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情绪调控2000字论文

发布时间:

情绪调控2000字论文

恩有的,怎么给你呢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个人建议努力克服以下几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一、自私心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已。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别人,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

二、自傲心理。处处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趾高气扬,轻视别人,甚至贬低别人、嘲笑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很大,这些人也很难与别人相处。

三、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四、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人抬扛,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五、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有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大学生保持良好心态

1、培养生活情趣:

生活情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构成了不同的生活情趣,像是琴棋书画、种花养草、远足旅游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趣,当然生活情趣也有高雅和庸俗之分,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身心的健康。

2、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但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益于心理健康,它不但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排除人体内的一些致郁垃圾和废物,还能转移人的注意力,宣泄人的压抑和情绪,从而给人带来一份好心情。

情绪的强度越大,整个自我被情绪卷入的趋向越大。情绪的强度决定于引起情绪的事件对人的意义以及个人的既定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实现和达到。

心理学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心理学有关情绪的论文

情绪管理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一个交叉研究,是对个体和群体情绪的感知、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本文浅谈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情绪管理,欢迎阅读了解。

摘 要 进化心理学做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探讨情绪从种族进化的角度在生存中获得的适应价值,表明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对个体起着不同的作用。进化心理学给情绪管理以新的启示:(1)调整认知,消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2)大自然是我们最原始的母体,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放松身心;(3)从负面情绪寻找工作的突破口。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情绪管理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它作为个体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备受心理学家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个体必须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生活方式使个体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情绪失控对个体的伤害就像钉进木板的钉子,即使拔出来依然有个难以弥合的孔。因此情绪管理在改善个体的精神健康和提高企业效益方面有很大潜力。①

1 情绪管理的界定

丹尼尔戈尔曼最先提出情绪管理,他认为当我们对生活中的事件或矛盾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自我掌控或调节,能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及时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状态时,就是有效的情绪管理。②

不同领域对情绪的研究均以否定消极情绪的作用为基点,认为个体应该回避和抵制消极情绪,从而使个体在认识上形成了排斥消极情绪,认为消极情绪只能破坏生活,而对个体没有任何帮助的片面性立场。根据普拉契克的观点,从种族进化的过程来看,情绪不仅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一种为了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做为有机体的一种全身心心理活动,是有机体为了控制和应付生存环境,为了增强生存能力而出现的。③

2 情绪管理的进化视角

2.1 什么是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是:进化心理学是纵向研究,因此过去是理解有机体心理机制的关键;理解有机体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为功能分析;有机体的心理机制被假设为是模块性的整体组织;有机体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演化来的一些特定的心理机制;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共同作用导致有机体的行为。④

2.2 进化心理学对情绪的解读

普拉契克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指出,情绪在发生上处于心理活动前沿,是有机体及时的反应和信号;情绪的变化为个体提供了生理准备;情绪生成的表情外显行为便于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直接构成社会化媒介;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个体对情绪的主观体验。因此普拉契克认为情绪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为生存斗争产生的适应手段,而非被动或偶然生成的心理副产品。⑤

3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有机体的一种愉快感受,而消极情绪是有机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不愉快感受。二者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⑥

3.1 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对于个体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象,如生气、厌恶、愤怒和恐惧等一直被个体所排斥,个体所关注的均是“如何克服消极情绪”。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会产生不利于人体的`激素,因此在已往的研究中,消极情绪毫不犹豫地标签为被打击对象。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为消极情绪洗刷了冤屈,进化心理学认为像厌恶、恐惧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个体在抵御外来威胁时产生的适应行为,因此消极情绪是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进化心理学解释,愤怒是个体为了增强生存能力,促使个体快速做出攻击行为而产生的;厌恶是为了使个体利益不受侵害,促使个体快速做出驱逐行为而产生的;而恐惧情绪是个体在面临威胁时为了生存所需,促使个体快速做出逃跑行为而产生的等等。

因此上述可以看出,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时,其思维都集中在引起其产生消极情绪的情境中或事件上,使身心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准备,以随时抗争消极情境,从而保护个体的生命在可能随时受到威胁的环境中获得生存。

3.2 积极情绪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积极情绪不同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为了解决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个体的生存问题。如快乐、满意、自豪、高兴以及爱等积极情绪,虽然表现形式略有不同,但其意义一致。积极情绪的共同效果是它们都能激发个体思维;增强个体智力、体力、心理调节能力与社会协调能力等使个体获得更多个人资源等等。

积极情绪拓展个体的认知、注意和思维等范围,便于个体快速获得信息,合理分析,从而进行更恰当的创造性行为活动。此外积极情绪还能产生积极连锁反应,如处于愉悦情境的个体往往其如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拓延能力。⑦

