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德育教育怎么渗入体育教学中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2]《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相对普通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发展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普遍照搬普通学校体育,甚至以普通体育教学代替特殊体育教学,使得特殊学校体育理论发展落后。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探究》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体育改革异常活跃。特别是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学校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快速、崭新的时期。按教育对象性质的不同,学校体育可分为普通学校体育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相对普通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发展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普遍照搬普通学校体育,甚至以普通体育教学代替特殊体育教学,使得特殊学校体育理论发展落后,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违背了特殊教育的规律,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 体育 思想品德

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聋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自食其力的人,体育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教给聋生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求体态美,提高表现美的能力,从而陶冶情操,提高体育素质。

残疾儿童学生较普通儿童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很大差异,在教学之前一定要进行教学诊断,比如以聋哑学生为例,按听力损失程度可分为聋和重听;聋还分为全聋、极重聋、中重聋;重听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正常。而且由于生理缺陷还会引发心理缺陷如易冲动、易受暗示、缺乏同情心等;同时还引发认知上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特教体育教师必须懂得医学、心理学知识,为学生进行诊断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

一、提高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残疾学生身有残疾,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并不意味着他人可以干预甚至替代残疾学生选择兴趣爱好、生存目标和发展方向。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切实做好导向工作,使每一个残疾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领域,更深地了解自我,把握发展方向,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让残疾学生懂得,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利用演示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游戏“投降落伞包”,残疾学生看到降落伞包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就都想亲自动手演示一下,教师应满足他们的愿望。聋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让残疾学生参与演示活动,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的兴趣高涨,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

2.加强基本功练习,掌握运动技能。每节课的准备活动环节我都让残疾学生进行基本功练习,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避免运动中受损伤,掌握所学动作的技术要领,为残疾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在校期间的系统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对特殊儿童也不例外,由于先天的自身缺陷更加要求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是特殊儿童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体育活动过程是个人和集体之间关系复杂而变化多样的行为,其互动强、思想活跃、情感流露真实,是发现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体育运动是在特定规则下进行的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奋勇拼搏、尊重他人并与他人合作等方面的优良作风和品质。

体育学科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有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有爱劳动、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教师应将这些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残疾学生开展讨论,适当地引导,让残疾学生能够分辨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如游戏《乌龟与兔子赛跑》,在掌握相应体育知识的基础上,我组织残疾学生讨论:为什么最后乌龟胜利而兔子失败呢?通过讨论有些残疾学生认为是因为乌龟不怕苦不怕累。经我点拨引导后,残疾学生对乌龟和小兔子的最终评价是乌龟做事有恒心,不怕苦和累,所以取得了胜利;小兔子骄傲自满,所以遭遇到失败。

三、培养残疾学生的健康人格

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起、情绪、意志、自立等)。而聋生中存在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聋生消除这些不良心理,引导其向良好的方面转化。

1.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锻炼方法。何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和替代”。体育在教育和训练中避免系统性缺陷和形成系统性补偿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手段。

