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结构工程学报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结构工程学报论文格式

1. 调整纸张大小为B5。2. 将具体的文字内容准备好(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学校给出的顺序)。3. 调整字体格式。· 封面套用学校给的格式即可,然后将其他的字体全选,统一调整为正文所需字体字号(一般为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0磅,大纲级别正文文本)· 接下来是各级标题格式了。一般情况下,摘要、章节标题,结论、附录、参考文献之类的都是一级标题,其余的是二级三级标题,以此类推。这里仅以一级标题举例。方案一: 选中摘要二字,按照要求调整格式。然后对后面的内容,统一用格式刷刷过去便是了。需要注意,格式刷有时候会忽略一些段落特征,比如首行缩进或者行距,所以用完需要检查。方案二:有一个东西叫做样式与格式(格式——样式与格式)选中标题1(一级标题)右侧的小标,修改格式为模板要求格式(左下角格式,字体段落之类的都可以修改,不再赘述)。然后后面的一级标题就可以直接选中,然后点标题1,就直接改好了,不会出错。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等以此类推。4.图表格式。· 先是图表标题,表标题在表格上方,图标题在图片下方,左下角需标明数据来源。· 修改字体字号,一般为宋体五号或者小于五号。单元格对齐方式为居中对齐,行距固定值18磅。表4-1指的是第四章第一个图表,其余图表需要按照顺序排序。

规范的毕业论文格式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及学术成果的评价,并使行文简练、版面美观。下面是由我整理的1000字论文标准格式,谢谢你的阅读。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企业网Intranet的构建方案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Intranet的功能和技术特点,并阐述了构建Intranet的实施方案及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Internet Intranet 局域网

Internet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企业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成了企业网的形成。Intranet是传统企业网与Internet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网络,是一个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机构内联网络。它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以Web为核心应用,构成统一和便利的信息交换平台。它通过简单的浏览界面,方便地提供诸如E-mail、文件传输(FTP)、电子公告和新闻、数据查询等服务,并且可与Internet连接,实现企业内部网上用户对Internet的浏览、查询,同时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发布本企业信息。

Intranet 的主要特征

企业建立Intranet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在管理、信息获取和发布、资源共享及提高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是基于企业内部的需求。因此虽然Intranet是在Internet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和Internet有着一定的差别。并且Intranet也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企业网Intranet 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Intranet 除了可实现Internet的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其可作为企业全方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生产管理、进销存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功能。这种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相比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能更加方便有效地进行管理、维护,可方便快捷地发布、更新企业的各种信息。

(2)在Internet上信息主要以静态页面为主,用户对信息的访问以查询为主,其信息由制作公司制作后放在Web服务器上。而Intranet 则不同,其信息主要为企业内部使用,并且大部分业务都和数据库有关,因此要求Intranet 的页面是动态的,能够实时反应数据库的内容,用户除了查询数据库外,还可以增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的内容。

(3)Intranet 的管理侧重于机构内部的管理,其安全防范措施要求非常严格,对网上用户有严格的权限控制,以确定用户是否可访问某部门的数据。并且通过防火墙等安全机制,控制外部用户对企业内部数据的获取。

(4)Intranet 与传统的企业网相比,虽然还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络(或多个局域网相连的广域网),但它在技术上则以Internet的TCP/IP协议和Web技术规范为基础,可实现任意的点对点的通信,而且通过Web服务器和Internet的其他服务器,完成以往无法实现的功能。

Intranet 的构建要点

企业建立Intranet 的目的是为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来确立所建立的Intranet 所应具有那些具体功能以及如何去实现这样一个Intranet 。所以不同的企业构建Intranet 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但是Intranet 的实现有其共同的、基本的构建要点。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拓扑结构的规划

在规划Intranet 的网络拓扑结构时,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分布、对多媒体的需求等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一般可按以下原则来确立:

(1)费用低

一般地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的同时便大致确立了所要选取的传输介质、专用设备、安装方式等。例如选择总线网络拓扑结构时一般选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选择星形拓扑结构时需要选用集线器产品,因此每一种网络拓扑结构对应的所需初期投资、以后的安装维护费用都是不等的,在满足其它要求的同时,应尽量选择投资费用较低的网络拓扑结构。

(2)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应考虑企业将来的发展,并且网络中的设备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一些设备的更新换代或设备位置的变动,所选取的网络拓扑结构应该能够方便容易地进行配置以满足新的要求。

(3)稳定性高

稳定性对于一个网络拓扑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在网络中会经常发生节点故障或传输介质故障,一个稳定性高的网络拓扑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故障诊断和故障隔离能力,以使这些故障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减至最小。

(4)因地制宜

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应根据网络中各节点的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对于节点比较集中的场合多选用星形拓扑结构,而节点比较分散时则可以选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另外,若单一的网络拓扑结构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选择混合的拓扑结构。例如,假设一个网络中节点主要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则可以在该两个节点密集的场所选用星型拓扑结构,然后使用总线拓扑结构将这两个地方连接起来。

目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多种。其中交换式快速以太网以其技术成熟、组网灵活方便、设备支持厂家多、工程造价低、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局域网中被广泛采用。对于网络传输性能要求特别高的网络可考虑采用ATM技术,但其网络造价相当高,技术也较复杂。

为获取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及Internet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规划Intranet时还应考虑接入Internet。目前,接入Internet方式主要有:通过公共分组网接入、通过帧中继接入、通过ISDN接入或通过数字租用线路接入,及目前较新的远程连接技术ASDL。在选择以何种方式接入Internet时应根据Intranet的规模、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及企业的经济实力来确定。数字租用线路方式可提供较高的带宽和较高的数据传输质量,但是费用昂贵。公共分组网方式数据传输质量较高,费用也较低,但数据传输量较小。ISDN可提供较高的带宽,可同时传输数据和声音,并且费用相对较低,是中小规模Intranet接入Internet的较佳方式。

