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混日子现象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混日子现象的研究论文

现在基本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都是处于一个混日子的状态。只要考试不挂科,上课不被点名就万事大吉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出来社会之后,才痛恨自己在大学期间那么的贪玩,那么的不珍惜学习机会,但是后悔也没有用啊。

我认为在大学混日子是十分浪费时间的。第一,你浪费了父母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的良苦用心。父母挣钱给你上大学不是让你去玩乐的,而是希望你在高等学府能够学好本领,出来找到可更好的机会去实践自己的一个价值。如果选择混日子的话那么不要上大学就好啦。

在大学混日子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这种愚蠢会带来会给你带来一个不堪的后果,最大的体现就在于你毕业出来社会工作。明明是自己所学专业的本领,但你面对这样面对类似事情,你会觉得一点都不会,好像没有学过一样,这时候就会有种羞耻感上升。

所以我觉得上大学不认真学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建议还在大学生活中的同学们尽量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如果不喜欢课堂上的知识,那么也可以好好利用时间,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专研,去充实它变得更强,这些虽然在大学的时候并不能体现太多价值,但也许这将会在你出生会之后给你带来加分项。

趁年轻动起来吧,不要在大学虚度光阴。以上是我的感受,希望给予你启发。

如何看待大学生混日子这种现象?

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成功的人只有少部分。

当我还是一名大一新生时,并慢慢理解了他。事实上,一开始,他并不想成为一个傻瓜,但没有高中老师的监督和同学们的懈怠,他逐渐变成了一个傻瓜。然而,为了不让他的大学时间被浪费,他花了很长时间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时间表。

在这个时间表中,不仅有每个学期要考试的证书,还有每个月、每周和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做什么和背诵什么知识也在时间表中。

为了时时提醒自己,我用了很多透明胶带把它贴在床上和衣柜上。如此精彩的日程安排对他的生活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不可磨灭”的时间表终于成为他大学生活最真实的见证。据了解,他毕业后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工作,最后回到了家乡的学校。

在以往学生对于上大学的机会十分珍惜,因为考上大学本身就很不容易,上了大学后当然是拼命学习,从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发展到如今,很多大学生上大学都是混日子的状态,考试只求60分,毕业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就可以,这样的想法可以说坑惨了太多学生。

大学,是我们辛辛苦苦考上的,我们应该珍惜,珍视它,认真对待,好好学习,最终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浅谈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论文

摘要:

大学新生入学后,绝大多数会出现对大学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学习方式和宿舍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环境和生活的不适应,使大学新生焦虑、压抑、自卑、迷茫,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 大学新生;适应;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心理特点是: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共同存在;情绪忽高忽低,容易急剧动荡的阶段,因此当遭遇某种变化或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从中学进入大学,每位新生都面临着环境的适应问题。如果新生自身与环境变化相脱节,就会出现大学生活适应上的问题,在自我认知、情绪体验、人际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一种迷茫、困惑、痛苦的状态,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不适应学校物理环境而产生的情绪困扰。

无论谁面对环境的改变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学新生入校以后首先面临对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的管理环境、文化环境等诸多物理环境的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会带来各种情绪反应。

1、生活环境的变化,内心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目前入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第一次离开家,以前除学习外,凡事不用操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以前在家里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现在几个人共用一个房间;在生活习惯上、人际关系上很难相容,一旦遇到摩擦,就会感到惶惶不安;而且每个同学带着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来到大学,有部分是南方的同学来到北方,生活和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还有一些同学理财能力欠缺,开支无计划,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购买超出经济能力的物品,频繁聚会等,因此时常陷入“经济危机”,产生危机心理。

2、学习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失落和恐慌等情绪。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在中学上课,每个班都是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人,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大学则是每一时段的课都要换教室;有小班课有大班课;有单班课有混班课;有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修课、必选课还有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会使刚入学的新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焦虑的情绪。

第二,中学上课,在学校的时间每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甚至回家后的时间都被老师的作业挤满。大学则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绝大多数新生,不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听力室、自习室如何使用,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快到期末时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失落。

第三,在中学从早到晚,从学习到生活,从纪律到心理,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一个人全部负责到底。而来到大学以后,班主任很少能看到,宿舍有宿舍管理机构,学生的学籍及思想教育由学生处及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管理,学生的课程和成绩由教务处及各学院的教学秘书管理。分散而复杂的管理体系,使很多新生遇到问题以后不知所措,限于慌乱中,使其焦虑难耐。

