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城市轨道毕业论文5000字

发布时间:

城市轨道毕业论文5000字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分析

【摘 要】无缝线路不仅是提升轨道结构技术的重要条件,还是高速、重载轨道结构的最优越选择。超长无缝线路铺设的加速扩大,可以将缓冲区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甚至于取消。这种情况下对固定区延长十分有利,并能充分发挥无缝线路的优越性,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方式选择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无缝线路 铺设技术 要求 施工工艺 方式选择 长钢轨

无缝线路是指将诸多标准长度钢轨焊接成一定长度的轨条,并在轨枕上铺设的线路。与一般线路相比,无缝线路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接缝少、列车冲击振动小、运行稳定及舒适等,同时在轨道养护维修成本中起到降低的作用。现阶段无缝线路已经成为轨道结构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无缝线路铺设后,我国在理论研究、设计、焊接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无缝线路稳定性探究中,通过钢轨厂焊能力的提升与移动式气压焊在大修中的应用,对铝热焊剂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规范了铝热焊工艺,为长钢轨焊接铺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

1.1 确定长轨条长度

选择轨道铺设技术,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充分考虑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并对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速度等进行确定。200米为长轨条最小长度。在自动闭塞设置区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为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设计长度:

其中公式表示:

每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由L长表示

自动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距离由L绝表示

长轨条前端缓冲区长度由L前缓表示

长轨条后端缓冲区长度由L后缓表示

在部分紧张运能区段,为施工无法提供较长的封锁时间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条件与封锁能力,对长轨条长度进行合理确定。在几个曲线连续的区段,铺设中往往存在2股钢轨长度差导致卡车情况的出现,进而造成封锁时间延误等问题,此时可将长轨条长度减短。

1.2无缝线路对轨道部件的要求

(1)钢轨接头。遵循设计要求,无缝线路钢轨接头应进行轨缝预留,选用10.9级高强度螺栓作为夹板螺栓,并遵循相关要求进行稳固。选用高弹性胶垫作为接头前后6根轨枕材料。捣固钢轨接头工作应在铺设前进行,选用胶接绝缘钢轨接头作为绝缘接头。

(2)轨枕扣件。选用混凝土枕作为无缝线路施工材料(明桥除外)。在铺设后必须对扣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紧密性。在扣件位置调正过程中,必须将钢轨原始弯曲消除,选用K型分开式扣件作为木桥枕。

(3)道床。道喳填补作业应在铺设道床前进行,并根据设计规定对道床断面进行处理,夯实喳肩。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选择

2.1 连入法铺设

选用连入法作为超长线路铺设方式时,应通过焊接法焊联长轨条始端和上次铺入的长轨条终端。换言之,在续铺始端,将换轨车龙门引入新旧钢轨,换轨车慢速前行,确保新轨落地后,就可以连入焊接始端,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连入与焊接两项工作,并在换车边前行,在终端位置停止,同时利用临时联结器联结新铺入的长轨条终端和线路上的旧轨。一般选用小型气压焊与铝热焊进行连入焊接施工。

2.2 插入法

插入法一般在轨温不符合设计相关规定时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长轨条铺设时,可在不同轨温环境中进行铺设,一般遵循分段铺设的原则,将一根缓冲轨插入2单元长轨条内,确保轨温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应力放散。随后拆掉缓冲轨,并将一段焊接轨插入长轨条有孔端,进行终焊施工。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终焊施工,选用拉伸法,进行应力放散施工。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施工工序

钢轨装卸―运输―焊联―换轨―线路整修与旧轨回收等都是无缝线路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选用“分段焊接、分段铺设、线上连焊、交叉放散”的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施工。

3.1 长轨运输作业

由负责人在长轨列车出发前确认锁定,对各项设备、装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在车辆限界以下,车钩则位于锁闭状况,避免重车自动开钩问题的出现。运输过程中应降低冲撞的次数,不能选用紧急制动。在列车长刚给上不允许人员站立。一般要将枕木垫加到安全挡之间,尽可能对长轨窜动距离降低。

3.2长钢轨卸车

选用拖卸法进行长钢轨卸车作业。下达调度指令后,机车牵引长轨运输车向指定卸轨点进行运输,车上施工人员在线路指定位置设置地面拉轨轨卡,通过施工人员将另一端连挂到待卸轨卡上,随后以每小时1到2千米的速度由卸轨列车进行牵引施工,在2侧喳肩上将长轨卸除。

3.3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其施工流程,才能提升整体焊接质量。其焊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钢轨端面打磨。端面50厘米范围内钢轨表面杂物应在端面打磨前清理干净,如油污、水锈等。如焊机斜铁卡紧部位轨面污垢较为严重,也需要进行清理。焊端打磨后,其表面为较为光滑,锉刀在打磨施工中,必须具有较高清洁度,不能用手直触。12.5um为其最大粗糙允许值。打磨施工后必须对端面加以保护,确保其不被污染,端面完成后焊接工作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

其次,对轨迹安装。对2条待焊钢轨进行拨正,在与焊缝相距20米以外指派专人进行目测,确保其焊接的准确性。一般测量都会选用1米的直尺,顶面焊缝位置的拱度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下,不能出现向下凹陷的情况,应确保工作边缘的平整性。对齐2轨底角时,如存在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再次,点火、焊接。加热时间和定锻压力必须与施工要求相符合,确保表面温度在全压顶锻前在1350摄氏度与1450摄氏度之间。施工中如必须停止焊接施工,应确保顶锻量在6毫米以上,进而提升其压力。问题处理后,需再次进行焊接施工,当顶锻量在6毫米以下,必须将焊缝锯掉,重新进行焊接。

随后,推凸。装刀时间必须控制在10秒以内,当推凸压力在40Mpa以上时,必须将推凸作业停止,改为气割除瘤。正火施工应在焊缝表面温度下降到4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进行,确保表面温度为850摄氏度与950摄氏度之间时,熄火空冷。

最后,打磨成型。不能有凹下情况出现在焊接缝位置,焊接缝相比相邻轨面高度差必须低于0.2毫米。轨顶测量时,一般选用长度为1米的直尺,中间拱度控制在0.3毫米以下。

3.4 长钢轨换铺施工

选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长钢轨换铺施工。在龙口位置人口提前将每米60千克的短钢轨进行散布施工,在长轨条接头位置散布无眼夹板。在龙口位置开启砂轮片锯轨机与钻眼机械,新单位轨节始点位置可通过方尺进行确定。并将原有工具轨扣件拆除,在混凝土枕端设置工具轨条。选用人工的方式在槽内放置长钢轨,根据相隔3根轨枕进行1套扣件安装的规定,安排施工人员安装扣件。在线路2侧放置旧轨,并进行回收。换轨施工中,应防止旧轨将轨枕挂带起来。

3.5 道岔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道岔施工的重要前提。将拼装平台设置在道岔铺设的基地上,按照道岔设计要求将每根岔枕的位置与岔枕的编号准确画在道岔拼装平台上,随后进行吊装作业,一般选用龙门吊进行施工,并进行临时固定。在道岔组装施工中,应对道岔所有关键点的位置、结构情况进行准确调整,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将道岔分成若干份。因宽度原因,导曲线与岔心部位,将产生导曲线内轨不能与岔枕结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汽车平板分段运输十分有利,随后进行检测,一般选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或钢轨检测仪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无缝线路轨道铺设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无缝线路轨道铺设的施工流程加以重视,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01).

[2]殷继友.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综合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体系不断发展,社会对交通的需求持续增加,直接促使城市轨道交通开始成为交通的主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范文 一

摘要 : 本文通过阐述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 教育 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结合;应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应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应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创建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我国重大国策,极大的带动和提升了城市交通领域的市场发展空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点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 爱岗敬业 精神的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

2.专业素质要求:具有扎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熟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及其控制系统的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文化素质要求: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

4.身心素质要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团队 拓展训练 ,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 人际交往 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本专业任务检索相关规章和文献,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工作实践环节,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站务服务、票务组织、行车组织、应急处理、运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精神):有创新意识,对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 方法 ,能开展基础的科技开发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4.专业核心能力:行车组织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及调度、列车运行图、站细及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加强非正常情况行车组织的处理,相关车站站务员、行车值班员职业资格考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运输设备运用能力,具备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的基础知识及车站常见机电设备的相关知识,识读线路平纵断面图,掌握车辆、供电、通信信号及车站机电设备的基本组成、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

客运服务能力,掌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服务规范及服务标准、客运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作业技能、职工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实践能力,通过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综合项目,主要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行车模拟实训和客运及服务顶岗实习,培养并强化行车、客运及服务的专业核心技能。

三、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向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新的教学模式,根据用人需求预测情况,学校专门为地铁公司开设几个相关专业,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相关专业,定向招收一批学生,确定相应的订单培养关系。

