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东吴学术杂志江苏哲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东吴学术杂志江苏哲学论文发表

根据哲学论文撰写与发表要求,撰写出优质论文。2.根据自己哲学论文的具体研究方向,确定投稿的期刊。确定之前,务必确认其规范合法性,...3.完成上面这步之后,就可以选择相关发表机构了。在此一定要多方面对其进行考评,包括其口碑,...4.达成发表协议。按照编辑或者相关审核专家意见,修改哲学论文文稿,达到发表规范及要

诚心地建议,找到真人,线下辅导。毕竟考研时间也比较紧迫,没时间让你从零打基础直到发出一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围绕政治改革与政府发展、基层政权建设和区域生态治理、政府理论与公共政策、地方政府特别是苏南政府创新等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出版了《东吴政治学》、《政治与公共治理研究文库》、《东吴公共管理研究丛书》等一系列高质量的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0多项,其中金太军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招标项目,2次荣获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沈荣华教授先后主持了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王俊华教授主持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学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二个博士点为支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南的创造性实践,特别注重从马克思的环境思想中寻找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的智慧,从生态哲学、生态文化、生态教育学与生态政治学联姻、合流的角度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问题,从基层党组织设置与职能的改革以及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等角度研究基层党建问题,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本专业权威期刊发表30多篇论文,承担了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方世南和朱炳元教授还分别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被医学界誉为“血清之父”的李政道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李政道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获美国RUTGERS大学博士学位。 李政道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为了让那些不幸患白血病的同胞能够拥有再生的机会,李政道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裔骨髓资料库。 1993年10月,由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证严法师发起,由李政道着手组建的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正式成立。李政道担任了该中心基因和免疫实验室主任。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位于台湾花莲市慈济医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万,捐髓对象面向北美、西欧、东南亚等地区的华裔病患者。 李政道为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的指导下,骨髓捐受双方基因分型检验准确率得到迅速提高,成绩远胜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该捐献中心已向世界捐赠骨髓250余例。

