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下列有关毕业论文说法

发布时间:

下列有关毕业论文说法

据学术堂了解,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是对大学的一个总结,影响到毕业证书会不会拿到, 如果答不好可能会影响文凭

1 不一定 有的论文要有设计,而有些论文只是研究性论文,要看你选题如何 老师会根据你的毕业论文和你的设计方案提问,不要害怕都是常识性问题,一般较基础性的知识,要熟悉你论文涉及知识的基础问题,比如你的论文如果是设计类论文,有关程序最基础的问题你一定要熟练,老师会问你“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用的”此类。论文的字面材料是根据你的设计来写,阐述你设计相关的内容,以及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而论文的核心就是你设计最核心的设计,计算机类那应该就是你的核心程序。2 既然是综合素质应该是你从事计算机专业都有什么样的建树,个人的见解以及看出的问题等。这个我不太了解3 答辩会上老师的提问会有三个档次,第一种是根据你的论文所涉及的知识,比如涉及JAVA 那JAVA的基础是来源于什么,再结合你的设计,看到你设计里的指令它会问你这是什么指令是什么语句,它有什么作用,请你再用这个语句设计一个.... 是为了确保你不是抄袭。最后一个档次的问题是比较难的,不会很正常,可以知一答二的方法避过去 老师问你的东西你不回答,而去回答它周遍的东西。其实毕业设计最重要的是选题目,不要选纯编程的题目,最好是偏硬件,硬件的题目都不难,比如用点汇编语言,做个什么东西 这样的东西知识含量不深,但变化极大,而且贴近应用,答辩的时候问题也就相对简单。 最后一点:一定要熟悉你毕业设计、论文中涉及的知识。

论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论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下列关于毕业论文说法

论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论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不一样,区别如下:

一、指代不同

1、毕业设计:是指工、农、林科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总结性的独立作业。

2、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二、内容不同

1、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

应尽量选与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结合的现实题目,亦可做假拟的题目。学生只有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课程设计与实习,经考试、考查及格后始可进行。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及格才能毕业。

2、毕业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三、作用不同

1、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是对大学的一个总结,影响到毕业证书会不会拿到, 如果答不好可能会影响文凭

不一样,区别如下:

一、指代不同

1、毕业设计:是指工、农、林科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总结性的独立作业。

2、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二、内容不同

1、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

应尽量选与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结合的现实题目,亦可做假拟的题目。学生只有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课程设计与实习,经考试、考查及格后始可进行。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及格才能毕业。

2、毕业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下列有关毕业论文错误的说法是

论文答辩不是毕业论文的简单复述,也不是把论文向评委们宣读一遍,而是面对学术专家们的一次严格紧张的过关考试。所以,在答辩之前要有所准备。

1.准备讲稿

讲稿是答辩者在答辩时宣读的稿子,它可以比摘要较长较详细一些。其长度,根据所限定的宣读论文的时间而定,最好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这样不至于时间到了,你还有很多没宣读,而且越靠后内容越重要,以至于影响评委对论文的评价。

讲稿其实是一个详细的论文提纲,它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背景和意义。即选题原则和依据;

(2)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主要指出存在的问题,表明本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这部分要简明扼要脉络清楚,不要拖泥带水占更多的时间;

(3)论据材料。论据材料分理论材料和应用材料。对于已经被实验证实或具有生产应用效果的应用材料,答辩中要洋细说明,因为这些材料很有说服力。理论性材料则应说明其来源和出处,证明其确凿无误。

(4)论证过程。论证要符合逻辑,点出论证的几个关镶步骤,让人确信论文经过了严密的论证过程。

(5)论点介绍。论点要正确,结论要合理,这是论文的首要问题。写提纲时,可以列出几条重要的结论,宣读的时候条款清楚纲目分明。

(6)结论要实事求是既不自我夸张,也不自我贬低,慎用诸如“填补了某某空白”“达到某某先进水平”等语言,评委们是很忌讳这种表述的。

有时可以把论文提纲投影在字幕上,供评委们参阅。

2. 准备答题

答辩过程中,评委们提的问题通常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考察论文工作是否为本人所做,作者对论文工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

(2)引导作者对论文中创造性工作和独到见解做进一步阐述和发挥;

(3)询问论文中存在的错误、含糊及未展开之处,以及本人未认识到的重要发现和工作;

(4)请本人对论文做自我评价,今后如何继续开展工作;

(5)提出与论文答辩有关的问题,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科研及表达能力等。

因此,应根据论文的内容,准备一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准备答题时应考虑详细一些,全面一些,甚至把自己作为评委来设计答题。这些答题也许和提纲上列出的有些内容雷同,但它更详细些。一般讲,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准备:

(1)你为何要选择这个题目? 该选题有何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2)论文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内容重点是什么?

