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论文中班音乐游戏化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

论文中班音乐游戏化的策略研究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根据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好创造、好参与、好探索、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及感知音乐的特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支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接受音乐的熏陶。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审美能力。现结合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体会。

(一)乐在动中

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游戏活动要注意律动性,用活动激发幼儿的形体动作,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动起来,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都活跃起来。

《小熊过桥》这个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练习唱的兴趣,同时在两声部的朗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协调能力及注意力的分配,培养和体验节奏美和和声美的情感,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动物叫的歌词,使幼儿的思维也在积极地活动,同时又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乐在趣中

根据幼儿好玩的'特点,游戏活动要注意情趣性。音乐、动作、活动要能激发幼儿有兴趣,并产生审美的体验和审美的情感。如游戏《爬长城》。

简单的京剧唱腔幼儿能唱,而且喜欢唱,特别是前奏、间奏,加上了锣鼓经X X X X | X X X | X X 0 X | X--|,幼儿边念锣鼓仓仓 七仓 乙台 仓|仓仓 乙台 仓经,边创编各种京剧亮相动作的造型,他们高兴极了。

(三)乐在奇中

根据幼儿好奇、好模仿的特点,音乐活动要有探索性。在游戏中不断提供新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幼儿对未知因素的探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引导幼儿去发现、感知、创作,使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幼芽能得以发展,并培养幼儿勤于、乐于、善于观察的习惯。如游戏《老师在做什么?》、《看动作拍节奏》。

(四)乐在赛中

利用幼儿好胜的特点,适度采用竞赛性,特别是大班,发挥幼儿争强好胜不肯落后的心理优势,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参与竞争的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敢于冒险、持之以恒、善于合作的精神,帮助幼儿树立自尊心,并能培养同伴间互相谅解的精神(见游戏《听音找家》、《拔河》)。

(五)乐在创造中

利用幼儿好创造的特点,每个游戏的动作,都启发幼儿自己创编,并要和别人做的动作不一样,满足幼儿好创造的心理需求。

(六)乐在参与中

利用幼儿好表现参与的特点,每个活动,老师要非常耐心地、有目的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音乐活动,满足幼儿好参与、被接纳的心理需求。

(七)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形式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活动是丰富多采的,不仅包括唱、跳、演奏,它的手段应该趋向于综合,如,可以借助故事配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文学、美术、韵律活动之间也有着共同的渊源和创作、欣赏的规律。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应包括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故事配乐活动,声情并茂的音乐活动,形体优美的韵律活动,有趣多变的造型活动及在音乐伴奏下各种创造活动…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审美能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现状及组织策略研究》

【摘 要】幼儿园音乐游戏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现状和组织策略,以期为更好地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游戏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3-03

很多研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个是学前的2~6岁,另一个是学生期的12~15岁。后者不但出现较晚且往往被忽略,而音乐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启蒙培养,在婴儿降生后即可着手进行。音乐游戏,则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感受音响之美。比如,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1=D 2/4)3 3 2┃3 3 2┃3 5 5 1┃2―┃3 3 2┃3 3 2┃3 5 3 1┃2 3┃1―┃┃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春天来》)。

2.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幼儿会注意倾听,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

叽里 咕噜 是个 啥?他在 炉子 后面 爬,不是 蟹,不是 虾,叽里 咕噜 是个 啥?

3.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一般以唱歌为主,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演唱歌曲“Monkey Jump”,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让孩子们自由表演,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有效性相对较低,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调查结果表明,66.6%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59.3%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55.5%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51.9%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29.6%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有51.9%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调查显示有48.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25.9%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22.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调查发现,59.3%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18.5%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只有14.8%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还有7.4%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 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幼儿园方面

第一,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是娱乐,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教师方面

第一,注意观察幼儿,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每次音乐游戏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只要了解幼儿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定的困难,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讲述一个故事后,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利用柯尔文手势(柯达伊教学法)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1=D 或 1=E 2/4

