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改革,开创了少有的繁荣景象。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2、618年,李渊父子建立唐朝。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重用人才,发展生产;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3、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于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唐诗的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4、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时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普写了各民族“和同为一家”友好诗篇。5、隋唐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中外交往活跃,与亚、洲、非一些国家都有密切往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中日交往密切的见证。玄奘西游天竺,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本章时间范围由581年至907年,历经32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第二次“大一统”时期。隋朝在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分裂的基础上又一次完成统一,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经“开皇之治”,出现了经济繁荣景象,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隋炀帝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打击下,隋迅速灭亡。唐继隋而起,初期接受隋亡教训,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强盛的基础,中经武则天的承上启下,至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引发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此后,在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在中央出现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政局更加黑暗。后经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唐朝走向瓦解。在政治上,隋唐时期开创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文帝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到唐太宗时进一步得到完善。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化。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经唐朝几代皇帝继承和发展得到了完善。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在军事上,隋沿袭了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也成为唐朝的基本兵制。至唐玄宗改行募兵制,导致唐后期军阀的形成。在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唐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度,保证了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封建经济繁荣起来。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都有突出成就,对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曲辕犁、筒车、绫锦、唐三彩、造船业等是重要标志。隋唐两朝的长安和洛阳城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商业和国际大都会。唐时还出现了最繁华和占重要地位的工商业城市扬州、成都。唐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代之以两税法,成为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隋唐制度的革新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突厥、回纥、南诏、靺鞨、吐蕃等边地各族发展很快,各族之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各族人民对边疆开发、祖国发展都做出重大贡献。隋唐时期,我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特别是唐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中亚、西亚、欧非等一些国家的往来盛况空前。唐朝不仅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重大贡献。隋唐时期,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尤其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出现了全面辉煌的景象。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宗教、哲学、教育兴盛;中国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世界艺术宝库;书法、绘画名家辈出;乐舞以《秦王破阵舞》和《霓裳羽衣舞曲》为代表反映了盛世景象。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习俗,也叫风俗习惯,它是长期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习俗虽然不是以行政命令或国家强制性手段对社会各成员的思想、行为进行约束,但在法制还不健全和完善的中国古代社会,习俗文化在维护社会安定、维持封建统治等方面,往往发挥着法律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唐朝妇女社会地位似乎也有所提高,唐贵族妇女多有参政习惯,即使一般女性,外出经商者有之,诣阙进诗者有之,与男子自由交往者有之,出外游乐聚观者有之,受到的限制较其他朝代为少。一般认为,这与大唐国力强盛所引发的自信心和李唐皇室身上具有的推崇妇女的鲜卑遗风有关。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饮酒。女人丰满是当时公认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种美。唐明皇李隆基特别欣赏杨玉环醉韵残妆之美,常常戏称贵妃醉态为“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相当有开创性的朝代,不仅武功鼎盛、宗教自由、文化丰富,更难得的是“女权高涨”,因为李渊是从边疆入主中原,所以曾经广泛接触四方少数民族,于是自然形成一种塞外民族开放豪迈、不拘小节的作风。男性如此,女性也是这样,所以才有“唐朝豪放女”的美誉。这种崇尚自己的作风,也影响了女性美容化妆的风格,当时,女性化妆时,还喜欢在脸上涂上两块红红的姻脂,是那时非常流行的化妆法,叫做“酒晕妆”。