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玉米种子萌发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玉米种子萌发研究论文

鸟巢、水立方中的科技大家都知道,北京2008奥运会体育中心是一个很大很漂亮的鸟巢样式,国家游泳中心则是一个很漂亮的充满着气泡的水立方,但是庞然大物下面究竟隐藏着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今天科技小论文将带领您解开这些什么的建筑物。首先我们来说“鸟巢”,鸟巢建筑是基于国际建筑领先地位的,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在空间技术的应用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首次将空间技术应用到建筑物结构框架上的一个重大创举。它是由我国多为建筑方面的专家通过进行可行性验证和安全构架验证而决定实施的一个重大工程,于是 鸟巢成了 我国2008奥运会的一大标志之一。他将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首先在设计结构上,采用空间技术的鸟巢,在最大程度上介绍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节约了成本,并且形象完美纯净,是奥林匹克的一大亮点。“水立方”以方型的建筑形态体现与“鸟巢”和谐共生的中国文化理念。“水立方”钢结构采用了新型的基于气泡理论的多面体空间钢架体系,属于国内外首创,是一个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着许多国内外前所未有的课题 题将通过对新型空间结构几何构成与优化、结构整体分析与设计、结构风雪冰试验、各类节点和杆件计算方法与实验、室内环境声光电热研究、ETFE立面装配系统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将最终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同时纳入国家新版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等课题立项目标。大家知道了吧 原来水立方和鸟巢是这么回事,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长一双发现创新的眼睛,相信将来你也可以创造出一些有价值的想法。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种 玉 米3月20日 星期四 晴今天科学课上,李老师拎着一袋粉红色的种子走进教室,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去实验基地种玉米。”老师向上推了推眼镜,接着说:“这种玉米和其他的玉米不同,别的都是金黄色的,可现在要种的玉米是粉红色的。”“为什么呢?”同学们疑惑不解地问。“问得好!为了防止虫蛀,这玉米种子上是拌了粉红色的防虫药。”李老师把我们领到了花卉种植园,拿起了一只花盆,示范着种玉米给我们看,他边做边说:“你们在种的时候要注意3点:一是要把土松开,二是不能把种子插得太深;三是要等把种子种下去才能泡水。”该我们自己动手了。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先在花盆底部的小洞上盖上一块小瓦片,然后将泥块敲成豆子般大小的碎土装入花盆中,再轻轻地将三颗玉米种子插进花盆内的土里(光滑椭圆的一头朝上,扁瘪的一端插下),最后将花盆慢慢地浸入水中一会儿,使泥土湿透。等这一切都做完,我们又按照李老师的吩咐,将花盆搬进了塑料温棚。一节课的时间,一盆盆种有玉米种子的花盆整齐地排列着,它能发芽吗?我们期盼…… (王沈绩)(简评:小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自己种玉米种子的过程:盖洞——碎土——插种——浸水——移盆,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玉 米 种 子 发 芽 了3月28日 星期五 晴中午,老师说:“现在我们去大棚里看看我们种下的玉米种子,看看它们发芽了没有。”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大棚,“哇,好热呀!”“真闷人。”“这儿有温度计,三十度呢!”“难怪这么热。”……我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大家快过来,玉米种子发芽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立刻跑到花盆旁去看。真的,有的玉米种子发芽了,嫩芽像个紫红色的、圆滚滚的小柱子,已经从土里顶了出来,我们用直尺量了量,高的有一厘米,矮的约半厘米,有的还没发芽。老师说:“再过几天会发芽的。”一会儿工夫,我们一个个汗流满面,有的甚至解开衣服扇风,老师见此情景,说:“我们再等几天来观察一下吧,下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于是,我们都走出了温棚,准备下次再来观察。(陈 阳)(简评:习作中写出同学们看到种子发芽的惊喜,并通过进入温棚时的议论,暗含着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玉 米 在 长 高3月31日 星期一 晴“小棍棍”的影儿常在我脑中浮现,它长大了吗?今天我们决定再去看看它们。在远处我们就看到绿色的一小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原先的“小棍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细条形的、嫩嫩的绿叶,我们真是又惊又喜。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两张真叶,我们蹲下来仔细观察,看到它的茎有圆珠笔笔芯那么细,外皮仍像原来一样紫红,叶子的边缘一圈也是紫红的,外面的大叶子裹住里面的小叶子,像妈妈抱着小宝宝一样。同学们都拿出尺子量它的长度,最长的叶子有六厘米,宽两厘米左右,真不可思议。“它们在温室里已健康发芽,得让它们出去晒晒太阳了,我们现在就将花盆搬到棚外去吧。”老师吩咐道。我们又一个个将花盆搬出去。“玉米种子长得真快呀?”