11┃3.3┃23┃1―┃11 11┃3.3┃22 23┃1―┃┃

大拇 指 呀 向上 翘, 我的 大拇 指 呀,它要 往上 翘。

歌唱时,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使儿童通过身体,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情色彩的话,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或者做其他动作),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请一幼儿做猜者,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猜者离玩具越近,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声音则越弱,一直到猜中为止,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以调节活动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1999(27)

[3]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J].文化月刊,2010(Z1)

[4]倪春妹.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寻找乐趣[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

幼儿园音乐游戏策略指导研究论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现状及组织策略研究》

【摘 要】幼儿园音乐游戏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现状和组织策略,以期为更好地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游戏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3-03

很多研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个是学前的2~6岁,另一个是学生期的12~15岁。后者不但出现较晚且往往被忽略,而音乐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启蒙培养,在婴儿降生后即可着手进行。音乐游戏,则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感受音响之美。比如,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1=D 2/4)3 3 2┃3 3 2┃3 5 5 1┃2―┃3 3 2┃3 3 2┃3 5 3 1┃2 3┃1―┃┃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春天来》)。

2.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幼儿会注意倾听,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

叽里 咕噜 是个 啥?他在 炉子 后面 爬,不是 蟹,不是 虾,叽里 咕噜 是个 啥?

3.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一般以唱歌为主,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演唱歌曲“Monkey Jump”,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让孩子们自由表演,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有效性相对较低,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调查结果表明,66.6%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59.3%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55.5%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51.9%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29.6%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有51.9%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调查显示有48.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25.9%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22.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调查发现,59.3%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18.5%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只有14.8%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还有7.4%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 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幼儿园方面

第一,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是娱乐,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教师方面

第一,注意观察幼儿,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每次音乐游戏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只要了解幼儿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定的困难,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讲述一个故事后,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利用柯尔文手势(柯达伊教学法)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1=D 或 1=E 2/4

11┃3.3┃23┃1―┃11 11┃3.3┃22 23┃1―┃┃

大拇 指 呀 向上 翘, 我的 大拇 指 呀,它要 往上 翘。

歌唱时,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使儿童通过身体,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情色彩的话,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或者做其他动作),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请一幼儿做猜者,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猜者离玩具越近,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声音则越弱,一直到猜中为止,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以调节活动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1999(27)

[3]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J].文化月刊,2010(Z1)

[4]倪春妹.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寻找乐趣[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

