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好发吗

发布时间:

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好发吗

投稿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有一定难度。来稿均需经学科专家评审并报常务编委会讨论。一般2个月内,编辑部会通知作者稿件最终是否录用。在此期间,请勿一稿两投。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应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

要看你是什么人,还有发的是神内容了,如果你是学生的话,特别是本科生,像自然科学板块的肯定是发不了的,没有研究能力,了不得给本科生一个数学建模大赛论文的机会,如果你是研究生的话,也不必在这里发,应该找你研究内容的核心期刊,大学学报主要还是老师们,研究员他们发的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牵头单位。

船院时期: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正式成为一所国防工业性质的工科本科大学。

1979年1月25日,六机部下发《关于镇江船舶工业学校改为镇江船舶学院的通知》,首批设置船舶工程、船舶电气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技术、船舶焊接、机械制造、船舶内燃动力装置、工业管理等7个四年制本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蚕业服务,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工、管、农、文、理、经、教、法等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自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经历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70年迁至镇江,先后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镇江船舶学院、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期间,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 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与学校合并,目前,学校正在为建设特色鲜明、在船舶工业及相关行业内知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0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建设专业;拥有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省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9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先后获多项省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现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南校区为独立学院-南徐学院)和张家港校区,占地2500余亩。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070余名,有教授138名,副教授378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研究生2400余人(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通本科生220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现有300余名国防生在读。学校现有纸质图书165万多册,电子图书53万多种。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互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格局,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课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近三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4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0项;获得科研经费2.8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交流论文7000余篇。学校不断拓宽办学途径,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合作科研和合作办学。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成立了有100多家单位参加的合作发展委员会。英国劳氏船级社、日本常石造船株式会社、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20多项,年奖助学总金额近1600万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1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在近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江科大人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形成了“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展望未来,江苏科技大学将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船魂”精神,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水平提升,力争早日建成一所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邮编:212003TEL: Email:

很好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

江苏科技大学本部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江苏科技大学有4个校区,分别是东、南、西、新校区。

东校区也就是本部,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南徐学院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南徐大道中段

西校区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

新校区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香路

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位于镇江高校园区,园区地处丹徒新城十里长山南侧,新校区建设周期三年,学校通过将现有西校区、南校区和东校区老东大门校内东西道路南侧地块土地与镇江市置换新校区。

