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论语》中说到的仁爱之道、孝悌之道、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等等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君子”这个词在《论语》一书中提到了一百零七次,可见君子的重要性。关键词:孔子;儒学;君子; 一、引言 《论语》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它当中提到的“君子之道”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做人的标准,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我们从这就不难知道,君子之道的内容就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二、君子之道 “君子”一词并不是孔子首创,在其以前的时代也曾出现过,但君子的指代与内涵却是多样的。有指国君的,如“《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临》。有指丈夫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而论语中君子是孔子系统总结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来,赋予了其新的内涵,论语中君子不再指国君(《论语》中“君”指“国君”),更没有丈夫的含义。而是指具有大才、大能、大得、大怀的人。君子是既不同于先而知之高不可攀的圣人,也不同于一般的士,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而知之达到的君子不器的人。 孔子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出现臣弑君、子杀父的情况,即“君不君,臣不臣,夫不夫,子不在”(《论语·颜渊》)。为了改变社会局面,恢复周礼,孔子寄希望于完美人格的君子身上,并以此作为自律和他律的准则。《论语》“君子之道”曾经影响一代代人,并且至今仍是人们垂范的形象。那么,孔子的君子之道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运用呢?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详谈。 1.君子怀德 君子之道的第一点说的是:君子怀德。君子怀德,是君子之道的始点。那么,德是什么?“德”主要是指“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君子首先就必须是个好人。说到“君子”二字,孔子坚持,品德第一,而不是人们所想到的学问和风度。关于“君子怀德”孔子是这样说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较为透彻的是宋理学家朱熹做的注解:“怀,思念也。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怀德”,指心存仁德;“怀土”,指心存占有;“怀刑”指心存法禁;“怀惠”,指心存利惠。按照朱熹的注解,君子和小人的差别,根本上是公与私之间的差别。以公共的利益为念,那就是君子;以个人、自己的利益为念,则为小人。这里所说的小人是指普通百姓,所以“怀土”、“怀惠”也是合理的,算不上恶。但是,即使是普通百姓,如果永远地思念立足的自家乡土而不去守护天良仁德,永远地思念私利恩惠而不去关顾社会法禁,那也就不是君子。   君子以厚德载物,则体现了 “土”、“物”与“德”三者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土”和“物”不能并列的与“德”比先后,因此得出了《周易》里的那句千古名言:“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象传》) “厚德载物”可以有两种解释,那就是把“厚”看成动词,还是形容词。如果看成动词,意思就是:先要培植、加重德性,然后可以承载万物如果看成形容词,意思就是:只有以厚重、稳固的道德为基座,才能承载万物。这两种意思,都以一个“载”字,来说明了“德”和“物”之间的主属关系。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对“德”产生侵扰的,除了“物”以外,还有“力”。事实上,很多人追求物,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在追求力。直到今天,在很多人心目中,炫耀财物比较庸俗,而炫耀力量却让人羡慕。因此,从古至今,更能够消解“德”的不是其他,而是“力”。应该佩服荀子,他那么及时地说了八个字:君子以德,小人以力(《荀子·富国第十》)这是在说立身之本。君子立身靠的是德,小人立身靠的是力。即使君子拥有了力,那也要以德为归,以力弘德。总之,天地万物之间,德就是最大的主宰。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亦柔亦刚。在中国古代的很多经典著作中,德,是一个宏大的范畴。在它的周边,还有一些邻近概念,譬如仁、义等。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德的“家庭成员”,当作“君子怀德”这一基本命题的延伸。一般来说,仁是软性的德,义是硬性的德。孔子对“仁”的定义是“仁者爱人”。于是,以后人们说到“仁”,总是包含着爱。至于“义”嘛,孔子则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什么是义?大致是指由德出发的豪侠正道。“仁”和“义”相比起来,“仁”显温和,“义”显强劲。一柔一刚,合成道德,然后合成君子。也就是说,君子怀德,半是怀柔,半是怀刚,面对着广泛不一的对象。如此广德,便是大德 蹈仁义而弘大德,只有大德,才能巍然屹立,与更广泛的小人行径构成系统性的对比。对于这个问题,唐朝的魏征做了简明的概括,他在《十渐不克终疏》中说: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 “好谗佞”这三个字,显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法典中的大恶条款。就是“习惯于用谣言毁人,热衷于以媚态奉迎”。这种人,当然应该被判定为缺德的小人。与之相反,君子的本质也在对比中展现得更加明确:“蹈仁义而弘大德”。 君子怀德说到底是将心比心,知道自己重要,也知道他人和知己一样重要。明于此,我们就会爱人如己,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最低限度也能做到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君子之德风君子之道的第二要点是——“君子之德风”,它紧随“君子怀德”之后。君子之德风的来源是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一段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大致的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德就像风,民众的道德则是草。风吹向草的时候,草就随风摇摆。凡是道德,便应成风。这一论述,恰好指出了君子的德行必须像风一样影响大众。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小人”,仍然是指社会地位上的小民,因此,小民也经常被称作“草民”。