幼儿音乐 教育 内容应该丰富多样,避免出现大量的生搬硬套,无法将音乐与游戏有机整合,音乐活动需要多样化,不仅可以考察幼儿的表演技巧,还能够重点关注他们的音乐感知,重视个人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策略的论文,欢迎阅读!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策略篇一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首先,教师要重视音乐活动的选材,因为只有选择趣味性和艺术性强的教材,才能使幼儿产生兴趣,学起来有积极性。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趣的教材。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同乐曲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只有抓住其特点,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教师都要对教材做仔细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娃娃家》这首歌要表达的是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我有一只小羊羔》这首歌,同样一段歌词,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幼儿可以有多种情感体验,唱出不同的味道:教师引导说“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羊羔,这是一个小秘密”,幼儿就会用轻轻的声音来演唱;当教师引导说“我们和小羊羔一起做游戏吧”,幼儿就会用兴奋、欢快的情趣来演唱;而当教师引导说“嘘,小羊羔要睡觉了”,幼儿自然而然就会用缓慢、轻柔的声音来演唱。由于对教材的感情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一首简单的歌曲就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从而变得耐人寻味。 三、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来完成。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交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对自己所执教的每一次音乐活动都要投入满腔的热情。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化幼儿的情感表现人类表达感情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领会,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其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激发表现的欲望。如在进行《淘气的小黑鸡》音乐活动时,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使幼儿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首先,用语言把幼儿带入游戏活动中充当角色。“老师做鸡妈妈,你们做我的蛋宝宝好吗?”只见幼儿一个个双手抱头,围在鸡妈妈的身边,一边让鸡妈妈轻轻地抚摸一边闭目倾听音乐,俨然一只只等待着出壳的蛋宝宝。一遍音乐后,小鸡出壳了,鸡妈妈带小鸡们听着音乐散步、捉虫、学本领,突然,小黑鸡“呜呜”地哭了(事先编排好)。“小黑鸡为什么哭呀?”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被野猫欺侮了吧?“”是走路不小心吧?“”是它贪玩摔倒了吧?”到底为什么呢?幼儿带着问题看小黑鸡的表演和教师的演唱。“我猜对了!“”我也猜对了!”他们欢呼起来,学唱的愿望完全被调动起来,幼儿带着歌词的意境和表演引起的联想,投入地开始学唱了。又如在教歌曲《欢乐颂》时,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表达这样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是 没声音 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 唱歌 跳舞肯定声音很响,要快乐些。将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幼儿的脑海,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按照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演唱。 2.用教师的示范表演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音乐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小老鼠”到处乱跑时,教师就说:“大猫来了!”并马上蹲下不动,或者说:“小老鼠累了!”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四、评价中要重视情感因素 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幼儿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如歌曲会唱了吗,乐队的节奏敲齐了吗,舞蹈动作与教师教的是否一样等等。如今的音乐教学,首先应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其次,在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在评价中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乐由情起”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目的。 作者:阴雅楠 单位:黑河市教育幼儿园 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策略篇二 一、提升幼儿的自主创造力 音乐游戏是以自由参与活动,通过参与体验并亲自表演角色以获得自信心和愉悦心情为目的的活动。参与游戏的幼儿总是以积极的在情绪、饱满的热情主动的表演游戏,通过表演游戏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心,所以音乐游戏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孩子们可以随意的创造新的游戏内容和 方法 ,在原有游戏设计的基础上变换游戏的玩法和时间,从而得到更大的乐趣。音乐游戏设计后经幼儿的实际表演具有的新的创作,也更具有了社会性。例如:《小毛巾》、《我爱我的小动物》这两首乐曲里,原本是表演小动物们的可爱形象,但经过孩子们的想象,变成了孩子们在与小动物做游戏。孩子们将游戏的内容和结果做了新的设计,这也正是音乐游戏自主性、灵活性的体现,体现了幼儿纯真的心灵和美好的愿望。 二、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 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变换不同的动作,使得各种器官得到了锻炼,增加了身体的协调性。通过运动量的不同变化,也增强了身体的适应性。比如在音乐游戏《游太空》中,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感知旋律的快慢,孤弱,感知不同的音乐形象;同时让幼儿巩固了跑跳步,踏点步及慢步走等动作,这些动作促进了骨骼和肌肉的逐渐发展,锻炼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血液循环,增强了内脏的功能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音乐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轻松愉快,神经系统和各器官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机能和保护神经系统,对幼儿多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提高幼儿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抵抗能力,增进幼儿健康。 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原本就是创造的活动,首先,游戏必须有 想象力 ,文学家高尔基曾指出:“游戏乃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玩具和自然物体感观世界,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观察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利用游戏可以巩固和加深幼儿一张我的知识技能,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 爱好 科学的兴趣。