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纪实摄影论文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纪实摄影论文图片大全

纪实摄影虽然只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的复制,但它却是利用独特的视角,通过纪实摄影家的取景和构图,其意义就变得更加不平凡。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供大家参阅!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1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2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3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4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5

纪实摄影如何拍好

1. 随身携带相机,不错过任何拍摄机会

我们发现,有很多纪实作品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多么有摄影技巧,而在于能及时记录。但正是这点恰恰有很多人没有做到。仔细想想,其实有种情况非常常见:当我们在街上看到一个值得记录的画面时,却发现手头没有携带单反相机。尽管我们还是可以用手机把这些情景拍下来,但画质就无法得到保障了。因此,出门时随身携带单反相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

2. 展现不同文化或反映社会现象

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一定是有深度的。透过它,可以反映出人文气息,让受众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的生活状态。或者能展现社会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这就像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一样,最优秀的作品一定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光鲜亮丽上,而更具有深刻的内涵。

记录不同文化能让人提升眼界。我们往往习惯于生活在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但从未想过世界上的其他人在做些什么,他们身处怎样的环境下。而真实反映这些内容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这些对我们来讲往往是非常新鲜有趣的。

而反映社会现象是指通过作品侧面体现社会热点:人们在关心什么问题,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促使我们进行思考。

3. 突出画面中能打动人的元素

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一定主题和主体突出,画面干净、简单。换句话说,要突出展现画面中打动人或者独具特色的部分,而其他内容则不会喧宾夺主。

4. 用“连拍+追焦”增加成功几率

由于精彩的瞬间往往转瞬即逝,因此在拍摄纪实作品时,建议使用相机的连拍功能,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模式来进行追焦。尤其是当拍摄运动的人或者物体时,追焦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采用单次对焦,很有可能在拍摄的过程中被摄体已经发生了位移,这样就会造成拍虚的情况。所以,我们发现拍摄纪实作品的专业摄影师一般都使用EOS 1DX或者EOS 5D Mark III这种拥有强大对焦和连拍能力的相机。

摄影始于黑白摄影,黑白摄影将五彩斑斓的现实世界抽象成简朴、素雅的黑、白、灰三种色调。下面是我整理的黑白人像摄影论文,供大家参阅。

黑白人像摄影论文(一)

摄影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是人类观察和记录世界的一种方式,摄影师通过影像传达自己的精神感受和对社会的看法,图片是他们的“语言”,黑白人像摄影是摄影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其具有特殊的魅力,纯粹的光影变化和形态变化使其更易表现与营造想象的空间。本文将从创作设想、光影的营造、形体线条的变化这三个方面对黑白人像摄影的基本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光线;造型;线条;黑白人像

一、创作设想

摄影创作中的构思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它体现在整个摄影过程中。在创作摄影作品时,摄影师要认识到自己拍摄的兴趣点并运用摄影语言与观看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其次要慎重的选择拍摄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以上两点来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的品质。因此创作设想是决定黑白人像摄影艺术成败所在。

(一)寻找拍摄的兴趣点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没有兴趣的事物人们通常是没有热情的,正如人们谈论没有兴趣的话题一样,人们也可以拍摄不感兴趣的事物,但只会造就枯燥无味的影像。因此在黑白人像摄影创作时摄影师要先找到拍摄的兴趣点。真正的人像摄影师具有一种共同的特质,观看他们的作品会让人身临其境。观看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由于影像让观看者产生视觉和情感的瞬间交流与激荡。伟大的摄影师知道什么是他感兴趣的,什么是他感觉乏味的,也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并专注于自己的强项。他们也会在其他的领域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来扩展自己的兴趣范围并改进自己的强项。

(二)选定拍摄主题和情感基调

主题和情感基调是摄影作品的灵魂,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必须是打动人心的。黑白人像摄影中的主要对象是人物,确立什么样的主题要根据我们拍摄的人像题材而定。题材和用途的不同,主题也千变万化。如纪实类摄影,摄影师在拍摄这类题材时主题的确立要围绕记录和表现真实的人类社会。首先,纪实摄影所反应的主题往往是社会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黑白摄影是表现历史性事件和人物的绝佳手法。其次,纪实摄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表现战争、疾病、自然灾害时往往较多地采用黑白摄影,彩色照片过于真实地还原了颜色会使得观看者产生厌烦的心态。黑白人像摄影的主题很大程度取决于画面中的主要对象,而情感基调则大多由主题形象和画面构成决定,因此摄影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面部表情、服装造型、肢体语言都也是决定该作品主题和情感基调的关键因素。

二、光影的营造因素

摄影是光影的艺术。光影不只是纯粹的抽象的影调,它既可以让人们准确的看清物体,又可以用来传达信息和情感。利用光影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光影只有准确表达了人们的情绪和心灵感觉才能真正达到效果。黑白人像摄影抛去了绚丽的色彩,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效果的表现,与此同时不同的光影对摄影作品中人物表情、性格、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光影是黑白人像摄影的生命。

(一)光线的运用

阳光随着时间的变化会不断地改变其入射方向、角度以及强弱,这些会给摄影作品带来不同的效果。根据拍摄时采光方向的不同我们一般把采光方向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和底光五种。顺光下人物的整体轮廓清晰,能全面表现人物的质感。侧光使得人物的五官更清晰更立体,画面中的明暗配置和反差对比清晰,有利于表现人物外在的轮廓立体感和复杂的内心情感。逆光状态下人物形象大多处于暗部,阴影部位的立体感也较弱,有利于勾勒人物的外轮廓,也有利于人物和背景的区分。摄影师常常会利用逆光的条件拍摄出剪影的效果。顶光会使得人物的皮肤纹理平顺骨骼轮廓明显;底光在戏剧、电影中常见用在妖魔鬼怪或者恶人的灯光上。一般而言这样的灯光较常作为一种补光形式,除非是摄影者要制造出特殊的灯光氛围。

(二)影调的配比

黑白人像摄影的影调主要是由黑、白、灰三大色调组成。通常,高反差的影像会具有较强的张力和艺术表现力,而低反差影调则会显得更加平静,黑白灰三大影调所具有的情感因素都是相对而言的。当影调的配比不同时三大影调所表达的情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中间色调往往因为其较低的反差而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它们也可以成为影像的核心。在许多优秀的黑白人像作品中,中间影调清晰而权威的揭示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在人像摄影中,中间色调更利于表现皮肤的质感,它能展现脸颊上的每个毛孔,面部的每一条皱纹和棱角。影调的不同对人像摄影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形体线条的变化因素

造型艺术都非常重视线条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它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视线的指引者。因此,摄影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线条,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被摄物。由于黑白人像影像纯粹的色调使得人们能更集中在人物的形态变化和表达上。要想再现人的表情、动作、姿态,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光线,将人物的面部线条和动作姿态的外轮廓线勾画出来,这样人们才能感受其表情、姿态、动作的视觉内容,并受到感染,否则,形象就会失去吸引力。