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田佳敏)(简评:小作者能将玉米苗茎的粗细和大家熟悉的圆珠笔笔芯作比较;将大叶子裹住小叶子比喻成妈妈抱着小宝宝;叶的长度、宽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三种说明方法准确地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的玉米生长情况。 )玉 米 苗 长 粗 壮 了4月15日 星期二 晴已经有半个多月不去关心玉米了。中午写字课之前,老师又带我们去观察玉米。于是我们又随着老师高高兴兴地来到花圃区。“你们发觉玉米苗有啥变化了吗?”“长高了。”“比原来粗壮了。”“叶子也多了、大了。”同学们纷纷说道。“大家快看,花盆下面的小洞里冒出了白色的‘细线’。”不知谁大叫了一声。同学们一个个端起花盆,仰起头,盯着花盆底看,果真看到一根根“白丝线”歪歪扭扭地露在外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们:玉米苗长大了,长得粗壮了。那“白丝线”是玉米苗的根须,看来,花盆已经不能适应玉米苗的生长,我们得马上要给玉米苗安个新家,让它自由地、更好地生长。(蒋 璐)(简评: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玉米的生长情况:长高、长粗、叶多等特点,尤其是对根须的描写,更带有探究性。)给 玉 米 苗 安 个 新 家5月8日 星期四 晴今天下午,我们全班决定给玉米苗安个新家。开始移栽了,我们端起花盆,愣住了:怎么把玉米苗移出来呢?如果拔的话,就会把叶子拧断;如果挖的话,可能会把根拔断,真叫我不知该怎么办。这时,我们纷纷跑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怎么把小苗拔出来呢?”老师故意摸摸脑袋,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想办法呀!”正当我抓耳扰腮、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我们恰巧看到我校老花匠也正在给花换盆。于是,我们便凑近仔细观察:只见他用手指从花盆底的小洞往上一顶,像花盆形状的土疙瘩便从花盆里冒出来了。我们也试了一下,可是玉米苗怎么也不肯出来,这时,我们便问老爷爷有什么好办法,老爷爷找来一根小棒,顶住花盆底小洞中的瓦片,再将花盆往下一按。这个办法果然灵,于是,我们像花匠一样,一个个地把玉米苗连土从花盆里弄了出来。老师又找好了一垅空地,叫我们挖坑,我们用小锹往土里一插,再把小锹一撬,最后往上一提,就这样,一锹一锹地挖,一个小坑挖好了。我们先小心翼翼地把玉米苗放进坑里,再把土掩得平平展展,最后,拎起小桶给玉米苗浇上了水。这样,玉米苗的移栽工作就完成了。我们看着刚刚移栽的玉米苗,轻轻地说:“玉米苗呀,快快长大吧,长大结出又大又甜的玉米棒给我们吃!”(朱牧云)(简评:小作者的题目很吸引人,带有儿童趣味。先写自己在移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接着向老花匠请教,最后再写自己移栽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摘 玉 米6月20日 星期五 晴今天,老师说去掰玉米了,同学们乐的一蹦三尺高。到了玉米地,远看玉米就像一位保安,在保护田野。走近一看一个个高大粗壮的玉米,就像一个个卫兵拿者几枚炮弹。同学们在玉米田里窜来窜去,都在找最大的掰。老师说:“掰那种胡须是棕色的玉米,嫩绿色的还没成熟,还需长几天。”我好不容易找到我自己种的那一棵,盯住一个肥肥胖胖的大玉米。 我把叶子往下一按,左手扶助秆子,右手抓住玉米棒向下一扭一拉,就掰下来了。接着,我们开始剥玉米,它穿着好几层薄薄的淡绿的“衣裳”,就像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我小心翼翼地给它给它把一件件“衣服”脱下来 ,越往里面“衣服”越薄越嫩,最里面还有一簇簇粉丝一样的嫩胡须。啊!一粒粒米黄色的玉米新鲜圆润,成几路纵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真诱人,我恨不得咬上一口。不一会儿,我们掰了满满的一桶玉米,看着这丰收的果实,我们真是说不出的高兴。李老师“咔嚓”一声帮我们拍下了甜甜的笑。 (庄毓)享 受 丰 收6月20日 星期五 晴“吃玉米喽!”“吃玉米喽!”大家欢呼着。老师端着两篓子我们刚摘的、也是刚煮好的、冒着热气的、香喷喷的玉米走进教室。我们一个个谗得像猫见到了鱼口水直流,真想拿了就吃。老师见我们迫不及待的样儿,说:“怎么分呢?”“一人一根。”“闭着眼拿,不准拣。”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按次序排着队一个个上去拿,有的同学到篓子里摸了一根毫不犹豫地就走;有的在那翻来覆去,不知挑哪个好;还有的歪着头,闭着眼,左挑右选,放在手上掂掂,最后才拿定主意。轮到我了,我想挑个个大的,又不想站在那慢慢挑,免得影响别人,后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摸了一根粗粗的就走,睁眼一看,橘黄色的玉米粒个个饱满,真是好运。开始品尝了,我手捧着玉米,凝视着它,虽然只是一个玉米,但它倾注了我一学期的几多汗水,我捧着它,就像捧着一个金宝宝。轻轻地咬上一口,玉米籽儿进入我的嘴里,甜到我的心里,我很开心,因为我再也不是家里的小公主,我终于学会了劳动,品尝到了劳动的果实……“你怎么才吃了这么点,我已吃了一半了。”同桌提醒我,我恍然大悟,也跟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呀,好嫩好香呀!”我们全班同学都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丰收的喜悦!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本学期,我班的科学课开展了“种玉米”的实践活动,因此,我抓住这一契机,利用语文活动课、作文课、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和我校开设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实践、观察,丰富他们的作文素材,培养他们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的能力,因而写出了“种玉米”这一系列的观察日记

