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学位论文的逻辑关系

发布时间:

学位论文的逻辑关系

论文所反映的事物和事理的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基本上表现为纵向逻辑联系和横向逻辑联系,而两者又总是交织在一起,它们表现在论文的逻辑结构上就是: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合式结构三种形式。

学位论文是为了申请到学位而公开发表的报告。一般有比较严格的字数和格式要求,内容也比较多,尤其是其中的观点、论据逻辑层次也比一般论文复杂。其复杂程度依照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也更加复杂。这种论文需要导师审核,还需要专家答辩,非常重要。代表的是作者的学位水平和学术素养。只能是个人撰写,不能与他人合作,属于自己的专署文章。不过大多写明指导导师的姓名。学术论文是发表在杂志或学术会议上阐明自己学术观点的文章。首先根据会议或学术期刊的要求确定题目,然后提出论文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一般理工科论文需要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推导,建立必要的数学模型等等,把方法介绍清楚,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是对论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和论文题目相符合的结论。一般经过会务组专家或期刊责任编辑审核后即可发表。代表的是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可以自己单独撰写,也可以与人合作联合发表。

学位论文的逻辑关系怎么写

增强论文的逻辑力量,还必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

你说的论文逻辑结构把?一般论文的结构为:分析背景,陈述背景,描述现状与问题,案例分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成果解决问题。基本的逻辑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其中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根据论文的类型不同而又有一些细微的差点点,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就好了。

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包含以下几点:

论文学术水平比学士论文要高。它必须能够反映出作者所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作者自己的较新见解。国家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只有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独立能力者,才可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这就是说,硕士论文强调作者在学术问题上应有自己的较新见解和独创性,其篇幅一般要长一些,撰写前应阅读较多的有关重要文献。以意为主,首尾统一,意是文章的中心,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作为一篇论文,从思想的发展来说,要一层一层地讲,讲透了一层,再讲另一层意思。开头提出的问题,当中要有分析,结尾要有回答,做到前有呼,后有应。层第有序,条理清晰,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这和材料的安排处理关系极大。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不能错乱,错乱了,层次就不清楚,自然也不会有条理。平行关系。文章各部分材料之间,没有主从关系,在顺序上谁先谁后都可以,影响不大。例如介绍寿险险种,有传统型险种、分红险种,投资连结等,不论先介绍哪一个都可以。递进关系。是一种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颠倒了就会造成逻辑混乱。接续关系。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层次虽分,道理末尽。前一层有未尽之意有待后面续接,不可中断。希望对你有帮助

符号学和逻辑学的关系研究论文

补一年前的坑~~><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是古典逻辑。此外还有现代逻辑即符号逻辑。以三段论为核心的古典逻辑看重 category、class。而符号逻辑不关心这个,只关心两个陈述之间的关系,并用逻辑连结词(符号)表现。

以上4个是符号逻辑的核心符号。另外注意两个,一是图中提及的否定符号,它只是一个运算符,不是核心的体现逻辑关系的符号。另一个是逻辑等价的符号,它所表达的,超越逻辑关系(表达真值),还代表两个陈述 meaning 上的含义,下面会再详述。

4个符号中最重要的是表示蕴含关系的马蹄号。

这个符号打不出来,先用大括号代替。 p } q (英文是 p implies q )

imply /蕴含/如果…那么… 在逻辑上的意义要区别于日常语言中的意义。

日常语言中有4类含义。

第1条里,后件由前件 “逻辑地” 推出;2中,后件由前件中术语“单身汉”的 定义 而来;3中,后件和前件是 因果关系 ;4表示的是说话者在特定情形下以特定方式行事的 决策 。自然语言中的 imply 考虑 p,q 的 meaning,若 p q 完全不相关,就不存在 imply 与否的问题。

而逻辑上的蕴含,不考虑 meaning,它单纯地定义了p、q的关系。对于 p } q,仅表示如果 p 为真,q 必为真。它不 care p和q有什么逻辑、因果、定义、决策的联系。因此,它被称作“实质蕴含”,以区别于普通的蕴含。

p } q 也可写作 ~ ( p · ~q )

它很好地表达了 如果 p 为真,q 必为真。看到这里我在想为什么 p } q 不能用 p · q (合取)表达?