新校区占地面积2460亩(约164万平方米)(包括398亩(约27万平方米)水库),另中科院蚕研所195亩,拥有独立的专业性图书馆与实训中心,建成完善的各类辅助设施。建成后,学校将从三个老校区一次性搬入新校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1]林健,李焕荣.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网络——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J]. 中国软科学,2003,(12). [2]史书良.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统计与企业决策[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宋昱雯,高长元. 基于网络经济的高技术虚拟企业规模经济分析[J]. 学术交流,2005,(12). [4]徐颖,王卫平. 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纵向并购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7). [5]罗伟. 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改进[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3). [6]魏明侠,程梦来. 在网络经济下的企业边界的研究——基于能力理论的视角[J]. 价值工程,2009,(9). [7]商建平. 网络经济下的国有企业[J]. 山西科技,2009,(6). [8]苑志宏,刘笔利. 企业扩张的网络经济效应[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9]李向阳.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4). [10]徐水尚.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4). [11]陈福添,林志扬.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人际关系模式转型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 [12]刘泽亮,李齐. 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 [13]张绪乾,刘相锋. 探析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组织创新[J].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4]张敏. 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动态联盟[J]. 情报杂志,2006,(9). [15]吴艳丽. 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成长策略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 [16]彭淑嫔. 网络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发展策略研究[J]. 时代经贸,2006,(4). [17]文丽萍.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与变革[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1). [18]武巧珍.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研究[J]. 经济管理,2006,(14). [19]李昌凰. 论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6). [20]高林. 网络经济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J]. 商业经济,2007,(2). [21]吉宏伟,吴立明,孙武军. 网络经济中企业产品兼容性决策分析[J]. 系统管理学报,2007,(S1). [22]刘陆先. 图书馆界的“创造性毁灭”——由《创造性毁灭——全球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存战略》一书引出的思考[J]. 图书馆,2007,(3). [23]方伟. 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 商业研究,2007,(10). [24]郑明亮. 基于网络经济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J]. 中国市场,2007,(36). [25]王军波. 网络经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遇和挑战[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6]王鑫.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3). [27]国伟,何留柱. 网络经济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J]. 特区经济,2008,(5). [28]张敬坤.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浅析[J]. 经济视角(下),2008,(7). [29]田百洲. 网络经济下企业统计的转型浅析[J]. 商业经济,2008,(11). [30]刘培刚,孙建军. 论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信息化模型[J]. 情报学报,2003,(6). [31]王道平.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变革[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2]陈光勇,张金隆. 网络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变迁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3]郑立群. 网络经济的“马太效应”与企业对策[J]. 商业经济,2005,(5). [34]陈浩. 网络经济下企业的边界:交易成本理论分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5]邬园园. 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在图书馆文献采购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4).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原“机械电子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江苏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者的投稿须明示该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是否同意转让给编辑部。2.本刊仅接收博士生和中级职称以上作者的论文,录用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以上项目、特别是国家级基金项目(不包括校内基金和横向课题基金)的论文。不刊登综述性论文。3.请右击迅雷下载《论文基金项目基本信息》表格,如实填写后由第一作者签字连同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一起在投稿时交(寄、发邮件)给编辑部。4.规范的论文写作是作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点明确、数据可靠、言简意明、重点突出是论文的基本要求。写作规范的论文对于论文能否录用是基本的前提,对于被国际数据库检索至关重要。5.投稿前应认真阅读请右击迅雷下载《论文写作》,请按要求仔细整理稿件后再投稿。6.作者不得超过5人,投稿时需确定好作者的排序,以后不得更改(包括次序、增减、更换)。7.来稿经初审后需预交审稿费篇。本刊的所有来稿均通过校外专家的审稿,经编委会讨论决定是否录用,录用后论文的发表另需交纳版面费。8.来稿请通过电子信箱投递。本刊对所有来稿均会通过网页文章查询栏目或邮件形式作出回复,由于人力有限本刊谢绝电话查稿。9.文稿请勿一稿多投,切勿剽窃,一经发现永不可在本刊投稿,并将剽窃情况通知作者单位。

1.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主办: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8671 CN 32-1312/C 邮发代号 28-148 创刊年:198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 2.刊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镇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6604 CN 32-1655/C 邮发代号 28-181 曾用刊名: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1994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3.刊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科技大学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镇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3-0453 CN 32-1743/C 曾用刊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200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4.刊名: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主办: 江苏行政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9-8860 CN 32-1562/C 邮发代号 28-278 创刊年:200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5.刊名: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工业学院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常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2-9048 CN 32-1720/C 曾用刊名: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200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6.刊名: 江苏政协 主办: 江苏省政协办公厅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7433 CN 32-1350/D 创刊年:1992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以上是不完全统计楼主想更多了解的话,可以给我发百度HI消息!PS:苏大哥你怎么也跑来逛知道啦?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撤稿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古籍灿若星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外国的劫掠等原因,古籍遭受巨大损失。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保护,为以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1.1、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1.1.1、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1.1.2、禁止将古旧书籍作为造纸原料1951年3月2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通令中指出“造纸纸浆工厂、作坊今后不得再行收购古书故纸为造纸原料,否则以破坏民族文物论处”[1]。1951年12月,为了加强古旧图书的搜集与保护工作,中央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用旧版书做纸浆材料的指示》[1]。1.1.3、避免珍贵古籍散佚1950年12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通知西南各省人民政府在减租退押时期应注意部分地主借口完成这一任务,将其所藏古书、字画贱价出售,分散破坏的行为[1]。1951年1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通令各级人民政府密切注意查禁将有历史价值之文物、图书、碑板任意破坏,零散出售,以及各寺庙僧道退押,售卖庙中各种宝贵经典[1]。1955年湖北人民委员会为保护图书文物,防治散佚损坏,向各市县发出通知,指出“土改中没收地主之书籍文物,均为国家财产……为各机关团体收藏者需进行一次清理登记,防止散佚损坏”[1]。1.1.4、禁止珍贵古籍流向国外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1951年6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一些图书要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才能运往国外展览、交换、赠予,发给准许执照者准许出口