表演游戏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调和服饰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一种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反映了幼儿对日常生活的已有 经验 和理解,这些活动,让他们把过去的经验在游戏这种情景下重新组合起来。音乐游戏实际是在原先设定的基础上,幼儿自主的创造新的游戏内容和方法,创造新的游戏场景,想象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在表演过程中注意到了人员的身份不同和分工不同,增加了团体协作意识。老师通过观察和参与幼儿的游戏,深入的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加以正确的引导。经过多种游戏的参与,幼儿的经历逐渐丰富,他们设计的情节也会逐渐增多。在实际表演中,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语言、动作、歌声展现出来。幼儿通过想象,增加和改变游戏的内容,创编他们自己的角色,运用孩子的语言展示他们眼中的世界。在游戏的协作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音乐游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出了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应了幼儿的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能固定模式,要顺应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放式的进行多种游戏,并且亲自参与其中,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才能更好的掌握。 四、结语 音乐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游戏的动机,常常出于好玩,模仿,直接的反应认知经验,孩子们在整个游戏的变换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节奏和动作,整个活动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幼儿从中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情感得到满足获取成功的快乐感,。通过合作交往的过程,从自己和同伴的良好行为中,体会人人合作的欢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有重点的指导,幼儿进行实地的观察,并在观察后谈话,绘画等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印象,引起幼儿游戏愿望,激发创造意识,在游戏中,教师有目的的启发幼儿讲述并各自对音乐旋律的理解, 作者:蔡建东 单位:昌吉学院 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策略篇三 一、音乐教育在幼儿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自己的好奇和想象,帮助幼儿提升审美能力。幼儿时期对美的感受还处于低层次、直觉感受的水平,他们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还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因此,通过音乐能让幼儿生动形象地对美进行感受并达到理性的认知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有力得多。 2.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的培养。音乐能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是最易于表达、最能直接流露情感的一种艺术。它的感染力也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的内心情感,好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如,在学习《鼓上的小米粒》时,幼儿能感受到敲鼓的频率高低,当看到鼓上的小米粒有节奏地跳动时,她们会唱出“小米粒蹦蹦跳……”还会随着鼓声的节奏,与“小米粒”一起快乐玩耍。可见,通过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视听觉、动作神经、大脑细胞无一不处于积极状态,有益于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幼儿在想象音乐、感受音乐的同时,为了表达内心世界,就会积极地运用语言来展现,把自己的想法及体验与周围的人分享,在交流中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同时,对于如何认识、处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传授之间的关系也心存困惑。有的教师认为,技能的传授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立竿见影,而审美教育不好操作,既使做了也显现不出来;也有的老师则认为,幼儿的审美能力会在反复的技能训练中自然形成。这些偏颇的理解是造成“音乐教育重技巧练习”的重要原因。 2.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化。如果请幼儿用动作表现“花”,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的动作是:双手托腮,头儿稍歪,两腿半弯,嘴角上扬,好像他们见过的都是同一个品种的花,这就是模式化下的产物。正是这些在我们看来已经习惯了的定式,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三、对策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对音乐 教育的研究和应用。在每一节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都应能使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养成主动或被动地 总结 和学习音乐教育方法的习惯,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活动。如,在对待重知识技能和轻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上,应该认识到:事实上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传授,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注重音乐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创设音乐化的环境。教师应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语言、实物、道具、表演等手段,精心地创设音乐情境,使幼儿以快乐的心情初步感受音乐。一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表演情境的创设。教师扮演各种角色,将幼儿引入有趣的意境中,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②生活场景的创设。教师将生活中的实景引入到教育活动中,使幼儿在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理解音乐。③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借助于情境化的语言创设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快乐体验音乐。④语言情境的创设。教师借助于情境化的丰富语言,帮助幼儿感知音乐。 (2)构建幼儿身与心的健康发展环境。教师以情境作为载体,建构幼儿的新经验,在特定的情境中,幼儿通过自主参与、自我体验、尽情表现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 (3)专注幼儿的不同表现。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灵活运用表情、动作、声音、节奏、图谱等手段来创编,形式上有个人创编和合作创编。教师要做到于境至兴,将情境激励和情境展示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细致观察,在情境中激励幼儿的每一次展示都有所提升。 作者:张婕 单位:甘肃省保育院