(3)在你研究的课题中,已有哪些成果.前人做了哪些工作,他们的主要成果和主要观点是什么?目前有哪些争议的问题,你持哪种观点,你从哪方面进行论证的?

(4)论文的观点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5)论文中有什么创新,提出和解决了什么问题,对前人成果有什么借鉴和补充?

(6)在写作中你参考了哪些文献,重要引文的版本、出处及主要参考文献的作者情况如何?

(7)与你的课题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你了解和掌握得怎样?

(8)在你的研究中,有没有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应该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你认为薄弱的地方是什么?

(9)你对本课题的研究还有什么想法,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后应该如何改进?

3.心理准备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不害怕,不轻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要想获得毕业证,必须通过答辩这一关,害怕也要过,不害怕也要过,索性放下包袱,解放思想,轻装上阵。轻轻松松就会很好发挥应付自如。当然,轻松的前提是要做好一切物质准备,打无准备之仗,有了充分的物质准备,才可能放松紧张心理,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评委们的检阅。

为此,要了解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常识,如答辩的目的、过程、要求,熟读有关规定,参加一些别人的答辩会,向毕业生了解情况,吸取经验和教训;了解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情况,知道他们都是哪方面的专家,擅长什么专业等;熟读毕业论文,使其烂熟于心,随便提出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进行试讲练习,可以对自己讲,也可以对别人讲,请同学们当评委,提出意见,作出改进。

学位论文答辩是人生中值得记忆、非常光荣的时刻,要以愉快和自豪的心情去通过答辩。

4. 参加答辩会

参加答辩会,要带上论文底稿和有关主要资料,以备答辩时查问。还要带上笔和笔记本,及时记下评委们提出的每一个向题和意见,然后按顺序回答。

首先要从从容容地把论文讲稿宣读完,最后别忘了向曾经给予过你指导的老师道一声感谢。然后避备好笔和纸,静静地等待着评委们的提问。

评委提问时,要集中精力,认真地把所提问题的意思正确记录下来,不一定一字不拉地记,只要记全意思就行。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理解清楚,不可贸然作答、因为回答不理解的问题,必然答非所问。这时可礼貌地请提问者再说一遏,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复述出来,请问是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是这样,就可作出回答。

回答时,应充满自信,落落大方,用流利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但也应谨慎行事,有把握的可以充分回答,以发挥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优势,表现出你的才能和理论深度。没有把握的,不要辩解,不能狡辩,不能借题发挥,不能信口胡说,更不能企图蒙混过关。因为评委都是权威,对该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他提出这个疑问肯定是有根据的。遇到达种情况,可以事实求是地表示,自己还没有搞清这个问题,今后一定向前辈们学习,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做并不表明你无知,反而说明你虚心好学,博得评委们的好感和谅解。

所谓答辩,就是有“答”也有“辩”,允许答辩人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有时评委们故意提出一个反面论点甚至错误论点,引导答辩人辩论,以考察其辨别正误的能力。

评委们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论文中涉及到的专业和内容,也是作者应该解决和能够回答的问题,必要时可能作一些外延,以了解作者的知识面和深度。不会对整个学科知识进行提问,也不会面面俱到,离开论文很远,更不会故意为难作者。所提的问题,往往是论文的重点部分,或作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或者论文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需要你回答的,都是有一定分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你知识水平和论文水平的关键性问题。即使有超出范围的,答辩者也应有礼貌地告诉评委,这不是你研究的范围。千万不能用“无可奉告”等外交词汇回答评委,那样将前功尽弃。无论评委们提出什么问题,作出什么结论,都要道一声“谢谢”、大方而有礼貌地退场。

