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网络经济学的特点与研究范畴论文

发布时间:

网络经济学的特点与研究范畴论文

1、快捷性

消除时空差距是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之一。

(1)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连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在网络上,不分种族、民族、国家、职业和社会地位、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漫游,以此来沟通信息,人们对空间的依附性大大减小。

(2)其次,信息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网络经济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

(3)再次,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

2、高渗透性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三大产业分类法也受到了挑战。

3、自我膨胀性

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四大定律上

(1)摩尔定律(Moore's Law)这一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命名的。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价格则减半。

(2)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 Law)按照此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3)马太效应 (Matthews Effect)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

(4)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据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未来10年),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

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吉尔德断言,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进曲线”(Asympototic 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4、外部经济性

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根据各自独立的决策缔结的一种契约,这种契约只对缔约双方有约束力而并不涉及或影响其它市场主体的利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契约履行产生的后果却往往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个体或群体)。

5、可持续性

网络经济是一种特定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

6、直接性

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解释网络经济带来的诸多传统经济理论不能解释的经济现象,

扩展资料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力要素理论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这表现在:

1、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其信息能力即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劳动者即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

2、使生产力中起积极作用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隐含在其内的信息与知识的份量急剧增大,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专用的重要劳动工具。

3、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劳动对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

4、使生产力发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如虎添翼,由于科技情报交流的加强和科技合作研究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科技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社会和经济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强化。

5、使对生产力发展有长期的潜在的重要作用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日趋重要,本来就是与信息相互交融的教育更加信息化、社会化和全球化了。

6、使组合、协调生产力有关要素以提高它们综合效益的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导致管理科技甚至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发展到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的网际网新阶段,并与各种业务流程信息化相融合。信息不仅是管理的基础,而且与知识一道也成了管理的对象。

7、使作为生产力特殊软要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对生产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响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序化组织、总体性协调,发挥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的特殊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专门研究各种网络经济运行方式的科学。网络经济-科目经济学的核心包括两大部分主干课程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实务课程。其中就包括公共基础课、经济学基础、网络经济理论与实务、网络技术应用等几部分内容。网络,又可称为网状,是指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西方网络经济学家给网络的定义为:“网络是互补的结和链构成的。网络重要而鲜明的特征是不同的结和链之间的互补性。网络提供的服务需要两个或更多的组成部分”有的西方网络经济学家也指出:“网络能够被视为既建立在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个集,也是经济行为主体对不同经济目的采取相似行为的一个集”对网络经济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而言,网络经济主要是指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产业群体。广义而言,网络经济主要是指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网状运行行业构成的产业群体。网络经济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已经成为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其经济运作往往涉及一个国家的范围,甚至跨越国界,把几个国家或一个巨大的区域联结在一起。西方网络经济学家认为,研究网络经济离不开应用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函数理论和市场理论,但又远远不够,新分析范式应建立动态分析框架。“经济学网络的理论不是完全地推翻传统的伴随20世纪的经济理论新古典范式,而是努力构建一个更一般化的分析框架,以期能使新古典理论的各个方面变得更加完整”(第220页)。网络经济学把网络区分为真实网络和虚拟网络。真实网络是指经济行为主体间构建特定的网络联系物理结构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之总和构成真实网络的沉没成本。这种沉没成本构成了进入和退出特定的真实网络的重要壁垒。而虚拟网络却与此不同,它是能兼容产品(分享一个共同的技术平台)的一种组合,各种数字产品能在共同技术平台的网络链上流通。

经济与管理研究投稿特点

(1)凡投向本刊的稿件,文稿务求论点新颖,论据可靠,论证缜密,结构严谨,数字准确,文字精练。内容具有学术性、先进性、应用性和可读性。(2)文章应采用word文档格式,字数以至少7000字 (包括图、表)为宜,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提供文章标题(20字以内)、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2-5个)、作者姓名、所在单位、邮编及其以上内容的英文翻译;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务、职称、研究方向、从事专业、供职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参考文献,基金项目编号。(3)来稿如属国家及部委、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及部委、省级重大(重点)或攻关项目的部分内容和研究成果,或曾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或者急需发表,请在文末说明,本刊将优先刊出。(4)凡投向本刊的稿件,文责自负,本刊编辑部有删改权,凡不同意本刊删改者须有书面声明。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5)请勿一稿多投,严禁对自己已发表过的成果经过“重新包装”后再发至本刊,并请自留底稿,一般不退稿。审稿期为15个工作日,如被采用,本刊会用E_mail答复投稿者,请注意查收邮件。如稿件投出后3个月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登,即按本刊规定付酬,并赠当期杂志两册。(6)本刊已与有关机构合作出版网络版和光盘版,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网络版和光盘版收录。凡投向本刊的稿件,一律视为同意入编,并不与本刊发生版权纠纷。 本刊审稿周期一般最长为15个工作日,录用后会用邮箱通知,敬请查询。之后,请于收到录用通知的10之内,将钱汇至编辑部,若在规定之日内未将钱汇过来,则视做自动放弃处理;若在3月之内未接到本刊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由于本刊杂志社人力有限,对所有来稿无法一一答复,希望作者给予理解。友情提示:凡复写、复印、打印件和手写文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经济与管理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最先创办,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综合经济类刊物之一。是该校对外宣传、展示风貌的窗口,是推动、促进校内教学与科研发展重要的理论阵地。自创刊以来一直居于较大的发行数量,处于经济类期刊较突出的地位。