中班音乐游戏论文的参考文献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现状及组织策略研究》

【摘 要】幼儿园音乐游戏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现状和组织策略,以期为更好地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游戏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3-03

很多研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个是学前的2~6岁,另一个是学生期的12~15岁。后者不但出现较晚且往往被忽略,而音乐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启蒙培养,在婴儿降生后即可着手进行。音乐游戏,则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感受音响之美。比如,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1=D 2/4)3 3 2┃3 3 2┃3 5 5 1┃2―┃3 3 2┃3 3 2┃3 5 3 1┃2 3┃1―┃┃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春天来》)。

2.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幼儿会注意倾听,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

叽里 咕噜 是个 啥?他在 炉子 后面 爬,不是 蟹,不是 虾,叽里 咕噜 是个 啥?

3.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一般以唱歌为主,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演唱歌曲“Monkey Jump”,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让孩子们自由表演,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有效性相对较低,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调查结果表明,66.6%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59.3%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55.5%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51.9%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29.6%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有51.9%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调查显示有48.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25.9%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22.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调查发现,59.3%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18.5%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只有14.8%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还有7.4%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 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幼儿园方面

第一,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是娱乐,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教师方面

第一,注意观察幼儿,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每次音乐游戏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只要了解幼儿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定的困难,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讲述一个故事后,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利用柯尔文手势(柯达伊教学法)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1=D 或 1=E 2/4

11┃3.3┃23┃1―┃11 11┃3.3┃22 23┃1―┃┃

大拇 指 呀 向上 翘, 我的 大拇 指 呀,它要 往上 翘。

歌唱时,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使儿童通过身体,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情色彩的话,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或者做其他动作),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请一幼儿做猜者,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猜者离玩具越近,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声音则越弱,一直到猜中为止,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以调节活动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1999(27)

[3]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J].文化月刊,2010(Z1)

[4]倪春妹.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寻找乐趣[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小班游戏化音乐活动论文题目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玩中学习音乐是很快乐的。在幼儿期就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对其一生的良好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班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能使孩子享受到喜悦、快乐,能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合理的选材,游戏化的情景,良好的师幼互动,培养创新的意识,能使小班孩子学习音乐得到更多体验。

关键词:小班音乐;选材;游戏;互动;想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67-02

音乐是人类从事审美活动的一种对象,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并且还具有独特的教育功效。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孩子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孩子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并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幼儿期就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对其一生的良好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引导小班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小班孩子更好地接受音乐、享受音乐,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和品格的教育目的?

一、选材上突出情趣,做到浅显,让孩子易于表现

音乐活动符合孩子思维具体形象、富与想象、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孩子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小班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差,他们对一切有趣的、好玩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就会索然无味,因此,在选材时注意选择一些有趣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容易为孩子理解并接受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孩子才会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使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如,我看到小班孩子喜爱在娃娃家给娃娃洗澡,陪娃娃睡觉,有照顾娃娃的丰富经验,也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与娃娃交流。为了回应孩子的需要、兴趣和实在的生活,我选择了《洗白白》和《月光》两首富含生活意义的传统童谣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关注音乐对孩子需要和孩子生活的回归,巧妙地将孩子“洗澡、睡觉”等生活情节作为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背景,孩子与教师在各种以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为媒介的交往中,用表达性语言(动作、表情、语言、体态等)表现童谣的节奏,表达对音乐的体验。我让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参与活动:给自己洗澡、给同伴洗澡、给布娃娃洗澡、哄布娃娃睡觉,从而帮助孩子把原始的生活经验提升为音乐审美经验。这种音乐教学渗透了幼儿与自己的生活、与音乐文本的对话精神,表达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生活的价值。

二、从游戏入手,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能,培养内在的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孩子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地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游戏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小班孩子期待“像成人一样活动”,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而孩子动作的发展优于言语的发展,让孩子听着音乐用动作游戏来表达情感,要比让他们坐着安静倾听音乐或用歌声来表达要效果好得多,所以,不管是歌唱活动还是音乐欣赏活动,教师在乐曲声中把作品化为一个个简单有趣的小故事,规则简单甚至没有规则的情景性游戏。通过反复的游戏,让孩子反复感受作品,从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这种游戏可以是音乐作品的完整再现,也可以让孩子担任其中的一角色或重点段落。如《小老鼠上台灯》这首歌曲中,孩子自始至终扮演小老鼠;《这是小兵》这首歌曲中,先让孩子模仿大炮、喇叭、手枪、铜鼓发出的声音的节奏,老师则可以唱“这是小兵的喇叭”,以接唱的形式来开展游戏。还有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也是如此。这样尽管孩子还没有学会歌曲,但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熟悉了作品,对音乐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歌唱教学的目标也得到较好地落实。