4 进化心理学对情绪管理的新启示

本文针对已往研究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提出几点看法:

(1)调整认知,消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进化心理学认为,消极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是我们祖先在面对威胁时为增强有机体的生存能力而出现的适应行为。因此消极情绪并非总是无用,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消极情绪。如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败感时,换一种思维方式,寻找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少受伤害。

(2)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情绪管理。因为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孕育,大自然是我们最原始的母体。法国作家莫罗阿这样形容大自然对人的抚慰:“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森林、崇山、大海之苍茫伟大,最能抚慰平复人的心灵创伤。”

(3)从负面情绪寻找工作的突破口。进化心理学将职员工作中的负面情绪解释为个体利益受到侵犯时的适应行为。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情绪管理,保护其既得利益。这样既能减少员工的情绪过激行为,也是寻找工作突破口的良好方法。

注释

① 刘朝阳.企业情绪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企业技术开发,2008.4.27(4).

② Walden T A,Smith M 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J].1997(2l):7-22.

③ Eisenberg N,Moore B 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J].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1-6.

④ 许波,车文博.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2004.27(1):2-4.

⑤ 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2003.11:96-98.

⑥ 杨丽珠,董光恒,金欣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224-228.

⑦ 孔凡俊.积极情绪在促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中的作用.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9.11(3).

初入园幼儿情绪调控毕业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情绪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情绪体验,然而,情绪表达很容易受主观意志控制,人们的情绪表达与人们的真实体验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情绪表现规则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表现规则,知道面部表情和内心状态可以不一致,一些幼儿知道表达消极情绪会带来消极的后果,并且认识到不同的人际背景会有不同的后果。一些研究发现,在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掌握和使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早地掌握和使用情绪表现规则,并且在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更多地使用面部表情,而男孩则用行为来表达。但此时幼儿对情绪表现规则的使用不是有意的、有策略的。幼儿最初出现的掩饰情绪的行为是模仿或父母教导的结果。 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他们常因种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由情绪支配着一切活动,小朋友只有在良好情绪下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他们的情绪时好、时坏、时惊、时喜、时优、时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一分析,稳定孩子的情绪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需要。新《刚要》告诉我们,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以孩子发展为本、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使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在探索和实践中往往不如人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千差万别的,时常因为情绪不好而不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我们必须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育和顺利的开展活动,帮助孩子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变外因转为内在的动力,给孩子们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呈现孩子的主体地位,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时常细心观察、耐心教育,确保幼儿每天保持愉快的情绪。针对孩子的复杂情绪,我们进行了总结归类,并运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一、幼儿的情绪表现1、积极而愉快 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总有大部分的孩子面带微笑,有礼貌的和老师与同伴打招呼,如有的还会把开心的事说给别人听,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在伙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2、恐惧和担忧一些交往能力差的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面对有攻击性行为或不良习惯的幼儿,他们往往胆小怕事,表现出一种恐惧、担忧的情绪,在活动中不是很积极,给人以退让的感觉。3、依赖和害怕 由于孩子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意识,入园后觉得失去了依靠,没有了安全感,面对在园的一日活动要求无动于衷。因此在家长离园时表现出一种舍不得的依赖感,每天早上和家长告别时都要说同一句话“你早点来接我”。4、易生气 孩子在不称心不如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不满情绪,他们常常因为不满而不愿理睬别人,不参加各种活动,对你瞪眼或掘着小嘴巴等,不良的情绪时间相对较长,不易感化。二、相应的教育方法1、鼓励型 情绪积极的幼儿以鼓励为主,不断肯定他们的礼貌行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乐意与同伴交往等各种表现,在看到他们进步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从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提高各方面的技能等,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2、爱护型 这种方法是针对怕受欺负的幼儿制定的,我们为孩子创设了有安全感的环境,如把有攻击性行为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对这些影响别人情绪的孩子进行耐心教育,及时阻止,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目的的创设游戏情景,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勇敢的良好品质,从而改变和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担忧。3、指导型 对于一些在家依赖惯了的幼儿,生怕自己不会做或得不到帮助,所以每天早上来园时都舍不得离开家长,有的还要哭鼻子,有的因大小便在身上而影响了情绪。针对这些幼儿我们不但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鼓励和指导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大胆的解放孩子的小手,在锻炼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保持良好的情绪。4、尊重型 这种方法适合于易生气和发脾气的幼儿,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尊重孩子,然后以换位的方式为孩子着想,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转变孩子的情绪,和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对幼儿的情绪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指导,是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的情感对话进行的。在这种每天都进行的情感对话中,父母教给幼儿如何处理日常情绪事件,告诉幼儿他们对日常情绪事件的评价,帮助幼儿针对情绪体验使用情绪标签,并学习使用情绪表达的文化及社会规则。比如,男孩子不能轻易掉眼泪,收到不喜欢的礼物也要表现出高兴并表示感谢,等等。 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庭中各种情绪的积极表露和消极表露,又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发展。具有丰富情绪表露的家庭可能促进幼儿的情绪认知。父母善于情绪表露,幼儿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引发别人的情绪反应。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家庭情绪气氛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