一、做实验1.材料工具(1)玉米种子20粒。(2)有盖的罐头2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2张分别标有1、2的标签,胶水,清水。2.方法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不洒水,放入干燥剂,拧紧瓶盖。贴上1号标签。置于室温环境。(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贴上2号标签。置于室温环境。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小组发现1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二、研究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1号罐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2号罐种子既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三、讨论结果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恕我直言,你这段话根本就不能叫做摘要。与其说摘要,不如说是实验方法。

Paper translation: main wheat straw and corn seed for experimental material, preparation of wheat straw leaching process maize seed and seedlings, observing the sprouting maize and the rate of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cord data analysis rule. The first study on the impact of maize seed germination, and research on corn in the seedling growth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extracts irrigation has three pieces of corn leaf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of indices (the same positions of chlorophyll and root vigor, MDA determination, pod activities, etc.). Finally,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rrive at appropriate levels of wheat straw on the growth of corn has facilitated a conclusion.

玉米种子生产原理研究论文摘要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天然种子,一般都是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种皮通常在种子的外层起保护作用;胚乳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种苗萌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将来发成植株。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的细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体,也叫作体细胞胚。这种体细胞胚有子叶、根、茎分生组织的结构。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所以,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制作种子不仅是植物传种续代繁衍之本,而且也是人类衣食之源。植物人工种子的制作,是在组织培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种子能发育出新的植物体,首先是因为它有一个具有生活力的胚。科学工作者能够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其某些植物细胞在试管中培育成胚状体,再用富含营养物质和其他必要成分的凝胶物将胚状体包裹起来,制成人工种子。当条件适宜时,胚状体就像真正的种子那样萌发成幼苗。体细胞胚是制作人工种子的起始材料。它既可由外植体的表皮细胞直接产生,也可由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产生。人们还发现细胞培养中的单细胞,花粉中产生单倍体体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在适当条件下均可获得体细胞胚。从理论上讲,产生体细胞胚是植物界的普遍现象,但已知能产生体细胞胚的植物只有200余种。由于这方面的奥秘还未完全揭开,科学工作者们只得花费巨大的劳动,进行大量的筛选才能获得体细胞胚、人工胚乳是包埋体细胞胚的胶状介质。美国的一个研究组花了近两年时间,从百余种材料中筛选到广泛使用的人工种子包埋介质海藻酸钠。这种物质在0.1M氯化钙溶液中可以迅速固化成透明的小胶球。海藻酸价格低廉,质地柔软无毒性,还可人为地在其中加入各种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因此是一种,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比较理想的体细胞胚包埋剂。但这种物质作人工胚乳还存在一些缺点,如营养物质易泄漏,保水性差,而且胶球很易粘连等。为此,科学家又设想在胶球外包一层薄膜——人工种皮。美国科学家在1987年筛选出一种疏水性物质Elvax-4260(乙烯、乙烯基乙配和丙烯酸共聚物)但不够理想。人们正在寻找更理想的、既能透水透气又能防菌的人工种皮。玉米施肥管理技术1、重施基肥。基肥也就是底肥,要重施,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再加上一些宴沃氮磷钾复合肥,如果缺锌再适当添加。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主要是畜禽粪便经过沤制腐熟而成,富含微生物,具有肥效长、养分充足的特点,对土壤的理化特性改善有明显作用。在施用时要根据地力情况,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吨左右,并配合铵肥10千克,磷肥20千克,钾肥6千克。如果地块出现锌肥不足,还应适当增施硫酸锌肥料2千克左右。基肥一般在播种前结合翻地施用,可以穴施或条施,施后在肥料上覆盖4厘米左右厚的细土,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烧种。2、早施苗肥。苗肥一般在出苗后植株长到3-4叶时施用。随着植株的快速生长,需肥量不断增加,苗肥应遵循早施、轻施的原则。。3、巧施拔节肥。当玉米进入了拔节期,气温也逐渐升高了。在这期间,植株的根茎、叶片都处于旺盛生长时期,根茎、叶片生育器官发育需要大量养分。此时要巧施肥,要掌握好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避免玉米疯长,能起到壮秆促穗作用,减少玉米空秆、秃顶和倒伏的情况出现。当玉米长到6-7片叶展开时就要施肥了,可每亩穴施或条施有机肥配合宴沃高氮水溶肥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随意加大肥量,容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从而影响玉米的生殖生长。4、足施攻苞肥。在玉米孕穗期,即玉米出现“大喇叭口”后,玉米的雌穗小穗、小花开始分化,及时重施攻苞肥,能促进果穗正常发育、增加籽粒,一般在抽穗前14天适时追施攻苞肥。如果基肥不足、玉米的长势偏弱,则需加大施肥量,可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和宴沃微生物菌剂,同时,还要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补足水分。5、酌施攻粒肥。在开花期适当施肥,能延长玉米的灌浆期,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增产效果明星。如果在前期管理中,施肥不足,土壤养分欠缺,则最好施用适量的攻粒肥。可每亩用宴沃水溶肥高磷肥,并与适量细土混匀,施加在植株的根部附近,但不要与根系直接接触。要是土壤墒情不足,可配成肥水对植株灌根。