[1]林健,李焕荣.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网络——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J]. 中国软科学,2003,(12). [2]史书良.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统计与企业决策[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宋昱雯,高长元. 基于网络经济的高技术虚拟企业规模经济分析[J]. 学术交流,2005,(12). [4]徐颖,王卫平. 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纵向并购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7). [5]罗伟. 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改进[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3). [6]魏明侠,程梦来. 在网络经济下的企业边界的研究——基于能力理论的视角[J]. 价值工程,2009,(9). [7]商建平. 网络经济下的国有企业[J]. 山西科技,2009,(6). [8]苑志宏,刘笔利. 企业扩张的网络经济效应[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9]李向阳.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4). [10]徐水尚.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4). [11]陈福添,林志扬.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人际关系模式转型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 [12]刘泽亮,李齐. 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 [13]张绪乾,刘相锋. 探析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组织创新[J].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4]张敏. 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动态联盟[J]. 情报杂志,2006,(9). [15]吴艳丽. 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成长策略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 [16]彭淑嫔. 网络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发展策略研究[J]. 时代经贸,2006,(4). [17]文丽萍.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与变革[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1). [18]武巧珍.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研究[J]. 经济管理,2006,(14). [19]李昌凰. 论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6). [20]高林. 网络经济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J]. 商业经济,2007,(2). [21]吉宏伟,吴立明,孙武军. 网络经济中企业产品兼容性决策分析[J]. 系统管理学报,2007,(S1). [22]刘陆先. 图书馆界的“创造性毁灭”——由《创造性毁灭——全球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存战略》一书引出的思考[J]. 图书馆,2007,(3). [23]方伟. 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 商业研究,2007,(10). [24]郑明亮. 基于网络经济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J]. 中国市场,2007,(36). [25]王军波. 网络经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遇和挑战[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6]王鑫.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3). [27]国伟,何留柱. 网络经济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J]. 特区经济,2008,(5). [28]张敬坤.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浅析[J]. 经济视角(下),2008,(7). [29]田百洲. 网络经济下企业统计的转型浅析[J]. 商业经济,2008,(11). [30]刘培刚,孙建军. 论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信息化模型[J]. 情报学报,2003,(6). [31]王道平.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变革[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2]陈光勇,张金隆. 网络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变迁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3]郑立群. 网络经济的“马太效应”与企业对策[J]. 商业经济,2005,(5). [34]陈浩. 网络经济下企业的边界:交易成本理论分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5]邬园园. 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在图书馆文献采购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4).