孔子主张,能够左右民众动态的风,应该是道德之风、君子之风。社会上,不管是风尚、风范,还是风俗、风情,这些“风”的起点,都应该包含着“君子之德”。这既涉及了当今社会走向,又涉及了君子职责。 仁者好告示人。在社会走向上,儒家反对放任负面力量。一个君子,如果自认为具有仁义大德,却默而不语,不做传播,那么,他对社会的仁义何在?对民众对大德何在?仁义大德是一种有对象的“他向行为”,涉及的对象越多,就越有价值。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说过“仁者好告示人”。在儒家看来,不“告示人”的仁德,就不是真正的仁德(跟现代“扩大自己的公开象限”不谋而合)。儒家的这一思想,如果用现代话语来表达,那就是:崇尚精英主义,否定民粹主义;主张道德应该传播,反对君子自闭。 君子的道德之风能吹得多远吗?对于这个问题,《尚书》的回答气象非凡: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认为,道德本是天意,不必寻找它能够传播开去的具体原因。只需立德,便能动天,一旦动天,天下尽归。这一古老的话语,乍一听带有开天辟地时代不容争议的霸气,却能让我们联想到德国哲学家康德关于道德是“第一命令”、是“天律”的论述。 德不孤,必有邻。在这一观点上,孔子则是“道德的乐观主义者”。他相信普遍的人性,随之相信天下的君子不会孤独。孔子的这个说法非常温暖,使很多弘德行善的君子即使一时感到孤独,也会保持信心。老子与孔子不同,并不是“道德乐观主义者”,而且也不希望真正有德之人过于自得(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但是,即便是他,也认为不断地积累道德就能无往不胜。他说: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五十九章)。墨家不喜欢儒家宣讲道德的方式,但在实践行为上,却是树立了令人感动的大德形象。他们的“德风”,往往以群体性的侠义壮举来传扬,令人振奋。总之,积极传扬仁义大德,是中国文化对于君子品行的一个重要共识。 在数千年之后,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做一个重要补充。无论是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德风”,还是《尚书》所说的“无远弗届”,都是在弘扬德的空间力量。德也具有很强大的时间力量,中国文化正因为一直以德为帜,延绵久远。 3.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之道的第三也很重要:君子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出自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成人之美”,按我的理解来说就是促成他人的好事。这里的“人”,并不仅仅是指家人、友人、认识的人,它涉及的范围极大,广阔无边。 跟“与人为善”的区别,孟子在《公孙丑》中所说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细细辨析,这里的“美”和“善”还是有区别的。例如抢险救穷、治病赈灾等等,这些也只能说是“与人为善”,而不能说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更多的是指帮助合作、消解误会、介绍益友、促成良缘等等。总之,“成人之美”更侧重在锦上添花的正面建设,而且具有一定的过程和形式以及享受。这也体现了“君子”与“好人”的微妙差别。“好人”必然会“与人为善”,但“君子”除了“与人为善”之外,还会“成人之美”。在灾难来临时,“君子”和“好人”都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在无灾的日子里,“君子”更会寻找正面意义的形式享受。为此,他们比“好人”似乎更高雅一点儿。 成人之恶是“成人之美”的对立面。 “成人之恶”当中的“成”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恶已经开始,要帮其完成。第二种可能就是恶还没有开始,从头酿成。第三种可能,攻善为恶,伪造而成。这主要是指用谣言、诽谤等手法玷污他人,造成一个传说中的“恶人”。与这三个“成”字相对应的“人”字也有了三种含义。如前所述,为“半恶之人”、“被恶之人”、“非恶之人”,但是三者的结果,都成了“恶人”。所以说“成人之恶”是一项“多方位、多角度的负面社会工程”。 仔细辨析了“成人之恶”,就能对“成人之美”理解得更加深入了。“成人之美”也是一项多方位、多角度的社会工程,只不过与“成人之恶”相反,“成人之美”都是正面的。大体上也分为三种可能:一、使还没有完成的美尽量完成;二、使未起之美开始起步;三、化非美为美,也就让对方由污淖攀上堤岸。 “成人之美”和“与人为善”,都具有明显的“给予”主动,都体现为一种带有大丈夫气质的积极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有选择做君子的机会,那是一种“水滴石穿”的修炼。因此我们无需等待和积累,君子之道就在一切人的脚下,而且,就在当下。既然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那么,如何在细微事件中快速评判善恶是非呢?孔子相信,评判的君子标尺就藏在自己的心底。那就是,自己不想碰到的一切,绝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去。这个标尺很简捷,也容易把握,因此,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下面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就为“成人之美”、“与人为善”找到了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行把握的内心依据。孙中山先生曾说,西方文化习惯于把自己的理念通过很霸道的方式强加在别人头上;而中国文化则认为,天伦大道藏在每个人的心底,只要将心比心就可以了。参考文献: [1]李瑞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儒家的人格养成教育思想[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1(01). [2]吴志超.儒家君子人格内涵及结构综述[J].大众文艺,2020(02). [3]马艳.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J].河南农业,2019(36). [4]王伊妮.浅谈《论语》之君子人格[J].现代交际,2019(05). [5]赖丽慧.孔子“君子人格”思想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02). [6]姜丽,周接兵.朱熹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学诠释——以《论语集注》为中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 [7]邵朴.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7. [8]梁洋.朱熹的《论语》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03). [9]丁海燕.思则务行  始则务终——《谏太宗十思疏》与《十渐不克终疏》比较杂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1(02).

