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高新企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高新企业毕业论文

企业管理的,可以写一下执行力的问题,很好找素材

谁有比较新点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给我参考一下,大概有六千字左右的我擅长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的来源及其缓解方法2、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分析3、企业管理中认同的研究4、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5、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探讨6、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7、组织结构创新与学习型组织构建8、企业购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之研究9、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10、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11、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12、谈电子商务对企业网络营销的影响13、我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展网络营销14、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理性思考15、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6、加强民企品牌形象建设的探讨17、谈品牌寿命18、浅谈绿色营销19、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前景20、关于企业员工无效率流动的博弈分析21、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2、企业使命与员工绩效关系探讨23、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24、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对策25、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26、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27、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思考28、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29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32、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探析33、中国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研究34、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35、浅谈跨国并购企业的跨文化管理36、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考3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8、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借鉴39、浅析物流危机管理40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41、关于做强中小流通企业的方略思考42、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43、谈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44、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45、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对策46、论企业核心竞争力47、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探讨48、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49、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50、论组织发展与变革51、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52、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53、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54、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55、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56、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57、论企业战略联盟58、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59、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60、关于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探讨61、中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比较62、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63、论企业核心竞争力64、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问题的研究65、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66、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67、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68、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69、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70、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71、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72、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7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74、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5、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6、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77、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78、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79、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80、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81、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82、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83、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84、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8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86、论管理创新87、中国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初探88、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89、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90、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91、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92、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93、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94、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95、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96、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97、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9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99、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100、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101、中外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102、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10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104、品牌战略与对策105、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组研究 106、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107、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108、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 109、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110、浅析ERP与中国企业管理111、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113、我国公司监事制度之初探114、论企业定价115、论企业创新网络的建构原则116、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研究11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X石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2008-7-21) 基于竞争力的国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硕)(2008-7-14) 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研究(硕)(2008-5-7) 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研究(2008-4-16 ) 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2008-2-25 ) 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危机及预警研究(2008-2-24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问题与策略探讨(本)(2008-2-20) 民企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008-1-30)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的互动研究(2008-1-28) 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比较研究(硕)(2007-11-29) 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MBA)(2007-9-7) 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机制研究(硕士)(2007-6-4 ) 基于战略的电力建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2007-6-4 ) XX石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7-5-31 ) 企业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2007-5-11) 实施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7-5-10) 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管理者角色定位研究(2007-4-30)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策略(MBA)(2007-4-29 ) 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研究(硕)(2007-4-28 ) 国企改革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2007-3-12) 国有企业改革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硕)(2007-3-11 ) EVA和企业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硕士)(2006-12-6 ) 中西部地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硕)(2006-10-20 )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2006-9-203) 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研究(2006-9-7 ) 基于战略的民企人力资源管理(2006-9-2 ) 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探讨(2006-7-11) 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核算(硕)(2006-6-6 ) 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6-6-2) 浅谈高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2006-4-16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本)(2006-4-16)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本)(2006-4-16)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探讨(本)(2006-4-13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析(2006-4-2)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探讨(本)(2006-2-28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本)(2006-1-24)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2006-1-24 )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本)(2006-1-8)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005-11-1)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本)(2005-9-14) 管理关键人力资本(2005-9-13)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讨(2005-8-30 ) 避免人力资源的高配置陷阱(2005-8-22 ) 人力资源管理外的人力资源问题(2005-8-15 )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分析(1) 摘要:人力资源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本文从人力资源投资的分类,以及人力资源投资的显性风险、隐性风险等角度对人力资源投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投资 风险 人力资源是用以反映人所拥有的劳动能力、存在于人体中的经济资源。资源利用者对人力资源的素质、知识、经验和技术,在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有价物质,将其开发成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并且不断的创造出超过原有价值的新增价值,这时,人力资源就具有了人力资本的属性。 人力资源属静态的概念范畴,对于个人,它是指个人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等生产能力的集合。人力资本指个人在生产中使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论点之一就是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而且强调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多企业已经逐渐把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中心转向关注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作为企业经营者,当然都希望得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高额回报,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投资和其他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分类及内容 据调查表明:一般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费用是销售收入的2%~5%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开支超过10亿美元,国内的科龙集团每年员工培训费用超过300万元。2005年6月,中华培训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企业用在培训方面的费用有800亿元,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递增”。 这仅仅是员工培训一个方面所体现的人力资源投资状况,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投资还包含了很多内容,一般来说还有以下几大类:员工的招聘费用;员工配置费用;员工福利及保障费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费用。 从十几个较大规模的企业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受到行业惯例、企业规模、销售收入、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人力资源投资的分类和内容上不尽相同,但在人力资源投资的基本项目方面没有太大出入,只是在一些内容的具体做法上有些差别,所以,在做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评估时,可以参考表1进行。