摘要: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小班幼儿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在幼儿园当中,幼儿需要接触到新的环境、新的人群,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开始体验初次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痛苦,且这种焦虑程度一旦过高,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此次研究当中笔者对幼儿入园与家长分离时的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幼儿分离焦虑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同时研究了家长及教师常用的缓解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成因;消除对策

每年的9月份都是幼儿园新生入学的时候,原本在父母怀中或者是被父母牵着笑嘻嘻的小朋友在被送进幼儿园之后情绪就开始不对了,开始又哭又闹,牵着父母的手不愿让父母离开。这些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情绪极不稳定,又哭又闹,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睡眠不安、食欲不振,甚至绝食的表现。这种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导致的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非正常反应,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焦虑。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从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方面分析,主要是幼儿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幼儿都是在父母以及家人的关怀、呵护下成长的,当突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谁都不会受到特别的优待。孩子从家庭中受独特对待的环境到幼儿园这样一个既陌生又享受不到优待的环境当中肯定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时候如果总是摆出一种很严肃的表情,这无疑会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因此,我们不仅要提供物质以及安全方面的保证给幼儿,更要尊重幼儿的自由以及情感需要,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中体会到家的温暖,从而缓解他们的不适感。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特征

(一)幼儿与家长分离时容易大发脾气或者哭闹

幼儿年龄小,心理及生理上都不成熟,所以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如果硬是强迫孩子和家长分离,孩子一般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幼儿的一系列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就会慢慢接受必须要呆在幼儿园的这一客观事实,幼儿开始变得焦虑和不安。

(二)幼儿比平时更容易紧张、着急,会多汗、尿裤子

幼儿产生了入园焦虑后,常常会出现出汗、尿床或者尿裤子的行为。幼儿的尿床、尿裤子、吮手指、怕黑、难以入眠等种种反应都是幼儿与家长分离后入园焦虑的外在表现,但这些表现只是个别幼儿的个人表现,不能代表全部。

三、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入园焦虑知识了解后才能正确地引导和培育孩子,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幼儿期又称学前期,是指人在3~6岁的时期,脑重量不断增加,大脑皮质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随着身体的发育,幼儿的动作技能也在同步发展,为其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正确了解并积极干预幼儿入园焦虑,让每一位入园的孩子都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在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当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幼儿入园焦虑的解决措施

(一)目前常用的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

1.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对待不愿入园的幼儿采取强迫分离的做法。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幼儿对幼儿园的反感,幼儿焦虑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因而,家长要在幼儿入园之前就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多说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在心中对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初步印象,然后让幼儿在日后的接触中慢慢接受幼儿园。同时,不可否认,很多家长也和幼儿一样不愿意与自己的孩子分离,舍不得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所以在孩子表现出入园焦虑时就索性直接带孩子回家,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家庭生活迈入社会生活,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这种直接将幼儿带回家中的做法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对于家长直接将孩子带回家的现象,家长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客服自身的焦虑,予以更多的信任给幼儿园,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教师。

对于依恋父母,不相信其他人的幼儿,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安慰,还要指引幼儿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与他人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参与集体生活的兴趣。

2.教师方面。幼儿教师对于有入园焦虑的幼儿有时会采取漠视淡化的方式来对待。漠视淡化的方式反而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的焦虑情绪。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幼儿的心中产生很大的阴影,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亦是如此,漠视淡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幼儿的焦躁情绪。因此针对大声哭的幼儿,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的关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互动,让幼儿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去,这样幼儿焦虑心理也就得到了相应的缓解。

对幼儿的某种行为的不理睬也就意味着对幼儿的不关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加以制止或者纠正,其实就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默认,那么这种行为就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幼儿在独自游戏时,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指导或者干涉,幼儿的此种行为就会越来越严重,不被关注的幼儿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喝水,一个人上厕所。笔者认为如果放任幼儿的此种行为长期下去,其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会变得越来越不善与人交流沟通。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很融洽、很享受集体生活时,他还是自己一个人,当有一天在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朋友的时候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情绪会恶化。因而幼儿教师要对单独游戏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怀和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二)策略建议

