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黄仕和,杨晓明。细胞因子疫苗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7):781-785。孟胜利,徐葛林,程满荣,舒祥,吴杰,严家新,杨晓明。中国狂犬病病毒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5):449-454。潘勇兵,张爱华,胡迪超,闭兰,杨晓明。 抗CD25人鼠嵌合抗体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瞬时表达。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2):113-117。卢佳丽 杨晓明。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微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38(1):74-78。陈伟,杨晓明,黄佐林,李军,孙文,徐葛林,郑新雄,张隆明,郑景山,张良豪,廖学有,洪孔清,祝玉桃,邓化芳。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CTN狂犬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30(12):1261-1264。李新国,袁军,张洋,孙晓芳,项美娟,杨晓明。Lowry法测定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蛋白含量干扰现象的排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10):1029-1031。吕宏亮,王栋,杨培豫,张万林,何海蓉,付秀花,崔松奇,程婷,高彤民,杨晓明,胡启毅。兽用灭活纯化狂犬病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9):882-886。胡迪超,张爱华,杨晓明。人鼠嵌合抗体的基因构建。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9):933-936。孟胜利,徐葛林,吴杰,严家新,杨晓明。中国12株狂犬病街毒株G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25(6):497-501。孟胜利,刘红,胡岱霖,朱理业,徐葛林,吴杰,杨晓明,严家新。安徽省阜阳市狂犬病街毒株G基因序列分析。中国热带医学 2009,(10):1966-1968。杨晓明。生物制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海预防医学2009,21(7):351-353。孟胜利,杨晓明。登革热病原学及疫苗研究进展。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32(1):12-18。徐葛林,严家新,张永振,董关木,唐建蓉,杨晓明,孟胜利,吴杰,肖奇友,周敦金,朱凤才,王萍, 王定明, 明平刚。我国各地区动物狂犬病街毒的检测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8,26(8):463-466梁婧,徐葛林,黄晓媛,王继麟,孙文,夏飞,杨晓明。 检测轮状病毒滴度的荧光灶法的改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7):620-622梁婧,杨晓明。人轮状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3):107-109。吴永强,董关木,秦思远,杨晓明。大容量人源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8):647-650。梁婧,徐葛林,黄晓媛,王继麟,孙文,夏飞,Kapikian AZ,杨晓明。检测轮状病毒滴度的荧光灶法的改进。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7):620-622。董关木,徐葛林,肖奇友,王定明,胡月梅,周敦金,王萍,张永振,杨晓明,朱风才,王昭孝,罗述斌,罗同勇。家养犬、猫及野生动物中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我国不同类型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观测研究。病毒学报 2007,23(6):417-422。李东,国泰,杨晓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20(11):863-865。明平刚,徐葛林,严家新,吴杰,明贺田,周敦金,肖奇友,杨晓明。新分离5株狂犬病毒街毒株N和G 基因的序列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20(8):553-556。孟胜利,徐葛林,明平刚,孙文,吴杰,杨晓明,严家新。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八代次N和G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学报 2007,23(4):327-336。侯启明,马霄,田博,刘德铮,肖詹荣,杨晓明,陈平纡,项美娟,付惠兰,吴玫,王梨苹,梁雅文,张路民,张庶民。中国不同区域婴儿抗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母体抗体水平的调查。中国计划免疫 2006;12(3):209-211。熊晓培,杨晓明。炭疽杆菌毒素致病机制及炭疽疫苗的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6):653-656王丽婵,张庶民,余模松,杨晓明。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B的原核表达。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26):418-421。明平刚,孙文,徐葛林,吴杰,杨晓明,严家新。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V三个代次的GP基因序列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3):217-235,235。王丽婵,张庶民,余模松,杨晓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克隆、表达、纯化与鉴定。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2):120-123。萍萍,杨晓明,方志正,易玲,吴杰,郑新雄。SARS病毒NS-1株稳定性及培养条件的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5;33(1):1-5。李萍萍,杨晓明,方志正,张爱华,刘俊生,孙文,易令,夏智,吴杰,郑新雄,鲁建忠。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5):390-393。李萍萍,杨晓明,张爱华,易令,刘俊生,吴杰,鲁建忠,郑新雄,方志正。SARS病毒NS-1株三级毒种库的建立。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3):227-228。杨晓明,李策生,方志正,张爱华,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3):1-4。李策生,张爱华,林连珍,李星,刘俊生,杨晓明。SD法灭活血浆中SARS冠状病毒的试验观察。微循环学杂志。2005;15(2):26-27。刘国安,杨晓明,葛瑞昌,何长民。百日咳毒素的等电点测定及层析分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68-70。杨晓明,乔瑞洁。重组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31(4):24-27。乔瑞洁,杨晓明。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4):205-207。杨晓明。百日咳疫苗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2):128-130。乔瑞洁,杨晓明。肽核酸。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9;27(1):86-90。刘方蕾,乔瑞洁,杨晓明。血凝法检测百日咳毒素及丝状血凝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年刊。1999。秦力,杨晓明,鲁劲民等。发酵罐生产无细胞百日咳杆菌免疫原。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26(4):41-45。何长民,陈爱荣,陈平纡,杨晓明等。吸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III期临床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报告。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26(4):25-30。秦力,刘方蕾,杨晓明等。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的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2):12-16。王祖森,杨晓明。百日咳毒素及其应用。卫生研究。1998, 27(Suppl):158-165。孙述学,杨晓明等。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实验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4):21-23。杨晓明,秦力。不同减毒方法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减毒效果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3):22-26。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杆菌粘着素的分子克隆、表达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4):1-11。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杆菌生物学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24(1):65-68。杨晓明,陈爱荣,何长民。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质量控制的研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4;22(1):23-29。杨晓明,陈平纡,何长民。吸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菌苗配方的实验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4;23(1):7-10。田效恩,何长民,秦进才,杨晓明等。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免疫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中华流行病学。1993;14(3):155-159。陈爱荣,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稳定性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3;22(1):31-34。陈平纡,杨晓明,何长民。ELISA在检测百日咳杆菌免疫原中的应用。上海免疫学杂志。1992;12(1):27-29。王祖森,杨晓明,何长民。中华仓鼠卵巢细胞在检测百日咳杆菌免疫原中的应用。上海免疫学杂志。1992;12(2):47-49。何长民,杨晓明,陈平纡,陈爱荣。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11(5):289-293。何长民,杨晓明。人血结合珠蛋白的纯化和检定。中华输血杂志。1988;1(3):108-111。