第四,一进入大学,新生立即被各种学生社团包围。因高考的禁锢,许多学生压抑多年的兴趣爱好喷涌而出,一下就报了两三个社团,最多有报五六个社团的。这些学生每天晚上忙于个社团的各种活动,没时间学习。表面上过的忙忙碌碌,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快到期末时,才发现自己欠下了那么多学习帐,马上面临期末考试,陷于恐慌之中。

二、不适应学校人文环境而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新生带着各自的心理烙印进入大学,入校以后马上面临着许多人生的新问题。新的环境中位居何处?我将往哪里去?这一系列的新问题,使一部分同学在新的竞争中立即面临挫折情境,如处理不当,会引发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1、高考的失利、专业选择的失误,使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小升初要上重点中学,中考要上示范高中,高考要上重点大学。使那些在高考中没有发挥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学生,形成“名校情结”。还有些学生因为高考志愿是父母报的,专业是父母选择的,自己并不喜欢。这些学生入校以后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对任何活动没有兴趣,内心总是耿耿于怀,自责自怨,精神颓废,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2、教育体制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目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只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学生学习只为了应试。高考这一人生阶段性的目标,成为了许多学生的人生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绝大多数学生不知该往哪里走,不知自己该去做什么。失去了奋斗目标,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容易出现了徘徊和迷茫心理。更有些学生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感到筋疲力尽,在饱尝了成功喜悦的同时,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因此在大学里消极、懒惰、混日子。

3、评价体系的变化,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丧失了优越感而沮丧。

考上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是中学时的尖子,但到了大学,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变成了平庸之辈。丧失优势地位的同学,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

4、不适应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一些学生很苦闷。

刚刚入学的新生仍然习惯于中学“满堂灌”式的学习方法,习惯于自己的所有的学习都由老师来安排。而来到大学以后,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提纲挈领,比较抽象概括,需要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表面学习气氛很轻松,老师不留作业,没有考试,没人监督你学习,考试不排名次,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有些学生刚入大学时,课余的时间不知看什么,上课时间不知听什么,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无所适从。

三、不适应集体生活时产生的.情绪困扰。

在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以后,不可回避的是对班级和宿舍的集体生活的适应。因为我们任何人都需要感到自己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需要在这个集体中有自己被承认的、确凿无疑的、不可替代的位置,这就是人的归属的需要。而宿舍和班级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他们要在这个集体中度过四年。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如果没有被同宿舍同班级的同学接纳,就会感到不安全,引发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但是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具体表现为:

1、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中学时的集体生活很单一,同学关系简单。大学生的组成比高中要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民族的学生走到一起,难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另外,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还有些同学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认为不如别人,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常常沉默寡言、内向孤僻,远离集体。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新生初来乍到,彼此陌生,青春期又有“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在班里不愿意暴露太多,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所以许多学生感觉来到大学以后人际关系冷漠,不像中学同学那么开放好接触,更感叹知己难求。

3、独生子女成长中的缺陷,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新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个人在家里生活习惯了,在集体中不能容忍其他同学的一些小毛病,自己不能吃一点亏。许多同学不够宽容,不能理解他人,什么事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常常引发纷争,使自己很难融进集体。例如有些同学追求完美,对自己、对别人都比较苛刻,眼里揉不得沙子。有的同学嫉妒心很强,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用言论或行动去攻击别人,使自己和别人都陷于痛苦中。有的同学比较腼腆、害羞,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敢和周围同学说话,会很退缩、不合群。有的同学性格内向,融不到集体中去,集体的活动都不愿参与。有些同学比较逆反,总爱和别人抬杠,以表明自己标新立异,使其他同学很反感。有的同学比较功利,只和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交往,并常常过河拆桥。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冷落。

总之,大多数新生面对新的校园、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氛围和生活环境,都会出现“心理不适”,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每位新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同,适应的时间长短不同,适应的程度不同。一般的情况下,三个月后就会度过适应期。如果一个学期过后,适应的某类问题还困扰着你,就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摆脱复兴情绪的困扰。

参考文献:

[1]郭淑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轻工教育,2006年03期

[2]汪国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1期

[3]马燕:大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年20期

[4]尤世红: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07年第6期

大学生经济独立现象研究论文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5.83%。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餐饮消费几乎是所有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构成。”调查显示,35.6%的大学生每月餐饮消费额在250~350元的范围内,在350~500元的范围内的有28.2%。

随便找个理论(比方说边际效用递减)联系一下实际不就写出来了吗,从网上直接抄复制、粘贴是方便,可深入点掌握一个理论的机会被你自己丢掉了(搞不好期末考就考你放弃的那个理论呢。。。)。