看网站:分子遗传育种 或者: 绝对有你要答案! 去找找下边的文献全文看看吧: 遗传育种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吴敏生 王守才 戴景瑞 《作物学报》 2000 26(1) 摘 要: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30、44、41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6.25条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利用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7个优良自交系聚为6群,结果表明,用AFLP标记进行玉米优势群划分与自交系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AFLP技术可以用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势群划分。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李登海 《作物杂志》 2000 (5) 摘 要: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讲述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结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创造出16444.35kg/hm2的夏玉米高产记录。选育出20多个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所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林晓怡 杨典洱 林建兴 《作物学报》 2000 26(2) 摘 要:1992年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 °)与标记性状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与强优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小区(0.0066hm2)产量分别为72.0kg和78.1kg,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8.6%和28.7%。本文还讨论了带遗传标记的高产核不育两用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进一步研究ms°-plf基因的设想。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李新海 傅骏骅 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2) 摘 要:利用SSR标记研究了21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3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为2.9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11。21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0~0.768,平均为0.627。 UUPGMA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可分为2个类群。黄早四自成1群;其余20个自交系又分为5个亚群。生产上利用的高产杂交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发现高产组合。研究发现8对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量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利用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 我国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 李晚忱 荣廷昭 《玉米科学》 2000 8(2) 摘 要:介绍了国外玉米遗传育种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根据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面临的艰苦任务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21世纪初的发展策略。 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 段民孝 宋同明等 《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种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模式,有可能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 山东省八九十年代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利用 宋再华 史新海 彭守华 于福新《杂粮作物》2001,2 摘 要:通过对山东省1980~1999年生产上推广的37个主要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山东省八九十年代有10种杂种优势主体模式和19种子模式。其中,应用最多的主体模式为BSSS群×唐四平头群,子模式为8112亚群×唐四平头群、XL80亚群×唐四平头群和C103亚群×唐四平头群。 玉米轮回选择的现状与展望 谢俊贤 《杂粮作物》2001,2 摘 要: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玉米轮回选择的研究进展;扼要介绍了我国学者近年来提出的4种新的玉米轮回选择改良方法;同时对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展望。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 高根来 张风琴《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通过对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与选系模式的种质关系。 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祁新 赵颖君 邬信康等《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普通玉米4个品质性状(淀粉、油分、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GCA和SCA及其相关进行了分析。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差异较大,同一自交系不同品质性状的GCA也有差异,同一品质性状因组合不同而SCA也不一样。亲本自交系的GCA和SCA对杂种的品质性状有重要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对玉米YⅡ-1不育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析 秦泰辰 徐明良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以玉米T、S、C群及新选育的YⅡ-1不育系为材料,用这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DNA,经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结果表明:T、S、C群表现较多差异的杂交带型,持有明显的多态性,YⅡ-1型杂交带与T、S群区别明显,与C群有少量差异。这为从遗传组成上区分不育胞质类群和YⅡ-1型不育系的归群提供试验依据。 近等基因背景下对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研究 滕文涛 宋同明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采用8个生产上常用的常规玉米自交系以及它们的ae近等基因系各组配16个组合进行裂区试验。测定等基因背景各对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小区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纯合aeae的组合与同型马齿型组合相比千粒重、小区产量普遍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遗传背景对ae基因的表达有重要影响,自交系和杂交种中可能存在着对ae基因表达不同数量的修饰基因。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袁力行 傅骏骅 张世煌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利用RFLP和SSR标记对2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筛选出56个多态性RFLP探针酶组合,6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187个和232个等位基因变异。两种方法比较表明,SSR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4)高于RFLP(0.42);但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基本一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分别为0.64和0.62。综合RFLP和SSR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LSC,BSSS和PA五个类群,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种质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其中PN群的确认,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基本框架,为育种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王罡等 《遗传》2001,1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基因导入手段、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玉米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研究和利用 李冬郁等《玉米科学》2001,2 摘 要: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玉米有两个种,一为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一为多年生类玉米.多年生类玉米有两个变种,一为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一为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它们是玉米属中除玉米种之外的另外两个种.这些野生种在自然界的严酷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到栽培玉米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遗传资源,以创建新的基因库,是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基础和途径.