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教育惩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教育惩罚论文题目

一、小学教育惩罚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许多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或者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惩罚工作中采取了错误的惩罚方式,使教育惩罚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如果教师反复使用错误的惩罚方式,会对学生再次造成伤害。

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惩罚和体罚是一个概念,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本来可以采用较为轻微的惩罚方式,但是却采用了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体罚这种方式,致使学生身心受损,容易出现反抗的心理。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将惩罚和奖励对立起来,比如当学校举行一个活动时,一些同学表现比较优秀,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而少数同学的表现较差,教师特别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

(二)变相体罚的现象严重

变相惩罚是教育中明令禁止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受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影响,变相体罚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令小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一些教师无视政策法规,变相体罚学生,并禁止学生向家长和学校说明,甚至利用退学的理由威胁学生,学生被迫忍气吞声,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三)心理惩罚程度过重

心理惩罚是惩罚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某种行为或语言对学生心理造成压迫或伤害,属于精神惩罚范围,通常表现为一些让学生难堪的语言和行为以及对班级内学生的不对等待遇。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素质已经得到极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教师素质低下的现象,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带有谩骂、侮辱性质的言行时常出现,对学生构成精神虐待。

(四)适度性把握不够

教师对惩罚的度把握不够好,在本可以采取教育方式教导学生的事情上采取惩罚性的手段,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在今后的对此类事情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阻碍,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与教师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促进小学教育惩罚的实施策略

针对小学教育中惩罚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学校、政府三个角度探讨促进教育惩罚更好实施的策略,形成教师、学校和政府三方通力合作的合作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惩罚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现代化教育的开展进程。

(一)教师要合理使用惩罚策略

只有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到合理使用惩罚的重要性,才能使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惩罚的应用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惩罚观念,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认识到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对学生起一个警示和行为纠正的作用,而不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或者提高教学成绩盲目地对学生开展惩罚教育。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道德修养,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为教育惩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

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将教师的教育策略与教育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约束教师的部分行为。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教育为规章制度制定的出发点,通过引导的办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惩罚的实施过程使之程序化,防止教师滥用惩罚教育的方式。

学校要建立奖惩机制,对惩罚教育的方式应用得当且效果明显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学校要加强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引进,扩充师资力量,定时对教师的专业程度进行考查。

(三)政府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教育惩罚上升为法律内容,制定惩罚的实施原则,为教师开展教育惩罚活动提供依据。政府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对恶性事件进行报道,通过舆论监督促使教师合理运用惩罚制度,对教育者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为教育惩罚的应用创造一个较有压力的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惩罚归根结底是为了对学生某种行为进行否定促使其行为朝着良善的方向发展,当前大多数小学教师的惩罚方法并没有达到这一点,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对惩罚手段的运用极不合理,对学生的成长再次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将强制性的惩罚手段与比较温和的惩罚方式适当结合,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探索。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还要重视惩罚产生的不良后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弥补,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促进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李鹏飞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山西师范大学

《预防校园欺凌,从我做起!》

校园欺凌作文800字 2016-9-28 编辑:佚名 查看次数:645 手机版栏目:作文通过必要的法律惩戒,才能对家长、老师和学校应担负的责任予以明确,从而将校园欺凌问题提升到全民重视的高度,德法并举,社会共治。校园欺凌作文800字一最近,西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杀人案,使我有了很大感触。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单纯的冤冤相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校园里出现了校园欺凌,闹的同学们都人心惶惶。影视作品、书刊对我们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我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但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性的不断完美。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欺凌!