我也想知道~ 要是谁来点哲学的事情那就更不错了~ 回答者:kukol - 助理 三级 4-28 23:21马路小吃摊现象的实际观察和经济分析 -- 一个经济学的案例研究 高校宿舍区外小商贩摆摊早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这些小商贩,有关各方想尽千方百计加以消灭,可是屡战屡败,那些小商贩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生意十分兴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怎么会长期存在?本文通过作者本人在复旦大学东区门外的实际调查并利用经济博弈论对此进行分析。 一、马路小吃摊现象的描述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长和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复旦大学宿舍区外的夜宵市场生意火爆。每当夜幕降临,特别是21点至23点之间①的高峰阶段,东区门外的国定路两旁都会有十几家小商贩设摊,供应的夜宵品种非常丰富,几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夜宵的单价一般在1-3元之间,非常适合学生族消费。这些小吃摊对于路两侧的"旦苑餐厅"、"老巷美食"和一些超市简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仅仅是由于逃税形成的价格优势,更重要的是时间优势,因为学生不需要浪费很多时间用于排队等候②。由于小吃摊的激烈竞争,旦苑、"老巷"和超市在夜宵市场上的份额很小。 二、马路小吃摊现象的成因--高额利润的驱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很简单,存在高额利润。小商贩能够在夜宵市场上"百折不挠"的动力就在于此。夜宵市场的自然形成和发育是小贩们在发家致富道路上的创造,是自由经济权利的确立和运用,是小贩们寻利行为的必然结果,它完全符合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三、夜宵市场的博弈分析 (一) 小贩与"黑猫"(警察)的博弈 (二) 学生与旦苑的博弈 四、马路小吃摊问题的解决 从上面的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到,这个问题长期悬而未决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几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抑制需求,即采用征收消费税的方法;第二种是受益者支付垄断租金。但是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都是行不通的。首先,对学生征税的主体很难明确(究竟是税务局还是学校),而且也会遭到广大学生的反对;其次,支付租金相当于垄断利润的转移,转移的比例很难确定,结果会产生受益者与打击者无休止的讨价还价,而且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办法只会降低市场效率。因此,很多人认为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 五、结论和意义 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与(小贩)个人行为有三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市场化也有三条不同的道路,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 第一种,如果市场的形成和发育没有经济行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自发行动,而只是政府官员的一厢情愿和单独行动,那么,政府行为就具有了非政府行为的内容和反市场行为的性质,其结果是破坏了市场发育的基础,造成市场化过程的逆转和倒退。 第二种,如果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只是经济行为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发行动,而无真正的政府行为的介入和作用,没有政府提供的服务和作出的安排,虽然市场化的方向不会偏离,但是,其发展的速度较慢,其缺失的方面也难以弥补。 第三种,如果市场的发育和形成,既有经济个体的自发行动,又有政府因应自然趋势的有效规范和强力推动,不仅市场化的方向会得到坚持,其进程也会大大加速。国年路菜市场的发展就是证明。 注释: ①学生一般此时从自修教室返回寝室,由于晚饭时间一般为4点30分至6点,经过3个小时左右的自修,此时大都饥肠辘辘. ②这一点在寒冷的冬天非常明显。据说那位卖蛋饼的小贩做一个蛋饼用时不到30秒。 ③这个假设纯粹是为了分析的方便,实际上小商贩被抓时不会损失全部的产品,有逃脱的可能性。有充分理由相信小商贩们是经过理性选择的。 不可这样理解警察没有动力去抓这些"非法"小商贩,比如国年路的小商品市场。 ⑥导使 察后两者的市场份额比较小?老巷和超市的夜宵价格一般比较高,比如肉包,旦苑卖0.5元/个,联华超市却卖到1.5元/个。 ⑦2000年夏,旦苑食物集体中毒事件就是一个例证。尽管自2000年秋季开学以来,进行了一番整顿,但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参考文献: (1) 谢识予,1997:《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 谢识予,《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3) 艾德加·法伊格,1993:《地下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郑介甫等译; (4) 埃米莉·查姆丽-莱特:《非洲本地的制度和经济成本》选自《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黄祖辉 蒋文华主译. (5) 张曙光,《政府、农民和市场--山东惠民"大市场"要灭"小"市场与浙江义乌小市场变成大市场案例的比较和分析》

8月30日天文现象研究论文

强度不同,瞬时亮度超新星可达新星的上千倍,爆发时光度为10的7次方~10的10次方太阳光度(相当于整个星系的光度)。爆发结果或是将恒星物质完全抛散,成为星云遗迹,结束恒星的演化史;或是抛射掉大部分质量,遗留下的部分物质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从而进入恒星演化的晚期和终了阶段。