1.教师做好入园前家访。教师到幼儿家进行第一次家访时,要注意衣着的得体,语气要和蔼,态度要亲切,要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脾气禀性的介绍,并提醒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相关准备工作,例如准备替换的衣服、喜爱的玩具等,并对按时幼儿日产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予以记录,认真考虑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为了幼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学会聆听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想法,细心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责任感和义务感,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放心,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同时也要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熟悉教师,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

2.参与亲子活动,减少陌生感。鼓励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在亲子活动的过程当中,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例如教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手拉着手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体验交往的快乐。孩子在幼儿园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当中慢慢也会开始接受幼儿园。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为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充分准备,对于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情绪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家长的陪伴,更让孩子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度过幼儿园的生活。

3.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不只是孩子会有入园焦虑,很多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这一陌生的新环境,担心孩子能否在陌生的新环境当中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家长在送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时,对孩子依依不舍、牵肠挂肚,常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甚至有的家长还跑到幼儿园来探望孩子。家长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可能加重孩子的入园焦虑,从而导致孩子无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无法正常融入到集体的生活当中。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家长对孩子入园的焦虑心理,也是缓解幼儿焦虑症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在开学初的一周采取多样的方式来教学,例如用颜色鲜艳、新颖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采用正面鼓励以及侧面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为幼儿创建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从而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5.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幼儿园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几位特殊的孩子,其入园焦虑情况可能比其他孩子更为严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就要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例如开辟专门的活动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拒绝进食的孩子提供造型可爱多样的小点心,向家长了解其饮食偏好;等等。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后充分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然后制订特别的方案来对待。

五、结论

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儿童的成长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孩子关键的幼儿期,不仅要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培养孩子的聪明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还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以及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让孩子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对幼儿入园焦虑的情况予以注重并采取措施予以缓解,让新入园的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汤燕辉。幼儿入园焦虑个案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23-24.

[3]史金娥。在“互动”中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J].考试周刊,2007,(19):104.

[4]何海英。创设家庭式环境———环境新生入园焦虑有效途径[J].幼儿教育,2005,(9):44-45.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清珠.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45-47.

[2]雷红云.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5):14-15.

[3]李瑞瑾.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38-139.

摘要: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愈来愈早。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形成了游戏教学的模式。根据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游戏教学概述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游戏为依托,将要教授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相应的知识。游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自由发挥,进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1.游戏教学的体验性

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验性,只要幼儿进入到游戏中,就会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获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坐着的幼儿会对小伙伴手中的手绢有盼望的心理,而拿有手绢的幼儿则有担心被追上的紧张以及想将手绢给其他同伴的激动心情。这些思想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己体验到的,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幼儿就会懂得。

2.游戏教学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游戏的选取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导者。在游戏开始前,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伙伴、游戏场景和游戏材料。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同伴进行协商,只要达成共识,幼儿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游戏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无限包容性,在游戏教学中以自主性的方式体现,这也是游戏教学的特点。

3.游戏教学的虚幻性

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虽是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但是又有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面,即虚幻性。例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基础在于幼儿假装自己的身份是某一个角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所扮演的角色新的特色。游戏教学的虚幻性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并可以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常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价值的分析可以对今后的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撑。

1.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游戏教学则是根据幼儿以上三个特点定制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穿插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另外,游戏教学的场地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户外,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率较高。

2.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对于游戏的热衷确保了他们的参与度。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适当的奔跑、跳跃等可以增强幼儿对自身肢体协调性的控制。另外,在户外阳光下进行游戏,也增强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为出发点,幼儿在游戏中会主动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谈,也学会了倾听,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3.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

在幼儿阶段,幼儿除了学习常识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幼儿主动开口是提升其能力的重点及难点。游戏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扮演角色时,幼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该角色的语言特点进行模仿,可了解到接人待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游戏教学有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模式的选取是否符合幼儿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等作用,值得在幼儿教育中作为重点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陶云娣.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118-119.

[2]陈艳红,刘红,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8-119.

[3]乐元芬,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88-89,93.

[4]蔡清吉,张传堂.回归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36-138.

控制情绪期刊论文

一、思路

1、第一段写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

2、第二、三、四段写如何应对消极情绪。

3、第五段总结。

二、论文

如今讯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鲜事,但更多的人会关注他人的生活,他人的物质财富,以及少有人去注重的精神财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悄极的情绪的,只是有的人任由它暴露,有的人却学着去化解它,毕竟消极情绪如果没有很好地解决,不但会伤及身心健康,也有可能会让一个人变得面目可憎。

负面情绪大多都是由太多压力造成的,当负面情绪来临时,我们应该学会放下一些负担,选择一些安静环境好的地方,比如公园,花园等地方待一待。放松自己,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此时可以辅助以深呼吸、按摩等等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沉浸在某种情绪中时,我们很难发现外面的世界,发现其他的美好,很难走出自己的局限的空间。这时我们选择出去旅行,感受下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观察周围身边的事物,或许只是一片树叶,亦或许只是一滴雨露,但是通过你的眼睛,你会发现让自己感动,让自己舒服的景与物,你的消极情绪也会通过注意力的转移不断削弱。

