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

第一篇 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1859年,世界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连锁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此 后,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使得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推动了整个流通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连锁经营已 成为全球流通业的主流。由于中国连锁经营的时间比较短,在经营管理各方面还不成熟,即使经过近些年的培养已有较大的发展,但很多连锁卖场管理水平往往落后于竞争水平的要求,短命 现象严重,经常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情形,很难做成“百年老店”。这些都是国内连锁经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连锁经营是通过无限复制,从而获得巨大的规模经济性和管理的高效率的。而事实上,尽管现在很多卖场提供的产品质量相同、功能完备,员工素质也一样,价格也相差无几,可表现往往有很大不同,卖场的氛围、服务水平、经营业绩上更是参差不齐。在面对国外零售巨头不断抢滩中国,蚕食鲸吞市场的情况下,经营者们看着自己不佳的卖场业绩与停留在低水平的卖场管理,更是感觉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但他们为此而表现出的行为却又往往是手足无措,而倍感困惑。目前连锁卖场的经营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赢利能力“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谈。”《利润》一书的作者P.T.巴纳姆先生无疑给了所有企业的经营者一句关乎企业生命的忠告。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随着市场格局的急剧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少利润的巨大压力,价格战从来没有停止过,整个商业社会已基本进入微利时代。 国内众多连锁企业竞 相开店、抢占市场,形势看似一片大好,而事实上,很多连锁卖场赢利举步维艰。以中国连锁家电市场为例,如果除去被广大厂家深恶痛绝的进场费等相关费用外,很多连锁卖场盈利基本为零,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卖场的赢利能力令人担忧。在开店规模与开店数量都持续扩张的情况下,提高单店盈利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理想中的状况应该是持续的赢利能力。虽然连锁卖场可以利用隐性盈利(如进厂费等)一定程度的来弥补单店盈利,但是,这种所谓的中国特色盈利模式生命力很受质疑,单店赢利能力的提升是连锁企业不可能回避的问题。2.营销力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供过于求的时代,产品的生产已基本不成问题,顾客已成了稀缺资源,产品生命周期也不断缩短,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和特色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商家卖难问题突显。卖场营业额的持续提升,销售规模的不断壮大,一直以来都是店面管理人员梦寐以求的目标。从生产与流通的角度来讲,流通效率已远远落后于生产效率,如何将产品“流出去”,也就是如何将产品营销出去成为了最受经营管理者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在买方市场下,如何持续提升卖场的营销力,解决卖难问题,尽快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地一跃”,实现资本的顺利流通,甚至成为了企业家们“梦话里”的主题。顾客主权空前壮大,越来越像“上帝”,问多买少;营业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拦截,拦截技能停滞不前,成为了众多企业重点解决的课题,可结果往往是难尽人意,缺乏“一劳永逸”的宝典,营销力如何进行持续提升呢?成为了众多连锁卖场“心中的痛”。3.服务一致性复制,是连锁经营思想的核心。这不但要求连锁卖场之间的服务保持一致性,也要求连锁卖场内部的服务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它对于维护卖场的统一性至关重要。连锁企业越做越大,卖场规模也越来越大,有些大的卖场动辄就是数千平米,员工数百人之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运营标准的一致性越来越差,规模却不见效益。如何让每一位员工的心都融入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行为表现上都能体现出本企业独特的文化,并将其传导给消费者?这也许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破的瓶颈随着连锁卖场的膨胀日益明显,服务的复制往往是有形无神,甚而形神全无。4.卖场卖相卖场卖相是吸引顾客眼球的直接要素,是塑造店面形象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对实现商品销售的作用异常显著。卖场商品陈列管理、环境管理是构成卖场卖相管理的重要支柱。店面卖相是无声的导购员。因此,如何对连锁卖场卖相进行科学设计与维护,如何对卖场的规划布局、卫生、商品的陈列进行管理都很重要。5.员工激励任何人都不喜欢每天单调重复的工作,如果卖场员工像流水线上生产的机器一样,长期地面对单调重复的工作,他们自然会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恶情绪和倦怠心理,从而员工积极性降低、店面气氛沉闷,顾客服务打折,从而严重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卖场销量。同时,面对微利时代,连锁企业为节省成本,各商家的人员编制不断紧缩,尤其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在双休日和传统节假日,人们购买需求旺盛,人流成倍增加,这为服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接待顾客的次数和劳动强度,也难免让服务人员顾此失彼,精神疲惫,对工作失去兴趣。如何打造职业的店面队伍,对店面员工进行激励,使他们从看似平淡无奇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让其快乐工作、享受工作、乐于工作;如何让我们的营业人员在某一工 作重复了无数遍之后,仍能精神饱满,激情澎湃,而非被动执行;如何让营业团队快乐执行,提升战斗力;如何让营业员全力以赴快乐工作,而非尽力而为。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零售业竞争日益惨烈,微利时代的现代商业社会,恶劣的价格战只能造成两败俱伤,而无益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有特色的产 品和服务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同质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从而服务制胜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可。因此,以上连锁卖场的经营困惑最终都主要落在一个方面,那就是连锁卖场的服务运营。当喧嚣已静,泡沫渐渐散去时,以传统低成本优势获利的连锁卖场如何迎接 新竞争环境下的挑战,如何通过更好的服务运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得持续赢利,如何将“持续赢利的服务运营”可以复制,将会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篇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替换旧的制度。按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社会制度就是上层建筑或生产关系的体现,之所以对其进行改革是它以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政治创新即新的生产方式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在新的生产方式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要求日益强烈,一个国家如果希望能够维持已经革新的经济制度体系管辖之下的巨大生产力继续迅猛发展,它就必须响应日益迫切的调整新的生产方式之下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要求,政治制度创新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政治制度变革在很多时候可以滞后于经济变革,但更多时候也需要同时发生,在苏联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政治变革更是先于科技术变革和经济制度变革,革命在一夜之间打破旧的政治体制,从而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打开光辉道路。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个文人思想家最初发出的“认识世界”的一声弱不可闻的呐喊,随着其思想的广泛传播,最终却酿成了如马克思所说的“改造世界”的庞大运动,科技因此而发扬,经济因此而强盛,政治因此而进步,社会因此而全面革新。一旦经济、政治制度创新得到实现,整个社会的主干结构也就随之发生根本变化,一整套新的社会制度甚至一个崭新的新型人类社会由此而顺利诞生。又如伟大的马克思所说,生产力一旦找到自己的出路,最终将决定所有上层建筑变成什么样子,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生产力产生推动或阻碍作用。一切的思想、科技、经济、政治变革,最终将我们的生活的社会和世界改造成前人不可想象的样子。而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体系,如果它仍然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那么它将全方位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新生的生产力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如果社会制度体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那么它一方面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迟早会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这样的规律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你是先进行了社会革命还是政治革命或是科技革命,虽然在先后次序上会有所差异,但其内在实质不会改变:所有重大发展必须首先以思想革命或创新为基础,然后以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科技创新的依托,接着配合以支持科技创新迸出出来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合适的微观、宏观经济制度,又配合以保障经济制度执行的政治制度创新,最后全面创新原有社会制度体系,创造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新社会。所有创新的根本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发现、发掘、发扬、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凡是支持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就是先进的变革,凡是束缚甚至阻碍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则必定是落后的,无论它是思想、科技、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艺术。既然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创新、政治创新、社会创新五大连续创新是一个大国成功崛起的内在基因,那么,培育这些成功基因的方法就是造就一个大国的方法。重视教育、开放的态度和政策、言论和研究的自由及支持机构,经济政策、政治政策上的相应法规。企业、政党、甚至个人要成就百年伟大事业,其基本规律与上述国家战略原理相同。企业一旦推动了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能力,它的生命力迟早将悲伤结束。 仅供参考!~~

