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工笔画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发布时间:

工笔画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参考文献是论文后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很多同学对参考文献的写法有很多疑惑,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格式为作品的“出版年份”或期刊的“年、卷(期)”+“:页码(或页数范围),”对于多个引用文件,每一引用文件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些出版物也将表示引用文件位置的信息作为页码)应分别列在每个引用文件的序号中,放在方括号后(仅列出编号,前面和后面的单词和字符,如“p”或“page”没有添加)和标记。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如下:

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便于读者考证的官方出版物。

2、所列参考文献应当标明编号、书名、作者和出版信息。

扩展资料:

论文格式的.注意事项:

1、打印要求

所有毕业论文均采用A4纸打印,上下边距2.5cm,左边距3cm,右边距2.5cm。行距为行距的倍数(设定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为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纸上使用的字体要求是宋体。

3、字号

第一级序、题为小三黑体;第二级序、题为小四黑体;第三级及以下序、题为小四宋体,正文与第二级相同。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每页为页眉,以宋体为中心,宋体5号,印有“XX大学X X X理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应按阿拉伯数字(小字体五字)在页脚内连续排列,中间书写。

参考文献是根据GB/T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辑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编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书写样式不可随意更改,要按照标准仔细地进行排版。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相信这些大家都很清楚怎么用,参考文献的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中有几个小点也许一直被同学所忽略,我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第一,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第二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第三,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第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第五,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如图所示。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02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如图。03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 (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 文献类型标识如图。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参考文献的格式标准01有明显的“参考文献”标记,参考文献4个字独占一行,下面是各个参考文献条目; 每个参考文献有明显的标号,标号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1】、[1]、(1);标号可以是Word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工书写。02标号内不要添加标点符号,例如:不要[Num.]或(Num、)等。每个参考文献中最好有时间休息或者URL或《》书目信息;一条参考文献内及在此条参考文献没有结束时不要有手动换行或者回车符。格式及举例0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C 67.0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0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0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D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0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0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0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0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本页搜狗指南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0无帮助查看全文大家还在搜参考文献格式范例参考文献查询入口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怎么写示例参考文献有哪些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考文献格式图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参考文献格式模板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参考文献格式举例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网页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期刊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格式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示例参考文献怎么写入论文中参考文献专利的格式怎么写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弄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示范参考文献怎么标注到论文中参考文献是期刊的话怎么写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设置参考文献的正确书写方式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网页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期刊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格式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示例参考文献怎么写入论文中参考文献专利的格式怎么写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弄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示范参考文献怎么标注到论文中参考文献是期刊的话怎么写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设置 相关指南参考文献怎么写,参考文献格式是什么明光魅影职场/理财参考文献格式黑白教育/学习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云龙职场/理财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wendy教育/学习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测试05教育/学习正在加载文献标识类型01 / 03文献标识类型点击目录可快速跳转至页面对应位置01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如图所示。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02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如图。03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 (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 文献类型标识如图。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参考文献的格式标准点击目录可快速跳转至页面对应位置04有明显的“参考文献”标记,参考文献4个字独占一行,下面是各个参考文献条目;
每个参考文献有明显的标号,标号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1】、[1]、(1);
标号可以是Word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工书写。05标号内不要添加标点符号,例如:不要[Num.]或(Num、)等。
每个参考文献中最好有时间休息或者URL或《》书目信息;
一条参考文献内及在此条参考文献没有结束时不要有手动换行或者回车符。格式及举例点击目录可快速跳转至页面对应位置06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C 67.07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08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09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D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10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11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7位粉丝具体如下:1、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2、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3、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中括号表示,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英文句号结束。

工笔画论文的参考文献

-> 艺术 -> 绘画顾恺之《洛神赋图》简介及赏析 2009-9-17【名称】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宋代摹本【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分别藏于中国大陆、台湾台北及美国。【作品资料】见以下链接顾恺之名画《洛神赋图》补遗赏析: 曹植文章《洛神赋》: 曹植简介: 顾恺之名画《洛神赋图》赏析: 顾恺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作品《洛神赋》: 王献之简介: 赵孟頫书法作品《洛神赋》: 赵孟頫简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顾恺之《洛神赋图》图并曹植《洛神赋》原文赏析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481.html【简介】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5卷,皆绢本设色,分别藏于中国大陆、台湾台北及美国。一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藏故宫博物院;另一纵26厘米、横646厘米,藏辽宁省博物馆。 该图以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为依据,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作品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使画面既分隔又相联接。图中山石、林木,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面貌。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作品线条,前者飘逸,人物动态委婉从容,后者人物形体较低矮,线条圆转短拙,色彩较浓丽。【作品赏析】青绿山水是重彩山水画产生和发展的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继承了早期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并直接脱胎于魏晋时期的人物画传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并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两宋重彩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大青绿山水产生时的最初状态,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本着历史承传的基本规律,它一定保留有早期人物画的某些艺术特征,而这正是顾恺之《洛神赋》图的重要价值之一。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然是人物画,但以大量的山水为故事展开的背景。由于顾恺之本人就是较早地涉及到山水画创作和理论的大家之一,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洛神赋》图中山水部分的画法是具有那一时代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图中树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关系较为混乱,确如张彦远为我们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的那样:“魏晋已降,名迹在人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石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伸臂布指。”从而为我们在理论与实物考据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画面貌的特征。从线色本身来看,《洛神赋》图中线条细劲有力,如张彦远所言:“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线条的表现力内在含蓄,以表现意态为先。线条内部勾勒产生的块面以青绿填色,色彩变化较少,只在坡脚岸边施以泥金。山石树木,结构单调,状物扁平,但富于装饰性。此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从帝京回东藩的途中,经过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原文中主人公虽然对宓妃充满爱恋,而最终却不得不离去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伤感与无奈。顾恺之在这幅画里却将结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与宓妃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告终。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在同一画幅的不同场景中展开,将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浪漫感人。这种手法后世多有借鉴,如五代的顾闵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洛神赋》图中一些树、石的表现上,作者以凹凸晕染的方法来增加立体感,这来自于对当时青铜铸造艺术和帛画艺术手法的借鉴,来自于那一时代随着佛教的不断传人,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和相互影响。此外,图中人物的塑造也是极其成功的,人物虽散落于山水之间,但相互照应,并不孤立,神情的顾盼呼应使人物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视觉联系,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对人物神态的准确刻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在脸上加三根毛一事,其云:“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观者详之,定觉神明殊胜。”脸上加三根毛对于绘画的教化作用来说,其实并无任何联系,而颐恺之却认为它能够反映出裴楷的气质,这是属于一种极个性化的问题,而不是某一类人的典型化和抽象化。这种对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视与追求,表现在他对刻画眼睛的谨慎与仔细。他说:“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也。”很明显,顾恺之对人物表现的要求是如实地反映人物独特的气质和品格,而不是某种概念化的东西。东晋顾恺之所作。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画面采取分段连续形式,概括描绘了几个重点。通过对洛神神情、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情意。直接表现在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和苦闷的主题。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环境生动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作者简介】顾恺之(约公元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与绘画理论对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洛神赋》就是他的杰作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虽然是摹本,但基本上反映了他的艺术面貌。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从形式上区分,大致可以归纳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其中工笔画的产牛源远流长,并有过辉煌的成就。1972午春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元前206—公元25年)墓中发现的汉代帛画,就显示出工笔画的高超水平。在唐代(公元618—907午)以前,工笔画可以说足中国绘画的主体。至宋代(公元960—1279午)工笔画和写意画虽然并重,但工笔画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只是到了元(公元1271—1368午)、明(公元1368—1644年)时期,某些文人画家崇尚写意手法,提倡水墨画而致使工笔画口趋衰微。然而发展到了近现代,人们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革新中国画之后, 工笔画才逐渐有了转机,不过中国工笔画艺术真正得到复兴还是在现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国家重视民族艺术,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创作方针, 中国画也随着整个文艺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个新的发展时期。不少画家在传统中国画以及年画、连环画、壁画等领域中,广泛地采用厂工笔画技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如《考考妈妈》(姜燕作)、《西厢记》(王叔晖作)、《大闹天宫》(刘继卤作)、《同欢共乐》(刘文西作)、《玉兰黄鹂》(于非间作)等优秀作品。不过由于画坛积习甚深,致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尚未达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程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才真正迎来了艺术的春天。这时工笔画艺术才得以显现出其蓬勃的生机。当今的工笔画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古历史题材或贴近现实生活内容的人物画, 又有意境清新、别开牛面的山水画以及牛机盎然、栩栩动人的花鸟画;画家们在艺术和技法的运用上也争相展示各自的特色, 并皆有所创新。更为可贵的足,画家们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发现工笔画艺术及其技法有着极大的潜能,其表现力之强、适应性之广,使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必然会有无限广阔的前途。艺术反映时代, 当今的工笔画艺术足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加以创造和革新的,它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在整体上真正展现出了时代的风采和面貌。这本画册正足反映这转变发展时期工笔画的艺术风貌。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1.散点透视 2.平面布置 3.随“意”组合 4.诗书画印 5.立轴、长卷、扇面、...构图,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现代绘画中称为构成,新老观念虽有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人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现实世界的时间是流逝的、无限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无边无界的;而人的创造物——绘画,就时间而言是凝固的、有限的,就空间而言是二维平面的,有边界的。这两者是如此地截然不同,却又有着最密切的对应联系。所谓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这种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过程。尤其是现代绘画,这种转换以纯粹创造的外表显示出来,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抽象了。