我们可以选择听些音乐或看场电影来调节我们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愉悦,悲伤的音乐可以让我们伤怀,当你心情不好时,可以听一听轻音乐,听一听自然的声音,你会发现,你的心情能愉悦起来,通过音乐能够带动影响自己本有的情绪,让新的情绪覆盖原有的消极情绪,获得解脱。

以上就是消极情绪的处理方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更有利于成长与成功。

扩展资料:

消极情绪产生原因:

1、缺乏目标

如果生活目标不明确,不知道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干什么都缺乏动力,自然表现出消极情绪。

2、害怕失败

很多人都害怕失败,包括曾经的自己,我以前是那么害怕上台讲话,遇到机会总是不敢上。人之所以害怕失败,那是因为过去失败的痛苦深深地印在了人的心里,当人们再次遇到相同的处境时,便猥琐不前,不敢面对而选择逃避,却不知最好的办法便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

3、害怕被别人拒绝

由于之前被朋友和父母拒绝,我们遇到困难时害怕遭受到被耻笑和拒绝等可能的结果,因此不愿意开口求助,从而阻碍了我们的前进。

4、埋怨与责怪

当我们失败时,总是想出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埋怨这埋怨那,这种埋怨其实是因为内心的渴求与现实不一致造成的。

虽然任何一种情绪本身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其中一些情绪会导致大量的痛苦。值得庆幸的是,你可以使用一些心理健康技巧,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和克服这些负面情绪。

为了控制你的情绪,花点时间深呼吸,屏住呼吸2秒钟,然后呼气。一直这样呼吸,直到你开始平静下来。你也可以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周围的事物上,比如事物的外观或气味,这样可以帮助你回到现在,这样你就不会陷入情绪中。如果你感到不知所措,试着做一些与平常相反的事情,比如走开或者什么都不说。

1.注意当你感觉情绪从你身边溜走时。控制情绪的第一步是意识到什么时候情绪失控。问问自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努力去识别它。当你的情绪开始螺旋上升时,捕捉它们需要正念、有意识、理性的思考;仅仅是认知本身就会让你在当下扎根。

你可能会经历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或浅呼吸等生理反应

在精神上,你可能会开始失去注意力,感到焦虑、恐慌或不知所措,或者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

放慢脚步,一次只关注身体反应中的一个元素。例如,如果你突然感到焦虑,注意你身体里的感觉:“我的心脏跳得很快。我手心出汗。”承认并接受这些感觉,而不是去评判它们

2.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你的情绪离开你,你的呼吸也经常会失控,加重你的压力和焦虑。当你感觉它发生的时候,做几次深呼吸来让你的身心平静下来。如果可以的话,尝试一种有目的的深呼吸技巧来获得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要尝试这个技巧,首先把一只手放在你的胸部,另一只手放在你的胸腔下面。用鼻子慢慢地深深地吸气,数到4。当你的肺和腹部充满空气时,感觉它们膨胀。

屏住呼吸1到2秒钟,然后通过你的嘴慢慢释放呼吸。以每分钟6-10次深呼吸为目标

如果一个完整的4个数对你来说很难,你可以从2个数开始,然后通过练习来提高。试着让你的呼吸尽可能地深,甚至尽可能地深。

3.放松肌肉,缓解身心紧张。对你的身体做个扫描,看看你把压力控制在哪里,然后强迫自己放松哪个区域。松开你的手,放松你的肩膀,让紧张从你的腿。摇你的脖子,摇你的手指。释放身体上的紧张对稳定你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你在放松身体方面有困难,尝试一种方法,比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法(PMR)。你会有系统地紧张和放松你的肌肉群,从你的脚趾开始向上运动。当你不能集中精力寻找特定的紧张区域时,回到这样的方法是很有用的。

4.创建你自己的“快乐书”或“快乐盒子”。用快乐的回忆填满它,比如照片和纪念品,就像一张最喜欢的音乐会的票根。把你喜欢的励志名言印到书或盒子里。包括一份感恩清单或日记,以及你觉得安慰的东西。例如,你的盒子里可以有一本有趣的书,一些糖果,一个漂亮的杯子和一盒茶。当你情绪激动时,拿出你的书或盒子。