2.2 Intranet 的硬件配置

在选择组成Intranet 的硬件时,着重应考虑服务器的选择。由于服务器在网络中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网络管理或是提供网络上可用共享资源,因此对服务器的选择显然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客户机,同时应该按照服务器的不同类型,如WWW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而应该有所侧重。一般要求所选用的服务器具有大的存储容量,数吉(G)或数十吉(G),以及具有足够的内存和较高的运行速度,内存128M或以上,CPU主频在500MHz或以上,而且可为多个CPU处理器,并且具有良好和可扩展性,以满足将来更新换代的需要,保证当前的投资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便被消耗掉。

其余的硬件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网卡和传输介质等。所选择的这些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性能,能使网络稳定地运行。此外,在此前提下,还应遵循经济性的原则。

2.3 Intranet 的软件配置

软件是Intranet的灵魂,它决定了整个Intranet的运行方式、用户对信息的浏览方式、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方式等,是网络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Intranet的软件可分为服务器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主要为浏览器,目前常用的浏览器软件有Netscape Navigator、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等。服务器端软件较为复杂,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安全防火墙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等。选择网络操作系统时,应考虑其是否是一个高性能的网络操作系统,是否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是否支持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平台,是否具有容错技术和网络管理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Novell Netware和Windows NT等。如果企业网Intranet中大多数是于PC机为主体,建议选用Novell Netware和Windows NT。

3.企业网Intranet构建的关键技术

3.1防火墙技术

由于Intranet一般都与Internet互连,因此易受到非法用户的入侵。为确保企业信息和机密的安全,需要在Intranet与Internet之间设置防火墙。防火墙可看作是一个过滤器,用于监视和检查流动信息的合法性。目前防火墙技术有以下几种,即包过滤技术(Packet filter)、电路级网关(Circuit gateway)、应用级网关(Application)、规则检查防火墙(Stalaful Inspection)。 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单纯采用某一种,而是几种的结合。

3.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数据保护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通过数据加密技术,把数据变成不可读的格式,防止企业的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删除和替换。

目前,数据加密技术大致可分为专用密匙加密(对称密匙加密)和公用密匙加密(不对称密匙加密)两大类。在密码通信中,这两种加密方法都是常用的。专用密匙加密时需用户双方共同享有密匙,如DES方法,由于采用对称编码技术,使得专用密匙加密具有加密和解密非常快的最大优点,能有硬件实现,使用于交换大量数据。但其最大问题是把密匙分发到使用该密码的用户手中。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很可能在密匙传送过程中发生失密现象(密匙被偷或被修改)。公用密匙加密采用与专用密匙加密不同的数学算法。有一把公用的加密密匙,如RSA方法。其优点是非法用户无法通过公用密匙推导出解密密匙,因此保密性好,但运行效率低,不适于大量数据。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将两者结合使用,如通过公用密匙在通信开始时进行授权确认,并确定一个公用的临时专用密匙,然后再用专用密匙数据加密方式进行通信。

3.3系统容错技术

网络中心是整个企业网络和信息的枢纽,为了确保其能不间断地运行,需采取一定的系统容错技术:

(1)网络设备和链路冗余备份。网络设备易发生故障的接口卡都保留适当的冗余,保证网络的关键部分无单点故障。

(2)服务器冷备份。采用双服务器,它们都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eb服务器软件,但两台服务器同时运行不同的任务,一台运行数据库系统,一台运行Web服务器软件,它们共享外部磁盘陈列,万一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可以通过键入预先编好的命令,把任务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确保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3)数据的实时备份。对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系统安全而稳定低运行。如通过ARC Srever对数据提供双镜象冗余备份,或由SNA Server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热备份。

结束语:

企业网Intranet的构建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较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建立适合自己的Intranet,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Intranet,真正达到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张孟顺,向Intranet的迁移[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8(4):22~24

张金隆,现代管理信息技术[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韩建民,基于B/S模式的生产管理图查询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1995(5):15~28

蔡建,网络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机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28(1):32~34