东吴学术杂志社论文

余华文学年谱(1983-2014) 1983 (24) 2《“威尼斯”牙齿店》短篇《西湖》第八期3《鸽子.鸽子》短篇《青春》(第十二期) 1984 (25) 1《星星》短篇《北京文学》第一期 2《竹女》短篇《北京文学 》第三期 3《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短篇《北京文学》第四期 4《男儿有泪不轻弹》短篇《东海》第五期 1986 (27) 1《三个女人一个夜晚》短篇《萌芽》第一期 2《老师》短篇《北京文学》第三期 1987 (28) 1988 (29) 1989 (30) 6《虚伪的作品》论文《上海文论》第五期 7《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第一部小说集)小说集作家出版社 1990 (31) 1《偶然事件》短篇《长城》第一期 2《读西西女士的<手卷>》随笔《人民文学》第四期 3《走向真实的语言》论文《文艺争鸣》第一期 4《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遗产》论文《外国文学评论》第二期 5《十八岁出门远行》小说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991 (32) 2《呼喊与细雨》(余华第一部长篇小说)长篇《收获》第六期 3《偶然事件》小说集花城出版社 1992 (33) 1《一个地主的死》短篇《钟山》第六期 3《河边的错误》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 4《在细雨中呼喊》长篇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993 (34) 3《活着》长篇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4 (35) 1《战栗》中篇《花城》第五期 2《吵架》短篇《啄木鸟》第四期 3《在桥上》短篇《青年文学》第十期 4《炎热的夏天》短篇《青年文学》第十期5《活着 》长篇台湾麦田出版社 6《活着 》长篇香港博益出版公司 7《活着 》(法文版)长篇法国Hachette出版公司 9《活着 》(荷兰文版)长篇荷兰De Geus出版公司 10《往事与刑罚》(英文版)小说集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1995 (36) 1《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短篇《收获》第一期 3《女人的胜利》短篇《北京文学》第十一期 4《我为什么要结婚》短篇《东海 》第八期5《战栗》小说集香港博益出版公司 6《余华作品集》(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37) 2《叙述中的理想》随笔《青年文学》第五期 3《长篇小说的写作》论文《当代作家评论》第三期 4《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随笔《读书》第十一期 5《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随笔《天涯》第四期 6《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随笔《作家》第二期 7《三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随笔《作家》第二期 8《新年第一天的文学对话--关于<许三观卖血记>及其它》访谈《作家》第三期 9《许三观卖血记》长篇长江文艺出版社10《许三观卖血记》长篇台湾麦田出版社11《许三观卖血记》长篇香港博益出版公司12《许三观卖血记》(法文版)长篇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1997 (38) 2《我所不认识的王蒙》散文《时代文学》第六期 3《作家与现实》随笔《作家》第七期 4《奢侈的厕所》散文《长城》第一期 5《活着》(意大利文)长篇意大利 Donzelli出版公司 6《折磨》(意大利文)小说集意大利 Einaudi出版公司 7《活着》(韩文版)长篇韩国青林出版社 1998 (39) 2《契科夫的等待》散文随笔《读书》第七期 3《眼睛和声音》散文随笔《读书》第十一期 4《内心之死--关于心理描写之二》散文随笔 《读书》第十二期 6《活着》长篇南海出版公司 7《许三观卖血记》长篇南海出版公司 8《在细雨中呼喊》长篇南海出版公司 9《活着》(德文版)长篇德国Kleet-Cotta出版 10此外在美国,德国,西班牙,荷兰,韩国,日本都有余华的译著出版 1999 (40) 1《“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访谈《当代作家评论》第一期 4《卡夫卡和K》随笔《读书》第十二期5《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随笔《音乐爱好者》第一期 6《黄昏里的男孩》小说集新世界出版社7《战栗》小说集新世界出版社 8《现实一种》小说集新世界出版社 11《我能否相信自己》随笔集人民日报出版社 12《古典爱情》(法文版)小说集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13《许三观卖血记》(意大利文)长篇意大利 Einaudi出版公司 14《在细雨中呼喊》(意大利文)长篇意大利 Donzelli出版公司 15《许三观卖血记》( 德文)长篇德国Kleet-Cotta出版 16《许三观卖血记》(韩文)长篇韩国青林出版社 2000 (41) 1《回忆十七年前》散文《北京文学》第九期 2《山鲁佐德的故事》散文《作家》第一期3《网络和文学》散文《作家》第五期 4《文学和民族》散文《作家》第八期 5《内心之死》随笔集华艺出版社 6《高潮》随笔集华艺出版社 7《当代中国文库精读--余华卷》小说集香港明报出版公司 9《世事如烟》(韩文版)小说集韩国青林出版社 10《古典爱情》(法文版)小说集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2001 (42) 1《没有边界的写作--读胡安.鲁尔福》散文随笔《小说界》第一期 2《灵魂饭》散文随笔《上海文学》第五期3《不衰的秘密文学》散文随笔《大家》第十二期 4《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余华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5《当代中国小说名家珍藏版--余华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43) 1《我的文学道路--苏州大学“小说家论坛”上的讲演》访谈《当代作家评论》第四期2《一个人的记忆决定了他的写作方向》《当代作家评论》第四期 3《这只是千万个卖血故事中的一个》《当代作家评论》第五期 4《自述》《小说评论》第四期 5《叙述的力量--余华访谈录》访谈《小说评论》第四期 6《小说的世界》《天涯》第一期 7《文学与记忆》《文学报》2002年3月14 9《灵魂饭》随笔集南海出版公司 10《说话》演讲集春风文艺出版社 11《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自选集云南人民出版社 12《我能否相信自己》随笔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3《灵魂饭》随笔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4《活着》(日文版)长篇日本角川书店 15《在细雨中呼喊》(法文版)长篇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16《古典爱情》(合集,法文版)小说集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2003 (44) 1《<说话>自序》散文随笔《当代作家评论》第一期 2《可乐和酒》散文随笔《散文百家》第四期 3《朋友》散文随笔《小说界》第二期 4《什么是爱情》,《歪曲生活的小说》散文随笔《作家》第二期 5《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英文版)长篇美国兰登书屋 6《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随笔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7《黄昏里的男孩》,《世事如烟》,《战栗》小说集台湾麦田出版社 8《在细雨中呼喊》(韩文版)长篇韩国青林出版社 9《世事如烟》(意大利文)小说集意大利 Einaudi出版公司 10《许三观卖血记》(荷兰文)长篇荷兰De Geus出版公司 11《往事与刑罚》(挪威语)小说集挪威Tiden Norsk Forlag出版公司 2004 (45) 1《阅读,音乐与小说创作》散文随笔《作家》第十一期 2《文学中的现实》散文随笔《上海文学》第五期 3《远行的心灵》散文随笔《花城》第五期 4《余华作品系列》(十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5《许三观卖血记》(德文)长篇小说德国btb出版社 6《呼喊与细雨》长篇小说台湾麦田出版社 2005 (46) 1《西.伦茨的<德语课>》随笔《上海文学》第三期 2《奥克斯福的威廉.福克纳》随笔《上海文学》第三期 3《致保罗先生》随笔《作家》第四期 4《一个作家的力量》随笔《小说界》第六期 5《文学作品中有跳动的心脏》随笔《编辑学刊》第五期 6《余华:<兄弟>这十年》访谈《作家》第十一期7《兄弟》(上)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 8《兄弟》(上)长篇小说台湾麦田出版社9《古典爱情》(越南文)小说集越南文学出版社 2006 (47) 1《兄弟》(下)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2《回到现实,回到存在--关于长篇小说<兄弟>的对话》访谈《南方文坛》第三期 3《<兄弟>夜话》访谈《小说界》第三期4《一九八六》(法文版)中篇 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5《大仲马的两部巨著》随笔《编辑学刊》第一期 6《执着阅读》随笔《大学时代》第四期7《古典爱情》(九元丛书)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9《兄弟》(下)长篇台湾麦田出版社10《现实一种》小说集台湾麦田出版社11《鲜血梅花》小说集台湾麦田出版社12《战栗》小说集台湾麦田出版社 13《一九八六》(法文版)中篇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14《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法文版)短篇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15《活着》(瑞典文)长篇瑞典Ruin出版社16《兄弟》(越南文)长篇越南人民公安出版社 17《许三观卖血记》(越南文)长篇越南人民公安出版社 2007 (48) 1《录像带电影》散文《西湖》第二期 2《日本印象》散文《西湖》第二期 3《文学不是空中楼阁》散文随笔《文艺争鸣》第二期 4《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散文随笔《读书》第九期 5《飞翔与变形》散文随笔《收获》第五期6《阅读与写作》散文随笔《上海文学》第十二期 7《从大仲马说起》散文随笔《西部》第十一期 8《三十岁后读鲁迅》访谈《青年作家》第一期 9《“混乱”与我们时代的美学》访谈《上海文学》第三期 10《我能否相信自己》随笔集明天出版社 11《在细雨中呼喊》(英文版)长篇美国兰登书屋 12《许三观卖血记》(瑞典文版)长篇瑞典Ruin出版社 13《许三观卖血记》(希伯来文)长篇以色列Am Oved出版社 14《兄弟》(韩文版)长篇韩国人文主义者出版社 2008 (49) 1《兄弟》(法文版)长篇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2《兄弟》(英文版)长篇英国 3《兄弟》(日文版)长篇日本 4《我写下了中国人的生活--答美国批评家William Marx问》《作家》第一期 5《流行音乐的力量》《视野》第二期 6《轻盈的才华》《作家》第七期 7《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作家》第十期 8《有恒》《风后的心》《我的小鸟》《月城姑娘》诗歌《凉山文学》(第一期 9《中国早就变化了》《作家》第十五期 2009 (50) 1《飞翔和变形--关于文学作品中的想象之一》《文艺争鸣 》第一期 2《生与死,死而复生--关于文学作品中的想象之二》《文艺争鸣 》第一期 3《细节的合理性》《文艺争鸣 》第六期4《两位学者的肖像--读马悦然的<我的老师高本汉>>《作家》第十九期 5《“80后作家在对社会撒娇”》《羊城晚报》12月6号 6《被遗忘的革命》《纽约时报》5月31号7《兄弟》(英文版)长篇小说美国 Pantheon出版公司 8《兄弟》(德文版)长篇小说 9《兄弟》(意大利文版)长篇小说 10《兄弟》(西班牙文版)长篇小说 11《十八岁出门远行》(法文版合集)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2010 (51岁) 1《一个记忆回来了》《文艺争鸣》第一期2《当德国成为领跑者》《京华时报》2010年7月6号 3《我想写出一个国家的疼痛》访谈《东吴学术》创刊号 4《十个词汇里的中国》(法文版)随笔集法国Actes Sud出版公司 2011 (52) 1《文学与经验》《文艺争鸣》第一期 2《文学中的现实和想象力》《延河》第三期 3《消费的儿子》《视野》第十二期 4《给赛缪尔.