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医学就是处理及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欢迎阅读。
浅析预防医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工业和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预防医学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其理论研究结果早已应用到我国的卫生事业当中,为我国甚至全球人类的健康预防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主要对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现状;研究
1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群,并划分为多个分支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组成,医学应用理论包括社会医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医学,
并结合微观以及宏观的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有害健康的多项因素,从而决策预防措施及对策,实现提高生命质量、有利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根据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资料显示,其学科群有环境卫生学、少年与儿童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毒理学、医学统计与卫生学、地方病学、性传播疾病学、媒介生物学、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
2 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前,新的健康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暴露出了该模式的消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因为比如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或艾滋病不能应用该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个新的医学模式,积极的影响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从社会心理因素这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让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WTO指到“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而不单单是没有虚弱或者疾病”,这个新的钙奶,让“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个就观念消失不见,同时也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层次更高一级。临床前期预防、病因预防以及临床预防等提前预防的工作早已在实践中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举措。
新的生物学方法让毒理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目前对于致癌作用机理的关键研究方法就是分析癌基因问题。细胞学方法中的传代和原代细胞培养法现在还被污染物代谢致癌或者致突变的研究广泛应用。近些年,利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毒性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一些传统的毒性慢性试验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来代替。生物学毒性量效、活性与污染物化学结构关系通过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研究是近些年毒理学的研究前沿。上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概念的不断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环境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膜毒理学领域,污染物对生物膜及细胞膜功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是目前来看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科。在皮肤以及粘膜的研究领域,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呼吸道侵蚀机体。以上的器官组织水平以及细胞组织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也渐入佳境。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细胞或者突变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述这些都使得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让预防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疾病控制的新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研究技术,比如核酸杂交、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重组等已经逐渐运用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上,疾病控制在研究的道路上又有了新途径。比如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生物传感器、PCR技术、抗HBsAg单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监测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工程菌比如含抗DDT基因菌、“超级菌”等的开始运用在净化环境上,显著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上述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当代社会信息业高速发展,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或者早已改变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信息网应用在医学上,让我们没一个人同国际的先进研究机构取得畅通的连接变成现实,让全球范围内的远程专题讨论和会诊、信息交流与文献检索及疫情通报查询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的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预防医学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道路前进。第一,预防医学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预防为主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慢慢的代替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我们大众也开始认识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社会。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想,就必须让医学彻底的社会化。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合理消费,广泛的宣传健康教育是完成医学社会化道路上的一项关键任务。第二,其次,预防医学朝着促进健康、防治结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道路前进。随着我国文化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不仅在得病的时候得到及时治疗,并且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保健和预防常识,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相互结合。第三,健康和环境问题会成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匮乏、控制疾病、人口*炸、环境污染。其中得到全球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医学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积极解决参与到健康和环境问题上来。最后,预防医学也很有可能朝着注重行为、精神以及心理原因对健康的影响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卫生心理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医学会为我们人类控制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德富.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浅析[J].中外医疗,2009(09).
[2]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3).
[3]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4]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2).
[5]李君文,袭著革,晁福寰.科索沃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我军军事预防医学研究的启示[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12).
[6]赵西龙.预防医学研究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责任[J].宁夏医学杂志,2012(07).
[7]蓝毓营.壮医预防医学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02).