通过玉米与其野生类玉米杂交,我们正从其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大批在粮食用和饲料用等方面有利用价值的优良植株并建立株系,从中选育出了优良异源自交系并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用于生产。 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王彩洁等《玉米科学》2001,3 摘 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目标基因的标记、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QTL分析、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3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分组鉴定 李晚忱等《作物学报》3 摘 要:从地理远缘杂交和亲缘远缘杂交群体中,分离选育川G、类2、类3三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鉴定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三个不育系均属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是,从线粒体DNA的RFLP带型可以推断,川G与类2、类3以及参试C组不育系属于不同亚组,对克服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单一性具重要意义。这三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容易,用以转育的生产用不育系,已经推广应用。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玉米基因的差异表达 吴敏生 高志环 戴景瑞《作物学报》3 摘 要:利用cDNA-AFLP技术,对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及其双亲自交系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基因表达有多种类型,表现出质和量的差异,不仅有增强,也有双亲沉默,弱优势组合双亲沉默的数量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均高于强优势组合,杂种优势的大小可能与双亲基因间的抑制有关。 玉米细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类研究 李小琴等《作物学报》2001,4 摘 要:本实验用4个酶、4个探针组成16个酶/探针组合对玉米N、T、C、S、WBMs、80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 mtDNARFLP 分类方法进行研究,证明只要酶/探针技术体系合适,可以通过该方法对细胞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提出探针的选择是主要的,酶次之;认为PstⅠ/B30、HindⅢ/pBcmH3、BamHⅠ/pHJ2-7-1三个酶/探针可以作为mtDNA RFLP分类技术体系。另一方面,用 mtDNA RFLP分 类法把新发现的 WBMs 不育胞质划分为S组,801CMS划分为C组。 CIMMYT群体与中国骨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李新海等《作物学报》2001,5 摘 要:本文旨在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在武汉的两年试验研究10份 CIMMYT 群体与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以探讨利用外来种质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在与我国优良骨干自交系交配的组合中,群体Staygreen、群体43-C11和群体21-C2三个群体穗部性状表现较好,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潜力.在供试的50份组合中,有13份组合的对照优势为正值,其中涉及到含有Tuxpeno血缘的3个群体(群体43-C11、群体21-C2、群体49-C6)的组合达8份,占61.54%.在4份强优势组合中,群体43-C11和群体21-C2参与形成的有3份.这些结果暗示我国现有的优良种质与Tuxpeno种质的配对有可能组成具有较大潜力的杂种优势模式.A8833和A9245群体诸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差,与供试的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较低.群体32、基因库19-C19、黄粒综合种C3和P500四个群体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中等,产量一般配合力不高,但可以作为特殊种质资源加以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这批外引种质提供了重要信息。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初步分析 番兴明等《作物学报》2001,6 摘 要: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入的及省内自育的10个优质蛋白玉米(QPM)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模式的初步研究.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45个杂交组合,并种植在云南省的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重复之间不显著;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CML147噪ML23具有最高产量(8512.95kg/hm2),杂交组合YML102噪ML12具有最低产量(1486.05kg/hm2).自交系YML23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90.90),自交系CML149(35.19)和CML147(30.57)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而自交系CML174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66.23).自交系CML140与YML10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95.95),自交系CML140与YML29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86.31);而自交系YML12与YML102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178.19).根据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可初步将这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和4种杂种优势模式。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袁力行 傅骏骅 张世煌等 优质蛋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丁占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从遗传规律、种质资源、品种选育3个方面对优质蛋白玉米研究进行了综述。opaque-2基因可调节醇溶蛋白的合成,改善胚乳蛋白质品质;修饰基因可克服opaque-2基因的负面效应,作用机理可能与γ-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有关。将opaque-2基因和修饰基因导入普通玉米种质,选育出若干优质蛋白玉米基因库、群体,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今后应注重遗传规律研究,为育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热带、亚热带地区结合杂交种选育继续拓宽遗传基础,温带地区应重点开展种质的引入、改良及创新研究,在育种工作中应用简便、有效的品质检测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王秀全 陈光明 何丹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对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根系性状在不同亲本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不同亲本之间,根系性状的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组配出根系发达的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基础。同时根系性状中气生根条数、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能稳定遗传,其转育及早代选择有效。相关分析表明,气生根条数与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土壤中根条数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可作为玉米育种根系选择的指标。 玉米果穗苞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霍仕平 晏庆九 许明陆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玉米果穗苞叶数、苞叶长、苞叶宽和苞叶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苞叶数和苞叶宽的遗传总方差中,加性方差占绝大部分,遗传上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两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B2(%)分别为54.69%和37.81%,狭义遗传力(hB2(%)分别为49.42%和29.17%;苞叶长和苞叶重的遗传总方差中,加性方差虽占大部分,但非加性方差也约占1/4,甚至接近1/2(苞叶重),遗传上除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外,尚有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存在,两性状的hB2(%)分别为61.62%和93.01%,hB2(%)分别为43.43%和55.08%。在育种上,这4个苞叶性状重点在于对亲本的选配,但苞叶长和苞叶重还应重视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性所产生的杂种优势。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铁双贵 郑用琏 刘丁良 《作物学报》 2000 26(1) 摘 要: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巫溪14,兰花早和北美,热、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WBM、LLS、WLS和两个美国优良群体BSSSR、BS16等6个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进行了系统评估。