唐朝是妆饰极盛的时代,从保存至今的美术、雕塑作品以及诗文的描述中可见一斑,唐代仕女图、敦煌壁画中的妇女服饰鲜明、新奇、精巧,开放的社会在服饰上也是不论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的。但从发髻样式和华美的种类来说,各不下十几种,点唇的样式也名目繁多。唐初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写到当时贵族妇女的妆饰之盛:“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鸭黄粉白车上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写娼家妇女“娼家日暮紫罗裙,情歌一啭口氛氲……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两种妇女,社会地位一贵一贱,然而在服饰美容上同时起到引导社会新潮流的作用。唐朝妇女对于“胡妆”的偏爱也是很有特色的,“圆鬟椎髻,不?参考资料: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形成世界历史的光辉一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隋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目前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有不少论著问世。众多的学者认为:(一)隋唐时代中国的制度,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在当时所有先进国家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封建社会。当隋朝建立的时候,西欧封建制度才有一个世纪。作为欧洲封建制中心的法国,就封建制度开端这一点说,要晚于中国700年之久。(二)就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说,隋唐在当时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当时世界的大城市有长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长安有百万人口,君士坦丁堡80万,巴格达更少。长安人口最多,这既反映了其工商业的发达,同时也说明它的农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三)高水平的隋唐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四)隋唐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国丝织品、造纸术在隋唐时传入东西方各国以及汉式佛教、诗文、科技大量传到东方各国的史实,证明隋唐时期的中国起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因此,隋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形成世界历史的光辉一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隋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目前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有不少论著问世。众多的学者认为:(一)隋唐时代中国的制度,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在当时所有先进国家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封建社会。当隋朝建立的时候,西欧封建制度才有一个世纪。作为欧洲封建制中心的法国,就封建制度开端这一点说,要晚于中国700年之久。(二)就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说,隋唐在当时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当时世界的大城市有长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长安有百万人口,君士坦丁堡80万,巴格达更少。长安人口最多,这既反映了其工商业的发达,同时也说明它的农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三)高水平的隋唐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四)隋唐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国丝织品、造纸术在隋唐时传入东西方各国以及汉式佛教、诗文、科技大量传到东方各国的史实,证明隋唐时期的中国起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因此,隋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一个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民族大融合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乐舞文化在当时成为盛极一时的主要社会娱乐形式,这种文化不仅在宫廷极度奢华繁复,而且在民间也是遍地开花,雅俗共赏,成就了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璀璨奇葩。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她的多样性,据《新唐书》卷二十二载,周、隋以来,“歌舞杂有四方之乐。至唐,东夷乐有高丽、百济;北狄有、鲜卑、吐谷浑、部稽;南蛮有扶南;天竺、南诏、骠国;西戎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凡十四国之乐,而八国之伎列于十部乐”/。可见,正是四方之乐的大规模传入和她们与中原乐舞的融合才形成了唐代乐舞的繁荣景象。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的特色还表现在他的普遍性,虽然这些乐舞形式多来自于少数民族和民间艺人,但是,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极力推动和精心研究,她是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艺术境界的。据史料记载,一代暴君隋炀帝虽然治国无方,但在乐舞文化上却是颇有造诣,精通音律,擅长歌舞。一代圣祖唐太宗也在融会各民族乐舞文化的基础上编创了宏大的唐代大型乐舞《秦王破阵曲》,而名曲《霓裳羽衣》也是唐代宫廷统治者编创的传世佳作,在唐代的宫廷舞台上,无论是唐明皇、武则天还是扬贵妃都是精通乐舞的高手,在当时的王室和贵族阶层,乐舞文化已经成了必修课。在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下,隋唐五代的乐舞文化蓬勃的发展起来,这种乐舞文化萌生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的民间,又经过宫廷乐舞艺术家的提炼发展,重新传入民间,形成了博大的乐舞文化宝库。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对周边地区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隋唐五代时期,乐舞文化不仅作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活动,还广泛深入地参与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本韩国派遣的谴唐使都曾专门学习过中国的乐舞文化,并在本国传播发展。