你也可以用照片、表情包、鼓舞人心的名言、gif等让你感觉良好的数字版快乐书。

关于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引导和教育论文摘要:情绪表达是大学生释放心理能量、实现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对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重视,采取同情式倾听、教育其理性表达、引导其合理宣泄和转变其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并给予必要的精神抚慰。 论文关键词:消极情绪;情绪表达;教育 消极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有时因无法消除不良情绪而陷入苦闷、低沈、压抑的状态中,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悲观厌世、走上自杀的道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表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大多与长期的消极情绪影响有关。情绪表达是指个体将其情绪经验,经由行为表露于外,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实现与环境交流沟通的目的。大学生掌握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对疏泄、调控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方式 (一)表达意见式 这是一种最平和的情绪表达方式,也是最易于调节和控制的方式。这种方式常在一定正式场合,以正常途径表达,如在学生座谈会、党组织征求学生对党员发展对象的意见、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工作征求意见或建议活动等时,或者辅导员进行的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场合,大学生会利用上述机会将心中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方面的消极情绪或个人消极情绪表达出来。 (二)牢骚抱怨式 这是一种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不良情绪表达方式,尽管它是一种扭曲的反映,但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相当于变相发泄不满情绪,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喋喋不朽的牢骚抱怨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情绪的晴雨表,从牢骚抱怨中把握思想动态、情绪动向,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过激式 这是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如大喊大叫,甚至伤害他人、自我伤残等恶性行为,它常是毫无节制的、即时的表达或发泄。采取此种方式表达自己消极情绪的学生,平时多是任性和不成熟的,虽然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消极情绪得到释放,但往往会给其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破坏,甚至付出个人惨重的代价。 二、消极情绪表达的作用 (一)适当的消极情绪表达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消极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在压抑、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长期作用下,学生的免疫力会下降。大量研究表明,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善于表达愤怒与不满者,患心身疾病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学会并习惯于情绪的表达是健康与否的重要保障。另外,情绪表达可以使表达主体及其对象对表达的内容、意义形成共识,达到一定沟通、理解和交流的目的,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加深理解、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情绪表达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方式恰当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二)不良情绪表达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收集信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表达消极情绪无论是采用细水常流的平和方式,还是倾盆大雨的宣泄方式,都在向我们反映一种情况,渗透一种信息。学生工作者要善于抓住这一信息,及时、认真分析其中利害,并利用这一信息准确把握当前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做好相关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相应事件的处理工作,做好信息反馈问题的预防和善后工作。 三、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要采取理解式的倾听方式,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最需要的是默默的理解、关心,哪怕是认可他们情绪的只言片语。要在大学生表达消极情绪的时候提供帮助,必须表现出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同情理解能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使其平息下来。同情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理解则具有巨大的力量,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其容易接受安慰和指导。如果我们给出解决办法,学生就会依赖解决办法才能使心情好转,而无从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生活中的其他挫折。他们会变得过于依赖于获得想要的东西才能开心,而不是学会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只要有爱就能感觉到幸福。如果我们给予的是同情,而不是解决办法,那麽学生就会培养出适应任何负面环境或者失望的能力,而不是非得解决问题。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之前,先给予他们同情,他们才能培养出放下消极情绪,心情好转,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教育学生自我理性表达消极情绪,不做激情的奴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谁都会发火,这很容易。