(一)人物的明线条表达

人物的五官、发型以及皮肤的质感和纹理都是构成画面的重要线条。人物的表情神态也要与肢体相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服装与配饰则是人物外表形象的装饰。选择与被摄人物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外形相得体的服装,有助于被摄人物形体特征、生活习性、职业阶层、神韵气质的映衬和流露。造型独特的帽子,质地各异的围巾,闪烁光亮的饰品等都可以作为被摄人物外表形象的装饰与点缀。不同材质和形式的服饰所形成的线条大相径庭,它们有时也会成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因素。服饰对于黑白摄影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散。

(二)光影和色调的间接线条表达

现代摄影语言是一种包含了视觉传达、现代形式语言、现代图像传播等为基础的视觉语言,因此现代黑白人像摄影也包含现代美学。在光线的运用方面我们既要从勾勒人物肢体线条和塑造身体形状方面考虑,也要注重画面整体的影调气氛。光影不像人物和服饰那样利于控制,而它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光影的变化多端使得不同时刻拍摄出的同一事物产生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对光影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巧妙的利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以各种方式增加照片的艺术效果和美感,还可以丰富影像的精神内涵。黑白人像的魅力也在于摄影师采用了无色彩干扰的黑白影像来表现人类一种天赋的美感。它给观看者提供了最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黑白人像的魅力所在。

现今,摄影已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向了千家万户,摄影师就应该更加注重保留自己的个性,选择恰当的摄影手法来表达主题。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摄影艺术的飞速发展,黑白人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高度的概括和抽象能力而备受人们的喜爱。黑白人像摄影的真正魅力还是在于它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人们司空见惯的人物形象。因此黑白人像摄影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并在摄影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黑白人像摄影论文(二)

摘 要:我们周围的世界,色彩斑斓、变幻莫测,令人赏心悦目。在这样一个充满彩色的世界里,黑白摄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显示了黑白照片所能包容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性和想象力。

关键词:黑白摄影;影调;魅力;情感

用黑白去概括世界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黑白摄影作品不能象彩色照片那样可以通过色彩去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完全要靠黑白灰的过渡和层次的细腻来表现事物。在黑白的画面中,被摄体的层次和质感,被极为细致的记录和再现的同时,从作品中渗透出来的摄影家的内在精神也会令人为之叹服和感动。

自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科学院公诸于世之日起,摄影已经走过了170多年的历史。当今,世界正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彩色图片更能适合时代的要求,更能准确地传达信息,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但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彩色的世界里,黑白摄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深深地吸引着许多摄影爱好者。一方面是因为它不存在褪色问题,能够长久地保存;另一方面,从体现摄影家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念来看,黑白摄影更具有象征性,更显得单纯化,更富有想象空间,也许这正是黑白摄影的最大魅力所在。

一、黑白摄影的情感区域

黑、白、灰三种调子有着自身的特性,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白色具有膨胀性和炫耀性,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兴奋情绪;黑色深邃、浑厚、凝重,有助于营造一种沉静的气氛;灰色是平静的,有着细腻、朴素的情感特点,能使人的情绪产生一种宁静、平和的感受。作用于视觉时,只有当白色兴奋、黑色沉静、灰色平和三者有机地配合起来,并且互相烘托,才能形成画面中的兴奋、沉静和平和三大情感区域,这也正是黑白摄影特有的魅力和意境所在。

影调是黑白摄影造型的基础,影调的处理和运用,关系着景物的形态、质感、立体感、空间纵深度和整体气氛的表现,关系着画面的均衡与对比、和谐与统一的形成,以及创作构思的实现。

高调作品以大面积的白色为主,画面最为醒目,最能引发观赏者明快、轻松的生理感受。高调中的黑色,则会由于产生了对比和映衬的关系,显得异常突出而富于跳跃感,往往会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低调作品以黑色为主,能使人产生一种庄严、深沉、神秘的心理感受。画面中的白色显得相当活跃和兴奋,一般也是作品的灵魂所在。高低调的摄影作品实际是摒弃了一定面积的灰色,减小了平和区的范围,相应强化了兴奋和沉静的特殊影调。从而营造出一定的情绪氛围来影响观赏者的感情。

中间调以灰色为主,给人以柔和、安宁的感受,画面的影调细腻而丰富。中间调里的黑色多趋向低调,白色多趋向高调,只有努力扩展灰色的阶调,才能使作品达到真正的“平和”。充分运用黑白摄影的影调,既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还可以使观赏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并由此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二、黑白摄影创作的艺术语言

摄影的艺术语言是画面结构的因素,黑与白是对五彩缤纷的世界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在平面造型艺术中,黑与白是最朴素、最单纯、最强烈、最有生命力的语言。黑与白相辅而成、相互依赖,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黑白摄影把一个现实的彩色世界,置换为黑、灰、白的单色影象,可以更准确地体现创作者的美学意识和思想内涵。

黑白摄影作品在内容上,反映的是摄影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以及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本身;在形式上,黑白摄影作品所表现的是符合美的规律、符合人们审美需要并且能给予人们美感的艺术形象。

黑白摄影以灰阶的形式呈现物体的色彩变化,以浓淡深浅的方式造型,再现的客观物象已经不是原生态了,这种“失真”恰好是艺术的特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是生活的再现,都必须是一种表现,这也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分野。摄影艺术是瞬间的凝固,是具象的写真。因此,再现和表现之间的差别容易被人忽略,甚至误解,黑白摄影正是通过寻找与现实的距离,形成视觉差异来表现现实。黑白影像以自己特有的创作方式延伸了摄影艺术的魅力,给了摄影人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摄影作品更具艺术气韵。

三、黑白摄影作品情感的接受

摄影艺术接受是以摄影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摄影作品的潜在美学特性,只有在接受者的欣赏和理解的审美活动中方能得以显现,摄影艺术接受过程始终伴随着接受者的情感活动。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说:艺术是建立在人们能接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黑白影像舍弃了视觉中的外界所固有的色彩,使影像处于“似是而非”的疏离状态,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里的距离其实是心理距离,是欣赏者认知艺术、沟通情感的历程,也是欣赏者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和参与创作的平台。

在黑白摄影艺术接受活动中,接受者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会突破作品画面空间的局限而展开联想和想象,赋予作品更多的审美内涵,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在翻拣历史记忆的时候,褪色泛黄、划痕遍布的老照片显得更亲切、更真实,可以使欣赏者在情感上有一种浓浓的怀旧情结。

黑白影像与彩色相比更具“距离”优势,在彩照充斥着世界的今天,欣赏者观赏同样题材的黑白和彩色照片,会觉得黑白更艺术,更具有表现特征,更容易令人浮想。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在表现画意的摄影中黑白优于彩色。

黑白摄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更是一个富于个性的世界,当人们徜徉其间,用细腻的心灵去接受世界、感受万物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动。

黑白人像摄影论文(三)