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 文化 ,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范文 ,欢迎参阅。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1 一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制胜之策。 作为湛江港(集团)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分公司,随着霞山宝满码头的重载投产,公司将迎来一次实力的跨越和自我的革新,在国内同行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和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实现未来几年发展目标的新要求,坚持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公司发展中显得刻不容缓。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化和优化我司的的企业文化,形成与华南铁矿石龙头港地位相适应,有利于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和 企业管理 水平,有利于员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是保持湛江港生产建设持续快速增长的需要,是实现湛江港重归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适应航运业新形势的精神动力 在过去九年的经营实践中,我司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企业文化积淀。通过多年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中的初步尝试,全体员工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基本构架逐步成型,为促进港口经济公司生产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海运业外部环境的大变化,公司自身生产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和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有必要发扬我司企业文化,通过积极挖掘和提炼湛港人揽桩精神等核心理念,在传统企业文化在充分整合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先进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形成具有有效推动力,能够在我司发展前进的路上给予精神动力的的企业核心文化。 二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推动作用 作为公共码头运营下属的矿石码头分公司,我司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和运营要以港口生产经营为中心,企业核心理念建设也不例外。服务于港口经济工作,促进生产建设不断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一、责任和担当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责任可以使人坚强,可以发掘员工的潜力和能力。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应当勇于担当。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并享受工作乐趣,取得成绩的快乐。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好自己的责任,那么整个公司就会像一部制作精良的机械,每一个零件都有条不紊地工作,每一个齿轮都契合地恰到好处, 我司采用的生产模式为流程化作业模式。如果说我司的生产作业流程是一个系统,那么系统中的各岗人员和各种设备就充当了点和线的作用,点和线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年卸、存、装数以千万计的铁矿石和煤炭的大型铁矿石码头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正常运转,都是与员工的高度责任心分不开的。心中有责任,卸船口的值班调度员、卸船机司机、码头工人斗轮机司机、皮带机工等人员才会不分昼夜始终坚守在生产的第一线,确保卸船作业的安全、顺利接卸;心中有担当,维修口的技术员、维修工才会不辞寒暑闯在机械故障的现场,下舱底,上卸船机,走流程,无所不包,为设备的正常运转劳心劳力,满面尘沙也在所不顾。 二、关爱和互助 现代企业管理,更具思想性和人情味,更具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要做职工群众贴心人,在保证国家、企业利益的前提下,从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出发,以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为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对员工的关爱和互助。从政治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技能上培养员工。 一是生活上关心。每年 春节 前公司工会上门慰问特困职工,带去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对生病住院或遇有重大变故的职工进行经济补助,为职工生活和安危多提供了一份保障。对每年的新 入职 大学新员工,公司从最开始的接站,到住宿安排,环境熟悉,上班通勤车,生活上给予了较大的关心。这些 措施 ,都大大提高了我司员工的归属感,这将使大家更团结协助,共同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添砖加瓦。 二是政治上尊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最深层、最强大的动力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之中,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主体。公司自成立以来,凡是涉及到生产经营、人事、分配、内部改革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拿到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和审议,以保证各项改革措施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稳妥地向前推进。 政治上的尊重,让员工主动树立起主人工的心态,这将更加益于员工责任心的培养和凝聚力的加强。 三是技能上培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岗位竞争,企业员工最大的渴望是求知成才,增强本领,应对挑战。公司积极为广大职工求知成才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制定年度员工员工培训计划表,组织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对新入职卸船机司机的技能培训、对其他分公司转岗人员的入职培训、帮助维修工考取相关证书等措施都体现了公司对员工技能的培养;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岗位再学习、再培训,拓展业务和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使一大批职工提高了适岗能力,如QC小组培训等。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也是企业“关爱、互助”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很好体现。 三、传承和创新 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二公司继承了湛港人的爱港敬业、团结协作、真诚服务、勇立潮头精神,此为继承。同时,作为湛港最年轻,有朝气的分公司,创新精神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国际航运行业的发展,国际、国内港口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成就企业生命之树持久常青之源,企业精神、企业品格、产品品质、企业的价值观等不会以因为企业领导人的变更而有所变化,一贯的企业作风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那些百年品牌靠的就是企业独特文化的传承。立足于揽桩精神,坚持我们自己优良传统,是保证企业生产平稳运转发展的根本。交接班制度,人才培训制度,强调责任和真诚都是传承的体现。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创新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思想、 方法 、手段、组织方式,激发公司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同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革新设备和工艺,以降低成本,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最终从管理、技术、成本、观念等方面优化生产经营,形成属于我们的优势。如标准化建设、新码头投产、技术创新小组等都是属于创新的典范,实际证明了它们的强大作用。 继承即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提炼企业文化核心中的“继承”和“创新”的理念,指导我们在批判中进步,相互印证,集思广益,不断成长,朝着中国南方大港、国际物流枢纽的目标奋进。 三 结语 责任、担当、关爱、互助、传承、创新等六个核心核心理念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公司的每一份子都将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做好岗位工作,就能造就团结、关爱、和谐的集体;而班组、部门和公司员工之间关爱互助,就可以形成合力,让大家主动担责,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共促生产;继承已有的优点,注重积累,同时不断创新,吸纳和运用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融入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体系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传统,才能不断进步。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2 七月十四号,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的我们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湛江。这个坐落在我国西南出海口的城市,有着他独特的魅力,他就像一个每天在海浪里拼搏的渔夫,粗犷而富有力量,睿智而胸怀宽广。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心中激昂的情感,渐渐的,初临异地的那丝忐忑与胆怯悄然消逝。心中的热情与激情却更加洋溢,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们,就是一群雏鹰,正准备张开翅膀,向着我们的梦想,向着那苍穹,翱翔! 七月二十一号,我们来到了二分公司,开始了岗前培训。经过一系列全面的培训,我们开始真正了解到未来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差距,给我们这群刚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当头棒喝。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那份失落与沮丧,然而,黄书记的一句话,让我幡然醒悟:"当你没有更好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能的时候,收起你的野心,沉下来,在这里好好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职业人生的第一段路,为以后不管是留在公司继续发展,还是向外寻求机遇打好坚实的基础。"这句话在提醒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沉淀自己,充实自己,而不是自怨自艾,抱怨艰苦的工作环境,抱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我们更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学习的知识是需要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的,而工作 经验 ,恰恰是我们最缺少的。如果当别人在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奋斗的时候,你还在自怨自艾,那么你终将被淘汰,不管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是如此,不进则退!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 七月二十八号,依照公司的安排,我们来到了轮岗的第一站——流机队。负责带我们的是这里的技术员孙仲荣孙师傅,在来之前,我们被告知,好好向孙师傅学习,相信在离开流机队的时候,一定会有所收获。那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孙师傅,黝黑的皮肤,脸上挂着笑容,眼神带着几分坚毅和几分疲倦。"欢迎欢迎,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孙师傅一边笑着,一边起身蹒跚的向我们走来。"孙师傅,你的脚伤了?怎么不休息呀?"我不禁好奇的问道。"没事的,我不能休息啊,这里还有一堆的事要做呢,你们过来了,我就轻松多了".顿时,我心里有种莫名的情绪在酝酿。不久后,孙师傅亲身给我们上了一课,课程内容就是洗钩机。不要小看洗钩机这件事,机身和油管,关节处残留的油泥混合物会对钩机造成损坏,为安全作业带来隐患,同时还影响码头的简洁形象。因为太脏,所以需要用到水枪先冲洗,这是个力气活,高压水枪有很强的后坐力,而孙师傅身先士卒,直接抱起水枪,前后站立,把重心放在没有受伤的脚上,稳稳的控制好水流的方向,说实话,那一刻我内心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尤其是后来当我抱着水枪,发现后坐力是如此之强的时候,我更是由衷的敬佩孙师傅。 是什么让他不顾脚伤,继续工作?又是什么让他身先士卒,事必躬亲?许久,我得到了答案:是对工作的那份热爱与责任,是内心的那份职业操守,是蕴藏在身上专属于我们湛江港人的"缆桩"精神!正是那份责任与"缆桩"精神,让孙师傅一如既往的坚持在工作岗位,同样也正是因为有着如孙师傅一样的老湛江港人,我们的湛江港才一步一步的,坚实的迈上发展之路! 老湛江港人,见证了湛江港从辉煌走向困境,从困境走向复兴,他们是真正的做到和湛江港休戚与共。而现在,他们也将期待看到湛江港从复兴走上再次辉煌甚至超越的景象!而这个景象,就是我们,新一代的湛江港人,毕生努力的目标,我们,将和湛江港一起成长,一起走向辉煌!我们,要像雏鹰一样,哪怕一次次从悬崖上摔下,折断翅膀,也绝不放弃,绝不气馁,因为我们知道,每摔断一次翅膀,我们离天空就越近一分,当有一天,我们撑着强有力的翅膀,漂浮在空中,那一刻,就是我们翱翔九天的时候!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抛掉一切的杂念和顾虑,像雏鹰一样,向着我们梦想的天空,翱翔吧!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3 装卸船队 黎海成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企业迈向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开始受到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而作为一家保持朝气和活力的企业必须具备其特有的先进文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文化的建设,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企业文化理念。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理念呢?按照我的理解,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具有近60年发展历史的企业,逐步形成"责任、担当、关爱、互助、传承、创新"的文化理念。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员工团结一致,积极为湛江港迈向全国十大港口而努力。 员工勇于担当,企业履行责任。湛江港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雷州半岛,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湛江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加上近年来周围港口大力建设发展,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湛港人,我们要明确责任,勇于担当,为振兴湛江而努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要实现制度化,技术化,在对赢利负责的同时,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职工负责。而这一切来自于员工高度的责任心。员工要遵守企业 规章制度 ,凭良心做事,自觉主动,善始善终,超越上司的要求的同时又能顾全大局。当员工能够学会担当,企业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为湛江的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还能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发挥互助作用,关爱员工健康。湛工港是湛江最大的公共码头运营商,员工人数非常多,其中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时刻面临着暴晒和粉尘的影响。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久而久之,职工的身心都会产生各种问题。企业要坚持把关爱困难员工,加强帮扶工作作为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来构建和谐企业,切实落实发放和监督员工工作时使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取得和谐稳定的发展。这要求企业建立积极的宣传引导机制、严密的组织运行机制、稳定的资金统筹机制、规范的资金管理机制以及科学的长效机制。通过发挥公司员工间的互爱互助,改善工作条件,全体员工凝心聚力,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确保了湛江港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分传承七分创新。文化具有延续性,一个企业的文化总是在不断适应环境,吐故纳新,淘汰落后成分,吸收先进因子,如果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企业难以持续发展,最终在经济全球化中全军覆没。湛江港的企业精神是"缆桩"精神:爱港敬业,团结协作,真诚服务,勇立潮头。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和科技环境中,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冲击下,必须转轨变型,以应对变化。近年来,宝满港区的发展,湛江港的业务更加多元化,随着二分公司新码头的投产,企业会迎来更加迅猛的发展。但是近年来越来越激烈的港口竞争,企业除了传承一直以来的传统,更要在市场理念和现代人文理念上谋求创新。像这两年薪酬改革、管理机制改革、人员招聘改革,无一不展现湛江港要在新的发展潮流中迎头而上,也更坚定了企业重回十大港口的决心。 企业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和艰巨的工作。在新员工加入公司急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牢记并宣扬"责任、担当、关爱、互助、传承、创新"的文化理念,确保在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环节上不出现的偏差,加强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公司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猜你喜欢: 1. 关于企业文化范文 2.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3.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大全 4. 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5.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6. 企业文化理念标语 7.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知道企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1企业文化与“软实力”