题目能够起到窥论文全貌,导读者注意,显研究重点,一个准确精炼,醒目新颖的医学论文题目,可谓医学论文之龙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医学方面 毕业 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阅读医学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1、中医药学院医学研究生 英语阅读 能力与阅读策略实证研究 报告
2、从医学课外阅读谈贯通式教学
3、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医学解读
4、移动阅读环境下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考
5、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图书种类分析
6、医学文献阅读技巧
7、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动机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8、 医学英语 阅读教程
9、阅读治疗对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10、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阅读特点的调查和分析
11、如何提高 专业英语 阅读能力第4讲医学英语中的拉丁语
12、医学期刊作者阅读与投稿习惯调查分析——以《医学研究杂志》为例
13、加强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我校英语毕业考试的启示
14、医学生阅读状况与行为特点的现状调查——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15、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医学英语阅读策略探讨
16、医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17、在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
18、21世纪医学共核英语阅读问题探讨
19、医学文献的检索与阅读
20、医学生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探讨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4、健康 教育 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分析
6、预防接种薄弱区量化甄别与考核效果分析
7、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现状分析
8、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 方法 研究
9、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
11、研究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12、探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效果
13、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14、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5、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16、职业性中毒性肾病的危害和预防
17、靖江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18、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观察
19、于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分析
20、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2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22、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
2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25、瑞昌市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6、20x-20x年禽流感流行情况及其监测和预防
27、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8、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9、常见肾脏疾病儿童的预防接种
30、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
31、芬吗通在临床中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
32、一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33、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医学微生物学论文题目参考
1、PCR方法快速检验HBV
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
3、肠道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4、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5、基于血凝素的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6、肠道菌群影响宿主行为的研究进展
7、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认识埃博拉
8、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9、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效果
10、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11、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新进展
13、大肠杆菌生物膜的筛选及生长曲线测定
14、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5、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标准菌种管理
16、马尔堡病毒形态特征研究
17、乙型脑炎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18、5种病毒性脑炎相关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
19、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的研究进展
20、适用于分离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21、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2、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23、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24、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2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26、细菌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及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8、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29、人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30、浅析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31、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32、抗生素对小鼠菌群失调腹泻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3、白念珠菌凋亡诱导研究进展
34、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36、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7、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条件优化