[摘 要] 黑白摄影在这个广阔的大自然中寻求光与影的组合,运用黑、白、灰的影调表现力,对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色彩进行提炼,压缩,对形体,质感,情调等进行更富有的表现能力,使画面效果高雅明快,更为凝练,集中和简洁,在彩色摄影成为普通老百姓手中文明游戏的今天,黑白摄影重整雄风,这是黑白摄影艺术的回归。

[关键词] 黑白、抽象、凝练、超越

摄影始于黑白摄影,黑白摄影将五彩斑斓的现实世界抽象成简朴、素雅的黑、白、灰三种色调。与纷繁的彩色摄影相比,它更加简洁、凝练、也更具纯粹的意味。黑白摄影是一种高度提炼的影像语言,它剥离了十五色彩的浮华表面,表达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塑造了影像与现实之间的抽象之美和距离之美。在黑白摄影拉开于现实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赋予了摄影者无限的创作空间。黑白摄影艺术是相对于色彩摄影而言的,通常以黑、白、灰三种影调表现摄影作品,抽象和凝练是黑白摄影艺术的最大特征。黑白摄影中白色高调的魅力,灰色的微妙,黑色的低调的神秘和深沉,带给人们视觉的和思想上的超越,让你感受与它的抽象与独特魅力的世界。黑白摄影它决不单简于黑、白、灰的色调,从心理角度来说,黑、白、灰具有优先唤起视觉神经感知的特性,特别是黑与白最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关注。在摄影中,黑、白、灰表现景物与彩色表现的景物带给人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完全不同。黑白摄影那神秘的影调能增加照片本身内容的深度。从艺术的角度看黑白摄影,由于需要把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转换为单纯的黑白灰天地,把各种的彩色关系概括和凝练成多种黑白灰的阶调关系来表现被摄物体,这就构成了黑白摄影独有的特殊语言。黑白摄影的特殊语言涉及到黑白灰的造型语言、情感语言和关系语言三个方面。

(一)黑白摄影中黑白灰的关系

黑、白、灰作为黑白摄影艺术的基本语言,三者共同构成了黑白摄影作品的影调美,然而三者又各具独特的审美属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黑色已经形成了具有重量感和后对干的心理暗示。如果画面中多用黑丝,那么作品往往蕴藏着较为深刻的主题思想,营造出货深沉、货恐惧的心理气氛。白色则多带高洁、飘逸感,如画面中采用大部分的白色,最易诱发观者轻松活亢奋的心理感受。灰色影调的最大视觉恶性是平和。

(二)黑白摄影的影调美

现代科技,早已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用彩色载体表现世界的时代。当我们轻而易取地用彩色相片记录我们的生活回忆时,当彩色让我们眼花缭乱的将一切事物展现于我们眼前时,黑白摄影似乎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在我们意外地发现点缀于彩色世界里的几幅黑白作品时,黑白摄影并没有象昨日星辰那样暗淡无光,相反,它们以独具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丰富飞联想空间。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的最美的 和谐,一切都是斗争多产生的。“黑白摄影艺术正是通过黑和白、灰这三种影调在对比中取得某种和谐表现出来的。这两极色放在一起,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牵动人的感情。黑白摄影通过影调的变化来解释自然景物的本质,寄托摄影家的思想感情。因此,黑白摄影这种特有的影调美更容易吸引人,感动人,能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种着影调的对比,和谐之美。美在单纯的丰富、同意的变化、抽象中的具象、开阔中的具体、美在情感的丰富性。

(三)黑白摄影的抽象、联想世界

我觉得想要深层次的表现出一个人物特征的摄影,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存在着很大的异同。彩色摄影充满朝气和缤纷,彩色会给予人很多色彩的选择空间,你可以变换色彩的主题,色彩的色调。而黑白摄影似乎更加倾向于真实,在纯色调的影像中,它能更加真实的反应出人物及其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你更加的渴望去了解与观察图片给予人的信息内涵。它抛开一切缤纷的外衣,不加任何改变的真实色调,真实的“裸露”于镜头,一个眼神,一个笑脸,一个表情,似乎都那么“一览无余”真实的崭露于眼前。我个人认为那是真实的表达,那是真实的世界,那是真实的自己,那是真实的内心。不可否认黑白摄影给予人充满幻想的空间,三色的影调中,它给予你内心世界的向往,似乎内心世界不能达到的,它都能给予你满足。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抽象与幻想,是色彩摄影不能给予的。色彩摄影的色彩斑斓与黑白摄影三色影调的对比,似乎那么鲜明也那么不可比较,各具特色。色彩摄影大多给于人的都是色彩的斑斓,颜色的鲜明,给人一种童话般的幻想世界,而黑白摄影的不但也能表现出快乐,更能给于人心灵上的认知,似乎一下子就走进了内心的世界,让观者找到更多共同的认知。首先,我个人认为黑白摄影在视觉上它就比彩色摄影略胜一筹,因为黑白摄影更加能吸引人的注意与关注。黑白摄影具有优先唤起视觉神经感知的特性,最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关注,而且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人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和彩色摄影完全不同,因为人的眼睛对黑白灰的敏感程度比其他色彩的程度高。黑白摄影的抽象与幻想性在这里就表现的淋漓尽致。它能引发观者的联想与想象,大大地扩展了画面的信息内涵量,充满幻想的思绪与抽象性。相对于彩色摄影相比,黑白摄影更加严肃,庄重,它似乎更加认真的表现于你,不加任何的修饰和包装真实的崭露于你。黑白摄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的,主观性的表达。与彩色摄影相比,它迫使摄影师关注作品背后的意义,走进作品,表达作品。因而它更能赋予表现对象一种灵魂,更加靠近人们的心灵,从而使观者获得更加广阔的视觉与心理空间。黑白摄影独特的原始美、生命美以及画面当中蕴藏着的情感,使我们自然的发生内在的关乎生命与内心的思考,以及对美与内心世界的共鸣。

很多人都认为黑白摄影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似乎总是有种悲情在里面。我想那是他们还没有真正的走进黑白摄影,黑白摄影也可以拍出欢快开心的画面,只是它要表达的东西更加丰富一点,不单单的只是画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它有更多的思想在里面。光线是摄影中功不可没的因素。光线决定着影调效果,对同一个被摄体,采取不同的光照,效果也截然不同。在黑白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尤为重要。低调作品较适合侧光拍摄。同时,光线的运用,不仅体现在画面明暗给人的感受,也影响着整体的质感。在视觉可辨的范围内,任何光影、明暗变化都会影响视觉上的质感效果。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质感不仅影响着视觉形象,而且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绪效应,这种情绪效应甚至比光、色带来的更为直观。黑白摄影能赋予景物一种气魄,能强调它的重要性,在人像摄影中更是如此。在表现人物时,黑白摄影以独特的色相展示个性。黑白两极,构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无极变换的各种灰,在黑白之间过渡,形成黑白人像摄影丰富细腻的语言。