但要用合适的方式,为合适的目的,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程度,对合适的人发火,就不那麽容易了。”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一个人自我控制情绪的艺术问题。虽然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外力加以缓解,但自我调节还是很关键和必须的艺术。自我理性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一般可包括三类——意识性自我表达、环境性自我表达和技术性自我表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意识性自我表达。是从自身的思想意识出发,通过提高认识,改变思维方法来达到克服和调节不良情绪的目的。如果一个人在有了消极情绪之后,能自我意识到消极情绪的性质、特点、产生的原因等,就将情绪提高到了意识层面上来,就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情绪问题,进而理性地表达和调节。比如换位思考法,把自己放到他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从他人的角度分析其如此行动的理由,就很容易想得通,进而将本身不积极的情绪释放出来。 2、环境性自我表达。是对引起情绪的环境施加影响,通过环境的改变来达到对人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这种表达方式对那些过于内向的、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尤为适合。比如脱离现场、在无人处高喊、哭泣,美景欣赏法、回忆想象法及参与活动法等,都能使人在放松身体的同时也放松精神,来抑制消极情绪的蔓延和发展。 3、技术性自我表达。是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基础上,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对消极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比如自我暗示法、放松训练法等。 (三)要教育学生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做能够驾御自己消极情绪的主人 心理学上常将那种非和风细雨式的心理能量的急剧释放称之为情绪宣泄。情绪宣泄是处理不良情绪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承认情绪宣泄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情绪宣泄虽然可以起到平衡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也有激化矛盾、引起过激行为的负面可能。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大学生消极情绪宣泄的引导和控制,教育学生用合理、合法、适度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并尽可能地因势利导,将情绪宣泄引向正确良性轨道。具体要教育学生做到“三个适当、一个转移”。1、教育学生选择适当的宣泄场所或设备。如心理宣泄室、宣泄电话、沙袋等;2、教育学生利用适当的宣泄机会。如利用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或民主生活会等场合,将平时积累下来的消极情绪一吐为快,以达到心理的平衡;3、教育学生要针对适当的倾诉对象。由于情绪宣泄时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反应,要选择恰当的宣泄对象,以免伤及无辜。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人员有不厌其烦地倾听、对倾诉者表示同情、理解,并为之保密的义务,由他们担任宣泄对象是再恰当不过的。在高校,辅导员也应当将充当大学生倾诉对象的责任担当起来,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大学生的建议、不满、委屈、情绪有适当的对象诉、有对象抚、有对象泄;第四,教育学生努力实现消极情绪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适当的款待、适量的运动、尝试新事物等都能带给学生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中止了消极情绪刺激源的作用,防止情绪的进一步蔓延,又增进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在体验愉快的生活经验中缓解消极情绪的强度和持久度。 (四)教育学生转变不合理信念,用积极的态度和思维解决困惑 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里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着名的合理情绪理论,也叫“情绪ABC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对于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通过当事者对该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件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麽样的情绪与行为结果C(Consequence)。在诱发事件A、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或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的,而是由他们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大学生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引起情绪困扰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绝对化的要求,即对人或对事都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比如:我必须考第一名、我必须当学生会主席,等等;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比如: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其他的事情就更别提了,等等;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大惊小怪,夸大消极事件的不利后果。比如:同寝室的同学不接纳我,其他人也不喜欢我了,简直要到世界末日了,等等。 其实,人的消极情绪绝大多数是认为他人对己不公、现实与理想不符或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我们可以引用情绪公式或快乐公式来教育学生,即情绪指数=现实状况/内心期待值,快乐=实际满足/欲望。意思是说:当现实情况和实际状况一定的时候,人能否情绪高涨或感觉快乐,取决于自身对事物的期待或欲望。因此,降低欲望或调整内心期待程度会消除或减弱消极情绪的影响。这一点对大学生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恩有的,怎么给你呢

