效,但是由卫生部门官方微博出面质疑,还是头一次,引起了轰动。这条微博很快就被删除,引起了更多的猜测和议论。中国中药协会发表声明说:“阿胶传承千年,疗效确切。无论是传统中医理论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证明了阿胶的疗效。此微博言论否定阿胶的功效,并没有证据支撑,这对于公众和消费者都是一次不负责任的误导。”随后“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发表声明做了道歉。中国中药协会是一个中药行业组织,阿胶企业的老板就是这个协会的副会长,他们当然只能说阿胶的好话了。但是他们为阿胶辩解的理由经不起推敲。他们的第一条理由是:“阿胶传承千年,疗效确切。”这是为中医中药辩护常见的理由。但是一个药物或疗法有没有疗效,和传承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很多新药、新疗法传承时间很短,不能就说它们无效,而跳大神传承的时间比阿胶长得多,难道能说疗效更加确切?即使是“传承千年”的说法也大有问题。中药协会称阿胶首载于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医代表性典籍中303部有阿胶的应用记载。但是中医典籍中记载的阿胶和现在销售的阿胶并不一致。现在的阿胶都是用驴皮熬制的,用其他动物皮熬制的被认为是无效的假货。但是阿胶在古代最早是牛皮做的。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后来各种牲畜的皮都被用来煮胶,但认为牛皮、猪皮最好,驴皮、马皮、骡皮较差,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其胶势力,虽复相似,但驴、马皮薄毛多胶少,倍费樵薪。”李时珍《本草纲目》改动了《齐民要术》说法,将猪皮和驴皮调换了位置:“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沙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这说明到明朝驴皮地位上升,但是牛皮自古以为就有的地位也没动摇,所以李时珍和稀泥说:“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到了清朝,阿胶才变成了只能用驴皮来做了。清代周岩《本草思辨录》:“阿胶以济水黑驴皮煎炼而成。”阿胶改用驴皮制作的原因,可能以明、清时候严禁杀耕牛导致牛皮缺乏有关。不管怎样,阿胶以驴皮为正品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一两百年,中药协会如果真的那么相信“传承千年”,那么就应该让阿胶恢复用牛皮来做。中药协会为阿胶辩护的第二条理由是:“无论是传统中医理论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证明了阿胶的疗效。”这个理由也完全站不住脚。药物的疗效是不能通过中医理论和药理研究来证明的。药物的疗效只能通过严格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来证明,药理研究只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药物有疗效。如果药物并没有被证明有疗效,理论解释和药理研究就失去了意义。中药协会称,有关阿胶的学术论文累计已有5707篇,其中国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也就是说几乎都是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中药协会也知道在国内期刊自娱自乐发表的论文再多也没有说服力,所以特地强调有近20篇是发表在国外的,还特别提到: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科研团队在临床中观察到阿胶可以改善轻中度β-型地中海贫血孕妇的临床症状和血红蛋白状况,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血液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上。他们说“这标志着对于阿胶的现代药理研究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我在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搜了一番,和阿胶有关的英文论文其实总共只有11篇,其中有6篇是对阿胶的成分做化学分析的,和疗效或药理研究都没有什么关系。剩下的5篇才是中药协会说的药理研究。这5篇中,有1篇是韩国东方医学研究所的人写的,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证明阿胶中含有抗菌成分,算是要为阿胶开发新用途,但国内关于阿胶功效的宣传都没有把它当成天然抗生素,我们就不去研究这篇论文了。另外的4篇都是中国研究人员做的,想要证明阿胶能够促进造血或者能够抗衰老,这倒是阿胶宣传中所突出的功效。这些论文都是近年来才出现的,都发表在非常偏僻的国外杂志上,例如《美洲中国医学杂志》《民族药学杂志》,就是专门发表证明草药有效的论文的,门槛很低。而且论文内容还互相打架。例如关于阿胶能够补血,有的论文说是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但有的论文说是增加血球蛋白的数量,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些论文都是不可信的。就拿中药协会重点介绍的那篇论文来说吧,发表在《国际血液学杂志》上,名头听上去很大,其实是日本办的一本杂志,影响因子只有1点几,很少有人看的非常低档的杂志。这篇论文的实验设计很成问题。它把轻中度β-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分成两组,一组吃阿胶,一组作为对照组什么都不吃,然后对比两组的血液成分。这样的实验设计病人知道自己有没有在吃药,就没法排除安慰剂效应,也没法排除阿胶里非特殊成分的作用,例如阿胶里含有蛋白质,说不定两个组的差别就是因为阿胶组多吃了蛋白质造成的。比较合理的实验设计应该是这样的:中药协会不是说阿胶不是水煮驴皮吗?