(二)按需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学校从已在校学习的相关和相近专业的学生中选择(分流)一批,按照地铁企业的岗位要求,用1-2年时间,强化相关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使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要领,能适应岗位需要,加快培养节奏,解决现阶段许多新建地铁公司和新线路开通的用人问题。

四、根据地铁相关企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改革

(一)主要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站务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二)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三)素质拓展课程:急救员培训课程、消防 安全教育 培训、团队协作训练、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教育等。

五、大力创新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体系

在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方面,尽量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贴近,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接触 企业管理 模式。

(一)执行绩效考核模式。

现很多学校采用的是操行考核评定来考核学生,采用企业的现在最常使用的绩效考核模式,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念。

(二)推行“6S”现场管理法。

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养成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进而达成 安全生产 的目的。

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和企业需求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对企业忠诚,有职业道德。

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企业忠诚,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从一而终,同企业同甘共苦。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这方面的要求也越高,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企业的文明程度依靠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企业,企业形象好,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细,某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集体的巨大损失,因此要求每个员工要把企业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做好“补防”工作,不仅自己不出错,而且还能防止团队其他成员出错。

(三)能力要求。

现代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技能,高薪聘请高技能人才已成普遍趋势,但是,企业本身培养高技能人才风险大,成本高,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高技能人才,除技能要求外,对体能也有要求,地铁企业在重大节假日或是大客流应急处理情况下,都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也难当此任。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随着国内地铁、轻轨的大力兴建和发展而创建的新型专业,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借鉴和 总结 ,积累该专业的教育教学 经验 ,为日新月异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更为优秀的中级应用型人才不断努力。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二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及扩张,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轨道交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捷,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拥挤难题。随之而来的乘务运营安全管理是急需妥善处理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南京轨道交通做以下几点阐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铁 乘务

1 .前言

轨道交通乘务运营安全是乘务管理永恒的话题,是乘务工作的生命线,拥有安全我们就理直气壮、我们就信心饱满。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我们应投入更多精力,从实际出发,认真调研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安全管理 措施 ,抓住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技能,以高超的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避免事故发生;深入查找危险源,推进贯标工作,深入基层,查找关键点,及时整改,掌握设备状态,从设备层面杜绝事故的发生。

2.轨道交通乘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全面安全管理

虽然现在轨道交通乘务运营管理在不断重视,但是很多机制还是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诸如,安全管理不规范、不全面,缺少健全的系统、没有计划性、规划性,及科学的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及策略。同时监督力度也不够,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善,增加运营的风险性。

2.2 司机的综合素质问题

很多司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不达标。比如,有的司机刚培训不久就开始上岗作业,系统性学习的东西比较少,技术水平和能力还需要再学习;司机的个人修养等问题也是需要不断的提高;还有司机人员的工作环境吵闹,压力也比较大;最后司机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行车经验不够,停车误差难以控制等问题都是需要去解决。

2.3 缺少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司乘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地铁司机技术水平、事件处理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措施。现行的培训机制比较单一,缺少全面性、专业性。首先,有的培训脱离的实际,不能有效地将培训理论与实践情况联系起来。其次,培训效果的检测制度不健全,培训好似“聚会”,人去了就行,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培训考核方式相对滞后。再次,缺少专业的培训人员,有的单位的培训存在形式主义,随便找个人讲两句就行了,培训方式缺少科学性,培训效果不佳。

3.轨道交通乘务运营安全管理的建议

3.1提升新司机应急处理能力

大部分新司机没有从事过铁路和地铁行车相关职业,并且随着电客车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故障率也在逐年减少,现实中出现非正常行车的几率较小,应急预案演练次数不足,司机实战操作机会严重缺乏,新司机对非正常行车方法更多的只是理论上的了解。加强新进员工的非正常行车方面的理论培训,并进行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采用桌面模拟演练非正常行车的方法,加深新员工对非正常行车的理解,利用现有条件在试车线进行模拟故障演练,在公司、部门、中心、班组等组织的非正常行车演练中组织新司机进行观摩并写出总结分析,同时通过常预想、常教育、常培训、常提醒、常谈心、常检查、常讲评、常交流、常整顿、常学习来增强员工的非正常应急实战的能力,进而为南京地铁的安全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3.2 快速掌握新线设备

由于今后新线多采用新型移动闭塞法组织行车,与现有的一号线移动闭塞法行车有着很大的差异,加上新线列车在原有一号线列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从而使新线的各类设施设备与一号线有很大的差异,加上新线各类设施设备的系统培训时间较短,参培人员数目较少,员工在技能等级、工作经验等方面,以及在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运营方式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严重制约了新员工对新线各类设施设备性能的掌握运用程度。为此,中心应在班组内成立以故障处理小组、ATP小组、重温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利用现有新线车辆对新员工不定期的采用多种途径传授新线车辆业务知识;并且通过阶段验收、技术比武,强化新司机对新线设备的掌握程度,为南京地铁新线的开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探索网络化管理模式

随着2010年5月28日两条新线的开通,南京地铁将正式踏入网络化运营的门坎,而当时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网络化运营,更多的只是对网络化运营有一个抽象的概念。网络化运营将带来大客流的密集效应,加之列车晚点、设施设备故障、人车冲突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比以往单线运营更多的客伤纠纷、服务质量投诉等现象,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时段,客运双方的矛盾纠纷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此外还有“大小交路+分段交路”、“Y”型交路等运行方式。此类情况的存在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的网络化管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宽。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只能更多的向兄弟地铁和国外地铁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着眼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促进工作,在自身上下功夫,利用网络化线路图桌面模拟“大小交路+分段交路”、“Y”型交路运行方式,强化司机安全意识教育,从源头上遏制车门夹伤乘客现象的发生,成立各种应急小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责任明确到人加重对员工的约束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精干的乘务铁军,构建强有力的执行力团队。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积极谋划中心发展思路,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着手创建和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为南京地铁的网络化运营工作,谱写了新的篇章。也为将来几年地铁开通7条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打好网络运营准备攻坚战

3.4.1 确保调试零事故

在一号线的调试过程中,我们取得了零事故的骄人成绩。为了确保新线调试工作再创佳绩,中心将加强新线车辆调试管控工作,一是选拔人员,成立新线车辆调试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新线车辆调试的协调、实施工作;二是从调试人员纪律要求、调试前准备工作、调试过程安全原则、调试车辆整备要求、调试过程安全注意事项、调试过程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入手,合理编制新线列车调试章程,确保调试工作有序、安全开展。

3.4.2 确保接车安全有序

随着新线开通的日益临近,新线车辆将陆续进行交接,在前两列新车顺利交接的基础上,中心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接车工作方案,每次接车任务前及时做好员工动员和工作部署,确保员工百分之百的投入,从而顺利完成每次接车任务。

3.4.3 合理设计司机交路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两条线共配备356名司机,一号线与南延线将采用“Y”型交路,二号线单线运作,实现使用最少的人数完成最大的运营效益,做到行车人员在两条线穿插的合理管理调配及各基地的有序调车作业组织,从容应对多变的出入场方式、中心将按照总公司、分公司的长远运营统筹规划,根据南京地铁的线路、设施设备等既有条件做好人员周转和运转模式的设想工作。一是确定司机出、退勤方式。一号线、南延线共配置201名司机,每班平均52名司机,应充分考虑 “Y”型交路混合运行的特殊性,合理选择好出、退勤换乘站点和换乘时间,保证一号线既有线司机和南延线司机出、退勤的同步性和高效性。二是确定换乘方式。现一号线利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两端站为换乘站点,形式较为单一。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里程较长,单次值乘里程将增大,值乘时间也将大大增加,应该合理选择换乘站点,保证司机单次值乘任务内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避免疲劳驾驶问题。三是确定库内出、退勤派班方式。一号线将有小行和大学城基地两个出、收车地点,二号线也将有马群和油坊桥两个出、收车地点。中心需要根据运营要求,合理安排各个基地司机数量分布及出、退勤顺序,确保出、退勤的有序性。

3.4.4 确保新线基地有序过渡。

09年下半年,运营人员将陆续进驻新线基地,实施设备接管和调试工作,势必存在运营设备调试与外单位施工作业混合进行的局面,各单位施工安全认识不统一等安全隐患,信号楼调度员作为基地施工管理调度指挥,应该充分发挥属地化管理职能。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能力,根据施工计划安排,与各单位之间做好沟通,统一施工管理流程,有序组织施工单位进场作业及现场出清;二是加强监管能力,及时了解各项施工进展情况,全面掌握基地内施工项目数量及进展情况。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3. 地铁运营管理论文

4. 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简历封面

6.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

城市轨道服务毕业论文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高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毫无疑问是城市轨 道交通安全畅通无阻以及提供优质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我整理了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论文,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式 方法 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良好的运营离不开高效的管理,只有运用良好的管理方法才能够实现相应的管理效果。因此,应该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式方法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面,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良好的管理,才能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发展。