而乐舞文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为雕刻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鲜活的文艺素材,使当时的绘画、雕刻艺术也变得更加的生动多彩,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乐舞艺术被隋唐五代的各族艺术家以传神的笔触描绘勾勒在宣纸上、岩壁中、墓穴里,甚至轻薄柔软的绢纱上。可以说乐舞文化带动了整个隋唐五代时期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总而言之:“盛唐之音的美名,其强大的推动力,离不开各民族文化艺术的汇入和演绎。在多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和多元发展的唐代,乐舞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胡夷乐舞”的艺术营养的浇灌。可以说唐代乐舞的兴盛,是在一种互融互补、共生共荣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如果没有隋唐统治者的推崇与染指,没有从宫廷到民间众多乐舞艺人的继承与创新,没有“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装,五十年来竟纷泊”①的审美时尚,没有宏大的民族胸怀以及积极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态度,不但没有“盛唐之音”传天下的美名,恐怕“胡戎之伎”也不会走入中原百姓家,为人们带来新鲜的美感,推动社会艺术文化的新发展。
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将中国繁荣发达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得到了整理,道教文化在政府扶植下有了发展,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佛学水平超过了印度,并使中国取代了印度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文禁较少,又使这时的科学技术、天文历算进步突出,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诗、词、散文、传奇小说、变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都有巨大成就,并影响着后世与世界各国。
中国南北分裂到隋唐时得到大一统,历史又进入一个辉煌发展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空前繁荣,人民安居乐业,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高度。饮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酒和茶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烹调技术的发展和调料的增加,再加上域外的饮食文化,使隋唐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关键字]隋唐;饮食文化;茶经;胡食 [引言]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已相当繁荣,当时对不同燃料与烹饪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隋朝王劭曾说过;“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黄火,气味不同„„”【1】从理论上总结了烹调技术的基本准则。烹调原料也越开越丰富。这主要指各种海产品和各种牲畜禽类的下水脚料都已经入馔。此外,调味品中还增加了从国外引入的蔗糖以及胡椒等调料,其中胡椒在唐代大受欢迎。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粮食的种植和粮种培育,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的原始居民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到了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以“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代表的农业生产部门,并开始掌握了酒的酿造,逐渐形成了“南稻北粟”或“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 一、主食 这一时期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饼、饭、粥、糕等数种。从史籍的出现频率来看,饼最多,饭粥次之,糕较少。 (一)饼。这是一个类概念,种类繁多。它既包括现在的饼类食品也包括现在的馒头﹑包子、面条类食品。他们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实在是居家旅行的佳物,也正因为这样成了隋唐时期的主食。粗略计算,这一时期出现在史书上的饼就有胡饼,蒸饼煎饼环饼汤薄饼烧饼笼饼等。胡饼类似烧饼,不过个儿比烧饼要大,1969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出土一枚直径19.5厘米,的唐代胡饼。当时又出现了胡麻饼,类似今天的芝麻烧饼,颇受欢迎。 长安城有名为“辅兴”的名坊,那的胡麻饼非常有名,有名的史料是白居易写下的《胡麻饼与杨万洲》“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毕罗(原文有食字旁),毕罗也是一种胡食,一种带馅的面点。唐朝新传入的食品。是一种北方流行的馅饼,尤其在关中地区大受青睐。最早发明的人姓毕与罗,二位发明者将姓合二为一为之命名。长安据说有专卖店,而且不止一家,竞争激烈,使得制作工艺不断提高,毕罗中的馅料五花八门,高手韩约的樱桃毕罗在做完后,其中的樱桃颜色不变更可谓一绝。 明经进士城市平民都去店中吃,而衣冠家就自己做毕罗。蒸饼是非常普及的食物,就是今馒头一类的面食,形状上圆下平。走在长安街上就能看到有人推着这种上圆下平的食品叫卖。武则天时四品官张衡就是因为“路旁见蒸饼新熟,逐市其一,马上食之,被御史弹劾”【2】而未能升入三品官。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也随船带了 “干蒸饼一车。”【3】汤饼,就是面条了。《唐六典》卷十五记光禄寺供百官膳食有云:“冬月则加造汤饼„„夏月加冷淘。”随季节的变化,在夏天滚烫的面不好吃,就吃凉面,称为“冷淘”。诗圣杜甫在成都草堂吃的凉面“经齿冷于雪”,可见这“冷淘面”是够凉的。这面还有“青青高槐叶”点缀其上,“碧鲜俱照箸”,原本只有七分味道的面条也变成了十分的美食了。汤饼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不托,在形制上稍宽一点。 (二)饭。饭也是种类甚多的一个类概念。又粟米饭(黄米饭)稻米饭(糯米饭)麦饭(荞麦大麦)雕胡饭等。北方人以栗米饭为主,南方多水稻,以稻米饭为主,较少还有麦饭和雕胡饭。雕胡饭这名字文诌诌的一听就知道是诗人和文士起的,一般百姓只能吃栗米和糙米做的饭。这种饭吃下去是涩口难入,甚至于“吃则胸疼”。相对而言贵族的饮食要考究的多了,夏天有用水晶饭(糯米),龙晴粉,冰片,牛酪浆调制后放入冰池冷却的清风饭,是唐敬宗食用的消夏食品。而同样是黄米饭也常有将肉丝鸡蛋等杂味汤汁浇到黄米饭上的“御黄王母饭”。(三),粥 。粥的原料与饭相同,种类也是差不多。记有粟米粥,稻米粥,麦粥,面粥等。在夏天作为消暑的食品见录于书为多。粥里可以加上各种配料,因配料不同分为杏酪粥,云母粥,胡麻粥,地黄粥,茶粥,葱粥等。后唐时宰相上朝前堂厨准备的小吃中还有高级的栗粥,乳粥,豆沙加糖粥。因为粥的配料不同,颜色也多种多样。白黄玄红各色在碗中争艳,令观者赏心悦目,食欲自然大开。(四)糕。糕点是较为精致的食品了,严格说来属于点心类。点心这个词唐时叫“菓子”。 1966----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发现有很多精美的花式点心,它为我们认识唐代电信提供了实物资料。