1、需要确定导师是怎么查重了,基本通过软件或者网络,如果大幅度没有修改的copy,肯定会被查出。2、百科资料是可以引用的,不过建议:一些论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更好。

错误。根据查询研究生毕业论文相关资料得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框架和技术细节问题通常不会影响正常毕业此说法是错误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框架和技术细节问题是会影响正常毕业的。

会的。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为不及格:毕业论文(设计、创作)中有原则性重大错误或没有完成课题;弄虚作假,有抄袭行为;答辩时概念不清,对主要问题回答不出来;工作量严重不足;论文查重超过30%(法学专业超过35%)。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后,须通过“审阅”、“评阅”、“答辩”等三个评定环节。每个环节均要评价其完成工作情况,写出评语,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以五级分制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创作)成绩。

扩展资料: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规定: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保证达到该专业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2、毕业论文的选题须先提供充分的资料、文献、数据和规范等依据,不允许先立题目后找依据,适当训练学生使用外文资料。

3、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难易适当、工作量要合理、过程要完整,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管理办法(暂行)

下列有关毕业论文错误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

咨询下师兄或者导师看是否还能修改。

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欢迎大家分享。

(1)辨别论文真伪,检查是否为答辩人独立撰写的问题;

(2)测试答辩人掌握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3)论文中没有叙述清楚,但对于本课题来讲尤为重要的问题;

(4)关于论文中出现的错误观点的问题;

(5)课题有关背景和发展现状的问题;

(6)课题的前景和发展问题;

(7)有关论文中独特的创造性观点的问题;

(8)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问题;

(9)与课题相关的扩展性问题。

一、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将以上的问题进行整理与思考,基本上是毕业答辩的时候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问题,将它们写成提纲,在答辩的时候用,这样才能对答辩的老师的提问心里有底,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

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

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

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

文章应有论点、论据

有开头主体与结尾

有条理、有层次

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

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

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

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

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

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

三、毕业论文答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几年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

1、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2、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3、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4、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5、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6、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7、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界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8、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1、提前跟评委沟通

给评委送过论文后,在答辩前要去其办公室请教一次,请他指出问题,他很有可能把已经准备好在答辩现场的要问的问题现在就跟你说出来,即使你对这个问题很懂,也不要当下全面回答,因为你答全了,他在现场就会换其它问题了,回去后理清他对论文的质疑点,跟导师沟通,并想好对策。这相当于考前找老师套题,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做。

2、PPT要简洁明快

PPT约30张以内,绝不能张数过多,演示时快速切换会把评委眼睛晃花的。内容要以图表为主,切忌满屏文字,答辩时不能对着PPT念稿,文字字号不要小于28,只表达关键结论,不要出现“因为,所以”等连接词。PPT风格要简明,切忌花里忽哨和不必要的动画,工科老师普遍讨厌华而不实的东西,千万不要给其留下浮夸的印象。

3、背熟开场5分钟

答辩时肯定会紧张,要把前5分钟的内容写成发言稿背熟,答辩时头5分钟顺利过去后,紧张感就会消失,然后自然过渡到讲解状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前面5分钟要控制语速,要暗暗提醒自己慢点再慢点,因为紧张状态下语速会变快,你自我感觉有点慢,在别人听来才是正常的;二是5分钟后的内容也要有讲稿,但绝不能背诵,而是按讲稿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讲解。

4、注视评委的眼睛

答辩过程中要自信自然,眼睛不要盯着PPT,也不能看讲稿,而是要轮流注视每个评委的眼睛,让他感到你在盯着他讲。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要在讲台上踱步,这是行业牛人做宣讲的范,不是学生做汇报的范;二是PPT屏幕在左边时用左手拿教鞭指,在右边时用右手拿教鞭指,不要反过来把背和屁股转给评委看;三是教鞭用完后要横放,切忌放在讲台上指向评委,有尖锐物恐惧症的评委会在内心画你的圈圈。

5、熟记几个复杂公式

找出与论文相关的复杂公式,这些公式应是评委老师很熟悉但背写不下来的,你在汇报到这个关口时,似乎觉得只靠表述说不清楚,停顿1秒后转身就在黑板上顺手把这个公式写下来,或者提前准备个图,把坐标、刻度、单位等清清楚楚地画规范,评委会在心里暗叹“丫基础还挺扎实,比劳资当年要强”.