教育惩罚的论文题目

《浅议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

摘要: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可以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惩罚,能让幼儿形成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的意识。本文认为,适时、适度、与环境相宜的批评和处罚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创造教育契机,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从而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批评与惩罚;适时;适度;适宜

幼儿的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然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出现责任心不强、不能接受批评,甚至有些幼儿在听到批评后,会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批评和惩罚,成为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批评和惩罚教育的适宜性界定

(一)批评和惩罚。所谓批评,就是指出缺点和错误;对缺点和错识提出意见。所谓惩罚,就是处罚;〔1〕心理学家雷德尔认为,惩罚是通过使人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其行为或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意图。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曾如此诠释过惩罚:“孩子,我打你,是让你认识到你必须为错误付出代价。”〔2〕当然,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我是坚决反对用武力来征服来惩罚幼儿。

(二)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内涵

1.批评惩罚和表扬鼓励并重互为调节。立足于深层次的爱,从事实出发,是非分明地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批评惩罚,使二者互为调节,互促互动,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2.批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异。幼儿有近似的共性特点,也有和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运用批评和惩罚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点,也不可忽视个性特点,因人因事不同,就应进行不同的批评和惩罚,在运用时,仔细斟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批评和惩罚要选择相宜的环境。如有的宜在集体面前进行,有的宜在个别谈话中体现,有的可在游戏、劳动、参观等活动中渗透,有意识地启发,使教育者的批评惩罚隐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时运用批评和惩罚,创造教育时机

所谓适时,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时机,及时地给予批评惩罚,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古人做事讲究“天时”,对幼儿进行批评惩罚同样要抓住时机,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3〕时机把握得准是批评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善于发现和选择时机。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先扬后抑地给予批评和惩罚,这样幼儿就会欣然接受。

(二)善于创造教育契机。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发展水平较快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在提供成功体验的同时给予适度的批评和惩罚,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适度运用批评和惩罚,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

“凡事有个度”。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度”的意识。有些家长和老师,幼儿表现不好就给予“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与惩罚。这样的批评和惩罚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应该强化批评和惩罚这个“度”的意识。

(一)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批评和惩罚,也是善意的,对幼儿言过其实的批评和惩罚,会使幼儿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形成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

(二)批评和惩罚,应恰到好处。批评与惩罚的频度太低,或程度太轻,或许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但过于频繁或过于强烈,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三)饱含爱的批评和惩罚。批评的语言要富于亲切感,具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惩罚绝不是体罚,应以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为目的。

四、批评和惩罚应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在对幼儿进行批评和惩罚时候,要强调方法在具体情况中要力求做到用之有方,行之有效,以最终达到增强幼儿自信心为目的。

(一)批评惩罚时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批评惩罚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健康地发展,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在批评惩罚过程中对幼儿自尊心的保护,那么,幼儿失去自尊心后,他就会变得不知羞耻,这对其是有害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面指出幼儿的错误行为。针对幼儿所犯的错误行为,家长应正面指出。

2.批评惩罚幼儿时要注意场合。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在没有第三者的场时进行。

3.要就事论事批评幼儿。批评幼儿应该就事论事,不要以偏概全。

4.批评和惩罚幼儿时,成人应保持平和而理性的心态。

(二)帮助幼儿理解批评与惩罚。我国的教育界有一种说法,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

1.让幼儿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笼统模糊。笼统模糊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引起理解上的不一致。因为你真正不满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避免破坏性的批评,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责罚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在对幼儿进行责罚时,必须教给幼儿做事的正确方法。最好是给幼儿做些暗示,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作出判断。

聪明的老师会避免破坏性的批评并善于聪明的惩罚,因此我们在惩罚中一定要讲求艺术,注意及时性,强度适当,最好奖惩并用及指出避免惩罚的途径。

同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我们必须通过平时的家园联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园教育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7.

[2] 毕淑敏.幼儿,我为什么打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校园欺凌作文800字 2016-9-28 编辑:佚名 查看次数:645 手机版栏目:作文通过必要的法律惩戒,才能对家长、老师和学校应担负的责任予以明确,从而将校园欺凌问题提升到全民重视的高度,德法并举,社会共治。校园欺凌作文800字一最近,西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杀人案,使我有了很大感触。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单纯的冤冤相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校园里出现了校园欺凌,闹的同学们都人心惶惶。影视作品、书刊对我们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我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但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性的不断完美。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欺凌!