经济论文的特点

一、优秀经济学论文的特点 (a)选题 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 解释范围太狭隘的选题写作意义也不大,但可以作为小品文……(b)内容 利用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c)写作形式 形式规范,内容才能规范。如必须有理论综述部分,就要求确实要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度。必须有模型的假设,就必须设计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有规范的实证检验,就不能随便……二、经济学论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一切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构造主要主体的利润函数和约束条件,求最大化解。 三、典型的三段式经济学论文 (a)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 手段: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 (b)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如何提高模型:经典模型,了解其思想精髓。 手段:《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c)实证分析 手段:《计量经济学》……四、写作建议 (a)选题:知道现实的问题,然后给以经济解释。建议了解实际,最好工作两年;或者了解学术前沿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加工完美那些已经存在但还粗的模型。建议修博士学位。并且要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个人认为至少需要3年时间,樊纲认为需要10年。注意不要选 错了领域,人生可没有太多的3年可用于“试错”。 (b)学透《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估计要花3年时间。 (c)一个工具只用于解决一个目标(丁伯根法则),保持文章的主线。一篇论文只要解决 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有论证力度,也不会有学术性。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完成课题所具备的条件

1、学术性:论文的学术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科学性: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

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3、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

4、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1)毕业论文现有条件扩展阅读:

论文分类: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毕业论文有哪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

毕业论文的来主意事项: 首先自是选题。选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导师提供一堆题目,同一导师的学生在里边挑选,一般不允许重复;另一种是学生自己找题目,再由导师认可。不管是哪种情况,一定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贴近导师的研究方向。所以选题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导师是搞什么的,这样在写论文的时候才能得到导师最大的支持,导师一眼就能看出你的论文有什么错误,随便推荐给你两本书你就能找到支撑论点最有力的论据。 其次是注意论文格式,一级标题用什么字体,多大字号,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什么字体,多大字号,正文用什么,备注用什么,附录用什么,摘要用什么全都要按规定来。 此外就是查重了,尽管各个学校要求不尽相同,宽松点的有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五的,严格一点的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七的。不管怎么说,这是个硬性指标,最容易量化,重复率高了论文不合格,找谁都不好使。这就要求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尽量不要把原话直接往上抄。

学校的毕业论文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有的,论文的格式当然是有要求的,比如目录吧,你是不能用手工输入的,是当你完成论文后,自动生成的。其中有好多的细节要注意,重要是不能写错字,这是我们老师强调了的。还有哦,每个学校每个专业所要求的都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个不同有字数上的差异,也会有其他的,就像楼上说的,导师会在写论文前就把注意事项,格式会发到每个学生邮箱里。 打印的话,当然是用A4纸了,最好是定稿后再打印,不要到初稿才打印,这样会很要钱,现在打印贵死了,论文的话,页数又比较多。 还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再讨论,有哪些格式不好操作的,可以问我哦,以我知道的,再回复你,谢谢!

论文中主要内容、现有条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时间安排、预期成果这几项怎么写

浅谈外贸业务员如何走向成功——以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为例 你什么时候上交呢?需要写多少个字呢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一般应包括:①任务书或开题报告;②毕业设计(论文)文本,包括:封面、题目、内容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论文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可选);若提供软件,则须有软件及相关资料;若设计成果涉及图纸,则须有相关图纸;③毕业设计(论文)进展表;④成绩评定表及其他附件;⑤答辩意见(评语)及其他附件。 1、封面:封面按要求逐项填写清楚。打印封面要求与学院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的格式一致。 2、任务书或开题报告:按照学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学院教务部网站下载)填写。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按要求填写,并下发给学生,学生自选的课题不需填写任务书;开题报告由学生根据自选题目撰写,学生自选以外的课题不需填写开题报告。任务书或开题报告要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并有指导教师签名及分院审核意见。 3、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要求:选题要求扣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属于本专业的业务范围,反映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深度、难度;能够结合科研任务和生产实际进行。