浅析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低迷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发现茶树的国家,是茶树的发源地。茶叶则是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最早的产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茶叶产量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加入WTO,我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虽然中国的茶叶出口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上升,但是出口价格和平均创汇额正不断下降,与其他一些后发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这同我国在茶叶出口经营主体的变化有关,茶叶出口由原先的垄断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到目前的茶叶出口企业上百家,且多为处于拼价格的低水平竞争,致使茶叶出口价格下滑。2、加入WTO,农产品遭遇国外技术壁垒的冲击。2001年底,欧盟开始加高贸易壁垒,以限制我国茶叶的出口;近年来日本也大大加重了对我国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指标,以保护本国的农民的利益。这直接导致我国茶叶高档价位的茶叶市场急剧萎缩,造成此种原因有国内自身农业结构的原因,也有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加大的原因。本文将就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低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浅析如何对症下药:1、要在规范行业管理上多下工夫避免低价竞争。2、茶叶为初级产品的出口,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进一步提高茶叶拼配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3、打破传统的散装茶出口的销售模式(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茶叶出口大多为“号码茶”)的现状,加大营销力度,塑造中国茶的品牌以提升中国茶的在国际上的声誉等,使中国茶叶出口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出口经营机制,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力,绿色壁垒 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在对我国许多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贸易顺差扩大。但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其中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再加之全球的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底欧盟对我国茶叶检测执行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而且检测项目增加到了134个,在欧盟海关检测中,我国茶叶个别农残量指标比2000年以前提高了200倍,以至于茶叶出口量的跌幅达39.16%,出口额仅为1829万美元;在日本,中国茶叶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由于近年来,我国对日本的出口量有所增加已经危及到日本茶产业的发展,因此,日本政府改用欧洲标准来检测中国茶叶,导致我国对日本茶叶出口量下降了15%,出口额为1859万美元。这些技术壁垒限制了我国对欧洲、日本等国的茶叶出口量,且这种技术壁垒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防止其发生,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他国家的相继仿效这种技术壁垒的手段,后果十分令人担忧。他同时也阻碍了国内高档茶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化,竞争机制的加强,我国茶叶出口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茶叶出口由垄断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到目前的茶叶出口企业上百家的格局。其中,传统的专业外贸企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渐渐减弱,激烈的竞争无疑对传统的出口经营模式带来了冲击。但是这些几乎是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一下子产生出来的上百家甚至更多的茶叶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自律意识较差以致过度竞争、低价竞销。行业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 但同时由于茶叶的保健价值以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地的国家认可,全球的茶叶的需求量日益膨胀,茶叶的消费量也不断增长。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地区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入世后从开放程度和出口范围来讲,对我国茶叶将是有利的。所以我们应当牢牢把握时机,对症下药提高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 2 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参考了1、李月芬撰写的《世界经济与中国》杂志中的《中国加入WTO的经济含义》一文,对当今世界贸易的环境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以及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经济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2、《国际贸易论坛》2003.5的“出口商品应对技术壁垒的新视角”一文中获得了技术壁垒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农产品的影响,使我对茶叶这一技术壁垒的主要目标之一产生了兴趣。3、《茶报》中我收集了许多茶叶出口、茶叶市场概况等许多专业的行业知识。4、《茶叶经济信息》中则更为准确地介绍了世界茶叶市场的动态。 本文还参考了大量的工具书,如统计年鉴、海关统计数据等,为一些经济原理的分析提供了数字依据,也为文章的准确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记得采纳啊