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思考论文

摘要: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来说,采取教育惩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小学生得到健康成长。不过,教育惩罚是需要适度把控的,如果教育惩罚过度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文章中,笔者将以教育惩罚在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根本,深入分析对教育惩罚进行优化的相关有利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教育惩罚;策略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始终都被应用在学校教育中,不过最近几年,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使得教育惩罚开始逐渐成为备受瞩目和争议的话题,其消极影响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所以,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育惩罚手段,让该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应有的真正意义。

1教育惩罚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惩罚很难顺利进行:目前在小学教育中,有许多教师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不良行为,那么运用教育惩罚手段则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因害怕对教育惩罚的力度掌控不好在实施期间具有很大顾虑。与此同时,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权利,从而使得教师改变了以往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他们更多的会认为这种惩罚是具有批判性的,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对其进行惩罚行为,不管这种行为是否合理,学生和家长都会通过有效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不仅使得教育惩罚开始成为学校和教师的敏感词语,同时也导致学校在面对学生和家长时不能合理维护教师的权益,从而使得该教育手段很难在小学教育中顺利实施,久而久之,教师开始回避这一敏感问题,不断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即使学生在校期间存在过错,教师也不敢对其进行批评,并予以纠正。

1.2惩罚行为存在偏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时所使用的方式存在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不敢惩罚学生。因教育惩罚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点,许多教师在进行教育惩罚时会存在一些顾虑,导致在实际教学期间不敢运用这种方式。教育惩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纠正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如果教师没有发挥出教育惩罚的真正作用,则会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的教育效果带来影响。第二,教师进行过度惩罚。过度惩罚主要是指教师在惩罚期间没有掌控好力度,既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1.3缺乏有效的'惩罚技巧: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的技巧性很强,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教师在使用教育惩罚手段时缺乏有效的惩罚技巧,在选择惩罚方式时十分单一,和学生之间缺少相应的沟通,从而使得惩罚行为极为不公正,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教育惩罚的优化策略

2.1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对实行有效的教育惩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深刻意识到合理的惩罚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能惩罚过度,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惩罚方法。在具体实践期间,教师在惩罚中也要把情感作为基础,融入到学生心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聆听学生的心声。一般情况下,使用情感教育会比严肃的惩罚手段更有效果,也更加能够深入人心。

(2)正确认识教育惩罚的目的:惩罚是没有办法才会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因此惩罚一定要有教育性。教育惩罚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惩罚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事不对人,除此之外,教师在惩罚时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所选择的惩罚方式必须是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教师要意识到惩罚并不是给学生带来痛苦,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由于惩罚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教学秩序,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时要公平对待,尽可能的发挥出惩罚所蕴含的教育功能,这不仅是为了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在其他学生中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不做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目前在我国教育惩罚事例中,仍然有许多教师违背了惩罚的教育原则,他们惩罚学生大多是为了将自己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进行惩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成绩好的学生犯错时教师可以给予原谅,而成绩较差的学生犯错时教师的惩罚力度就会加大,这些行为都违背了教育惩罚的真正目的,没有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出发点,从而会让学生更加厌恶学习,甚至会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如果教师不能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日后发展。

(3)运用合适的惩罚技巧: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如果能使用合适的惩罚技巧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惩罚学生之前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解释,有一些学生并不是故意犯错,如果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的机会那么就会避免因不合理的惩罚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外,教师在进行教育惩罚时可让学生自行选择惩罚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并尊重教师。学生在违反学校规定后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其惩罚,否则事后再惩罚就很难达到教育惩罚应有的效果,这样在学生的心中也留不下深刻的教育印象。

2.2学校方面:学校要想在小学教育中对教育惩罚行为进行有效优化,就要做好下面三方面内容:第一,在小学校园内制定合理的校纪和校规,让教师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防止出现不合理或者惩罚过度的教育现象发生。第二,在对学校规定的执行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和尊重性原则。第三,要定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不断为教师灌输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教师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教育惩罚方式应用到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正确对待教育惩罚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惩罚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巧玲.教育惩罚的张力与限度———小学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惩罚[J].基础教育,2013,01.

[2]方益权,易招娣.论我国教师个体惩戒权法律制度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1,11.

[3]蒋湘祁,冯海平,易敏.惩罚的有效性与学生“态度改变”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0.