费舍尔讲故事》《大方》第二期 5《文学:想象,记忆与经验》复旦大学出版社 6《十个词汇里的中国》随笔集台湾 7《十个词汇里的中国》(英文版)随笔集美国 2012 (53) 1《我们的安魂曲》《全国新书目》第三期 2013 (54) 1《<失忆>读后》《东吴学术》第二期 2《很生气》《纽约时报》评论版4月11号3《第七日》长篇小说新星出版社 4《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随笔集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55) 1《小记童庆炳老师》随笔 《南方文坛》第一期 说明:《余华文学年谱》列表主要根据《余华文学年谱》(刘琳 王侃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一版一印)整理而成,时间截止到2014年(55岁),查阅方便直观;余华年龄仍采用书中年龄;书中有的作品发表前后重复,以前面为准;并对书中的遗漏(主要是1993年《活着》和1996年《许三观卖血记》的出版)进行了补充;但仍可能有错误或遗漏,仅供参考!谢谢!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载《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载《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52.《“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58.《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载《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载《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68.《论夸张》,载《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载《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95.《论锻句与修辞》,《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载《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05.《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载《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11.《评谭学纯、朱玲》,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12.《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113.《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5.《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6.《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7.《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8.《论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119.《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四种特殊类型》,载《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120.《由汉语词汇的实证统计分析看林语堂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所作的论断》,《跨越与前进――从林语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与相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6年10月出版。121.《八股文篇章结构形式的渊源》,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122.《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3.《修辞学的科学认知观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载《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124.《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载《修辞学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125.《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转摘。126.《〈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衔接的修辞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时代列锦辞格的转型与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09年第8期。130.《从〈全唐诗〉所存录五代诗的考察看“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1.《学术史研究与学科本体研究的延展与深化》,《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0年第1期。132.《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3.《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4.《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136.《“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核心期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137.《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138.《“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1期.。140.《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5期.。141.《网络词汇成活率问题的一点思考》(第一作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2.《名词铺排与唐诗创作》,《蜕变与开新——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11,7出版。143.《海峡两岸词汇“同义异序”现象的理据分析兼及“熊猫”与“猫熊”成词的修辞与逻辑理据》,载郑锦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迁》,台湾新学林,2011年12月出版。144.《晚唐时代“列锦”辞格的发展演进状况考察》,《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5.《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46.《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透析》,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47.《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148.《由〈全唐诗〉的考察看中唐“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149.《孔子“正名”论的语言学阐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50.《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第一作者),《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51.《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海峡两岸的存续现状探析——以海峡两岸对西方人名翻译的修辞行为为例》(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3.《先秦两汉诗赋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特点》,《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4.《元曲“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追求》,《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5.《“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经验及对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156.《修辞的性别分野与女性修辞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57.《宋词“列锦”结构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158.《明清词“列锦”结构模式的发展演进考察》,《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江苏大学学报杂志