关于大学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一、经济论文含义及特点 经济论文是研究经济现象,探讨经济规律,发展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工作实践的学术性文章。 经济论文是用来表述研究课题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为经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新兴经济学科服务的。 经济论文的要求: 一是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表述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二是必须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相一致; 三是必须能够指导经济工作实践,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语言文字力求简洁明了( *** :准确、鲜明、生动)。 经济论文特点:要体现出社会价值和可行性意义。 (一)现实性;对现实有借鉴、指导意义 (二)学术性;有一定理论水平 (三)独创性;有创新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 (四)效益性有可行性意义,有社会价值 二、选题 经济论文的选题很重要,它是经济科研活动的起点,也是论文写作的起点。 (一)概念:选题就是指在对已获取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科学研究和文章写作的方向与目标。 选题有双层意思:一是科学研究的课题选择和确定,二是指文章的题目的选择和确定 课题是指科学研究的特定问题,是为了特定需要所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或者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是研究者力求获得结果的具体研究项目。 文题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观点和见解后,写成文章的标题。 (二)意义 1、选题可以规划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价值和成败 3、选题还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 (三)原则 选题遵循的原则是: 1、需要性原则。指从社会需要和经济学科建设本身的需要出发,尤其注意选择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论题。 2、可能性原则。要求对预期完成论题的可能性,即主客观条件加以周密准确的估计。主观条件指研究者的学术知识、研究经验和能力素质。客观条件主要指实验手段、资金等是否具备。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科研的命脉,也是选题的根本原则。或理论上有创新,或方法上有创新,或应用上有突破。 4、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要以客观经济规律为基础。 经济论文有宏观微观之分,选题的侧重面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写作宏观经济论文,必须全面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写作微观经济论文,要了解微观经济学的观点论题的选择不能离开企业经营管理的范畴,必须以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为前提,对信息、定额管理、计量、计划等工作及必要的和合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等方面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四)途径 选题的途径 1、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 2、从搜集、阅读资料中获得选题 3、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寻找选题 4、从好学深思之中得到选题 一般说来,写作经济论文的选题可根据下列线索进行:(1)经济理论中的空白区;(2)现实经济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经济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部分;(4)对基础经济理论、经济史的考证与发掘;(5)解决传统经济理论和新经济事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6)扩展原有理论及其应用范围;(7)在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三、制定研究计划 选定课题之后,为使研究、写作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地进行,就要制定研究计划。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的范围、深度;其次,要确定研究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制定具体的工作步骤和安排。 对于搜集整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初稿、清缮完稿等都要排出时间表。 四、搜索、整理资料 资料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搜集、整理、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占有资料则是研究的基础,要尽可能地占有资料,材料越充分,分析判断的结果越可靠。 (一)收集拥有资料的意义 1、参考资料是科研和写作的基础 2、从参考资料中可以提炼有用的数据 3、从对参考资料的整理中可以产生新的观点 4、占有大量资料才可能多视角地看问题 5、参考资料与学术研究的继承性 (二)资料的分类 1、直接材料又称活材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经过反复观察、调查、实验证明后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2、间接材料又称死材料,是指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听看广播电视及通过微机等各种传播媒介所获取到并转录下来的他人实践和研究成果的材料。 3、发展材料又称新材料,是指在搜集到的直接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综合、研究后获得的材料。 (三)搜索资料的方法 一般采用逆时法或称之为倒查法,即在时间上从现在查起,追本溯源,便于写作时理清脉落,把握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出症结所在。搜索资料的渠道主要有:通过学术会议来搜索。通过档案馆、博物馆和展览馆来搜集;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对于搜集到的资料,首先将其分门别类,分专题排列、整理,以便于查阅调用。其次是筛选附段。在理顺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签别,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思维打下了基础。 五、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一)材料的选择 1、选择材料的原则 (1)确凿就是所选材料,一要真实,二要准确. (2)切题就是所选材料,有明确的目的和定向性,能够切合主题。 (3)典型就是所选材料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充分说明问题,最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4)新颖就是所选材料,在内容上具有时代精神,在时间上是发现不久或刚刚发现,别人没有见过、没有听过、没有用过的新动态、新信息、新事物,能给人一种新鲜感的材料。 (5)充分就是所选材料,要有足够的量 2、选择材料的方法 (1)宏观把握、反复筛选 (2)微观审视,逐个精选 (3)综合提炼、认真挑选 (二)材料的使用 1、把握好使用材料的关键 (1)安排好材料的先后顺序 (2)确定好材料的祥略程度 (3)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2、做材料的主人,不做材料的奴隶 六、对课题、文献和材料的精心研究 对经分类整理后的资料进行集中分析研究的工作,是经济研究论文写作的核心工作。研究中要依据现有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萌生出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和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方法和灵感思维等。经济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的劳动,是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综合思考的结果。 七、动手撰写 经济论文是对资料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物化”形态。经过以上的充分准备,把确立的论点和理论体系诉诸于文字篇章,形成经济论文。撰写的基本程序是: (一)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是论文写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体现。提纲实际上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和骨架,能够起到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帮助作者顺利完成论文的作用。 提纲主要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层次结构和内容纲要。提纲要用中心论点统帅全文、下设许多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又可分为若干个更小的从属论点,一般用文字、图表和序码表示出来。具体步骤和方法是:第三,安排全篇逻辑顺序,勾勒出全篇框架眉目。第四,列出大项目下的小项目,最好写到段,写出段的论点,并排列好备用材料,最后全面检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删、调整。 (二)动笔起草 经济论文的起草主要依据写作提纲要点加以具体化。 论文的结构形式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和附录四部分构成。 (1)标题标题要求直接、具体、简洁、醒目。直接就是要紧扣主题;具体就是要让人看出言之物;简洁指语言表达要简练;醒目是指避免平淡,能吸引读者。如《论“软着陆”》、《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等。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副标题是作为主标题的补充,进一步阐明主标题的。 (2)正文经济论文的正文主要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 ①绪论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是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明确提出问题提示全文主要观点,说明作者论述方法。绪论有时要围绕课题写一些历史回顾,前人、他人的有关研究,作者的补充纠正或发展。如需要,还可在绪论中对本论部分进扼要、概括的介绍,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 ②本论本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全文中占主要篇幅。主要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表述作者的研究成果。要在中心论点的统帅下各分论点依次展开,深入分析绪论提出的问题。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横式结构,亦称并列分论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把论题展开,按内容间的关系分成几种不同的、彼此并列的方面来论述,设置若干并列的分论点,各分论点共同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二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由中心论点出发,层层深入展开论述,各分论点之间按一个延伸的逻辑线索直线式深入。 三是综合结构。这种结构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式,常用于容量较大的论文。 这一部分写作的要求是层次分明。为做到这一点,常加上序码表示并列分项的关系,如有多层次的并列分项,还要使用不同的序码标示,有时还加上条目或小标题。 ③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写出论证得到的结果。要对绪论提出的问题经过本论的分析论证,在这里加以综合概括,作出明确的回答。结论是本论部分充分论证的必然结果。绪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构成,体现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必须首尾一贯,措辞严谨,逻辑严密,表意明确。 结论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要写得简短而又具体。最好还要写出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指出尚遗留的问题,或者更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等等。 文末可以适当写上几句谦辞、谢辞。 经济论文文后要附上参考文献目录。一是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二是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三是从一个侧面反映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 (三)论文的修改 1、观点的修正 2、论据的调整增删 3、论证的推敲 4、语言的修改注意强调: (1)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2)语言规范、标准, (3)体现语言风格 “文章不厌百回改。”论文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推敲修改,精益求精。修改要从思想内容和结构、语言等表现形式考虑。修改时要通读全文,综观全局,审查论文的中心论点及论点表达是否准确,材料是否精当,观点与材料是否统一,各部分逻辑是否严密,最后再检查语言表达和方面格式等。对文中出现的问题,或增补,或删改,或更换,或调整,或润色,逐项逐款,逐词逐句地推敲落实。经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四)誊清 文稿作最后检查定稿后,要用统一稿纸誊清。书写要整洁、美观。誊清时,要随手标上页码,以免串页。誊清之后,还要检查一次,核实无误后才算论文写作的最后完成。 现在多为打印稿。通过Wotd文档排版,加上页码、页眉、页脚等,装订成册。 参考资料: //luke99/bbs/_data/9/0708/553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完成课题的现有条件一项怎么写