小学教育惩罚论文答辩

适当的批评,和鼓励相结合,切勿打孩子

之所以这个行为受到了网友的批判,并不是毕业论文不对,也不是重视学业不对,关键是学校的老师没有弄明白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的重要性,一味的拔苗助长不仅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会弄巧成拙,受到网友的嘲讽。

首先,对于小学阶段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要进行同时教育,了解最基础的知识,对于整体的社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学科知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而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让他们来撰写毕业论文本身就不太合理,而且他们所撰写的论文题目还都比较宏大,而这样的题目对于本科生来说尚且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肯定也不明白他们自己到底写的是什么东西,所以说就会被网友嘲讽,只不过他们又变成了成年人的工具而已。

其次,学业论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而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整体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可能相关的表达能力都还有所欠缺,这个时候就让他们进行专业的论文写作本身就不太合理,而且我们也很难指望他们能够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所以说这样的毕业论文,甚至还进行所谓的答辩,可能最大的作用就是充当门面而已,所以说整体的形式主义还是非常严重的,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毕业答辩不太合理的原因所在。

最后,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需要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事情,小学生学好当前阶段的知识就足够了,以后的知识以后再学习就好了,过度的拔苗助长不仅仅不利于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孩子,使得孩子从小就抵触学习。

学生违纪处理的八个原则从教十年,诸如此类的教育瞬间不胜枚举,也正是在这鲜活的教育实践中,我尝试着总结出学生违纪处理要遵循的八个原则,借这个机会把它讲出来,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1)教而后诛。把规则提前告诉学生,不能在学生违反纪律后无限上纲的套用过高的或其他规则进行处罚。诛而不教,不仅是教育者的过错,也同样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教而后诛,把学生推向了自我克制,自我教育,自我接受惩罚的那一面。往往比较容易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教育的真谛而言,诛只能是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教。(2)增加成本。一个微小习惯的养成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学生第一次出现某种违纪行为就及时给予严格的教育,当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就给予更加严厉的惩罚,以此不断增加其违纪的成本。这已是处理学生违纪,达到教育目的不得已而采用的手段了。当然凡是都有度,成本的增加应以学生能够承受限。(3)抓小放大。小事情,大问题。小和大是矛盾的双方,存在辩证法。一次小小的违纪,的确不算什么。但是一次次小小的违纪,如果不去纠正,则必然会积聚成大错误。对于学生,到真的出了大问题,教师的批评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吃了大亏,学生自然会回头。所以,应该把教育的关口前移,抓住学生一次次小的违纪行为进行严格的教育;而学生真的犯了大错误,则只能是给予同情、宽容、原谅和疏导了。(4)法亦责众。这里的“法”,指的是学校或者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群体性违纪的处理是教育活动中经常碰到的。这类违纪的处理重在公平、公开、公正,处罚更要有理有据,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正是由于人多,这类违纪的处理往往就会避重就轻,或者择其一二“要犯”重罚之。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在法治社会里,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平等。在学校管理中,“法,应当是要责众的”。只有这样,法,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用。(5)晓之以理。青春勃发的中学生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们渴求自由,往往就为所欲为;他们热情奔放,往往就头脑发热;他们追求新奇刺激,往往就叛逆偏激……作为教育者(这里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教工、家长等等),对学生的教育必须是要晓之以理的。把道理讲通、讲透,有时还需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是教育具有时效的前提。师生之间有很多矛盾就是学生违纪后,教育者没有将道理讲通而引发的。(6)家校联合。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最可靠、最温馨的港湾。时下有一种说法:最不了解学生的人是家长,其次是他的老师。这个说法虽不是完全准确,但的确反映了一个很严重的事实:家庭和学校教育两个环节是脱节的。一部分学生之所成为问题学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欺父母,欺老师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家庭和学校能联合在一起,经常性的进行联系,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实际表现,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监管的真空。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教育实效。(7)把握时机。教育学生最难把握的,或许就是教育的时机了。过早或则过迟都有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甚至是负向影响,不可收拾。要准确的把握教育时机,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抓得住教育机会;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能收得到教育效果。(8)后续关怀。批评和教育学生,都不可避免的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或者缺点。处于成长中的学生最爱听的是好话、是表扬,最不愿意接受的是师长的批评和教育。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不批评、不惩戒,一味讲好话,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批评总是不愿意接受,但又是必须的,这就是矛盾的双方。要把两者统一起来,就离不开后续关怀。就是在严厉的批评过后,或者当天、或者一段时间,等学生冷静下来之后,再对他们进行温和的教育。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前一次教育效果,也可以发现新问题,进行补充教育。