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大] [中] [小][论文标签](免费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国际贸易论文、经管论文、环化论文、计信论文、教学论文等)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7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1.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2.6)。(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进口额1008亿美元,贸易逆差88亿美元,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6%,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3.02%,是我国的3.6倍。(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①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②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③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06年,北京服务贸易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19%。(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层次低、缺乏协调,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服务管理体制落后。目前,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些地方不符合国际惯例。2.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3.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1)2007年前11个月,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两反两保”贸易摩擦62起。(2)对中国商品提起反倾销讼诉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行列。(3)贸易摩擦的产品和行业结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从过去的原材料、简单加工扩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几乎涵盖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涉及4000多种商品。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4)涉及的金额和反倾销税率越来越大,委内瑞拉1999年决定对中国的皮鞋、人造革皮鞋和布鞋等鞋类,采取临时措施,征收300%的反倾销税;秘鲁1996年立案的中国鞋,最高征收的反倾销税达到903.92%;2004年2月,墨西哥经济部决定恢复对从中国进口的鞋和鞋靴零件征收165%-1105%的反倾销税。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应采取的对策1.服务贸易方面(1)国家应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紧密合作。(3)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性的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4)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建立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我们应加强对CATT、GATS、WTO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根据GATS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正确利用GATS的有关例外条款,制定适度的保护政策,以保护我国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2.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1)政府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政府有关部门要紧密跟踪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时了解某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做好相应准备。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环保型企业,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应制订鼓励政策,统一并提高我国的技术标准,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我国,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以使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这对扩大出口贸易,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帮助。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以及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当贸易争端一旦发生,要通过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国政府取消其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企业利益损失降到最低。3.对外贸易摩擦方面(1)政府方面。①我国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政府应充分援引WTO反倾销协议中的条款,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提出的反倾销措施和调查程序进行严格的调查,并提出异议,通过双边、多边谈判,记载反倾销应诉中所作的实践,进一步澄清相关问题,据理力争,督促相关国家修订对华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标准,最终取消岐视性的对华反倾销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③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是减少对华反倾销诉销的有效措施。(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②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产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和以价取胜的战略转变。③企业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当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使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

我国小麦出口贸易竞争力研究论文

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我们应该从WTO对中国农业的规定和要求出发,重点分析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分清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判断WTO对中国农业乃至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作用。 肉类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同时削减肉类关税,关税减让到2004年完成。 降低鱼类进口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25.3%逐步调整到2005年1月1日的10.6%。我国农村人口大约为9亿。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农村有劳动就业能力的人口估计达到6亿人左右,根据劳动力与土地的正常配比,农业只需要1亿左右的劳动力,另外5亿左右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就业上去。虽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小,但是从人均拥有量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显得十分稀缺,劳动力大大过剩。我国自然资源十分稀缺,集中表现为土地资源稀缺。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十分不经济,每个农户土地面积的占有量不到一公顷。美国的耕地面积差不多是中国的2倍,而农场数量只有200万,不到中国的1%,农场平均规模超过100公顷。欧盟的农地面积与中国相同,但只有740万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的规模将近20公顷,同样大大高于中国农户土地面积的平均拥有量。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水平。以国际期货价格为比较标准,假如1998年国际期货价格为100 ,那么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应该是:小麦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棉花107、豆油156、花生油153、生猪 68、原糖183。很明显,在9种主要农产品方面,8种已丧失价格优势,只有生猪还有价格优势。(三)主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普遍比较差。1、大米:从1990年到1996年一直处于净出口的状态,其竞争力系数也一直维持1。大米是我国在粮食作物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米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这种比较优势也在逐渐消失。2、小麦:中国小麦1991-1997年一直从国外进口,其竞争力系数争定在-1。3、玉米:出口竞争力系数1990-1995年为-1,1996年后,中国玉米的出口有了快速增长,1997年的出口竞争力系数竟达到0.999。但是入世后,对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将是复杂和多方面的2、基本判断从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状况看,形成了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局面,特别是粮、棉、糖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呈现下降形势,相比之下,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产品出口形势较好。虽然少数品种进出口形势有所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维持原有的格局,即出口竞争能力结构照旧,土地密集型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六)分析结论三、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作用分析从各个省市来看:1、福建、上海、广东、天津、山东、浙江、北京等7个省市,具有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将从促进出口中获利较大,但是将面临较大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压力;2、新疆、内蒙、黑龙江、陕西、青海、宁夏、山西、云南、安徽、甘肃等10个省市,因在国内具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面临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压力较小,但是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发展中得益也较少;3、海南、广西、辽宁、江西、河北、湖北、吉林等7个省市,由于在劳动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不但可以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中获利较大,而且所面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压力较小,形势相对比较有利;4、湖南、江苏、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等6个省区,在两类农产品生产上都缺乏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中获利较小,所面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压力较大,形势相对不利。(二)因农业各子行业对生产要素要求存在差异,生产要素能得到满足的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各子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比较优势或劣势存在差异,从而受WTO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各子行业的影响作用大体形势为:3、畜牧饲料业:正负效应同时存在畜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猪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不但是猪肉生产大国,也是猪弱消费大国。中国加入WTO后,有望通过低价的进口饲料来进一步降低养猪成本,猪肉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相比之下,其它肉类产品尽管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优势不是十分明显,而且受疯牛病等因素影响,扩大出口前景具有不确定性。饲料行业,由于所用原料主要来自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但是,如果部分企业使用低价的进口谷物来生产饲料,成本有望下降。问题是,饲料成本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成本密切相关,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竞争力差的局面难度较大。就我一个,顶哦