两年两地(武汉、安阳)的研究结果表明:LBM、WBM、LLS、WLS群体的单株产量GCA高于BSSSR和BS16;参试的36个组合中高产组合主要集中在以LBM、WBM、LLS、WLS为亲本之一的组合中,其中WBM ?HZ85产量最高;根据SCA效应及产量表现,确定了若干杂种优势配对模式;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存在明显的交叉,表明人工合成群体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基础复杂,具有较好的轮回选择及组配优势组合的遗传潜势。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张世煌 彭泽斌 李新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列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子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子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 玉米种子纯度检验方法研究 孔广超 曹连莆 《种子》2000 (3) 摘 要:阐述了检验玉米种子纯度的形态学方法、生理生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述评。 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赵延明 王玲 王日方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选择玉米株型性状时应以GCA为主,重点考虑亲本自身的性状特点。株高GCA与穗位GCA、叶面积GCA,穗位GCA与叶面积GCA,叶长GCA与叶面积GCA,叶面积GCA与叶片数GCA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相互间选择有促进作用。辽76、辽87、辽5088、沈137等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加以利用。 杂种优势模式在山东省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陈举林 王玉林 苏波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山东省玉米育种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其遗传基础相对狭窄。主要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杂优种质群。改良Reid和塘四平头杂优群起主导作用。主要杂种利用模式以改良Reid×塘四平头,塘四平头×其它种质、改良Reid×其它种质、塘四平头×Lancaster、改良Reid×旅大红骨为辅。应加强种质改良,丰富遗传基础,探索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玉米分子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天宇 黎裕 《玉米科学》 2000 8(2) 摘要:全面评述了近一二十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分子标记图、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进展。 玉米单交种选育存在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于秀荣 邢吉敏《河北农业科学》4(2) 2000 6 摘要:玉米单交种的选育越来越集中在几个骨干自交系,造成种质遗传基础狭窄。为拓宽种质遗传基础,应进一步发掘和引进种质资源,采用群体改良和生物工程技术选育自交系。 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林晓怡 杨典洱 林建业 《作物学报》 2000 26(2) 摘要:1992年在玉米族远源杂交组合3402F3(丹340X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行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的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0)与 标记性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于强优势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小区(0.0066HM2)产量分别为72.0KG和 78.1KG,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8.6%和28.7%。本文还讨论了带遗传标记性状的高产核不育两用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MS0-PLF基因的设想。 矮生玉米的遗传与育种 阎淑琴 《玉米科学》 2000 8(2) 摘要:简单的概述了矮生玉米的遗传规律。回顾了我国矮生玉米育种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嫩江农科所育种实践,论述了矮生玉米的研究使用及其发展前景。 爆裂玉米的品质及其选育 曾三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100081)1999,7(1).—14~17 摘要:本文对爆裂玉米的品质及其测定作了介绍,并对影响爆裂玉米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爆裂膨胀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还论及爆裂玉米品种的选育方法。 多胞质玉米胚乳淀粉粒性状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敬玲(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北京 100101),贾敬鸾,刘 敏… 遗传学报.— 1999,26(3).—249~253 摘要:11种多胞质系玉米胚乳淀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同的细胞质对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互作,3种甜质胞质玉米的胚乳淀粉粒多呈球形,排列紧密,存在一定的共性;这11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平均直径为9.78μm~14.69μm,通过玉米胚乳粉粒形状特征的观察,在玉米淀粉性状和玉米籽粒的商品价值关系上进行一定程度探索,为玉米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发展历程及其遗传组成分析 李春霞(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 150086),苏俊 玉米科学.—1999,7(1).—36~40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7年18年间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情况及其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我省玉米品种的变化特点是:80年代中前期以自育、早熟品种为主,单、三、双交种同时并用80年代后期应用的中晚熟品种(如四单8、吉单101等)多为从吉林、辽宁等省引入的;90年代应用的优良品种以四单19、本育9、龙单13为主。同时还可以看出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的种质:在80年代集中在甸11、Bup44、大黄等几个骨干系上,90年代逐渐转向以Mo17类亚群、塘四平头群为主阶段。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了我省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改良研究与开发利用研究,从而拓宽基因资源,解决我省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 敖 君(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157041)//玉米科学.—1999,7(1).—41~42 摘要:按(P1× 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5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秃尖、穗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重和单株产量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秃尖、行粒数、轴粗和穗重主要受加性基因影响,其余5个性状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时存在。 利用DNA指纹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及其真伪技术的研究 / 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100089),郭景伦,孔艳芳 … // 玉米科学.—1999,7(1).—9~13 摘要:从5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在玉米上具有较好多态性的RAPD随机引物,并进一步筛选确定了适合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的特异引物,建立了相应的DNA指纹图谱。杂交种的DNA指纹图谱表现为父、母本双亲带型的互补,均未出现互补带型之外的新带型。应用RAPD技术获得DNA指纹图谱的方法可以简便、快捷、经济、准确地鉴别玉米杂交种子纯度及真伪。目前已进行了上百份的检测实践,无一差错。 RAPD技术在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 孙致良(莱阳农学院 265200),张超良,金德敏…//遗传学报.--1999,26(1). --61~68 摘要:通国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RAPD分析,从220个Operon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扩增出的指纹图谱,进性聚类分析,可将全部供试自交系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黄早4系统的5个自交系;第2个类群包扩478和488两个姊妹系;第3类群包括5个关系较远的自交系,其中3个来自美国,1个是全部中国血统,1个既有美国血统又有中国血统。这个结果与根据各个自交系的已知系谱确立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RAPD分子标记与玉米杂交种产量优势预测的研究 / 吴敏生(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 100094),王守才,戴景瑞 / 遗传学报.-1999,26(5).-578~584 摘要:以24个优良玉米自交系按NCⅡ(11×13)设计组配成143个单杂交种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玉米杂交种优势群划分,遗传距离(GD)与特殊配合力、杂种产量、杂种产量优势(MH)的关系。结果表明:⑴RAPD技术可用于玉米杂交优势群划分。⑵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优势、杂种产量、特殊配合力有一定相关关系,但决定系数很小,分别是10%、10%、15%,利用RAPD技术预测杂种优势、杂种产量作用有限,应进一步研究与杂种优势有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从而使育种家预测高产组合成为可能。 玉米两个RFLP标记的原位单杂交与共杂交定位的比较 / 杭超(武汉大学生命?/div>

