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山东省图书馆期刊网

发布时间:

山东省图书馆期刊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您好,山东省图书馆不能免费下载知网文章的,可以登录中国知网的网站,充值成会员后,才能下载文章的。

帮你下载: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期刊/豆丁/百度文库/道客巴巴 的文档!有需要的朋友,请在百度里搜索“佳丽秀jialixiu ”,打开 jialixiu 首页,在首页左下角点击“期刊文档代下”的链接,按说明进行操作!

贵州省数字图书馆官网期刊

直接使用省图书馆拥有的数字资源

O。对于规范期刊的排练,有着明确规定,不同类型的期刊所对应的编号也不一样,贵州数字图书馆的期刊专业检索中作者单位用O表示。贵州省图书馆成立于1937年5月,前身为贵州省立图书馆,1956年正式定名为贵州省图书馆,1959年由贵阳市科学路迁到现址北京路130号,1996年重建,建筑面积为2.44万平方米。

吉林省图书馆主办的期刊

指的应该是《图书馆学研究》杂志吧?属于CSSCI期刊,即南大核心期刊。简介如下:

《图书馆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79年,主办单位是吉林省图书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半月刊,分为理论版和应用版。截止2010年共出版251期,主要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文献学等与信息管理与传递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主要栏目:基础理论研究,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管理,信息资源建设,分编与检索,信息服务,参考咨询等。