纪实摄影毕业论文大纲

关键词:摄影 纪实性 艺术性 时代价值 创新精神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摘要]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影像存储、处理、传播,从观念到形式均进入了新时期,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追溯了摄影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在其生存价值特性中体现出的时代意义。 摄影即用光绘画,实质上是技术和视觉观察力的一种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摄影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科研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摄影既能真实纪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也能完成人类相象中最具有创意的表现。数码摄影的出现使传统意义上的摄影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挑战,无论是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影像存储、处理、传播都体现出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它强劲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面对摄影的现状和未来有必要探讨其时代的地位和价值。 一、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 1826年法国N�6�1涅普斯(Nicephore Niepce)利用自己制作的光学暗箱,以日光蚀刻法经过8小时的曝光拍摄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窗外的风景”。1835年,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这种显影方法大大缩短了感光时间记录明亮光线下的景物只需20~30分钟,使摄影的实用变为现实。1839年8月19日法国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的诞生日。摄影的诞生标志着摄影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和不断成熟、完善的新时期。在达盖尔研究摄影法的同时,1835年,英国人F.塔尔博特(Fox Taibot)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相纸负片,通过负片可以冲洗无数张照片,大大降低了摄影成本。1851年,英国F.S.阿彻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发明了“湿版”摄影法,这种摄影法曝光时间短,可以不使用三脚架,它的出现促使了手持相机的发明。1888年,美国G.伊斯曼(George Eastman)制造了第一架“柯达”相机,又推出柯达胶片,透明胶卷的出现为后来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1936年,彩色胶片的诞生,为人类的摄影技术带来了绚丽的色彩。人们可以通过照片欣赏多彩多姿的世界,而不必再不能留住明丽的色彩而感到遗憾。近几年,数码相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摄影常规,数码摄影的各种优势受到各行各业和个人用户的青睐,也使摄影变得更加有趣。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17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17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二、摄影的时代价值 如果将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实际应用、产生价值当作一个过程,摄影所用的器材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必备工具,只有当它在摄影者的掌握、操作之下,生产出的产品——摄影作品才具备价值。 1.摄影的纪实性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它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纪实性是摄影的一项基本特征,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的真实的记录。摄影作品所富含的思想价值、信息价值、知识价值、文献价值等,都对观众形成多方面的强大的吸引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比如像匈牙利出生的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西班牙内战中拍摄的《共和军战士之死》,以一个战士被子弹击中的真实影像,反映了人类战争的残酷性,在世界上获得广泛影响,其特有的价值显而易见。 2.摄影的艺术性 摄影是一门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对摄影的精神需求不单单停留在记录、留影上,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郑景康先生给齐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0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完全在于艺术性的高低。艺术表现力的强弱高低,无疑是评价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法国著名摄影家富兰克�6�1福尼尔拍摄于火山灾难现场,画面主体反映的是一本濒临死亡、陷身于灾后废墟和液体里的年幼女孩。女孩身处险境,生命危在旦夕,仅仅手扶一根树棍支撑着将头部露出水面,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生的渴望。这幅作品虽然是一幅新闻摄影作品,但作品具有极强烈艺术感染力,让受众对火山爆发这一大自然无可抗拒的灾害,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艺术的规律是越是丰富的、深刻的越有价值。 3.摄影的价值取向 纵观现今中国的摄影界,对摄影的表现手法及风格类别的审视越来越倾向于西方的价值取向与标准,这也就是当今最时髦的所谓“国际接轨”。其中,由此而引发的对纪实和唯美(被称以风光摄影为代表的所谓沙龙片)两大类别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笔者认为摄影作品的不同,价值取向将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艺术摄影作品的价值取向,在不能兼顾的时候,可以忽视摄影作品的记录性,也可以忽视摄影作品直接或潜在的商业要求。艺术摄影作品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艺术摄影以美为目标。像解海龙拍摄于1991年的《大眼睛》。这幅作品表现了一名贫穷地区女学童看着受众的,充满渴望的目光,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引起全社会对失学儿童的关注,并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影像广为传播。后来,在2006年11月23日,北京华辰秋拍会上,这幅限量30幅的作品以30.8万元成交。《大眼睛》是典型的交叉型作品,它既是纪录摄影作品,又是艺术摄影作品,还是非常知名的商业摄影作品。当然,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远不如其在公益广告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三、摄影的创新精神 艺术应当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数码摄影的出现给摄影者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创造空间,同时也对传统摄影带来了挑战。落后陈旧的艺术表现形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读图时代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疲劳。因此,人们总是希望艺术作品有更深刻的启示性和创造性。在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上,应当倡导多元化。作为新一代的摄影工作者,不仅要在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上创新,更要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大胆创新,创作出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富于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整理提供时代精神,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创造、希望、憧憬的时代,也是面临挑战的时代。充分发挥摄影特有的社会功能,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塑造人,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企盼,也是广大摄影工作者肩负的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摘要:(150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交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编写提纲的步骤: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引言(绪论)-------------------------------------(300字左右)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纪实摄影论文文献

能作为参考文献的。。。有一本书叫做摄影批判导论。是一个类似摄影史的书,记录的是20世纪的一些观点。书里面还引用了大量原文。缺点是不只是讲纪实,只是其中的一章涉及相关内容。找参考文献来百度百科不好吧。。。找几篇论文直接看后面的参考文献不就好了、、、额,非摄影专业只能提供这些帮助了

亲❤~~ 过来人,理解你的心情。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dai写的!网上形同陌路的。有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不能给你带来价值的服务嘛?从网上寻求帮助,即便是有好心人给你发来一片,不是原创也是枉然呀。 ❤所以,还不如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写。花一些时间我相信你能成功的。还有就是网上混杂,万一碰到dai写人的,还要你花钱损失就大了。 亲❤~~~你说是不是吧! ================【写作参考资料可以从这里找】======================❶ CNKI数据库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大量的原创论文供你参考的。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它收录了近千种中文期刊和报纸以及外文期刊。❸ 学校都有接口下载的,真没有免费的下载接口,到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❹ 如果外文的你看不懂,不要紧直接找【谷歌学术】,相当好的、❺ 网络之大,资源之强,相信任何语言的搜索都不在话下的。❻ 如果要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译一下,自己把语句梳理通顺就可以了!========================【写作方法】=============================❶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❷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❹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❺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❻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你还感觉很难吗?♥~~ 嘻嘻 。。。♥~~ 希望能帮到你。

摄影专业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分享摄影专业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姜进.新文化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2]韩丛耀.图像:主题与构成[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唐团结.世界摄影发展史:摄影图片探索之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林韬.电影摄影应用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5][英]史蒂夫.麦克劳德.摄影后期——拍摄.修饰.洗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6]郑虹.摄影的历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7]林路.摄影艺术二十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8]林路.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9][法]于贝尔.达弥施.落差——经受摄影的考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鲍昆.观看再观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11]顾铮.世界人体摄影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12][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13]吴钢.摄影史话[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

[14]钱春莲.幻影年华:跨越时空的影像作者研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15]宿志刚,苏丹.光影的诗篇——摄影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6] [法]克里斯蒂安.柯若勒著,赵克非,谷一译.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1.