6、切忌拔高要自揭其短

内地一年毕业几十万硕士研究生,每篇论文都要求有创新,那里会有这么多的真创新?工科与理科还不同,创新多是把科学理论用新方法来进行工程实现,最多算是个“应用创新”.而且一个小硕士也基本不可能独创出新方法,“国内首创、填补空白”之类的大话不要说。

按答辩程序,论文中的3、4个创新点是要说的,但念一遍就算了,评委也不会较劲,但如果过度解释吹嘘,惹得评委反感后质疑,那就被动了。任何新方法都会有缺陷,在陈述论文创新后要指出自己方法的不足之处,评委老师会觉得你很诚恳,要是你自己不说,他们也会不客气地指出来的,自己说出来更主动些。

7、不要贬低其它理论方法

学生为了突出自己新理论新方法的优越性而贬低其它理论方法,而这往往是不客观的,会引起评委老师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分析其它方法在论文研究范围内特定问题上的不适用性,而不是贬低该方法本身。如果评委老师在你所贬低的方法上做出过成绩,你作为新人不了解,其它评委了解,这个老师也知道其它评委老师了解他,你在台上贬低,就相当于当众抽他了,那你能有好果子吃吗?

8、不要跟评委争执

私下里跟任何老师辩论学术问题,他都会有平等交流的雅量,但答辩现场情况不同,答辩不仅在考学生,也在考评委,一帮有成就的同行专家坐在一起,他们发言时更多考虑的不是学生的反应,而是其它评委老师的反应,明着是在跟你对话,暗里是在跟其它评委老师过招。即使你认定了评委的意见不对,也不能激烈直言相斥,否则会大伤其面,可能迎来他语气温和的杀招。请记住:你羽翼未丰,他想挖坑埋你是很容易的,不要逼他出大招。

9、遇到连环问题要及时转移

评委常会指出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例如图表样式不统一、注释不规范等等,这要虚心承认不能反驳,反驳的潜台词是说“你说的论文写作规范是错的”,让一个教授自认学术水平不高是可以的,但让他自认不懂怎样写论文,这是对他的公开羞辱。另外,对连环问题要高度警惕,这说明该评委内心已不认同你了,在回答该评委提的第二个问题时,就要想办法令这个话题终止,可以使用“老师的批评意见很对,我在后续的研究中会努力修正”之类的终止语言。

10、一定要请导师在场

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是二导带的,但答辩现场一定要请资历更深的挂名大导在场。好多学生一起答辩,评委不可能个个都欣赏,总会抓个把学生来蹂躏下,大导不在场的学生倒霉概率会大得多。

答辩过程中总会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谦虚承认了还不过去,就不要试图辩解了,可以盯着跟导师关系最好的那个评委看,然后他会帮你解围的,如果此招不灵就盯导师,他淡淡地几句话就能平事。

后记:

论文质量过硬是根本,答辩技巧是其次。学术圈也不是净土,考虑到导师面子等因素,论文质量低但答辩得分高是有可能的,论文质量高但答辩得分低却是基本不可能的,评委老师可能会顾及同行面子但绝不会恶意打压学生,如果分数低,那一定是学生本人的问题,学生必须要有这个自知之明。

