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陆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时间:

陆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包括: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7个评价指标。一般层次的军队院校院刊算不上核心期刊。。

是中文核心刊名: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解放军理工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3443CN: 32-1430/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空军气象学院学报 & 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 & 通信工程学院学报创刊时间:2000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SA 科学文摘(英)(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四编 自然科学(十一)N/Q,T/Y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 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G 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 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 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以上都是2008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陆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陆工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简称“陆工大”,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2110工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2110工程)主体为基础于2017年组建。

截至2017年6月,该校校本部座落于南京市,另设石家庄校区、通信士官学校(重庆)、军械士官学校(武汉)和训练基地(徐州);占地11422亩,建有教室679间、各类实验室(专修室)684个、游泳池(馆)10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4个、室内综合训练馆(含地下靶场)8个,图书馆总面积5万平方米,开办了4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建有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军事工程技术为主干、理工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学科专业体系;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陆军工程大学邮编是多少 陆军工程大学的邮编为210001,该校地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海福巷1号,是一所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二、陆军工程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2017年以原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主体和重庆通信学院、工程兵学院、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全军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大学占地总面积11300余亩、横跨四省五地,校本部坐落在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江苏南京,另设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通信士官学校(重庆)、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和训练基地(江苏徐州)。大学立足陆军,坚持信息主导、以工为主、指技融合,面向战场、面向联合、面向未来,育军事英才、研制胜成果、解部队所需,是陆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陆军科技创新的攻坚力量、陆军部队建设的关键支撑、陆军对外交流的主要平台。 大学历史底蕴深厚,各组建单位办学历史可分别追溯至上世纪30至50年代在江西宁都创办的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黑龙江哈尔滨创设的“哈军工”工兵工程系、在山东诸城创建的“军械干部训练队”、在江苏南京创立的“二野军大”和在吉林通化创始的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同时,大学具有悠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文革结束后于1979年恢复研究生培养工作,是全军最早开展和最先恢复研究生培养的单位之一。 大学培训任务以陆军通信兵、工程兵、军械装备等领域为基础,辐射陆军工程保障和新型作战力量全领域。建有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军事工程技术为主干、理工军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学科专业体系,拥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等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军事训练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应用统计、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军事、工程管理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同时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军队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A-,位列全国前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B+,位列全国前20%。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稳居ESI全球前1%。 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院士领军、博专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求是奖”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奖励计划对象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奖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象36人。钱七虎院士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员10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00余名。 大学各类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员宿舍楼、研究生教学科研基地等,校园环境幽雅、办学基础优良。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数量列全军院校第二;军队重点实验室11个,数量列全军院校第一。大学图书馆是军队院校图书馆系统先进单位,引进了IEL、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ASME、ASCE、ACM、EI等外文在线数据库,以及万方、超星、ADKS等中文数据库,馆藏纸质和数字图书数量丰厚;馆内建有“全军院校图书馆外文科技文献资料服务中心”、“全军院校图书馆数字影像资料服务中心”等全军性服务中心。学校建有宽带校园网,并与军队图书信息网络系统、国防情报信息系统、国家教育科研网和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等高速互联,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华东地区信息中心设在学校。 大学与部队建立了常态化人才培养、联教联训机制,与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浪潮集团等近20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联想集团、奇虎360等多家企业单位共建20余个联合实验室。近10年来,先后获评“全国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全军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军队院校教学优秀单位”“教学先进院校”“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院校”“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军队级一等奖32项;坚持面向战场、服务部队,承担大批国家、军队重大科研和战略工程建设任务,共获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2600余项,其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0项,国家发明二等奖4项,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70余项。近3年,培养的学员获国际级奖励47项、国家级奖励1000余项、省(部、军队)级奖励1300余项。学校共培养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0名、正省(正部、正战区)级领导12名、副战区及军级领导96名和一大批英模和功臣。 经过长期积淀和建设发展,大学为全军部队、机关、科研单位、院校和地方输送了大批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服务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举个栗子,在湖南招生平均分2018年600分。那年湖南一本线520不到。