2010年至2015年间,科研经费总量达25.5亿元,其中纵向经费7.9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5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7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2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900余篇;在2013年公布的全省高校科技服务江苏地方经济7项指标中,学校有6项指标位居全省前5位。2014年度,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高校第12位。截止2014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高校第22位。 学校袁寿其研究员主持的“潜水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江苏大学组建以来国家级科技奖项零的突破;2008年,赵杰文教授主持的“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及融合技术的开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学校毛罕平、李萍萍教授等完成的“温室关键装备及有机基质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二单位由杨继昌教授等完成的“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由孙玉坤教授等完成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的软测量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2011年,学校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江苏大学荣获2014年度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一项。 学术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报道内容:主要报道农业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电气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学术论文,其中农业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为本刊的重点栏目。收录情况:国外数据库有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与控制信息社数据库》(INSPEC)、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等。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和江苏省一级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辟有“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中国当代史研究”、“赛珍珠专题研究”、“词汇语义学论坛”等专栏。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数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收录。高校教育管理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源期刊,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学术论文。包括: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高等教育财政、高等教育领导与能力、高校教学管理、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师资管理等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相关内容。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该刊为Ei(Ei Compendex)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泵理论与技术、泵站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检测与控制、农业工程、环境工程、流体工程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该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JS317)》、《中国首席医学网收录期刊》,被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等收录。 图书馆藏 截至2010年7月,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60多万册,电子图书近120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3600多种,电子报刊37000多种,全文数据库34个,二次文献数据库15个,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同时自建了“古籍数据库”、“车辆工程特色文献数据库”、“江大文库”等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不是,核心期刊是指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目前的核心期刊北大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武大核心等,临床医学进展这种就是武大核心收录的oa中文核心期刊