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一、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199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连续两年滑坡,由1997年151亿美元下降到1999年的136亿美元。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创1995年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0年的6.3%。但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今年截止到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一)6、7月份,我国农产品月度出口额同比连续滑坡,导致累计出口额同比出现负增长幅度从我国农产品月度出口额增长情况来看,前5个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比较稳定,累计出口额呈正增长。但是5月份以后出口速度开始放慢,5、6月份当月出口额与上月相比分别下降10%和0.3%,6月份当月出口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4%,由此上半年累计出口额出现了0.09%的负增长。7月份当月出口额又比上年同期下降5%,使累计出口额同比负增长幅度扩大到0.77%。(二)农产品出口结构开始转变,谷物、棉花出口额下降,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形势较好,畜产品和食用油出口变化不大今年1-7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共减少0.69亿美元,其中减额最大的是谷物和棉花,分别减少3.23亿美元和1.84亿美元。然而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出口额增幅较大,分别增加了1.52亿美元、1.21亿美元和1.22亿美元。 谷物出口除小麦出口增加外,大米、玉米出口均大幅度下降。谷物出口511万吨,同比下降32%。其中,大米出口109万吨,同比下降41%;玉米出口364万吨,同比下降33%;小麦出口大幅度增加,达到27万吨,同比增长145%;棉花、食糖出口也大幅度下降,进口则大幅度增长。棉花出口4.9万吨,同比下降80%,食糖出口4.8万吨,同比下降78%。食用植物油出口量增长50%,达到7.2万吨。其中菜油、豆油出口量分别为3.2万吨和3.1万吨,增长幅度分别达到76%和54%。蔬菜、水果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蔬菜出口218万吨,同比增长22%;水果出口74万吨,同比增长2%。畜产品出口额持平略增,出口额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

浙江省服装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

贴牌生产一般意义上就是OEM。 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按照字面意思,应翻译成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家厂家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即可代表外委加工,也可代表转包合同加工。国内习惯称为协作生产、三来加工,俗称加工贸易。 你公司的情况有点小问题:第一,仅仅有一个牌子,产品没有自主的核心研发能力,这样的产品腿向市场,最终也会丧失核心竞争力. 直接购买别人的涂料(大包装)回来自己改装销售,要根据你所改装的产品,是否符合当地质量检测机构的相关检测,如果不合格,应该属于非法罐装改装,如果没有生产经营项目,工商局可以认定你是非法生产,超经营范围,除了立即纠正处罚外,还将按照法规,没收非法生产工具与非法所得. 因此,为了客户与市场,请三思.不要做对市场不利的事!