是。在选择刊物之前,需要确定刊物的级别,毕竟要和自己的条件相匹配,避免因不符合期刊的要求直接被拒。期刊是一般是期刊中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的指标。作者如果要查询刊物级别,可以通过杂志的官网还有万方、知网这些权威网站查询,这样搜出来的结果也比较准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汤锐,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城市娱乐文化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一、论文(一)核心论文1.《追溯“贫困”——中国城市贫民新说》,《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14年第143期6月号,独著。2.《体育·性别·政治动员——以南国“美人鱼”杨秀琼为中心》,《广东社会科学》(CSSCI),2014年第3期,独著。3.《赌博与慈善:近代天津华商赛马会》,《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CSSCI)2012年第10期,独著。4.《辛亥时期知识分子关于“道德”的认知及实践——以吴稚晖、蔡元培“进德观”为中心的考察》,《学术界》(CSSCI),2013年第1期,独著。5.《“体育救国”的一个剖面:近代华北地区体育用品业初探》,《历史教学》(高校版)(CSSCI),2013年第7期,独著。(二)一般论文1.《辛亥时期女子道德改良探析——以上海女子进德会为中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独著。2.《近十年来恽代英思想研究综述》,《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1期,独著。3.《近二十年来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研究回顾与展望》,《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独著。4.《毛泽东撰写“体育之研究”原因之我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独著。5、《2011年天津史研究综述》,《天津社会科学年鉴》,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12年6月,第二作者。6.《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的留学教育——留美与留欧的比较》,《郑州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独著。二、著作参编《近代天津名人传略》三、主要开设课程:本科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