糕也是点心的一种,也有许多名目,在韦巨源《烧尾宴食账》中就有“七返糕,水晶龙凤糕(糯米枣糕),玉露团(酥糕)”。【4】等数种。据说有人就因为有一手做糕的绝活而入朝为官,相比之下上面的张衡大人却是败在吃上„„哎,为之一叹。这一时期的主食还有以下特点。一,在唐朝时某些主食和节日已经成为固定的组合,如《唐六典》中记载寒食吃粥,正月十五,九月九日吃糕,正月七日,三月三日要煎饼,五月五日食吃粽。二,前述主食的大部分前代已有。除此而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面点新品种,如春茧包子饺子等。二、副食 总是吃主食未免太过单调,各类副食纷纷出笼。原材料较魏晋时期更为丰富多彩,这不得不归功于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大量国际交流带来的是食文化的加速发展。蔬菜中出现了莴苣,菠薐(菠菜),内脏如鱼肚,马肠等下水也出现在好食之士的菜单上。说起下“水”就不能不提起海味,这儿有鲵鱼,海蟹,比目鱼,海镜,海蛰,蚝肉,乌贼,鱼唇,石花菜等等,丰富程度可以比美如今的水产市场。只是有人嫌这些材料还是太普通,标新立异者“食不惊人死不休”,把蝙蝠,蜂窝,象鼻,蚁子,老鼠一一请进了厨房,拉进了汤锅。然而这些仍不能满足人的欲望需求,甚至连蛇蝎,蚯蚓,蜣螂乃至臭虫也难逃恶运,先后惨亡于屠夫之手。这一时期的烹饪方法仍以蒸煮烙烧煎炸烤为主。菜肴仍然是以前代的炙品,脍品,脯品,羹臛,菹齑居多,但还是出现了许多素菜和花式菜肴。 (一)炙品。炙品就是烧烤了,隋朝的人就已经发现用不同的燃料烧烤的味道是不同的,他们就变着法子换上各种燃料,石炭,柴火,竹火,草火。当时用来行炙的有 牛,马,驴,羊,鹿,鹅,蛙,鱼,蚝,蚌蛤,蝤蛴(天牛的幼虫),大貊,茄子 等。换叫出名的有“驼峰炙”,韦巨源的“升平炙”,唐懿宗的“灵消炙”。(二)脍品。这使的脍品依然成风。史料记载“南孝廉者,善斫脍。薄若丝缕,轻可吹起,抄刀响捷,若合节奏”这样出色的刀功真是一种艺术。有名的脍品如隋的“天孙脍”“飞鸳脍”,唐的“丁子香淋脍”这些脍品做工精细,装盆时配上花叶,增加声色。美食当前,引人折腰,却让人忘了生鱼的不卫生。唐玄宗的宰相房琯因公在外,路上吃了脍,结果死于路上。(三)脯品。肉脯类食品因为原料的增加种类得到细化,除了一般的肉脯外,还有鹿蚌,蜈蚣,野猪做的肉脯。后面的几种材料较为难得,多见于宫廷中。象野猪脯就是唐玄宗送给安禄山的,唐懿宗的同昌公主食用的红虬脯,弹性奇佳,放在盘中“高一尺”,用“筋”捆起来却“无三,四分”,放松后恢复如初。(四)羹臛。关于这个最有名的就是唐玄宗召李白,用七宝床赐食,亲自调羹喂食。见史记载的有羊羹,鱼羹,虾羹,蛤蜊羹,鳜鱼羹,荠菜羹,香芹羹,榆叶羹。从材料的差异就能看到哪些是皇帝吃的,哪些是百姓吃的。皇帝赐臣下的有月儿羹﹑甘露羹。蹄羹,驼蹄就是高级的羹类。(五)菹齑,与羹不同的是这种羹以低廉价格蔬菜类为主,所以在民间极为普遍。见诸记载的不多,还有百岁羹一说,“言至贫亦可具,虽百岁,可常享”【4】。确实是有够廉价的。主用材料为芹菜,荠菜,蒜泥,虽然听说还有用笋和藕的制造,但都是较为高级的菹齑,是官员们吃的,不是小小的草民能消费的。(六)素菜与花式菜肴。豆腐一词已正式出现在史料中,说明以大量普及。清异录卷上还出现了以素料制作成动物形象的菜点。中国史上关于素料荤作的最早记载是:唐崔侍中安潜相信佛教,他在西川当官,只吃蔬菜,用面和蔬菜染上色料,做成“象豚肩,羊臑,脍炙之属”,十分逼真。除了素菜荤作还有各色花式菜肴变的很考究,典型的例子是《清异录》所记载的“辋川小样”。根据诗人王维的《辋川图》制作的冷盘工艺菜肴,因为《辋川图》共有二十处景观,辋川小样需要二十个人同时动手,各用鱼,脍,脯,酱等材料摆置一景,与图对应。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在统一的唐王朝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但是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北方主菜以肉食为多,南方以鱼食为主。其中的羊,肉,乳品要高于鱼制品。论其缘由恐怕还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汉化融合后带来的残留痕迹。还有对贵族有发放食料的记载,其中“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鱼三十条”【5】羊肉供应居多,可以看做游牧民族食品演变的一环。南方是以鱼为主,唐时苏州好烧鲤鱼;隋代有吴郡的“金齑玉鲙”;怀素从南方长沙到北方长安,在他的《食鱼贴》里说:“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用亲身经历说明了南北方饮食的不同。其实也是很正常,南方海岸线长,又有大量的湖泊河流,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另外还要说一下黔中和岭南的食物非常奇怪,桂林人吃青蛙,岭南人吃“象鼻炙”,更有甚者是一道“不禄羹”,要用鼻子饮,即“瞒斟一杓,内嘴入鼻,仰首徐倾之。饮尽传杓,如酒巡行之”。此外,“容南土风好食水牛肉。。。。。。。或炮或炙。。。。。即饱,即以圣销齑之”【6】。《 十国春秋》有记:“南之蛑蝤 北之红羊东之虾雨 西之佳栗,无不毕备,可云,富有小四海矣 ”反映出当时饮食生活中出现得交流与融合。 这一时期的水果与前代大致相同。唐朝常吃的水果有葡萄﹑甘蔗﹑石榴﹑橘﹑瓜﹑李﹑桃等。到盛唐以后还有殷桃和荔枝。这两种水果在北方很名贵,皇帝常将他们赐予臣下。关于西瓜起源于何时尚不明确,但在唐代瓷器上清楚的留下了西瓜的花纹。此时西瓜出现应是确定无疑。除自然糖 饴糖外,又多了一种蔗糖。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技术。糖的引进使饮馔风味更加丰富,特别是还促进甜食迅速发展。受游牧民族饮食影响,北方吃乳酪类食品较多,有马酪﹑羊酪﹑杏酪﹑酪樱桃﹑酪雕胡等。 三、饮茶中国古代的饮料本来主要是酒。宴会也好,待客也好,都是酒在唱主角。这种情况至唐代初期都这样,但到唐玄宗以后,茶的异军突起使酒在很多场合下降低了作用。正所谓“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说明了茶地位的提高。 (一)饮茶 茶在唐代普及到了北方中国,隋及唐初,北方饮茶的人还不多,但到唐玄宗时饮茶逐渐普及开来。到了唐德宗时期,茶文化出现了一本经典之作:陆羽的《茶经》。 《茶经》中对茶的出产地介绍的十分详细,并根据地区分为上,次,下,又下四等。以峡洲,光州,湖州,彭州,越州五地茶为上等。此时的名茶众多,有蒙顶石花,紫笋(因产地不同有分支),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芳芯,露牙,香山,南木,衡山(这是茶名),东白,白露,黄牙,团黄,天柱,阳羡,紫英,祁门。唐使常鲁公出使吐蕃,赞普招待他的都是中原的名茶。唐穆宗时,有官员反对增加茶税,提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可见茶的高普及程度。茶的发展还在泡茶技巧上体现出来,在原有的“庵茶法”(直接用开水冲入容器,泡开里面的茶叶)上有了陆羽的煮茶法。此法分五步,一把茶炙干,捻碎至粉末,二,煎水,先要选好水。当时南方煎茶用的七种水,按等级高下依次分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三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7】。将水煮至中沸(开水的沸腾是四周边沿向内翻腾)三取这时的水一勺备用,搅拌水使之沸度均匀,同时将少量的茶末放入。四将水搅拌至出现泡沫(汤花),此时将先前的一勺水加入,继续搅拌。五将茶水拿下,倒茶。晚唐又出现了点茶法,此时茶文化已经形成了体系,有着对茶叶,茶水,茶器,茶礼等一系列的讲究。文人形成茶社,说道论佛,高谈阔论。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茶道”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被流传到了国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这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隋唐是我的历史上极大繁荣的时代。无论经济文化还是政治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隋唐人的日常生活。是一本以小见大的历史书籍。本书开篇序言中所写今天我们关注的历史,更多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非普通人。我们在乎统治者和统治阶级多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就因为这样让我们片面的误读了历史,曲解了过去。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过去,了解古人真实的生活细节,就能够正确的解读出历史。隋唐人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揭开了隋唐之际普通人生活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穿越千年设身处地了解当时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想衣食住行无所不有。