1.1“软实力”的由来

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把竞争中的国际政治力量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军事、经济等领域所具有的物质性力量。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诉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因此,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对软实力的研究越来越流行。

1.2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软实力

将“软实力”的概念引入企业竞争领域, 就有了企业软实力一说。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执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的综合力,这种力量与企业价值意识相关。而企业价值意识其实质就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因而兴起了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事实上,管理界对“软实力”的研究早于约瑟夫?奈。20 世纪70 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和日本企业深不可测的竞争力对美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的管理学理论,对日本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R?帕斯卡尔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A?阿索斯教授就是其中的研究者之一。他们合著了《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人员Staff、技能Skills、 作风Style、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他们把战略、结构和制度作为企业“硬体”部分,把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统称为企业的“软体”,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

当然,企业文化并不等于企业文化软实力,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但并非每个企业都具有文化软实力,从企业文化到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发挥作用的过程,衡量的标准就是企业对资源整合的效果。因此,只有当企业围绕着共享价值观,立足于利益相关者,努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等发挥了协同、放大和增值效应,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文化软实力。

2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2.1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要求江西菸草必须把诚信、公正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这要求从企业的领导到基层的普通员工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而企业文化软实力反映了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对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思想、行为都会产生导向作用。因此,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行为,使员工在企业价值观念的薰陶下,即使在没有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约束也能够自觉地按照它来行动,自觉朝着本组织的目标努力。