那就一组病人吃阿胶,一组病人吃水煮驴皮,但是要把水煮驴皮做成和阿胶外形一样,这样病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才能避免安慰剂效应。研究人员在做检测时也不能知道病人的分组情况,以免在判断效果时出现主观偏差。这就是双盲对照。所以,仅仅根据一个设计有严重缺陷的实验结果,一篇发表在档次极低的期刊上的论文,怎么能说“这标志着对于阿胶的现代药理研究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呢?怎么能说阿胶的疗效已经被证明了呢?阿胶的疗效并没有被临床试验证明,恰恰相反,我们用现代医学理论可以证明它不可能有疗效。阿胶最主要的卖点是“补血”。“补血”是什么意思呢?一种说法是用于治疗出血症,意思是如果受伤出血,吃阿胶就能帮助身体把血补回去。其实如果出血量不多,少掉的那点血对身体并无不良影响,身体自然会自己造血补充;如果出血量太多,那就要输血救命了。不管怎样,出血后都不需要吃特殊的药品、食品来“补血”,也没有什么药品、食品能够加速身体补充损失的血液的代谢过程。所以吃阿胶是无助于治疗出血症的。另一种说法是用于治疗贫血。导致贫血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阿胶的宣传品声称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良好,我们如果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就知道这是无稽之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需要跟铁结合才能起到携带氧气的作用,如果体内缺铁,血红蛋白功能失灵,就会导致贫血。所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要吃富含铁的食物,而治疗缺铁性贫血则要吃铁制剂。但是阿胶中几乎不含铁,不仅治疗不了缺铁性贫血,也预防不了缺铁性贫血。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和其他蛋白质一样,吃它都会在消化道里被消化成各种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进体内,并不能直接进入人体发挥作用。所以吃阿胶和吃其他蛋白质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能起到补充氨基酸的营养作用。而且由于胶原蛋白缺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并不是优质蛋白质,吃它还不如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鸡蛋、牛奶、肉类,还要便宜得多。有人会说,除了主要成分,还有次要成分啊,焉知阿胶的次要成分里没有能够“补血”的神奇物质?目前并没有发现动物皮里含有什么神奇物质,如果有的话,含量必定极低,吃它在体内也不会起到作用——一种物质要做体内起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行。如果你真的相信在动物皮里含有含量极低的神奇物质而且还能在体内起作用,那就直接吃动物皮好了,何必吃昂贵的阿胶?有人可能会说,阿胶不是简单的动物皮,是经过熬制的,焉知在熬制过程中不会发生某种化学反应,产生原先没有的神奇物质?其实熬制阿胶只是普通的煎煮、浓缩,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只是让胶原蛋白发生水解反应,变成比较短的多肽和氨基酸,是不可能出现神奇的化学反应产生神奇的物质的。对阿胶成分进行化学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它基本上就是由胶原蛋白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并没有任何特殊物质。但是普通消费者是不了解或不接受科学解释的,他们更相信的是传说和广告宣传。近年来对阿胶的广告宣传攻势极其凶猛,消费人群大增,阿胶价格也就随之大涨。2001~2016年期间,东阿阿胶(39.730, 0.48, 1.22%)的阿胶产品零售价从每千克130元涨到5400元,涨幅超过40倍。东阿阿胶总裁还曾表示,东阿阿胶的涨价是价值回归,目标价位为6000元/斤。阿胶变成了风靡全国的奢侈品,驴也就跟着遭殃,杀再多的驴也满足不了中国市场需求。据估计,每年需要400万~1000万张驴皮才能满足阿胶市场的需要,而全球市场能够供应的只有每年大约200万张。驴的繁殖能力不强,怎么生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结果就是驴的数量急剧下降。1990年中国大约有1100万头驴,到2014年只剩下大约600万头。中国的驴全杀了也不够一年的市场需求,只能去国外杀,尤其是非洲。因为中国商人去非洲大量采购驴皮,非洲驴的价格飘升十倍,诱发了众多偷盗事件。在非洲贫困地区,驴是重要的劳动、交通工具,却经常发生大批的驴被偷杀剥了皮卖到中国的事件。因为驴在非洲价格也高到成了奢侈品,贫困家庭的驴被偷杀后,没钱买新驴,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偷驴者通常是给驴注射毒药杀死,剥了皮带走,驴的尸体扔在草原上,食腐动物却不吃,让人疑惑不知用了什么毒药,会不会因此污染阿胶,让“进补”成了吃毒。所有哺乳动物的皮成分都相似,驴皮具有的成分,牛皮、猪皮、马皮、羊皮、狗皮都有,驴皮并不具有特殊性,吃驴皮与其他哺乳动物皮一样,不会有什么差别。认为吃驴皮做的阿胶才有功效,吃其他皮做的假阿胶就无效,这是荒唐的,也与古代记载不符。如果真的相信古人的智慧,那么就应该用牛皮和其他皮来做阿胶,给世界各国的驴一条生路。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驴的数量稀少时,中药企业曾经推销过用猪皮做的“新阿胶”,号称和驴皮做的阿胶效果一样。所以,对用猪皮、牛皮做的假阿胶,不仅不应该查处,反而应该鼓励。不管用什么皮做的阿胶,都没有特殊功效,对身体也不会有害处,但不法厂家如果采用皮革下脚料作为原料来熬制,由于在皮革处理过程中会用到含重金属的物质,其中的重金属残留就很可能有害健康了。总之,如果吃到真阿胶,对身体并没有特殊的滋补、治疗作用,只是在昂贵地补充劣质蛋白,而如果吃到用皮革下脚料熬制的假阿胶,反而对身体会有危害,那么又何必冒险吃阿胶?