是的。《今天》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吉林省总工会主管的一本拥有双刊号:CN:22-1084/C,ISSN:1002-3917的教育类合规期刊。《今天》是省级期刊,由吉林省总工会主管,吉林省总工会主办的教育类优秀期刊。已成为全总和吉林省名牌期刊,连续多年荣获吉林省双十佳期刊、社科类-级期刊称号,是吉林省的名牌文化产品。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北京图书馆北京市文津街7号(100034)2图书情报工作中科院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中关村科学院南路8号(100080)3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图书馆(100871)4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复兴路15号(100038)5图书馆杂志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200031)6图书情报知识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学院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430072)7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国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学会等北京2413信箱10分箱(100081)8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中关村科学院南路8号(100080)9情报资料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北京张自忠路3号(北京1122信箱)(100007)10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长沙市韶山路38号(410011)11图书馆论坛广东图书馆学会等广州市文明路211号之一(510110)12图书与情报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兰州市滨河东路250号(730000)13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宁夏图书馆协作委员会等银川市新市区同心北路(750021)14情报科学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工业大学情报科学研究所长春市人民大街142号(130022)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天津市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天津市复康路15号天津图书馆A区(300191)16图书馆建设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市文昌街22号(150008)17情报杂志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1. 目录学的目的和定义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0,42.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上)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23.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下)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34. 试评《世界地名词典》 世界图书,1981,115. 图书馆员与工具书 图书馆学刊,1981,16. 喜读《中国百科年鉴1980》 世界图书,1981,27.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上) 图书馆学研究,1981,68.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中) 图书馆学研究,1982,29.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下) 图书馆学研究,1982,410. 试论图书发展的动力及规律 云南图书馆,1982,411. 怎样查找古人的室名别号 文史知识,1982,1012. 功魁祸首:评乾隆编四库全书 黑龙江图书馆,1982,213. 史籍类型发展之流源: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一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2,414. 史学研究指南 世界图书,1982,415.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断想 高校图书馆工作,1982,416. 中文工具书的比较研究 山西图书馆学刊,1982,117. 试评《弹词叙录》 文献,1983,1518. 建阳余氏刻本知见录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3,219. 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赣图通讯,198320. 自学青年的益友:工具书 益友,1983,221. 史部类目发展之源流: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二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3,122. 试论坊刻在中国书史上的地位 青海图书馆,1983,123. 中国书史上的数量统计与规律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324. 汉魏石经不应混为一谈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4,425. 小议闽刻“京本” 图书馆杂志,1984,326. 掌握中文工具书的一个好方法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4,127. 中国古代的民间刻书业 百科知识,1984,628. 稿本抄本写本:再谈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图书馆学刊,1984,329. 敦煌石窟遗书与书史研究 图书与情报,1984,130. 抓住高校特点开展情报服务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431. 怎样查找古代典章制度 文史知识,1984,532.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上) 文献,1984,2133.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中) 文献,1984,223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下) 文献,1985,2335.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上)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136.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下)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237. 明代小说家、刻书家余象斗 明清小说论丛 第四辑,1985,1038. 图书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539. 我国年鉴编纂出版的回顾与展望 图书情报工作,1985,4;新华文摘,1985,1140. 中国辞书之最 书海(香港),1985,841. 我国辞书事业的黄金时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5,442. 关于《中国图书馆年鉴》的探讨 黑龙江图书馆,1986,343. 关于论文写作的一次讲评 图书馆界,1986,144. 论年鉴研究体系的建立 辞书研究,1986,345. 年鉴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6,146. 期刊数量与质量琐议 情报资料工作,1986,447. 掌握工具书的好方法:比较研究 大公报(香港),1986,3.148. 试析“无书世界”与“无纸世界”:图书学探索之二 图书情报研究,1986,149. 建立工具书学的需要与可能 图书馆界,1986,450. 近代译书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1987,151. 治学的利器:工具书 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87,2.552. 关于图书流通利用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工作,1987,153. 大学生谈辞书出版 出版发行研究,1988,454. 读者需求至关重要 新闻出版报,1988,11.1655. 年鉴与社会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8,2-356. 中国图书馆教育 图书馆学刊,1988,157. 重复影印《四库全书》实无必要 新闻出版报,1988,4.3058. 试论图书流通史的研究:图书学专题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88,359. 《四库全书》影印质疑 群言,1988,560. 从影印《四库全书》谈起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361. 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8,262.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1)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563.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2)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664. 读者类型及其需求分析 图书馆员,1989,265. 读者需求与出版社的责任 新闻与出版,1989,366.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40年(1949—1989) 图书馆学通讯,1989,167. 佛教传播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一 编辑之友,1990,168.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上) 编辑之友,1990,269.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下) 编辑之友,1990,370. 民间坊刻与我国早期出版印刷业: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三,编辑之友,1990,371. 坊刻的特点及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四 编辑之友,1990,572. 活跃在大学师生中的常年书评活动 中国图书评论,1990,373. 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年鉴学体系:“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系列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90,374. 闽北纪行 出版史料,1990,475. 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0,476. 年鉴与读者 图书情报论坛,1990,377. 图书的未来 新闻与出版,1990,378. 中国出版专业教育十年(上) 出版与发行,1990,279. 我国年鉴事业十年 世界图书,1990,480.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上) 编辑之友,1990,681.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下) 编辑之友,1991,182.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利用年鉴情况调查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183. 北京雕印的汉文大藏经 津图学刊,1991,184. 大学生的书评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1991,885. 读者评年鉴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186. 公私兼办的书院刻书: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七 编辑之友,1991,587. 关于年鉴性质的分析 图书馆刊,1991,488. 规模空前的宋代地方政府刻书事业 编辑之友,1991,289. 论年鉴史前史的研究及其启示 图书与情报,1991,190. 