2.2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卷菸上水平”的大背景下,在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要贯彻落实省局领导提出的 “十二五”时期“卷菸上水平”主要目标和任务,要实现江西菸草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企业文化软实力恰恰注重对“软体”的管理,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选择出发。它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在管理策略上注重用人性化的柔和管理,能不断提高员工思想觉悟、意志品格和综合素质,使管理物件从“要我做”的被动执行,转化为“我要做”的主动践行。

2.3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

创新是企业的力量之源、竞争之本。《财富》杂志在分析总结全球成功企业经验时指出:“成功来自于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是创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江西菸草要想有效突围,真正做大做强江西菸草事业,并最终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掌握创新的真谛,开拓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创新之路。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使企业一切创新愿望得到尊重,一切创新活动得到支援,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从而有利于江西菸草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提升江西菸草软实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推动,需要员工参与,更需要社会上相关组织的支援和帮助。因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提出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希望能给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3.1利益相关者理论简介

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弗里曼指出,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 *** 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群、媒体、环保主义、自然环境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结合江西菸草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企业员工、卷菸销售商、菸农和国家社会是四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打造江西菸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策略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

3.2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打造江西菸草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3.2.1 面对企业员工,要尊敬人才,打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建设“以人为本”的江西菸草企业文化,提升江西菸草的软实力就是要以企业广大员工为本,做到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一是尊重员工。要在管理实践中,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公开透明执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信任员工。要在企业建立“公开竞选、公平竞争、公正竞聘”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风气,为员工的晋升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真正的让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一个发展的平台。三是培训员工。应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四是激励员工。江西菸草要进一步完善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员工等级晋升、薪酬管理及考评激励办法,以进一步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敬业高效、开拓创新。

3.2.2 面对卷菸经销商,要完善服务,打造“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

面对广大经销商,我们要完善服务,实现双赢。“双赢”是现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江西菸草要取得长远发展, 必须要重视客户的价值体验, 要为他们着想, 设法为他们创造价值,形成的“共赢”价值观。姜局长曾经强调:零售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我们必须维护零售户合理利益。一是是要强化卷菸网路的控制力度,保护诚实、守法的零售户利益不受侵害。要调整供求关系,组织适销对路的货源,使零售户销量合理增长。要切实落实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切实加强专卖队伍建设,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二是开展全员营销, 要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把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放在企业生存的高度来看待。要想方设法提高经营卷菸产品的“盈利率”, 帮助客户促销,把客户的利益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标准;精心组织品牌结构,既兼顾市场又满足消费,与经营者共向开发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

3.2.3 面对菸农,要保障菸农收益,打造“烟企、菸农一家亲”的文化氛围。

菸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掌握著菸草发展的命脉。菸草行业要有所作为,就得通过发展产业让菸农的腰包鼓起来,菸农的种烟积极性才有所提高,才能巩固好菸叶的基础地位。首先,在收购的时间坚持合理定级,阳光收购。菸叶分级人员首先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持有上岗证后才允许从事分级工作。采取“阳光收购”,加强政策宣传,做到收购政策、实物样品、收购价格、收购程式、监督举报电话公开,使菸农售烟时对各个环节做到清楚明白,心里有数。其次,建立菸农学校。为了提高菸农的科技种烟水平,丰富菸农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菸农学校,指导菸农科学种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菸叶质量,而且有利于树立“烟企、菸农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3.2.4 面对社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打造“国家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

姜成康局长多次强调指出:“要牢牢记住,菸草实行专卖,其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除此以外没有菸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我们要把专卖体制所产生的效益真正贡献给国家,回报于社会。要牢牢记住,菸草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加强严格管理,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首先,江西菸草要用于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加强基层菸草专卖队伍建设尤其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将“两个至上”与提高专卖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公正廉洁、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基层菸草专卖执法队伍。其次,要追求与社会的和谐,努力回报社会。江西菸草除了要努力践行国家菸草专卖法和贡献税收外,还应主动承担社会慈善事业。如各地方菸草公司可以救助本地的贫困大学生甚至创办希望小学;也可以在大学设立奖学金,赞助体育专案等等。这些不仅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了江西菸草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综述

企业文化是在美日企业管理较量的背景下产生和兴起的。在管理变革思潮的推动下,这种将西方管理理论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社会经济开始衰退,与此同时,依靠美国扶持,并大力学习美国管理的日本,却在经济增长上创造了奇迹。美国发现日本的企业经营效率高于美国企业,日本的管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引起了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

威廉? 大内1981在《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指出企业管理方法被文化所包含[1]。

托马斯?彼得斯1982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寻找优势》提出企业管理的八大品质,可综合为以关心顾客、不断革新、以人为核心的观点[2]。

阿伦? 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1982合著的《企业文化》指出企业文化包含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礼仪和文化网路,杰出而成功的公司独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以上三部著作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3]。

西方企业文化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派别,一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沙因教授Edgar H.Schein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对其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二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为代表的定量研究,他们通过定量分析对企业文化进行测量、评价和诊断,但因过于量化而不能够深入组织文化内涵的研究而受到质疑[4]。

基于以上基础上,本杰明?斯耐得1990Beenjamin Scheider在《组织气氛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工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并将使企业文化力度量化为绩效指标。霍夫斯帝德Hofstede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拓展了几个维度,制定出企业文化研究量表。

目前,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研究主要以量化的方法为主,试图将无形的企业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制度、规范等加以考评,以达到强化企业文化的目标。

1.2国内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也备受关注。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分为大陆派和港台派。在香港、台湾多采用霍夫斯帝德Hofstede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如陈正南、黄文巨集的《成功企业之企业文化型别》,徐联恩、赖国茂的《企业文化属性与企业绩效》,占德干、张炳林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刊载在“管理世界”等等。

而在大陆,学者多青睐于沙因Schein式的“深入”、“参与”、“观察”、“阐释”的临床研究方式,如代表性的有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胡晓清1998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这种主流文化的缺失正制约著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王利平2000从总体上对我国管理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 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并对我国企事业单位提出了新颖的见解[5]。仲伟周等2000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化的企业人格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影像, 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运用满足顾客的多层次需求而在企业内产生一种最为完全的激励和认同机制,是对企业经济手段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好途径”[6]。