阿胶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效。据研究,阿胶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钙等,能改善血钙平衡,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此外,阿胶还能升高血压,防止失血性休克.值得注意的是,因阿胶滋腻,有碍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有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饮食不香,属中医学脾胃虚弱者应慎用阿胶。阿胶还有止血的作用,所以有淤血病症者慎用或配伍使用。

嗯密封放在冰箱的保鲜层或阴凉干燥处保存2轻度脑梗不建议吃哦3阿胶是药食同源的是最适合长期服用的滋补品可以每天吃的哦

关于阿胶原料真假论文范文写作

首先是徐运北舍命奉胶献主席。1939年冬,时任鲁西区党委民运部长的徐运代表鲁西区赴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表达对党中央毛主席的敬意,精心准备了五斤阿胶,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线.历经一年长途跋涉,终于将阿胶送到延安,完成了鲁西区党委和人民的重托。毛主席服用阿胶后觉得阿胶效果非常好毛主席阿胶曾恩师。黎锦熙,湖南湘潭人,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毛泽东的24位老师之一,曾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之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建国以后,毛泽东抽不开身,就常常派秘书捎礼物去看望他。并在信中说,“黎锦熙委员:各兄弟民族先后敬献毛主席、周总理礼物一批,奉命分送给您。人参果一包,阿胶四块,红参一盒,冰糖一块,麝香2支,贝母1包,虫草半斤。并请查收,此致敬礼!”来人还转告了毛泽东的问候,望他多多进补,保重身体。这些关怀,黎锦熙不胜感激。【更多阿胶故事,欢迎垂询东阿百年堂阿胶网】一般阿胶、人参、鹿茸并称膏方“君药”的三大上品,最为中医保养所推崇,据不完全统计,与阿胶有关的中医药方有3200种之多,其功能性可见一斑。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不但是滋阴补血之上品,而且可以保持膏剂的稠厚度,是收膏必备之药。所以对于熬制膏方,阿胶的正宗性和地道性也很重要。《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其正宗性可见一斑。山东东阿县的地下水是制作阿胶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为什么东阿产的阿胶最独特,最道地之所在。我们知道中药最讲究道地性,在这一点上,阿胶的地域性表现极为突出。唯有乌驴皮与东阿水完美结合的东阿产的阿胶才可称为滋补国宝。阿胶是用驴皮和水熬制的,之所以称为阿胶,就是因为出自山东的东阿县。正是东阿县的地下水决定了阿胶的品质和道地性。只有具“性趋下,清而重”之性的东阿县地下水熬出的胶,才是有滋补养生功效道地的阿胶。东阿百年堂阿胶作为东阿道地阿胶的典范,因一直用上好的皮料以及当地得天独厚的东阿水熬制八天,其间还要加黄酒去腥加糖去味加豆油防粘等特殊的技艺„„因生产的阿胶以“黑如翳漆凝若脂,透如琥珀润如玉,经夏不湿冬不软,陈年老胶效犹佳”的特点,而被广大受众所喜爱和追捧。寻览国药瑰宝,知其源头出处,文章的结尾,东阿百年堂阿胶小编带您重温阿胶之乡的民谣:东阿胶,阿胶王,出自喜鹊吉祥地,千年梵音福寿乡,千年传承美名扬,百年堂,老胶坊,东阿胶中王中王,古井古方古工艺,老坊老号老地方。百年堂,黑胶王,滋润五脏养六腑,强筋壮脉盈气血,安胎止血保健康,益寿延年不老药,芝兰同芳九州仰,千娇百媚驻颜方,长生不老益寿丹,百年堂,百草王,百草千灵皆妙品,修德正本济世心,阿胶就认百年堂。

阿胶论文文献

《重订通俗伤寒论》:“血虚生风者,非真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瘛疭。类似风动,故名日内虚暗风,通称肝风。温热病末路,多见此症者,以热伤血液故也。方以阿胶、鸡子黄为君,取其血肉有情,液多质重,以滋血液而息肝风。臣以芍、草、茯神木,一则酸甘化阴以柔肝,一则以木制木而息风。然心血虚者,肝阳必亢,故佐以决明、牡蛎介类潜阳。筋挛者络亦不舒,故使以钩藤、络石通络舒筋也。此为养血滋阴,柔肝息风之良方。”

东阿阿胶有补血的作用这句话实际上是有科学依据的,之前知网上就曾经有很多关于东阿阿胶具有补血功能的论文著作,同时还有一些这方面的学术专家,比如张小平和董小光等学术论文中也多次说明阿胶的补血的药理和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这些文章很具有说服力。以下是关于东阿阿胶的具体介绍。

一、东阿阿胶对身体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曾经在网络少女感有很多关于东阿阿胶的负面新闻,实际上东阿阿胶还是有很好的效果,毕竟这种物质是中医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方子,并且好多关于阿胶的药理实验都有证明阿胶对人体的功效非常显著,比如有很多消费者就有真实的体验,服用阿胶之前身体素质明显没有服用阿胶之后好。

二、东阿阿胶的具体补血作用。

每个人服用阿胶之后可能都有不同的感觉,其实很多论著中都有提到,阿胶的补血作用主要是针对于有大量流血而产生贫血的人;另一方面阿胶还可以资料多种贫血症,比如病理性贫血以及镰刀型贫血等,患者在服用阿胶之后其作用显著。

三、服用东阿阿胶的注意事项。

虽然东阿阿胶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还是尽量少用。同时对于身体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在服用东阿阿胶的时候一定要咨询医生,尽量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之下用药,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东阿阿胶的作用,否则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一些不适应症出现。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关于阿胶的一些作用和注意事项,总之东阿阿胶确实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并且这是我国传承好几千年的一种中药制品,所以它的作用不容置疑。不知道你对东阿阿胶有怎样的评价?欢迎留言。

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阿胶的营养价值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阿胶的补血效果也很不错,对人的身体也有好处。