年鉴的定义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291. 私家刻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八 编辑之友,1991,692. 我国年鉴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出版,1991,893. 中国古代的刻书世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4.2594.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趋同说 青海图书馆,1991,395. 独具特点可贵的经验 广州日报,1992,10.2596. 私家刻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九 编辑之友,1992,197.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上) 编辑之友,1992,298.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下) 编辑之友,1992,399.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上) 新闻与出版,1992,2100.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下) 新闻与出版,1992,3101.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 山西图书馆学报,1992,1102. 我国的出版专业教育 中国出版,1992,4103. 寸草报春晖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3-4104. 拓展教学研究空间,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图书馆学研究,1993,1105. 再论年鉴的价值和作用 图书馆建设,1993,5106.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3107.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续)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4108. 90年代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趋势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4,1109. 1990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商务工具书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3110. 丰硕的成果,显著的进步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5,1111. 汉魏石经辨 东方文化,1995,4112. 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5,2113. 儒家石经及其影响 紫禁城,1995,4114. 紧跟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1996,1115.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2116.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纂工作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117.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龙吟 中华文化之光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118. 跟紧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 1996.1119.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2120.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6年8月121.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辑工作手册 1996年10月122. 官私藏书楼 , 紫禁城 1997年第6期123. 图书馆对年鉴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论文集,1997.5124. 试论缪荃孙藏书 ,江苏图书馆学会. 1998年5月125. 中国古代图书文化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年7月126. 《略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 《图书情报知识》 1999年第1期127.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 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东方学志》第一零六辑1999年12月 ,《出版科学》2000年第1~2期128. 《私人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贡献》 载《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99年7月129. 《怀念导师 继往开来——兼论中国早期印刷文化的源与流》载《一代宗师——纪念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1999年11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30. 《中国古代藏书家的历史贡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9年 第一期131.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二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9期转摘132. 《出席“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究会”侧记》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年第1期133.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在宋元时代的发展与传播》,《北京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134. 《关于世界印刷文化起源的讨论》,《出版发行探究》2000年第3期 台湾《印刷会讯》 2000第5至8期连载135.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中国出版》 2000年第10期136.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概论》《图书馆》2001年第1期 8千字137. 《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早期传播的力作》《出版科学》2001年第1期138. 《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文化的思考》(上)(下)《出版科学》2001年第2~3期139. 《中国年鉴的改革创新之路》《年鉴信息与研究》2001年3期140. 《海峡两岸图书馆年鉴之比较》《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年4期141.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142. 《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 《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143. 《不该发生的论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9月3日第7版144.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贡献,(东京)第一届东亚出版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12月145. 《试论出版史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肖东发《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2期146.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祥地》肖东发《中国印刷》2002年3期147.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肖东发《出版科学》2002年3期148.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印刷术的东传》肖东发 (台湾)《印刷会讯》2002年2~3期连载149.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历史贡献及其人文精神》肖东发 第二届“北大论坛”2002年11月发言《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150. 《中国藏书文化的探索与发展》肖东发 《开放的藏书楼 开放的图书馆:纪念古越藏书楼创建百年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151. 《印刷术发明权的论争并未止息》 肖东发、姚雪 《中国印刷》2002年11期152. 《精益求精 再创辉煌》 肖东发 《中央电视台年鉴》2002年153. 《中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肖东发 《编辑之友》2003.1154. 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2003.1155. 《出版起源五讲》 肖东发 仝冠军 《出版发行研究》2003.2 4千字156. 《中国传统媒介的形制与规律初探》 李云 肖东发 《山西师大学报》2003.2157. 《论中国出版的起源》 肖东发 仝冠军《出版史料》,2003(2)158. 《网络检索与传统工具书的较量》 肖东发 姚雪 《中华读书报》2003.3.19159.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出版科学》2003.1160. 《出版与社会:出版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肖东发 仝冠军《中国出版》,2003、8161. 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肖东发 出版经济 2003年第12期162. 关于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论证与调查分析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 期163. 核心期刊评价功能问题研究综述 李云 肖东发 浙江学刊 2004年第.4期164. 让文化产业为古都北京插上翅膀 肖东发 文化经济参考 2004.4165. 《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刋》序 肖东发 出版史料 2004.4166. 年 鉴 与 皮 书之争——试析近年来我国出版界的年鉴热和皮书热 能向群 肖东发 出版经济 2004.12167. 《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肖东发 杨琳,《大学出版》2005.3168. 中产,一路行来 肖东发 企业研究 2005/02169. 《抓住历史机遇 提升专业教育 促进学科发展》,肖东发 杨琳,《中国出版》2005.12170. 图书馆建设要软硬两手抓.新华书目报,2006.3.18171. 出版媒介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走向 肖东发,杨琳,杨屹东,.编辑学刊 2006/03172. 中国传统图书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黄河文化论坛,2006.6173. 《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学术交流,2006.7174. 凤凰涅磐-新马书市纪行.时尚悦读.2006.9175. 藏书心事:那一楼的书,那一生的爱.时尚悦读.2006.9176. 东汉“熹平石经”刊刻活动研究.周绍良诞辰纪念论文集.2006.8177. 新时期中国书之书出版述评,常聪,肖东发.. 学术交流.2006.12178. 由传统出版走向跨媒体时代——探讨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之路. 肖东发,张文彦.国际新闻界. 2006.11179. 肖东发:立体化发展的中国出版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6 2006/12180. 北大燕南园的名人故居 . 大学.2007.04181. 出版人才的需求和出版教育改革 .科技与出版 .2007.0