1.《强制执行竞合刍议》,载《安徽法学》1995年第3期。2.《论协议管辖及我国立法之完善》,载《学术界》1996第1期。3.《试析起诉的消极条件》,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4.《试论仲裁协议若干法律问题》,载《律师世界》1996年第5期。5.《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及其发展》,载《社科信息》1996年第7期。6.《“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作为民事再审事由之我见》,载《江西法学》1997年第1期。7.《诉讼成本控制论》,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8.赵钢、占善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9.《代位执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1期。10.《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判行为约束软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矫正》,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1.《论代位财产保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4期。12.《也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关系》,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13.《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不应轻易否定》,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9期。14.《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新论》,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15.《美国民事没收法与正当程序的冲突与衡平》,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6.《试论民事诉讼特别地域管辖之立法缺失及其完善》,载《法学》1999年第8期。17.《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之关系探析——从法院裁判之生成角度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18.《关于二审程度中反诉问题的一点思考》,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6期。19.《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之构想》,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20.《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初步检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21.《略论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恒定原则》,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22.《略论专属地域管辖适用之特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23.《关于撤诉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24.《再论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及其适用——以〈民事诉讼法〉之修订为背景》,载《诉讼法论丛》2004年版。25.《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26.《略论民事强执行中不动产查封之方法》,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7.占善刚:《当事人陈述探微》,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28.占善刚、刘显鹏:《论不服仲裁裁决应有之救济途径及其适用》,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1期。29.占善刚:《略论诉之追加》,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3期。30.占善刚:《关于民事诉讼期间的几个问题》,载《珞珈法学论坛》(第5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1.占善刚、熊洋:《关于二审程序中诉之追加问题的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32.占善刚、刘丹:《试论行政诉讼中之自认》,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3.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之自由证明》,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34.占善刚、阮志勇:《漏判及其救济刍议》,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35.占善刚:《证明妨碍之比较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6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6.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之文书提出义务》,载《求索》2008年第3期。37.占善刚:《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初探》,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38.占善刚:《证据协力义务之比较法分析》,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39.占善刚:《当事人讯问之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40.占善刚:《我国民事判决脱漏应然救济途径之探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41.占善刚、朱建敏:《证据保全若干问题探析》,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42.占善刚:《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43.占善刚、熊洋:《论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44.赵钢、占善刚:《浅议10年司法改革之得失》,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45.占善刚:《证据法定与法定证据——兼对我国<民诉法>第63条之检讨》,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46.占善刚:《主张的具体化化研究》,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47.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主义的例外》,载《法学评论》20010年第3期。48.占善刚:《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49.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抗辩论析》,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50.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费用请求权简论》,载《求索》2010年第6期。51. 占善刚、王登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正当性基础与制度构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52.占善刚:《对我国民事申请执行期间制度的初步检讨——以《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修改为对象的分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3.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不变期间探微》,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54.占善刚:《民事诉讼“期间”的法律规制思考》,载《理论探索》2012年第4期。55.占善刚:《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研究——德国、日本的判例、学说之考察及其启示》,载《现代法学》2012年第2期。56.占善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之定性分析》,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57.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共通原则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58.占善刚、王登辉:《案外人申请再审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1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59.占善刚:《附理由的否认及其义务化研究》,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60.占善刚:《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及我国立法完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61.谢绍静、占善刚:《比例原则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立法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罚款数额为切入》,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3期。62.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保全的类型化分析》,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63.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协力义务论析》,载《证据科学》2013年第5期。64.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罚款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65.占善刚:《论民事证据调查的应有法律规则——以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作证为视角》,载《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2期。66.占善刚、刘芳:《论舍弃上诉权》,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7.占善刚:《论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不出庭作证之应有后果——〈民事诉讼法〉第78条评析》,载《法学家》2014年第2期。68.占善刚:《德国、日本民事诉讼中不知的陈述规制之比较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69.占善刚:《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性质及其给付路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0.占善刚、刘丹:《论我国行政诉讼中自认制度的构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1.占善刚、刘芳:《程序违法与发回重审——〈民事诉讼法〉第170条之检讨》,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72、占善刚、宋庭辉:《论民诉法“涉外诉讼程序”一编的废除》,载《天津法学》2015年第2期。 73、占善刚:《当事人申请证据调查的法律规制问题》,载《理论探索》2015年第4期。 74、占善刚、杨瑜娴:《论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性质及制度矫正》,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75、占善刚:《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定性分析》,载《法学》2015年第8期。 76、占善刚、严然:《“省统管”背景下地方人大监督同级司法机关问题研究》,载《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0期。 77、占善刚:《证据保全程序参照适用保全程序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第三款检讨》,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6期。 78、占善刚:《民事诉讼发回重审的理由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6期。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1.1、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1.1.1、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好中吗

是的,2014年刚评上,现在核心期刊三年一评选,也就是说到2017年内都是,审稿周期大概30-45天,相对较易!望采纳

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重庆交大高一些,都不好中,就投交大吧

快的科技类核心期刊,可以7月初见刊,也有7月底的,也有8月初可以出刊的,也有明年的。很多科技类核心期刊都可以发表,看你要发什么方面的文章吧,我空间有介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