黑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3.20 14-238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1号 150018 4848310 北方论丛 双月刊 8.00 14-60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6305815 求是学刊 双月刊 5.00 14-25 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主楼111号 150080 6608815 学习与探索 双月刊 8.00 14-64 哈尔滨南岗区联发街62号 150001 6242279理论探讨 双月刊 6.80 14-156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74号 150080 6303931 学术交流 双月刊 6.50 14-166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4号 150001 6234711 学理论 月刊 4.00 14-52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5号 150076 484891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双月刊 3.60 14-126 黑龙江牡丹江文化街19号 157012 651120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2.40 14-215 黑龙江佳木斯吉林路139号 15400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3.20 14-217 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133号 150080 【吉林】社会科学战线 双月刊 9.90 12-28 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 130031 5652589长白学刊 双月刊 6.00 12-119 长春市前进大街35号 130012 510185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8.00 12-18 长春解放大路123号 130021 8922331-3664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8.00 12-21 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5685085-93991 文明导刊 旬刊 3.00 12-117 长春市人民大街55号省委主楼23室 130055 8942800 【辽宁】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 6.50 8-105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86120485 理论与实践 月刊 3.00 8-20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110006 22823286 党政干部学刊 月刊 4.00 8-210 沈阳和平区五里河18号 110003 23893581-6229 理论界 双月刊 4.20 8-3 沈阳沈河区万寿寺街20-1号 110013 2273921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5.00 8-74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110036 86864174 医学与哲学 月刊 5.50 8-122 辽宁大连市南石道街丙寅巷3号 116013 2496559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110004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5.00 8-151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95号 110031 86231024 【北京】北京社会科学 季刊 5.00 6-29 北京9724号信箱 100101 64870591文艺研究 双月刊 12.80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12.00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9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9.00 2-88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8.00 2-98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100875 62207848教学与研究 月刊 6.00 2-256 北京海淀路175号 100872 62511680 中外法学 双月刊 12.00 2-204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法学杂志 双月刊 3.80 2-205 北京白云观街北里6号 100045 63406753 中国高等教育 半月刊 4.00 2-268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62243806 读书 月刊 5.00 2-275 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64020511 自然辩证法通讯 双月刊 4.80 2-281 北京玉泉路甲19号 100039 68592148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3.00 6-108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100081 62178877-3518中国大学教学 双月刊 5.00 2-467 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64054598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 双月刊 4.50 6-12 天津迎水道7号 300191 23668122 道德与文明 双月刊 3.50 6-60 天津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23366812 南开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5.00 6-10 天津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300071 23501681 天津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 300072 2740344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5.00 6-8 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34888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 050016 6049941-86424 中华家教 双月刊 3.60 18-16 北京阜外大街34号 100832 68574486 青春岁月 月刊 5.80 18-24 石家庄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7027226 河北学刊 双月刊 6.00 18-25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050051 3035767 社会科学论坛 月刊 6.00 18-80 石家庄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5.00 18-52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院内 071002 5079412 燕山大学学报 季刊 5.00 18-73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期刊编辑部 6600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季刊 5.00 18-138 河北保定青年路12号 071003 青年研究 月刊 4.25 18-170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565 【河南】河南社会科学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邮编:450003中州学刊 双月刊 8.00 36-118 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393650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双月刊 8.00 36-4 郑州大学路75号 450052 7935234-3150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5.00 36-26 河南开封市明伦街85号 475001 2868833河南师大学报(哲社) 双月刊 8.00 36-54 新乡市建设东路148号 邮编:453002信阳师院学报(哲社) 季刊 5.00 36-71 河南信阳西郊 464000 6332141-3040 改革与理论 月刊 5.00 36-7 郑州市政三街1号 450003 5907081 许昌师专学报 双月刊 7.50 36-86 河南许昌市八一路99号 461000 4369217 美与时代 月刊 10.00 36-107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450052 