节能建筑屋面的比较研究摘 要:能源的过度消耗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节约能源已成为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建筑节能则又是节能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建筑外部围护结构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屋顶结构的分析、对比,进而从中得出不同屋面形式在节能、构造上的优势与劣势,对今后建筑设计屋面形式的选择有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之效.关键词:建筑屋面节能;屋面形式;适用范围;节能效果在影响建筑节能的各因素中,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建筑围护结构,是由包围空间的、将室内与室外隔开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构成,包括墙体、门窗和屋面.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采光的需求,并提供适合于建造地点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1]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保证室内热舒适条件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能量消耗是一个主要因素,而屋面节能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面节能技术又与建筑屋顶的构造形式息息相关.屋面构造形式大致有构造式保温隔热屋面、建筑形式保温隔热屋面、生态覆盖式保温隔热屋面等.1 构造式保温隔热屋面构造式保温隔热屋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板材式保温隔热式屋面,这类建筑屋面多以在屋顶构造中增加保温材料层,通过低传热系数和大热惰的材料来阻挡外部热量的进入和内部能量的流失.这类形式的屋面大致分为传统保温隔热屋面和倒置式屋面,主要区别在于保温材料层在屋面构造中的位置不同.1.1 传统保温隔热屋面传统屋面构造做法,即正置式屋面,其构造一般为隔热保温层在防水层的下面.因为传统屋面隔热保温层的选材一般为珍珠岩,水泥聚苯板,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聚苯乙烯板(EPS)等材料.这些材料普遍存在吸水率大的通病,如果吸水,保温隔热性能大大降低,无法满足隔热的要求,所以一定要使防水层做在其上面,防止水分的渗入,保证隔热层的干燥,方能隔热保温.为了提高材料层的热绝缘性,最好选用导热性小、蓄热性大的材料,同时要考虑不宜选用容量过大的材料,防止屋面荷载过大.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材料,以防止屋面湿作业时,保温隔热层大量吸水,降低热材料层内不易排除的水分,设计人员可根据建筑的热工设计计算确定其厚度.此种形式的屋面适用于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建和改造住宅的屋顶保温,并能够保证冬季屋顶内表面温度和室外采暖环境的差值小于4℃.1.2 倒置式屋面图1 倒置式屋面所谓倒置式屋面是外保温屋面形式的一个倒置形式(如图1),将保温层设计在防水层之上,大大减弱了防水层受大气,温差及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影响,使防水层不易老化,因而能长期保持其柔软性、延伸性等性能,有效延长使用年限.[2]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可延长防水层使用寿命2~4倍.倒置式屋面省去了传统屋面中的隔气层及保温层上的找平层,施工简化,更加经济.即使出现个别地方渗漏,只要揭开几块保温板,就可以进行处理,易于维修.同时倒置式屋面的构造要求保温隔热层应采用吸水率低的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泡沫玻璃、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等.且在保温隔热层上应用混凝土、水泥砂浆或干铺卵石作为保护层,以免保温隔热材料受到破坏.在使用保护层混凝土板或地砖等材料时,可用水泥砂浆铺砌,卵石保护层,在卵石与保温隔热材料层间应铺一层耐穿刺且耐久性的防腐性能好的纤维织物.[2]此种形式的屋面适用于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建和改造住宅的屋顶保温,并能够保证冬季屋顶内表面温度和室外采暖环境的差值小于4℃;可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延长2~4倍.2 建筑形式保温隔热屋面通风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保温隔热屋面,通风屋顶是屋盖由实体结构变为带有封闭或通风的空气间层的双层屋面结构形式,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广泛地采用,尤其是在气候炎热多雨的夏季,这种屋面构造形式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屋盖由实体结构变为带有封闭或通风的空气间层的结构,通过空气间层的空气流动带走太阳辐射热量,大大地提高了屋盖的隔热能力.[3]但在通风屋面的设计施工中应根据基层的承载能力,简化构造形式,通风屋面和风道长度不宜大于15 m,空气间层以200 mm左右为宜;架空隔热板与山墙间应留出250 mm的距离;同时在架空隔热层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完工防水的保护工作.带可通风阁楼层的住宅,其原理与通风屋面相同,所不同的是阁楼的空间高大,通风效果比架空阶砖的通风屋顶更好,且阁楼有良好的防雨防晒功能,能有效改善住宅顶部的热工质量,如图2所示.此种形式的屋面适用于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新建和改造住宅的屋顶保温.图2 阁楼屋面通风屋面的降温效果明显,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实砌屋面和通风屋面的隔热效果如表1所示.表1 通风屋面和实砌屋面隔热效果比较 ℃通风屋面实砌屋面差值内表面平均温度29. 9 34. 9 5内表面最高温度31. 1 39. 4 8. 3室温平均值29. 7 31. 3 1. 6室温最高值30. 2 32. 7 2. 53 生态覆盖式保温隔热屋面生态覆盖式保温隔热屋面是通过生态材料覆盖于建筑屋顶,利用覆盖物自身对周围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相应反应,来弥补建筑本身不利的能源损耗,其中以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较为典型.3.1 种植屋面过去就有很多“蓄土种植”屋面的应用实例,通常被称为种植屋面.目前在建筑中此种屋顶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屋顶种草栽花,甚至种灌木、堆假山、设喷泉,形成了“操场屋顶”或屋顶花园,是一种生态型图3 种植屋面构造的节能屋面.种植屋面是利用屋面上种植的植物阻隔太阳能防止房间过热的一项隔热措施(如图3).其隔热原理有3个方面.一是植被茎叶的遮阳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屋面的室外综合温度,减少屋面的温差传热量;二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太阳能用于自身的蒸腾;三是植被基层的土壤或水体的蒸发消耗太阳能.因此,种植屋面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隔热节能屋面,如果植被种类属于灌木,则还可以有利于固化CO2,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生态功效.[3]种植屋面相对施工要求较为复杂,结构层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防水层应选用设置涂膜防水层和配筋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两道防线的复合防水设防的做法,以确保其防水质量;在结构层上做找平层,找平层宜采用1∶3水泥砂浆,其厚度根据屋面基层种类(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为15~30 mm,找平层应坚实平整.找平层宜留设阁缝,缝宽为20 mm,并嵌填密封材料,分隔缝最大间距为6 m;种植屋面栽培的植物宜选择浅根植物如各种花卉、草等,一般不宜种植根深的植物;种植屋面坡度不宜大于3%,以免种植介质流失.此种形式的屋面适用于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屋顶防热.种植屋面的节能效果如表2所示.表2 种植屋面的热工效果比较种植屋面无种植屋面差值外表面最高温度/℃29 61. 6 32. 6外表面温度波幅/℃1. 6 24 22. 4内表面最高温度/℃30. 2 32. 2 2内表面温度波幅/℃1. 2 1. 3 0. 1内表面最大热流/(W /m2) 2. 2 15. 3 13. 1内表面平均热流/(W /m2) -5. 27 9. 1 14. 4室外最高温度/℃36. 4 36. 4 0室外平均温度/℃29. 1 29. 1 0最大太阳辐射照度/(W /m2) 862 862 0平均太阳辐射照度/(W /m2) 215. 2 215. 2 03.2 蓄水屋面蓄水屋面就是在屋面上储一薄层水用来提高屋顶的隔热能力,其构造如图4.水在屋顶上能起到隔热作用的原因,主要是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汽化热,而这些热量大部分从屋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中摄取,所以大大减少了经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相应地降低了屋面的内表面温度.图4 蓄水屋面构造用水隔热是利用水的蒸发耗热作用,而蒸发量的大小与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和风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相对湿度的蒸发作用最强烈,从屋面吸收而用于蒸发的热量最多.而这个时刻内的屋顶室外综合温度恰恰最高,即适逢屋面传热最强烈的时刻.这时就是在一般的屋顶上喷水、淋水,亦会起到蒸发耗热而削弱屋顶的传热作用.因此在夏季气候干燥、白天多风的地区,用水隔热的效果必然显著.[4]蓄水屋顶也存在一些缺点,在夜里屋顶蓄水后外表面温度始终高于无水屋面,这时很难利用屋顶散热.且屋顶蓄水也增加了屋顶静荷重,以及为防止渗水还要加强屋面的防水措施.防水层的做法是采用40 mm厚、200#细石混凝土加水泥用量0. 05%的三乙醇胺或水泥用量1%的氯化铁, 1%的亚硝酸钠(体积浓度98% ),内设�4 mm、200 mm×200 mm的钢筋网,防渗漏性能最好.混凝土防水层应依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立面与平面的防水层应一次做好,防水层施工气温宜为5~35℃,应避免在负温或烈日暴晒下施工,刚性防水层完工后应及时养护,蓄水后不得断水.[5]此种形式的屋面适用于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屋顶防热.不同厚度蓄水层面热工测定数值如表3.4 结束语综上所述,从现有主要几种屋面的保温形式的比较中不难看出,屋面保温节能屋面是建筑物上部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重点部位,其保温与隔热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建筑节能工作已在全国启动,节能住宅也是一项正在兴起的崭新事业,体现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为达到节能目的,必须跟随世界和中国筑节能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尝试使用多种屋面的建筑手法、生态形式搞好建筑节能,改善室内热环境,促进建筑技术和建筑产业的发展,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努力.表3 不同厚度蓄水层面热工测定数值测试项目蓄水层厚度/mm510 100 150 200外表面最高温度/℃43. 63 42. 90 42. 90 41. 58外表面温度波幅/℃8. 63 7. 92 7. 60 5. 68内表面最高温度/℃41. 51 40. 65 39. 12 38. 91内表面温度波幅/℃6. 41 5. 45 3. 92 3. 89内表面最低温度/℃30. 72 31. 19 31. 51 32. 42室外最高温度/℃38. 00 38. 00 38. 00 38. 00室外温度波幅/℃4. 40 4. 40 4. 40 4. 40内表面热流最高值/(W /m2) 21. 92 17. 23 14. 46 14. 39内表面热流最低值/(W /m2) 15. 56 12. 25 11. 77 7. 76内表面热流平均值/(W /m2) 0. 5 0. 4 0. 73 2. 49参考文献:[1] 沈致和.住宅节能原理与设计[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2] 王建胜,王军.倒置式屋面在今后住宅中的地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1(1): 75-76.[3] 许家涌,李振宇.浅谈生态家住屋面与建筑节能[J].山西建筑, 2008, 34: 81-82.[4] 唐鸣放,孟庆林.蓄水屋面强化隔热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00(6): 36.[5] 刘少斌.蓄水屋面的设计与施工[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4): 21-22.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4.1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4.2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4.3论文格式——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例如94,652应写成94 652;.319,325应写成0.314 325。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4.4论文格式——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参考文献格式4.5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Pettetssen S, 1941. Introduction to Meterc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Bachmann W , 1973. 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Schallstreuung.Acustica, 28 (4):223-228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 al.,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和”等类似的连接词。(摘自 《环境化学》,原文:“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结构工程学报