恕我直言,你这段话根本就不能叫做摘要。与其说摘要,不如说是实验方法。

玉米育种研究的课程论文

. 无物存在2. 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知3. 即使有物存在而又可知,也不可能把它告诉别人 遗传学论文(这是我当年选修课的论文,得分不高,只有84,看看将就着用吧)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性状或类型,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提供动力。没有变异,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就无法进化。因此,在维持物种的稳定性上,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的。然而,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积累,新的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同样也不能进化。所以,在进化方面,遗传和变异又是统一的。理清了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现在再来看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具体来说,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遗传和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着多样性,同时各种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与其它生物种类加以区分。总之,没有变异,自然界就不会多姿多彩,就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没有遗传,自然界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也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那么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人类又是怎样利用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资料:一.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组织专家编写的《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中,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5种类型:1.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2.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3.间接价值;4.选择价值;5.消极价值。(3)二.表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价值分类系统主要价值类型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 选择价值或潜在价值 存在价值或内在价值 产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价值 服务价值 对人们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工业,餐饮业,消费性利用价值 旅游观光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役价值 有机物生产,维持大气平衡,物质平衡,水土保持,净化环境 潜在使用价值,潜在保留价值 确保自己或别人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某种效益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此外,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另外,生物物种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每个生物物种都包含丰富的优良基因,基因资源的挖掘可以给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一个基因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矮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奇迹;优质羊毛基因的育种应用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植物新品种不断推新,粮食亩产快速提高,正是得益于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能对当代产生最大的持续利益,而且还能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5)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19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20年代,美国人将杂交原理运用到玉米育种上,取得了显著效果;40年代,育种的手段中又增加了杂交转导,转化的技术;5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开始发展;70年代,中国将杂交原理应用于水稻增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只要我们作好当下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到那时,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将带给人类更多的财富! 回答者: 买豆腐干的我 | 四级 | 2010-11-27 11:57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李竞雄,著名的玉米育种家和细胞遗传学家,中国利用杂种优势理论选育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开创者。他育成的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1982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在二、三千万亩以上,经久不衰,增产显著,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开拓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群体改良和基因雄性不育研究,都取得显著进展;主持国家“六五”、“七五”玉米育种科技攻关成绩斐然,对发展我国玉米育种事业和粮食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竞雄,1913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小手工业家庭。父亲和叔父都以雕琢玉器饰品为生,靠劳动所得糊口,家境十分清苦。他3岁丧母,7岁失父,孤身一人,由堂伯父收养。为了方便上学,从初小二年级起就寄宿校内。读完小学后,随伯父转辗京、鄂、鲁等地。1926年又被送回家乡就读,直到1932年从苏州中学高中毕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申请到一年的奖学金暂且升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在校期间,他以成绩优异连获校内奖学金,勉强读完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李竞雄留校当助教。半年后由冯肇传教授推荐,应聘到武汉大学农学院当李先闻教授的助教。由于他工作勤奋和研究才华出众,被推荐参加了在武汉大学召开的中华农学会建国前的最后一次年会,并宣读了论文摘要,这是李竞雄进入细胞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开始。七七事变后,他随李先闻到成都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稻麦改良场工作。后来鲍文奎也来到这里,他们三人先后在秋水仙精引变植物多倍体、粟类远缘种间杂交及其进化、小麦染色体联会消失基因、小麦矮生性状的遗传分析等方面做出了独创性的研究成果。1944年秋冬至1948年初秋留学美国期间,李竞雄先后获得密苏里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及康奈尔大学研究助教的名额,以研究生的名义注册入学。他在密苏里大学的指导教授L.J.斯塔德勒(Stadler)是在大麦、玉米中首先发现X射线诱发植物基因突变的遗传学家。李竞雄受这种思路的启发,后来在康奈尔大学以射线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为题从事了论文研究。由于密苏里大学那时不开系统的遗传学课程,他不得不中途辞去助教工作,转到明尼苏达大学就读。按着预定计划,他去明尼苏达大学是作为短期过渡的,所以在那里只注册上了一个学季的课程,帮助细胞遗传学家C.R.伯能(Burhnam)教授观察鉴定玉米染色体易位材料。1945年6月初,学季刚刚结束,他就应康奈尔大学遗传学家L.F.伦道夫(Randolph)教授之邀,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去协助一项玉米研究。这样,在他正式攻读学位以前就有机会结识美国的一些老一辈著名遗传学家。经过几次转学奔波,李竞雄终于在1945年8月,从加利福尼亚州来到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入学。在校的三年期间,他除了用一半时间帮助导师伦道夫教授从事研究工作外,则把主要精力花在玉米相互易位研究上,同时也选读一些必要的课程。他在完成了硕士论文后,紧接着选用了X射线照射玉米花粉分析杂种一代各种染色体畸变的频率及其分布规律,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课题。后来从中发现和积累了不少富有细胞遗传学意义的材料,如臂间倒位9A等。后来他和别人在此基础上又继续钻研了好多年。1946年秋,李竞雄接受了指导教授的邀请,第二次来到加州理工学院的实验农场,参与美国农业部主持的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试验对玉米细胞遗传效应的研究。这项生物效应试验与李竞雄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有密切关系。他与伦道夫及E.G.安德森(Anderson)共同完成了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科学》和《遗传》刊物上,当时国内报纸对此也有电文报道。1948年6月,李竞雄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因离回国船期还有两三个月,在事先安排下,他第三次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安德森教授的实验农场,进行他所发现的玉米第9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第一手可贵资料。但最主要的是趁着各地玉米遗传学家来此聚会做假期内研究的机会,可以了解到许多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见解。李竞雄学成回国后,于1948年11月初,不顾亲友劝阻毅然北上,应聘到清华大学农学院任农学系主任。当他带着家眷由成都到上海,再乘船到天津转来故都北平西郊时,离12月5日发起的平津战役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就在这既决定国家命运又关系个人安危与前途的关键时刻,他作出了自己的正确选择,在清华园坚守岗位,迎接北平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的调整,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李竞雄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兼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遗传教研组主任,从教20多年。在此期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9年8月,李竞雄作为北京农业大学赴大寨教育革命小分队的成员,被派往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厚庄大队蹲点,一边参加劳动接受“再教育”;一边根据地方要求开展玉米育种工作。1970年12月,北京农业大学迁往陕西,这个教育革命小分队转归中国农林科学院领导,并改成科技服务队。1972年9月,他作为中国农业代表团的成员,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考察访问。1973年初,他正式离开昔阳县回到北京,作为中国农林科学院农业所(筹建中)的一员,将几年来重新征集到的一些育种材料带回北京,继续从事上下结合的玉米育种研究。就在这一年的夏天,他亲自组配了“中单2号”组合,在各地试验颇著成效,产量超过当时推广的生产用品种,故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6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恢复建制后,原中国农林科学院农业所的部分人员和下放北京市的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人员合并组成了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李竞雄被任命为副所长兼玉米育种室主任、研究员,主持玉米育种研究工作。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先后被聘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杂交玉米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当选为中国作物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3年以来,他被聘为六五、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全国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课题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担任了《作物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中国农业科学》编委等职。1989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去中国知网找吧,那里的挺全的,而且又权威