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的地方论理,不好的地方也伦伦这个论文题目好大呀,自己多看看历史吧,把特点写出来,与现代做个比较,好
古代随着时期的发展,到达隋唐时期开始慢慢走向了统一时期。国家开始高度发展,各行各业兴起。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有了保障,人民开始注重饮食行业。饮食文化的发展,对我国甚至劝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两代饮食业极为发达,饮食品种不断增多,制作过程更为精细。从主食上看,以麦、粟、稻为主,间以各种杂粮。由于南方稻作物生产的长足进步,大量稻米运往北方,中唐以后,稻米已成为人的常食之物。
在隋唐时期人们就以稻米做成青精饭、团油饭、王母饭、雕胡饭、米粥。面食仍然是隋唐人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以面作饼最为普遍。比如:蒸饼和胡饼,还有其它饼类,面条在唐代有许多品种和名称。“汤饼”、“索饼”、“冷陶”等都是不同种类的面条。“汤饼”也就是咱们现在吃的汤面,冷陶,也就是过水凉面。
当时还有我们现在做的馒头,在隋唐时期称为钉坐、钉或曼头。现在我们吃的馄饨在隋唐时期也是有名的小吃。在韦巨源《金谱》中就记录过他在宴请唐中宗的面点达25种以前。这说明唐朝时期的面点已经多种多样,也有了很高的工艺水平。
扩展资料:
在副食方面,唐朝人特别喜欢狩猎,常见的有牛、羊、鹿、猪、鸡、鸭等,还有许多海味如:鱼、虾、蟹、蛤蜊、黄腊鱼、乌贼、石头鱼、比目鱼、绒鱼、鲍鱼、皖鱼、章鱼、海蜇、蚝蚌。在《酉阳杂俎》载:“贞元中,有一将军家出饭食,每说物无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尝取败障泥胡禄,修理食之,其味极佳。”说明烹调技术已很高超,使肉食种类更加丰富。
他们的饮食丰富多彩,争奇斗艳。不仅如此,到了唐朝时期他们还出现了食品雕刻,花式拼盘。这些花式菜点别具风格,不仅可食,又极美观。更有一名叫梵正的比丘尼,根据王维辆用别墅中的21盛景,做成大型拼盘,“辐川小样”,分成20小盘,每盘一景,合起来就是一幅大型风景拼盘。隋唐时期开创了食品雕刻、拼塑景物的艺术先河。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一个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民族大融合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乐舞文化在当时成为盛极一时的主要社会娱乐形式,这种文化不仅在宫廷极度奢华繁复,而且在民间也是遍地开花,雅俗共赏,成就了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璀璨奇葩。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她的多样性,据《新唐书》卷二十二载,周、隋以来,“歌舞杂有四方之乐。至唐,东夷乐有高丽、百济;北狄有、鲜卑、吐谷浑、部稽;南蛮有扶南;天竺、南诏、骠国;西戎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凡十四国之乐,而八国之伎列于十部乐”/。可见,正是四方之乐的大规模传入和她们与中原乐舞的融合才形成了唐代乐舞的繁荣景象。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的特色还表现在他的普遍性,虽然这些乐舞形式多来自于少数民族和民间艺人,但是,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极力推动和精心研究,她是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艺术境界的。据史料记载,一代暴君隋炀帝虽然治国无方,但在乐舞文化上却是颇有造诣,精通音律,擅长歌舞。一代圣祖唐太宗也在融会各民族乐舞文化的基础上编创了宏大的唐代大型乐舞《秦王破阵曲》,而名曲《霓裳羽衣》也是唐代宫廷统治者编创的传世佳作,在唐代的宫廷舞台上,无论是唐明皇、武则天还是扬贵妃都是精通乐舞的高手,在当时的王室和贵族阶层,乐舞文化已经成了必修课。在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下,隋唐五代的乐舞文化蓬勃的发展起来,这种乐舞文化萌生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的民间,又经过宫廷乐舞艺术家的提炼发展,重新传入民间,形成了博大的乐舞文化宝库。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对周边地区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隋唐五代时期,乐舞文化不仅作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活动,还广泛深入地参与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本韩国派遣的谴唐使都曾专门学习过中国的乐舞文化,并在本国传播发展。而乐舞文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为雕刻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鲜活的文艺素材,使当时的绘画、雕刻艺术也变得更加的生动多彩,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乐舞艺术被隋唐五代的各族艺术家以传神的笔触描绘勾勒在宣纸上、岩壁中、墓穴里,甚至轻薄柔软的绢纱上。可以说乐舞文化带动了整个隋唐五代时期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总而言之:“盛唐之音的美名,其强大的推动力,离不开各民族文化艺术的汇入和演绎。在多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和多元发展的唐代,乐舞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胡夷乐舞”的艺术营养的浇灌。可以说唐代乐舞的兴盛,是在一种互融互补、共生共荣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如果没有隋唐统治者的推崇与染指,没有从宫廷到民间众多乐舞艺人的继承与创新,没有“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装,五十年来竟纷泊”①的审美时尚,没有宏大的民族胸怀以及积极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态度,不但没有“盛唐之音”传天下的美名,恐怕“胡戎之伎”也不会走入中原百姓家,为人们带来新鲜的美感,推动社会艺术文化的新发展。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形成世界历史的光辉一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隋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目前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有不少论著问世。