我的眼镜在我的头上,所以你手里的图片(画)我看起来就像要放入杯子中的一个茶包

是中文核心(PKU),非EI核心

江苏省杂志

不是,江苏工人报是周刊。它是江苏省社会主义劳动人民的权威报纸,反映最新的政策和趋势。

江苏省级报纸有扬子晚报,新华日报,江苏经济报,江苏法制报等等 《江苏科技报》是由省科协主办的具有大容致富信息、全方位农技服务和健康保健知识的科技报刊。是全国十佳科技报刊,也是全省最具权威性的科技类专业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他属于省级报刊杂志类!

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

江苏工人报是月刊吗?不是江苏工人报是周刊,因为江苏工人报是实时报道,江苏的企业状况的报纸,他的内容会实时的更新的,如果是月报的话,他就更新的速度相对的就会慢一些,一些新的内容就不能及时的报道出来,所以江苏工人报,不是月开是周刊

东吴学术投稿好投吗

1常熟理工学院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8年    公立    工科    江苏省人民政府

1常熟理工学院师哥师姐说

1、学校名字以理工命名,当然是理工类地专业较好了不过学校门类齐全,有10多个学院,文科类院系中,管理和外语还挺强的,尤其是管理理工类中,数自动化专业最强悍,它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考虑到你是外省的,分数线自然会较江苏本省的要高出二三十分,像安徽省的考生要报常熟理工分数基本接近一本线不过我认识一个10级的辽宁女孩,就是人文学院的,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可以给你引见一下的

2、东湖校区不错,吃的选择很多,宿舍挺好的,因为学校建了也不是很长时间,从高速看过去宿舍楼可壮观了,跟小区一样元和校区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听说要拆了合并

3、蛮好的,电气自动化的老师都听不错的,尤其机器人做的蛮好的!出来以后就业率还是蛮高的,考研率不是太好!

4、宿舍有四人间也有六人间,上面是床下面是衣柜和桌子,风景还不错,硬件设施也不错淋浴么要看你在哪个校区了,东南校区有淋浴的,东湖校区么,淋浴的没热水,不过有浴室的总是还算不错如果想看照片可以找我

5、小学教育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现在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在社会上算比较高的,加上小学生比较单纯,教学方面比较有发展前景希望你能成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之一

6、环境不错,设施还可以,主要是苏南地理位置好啊

7、常熟一年四季的熟!!江南名城!非常漂亮的一个小城,没有大城市的喧扰,却又江南水乡的富饶没有大城市的勾心斗角,见到的人都面带微笑希望你可以加入常熟理工!现在学校正式二级学院有12个,其中马克斯学院是今年刚从人文学院划出去的东湖校区:坐落在常熟南三环路99号,具体情况如果有需要在咨询我东南校区:2010年刚启用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后...更多

8、俄只想说在我眼里每个学校都差不多,好多大学我都去过,比我们学校差的多的去,我们学校应该还算不错的,学风吗,五五对分吧有些人认真地要死有些人就是打酱油的,总之一句话,每个学校都差不多

9、常理工的日语比较好啊,朝鲜语应该也不错加油

10、我是东湖校区的,这校区比较老,但是大部分楼都是新的,校园内有好多树木,还有一条河,校园的南侧靠着昆承湖,景色不错,可以去那边木椅上聊天看风景

11、硬件很好,一切都是新的,离开发区近,以后就业方便但我们是开荒的,四周人烟稀少啊,还有绿化还没完全弄好

12、我就在常熟理工,个人感觉还不错,环境也不错,绿化方面做得挺好的!!