第三大项:完来成课题的现有条件 有些自同学只简单写了一下自己学过的课程.应该补充毕设中利用的资源,包括图书馆,报刊,参考文献,同学帮助,以及指导老师意见等. 应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背景条件,多重考虑下这两方面,才能完成课题.

怎么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尤其是里面有一项是“完成论文的条件、步骤、方法及措施”应该怎么写

网络与经济关系研究论文

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 ——兼析网络新闻受众的多元需求 栾 轶 玫 中、英文摘要 二、前 言: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维度 第二部分:理论基点——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 第三部分: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第四部分: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第五部分: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结束语: 八、索引与参考书目: 论文:(以下为索引链接列表) 题目:《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兼析网络新闻受众的多元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维度; 二、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 1、 网络传播的特点; 2、 开放式——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三、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网络受众的多元需求; 1、 网络新闻编辑定位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2、 网络新闻编辑功能分析与受众心理的引导; 3、 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多层次需求的满足; 四、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1、 网络新闻编辑策划的定义、内容; 2、 网络新闻编辑策划的功能分析与受众需求的满足; 3、 网络新闻编辑策划的特点; 五、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1、 网络新闻编辑内容研究与对受众的“迎合”与“引导”; 2、 网络新闻编辑形式研究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 3、 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 网络媒体——这一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一个全新的媒体、一个全新的传播领域正吸引着学界对它的深入研究。 “网络新闻编辑学”是网络传播学众多研究内容中的一个重要且实用的方面。本文选取它作为研究的主题, 以受众的多元需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文中的所有考察都与受众密切相联。 本文从三个层面: “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 “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 “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指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此外,本文还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入手,探讨了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策划中的“度”的把握的问题;本文微观方面,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建构”、“形式呈现”两方面现状的考察,提出相应的内容与形式的良性建构标准。 主题词: 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开放式、受众的需求 Abstract Emerging in the last decade of 20th Century, INTERNET is regarded as the Fourth Media after Press, Radio and TV and now leading a widerange revolution in mas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ies and research works concentrate on the new form of media and the new sector. Internet News Ed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studies. Staring from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udience. The article takes three points of views to carry out its classified studies: a) a ma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Principles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b) an intermediateview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plann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and c) a mi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editing practice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fullcoverage, wholesociety coverage, entireaudience coverage and alltime coverage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since boundlessness is the basic law in editing news accessing internet. Furthermore, studies are given to the functioning control of economic role in Internet News Editing in respects of the conten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relating to internet news planning. The standards of welldesigned and wellwritten news a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microstudies given to contents structuring and page layout. Key Words: Basic Law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Editing Principles, Editing Planning, Editing Practice, Boundlessness, Demands of Audience 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传播模式,基于“技术”而生的网络特点赋予网络传播一些全新面貌,对网络传媒这样一个“崭新的、上升的”媒体进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网络传播学众多的研究方向中,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网络新闻编辑学”作为研究主题; 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中,选取目前网络传播研究中选用较少的心理学视角,从受众的多元需求出发,探索网络新闻编辑规律。 为了全方位反映“网络新闻编辑学”的各个方面,本文从三个层面: “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这一论点。文中各个部分的论述都是基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本文第三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探讨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编辑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 本文第四部分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研究是网络编辑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学界目前对这一命题的研究还显不足。文中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特别注意到了“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问题,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本文第五部分将研究聚焦于“网络新闻编辑实务”这一微观层面,通过对“网络新闻内容媚俗化倾向”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 “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建构标准与规律”;通过对“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不良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 “网络新闻编辑形式呈现标准与规律”。文中还首次提出了一些基于技术而形成的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邮发之最 / 阅读之最新闻之上的新闻”、“推销内容”等。 研究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维度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论题的选定与论述的确立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层面:自1995年因特网在全世界出现,此后数以万千计的大小网站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发展。尽管各网站主营内容、经营模式纷繁复杂,但是提供信息与服务几乎是所有网站共同的目标。在这期间,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职业:网络新闻编辑——以向受众提供信息及信息服务为工作任务的全新职业。伴随着新兴事物而来,学术领域可能更为关心“受众的需求对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以及“受众的需求在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这一命题。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界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什么样的信息及服务是受众关心的?怎样提供这些信息与服务被证明是有效的?有没有一些切实可循的标准可供参考?网络新闻编辑应涉及和不应涉及的领域是哪些?涉及的深度、广度是怎样的?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所涉及的受众、传者(编辑)、传播技术、信息等诸要素之间是何种关系?如何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这一网络传播中的重要内容,源于现实的需要与紧迫性: 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它至今仍然处于儿童期(从 1995年到今天,不足6年),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缺乏经验的累积与规律的探索。全新的事物犹如空白的纸张,充满着待垦的诱惑。 二、网络传播是一个上升的领域。 全新充满着悬疑,而“上升趋势”则意味着研究更有价值。不论从全球还是我国范围来看,整个网络事业仍然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网民数量连月增加、网页内容不断翻新、网络普及范围日益深广。这一切都说明,对于网络传播的研究有前瞻与实际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研究依然不足。 相较于传统媒体,对于网络传播这样一个全新领域,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薄弱。台湾学者在1997年曾经做过一项对“全球资讯网传播学术资源”的研究,他们利用关键词查询“与大众传播相关的网站”,在亚太地区共找到56个中英文传播研究和教育网站,其中台湾有38个,澳大利亚有9个,香港有3个,新加坡2个,日本2个,泰国1个,新西兰1个。至于中国大陆则未找到任何网站。(参见:雷跃捷、辛欣著《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第16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虽然到目前国内也有了类似“中国传播学评论”的传播学术网站,但关于网络传播的学术研究与日益增多的网络传播现象相比,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依然显得不足。 心理学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有自身优势与独特性。 本文在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时选择心理学视角,从受众多方需求的角度审视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论述中,更为关注受众需求的多样性特征、传受者的心理互动机制、以及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的“足”与“不足” 等问题。 我们知道,技术赋予网络的交互特征,使得传、受者的心理互动较之传统媒体而言更为经常更为深入,而传受者的心理互动深刻影响着网络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这一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更易贴近与深入问题的实质。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学界对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仍较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上,例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讨第四媒体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2)探讨第四媒体与传播新闻传媒的关系;3)探讨新闻媒体网络的建设与经营;4)对国内外网络法规的评介;5)调查新闻从业人员使用网络的状况。”