1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础工作

城市轨道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服务,也就是说乘车的市民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核心,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做好市民的工作。市民良好的乘车习惯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础,首先,要通过车站的标识系统正确的引导乘客,长期以往养成乘客的良好乘车习惯[1]。城市地铁根据城市的不同建设也各不相同,主要将站台分为地下、地面、高架等三种形式,相对来说大部分的地下站的活动空间要比地面和高架站的活动空间小一些,而且乘客在车站内分辨方向也极难,特别是在找出入口时乘客的逗留都会造成地铁站内的活动出现拥挤的状态,尤其是乘车高峰期的人流量较大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要发挥出标识系统的作用,合理的设置车站内的出入口标识,以及列车运行方向、卫生间导向等标识,及时的引导客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效率;其次,要加大对城市居民乘车的宣传和引导,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运行和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非常便利的服务,而有些居民由于没有乘坐过地铁,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乘坐,这个时候的宣传工作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初期做起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乘车行为,并扩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展开地铁出行的安全事项以及正确的乘车行为。通过这种方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打下夯实的基础[2]。

2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点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重点在于行车的组织,合理的行车组织机制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效率。首先,行车组织需要对乘车客流量进行分析,包括乘客出行的特点、分布情况等,并由专业管理人员对客流量进行预测,在不同的时间段设置不同的行车计划图,而且要将各个时间详细划分,便于管理更利于市民的出行,例如,正常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等,在合理的行车计划图的组织下,城市轨道相关部门可以更好的按行车计划组织车辆的出行路线,对线路的运行列车数量、出进站时刻也有着更好的规划,不至于在客流量较大的节假日或休息日下出现交通运营管理混乱的现象。而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乘务部门可以根据相关的行车计划图来制定乘务员的串休计划,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其他部门,如,通信部门、供电部门、轨道部门、机电部门等,也可以合理的安排各个设备、系统以及机械等等维修计划和施工计划,既不耽误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还可以通过日常的维护工作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要考虑到乘车客流量较大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式,可以通过加大线路的行车密度、就近折返线、小交通线路等方式来增加列车的运营效能[3]。当然,也不排除列车运行时的早点、晚点、故障等情况,如果列车出现早点或晚点的现象,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列车的出发时间来实现列车的正常运营,一旦列车出现故障的话,要及时拉大线路列车之间的运行时间的间隔,同时相关人员要及时疏散客流人群,以及故障列车的快速处理,以此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效率[4]。

3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补充方法

所谓补充方法就是在原有的运行方式出现了问题之后采用的替换方法或解决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虽然交通事故率较低,但是,有些不可预测的事故还是会发生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做好相关的解决 措施 。首先,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多个部门、多个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保持相互的实时通信,为处理故障事件打好基础,避免故障时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而导致事故扩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这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一项,乘客的安全保障是城轨交通管理的核心观念,尤其是列车发生故障时会与乘客的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应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并且,要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培训,不断的强化应急预案以及乘务员应急的处理能力,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最终受到影响的是乘客的出行,通过强化应急预案和乘务员的应急能力,可以在列车故障时进行有序的处理;第三,就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主要围绕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环节、设备、线路以及车辆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要求岗位人员必须是各个工种的专业人员进行良好的管理,一方面要做好各个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另一方面在设备故障时要有着临危不乱的心态,有序有效的处理故障问题。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以乘客的服务为工作的核心,做好组织工作,尤其是在客流量较大时,要及时的组织乘客有序的乘车,避免乘车混乱而造成设备的故障现象,在确保乘客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效率[5]。

4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关键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轨道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主要发展的交通工具,相比于城市公交来说,具有出行方便、交通快等特点,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据统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工作人员已超过14万人,人力资源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个惊人的数字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人力资源面临的缺乏的现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是与市民的出行安全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不能模棱两可,必须持证专业人员才可就业上岗。在当今城市轨道交通的 教育 学校并不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限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人员急需的情况下,有些招聘也降低了一些招聘难度,当然,这仅限于一些基层人员的招聘,也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许多基层人员专业技能较差,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必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缺乏的现象,应对基层员工以及其他员工定期开展培训环节,以此来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可以通过员工进修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专业能力,例如,外送培训、技能培训、企业培训、生产培训、厂家培训、与院校合作的订单培训等方式,一方面能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院校的订单合作的方式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员数量,而且还能提高院校的就业率,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5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因此,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需求,有计划有重点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果,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强,师维,朱湘渝.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模式及功能研究[J].大众科技,2011(03).

[2]丁杰.浅谈地铁AFC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内江科技,2011(03).

[3]耿长良.GoogleEarth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布设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1(07).

[4]周凌,__成.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调度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5]丁建中.从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的特点谈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J].上海电气技术,201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论文

车站规模设计的因素有:车站设计规模应根据远期乘车客流高峰预测客流集散谨袜宽量和车站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要与站厅、站台、出祥亮入口通道、楼扶梯以及售检票等部位的通过能力相匹配,同时满足事故发好饥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超高峰系数根据车站规模及周边用地情况所决定的客流性质不同分别取。车站的分类:根据车站所担负的任务和在国家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车站分为六个等级: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和五等站。车站按其技术作业的不同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车站按其业务性质的不同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为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 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安全管理。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安全;体系

1、轨道交通管理工作急需改进

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看,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上设立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即总部(地铁公司)设安全委员会,车务、车辆、维修等部门设安全领导小组,各车间(室)设安全员。总部范围内建立包括总部领导、部门领导、车间领导、安全监察员和兼职安全员在内的安全管理网络。其中安全委员会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安全监察室为其常设办公室,车务、车辆、维修三大生产部门设有专职安全监察员。

尽管实行了三级安全管理,然而各类事故仍频频发生。从对事故的分类统计看,1999年和2000年上海轨道交通发生的一般性事故与险性事故的比例为5:4。一般性事故多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安全乘车规则造成,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这说明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漏洞。

把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分析,可把人、设备、环境3个因素作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这4种因素和事故发生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借助事故树中的条件或门,运用布尔代数原理可写出如下公式:

T=X1(X2+X3+X4)=X1X2+X1X3+X1X4

式中,T――事故;

X1――事故的管理原因;

X2――事故的人为原因;

X3――事故的设备原因;

X4――事故的环境原因。

由上述公式看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到管理、人为、设备和环境四大因素。这四大因素中的任何一种因素运行不良,都会引起事故发生。而管理因素随时随地制约着其他3种因素,管理原因或管理原因与上述任何一种原因结合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换句话说,只要管理上存在着缺陷不善、混乱或失误,就会直接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存在,进而引发事故,可见管理缺陷是诱发事故的关键原因。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了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2.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2.2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设部已于去年制订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但仅此是不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2.3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如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确定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办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这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2.4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宜传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传并督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5地铁事故应急预案不够细化与缺乏演练

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点使得事故发生时危险性和紧迫性较高,因此对地铁事故的处理,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和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投人试运营期间更应该进行起复、救援、抢修、抢险、消防、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突出的问题在于既不够细化又缺乏定期演练。

3、基于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作为前端支持系统。因此,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就应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一些组织机构、管理程序、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的变化。

安全信息系统是安全管理组织的神经中枢,信息中心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大脑,负责安全信息的响应和动作,指挥、协调人员和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并统一进程。构造目标信息流图如图1所示:为安全信息获取阶段,为安全信息处理阶段,为安全信息利用和执行反馈阶段,要使该体系真正有效的运作,必须强化安全信息采集系统和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响应保证体系。

3.1强化安全信息采集

避免安全信息获取时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是确保安全信息收集准确、及时的前提条件。安全信息的采集包括采集内容和采集渠道。采集安全信息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推行消除隐患的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强调对事故隐患进行跟踪管理,以对隐患的发现、登记、整改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将之传送到安全信息中心。对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制度,其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信息应传递到信息中心,将所得信息纳入信息系统备案待查,以指导生产现场正常运行,整理分析出重要隐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2)建立、落实安全信息采集制度。对安全信息的收除以组织上保证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以制度上的保证,需制定一系列信息运行办法、管理制度、奖惩方案,使每个安全员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

(3)建立立体的安全信息获取网络渠道。为了使安全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存储等有制度保证,应建立严密的纵横交织的安全信息网。纵向安全信息网是指由企业决策层、职能部门、作业班组组成的多级安全信息网,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各级安全人员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信息的收、发、送工作。横向安全信息网则是由各级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部门、生产单位等组成的安全信息网,依据所规定的义务和程序及时将有关的安全信息送到安全信息中心。

3.2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响应保证体系

信息系统对静态安全信息应能实现“一次存储、定期更新、随时备查”,对动态安全信息应能跟踪、维护、及时响应。动态安全信息响应系统是一个以微观控制为主的前馈系统。事故和各环节的不安全因素由众多的安全员将信息传递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信息管理员将传递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筛选,然后由安全信息主管提供信息支持,由安全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由安全技术部门协调资源配置,通过定方案、定日期、定负责人,共同制定整改决策方案,提出对生产系统隐患控制的有效措施。结果及检查人、验收情况都要及时反馈到信息中心。整个过程都要求有完整的文件和记录,并由安全信息中心及时备案、存档和更新,以便动态跟踪。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在融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我们要把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放在心上,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做好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做好应急措施,将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田威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探讨.财经与管理,2009.

