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案例论文

发布时间:

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案例论文

我没有这种操作,因为我在选导师的时候非常注重人品。我选的导师德高望重,非常具有学术道德,而且很会做人,平时带我们就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并且是真心实意的为我们考虑。但是在读研期间,我确实有听闻过其他导师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的情况。

教育部近期印发了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行为准则,其中提到了导师不可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这一条。教育部强调,导师不得随意拖延学生毕业,不能以研究生名义虚假占用科研经费,也不能侮辱研究生的人格,不能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这也看得出来,教育部对研究生导师的行为指导越来越重视。因为现在研究生的压力比较大,很多研究生都因为和导师的关系问题而得到了令人惋惜的后果。

我的导师人很好,她会主动帮我们收集想法,帮我们修改毕业论文,但是有的老师却不是这样。比如我曾经听到过的某位老师,就随意拖延他的研究生毕业。在我们学校,学硕研究生毕业之前一定要发表一定标准的学术论文。如果没有发表,就不可以领学位证。而这位导师他就故意拖延学生的投稿进程,学生拖延了投稿,只能一直在学校里面,成为他的免费劳动力,而不能提前出去实习和找工作。

甚至有些老师更加过分,不仅拖延学生投稿,还直接拿学生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发表文章。比如某学校学术的毕业要求是发出两篇北大核心以上的文章,则这个学生需要给这位导师上交四篇文章,老师在这四篇文章中选出两篇认为质量较好的文章,属上自己的名字,而剩下的两篇才交给学生去投稿。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免费劳动力,天天让学生熬夜做项目,让学生帮忙开车取快递等。

作为一个过来人,奉劝如今要考研的同学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导师风采,不要只以学术为标准去判断,多听听毕业的师兄师姐的评价,还要判断老师的为人啊!

我没有遇到过,但是我的一个同学却深受其害,他的导师为了让他帮着干完一个项目,硬是拖了他两年。

有项目需要研究生入手,已经用习惯了,新来的又要花时间重新调教,或者是没有达到毕业条件。

可以看出来这些教授就是希望让这些学生拿出来钱来贿赂,最重要的就是不让这些学生毕业也是因为这些学生的成绩不过关,所以也是在这个情况下故意刁难这些学生。

但是拖延了时间交毕业论文

联系指导老师,说明情况,并尽快提交

迟交,一般情况下是没事, 如果成绩已出,则无法修改,学校老师还没有对毕业论文进行批阅,那么您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提交出成绩。

如果允许提交,并且教授收下了,也许没有问题。建议联系教授确认一下。如果提交机会都没有,那就只能延迟毕业了。

请跟自己的导师说明没有按时交论文的原因,询问他可不可以补交,并及时补交论文

研究拖延的意义论文

两种原因,一是研究生自己确实没有完成课题研究任务,需要延期;而是导师想让研究生延期毕业多给自己干活。

1.自我暗示改变认知 2.列事务清单 3.拖延活动替换 4.善于运用消除负面情绪的工具 5. 吃得饱顶了大法 6.环境设置 7. 合适奖励 8.想象的力量

别管,结果行动起来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拖延症研究论文

若干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碰到了一个简单的任务:将一箱衣服从他所居住的印度邮递至美国。这些衣服是他的一个朋友兼同事来看过他之后落下的,所以阿克洛夫急着想将它们把它送回去。但是有一个问题:印度的官僚体系和阿克洛夫自己称作“我在这些事情上的无能”使之成为一件麻烦事——确实,他估计这将会占去一整个工作日的时间。于是他一周又一周地推迟处理这件事情。这样一直持续了八个月之久,直到阿克洛夫自己都快要回国了他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个朋友恰好也要寄一些东西回美国,于是阿克洛夫得以将斯蒂格利茨(Stiglitz)的衣服连带着一同捎回去。考虑到洲际邮件的不稳定性,阿克洛夫很有可能比斯蒂格利茨的衬衫提早到达美国。这个故事有一点让人感到安慰:就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会拖延!很多人生活中都充满着一大堆未完成的任务,或大或小,噬咬着我们的良心。但阿克洛夫将这再熟悉不过的体验看成是一个谜。他真心想把衣服寄回给他的朋友,但是,就像他在1991年的论文《拖延和顺从》(Procrastination and Obedience)中所提到的那样,“八个月里每早醒来我都决定第二天早上去把箱子寄给斯蒂格利兹。”他永远都将要把箱子寄出去,但那一刻从不到来。后来成了行为经济学的中心人物之一的阿克洛夫意识到,拖延可能不仅仅只是一个坏习惯。他认为这揭示了关于理性思维的限度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且可能帮助我们理解包括毒品滥用和储蓄习惯在内的形形色色的现象。自从他的论文发表以后,拖延症研究变成了学术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都争相加入。

拖延症是希腊人称作akrasia的现象的一个有力的例证——做出有违于最佳判断的事情。皮尔斯·斯蒂尔将拖延症定义为,出于自愿地推迟某事,尽管你知道这样的耽搁会让你更加难受。换一句话来说,如果你只是说“尽情的吃喝玩乐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了”,那么你就不是在拖延。