38、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
39、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40、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概述
医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题目相关 文章 :
★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不得不说我国对于新冠疫苗的研发正在进行当中,而且已经有了最新的突破,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等待,一起期待疫苗的到来。
可以让疫情防控变得更加有保障,而且新冠疫苗的研发也是能够确保大多数的居民在生活当中不会那么容易就感染。
我觉得对于当下的疫情防控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疫苗的产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这些毒株的扩散。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1977年,美国学者Eugster和Nairn最先从患出血性肠炎的犬粪便中分离得到该病毒,其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均有此病发生的报道。1982年,我国梁士哲等最早报道了类似CPV所致的犬出血性肠炎;1983年,徐汉坤等正式确认本病的流行。犬细小病毒的发现只有30年的时间,但该病毒对犬的感染危害严重,世界各国对该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其疫病的防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病毒粒子无囊膜,CP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酒精、乙醚、氯仿有抵抗性,对温度也有一定耐受性。65 ℃、30 秒而不失其感染性,低温长期存放对其感染性并无明显影响。在4 ℃~10 ℃存活6个月,37 ℃存活2周,56 ℃存活24 小时,80 ℃存活15 秒,在室温下保存3 个月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对CPV最有效的消毒剂有福尔马林、β-丙内酯、次氯酸钠、氧化剂等。此外,紫外线也能使其失活。如果将含毒粪便和肠管冷藏于低温环境,其感染性可长期保持。犬细小病毒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多见。带病毒的犬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犬的呕吐物,粪便,尿液均含有大量病毒。传播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前者是无免疫力的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而被传染,后者是无免疫力的健康犬食入了被污染的水,饲料等被传染。本病主要侵害半岁以内的幼犬,特别是三个月以内的幼犬,一旦感染本病50%以上为胃肠炎和心肌炎混合型,死亡率高达80%以上,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0%。CPV-2是继Binn等1967年从犬中分离到的第二种细小病毒,它与Binn早期从健康犬分离的犬极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canine,MVC)在致病性上显著不同,抗原性上也有明显差异[1]。迄今为止,CPV只有一个抗原型,即CPV-2,但不同毒株间抗原性有所差异,已出现了多个亚型,即CPV-2a、CPV-2b、CPV-2c (a)和CPV-2c (b)。CPV-2型出现后很快世界广泛传播,该病毒可能由猫的FLV变异而来,通过野生的犬科动物如貂和狐狸,适应了新的宿主犬,连续传播几年后,CPV已经发生抗原漂移,在抗原性、宿主范围和血凝性上都发生了变化,Mara B等[2]研究证实CPV-2与RNA病毒相似,表现有高的遗传异质性。Parrish等报道,1978年-1980年分离的毒株是CPV-2型,1980年后分离的毒株又是另一个型,Parrish等提出将新的毒株命名为CPV-2a,以表明是CPV-2的亚型,能感染犬和猫。很快,最初的CPV-2被CPV-2a完全替代。较CPV-2而言,CPV-2a 在VP2外膜蛋白上有5个氨基酸的改变,已证明这些氨基酸代表了抗原和宿主范围的病毒特性。1984年,出现了另一种新的抗原变异株,命名为CPV-2b,一般和CPV-2a混合感染,两者不同之处在CPV-2b衣壳的主要抗原位点有1个氨基酸(Asn426Asp)替换。随后应用单克隆抗体发现,Asn/Asp426Glu 替代引起抗原的改变。因此,有的研究者将Glu-426变异株作为一个新的型,命名为CPV-2c [3-4],我国的CPV分离株也存在基因变异现象,CPV-2曾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流行,但1986年后分离到的CPV以CPV-2a为主,CPV-2a 和CPV-2b广泛并存。除发现CPV-2、CPV-2a、CPV-2b突变株外,还发现在CPV-2a 基础上进一步进化产生的2个新的变异株,其确切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我国的CPV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核酸同源性超过98%,没有形成明显的中国CPV分支,进化方式与文献报道的进化方式一致,这与CPV在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和印度[7]的流行情况相似,巴西[17]等国以CPV-2b为主。而在中国台湾,先前的报道CPV-2a 占优势地位,WANG Hsien-chi等研究发现在台湾中部却以CPV-2b为主,这说明优势是相对的,而不断进化是绝对的。犬是本病的主要自然宿主,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易感,但幼犬的易感性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饲养管理条件骤变、长途运输、寒冷、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呕吐物、唾液、粪便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康复犬仍可长期通过粪便向外排毒,健康犬与病犬或带毒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研究表明,人、虱、苍蝇和蟑螂可成为CPV 的机械携带者。感染是由病毒侵入所致,最小感染剂量可能小至100 个TCID50。病毒侵入后在感染的头两天,在口咽部复制,通过血流传播到其他器官,3 d~5 d 后出现病毒血症。虽然通常肠炎病症明显, 但细小病毒感染是全身性的。病毒通过血流而不是肠腔到达肠黏膜。病毒主要攻击2 种细胞: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已证实转铁蛋白受体(TfR)是CPV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在犬间,CPV-2经口鼻迅速传播,病毒开始在咽喉部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和胸腺内复制,而后传播到小肠的肠隐窝。CPV 感染肠隐窝胚上皮组织,引起上皮组织破坏和萎陷,导致正常的细胞更新被损害,肠绒毛变短。主要发病部位在肠道和心脏,病犬肠道各段黏膜上皮细胞均坏死、脱落,固有膜暴露。肠腺上皮细胞也有程度不同的坏死、脱落。心肌细胞变细、变长,局部断裂、崩解,间质水肿,心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脾脏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其他各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以及炎性细胞侵润[10]。CPV-2 主要分布在胃肠道上皮、舌、口腔和咽喉部黏膜、小肠和淋巴组织(如胸腺、淋巴结和骨髓) 。另外,可以从肺、脾、肝、肾和心肌中分离到病毒。CPV-2 还破坏循环中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细胞的活性。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常常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通常在感染后的3 d~4 d即可通过粪便向外界排毒,此时病毒呈单个散在,传染性也最强。7 d~10 d 后随着肠黏膜IgA 的产生和随出血进入肠道的IgM等CPV特异抗体的增多, 散在的病毒被凝集在一起,感染性降低,血凝性也大大降低甚至丧失。同时可以检测到血清抗体,血清抗体可以在体内保持至少1年近年来使用的犬细小病毒疫苗多为弱毒苗 ,让狗狗自身产生抗体形成一种记忆,如有感染下次可根据记忆来生成,可有效防控犬细小病毒病,也能抵抗变异株如CPV-2b的攻击。当母源抗体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Nicola Decaro等研究认为,母源抗体HI≥80可以提供全面保护),就会有许多犬在出生后1周内发生感染。中和试验已证明抗原型不同,抗体水平不同,当母源抗体处于最小保护滴度时,这种不同在临床上有可能很重要。同时母源抗体亦干扰免疫接种,从而造成免疫接种失败。从貂体中分离得到一株细小病毒CR86106,能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遗传稳定,免疫效果好,已成为我国预防CPV的弱毒疫苗株。一般而言,疫苗应包含最新的抗原型,能够提供最完整的保护。对于细小病毒,在过去30年,衣壳蛋白改变很小,理论上讲,不论哪种新毒株,CPV-2疫苗都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