据悉,论文答辩内容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性服饰变化的探讨、秦始皇的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有网友表示,真的没必要。 展示孩子才华的方式有很多。 论文答辩的方法是成为一个成年人。

关于惩罚学生的议论文题目

说起“鞭打学生”的课题,其实经历一段微妙的变化。在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态度演变是不能被忽略的部分。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前半期,教师鞭打学生被视为理所当然。那个时候,教师不会高调动手,被打的学生也不敢四处张扬,即使父母知道了,也是“家丑”一件,搞不好还会回头,再揍孩子一顿。 家教各有诠释 关于体罚,其实也没有所谓的明文规定,只是大家都认为教师管教学生,理所当然。学生被鞭打,肯定是学生的错,而学生犯错,应当受罚。 不懂什么时候开始,校园陆续传出父母因为孩子被鞭打,亲自上学校兴师问罪。 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教师们似乎开始有意识的放弃了严厉管教的方案。体罚学生的角度便出现了转变。 教师们的看法是:反正孩子是别人的,体罚起来,管教再好,会感恩的恐怕没有几人。反过来,如果下手稍微重一些,金枝玉叶们回家告状,家长上门,就成了满身蚁。 没人否定作用 叫教师们更为担心的是:现代孩子过于聪慧,如果在父母面前加油加酱……。 所以,越来越少教师愿意负起严厉管教的责任。 另一方面,父母们对于体罚的看法是:孩子犯错,遭到处罚,是管教的方式之一,但方式应该适当。 当然,家教各有诠释,都没有否定体罚是管教的手法之一。问题就在于大家的标准都没有明确的界线。家长们认为适当,只是何谓适当?教师又如何拿捏“恰当”与“不恰当”?学生在受到体罚时,必然会自然的左闪右晃,万一鞭打的方位因此走样,父母会接受解释吗? 面对诸多困扰,当局于是重新制定鞭打标准,而且附加了许多规定。这样一来,鞭打一次学生,便要按照规定,还要劳师动众。只不过,一大堆的附加规定,不懂执行起来会是什么样?如果凡鞭打学生便要向父母报备,或者邀请父母亲临,教师们和父母会不会觉得过于繁杂。倒不如不打算了。 老实说,虽然家教单位近年对于体罚的观点与过去有很大差别,但教师不会完全没有私下处罚的情况,而被父母找上门的应该还是其中的少数。换句话说,大家心理都明白体罚无法完全避免,只是大家不高调声张,外界所知道的也就不多。这次当局将事情摆上台面,立即触动许多家长的神经。可是,照章行事会是什么情况?各造不必过早下定论。 体罚恰当与否其实是一个范围很大的题目。 当局将焦点集中在“是否应推行体罚”,对当前颇受考验的学生纪律问题是否起到作用?显然争议性更大。当今学生难管教是公认的事实,但体罚是否真的起到遏制作用? 整顿校园纪律涉及多方面因素。体罚之外,辅导、道德思想的灌输,乃至教师以身作则,都可以是主要原因。教育部应对整体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并与教师和家长取得一定沟通。 当今学生纪律风气每况愈下,是长期性的演变,各方都应负起一定责任。对症下药,焦点不应只是体罚。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作业与惩罚议论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作业不完成加倍惩罚有没有好处”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说没有好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只是因为关系到个人的利益问题,于是乎,便随波逐流,说“没有好处!”尚且抛开眼前的利益不谈,其实作业不完成加倍惩罚是有好处的。 首先,这样做能促使同学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对同学们的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很大的益处。 如今,进行的是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减负,因而许多老师也不在使用题海战术了。布置下来的作业也只是巩固知识罢了。如果这样基本的都做不完,可想而知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这时,老师的惩罚便起到施加压力的效果。让其在压力下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进而培养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李嘉诚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另外,加倍惩罚不完作业的同学,能起到一种警戒的作用。 未完成作业的同学会感到害怕、后悔。害怕被 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后悔自己为何没完成作业。当接受老师惩罚时,内心也会想:下次一定不能被老师抓住了。为了不想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耻笑,不管是碍于面子还是由于良心的`谴责,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促使受惩罚的同学能准时完成作业。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同学准时完成作业,还能提高学习成绩。老师的惩罚也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今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更是如珠如宝地对待他们,巴不得不他们捧在手心里呵护。作业做久了,又是牛奶又是麦片,还劝说他们“不要做了,明天再做吧!”更离谱的还进行代笔。而学校方面也一再强调不许体罚学生等等一系列对同学的保护行为,如果再加上老师的纵容,那同学们的未来还真让人感到悲哀、担忧。 也有人说,惩罚就是逼迫。换个角度来说,这个形容也十分恰当。但在万般无奈之下,逼迫是唯一解决的办法! 俗话说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对于特殊的人就要用特殊的手段来对待! 如此一来,作业不完成加倍惩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国法律虽然禁止体罚学生,但是规定不够具体,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对于不当惩罚都是一笔带过,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且对于什么才是正确合理的惩罚生为未作说明,导致教师在这个问题上个人随意性大。 体罚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通过给学生造成肉体上的痛苦,以此对犯错误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废除体罚和变相体罚,如《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规定:“体罚学生……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尽管法律明今禁止体罚,但是体罚学生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如某学校教师李某,因学生王某说过同班同学谈恋爱的闲话,便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教师雷某,因为某学生在课堂吵闹,便对学生采用脚踢、打耳光、罚跪等形式进行了体罚。某一教师因学生作业没做好用针扎学生的手指。…诸如此类的体罚侵害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毕业论文抄袭惩罚