2.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特殊教育理论研究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一性的缺陷,将导致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体育活动练习需要在特定器械或环境中进行,需要学生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坚忍不拔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心理品质。而且体育具有竞争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残疾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培养残疾学生正确的成功观念。体育教学中,残疾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教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成功观念。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能否超越,一目了然,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却因人而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与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却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导残疾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残疾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最本质、最终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最大限度的补偿自身缺陷,使身心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能够自力更生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家庭和国家减少负担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本文提出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更加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层面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当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需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积极创造良好氛围,建立平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知识与应用价值渗透德育教育,高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德育教育观念。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较少的原因,自身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是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接触最多的群体,在学习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首先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树立典范和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自身精神道德的养成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要在学生成长当中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并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师的优良品德进行模仿和学习,以此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学校方面要积极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教学师资力量,提升人才水准。学校方面可以在校内积极组织全体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经验分享和交流,还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德育教育交流活动,促使教学老师积极学习其他老师的优良思想品德,并吸取优秀的德育教育经验,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充分融入德育教育[1]。老师在实际教育当中,要建立德育教育观念,注意着装整洁、时刻讲普通话、多关爱学生,对犯错的学生不能过于苛责,语重心长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师生良好关系,促使学生认可、亲近老师,并学习老师的正确言行举止,养成自己的优良品德和习惯。(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积极地把握数学教材,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当中涉及到的德育思想,以此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知识点和德育思想,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教育。要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是将德育作为重点进行具体教学,而是把握住教学活动当中有关德育教育的点,适时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之前全面吃透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内在德育思想,同时准备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王秋华(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中心完小274600)一些与之相关的德育教育资料,在渗透德育教育当中要言之有物,以此增加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关注度,潜移默化地建立优良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备课过程中,一些章节当中会出现有关该数学知识的历史资料,像在学习小数的时候就会提到我国是最先提出小数概念的国家,老师就可以深挖这些历史资料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中国历史优良文化教育,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优秀,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三)联系生活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而在抽象知识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也未必好。因此,为了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并运用数学知识,还能联系数学知识建立优良思想品德,需要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充分联系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教学,并结合生活实例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2]。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游乐园场景,找5个学生扮演游乐园排队的人,让学生指出每个学生前后的人,并计算排队的任意一个人和某一个人之间隔了几个人。之后,设置条件:最后一名学生因为想要早点玩就挤到了第二个学生后面,此时队伍发生了变化,重新计算这个学生和其它学生之间隔了几个人。在这样的情境创设当中,不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活动当中,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位置的关系,老师还可以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及时对学生进行遵守排队规则的德育教育。(四)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后作业当中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渗透,还要延伸到课后教育。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德育教育,在全面考虑之下在作业当中融入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巩固学习内容过程中一并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受到情感教育。比如在对数据收集整理学习完之后,可以在课后作业当中,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家庭成员的爱好、兴趣、活动以及习惯等数据,并自编题目。学生在完成这一课后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学习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增进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家人多一些了解和关心,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三、结束语

在学生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素材,在课堂和课下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四凤.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8):46-46.

[2]秦建国.刍议德育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6(12):122-122.