狗是人类的朋友,细小病毒对于狗来说,相当于是绝症,攻克细小病毒相当于攻克人类的癌症。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病犬多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肌炎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致死率为10%~50%。原解放军兽医大学于1982年在长春地区首次分离出该病毒,从而证实了我国也有本病存在。犬、猫和貂的细小病毒具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 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含毒量最高。病犬不断向外排毒而感染其他健康犬。康复犬粪便中长期带毒。因此,犬群中一但发病,极难彻底清除。除犬外、狼、狐、浣熊也可自然感染。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犬细小病毒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于60℃环境可存活1小时,在偏酸偏碱的环境中病毒仍有感染性。在粪便和固体污染物上的病毒可存活数月至数年。于低温环境,其感染性可长期保持。福尔马林、过氧乙酸、5%~6%次氯酸钠等都可作为该病毒的消毒剂。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此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全在寒冷的冬季较为多见。刚断奶不久的幼犬多以心肌炎综合症为主,青年犬以肠炎综合症为主。 (2)临床特征 本病在临床上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即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①肠炎型 潜伏期为7~14天,一般先呕吐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多量粘液和粘膜。病后2~3天,粪便呈番茄汁样,混有血丝,并有特殊腥味。病犬很快呈现脱水症状,此时病犬表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至40℃以上,渴欲增加。有的病犬到后期体温低于常温,可视粘膜苍白,尾部及后腹部常被粪便污染,严重者肛门松弛并开张。 ②心肌炎型 幼犬呼吸困难,心悸亢进,可视粘膜苍白,体质衰竭,常突然死亡。 通常可根据上述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病犬是否有呕吐和腹泻。如果要进一步确诊,应早期采取病犬腹泻物,用的红细胞悬液,在4℃按比例混合,观察其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必要时也可将粪便样品送检验单位做电镜检查,进行确诊。 【防治措施】 第一,平时应做好免疫接种。国内生产的犬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都与其他疫苗联合作用。使用犬五联弱毒疫苗时,对30~90日龄的犬应注射3次,90日龄以上的犬注射2次即可,每次间隔为2~4周。每次注射1个剂量(2毫升),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1次。但仔犬体内的母源抗体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解放军农牧大学研制的犬五联苗,其中的细小病毒是从貉体内分离到的,它对仔犬体内的母源抗体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存在免疫干扰现象,因此,可按犬瘟热的免疫程序免疫。 第二,当犬群暴发本病后,应及时隔离,对犬舍和饲具,用2%~4%烧碱、1%福尔马林、过氧乙酸或5%~6%次氯酸钠反复消毒。对无治愈可能的犬,应尽早扑杀,焚烧深埋。 第一, 病犬的治疗。心肌炎型病犬病程急剧,迅速恶化,常来不及救治即已死亡。肠炎型病犬若能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病的早期,在应用高免血清的同时,进行强心、补液、抗菌、消炎、抗休克和加强护理等措施下,可提高治愈率。 (1)免疫血清 早期使用可提高疗效。犬群中一旦确诊为本病,应立即给其他病犬应用高免血清或康复犬血清。高免血清的用量为~1毫升/千克体重,康复犬血清为~2毫升/千克体生,连用3~5天。如高免血清与其他抗菌消炎药同时使用,可提高疗效。 (2)补液 病犬常因脱水而死,因此补液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应根据犬的脱水程度与全身状况,确定所需添加的成分和补液量,一般静脉补液量为60毫升/千克体重。 ①静脉补液 25%葡萄糖液5~40毫升,维生素c2~10毫升,能量合剂5~20毫升,一次缓慢静脉滴注,1~2次/日。输液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注意心脏的功能状况,否则易造成治疗失败。当病犬表现严重呕吐、腹泻时需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可静注乳酸林格氏液50~500毫升,25%葡萄糖液5~40毫升,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毫升,2次/日。 ②口服补液法 当病犬表现不食,心率加快,如无呕吐,具有食欲或饮欲时,可给予口服用补液盐:氯化钠克、碳酸氢钠克、氯化钾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任犬自由饮用或深部灌肠。 ③腹膜腔补液 如病犬静脉滴注困难,可行腹膜腔补液,用量为70毫升/千克体重。 (3)抗菌消炎 可应用各类广谱抗生素,但不要长时间使用,以防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反而延缓肠道消化功能的恢复。抗毒灵冻干粉剂和抗毒素1号注射液(黑龙江兽药一厂生产),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一、什么是细小?
犬细小病毒(CPV)的存活能力非常强大,即便是在80℃的高温环境中也无法直接将其灭杀,对日常使用的消毒剂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粪便中存活数月至数年。健康的犬只接触病犬的粪便之后感染病毒的概率很高,并且会快速分散传播,造成大面积的犬只感染,且感染该病毒的死亡率也非常高。冬季和春季是该病毒的高发季,病犬的排泄物、呕吐物、唾液中均会携带病毒,即便犬只处于康复期,它的粪便中仍然会携带病毒。虽然病犬是犬细小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但天气很冷、饲养环境脏乱、犬只聚集也可能会引发犬细小病毒。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体、虱子、苍蝇、蟑螂等也可能会携带犬细小病毒。
二、犬细小症状
随着犬细小病毒的不断进化,现在也会出现在猫身上,比如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就是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犬科动物依然是犬细小病毒的自然宿主。犬细小病毒经由犬只的消化道造成感染,主要侵入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所以犬只感染病毒后的症状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肠炎型症状: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发热等,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便血、粪便腥臭、精神沉郁的情况。犬细小病毒侵入犬只的胃肠道黏膜层之后,会不断分裂繁殖而损害胃肠黏膜,进而引起传染性肠炎,病犬的呕吐物也会从食物转化成胃液,甚至吐胆汁,病情恶化的时候,病犬的肛门甚至会喷出番茄色的血便。如果病犬呕吐和腹泻一直持续,那就很容易导致病犬脱水,进而引发死亡。
心肌炎型症状:这种并没有先兆性症状,一般只会伴随轻微腹泻,或是病犬忽然出现衰弱、呻吟、呼吸急促、脉搏微弱等情况,病犬很可能会在几个小时内因为呼吸困难而死亡。当心肌出现炎症时,会对心脏收缩和舒张产生影响,导致犬只过度兴奋或沉郁。而当犬细小病毒引发心肌炎,那犬只的心脏功能就会紊乱,心脏扩张很容易导致犬只死亡。
三、犬细小的防治措施