想问后来怎么解决的啊?我也是,毕业一年了发现其中一个结论中挺严重的理论错误,闹心、好纠结,怎么办啊?还不敢跟导师说

以下关于学位论文的说法正确的有

现代国家的学位一般分为学士、硕士、博士这3个等级。博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才,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具有独立从事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社会科学研究 (不包括人文学科)的目的在于对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揭示形形色色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探寻社会或者社会的某个子系统的发展、运作规律,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就学术目的和学术价值而言,社会科学类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以下简称“学位论文”)也是如此。但是, 具体到每一篇学位论文,是否必须有政策建议的内容? 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政策建议? 如何提出政策建议? 这是在学位论文的指导、评阅、答辩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位论文中是否一定要有“政策建议”?这是导师之间分歧较大的问题,也是容易导致研究生和教师冲突的问题。 有的学位论文没有政策建议,或者政策建议部分文字较少,常常受到评阅人和答辩委员的批评,获得的评价较低;研究生对此常常有不同的看法,不认同教师的评价。是否有“政策建议”、政策建议是否可行,被多数高校列为学位论文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这可能过于绝对了,需要澄清、纠正。 学位论文中未必一定要有政策建议 。 虽然“经世济民”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揭示社会规律。 社会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注重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的探讨,进行抽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应用研究立足于理论的实际应用,着眼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基础研究是否一定有对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 ,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结论而定。 有的基础研究可能直接与具体的社会问题相联系,研究结论具有直接的政策意蕴,而有的研究成果则没有直接的现实政策含义。有的研究工作只是对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新的证据或者证明,而这些研究结论的政策建议已经被别人提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学位论文中提不出新的政策建议,仍是合乎要求的,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例如,不平等度量的技术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论文改进或者提出了新的度量指标并证明了其良好的特性,甚至证明了前人提出的度量指标的新特性,都是重要的理论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方法价值。但是,这一成果未必具有直接的政策价值。这类成果要应用于政策研究、产生政策含义,需要再作进一步的具体研究,那是另外一项研究的内容了。这类学位论文没有政策建议,并不是论文的短处。学位论文是否要有政策建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不能不加区分地去批评学位论文缺少政策建议这一部分。 对于应用研究和能够提出政策建议的基础研究来说,“政策建议”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内容。 充分挖掘研究结论隐含的政策含义,不仅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把一个笼统、宽泛的建议具体化,提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步骤,可能需要更为缜密的理论和因果关系作为支持。政策建议的深入开掘,有利于认清已经完成的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有时在开掘政策建议的过程中,研究者才会发现所作的理论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化、细化,才能明确深化理论研究的方向。 除了学术目的和学术价值外,学位论文还具有教育价值和功能,完成“政策建议”部分的研究,是训练研究生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很多著名学者都很重视学位论文的“政策建议”这一环节。林毅夫教授在评论他自己指导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时指出:尽管这是一篇不错的博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做得很扎实,但是论文的“政策含义挖掘得不够充分”。这说明林毅夫教授很重视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政策建议”部分。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但是,对于可以提出政策建议的学位论文,政策建议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建议”就是根据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对策。 这种对策是论文研究结论的自然的、直接的引申,是理论研究结论应用于具体问题时所推断出的结果,在逻辑上与论文的理论研究结论是一脉相承的。 必须依据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 有的研究生还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时, 就把政策建议想好了,在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了数条乃至近二十条政策建议。 还没有对问题进行研究,何来解决问题的建议? 这显然违背了学术研究应有的逻辑。也有个别的导师头脑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政策主张,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做论文进行论证。不论这个主张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学生已经先入为主认定这个政策建议是正确的,然后去展开论文的研究工作,这实际上扭曲了学术研究。 我们经常发现学位论文政策建议环节中逻辑推理出现问题, 很多研究生脱离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去寻找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与理论研究相脱节,整篇学位论文不能保持逻辑一致性。举个常见的例子。经济学研究中,一般的假设是“人是理性的”,几乎所有的借助经济学分析方法所进行的社会科学研究,都以此假设为基本前提。“理性人假设”把人的理性都看成是等同的、不变的。这类研究中,省略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考察,没有去考察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因素。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研究,把人的“偏好”视为是稳定不变的,把人的行为视为理性选择的结果,人的行为的差异、变化是由外部约束条件的差异、变化所致。这类研究所能提出的政策建议的范围,仅限于改变制度、物质、技术等约束条件,得不出改变人的主观认识、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方面的建议。但是, 有的研究生利用经济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却提出了要“改变人的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之类的对策。也许有些建议可能是正确、可行的,但在逻辑上,从论文的研究结论无法引申出这一建议,就不应出现在论文中。 