《中华建设》

如下图所示:

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建筑技术通讯。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按规模分类

1、大量性建筑

大量性建筑主要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中小型办公楼等。

2、大型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主要是指建筑规模大、耗资多、影响较大的建筑,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有限,但这些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的面貌影响很大,如大型火车站、航空站、大型体育馆、博物馆、大会堂等。

这是2011最新版的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排名越靠前越好啊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岩土工程学报3 建筑结构学报4 岩土力学5 土木工程学报6 城市规划7 工业建筑8 建筑结构9 城市规划学报10 工程地质学报11 中国给水排水12 空间结构13 建筑材料学报14 给水排水1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6 混凝土17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18 世界地震工程19 建筑学报20 暖通空调21 中国园林22 建筑钢结构进展2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4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7 规划师28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9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 国际城市规划31 建筑科学32 施工技术33 结构工程师

不是一回事,是两本不同的期刊。

《建筑结构》(月刊)期刊简介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入选各类数据库及荣誉称号: 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创刊时间:1971年

读者对象:设计院、高校及科研单位、施工管理、房地产等单位的广大结构工程师。

主要栏目: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预应力结构、索膜结构、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抗震、工程检测、房屋加固与改造、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设计施工经验以及工程事故分析处理、结构软件的应用、规范和规程的修编及背景介绍、技术讲座、国内外科技综述、重点工程报道、科技简讯、设计论坛、问题和讨论、工程实录。

报道特色:内容以实用性、科学性、导向性和资料信息性为特色。发行量始终居行业同类期刊之首。

发行渠道:邮局发行,邮发代号2-755。

《建筑结构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2010年起为月刊,大16开,112页,至2011年已出版了32卷。

本刊宗旨在报道和交流建筑结构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建筑结构、抗震防振、地基基础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最新进展动态,为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服务。

结构工程国际会论文格式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国际会议里的论文属于论文集,格式如下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文献标注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国际会议里的论文属于论文集,格式如下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扩展资料

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

一、总则

本标准由教务处负责制订、修改与解释,望各相关学院参照执行。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财经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包括毕业设计报告,以下统称毕业论文)的撰写制作。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参照本标准的原则要求、按外文写作规则制作。

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学年论文的撰写制作参照本标准执行,篇幅可略小。

(二)本标准的执行

本标准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执行。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毕业论文原则上不能提交答辩。

(三)本标准的监督

为确保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施学院和教务处两级审查监督。

二、毕业论文结构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封底。其中毕业设计的正文还应包括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数据和结果等;“附录”、“后记”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一)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等10项内容组成。

(二)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为动词或名词,数量不少于3个,不超过7个。

(三)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英文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由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而成。

(四)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以及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等的对应页码。

(五)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正文字数应在7 000~10 000字之间。

(六)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七)附录

附录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主要包括:(1)放在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2)复杂的数据图表;(3)论文使用的字母或缩写符号的意义;(4)计算机程序及有关说明等。

(八)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内容的、对写作过程帮助比较大的、相对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包括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参考论文、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参考书目(包括著作或教材)和网上参考资料(包括网站上的论文和数据等)等。

(九)后记

后记主要表述本人在写作中获得的感受,表示对相关人物的感谢。

(十)封底

封底由指导教师评语、学院论文答辩机构意见两部分组成。

三、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毕业论文必须按照以下格式要求排版。

(一)纸型及页边距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纸(297mm×210mm)打印。上、下、左、右的页边距一律设为2厘米,不设装订线。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编辑要求如下:

1.文头。封面上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下空两行。固定内容为“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空两行。

3.论文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副标题与主标题加起来不得超过两行

4.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_GB2312,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其中,“专业”一栏除专业外还应列示方向(使用括号);“指导教师”一栏应包括姓名和职称;答辩日期和成绩两栏内容留空,由论文答辩机构手写。