[17][德]克劳迪娅.朗法可尼.女人与珍珠:绘画与摄影中的恋物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18][美]李元.李元谈摄影修炼之道[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19][美]李元.创意与实践[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9.

[20][美]李元.李元风光摄影经典实例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1][美]李元.行者无疆:李元大师讲风光摄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3] [美]迈克尔.弗莱伊.国际风光摄影教程:和安塞尔.亚当斯学摄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24]顾铮.世界摄影史(修订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5]张衡,李庆德,吴启文.数码照片艺术化处理圣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6]雷茂奎.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7]史林平,钟山.构图决定一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8]刘宽新.数码影像专业锐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9]王晓军.画意摄影[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0][英]埃蒙.麦克卡比著,李中译.杰作如何产生:摄影大师的方法和技巧[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9. [31]尚艺摄影.时尚人像摄影完全自学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2] [英]乔.科尼什.光线第一[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

[33]史林平.话说风光:图解风光摄影四大秘诀[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7.

[34]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北京四合院[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1993.(中英文双语)

[35]刘桂桂,付京.人像摄影化妆造型教程[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

[36][英]格里.巴杰著,朱攸若译.摄影的精神: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

[37][英]史蒂夫.勒克著,金荔,许维腾,陈刚译.数码摄影百科[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

[38]宿志刚,苏丹编著.光影的诗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9]顾铮编译.西方摄影文论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40]中国摄影史略[M].

[41]顾铮主编.摄影·社会·空间[M].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42][英]泰瑞贝内特著,徐婷婷译.中国摄影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

[43]康大荃.摄影美学原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44][美]特里·巴雷特,何积惠译.影像艺术批评[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5][美]乔纳森·弗里德著,王升才,冯文极,库宗波译.美学与摄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46][美]李元.谈美国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2.

[47]苏盛鑫.人像摄影用光实战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48]徐婷婷编著.出龛入龛[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0

[49]宋刚明.影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0][美]Chris Orwing著,李钰婷译.非凡视觉:摄影大师的构思与创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51][瑞士]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中的风格发展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2]摄影大师杰作探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53][美]詹姆斯·埃尔金斯.艺术是教不出来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4][英]乔纳森.美学与摄影[M].

[55]杨绍先等编著.摄影技术与艺术(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6][美]约翰哈林顿著,马振晗译.商业摄影师的专业之路(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7] [美]杜威.艺术即体验[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58]吉林摄影出版社.中国传世风光摄影[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

[58]一白.数码单反摄影新手速成[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

[59]一白.轻松学好数码摄影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

[60]一白.数码摄影风光实拍手册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

[61]一白.数码摄影完全自学手册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

[62]严志刚, 曾鸣, 江芬.焦虑的食指 [M].长沙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63]于东东.艺术摄影 [M].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

[64]于文灏.摄影曝光控制 [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65](英)伍兹, 曹天铖译, 王磊译.玩遍全球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

[66]伍振荣.数码摄影修图教材 [M].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

[67][美]Barbara London, [美]Jim Stone著,杨健,陈欣钢译.美国简明摄影教程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68] 何惟增.建筑摄影 [M].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69] 何文亮.Photoshop CS5数码摄影后期调色与艺术设计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70] (英)戴维·克拉克著,洪钢,朱晨多,郭嘉译.摄影100关键词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

[1].张莉琳;浅谈数码影像之前摄影的表现性艺术语言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丁明明;摄影影像创作表现方式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

[3].韩平;落差一摄影表现与影像观看[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雷文广;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风格研究[D].苏州大学.2011

[5].黄红艳;自拍摄影的艺术表现[D].吉林大学.2013

[6].房旭;广告摄影艺术的创意风格流变[D].山东大学.2014

[7].吴泳;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8].韩天宇;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9].邵秀婷;摄影艺术中的美感表现语言研究[D].延边大学.2011

[10].付晓岚;北京影像艺术市场研究一北京摄影艺术市场考察[D].北京印刷学院.2013

[11].洪云;新闻摄影中的影像艺术性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

[12].王倩;平面摄影中模糊影像视觉艺术的应用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13].韩韬;内蒙古摄影中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表现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14].李亦墨;1937一1949解放区摄影艺术风格研究一从三个解放区代表性摄影家说开去[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5].孙琳琳;论摄影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D].西安美术学院.2012

[16].王栋栋;对艺术家曾广智的苒定义一摄影在行为艺术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7].韩梅;艺术能否定义——从分析美学探讨艺术定义的可能性问题[D].复旦大学.2005

[18].吴文熠;新闻摄影的审美研究——新闻摄影与美学联姻的`可行性[D].四川师范大学.2013

[19].吴文熠;新闻摄影的审美研究一新闻摄影与美学联姻的可行性[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0].梁媛;电影手持摄影美学研究[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4

[21].王月明;新闻摄影美学探析[D].郑州大学.2008

[22].郭艳;纪实摄影的'美学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2009

[23].王翔宇;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24].戴菲;基于透视和叙事的摄影美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5].尹昌志;论绘画中的摄影式美学[D].中国美术学院.2009

[26].周蓉;基于现实性的摄影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7].李屾;北京奥运会体育动作摄影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8].吴玉如;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公共危机传播[D].武汉纺织大学.2010

[29].侯艳虹;医药新用途发明的专利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

[30].王国良;摄影艺术的现代美学意蕴与深层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纪实摄影论文赏析