宗白华《美学散步》

国画工笔花鸟论文参考文献

工写妙合画心境,融会贯通求变革 -----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的作品赏析 夫从艺者,托其根于心智也,发其花、笔端墨彩于萱桑也。人之神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赋形凝萃于画间。庚寅(2010)年春(5月15日),在首都的一场拍卖会中,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先生的多幅花鸟和国画人物作品赢得来自全国各地和场外的网络参拍者竞相投购,其中一幅斗方葡萄创下25万元的拍卖纪录。五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不畏风寒的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前来参观竞拍。展厅四壁挂满了国内外中国画大师们的作品,清国先生参拍十幅中国画作。这幅以葡萄为主题的《春华秋实》展拍,气势恢弘、枝藤遒劲而又笔墨浓重!赵清国,河南郑州须水镇人,1954年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五人排行老末,儿时受大哥和父辈的蒙学影响,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他最大的理想将来当一名画家。中学读书时,他的文化课和美术课成绩都非常优秀。然而“文革”却断送了绘画的梦想。1970年,刚满十六岁的他不得不携笔从戎,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工程兵某部。白天在坑道里从事繁重的体力施工,晚上回兵营挑灯夜战,读书写字。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清国的意志,坚定了他学画、当画家的决心。从那时起,他养成了画速写的习惯。他说,他至今不抽烟、不打牌,和年轻时画画的理想追求是有直接关系的。庄子《外篇》曰:“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青年时代的清国,奋发上进,施工工程,文化宣传,样样都抢在前头,干的出色。他说,人活着,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有种向上精神追求,越是环境艰苦,越要有独立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他常以古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普通施工员,到书记员,再到司务长,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清国在部队的时候喜欢读书,兴趣广泛,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他最钟情的还是画画。他不但喜欢画花鸟鱼虫工笔小品,更热心于描写全景式的大幅巨制。他有时也画油画、搞书法,涉猎极广,没有定式。他最终走上绘画道路正轨,拜潘天寿的入室弟子,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朱颖人教授为师,却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70年代末,已转业到地方的物资系统清国,在洛阳接待了朱颖人、陈永康等先生一行的艺术家,并观看了他们合作的一幅丈二巨作《洛阳花似锦图》,那绚丽的墨彩、挺立的奇石,虬曲的松柏、华丽的牡丹、萱草以及气势逼人构图,让清国良久驻足,竟然看呆了,原来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拜朱教授为师,学画国画。说来也巧,刚好朱颖人先生与河南知名花鸟画家李自强先生熟捻。他家中收藏有朱先生十数张从20世纪60年代延至新近的大幅花鸟画作品,清国如视珍宝,借来系统地仔细临摹。他深感自己原有的绘画功底不足,先后在天津大学进修MBA期间到天津美院和贾宝珉、姬俊尧、王之江、李学瑛等先生系统地学习传统绘画理论。1992年4月,经李自强先生推荐,清国带上了数十幅作品驱车千里至杭州西子湖畔朱先生府上求教。朱先生在一一看过作品,夸清国画画有灵气,并在其作品上题字:“精神可嘉,当需努力”。兴致之余,朱先生信手边画边讲,口传身授。那年,朱先生71岁,清国43岁,当为先生的晚年弟子之一。“朱颖人先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表现在他的三个基本观点之中,艺术风格要与个性相和谐、生活的感受是创作的源泉、中国画笔墨是能不断传承发展的艺术。他身上充分表现了一位当代中国画人精审敦厚、充满自信的品质。”朱颖人先生的师承十分丰富,他既受过颜文梁、林风眠、孙文林、关良、倪贻德、黎冰鸿等人学院式的西洋画教育,也受过蔡卓群、吴茀之、潘天寿等人师徒式的训练,他善于吸收中、西绘画两方面的营养,把学院式的教学和传统师徒传承式的训练结合起来学习,并贯彻到他以门生代行老先生的教学中去。朱先生常说:“光学古人的笔墨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师迹又师心,注意学习古人的意境和构思”。朱先生重视课徒与古代名画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的关联互动,主张借“临摹与读画”以学古(即因),承“写生与创作”(即创)以开今。通过学古达于开今的目的。写生是师古人师造化的实践,是通向创作的必由之路。创作是写生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又是师古人,师造化的试金石,通过实践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实际上在整个学画的过程中,临摹、写生、创作三者是循环往复不断交替进行的。在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下,清国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重新注意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关系。大体来说,清国的创作九十年代前以临摹为主,兼及写生创作;后期以写生、创作为主。纵观清国的绘画是临摹、写生和创作交叉进行的。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清国逐渐走出一条自悟的学画之路。清国追随朱颖人教授以及诸多先生学画,虔诚,有颗执著之心。先生们亦都倾其所长,无论从题材画意,还是笔墨题款,都毫无保留的传授。清国学得刻苦,也学得灵活。既从宏观着眼,注意把握大局。又从微观入手,一笔一画,精微描摹。他学习有心,不但揣摩老师们的传授要点,而且重视研究老师各自的画路、画材,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地借鉴。2005年以来,清国进入创作盛期,完成了一批以葡萄,牡丹、荷花和各种农作物为主题的大型画作,像《风雨荷塘图》、《南风吹来望丰年》、《山中惟有茶烟》(2006年),《春雨》、《清溪品茗图》、《石榴韵赋》、《秋馨图》、《云岭寄情》(2007年),水彩画《雪域佛光》、《缤纷净界》、《嵩山雪景》(2008年)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通观清国以花鸟为主景的作品,早期的作品比较写实,“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追求朴实的自然美。近期的作品渐趋夸张,带有一定的象征性,透露出较多的理性精神。从上述作品可以明显看出,画家渐由“客观”描摹进入一个主观“臆造”的全新阶段。在创作构图上,清国着意追求雄浑博大的意境,大视角、特写式镜头强化、夸张花木的奇绝,枝藤的伟岸,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随作品迸发出心底的崇高感。我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评论家,人民艺术家鲁慕迅先生在其《梅花》作品上题款“漫天飞雪压重峦,独立冰崖展笑颜;根有丹砂花似火,化将光热暖人间”。为更好的表现和适应大幅画创作的需要,清国运用粗放的大笔,以浓墨、焦墨和重彩,泼洒胸中浩然之气,从而追求朴厚凝重的艺术效果。这种壮美的审美取向预示着清国艺术创作孕育着一场突变。为迎接这场孕育已久的艺术创作变革,清国先后接受《世界知识画报》、《科技人》和国家机关的邀请,赴京创作巨幅葡萄题材的《珠玑图》、《紫气东来》、《寻诗觅句涉秋园》等画作。他告诉我,近期要重新有选择的读些理论书籍和诗集,拓展意境,滋养笔墨,六十岁以后再进行风格变化,以期探索花鸟人文画的表现方式,展现由修养与能力交融起来的思维,达到直取水墨写意作品的神意格调和主题思想品质。