9月7日,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卢开兴博士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活动星系核宽线区在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长期引力束缚下受到其它外力干扰的现象。 活动星系核寄宿于星系中心,由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宽线区、窄线区和尘埃环组成,其中宽线区经过电离和复合产生大于1000公里每秒的宽发射线。清晰认识宽线区物理是精确测量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的基础。测准星系中心黑洞质量对认识星系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卢开兴等人利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2.4米望远镜,对著名活动星系核Mrk 817和NGC 7469 开展宽线区的观测研究。通过光谱拟合和分解方法获得光谱性质,并应用反响映射方法研究宽线区物理性质。反响映射是一种从时域上测量宽线区尺度和研究宽线区精细结构的方法,是在恒星和气体动力学测量黑洞质量无效的情况下,测量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最可靠且最有效的方法。 该研究发现两个活动星系核的宽线区中,不同发射线的光变相对于中心光源的辐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延迟现象,其表明它们的宽线区是电离分层的;并测得Mrk 817和NGC 7469中心黑洞的质量分别是太阳质量的8千万倍和1千万倍。对于NGC 7469,其中心黑洞质量跟几乎同时期其他团队利用更大尺度上的原子和分子动力学模型测量一致。 结合新的观测结果和 历史 资料,卢开兴等人发现,在30年的时间尺度上看,两个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的转动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关系,其直接说明宽线区在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引力束缚下长期处于维里化运动。同时,该研究还从2019年的观测数据中清晰构建出两个活动星系核多个宽线辐射区的速度延时关系,发现蓝移的宽线辐射体比红移的辐射体更靠近中心黑洞。根据早期的宽线区动力学模型,这些发射线的速度延时关系符合宽线区外流模型,其说明宽线区在宏观维里化运动过程中,应该受到其它外力的影响。这跟卢开兴等人于2016年发现的电离辐射压作用于宽线区的现象相契合。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2.4米望远镜的外景和内景

浅论天文 天文学历史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古时候,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天体测量学最早的开端。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从十六世纪中期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此前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 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技术高度发展,并在天文学观测研究中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促使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及其后端接收设备。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中国的浑仪、简仪,但观测工作只能靠肉眼。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作出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用望远镜时代。在此后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1937年诞生第一台抛物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之后,随着射电望远镜在口径和接收波长、灵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断扩展、提高,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方面,十九世纪中叶,照相、分光和光度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对于探索天体的运动、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天体物理学正是在这些技术得以应用后才逐步发展成为天文学的主流学科。 人类很早以前就想到太空畅游一番了。1903年人类在地球上开设了第一家月亮公园。花50美分就能登上一个雪茄状、带翼的车,然后车身剧烈摇晃,最后登上一个月亮模型。 同一年,莱特兄弟在空中哒哒作响地飞行了59秒,同时一位名为康斯坦丁·焦乌科夫斯基、自学成才的俄罗斯人发表了题为《利用反作用仪器进行太空探索》的文章。他在文内演算,一枚导弹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须以1.8万英里的时速飞行。他还建议建造一枚液体驱动的多级火箭。 50年代,有一个公认的基本思想是,哪个国家第一个成功地建立永久性宇宙空间站,它迟早就能控制整个地球。冯·布劳恩向美国人描述了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太空镜和可能的登月旅行。他曾设想建立一个经常载人的、并能发射核导弹的宇宙空间站。他说:“如果考虑到空间站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飞行,那么人们就能认识到,这种核战争技术会使卫星制造者在战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1961年,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俄国人用他说明,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并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美国约翰·肯尼迪竞选的口号是“新边疆”。他解释说:“我们又一次生活在一个充满发现的时代。宇宙空间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新边疆。”对肯尼迪来说,苏联人首先进入宇宙空间是“多年来美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失败”。唯一的出路是以攻为守。1958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并于同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探险者”号。1962年约翰·格伦成为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位美国人。 许多科学家本来就对危险的载人太空飞行表示怀疑,他们更愿意用飞行器来探测太阳系。 而美国人当时实现了突破: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号”飞船绕月球飞行。在这种背景下,计划在1969年1月实现的两艘载人飞船的首次对接具有特殊的意义。 补充回答: 20世纪的80年代,苏联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轨道站使其航天活动达到高峰,都让美国人感到眼热。“和平”号被誉为“人造天宫”,1986年2月20日发射上天,是迄今人类在近地空间能够长期运行的唯一载人空间轨道站。它与其相对接的“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舱、“光谱”舱、“自然”舱等舱室形成一个重达140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的庞大空间轨道联合体。在这一“太空小工厂”相继考察的俄罗斯和外国宇航员有106名,进行的科考项目多达2.2万个,重点项目600个。 在“和平”号进行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是延长人在太空的逗留时间。延长人在空间的逗留时间是人类飞出自己的摇篮地球、迈向火星等天体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克服失重、宇宙辐射及人在太空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等。俄宇航员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上创造了单次连续飞行438天的纪录,这不能不被视为20世纪航天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在轨道站上进行了诸如培养鹌鹑、蝾螈和种植小麦等大量的生命科学实验。 如果将和平号空间站看作人类的第三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则属于第四代空间站了。国际空间站工程耗资600多亿美元,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它从最初的构想和最后开始实施既是当年美苏竞争的产物,又是当前美俄合作的结果,从侧面折射出历史的一段进程。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实施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的准备阶段,现已完成。这期间,美俄主要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载人航天活动。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8次对接与共同飞行,训练了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第二阶段从1998年11月开始:俄罗斯使用“质子-K”火箭把空间站主舱——功能货物舱送入了轨道。它还担负着一些军事实验任务,因此该舱只允许美国宇航员使用。实验舱的发射和对接的完成,将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那时空间站已初具规模,可供3名宇航员长期居住;第三阶段则是要把美国的居住舱、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制造的实验舱和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等送上太空。当这些舱室与空间站对接后,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装配最终完成,这时站上的宇航员可增至7人。 补充回答: 美、俄等15国联手建造国际空间站,预示着一个各国共同探索和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的时代即将到来。不过,几十年来载人航天活动的成果还远未满足他们对太空的渴求。“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一直都心怀征服太空的欲望和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决心。1998年11月,人类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77岁的老格伦带着他未泯的雄心再次踏上了太空征程,这似乎在告诉人类:照此下去,征服太空不是梦。