教育部在1月7号,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本科生抽检毕业论文的相关信息。从今年1月1日开始,每年毕业生论文都要进行上缴抽查,检测比例要在2%以上,要是在学生毕业论文里,发现存在抄袭和剽窃行为,就得接受处罚了。接受的处罚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写论文,而是会撤销学位证书。

这次规定写了,要是抽检到不合格的学校,会向公众公布抽查结果,不仅学生本人丢脸,连学校也要跟着一起丢脸。公众知道学校出现论文抄袭、剽窃这种行为,更是对学校声誉有影响,很可能还会影响往后的招生。

根据规定,如果高校连续两年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违规论文数量比较多,就要在全省内进行通报批评,还要削减学校往后的招生计划,学校有关负责人也会被教育部约谈。

要是连续三年都出现问题,惩处就相当严重了,不仅进行通报批评,还要求学校暂停所有招生计划,严重一点的,撤销学校授予学生学位证书的资格。这对高校来说,是极其严重的处罚,不仅让本科生感到压力,连学校也是倍增压力。

认定标准

1、对他人论文所进行的未注明出处的成段落引用,如果引用总字数超过自己论文总字数的30%,无论引用的内容的性质如何,都视为抄袭。2、如果自己论文的核心观点与他人论文的观点(不一定是全部观点)完全一致,而且论证过程或表述方式有极大相似性,那么无论与他人雷同的字数是多少,都视为抄袭。

处理方法

1,对毕业前被发现或举报具有抄袭行为的毕业论文由相关学院对论文作者进行责令改正并由相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其修改论文并推迟答辩半年或一年。2,对于毕业后在我校工作的当事人,视抄袭程度、认错态度、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学校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按相关程序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撤职、开除留用或开除等处分。

3,对于己毕业离校的当事人,可将调查结论寄送其所在单位;严重的抄袭者或对我校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我校将按相关程序公告撤销其在我校因抄袭行为而获得的学历证书(包括电子注册证书)、学位证书、荣誉称号等,并保留追回因抄袭在我校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权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