您好,希望能够给您帮助参考高等院校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对其历史的了解,重视临摹课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形式语言的研究。 作为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一套传统不变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中国美术教育界经过剧烈的思想震荡,从思维方式到意象表现,从精神层面到技法层面都更趋多元化。各类画种都进行着巨大的改变,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进行着全面的创新与改革。作为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中国画教学组成部分,现代重彩画就是中国美术改革大潮中的一份子,现代重彩画由媒材的变革与技法的创新,从绘画手段、造型语言、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的演变,牵动了当代中国画坛一系列的变化,现代重彩画以多元的价值取向,不断挖掘创新,重视吸收现代艺术形式的精华,引导学生领略现代重彩画的文化内涵,完成着对传统重彩画的超越。传统不变的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重彩画的教学,高校现代重彩画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学习体系与思路,尤其是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历史的了解 翻开中国美术发展史,传统工笔重彩画从发展到兴盛,从兴盛再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变化发展历程,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财富和学习资料。因此在重彩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传统重彩画的发展历史了解,增强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史中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并让学生思考着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重彩画的课题。 传统工笔重彩画自古有之,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无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时代、新石器时期沧源的原始岩画,东汉酒泉的墓道砖绘彩画,还是秦代咸阳宫廷遗址的重彩壁画,都充分显示古代艺人在运用天然矿物色所表现出的纯朴率真的审美意识,根据现有的图文资料,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工笔重彩画,当时重彩画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我们从出土的战国时期两幅帛画《龙凤人物图》和《御龙人物图》的分析来看,无论构图构思、用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不仅表现内容丰富多样,表现方法也极具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重彩画有了明显的新发展。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懈追求,在材质和技法上进一步发展,把重彩画推向辉煌。从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宗教壁画和几幅早期的卷轴画摹本来看,这一时期的工笔重彩画有了深厚的基础,尤其是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用线更精炼并具有轻重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笔法,在色彩上继承了前人的传统用色,色调却更为丰富并能协调统一。我们能从众多唐代墓室壁画中看出,当时运用色彩的高度技巧,如永秦公文墓壁画《宫女图》,其中宫女服装的色彩变化非常细微精妙,不仅红、绿、青、紫诸色绚丽多彩,更有深有浅,或鲜或灰,画面中的绿色就有多种不同的绿,唐代工笔重彩画最兴旺时期,如周彷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工笔重彩画在汉唐时代达到第一次高潮,在汉唐雄风的推动之下重彩发展为绘画的主流。从元代起重彩画进人发展的晚期,尤其是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以严谨、精到严谨和高度娴熟的技法 ,并运用堆金沥粉,双勾填彩等方法,其画面造型、勾线、设色等方面都让后人所不及,绘制成一幅气度非凡、灿烂辉煌、生动传神,又具有强烈装饰风格的宏伟巨作,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品。古典延续时期,随着中国水墨文人画的兴起,重彩画逐步衰落。现代复兴时期,日本画家广泛吸纳西方印象派写实主义等色彩表现手段,重新构建了具有民族绘画形式的日本画表现形态,日本画逐渐转入重彩画的图式。日本重彩画的崛起引起中国画坛很大的震动,我国现代重彩画家蒋彩萍、唐秀玲、陈子、胡明哲、林容生等,大胆地尝试新型综合绘画材料和媒介,拓宽了绘画材料的运用范畴,特别是对材质美的追求和运用,突破了传统绘画工具与材料及表现手法的局限,扩大了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与表现的新空间和新领域,极大的丰富了绘画语言的整体面貌。重彩画被注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识,并迅速为全国各大高校所接受,这是当代美术变革的要求,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重视现代重彩画临摹课的学习 目前中国画教学体系,尽管在发扬民族传统,保留传统精华,但在设课与授课上,对临摹课教学没有给予真正的高度重视,只把临摹看作是一个应有的过场,实际教学计划中临摹课安排的课时比例少,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表面的勾、点、皴、染等技法因素上,对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审美特点、造型特色等问题缺乏深层的研究探讨,为使我们传统民族绘画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正确面对重彩画临摹课教学中诸多问题。 现代重彩画是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成果,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潜力,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照传统,做好这点,才能把握到传统的精华。人类的文化成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成,任何一种创新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鉴前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临贤习圣是启迪我们自身本原的智慧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又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临摹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临摹这一手段去了解、研究重彩画的特点,通过临摹教学,学习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学生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对自己绘画学习有一种较高的要求,并且为将来的外出写生、毕业创作、教学等等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就非常重视传统,他认为画家如果没有临摹的基础,就无从接受和继承古人的遗产,在早年学画的过程中,他对一套《芥子园画谱》就临摹了几十遍。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先生就是从临摹故宫藏画开始,特别是学习宋代赵佶的花鸟画而走上工笔花鸟画创作之路的。追溯到晋唐宋元明清的画家,都是通过临摹入门并奠定绘画根基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不是对初学者的要求,而对有了一定基础的画家的要求,正值高校美术院系学生而言,通过临摹学习对于获得现代重彩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对前成果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了解,是门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功课。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临摹教学中不要求和临本相像,不须要还原,要求学生用一种主动积极的研究态度去研究,去发现,吸取传统的、典型的、中国式的重彩画语言,发现旧程式以外的可能性,寻求适合现代形式的多元表达方式,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传统,是为了寻找千年以来,中国画家认识问题的角度,看到传统重彩画什么地方优秀,什么地方还有局限,什么地方还有待我们去改进,去创造,努力使现代重彩画焕发新的活力。 三、强调学生对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研究 现代重彩画要发展就得借鉴,只向传统学习还不够,同时还要向世界各国、世界各民族优秀艺术学习,不断研究和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也为当今中国画坛唤醒了一系列全新的绘画语言。现代重彩画是强调绘画的创造性、自主性,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恰当的媒介和各种技法,不再受传统单一绘画的约束,尽量把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充分表现。马克思曾说,未来社会的教育应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当代重彩画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气质,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自由表现的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现代重彩画。 传统重彩画是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绘画的载体是绢本、纸本和壁画等,由于绘画媒材的变革,导致了技法的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元,由此焕发出一系列色彩语言变化,现代重彩画在材料上首先通过新科技的方法,现代人开放的观念与新的重彩画媒材相结合,语言表现变化丰富而自由,更大范围的拓展了重彩画颜料的种类和色相,强调选用优质的画材作精细的特殊处理,注重画面质地肌理的变化,作品画面总体色彩效果更强烈震撼,天然矿物颜色加强了画面的色彩厚重感,金银的使用更让作品更产生了富丽堂皇的感觉,同时从多方面引进西方绘画的肌理意识,加强了现代重彩画色彩的独特语言个性。 如何使用传统颜料,认识掌握其性能是教学中重彩材料重点解决的问题。从艺术史上看,人类在发明化学合成颜料之前,都是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作画的,如前面讲的各种壁画,还有西方油画出现之前的丹培拉画法,传统中国画颜料分为两种,植物质颜料和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使用比较方便,用水调合来使用,因矿物质颜料由各种颜色的矿石通过研磨、漂制而成,所以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也叫石色,特点是色泽纯正,艳而不俗,富有光泽,耐磨、不易腐涩,作品色彩可以千年不变的特点,但是使用石色须用胶来调合,因此石色的掌握是初学者重彩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我国传统颜料种类繁多,每个系列又分多种系列,其中学生熟悉的墨又有分油烟、松烟、漆烟等种类,白色系列有蛤粉铅粉、云母等,蛤粉使用难度较大,不易掌握,但其色经久不变。青色系列中根据其颗粒粗细,颜色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等,赤色系列有朱骠、朱砂、胭脂、褚石、银朱、西洋红、红珊糊等,黄色系列有土黄、月黄、石黄、雄黄、等,绿色系列根据其颗料大小又分头绿、二绿、三绿等,有金色、银色等。传统天然矿石在色彩种类已经比较丰富,但是方毕竟色彩种类相对较少,而后来研制发明的人造高温结晶仿矿物质颜料,能很大程度弥补这一不足,这些微妙的色相变化,都优于传统的重彩画颜料。现代工艺技术下,无数种类的结晶颜料,在一定的光线照射角度下可以发出一种宝石般的光泽,如果传统天然矿物色石与仿石色的结合运用,作品画面色彩就会显得格外浓重,饱和度格外的高,和传统水色形成较强烈反差。除此之外,水干色、云母粉等新兴材料的合理利用对画面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装饰艺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母体,从一开始就以浓厚的装饰性作为绘画表现形式的个性特点,箔具有极强的画面肌理感和金属感,贴金箔、银箔、铜箔、铝箔也是常用技法之一,具有光芒辉煌的装饰效果。有什么样的媒材,就有什么样的技法。高品质的材料给现代重彩画画家、学生提供了广阔无比的展示空间,带来了创作技法的变化与创新,色彩的塑造力及材质的美感,更加展现了色彩本身的美性品质,带有鲜活生动的现代气息,产生了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新的跨越。 中国画本身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开放局面,工笔、水墨、没骨、泼彩、泼墨、工写结合等等,各种形式还在打破界限,互为融合,一直强调的“写意”两字一直是水墨画的专利,而经过种种实践研究,工笔画中也含写意的成分,不过是用工整细腻的笔法表现而已,一幅画中工笔画与意笔画结合才会显得画面更加自然舒展。相对于中国传统重彩画,现代重彩画采取了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将做画材料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把以前使用的熟宣改为温州皮纸,粗纤维纸、麻纸、棉布,油画布、把勾线的狼豪为长锋羊毫或排笔、刮刀;将三矾九染为色彩的错落套叠;各种材质的综合交融使用,创作作品画面有水墨渲染的效果,还具有西方油画的独特的味道。 现代重彩画将现代西方科学、自然主义、合理的写实主义生动地融进作品表现手法,扬弃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种类、方法,在保留吸收传统工笔重彩画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洋绘画的科学用色原理,强调绘画中要突出对光与色的处理,在颜色材料的选择与色彩的表现方面更突出材质美,追求现代重彩画中的肌理表现,注重画面不同色块之间的整体性。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为中国绘画的理念突破、画路拓展、技法创新寻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路径。比如在空气的表现方式上,现代重彩画直接以不同颜色的浓淡深浅,垫满画面的背景,来表现画面中充满大气的远近空间效果,这不同于传统绘画中的留白处理方法,现代重彩画的色彩处理,既不同于西方的色彩关系,也不同于东方后期传统的卷轴画随类赋彩的表述。 在教学中由于当代重彩画的变革可以使绘画主体、材料运用和艺术主观意识紧密结合,营造出画面的气氛和意境,从而增强画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作品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能全面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不是如何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通过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创新与发展的学习进程中,每一个画家和学生都面临着现代重彩画如何创新拓展的问题。高校现代重彩画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都在研究和探索中,远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还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努力探索,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只有学生改变固有的创作思路,开拓思维,重视对现代重彩画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才能实现现代重彩画的丰富性多样性,有力推动高校重彩画创作教学的发展。