7073682-1157 【山西】晋阳学刊 双月刊 3.50 22-48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 030006 7069477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6.00 22-41 太原山西大学办公楼 030006 7010455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季刊 4.00 22-5 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041004 205114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双月刊 4.00 22-25 山西太原坞城路36号 030006 7011922 教育理论与实践 月刊 5.00 22-31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030009 3043129 【山东】山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10.00 24-135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1 2015464 东岳论丛 双月刊 8.00 24-36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2 2976564-3148 文史哲 双月刊 6.00 24-4 济南市山东大学内 250100 8564666齐鲁学刊 双月刊 6.80 24-1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4424347 孔子研究 双月刊 5.00 24-76 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250001 2010055-2497 周易研究 季刊 5.00 24-87 济南市山东大学校内(新校) 250100 8903861-2829 理论学刊(中共山东党校) 双月刊 济南市经七路588号 250021 7935911-3761 【陕西】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4.00 52-9 西安小南门外西北大学内 710068 7215036 人文杂志 双月刊 6.00 52-11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7号 710061 52540066-37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5.60 52-58 西安长安南路 710062 5261200-21309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4.00 52-70 陕西延安市杨家岭 716000 72030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刊 6.00 52-83 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 710061 52616【宁夏】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7.80 74-6 银川宁夏大学 750021 2074928 宁夏社会科学 双月刊 6.00 74-12 银川市新市区朔方路新风巷 750021 2077437 学习与交流 月刊 2.50 74-22 银川市中山南街123号 750004 6031054 【甘肃】甘肃社会科学 双月刊 5.00 54-2 兰州安宁健康路143号 730070 7671141 甘肃理论学刊 双月刊 3.00 54-92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 730070 7666721-3191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6.80 54-32 兰州兰大逸夫科学馆5楼 730000 8912706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7971692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季刊 5.00 54-95 兰州市安宁西路2号 730070 兰州学刊 双月刊 5.00 54-71 甘肃省兰州市市委大院内 730030 8478377 敦煌研究 季刊 8.00 54-62 兰州滨河东路292号 730000 8866013 【内蒙】内蒙古社会科学(社科版)(汉) 双月刊 5.50 16-1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双月刊 4.00 16-17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呼和浩特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010022 4964444-808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5.00 16-6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院内 010021 4954433-251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22号 028000 8261122 【新疆】新疆社会科学(汉) 双月刊 6.00 58-32 乌鲁木齐 830011 3837937 新疆大学学报(汉)(哲社版) 58-12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830046 2862753-292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4.00 58-8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号 83005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 季刊 4.00 58-115 新疆喀什市阔纳乃则尔巴格路29号 844000 新疆社科论坛(汉) 季刊 2.00 58-136 乌鲁木齐 830001 2862197 【青海】青海社会科学 双月刊 4.00 56-18 西宁 810000 8212562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5.00 56-17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内 810008 6107647 青海师专学报 双月刊 3.00 56-15 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81000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学术月刊 月刊 8.00 4-72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0399 社会科学 月刊 8.00 4-273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2234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双月刊 6.00 4-123 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复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科大楼 200433 65642669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上海桂林路10号楼213室 200234 64322304文艺理论研究 双月刊 5.80 4-323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232237 法学 月刊 5.50 4-342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 200042 62071924 社会 月刊 3.20 4-364 上海中山南路600号 200041 64166267-508 美化生活 月刊 4.50 4-368 上海中山南二路777弄1号5F 200032 64564178 政治与法律 双月刊 5.00 4-375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1170-2479 音乐艺术 季刊 6.00 4-398 上海汾阳路20号 200031 64370137-2094 探索与争鸣 月刊 4.00 4-496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8568 开放月刊 月刊 6.00 4-515 上海衡山路62号 200031 64375115 交际与口才 月刊 3.00 4-520 上海市长乐路325号 200031 54043373 党政论坛 月刊 5.00 4-521 上海虹漕南路200号 200233 6436503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双月刊 7.50 4-522 上海中山西路1610号1608室 200233 64274736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6.00 4-536 上海新闸路1220号 200041 62551840-22 开放教育研究 双月刊 6.00 4-578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17675 教育发展研究 月刊 8.00 4-591 上海茶陵北路21号 200032 64167677-40 【江苏】江苏社会科学 双月刊 10.00 28-148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01531 