众多的学者认为:(一)隋唐时代中国的制度,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在当时所有先进国家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封建社会。当隋朝建立的时候,西欧封建制度才有一个世纪。作为欧洲封建制中心的法国,就封建制度开端这一点说,要晚于中国700年之久。(二)就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说,隋唐在当时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当时世界的大城市有长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长安有百万人口,君士坦丁堡80万,巴格达更少。长安人口最多,这既反映了其工商业的发达,同时也说明它的农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三)高水平的隋唐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四)隋唐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国丝织品、造纸术在隋唐时传入东西方各国以及汉式佛教、诗文、科技大量传到东方各国的史实,证明隋唐时期的中国起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因此,隋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妇好-妹喜;妲己-娥黄|褒姒-太姒.西施-姜嫄|王昭君-吕雉、栗姬|貂婵,蔡文姬-吴国太,洛甄,甘夫人、糜夫人|飞燕、合德——长孙皇后——孙二娘—郑氏苏夫人
王昭君,小周后,杨玉环,李清照,秦良玉。
说唐是纯小说。隋唐演义有一定史事成份。《隋唐演义》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庭故事。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总体来看大纲非常合理,但是结构有些问题。隋末时候用了很多篇幅,中间都是略写,然后一下就进入了李隆基时期。前期写的很精彩。有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选绣女、建洛宫,“弄得这些百姓东奔西驰”,“各府州县邑,如同鼎沸”。在反隋英雄中,秦琼一生的经历最具典型性。秦琼曾充任过地方上的“捕盗都头”,对造反的“勾当”几度迟疑。当“盗贼”程咬金、王伯当等人以拜寺为名在家聚义时,他出于江湖义气,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众人。在亲眼看到了麻叔夜吃人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彻底认清了隋王朝的极端腐败本质后,他自觉主动走上了反抗道路。演义成功地塑造了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草泽英雄的群像。这些人物,既有传奇色彩,又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个性不同的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隋唐演义的刻画是成功的。水浒中的很多人物都是虚构的,故事也是虚构的,这样的框架容易发挥,容易想象。隋唐演义的写作难度比水浒大。
大哥 我跟你说 如果你写毕业论文 强烈推荐你别写《隋唐演义》(虽然我个人很喜欢这部书)《隋唐演义》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精品 从某种意义来说它甚至是被公认的低俗小说 小说在构思 语言 逻辑 刻画人物方面都做的不好,情节也不精彩,没有任何学术研究的价值。而且他人物塑造非常不成功 咱们现在所理解的秦琼 程咬金的形象不是从《隋唐演义》中得来的 而是从《说唐》《兴唐传》来的 完全没有把秦琼的侠义 程咬金的马虎 热心写出来 《隋唐演义》甚至不能和《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相比 所以如果你作为毕业论文 建议别写《隋唐演义》当然这是我的看法 不代表你!
你好,方便时告诉我论文的具体要求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于饮食文化的论文: 论饮食文化汉译英中的“意译 论饮食文化汉译英中的 意译” 意译〔摘要〕把中国的饮食文化翻译为英语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把饮食文 化,尤其是菜谱忠实地传达出来,要兼顾菜名的“形美、音美、意美”,又要考 虑到西方人的饮食所讲究的内容和实质,同时还需要关注菜肴本身的材料、烹 调方法和人们的饮食文化心理。本文搜集了大量的菜谱英语译名并加以归纳, 总结出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菜谱汉译英中的“意译”情况。 〔关键词〕菜谱 翻译 “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 11-0042-02 引言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事。饮食文化也是世界各族人民文 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各族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或者跟中国人打交道,而他们也在 不断地了解中国, 学习中国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很多外国学者及外国游客对此兴趣浓厚。要做好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我们首 先就要把我国的菜谱翻译出来、整理成文。大多数中国食谱的命名方式都是“形 美、音美、意美”,让食客看得舒服的同时,还充满着期待。中式菜谱的翻译除 了要求语义对等,还必须注重文化联系,这就要求翻译出来的菜名符合西方人 的文化、语言、价值观等思维。 根据王秀芬在其论文《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的总结和归纳,我国 的学者把菜名译成英文的常用方法有四种。 (1)写实型命名法。如“烤乳猪”被译为 Roast Piglot,“糖醋排骨”被译为 Spareribs with Sweet and Soysauce” (2)写意型命名法。如“红烧狮子头”被译为 Stewed Meat Balls with Brown Sauce.“芙蓉水晶虾”被译为 Shrimps Cooked with Eggwhite. (3)典故型命名法。如“东坡肉”被译为 Dongpo Braised Pork.“叫花鸡”被译 为 Beggar’s Chicken. (4)以地名、数字命名法。如“北京烤鸭”被译为 Peking Duck.“八宝饭”被译 为 Eight-Jewel Rice Pudding. 这四种菜谱的翻译法基本上都能被外国人所接受。 然而从翻译的方法来说, 许多菜名都采用了意译。 一、意译 意译总是与直译、音译联系在一起的。关于意译,钱歌川在其著作《翻译 漫谈》中是这样定义的:“采用原文大意,或甚至有时候改变原意,依译者自己 的意思写出,结果是不大忠于原文(钱歌川,1980:11)。”在汉译英中,很 多时候,直译会让外国人莫名其妙。 在把中国饮食文化对外宣传的翻译过程中,不管写实型命名法还是典故型 命名法的菜谱,都不可避免地采用意译。 二、中国菜谱的意译 中国的菜谱五花八门, 各具特色。 有的只看菜名就对其做工材料一目了然, 有的则采用历史文化典故,让客人在品菜的同时,感受文化气氛;而有的菜名 确实展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有的则采取的是浪漫主义的命名方式,让食 客充满遐想。很多菜名还采用了文化典故、历史事件、成语、俗语、谚语来命 名,这就约束了中国菜名翻译时的直译手法。