5.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另起一节 。标题为“摘 要”,3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内容用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

“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后接冒号,内容用小4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不加标点。

6.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另起一节。英文摘要的标题为“ABSTRACT”,3号Times New Roman粗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英文摘要的内容格式为: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不采用悬挂格式。每个英文标点符号后,都要加一个空格。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为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后接冒号,内容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上空一行,居左独占行;不同的`关键词之间加英文的分号“;”。

7.目录。另起一节。标题为“目 录”,3号黑体,顶部居中;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目录内容的汉字部分为小4号仿宋,页码和连线为“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一律居左,页码右齐。

建议利用论文模板,通过更新域来更新目录内容,实现自动编排目录的功能(显示一、二级标题)后,按要求的字型和字号进行修改。

8.正文文字。另起一节。论文标题为3号黑体。段前为两行,如果没有副标题,段后为一行;如果有副标题,段后为0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论文副标题为小3号黑体。段前为0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

论文正文内容的汉字一律按小4号宋体字排版(一级标题、公式和图表除外)。论文正文中的英文字号要与汉字相对应,建议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不得使用汉字专用符号。

正文文字的字符间距为标准字距,行距原则上为22磅固定值,但正文中的表格和公式为单倍行距,一二级标题按规定格式处理。

9.正文文中的各级标题。标题的层次如下:

“一、……

(一)……

1.……

(1)……

①……”

一级标题“一、”,4号黑体,独占行,段前段后各占1行,单倍行距。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一)”,小4号宋体字,独占行,段前段后各占0.5行,单倍行距。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以下标题“1.”、“(1)”、“①”等,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三级标题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然后接排。四级以下标题必须接排,不得独占行。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原则上,同一级标题的数量不得少三个。

正文标题与段落均按汉字书写习惯,首行缩进2字符,一律不得采取悬挂缩进的格式。

10.注释。注释采用脚注方式,具体操作为“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确定”。编号格式采用“①②……”,编号方式采用“每页重新编号”。 字体和字号均使用默认格式,一般为宋体与Times New Roman 5号字。脚注内容编排方式同参考文献。但须在最后标明引文的页码或页码区间(其中,中文的页码区间形式为“第3~5页”,英文的页码区间形式为“p3-5”,不得将两者混用)。

11.附录。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附录内容的字体一律为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图表、公式除外)。

12.主要参考文献。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4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先中文后外文,论文在前,著作在后;每一类文献按其发表时间的先后(近期在前,远期在后)排序。中外文参考文献统一编号,编号形式为阿拉伯数字后加圆点(如“1.”)。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类型 格 式

中文论文 编号.作者名(译著的外国作者在姓名前用方括号括住的国籍简称,多个作者之间加顿号,亦可略写为“××等”),“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中文著作 编号.作者名,译者名,《书名》,出版单位,年份和版次。

网上参考资料 编号.作者名,“文章题目”,http\\:网站名,发布的年月日。

外文论文 编号.作者名(英文名字在前,姓在后,中间是教名,可以缩写),“文章题目”,期刊名(使用斜体,不用书名号),年份,卷号,期数。

外文著作 编号.作者(姓名的排序可同论文,但亦可先排姓,加“,”再排名),书名(使用斜体,不用书名号),地名: 出版单位,年份.

非英语类外文,一律按该国文字格式处理。

13.后记。后记的标题为“后 记”,4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后记内容的字体一律为小4号楷体,行距为22磅固定值。

14.指导教师评语。排在封三上半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由指导教师手写并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15.学院答辩机构意见。排在封三下半部,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手写,由学院答辩机构负责人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四)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1.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单倍行距。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加粗;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2.表体。统计类表格中的所有表线都是细实线(1/2磅);会计类表格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表的左右两端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格主体部分中的文字和数码均使用5号字,单倍行距,文字为宋体,数码为“Times New Roman” 字体。如果表格中数字过多,也可以使用小5号字或更小的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3.关于表中数据出处的说明。可以在表体的下端,用小5号字说明,亦可在表的标题中插入脚注进行说明。

4.其他要求。同一个表格应尽量排在同一页上,不要分开排在两页。正文中应当有必要的引导语,以便引出表格。表的引导语必须在所引导的表之前。

(五)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图”,用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图中的文字为5号宋体字,单倍行距,尽量使用没有边框的图文框或文本框;所有的线条和文字最好安排在同一个画布上。正文中应当有必要的引导语,以便引出图形。图形的引导语必须在所引导的图形之前。

(六)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首行缩进2字符,5号宋体,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式”。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号或减号处换行,换行后第一个符号应与上行的第一个等号对齐。文字内容较长的公式,应当采用叠排的方式。公式的编排尽量使用插入“域”的方法编辑,也可使用公式编辑器。

(七)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阿拉伯数字超过4位时,应使用空格作为千分位的分组符号。

(八)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九)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十)页码

封面不加页码;中英文摘要合在一起排页码,从“1”开始;目录单独排页码,从“1”开始;正文需要单独编排页码,从“1”开始。全文排印连续页码,页码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书写。

(十一)页眉页脚

除封面不用页眉外,论文的其他部分必须使用页眉,其格式要求如下:

1.正文以外的部分,其页眉文字的内容是该部分的标题。如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的页眉文字分别是“摘要”、“ABSTRACT”、“目录”、“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不同内容必须插入“分隔符”中“分节符”的“下一页”。在定义不同部分的页眉时,应取消默认的“同前”或“链接到前一个”选项。

2.正文的奇偶页页眉的内容不同;其中,奇数页的页眉文字为论文题目,偶数页的页眉文字为“××××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应用的范围为“本节”。

3.页眉的线型为上粗下细的文武线,文字内容的字体为5号宋体,居中独占行。

四、定稿论文的印刷、装订与电子文档的版式

定稿论文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和数量印刷、装订,在上交文本文件的同时,还要一并上交电子文档。

(一)印刷与装订

定稿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单面印刷。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二)份数