犬细小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然后逐渐出现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犬很可能会在几天之内死亡。通常情况下,狗狗感染了犬细小病毒必须立马送去医院治疗,然后将它接触过的物品和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和杀菌。消毒液可以选择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这款宠物专用消毒液可以有效灭杀环境中的犬瘟病毒、细小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如果家里决定养宠,也可以使用本产品给环境消毒,给宠物创造一个无菌的饲养环境。
感染细小病毒的狗狗在治疗期间也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病发初期需要禁食禁水,因为病毒侵入会造成狗狗的胃肠功能紊乱,进食饮水都会增加肠胃负担。宠主可以给病犬服用抗特力,也就是IGY抗体因子,可以由内而外提升病犬的抵抗力,帮助病犬击退细小病毒,并控制病毒的分裂,对病犬的肠道功能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病犬每天服用一次,一次一瓶,连续服用五天就能见效。
在没有办法及时送医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药物对症治疗:
1、普安特宠物电解质浓缩液可以帮助病犬恢复体能,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当狗狗因为细小病毒感染而导致电解质流失时,就可以服用这款产品,可以起到补充体力、增强体能的作用。
2、普西丁西咪替丁片可以缓解肠炎型犬细小引起的呕吐症状,快速起到镇痛止吐的效果,修复肠道、缓解患犬的不适症状,促进身体机能修复。每天要定时喂服3次,连续使用的到呕吐症状完全消失。
3、维利克碱式碳酸铋片能有有效保护患犬的肠道粘膜,减少病毒及炎症对肠胃的持续性刺激,起到快速止泻的作用。具体用量需要按照药品的使用说明或医嘱,注意大型犬单次最多也不能超过4片。
4、维普达复方阿莫西林粉是广谱性的消炎抗菌药,对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和肠道感染症状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患犬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反复发热症状,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医院在是在家治疗,都无法保证患犬的存活率,因为感染犬细小后,是否能存活下来和治疗的及时性以及狗狗的免疫力等情况密切相关。)
经过治疗,病犬会逐渐恢复健康。一般来说,当病犬的精神慢慢恢复,呕吐和腹泻的次数也相应减少,体温也恢复正常,这些都是病犬好转的迹象。但要注意的是,即便病犬的情况有所好转,宠主也不要立刻给它吃太多的食物,尤其是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更不能吃,因为处于恢复期的狗狗并不是完全恢复,它的胃肠损伤依然存在,如果此时大量进食,很可能会再次造成肠胃刺激,从而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病情如此反复,那就会阻碍病犬的身体恢复。
四、怎么预防犬细小
预防犬细小病毒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给狗狗打疫苗,接种疫苗之后,狗狗体内会产生一定的抗体,那就能减少感染细小病毒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宠主也要防止狗狗接触自己的粪便,其它动物的粪便更不能接触,所以遛狗的时候一定要时刻关注狗狗的行为。除此之外,狗狗的起居环境也要定期消毒,如果出现要将狗狗寄养的情况,也要提前调查好寄养处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好,不能随意将狗狗寄养,因为犬只集中的地方很容易感染细小病毒。
五、猫咪感染细小会怎样?
猫咪感染细小病毒也会出现传染性肠炎的症状,也就是俗称的“猫瘟”,因为病毒侵入猫咪体内后会造成白细胞急剧减少,所以该疾病也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咪感染细小病毒的症状与犬只相似,会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加剧,猫咪也可能会脱水,直至死亡。患猫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体温正常,因为猫咪的体温很可能会忽高忽低,这样很容易因为高烧或低烧给猫咪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很多宠主对犬细小病毒都有恐惧心理,觉得宠物一旦感染了该病毒就必死无疑,其实这种认知是存在偏差的。犬细小病毒虽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但依旧有治愈的可能,只不过是说治疗时机比较紧迫,不能拖延病情,所以只要宠主及时将病宠带去医院治疗,那病宠的存活率也是比较高的。再者就是疫苗预防必须要到位,宠主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不给宠物注射疫苗,未免疫的犬猫感染细小病毒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如果大家对犬猫细小病毒感染还有疑问,也可以咨询在线宠物医生。
基础兽医学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涵盖了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4个三级学科,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病理学和新兽药研发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毕业硕士、博士85人,在读硕士生、博士生93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合作课题等各类项目22项,发表论文205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童德文 欧阳五庆 张小莺 李新平 杨鸣琦 赵慧英副教授:陈树林 李引乾 张淼涛 卿素珠 罗延红 徐永平讲师:周宏超 张 琪 张文龙 丛日华 刘晓强 赵晓民实验师:乔海莲 蒿彩菊 康志科 张联丽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率先在国内开展畜禽神经解剖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神经解剖学著作,提出了中枢外反射弧新理论,在畜禽脑核团定位及内脏的神经支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神经肽和免疫因子的表达特点,神经肽、激素和免疫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动物病理学 制备出针对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表面抗原(MATSA)的单克隆抗体,为马立克氏病的相关研究及研制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人工合成出抗苦马豆素免疫原,诱导动物产生了特异性强、高效价的抗体,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得到分泌特异性抗苦马豆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制备出抗苦马豆素的单克隆抗体,为防治家畜疯草中毒探索了新途径;正在开展天然产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新型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平台的构建及动物常见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新兽药研发 2006年以来,已研制出多种液体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在纳米兽药研究方面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项,已获得授权7项,在国内新兽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现有由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实验室和切片室等构成的基础兽医学研究平台。预防兽医学 该学位1984年获批硕士授权点,2003年兽医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授权点,2004年预防兽医学开始招收博士生。多年来形成了分子病原学与免疫学、动物疫病防治、兽医公共卫生学3个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培养毕业硕士143名,在读硕士生109名,2004年以来培养毕业博士11名,在读博士生23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863和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陕西省重大科研项目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攻关项目10余项;先后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3版,第4版)、《兽医公共卫生学》(第1版,第2版)和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主编著作20余部。