总之,国内管理学界、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理论。由于我国多数企业正处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型期,其理论也侧重家族式管理文化研究,试图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难题提供理论支援。

2企业文化的内涵

2.1企业文化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各种关于企业文化的观点,现代企业文化公司文化应该是企业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和经济文化的对映综合体。企业文化必须反映管理主体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形态,必须产生产业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必须形成明确的经营意识和经济利益观念以及相应的物质形态[7]。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可以表述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体现出管理者主体意识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2.2企业文化的构成体系

理论界把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层次。具体见下表所示。

1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即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二是企业的厂房、装置等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企业的物质文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性认识,进而决定顾客对该企业优劣的判断。

2企业行为文化反映出企业人的行为形态中的浅层企业文化,位于系统结构中的第二层。它是企业人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文化现象。

3企业制度文化又称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4企业精神文化,即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它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一种精神支柱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等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综合。

3现代企业文化的的几点思考

3.1企业文化要从小抓起

无论企业大小,历史长短,从企业建立的那一天起,就酿孕了企业文化的萌芽 ,也许这种企业文化是分散的、良莠并存的,但它都对企业的发展起著促进或阻碍的作用。企业历史越长,企业的文化积淀越厚,渗透力越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5年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被调查者同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这一说法,正是这类错误认识误导了我国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迟滞或“无为”行为。

企业文化建设有其自身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不可超越自身发展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不加引导,无为而治,而应该从企业的“幼儿期”抓起,在创业初期有意识的塑造企业文化建设,使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与素质提升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

3.2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塑造内涵

我国企业由于在对西方文化精髓的领悟不深,不可避免地偏离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许多企业内容为“团结、奋进、务实” 这种千篇一律的口号式文化,更是外在形式化的典范。打造企业文化也不是要求员工穿一样的服装,露出一样的职业化的微笑,这种表层的形式,是难以持续的,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内在理念,因而也无法形成有效达的文化推动力,进而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员工的创造力。

通过汇入CIS理念是提升企业内涵的一种有效手段。CIS理念并不非如同技术和经验那样可以简单“嫁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而是通过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大部分析出沉淀在企业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消费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较易地识别出该企业的差异性,从而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内涵软实力。

3.3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实施的保障

在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最满意的企业文化内容中,“行为规范”则居于最末位。可见,企业文化执行力的偏差与发力,使众多企业文化建设束于高阁,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做支撑。从企业文化构成体系来看,制度层的执行不力,使企业缺乏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制度文化的形成基于企业精神的制度化,即通过将企业精神体现于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管理大师德鲁克告诫我们企业管理者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而是必须做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在企业内部塑造一个执行力组织,确保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为提高文化执行力提高制度保障[7]。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在谈到其成功的秘诀时讲,对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大家都懂,我只是“JUST DO IT!”,这是对文化执行力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3.4确保企业文化贯彻的连续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只是一线之隔。企业文化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实施过程,因此,保持文化建设相对稳定的支援环境和贯彻的连续性至关重要[8]。

然而,在企业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企业领导层更换的同时,也把领导个性风格和管理模式隐性地植入企业,这种文化理念的频繁变更久而久之会使员工丧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兴趣和信心,对外也难以树立稳定、统一的企业形象。只有持之以恒地灌输企业文化意识,用企业文化思想来指导员工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使文化在员工心里生根、发芽,以至开花结果。