2018春节期间,“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发布了一条微博说:“阿胶在保健品中的段位一直很高,有种种功效的光环加持:补血、止血、养颜、安胎、抗疲劳、抗癌……不过,请透过现象看本质,阿胶只是‘水煮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而这种蛋白质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并不是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告诉大家不值得去买阿胶。网上一直有人质疑阿胶的功效,但是由卫生部门官方微博出面质疑,还是头一次,引起了轰动。这条微博很快就被删除,引起了更多的猜测和议论。中国中药协会发表声明说:“阿胶传承千年,疗效确切。无论是传统中医理论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证明了阿胶的疗效。此微博言论否定阿胶的功效,并没有证据支撑,这对于公众和消费者都是一次不负责任的误导。”随后“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发表声明做了道歉。中国中药协会是一个中药行业组织,阿胶企业的老板就是这个协会的副会长,他们当然只能说阿胶的好话了。但是他们为阿胶辩解的理由经不起推敲。他们的第一条理由是:“阿胶传承千年,疗效确切。”这是为中医中药辩护常见的理由。但是一个药物或疗法有没有疗效,和传承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很多新药、新疗法传承时间很短,不能就说它们无效,而跳大神传承的时间比阿胶长得多,难道能说疗效更加确切?即使是“传承千年”的说法也大有问题。中药协会称阿胶首载于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医代表性典籍中303部有阿胶的应用记载。但是中医典籍中记载的阿胶和现在销售的阿胶并不一致。现在的阿胶都是用驴皮熬制的,用其他动物皮熬制的被认为是无效的假货。但是阿胶在古代最早是牛皮做的。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后来各种牲畜的皮都被用来煮胶,但认为牛皮、猪皮最好,驴皮、马皮、骡皮较差,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其胶势力,虽复相似,但驴、马皮薄毛多胶少,倍费樵薪。”李时珍《本草纲目》改动了《齐民要术》说法,将猪皮和驴皮调换了位置:“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沙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这说明到明朝驴皮地位上升,但是牛皮自古以为就有的地位也没动摇,所以李时珍和稀泥说:“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到了清朝,阿胶才变成了只能用驴皮来做了。清代周岩《本草思辨录》:“阿胶以济水黑驴皮煎炼而成。”阿胶改用驴皮制作的原因,可能以明、清时候严禁杀耕牛导致牛皮缺乏有关。不管怎样,阿胶以驴皮为正品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一两百年,中药协会如果真的那么相信“传承千年”,那么就应该让阿胶恢复用牛皮来做。中药协会为阿胶辩护的第二条理由是:“无论是传统中医理论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证明了阿胶的疗效。”这个理由也完全站不住脚。药物的疗效是不能通过中医理论和药理研究来证明的。药物的疗效只能通过严格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来证明,药理研究只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药物有疗效。如果药物并没有被证明有疗效,理论解释和药理研究就失去了意义。中药协会称,有关阿胶的学术论文累计已有5707篇,其中国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也就是说几乎都是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中药协会也知道在国内期刊自娱自乐发表的论文再多也没有说服力,所以特地强调有近20篇是发表在国外的,还特别提到: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科研团队在临床中观察到阿胶可以改善轻中度β-型地中海贫血孕妇的临床症状和血红蛋白状况,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血液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上。他们说“这标志着对于阿胶的现代药理研究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我在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搜了一番,和阿胶有关的英文论文其实总共只有11篇,其中有6篇是对阿胶的成分做化学分析的,和疗效或药理研究都没有什么关系。剩下的5篇才是中药协会说的药理研究。这5篇中,有1篇是韩国东方医学研究所的人写的,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证明阿胶中含有抗菌成分,算是要为阿胶开发新用途,但国内关于阿胶功效的宣传都没有把它当成天然抗生素,我们就不去研究这篇论文了。另外的4篇都是中国研究人员做的,想要证明阿胶能够促进造血或者能够抗衰老,这倒是阿胶宣传中所突出的功效。这些论文都是近年来才出现的,都发表在非常偏僻的国外杂志上,例如《美洲中国医学杂志》《民族药学杂志》,就是专门发表证明草药有效的论文的,门槛很低。而且论文内容还互相打架。例如关于阿胶能够补血,有的论文说是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但有的论文说是增加血球蛋白的数量,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些论文都是不可信的。就拿中药协会重点介绍的那篇论文来说吧,发表在《国际血液学杂志》上,名头听上去很大,其实是日本办的一本杂志,影响因子只有1点几,很少有人看的非常低档的杂志。这篇论文的实验设计很成问题。它把轻中度β-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分成两组,一组吃阿胶,一组作为对照组什么都不吃,然后对比两组的血液成分。