小学 六年级数学 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作为数学 教育 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一: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学生因为数学的计算以及逻辑关系的复杂而学不好数学,甚至不喜欢学习数学.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有着深刻且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提出几点意见,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让学生有着本质上的进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 目前,对于许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学中的计算难度、枯燥的题目以及应用题中的逻辑复杂程度都是导致他们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这些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教师们应该对于这种现象有警觉性,不能放任孩子们的不自信和倦怠情绪,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 经验 以及对班里学生的了解程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整改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开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争取在学习成绩上让学生达到质的飞跃. 一、题目上的趣味 小学数学的题目常常以一些假设的场景为基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有些题不符合常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学生容易觉得单调、枯燥、乏味.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完全可以对题目进行一个趣味性的改动,或者直接出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题目,潜意识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好感.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时,书上有一道例题:根据A,B两个公司去年下半年的月薪情况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果?这类的题目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没有熟悉的感觉,做起题来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不如直接换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题目:统计本班学生中喜欢打 羽毛球 、打 乒乓球 、踢 足球 、打 篮球 以及喜欢其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画出扇形图. 首先,这样的题目与学生们有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题目内容;其次,这道题要求“统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统计和整理资料;另外,统计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感,消除做题做错的恐惧感. 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全班同学通过举手和画“正”字的方式,对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体育项目的人数进行统计,接着算出百分比,通过所算百分比画出扇形图,进而通过扇形图的呈现作出一个结果的分析.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增强了每个人的参与感,除了原题的分析结果之外,还增加了调查统计的过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增强了学生的解题兴趣,减少了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课堂上的趣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经常是“遇题――讲解――列式计算”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因此,教学模式需要趣味化,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达到课堂趣味化的 方法 有很多种,比如开展活动、布置特殊任务,等等,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的乘法”的教学时,在课堂上开展了相关的活动. 在课前,笔者事先做好了几个带有分数和运算符号的标牌供学生们系在头上,课堂上,随机挑选五名学生站上讲台,由老师出题,如:■ × 2 = ? ■ + ■ = ? ■ × 8 = ? ■ - ■ =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标牌中自行寻找合适的标牌系在头上,组成一个等式,让台下的学生判断正误.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更能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全班学生全程参与进来;另外,还可以进一步考验台上五名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对学习数学报以乐观愉悦的心态,缓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不自信的心理,也为以后数学教学的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开始对自己的计算速度引起重视,这一点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 再者,对于活动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在与同学的合作找出正确的等式构成并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这为以后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是以分数的乘法为主要内容,但也不能忽略对以前所学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的复习,出题时要包含全面,不仅包括分数的乘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有所训练,也要包括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对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另外,可以在标牌中写一些假分数和带分数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1■,■,… 三、总 结 目前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以“快乐教学”为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却十分头疼数学的学习,计算的难度以及 逻辑思维 的复杂度让学生没有自信,甚至害怕学习数学,这与“快乐教学”的宗旨完全背道相驰.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2]龚卫民.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2(4). [3]高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略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7).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 故事 ,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 总结 。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 爱好 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加强训练提高数学能力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 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 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 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 ”,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 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 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 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 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 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 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 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 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 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小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论文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本文提出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更加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层面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当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需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积极创造良好氛围,建立平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知识与应用价值渗透德育教育,高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德育教育观念。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较少的原因,自身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是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接触最多的群体,在学习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首先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树立典范和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自身精神道德的养成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要在学生成长当中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并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师的优良品德进行模仿和学习,以此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学校方面要积极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教学师资力量,提升人才水准。学校方面可以在校内积极组织全体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经验分享和交流,还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德育教育交流活动,促使教学老师积极学习其他老师的优良思想品德,并吸取优秀的德育教育经验,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充分融入德育教育[1]。老师在实际教育当中,要建立德育教育观念,注意着装整洁、时刻讲普通话、多关爱学生,对犯错的学生不能过于苛责,语重心长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师生良好关系,促使学生认可、亲近老师,并学习老师的正确言行举止,养成自己的优良品德和习惯。(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积极地把握数学教材,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当中涉及到的德育思想,以此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知识点和德育思想,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教育。要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是将德育作为重点进行具体教学,而是把握住教学活动当中有关德育教育的点,适时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之前全面吃透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内在德育思想,同时准备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王秋华(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中心完小274600)一些与之相关的德育教育资料,在渗透德育教育当中要言之有物,以此增加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关注度,潜移默化地建立优良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备课过程中,一些章节当中会出现有关该数学知识的历史资料,像在学习小数的时候就会提到我国是最先提出小数概念的国家,老师就可以深挖这些历史资料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中国历史优良文化教育,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优秀,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三)联系生活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而在抽象知识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也未必好。因此,为了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并运用数学知识,还能联系数学知识建立优良思想品德,需要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充分联系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教学,并结合生活实例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2]。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游乐园场景,找5个学生扮演游乐园排队的人,让学生指出每个学生前后的人,并计算排队的任意一个人和某一个人之间隔了几个人。之后,设置条件:最后一名学生因为想要早点玩就挤到了第二个学生后面,此时队伍发生了变化,重新计算这个学生和其它学生之间隔了几个人。在这样的情境创设当中,不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活动当中,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位置的关系,老师还可以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及时对学生进行遵守排队规则的德育教育。(四)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后作业当中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渗透,还要延伸到课后教育。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德育教育,在全面考虑之下在作业当中融入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巩固学习内容过程中一并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受到情感教育。比如在对数据收集整理学习完之后,可以在课后作业当中,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家庭成员的爱好、兴趣、活动以及习惯等数据,并自编题目。学生在完成这一课后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学习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增进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家人多一些了解和关心,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三、结束语

在学生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素材,在课堂和课下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四凤.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8):46-46.