(参见《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第16页)而对于微观层面,比方说用心理学视角、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网络传播实务进行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则试图从这一角度进行一些学理意义的尝试性探讨。 由于技术的密切介入,与传统新闻编辑不同,网络新闻编辑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定着它的内容、趋势等都将更多也更密切地受到技术的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将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这种影响可能表现为渐进式,也可能表现为瞬间突破性。正是技术的深度介入,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表现为更多的动态性、开放性。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必然应该选取动态、多维、开放的视角。 二、研究的维度: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研究一般关注报道方针、报道策划、报道实务等三方面。这三方面立体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全部内容。 网络新闻编辑虽然是一门全新课题,但对它的研究依然离不开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因此,本文在研究维度的选择上采用了传统编辑学的方法,从宏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中观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微观——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宏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本文将“编辑思想”做为论述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编辑思想”是传统编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编辑思想”一度被人忽视或者说从来被人重视不够,这或许由于网络传播的“技术决定论”或许是“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的网络编辑工作的“唯技术”或“人人皆为传者,无需编辑”的现实倾向;而对网络编辑工作理解上的错觉与误读已经并且还在给现时的网络编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正本清源——从源头上的重新认识将有助于网络新闻编辑具体操作的良性发展。本文从“更好地满足受众多样性需求”出发,提出“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网络新闻编辑思想,着重强调了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的对历史、对社会、对受众的全面负责态度。 中观——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长期以来,对于编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策划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媒介产业化进程,这一问题又重新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毫无疑问,对于网络新闻编辑研究来讲,网络新闻策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网络新闻策划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的新闻产品能被更多的受众接受、喜爱,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一定是基于对受众的心理特点、多元需求仔细分析基础之上的。 网络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立于媒介产业化的前沿,较传统媒体而言,它带有更强的商品属性、经济功能。这使得网络新闻策划在功能与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探讨“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等一系列问题。目的就是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微观——网络新闻编辑实务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对宏观编辑思想与中观编辑策划的研究,目的是勾勒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应有的一种宽广视界与胸怀,它们是隐性的、稳定的,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常态。而具体到“每篇稿件的选择、每个网页的建构、每条链接的设计”这些属于编辑实务方面的具体编辑工作,则更多表现为显性的、动态的、受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编辑成果。因此,对它的深入研究最具现实指导性。 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内容选择方面的“长与短”、“新与旧”、“软与硬”、“深与浅”“真与假”、“原创与整合”的研究;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形式呈现方面的“网页空间”、“信息编排”“版面色彩”“导航结构”的研究;通过对基于网络技术而形成的特殊编排手段——“新闻之上的新闻”、“推销内容的编辑手段”等等专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回答“什么是受众讨厌的?”“什么是受众喜欢的?”、“如何满足并提升受众的喜好?”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为传受良性互动与网络新闻的高效传播找到实现途径。 网络新闻以网络为传播平台。一方面,网络传播的特点势必影响着网络新闻编采特点;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在编采过程中也要时时刻刻注重网络传播的特点,只有这样网络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扬技术带来的优势,才能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形式,有独立存在的理由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本部分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分析、以及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对比研究,探索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开放式规律。以下各部分的论述都将建立于这一基本规律之上。 一 、 网络传播特点分析 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目前存在多种解说。 例如: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1)超越时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体;4)交互性;5)小众化(实质上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参见:张海鹰、腾谦编著《网络传播概论》第77页----第8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传播主体多元化;2)传播方式多媒体;3)传播关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5)信息传播的快捷性;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参见: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第54页---第70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还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时性;4)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5)媒体个人化;(参见:《网络季风丛书:人人都是国王》,山东文艺出版社) 将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的表述归结起来,尽管各方表述在选取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本特点方面,大家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用“逻辑拓朴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的逻辑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单向传诸终端点。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形成了“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参见: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 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5)个人化: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文本,与用字符串来表达,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本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比如说,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 二、 开放式——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而言,除了共同遵守的诸如宏观的“把关”、“发言”以及微观的“文稿(声像)通顺”、“节(栏)目整体感强”等编辑规律外,它们还有各自突出的、根本的特性,比如说,报纸编辑突出“版面和谐”,广播编辑强调“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电视编辑则非常重视“声画合一”。正是这些特性构成了不同媒介的不同编辑规律,那么网络新闻编辑的根本特点、基本规律是什么呢? 网络是一个平台,它本身可以容纳报纸、广播、电视的所有的传播功能,因此,可以说,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如果偏向文字(如网络报纸)则要重视“版面和谐”、偏向声音(如网络广播)则要重视“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偏向声像(如网上电视)则要重视“声画合一”。从这一角度讲,网络新闻编辑要遵循传统媒介编辑的所有规律。但是它有没有自己的规律呢?有没有自己区别与他者而独享的又是最基本的规律呢? 本文认为,除去一切表象的呈现,更深入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我们发现“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是渗透到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一条主线,它是网络新闻编辑区别于他类媒体编辑工作的一个基本特点。 因特网实质上是一个时空开放的网络空间。正是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最大限度开放”赋予网络传播以“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个人化、超文本”等众多特征。通过对网络的这些传播特征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开放式”是它们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笔者以为,如同报纸的“版面和谐”、广播的“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电视的“声画合一”等为上述媒体的基本编辑规律一样,“开放式”规律是网络媒体的基本规律。 这里指出的“开放式”包含三个层面:时间层面的开放、空间层面的开放、技术层面的开放。下面我们依次对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个人化、超文本”6大特征进行分析:以此论证 “开放式”规律是网络媒体的基本规律这一命题。 1)交互性:交互性包含“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多人对一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方式。交互的形成正是时间层面、空间层面上的开放性带来的。时空开放,从而可以实现“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此人与彼人”的共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传播,时空的开放赋予传播更多的深度与广度。 2)海量性:海量性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网络传播实现了地域上的全球覆盖(这是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其二、网络传播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存储(这是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网络传播可以横向容纳世界各地的所有信息,巨大的数据库可以纵向容纳历史信息);其三、网络传播中信息存储的质的多样性(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存储,这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结果) 3)即时性:得益于技术带来的优势,因特网可以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实现信息的“瞬间”传输,传播速度快、时效强。时间上的开放性是新闻即时传播的前提与保证;此外,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新闻线索提供者,也是新闻发布者。“地球上没有一家报社、广播公司或电视机构有实力把他们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去应付突发事件” (参见:网络季风丛书---《人人都是国王》----山东文艺出版社), 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传播即时性的前提正是在于“空间上的开放性”。 4)多媒体:网络传播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组合的多媒体传播,这正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直接成果。技术的开放增强了网络本身的容纳力,技术的开放延伸并调动了人类的各个感觉系统。 5)个人化:个人化特点意味着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时收看”(时间上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内容”(时空上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地选择接收模式(有声有像或有声无像或图文并茂——不同媒介功能的任意组合)”(技术上的开放性)。正是时间、空间、技术上的开放性使得“个人报纸”、“我的新闻”等个人