江海学刊 双月刊 8.00 28-27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15429 学海 双月刊 10.00 28-20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3391490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双月刊 南京汉口路南大内 210093 3592704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8.00 28-26 南京宁海路122号 210097 3720999-4541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5.00 28-145 南京市进香河路35号 210008 361154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5.00 28-46 江苏徐州市和平路57号 221009 3845520-779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4.50 28-47 江苏扬州文化路27号 225009 797186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28-50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215021 5112857江南论坛 月刊 4.50 28-96 江苏无锡市岸桥弄11号 214001 2750981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5.00 南京四牌楼2号 210096【浙江】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5.00 32-102 杭州市省府路2号楼 310025 8821059 浙江学刊 双月刊 6.00 32-22 杭州市省府2号楼 310025 7057581 701687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双月刊 5.00 32-90 杭州市文一路78号 310012 8570088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杭州玉泉浙江大学 310027 5172244-2826-269 观察与思考 月刊 5.00 32-64 杭州市省政府2号楼 310025 7053206 【江西】江西社会科学 月刊 7.00 44-25 南昌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8520831 求实(中共江西党校) 月刊 南昌八一大道212号 330003 6627060-441 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5.00 44-18 南昌大学 330047 830591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季刊 5.00 44-24 南昌北京西路437号 330027 8506185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5.00 44-63 南昌学院路68号 330029 上饶师专学院学报 双月刊 5.00 44-68 江西上饶市茅家岭1号 334000 【安徽】江淮论坛 双月刊 4.80 26-14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1171-70 学术界 双月刊 20.00 26-68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2973-21 艺术界 双月刊 50.00 26-16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56194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4.00 26-42 合肥安徽大学内 230039 510714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5.00 26-38 安徽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241000 386926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5.00 26-45 安徽安庆安庆师院内 246011 5500204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4.80 26-59 合肥金寨路261号 23006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5.00 26-151 合肥市宁国路10号 230009 4655210-2557 【福建】科学与文化 双月刊 3.50 34-5 福州古田路89号 350005 7850151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6.00 34-7 福建厦门大学18号信箱 361005 2085102-2366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月刊 2.50 34-32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双月刊 3.00 34-33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6.00 34-42 福州上山路38号 350007 3441616-255东南学术 双月刊 5.00 34-82 福州【湖北】湖北社会科学 月刊 4.50 38-211 武汉紫阳东路45号 430070 87895464 江汉论坛 月刊 6.50 38-226 武汉武昌区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9435 理论月刊 月刊 4.50 38-176 武汉武昌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3670 学习与实践 月刊 4.20 38-95 武汉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430022 82631942 社会主义研究 双月刊 8.00 38-158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 430070 8787844-33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8.00 38-7 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 430072 87882712-249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00 38-9 武汉市武昌关山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8754391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武汉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内 430070 87878444-3249 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8.00 38-46 武汉武昌区徐家棚街 430062 86812545 高等教育研究 双月刊 6.80 38-73 武汉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 430074 87543892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季刊 5.00 38-97 武汉武昌民院路5号 430074 87491994 医学与社会 双月刊 6.00 武汉汉口航空路13号同济医科大学内 430030 83622600-2517 法学评论 双月刊 12.80 38-107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内 430072 87882712-2995 【湖南】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4.00 42-34 湖南湘潭大学内 411105 8292142 求索 双月刊 8.00 42-36 长沙市德雅村 410003 4223870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双月刊 5.00 42-97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8872209 湖湘论坛 双月刊 6.00 42-135 长沙市湖南省委院内 410006 8883161-2316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2-139 长沙市金盆岭 410077 5214333-8184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5.00 42-181 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 410082 8822870 湘潭师院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5.00 42-184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北院 41120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论文查重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目前毕业论文查重系统是采用维普论文检测系统,教务网上有链接