山东大学图书馆毕业论文

目前馆藏纸本文献4434296册。

其中中文社科图书:1748668册,中文自然图书:1158146册,中文综合图书:60760册;外文图书:453773册;合订本期刊:中文社会科学:151548册,中文自然科学:143197册,中文综合:61758册;外文期刊合订本:209792;古籍:385546册;其他(学位论文等)61209册。

电子资源:数据库201个;电子图书:中文80万册,外文77万册;电子期刊:中文9556种,外文(全文)2.8万种;电子论文:中文315万篇,外文190万篇。

山东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0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珍藏丰富、在各高校中属于特色鲜明,居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九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收藏的古善珍本与碑贴字画,多达三万余件,明清版本的州府地方志收藏完整,颇具特色。

现有馆藏文件204余万册,文科图书占70%,线装古籍尤为丰富。现有馆舍15000平方米,分为新校图书馆大楼、老校分馆和邵逸夫科学馆文献信息中心三处馆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山东大学

1、登陆山东大学图书馆2、在“资源检索”栏目下,点击“电子资源分类导航”3、有各种数据库可供你选择,如果你查询中文的数据库,比如期刊,你可以选择“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这个是常用来查期刊文章的,各个学科都有,如果你想查外文期刊,你可以选择外文数据库下的数据库,常用的是“JSTOR”,这个比较全。如果你不是在学校校园网内使用,你只能用校园卡了,在登陆学校图书馆后,在“读者服务”栏目下,点击“电子资源校外访问”,选择你使用的宽带网的类型后,可以选择你要使用的数据库,但是需要用校园卡的账号和密码才能使用,密码是查询密码。总之,山大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还不错,应该基本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如果你想查的东西查不到,或者那期期刊不在数据库内,还可以通过“读者服务”栏目下的“馆际互借与数据传递”从别的学校图书馆得到,具体可以看学校图书馆网站,再者你可以使用google,有的时候可以找到作者发的workingpaper,效果也不错。使用愉快!

图书馆期刊部

大学图书馆期刊部岗位设置报纸是由专人专岗管理。图书馆期刊阅览部人员职责,1、负责现刊、报纸的取送工作。2、负责期刊的典藏工作。3、负责期刊的记到、上架、整理工作。4、按周期,负责报纸的装订、管理工作。