浅谈中国服装的贴牌生产摘要:中国服装出口近几年来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是在出口服装中,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却很少,大多都是以贴牌为主。以贴牌生产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方式来赚取少量的利润,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中国服装业的长远发展必须选择自主创牌的道路。关键词:贴牌生产;品牌效应;自主品牌;创新一. 贴牌生产的基本概念贴牌生产”在国际上被称为OEM .指掌握。核心技术”的委托方(外包商)委托代工商(受托方)生产制造产品.再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后进行再加工或销售。中国制造企业在近年的快速成长历程中.贴牌生产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日益削弱。以美国 欧盟 日本为首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日益重视专利战略在国际分工和工业布局调整中的保护作用。贴牌生产下代工地位的弊端日渐明显。如何转变受托加工下品牌、技术渠道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有品牌.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迫切关注的问题。二、中国服装贴牌生产的现状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1 620 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6% .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9 2% 。其中.出口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2% .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4 9% .进口1 81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口的2 3%。全年实现顺差1 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 6% .是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70 9% . 而同时中国纺织服装出1:3额占世界纺织服装出1:3总额的1/5.出1:3方式主要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 .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迄今.中国少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服装品牌.缺少原创品牌成为中国服装业最大软肋.大大制约了我国服装品质的提升。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了八年.这期间涌现了很多国产知名品牌。但是在国内的一些高档商场里.国产品牌服装却越来越少.即使进入了高档商场.享受的待遇也和进口品牌服装不一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高档商场把引进国际顶尖品牌作为商场的发展目标以提升商场形象.使一些国产品牌服装很难进入。国际贸易中竞争日益加剧.而我国的自主服装品牌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而占优势的还是国外服装品牌梦特娇.花花公子.皮尔卡丹等。中国自主品牌的服装只能进入中小商场.而想进入大商场相当困难浙江桐乡拥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濮院。濮院羊毛衫交易市场占地1 5平方公里.现有羊毛衫成衣交易区11个,有毛纱.原毛.针织机械辅料4个配套交易区,门市部近6200个,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人称 中国羊毛衫名镇”。但是在这个羊毛衫之乡,正经历着一场品牌缺失之痛。他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叫得响的品牌。曾经的全国知名品牌也差不多销声匿迹了。虽然这里有一些羊毛衫生产企业已经拥有了一流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但是他们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大部分还是在给国外品牌做贴牌。有的企业即使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全心全意的发展它 也做贴牌加工。三、中国服装贴牌生产的利弊分析1. 正面影响。完善工业体系结构.培养人才.解决就业中国多数服装企业不具备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在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过剩 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贴牌生产战略以其风险小 渠道开发成本低.能快速改造并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线的优越性而倍受青睐。具体表现在:第一.有利于消化企业过剩生产能力和闲置资源.降低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损失:国内的许多服装企业由于过度追求市场.盲目上马项目.而当项目完工时却发现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了,此时为外资企业从事贴牌生产可以保证企业充分开工.解决了设备闲置和员工就业问题.为企业带来了利润。第二.有利于优势互补,创造协同效应。国内服装企业可以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学习效应获得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利用外包方的市场优势和研发优势.指导国内服装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服装国内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没有能力同国外的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场竞技.而为他们贴牌生产.就成为他们的供应商.避免与国外大企业过早展开竞争,为企业生存争取到时间和精力。第三.有利于企业摆脱市场风险.利用他人营销渠道.有效地绕开贸易壁垒,实现规模扩张。规避市场风险:企业主要从事贴牌生产,设计和销售都由外方负责.可以减少市场风险对国内服装企业的冲击力使他们有机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为他们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同时.为外方服装品牌进行贴牌生产使企业接触到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促进了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2、负面影响。缺少自主产权.处于国际产业链末端当一家服装企业从事多年的贴牌生产之后.有可能对市场失去了应有的敏锐性设计和销售都与自己无关。而市场始终是企业经营的风向标.一个忽视了市场的企业必将受到市场的淘汰。品牌是所有企业竞争的关键.也是所有企业存在价值在软性指标上的最高体现。一个长期从事贴牌生产的服装企业.如果满足于现状.就会失去了开发自主品牌的驱动力。供应链的一般形式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供应商对生产商有较高的制约九而在有贴牌生产的供应链中.虽然国内服装企业是处于供应商的地位.但是由于一方面竞争成为供应商的企业众多.另一方面供应商的设计由外资厂商提供.供应链条就变成了外资企业(提供设计图纸)—— 贴牌生产—— 外资企业生产——销售的模式.身为贴牌生产一方的企业的产、供、销三个决定产品利润的关键环节基本上控制在对方手中.使我们的服装企业失去了经营的自主权。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跨国公司选择我国服装企业进行贴牌生产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劳动力成本会逐渐上升.这样必然逐渐失去相对优势.未来跨国企业的贴牌生产业务就可能转向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四、对策和建议现在企业都喜欢采用贴牌生产而不愿意去发展自己的服装品牌.这已经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一个通病。而要从这个通病中走出去.还是要提高企业家们的品牌意识.但是创牌之路是非常艰辛的 目前我国服装业已进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时代.走品牌之路.推进中国名牌战略.这是中国服装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在市场上有两种服装比较有竞争力.一类是国内原创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另一类是与国内企业合资的海外品牌。所谓原创.就是在设计理念.款式.面料.辅料.成衣、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原创品牌除了服装本身创新外鹾还要有服装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含量是品牌内涵的更高层次.是品牌的灵魂。中国服装企业只有尊重知识产权.全力打造原创品牌.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更多地占有市场。如果只沉迷于贴牌生产带来的好处.会使我们忽视很多的设计、研发环节,忽视市场网络建设.忽视对市场趋势 时尚流行的预测,忽视服务意识.同时降低对生活的洞察力。这几个能力一旦丧失.我们的品牌就根本没指望了牌就根本没指望了。在市场经济发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服装企业要发展自主品牌并将其不断壮大才是出路,只有发展自主品牌才能够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定优势。因此 为他人做嫁衣裳”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要长期发展,创牌才是关键。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制造业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但是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极易被原材料和劳动力更低廉的国家取代。为了实现我国服装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现有的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逐渐地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创牌过渡,通过自主创牌向附加值高的环节攀升,拥有自主产权并建立自己的品牌 从而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参考文献:[1] OEM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J].现代家电,2002(3)[2] OEM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企业研究报告,2002(133)

广东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

茶叶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茶叶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茶品牌营销现状,分析了造成当前中国茶品牌营销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下:转变观念,联合发展;提高产品品质;加大对品牌的投入;营造企业文化。

关键词:中国茶叶企业;品牌营销;问题与对策

“品牌”一词是个舶来语,最早源自北欧的挪威,但当时这个单词的本义为“灼烧”,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从古到今畜牧业的传统行业手法———将灼烧至足够烫的金属符号烙印在牲畜的皮肤上,以此确认此牲畜为xx人所有。这其实是一种划分所有物的通行作法,因此当社会发展到了手工业的阶段时,在手工作坊里生产出的产品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符号或文字,例如中国古代的制瓷匠人往往在瓷器的底部刻上诸如“江西景德镇”或“xx制”的纹样。PhilipKotler(美国营销学家)对“品牌”的定义为“所谓品牌,就是一个称谓、名字、符号、设计等,抑或是以上的集合。”制作品牌的目的在于使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够区别于其他的同质竞争者。