这样的实验设计病人知道自己有没有在吃药,就没法排除安慰剂效应,也没法排除阿胶里非特殊成分的作用,例如阿胶里含有蛋白质,说不定两个组的差别就是因为阿胶组多吃了蛋白质造成的。比较合理的实验设计应该是这样的:中药协会不是说阿胶不是水煮驴皮吗?那就一组病人吃阿胶,一组病人吃水煮驴皮,但是要把水煮驴皮做成和阿胶外形一样,这样病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才能避免安慰剂效应。研究人员在做检测时也不能知道病人的分组情况,以免在判断效果时出现主观偏差。这就是双盲对照。所以,仅仅根据一个设计有严重缺陷的实验结果,一篇发表在档次极低的期刊上的论文,怎么能说“这标志着对于阿胶的现代药理研究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呢?怎么能说阿胶的疗效已经被证明了呢?阿胶的疗效并没有被临床试验证明,恰恰相反,我们用现代医学理论可以证明它不可能有疗效。阿胶最主要的卖点是“补血”。“补血”是什么意思呢?一种说法是用于治疗出血症,意思是如果受伤出血,吃阿胶就能帮助身体把血补回去。其实如果出血量不多,少掉的那点血对身体并无不良影响,身体自然会自己造血补充;如果出血量太多,那就要输血救命了。不管怎样,出血后都不需要吃特殊的药品、食品来“补血”,也没有什么药品、食品能够加速身体补充损失的血液的代谢过程。所以吃阿胶是无助于治疗出血症的。另一种说法是用于治疗贫血。导致贫血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阿胶的宣传品声称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良好,我们如果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就知道这是无稽之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需要跟铁结合才能起到携带氧气的作用,如果体内缺铁,血红蛋白功能失灵,就会导致贫血。所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要吃富含铁的食物,而治疗缺铁性贫血则要吃铁制剂。但是阿胶中几乎不含铁,不仅治疗不了缺铁性贫血,也预防不了缺铁性贫血。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和其他蛋白质一样,吃它都会在消化道里被消化成各种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进体内,并不能直接进入人体发挥作用。所以吃阿胶和吃其他蛋白质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能起到补充氨基酸的营养作用。而且由于胶原蛋白缺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并不是优质蛋白质,吃它还不如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鸡蛋、牛奶、肉类,还要便宜得多。有人会说,除了主要成分,还有次要成分啊,焉知阿胶的次要成分里没有能够“补血”的神奇物质?目前并没有发现动物皮里含有什么神奇物质,如果有的话,含量必定极低,吃它在体内也不会起到作用——一种物质要做体内起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行。如果你真的相信在动物皮里含有含量极低的神奇物质而且还能在体内起作用,那就直接吃动物皮好了,何必吃昂贵的阿胶?有人可能会说,阿胶不是简单的动物皮,是经过熬制的,焉知在熬制过程中不会发生某种化学反应,产生原先没有的神奇物质?其实熬制阿胶只是普通的煎煮、浓缩,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只是让胶原蛋白发生水解反应,变成比较短的多肽和氨基酸,是不可能出现神奇的化学反应产生神奇的物质的。对阿胶成分进行化学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它基本上就是由胶原蛋白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并没有任何特殊物质。但是普通消费者是不了解或不接受科学解释的,他们更相信的是传说和广告宣传。近年来对阿胶的广告宣传攻势极其凶猛,消费人群大增,阿胶价格也就随之大涨。2001~2016年期间,东阿阿胶(39.730, 0.48, 1.22%)的阿胶产品零售价从每千克130元涨到5400元,涨幅超过40倍。东阿阿胶总裁还曾表示,东阿阿胶的涨价是价值回归,目标价位为6000元/斤。阿胶变成了风靡全国的奢侈品,驴也就跟着遭殃,杀再多的驴也满足不了中国市场需求。据估计,每年需要400万~1000万张驴皮才能满足阿胶市场的需要,而全球市场能够供应的只有每年大约200万张。驴的繁殖能力不强,怎么生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结果就是驴的数量急剧下降。1990年中国大约有1100万头驴,到2014年只剩下大约600万头。中国的驴全杀了也不够一年的市场需求,只能去国外杀,尤其是非洲。因为中国商人去非洲大量采购驴皮,非洲驴的价格飘升十倍,诱发了众多偷盗事件。在非洲贫困地区,驴是重要的劳动、交通工具,却经常发生大批的驴被偷杀剥了皮卖到中国的事件。因为驴在非洲价格也高到成了奢侈品,贫困家庭的驴被偷杀后,没钱买新驴,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偷驴者通常是给驴注射毒药杀死,剥了皮带走,驴的尸体扔在草原上,食腐动物却不吃,让人疑惑不知用了什么毒药,会不会因此污染阿胶,让“进补”成了吃毒。所有哺乳动物的皮成分都相似,驴皮具有的成分,牛皮、猪皮、马皮、羊皮、狗皮都有,驴皮并不具有特殊性,吃驴皮与其他哺乳动物皮一样,不会有什么差别。认为吃驴皮做的阿胶才有功效,吃其他皮做的假阿胶就无效,这是荒唐的,也与古代记载不符。如果真的相信古人的智慧,那么就应该用牛皮和其他皮来做阿胶,给世界各国的驴一条生路。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驴的数量稀少时,中药企业曾经推销过用猪皮做的“新阿胶”,号称和驴皮做的阿胶效果一样。所以,对用猪皮、牛皮做的假阿胶,不仅不应该查处,反而应该鼓励。不管用什么皮做的阿胶,都没有特殊功效,对身体也不会有害处,但不法厂家如果采用皮革下脚料作为原料来熬制,由于在皮革处理过程中会用到含重金属的物质,其中的重金属残留就很可能有害健康了。总之,如果吃到真阿胶,对身体并没有特殊的滋补、治疗作用,只是在昂贵地补充劣质蛋白,而如果吃到用皮革下脚料熬制的假阿胶,反而对身体会有危害,那么又何必冒险吃阿胶?