新星是指自然生成的新星体。超新星是指母星爆炸或坍塌后形成的新星体。

大学生学术剽窃现象的论文

这很正常,现在大学生写论文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自己写的很少!

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太谈一下吧。对此问题多有感触。一,有人愿意闭一只眼如果较真审核的话,别说大学四年本科生,就算是研究生,能够独立研究学习,形成独立思想,有价值观点、成果的论文,往往屈指可数。严格审核的话,学生就不能毕业。大学领导们可不愿意让自己招进来的学生毕不了业,教授们只好闭一只眼,能过且过,容忍抄袭。至于教师职称论文,杂志社只负责收钱刊登,才不管你的论文质量如何。当然,现在审查严格了,他们的标准就变为,只要不抄袭就可以上刊物。

二,有人不得不闭一只眼如果不闭一只眼睛行不行?不行。每年毕业大学生多少?又有多少有价值的课题和题目可以写成论文?拿我学的现当代文学来说,短短三十年的现代文学,能够值得研究的作家就那么多位,可是,研究这些作家的论文早已汗牛充栋,该说的基本都说了,后来研究者还能写什么,只好有良心地东拼西凑,或者粘贴复制。教师职称论文抄袭得少,为什么?因为老师们大多花钱请枪手代写代发,只负责出钱,其它的一概由枪手代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难道你心里不清楚?况且,我就做过枪手。

三,好高骛远的理想主义思维是抄袭难以制止的根本原因那么,可能有人问,大学和教师职称为什么非得需要论文?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难道你没有发现许多公文和制服也往往文不符实吗?比如,单位要求上写满了要做到十不准十争先吧,其实,那是最超凡入圣的人才能做到的,是最理想化的状态。可是,我们把它当做了制服和要求。

对论文的要求同此思维方式,认为最好的,最理想的大学生和在职教师都应该是研究型人才,都应该写得论文。这就是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由来已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根深蒂固。可是它不符实际,不是所有学生和教师能写论文,这是多么庞大的知识团体,不过是有少部分人能写会写而已,剩下的不会写,不能写的,只好抄袭,或者找人代笔。这种思维所导致的另一种现象就是一个不得不施,另一个不得不情愿的滑稽却又普遍的现象。各学校和单位的检查与应付检查莫不如此。