[2]谢正光.北京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7.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3千字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论文吧。

摘要: 介绍了直线电机工作原理和直线电机电动车特点,以及日本利用直线电机的地铁和常导磁悬浮交通系统发展的概况。

关键词:直线电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磁悬浮;电动车

城市交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愈来愈重要,而城市轨道交通占据突出的位置。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包括地铁、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新交通系统以及磁悬浮交通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式变化多样。在改善城市交通的时候,各个城市根据自己城市的具体特点选择交通系统的范围也更宽。安全、舒适、高密度运行,通过引入新技术达到节能,保护环境,降低成本,从结构和性能上采取措施,不断进行改进,保持先进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价值。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根据车辆的特点,采用直线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又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一、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通常,电动机是旋转型的。定子包围着圆筒形的转子,定子形成磁场,在转子中流过电流,使转子产生旋转力矩。而直线电机则是将两个圆筒形部件展开成平板状,面对面,定子在相应于转子移动的长度方向上延长,转子通过一定的方式被支承起来,并保持稳定,形成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空隙。

产生推进力的原理与电动机产生力矩的原理一样,在直线电机地铁中,安装在转向架上的直线电动机沿前进方向产生移动磁场。让面对该磁场、安装在地上的反作用板(相当于2次线圈)中通过2次电流(涡电流),由这个2次电流切割磁场产生的力作为反作用力,安装在转向架上的直线电动机得到推进力。

直线电机的基本缺点是很难将定子与转子空隙做成象旋转式电机那么小,旋转式是无限循环的,而直线电动机是有端头的。为此,泄漏磁通多,电气—机械能量转换的效率低,如果要得到相同的输出,逆变器的容量需要比旋转式大。

二、直线电机电动车的特点

在使用旋转式电机的电动车中,一般是通过齿轮减速将旋转力矩转换为列车的牵引力,同时也受到轮轨间粘着的限制。

在直线电机的电动车中,推进力由铺设在钢轨间的反作用板直接传递,所以不受粘着的限制,有可能从滑行和空转产生的各种问题中解脱出来,有利于通过大坡道(最大坡度可达60‰~80‰)和小半径曲线(最小半径为50m)的线路。此外,由于直线电机无转动部件,所以不需要轴承和润滑机构,使之结构简单,延长寿命,这是其最大的特点。

在旋转电动机中,旋转力矩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所以要得到大的旋转力矩,电动机的'直径就要增大,在直线电机中,这相当于将相应的部分在长度方向延长,而高度方向可以减小。在大型电机中,如果是1级齿轮减速,车轮直径也必须加大;而在直线电机驱动中,则不必如此,所以,可以减小车轮的直径,这将使车辆的地板面的高度降低。

以上的优点就是小断面地铁采用直线电机电动车的理由。

但是,直线电机的效率低,与相同的地铁比,电力的消耗量多,除这个缺点外,上述的优点也有不能充分发挥的时候。因为不受粘着限制,所以在牵引时,线路的坡度可以取大;但是,在制动时,如果电气制动失效,就必须依赖于机械制动,这受粘着控制,所以,线路的坡度又不能太大。此外,由于直线电机是扁平状的设备,车辆地板面的高度可以降低,这时车轮的直径也可以减小。但直径小的车轮磨耗会加快,所以实际上不能太小。由于扁平状直线电机的长度可以加长,所以,一台转向架装一台电机即可,这就是现在的直线电机地铁为全动车编组的理由之一。

三、直线电机电动车在日本的应用和发展

3.1直线电机地铁

在建设地铁的成本中,开凿地下隧道的成本占了很大一块,采用直线电机电动车对降低开凿地下隧道的成本,从而对降低整个地铁的建设成本非常有利。以日本为例,普通地下铁隧道的直径为5.8m,而直线电机地铁隧道的直径为4.0~4.3m,见图1。可以估算,后者隧道工程的开凿量可比前者减少1/3左右,这意味着地铁的成本将大大下降。此外,与旋转电机相比,直线电机的形状平坦,因而可以降低车辆地板面高度和减少整个车辆尺寸,但这并不影响车辆内部的空间,即不会对旅客带来不便。直线电机只是产生车辆的驱动力,车辆仍使用钢制车轮和钢轨作为支承和导向系统。

3.2常导磁悬浮交通系统

直线电机地铁虽然有不少优点,如建设成本低、通过大坡道能力强、转弯曲线半径小、维修少、运行平稳等,并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运用,但其载客量少,所以,目前只能作为现有地铁的补充。常导磁悬浮交通系统与现行的铁道相比是全新的交通系统,其所具有的优点将会使之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直线电机以及它在地铁与其他方面的应用都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事务局 リニア地下铁车辆机械ソヮンポイント·レッスン讲座69Rm2001.2

2 长野秀洋 常电导磁气浮上式交通システムHSSTの最近の动向についJREA2001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体系不断发展,社会对交通的需求持续增加,直接促使城市轨道交通开始成为交通的主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范文 一

摘要 : 本文通过阐述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 教育 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结合;应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应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应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创建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我国重大国策,极大的带动和提升了城市交通领域的市场发展空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点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 爱岗敬业 精神的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

2.专业素质要求:具有扎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熟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及其控制系统的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文化素质要求: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

4.身心素质要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团队 拓展训练 ,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 人际交往 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本专业任务检索相关规章和文献,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工作实践环节,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站务服务、票务组织、行车组织、应急处理、运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精神):有创新意识,对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 方法 ,能开展基础的科技开发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4.专业核心能力:行车组织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及调度、列车运行图、站细及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加强非正常情况行车组织的处理,相关车站站务员、行车值班员职业资格考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运输设备运用能力,具备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的基础知识及车站常见机电设备的相关知识,识读线路平纵断面图,掌握车辆、供电、通信信号及车站机电设备的基本组成、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

客运服务能力,掌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服务规范及服务标准、客运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作业技能、职工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实践能力,通过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综合项目,主要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行车模拟实训和客运及服务顶岗实习,培养并强化行车、客运及服务的专业核心技能。

三、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向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新的教学模式,根据用人需求预测情况,学校专门为地铁公司开设几个相关专业,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相关专业,定向招收一批学生,确定相应的订单培养关系。

(二)按需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学校从已在校学习的相关和相近专业的学生中选择(分流)一批,按照地铁企业的岗位要求,用1-2年时间,强化相关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使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要领,能适应岗位需要,加快培养节奏,解决现阶段许多新建地铁公司和新线路开通的用人问题。

四、根据地铁相关企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改革

(一)主要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站务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二)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三)素质拓展课程:急救员培训课程、消防 安全教育 培训、团队协作训练、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教育等。

五、大力创新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体系

在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方面,尽量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贴近,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接触 企业管理 模式。

(一)执行绩效考核模式。

现很多学校采用的是操行考核评定来考核学生,采用企业的现在最常使用的绩效考核模式,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念。

(二)推行“6S”现场管理法。

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养成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进而达成 安全生产 的目的。

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和企业需求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对企业忠诚,有职业道德。

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企业忠诚,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从一而终,同企业同甘共苦。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这方面的要求也越高,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企业的文明程度依靠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企业,企业形象好,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细,某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集体的巨大损失,因此要求每个员工要把企业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做好“补防”工作,不仅自己不出错,而且还能防止团队其他成员出错。

(三)能力要求。

现代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技能,高薪聘请高技能人才已成普遍趋势,但是,企业本身培养高技能人才风险大,成本高,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高技能人才,除技能要求外,对体能也有要求,地铁企业在重大节假日或是大客流应急处理情况下,都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也难当此任。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随着国内地铁、轻轨的大力兴建和发展而创建的新型专业,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借鉴和 总结 ,积累该专业的教育教学 经验 ,为日新月异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更为优秀的中级应用型人才不断努力。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二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及扩张,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轨道交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捷,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拥挤难题。随之而来的乘务运营安全管理是急需妥善处理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南京轨道交通做以下几点阐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铁 乘务

1 .前言

轨道交通乘务运营安全是乘务管理永恒的话题,是乘务工作的生命线,拥有安全我们就理直气壮、我们就信心饱满。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我们应投入更多精力,从实际出发,认真调研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安全管理 措施 ,抓住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技能,以高超的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避免事故发生;深入查找危险源,推进贯标工作,深入基层,查找关键点,及时整改,掌握设备状态,从设备层面杜绝事故的发生。

2.轨道交通乘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全面安全管理

虽然现在轨道交通乘务运营管理在不断重视,但是很多机制还是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诸如,安全管理不规范、不全面,缺少健全的系统、没有计划性、规划性,及科学的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及策略。同时监督力度也不够,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善,增加运营的风险性。