[2]秦建国.刍议德育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6(12):122-122.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毕业论文

小学 六年级数学 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作为数学 教育 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一: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学生因为数学的计算以及逻辑关系的复杂而学不好数学,甚至不喜欢学习数学.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有着深刻且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提出几点意见,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让学生有着本质上的进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 目前,对于许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学中的计算难度、枯燥的题目以及应用题中的逻辑复杂程度都是导致他们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这些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教师们应该对于这种现象有警觉性,不能放任孩子们的不自信和倦怠情绪,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 经验 以及对班里学生的了解程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整改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开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争取在学习成绩上让学生达到质的飞跃. 一、题目上的趣味 小学数学的题目常常以一些假设的场景为基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有些题不符合常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学生容易觉得单调、枯燥、乏味.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完全可以对题目进行一个趣味性的改动,或者直接出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题目,潜意识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好感.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时,书上有一道例题:根据A,B两个公司去年下半年的月薪情况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果?这类的题目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没有熟悉的感觉,做起题来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不如直接换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题目:统计本班学生中喜欢打 羽毛球 、打 乒乓球 、踢 足球 、打 篮球 以及喜欢其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画出扇形图. 首先,这样的题目与学生们有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题目内容;其次,这道题要求“统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统计和整理资料;另外,统计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感,消除做题做错的恐惧感. 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全班同学通过举手和画“正”字的方式,对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体育项目的人数进行统计,接着算出百分比,通过所算百分比画出扇形图,进而通过扇形图的呈现作出一个结果的分析.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增强了每个人的参与感,除了原题的分析结果之外,还增加了调查统计的过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增强了学生的解题兴趣,减少了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课堂上的趣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经常是“遇题――讲解――列式计算”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因此,教学模式需要趣味化,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达到课堂趣味化的 方法 有很多种,比如开展活动、布置特殊任务,等等,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的乘法”的教学时,在课堂上开展了相关的活动. 在课前,笔者事先做好了几个带有分数和运算符号的标牌供学生们系在头上,课堂上,随机挑选五名学生站上讲台,由老师出题,如:■ × 2 = ? ■ + ■ = ? ■ × 8 = ? ■ - ■ =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标牌中自行寻找合适的标牌系在头上,组成一个等式,让台下的学生判断正误.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更能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全班学生全程参与进来;另外,还可以进一步考验台上五名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对学习数学报以乐观愉悦的心态,缓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不自信的心理,也为以后数学教学的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开始对自己的计算速度引起重视,这一点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 再者,对于活动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在与同学的合作找出正确的等式构成并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这为以后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是以分数的乘法为主要内容,但也不能忽略对以前所学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的复习,出题时要包含全面,不仅包括分数的乘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有所训练,也要包括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对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另外,可以在标牌中写一些假分数和带分数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1■,■,… 三、总 结 目前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以“快乐教学”为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却十分头疼数学的学习,计算的难度以及 逻辑思维 的复杂度让学生没有自信,甚至害怕学习数学,这与“快乐教学”的宗旨完全背道相驰.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2]龚卫民.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2(4). [3]高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略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7).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 故事 ,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 总结 。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 爱好 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加强训练提高数学能力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 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 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 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 ”,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 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 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 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 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 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 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 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 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 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本文提出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更加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层面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当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需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积极创造良好氛围,建立平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知识与应用价值渗透德育教育,高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德育教育观念。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较少的原因,自身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是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接触最多的群体,在学习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首先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树立典范和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自身精神道德的养成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要在学生成长当中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并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师的优良品德进行模仿和学习,以此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学校方面要积极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教学师资力量,提升人才水准。学校方面可以在校内积极组织全体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经验分享和交流,还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德育教育交流活动,促使教学老师积极学习其他老师的优良思想品德,并吸取优秀的德育教育经验,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充分融入德育教育[1]。老师在实际教育当中,要建立德育教育观念,注意着装整洁、时刻讲普通话、多关爱学生,对犯错的学生不能过于苛责,语重心长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师生良好关系,促使学生认可、亲近老师,并学习老师的正确言行举止,养成自己的优良品德和习惯。(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积极地把握数学教材,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当中涉及到的德育思想,以此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知识点和德育思想,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教育。要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是将德育作为重点进行具体教学,而是把握住教学活动当中有关德育教育的点,适时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之前全面吃透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内在德育思想,同时准备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王秋华(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中心完小274600)一些与之相关的德育教育资料,在渗透德育教育当中要言之有物,以此增加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关注度,潜移默化地建立优良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备课过程中,一些章节当中会出现有关该数学知识的历史资料,像在学习小数的时候就会提到我国是最先提出小数概念的国家,老师就可以深挖这些历史资料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中国历史优良文化教育,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优秀,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三)联系生活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而在抽象知识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也未必好。因此,为了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并运用数学知识,还能联系数学知识建立优良思想品德,需要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充分联系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教学,并结合生活实例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2]。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游乐园场景,找5个学生扮演游乐园排队的人,让学生指出每个学生前后的人,并计算排队的任意一个人和某一个人之间隔了几个人。之后,设置条件:最后一名学生因为想要早点玩就挤到了第二个学生后面,此时队伍发生了变化,重新计算这个学生和其它学生之间隔了几个人。在这样的情境创设当中,不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活动当中,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位置的关系,老师还可以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及时对学生进行遵守排队规则的德育教育。(四)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后作业当中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渗透,还要延伸到课后教育。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德育教育,在全面考虑之下在作业当中融入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巩固学习内容过程中一并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受到情感教育。比如在对数据收集整理学习完之后,可以在课后作业当中,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家庭成员的爱好、兴趣、活动以及习惯等数据,并自编题目。学生在完成这一课后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学习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增进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家人多一些了解和关心,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三、结束语