隆平高科企业毕业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最有创造力、最具经济增长潜力、最重要的资源。现实经济生活中,以企业家或管理人员价值投资入股的现象越来越多,企业对有贡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股权或期权等方式进行奖励也越来越普遍;当企业进行整体资产交易时,买卖双方的劳动力组合效益是有差距的,尤其是高科技行业与技术性较低的行业,这种人力资源的差距非常明显,而且这种差异对企业以后的发展会产生持续的影响。由此可见,作为唯一能动的、活的资源,人力资源价值如果在交易过程中不予考虑,会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形成产权交易和各类资本业务的误区,损害当事人的权益。 在理论界,关于是应否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评估,还存在一些争议。一些评估理论工作者认为人力资源不是无形资产,不应当对其进行评估,但是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被认为是企业拥有巨大经济价值的资源日益受到重视,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则显得相对滞后,从而导致长期以来对企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没有进行量化研究,以至使许多由企业培养的、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员工自身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而无偿地流入其他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日趋完善,人力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企业管理、技术等人员的投资入股、股权分配等现象的出现,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要求也越来越多。2000年5月31日,在深交所上网发行的隆平高科开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先例,"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以其姓名权首次投资入股上市公司,他获得了上市公司支付的姓名权使用费580万元,并以319.6万元折股250万股,占隆平高科发行新股前总股本的5%.这充分说明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一)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已经进入商品市场。这一方面意味着如何培育、发展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源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争得主动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劳动者只能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选择工作岗位,因而接受教育、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价值也就成为广大劳动者的自觉行动。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体系,有利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本身的价值做出合理估计,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的合理流动,避免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我国已延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分配原?quot;的重大理论突破,它影响到现实生活中,就是用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事项已经发生。例如,股份合作制改造中赠送给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干股",以及在企业合资、合作中出现的"管理股"、"技术股"等等,都是对人力资源个人所有权以及用人力资源投资的承认。 (二)第三产业队伍的壮大使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势在必行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许多人流向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三产业多是人力资源密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咨询业、科研单位、教育部门、中介机构等行业,因此,人力资源也就成为了第三产业的决定性资源,这些企业可能物质资源极少,他们拥有的主要是掌握高科技和先进知识的人力资源。可以这样说,在第三产业中,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其价值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对第三产业人力资源价值进行正确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是防止企业资产流失的必要手段目前,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贸易往来将会日益频繁,人力资源的流动也会日渐活跃起来。为维护中国公民的正当权益,避免我国人力资源的流失,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过去很长时间以来,由于中国很多企业不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看待,对人力资源价值缺乏正确认识,更没有一套规范化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再加上不合理的分配机制,使得在中外合资时,中方许多专业人才、熟练工人白白地投入合资企业,造成了大量资产的流失。而在国外,许多企业都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而格外重视。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人力资源价值研究的日益深入,许多企业在与外商合资办厂时,对投入的人力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北京市贵友商厦与新加坡客商合资时,就对中方200名员工进行了考核评估,折价100多万元人民币作为中方的股资投入。 (四)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对微观方面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未来的长期超额获利能力上,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企业是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可以使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企业为了保留和争取人才,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如提供在职培训,加强岗位教育等,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效益提高奠定坚定的人才基础。 在理论界,有些人认为,人力资源价值难以量化,因此人力资源价值无法进行评估。的确,由于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特殊性,其价值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很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很难进行精确的计量,因此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在实际操作上会有很大困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从理论上和现实中分析,人力资源价值具有评估的可行性。二、人力资源评估的可行性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为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提供了前提保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虽然在理想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劳动者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此时劳动力不再是商品。但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不成熟、不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劳动力仍然具有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者虽然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但不能直接支配生产资料,必须通过国家来行使使用权。同时,劳动者的就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对收入与劳动力成本以及个人偏好的权衡,通过相互间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集体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赚取工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和价值被雇佣者集体占有,因此,他们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至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一样,必然成为商品。 (二)人力资本中心论的确立为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投资的结果,包括企业家的决策能力、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技术人员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工人的劳动技能等。多年来,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的足够重视,通常不把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看作资本,而仅对除人力资本以外的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看作资本,因此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仅指非人力资本。近代企业组织是按照"资本中心论"的原则建立的。它认为,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只要有了资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单位,资本在财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资本不仅在社会增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是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资本中心论"的观点受到人们的怀疑。首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推动企业成长和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不是非人力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其次,非人力资本在企业结构中的地位开始弱化,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模式与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相冲突。日本、美国一些企业相继进行了改革,改变原有利益分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资本中心论"原则,从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权益成为必然。这样,"人力资本中心论"的观点确立。人力资本中心论观点的确立,使得人力资本投入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企业的一种成本,而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在其产权变动时,应当进行评估。 (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为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边际效用价值论从各自的角度对商品的价值及价值决定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劳动价值论从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角度阐述了人力资源价值的质的规定性,而效用价值论则从人力资源为企业、组织等所提供的效用角度论述了人力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以这两种理论为依据,可分别运用成本法和收益法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 (四)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为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建立,人们开始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研究,许多会计学者就适合西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会计核算模式、计量方法、会计报告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并形成了理论体系。我国会计理论工作者从80年代也开始了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进行核算的方法。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为我国进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环境为进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提供了现实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将企业推向市场,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拥有一批精明的管理人员,掌握最新技术及信息的科技人才及熟练工人。为此,企业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重视并奖励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管理及科技人员,培训现有职工,全面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管理、技术及操作水平。经济体制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观念更新,客观上承认人是有价值的组织资源。随着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中心的开放,劳动力作为商品有了进行交易的场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双向选择,人的"价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创造了条件,并使其方法的应用成为可能。不到八千字,见谅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整理科研所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论文,以供参考。

一、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和支柱,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借鉴、创新的新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财富》杂志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于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着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些公司保持了长盛不衰。”

现代企业文化的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的饱和、产品的同质化、服务的攀比性,已经迫使竞争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迫使企业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及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使得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建设自己的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其成功的企业有很多。这里有老牌的北京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还有新生的山东青岛海尔集团、广州的五羊本田摩托公司。显而易见,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并将这一企业文化理念去管理企业,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的作用如下:

(1)能把握和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导向的作用;

(2)能塑造和提升企业的形象,具有提升的作用;

(3)能吸引和团结企业的员工,具有激励的作用;

(4)能保持员工的稳定,增强员工的信心,具有稳定的作用;

(5)能统一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意识,具有约束的作用;

(6)能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有教化的作用。

二、建设科研院所企业文化的意义和必要性

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全国各省区各单位在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下大力气打造自己的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在万变之中,求这个“宗”,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这个“宗”就是企业文化。有人说:“一个企业成功几年靠机遇,成功十几年靠权威和手段,成功几十年靠管理,成功上百年靠文化。”企业文化的奠基人劳论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人们已经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当今市场的激烈的竞争中,从表面看是单纯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同时,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完整的管理体系,建设具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形成本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由此可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型企业的雏形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但是转制科研院所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其思想观念如何转变,经营意识如何建立和提高。这些都是转制科研院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目前,科研院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彻底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中走出来,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旧思想,旧观念(计划经济时期,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都由政府部门拨付和指定)。全面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二是要制定发展纲要和经营策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长效运行机制,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三是要立足自己的产业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和渠道,逐步形成一条自主创新的产业链;四是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科研院所以改革为契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建设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系统的科技型企业,必须依靠文化的力量,借助文化的渗透力,建设自己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例如:北京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的“聚五羊灵气,取本田精神,创世界一流”。从他们的企业精神不难看出,这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彰显了本企业的鲜明个性。因此,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应该秉承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借鉴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理念,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精心构筑自己本企业的文化体系。

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将事业型单位转变为科技型企业,由依赖型转变为自主创业型,这一重大的变革,标志着新型科技型企业的诞生。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不仅给科研院所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者生存勇者上。面对机遇与挑战,科研院所必须冷静地分析和思考,认真地研究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下大力气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价值观念还停留在“大锅饭”的氛围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很模糊的,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这些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是科研院所不可回避的,又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诚然,科研院所要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科研体制的改革,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打破“大锅饭”的旧观念,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不利因素。除此外,还要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号召力,渗透力的作用,借鉴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理念,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战略。

三、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优势,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