2.2 司机的综合素质问题

很多司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不达标。比如,有的司机刚培训不久就开始上岗作业,系统性学习的东西比较少,技术水平和能力还需要再学习;司机的个人修养等问题也是需要不断的提高;还有司机人员的工作环境吵闹,压力也比较大;最后司机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行车经验不够,停车误差难以控制等问题都是需要去解决。

2.3 缺少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司乘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地铁司机技术水平、事件处理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措施。现行的培训机制比较单一,缺少全面性、专业性。首先,有的培训脱离的实际,不能有效地将培训理论与实践情况联系起来。其次,培训效果的检测制度不健全,培训好似“聚会”,人去了就行,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培训考核方式相对滞后。再次,缺少专业的培训人员,有的单位的培训存在形式主义,随便找个人讲两句就行了,培训方式缺少科学性,培训效果不佳。

3.轨道交通乘务运营安全管理的建议

3.1提升新司机应急处理能力

大部分新司机没有从事过铁路和地铁行车相关职业,并且随着电客车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故障率也在逐年减少,现实中出现非正常行车的几率较小,应急预案演练次数不足,司机实战操作机会严重缺乏,新司机对非正常行车方法更多的只是理论上的了解。加强新进员工的非正常行车方面的理论培训,并进行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采用桌面模拟演练非正常行车的方法,加深新员工对非正常行车的理解,利用现有条件在试车线进行模拟故障演练,在公司、部门、中心、班组等组织的非正常行车演练中组织新司机进行观摩并写出总结分析,同时通过常预想、常教育、常培训、常提醒、常谈心、常检查、常讲评、常交流、常整顿、常学习来增强员工的非正常应急实战的能力,进而为南京地铁的安全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3.2 快速掌握新线设备

由于今后新线多采用新型移动闭塞法组织行车,与现有的一号线移动闭塞法行车有着很大的差异,加上新线列车在原有一号线列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从而使新线的各类设施设备与一号线有很大的差异,加上新线各类设施设备的系统培训时间较短,参培人员数目较少,员工在技能等级、工作经验等方面,以及在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运营方式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严重制约了新员工对新线各类设施设备性能的掌握运用程度。为此,中心应在班组内成立以故障处理小组、ATP小组、重温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利用现有新线车辆对新员工不定期的采用多种途径传授新线车辆业务知识;并且通过阶段验收、技术比武,强化新司机对新线设备的掌握程度,为南京地铁新线的开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探索网络化管理模式

随着2010年5月28日两条新线的开通,南京地铁将正式踏入网络化运营的门坎,而当时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网络化运营,更多的只是对网络化运营有一个抽象的概念。网络化运营将带来大客流的密集效应,加之列车晚点、设施设备故障、人车冲突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比以往单线运营更多的客伤纠纷、服务质量投诉等现象,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时段,客运双方的矛盾纠纷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此外还有“大小交路+分段交路”、“Y”型交路等运行方式。此类情况的存在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的网络化管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宽。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只能更多的向兄弟地铁和国外地铁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着眼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促进工作,在自身上下功夫,利用网络化线路图桌面模拟“大小交路+分段交路”、“Y”型交路运行方式,强化司机安全意识教育,从源头上遏制车门夹伤乘客现象的发生,成立各种应急小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责任明确到人加重对员工的约束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精干的乘务铁军,构建强有力的执行力团队。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积极谋划中心发展思路,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着手创建和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为南京地铁的网络化运营工作,谱写了新的篇章。也为将来几年地铁开通7条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打好网络运营准备攻坚战

3.4.1 确保调试零事故

在一号线的调试过程中,我们取得了零事故的骄人成绩。为了确保新线调试工作再创佳绩,中心将加强新线车辆调试管控工作,一是选拔人员,成立新线车辆调试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新线车辆调试的协调、实施工作;二是从调试人员纪律要求、调试前准备工作、调试过程安全原则、调试车辆整备要求、调试过程安全注意事项、调试过程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入手,合理编制新线列车调试章程,确保调试工作有序、安全开展。

3.4.2 确保接车安全有序

随着新线开通的日益临近,新线车辆将陆续进行交接,在前两列新车顺利交接的基础上,中心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接车工作方案,每次接车任务前及时做好员工动员和工作部署,确保员工百分之百的投入,从而顺利完成每次接车任务。

3.4.3 合理设计司机交路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两条线共配备356名司机,一号线与南延线将采用“Y”型交路,二号线单线运作,实现使用最少的人数完成最大的运营效益,做到行车人员在两条线穿插的合理管理调配及各基地的有序调车作业组织,从容应对多变的出入场方式、中心将按照总公司、分公司的长远运营统筹规划,根据南京地铁的线路、设施设备等既有条件做好人员周转和运转模式的设想工作。一是确定司机出、退勤方式。一号线、南延线共配置201名司机,每班平均52名司机,应充分考虑 “Y”型交路混合运行的特殊性,合理选择好出、退勤换乘站点和换乘时间,保证一号线既有线司机和南延线司机出、退勤的同步性和高效性。二是确定换乘方式。现一号线利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两端站为换乘站点,形式较为单一。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里程较长,单次值乘里程将增大,值乘时间也将大大增加,应该合理选择换乘站点,保证司机单次值乘任务内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避免疲劳驾驶问题。三是确定库内出、退勤派班方式。一号线将有小行和大学城基地两个出、收车地点,二号线也将有马群和油坊桥两个出、收车地点。中心需要根据运营要求,合理安排各个基地司机数量分布及出、退勤顺序,确保出、退勤的有序性。

3.4.4 确保新线基地有序过渡。

09年下半年,运营人员将陆续进驻新线基地,实施设备接管和调试工作,势必存在运营设备调试与外单位施工作业混合进行的局面,各单位施工安全认识不统一等安全隐患,信号楼调度员作为基地施工管理调度指挥,应该充分发挥属地化管理职能。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能力,根据施工计划安排,与各单位之间做好沟通,统一施工管理流程,有序组织施工单位进场作业及现场出清;二是加强监管能力,及时了解各项施工进展情况,全面掌握基地内施工项目数量及进展情况。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3. 地铁运营管理论文

4. 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简历封面

6.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分析

【摘 要】无缝线路不仅是提升轨道结构技术的重要条件,还是高速、重载轨道结构的最优越选择。超长无缝线路铺设的加速扩大,可以将缓冲区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甚至于取消。这种情况下对固定区延长十分有利,并能充分发挥无缝线路的优越性,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方式选择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无缝线路 铺设技术 要求 施工工艺 方式选择 长钢轨

无缝线路是指将诸多标准长度钢轨焊接成一定长度的轨条,并在轨枕上铺设的线路。与一般线路相比,无缝线路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接缝少、列车冲击振动小、运行稳定及舒适等,同时在轨道养护维修成本中起到降低的作用。现阶段无缝线路已经成为轨道结构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无缝线路铺设后,我国在理论研究、设计、焊接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无缝线路稳定性探究中,通过钢轨厂焊能力的提升与移动式气压焊在大修中的应用,对铝热焊剂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规范了铝热焊工艺,为长钢轨焊接铺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

1.1 确定长轨条长度

选择轨道铺设技术,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充分考虑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并对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速度等进行确定。200米为长轨条最小长度。在自动闭塞设置区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为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设计长度:

其中公式表示:

每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由L长表示

自动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距离由L绝表示

长轨条前端缓冲区长度由L前缓表示

长轨条后端缓冲区长度由L后缓表示

在部分紧张运能区段,为施工无法提供较长的封锁时间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条件与封锁能力,对长轨条长度进行合理确定。在几个曲线连续的区段,铺设中往往存在2股钢轨长度差导致卡车情况的出现,进而造成封锁时间延误等问题,此时可将长轨条长度减短。

1.2无缝线路对轨道部件的要求

(1)钢轨接头。遵循设计要求,无缝线路钢轨接头应进行轨缝预留,选用10.9级高强度螺栓作为夹板螺栓,并遵循相关要求进行稳固。选用高弹性胶垫作为接头前后6根轨枕材料。捣固钢轨接头工作应在铺设前进行,选用胶接绝缘钢轨接头作为绝缘接头。

(2)轨枕扣件。选用混凝土枕作为无缝线路施工材料(明桥除外)。在铺设后必须对扣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紧密性。在扣件位置调正过程中,必须将钢轨原始弯曲消除,选用K型分开式扣件作为木桥枕。

(3)道床。道喳填补作业应在铺设道床前进行,并根据设计规定对道床断面进行处理,夯实喳肩。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选择

2.1 连入法铺设

选用连入法作为超长线路铺设方式时,应通过焊接法焊联长轨条始端和上次铺入的长轨条终端。换言之,在续铺始端,将换轨车龙门引入新旧钢轨,换轨车慢速前行,确保新轨落地后,就可以连入焊接始端,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连入与焊接两项工作,并在换车边前行,在终端位置停止,同时利用临时联结器联结新铺入的长轨条终端和线路上的旧轨。一般选用小型气压焊与铝热焊进行连入焊接施工。