中国花鸟画起源可以追溯到 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概括的说:“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兴盛于两宋。”盛唐时期,花鸟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画家往往专功一科,故而优秀的花鸟画家层出不穷。到了五代,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黄筌与徐熙便是其中两位最有成就的代表者。黄筌与徐熙以异曲同工之妙的创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光彩夺目,对后代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由于这两位画家的画风不同,以致称其“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唐天复(901-903)年间,花卉画家刁光胤入蜀,黄筌13岁师从之,当时就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17岁已经在前蜀画院里当待诏。他一边向师傅学习,另一边又博取诸家之长,花卉并取法滕昌佑,山水松石学李升,鹤师薛稷,人物龙水学孙位等,博取众长,自成一家。故而黄筌的造诣,六法俱备,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厚遇。黄筌一生没有离开画院,累加晋封。他的儿子居宝,居寀,兄弟黄惟亮也同在书画院里任“翰林待诏”。故而他的画风影响北宋前期百余年,成为当时品评花鸟画的标准。黄筌作画很重视写生,所绘画的题材多为宫廷中的珍禽,奇花异草等,甚至他个人为了创作,自己也会去培植花草养殖珍禽。 关于黄筌的创作有不少生动的传说。相传蜀主孟昶命黄筌在偏殿的墙壁上画六只鹤。他画的六只鹤,体态生动,栩栩如生,致使真鹤飞来立于画侧。蜀主叹赏。故而赐店名为“六鹤殿”。后来蜀建八卦殿,落成后,命黄筌于四壁画四时花卉、鸟雀、兔雉。其年冬天,五坊使在这座殿前呈“雄武军”所献白鹰,看到殿上所画雉鸡,就不断张开翅膀飞起来去扑它。蜀主遂命翰林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以旌之。 写生珍禽图——图卷,绢本,设色画,纵:41.5cm,横:70.8cm,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此画描绘了鹊鸽、麻雀、鸠、蜡嘴、蚱蜢、蝉、蜜蜂、瓢虫、牵牛等二十多种昆虫、禽鸟,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但各自独立,显然不是一幅有统一构思的创作,而是一幅写生稿。此画左下角还有“付子居宝习”的题字,很可能是给他儿子(黄居宝)习画用的示范作品。这一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写实、重视动物的各自形态特征和它的质感。例如:乌龟壳的坚硬、蝉翼的透明等,都描绘得非常精细。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由于黄筌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并坚持写生,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获得如此成功,并成为一个画派的开创者。据《宣和画谱》著录,黄筌作品有三百几十件之多,但至今只有《写生珍禽图》一件尚存,故而此画尤为珍贵。 黄筌的画法是“勾勒填彩,旨趣浓艳”,就是先以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填以浓重的色彩。画鸟羽毛丰满,画花浓丽工致,他其风格特点是用笔工稳精细,重在赋色。另外美术史家认为,黄派在唐以来凹凸花的基础上,完成了“没骨花”的画法。《洞天清录》集中说黄筌的画“真以粉堆,而不作圈线”。这就是典型“没骨法”技法。沈括《梦溪笔谈》谓:“诸黄(黄筌及二子居寀、居宝)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轻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我觉得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徐熙,钟陵人(今江西进贤西北)。他出身“江南名族”,先人历代做官,虽未出仕,却以高雅自许,自称“江南布衣”。他祖父徐温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义父,李昪于徐温死后篡夺杨吴德政权自立,所以徐氏家族便与南唐统治者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南唐统治者对于徐氏家族备加礼遇;另一方面,徐氏家族中的某些人则对于南唐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政治态度。徐熙的情况正如此,他个性是“淡泊宁静”,毕生精力专致绘画。政治上他始终恪守和朝廷不合作的态度,以江湖处士的身份往来于朝野间。一生虽置身于皇家画院外,却创作了很多杰出作品。他的艺术地位决不低于画院人士,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和独创天才的画家。他不随“时尚”,不专画名卉珍禽,由于遨游山林园圃,视野宽广,题材丰富,所以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他不局限于前人“法度”,作品常能“意出古人之外”,创立“清新洒脱”的风格。 徐熙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画面以墨为主,用笔墨画出物体的形态,然后略施色彩。故而显得笔意贯注,一气呵成,使画境既呈古旷悠远之意,色彩与墨迹不相掩映,又蕴藉勃勃生机。而此技法,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开辟了水墨写意画的先河,打破了唐以来花鸟画细笔填色的表现程式。宋米蒂就曾评曰:“黄筌画布足收,易摹;徐熙画布可摹。” 雪竹图——图卷,绢本,墨笔画,纵:151.1cm,横:99.2cm,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件作品不见与任何著录,画法奇特,这种画法在传世10余万件中国古代绘画中,仅此一例。据谢稚柳先生考证,这就是像迷一样的“落墨法”。此图水平及其高超,与记载的徐熙作品风格完全一致,且年代在五代-北宋初年,可以说是代表徐熙风格的惟一作品,也可能是他的学生所作。该幅作品,描绘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下方是大小数方秀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晕染出结构,留白以示积雪。石后中间是三竿粗竹,挺拔茁壮,细枝遒劲,残叶纷披。旁有数竿被雪压弯或折断的竹子,或粗或细,或断或弯,又有数竿细竹穿插其间,显得姿态多变,情趣盎然。左旁则现一段枯树,枝杈被折,或勾叶,或晕染留白,映衬雪景的萧瑟。而在刻画上,勾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墨与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同样是谨严的写实作品,与北宋盛行的“细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却也更多变化,更富情趣。 徐熙画花卉,多用“澄心堂纸”(纸质近于生宣,有吸水性)。所有的绢,绢纹稍粗。这非常适合他的画风。南唐后主李昪很重视徐熙的作品,当时“集英殿”中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并常把徐熙的花鸟画挂于宫中,称其为“铺殿花”或者“装堂花”。即以装饰强的花果铺满画面。名门出身对于徐熙的性格有潜在的影响,高贵的地位及其他的“鬼斧神工”足以与黄筌相媲美的画史地位。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概括了他们两人所处地位、接触的环境的不同,用时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及审美观点,表现手法的不同。黄筌父子画珍禽瑞兽,奇花怪石。他们所画的花鸟都是培养在“绣闼雕栏,金笼翠绿”之中的丰满肥硕的生物,适合帝王、显贵的欣赏情趣,所以在画院得到发展和重视,以至被北宋画院奉为规范,风靡百年之久。与黄家的富丽一格相比较,徐熙的画被评为“野逸”。徐熙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所看到的是田野自然情景,他画的花卉禽鱼,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毫无粉饰、不失本来面目的生物,所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说入宋后,黄筌在皇家画院占优势,硬将徐熙的画排斥在画院之外。但是宋太宗赵炅看到徐的《石榴图》后,曾叹赏曰:“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并将此画遍示画院里的画家,说是“俾以标准”。 所谓“黄徐异体”,也就是指以黄筌父子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的花鸟画体裁。黄徐异体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流派,各有千秋,具有相互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专门加以分析评论说,黄筌与徐熙犹如“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 参考文献: [1]杨维,林建群.中国美术史——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徐建融.中国美术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 [3]李乡状.工笔画技法与欣赏[M].吉林文史出版社. [4]金纳.工笔花鸟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丹,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画研究。

问题2我就不想说了,千篇一律,百度上多的是,不过,不要死搬硬套,要加一点自己的见解、感想以及看法。至于格式,你可以改变一下,别出心裁,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问题1:国画无非山水 花鸟 人物。其中山水为一大类。