关于胶州秧歌的毕业论文

胶州秧歌体态动律的基本特征和动律特点学校代码:14463学 号:1911120113 音乐系 艺术专业报告题 目:胶州秧歌体态动律的基本特征和动律特点 专 业: 舞蹈表演 姓 名: 田佳琦 指导教师(手签): 填表时间: 2021年12月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制2020年12月关于大专艺术专业报告的规定为切实做好音乐系大专艺术专业报告的相关工作,保证专业报告的质量,特作如下规定:一、音乐系舞蹈、声乐、器乐各专业应届毕业生都必须完成专业报告的写作。二、艺术专业报告主要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分析能力,考察写作是否深入细致,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等。三、艺术专业报告撰写前,学生必须根据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师双向选择后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查,收集资料完成专业报告并制作答辩时所需要的PPT演示文稿。四、学生完成专业报告进行答辩前,需认真填写艺术专业报告答辩评审表,评审表数量根据实时安排的答辩委员会成员人数进行准备。五、艺术专业报告答辩委员会应当对艺术专业报告进行认真评议,主要评议专业报告的内容表述是否恰当,研究分析是否准确,研究结论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六、艺术专业报告表应在答辩完成后,认真修改,一式三份,经由指导教师手写签字后,送交音乐系保存。七、该表双面打印,表中各项可自行加页。姓 名 田佳琦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2000.12 民 族 满族专业 舞蹈表演 年级 2019级一、专业介绍与艺术实践(一)专业介绍在舞蹈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了有关舞蹈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我熟悉了文艺方针和舞蹈发展的历史,对于民族民间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习了关于舞蹈的知识,了解到了舞蹈的美以及舞蹈的编排创作和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从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能够进行一些关于民族民间舞蹈理论写作[1]。一、艺术实践通过对胶州秧歌舞蹈的细致深刻的研究,了解到了山东胶州秧歌悠久的舞蹈文化传统和民俗内涵。以一种更为具体的美学视角,欣赏民族民间舞独有的生命活力以及绽放的热情。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也有接触和学习,不同民族舞蹈的表演风格。也参加过一些小型的比赛,获得过一些成绩[2]。中专在校期间学习芭蕾基本功,民族民间舞中对于藏,蒙,维,傣,朝,胶州秧歌接触的较多,也有系统性的学习。2018年参加辽宁春晚,使我收获颇多..... 通过深入学习山东胶州秧,对于胶州秧歌独有的豁达奔放,舒展细腻我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现在我将介绍一下本报告选题的构思:二、选题构思本次的艺术实践作品的选题是胶州秧歌。胶州秧歌,主要分布在山东胶州湾一带,也被人叫做扭断腰、地秧歌、三道弯。我个人非常喜欢胶州秧歌舞蹈动作风格,在中专五年的学习过程中,特别针对性的对胶州秧歌的理论和舞蹈技巧进行了学习,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排练舞蹈,因此我在这次论文选择胶州秧歌进行研究3]。胶州秧歌是山东地区的著名秧歌舞蹈种类或风格之一,通过它独特的情感表达以及丰富的艺术魅力,它以“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姿和“抬重落青走飘”的舞蹈风格,在民间民族舞中有着独树一帜的地位。因此我这次的选题主要是对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以及基本特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4]。本文通过不断观看视频,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胶州秧歌的动作风格和动作特点,从而分析胶州秧歌的表演。三、作品与技法分析 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主要表现在拧、碾、扭、韧、抻这5个部分。可以说,这五个动律特点几乎囊括了胶州秧歌所有的动作[5]。通过变换动律之间的顺序,形成有序的交错,使这些简单的动作更具有繁复的美感,同时也不乏动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胶州秧歌与众不同的神采。胶州秧歌的“拧、碾、扭、韧、抻”五大动律特点在胶州秧歌舞蹈作品中不是单独的来呈现的,而是通过在舞蹈动作中用身体的所有部位,通过不同的方向进行和谐统一的舞蹈动作[7]。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形成了胶州秧歌的鲜明特色,使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有辨识度[8]。舞蹈将有更具有独特的魅力,舞蹈动作将更加生动细腻。例如,与快速变化的舞蹈动作相比,伸展的速度却更为缓慢,通过“动”与“静”的相互衬托,更富有动静结合的美感。它具有胶州秧歌的特点,因此舞蹈动作可以缓慢地延伸[9]然后迅速离开。例如,舞蹈中的缓慢伸展、推扇和扭步都非常经典,这使得胶州秧歌在节奏、短呼吸和快呼吸速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呼气比较也相对平稳,使胶州秧歌能更清晰地塑造舞蹈中舞者形象的性格和特点,使舞蹈作品更具抒情性[10]。 胶州秧歌以其丰富质朴的舞蹈语汇和独特的动感特点,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今,随着民间舞蹈文化的舞台化、多元化和现代化,胶州秧歌的形式和内容不断的被更新,新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层出不穷[11]。 舞蹈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民族民间舞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使民族民间舞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和旺盛的生命力[1]。 这个作品充分利用了胶州秧歌的动感特点。舞蹈动作的幅度明显增加,胶州秧歌舞蹈的表演,使舞蹈本身更具时代特色,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将胶州秧歌的“拧、碾、扭、韧、抻”五大动律特点融为一体,展现出柔韧、蓬勃的生命力;以胶州秧歌重举轻落的特点,抒发情感,舞步刚健快速,变化多端,优美的“三道弯”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舞蹈演员柔美含蓄的美;它充分吸收了胶州秧歌中的舞蹈词汇,融合了现代的舞蹈个性特征,为观众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脚下重心不断移动,打破了原有的动作规则,大大增加了动作范围,呈现出极其富有张力的美学姿态,一举一动中体现出舞者热烈的情感。胶州秧歌贯穿着“扭、磨、扭、韧、伸”的动态特征和“三道弯”的姿态。“抻”是一种力的延伸感起动,具体的呈现方式则是通过达到极点空间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持续动作的瞬间持续。