全国开发类科研机构有5000多家,职工总数约56万人。在这些科研院所中,大多数具有成立时间早,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殷、各类人才济济、文化底蕴厚重的特点。另外还有一支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坚强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此可见,科研院所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行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文化基础较好。因此,建设一个以企业文化为灵魂、以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形象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的企业文化,是完全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科研院所有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科研院所大多数是在建国初期成立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中,科学技术领域更是一片空白,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更多,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老一辈知识分子,克服种种困难、不畏艰难、不计个人得失,在一穷二白的国度里,建立了多行业多学科的科研体系,并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科研队伍。他们的这种坚韧不拔、敢于开拓、勇于奉献的创业精神,成就了科技界的事业基础,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并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科研院所有自己的人才优势

转制科研院所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从整体上看,其文化结构、知识水平、个人素质都比较高,他们是单位的骨干力量,对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激励他们的斗志和创新能力,把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和单位的荣辱与兴衰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才能与集体的智慧结合起来,显得极为重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好,确立一个大家认同的价值观体系,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为单位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三)科研院所有技术成果的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奋斗,科研院所不仅聚集了大批的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而且获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老一辈科学家和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克服种种的困难,开创了科学技术的崭新天地。在国防科学、机械制造、生物工程、医药化工、石油冶金、电子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甩掉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帽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享誉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他的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今他又创立了“隆平高科”的品牌文化,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可见,科研院所可以利用自己的科研技术成果,为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注入活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当前,转制科研院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但是,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停滞不前。要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不畏艰难,勇于开拓、乐于奉献、敢于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单位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成果优势、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特点,将优势文化概念,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之中,确立本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燃.浅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J].北京:中国外资,二零零八,(6).

[2]王孝清.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经济师,二零零八,(1).

[3]曹宝玺,等.科研院所为何治不了旧病又添新愁[J].上海:畅享网,2009.

[4]朱振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J].云南:新华网云南频道,2009.

推荐你去淘宝的:翰林书店,这个店铺应该能下载到这类论文。我去下过,很及时的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论文题目