会被举报。

湖南师范大学一音乐类硕士论文与他人论文高度雷同

这篇硕士学位论文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根据论文封面(见下图)信息,这篇论文题目为《试论合唱作品的旋律和节奏美》,作者:雷永鸿,导师:周跃峰,研究方向:合唱指挥,完成于2011年。

论文封面

这篇硕士论文几乎全文与他人论文雷同,仅在文字部分改换句式和说法并不标注引文(有故意嫌疑),所有谱例及分析与他人论文几乎完全相同,甚至致谢也雷同。更离谱的是,多处论文脚注也与他人论文完全相同。

以下举例说明雷同之处:

1. 所有曲谱与他人论文完全相同

2. 绝大部分文字仅改换句式和说法

3. 与他人论文完全相同的多个脚注

4. 源自文字识别的错别字和雷同的致谢

与他人论文雷同的基本情况统计:

第一章 合唱艺术旋律与节奏美概述:

几乎每段都可以在他人已发表的论文中找到出处,大段大段改写句式。

第二章 合唱作品的旋律美:

本章全文与三篇论文高度雷同:

P14-15:与湖南师范大学杨萍2008年的硕士学位论文(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结构和评价及鉴赏教学策略研究)高度一致;P15-18:与杨瑞庆2010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实用旋律学)高度一致;P18-25:与汪健2009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应用)高度一致。

第三章 合唱作品的节奏美:

P26-28(第一节):与彭逸伟2006的期刊论文(浅谈音乐作品中节奏的重要性)高度一致;P28-32(第二节):与黄茜2004年的期刊论文(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及其培养)高度一致;P32-38(第三节):与东北师范大学汪健2009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应用)高度一致。

第四章 合唱作品的节奏和旋律美:

P39-52:与王珺2006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试论合唱艺术表演形态的综合美)高度一致,仅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改写和删减。

维普 20%

维普论文检测系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指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月刊学院学报投稿刊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ducation主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周期: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4-344XCN:42-1782/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曾用刊名: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腾讯在线:123922751

一、质量要求:来稿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述严谨、材料翔实、文字简练。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产生的论文及关于湖北本土研究的文章,本刊优先采用。二、标题与作者姓名:文章正题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作者姓名之下应写明工作单位、地址、省、市(县)、邮编。三、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是对论文内容梗概简明、准确、完整记述的短文,不加注释和评价性文字,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述语,一般每篇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四、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写于关键词之下,内容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五、正文:正文字数6000-8000字左右为宜。论文应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六、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主要指对文章篇名和内文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及补充说明,注释(用①②标示)一律采用当页脚注。参考文献依顺序附于文后。七、英译文题名、作者名、单位、省、市(县)、邮编及摘要和关键词要译成英文并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后。八、本刊有权压缩、删改文章,作者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末声明。来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查重

维普 20%

本视频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原创分享

首先登入,快捷论文查重,选择知网查重系统,上传论文。之后等待结果就可以了,如果查重率特别高的话,就直接在提示的那边修改,就好了。

维普论文检测系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