定稿论文至少应印制3份。其中存档论文1份,需要用学校统一制作的封面,答辩论文的份数由学院根据需要确定。

(三)电子文档的版本

电子文档必须是WINDOWS—XP系统下OFFICE2003版本的WORD文档。

优秀建筑结构学报论文格式

一. 桥梁结构1. 大题条件:5根主梁间距2m,行车道板宽7m,人行道宽1.5m,桥总宽10m。桥跨度25m, 人行荷载3kn/m2,汽-20计算。1> 用偏心受压法求1号梁汽车横向分布系数。1号梁横向影响线坐标,近端0.6远端-0.2,按两车道布载后得0.51P2> 求人行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边端0.7,里端0.55,宽1.5m,得0.9375P。3> 已知横向分布系数,求汽车荷载下梁中最大弯距。4> 已知横向分布系数,求人行荷载下的最大弯距。2. 已知跨度25m及横活下的计算弯距,求弯距设计值。3. 已知横活下的计算剪力及梁材料及腹板最小处厚度及梁高,求梁端极限剪力值。4. 已知剪力设计值及梁有效高及材料,求梁腹板最小宽度。5. 已知跨度为12m宽度为9m与垂直方向呈30度角的棱形梁板桥,汽车行进方向为跨度方向,跨度方向每边有三个橡胶支座。判断哪组支座在静载下反力最大或最小。二. 地基基础1. 大题条件:埋深1.2m的条基,已知材料,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等一些条件,有弱下卧层。1> 基底有弯距,求上部结构荷载有多大偏心时,基底反力均匀分布。2> 已知基底宽度,求附加应力。3> 已知上部荷载,求基底宽度。4> 求弱下卧层上附加应力。5> 求弱下卧层上自重应力。2. 概念题,相同宽度,埋深及基底附加应力的独基和条基础,判断哪个的沉降量大。3. 大题条件:重力式挡土墙,墙后土重度20,墙体材料重度24 ,挡土墙高5.5m上截面宽1.2m,下截面宽2.7m,墙后有堆载,主动土压力系数0.2,摩擦系数0.4(好象是),墙背垂直。主动土压力与水平面呈10度角。1> 墙后堆载为零时求主动土压力。2> 墙后堆载为20求堆载产生的主动土压力。3> 已知主动土压力求挡土墙抗倾覆稳定系数。4> 已知主动土压力求挡土墙抗滑移稳定系数。三、算梁柱体积配箍率四、求二级框架梁(C45,28钢筋)边支座锚固长度,要熟悉构造0.4lae+15d,陷阱:C>40,d>25五、求100米高建筑求80米(平地,山顶)处风载,难点:求风振系数,阵风系数六、已知恒载下柱M,N,第一活载下M,N,第二活载下M,N,风载下M,N1)求最大柱弯矩的基本组合,2)恒载控制下的最小轴力基本组合,考点:恒载起控制时不考虑水平荷载。七、超过150米的框架、剪力墙、框剪框筒的层间位移限值,考点:按150米时位移值和250米的1/550插值八、装配式屋面砌体结构求墙和壁柱高厚比九、木结构屋架下弦杆螺栓抗剪设计承载力十、4层框架结构底层中间柱节点上下弯距分配。梁支座处剪力。十一、(1)四层框架结构底部剪力法求其中一楼层的剪力(2)同样条件,钢框架(阻尼比0。35)求楼层剪力,考点α计算公式 5>桩身配筋长度的概念题。三.高层1.大题条件:混凝土六层框架,一层G=7200KN层高5m,二层至五层G=6000KN层高3.6m,六层G=4800KN层高3.6m,T=1.2S,8度三类土。用底部剪力法计算。1> 求此底部剪力。2>求屋顶附加水平力。3>求第五层地震力。4>若为钢结构,阻尼比为0.035,求底部剪力。2.大题条件:某100m高25x25m方形高层,100m处顶部有集中水平力P及弯距M,在城市郊区。基本风压0.551>已知P,M及100m处的风压标准值,假设风压呈倒三角形分布,求楼底部弯距设计值。2>求80m高度处风压标准值。3>若此楼位于45m高的山坡上,求100m高度处的风压标准值。4>求100m高度处计算围护结构时的风压标准值。3.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置的高度。4.L形剪力墙承载力计算及约束边缘构件LC长度选择。四.砌体及木结构1. 带壁柱的单层,壁柱间距4m,长20m,窗1.4m,宽12m,居中一个门洞3m,纵墙高4.5m,山墙带壁柱处最高为6.133m。2.蒸压灰砖的承载力.3.多层房屋的局布每米承载力。4.构造柱墙的承载力。5.顶层挑梁下局压计算,及挑梁伸入墙长度的选择。6.木结构大题条件:TC11西北云衫屋架下玄,宽x高140x160,双夹板连接螺栓16,每边螺栓10个,两个一排五排,排间距120mm.夹板厚度100mm(不确定)1>求下玄承载力。2>已知力N求需要的螺栓数。五.钢结构1.抗震时梁柱节点域柱腹板最小厚度的计算。2.高强螺栓抗拉,抗剪。3.角焊缝正应力抗压。4.轴压构件平面内外不同计算长度时合理布置截面方向。5.大题条件:吊车梁下变截面双肢柱,柱高14m,吊车梁高1.8m,柱上截面宽1.6m,下柱 截面宽3m,吊车梁传递竖向力Q2=20kn,Q3=30kn(不确定),P=589.1kn,水平力 T=18.1kn(作用在梁上翼缘),柱自重60kn,与下柱截面的偏心为0.5m向右偏,柱右边线垂直。荷载均为标准值,吊车为两台16t,中级工作制。1>双肢柱的内力计算(其中有吊车梁简支,两台吊车折减)缀条的内力计算,腹杆计算长度的选取等。6.支撑容许长细比的计算。7.概念题哪种螺栓布置方式承载力大。8 .型钢b/h<0.8两轴分属不同类型,计算长度也不同,求轴压时柱的承载力。六.钢筋混凝土1.大题条件:四层混凝土框架在水平力作用下按反弯点法计算内力,已知一,二两层梁柱线刚度比及每层水平力值,一层层高6m,反弯点2/3H,二层层高5m,反弯点1/2H。框架一至三层跨数为三跨。1>求一层边柱上端弯距。2>抗震等级为二级,已知一层中柱顶梁柱节点处梁柱弯距计算值,求中柱上端弯距设计值。3>抗震等级为二级,已知二层楼面梁两端弯距计算值及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剪力Vgb,求梁内剪力设计值。2.单筋梁,已知bxh及柯西值,混凝土材料,受拉钢筋,外界环境,求受弯承载力。3.混凝土耐久性有一道概念题。