2.2 插入法

插入法一般在轨温不符合设计相关规定时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长轨条铺设时,可在不同轨温环境中进行铺设,一般遵循分段铺设的原则,将一根缓冲轨插入2单元长轨条内,确保轨温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应力放散。随后拆掉缓冲轨,并将一段焊接轨插入长轨条有孔端,进行终焊施工。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终焊施工,选用拉伸法,进行应力放散施工。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施工工序

钢轨装卸―运输―焊联―换轨―线路整修与旧轨回收等都是无缝线路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选用“分段焊接、分段铺设、线上连焊、交叉放散”的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施工。

3.1 长轨运输作业

由负责人在长轨列车出发前确认锁定,对各项设备、装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在车辆限界以下,车钩则位于锁闭状况,避免重车自动开钩问题的出现。运输过程中应降低冲撞的次数,不能选用紧急制动。在列车长刚给上不允许人员站立。一般要将枕木垫加到安全挡之间,尽可能对长轨窜动距离降低。

3.2长钢轨卸车

选用拖卸法进行长钢轨卸车作业。下达调度指令后,机车牵引长轨运输车向指定卸轨点进行运输,车上施工人员在线路指定位置设置地面拉轨轨卡,通过施工人员将另一端连挂到待卸轨卡上,随后以每小时1到2千米的速度由卸轨列车进行牵引施工,在2侧喳肩上将长轨卸除。

3.3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其施工流程,才能提升整体焊接质量。其焊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钢轨端面打磨。端面50厘米范围内钢轨表面杂物应在端面打磨前清理干净,如油污、水锈等。如焊机斜铁卡紧部位轨面污垢较为严重,也需要进行清理。焊端打磨后,其表面为较为光滑,锉刀在打磨施工中,必须具有较高清洁度,不能用手直触。12.5um为其最大粗糙允许值。打磨施工后必须对端面加以保护,确保其不被污染,端面完成后焊接工作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

其次,对轨迹安装。对2条待焊钢轨进行拨正,在与焊缝相距20米以外指派专人进行目测,确保其焊接的准确性。一般测量都会选用1米的直尺,顶面焊缝位置的拱度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下,不能出现向下凹陷的情况,应确保工作边缘的平整性。对齐2轨底角时,如存在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再次,点火、焊接。加热时间和定锻压力必须与施工要求相符合,确保表面温度在全压顶锻前在1350摄氏度与1450摄氏度之间。施工中如必须停止焊接施工,应确保顶锻量在6毫米以上,进而提升其压力。问题处理后,需再次进行焊接施工,当顶锻量在6毫米以下,必须将焊缝锯掉,重新进行焊接。

随后,推凸。装刀时间必须控制在10秒以内,当推凸压力在40Mpa以上时,必须将推凸作业停止,改为气割除瘤。正火施工应在焊缝表面温度下降到4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进行,确保表面温度为850摄氏度与950摄氏度之间时,熄火空冷。

最后,打磨成型。不能有凹下情况出现在焊接缝位置,焊接缝相比相邻轨面高度差必须低于0.2毫米。轨顶测量时,一般选用长度为1米的直尺,中间拱度控制在0.3毫米以下。

3.4 长钢轨换铺施工

选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长钢轨换铺施工。在龙口位置人口提前将每米60千克的短钢轨进行散布施工,在长轨条接头位置散布无眼夹板。在龙口位置开启砂轮片锯轨机与钻眼机械,新单位轨节始点位置可通过方尺进行确定。并将原有工具轨扣件拆除,在混凝土枕端设置工具轨条。选用人工的方式在槽内放置长钢轨,根据相隔3根轨枕进行1套扣件安装的规定,安排施工人员安装扣件。在线路2侧放置旧轨,并进行回收。换轨施工中,应防止旧轨将轨枕挂带起来。

3.5 道岔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道岔施工的重要前提。将拼装平台设置在道岔铺设的基地上,按照道岔设计要求将每根岔枕的位置与岔枕的编号准确画在道岔拼装平台上,随后进行吊装作业,一般选用龙门吊进行施工,并进行临时固定。在道岔组装施工中,应对道岔所有关键点的位置、结构情况进行准确调整,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将道岔分成若干份。因宽度原因,导曲线与岔心部位,将产生导曲线内轨不能与岔枕结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汽车平板分段运输十分有利,随后进行检测,一般选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或钢轨检测仪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无缝线路轨道铺设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无缝线路轨道铺设的施工流程加以重视,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01).

[2]殷继友.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综合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5千字

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整理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不仅能够充分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确保人们出行平安,还能够高效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将运营风险降至最低。本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一些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了大多数高密度人口城市的选择。随着国务院对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的下放,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然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随之带来运营人才的匮乏、居民对轨道交通安全的认识严重不足等安全问题。北京地铁5号线屏蔽门夹人事故、上海地铁7.23列车冲突事故,无不给地铁安全运营敲响警钟。因而,积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升华、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要求,不仅有助于城市窗口形象的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更是对乘客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体现。因此,展开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稳健、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不难发现,人、车辆、线路及其他相关设备、外力因素、管理因素等是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员

员工:人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控制因素,特别是行车指挥和列车驾驶等关键岗位,由于人的安全意识麻痹、不安全行为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可能直接引起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乘客:安全乘车知识匮乏、自救能力欠缺。

二、设备

a)车辆。车辆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制动故障、车门故障等主要部件的损坏、系统控制失常、人为破坏等因素,可能造成列车脱轨、列车火灾、列车冲突等事故、并可能引发拥挤踩踏等次生灾害。

b)线路系统。线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断轨、轨道胀轨变形、道岔伤损、道床病害等造成的列车延误、限速、停运等,严重时可能引起列车脱轨等事故。

c)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牵引供电、接触网、动力供电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运营中断、火灾等。

d)通信信号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轨旁ATP或车载ATP故障、道岔控制故障、信号联锁系统故障、调度指挥系统中断,可能造成列车冲突、运营指挥失控、运营秩序紊乱等。

三、环境

e)a)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恶劣天气、洪水、地震等,可能导致停运、设备故障、结构变形、基础设施破坏等。

b)运营环境。地铁车辆和车站空间相对封闭、狭小,且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事态扩散速度快,危险程度高,人员疏散困难,现场控制难度大。

c)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乘客的不安全候、乘车行为,人为破坏和恐怖袭击等,可能导致运营设备损坏、运营中断及乘客伤亡等。

四、管理

管理方面的风险源是因管理制度缺失、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合理等影响运营及人员、设备、设施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在认真分析和充分了解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之后,广大城市轨道交通工作者们应坚持探索、不断实践,积极采取策略来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轨道交通应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安全基础、建立安全体系、树立安全意识

以教育、培训为主,奖罚为辅的“一侧两翼”策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夯实安全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以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和执行层为主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满足运营安全管理要求;二是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紧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各层级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例会等各项活动,全面实施过程管控;三是重视安全基层建设,建立员工个人安全教育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借助行业内的事故事件案例组织全员学习,提升安全意识与技能;四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行业及企业特点,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建立安全体系主要工作有:一是积极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工作,启动危险源管控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规范现场危险源管控;二是推进职业健康体系建设、环境体系建设,识别并收集相关律法规及标准,按规范要求做好检验检测,邀请行业专家对职业健康、环境体系进行工作指导,认真做好“三标”体系审核工作。

树立安全意识工作主要通过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树立全员安全意识。一是组织事故处理、故障分析、演练现场在内的“三个回头看”活动,针对运营事故事件、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活动,查找规章制度、人员技能、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三级培训,三级安全教育不合格不得上岗;三是随时、随地、随人的即时安全教育活动,督促现场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开展班前安全预想、周/月安全例会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四是加强安全绩效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奖惩制度,对违章人员实施处罚。

(二)强化安全队伍培养,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按照现在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现场需要既懂安全管理,又懂现场生产的新一代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应积极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制定安全管理人员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管理准入门槛。可以制定措施,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安全工程师),并通过创新安全条线队伍培训管理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安全条线队伍的培训,拓展安全管理视野,同时加强车间、班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创新安全培训教材,健全培训手段,跨部门、专业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座谈、现场观摩等互动活动,提高培训效果。