1·学生方面(1)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导致毕业论文(设计)抄袭成风。作为高校的学生,虽然他们都已成年,但仍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社会诚信度的普遍下降使高校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学生学风不良、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为了应付日常作业干脆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文章或者找一些比较冷僻的杂志剽窃他人成果。在某些高校图书馆所订的刊物上甚至会出现“该文我已用,请各位不要重复”的话。可见,平时不良的学习习惯使部分学生在面临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时自然选择了抄袭。(2)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由于目前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时间大多在第八个学期的五、六月间,而此时部分学生工作已经有了着落,因而也使他们产生了毕业论文(设计)与自身就业无关的想法。有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只要能交差就可以了,写得好不好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影响,因为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除了一些研究机构外)看重的是每个学期的综合测评成绩和在校的实际表现,对毕业论文(设计)并不重视,因而抄袭或者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2·教师方面(1)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精力不够。高校的扩招使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教师人数却没有学生数增长得快,这就导致了教师教学和科研压力的增大。1名教师往往要指导10个甚至近20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如此一来,即使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很强,水平高,但因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在指导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每篇论文都认真负责、面面俱到,由此使学生有了投机取巧的可能。(2)部分教师自身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有些教师特别是部分年轻教师平时不搞科研,或者自己的论文都是抄袭而来,又怎么能指导学生呢?而且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和信息传递的加快要求教师必须时刻留意和掌握学术的最新动态,可有些教师平时不加强专业学习,也使他们很难分辩学生的论文究竟是自己写的还是从网络或杂志上抄袭而来的。3·学校管理方面(1)学校管理层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够重视。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层对毕业班的学生只看重其就业率,而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细则,但却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考核指标。在高校中,因为毕业论文(设计)不合格而导致毕不了业的学生可谓寥寥无几。这也使学生产生了不管论文写得好与坏,自己都能毕业的想法,从而使教师的指导流于形式,学生对此又不以为然。。

首尔大学AI团队论文抄袭被曝,一文抄10篇

首尔大学AI团队论文抄袭被曝,一文抄10篇,据报道,首尔大学涉抄袭论文数量在10篇上下。首尔大学AI团队甚至直接照抄某些句子,一个单词都没有改。首尔大学AI团队论文抄袭被曝,一文抄10篇。

据新浪科技报道,韩国SBS电视台25日消息,韩国顶级学府首尔大学人工智能(AI)研究团队23日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CVPR)上展示了研究成果,但被发现抄袭并受到各方严厉批评。

韩国国内担心,该丑闻有可能发酵为第二起“黄禹锡事件”。该事件就是2006年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博士干细胞造假风波,曾被改编为电影《举报者》。

CVPR 2022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于6月19日至24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举行。

去年11月,首尔大学研究团队向CVPR提交了一篇学术论文,结果被选为“优秀论文”,本月23日,该成果在与会的全球研究人员面前进行了展示。但第二天开始,舆论便出现首尔大学团队论文抄袭的争议。

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一个视频表示,首尔大学论文中的部分英语表达和公式没有标注引用来源,论文还包含不少与已经发表论文相同的内容。

据报道,首尔大学涉抄袭论文数量在10篇左右。被剽窃的论文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1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以及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2021年发表的论文等。

以多伦多大学的论文为例,首尔大学AI团队甚至直接照抄某些句子,一个单词都没有改变。此外,作为论文核心的公式结构,首尔大学的论文与去年某海外研究团队所发表论文的结构也是一模一样。

据韩国SBS电视台报道,韩国顶级学府首尔大学人工智能(AI)研究团队23日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CVPR)上展示了研究成果,但被发现抄袭并受到各方严厉批评。

图:首尔大学

据悉,该论文于2021年11月被首尔大学研究团队提交,并被CVPR选为“优秀论文”,而就在6月23日CVPR 2022开幕并展示该成果期间,该论文剽窃现象被揭露。

由于几名涉事作者分别来自首尔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堪称韩国国内水平最高的学术研究团队。韩国国内担心,该丑闻有可能发酵为第二起“黄禹锡事件”。

CVPR是IEEE下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全球顶级学术会议。“CVPR 2022”于6月19日至24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举行。

图:首尔大学AI论文

本届大会第二天开始,舆论便出现首尔大学团队论文抄袭的争议。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一个视频表示,首尔大学论文中的部分英语表达和公式没有标注引用来源,论文中还包含不少与已经发表论文相同的内容。

据报道,首尔大学涉抄袭论文数量在10篇上下。被剽窃的论文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多伦多大学在201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以及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牛津大学2021年发表的`论文等。

以多伦多大学的论文为例,首尔大学AI团队甚至直接照抄某些句子,一个单词都没有改。此外,作为论文核心的公式结构,首尔大学的论文与去年某海外研究团队所发表论文的结构也是完全一模一样。

图:CVPR回应论文抄袭

随着争议的升级,CVPR方面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发文,称“抄袭是不可接受的”,已委托世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对首尔大学的论文进行调查,同时宣布撤回该论文。

有海外学者认为,CVPR未充分核验抄袭论文,造成了动摇口碑的恶劣后果。

随后,涉事论文的第一作者首尔大学在读博士兼研究员金某和其他3名合著者在指控抄袭的YouTube视频下留言,承认论文抄袭。

金某表示:“论文所有的错误都在我身上,我将接受任何惩处,不再寻找借口。”其他研究人员也表示,“虽然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作者所写,但作为合著者未能发觉论文剽窃,对此深感歉意。”

韩国最近曝出了一则丑闻,几乎惊呆了众人!