网络时代新经济财税工作挑战及对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网络时代新经济财税工作挑战及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我国经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步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使得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对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推动各企业深化财税工作管理,提升整体发展的效率,更好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添薪续力。

关键词: 网络时代;新经济;财税工作;

我国财税工作必然要做出改变,以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因此,财税工作必须要明确自身改革的重点内容,不断创新改革财税工作的路径,以此来面对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

一、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审核方面

就当前的企业财务审核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财务审核工作需要提高规范性。大部分企业中财税工作人员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销项税和进项税工作时,无法完成增值税的结转工作或是在附加税方面存在遗漏,最终影响下月的纳税申报工作,致使账目出现纰漏,影响财税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财税审核结果缺乏准确性。财税工作涉及到的账目和金额往往是复杂繁多的,若缺乏精准的数字处理,必然会导致财税工作出现漏洞,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例如,在开展附加税计算工作时,若计提基数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会使企业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需要缴纳的增值税

(二)财税人员方面

会计是财税工作中的重要主体,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企业根据现行的信息技术可重新分配或优化财务部门的工作,会计也必然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配合企业的财税工作,提高财务工作的人工智能化水平,使得财税审核、纳税申报、财税管理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次,企业应适当增加财税风险管理人员,同时提升财税部门员工整体的风险意识,有利于及时解决财税工作的风险问题,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三)纳税申报方面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财税工作中的纳税申报工作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分为两方面:

一是申报表需要更加准确地定位。企业在填写纳税申报表时,需要严格按照当地的征税标准来填写相关资料,开展的增值业务还需按照相应的流程来完成,且增值业务的上转工作并不在汇总的范畴内,使得相关的财税工作人员在一定紧张的时间内极易出现错误,最终导致企业无法精准定位申报表。

二是表账数目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企业在不同的表单中会经常会出现与账目数字不一致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填写进项金额时存在的不一致,也可能是填写的含税金额数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与账目不一致,影响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四)财税目标方面

大多数企业会把与财税相关的理论作为财税工作的目标,并根据企业当前的财税目标来安排具体的财税工作任务。因此,在新常态的财税工作中,企业应更加明确实施财税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以此来明确财税工作的整体目标,科学有效地开展财税工作。网络技术手段是保证财税工作的质量、提高财税工作的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可帮助企业优化财税部门的结构,有利于企业从长远的角度来制定科学的财税目标,以此为财税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二、加强新经济财税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审核