工笔花鸟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中国花鸟画起源可以追溯到 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概括的说:“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兴盛于两宋。”盛唐时期,花鸟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画家往往专功一科,故而优秀的花鸟画家层出不穷。到了五代,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黄筌与徐熙便是其中两位最有成就的代表者。黄筌与徐熙以异曲同工之妙的创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光彩夺目,对后代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由于这两位画家的画风不同,以致称其“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唐天复(901-903)年间,花卉画家刁光胤入蜀,黄筌13岁师从之,当时就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17岁已经在前蜀画院里当待诏。他一边向师傅学习,另一边又博取诸家之长,花卉并取法滕昌佑,山水松石学李升,鹤师薛稷,人物龙水学孙位等,博取众长,自成一家。故而黄筌的造诣,六法俱备,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厚遇。黄筌一生没有离开画院,累加晋封。他的儿子居宝,居寀,兄弟黄惟亮也同在书画院里任“翰林待诏”。故而他的画风影响北宋前期百余年,成为当时品评花鸟画的标准。黄筌作画很重视写生,所绘画的题材多为宫廷中的珍禽,奇花异草等,甚至他个人为了创作,自己也会去培植花草养殖珍禽。 关于黄筌的创作有不少生动的传说。相传蜀主孟昶命黄筌在偏殿的墙壁上画六只鹤。他画的六只鹤,体态生动,栩栩如生,致使真鹤飞来立于画侧。蜀主叹赏。故而赐店名为“六鹤殿”。后来蜀建八卦殿,落成后,命黄筌于四壁画四时花卉、鸟雀、兔雉。其年冬天,五坊使在这座殿前呈“雄武军”所献白鹰,看到殿上所画雉鸡,就不断张开翅膀飞起来去扑它。蜀主遂命翰林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以旌之。 写生珍禽图——图卷,绢本,设色画,纵:41.5cm,横:70.8cm,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此画描绘了鹊鸽、麻雀、鸠、蜡嘴、蚱蜢、蝉、蜜蜂、瓢虫、牵牛等二十多种昆虫、禽鸟,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但各自独立,显然不是一幅有统一构思的创作,而是一幅写生稿。此画左下角还有“付子居宝习”的题字,很可能是给他儿子(黄居宝)习画用的示范作品。这一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写实、重视动物的各自形态特征和它的质感。例如:乌龟壳的坚硬、蝉翼的透明等,都描绘得非常精细。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由于黄筌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并坚持写生,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获得如此成功,并成为一个画派的开创者。据《宣和画谱》著录,黄筌作品有三百几十件之多,但至今只有《写生珍禽图》一件尚存,故而此画尤为珍贵。 黄筌的画法是“勾勒填彩,旨趣浓艳”,就是先以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填以浓重的色彩。画鸟羽毛丰满,画花浓丽工致,他其风格特点是用笔工稳精细,重在赋色。另外美术史家认为,黄派在唐以来凹凸花的基础上,完成了“没骨花”的画法。《洞天清录》集中说黄筌的画“真以粉堆,而不作圈线”。这就是典型“没骨法”技法。沈括《梦溪笔谈》谓:“诸黄(黄筌及二子居寀、居宝)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轻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我觉得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徐熙,钟陵人(今江西进贤西北)。他出身“江南名族”,先人历代做官,虽未出仕,却以高雅自许,自称“江南布衣”。他祖父徐温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义父,李昪于徐温死后篡夺杨吴德政权自立,所以徐氏家族便与南唐统治者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南唐统治者对于徐氏家族备加礼遇;另一方面,徐氏家族中的某些人则对于南唐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政治态度。徐熙的情况正如此,他个性是“淡泊宁静”,毕生精力专致绘画。政治上他始终恪守和朝廷不合作的态度,以江湖处士的身份往来于朝野间。一生虽置身于皇家画院外,却创作了很多杰出作品。他的艺术地位决不低于画院人士,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和独创天才的画家。他不随“时尚”,不专画名卉珍禽,由于遨游山林园圃,视野宽广,题材丰富,所以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他不局限于前人“法度”,作品常能“意出古人之外”,创立“清新洒脱”的风格。 徐熙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画面以墨为主,用笔墨画出物体的形态,然后略施色彩。故而显得笔意贯注,一气呵成,使画境既呈古旷悠远之意,色彩与墨迹不相掩映,又蕴藉勃勃生机。而此技法,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开辟了水墨写意画的先河,打破了唐以来花鸟画细笔填色的表现程式。宋米蒂就曾评曰:“黄筌画布足收,易摹;徐熙画布可摹。” 雪竹图——图卷,绢本,墨笔画,纵:151.1cm,横:99.2cm,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件作品不见与任何著录,画法奇特,这种画法在传世10余万件中国古代绘画中,仅此一例。据谢稚柳先生考证,这就是像迷一样的“落墨法”。此图水平及其高超,与记载的徐熙作品风格完全一致,且年代在五代-北宋初年,可以说是代表徐熙风格的惟一作品,也可能是他的学生所作。该幅作品,描绘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下方是大小数方秀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晕染出结构,留白以示积雪。石后中间是三竿粗竹,挺拔茁壮,细枝遒劲,残叶纷披。旁有数竿被雪压弯或折断的竹子,或粗或细,或断或弯,又有数竿细竹穿插其间,显得姿态多变,情趣盎然。左旁则现一段枯树,枝杈被折,或勾叶,或晕染留白,映衬雪景的萧瑟。而在刻画上,勾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墨与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同样是谨严的写实作品,与北宋盛行的“细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却也更多变化,更富情趣。 徐熙画花卉,多用“澄心堂纸”(纸质近于生宣,有吸水性)。所有的绢,绢纹稍粗。这非常适合他的画风。南唐后主李昪很重视徐熙的作品,当时“集英殿”中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并常把徐熙的花鸟画挂于宫中,称其为“铺殿花”或者“装堂花”。即以装饰强的花果铺满画面。名门出身对于徐熙的性格有潜在的影响,高贵的地位及其他的“鬼斧神工”足以与黄筌相媲美的画史地位。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概括了他们两人所处地位、接触的环境的不同,用时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及审美观点,表现手法的不同。黄筌父子画珍禽瑞兽,奇花怪石。他们所画的花鸟都是培养在“绣闼雕栏,金笼翠绿”之中的丰满肥硕的生物,适合帝王、显贵的欣赏情趣,所以在画院得到发展和重视,以至被北宋画院奉为规范,风靡百年之久。与黄家的富丽一格相比较,徐熙的画被评为“野逸”。徐熙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所看到的是田野自然情景,他画的花卉禽鱼,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毫无粉饰、不失本来面目的生物,所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说入宋后,黄筌在皇家画院占优势,硬将徐熙的画排斥在画院之外。但是宋太宗赵炅看到徐的《石榴图》后,曾叹赏曰:“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并将此画遍示画院里的画家,说是“俾以标准”。 所谓“黄徐异体”,也就是指以黄筌父子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的花鸟画体裁。黄徐异体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流派,各有千秋,具有相互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专门加以分析评论说,黄筌与徐熙犹如“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 参考文献: [1]杨维,林建群.中国美术史——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徐建融.中国美术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 [3]李乡状.工笔画技法与欣赏[M].吉林文史出版社. [4]金纳.工笔花鸟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丹,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画研究。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从形式上区分,大致可以归纳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其中工笔画的产牛源远流长,并有过辉煌的成就。1972午春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元前206—公元25年)墓中发现的汉代帛画,就显示出工笔画的高超水平。在唐代(公元618—907午)以前,工笔画可以说足中国绘画的主体。至宋代(公元960—1279午)工笔画和写意画虽然并重,但工笔画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只是到了元(公元1271—1368午)、明(公元1368—1644年)时期,某些文人画家崇尚写意手法,提倡水墨画而致使工笔画口趋衰微。然而发展到了近现代,人们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革新中国画之后, 工笔画才逐渐有了转机,不过中国工笔画艺术真正得到复兴还是在现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国家重视民族艺术,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创作方针, 中国画也随着整个文艺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个新的发展时期。不少画家在传统中国画以及年画、连环画、壁画等领域中,广泛地采用厂工笔画技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如《考考妈妈》(姜燕作)、《西厢记》(王叔晖作)、《大闹天宫》(刘继卤作)、《同欢共乐》(刘文西作)、《玉兰黄鹂》(于非间作)等优秀作品。不过由于画坛积习甚深,致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尚未达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程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才真正迎来了艺术的春天。这时工笔画艺术才得以显现出其蓬勃的生机。当今的工笔画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古历史题材或贴近现实生活内容的人物画, 又有意境清新、别开牛面的山水画以及牛机盎然、栩栩动人的花鸟画;画家们在艺术和技法的运用上也争相展示各自的特色, 并皆有所创新。更为可贵的足,画家们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发现工笔画艺术及其技法有着极大的潜能,其表现力之强、适应性之广,使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必然会有无限广阔的前途。艺术反映时代, 当今的工笔画艺术足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加以创造和革新的,它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在整体上真正展现出了时代的风采和面貌。这本画册正足反映这转变发展时期工笔画的艺术风貌。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1.散点透视 2.平面布置 3.随“意”组合 4.诗书画印 5.立轴、长卷、扇面、...构图,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现代绘画中称为构成,新老观念虽有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人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现实世界的时间是流逝的、无限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无边无界的;而人的创造物——绘画,就时间而言是凝固的、有限的,就空间而言是二维平面的,有边界的。这两者是如此地截然不同,却又有着最密切的对应联系。所谓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这种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过程。尤其是现代绘画,这种转换以纯粹创造的外表显示出来,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抽象了。