一、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选择结构体系,该体系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因此,要想合理的选择结构体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结构体系需要具有明确计算的简单图纸。在对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时,应该将建筑物房间的主要受力点放在主梁上,以便垂直的重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从长度最短的路径传到主要的受力部位。合理布置屋内的内部结构,可以采用竖向构建的内部结构布置方案,该方案需要保证竖向构件压应力的均匀性。第二,结构体系的强度应该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一个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强度决定的,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建筑物的薄弱部位进行合理的强度抗震设计,提高其抗震性。同时,在对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时,要保证节点构造不被破坏,尽可能的分散房梁和房柱顶端的塑性,并提高其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二)选择抗震的场地

建筑地点的抗震性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选择抗震性较强或者是有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来建造建筑物,尽可能的避开那些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地段。由于地震会引发地裂、地表错动等,对地面的危害较大,所以,在选择抗震场地时,一定不可以选择一些土地液化、软弱、地质元素分布明显不均衡的地点,如果确实无法避开这些地点,则应该在施工初期在地面进行一定的抗震设计,加强地面的强度,稳定地基建造。同时,对于一些随时可以会发生地裂或者是滑坡的场地,施工人员一定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地表进行全面的稳定。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将地基建设在土层分布不均或者是粘性土质较多的地区的建筑物,需要采用地基加固、桩基等方式来加强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争性,做好抗震措施的处理。

(三)建筑的平面布置要有规则

在对建筑进行平面布置设计时,应该尽量的`遵循采用抗震设计的原则,使用规则性高的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结构的规则性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建筑物的主体的抗压性必须要够强,其侧面受力结构不能够出现变形的情况,要尽可能的均匀受力。第二,建筑物主体在抗侧力结构方面的平面布置情况,在布置建筑物主体的抗侧力结构时,要保证同一侧的建筑物主体其抗侧力的强度是相同的,要保证同一侧各部分都能够均匀受力。第三,保证建筑物主体的抗侧力结构在布置上是与其周围结构体系的刚度是相同的,并且,都具备很强的抗扭刚度。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

目前,当今社会已有的有关建筑抗震设计方面的理论,是对建筑行业逐年的实例验证进行研究分析,对结果不断的总结归纳得到的。并且,随着当前人们对于住房质量要求的提高,在建筑物结构中融入抗震设计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当前人们之所以高度重视抗震设计的原因。因此,为了能够设计出抗震性较强的建筑物,在实际设计时应该注意:第一,建筑物的布局要保证科学合理性,保证建筑物中每个主要的受力物体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地震来临时承受住来自地面的压力,减少地震的破坏程度。第二,按照地震等级的不同,对房梁、房柱以及墙体的各个节点部分进行对应的抗震等级设计,保证内部的混凝土钢筋结构能够在受到地震作用后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建立一个良好的抗震体系,对于缓解和消除地震带来的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该根据地震等级的不同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当地震来临时,可以依靠这些防线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多重的保护。

三、结论

虽然,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在建筑物抗震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整个建筑体系的抗震设计也日趋完善,但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还没有被及时全面的解决,这也是相关行业在日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因此,相关行业部门应该将日后的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地震破坏的原因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取得质的飞跃。

结构论文格式

论文基本结构: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在我们 毕业 论文的写作中,论文的结构框架很重要,基本结构的组成部分不能少,很多不常写论文的学生可能不清楚怎么写。下面是我带来的论文的结构框架及 范文 _大学论文结构框架以及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目录

论文的基本结构

论文组成部分

论文范文

论文属于 议论文 ,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论题,论证和结论.

1.论题:指论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2.论证:即论述并证明.主要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

3.结论:即结束语,对 文章 所下的最后判断.其主要作用是:(1) 总结 全文,点明主题.(2)展望未来,增强信心.(3)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

<<<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名称(题目)

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省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30个字.

2.作者姓名和单位

论文的署名包括: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的人员,直接参与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的人员,参加撰写论文的人员.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联合完成的论文,应根据每个人员的贡献大小或根据约定排列名次.

3.论文摘要

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文字要简明,确切.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以200~400字为宜,重要的学术论文不超过1500字数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供资料查询之用.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选取3~5个词语.

5.提纲

提纲是指论文内容的要点.

6.引言(或称引论,前言,导言,绪论,序论和导论)

引言是论文的起始部分.内容复杂篇幅长的论文,称"绪论","序论",要求讲清写作此文的动机,它的内容,意义,欲达之目的.主要是用来简要说明研究问题的内容,目的, 方法 和意义,阐明全文的主要观点(文章论点),借鉴会计领域中前辈及他人的研究情况,知识布局和理论基础,提出作者本人对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设想以及研究方法,达到的预期成果和现实意义等.如果是调查 报告 还可以交代背景,说明调查方法.这部分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意在概括与领起全文,但文字以"少而精"为宜.在正文里,不用写"前言"二字,一般写1个段落,也有写2个,3个甚至4个段落的.写完后,在转入本论时,中间最好空1行.

7.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揭示出各专业领域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规律性.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 逻辑思维 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正文撰写时采用的层次结构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推论方式.由文章中心论点出发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由一点进行到另一点的逻辑推演,呈现出直线式的逻辑深入.

2.并列分论方式.把从属于基本论题的若干个下位论点并列起来,分别进行论述.

3.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相结合的方式.即直线分论中包含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形成复杂的立体结构.

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采用第三种方式(即直线推论与并列推论相结合的方式)的结构层次.

8.结束语

结尾部分,文止而言尽,要照应开头,要体现全文的整体性.全文浑然一体,首尾呼应,既可以给人一种结构上完整的感觉,又可以收到概括全文,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结尾分总结式结尾,说明式结尾,号召式结尾等三种.