三、师幼互动中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和孩子交往应该少一些成人世界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和刻板印象,要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往,这样会较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老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放下老师的姿态,融入孩子。小班孩子对成人的依赖性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使音乐教学更富真实性,作品更具感染力。如,在音乐游戏《找小猫》中,我是猫妈妈,和我的一群小猫咪快乐地捉迷藏;在歌表演《大树妈妈》中,我是大树妈妈,呵护着一群可爱的小鸡宝宝,在互动中孩子们特别的快乐,真正享受了这快乐的音乐活动,并意犹未尽。

四、发挥想象,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顾着技能技巧的练习,还要考虑让孩子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含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抛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还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要较快地跨越这一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孩子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用作画的形式表现来高低音时,有的孩子画了雷公公表示音高,画一条吐泡泡的小鱼表示低音;有的孩子画敲打的锤子说声音高,画一棵小树说声音低……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给予了肯定、表扬和鼓励,还引导孩子们当众表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为孩子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鼓励孩子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如我引导孩子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熟悉的音乐《找小猫》配音,来表现猫妈妈和小猫的不同特征和情绪。只有让孩子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意愿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孩子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孩子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小班音乐教育活动中,只要我们做到内容的趣味性,活动的情境性,形式的灵活性,目标的简易性,就能为孩子学习音乐减轻压力和难度,让孩子在音乐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谈亦文.“洗白白”(小班)教学实录与点评[J].幼儿教育,2007,(05):20-2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音乐教育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小班户外游戏组织策略研究论文