因为很多时候,直译会让外国人 费解,中国人若是不了解这道菜,也会被英文译文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谓。 所以,在把中国菜名翻译成译文的时候,更应该多采用意译的方法。本文通过 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中国菜谱采用意译通常有以下三种。 (一)直译表达不明时,常采用意译把菜谱译出 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理解上的困难。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有那么好的中文 语言基础和积淀,很多中文说法、词语在我们炎黄子孙看来毫不费劲,但是在 外国人眼里,这些表达可能引起误解,或者让他们在点菜时,因为不理解不了 解而无从下手。直译菜名很多时候并不适合外国人看,因为直译往往会让一样 东西在两种语言中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译文跟原文也许会互不相干或是背道而 驰。因为不是所有的中文词汇都能在英文中找到语义与之对等的单词。或者有 时候找到与之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单词,但是这些词不一定可以传达菜名的用 意,因为菜名通常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时候,菜名的翻译只能采用意 译,在直译不能确切表达菜名本意的时候,添加成分,以达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白饭,如果直译,则为 White Rice,但是中国人说“白饭”,强调的并 非它的颜色而是它的内容,是指单独的米饭,不包括菜或其他配料。所以,为 求更准确地表达出中文“白饭”二字的涵义,译者此时应该舍弃直译而采用意译, “Plain White Rice”,加上 plain 一词,外国人更容易联想到饭本身的材料,有 white 他们也不会想到“黑米饭去”。 又如“凤凰玉米羹”这道菜,中国人大概都知道这道菜中的凤凰并非指一种 鸟,而指的是鸡,称之为凤凰只是为求好听,因为这样命名会让这道菜显得更 有档次。若把其中的“凤凰”译为 phoenix,则让外国人纳闷,因为凤凰仅仅是传 说中的一种鸟,并非真实存在的动物,如果搬到餐桌上来了,让人难以置信。 虽然很多外国人可以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点了这道菜,但是上菜时,他们总会 知道这里的“凤凰”的真实身份,或许到时候很多外国食客会觉得失望。所以对 于这道菜,我们可以译为 corn and chicken porridge。 又如“臭豆腐”,有人直译为“Smelly tofu”。这种译法算不上错,因为 Smelly 一词本身就能很确切地描述出臭豆腐的气味特点。但是,很多外国食客也会因 为“Smelly”一词而放弃对此食物的尝试。其实臭豆腐除了臭,也还有香的一面,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就是臭豆腐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采用意译的方法, 把“臭豆腐”译为“stinky tofu”。 (二)结合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翻译菜名 很多菜谱包含了俗语或习语,而对于俗语、习语的翻译,直译也无法正确 表达其含义,此时多采用意译。然而,对于菜名的翻译,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单 独的俗语、习语本身的翻译。单独的俗语、习语本身的翻译采用解释、增译等 方法传达其内涵和意思,然而包含俗语、习语的菜名,不仅要求翻译工作者能 够通彻领悟俗语、习语本身的含义,还要注意俗语、习语本身与菜肴之间的紧 密联系。习语、成语做菜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比菜名本身更为 重要。此外,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还必须注意把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表达出来, 但又不能过多剔除习语、成语本身的意蕴。因为如果仅仅传达了成语、俗语等 意思,而忽略菜肴材料的介绍,则会让食客在点菜的时候难以兼顾营养的搭配 和均衡。如果食客只是对菜名好奇而点菜,到时候上的菜全部是肉类,这会让 客人觉得很油腻,整个饭局吃得不够尽兴。同时从营养的角度来说,也是不科 学的。所以,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菜名当作是简单的一个词 语来翻译,而应该把菜名与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结合起来,力求使菜谱的翻译 能够完美、忠实地表达原意。 如,中国有道菜叫“过山峰炖清汤”,如果翻译此菜名时采用直译,则会将 其译为 Guoshan Peak clear soup。对于此译文,不仅外国人看不懂,就连土 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摸不清这道菜是用什么做的,点了这道菜他们将会品尝到什 么。实际上,这是一道鸡汤。“过山峰”在此当然不可能是一座山峰,也不可能 是山上的某块材料,而是指鸡块本身。为此,我们的翻译工作者把此菜译为 Mountain Peak chicken clear soup。译文既表达了中文原意,又指出了菜肴所 需的材料,同时也不会让外国食客误解 Mountain Peak 在此菜名中的含义。 又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道家常菜“麻婆豆腐”,很多饭馆将其译为 Ma Po’s bean curd。此种译法对于熟悉此菜的中外食客而言是无关紧要的,然 而并非所有的外国食客都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Ma Po 会被理解为一个人名。 她的豆腐可做菜名,对食客当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菜毕竟还是豆腐, 不管是谁的牌子,对很多外国食客而言不一定有吸引力,或者说他们并不一定 清楚这个豆腐与其他豆腐的不同之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意译”的方法,把菜 肴的材料填补上去,说不定可以引发食客的兴趣,刺激其的食欲。“麻婆豆腐”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烹饪所需的配料。所以,我国的翻译工作者也把它译为 “Bean curd with mince and chili oil”。 还有“蚂蚁上树”一菜,单看中文菜名,很多中国食客也会认为是吃蚂蚁, 因为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当中,蚂蚁也是可以吃的,也可以泡酒,或是打汤。而 实际上,这道菜是面条跟碎肉末一起烹饪的。煮熟以后,肉末附在面条上,就 如蚂蚁爬到了树上一样。此菜的中文菜名的命名是采用比喻的方法,所以我们 在翻译此菜名时,不可以简单地译为 Ants climbing trees,因为 Ants 会让外国 人食欲尽失。同时,此种译法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这道菜的真正内涵,所以把 这个菜名译为 Vermicelli with cpicy minced pork 更受青睐。 (三)意译关注菜肴的烹饪方法 用“意译”翻译出其材料固然好,但是单看材料也不一定就能表达出一道菜 的真正风味,因为同一材料根据不同的刀法和烹调方法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多 种佳肴。饮食文化很讲究刀法和烹调方法,如烘(baking)、蒸(steaming)、 煮(boiling)、炸(deepfrying)、剥皮(skinning)、腌制(pickling)、切片 (slicing)、切碎(mingcing)、熏(smoking)等。