宗白华《美学散步》

蜡笔画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动漫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起动漫,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没错,动漫最早是在两千五百多万年前,原始人类用石块画出了野牛奔跑的分析图,这也许就是最早的动漫了,而如今,动漫的种类十分多,男生喜欢的冒险动漫,女生喜欢的唯美动漫,这都是动漫所带来的。讲起动漫,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动漫世界闻名,从经典动漫——阿童木,到现在的火影忍者,海贼王,可以说这些都是日本动漫的经典,动漫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热爱外国动漫时,再来看一下国内的动漫发展,额,准确来说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惨不忍睹,中国动漫的经典之作实在稀少,最经典的就是——葫芦娃,雪孩子等等,之后的中国动漫不可否认的就是大幅度运用了日本,美国的动漫题材。原创越来愈少。我也不是一昧地批判中国动漫的现状,只是现在的中国动漫实在是差,中国的爱国人士总是说不要看日本的动漫,我听到或看到总是微微一笑,不予理采,为什么?你说不让我们看日本的动漫,但,中国动漫抄袭的如此"完美”你让我们不看都不行。为什么会说中国动漫抄袭?《铁甲小宝卡布达》这部动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but,自从我看了一部名叫《快乐酷宝》的动漫时,那种感觉,就像你被人拿泥巴丢在脸上——无法直视,这部动漫和卡布达有一毛钱的差别啊,快乐酷宝仅仅只是换了主角,换了国家,换了机器人的形象,然后的剧情基本与卡布达无异。

再说说最近热播的动画《神奇阿呦》我第一次认识这部动漫是在我弟弟的描述中得知的,总体来说就是一只类似企鹅的外星人帮助主角克服各种困难,里面有一个严格的老师,一个粗鲁的毛毛,还有一个计谋特别多的丁冬,还有一个主角喜欢的女生,还有就是考试经常不及格的男主角,我相信看过《哆啦A梦》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妥妥是抄袭机器猫的剧情,又是老办法——换名字,换形象,换背景。然后就成中国专利了。

我实在不想吐槽中国动漫的现状,大量的抄袭,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羊熊二人组,也就是喜羊羊还有熊出没,在我看来,怎么形容呢,一只狼追一群羊追了好几百集,一个猎人杀两头熊杀了几百集都杀不死,实在无力吐槽。虽然中国现在的动漫,要不就是抄袭,要不就是让人无语,不过,中国动漫也是有代表作的,比如以已故作家温世仁先生的小说改编的动漫《秦时明月》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动漫,不过中国动漫的现状绝不会因为一两部优秀动漫的崛起而彻底改变,中国动漫的发展还需要一定时间,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一个个唯美瑰丽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平凡而又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情节还有那一首首旋律或静谧沉静或疯狂复杂的歌曲组成了缤纷绚丽的动漫世界毋庸置疑我们这一代都是在形形色色的动漫陪伴下成长的

一些家长认为,动漫仅供娱乐,看动漫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事实上,它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我们来说,优秀的动漫会在我们的心中撒下种子,友谊、正义、团结、勇敢……这些事物都会通过动漫在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深刻的概念。

动漫已经不再是幼稚的代名词,像家长心目中那种陈旧的思想认识,而是符合无论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心里需要的一种方式。优秀的动漫可以像书籍一样陶冶人的情操例如著名的火影忍者,主人公对自己的青梅竹马误入歧途的惋惜和对“要拯救他”的信念的执着,会让你渴望自己也能成为想主人公一样——对朋友不求回报的付出,更会使你珍惜友谊;死神中黑崎一护为了正义打破死神界条律,他的每一次慷慨激昂都让你坚定正义是不会因为陈规旧习而被扭曲的;他的每一次温柔婉转都让你坚信正义是不会被冷漠无情消亡的;驱魔少年中驱魔团队成员用他们的血和肉所铸造的家族光辉,在残酷的危险的世界照亮了每个人的前路驱散了眼前的黑暗。家的温馨让人倍加爱恋。任何一个动漫他的情节看起来都有点天马行空的虚幻但其中的情感却是真真实实让我们感动和渴望的,一个动漫一种精神,如果你看到一个总是在看动漫的朋友那不是他幼稚而是被其中的精神吸引了。

动漫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快乐,有人说看着美丽的食物人们的心情会变得开朗起来动漫中的人物唯美瑰丽虽然有点眼花缭乱但也会在观众观看的时候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心情动听的音乐一直是人们放松心情时最普遍的方法而动漫中的音乐是为了配合故事情节精心打造的据说超名气的动漫-高达在音乐上的投资就达到如此巨大的花费营造出来的氛围怎么可能让大家失望呢每当看到激烈的战争场面耳边却响起了《晓之车》的静谧旋律,就有种鸟鸣山更幽的平静心情。只要我在生活学习中疲倦不堪就会走入动漫世界,他会给你带来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甜蜜沉静悠然?

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在挫折中成长,也有人在等待中成长。或许,在卡通中成长是最快乐的一种方式吧!在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我既得到了乐趣,又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虽然现在已经对动漫没有了以往的那种狂热。但是,从他们那学来的东西永远都会伴随着我一起成长!

我不敢说自己是专业人士,但是我站在一个动漫迷的角度来看一部中国动漫我是实在“不忍心”继续看下去,太令人失望了。看中国现在的动漫,真的似乎有一种越来越烂的感觉,我宁可去看七八十年代的《大闹天宫》也不太想去看现在的中国动画片。中国动画片烂的主要原因是“制作”和“剧情”。

剧情总是爱模仿。我打开电视机,主要是会看一些综艺节目和动画片。主要是看“少儿频道”前些阵子,我看到一部动画片,叫什么“大耳朵图图”,我看的时候总感觉有些眼熟,十分的眼熟,却不知眼熟在哪里,似乎很像一部日本的动画片,就在我苦思冥想之际,妹妹跑过来说:“看蜡笔小新喽!矣?不是”我顿时大悟,原来如此,这整个就是一中国版的蜡笔小新。后来,又看了一部叫“百变机兽”的,不仅结合了美国的变形金刚,还外带一些类似“奥特曼”把人变到里边去。那什么“铠甲勇士”更不用说了。前两年,那什么“功夫熊猫”一出来,把中国人自己吓了一跳,功夫是中国的,反倒让一群外国人占了这么好的一个素材,之后,模仿者此起彼伏。

制作上,粗糙的嘛我就不说了,但是有两点我要说一下。第一,动作太假,假到总会在不经意间主角总会多出几个动作,时时手舞足蹈,类似的请参照“红猫蓝兔七侠传”。主角有时自己思考问题,眼睛学狐狸一样几个圈,在模仿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动画片,说真的我看了七八十年的动画片,觉得那时中国和日本的动漫相差不大。

第二,中国动漫的配音实在过烂!主要是配音演员感情不投入以及主角动作太假导致这一问题的严重,为什么我要去看听了半天搞不懂什么意思非得去看注释才能懂的日本动画片?因为配音,我感觉就是那个动漫人物说出的。

就像中国足球一样,中国动漫如此撑不开门面,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动漫迷,我怀着和中国球迷一样的想法但愿中国动漫在未来有较大的突破。

我是一个动画迷,或者也可以说是动漫迷。和很多人不一样,我不喜欢看电视剧,更喜欢动画作品。从小到大,我看过的动画少说也有50多部。

经常看动漫的人,谈起国产的动漫业往往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因为我们国家的动漫业与先进还有不小的距离。说起动漫产业的巨头,非日本和美国莫属。不过美国动画产业是迪士尼一家独大,日本却有百花齐放的多家动画制作企业。

国产动漫常常被拿来和日本动漫比较。我认为在制作技术上我们已经不输给日本了,毕竟很多热播的日本动漫都曾经找中国企业在画面、后期制作等方面进行代工。我们的动漫作品可以做出漂亮的画面和宏大的.音效,唯独缺少的就是作为一个作品灵魂的情节。也许是因为审核制度过于严格,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没有办法过审,因此我们的许多动漫剧本都只能说是不够精彩。不过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一些好作品出现,比如说《围棋少年》和《搜神记》,还有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有趣却被家长投诉而叫停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创作动画的成年人们恐怕不够明白,衡量一部优秀动漫的标准之一,不是看家长们是否喜欢,而是看孩子们是否愿意去看。就因为这一点,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像《虹猫蓝兔七侠传》那样难得的好作品。

我想,随着文化制度的不断发展,以后一定会有更多优秀动漫作品诞生。

摘要:在动漫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渗透下,动漫产品业在为动漫强国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成为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载体。我们青少年是动漫产业消费的主力军,很多人是在看动漫的过程中长大的,动漫产品甚至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的三观。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在动漫产业中得到有效地彰显和表达?如何在动漫产品中打造“中国印记”?如何在动漫产业中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激发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本文主要研究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动漫产品;民族文化;建议;思考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动画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礼仪习俗、剪纸、皮影、中国武术等等,皆可为动漫作品提供创意和素材。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动漫作品结合起来创造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作品,让动漫产业走向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需要令人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基于国产动漫现状的问题分析