《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学术队伍教 授 张彦明 于三科 杨增岐 陈德坤 张德礼副教授 王晶钰 张淑霞 王爱华 许信刚 林 青 穆 杨 高云英讲 师 邢福珊 郭抗抗 刘芳宁 邱 立 姜艳芬 齐雪峰 李丹丹实验师 党如意(高级实验师) 张耀相 宁蓬勃研究特色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和病原致病机理研究 建立了猪血管内皮细胞系,已传至122代,用其进行了猪瘟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建立了猪肠黏膜上皮细胞系,已传至90代,用其进行猪腹泻性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畜禽新型疫苗疫苗研究 用建立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研究成功了猪瘟基因工程细胞苗;研制成功了猪瘟病毒E0和E2基因共表达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和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研制成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苗和不同外膜蛋白型禽大肠杆菌融合菌株工程菌苗。畜禽重大疫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建立了区分猪瘟强毒感染与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和区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强毒株及弱毒株的RT-PCR鉴别诊断方法,区分新城疫强、弱毒株RT-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鉴别诊断方法;建立了牛结核病、猪支原体肺炎和兔波氏杆菌病的PCR诊断方法;研究制定了羊干酪性淋巴结炎诊断技术标准(NY/T 908—2004)。科研条件现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和畜禽疫病防治与畜产品安全科研平台(包括P2级细胞培养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临床兽医学 生物学学科在我院设有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4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2000年、2004年先后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生,到2008年,培养毕业博士6人,硕士77人,在读博士生23人,硕士生71 人。本学科共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2项,国家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论文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6项,获批23项。主编或参编国家教材《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畜禽神经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实验》等7部,出版专著10部。学术队伍:本学科形成了以张涌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发育生物学学术队伍和以欧阳五庆为学科带头人的细胞生物学及生理学学术团队及以范光丽为学科带头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团队。各团队的人员组成:发育生物学专业:教 授:张 涌 赵慧英副教授:权富生 卿素珠 郑月茂 徐永平 雷安民讲 师:华 松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专业:教 授:欧阳五庆 李新平副教授:张淼涛讲 师:张文龙 丛日华神经生物学专业:教 授:赵慧英副教授:陈树林 徐永平讲 师:张 琪研究特色:发育生物学专业:我院发育生物学形成了2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动物克隆和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2)动物形态发生机理研究。在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发生机理、动物早期胚胎附植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胚胎早期卵裂极性发生研究、动物克隆胚胎发育异常及表观遗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以牛、羊克隆机理研究和动物形态发生机理研究为特色的生物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专业:我院细胞生物学专业形成了以纳米技术研究为特色的优势专业。从2006年以来,已研制出多种液体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项,已获得授权17项,在国内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神经生物学研究:率先以猪、羊和鸡为畜禽代表动物开展了脑的构筑、不同生理期下丘脑-垂体-性腺生殖轴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系列研究,形成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对生殖调控的研究方向。以畜禽为实验动物模型,对动物重大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器官中神经肽、激素和免疫细胞因子的分布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动物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其研究新成果将为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科研条件:(1)建立了动物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平台及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平台。(2)建立了动物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2个全国一流的创新平台。其中动物生理学实验室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被授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高等学校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称号
综述性论文并不是摘别人的东西,而是根据人家的实验内容你总结出你想要的东西,如是工艺你可以根据他实验的结果得出该工艺的适用范围、优点(一般文献里是很明显的),而缺陷则一般比较隐蔽,你想要多看相关的文献,然后根据这些文献得出该工艺的缺点或不足。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文献,你需要最后总结一下该工艺目前还存在不足之处,前景或改进处,而这些并不是你的感受而是目前的的确确存在的问题,是根据你阅读大量文献得到的结论。为了不出现错误,你不应当把某一篇文献的结论当成所以的结论,而是大量文献的结论综合起来得到的,这样得到的综述性文献才有深度,才令别人信服。EBOLA病毒我个人觉得你可以查查该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即专家实验分析结果),引发什么疾病或作为什么疫苗,目前研究现状,以后的研究的方向等等。我查了下这方面的文献,涉及的知识很多,你应当重点介绍某一方面,并且这方面有介绍得有特色和深度,这样你的文章才可能发表。如:1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中国畜牧兽医》 ISTIC PKU -2006年10期-聂福平,范泉水,王灵强,郄翠仙,郭松辉,龙贵伟,李丽红,张念祖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死性病原体,是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随着研究的深入,埃博拉病毒逐渐被人类认识.作者着重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免疫学杂志》 ISTIC PKU -2005年z1期-刘萍,张庆华对高致死埃博拉病毒的控制一直是公共健康关注的热点.埃博拉病毒的防治方法中最有效的是疫苗.早期较为常见的是以载体疫苗和DNA疫苗为代表的亚单位疫苗以及用DNA激发配合腺病毒增强疫苗.