《名枪》、《轻兵器》、《特种兵》、《世界军事》、《兵器》、《兵器知识》、《坦克》、《军事科技》、《舰载武器》、《枪手》、《军事特刊》、《世界名枪》这是我每月都买的,不知楼主能不能买得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多小波分析及其在信号滤波中的应用,电子学报.2002年3月 第3期,谢荣生孙枫、郝燕玲2、 船用捷联惯导系统比力转换的研究,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0年9月 第3期,谢荣生、孙枫3、 一种用于图像认证的无失真半易损电子水印系统,电子技术应用,2002年3月 第3期,谢荣生、郝燕玲、孙枫、杨树国4、 基于旋转矢量误差估计模型的捷联姿态解算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0年6月 第3期,谢荣生、孙枫5、 基于小波分析的船用捷联陀螺信号滤波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1年4月 第2期,谢荣生、孙枫、郝燕玲、杨树国6、 基于多小波噪声方差阈值的信号滤波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4月 第2期,谢荣生、李汉杰、孙枫、杨树国7、 多小波零树图像编码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8月 第15期,谢荣生、郝燕玲、张京娟、杨树国8、 混沌二维置换网络的设计及其在图像数字水印隐藏中的应用,全国第三届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9月,谢荣生、秦红磊、郝燕玲、杨树国9、 一种新的多小波零树图像编码方法,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1年 第3期,谢荣生、徐耀群、郝燕玲、洪艳10、 一种高精度的捷联姿态解算方法及其仿真,计算机仿真,2001年9月 第5期,谢荣生、孙枫11、 基于模板匹配的抗几何攻击图像数字水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6月 第3期,谢荣生,刘承香,郝燕玲12、 小波域多通道图像数字水印嵌入方法,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月 第5期,谢荣生、徐耀群、赵建东、林刚

成功经理人,突破管理这两本是适合企业管理者看的

李海森 男 1962年出生 工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水声目标探测与定位硕士指导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水声工程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中国声学学会会士,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声学学会常务理事,2002-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高级访问学者,美国著名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客座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海洋测绘》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黑龙江省第4届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第九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美国德州仪器(TI)-哈尔滨工程大学(HEU)DSP联合实验室主任。从事水声工程和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20多年,主持和主要参加各种科研项目2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是我国首台《某型条带测深仪》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我国首台《便携式多波束测深仪》项目负责人,我国首台《高分辨浅水多波束测深仪》项目负责人,该项目2007年获得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三等奖并通过省部级鉴定,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达到现阶段国际先进水平。近期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浅水宽覆盖多波束测深系统(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2、多波束xxxxx一体化探测技术(某基础研究基金)3、多子阵检测法实现海底地形探测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xxxx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新技术研究(某重点实验室基金);5、xxxxx高分辨力三维实时成像技术研究(某重点实验室基金);6、高分辨浅水多波束测深仪(黑龙江省创新基金);7、多波束超声波探鱼仪(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承担的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Fortran语言”、“微机原理与应用”、“DSP原理与应用”、“ 可编程器件原理与应用”、“电子线路CAD、“计算机系统与应用”、“DSP器件与应用”、“并行处理技术与应用”等课程,曾获校研究生教学优秀奖1次;校本科生教学优秀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次。曾指导我校学生获得美国TI公司亚太区DSP解决方案挑战赛中国区最高奖(一等奖)、美国TI公司全球DSP模拟数字混合设计挑战赛三等奖;2003年指导我校学生参加第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银奖。2006年指导我校学生参加美国TI公司全国DSP设计挑战赛获二等奖、中国海峡两岸DSP设计挑战赛获二等奖;2008年指导我校学生参加美国TI公司全国DSP设计挑战赛获三等奖。近3年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被EI检索5篇,ISTP检索1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大学2022年排名第90,2021年排名第88,上升了两位。

还可以。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以通信、电子和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电子通信类期刊之一。南邮学报主要刊登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学术论文

不是2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建于1960年,原名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致力于建成世界著名的气象最高学府,江苏省主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211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属性是:全国重点大学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2010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2011计划(2012年)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等大学。

学校相关信息:

中文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英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称:南信大(NUIST)

创办时间:1960年

知名校友:郑国光,吴国雄,陈镜明,朱云来,李早航,宋英杰等

主管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

校    训:明德格物 立己达人

校    歌:《同心创辉煌》

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 [6] 人

主要院系: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理与遥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学校代码:10300

主要奖项: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2003年)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2002年)

学校论坛:南气风云

扩展资料:

学校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7年9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16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达40种,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68万种,电子期刊1.9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59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核心期刊均有系统完整的收藏。同时藏有1951年以来全国和各地区大气科学类、水文气象类的资料和1956年以来的高空、地面历史天气图。

学术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在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办刊基础上改版,以论著、重大项目研究简报、学术论文、中国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等栏目为主阵地,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01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中国国外数据库,以及知网、万方、维普等中国国内数据库收录。

主要刊登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遥感与测绘技术,机械仪器仪表、电气工程,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生物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数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

《阅江学刊》:主要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观点新、信息新、角度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理论成果。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阅江论坛、经济观察、制造业研究、气象与人类社会、高等教育评论、三农中国、民国文化研究、审美文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及专题研究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是北大核心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只要努力付出过,就会有收获。

不是08版北大核心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学报简介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主要栏目瓦斯地质与安全工程 采矿工程 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 机械工程 建筑工程 管理工程3.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三次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 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4.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主编:邹友峰 ISSN:1673-9787 CN:41-1384/N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邮政编码:454003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在国内安全工程及矿业工程领域具有较高影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