如:走丁字移步上前,手鞠推扇,转动手腕使扇子在身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形态;丁字撤步后退,身侧一旁摇扇,举起扇子遮面含羞不露,就表现丁字拧步的“抻”。灵动的体现则是需要舞步的快速变化,相较而言,姿态形成过程却并不快,因此在上推扇时,把力度延伸至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从脚到膝、腰、肩、头、双肩、指间,直到指尖,表达出的艺术方式则是身肢如牡丹开花一般徐徐舒展,给人一种神韵丰厚饱满之感。“拧”:是指以腰为轴,向外拧转形成的“三道弯”体态。脚尖着力点作一触即发,这个则是为动作的发力点,使得人的躯体具有柔韧性,舞蹈行为轻柔,但不失柔美洒脱,又有奔放之感。“碾”是在形成或移动重心的过程中,膝盖被推动,反射在脚部的旋转力上。“碾”的律动特点与全身而动的发力方式不同,呈现在舞蹈动作上,主要是通过脚步的力量实现美的展现。比如丁字拧部、提拧部、丁字三部等。这些通过脚步发力变换实现的动作,在舞动时候,通过先合后开的转动,配合着先内侧后外侧的碾转,伴随脚步一关一开的快速变化,舞者的大腿在力的作用下膝内灵活抬起,提携着小腿后跟的肌肉发力,在运动腿部肌肉用力下踩时候,作为主力支撑的腿收到肌肉的控制,向外侧落下脚跟,再垂落至脚尖边缘,通过以上种种,呈现出“碾”的律动特征,同时也彰显出举重若轻,收放自如的美感。胶州秧歌的主旨与精髓,则是体现在“扭”,正所谓“扭”是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动而形成的,而足部的发力点则是动力脚脚掌和脚跟的碾动做运动的支点,形成波浪般的线条特征,富有人体独特的体态曲线之美。“韧”是在动作的不断变化中,呈现出一种力的控制之下的“不为所动”。通过手臂的绕八字,配合手推翻碗,有效训练了身体上下的控制力与协调性,呈现出由外及里的纵深延伸美感。“拧、碾、扭、韧、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动作,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之中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舞蹈动作。舞者通过由上到下,由外及里,由先到后的次序,形成动静鲜明,强弱明显的律动特点,但同时不乏生动细腻,富有张力。胶州秧歌调动全身各部位“拧、碾、扭、韧、抻”,使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重抬(抬起来较快)、落轻(脚落地而轻)、走飘(扭动运行飘逸),活动起来扭断腰。为了让胶州秧歌更被人们所接受,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舞蹈演员在原有的动态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吸收其他舞蹈的动作韵律,使其更加精致、鲜明、流行。在创作元素上,以胶州秧歌的动作元素为基础,创新发展舞蹈词汇,融入现代舞的创作理念,进行重构,使这部作品既具有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又具有现代舞的创作理念,又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深刻刻画着人物内心变化,充分体现舞蹈创新;在呼吸方面,很好地融合了现代舞的特点、节奏和力量变化,结合胶州秧歌,大大提高了舞蹈动作的幅度、力度和表现力,使舞蹈更加流畅自由,赋予具有更深入的舞蹈。四、学习总结 通过学习这个舞蹈作品,我在基本技能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认为我必须在未来的舞蹈学习和训练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我可以在未来的舞蹈之路上继续认真刻苦钻研学习。在我大学的几年学习期间,我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老师们不仅给了我很多生活中有用的意见和建议,还教会了我很多关于舞蹈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非常感谢老师们多年来的培养。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对我生活的关心和对我舞蹈的纠正。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任课老师们。她们随和、热情、严谨、细心。在深入交流时候,她们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指导我。她们总是严格要求我具备“专业标准”。从选题、选题到期末论文的反复修改、完善,导师不断地给予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我形成研究思路,精心指导,热情鼓励,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我一直支持和培养我的舞蹈事业,无条件地支持我学习,参加各种比赛,锻炼我,让我茁壮成长。学院的老师们为我三年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引导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充实自己,不浪费时间。在这里,我真诚地对老师说:“谢谢!五、附录参考文献:[1] 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 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材[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3] 肖党.浅谈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的恰当运用——以《秋海棠》舞蹈作品为例[J].中华少年,2015(24):210. [4] 张文婷.舞蹈表演中的技巧初探[J].大众文艺,2015(03):180. [5] 贾芳.“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运用[J].大舞台,2014(10):191-192. [6] 王璐.论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舞蹈美感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611-612. [7] 李娇璐.浅析舞蹈教学中舞蹈美感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9(1):139-142. [8] 朱婷.舞蹈美感培养训练路径论析[J].戏剧之家,2017(19):182. [9] 彭涛.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谈舞蹈表现力[J].才智,2018(19). [10] 降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8(3). [11] 公兰荚,洛毛措.影响中国舞蹈演员表现力的自身因素研究[J].2018(9).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 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材[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确定题目难易的标准有两个,文献是不是充足可以参考的,另一个就是你是不是有个直观的思路目前来看,第一个题目你有了直观的思路,然后你需要去中国知网检索下胶州秧歌的有关资料,看看是不是供参考的较多,如果这一点可以的话,就写第一个吧,其题目更为具体,更容易写出特点来。合适采纳哈