本文主要综述针对灵长类动物埃博...关键词:埃博拉病毒 疫苗 腺病毒埃博拉病毒及其免疫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生物学教学》 PKU -2009年7期-高秋月,肖露平,李海燕,方献平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病原体,能引发人畜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本文从分子结构、免疫等方面介绍了这种病毒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埃博拉病毒 宿主 免疫埃博拉病毒(EBOV)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生物技术通报》 PKU -2005年5期-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高致死性的病毒,在其RNA编码的7种蛋白中,糖蛋白GP、基质蛋白VP40以及膜蛋白VP24在病毒粒子的装配、出芽以及致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详细介绍了这三种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词:埃博拉病毒(EBOV) GP VP40 VP24等等,很多,你自己查看吧。
有以下一些新进展,第一是我国有3款奥密克戎变异株单价灭活疫苗正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阿联酋开展序贯临床试验,目前试验进展顺利。第二是已有9款涉及变异株的多价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第三是有一款吸入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和一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可在完成两剂灭活疫苗接种后六个月在规定人群中开展序贯加强免疫紧急使用。
新冠肺炎疫苗采用多途径技术,何时可以使用?新冠疫苗是我们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在各种技术都处于不利地位,许多人希望它能尽快成功,但也希望它能够逐步使用。市场上的新冠疫苗,即使人类能够成功度过危机,经济也可以复苏。这里是一个全面的分析,朋友可以指出:
首先,中国新冠疫苗正在成功开发,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承认:
新冠疫苗的开发是一个重要问题,但也引起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关注,我们都希望新冠疫苗能够尽快上市,以便全球贸易能够逐渐正常化。因此,开发新冠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一些大国的努力。在这方面,中国科学家处于世界前列,目前,中国研发新冠疫苗进展非常迅速它已经进入了最后的临床阶段,并逐渐开始准备市场。新疫苗的开发是王储的唯一认可,这意味着安全没有问题,现在中国是一种新疫苗根据目前的信息,王储很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上市,这将需要一些时间,这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其次,俄罗斯还推出了新冠疫苗,现在也即将开始全面营销阶段:
俄罗斯科学家在9月中旬宣布,他们还研制了新冠疫苗,普京总统的女儿成为第一批使用疫苗的人,当然,现在俄罗斯新冠疫苗也需要事先检查经过一系列行动,全球科学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预计将于明年春天开始使用。
在美国、英国和欧洲,瓶颈可能会在未来停止:
美国和英国在研究新冠疫苗方面,事实上,这是一个重大挫折,他们最近在研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一些受影响的人,甚至欧美也在研发新冠疫苗在经济衰退时期,明年下半年市场可能会逐渐开始,这是最乐观的结果。
只要对方确认收钱,就无法取消交易。如果对方在24小时内没有确认转账,那么钱会自动退到你的账户,你也会收到提醒。
按照转账方式的不同,退回的方式稍有些差异,如果是通过微信零钱资金转账,退回的话是实时退回到付款方零钱账户中。
若是通过银行卡进行转账的话,一般在2-5个工作日退回到付款方的银行卡里。
扩展资料
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同日起,对个人用户的微信零钱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
收费方案:按提现金额的收取手续费,每笔至少收取元。每位用户可获赠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
微信提现收费方案:按提现金额的收取手续费,每笔至少收取元。每位用户可获赠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个人用户的微信零钱提现收费并非微信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
关于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的额度:
微信红包除了在特殊的日子里会比较额度提到520之外的平时都是200块,而微信转账最大的额度是20万。
微信转账可以设置到账时间,在支付管理这里设置有两小时和24小时可以选择,而微信红包没有到账时间。
微信转账也没有手续费,并且转账必须是微信好友,并不支持给陌生人转账。
2018年4月1日,消费者在使用微信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单日使用零钱包支付的上限不超过500元,同时微信关联的所有银行卡还可以再独立获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信支付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指出,涵盖肺炎在内的下呼吸道感染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为全球第三大常见死因;其中因肺炎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肺炎好发于免疫力较差的婴幼儿及老年人。
肺炎链球菌依不同的血清型区分为不同的种类,某些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与疾病的高侵袭性、高致死率及抗药 *** 息相关。在台湾, *** 为了预防国人因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肺炎,对于好发族群的儿童以及老年人实施和推广预防疫苗的接踵。在儿童的部分,全面接踵13价接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d vaccine,PCV);而在老年人方面,则提供免费接踵23价多糖体疫苗(pneum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或是可选择接受接踵自费型的13价接合型疫苗。
近年的临床报告显示,13价接合型疫苗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其保护力较23价多糖体疫苗持久,且适用于所有年龄层。虽然在现阶段施打13价接合型疫苗足以应对大部分具有高致死率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仍有部分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无法被现有的疫苗所杜绝。为了扩大可被预防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科学家们持续进行新一代接合型疫苗的研发,目前已发展出18价和15价的肺炎链球菌接合型疫苗,并且有机会在未来的五年内发展出23价接合型疫苗,以备于在13价接合型疫苗保护力下降时提供使用。
虽然科学家们不断地研发新型接合型疫苗,在研发技术上的困难使得疫苗制造速度跟不上肺炎链球菌新型血清型被发现的速度。目前已知的肺炎链球菌具有96种血清型,而制造出96价接合型疫苗以预防全部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所造成之感染并非短时间能达成的。由于在接合型疫苗制造上所遇到的挑战和瓶颈,部分科学家尝试回归全细胞疫苗(whole-cell vaccine,WCV)和多糖体疫苗的制造方式发展新型肺炎链球菌疫苗。
此种以非接合性方式所制出的疫苗优点在于其保护力不会因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不同而产生太大的差异,然而其缺点则是在于疫苗的保护力会因患者个体免疫力的状况而有所差异。不管是接合型或是非接合型的肺炎链球菌疫苗,皆有其优缺点的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施打,应是未来医生在进行治疗时所需面对的课题。
据台湾防疫部门报告,台湾岛在25日新增635例确诊病例,其中有11例死亡,截至目前已经连续12天新增数破百。
挨家挨户的发送物资,发放防疫产品,提高防疫措施,做好防护,出门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