13、平常图书馆学习的人每天都很多,还有专门的考研教室和自习教室,爱学习的同学有多种选择关键校园风景很好,你很容易找到安静美丽的学习一隅

14、我是常理工11届,想问这个学校怎么样,就要看你想了解什么方面了学校环境不错,住宿条件也还好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也都还不错

1常熟理工学院历年排名

常熟理工学院历年排名表

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分类    分类排名    总分

2016    573    36    综合    112    60.39

2015    572    36    综合    109    60.41

2013    453    27    综合    85    60.06

2012    440    24    综合    85    0.12

注:以上网友评价及排名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网站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各位考生和家长可以在本网页留下自己对常熟理工学院的评价,认为常熟理工学院怎么样、好不好,你的评价可以让其他考生参考,当然其他考生发表的评价,也可以让你作为参考,希望各位考生在这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台湾方面要求大陆学生本科毕业院校为985 211 高校,或者是几所陆联会单独列出来可以申请台湾高校的非211大陆高校。以国立台湾大学为例,2019年报考国立台湾大学的大陆学生约有2500人,其中台大录取160人,录取率约为6%。绝大部分被录取学生均分位于85-95分,多数为大陆TOP 10高校。台湾高校以台清交成政大为先,该五所高校皆是十分不错之高校,其中工程以台大和清华为优,文科以台大和政大为优。台湾方面是不会公布各大学的分数线的。台湾的大学综合排名top5为台大、清华、交大、成大、政大。就法学而言,据在台就读的学长学姐介绍,当前传统法学院仍以台大为首,其后就是政大、东吴、台北大以及成大。台大法学院综合实力最强,大家熟知的王泽鉴、王文宇、曾宛如老师都在这里任教。虽然台大法学院招生人数绝对值大(近两年都为6人)但据不完全统计,所录学生本科大多为大陆顶尖法学院校,如人大、复旦、中国政法、中南财经政法等等。政大法学院也是台湾顶尖法学院之一,名师众多,在研究所阶段,分设组别进行研究学习。近年来,招生人数波动上升(2016年、2017年均为3人,2018年为9人,2019年为7人)这里也是不少申请者的第一志愿。

你如果来台湾读硕,将来应该还是会离开台湾读博。这就可以分析出利弊了--有利的是,台湾尤其是台大的教授都很屌,政治系还是社会学系基本都是美帝top phd出身。对于你申请博士有很大的帮助。弊端在于,台湾研究生,社科类你要读三年--如果再去读博,那么还要读4年,相当于要29-30岁才能毕业。这似乎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相比之下国内的phd,文科类硕博连读五年毕业,部分学校据说甚至可能4年毕业。如果是欧洲、港新等国或地区,本科直接申请到mphil或phd并一直读下去的话估计也就是五年毕业,所以这个时间差你要考虑清楚)入读难度,三地院校很难横向比较,因为侧重的东西各不尽相同。台湾的话,好在招陆生时英语和GPA不作明确要求,差在竞争相对激烈,各学系毕竟每年就招那么三四个人,如政治系14年招了4个,复旦人大中山各1人,另外一个不知道了。这还只是第四年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就是说好多人还不知道去台湾读书,因此以后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不过好在和申请香港、考研时间正好错开,可以三者都准备。

一、常熟理工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江苏省品牌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工(专科)、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营养与烹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技术与产业方向)、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重点专业:数学类 、能源动力类 、生物工程类 、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工程 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生物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一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常熟理工学院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3.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8万余册,数据库31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1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 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0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47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5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90多人,博士4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9个。 学校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办好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升本以来,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70多项,获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组织奖 。拥有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教育部师范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9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2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6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8个。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6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近40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2项,获批水产新品种2项,授权各类专利1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近400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拓展和深化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项目合同1000多项,年度横向项目合同经费近5000万元;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5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30余个;注册成立苏州琴川智库。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积极深化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共建行业学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电话 常熟理工学院有几个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招生办电话 常熟理工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常熟理工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常熟理工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常熟理工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常熟理工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常熟理工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