“如果 p 那么 q”表示的是如果 p 为真,q 必为真。如果 p 为假,q 可真可假。如果q为假,p必为假。如果q为真,p可真可假。 这些含义 p · q 都无法表达。

Again, p } q 并不关注p、q 的 meaning, 也不关注真假,只是定义p、q关系。

再看一个例子理解一下:

这个定义后两句,把 3,4 看成是其他东西,是个馒头。则如果定义馒头<2 那么 馒头<4。所以当你定义了4<2 那么必然也成立4<4。虽然两个都是假的。

根据: “如果 p 那么 q”表示的是如果 p 为真,q 必为真。如果 p 为假,q 可真可假。如果q为假,p必为假。如果q为真,p可真可假。

可以得出: 假陈述蕴含一切陈述。真陈述被一切陈述蕴含。

逻辑表达式为~p } ( p } q ) 和 p } (q } p) 后续文章证明。

再谈一下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如果 p 那么 q”表示的是如果 p 为真,q 必为真。如果q为假,p必为假。P 因此,若 p 成立,q 一定成立;q 成立当且仅当 p。因此可以认为,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指的是两个陈述真值相等。

指两个陈述不仅真值相等,meaning 也一样,在任何场景可以互相替换。 例如 p 和 ~~p (双重否定)就是逻辑等价的

~(p v q)= ~ p · ~ q ~(p · q)= ~ p v ~ q (中间的符号要换成逻辑等价的符号)

该定理由数学家兼逻辑学家奥古斯塔·德·摩根(Augustus De Morgan)(1806-1871)提出。

怎么推论的?p v q 若为真,则表示至少一个是真的,因此它的反面是两个都是假的,因此是 p 的否定和 q 的否定的合取。同样,p · q 若为真,则表示p,q 同真。因此它的反面是p,q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因此是 p 的否定和 q 的否定的析取。 另外这个定理也可以通过真值表论证。

再看实质蕴含 p } q 也可写作 ~ ( p · ~q ),而根据 ~(p · q)= ~ p v ~ q,可得出:

可见 p implies q 表示的是 either q is true or p is false。Again, 实质蕴含只规定了 p, q的关系,不关心他们的 meaning.

论证及论证有效性现在看起来已经习以为常,但还是有必要对它的基本含义做一个梳理。

一个可以被陈述代入的字母。英文其实是变量。

任何一列包含陈述变元而不包含陈述的符号序列,当用陈述代入陈述变元时——同一陈述始终代入同一陈述变元——其结果就是一个论证。

只要一个论证是通过一致地以不同的简单陈述代入一个论证形式中每个不同的陈述变元而产生的,该论证形式就是这个论证的特征形式。

意思是陈述和变元越是一一对应,越是特征形式。 具体可看13版本中文版 P365-366

一个论证有效,当且仅当,该论证的特征形式,是一个有效论证形式。

要区分事实/历史的真 vs 逻辑的真

那么逻辑等价的概念,可以表达为:若两个陈述的实质等值陈述是一个重言式,则两个陈述逻辑等价。

之所以说蕴含是最重要的符号。是因为任何一个论证起始可以看作一个条件陈述。即其前件式是该论证形式的前提的合取,其后件是该论证形式的结论。

那么, 一个论证形式有效,当且仅当,其条件陈述表达式是一个重言式。

这三大原理确实是真的,逻辑地为真的。但说他们具有最基本的思想法则这一特权地位,是值得怀疑的。在逻辑学中也有很多必为真的法则,有人认为更重要。

有人质疑同一原理:例如原来,美国有13个州是真的,但现在有50个州。 前一个的表述是省略的,完整形式应该是:1970年的美国有13个州。

同一原理为真,并不妨碍我们对连续性的认识。

排中原理被质疑,反对者认为它意味着事物非黑即白。但实际上,对于一个东西的陈述“这是黑的”,若它为假,并不是“这是白的”,而是:这是非黑的。“这是黑的”和“这是白的”可以同时为假。这也是《改变》里的重要思路。