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有些幼儿从小班读到大班,游戏的水平还很低,游戏时间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在游戏快结束时才来参加,游戏时间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限制了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的正常进行。多年的实践观察表明: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幼儿更多地表现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难发挥。因而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因此,每天宜为幼儿提供60分钟以上的游戏时间。另外,室内游戏时间不能代替户外活动时间,这两种活动会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二、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自由游戏的机会游戏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孩子可以玩很多东西,并通过游戏学习不少有关幼儿知识。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使幼儿的生活更加自然。如:户外大型积木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设施,利用率极高,因为这类游戏活动可使幼儿自由地操作,无拘无束地参与,更能启发他们的幻想力,搭建各种大型建筑,锻炼身体又有成就感。另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攀爬架、平衡桥,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三、要珍视、保护幼儿自主、自发的自由游戏活动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和集体活动场所,一日生活有着较为严格的秩序。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活动。幼儿园应努力探索幼儿自主、自发性游戏的开展研究,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从小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能为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将来有一个强壮、 健康的身体奠定物质基础。幼儿具有好活动的特点,他们喜爱运动,幼儿在身 体运动中既能得到身体的锻炼,增强体质,又能使其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使 幼儿活泼、开朗,精力充沛。结合以上特点,在小班我首先从培养运动兴趣入 手,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身体运动习惯,从而达到学会健体的目的。(一)从自然起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任性、娇惯,不会集体活动,没有良好的上课常 规和运动习惯,这样进行集体教学就会出现困难。所以首先做的是从自然起步, 学习良好的常规和习惯。这里说的自然包括随机性和随意性,让幼儿在一种轻 松自然的氛围下学习一些简单常规,如:集合站队,利用幼儿爱游戏的特点,利用游戏’’看谁站得快站直线”,幼儿很快就会有站队的意识。在练习走园时, 就在场地上画好圆圈,带领幼儿随意地在园上走,幼儿开始自然放松,教师逐 步发挥主导作用,运用音乐,作模仿动作等,从而使幼儿逐渐体会走圆圈学习 一个跟一个走。自然起步之后,教师运用小旗等教具,引导幼儿听口令跟着目 标走,这样,幼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听教师的口令,并在自然放松的条件 下学会一择简单的队列队形。在这短短的起步过程中,让幼儿参观中、大班活 动,引起幼儿的学习愿望,熟悉幼儿园的体育器械,使幼儿在没有压力、没有拘束的情况下很快适应集体生活,这就为以后的体育课 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对体育课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 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素质的培养是通过丰富多彩,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爱的 各种身体练习来实现的。强调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各种身体的基本活 动为主要内容,在小班的体育教学则是更体现出游戏的重要性。如果一节课只 是单纯的教授动作,语言讲解,枯燥的练习只会让幼儿感到乏味,没有兴趣。 小班幼儿年龄小,易接受直观、形象地教学,他们会对一个游戏、一个情节所 吸引,从而带着兴趣去游戏、去学习,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在自己一学期的上课实践中,我尽可能把每一节课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游戏情节,找好主题,让幼儿尽情游戏。在游戏中准备、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放松。使幼儿更好的 学习知识技能,全面地进行身体练习。如学习游戏”小白兔钻山洞”,我把场地美 化成有花有草、有蘑菇的地方,幼儿和我戴上头饰,在音乐伴奏下来到场地上, 幼儿会被情境所吸引,因而有游戏下去的兴趣。在练习双脚行进跳时,不是让 幼儿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而是设置一定的情节,去采花、采蘑菇,并让幼儿开 动脑筋,突破重难点,在练习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节课在很["1然轻松的 气氛下结束了,幼儿的感觉是意犹未尽。通过游戏,现 在幼儿对体育课兴趣很大,为了每节 课都能吸引幼儿,还得准备直观、形象的教具,使幼儿的每次运动都有收获, 都有提高。另外,教师的动作、讲解、神态还应富于儿童特点,全面吸引幼儿, 从1(11培养幼)L对体仓课的兴趣。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弥补组织形式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幼儿参加体 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生活。早操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习 惯和意志品质。一学期教幼儿学习了两套轻松活泼有趣的模仿操,操后加了好 玩的开火车游戏,所以幼儿愿意参加早操活动,为了让幼儿尽早掌握动作方向, 运用”戴手花”解决幼儿方向混乱这个难题,同时幼儿感觉很新鲜、好玩,从而操 的方向整齐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下学期结合幼儿的特点,我自己创编了一套 有声音、有节奏感的"响罐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坚持了一年的早操活动,幼 儿养成了不怕冷,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培养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户外运动器械,、设备 及环境,做到”两个自由”,即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活动器械,G由结伴。这样幼 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自己的动作和身体素质。小班幼儿有 自己的特点,许多体育器械还不认识,不会玩,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 导,根据教师引导,幼儿还会进行创新玩法。如塑料圈,幼儿会用其练习跳、 钻、滚等动作,做方向盘等等,从运动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四)从兴趣中学会健体,从运动中得到