(二)强化乘客安全乘车教育,提升乘客应急自救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乘客因安全意识薄弱而引发乘车事故的不良现象,如某乘客在警报声后仍冲向地铁,导致其严重夹伤;又如上下班高峰期,乘客乘车过于拥挤,而踩踏摔倒人员的惨剧。基于此,必须坚持强化乘客安全教育,增强安全乘车的宣传力度,从而促进安全乘车意识的有效养成。例如,可通过持续循环播放有关安全乘车的宣传视频、在站台站厅内张贴上醒目、易懂的安全标识等声色传播,提升乘客的感官意识;通过不断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乘车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加强乘客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互动;通过安全乘车现场活动,帮助乘客解疑答惑,倾听他们对地铁安全管理的建议;通过邀请乘客参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加强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了解;通过邀请乘客参与应急演练,切身体会突发事件如何应对;还可以通过在乘客中聘请“安全使者”、志愿者帮助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扩大乘客安全乘车宣传面。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是轨道交通事故事件能否得到及时、正确和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围绕着“预防、预备、响应以及恢复”的工作核心,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培训,以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各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使企业的应急处置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首先,认真组织危险源排查及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并精心制定实用、可行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其次,结合事故(事件)现场处置实际需求,建立接触网/高压、车辆脱轨/倾覆、通信或信号、轨道等专职救援抢险队伍,确保队伍稳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保证应急救援能力。

按需配备应急处置专业设备、器材、通讯工具等装备、物资,制定应急物资装备检查、维护、清洁保养制度,定置、定人管理,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日常完备有效。

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持续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装备,能够有效提升相关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正常性,显著降低突发事件、事故以及故障的发生概率。具体应用如表二所示。

表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增大,安全运输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中的作用将会越来愈大。为了充分确保行车安全与人身安全,广大轨道交通建设者们应积极寻求有效策略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管理质量,从而推动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关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框架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22).

[2]韩学江.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研究[J],科技传播,2013(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分析

【摘 要】无缝线路不仅是提升轨道结构技术的重要条件,还是高速、重载轨道结构的最优越选择。超长无缝线路铺设的加速扩大,可以将缓冲区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甚至于取消。这种情况下对固定区延长十分有利,并能充分发挥无缝线路的优越性,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方式选择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无缝线路 铺设技术 要求 施工工艺 方式选择 长钢轨

无缝线路是指将诸多标准长度钢轨焊接成一定长度的轨条,并在轨枕上铺设的线路。与一般线路相比,无缝线路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接缝少、列车冲击振动小、运行稳定及舒适等,同时在轨道养护维修成本中起到降低的作用。现阶段无缝线路已经成为轨道结构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无缝线路铺设后,我国在理论研究、设计、焊接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无缝线路稳定性探究中,通过钢轨厂焊能力的提升与移动式气压焊在大修中的应用,对铝热焊剂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规范了铝热焊工艺,为长钢轨焊接铺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

1.1 确定长轨条长度

选择轨道铺设技术,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充分考虑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并对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速度等进行确定。200米为长轨条最小长度。在自动闭塞设置区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为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设计长度:

其中公式表示:

每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由L长表示

自动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距离由L绝表示

长轨条前端缓冲区长度由L前缓表示

长轨条后端缓冲区长度由L后缓表示

在部分紧张运能区段,为施工无法提供较长的封锁时间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条件与封锁能力,对长轨条长度进行合理确定。在几个曲线连续的区段,铺设中往往存在2股钢轨长度差导致卡车情况的出现,进而造成封锁时间延误等问题,此时可将长轨条长度减短。

1.2无缝线路对轨道部件的要求

(1)钢轨接头。遵循设计要求,无缝线路钢轨接头应进行轨缝预留,选用10.9级高强度螺栓作为夹板螺栓,并遵循相关要求进行稳固。选用高弹性胶垫作为接头前后6根轨枕材料。捣固钢轨接头工作应在铺设前进行,选用胶接绝缘钢轨接头作为绝缘接头。

(2)轨枕扣件。选用混凝土枕作为无缝线路施工材料(明桥除外)。在铺设后必须对扣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紧密性。在扣件位置调正过程中,必须将钢轨原始弯曲消除,选用K型分开式扣件作为木桥枕。

(3)道床。道喳填补作业应在铺设道床前进行,并根据设计规定对道床断面进行处理,夯实喳肩。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选择

2.1 连入法铺设

选用连入法作为超长线路铺设方式时,应通过焊接法焊联长轨条始端和上次铺入的长轨条终端。换言之,在续铺始端,将换轨车龙门引入新旧钢轨,换轨车慢速前行,确保新轨落地后,就可以连入焊接始端,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连入与焊接两项工作,并在换车边前行,在终端位置停止,同时利用临时联结器联结新铺入的长轨条终端和线路上的旧轨。一般选用小型气压焊与铝热焊进行连入焊接施工。

2.2 插入法

插入法一般在轨温不符合设计相关规定时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长轨条铺设时,可在不同轨温环境中进行铺设,一般遵循分段铺设的原则,将一根缓冲轨插入2单元长轨条内,确保轨温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应力放散。随后拆掉缓冲轨,并将一段焊接轨插入长轨条有孔端,进行终焊施工。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终焊施工,选用拉伸法,进行应力放散施工。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施工工序

钢轨装卸―运输―焊联―换轨―线路整修与旧轨回收等都是无缝线路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选用“分段焊接、分段铺设、线上连焊、交叉放散”的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施工。

3.1 长轨运输作业

由负责人在长轨列车出发前确认锁定,对各项设备、装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在车辆限界以下,车钩则位于锁闭状况,避免重车自动开钩问题的出现。运输过程中应降低冲撞的次数,不能选用紧急制动。在列车长刚给上不允许人员站立。一般要将枕木垫加到安全挡之间,尽可能对长轨窜动距离降低。

3.2长钢轨卸车

选用拖卸法进行长钢轨卸车作业。下达调度指令后,机车牵引长轨运输车向指定卸轨点进行运输,车上施工人员在线路指定位置设置地面拉轨轨卡,通过施工人员将另一端连挂到待卸轨卡上,随后以每小时1到2千米的速度由卸轨列车进行牵引施工,在2侧喳肩上将长轨卸除。

3.3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其施工流程,才能提升整体焊接质量。其焊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钢轨端面打磨。端面50厘米范围内钢轨表面杂物应在端面打磨前清理干净,如油污、水锈等。如焊机斜铁卡紧部位轨面污垢较为严重,也需要进行清理。焊端打磨后,其表面为较为光滑,锉刀在打磨施工中,必须具有较高清洁度,不能用手直触。12.5um为其最大粗糙允许值。打磨施工后必须对端面加以保护,确保其不被污染,端面完成后焊接工作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

其次,对轨迹安装。对2条待焊钢轨进行拨正,在与焊缝相距20米以外指派专人进行目测,确保其焊接的准确性。一般测量都会选用1米的直尺,顶面焊缝位置的拱度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下,不能出现向下凹陷的情况,应确保工作边缘的平整性。对齐2轨底角时,如存在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再次,点火、焊接。加热时间和定锻压力必须与施工要求相符合,确保表面温度在全压顶锻前在1350摄氏度与1450摄氏度之间。施工中如必须停止焊接施工,应确保顶锻量在6毫米以上,进而提升其压力。问题处理后,需再次进行焊接施工,当顶锻量在6毫米以下,必须将焊缝锯掉,重新进行焊接。

随后,推凸。装刀时间必须控制在10秒以内,当推凸压力在40Mpa以上时,必须将推凸作业停止,改为气割除瘤。正火施工应在焊缝表面温度下降到4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进行,确保表面温度为850摄氏度与950摄氏度之间时,熄火空冷。

最后,打磨成型。不能有凹下情况出现在焊接缝位置,焊接缝相比相邻轨面高度差必须低于0.2毫米。轨顶测量时,一般选用长度为1米的直尺,中间拱度控制在0.3毫米以下。

3.4 长钢轨换铺施工

选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长钢轨换铺施工。在龙口位置人口提前将每米60千克的短钢轨进行散布施工,在长轨条接头位置散布无眼夹板。在龙口位置开启砂轮片锯轨机与钻眼机械,新单位轨节始点位置可通过方尺进行确定。并将原有工具轨扣件拆除,在混凝土枕端设置工具轨条。选用人工的方式在槽内放置长钢轨,根据相隔3根轨枕进行1套扣件安装的规定,安排施工人员安装扣件。在线路2侧放置旧轨,并进行回收。换轨施工中,应防止旧轨将轨枕挂带起来。

3.5 道岔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道岔施工的重要前提。将拼装平台设置在道岔铺设的基地上,按照道岔设计要求将每根岔枕的位置与岔枕的编号准确画在道岔拼装平台上,随后进行吊装作业,一般选用龙门吊进行施工,并进行临时固定。在道岔组装施工中,应对道岔所有关键点的位置、结构情况进行准确调整,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将道岔分成若干份。因宽度原因,导曲线与岔心部位,将产生导曲线内轨不能与岔枕结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汽车平板分段运输十分有利,随后进行检测,一般选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或钢轨检测仪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无缝线路轨道铺设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无缝线路轨道铺设的施工流程加以重视,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01).