1中国茶品牌营销现状

1.1品牌虽多,却不够大

中国作为茶的原始产地不仅拥有世界上已知的几乎所有的茶叶品种,而且茶叶年产量近世界四分之一,更是有着“十大名茶”的优势,茶叶种类囊括了白茶、绿茶、花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等全部类型。但是,中国年出口茶叶却常年维持在世界约10%左右,甚至落后于非洲的肯尼亚和东南亚的斯里兰卡。不仅如此,中国茶在世界茶产品市场的销售价位也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匹配,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均价仅为肯尼亚茶产品均价的一半,是印度与斯里兰卡茶产品均价的三分之二。在中国国内的茶产品品牌多如牛毛,仅在“龙井”一个品牌下就衍生出“西湖龙井”、“狮峰龙井“、“杭州龙井”等若干分支,目前中国国内茶产品品牌数量已经突破一千,完全算得上“繁花似锦”。可就在这样“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茶品牌阵列中,却难以异军突起足够数量能衬托中国强劲经济实力的国际品牌来。比如一提到红茶的品牌,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消费者头脑中总是率先浮现出“立顿”的品牌,可这个品牌却是由国内根本不自产茶叶的英国创立,不能不说是对中国这个茶的“老祖宗”的一大讽刺。

1.2品牌营销措施不力

国内茶产品品牌在推广营销时明显缺乏高屋建瓴的战略统筹眼光,各家茶企对自家茶叶品牌的推广策略几乎无一例外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然而如此众多同质化的品牌营销手段中却又难得见到能够与其他同类产品有明显差别的品牌内涵,消费者面对大量似是而非的茶产品品牌时犹如雾里看花,只恨不能“借一双慧眼”来把这些堆砌的茶品牌看个真切、明白。久而久之,在无法清晰地划分出各个品牌的本质分界线后,国内消费者只能弃品牌而转向实物,曾有研究人员统计,当前国内茶产品消费者选择某一类型或品牌茶叶的途径中近四成是通过亲友的介绍,其余渠道则是商场促销或各类广告等不一而足,茶企全面和系统的品牌营销则被排在靠后的位置。

2造成当前中国茶品牌营销问题的根源

2.1茶产品自身品质问题

营造一个知名品牌的前提条件是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比如“可口可乐”,尽管现在几乎人人都将其划为非健康饮品的行列,但不可否认的是,可口可乐凭借其神秘配方和始终如一的质量监控体系从其诞生之初至今仍然保持了相同的品质与口感,成为国际饮品市场上截止目前仍然很难被撼动的知名饮料品牌。而茶叶作为农产品的特性却决定了品质难有保障的缺陷,从客观条件上讲,不同地区气温、降水、日照、土壤营养成份、酸碱比例、病虫害类型以及茶树品种的本质差异等都决定了茶作为农产品而很难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品质标准;从主观条件上讲,我国几千年来种茶、制茶的传统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产品生产制作的小规模、小作坊、不定的标准等模式,也让国内茶生产者多数维持在家庭式、小集体式。如此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决定了我国茶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影响质量与品质的不当环节,也就使我国的茶与世界先进的茶生产标准化要求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影响了国内茶产品知名大品牌的构建。

2.2生产经营者的问题

从前面提到的“龙井”一个品牌下出现若干分支品牌的问题不难看出,国内茶企在品牌营销时也时常陷入与其他行业品牌建造类似的怪圈———“内斗”严重之中。中国同类产品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十分激烈,只想着如何将对手置于死地,很难考虑与竞争对手联盟合作将品牌做大做强。也有茶企投资品牌意识不足,认为国内的茶消费市场已经是个足够大的市场,自己企业的茶产品能够占据其中小小一点份额已经足够生存。于是“小富即安”,随即不思进取,满足于在一小片区域中稳定少量的消费群体,缺乏创立一个世界性大品牌向国际市场开拓进军的.野心和勇气。另一方面,产品品牌的建立、发展、闻名的过程是一个投入多、风险大的现实问题,当前中国不少茶企自身规模、资金、人、财、物等远远达不到维持一个国际知名品牌需要具备的雄厚实力,因而也有不少茶企处于“有心无力”的困境中无法开展确有成效的品牌营销战略。

2.3茶叶消费者的问题

国内茶产品品牌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当前我国多数消费者的茶产品消费体验停留在初级阶段犹如一片树叶的两面。消费者对自己国家流传几千年的传统饮料已经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里,由于太过习惯和熟识而很难跳出思维惯性、对茶产品形成品牌意识。绝大多数习惯于饮茶的国内消费者日常购买茶产品基本上都维持着“去一个去惯了的地方,买自己喝惯了的茶”的循环中。对年长的消费者而言,几十年喝茶的经验很难改变,年轻的消费者则往往受到家中长辈的影响而延续老一辈人购茶、选茶的习惯,因此茶产品的品牌营销在一个消费惯性过于强大的市场中也常常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联合发展

营销品牌的前提首先应当是茶产品生产经营者能够从意识深处认同品牌价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创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国内茶企应当勇于突破现状,主动打破因循守旧、随遇而安的消极经营思想。市场化经济欢迎的是国际竞争、是开拓进取,而不是知足常乐、见好就收。国内茶企在品牌营销中应当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走一条“无内耗、同发展”的大品牌营销道路。

3.2提高产品品质

品质是品牌安身立命的根,营销品牌的出发点仍然是质量,当前国内茶产品品质难以适应国际标准的缺陷也是大品牌营销困难的局限之一。分散式、小集体式生产经营和相对落后、陈旧的生产工艺、设施设备都使我国茶产品品质与国外规模化、集团化大企业生产茶产品质量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就拿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印尼为例,印尼国内年产茶1500吨的茶企用工数量仅仅26人,而我国同类型茶企用工数量是印尼的三倍。这说明了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用工数量少意味着机械化、程序化的普及,意味着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应用,也就意味着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提高茶产品品质是国内茶企应当时刻牢记的生产经营根本理念,加快茶叶生产的现代化、标准化是营销品牌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3.3加大对品牌的投入