20世纪80年代期间,很多中国动漫的从业者放弃了自主创作,转向海外动画加工的行业,这一局面使得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完整性收到了破坏。此后,中国受到西方动漫文化的渗透更加严重,如日本的《一休哥》、美国的《变形金刚》等,迅速改变中国年轻一代的观念,读四书五经、赏中国艺术的人寥寥无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国家与文化部的扶持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国产动漫技术水平和市场盈利都有所提高,《神笔马良》《大闹天空》等也曾获得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厄瓜多尔国际电影节奖等奖项,观众的喜爱程度也有所加强,然而国外动漫产品来得太强势,我们急功冒进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国产动漫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很难形成产业大品牌;第二,动漫制作机构、放映平台和衍生品开发等环节脱节,形成错误的运营方式;第三,国产动漫创作思路难以摆脱道德教化的创作惯性,没有稳定的受众群。第四,中国优质的本土卡通形象没有获得深度开发,无法形成经典。

二、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

据调查,在最受中国小孩喜爱的动画片中,日本、欧美、国产动漫所占比例大约分别为60%、29%、11%。古人说“行成于思”,因此正确看待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据调查显示,动漫是一种具有强大渗透力的传播媒介,能够快速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产生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再者,动漫产业需要利用大众熟悉的民族元素来赢得广泛的消费群体,我们应当看到,一部顶尖的动漫作品应该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充实消费者精神世界的精品。所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先导才能站稳脚跟,走一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两者互利共赢必然选择。

三、坚定国产动漫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传承

(一)做好受众定位,走向创新之路

由于市场上存在多层面、多元化的消费群众,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品牌都无法覆盖市场全部,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打造具有稳定受众群的动漫作品,从而确定自身产品的独特性。以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为例,宫崎骏动画系列以美的视觉,将森林、动物、历史古老的神以及人类贯穿起来,通过奇妙的故事情节突出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又以自己独特的画风来形成鲜明的辨识,这种建立在社会时代下的有深度的动漫作品更加深入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内心当中,比如《萤火虫之墓》《风之谷》等等,结合国家民族历史反映了环保反战的主题,同时又不缺乏《千与千寻》这些为能为孩子编制美丽的梦的作品,加上丰富的想象和美的视觉造就了宫崎骏的特色,因此打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核的影片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所谓中国特色,要抛掉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过时的价值观念,虔诚对待优良传统,注重强调乐观向上的主题,这样才能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二)打造精品卡通,提高价值空间

在卡通形象的设计方面,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利用开发,如《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正是我们一次很好的成功尝试,因为孙悟空的形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高价成交其版权,这种版权运营方式能够让创作者专心致力于打造精品的卡通形象,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不断的翻炒阶段,而是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耐下心来好好打磨,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具有特色的卡通形象和故事情节。正如美国创作的《功夫熊猫》,影片中充斥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但是外国又将西方文化的内核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既符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又无声地进行了文化渗透,可谓名利双收。我们必须学习这种创作模式,转被动为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我们的思想观念弘扬到世界中去。

(三)整合产业链条,优化运营模式

对于动漫产业,卡通形象的使用授权通常占了整个产业一半以上的盈利额,如美国的《芭比娃娃》,进入中国后每年都获得巨额的玩具销售利润;日本卡通产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位列第六,动漫产品的出口超过了钢铁产业。我们在被他国文化入侵的同时还在自掏腰包为它买单,这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中国动漫产业链条脱节所带来问题。其实我们也有过很好的尝试,如《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一系列动漫在市场运营和积累人气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包括玩具授权、图书版权、服装授权等领域的创收,更延伸到网络游戏、戏剧团等新生领域。但我们可以看到,急功近利的动漫作品也不再少数,如今年新出的《新葫芦兄弟》,商业模式下美术片已经不再有,因为找不到这样的技术人员,面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是都该好好反思。再者,单靠以情怀为卖点没有诚意和新意的动漫作品现在观众是不会买单的,因此丢到浮躁、传承积淀、厚积薄发才是动漫人的最佳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动漫的发展任重道远,不仅仅在推动经济发展上面,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动漫作品人依然要重视历史和美学,不断研究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将动漫与之融合,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创造出能成为经典的卡通形象,借助完整健康的商业运作,让中国动漫作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王韵诗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志.孙立军教授访谈录[M].装饰,20xx,(04).

[2]陈奕琳.浅析动漫产业化及其文化因子对民族文化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20xx,(08).

自制手电筒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6、自制 彩色蜡烛 材料:彩色蜡笔、蜡 制作方法: 1.找一个废弃的罐装饮料桶(如1.25升的可乐瓶子),整齐地剪去盖子的部分,把蜡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开水。不过要请父母帮忙,或在父母的监护下进行这个步骤。 3.把熔化的液体倒人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块儿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哟。至于原因嘛,往下看。当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蜡烛芯的线。 4.原来的蜡冷却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蜡笔液倒入其中(彩色蜡笔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把不同颜色的蜡一层层加上去,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 7、自制壁挂花篮 材料与工具:雪碧饮料瓶两个、胶水、刻刀、剪刀。 制作方法: 1. 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宽的宽带一条,和3厘米宽的窄带若干条。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条上刻出花纹如图 3 ,然后将这些窄条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绿色环中。 5. 取另一只饮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长的蒴叶。 6. 将花篮钉在墙上,插入叶子、鲜花,壁挂式花篮就做成了。 8、自制蟑螂捕捉盒 取一张220×150(mm)的硬纸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为捕捉面。取一张塑料膜,剪成与盒底相同大小,涂上粘合剂铺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关键在于粘合剂。粘合剂有两个作用:一是将蟑螂引入盒内,二是将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诱剂的调制:将40%的肉粉、50%的面粉、10%的豆饼混合,总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剂是20克松香与10克菜油混合,加热至胶状后,把引诱剂与粘合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制成了粘合剂。 把调好的上述糊状物均匀地涂在已衬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画好的虚线向内折,最后把舌片b插在凹口a内。 由于松香与菜油混合物的不干性,可使诱饵的粘性长达一个星期。将捕捉盒置于蟑螂出没的地方,因为盒内较暗,兼有蟑螂喜欢的诱饵,所以蟑螂会爬进盒内争食诱饵,被粘其上。粘满后,既可将纸盒压扁弃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调换涂有诱饵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将捕捉盒的尺寸扩大,并将粘合剂的成分稍作调整,加厚涂层便能制成纸制捕鼠器 带刷子的干净橡皮擦 写错了字,要用橡皮擦。擦完后,纸上总会留下不少碎屑。不管是用手拍还是用嘴吹,都不卫生而又麻烦。做一块干净橡皮擦就不会这样麻烦了。 材料:大橡皮、废毛笔。 工具:剪刀、胶水。 制作方法: 1.在橡皮的一头挖一个浅浅的小圆孔 2.把废毛笔的笔头拆下来,洗净晾干。 3.把毛笔头的尖端剪去,使它变成一把小刷子 4.把毛笔头嵌进橡皮的小圆孔里,用胶水粘牢 好,干净橡皮擦做成了。每当擦完橡皮后,你就可用刷子轻轻地把纸上的碎屑“扫”拢,再倒进废纸篓里。 个很简单,关键是思路。我上初中的时候也做过小制作,还得了三等奖。这种制作关键是要想出好的创意来,制作并非困难。我把我当年的小制作推荐给你吧。 我做的是个电子小天平模型,注意,这是个模型,只能称量很轻的物体,比如说两个小纸屑。制作需要的材料是:一块木板(最好薄一点,不要太大),一个垫圈,曲别针,锥子,电烙铁,几根导线,两个发光二极管,一节电池。这些材料都很好找,发光二极管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电子市场买到,很便宜的。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在木板中间用锥子转一个小孔,将一个曲别针弯成勾形,与木板垂直的通过小孔固定在木板上,勾上能挂住垫圈就可以。然后取两枚曲别针,将其一半拉直,只保留一个拐弯,实际上拉直的部分就是天平的臂,剩下弯曲的部分就是托盘。另一个曲别针也做同样的操作。然后将两枚曲别针和垫圈焊在一起,垫圈在中间,曲别针要成一条直线。然后将垫圈挂到勾上,调整勾与木板的距离,大约3mm即可。然后在两个托盘下固定两枚曲别针,曲别针旁边准备用发光二极管作指示灯。在木板下面设立电路,天平就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这个电路就相当于两个回路,共用一个电源,两个发光二极管。只要左边沉,左边的托盘就会和他下面的别针连通,从而电路接通,二极管发光;若两边重量相等,电路不通,两个二极管均不亮 方便筷 吃饭时,我用筷子去夹豆子。总是夹不起来。后来我就想,豆子是圆的:如果在筷子夹食物的一头挖一个半圆的缺口就行了,试着做了一双这样的筷子,去夹豆子,大家都说很方便!简单把!楼主给分!!!!!我做的是个电子小天平模型,注意,这是个模型,只能称量很轻的物体,比如说两个小纸屑。制作需要的材料是:一块木板(最好薄一点,不要太大),一个垫圈,曲别针,锥子,电烙铁,几根导线,两个发光二极管,一节电池。这些材料都很好找,发光二极管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电子市场买到,很便宜的。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在木板中间用锥子转一个小孔,将一个曲别针弯成勾形,与木板垂直的通过小孔固定在木板上,勾上能挂住垫圈就可以。然后取两枚曲别针,将其一半拉直,只保留一个拐弯,实际上拉直的部分就是天平的臂,剩下弯曲的部分就是托盘。另一个曲别针也做同样的操作。然后将两枚曲别针和垫圈焊在一起,垫圈在中间,曲别针要成一条直线。然后将垫圈挂到勾上,调整勾与木板的距离,大约3mm即可。然后在两个托盘下固定两枚曲别针,曲别针旁边准备用发光二极管作指示灯。在木板下面设立电路,天平就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这个电路就相当于两个回路,共用一个电源,两个发光二极管。只要左边沉,左边的托盘就会和他下面的别针连通,从而电路接通,二极管发光;若两边重量相等,电路不通,两个二极管均不亮。1、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 2、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和工具: 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3、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7。指南针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用途,它是根据磁学原理制作的。 取三合板一块, 锯一直径为120毫米的底板。把表面和边缘用砂纸磨光。在一张铅画纸上标好符号,按尺寸把盘面剪下,贴在底盘下,取一枚大头针或缝衣针,从底盘背面中心穿过,将尖头露出盘面做轴。根据尺寸把一块白铁皮剪成指针形状,并钻一个直径2毫米的孔,把一颗纽扣固定在指针上。用一块永久磁铁触指针数次,使指针磁化。最后,把指针放在轴上。注意哪头指向北,就这头涂成红色。 在使用时,不要让指针接触磁性很强的磁铁,以免影响指南针的磁极 。一个简易验电器: 1.我们知道通常我们的抽屉里会发现一些旧电池,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电,如果放进用电器来检验很麻烦而且无法知道它电剩余量。所以,你可以做一个小验电器。 方法简单如下:使用一个小灯泡,很小的那种(像挂坠或玩具灯上的,五金店都有卖)。然后用两根细漆包线分别连接灯上。两根线的另一端分别用于接你要检验的电池的正负极。根据小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电池的电量了。 2.拿把破雨伞,把布拆掉,拿一条电线,一头接电视或收音机,一头接到伞上面,就是一个好好的信号接受器。你想专业一点就在伞上面多绕几圈铁丝就行了。这是最省钱,快捷的方法,只是有点搞笑。 3将一根火柴和一根缝被的大针并在一起,用包香烟的铝箔将它们紧紧地包裹起来,再将有火柴头的一端的铝箔弯折过来密封捻紧。然后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装上定向尾翼,把针拔出,就成了一个很简单的反冲火箭。 实验时,把小火箭放在铁丝架上,点燃一根火柴,对准铝箔筒包有火柴头的部位加热。当温度升高到火柴头的燃点时,箔里的火柴匣被点燃,使周围的空气急剧膨胀,气体从尾口高速喷出。由于反冲作用,火箭筒便从架上向前飞了出去。 如果在铝箔中包两根头对头放置的火柴,两端都不封闭。将它放在上,从中部加热。当筒内火柴点燃后,气体从两头喷出,铝箔筒仍停留在架上,从而说明了系统的动量守恒. 4把两个同样的量角器在圆心处铆合并能灵活转动,把上面的量角器沿右端挫一个长l厘米的缺口,量角时,让它的张开与待测角的两条边重合,缺口所指示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画角时,先将缺口对准规定刻度,再沿张开处画两条射线就完成了。这种量角器还能测立体物(如螺帽)的角度。 因这种量角器使用时形似剪刀,我们把它叫“剪刀式量角器”。 5 我把我同学当年的小制作推荐给你吧。 他做的是个电子小天平模型,注意,这是个模型,只能称量很轻的物体,比如说两个小纸屑。制作需要的材料是:一块木板(最好薄一点,不要太大),一个垫圈,曲别针,锥子,电烙铁,几根导线,两个发光二极管,一节电池。这些材料都很好找,发光二极管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电子市场买到,很便宜的。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在木板中间用锥子转一个小孔,将一个曲别针弯成勾形,与木板垂直的通过小孔固定在木板上,勾上能挂住垫圈就可以。然后取两枚曲别针,将其一半拉直,只保留一个拐弯,实际上拉直的部分就是天平的臂,剩下弯曲的部分就是托盘。另一个曲别针也做同样的操作。然后将两枚曲别针和垫圈焊在一起,垫圈在中间,曲别针要成一条直线。然后将垫圈挂到勾上,调整勾与木板的距离,大约3mm即可。然后在两个托盘下固定两枚曲别针,曲别针旁边准备用发光二极管作指示灯。在木板下面设立电路,天平就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这个电路就相当于两个回路,共用一个电源,两个发光二极管。只要左边沉,左边的托盘就会和他下面的别针连通,从而电路接通,二极管发光;若两边重量相等,电路不通,两个二极管均不亮。