"结语","结束语"等字眼,在正文里不必写出,视论文体裁和内容而定,照应开头的,应是一个独立部分,应与上段之间空一行;若是上部分行文言尽而止的,则不用空一行,等于言尽即止,没有全文结束部分.

9.致谢语

致谢语可以作为"脚注"放在文章首页的最下面,也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致谢的词语要诚恳,简洁恰当.

10.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至少要离开文末四行.书写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原文,需要加上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论文写作中, 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1.列举参考文献的作用

(1)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掠人之美的嫌疑,同时也表明作者治学态度严谨.

(2)文中引文若有差错时便于及时查对.

(3)使指导教师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问题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反映了作者为撰写论文而进行阅读的材料的范围和水平.

(5)有利于研究相同或相近题目的读者从参考文献(资料)中了解情况或受到启发.

(6)便于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进行审阅和评定成绩.

2.列举参考文献(资料)的具体要求

(1)按毕业论文参考或引证文章和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

(2)列举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为正式出版物(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3)要标明序号,作者(编者,译者)姓名,书名或报纸杂志中的篇名,出版单位(或报纸,杂志名),出版时间(杂志期数,报纸版数)等

<<<

摘要: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与他人的良好沟通,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文章从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人际关系心理调试策略等方面入手,阐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质及如何为自己的发展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原则;心理健康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在人际关系发展上有其独特的特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与他人的良好沟通;利于人们的团结协作;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的群体,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对自我认识进一步深入,自我意识趋成熟与完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增多,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一些大学生还建立了较稳定的恋爱关系。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上体现出如下特征。

1.交往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的,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基本成熟。因此,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把平等的交往作为继续交往的基础。

2.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他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采取积极的心态,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往,能以主动开放的姿态面对现实社会。

大学生交往对象从过去的同学、教师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交往的范围也从寝室、班级、学校扩大到社会各领域。交往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理智上的良朋、情感上的挚友、甜蜜的爱情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交往方式也放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体现出交往方式的多样性。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在传统的交往方式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兴的内容,无线通讯工具――手机、网络中的聊天室、电子信箱、“微博”、“QQ”等被当代大学生广泛应用。新交流方式的使用,打破了传统人际交流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3.较单纯的精神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中学阶段相比较,有了一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但是主体上还是以情感性、精神性为主。人们常说同学友谊最珍贵就体现了这一点。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多数以合得来作为交往的准则,对自己朋友的期望值较理想化,易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衡量朋友。

二、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适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是个人的行为,而且时常表现异常,就有可能是交往障碍,常见的表现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认知障碍。其可能的表现是对人际关系的过分理想化,容易想当然,所有的交往都希望是出自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并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有的时候,可能对方或者当时的情况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就对在现实和理想中产生极大的落差,从而会以失败告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大学生年纪尚轻,待人处事还没有那么成熟,容易一厢情愿,喜欢把许多事物和人往自己理想的角度去想象,而并不去看到事物本质的情况和事实。

2.情感障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感色彩过浓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情感色彩过浓表现在两个极端的方面:(1)过于自卑、害羞和嫉妒心理,在很多时候,由于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被许多表象把蒙弊,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显的过于小心,不敢表现自己。因为怕自己说错或做错,而缺乏自信,使得在人际交往中反而不自然,害羞的表现往往是说话声音太小,在人际交往中腼腆,动作不自然,严重一些的会怯于与人交往;(2)过度自负与孤僻,另外一种情况却是恰恰相反。因为年轻,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处处表现出心高气傲,看不起别人的情感,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让与之交往的人感觉很不舒服,从而导致交往障碍。过度自负有的大学生就会比较孤僻,自命清高,别人觉得跟他交往不舒服,而他自己会慢慢觉得,别人都不在他眼里,不愿意跟人沟通,行为和心理就会越来越孤僻。

三、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我们从人格到做人上都是相互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平等的交往原则,才是正确和可行的。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也不要太自卑,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就是对他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生活方式和习惯。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

3.真诚待人。就是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它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建立深厚友谊。真诚待人,在热心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能指出朋友的不足和缺陷。

4.互助互利。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还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5.讲究信用。信用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它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讲信用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从我们大学生自身做起。

6.宽容大度。古语讲“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待人宽、克己薄、为善最乐”。让一步宽宏大度,容忍谦让,是为人之美德,之雅量。以退让的精神待人处事,是高明之举。宽容能化解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误解和矛盾,这样既维护了团结和睦,又避免了相互伤害。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1.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恰当可以起到鼓励和赞美的作用,它可以调剂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1)称呼得体。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气氛。(2)说话注意礼貌。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吸引和抓住对方,从内容到形式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知识 经验 、双方关系及交往场合,使交往关系密切起来。

2.非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

(三)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力。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呢?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家卡耐基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多提别人的名字。(4)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5)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6)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在、内在素质。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酬赏。所以,大学生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大学生应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即外秀内慧,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和人格素养。通过个人内在、外在素质的提高提高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

3.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增强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不断学习,努力增强自身的 文化 素质、能力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人的整体素质是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本钱。

(四)正确把握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学会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与别人的关系中努力做到:(1)“把自己当别人”: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荣辱,把它看成发生在别人身上,不因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影响人际关系。(2)“把别人当自己”:设身处地通过角色转换,才能善解人意,去急人之所急,痛人之所痛。(3)“把别人当别人”:既尊重别人,不干涉对方隐私,做到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不冒犯对方的个人空间。(4)“把自己当自己”:在自知的基础上建立自尊自信,扬长避短,更成熟地与别人相处。这四点融会贯通不容易,但每个人只要用心去做,尽力去做,就会越做越好。

知易行难,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仅仅掌握了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技巧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往。如果你努力朝这个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越来越多,亲友间有了深挚的友爱。你会过得充实愉快,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这样你的学习生活将会丰富充实、充满快乐,你的人生将会更加幸福美满。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潘永亮.与高职生谈心理健康[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青年心理测试与辅导》编写组.完美人格测试手册[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4]黄希庭.高职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

论文的结构框架及范文相关文章:

★ 论文的结构

★ 论文目录提纲范文模板

★ 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结构框架(2)

★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结构框架

★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篇

★ 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范文(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