[2]殷继友.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综合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为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 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安全管理。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安全;体系

1、轨道交通管理工作急需改进

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看,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上设立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即总部(地铁公司)设安全委员会,车务、车辆、维修等部门设安全领导小组,各车间(室)设安全员。总部范围内建立包括总部领导、部门领导、车间领导、安全监察员和兼职安全员在内的安全管理网络。其中安全委员会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安全监察室为其常设办公室,车务、车辆、维修三大生产部门设有专职安全监察员。

尽管实行了三级安全管理,然而各类事故仍频频发生。从对事故的分类统计看,1999年和2000年上海轨道交通发生的一般性事故与险性事故的比例为5:4。一般性事故多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安全乘车规则造成,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这说明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漏洞。

把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分析,可把人、设备、环境3个因素作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这4种因素和事故发生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借助事故树中的条件或门,运用布尔代数原理可写出如下公式:

T=X1(X2+X3+X4)=X1X2+X1X3+X1X4

式中,T――事故;

X1――事故的管理原因;

X2――事故的人为原因;

X3――事故的设备原因;

X4――事故的环境原因。

由上述公式看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到管理、人为、设备和环境四大因素。这四大因素中的任何一种因素运行不良,都会引起事故发生。而管理因素随时随地制约着其他3种因素,管理原因或管理原因与上述任何一种原因结合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换句话说,只要管理上存在着缺陷不善、混乱或失误,就会直接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存在,进而引发事故,可见管理缺陷是诱发事故的关键原因。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了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2.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2.2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设部已于去年制订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但仅此是不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2.3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如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确定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办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这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2.4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宜传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传并督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5地铁事故应急预案不够细化与缺乏演练

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点使得事故发生时危险性和紧迫性较高,因此对地铁事故的处理,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和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投人试运营期间更应该进行起复、救援、抢修、抢险、消防、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突出的问题在于既不够细化又缺乏定期演练。

3、基于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作为前端支持系统。因此,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就应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一些组织机构、管理程序、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的变化。

安全信息系统是安全管理组织的神经中枢,信息中心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大脑,负责安全信息的响应和动作,指挥、协调人员和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并统一进程。构造目标信息流图如图1所示:为安全信息获取阶段,为安全信息处理阶段,为安全信息利用和执行反馈阶段,要使该体系真正有效的运作,必须强化安全信息采集系统和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响应保证体系。

3.1强化安全信息采集

避免安全信息获取时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是确保安全信息收集准确、及时的前提条件。安全信息的采集包括采集内容和采集渠道。采集安全信息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推行消除隐患的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强调对事故隐患进行跟踪管理,以对隐患的发现、登记、整改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将之传送到安全信息中心。对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制度,其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信息应传递到信息中心,将所得信息纳入信息系统备案待查,以指导生产现场正常运行,整理分析出重要隐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2)建立、落实安全信息采集制度。对安全信息的收除以组织上保证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以制度上的保证,需制定一系列信息运行办法、管理制度、奖惩方案,使每个安全员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

(3)建立立体的安全信息获取网络渠道。为了使安全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存储等有制度保证,应建立严密的纵横交织的安全信息网。纵向安全信息网是指由企业决策层、职能部门、作业班组组成的多级安全信息网,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各级安全人员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信息的收、发、送工作。横向安全信息网则是由各级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部门、生产单位等组成的安全信息网,依据所规定的义务和程序及时将有关的安全信息送到安全信息中心。

3.2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响应保证体系

信息系统对静态安全信息应能实现“一次存储、定期更新、随时备查”,对动态安全信息应能跟踪、维护、及时响应。动态安全信息响应系统是一个以微观控制为主的前馈系统。事故和各环节的不安全因素由众多的安全员将信息传递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信息管理员将传递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筛选,然后由安全信息主管提供信息支持,由安全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由安全技术部门协调资源配置,通过定方案、定日期、定负责人,共同制定整改决策方案,提出对生产系统隐患控制的有效措施。结果及检查人、验收情况都要及时反馈到信息中心。整个过程都要求有完整的文件和记录,并由安全信息中心及时备案、存档和更新,以便动态跟踪。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在融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我们要把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放在心上,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做好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做好应急措施,将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田威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探讨.财经与管理,2009.

[2]谢正光.北京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7.

城市道路规划论文5000字

交通管理类论文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最后以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和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为例分析介绍了中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实践成果。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0.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发布实施等。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2.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2.2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2.3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图1 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2.4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如图2示。图2 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 论文 摘要: 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 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 “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又由于城市设计自身兼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双重属性,并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定理论与方法,因此,城市设计“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城市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说法,在学科体系中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并列等同; 同时,大量以“X X X城市设计”命名的工程项目及设计成果不断涌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人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人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应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 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可见,对于那一时期而言,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同一行为的不同表述而已;即使是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也与城市规划难分你我。现代城市设计论的倡导者沙里宁最初建议:“。,。…为了分析中避免引起误解,谈到城市的三维空间概念时,就避免使用‘规划’改用‘设计’这个名词……一,在不涉及到所讨论的问题时,同意接受‘规划’这个通称。” 由此可知,城市设计最初是承担了城市规划中某一领域(三维空间)或某一部分的工作,并为了把该部分工作加以强调而作的用词上的规定,目的是为了提起人们对该部分工作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分工,引起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削弱,导致城市空间整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人们为克服这一弊端,提出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6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出版的《城市设计—城镇建筑》一书中也提到,今日我们不得不使用城市设计(UrbanDesign)这个词汇, (与传统的城市设计Civ-ic Design相区别—笔者注),但“城市设计概念的建立,并非要去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防止这一基本的环境问题被忽视或丢弃。”可见,城市设计概念的提出,不是为了创建一个全新的学科,而是为了唤祝人们对环谙问颗的羊汁,为了恢复城市规划本身具有却被长期忽视的塑造、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职能,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好、更全面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 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投映在土地和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 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 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问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又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当前很多地方都是在还没有进行规划之前,就委托进行“城市设计”,这种没有规划原则指导的“城市设计”最终也只能停留在漂亮的模型和图纸上,很难说有多少现实意义。 另外,从我国的城市规划的实践来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也一直是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可概括为: 本世纪初学欧美,50年代学前苏联,80年代以来学欧美与建构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并存(60^-70年代断层,无规划)。无论哪个时期,在规划程序上始终以总体规划设计(含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进行阶段划分,如果“设计”观念不在全过程体现就无法达到整体效果上的完美。而且,在我国以往的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注重物质形态规划、对可行性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对成果的评价也往往是认为图纸画得越漂亮,设计水平就越高;我国现行的规划教育体制仍未能突破形态规划的传统,使得学生对“形体”、“造型”的设计产生偏爱,而缺乏对理论研究的关注和热情。 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无论从实践发展,还是从对规划的认识、规划的过程以及教育体制上,在对形体方面的关注不是提得不够,而是提得过多了,这与西方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识之士早就开始呼吁:“超越形态规划”、“少些表现、多些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的独立性,很可能是为形体规划论打起了一把保护伞,使我们又回到只注重物质形态规划的老路上去,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与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密不可分的指导城市建设的两个方面,若人为地将其分开,必然产生众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人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 即使在西方,60 年代以后城市设计的发展也并不是废弃了城市规划,而恰恰是城市规划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向两个方向转移:一个是以Zoning为代表的法规文本体系的制定和执行,另一个就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城市空间环境塑造提高人们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城市设计。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设计才有可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辅相承,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只有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兼顾各方面的效益,使城市建设大系统达到最优化。

全面发展智能电动车,在城市原道路上空架设专用车道,车道全封闭。不怕刮风下雨,天花板供电,不需要电池。不设红绿灯,不需要警察,无人乘坐时自动停靠在路边。实时监测车辆状况,出现报警后自动去维护站点维护。

轨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轨道线网由市域快速铁、市区地铁和轻轨组成,共17条线路,其中市域快速铁4条,市区地铁8条,市区轻轨5要,全长约780公里。根据上海城市新要求,中心城要重点世博会地区的轨道交通和换乘枢纽的建设方案,郊区要结合三大重点城镇发展区域和五大产业园区,研究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方案。近期要集中力量基本建成中心城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并结合重点城镇和产业布局调整,有序建设市域轨道交通线网。 城市道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道路网由快速路、主要干道、次要干道以及支路组成,形成内环以外环形放射,内环以内方格网的混合式路网,在完成两个环线和“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的基础上,加快射线道路建设。近期要建成中环线,改造内环线,建设沪闵高架、共和新路高架等,形成以“三环十射”为骨干的中心城快速道路系统,加快大连路隧道、复兴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军工路、上中路等越江通道建设。继续加强各级路网建设,优化级配,提高路网整体能力,实现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的动态平衡,为世博会交通奠定基础。 内河航道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内河航道集疏运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内河航道及内河港区布局。近期要建成以“一环十射”为骨干的内河干线航道,优化水系景观,形成集航道运输,防洪排涝等多功能的内河水网。 建设与时俱进的“三港二网”化交通体系,是上海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实现国际“四个中心”和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