纪实摄影在将来是否具有延用性  一、前言   纪实摄影是借助摄影技术对理想社会进行记载和诉求的摄影方式,其摄影素材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进入21世纪后,摄影既要保持传统,又要开拓创新,既要尊重权威,又要张扬个性,导致很多现代潮流作品在制约中失真,相对的纪实摄影延用性遭到了质疑。在摄影技术已经突飞猛进的年代,人人皆可摄影,但构图的精美,曝光的精确,似乎都替代不了相片本身传达的情绪和思考。这就是纪实摄影会持续到现在甚至一直发展的原因。本文将从摄影具有历史性永恒价值、真正的摄影正在消逝、探索纪实摄影真实性、是否可以替代、纪实摄影的重要性、推崇纪实摄影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传承下去七个点进行分析。 二、正文 1.纪实摄影永远不会过时,是一切摄影的基础。纪实摄影具有历史性的永恒价值。(1)李舸:摄影记者可能会消失,但有思想的摄影人永远不会消失。 (2)李泛老师曾言:我期待通过摄影,我们能够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当代影像应当记录时代,为时代留影,能够充分表达一个摄影师对当今摄影影像的在认识和在提升。 (3)彼得.亚当斯:“好的照片在于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   2.真正的纪实摄影正在消逝   随着纪实摄影边界逐渐崩溃,纪实摄影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是否会如“直接摄影”消融在整个摄影话语体系中。(1)如今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张杰在论文《浅析纪实摄影的网络传播——以腾讯网《活着》栏目为例》中写到“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不仅要追求单张图片的真实,更要追求呈现的整体社会景观的真实。媒体扮演着社会安全阀的角色,不同的观点、见解,对于事实的不同立场、态度,都能够在一个既有传统媒介身影、又有新媒体声音的媒介系统里被呈现和倾听,证明了社会心态的包蕴与宽容,社会结构的弹性与柔韧。⑥纪实摄影的网络传播也是一种解压宣泄行为,存在非理性特点,负面信息过度集聚使社会减压发生变质,将社会问题无限放大,误导受众对社会形成错误的心理认知。“告诉你一个活着的世界,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故事。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来,终绘成中国民生万象图”,《活着》的开栏语表明该栏目旨在记录民生万象,而不是民生苦相,负面内容过多已违背了当初的立意,绘制了虚假的社会景观。”                    摄影作品《活着》,摄影师李晓威(2)纪实摄影的替代产物     未来的情形可能是这样的,纪实摄影未来会在专业摄影领域继续存在,但在一个普遍层面来说,它基本会被短视频替代。这是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面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消灭你的敌人,往往不是你的对手,而是无关领域冒出来的外来客。(3)纪实摄影背后故事可查性     在《摄影笔记》的每日一条摄影新知中写到“纪实摄影摆拍造假无辜、无奈到无耻,这病咱要抓紧“治”!”“用摆拍冒充抓拍,是欺读者,这叫“恶意摆拍” ”3.摄影发展日新月异,想要摄影作品走入人的内心,还是需要回归到本质的属性,记录事物。用真实性充分展现摄影作品魅力以及价值。纪实摄影作品是所有摄影作品的基础,所以在未来有非常大的延用性。(1)纪实摄影的重要性 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对摄影的论断:「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罗伯特·卡帕是20世纪战地摄影记者中最著名的一位,参与报道了包括西班牙内战、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等几乎所有当时的重要战争。通过凝结「决定性瞬间」,他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暴戾。提到罗伯特·卡帕,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他著名的作品之一《战士之死》,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抓拍到了共和士兵死亡的一瞬间。由此25岁的卡帕也被欧洲和美国的许多杂志社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摄影师。摄影作品《战士之死》,摄影师罗伯特·卡帕,1936年(2)推崇纪实摄影的原因 纪实摄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 人们想用它来美国尤金·史密斯用四年的时间对日本九州的一个小渔村汞中毒事件进行了拍摄。小渔村由于受到附近企业的废水污染, 村子里大部分村民出现了汞中毒现象, 有成百上千的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史密斯意识到了这是对人们在破坏环境方面最好的警醒, 所以用镜头记录了村里的人们凄苦的生活, 用图片表现出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在整个选题拍摄过程中,他不仅记录客观事实,更通过图片和文字表现出了人的勇气和人性的力量。“摄影充其量只是一个很小的声音。但是有的时候,一张照片,或者是一组照片,却能够引发我们的责任感意识。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们要找出什么是错的,要找到通向正确的道路”。尤金·史密斯 于1974年这样写道。摄影作品水俣湾 ,摄影师尤金·史密斯 ,1971年(3)纪实摄影的持续发展     对于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是一项重要且迫切的任务。巴尔特曼茨拍摄了很多广为流传、震撼人心的苏军“二战”照片。在1942 年拍摄这张半抽象的《进攻》时,巴尔特曼茨运用了苏联现代摄影中的几个标志性元素,例如将动态场景模糊化以及从低视角仰拍主体,以此来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张照片一看就知道是反映战争场景的,但是它又会随着时空的转换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拍摄了很多让人类悲伤、痛苦的重大事件,像战争、火灾、地震和杀戮。其实我们也很愿意拍同样拍同样高质量的与幸福、快乐和爱相关的题材。但是,我认识到,这是困难的。”摄影作品《进攻》,摄影师巴尔特曼,1942 4.结论   纪实摄影作为摄影的基础,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创新,但永远不会过时,一直具有沿用性。本文以从李泛、李舸、罗伯特·卡帕、的名言说明摄影是一切摄影的前提基础;反方面从张杰的论文、小说《三体》、《摄影笔记》说明现代纪实摄影的背后故事虚假性,是否可查。以及通过《战争之死》、日本九州小渔村事件、摄影作品《进攻》来证明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因此,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参考文献 1.姚成丽,《纪实摄影的力量》[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12期 第177页 2.李成辉,《纪实摄影的记录性探析》[M],辽宁大学学术视点,2020年9月 3.夏洪波,《浅谈纪实摄影的人文情怀》[J],山东轻工业学院光影艺术,2011年9月,130-131 4.潘科,《中国纪实摄影现状分析》,现代摄影网,2014年8月29日 5.李林芳,《网络摄影作品造假以及危害剖析》,2015年 6.徐云,《探究纪实摄影的意义与重要性》[J],传媒论坛. 2020年15期 第144+146页 7.顾铮,《纪实摄影:人类独特的记忆方式》,《社会观察》2014年第十期 8.巩聪聪,《融媒时代,新闻纪实摄影人的守正与创新——2020年山东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纪实摄影师评选综述》,《青年记者》. 2020年15期 第113页

纪实性是摄影的基本特征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大量摄影作品,都是以其纪实性作为主要特征、主要功能存在的。纪实摄影其实应当称之为社会纪实摄影。它指的是那种反映人类生存环境的摄影。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纪实摄影的概念特点及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纪实摄影的概念特点及方法一、定义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依·斯特莱克(Roy stryher)就提出要为纪实摄影下一个定义,但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这其中较早的定义和最近的定义,可以让我们看到纪实摄影许多特征。美国纪实摄影家罗西娅,兰格(Dor other lange)的定义。纪实摄影它反映现在但为将来作纪实。它的论点是:

1、人与人的关系,记录人们在工作中战争中的行为,甚至一年中周而复始的活动。

2、描写人类的各种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工会。

3、揭示人们的活动方法:

a、接受生活的方式

b、表示虔诚的方式

c影响人类行为的方式

4、纪实摄影不仅需要专业工作者参加,而且还需要业余 爱好 者的参与

她的定义指出了纪实摄影的特征,所要反映的题材,以及题材中需关注的焦点和摄影的参加者。

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stphani eAm Rlein)在其论文《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