论文(已发表学术论文逾120篇,此处选44篇)(1) Cai, S. The age of synthesis: From cognitive science to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and hereafter, Beij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 465-475, doi: 10.1007/s11434-010- 4005-7.(2) Bai, C. Cai, S. Schumacher, P.B. Reversibility in Chinese word formation influences target identific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0), doi:10.1016/j.neulet.2011.05.020.(3) Cai, S. CS, NBIC and unify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Science,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2010. ISTP.(4) 蔡曙山. 综合再综合:从认知科学到聚合科技,合肥:《学术界》,2010(6):5-24。CSSCI。(5) 蔡曙山. 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试论从语言哲学到心智哲学的发展,太原:《晋阳学刊》,2010(3): 3-11。CSSCI。(6) Cai, S. Conv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and logic on the frame of cognitive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gust 2009(3):93-107.Taylor & Francis Group Ltd. 2009. SSCI。(7) 蔡曙山. 认知科学框架下心理学、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9(2):25-38。CSSCI。(8) Cai, S. The twelve Chinese zodiac animal signs: their semiotic explanation and cognitive significance, Proceeding of 10 World Congress of Semiotics, 2009. ISSTP.(9) Cai, S. The Language Preferred Models in Cognition, Proceeding of CINACS, Hamburg University, 2008. ISSTP。(10) 蔡曙山. 从语言到心智和认知:20世纪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的发展,以塞尔为例,石家庄:《河北学刊》,2008(1):43-52。CSSCI。(11) Cai, S. Logics in a New Frame of Cognitive Science: On Cognitive Logic, its Objects, Methods and Systems, Proceeding of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Vol.1. London: King’s College Publications, 2009. ISSTP.(12) Cai, S. A Cognitive Model with Two Structures of Language and World, Mind and Cognition, Tsinghua-Springer, 2008.(13) 蔡曙山. 论形式化,北京:《哲学研究》,2007(7): 97-105。CSSCI。(14) 蔡曙山. 认知科学:世界的和中国的,合肥:《学术界》,2007(4): 7-19。北京:《新华文摘》转载,2007(19):27-31。CSSCI。(15) 蔡曙山. 认知科学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4): 243-248,CSSCI。(16) 蔡曙山. 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塞尔教授的对话,合肥:《学术界》,2007(3): 7-1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卷全文转载2007(7): 2-9。CSSCI。(17) 蔡曙山. 逻辑、心理与认知,杭州:《浙江大学学报》,2006(6): 5-12。CSSCI。(18) 蔡曙山. 没有乔姆斯基,世界将会怎样,石家庄:《社会科学论坛》,2006(6): 5-18。(19) 蔡曙山. 论虚拟化,杭州:《浙江社会科学》,2006(5): 111-121。CSSCI。(20) 蔡曙山. 符号学三分法及其对现代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学报》,2006(5): 50-58。CSSCI。(21) 蔡曙山. 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合肥:《学术界》,2006(4): 20-39。CSSCI。(22) 蔡曙山.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逻辑学,南京:《江海学刊》,2004(5): 23-30。CSSCI。(23) Cai, S. Logic, Speech and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 of 8th Congress of IASS/AI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miotics Studies, Lyon, 2004.(24) Cai, S. A Formal System for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I,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北京:《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Vol. XXIV No.3, 2003 (autumn): 142-148。CSSCI。(25) 蔡曙山. 经验在认知中的作用,北京:《科学中国人》,2003(12): 37-39。(26) 蔡曙山. 学科交叉视野中的现代逻辑,北京:《科学中国人》,2003(11): 14-17。(27) 蔡曙山. 心智科学的若干重要领域探析,北京:《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6): 75-80。CSSCI。(28) 蔡曙山. 模态的语用逻辑,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2(3): 20-26。CSSCI。(29) 蔡曙山. 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科学评价,合肥:《学术界》,2002(3): 7-20。CSSCI。(30) 蔡曙山. 科学与学科的关系及我国的学科制度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2(3): 79-80。CSSCI。(31) 蔡曙山. 论技术行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2(2): 77-86。CSSCI。(32) 蔡曙山. 哲学家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1): 18-22。CSSCI。(33) 蔡曙山. 论数字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1(4): 33-42。CSSCI。(34) 蔡曙山. 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合肥:《学术界》,2001(1): 16-27。CSSCI。(35) 蔡曙山. 逻辑学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0(4): 79-88。(36) 蔡曙山. 语用逻辑及其在计算机语言和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广州:《中山大学学报》,2000(2): 35-41。(37) 蔡曙山. 试论金岳霖的道路,广州:《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2): 1-9。(38) 蔡曙山. 对我国社会科学生产力现状的分析,合肥:《学术界》2000(1): 5-16。(39) 蔡曙山. 从处理好几个关系看社科规划,载1999年3月18日《人民日报》。(40) 蔡曙山. 量化的语用逻辑,北京:《哲学研究》,1999(2): 65-73。CSSCI。(41) 蔡曙山. 命题的语用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7(5): 46-55。CSSCI。(42) 蔡曙山. 政策分析原理,北京:《中国行政管理》,1991(10): 36-37。CSSCI。(43) 蔡曙山. 词项逻辑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北京:《哲学研究》,1989(10): 66-74。CSSCI。(44) 蔡曙山. 一个与卢卡西维茨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北京:《哲学研究》,1988(4): 33-41。CSSCI。