“三道弯”在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中的异同及在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在汉族民间舞中,秧歌代写论文是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也是老百姓最喜爱,自娱性极强的歌舞形式。它主要分为徒步秧歌和高跷秧歌两大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扭”,常常称之为扭秧歌。三道弯是扭出来的,它是一个运动的形态,是人体在扭秧歌的动作中所形成的体态曲线的流程。一般地说,这种曲线是指人体平面运动的曲线,是人体在垂直轴的基础上扭动而产生的横向拉出或折回的结果,并有一种内收和下沉感,给人以“圆”的呈现。本文就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三道弯”的异同做一比较,力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这一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体态特征及这一体态在秧歌中的审美作用。[关键词]民间舞 “三道弯” 东北秧歌 胶州秧歌一、“三道弯”在一个运动中的形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在众多原因影响下,形成汉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曲线美的审美心理和汉族民间舞女性动律,“三道弯”体态的共性。在汉族民间舞中,秧歌是人们最常见,最喜爱,自娱性极强的歌舞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扭”,常常称为“扭秧歌”。“三道弯”是扭出来的,它是一个运动中的形态,是人体扭秧歌的动作中所形成的体态曲线流程。一般的说这种曲线指人体平面运动的曲线,是人体垂直轴的基础上扭动而产生力的横向拉出或折回的结果,并有内收和下沉感,给人以“圆”的呈现。汉族民间舞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三道弯”就存在于任何动作中。但是从动作自身的根源来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动力根源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式,而不同的运动方式又会对“三道弯”的异同产生影响。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想从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的“三道弯”异同做一比较,力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这一秧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态特征。二、什么是胶州秧歌及其胶州秧歌的特点胶州秧歌同其它民间舞蹈一样,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它是以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以及流动中特有的“三道弯”体态,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欣赏。我认为胶州秧歌的要领主要突出一个“扭”字上民间表演者踩着锣鼓点,扭的袅袅娜娜、三弯九曲,当地人称为“扭断腰”或“三道弯”。胶州秧歌是流传在鲁南胶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当地人称为“跑秧歌”。胶州秧歌以前表现时踩矮跷,后弃之。舞蹈中女性的动作最有特色。既有山东女性大气爽朗的气质,又热情泼辣而不失北方女性的妩媚。道具以扇子、手绢为主。注重碾、拧、伸、韧、扭。动作强调个性强,讲究“快发力、慢延伸”形态上追求“三道弯”。三、什么是东北秧歌及其特点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涵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目前,我所说的东北秧歌,包括东北高跷秧歌、二人转、地秧歌三部分。早期秧歌是不踩跷的,为了让更多观看者看到表演,逐渐采用了跷的形式。东北秧歌讲究“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整个舞蹈通过走相、稳相、鼓相以及道具的使用呈现出艺术特色。四、不同的动力根源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式胶州秧歌的动力根源来自脚下的拧、碾,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力延伸到腰部,在腰部形成一个“相”的中心点,使身体在平面的基础上以腰部为中心在肩部和髋关节处形成一种对抗力,在右肩往前拧的时候,左部髋关节处也相应的往前,两者形成向心的扭。肩、髋两个力点向心的扭动使胶州秧歌“三道弯”体态在横向拉出的同时又具有纵向转动的特点,使“三道弯”体态动律在拧、碾、抻、韧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力度和实感。东北秧歌的动力根源同样来自于脚下,表现为“艮劲儿”的“步”带动上肢随重点移动的“扭”,波及到手腕的“花”,腰部随脚下“提踢”的重心变化而扭动,形成东北秧歌的“三道弯”体态是平面横向上下起伏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稳中浪、划圆动律、肩部和髋关节的扭动是由脚下的移动连带而产生的,而点不发生纵向的拧动关系。五、不同的动力根源受到不同的流变过程胶州秧歌人称跑秧歌,是徒步秧歌的一种,由于它是徒步秧歌,又着重“扭”,要扭的“三道弯”“九动十八态”。俗称“扭断腰”。因此,胶州秧歌的“三道弯”的幅度更大、更夸张。形成了拧、碾中的流动的“三道弯”体态。加之曾有过踩寸子的历史,脚总是以外沿的滚动来完成重心过渡,脚下的拧劲儿促成了膝部的粘劲儿,带动了腰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整体动态给人一种张力。胶州秧歌的“扭”主要是由脚下的“拧”、“碾”而带动整个身体的扭,“扭”的当中形成特有的”三道弯”体态。我认为拧动与力动是相互统一,有机结合的。也因此才构成了胶州秧歌独特的曲线艺术风格。如果没有拧动形成不了胶州秧歌的曲线体态。反之,如果只有拧动而忽略了力动的延伸,那“扭断腰”和“三道弯”体态也就无从说起。所以说,拧动是胶州秧歌的筋骨,力动是血液,曲线则是胶州秧歌的外部形态。三者的有机结合给胶州秧歌的动态美灌注了新的生命力,使得肢体线条的每一部分都显得刚中有柔,透露风韵。东北秧歌主要源于辽南的高跷秧歌,现在教材中的东北秧歌多在徒步上做,但踩跷对形成东北秧歌风格特点的影响之大是非常明显的。在高跷上舞动最重要的是重心的掌握。因此,东北秧歌的动律,体态都围绕着这一形式产生发展的。六、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三道弯”审美效应的差异和“三道弯”总体审美效应“三道弯”在汉族民间舞秧歌中具有代表性,它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体。这种动态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很好地表现了女性的特有动态美。具有民族性,是汉族人民审美情趣的产物。胶州秧歌的“三道弯”泼辣中带着舒展,舒展中透着婉转。婀娜多姿,流畅优美。而东北秧歌那种艮劲儿、浪劲儿、美劲儿正是生长在东北平原人民的精神、性格、情趣的集中表现。它的“三道弯”给人以“绕肠三回”之感。七、“三道弯”动律体态在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汉族民间舞女性舞蹈中都有“三道弯”的动律体态,在各舞种的“三道弯”体态中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一个微妙的不同点都来自其所在舞种一系列背景对它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在教学中掌握好各舞种的“三道弯”动律体态,也就找到此舞种的精髓所在。“三道弯”既小又大,有着广泛的内涵。因此,我认为加深对“三道弯”的理解可以在教学中起以下作用:1.正解运用“三道弯”的动律体态可以加深对汉民族审美情趣的理解。2.起到正确掌握各种民间舞女性动作的心理和韵律作用。3.从“三道弯”体态入手,追求形似,神似的艺术表演境界。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2]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编.论中国民间艺术.山东友谊出版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