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而无论是好、是坏。

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变化。

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

纪实摄影的概念特点及方法二、类型

1、图片 故事 :对某人,某事件进行具体的描绘,注重情节和连续性。注重非关键时刻的拍摄,使之成为慑人心魄的一瞬。

2、图片系列:相同的主题,相互关连的成组照片,静态纪实,没有时间的限制和变化。

3、图片短评:对某事、某群体的认识,每幅作品具有独立性,有评论,无互相承接关系。

a、成系列,都是由一组照片组成。

b、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

c、对主题的深入研究,且具社会性、哲理化。

纪实摄影的概念特点及方法三、方法

1.守株待兔法

在动作行为有重复出现的情况下选好角度,调好焦距后,等待理想画面的出现立即进行拍摄。

2.声东击西法

利用掩护的方法拍摄,先使被摄者、拍摄者和非被摄者成等腰三角形,对非拍摄者对焦,用眼的余光观察被摄者,当被摄者的动作、表情达到拍摄者所需的画面时,立即拍摄。

3.掩护法

是一种二人的配合,让配合者站在被摄者的前方,假装对配合者拍照,而实则拍摄被摄者。

4.盲拍法

即不用取景器取景,调焦拍摄。用目测对焦,用小光圈(f8,f11)加大景深。充分熟悉所用镜头的视角。拍摄后在照片上进行第二次构图剪裁。

5.突然袭击法

在被摄者还来不及反应时就进行拍摄,并且立即离开以减小麻烦。

6.逼迫法

用镜头的指向有意去干扰被摄者,逼其作出反应。以取得现场感。

纪实摄影其实没有清晰的界定,比较常见的有历史性的(chronicles),街头的(street photography)和新闻的。一般而言,照片多是一系列及有主题的,用作记录时间,记录当时的社会,也可以用文字作辅助,形容时间人物地点。最重要的,纪实摄影需要让人欣赏和了解拍摄当时的环境、气氛、人物及摄影师的感觉,可以带出故事,彷如一篇 文章 一样。

纪实摄影论文题目

我也是学新闻的,不过毕业论文没想这个,给你点我的建议,1、“新闻图片的商业传播”主要现在新闻和经济挂钩,摄影记者的商业取向;2、新闻图片和肖像侵权这类事情发生的很多,随着国民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尤其在报道一些反面新闻的时候,也可以和第一个商业传播联系起来,图片是卖钱的,摄影者可以得钱,而被拍着着呢,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另外1楼的建议也是很好的