情绪论文1500字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情绪,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但又是人类的动力源泉。。。。。。此处省略1467个字。

做情绪的主人

关于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引导和教育论文摘要:情绪表达是大学生释放心理能量、实现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对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重视,采取同情式倾听、教育其理性表达、引导其合理宣泄和转变其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并给予必要的精神抚慰。 论文关键词:消极情绪;情绪表达;教育 消极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有时因无法消除不良情绪而陷入苦闷、低沈、压抑的状态中,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悲观厌世、走上自杀的道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表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大多与长期的消极情绪影响有关。情绪表达是指个体将其情绪经验,经由行为表露于外,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实现与环境交流沟通的目的。大学生掌握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对疏泄、调控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方式 (一)表达意见式 这是一种最平和的情绪表达方式,也是最易于调节和控制的方式。这种方式常在一定正式场合,以正常途径表达,如在学生座谈会、党组织征求学生对党员发展对象的意见、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工作征求意见或建议活动等时,或者辅导员进行的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场合,大学生会利用上述机会将心中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方面的消极情绪或个人消极情绪表达出来。 (二)牢骚抱怨式 这是一种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不良情绪表达方式,尽管它是一种扭曲的反映,但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相当于变相发泄不满情绪,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喋喋不朽的牢骚抱怨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情绪的晴雨表,从牢骚抱怨中把握思想动态、情绪动向,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过激式 这是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如大喊大叫,甚至伤害他人、自我伤残等恶性行为,它常是毫无节制的、即时的表达或发泄。采取此种方式表达自己消极情绪的学生,平时多是任性和不成熟的,虽然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消极情绪得到释放,但往往会给其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破坏,甚至付出个人惨重的代价。 二、消极情绪表达的作用 (一)适当的消极情绪表达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消极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在压抑、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长期作用下,学生的免疫力会下降。大量研究表明,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善于表达愤怒与不满者,患心身疾病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学会并习惯于情绪的表达是健康与否的重要保障。另外,情绪表达可以使表达主体及其对象对表达的内容、意义形成共识,达到一定沟通、理解和交流的目的,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加深理解、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情绪表达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方式恰当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二)不良情绪表达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收集信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表达消极情绪无论是采用细水常流的平和方式,还是倾盆大雨的宣泄方式,都在向我们反映一种情况,渗透一种信息。学生工作者要善于抓住这一信息,及时、认真分析其中利害,并利用这一信息准确把握当前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做好相关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相应事件的处理工作,做好信息反馈问题的预防和善后工作。 三、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要采取理解式的倾听方式,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最需要的是默默的理解、关心,哪怕是认可他们情绪的只言片语。要在大学生表达消极情绪的时候提供帮助,必须表现出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同情理解能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使其平息下来。同情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理解则具有巨大的力量,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其容易接受安慰和指导。如果我们给出解决办法,学生就会依赖解决办法才能使心情好转,而无从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生活中的其他挫折。他们会变得过于依赖于获得想要的东西才能开心,而不是学会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只要有爱就能感觉到幸福。如果我们给予的是同情,而不是解决办法,那麽学生就会培养出适应任何负面环境或者失望的能力,而不是非得解决问题。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之前,先给予他们同情,他们才能培养出放下消极情绪,心情好转,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教育学生自我理性表达消极情绪,不做激情的奴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谁都会发火,这很容易。但要用合适的方式,为合适的目的,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程度,对合适的人发火,就不那麽容易了。”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一个人自我控制情绪的艺术问题。虽然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外力加以缓解,但自我调节还是很关键和必须的艺术。自我理性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一般可包括三类——意识性自我表达、环境性自我表达和技术性自我表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意识性自我表达。是从自身的思想意识出发,通过提高认识,改变思维方法来达到克服和调节不良情绪的目的。如果一个人在有了消极情绪之后,能自我意识到消极情绪的性质、特点、产生的原因等,就将情绪提高到了意识层面上来,就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情绪问题,进而理性地表达和调节。比如换位思考法,把自己放到他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从他人的角度分析其如此行动的理由,就很容易想得通,进而将本身不积极的情绪释放出来。 2、环境性自我表达。是对引起情绪的环境施加影响,通过环境的改变来达到对人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这种表达方式对那些过于内向的、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尤为适合。比如脱离现场、在无人处高喊、哭泣,美景欣赏法、回忆想象法及参与活动法等,都能使人在放松身体的同时也放松精神,来抑制消极情绪的蔓延和发展。 3、技术性自我表达。是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基础上,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对消极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比如自我暗示法、放松训练法等。 (三)要教育学生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做能够驾御自己消极情绪的主人 心理学上常将那种非和风细雨式的心理能量的急剧释放称之为情绪宣泄。情绪宣泄是处理不良情绪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承认情绪宣泄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情绪宣泄虽然可以起到平衡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也有激化矛盾、引起过激行为的负面可能。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大学生消极情绪宣泄的引导和控制,教育学生用合理、合法、适度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并尽可能地因势利导,将情绪宣泄引向正确良性轨道。具体要教育学生做到“三个适当、一个转移”。1、教育学生选择适当的宣泄场所或设备。如心理宣泄室、宣泄电话、沙袋等;2、教育学生利用适当的宣泄机会。如利用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或民主生活会等场合,将平时积累下来的消极情绪一吐为快,以达到心理的平衡;3、教育学生要针对适当的倾诉对象。由于情绪宣泄时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反应,要选择恰当的宣泄对象,以免伤及无辜。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人员有不厌其烦地倾听、对倾诉者表示同情、理解,并为之保密的义务,由他们担任宣泄对象是再恰当不过的。在高校,辅导员也应当将充当大学生倾诉对象的责任担当起来,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大学生的建议、不满、委屈、情绪有适当的对象诉、有对象抚、有对象泄;第四,教育学生努力实现消极情绪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适当的款待、适量的运动、尝试新事物等都能带给学生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中止了消极情绪刺激源的作用,防止情绪的进一步蔓延,又增进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在体验愉快的生活经验中缓解消极情绪的强度和持久度。 (四)教育学生转变不合理信念,用积极的态度和思维解决困惑 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里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着名的合理情绪理论,也叫“情绪ABC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对于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通过当事者对该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件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麽样的情绪与行为结果C(Consequence)。在诱发事件A、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或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的,而是由他们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大学生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引起情绪困扰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绝对化的要求,即对人或对事都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比如:我必须考第一名、我必须当学生会主席,等等;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比如: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其他的事情就更别提了,等等;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大惊小怪,夸大消极事件的不利后果。比如:同寝室的同学不接纳我,其他人也不喜欢我了,简直要到世界末日了,等等。 其实,人的消极情绪绝大多数是认为他人对己不公、现实与理想不符或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我们可以引用情绪公式或快乐公式来教育学生,即情绪指数=现实状况/内心期待值,快乐=实际满足/欲望。意思是说:当现实情况和实际状况一定的时候,人能否情绪高涨或感觉快乐,取决于自身对事物的期待或欲望。因此,降低欲望或调整内心期待程度会消除或减弱消极情绪的影响。这一点对大学生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