谁有比较新点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给我参考一下,大概有六千字左右的我擅长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的来源及其缓解方法2、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分析3、企业管理中认同的研究4、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5、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探讨6、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7、组织结构创新与学习型组织构建8、企业购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之研究9、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10、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11、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12、谈电子商务对企业网络营销的影响13、我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展网络营销14、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理性思考15、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6、加强民企品牌形象建设的探讨17、谈品牌寿命18、浅谈绿色营销19、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前景20、关于企业员工无效率流动的博弈分析21、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2、企业使命与员工绩效关系探讨23、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24、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对策25、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26、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27、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思考28、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29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32、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探析33、中国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研究34、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35、浅谈跨国并购企业的跨文化管理36、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考3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8、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借鉴39、浅析物流危机管理40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41、关于做强中小流通企业的方略思考42、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43、谈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44、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45、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对策46、论企业核心竞争力47、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探讨48、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49、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50、论组织发展与变革51、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52、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53、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54、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55、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56、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57、论企业战略联盟58、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59、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60、关于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探讨61、中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比较62、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63、论企业核心竞争力64、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问题的研究65、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66、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67、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68、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69、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70、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71、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72、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7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74、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5、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6、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77、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78、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79、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80、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81、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82、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83、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84、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8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86、论管理创新87、中国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初探88、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89、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90、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91、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92、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93、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94、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95、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96、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97、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9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99、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100、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101、中外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102、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10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104、品牌战略与对策105、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组研究 106、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107、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108、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 109、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110、浅析ERP与中国企业管理111、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113、我国公司监事制度之初探114、论企业定价115、论企业创新网络的建构原则116、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研究11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毕业论文你不自己写还想咋的,自己写吧孩纸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一、收入、成本核算问题高新技术企业,收入、成本核算的难点主要是收入确认问题和收入成本配比问题,以软件生产、开发企业最为典型。由于针对软件企业会计处理的规范文件或准则尚未出台,各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存在较多相异作法。一是以实际收到款项作为确认收入的依据;二是以开具销售发票为确认收入的依据(为大多数企业采用);三是按与客户签订的协议条款,在产品开发完毕并收款时确认。笔者认为,从行业的发展特点来看,软件企业收入的确认应突出稳健性原则,区别对待。我国软件企业一般致力于开发应用软件,其中一类为软件生产,即在已开发软件系统的基础平台上,根据不同客户的特殊需要稍做改动,进入应用阶段;另一类是软件开发,受客户委托而从事特定软件研制活动,全部或大部分尚处于科研开发阶段。笔者认为,第一类业务较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客户也较容易对结果予以确认,可在完成整个项目后根据签订的合同确认收入;但考虑到其毕竟不同于一般企业销售商品的行为,尚有运行是否成功等不确定因素,最好能得到客户的书面确认;当然,如果与客户签订是一揽子软件开发协议,当某一阶段完成并得到客户确认时,也可以确认收入。对于第二类业务,由于开发工作本身是否成功、运行结果如何,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收入的确认也更为困难。一般的软件开发协议往往对产品的适用性有苛刻的条款,需待项目开发成功、调试完毕并经合理的使用期证实无重大缺陷,对方才会出具验收合格证明,开发企业方能收到全部款项。实际上,客户为保证得到完善的售后服务,一般倾向于拖延出具验收合格证明。因此,这类业务如根据合同进程和客户确认作为确认收入的条件,不但不够稳健,实务中也很难做到,应以实际收款额配合合同进程作为确认收入的一个主要条件,相关销售成本的结转可参照建造合同的核算方法。这样既利于操作,又体现稳健原则。收入、成本的配比问题:根据笔者在实务工作中的观察,大多数软件企业只对销售的硬件核算成本,而软件的生产、开发活动所产生的人员工资、投入的机器设备(将来一并出售给系统用户)和易耗材料成本均计入当期期间费用。这种核算方法客观上造成主营业务利润组成中无软件成本,且每个期间由于生产开发的项目不同而容易发生期间费用的畸高畸低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参考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建立生产、开发明细账,分别核算每一个项目的成本,并在该项目收入实现时相应结转成本,使之较为符合配比性原则。二、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定义如下:无形资产是指企业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商誉等。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进步,理解以上定义时不应仅局限于准则罗列的项目,还应包括更大范围的内容,如近年来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具有突出作用的人力资源、ISO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绿色产品使用标志、互联网域名注册、企业自创的非专利技术等,均应纳入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制度》中还对首次发行股票公司的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价值作出了特别规定,即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这一规定从稳健的角度出发,限制投资者以远高于账面值的无形资产投入高新技术企业,从而减小风险。但是,这一规定使决定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市场价值的无形资产无法得到客观和充分地体现。事实上,上述限制条款已导致实务工作中出现变通做法,即投资者先以现金投入,然后再以该部分现金去购买相应的无形资产,非但达不到制度制订者的初衷,反而增加了不规范性。因此笔者建议制订者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对该条款进行修正。二、财务报告披露范围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报告披露,最为突出的是关税方及其交易的披露和其他无法在表内列示的企业资源披露问题:其一,该类企业成立时往往仅有相对较少的启动资金,在创业阶段主要靠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工作,使企业拥有较社会平均水平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国内相当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软件行业,在尚未引进风险投资之前,其主要投资者常集中于少数人,公司管理层也常出现家族色彩,主要投资者或与主要投资者个人关系密切的亲属,及上述个人在国内外另行注册的公司,均成为关联方。出于避税或其他一些因素的考虑,主要投资者往往会在全球各地注册一些公司,并与本公司进行关联交易,这样,公司的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变得错综复杂且具有一定隐蔽性,给公司会计报表的充分披露带来困难。因此在新颁布的招股说明书披露要求中已规定应披露最终控制者、核心技术人员等,以防误导投资者。其二,具有重要价值的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价值因传统计量手段不能适应,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了会计报表使用者全面、真实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笔者认为,除部分无形资产可以按本文第二点所述的方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外,还可以采用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全面披露的方法作为补充。比如,企业主要管理者的情况,核心技术概况、已获得的国际认证资格、评定的信誉等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环保达标等级等等。应属工商结合,研发过程属于工业,销售时属于商业。研究开发费的核算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应在“管理费用”中设子科目“研究开发费用”,借: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贷:银行存款等研究开发费用包括:材料费、研发人员工资、研发设备折旧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研究开发费用应按研发机构人员工资,研发人员差旅费、研发设备折旧费等明细设置三级科目。研发人员工资:是指研发部门(技术中心)人员工资以及专为开发项目聘请的专家等人员的劳务费。研发人员差旅费:是指研发部门(技术中心)人员的差旅费用和用于科研技术交流为目的的相关人员的差旅费用支出。研发设备折旧费:包括研发部门(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和中间试验设备的折旧,对于与生产共用的设备,可按受益台班(或者工时)计算折旧后,将用于研究开发和中间试验方面的折旧额计入。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收入和其他补贴收入以及企业取得的返还减免流转税收入,内资企业记入“补贴收入”科目,外资企业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本科目既包括应税补贴收入,又包括免税补贴收入。税收规定:企业取得的免税补贴收入,必须有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凡不能提供的,一律不得免税。软件企业生产的软件产品,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的增值税的退税款,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研究开发软件产品,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园区管委会的返还税款记入补贴收入,应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在本期发现前一期或前几期会计差错。这类差错可归结为两类:一类为不影响损益的计算;另一类为影响损益的调整,需要在发现时调整损益。对于前一类直接调整相应科目即可;对后一类问题,税法规定:会计差错不论重大与非重大,均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反映。另外税法规定,企业年终申报纳税前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应纳所得税调整,应作为会计报告年度的纳税调整;企业年终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应纳所得税调整,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关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纳税处理:由于新申报表已经没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项目,纳税人要在纳税申报时分析处理。一般情况下“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中以前年度应扣未扣各类项目的借方发生额,由于税法规定不得在以后年度扣除,不能在申报表中的扣减项目中反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属于应计未计的收益应单独补交所得税后,将应补交税款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第七十六行(期初多缴所得税额)用负数填列,实际上交数在第七十七行(实际上交所得税额)填列。对于纳税人自查或税务机关检查出的以前年度应补税的各类问题,应单独计算补税。一方面纳税申报表事项应反映对纳税所属期税款的计算;另一方面将以前年度的各类收益并入当期,有可能冲抵当期亏损。税率式优惠即直接减低适用税率,例如:对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适用税率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率式优惠属于法定减免,并且在申报表中不直接反映减免的所得税额,一般不作减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只需按照实际应缴税额计提并缴纳所得税题目要问指导老师,他最清楚

毕业论文企业新闻写作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步骤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步骤包括什么内容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步骤,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确定选题。新闻学专业于撰写学士论文前的一学期,预先将经过学院审核认定的选题印发学生参考、选择,确定选题并编写论文任务书,提出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符合选题原则的情况下,允许学生自己提出或变更论文题目,尤其鼓励学生在毕业实习或其它社会实践环节中,根据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与实践单位负责人、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或变更选题。但是,必须经过学院认定后,办理必要的手续,方可认定。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每年所指导的毕业论文选题应有所不同。

2.论文调研。选题确定后,在规定的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时间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收集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已有的成果,了解实习单位和其他单位已有的做法及其效果,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3.编写论文提纲。编写提纲就是要理清思路,形成论文的逻辑体系和框架结构,明确选题的主要层次和论述重点,并经指导教师审阅确定。

4.撰写初稿。依照确定的论文提纲,写出论文初稿。并就论文的题目、论点、结构、所选材料、段落和句子仔细推敲、修改、充实和提高。尤其要注意科学性和适应性的比较和取舍。

5.论文定稿。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后,应依照指导教师的意见,进一步对论文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删改、调整和变换。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几易其稿,使文章脉络清晰、主次分明,更具说服力。再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定稿。定稿后的论文必须用计算机打印,然后递交指导教师审阅。

6.答辩。

知识扩展: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001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评“用事实说话”

003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新闻传播效果论

016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论新闻客观性

020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看你写的是什么类的文章。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 文 选 题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博客现象研究 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 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 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论采访的技巧 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 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