纪实摄影的选题一般都是根据拍摄者的需要而选择的,如果是自己兴趣拍摄,建议去人多的景区或步行街,抓拍人物的神态是非常有意思的。

浅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性及其体现方式底层平民生存状态的艺术呈现——贾樟柯电影作品研究摘要:文献纪录片作为一种体现文化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手段,由于其制作手段和取材的陈旧,使得很多及其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纪录片并没有被观众接受。文献纪录片如果想走近电视主流群体,就必须在受众观赏的融合性上多下功夫,探讨出更加贴切现在社会的表达手段。关键词:文献纪录片;受众观赏;表达手段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标识逐渐成为一种影像语言性的文化产品,这其中包括对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社会事件、民族特色等多方面的纪录,而文献纪录片则是这其中最严谨最能反应历史性的一种纪录片,也因其对文献史料要求的真实性谨慎性,使得大部分文献纪录片的叙述方式看起来死板而教条,在观众的接受过程中,这种死板教条的印象有时甚至让降低了观众对于文献纪录片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史料价值的珍贵性。一文献纪录片作为一种从电影纪录片过渡到电视纪录片,又逐渐分离出的一种纪录片类型,文献纪录片不仅传承了纪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展现了珍贵文献的价值性,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纪录片都是现有影像资料、文本资料、当事人口述等方式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纪录、演绎和剖析,从而达到纪录历史、反应历史、还原历史的目的。所有纪录片都具有文献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纪录片都是文献纪录片——文献纪录片必须有文献,即影像、图片、档案等资料,而不是泛泛的文献价值。文献纪录片是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文献价值是其最基本的价值。法国《电影辞典》这样定义纪录片:“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这种广义的文献纪录片概念赋予了所有纪录影像以文献价值。中国承袭了苏联的纪录片观念,习惯上将“汇编性”纪录片称为“文献片”,即利用以往拍摄的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资料辅以新近拍摄的素材进行再创作性编辑。这种狭义的“文献纪录片”历来为中国纪录片创作所重视。以上两种定义或过于宽泛,以至于忽略了文献纪录片的特质;或过于狭窄,不能全面涵盖当今文献纪录片发展的新态势,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角度进行理解。一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纪录片已逐渐包罗各种题材样式,构成了以“非虚构”为根本属性的影像集合,是与故事片并列的片种;另一方面,文献纪录片不再局限于对历史资料的简单汇编,口述、扮演、情景重现、动画等手段都可以表现具有文献价值的内容。而这种文献的组合是“作者的主观意图要靠调动材料自身的意义和组合后的含义来完成,在对事实的描述上求细、求近,在思想和感情的抒发上,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尽量隐藏作者的主观叙述。”①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丰富,但是文献纪录片的最基本最突出的特色还是其历史性,文献性,所以形式只能服务于类型,而所拍摄的内容的必须绝对真实,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其历史性与文献性,在形式有所变化的情况下,让观众没有产生虚假的感觉,形成对历史的现实化注解和对现实的历史性纪录的有机结合。所以文献纪录片应该是,“文献纪录片”当指那些具有重大留存价值的、实现了对历史的现实化注解或对现实的历史性记录的非虚构影视作品。二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文献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是民族和国家的影像档案。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在于“纪录”,文献纪录片的核心要素是它的“文献性”,“文献”二字正是对纪录片“纪录”功能最有力的注解。百年来虽然有多种理论观点、众多学术流派和不同创作倾向,但是纪录片以“纪录”作为主要功能这一点始终未变。无论对人类历史发展而言,还是对电视这种传播媒介来说,文献纪录片都具有永恒的意义。文献纪录片是民族和国家的一部历史影像档案。文献纪录片在记录社会历史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的特质,因此,在观看一些珍贵影像资料的同时,我们也可触摸到社会思想趋势和时代文化思潮,其价值的凸显是“以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发展为参照,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在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中发掘其优秀的内核和传统,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架高沟通的桥梁”②,所以说,文献纪录片同时具有社会思想认知价值。电视文化角度看,文献纪录片的审美价值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从而有助于改善电视内容生产格局。文献纪录片具有较高的品位和审美价值,具体表现在:第一,视野更开阔。文献纪录片往往采取宏大叙事策略,从国家、民族、时代的高度把握主题,风格上追求大气磅礴、恢宏豪迈;第二,时空开合大。历史题材的文献纪录片作品,一般都具有大的时间和空间跨越;而反映当代的文献纪录片,也常常注意把当下的一些价值取向放到历史的坐标中去考量;其三,思想有深度。好的文献纪录片往往具有思想的魅力,可以启迪智慧,让人在历史中重新认识现实。在电视节目日趋娱乐化的今天,《大国崛起》、《新丝绸之路》等文献纪录片的播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当今电视媒体的认知和评价,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改变了电视被娱乐之风裹挟的生态格局,为电视媒体自身的良性循环和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重塑了电视文化的尊严。三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纪录片通常最终都是要求达到对人的刻画,即也应当注意细节对人,对周围环境的刻画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不管是哪一类纪录片,他的成功与否最后都取决于对细节的拥有量和对细节的处理”③,文献纪录片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综合艺术的结晶,与电影、戏剧、小说一样,同属文艺作品的范畴,要遵循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但是,它又不同于文艺作品,要遵循纪录片创作的特殊规律。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离不开借鉴和利用文艺创作的一些基本手段,细节描写就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近20年的文献纪录片题材从政治宣传走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宏大叙事、空洞说教走向个人视角、细节叙事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不断在各种历史记录当中寻找被记录对象的细节,重视对文献的挖掘,从那些从来没有面世过的资料里找寻和收集,形成一种“揭秘”的效果。观众在被那些从未知晓的信息所吸引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接受了渗透于其中的观念。并对这些细节加以整理,表现,这既是纪录观念的变化,也是技术的改进。中国大部分的文献纪录片选材近似,或聚焦重大题材,揭秘历史真相,或呈现领袖人物的心路历程,普通百姓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存状态,或通过对历史的全盘审视,解读今天的社会。但不同的是西方文献纪录片从1980年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政府或主流意识形态集团出资拍摄的宣传片大量缩减,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主的商业片成为主流,突出故事性与市场价值;同时坚持主流价值观。中国文献纪录片先前单一关注政治领域而忽视文化领域是明显的。我们从过去一系列的片子中可以看出记录的重心放在无产阶级领袖这一群体身上,而对文化精英缺乏关注。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不计其数浅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性及其体现方式张洁琼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影视与传媒大 众 文 艺174摘要:在电视节目泛滥的今天,综艺娱乐类节目几乎成了大哥大,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视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观众更需要看到一些新的节目形式和新鲜血液的出现。2011年1月,湖南卫视重力推出解读姓氏文化的电视节目《非常靠谱》,节目形式新颖,风格幽默娱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一档新生的节目,《非常靠谱》也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分析讨论《非常靠谱》独具一格的特点以及急需改进的缺陷,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关键词:非常靠谱;电视节目;文化;娱乐2011年伊始,综艺大台湖南卫视就发布声明,表示今年湖南卫视将有几档新的节目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并强调今年湖南卫视的主题将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在其热力推出的《非常靠谱》、《好奇大调查》、《给力星期天》、《喜剧之王》这几档节目中,以解读姓氏文化为节目内容的《非常靠谱》节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非常靠谱》节目介绍《非常靠谱》于2011年1月3日开播,由湖南卫视资深主持人汪涵挑大梁,每期节目中都会请到几位对姓氏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到场组成“摆谱团”,对每一姓氏背后的故事展开挖掘,每期到场的观众中有80%都是那一期姓氏的同族。迄今为止,一共做过7期节目,分别是刘姓专场、姜姓专场、欧姓专场、许姓专场、伍姓专场以及开春特别企划节目和十二生肖姓氏专场。《非常靠谱》旨在解读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以姓氏为包装,晒百家姓里的人杰、绝活、故事等,晒祖宗、晒历史、晒文化,让观众在了解这些姓氏历史的同时找到共鸣,为自己的姓氏而骄傲。该节目制作人徐晴表示:当下电视荧屏上的文化类节目大多与解读历史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姓氏解读还属冷门。电视观众看解读历史的文化类节目只能倾听、借鉴;但《非常靠谱》可以参与。2011年2月28日做完十二生肖姓氏专场后,《非常靠谱》一直处于停播状态,5月10日湖南卫视发表声明,《非常靠谱》将于5月16日正式回归。二、《非常靠谱》如何“靠谱”从契合当今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一点上来说,《非常靠谱》的出现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人历来讲究认祖归宗,血脉相承,而姓氏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通常成为了血缘之间隐形的纽带。另外,《非常靠谱》节目名称中这个“谱”字指的是家谱、族谱。家谱和族谱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符号,其承载的意义非同一般。另一方面,从节目形式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的创新之处。1.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结合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多元化社会,传统文化式微、流行文化喧嚣。《百家姓》、《三字经》、《论语》、《道德经》、《庄子》这些国学中的经典固然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阅读并理解的人是越来越少。反之,流行元素却铺天盖地,这是一个把文化弄丢了的时代。纵观各个电视台的节目,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节目实在是太少了,还不及娱乐节目的一半,能去收看这些文化类节目的观众更是屈指可数。《百家讲坛》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的比较成功过的案例之一。但是《百家讲坛》作为一档高端的文化历史节目,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走的高端路线,请来一些学者专家做讲座,收视率甚微;直至出现了刘心武、易中天、纪连海等等这些人之后,《百家讲坛》才随之火了起来。火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人会讲历史会讲故事,娓娓道来,十分传神。从《百家讲坛》的案例可以看出,板起一副面孔以一副老学究的姿态来讲历史讲文化已经过时了,人们需要了解历史,但是不代表历史就是枯燥的说教,换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效果会更好。《非常靠谱》就非常注意文化性和娱乐性的融合。主持人汪涵和摆谱团的专家们在讲述姓氏文化的历史时经常会调侃,也会通过一些flash的小短片对姓氏历史上的名人做简短的介绍,增进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寓教于乐,让观众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比单纯的讲述更能加深观众的印象。2.主持人与摆谱团的智慧《非常靠谱》还在策划的时候,汪涵就直谏台长,要求做该节目的主持人,甚至连该节目的名称都出自于汪涵的创意。汪涵自己说,台上的他幽默搞笑,私底下的他却是个非常安静的人,平时喜欢看书、研究古玩,非常热爱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说,《非常靠谱》这一档节目就是为汪涵量身定做的,也是他从娱乐节目向高端文化节目华丽转身的转折点。因此,在最初汪涵主持这档节目的消息传出时,他就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观众都在猜测,那个在《天天向上》中搞笑的他能控制好这样文化类的节目吗?而节目播出之后,汪涵凭借自己的实力给观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节目中的他幽默而不失睿智,搞笑而不失深沉,正是他身上散发的这种魅力,使得整个节目既有文化气息又通俗易懂。该节目的另外一大亮点就是由对姓氏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非常靠谱》是否靠谱崔 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0000)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文明的变迁与过度,中国人民在数千年中经历了无数的伤痛但是依然挺立不倒,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这样生命中的闪光点,不仅是可以指导中国人前进的明灯,也是吸引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民族的地方。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很多历史题材的挖掘和呈现上都有所欠缺。中国文献纪录片近年来在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大面积突破,突出体现在手法多元,如真实再现、电脑动画等,叙事上开始追求故事化、悬念感,剪辑上注意蒙太奇效果。但是,就整体而言,电影语言陈旧依然是纪录片的一个普遍现象,其理论依据是纪录片的真实性依托于纪实手法。,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符合纪录片创作的语言系统,并不违背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与传统纪录片比较,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时下纪录片创作手法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情景再现是符合现阶段纪录片创作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手法之一。然而,人类历史是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需要不同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与之相适应,尽管现阶段它体现出的优越性令众多题材的纪录片增色生辉,然而它只是符合这个时期的创作热潮,如果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则必须在不违背纪录片本质的前提下,将其丰富、发展、完善。注释:①时间.《简论汇编性纪录片(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年第11期.②金元浦.谭浩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705-706页.③ 陈汉元.《纪录片的类别》.《电视研究》.1998年04期.影视与传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