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户外游戏活动更是深受幼儿喜爱,也更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因此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多年的幼教实践使我更加重视户外游戏的同时,更使我总结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户外游戏组织方法。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有些幼儿从小班读到大班,游戏的水平还很低,游戏时间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在游戏快结束时才来参加,游戏时间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限制了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的正常进行。多年的实践观察表明: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幼儿更多地表现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难发挥。因而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因此,每天宜为幼儿提供60分钟以上的游戏时间。另外,室内游戏时间不能代替户外活动时间,这两种活动会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二、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戏的机会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孩子可以玩很多东西,并通过游戏学习不少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使幼儿的生活更贴近大自然。如:沙池及玩水设备等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设施,利用率极高,因为这类游戏活动可使幼儿自由地操作,无拘无束地参与,更能启发他们的幻想力。另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的材料,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用废旧报纸做成纸球,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一些旧轮胎供幼儿滚动、码叠等。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三、要珍视、保护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和集体活动场所,一日生活有着较为严格的秩序。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活动。幼儿园应努力探索幼儿自主、自发性游戏的开展研究,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四、以饱满的热情影响幼儿作为教师,我们应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跟着我一起游戏。用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孩子主动参加到活动和游戏中。例如:在游戏猫捉老鼠中,我会告诉幼儿,里面的老鼠好饿呀,得赶快出去找食物,可是老鼠花猫更饿,一定要盯紧老鼠哦。孩子们一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在抓住老鼠以后,我会带孩子们一起去分享美味的肉肉,孩子们也都会高兴地分享自己“劳动成果”,被抓住的小老鼠们也会乐在其中。在玩障碍接力的游戏中,两位老师也会分别率领两队进行激烈的决战,孩子们不仅热情很高,也调动起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因为自己队伍里小朋友掉队而紧张,一会因为自己的胜利而抱团狂欢。就这样,我的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了幼儿,他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跳,交往也渐频繁了,游戏也主动了。五、游戏要有选择性多年幼教经验也告诉我,在幼儿中开展游戏一定要有选择性。首先,要思想健康,避免一些有暴力思想的游戏。其次,能调动起幼儿参与的热情,那就要有一定的竞争机制。跳皮筋是一项传统游戏,皮筋的高度不同,跳的速度不同,有双脚跳、单脚跳、双人跳、花样跳,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变化动作,同时又说着好听歌谣,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得孩子们的腰部、腿部得到了锻炼,有节奏的跳跃技能也进一步加强。跳房子也同样是继承了老一辈儿时的喜闻乐见的游戏项目,利用废旧纸箱制作的格子和沙包使孩子掌握简单的游戏方法,反复练习,锻炼孩子的单脚跳、双脚跳等跳跃能力、投掷准确性及平衡性技能的提高,这些传统游戏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体育游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内容,也加深了孩子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体育游戏。幼儿园开展游戏一般以集体游戏为主,如果游戏前儿歌很长,队形准备时间很长,参与人数又很少,幼儿便会觉得自己是个旁观者,失去兴趣,不好好配合。因此有些游戏就会备受孩子喜欢,如《猫和老鼠》,孩子们拉成一个圈,队形很简单,如果有30个小朋友参与,15个做鼠洞,那么就可以有8个做老鼠,7个做花猫,参与性很强。下一轮游戏,做鼠洞的孩子就都可以参与进去,孩子等待时间短了,都成了游戏的主角,自然乐于参与。六、重视幼儿游戏的安全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游戏活动,必须,但决不能怕出事,因保证幼儿安全而影响幼儿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应采取一些应对的措施,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1、调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户外活动人数,根据幼儿的班数,活动场地的大小,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户外活动作息时间应进行整体调整、统一安排、分别活动。这样,同一段时间内的活动人数减少,幼儿有充足的场地进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小型体育活动,进行各种体能锻炼,增加幼儿的活动量,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2、合理安排安全的活动场地。根据年龄特点,运动量的大小,合理划分各班的活动场地。大班的幼儿活动项目多,活动量大,内容丰富,可以根据班级的人数,提供面积大的活动场地;中小班可以适当减少。同时,设立了园舍安全员,每天对户外场地、活动器械进行安全晨检,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场地,幼儿拥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活动。幼儿的活动时间长了,活动量大了,促使进食量增加,睡眠质量提高了,促进了幼儿身体正常发育。5、教育幼儿应有规则意识。幼儿在进行各种活动中都应有一个遵守的规则,那么,户外体育活动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讲明游戏与活动的规则,这样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又能充分保证在有序的环境下充分活动,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总之,幼儿园要开展好户外体育活动,其活动目标与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制订、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教师重视对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避免和减少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如果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效率,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健康的,快乐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