烹饪方法在食物、菜肴的 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了食物的味道,还影响了食物的营养和 口感。所以,在直接翻译菜名材料不能传达菜肴的本质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 采用意译的方法,在意译中注重烹饪方法的翻译。 如“千层饼”被译为“multiple-layer steamed bread”突出了饼的形状, “steamed”又明确了这种饼的烹调方法。 此种译法又让外国食客门路清晰而不至 于会错意点错菜,这比“multiple-layer bread”多了一层“multiple-layer bread”的 意思,而多出的这层意思就是烹饪的方法。“multiple-layer bread”可以让外国食 客明白千层饼的外表和材料,而 steamed 又能让客人了解这道事物的做工程 序。 又如“茄汁鸡脯”这道菜,从菜名就可以看出其材料的主要成分:茄汁和鸡 肉。然而单看菜名,一般食客并不知道其中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因为任何人都 很难从菜名中寻究出很明显的答案来。用茄汁和鸡肉混在一起可以做出几个样 式的菜来,而直译这两个材料并不能让客人想象出菜肴的味道。事实上,这里 的鸡肉是油炸过的。熟悉这道菜的真正内容和其烹调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将 其译为“Fried chicken in tomato sauce”。此菜译文突显了烹调方法,又充满了 西方饮食风味,让外国食客倍感亲切。 又如“桶子鸡”,若直译为“Chicken in pail”,则让人误以为此菜为炖品,拿 桶来盛装以求新鲜。事实上,这道菜是干的,跟盐焗鸡差不多,只是这里选用 的鸡为童子鸡。所以,这道菜译为“Spring chicken in salt”时,则会让外国食客 更容易从菜名上最快地获取其所需信息而不影响菜肴文化内涵的传达。 菜谱的翻译有时候让人费心费力,但有时候也可以让人舍繁从简。在很多 大餐馆的菜单上,菜谱旁边大都附上图片。有了图片,食客无需从文字上考虑 太多菜肴所包含的材料。此时,菜谱的翻译尽可以从简,只突出其刀法或者其 烹调方法即可。 如“铁扒比目鱼”,在有图片说明的情况下,我们可将其译为“Grilled Sole”。 在此不需要突出盛装菜肴的器皿,也不需强调此菜为汤类还是干炒类或是其他 的。 三、结语 把中国菜谱翻译成英文,既要兼顾菜名给人留下的特有意象,又要考虑到 西方人的饮食思维和爱好,兼顾菜肴本身的材料、烹调方法和人们的饮食文化 心理。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加上翻译中出现的语义上的困难,所以“意译”在菜 谱的翻译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意译”比直译更能让译者更好地传达中 国的饮食文化,其译文也能更易为外国食客所接受。当然,因为意译本身有时 候也会让译文失去菜名原有的韵味,语言也失去了色调,所以,中国菜谱的翻 译还将是未来长期的研究话题。 【参考文献】 [1]王秀芬.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1(01). [2]伦淑新.直译与意译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3]钱歌川.翻译漫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 [4]卫虹.短命的意译词语[J].语文研究,1984(01).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境界一“果腹”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以。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境界二“饕餮”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疑,同时也有浪费之嫌疑。境界三“聚会”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这种吃讲究个热闹。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金百万、金鼎轩、小土豆、稍微高档一点的川菜馆如巴国布衣等之类都可以满足需要,高档一点的还可以去吃一些比较流行和有名气的馆子。境界四“宴请”吃的 西餐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商场招待、官场招待、公务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在京城,这是支撑餐饮经济的重要支柱。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如各大宾馆饭店的豪华餐厅,知名大酒楼等、海鲜、鱼翅、鲍鱼宴、官府菜等。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境界五“养生”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这种吃多以正宗的煲汤为主:甲鱼汤、老鸦汤、野山菌汤等,足足地焖上十多个小时,满满地端上来,味道纯正,饱饱地喝上一顿,无比滋润,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从心理上对积劳的身体也是一个安慰。在北京,这样的馆子有很多,进入饭店的正门,有一排瓷罐摆着,大多比较正宗。江西来的瓦罐、广东来的各式煲、云南来的野山菌汤、正宗的鱼翅煲、潮洲来的燕窝汤、官府菜的南瓜鱼翅都是比较典型的。但有时价钱却是一个瓶颈,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上口的。境界六“解馋”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如那些只常听说却鲜见的鲜物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如大董和全聚德的烤鸭,顺峰、黎昌的海鲜以及淮扬菜、杭州菜、本帮菜、谭鱼头火锅、皇城老妈、孔乙己酒店等境界七“觅食”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口头盛传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意中的吃处。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境界八“猎艳”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如:非洲来的、越南来的等都在这一范畴。“新”、“奇”、“特”是主要特征。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时尚人士、有品位的少夫少妻、白领人群等。价钱中档,不用担心被宰。境界九“约会”吃的第九大境界应该是“约会”,这时吃的已经不是“物”,而是“情”。大多的时候,点的多,吃的少。这种吃千万不要是两个同性别的人,以免让人误会,最好也不要是夫妻,因为已过了“约会”的阶段。凡是到这种地方来吃的,两人之间大多都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说出来就变得俗,不表现出来又压抑。于是,以一个“吃”的借口“会”在一起,吃也吃了,谈也谈了,尽管大多的时候没有吃。适合这类吃的馆子如:茶餐厅、有餐饮服务的咖啡店,而且一定还要有柔软的沙发。境界十“独酌”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这种馆子一定要是隐匿在很深的巷子里,店面古朴,又十分宁静。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雪花。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惟一的遗憾是,这种店已经很少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可以见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