据环球时报消息,韩国SBS电视台本月25日报道,韩国顶级学府首尔大学人工智能(AI)研究团队23日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CVPR)上展示了研究成果,但第二日就被发现存在抄袭现象。

据悉,这项学术论文于去年11月份提交,还被评为了“优秀”,6月23日,这项论文在与会的全球研究人员面前进行了展示。

不过好景不长,24日,有舆论称首尔大学的团队论文存在抄袭,其中部分英语表达和公式没有标注引用来源,论文还包含不少与已经发表论文相同的内容。

报道称,首尔大学涉抄袭的论文数量在10篇左右,剽窃的对象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1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以及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2021年发表的论文等。

其中最为恶劣的是,抄袭的论文不仅连核心的结构样式没有发生改变,甚至照抄了某些句子,连一个单词都没有改变。

抄袭是件曝光后,CVPR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抄袭是不可接受的”,已委托世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对首尔大学的论文进行调查,同时宣布撤回该论文。

大学生内卷现象研究报告论文范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07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09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04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03.12

2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12

3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8

4 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

5 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01.5

6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6

毕业论文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调查报告的目的,第二个就是描写调查的具体过程和数据,第三个要描写调查报告的结果和分析。毕业论文调查报告范文篇一:关于毕业设计:”磁流变力矩研抛装置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调查报告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摘要:目前,工件表面的精整加工占据了大约37%-50%的制造时间,且主要依赖于熟练工人的手工研磨和抛光来实现。在模具和光学零件加工等行业,工件表面精整加工已经成为制约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深入开展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自动化精整加工技术与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工件表面研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力-位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变力矩伺服器和经济型数控车床的力-位解耦控制研抛技术和方法,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该方法通过磁流变力矩伺服器对研抛力进行独立控制,通过数控车床的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研抛工具的位置和姿态,从而有效地解除了研抛过程中的力-位耦合,为实现工件表面的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自动化研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针对磁流变力矩伺服器设计与应用的需要,对磁流变液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提出了临界剪切速率的概念,修正了BINGHAM模型,并建立了磁流变力矩伺服器的力矩计算模型,分析了工作转速对输出力矩的影响规律,引入了临界转速概念,指出为了提供稳定的输出力矩,力矩伺服器应工作在临界转速之上;借助于ANSYS软件工具对力矩伺服器的磁路进行了数值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磁流变力矩伺服器结构的合理性。针对研抛过程研抛力矩控制的需要,建立了研抛工具系统的动态模型,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适合于此系统的控制参数。最后对力矩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控制和采样周期。在单位阶跃信号激励下,得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针对研抛过程中研抛头位置和姿态控制的需要,介绍了工具系统的路径规划方法,并结合Preston方程分析了规划的路径对研抛参数的影响,得到了在匀速进给条件下,工件曲率半径对研抛驻留时间的影响规律,即曲率半径越小,驻留时间越长,并给出了车床的主轴转速运行模式的选择方法。针对旋转体非球面工件的研抛实验需要,开发了一套非球面柔顺研抛控制软件系统,提出了一种研抛力矩的时域规划方法,并分别对旋转抛物面、椭球面和平面进行了研抛实验,均得到了纳米级的表面质量,验证了力-位解耦理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主要技术参数:1.磁流变控制电流0~2.5A.2.阻尼器输出力矩0~5N.M磁流变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应用:20世纪40年代,电流变液(ERF)和磁流变液(MRF)相继由Winslow和Jabinow发明,并可以迅速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发现,利用磁流材料的可控特性进行工作可以达到消耗被控系统振动能量,抑制振动幅度,降低能耗,提高性能的目的性,从此掀开了电|磁流材料在振动抑制领域的长时间探索和应用。由于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比电流变液大一个数量级,且磁流变液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电源电压小,耗电功率小及温度稳定性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电流变液与磁流变液主要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磁流变液与电流变液性能能比较白俄罗斯学者ShulmanZP和Kordonsky,WI在磁流变材料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随后美国Lord公司·Ford车辆公司,Delphi公司,德国的BASF公司都开展了磁流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已有的商业化磁流变体面世。各国学者的研究工作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磁流变材料的流变机理和宏观性,为磁流变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Lord公司的Carlson,J,D.在1994·1995年申请了磁流变材料的技术专利。在磁流变材料的悬浮相选择和制备方面,美国Lord公司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该公司先后报道了多种合金制备的磁流变体所采用悬浮相为铁—钴合金钛,镍合金铁,.1995—1997年Ashour,D。对磁流变材料的沉降问题和磁流变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就。Kordonsky,W,I.利用夹杂纳米尺寸的硬磁微粒作为悬浮相来改善磁流变材料德尔沉降问题。这种做法突破了传统的采用表面活化剂或添加剂来改善沉降性,为改善次流材料的稳定性开拓了新的思路。美国Ford车辆公司利用偶极子相互作用的模型来研究磁流变材料的流变特性,对磁流变材料的剪切屈服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Lemaire,E等对磁流变提的屈服应力与悬浮微粒尺寸的关系进行了烟具,发现悬浮相微粒尺寸对屈服应力的影响取决于耦合系数的大小,一定尺寸的单分散系比多分散系试样具有更佳的磁流变效应,这种效果来自无流动条件下的布朗运动引起的结构起伏,该运动使单链中两相邻微粒之间距离大于多分散系的平均距离,而链结构对流体流动的阻力恰恰来自于这种加大的间隙。我国对磁流变材料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目前已在磁流变材料制备,流变学机理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较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单位有;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和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重庆大学在磁流变性能的检测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磁流变液,其剪切屈服应力基本达到美国Lord公司的产品水平。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还对磁流变液的流变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模型和理论分析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对磁流变液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了一些提高磁流稳定性的措施。毕业论文调查报告范文篇二:专业:行政管理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职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1.调查时间:2011年3月2、调查地点:某国有企业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三、调查内容及分析(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职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3、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二)人才管理与技能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职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职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职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职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职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三)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1、除少数职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职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职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职工反映某些职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四)职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职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职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职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职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职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职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1、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职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职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职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力,而且要使职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职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职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职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对内卷的看法的议论文范文如下:

题目:对内卷的感悟

由熵增定律,对一个系统而言,总是趋于熵增的状态。对社会系统来讲也是这样,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趋于多元化。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人。道理千万条,方法百样多,每个人如若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对于群体来讲是进步的。而内卷化我理解是,人们踩着同样的、可以看得见的、拥挤的道路,争先恐后地往前走。

这个过程中,互相都担心被落下,但也没去尝试新的不同的道路,而试图在熟悉的氛围里找寻到安全感,然而安全感没有带来,反而带来了压力和烦恼。

跟随着内心的想法,基于事物具有多样性的客观事实,最终每个人能得到发展,社会团体可以更加进步。

议论文写作技巧:

1、拟好题: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开好头: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题。

3、中间段: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

4、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5、结好尾:

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什么是内卷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下面我以个人观点为大家分享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的“内卷行为”(仅代表个人观点)“内卷”的意思是指在两个同学中,其中一个学生背着另一个学生学习,但是他却对方说自己在玩。这种行为就是“内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人在用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像一些学生一样会昭告天下,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的决心。它们会选择默默的努力,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告诉朋友,朋友就会嘲笑他。所以才会被人称为“内卷”,我们应该理解他,一个人一种性格,我们没必要因为这种情况而感到伤心,我们只需要耐心地跟其交谈,学习本不是一件坏事,想学习就静下心来努力学习即可。故意不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学习,说明对方仅仅把自己当作竞争者,出现这种情况说明这种朋友不能够深交,因为在学习这种小事上都能够其自己,将来就可能会因为很多事欺自己,所以遇到这种人我们需要尽快的远离。避免造成自身的损失。

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内卷呢?首先我们要将内卷变为良性竞争,与同学,同事进行互帮互助,相互扶持,而不是一味的装样子,打个比方,有一个同学,她喜欢在别人看见他学习的地方学习,这样所有的同学都认为他在认真的学习,他很卖力,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学习效率基本为零,所以不要为无效的内卷蒙蔽了双眼。

其次,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实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了一个人想要得到什么,才会想方设法的去朝哪个方向努力?如果我们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那么也不会因为别人学习而提心吊胆,因为这些任务你已经完成了从而在内卷中没有迷失自我的初心,更不会随波逐流。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内卷看做鞭策,我们的尺子让我们家这个世界不断的进步,而不是堕落下去。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在有效的时间里发挥无限的潜能,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时间规划自己,而不是做无用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