办公室是图书馆的行政业务办公机构,它集行政、业务、后勤、管理于一身,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馆员、服务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馆长制定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协助馆长了解分析全馆业务、行政工作运行情况,协调各种关系,确保全馆正常运行;负责图书馆大事记的整理与宣传报道;负责文书传递、登记、归类整理与保管;负责固定资产计划编制与管理;负责全馆各部门的统计工作,编制各种统计报表;负责人事档案、业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负责考勤、评比、奖惩及各类档案归类存档;负责图书馆日常财务收支;内外联系与协调组织安排有关会议,接待来访参观检查等工作;负责全馆设备及业务用品的添置、保管、调配使用和维修;负责全馆纪律、卫生、安全、保卫及馆舍维修安排;协助工会办理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福利工作;收集读者意见,处理读者纠纷,协助各部、室改进工作;承担借阅证的管理工作;负责毕业生离校手续;负责临时用工和勤工助学工作;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及馆内外临时性、突发性工作;我馆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2人。办公室全体馆员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推动办公室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迈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技术部成立于1995年,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中枢,参与图书馆现代化设备的规划与购置,并对引进的设备进行验收、安装调试到位。负责本馆资产的管理、登记工作,做好机房防盗、防火和防雷等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全馆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及数据的安全,确保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全馆网络管理与维护,做好IP管理及防毒、杀毒的有关工作,确保网络安全畅通。负责全馆的自动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以及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工作。负责图书馆软件更新升级及新技术的运用,向馆里提供技术建议与说明。负责对图书馆各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协助各部门工作。负责后台数据库的维护、整理,确保了各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转,及时升级后台数据库,定时清理沉余数据,对于错误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定期作好数据备份工作,建立完善、可靠的备份和恢复体系。负责图书馆网站的整体后台开发、版面设置、以及正常运营时的网站安全维护工作,保证图书馆网站是一个可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开放性、分布式、跨平台、个性化的门户网站,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为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研成果的新颖性而设立的一项工作,由具有科技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承担完成。通过查新能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等提供客观依据;为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快捷、可靠、丰富的信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检索中心(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黑龙江分中心),是国家中医管理局于1995年批准成立的,为首批国家级定点查新分中心,也是我省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查新单位。检索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大学本科2人。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尤其是医药信息资源体系较完备,为查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目前,我中心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的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在我省中医药信息领域居领先地位。除查新外,检索中心还开展了原文传递、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用户对信息的多层次需求。检索中心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广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中心全体同仁热忱地欢迎广大用户来我中心办理信息服务业务。流通部图书馆流通部是我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广大师生了解、认识我馆的主要途径,也是我馆与读者直接联系的部门。其承担了本馆纸质文献的阅览、外借和保管工作,并向我校全体师生读者提供馆藏图书的借还服务。下设医药书库、社科书库、外文书库、 古籍阅览室、样本书阅览室、 工具书检索室。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图书流通工作已全面实现了藏、借、阅一体的自动化管理,即:各室既是该类图书的藏书库,又是该类图书的阅览室,同时也承担着该类书的借阅工作,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藏借阅分离现象,是一种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方式。 流通部实行全部开架,便于读者自由选书,书架旁设有阅览桌椅供读者利用,各室出口直接办理借书手续。我馆古籍馆藏以中医药古籍为主,还收藏有大量丰富的文史资料。馆藏古籍全部按四部分类,排列参照《全国中医联合目录》,珍藏有明版的《黄帝内经》、《婴童百问》,还有许多清代珍贵的稿本、抄本,藏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汇聚我国历代典籍之精华,洋洋洒洒的文字,分量之厚重,成为我馆震馆之瑰宝。流通部的全体同仁正以饱满的热情竭诚为读者服务,流通部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为了读者及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相适应,切实满足读者教学、研究的需要。期刊部图书馆期刊部主要负责本馆的连续出版物采购、收登、装订和连续出版物编目、整理以及连续出版物流通阅览等工作。目前期刊部的期刊和报纸等资料实行开架阅览,全面对读者开放,但只能阅览不能外借。期刊部共有三个阅览区域,即医药期刊、外文期刊和社科期刊,图书馆的自习区阅览室目前也归属期刊部管理。医药阅览区主要为全校教师学生提供专业医药期刊的阅览服务;外文阅览区订购了国外英文、俄文、日文专业期刊,供教师以及研究生以上读者阅览使用;社科阅览区内主要提供国内社科类休闲期刊,为广大读者服务。该区还开设了教育、教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等类期刊的阅览专区,提供给教师读者使用。期刊部共8名馆员,副高职1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以上学历2人。馆员能根据所学专业在岗位上发挥作用进行各方面的情报咨询。期刊部利用期刊情报的实效性强的特点,为师生提供检索最新中医药信息服务以及定题跟踪服务。期刊部馆藏中文期刊1400余种,46000余册;外文期刊9000余册,110余种,外文过刊140余种。其中,医药期刊800余种,中医药期刊200余种,社科期刊400余种,报纸40余种。特色馆藏有:中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国医导报、国医杂志、针灸杂志等杂志均为建国前;浙江中医杂志、上海中医杂志、药学学报、中药通报等从创刊起收录今。采编部图书馆采编部主要负责图书采访、图书验收及编目等工作。在工作中根据学校购书经费的情况,各专业设置的需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图书的出版发行情况,准确收集、不断提高藏书质量,充分挖掘进书渠道,利用赠书,资料交换等方式扩大图书藏量,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办理各类中外文图书文献的验收、报账等工作。负责图书预订的数据输入工作,并在订单发出前对预订的图书进行查重。经常与各学院、系保持联系,并及时向馆领导反映文献购置费用的使用情况。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对到馆中外文图书进行分类,按国家著录标准要求做好数据或下载数据,著录工作要标准化、规范化。遵守各文种著录细则,确保编目的系统性和统一性。编制新书通报,打印财产帐,负责统计、分析读者新书利用情况,积极向学校师生推荐新书、好书。对入藏文献书目数据进行控制,随时或定时进行整理。采编部现有9名馆员,副高职称2名、助理职称4名、管理员3名,硕士以上学历4人。各位馆员都在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工作特长,我们的口号是:为全校师生采集最好的图书,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文献检索与利用教研室文献检索与利用教研室创建于1984年。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中医药信息检索的教育教学,先后多次为国外留学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多年来,教研室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试形式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教学研究成果“研究生文献检索教学法研究”、“中医药信息检索多维 — 贯通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21世纪医学信息检索工具的解构与重组研究”分别获1997年度、1999年度和2003年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文献检索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度教学方法改革优秀论文三等奖。教研室现有教师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1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教师分别获2000~2001、2002~2003、2006~2007、2009年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和师德标兵称号。教研室设有文献检索示教室。文献检索示教室位于图书馆三楼,面积约50平方米,有40个座位,备有《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中药研究文献摘要》、《中医大辞典》、《中药大辞典》、《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通释》、《中华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各科《年鉴》、《中国医籍考》、《中国丛书综录》、《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美国《医学索引》(IM)、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等数十种中外文检索工具。文献检索示教室主要供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文献检索实习使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