绘画活动一直是幼儿园孩子所喜欢的,他们可以用涂涂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和所理解到的。因此,绘画活动也是幼儿教师所重视的一个活动,但是传统的蜡笔画和简笔画活动已经对孩子们没有吸引力了,因此,我园在中大班开始对孩子进行线描画兴趣培养,孩子们都能体会到线描画带给人的不一样的美和艺术感。

线描画是素描的一种,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画,是在观察再现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引发丰富想象力,使其获得审美感受。然而线描画的清秀、隽美和含蓄、夸张被大多数幼儿教师所忽视,因此,在线描画活动中对幼儿教师的绘画功底是很考究的。线描画又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因此,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展线描画活动既新奇又有趣。在实践过程中,我个人对幼儿园线描画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欣赏作品,感知线描画的特点

没有接触过线描画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样的画叫线描画,我通过欣赏范画的方式让他们对线描画有一定的了解。在欣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欣赏活动要与孩子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而不是离开孩子的生活情境,将一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孤立地进行介绍。(2)在范画准备的时候要选取简单的线描画和相对复杂的线描画,单色线描画和彩色线描画,这样很容易就能让孩子了解线描画的种类、特点和表现手法。(3)引导孩子找出构成线描画的点、线、面,带领孩子逐步感受线条相结合带来的奇特美感,为孩子创造性地表现事物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进行技能的.点拨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都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和装饰。在孩子的眼中,大千世界是非常丰富精彩的。生活中的一切他们都想去尝试、去表现。所以,我们就因势利导,从直线、斜线、螺旋线、曲线以及点、线、面的组合开始进行线描画的基本技能的指导与点拨训练。训练中强调点、线、面的组合,如线线组合、点线组合、大点小点组合等等。并且,以欣赏和比较的形式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让孩子从中领悟到美好的东西是可以互相借鉴、灵活运用的,美是相通的,没有界限的。

比如,用线条表现“雨伞”和“花”。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用点、斜线、曲线等组合,描出各种不同形状的装饰“伞”和“花”的图案。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学习、去感悟线描画的技能,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用线描画表现单一的物品,然后逐渐到场景。

三、绘画内容,选择孩子所喜欢的

每个人对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东西都会敏感一些,因此在线描活动中选择孩子喜欢和熟悉的东西作为活动内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敏感,只要是画动物的时候,他们都画得特别专注,而且各有想法和创意。因此,我引导孩子们由点、线、面来装饰他们喜欢的小猫、小狗、猫头鹰、鱼等动物,鼓励孩子大胆表现,效果很好。记得有一次在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线描画画自画像,首先不说他们画得像不像自己(我们不以画得“像”为衡量标准,只要孩子敢于大胆尝试),他们能用很多漂亮的点、线、面图案装饰自己的衣服、头发、鞋子,画完之后他们自己都爱不释手,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线描画作品的新奇,满足了孩子的心理和表现欲望。

四、及时引导,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在孩子的创作活动中,既需要体现孩子自己动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象的过程,还需要教师巧妙地启发和引导,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将线描画的要求内化为知识、经验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这时,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鼓励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如果一个孩子还没有自信,不能大胆表现时,我们要无意地让孩子不能觉察的方式转到他身边去,与他套近乎,在充分了解了孩子的创作意图后,再认真倾听孩子在线描画过程中的谈话,当孩子的想象在线描画中不能完全体现时,教师要及时运用启发谈话或者是操作指点等方法帮助孩子突破,开拓其思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就能启发孩子丰富的联想,这也是线描画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五、线描作画,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美术教育的明确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线描画教学的目的最终也是运用点、线、面这些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

比如,在画西瓜船的故事时,我先绘声绘色地简述西瓜船的故事,着重描述一只好吃的老鼠的具体形象及几个有趣的场面。结果孩子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了,他们根据自己喜爱的内容来设计场面,利用线条把心中所想的表现出来。无论在造型上、构图上、情节上都体现艺术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孩子们有了创造线条的能力,有了线条对比的观念,有了塑造形体的方法,自然就有了创作的愿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孩子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把看见的、知道的、听过的,通过运用线条自由、随意,毫无约束地表现在画面上。这时他们的全部精力放在构思故事内容、捕捉有趣的场面、抒发自己的情感上,一张充满童趣的幼儿画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们在教学中只要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只要有了教师正确而细心的引导,孩子的线描画就能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掌握好画面的节奏,从中发现乐趣,就能使线描画变成一种自由快乐的学习,从而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了解线描画,喜欢线描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