“放长线、钓大鱼”既是俗语,也是营销品牌必须经历的过程。从品牌创立到消费者形成牢固记忆之间有着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茶企需要为之有足够的投入和耐心的经营。急功近利对于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产生与维护并不适用,纵观当今国际各大品牌商品走过的成长道路无一不是经历了“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的过程,持之以恒的投入和经营犹如“春生”与“夏长”,只有经过了耕耘,才能获得“秋收”与“冬藏”。对于茶叶生产企业,尤其是众多民营企业来说,“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营销中已经过时了,再好的“酒”也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才能让别人知道。正所谓“有舍才有得”,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缺少投入就无法营销出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大品牌、好品牌。茶企在不断提高品牌意识和产品品质的同时更要有一双敏锐的市场的眼,随时观察市场出现的机遇与缝隙,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创新营销渠道与手段,不断强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对消费者持续的强化刺激加深其对企业品牌的消费记忆,而当品牌记忆在消费者群体中相对固化之日,也就是一个知名品牌从此为世人瞩目之时。

3.4营造企业文化

表面上看“文化”这种理念似乎与崇尚实际的生产经营风马牛不相及,但没有“文化”的企业即使能有一时的繁荣,却终会因为内核的松散而穷途末路,相反,有“文化”的企业是有向心力的企业,哪怕前进路途中遭遇挫折,也会因为有这样内在的“力”而使企业获得重新聚集和振作的机会,比如“苹果”的创新,“大众”的严谨等。文化是能够持续滋养企业这棵“大树”的土壤,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养料对人的创造力、能动力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人则是现代企业最具活力的资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凝聚人心的同时也如同灯塔照亮品牌前进的方向,使企业“内力”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品牌得以茁壮成长,实现企业与品牌的同生共长。

4结束语

中国茶企的品牌营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与国际同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多年传统式生产经营惯性的影响。在商品消费已经转入“品牌”这一范畴的时候,加强品牌营销并不只会单纯地对茶叶销售起到促进作用,而是对茶企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应当引起国内各茶叶生产经营者高度的重视。