如果你认为那是最有效的利用时间的方式而有意推迟也不算是拖延。拖延症的实质在于不去做你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造成人们精神负担的心理扭曲。这就是拖延症令人困惑的地方:尽管它是在避免令人不愉快的任务,但是沉湎于其中也不会让人快乐。在一个研究中,65%的被调查学生在他们开始着手准备学期论文之前,表示希望避免拖延:他们既知道自己不会准时地完成功课,也清楚这种延迟会让他们不快乐。

对于拖延,很多人都将原因归结为一个字——懒。的确,几乎跟“拖延症”同时崛起,并被许多人自我确诊的另一种绝症,就是“懒癌”了。但有一些拖延症非常严重的人,也并不懒,他们在迟迟无法开始工作或学习的同时,做了很多其他的事,并没有闲着。 那么,拖延症究竟都有哪些成因呢? 未来的好处,在现在看起来,不那么吸引人。未来的烦恼,在现在看起来,也不那么可怕。这是一种人之常情。简单来说就是更倾向于获得眼前的利益,有花堪折直须折,今朝有酒今朝醉。 拖延也是一样,被拖延的任务往往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好的事情很少会被一直拖延下去。 完成一项艰巨任务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金钱报酬,都需要等到做完它之后才能得到。就算一直拖下去,最后真的搞砸了,后果也是要到截止日以后才会降临的。 可是,玩游戏、看电影立马就可以得到快乐,做小件的其他工作也可以很快完成,于是在选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时,就总是把复杂庞大的任务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艰巨任务不断地被其他事情“插队”,就形成了拖延。 多想想自己为什么选择做了这些“插队”的事情,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让自己有拖延的余地。 被一拖再拖的,往往是被安排、被指派的工作,要么是做完了就会得到奖励,要么是做不完会有相应的惩罚。 一项任务本来就是要做的,而且人们选择职业时多多少少考虑了自己的爱好,所以原本对任务或许还抱有一丝兴趣,可是一旦上司制定了什么奖励或惩罚的规则,这项任务在人们心里就更加变成了一件“唉,好烦,不想做可是不得不做啊……”的事情。 奖励和惩罚这样的外在激励,会削弱人们心里原本存在的内在激励,也就是原有的对工作发自内心的兴趣。最可怕的是,给自己类似奖惩的心理暗示来激励自己,也常常会收到反效果。给自己指派工作,会让自己感到这任务“不是我自己想做,是为了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才被迫去做的”,于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拖延也就随之而来。 “写完论文之后我就约三五好友去KTV玩个爽”、“做完这个企划就去吃一顿犒劳自己”、“交稿之前绝不看电影”,这样的想法很危险…… 不要过多地想工作做完后会怎么样,做不完会怎么样,去做就好了,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沉浸在工作里面,任务就会不知不觉地逐渐接近终点的。 在面临某种重要的任务时,为了避免自己表现不佳,有些人会故意为自己制造障碍。 如果没有做好,就安慰自己“不是我能力不行,是因为缺乏天时地利人和”;而如果做得好,可以想“看我多棒,即使如此我还是能做好”。这样就能减轻失败带来的心理伤害,因为遇到障碍而失败,总比“我已经尽了全力却还是做不好”要容易接受得多。在期末考试、竞技体育、职场竞争等情境中,只要用成绩、排名来对参与者进行评比,就很可能会有人做出各种各样的给自己设置障碍的行为。 自我妨碍只能带来心理安慰,而并不会让最终取得的成绩变得更好。正视可能面临的失败,积极努力地应对,反而可能结果超过预期。这样的经验多几次之后,就能逐渐建立一种正面的反馈,让人不再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 对于很多人而言,拖延症都是从高中、大学阶段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小学、初中阶段,我们要做的事很单一。但是随着人慢慢长大,要做的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有些至关重要,有些无关紧要,有些火烧眉毛,有些时间充裕。 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记清楚自己手头全部的待办事项,更别提按照截止期限和重要程度排好这些任务的处理顺序。面临冗杂繁多的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加剧拖延——只有一两件事没做,人就会打起精神来把它们消灭掉,有十件事没做,反而只想瘫在沙发上吃薯片看肥皂剧。 列出待办事项清单,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工作越多越拖延的困扰。 至于先做什么工作更好,则是见仁见智的。有些人喜欢先做复杂的大项工作,以免做什么事的时候心里都惦记着它。也有人喜欢从小件的、简单的工作入手,带着成就感的愉快心情,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别管,结果行动起来

写毕业论文中案例发生时间

不同学校要求不一样,有学校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了,有的要在4,5月份

论文中的企业案例,可以写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但这个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支撑论文观点,同时还应该提供一两个近三年的企业案例,这样才可以支持论文观点的时效性,现实性。

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既然是毕业论文还是以近几年发生的事件比较有新意。

得看是什么专业的论文。如果是历史学、文学、政治学之类的专业,毕业论文选择十年前的事件来做题目,还是有可写的空间的,比如从文学角度来写,十年前的某个事件给十年来的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等等。但对于多数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来说,十年前的事件就太老了,过时了。比如新闻学论文,写一个十年前的事件,时过境迁,对彼时事件的分析研究可能已经对今天没有现实价值和意义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