文学期刊与文学作品的逻辑关系

它们的区别是:1.、书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而杂志是定期更新内容的。2.

非虚构写作正处在商业逻辑主导下的困境之中,平衡受众与寻得盈利模式已是开发非虚构文学商业价值的主要难点。

非虚构写作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杜鲁门·卡波特用纪实小说《冷血》打开了非虚构写作的大门。彼时美国的经济与文化都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中,这赋予了现实生活“文学性”特质,人们也将关注目光更多地放到了生活本身。文学中所有的隐喻与理想都服务于现实生活,当现实本身更值得挖掘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远比空虚的情感投射更吸引读者——他们只想了解生活的真相,并不关注理想。

同样作为流派而存在的非虚构写作,也脱离了文学流派的概念,成为连接纪实文学与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间的桥梁。正因如此,当下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都被称为非虚构文学创作,这种创作也被赋予了文学层面上的更多可能。

学位论文的逻辑是什么

论文的基本思路怎么写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 *** 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论文思路是什么 一、论文与逻辑 一篇毕业论文,如同其他文章一样,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主题和材料,形式是指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论文的内容固然起决定作用,但论文的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事实上起重要作用。 们知道,人们要进行思维,就要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形式既是人类用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手段,又是构筑论文的基本材料。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形式及其有关的逻辑要求,才能写出具有逻辑持色的毕业论文来。因此, 们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当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自觉地将这些基本规律,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和整篇论文当中,具体说来,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论文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令人信服。 第二,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连贯。 第三,论文的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 建议你参考 中国高教论文网 gjlw/news_view?newsid=190 论文的研究思路怎么写? 写论文有十个要求。具体是: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议论文怎么写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考点包括:1、辨识议论文的结构方式;2、给议论文划分段落层次;3、解说议论文的行文思路;4、归纳段落与部分的论述要点;5、辨识论证方法【方法指津】1、抓住点示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规范,因而在表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如设问句表开启下文,展开深层论述;“无独有偶”表顺承;“再说”表推进;“诚然”表转入相反方面论证;“总之”表分总归纳;“同样”表类比推理等.2、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强化论点)”这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层进式,还是并列对照式等.。

论文学术水平比学士论文要高。它必须能够反映出作者所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作者自己的较新见解。国家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只有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独立能力者,才可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这就是说,硕士论文强调作者在学术问题上应有自己的较新见解和独创性,其篇幅一般要长一些,撰写前应阅读较多的有关重要文献。以意为主,首尾统一,意是文章的中心,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作为一篇论文,从思想的发展来说,要一层一层地讲,讲透了一层,再讲另一层意思。开头提出的问题,当中要有分析,结尾要有回答,做到前有呼,后有应。层第有序,条理清晰,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这和材料的安排处理关系极大。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不能错乱,错乱了,层次就不清楚,自然也不会有条理。平行关系。文章各部分材料之间,没有主从关系,在顺序上谁先谁后都可以,影响不大。例如介绍寿险险种,有传统型险种、分红险种,投资连结等,不论先介绍哪一个都可以。递进关系。是一种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颠倒了就会造成逻辑混乱。接续关系。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层次虽分,道理末尽。前一层有未尽之意有待后面续接,不可中断。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