在学生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素材,在课堂和课下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四凤.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8):46-46.

[2]秦建国.刍议德育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6(12):122-122.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是普通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像文史科那样集中,而是蕴藏分散在各章节之中,教师如何挖的准,渗透得不露痕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历史,就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它以“读一读”的方式编入了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径。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还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有关内容,并随时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编拟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的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数学是有理性的艺术,充满理想精神,它教人诚实、正直,从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而不管命题提出者的资历和声望如何。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二、利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的教育。 1.初中数学充满物质的观点 数学学科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办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个基本特点。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盖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的物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质性,就会使学生陷入唯心论形而上学的迷惘之中,误认为数学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由少数“天才”数学家在头脑中臆造出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出来的。” 2.初中数学充满对立统一规律的因素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中学数学中充满着对立统一的因素,如,已知和未知、现象和本质、绝对和相对、特殊和一般、准确和近似、曲和直等都是对立统一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就技能达到渗透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数学质量。 三、提供数学欣赏,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体会出数学美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中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例如讲轴对称图形、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时,让学生欣赏简单美;再讲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边的中垂线的关系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点拨学生欣赏奇异美。 四、提倡竞争合作,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做人,就是要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求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 合作交往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要培养学生这些也是,关键是教师敢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集体交流,各抒己见,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挥、合作交流、互相竞争的过程。 当然,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在中学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避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针对学生实际,寓德育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之中,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才能把德育和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强而努力学习,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挖掘潜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探索加强德育教育的方法,以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在数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一 、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正确稳定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与所学知识有关的一些背景资料,如介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和华罗庚小时候勤奋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意识地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初中数学每章节的引言部分,都提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从而理解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自觉把今日的学习与将来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求知欲。二、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数学,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充满着辨证关系。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和处理教材,就可以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启迪。首先是进行认识论的教育。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例如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反过来又利用这一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中象这样客观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处理教材,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进而将学会的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其次是结合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唯物辨证法的教育。如在教学解方程组时,通过“三元”转化为“二元”,“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思想,让学生懂得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懂得事物是对立统一并可相互转化的;通过对称、平移、旋转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等等。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三、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初中数学中可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素材是极其丰富的。我国是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在数学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对东方乃至全世界的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上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 《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 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 1000 多年。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 ”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 通过向学生古今数学所取的成就以及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从小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发奋读书、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