从财税工作人员层面来讲,在熟悉简单网络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学习与财税工作相关的科目,例如高等数学、法律、管理等,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财务审核工作的需求。同时,财税工作人员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明确相关的概念、观念,并与数学、分析手段相结合,以满足企业财务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此外,会计审核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管理意识,在审核工作中融通组织管理、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以此促进财务审核工作水平的提高。从企业层面来讲,随着营改增政策的落实应不断规范财税审核工作,提高财务资料的精准性。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财务审核工作:

一是增设“增值税往来”科目。主要是对销项税、进项税、减免税等方面的具体金额进行设置,将增值税纳进月末核算账目中,提升次月财务核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是增设不同税率二级明细科目。若同种税率能够包含企业的两种业务,如企业17%的有形资产租赁与销售物品的税率要具体分清;若同种税率中业务相同,但是票种不同,则要具体区分未开票、专用发票、税务检查等方面的票据种类,并合理使用税率。

三是设置未交增值税科目。要具体区分未交增值税中的预征款以及适用税率计算、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缴税额等。四是增设工程款结算科目。工程款结算具体包括销项税额、含税结算款等。

(二)优化财税管理

首先,保持经济新常态下的财税管理工作透明度,体现公平性、公正性。企业只有保持财税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才能稳住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因此,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最新出台的政策来建立对应财税管理的保障体系,同时,还要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标准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透明化,全面且分层次地逐步进行财税收支工作。此外,要不断落实财税工作的职责,以此消除透明化管理中遇到的障碍,这也是我国进行财税改革的重点难点之一。

其次,提高财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确保我国财税管理工作透明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手段在进行财税改革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建立起对应的、配套的信息化公开平台,不断推进财税管理制度的建设进程,促进财税工作透明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最后,提升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从战略角度出发,优化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不断通过校招或社招引进优秀的人才,完善相关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专项讲座、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财税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建立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树立世界的眼光,学习世界范围内高效的风险管理案例,并从实践出发,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紧密协调各部门工作,充分发挥出风险管理工作的功能和作用。

(三)大力推动财税工作升级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改善财税工作能够大力推动企业的升级与转型进程,一方面,提高财税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财税工作在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实现信息化转变的基础上,使得工作更加透明,建立起的信息化平台有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企业财税信息的实时情况,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企业在增强财税信息实时性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企业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使财税工作更加具有高效性、科学性、规范性,节约企业成本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财税工作的服务能力,服务渠道的拓展能够极大地满足群众的需求,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另一方面,把握改革趋势,增强财税工作的创新能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内容中,指出2020年的世界经济将萎缩3.2%,发达国家的生产总值将下降至5.0%,发展中国家的产出将缩减0.7%,而我国经济将增长1.0%,应是全球中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面对如此复杂的经济形势,国家与政府对企业的财税金融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因此,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一经济改革态势,在缓解自身金融压力的同时,不断利用政策增强财税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企业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四)完善财税工作流程

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政策,为财税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中的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宣传税收政策,并有针对性地落实营改增政策,明确新形势背景下的增值税发票是否会涨价的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供货商如何使用好专用发票,并不断向财税工作人员普及正确使用发票的方法,为后续的财税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完善增值税申报表。

一,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处理纳税申报方面的工作,保证申报资料的填写精准无误,能够极大地缩短申报时间、简化申报流程;

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分支单位的纳税信息,以此提升纳税申报表的有效性;

三,加大财税员工的培训力度,帮助员工理解纳税申报过程涉及到的各种复杂工作概念与范围。例如,分支单位的货物销售增值业务是不在汇总范围内的,分支单位也不用向主体进行税务申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税改革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必然会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发展的平衡性。在网络时代下,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科学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增强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四、参考文献

[1]王蓉君.企业加强财税金融工作的对策分析[J].纳税,2020,14(18):179-180.

[2]江晓枫.探究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34):138-139.

[3]晏辉.全面“营改增”对高校财税工作的挑战和对策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7,04(03):88-93.

经济学人杂志的特点

华尔街日报可以选。1、《华尔街日报》是一家以财经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新闻网站,侧重金融、商业领域的报道,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它会实时报道全球的突发新闻,以经济商业新闻最为擅长,报导风格以严肃见长。2、《经济学人》杂志是一份国际性新闻和商业周刊,提供对全球政治、商业、金融、科学及技术的清晰报道、评论和分析。