作者:蒋思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97-99

[2]范增平.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J].农业考古,2006(2):22-25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能完全适应残酷竞争的环境,规避风险和少走弯路、顺利地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分析论文篇一 《强化商标保护意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摘 要] 商标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商战利器,是商品品位和质量的标志,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象征。只有强化商标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世界名牌。 [关键词] 商标 名牌 商标保护 当今社会,商标已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商品的标记,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商战利器,是商品品位和质量的标志,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象征。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之多的消费市场,但我们却很少有像“可口可乐”、“奔驰”那样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名牌,中国有闻名于世的“食 文化 ”,可是却缺少“麦当劳”、“肯德基”等遍布世界各地的餐馆。世界十大驰名商标中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中国名牌为什么如此难以走向世界? 一、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1.商标法律意识淡薄 名牌战略的基础条件是产品和商标。在国际上,商标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名牌商标更是如此。跨国公司和许多知名企业视名牌商标为国宝,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护名牌。而令人不安的是,我国一些企业对名牌商标的重视程度却不够高。它们只重视利润,整日忙于生产经营活动,忽视甚至无视商标的重要性,待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红火起来后,才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牌子已被他人抢注,把已开拓好的市场拱手让给了他人。这些年来,一件件国内企业的知名商标被抢注的例子触目惊心:“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被一个荷兰人注册;“杜康”酒、“龙井”茶在日本被抢注;“长虹”电视在泰国被抢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曾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澳大利亚的一个商人竟在一年内抢注了我国180件著名商标!面对自己的商标被抢注的尴尬与无奈,迫使我国企业不得不使用重金赢回自己的商标使用权,或改头换面,再创声誉,或放弃商品在该国家或地区的销售。无论作何种选择,企业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名牌扩张泛滥 有的企业在不顾及产品质量的情况下,盲目扩大商标使用范围,或自行许可多个企业使用,结果损害了商标的信誉,造成知名商标贬值。如“镇江香醋”、“德州扒鸡”等名牌产品,通过联营的方式甩卖“老字号”,许可他人企业打上当地的地名,就可以轻松地获取可观的商标许可使用费;天津狗不理总店曾提出了每年发展分店100家的 口号 ,分店无节制地发展造成经营产品的不规范,出现了只要能交出1万元许可使用费,不管什么样的餐厅酒楼都可以买走“狗不理”招牌的怪现象。 3.假冒伪劣产品对商标的侵害 据国家工商局估计,我国每年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流通额为3000亿元。假冒名牌源源不断,冲击着正宗产品,令名牌企业叫苦不迭。据有关资料,每年流入市场的假茅台不少于1200吨,价值4亿元;“红塔山”香烟,市场上的冒牌货已占销售量的30%~50%,在“红塔山”的主要销售地,假货已占红塔山总销量的70%。在假冒产品的重重包围下,有的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的资金用在了如何提高防伪标志上,甚至自己出资打假,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名牌产品的发展,损害了名牌产品的形象和声誉。有的企业没有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打跨,却败在假冒伪劣产品之下。 4.外商对中国名牌的侵吞 我国许多知名品牌在合资中,由于不注重保护商标专用权,不是夕阳西下,就是被打入“冷宫”。如“美加净”牌化妆品曾是风靡全国的名品,但在折价1200万元投入合资企业后,立即被打入“冷宫”,取而代之的是“露美庄臣”。每日映入我们眼帘的 广告 还有如“飘柔”、“海飞丝”、“舒肤佳”、“阿米尼”等,尽是合资的洋品牌,而国人所熟悉、喜欢的名字和商品却在与日减少,甚至销声匿迹。 以上种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商标事业的发展。而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那么,我国企业应如何提高商标自我保护意识,造就中国品牌,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也是我国所面临的紧迫的现实任务。 二、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 1.强化商标保护意识,熟悉商标保护规则 一个国家没有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一个企业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打得响的牌子,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因此,正确的商标保护意识,可以指导企业实施有效的商标战略,制订正确的商标发展规划,生产出真正适销对路的名牌产品,从而夺取市场、获得效益,商标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而要加强商标保护工作,首先必须熟悉商标保护规则。不仅要熟悉我国的商标保护规则,还要熟悉商标保护的国际规则。因为只有熟悉商标保护规则,才能自觉地遵守商标保护规则,以免因不懂规则而有意无意地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只有熟悉商标保护规则,才能主动利用商标保护规则,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商标权益。 2.高度重视商标战略,提高产品的质量信誉 (1)要坚持商品先注册后使用的策略。如果企业的商标先使用后注册,易被他人抢注;如果商标注册和使用同步,既有被驳回和产生异议的可能,又有被他人假冒的危险。只有商标先注册后使用,才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2)要强化产品质量,提高商标信誉。知名商标的信誉是以完美的质量为依托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赢得消费者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尽快实现与国际质量标准的接轨;要注意掌握质量信息的反馈,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要配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使产品质量上等级,上水平。 (3)要实施名牌促销策略,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经济不识无名英雄,这“名”便来自于广泛的公共活动和深入的产品宣传,而宣传产品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做广告。创立名牌,要转变过去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要舍得投资,企业的牌子就像储蓄的户头,不断地用广告累计其价值,便可以享受它的高额利息。 3.提高商标注册意识,加强商标注册工作 在国际商标战中的一次次折戟,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抢注风的背后,给我国企业家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商标,要及时注册。必须遵循“品牌营销,商标注册先行”开拓国际的重要准则。这就要求使用的商标必须立即申请注册,以免被他人抢注;而商标从申请到核准注册,一般都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提前申请非常必要。对于企业重要的商标和知名的商标进行防御性注册,即在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以及其他非类似商品上进行防御性注册,这样就建立了完整的商标保护网,可以维护品牌的整体性。如:柳州牙膏厂生产的“两面针”牙膏,在注册了“两面针”之后,又增注了“针两面”、“两两针”、“面面针”、“两针面”等商标,这些备而不用的商标称为联合商标,它们构成了对“两面针”的保护网,使侵权者无机可乘。而广东健力宝集团更是领先一步,在国内进行了60个商标的有效注册,在国际上注册了90个商标,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苦心创造的品牌――健力宝。 4.强化商标维权意识 维权是指在获得权利之后,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其不被侵害或丧失。首先,要使已经获得的权利继续有效,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如商标的使用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会被依法撤销;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在到期前6个月或在延展期内要办理续展,千万不能一次注册就万事大吉了,要及时续展。其次,权利人应依法制止他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5.充分利用商标专用权,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已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大潮中,要在全球的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商标作为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商战利器,要尽可能在相关国家或地区取得商标专用权,否则很难得到该国或地区的法律保护。近年来,海尔集团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 注册商标 数以千计,从而为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法律保护的基础。同时,还应注意到,外商来华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与外商合作投资时,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商标作价出卖一定要权衡利弊,以免为一时之利而丧失了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方的知识产权是否合法有效,不要支付冤枉的转让费或许可使用费。 总之,入世后的商标领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视现实,才能使我国的商标保护工作跨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造就我国更多的世界名牌。 参考文献: [1]商务部部长__纵论国家品牌战略[J].新经济杂志,2006 [2]__:以品牌促经济[J].决策探索,2006.01 [3]王从军:品牌保护:优秀企业必解之题[J].中国品牌,2007 [4]涂永式:品牌战略运用的深层思考[J].特区经济,2005.02 [5]黄永耀杨水星:实施名牌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

我国今古名茶的品种,总数不下二三百种之多,其质量之精美绝伦,花色品种之丰富多姿,堪称世界之最。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350多种(一说400种以上),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历代学者根据约500种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将茶的功效归纳为“二十四功效”,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消胀,止呃),利水(通小便),通便,治痢,去痰,怯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烧烟辟蚊蝇等)。茶可谓具有“厚德载物”之秉性。道寓于器,道在器中,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使茶与道得到融合、升华,与“文以载道”同,“茶以载道”得以成立,茶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秦汉时期的《神农食经》已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儒与道、佛合掺互补,是古代士人精神上的生态平衡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支配其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而道、佛两家所宣传的、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像闲云野鹤一般自然恬淡、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和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理境界,对士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他们以老庄和禅宗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求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通过品茗、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方法加深涵养,以克制、忍让求得内心世界的平衡,保持感情与心理的和谐稳定。内在心性上的澄澈虚静。清心寡欲,就会表现为外在风度上的雍容大度,宽厚谦和,与人无争,怡然自乐,汰尽浮燥,归复天然。茶适应了中国士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茶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的心境。当某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难以后,他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朴归真。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对茶道直觉体验的细节作了详尽的描写,其中包含着庄子道家混同物我,顺乎自然,超越人生,大彻大悟的精神。“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