遗传学论文(这是我当年选修课的论文,得分不高,只有84,看看将就着用吧)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性状或类型,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提供动力。没有变异,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就无法进化。因此,在维持物种的稳定性上,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的。然而,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积累,新的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同样也不能进化。所以,在进化方面,遗传和变异又是统一的。理清了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现在再来看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具体来说,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遗传和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着多样性,同时各种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与其它生物种类加以区分。总之,没有变异,自然界就不会多姿多彩,就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没有遗传,自然界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也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那么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人类又是怎样利用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资料:一.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组织专家编写的《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中,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5种类型:1.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2.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3.间接价值;4.选择价值;5.消极价值。(3)二.表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价值分类系统主要价值类型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 选择价值或潜在价值 存在价值或内在价值 产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价值 服务价值 对人们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工业,餐饮业,消费性利用价值 旅游观光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役价值 有机物生产,维持大气平衡,物质平衡,水土保持,净化环境 潜在使用价值,潜在保留价值 确保自己或别人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某种效益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此外,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另外,生物物种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每个生物物种都包含丰富的优良基因,基因资源的挖掘可以给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一个基因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矮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奇迹;优质羊毛基因的育种应用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植物新品种不断推新,粮食亩产快速提高,正是得益于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能对当代产生最大的持续利益,而且还能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5)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19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20年代,美国人将杂交原理运用到玉米育种上,取得了显著效果;40年代,育种的手段中又增加了杂交转导,转化的技术;5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开始发展;70年代,中国将杂交原理应用于水稻增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只要我们作好当下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到那时,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将带给人类更多的财富!参考资料:(1),(2),(5)百度论坛(3)联合国环境署中相关材料(4)中国食品产业网(6)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库

毕业论文种子萌发率

你去找找其他类似的文献,看看他们用什么软件处理的嘛。我的论文是研究重金属对钙调素的影响,用的是SPSS11.5 for Windows 软件

很简单!1.测种子千粒重,长度等物理指标.2.固定温度下萌发5 10 15 20 25 30 度等,或变温5-15 10-20 15-30 等 寻找最适宜萌发温度,比较发芽率 发芽势 可以单因素方差分析3.以上萌发时还可以在有无光照下进行 得知种子对光名感性4.PEG 测水势 种子的耐旱性等5.耐盐性 用nacl 配相应浓度的溶液 进行种子萌发实验以讨论 文章就出来了 很容易发得...

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100%.

发芽率指测试种子发芽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发芽率是检测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农业生产上常常依此来计算用种量。

发芽率指测试种子发芽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如100粒测试种子有95粒发芽,则发芽率为95%。

发芽率是检测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农业生产上常常依此来计算用种量。 计算作物种子发芽率规定的天数是:玉米、麦类、谷子、大豆、向日葵作物为7天,高粱为8天,水稻、绿豆、花生等作物为10天。

发芽率意义:在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同时,也应该测定一下种子的发芽势,以便于合理的、准确的确定单位面积的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

发芽势指测试种子的发芽速度和整齐度,其表达方式是计算种子从发芽开始到发芽高峰时段内发芽种子数点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其数值越大,发芽势越强。它也是检测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农作物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强,预示着出苗快而整齐,苗壮;若发芽率高、发芽势弱,预示着出苗不齐、弱苗多。一般来说,陈种发芽率不一定低,但发芽势不高,而新种的发芽率、发芽势都高,因此生产上应尽量“弃旧取新”。

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

种子含水量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和相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种子本身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萌发。

但含水量过高的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就会增强种子的呼吸作用,从而导致种子温度升高、种子出汗结露甚至霉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中农大农学毕业论文玉米种子

农大95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北京市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综合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性。平均株高260厘米,穗位110厘米,叶片数21~22片,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果穗长筒形,穗轴红色,穗长23~27厘米,穗粗5~5.5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行粒数40~45粒,粒深1.1厘米。籽粒黄色半马齿,属大粒型品种,千粒重达370~390克,出籽率83%~85%。籽粒粗蛋白含量高达10.95%,粗淀粉含量高达72.05%

中农大678玉米种子目前市面价格在50元一袋,每袋4400粒左右。

玉米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1、选地:种植玉米要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至7、土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肥沃的土壤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2、整地: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耕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5cm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整地,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kg、豆饼50kg和过磷酸钙50kg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二、选种催芽1、选种: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丰产、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2、催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至4个小时就行。然后放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至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至8小时,用清水冲洗1至2次即可播种。三、播种技术1、播种时期: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一般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以利于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2、育苗: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保持营养土结构疏松,且配合一定比例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过磷酸钙,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铵,以防烂种。每个肥球或方格放1粒种子,育苗数量应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备查漏补缺。播后盖上肥细土1至2厘米,用清水喷湿盖膜保温。3、移栽:移栽前应选在晴好天气,将地膜亮脚通气炼苗1至2天后,逐步揭膜炼苗1至2天。待幼苗2叶1心时开始移栽,严禁栽老苗、大苗。栽后用清便水一瓢两窝浇“定根水”,适宜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后期可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进行间苗、补苗。四、需肥规律1、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在抽穗期多施加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促使更好的接穗。2、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品种、密度等综合运用。五、田间管理1、定苗、间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若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可进行1至2次中耕,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玉米惧怕水涝,生长期在多雨、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开及时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肥料运筹为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