常常,我们工科学生都被看作是学英语的“弱势群体”,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工科生也可以把英语学得很好。在众多英语外刊中,《经济学人》内容和质量一直为人所称道和支持,每个学英语的人都向往最后可以实现无压力阅读。其内容的丰富和权威值得每个学英语的人作为英语学习的进阶材料。 虽称为经济学人,可是整本杂志的涵盖内容不仅仅包含经济金融方面的内容,而是极其广泛。 如图: 《经济学人》各个板块条例清晰,侧重不同,观点鲜明,建议大家找来体悟一下。 《经济学人》为国内考试所认可,常常被改编为考研和考博的题目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攻克出国考试,如雅思,托福等考试的辅助材料。 因为,它既可以满足雅思的9分标准: Task Achievement Coherence and Cohesion Lexical Resource 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 又可以满足托福考试选材广泛,学术要求较高等诸多特点。 那么,在读了数百篇《经济学人》以及其他为数不少的外刊后,渐渐有些有益的实践经验的我,选取前一段时间高考在外媒引起的相关话题来推介自己的阅读方法,希望为读者提供丝毫的启发。选文清晰明了,词汇难度中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is deeply unfair(Excerpts) Jun 4th 2016 NO CAR may  honk  nor lorry  rumble  near secondary schools on the two days next week when students are taking their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known as gaokao . 【Teenagers have been cramming for years for these tests, which they believe (with justification) will determine their entire future. Yet it is at an earlier stage of education that an individual’s life chances in China are usually mapped out, often in ways that are deeply unfair.】 Notice : Honk: 1 . n. a loud noise made by a car horn or goose ,雁叫声;汽车的喇叭声。 2 .  v If a car horn or a goose honks, it makes a loud noise: (使)发出雁叫似的声音,鸣(喇叭),按(喇叭) Rumble: 1 . v. to make a series of long low sounds, especially a long distance away from you: 隆隆作响;(车辆)辘辘行驶 2 . n. a series of long low sounds. 隆隆声,辘辘声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known as gaokao.:高考 括号内内容可以作为关于考试的相关话题的习作观点和论点支持。表达自己对于考试决定一生这种观点的的不认可和反对。值得背诵~ 在这里,如果读者水平比较好,笔者建议使用英英释义,更为准确、地道。因为所有的汉语释义在读者阅读之前,已经被字典的译者“加工”一遍了,意思或许会发生微变~ To give more students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has increased its investment in the  sector  five fold since 1997. The number of universities has nearly doubled. In 1998 46% of secondary-school graduates went on to university. Now 88% of them do. About 7m people—roughly one-third of those aged between 18 and 22—now gain entry to some form of higher institution each year. Sector:one of the areas into which the economic activity of a country is divided (一国经济活动的)部门,领域,行业 例句:In the financial sector,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have both lost a lot of money.在金融领域,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损失严重。 在这一段中,重点提到了国家对于中国学生上学的难题采取的措施,大量的数字罗列。Increase, double, roughly等是描述数据的时候十分常见的词汇。 重点在于学习如何进行数字有效表达信息,说明问题所在,在表述数字的时候注重连词的正确和流畅使用。 China’s universities offer more opportunity for  social mobility  than those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says James Lee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the social backgrounds of those admitted have been changing. Until 1993, more than 40% of students were the children of farmers or factory workers. Now universities  are crammed with  people from wealthy, urban backgrounds. That is partly because a far bigger share of young people are middle-class. But it is also because rural Chinese face bigger hurdles getting into them than they used to. Social mobility :the ability to move from one level of society to another (个人从一个社会阶层转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社会流动 在这一段中,主要介绍了全国高考学生的背景和不公平根源所在,解决困难之大。 The problem lies with inequality of access to senior high schools, which take students for the final three years of their secondary education. Students from rural backgrounds who go to such schools perform as well in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as those from urban areas. But most never get there. Less than 10% of young 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go to senior high schools compared with 70% of their urban counterparts. The result is that a third of urban youngsters complete  tertiary education , compared with only 8% of young rural adults. Tertiary education :education at college or university level:高等教育,大学教育 例句:More than 60% of American high school graduates start some form of tertiary education. 这一段主要介绍出生在的乡村高中生的学习窘境,由于环境原因最后可能无法进入大学学习之门,相比之下,城市高中生的升学率则高的太多。 经济学人中常见一些长难句(但是没有英语专业论文那么冗长,那么艰涩难懂), The problem lies with inequality of access to senior high schools, which take students for the final three years of their secondary education. Students from rural backgrounds who go to such schools perform as well in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as those from urban areas.定于从句与状语从句组成的复合句,虽然在理解上可能会产生一定难度,但两个句子本身难度不大。….which…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as…as句型用来比较城市和乡村的区别。语法结构明晰,易于分析。 【One reason is th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far weaker  academically  than urban ones. Local governments invest less in them per student than they do in cities. Urban parents tend to be better educated and thus better able to help children with their studies. Rural pupils often suffer from a “poverty of expectations”,】 says Jean Wei-Jun Yeung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they are not encouraged to think they can succeed, so they do not try to. Academically: 学术上; 理论上。 在这一段主要介绍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专家提出为什么农村的孩子更加难以上大学的原因,其特点不仅仅在于外部环境,还在于家庭的压力,双重的窘境和困难使求学之路艰巨难行。 本段落主要表现的是某一方的观点,多具说理性。可以进行相关话题的仿写和背诵。对于应对托福,雅思写作训练的多论点和两论点话题仿写和实战大有裨益,也可作为文章论据的存储。 这样,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举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读外刊的一些方法: 解决选文词汇难题,挑出重点短语,缕清句子结构,分析大致含义,补充背景知识,学习地道写作。通过这样有目的和计划的训练,经济学人等外刊的阅读不再是难题,而更是提高眼界、更换视角的过程。 如果你的词汇量可以达到2万词,那么阅读《经济学人》的词汇障碍会大大减小,如果可以达到3万词,那么读起来就会畅快很多。阅读的过程,也是快速增长词汇量的过程。在此,由于每个人的术业专攻不同,建议取长补短,逐步建立专属词库,或者多分类词库,以实现词汇的丰富度和数量扩展。 网络资源共享是获得《经济学人》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线字典的出现使得查询词汇便利和更具可获得性。《牛津双解词典》 ,《柯林斯高阶词典》 ,《韦氏大字典》等字典可以较为全面的提供纸质词汇研读途径。书写好电子笔记,可以分门别类归纳,比如,段落,文化背景,誊写在纸质笔记上形成《经济学人常用语字典》进行记忆背诵。 正是由于《经济学人》的权威性、难度高、内容广泛等特点,常常也会被选为翻译练习的源文章,专注于《经济学人》翻译分析的公众号,微博比比皆是,为我们做翻译练习提供了参看。因此,若想提高双语理解,可以选择相关文章进行翻译,和网上较为优美的译文对比。这样,翻译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最后,《经济学人》可以作为英语学习进阶提高的优秀材料。工科学生具有努力学习的精神,只要认真做好记录,勤加练习,一定可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收获良多,提高自己的水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