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研究中所发现的规律,依据论文确立的因果关系,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能得出确凿的因果关系结论,都真正确认了规律的存在。社会科学研究有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也有解释性研究;可用定量方法,也可以用定性方法。定量研究有因果关系研究,也有相关关系研究,对应的结论分别是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研究并没有确认因果关系存在。 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没有取得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案例分析不能做因果关系检验的手段,仅凭案例分析得不出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 所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出结论的类型不同,相应的政策建议的类型、建议的肯定性程度就不同。 学位论文中要对此加以区分,作出准确说明。例如, 依据探索性研究的结论,所提出的仅仅是“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办法也可能是不合适的,必须详细说明论文所给出的仅仅是“可能的”、“潜在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只有对学位论文的“政策建议”部分有准确的认识,对政策建议研究有科学的态度,才能做好“政策建议”研究。研究生对学位论文中政策建议的态度和认识有两种极端情况,需要导师在指导中去纠正。 一种极端情况是部分研究生轻视“政策建议”部分,认为政策建议是学位论文中可有可无的部分,把政策建议视为论文主体内容的点缀,甚至认为提出政策建议不是学术研究者的责任。这其中有些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功底很扎实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研究质量较高,研究结论是正确、可靠的,具备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这些研究生的思想认识有偏差,仅仅满足于得出理论结论,没有在开掘政策建议方面下功夫,没有仔细推敲政策建议的逻辑,未经过严密的推理,就轻率地写出了政策建议,破坏了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内在逻辑一致性,使论文的整体质量下降。 部分学位论文由于没有很好地开掘出政策建议,或者提出的政策建议缺乏新意和针对性,常常遭到评阅和答辩教师的批评。有些教师对定量研究方法不了解,往往直接去看论文的政策建议部分。由于看不到新颖、可行的政策建议,他们就会认为这些理论研究没有意义,认为这些复杂的定量研究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因而对论文的评价较低,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了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教师方面来说,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样的做法也不妥当;但是,其中也有研究生自身的原因,由于政策建议研究部分没做好,造成了教师对研究成果的误解。大多数教师和读者,甚至是同一专业领域的研究者,都很关注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看不到新颖、合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很容易导致对研究成果的误解。 第二种极端情况是部分研究生过于重视政策建议, 认为提出“如何改革”、“如何发展”的思路、想法就是论文的全部内容, 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写出政策建议。这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政策建议”部分篇幅很大,甚至超过论文的三分之一,这是另一种错误认识。这种情况在在职攻读学位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和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中更常见。 由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范式、学术制度、学术规范正在转型和完善的过程之中,许多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刊物所登载的论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这些论文仅仅表达了作者对某一方面社会改革的一些设想、看法。对这些设想、建议的理论依据,作者在论文中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甚至很多建议和看法并没有理论依据。许多学术刊物也是政府部门的机关刊物,经常发表一些领导人的讲话或者政论文章。研究生读了这些刊物上的文章会产生误会,认为这样的文章就是学术研究论文;写作这类文章,谈谈“应该如何改革”的想法,就是学术研究;发表了这类文章就是发表了学术成果。很多高校都要求或者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但是并没有对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进行界定,往往把发表在这类刊物上的文章统统作为论文,据此对研究生进行奖励。很多研究生不去认真学习如何做研究,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写作、发表这类政策建议文章上。写学位论文时,研究生还是采取这种方式和态度,把提出政策建议这一环节作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主要研究工作,把研究过程等同于提出政策建议。导师必须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让研究生明白这是误解了“政策建议”和学位论文研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 部分学位论文专门进行政策分析研究,对已经或者正在实施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评判,寻找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提出改革、完善政策的建议。研究生要完成这类以政策分析作为研究主题的学位论文,必须掌握现代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研究加速吸收现代数学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成果,通过数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合作努力,开掘出了很多有力的定量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和技术中,有的专门用于“反事实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分析。最近三十多年来,这些技术和方法逐步被提炼、加工、完善,已经非常成熟,应用起来很方便。这些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使政策评估结果的精确程度、可靠程度大大提高。政策效果评估中都涉及到“反事实问题”这一难题,现代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巧妙地克服了这一难题。然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对这些新方法、新技术的反应较迟钝。尽管许多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都有专门的政策分析课程;但遗憾的是很多政策分析课程教师对这些已经非常成熟的政策分析方法充耳不闻,不主动去学习、吸收、运用,继续局限于思辨性的研究,习惯于通过“拍脑袋”的方法去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个别导师甚至对这些自己完全不懂的方法和技术,在课程教学中进行错误的评价,故意引导研究生不去学习这些新方法、新技术。由于没有掌握分析方法和技术, 很多研究生仅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对已经实施过的和正在实施的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 这些“政策分析”,很多观点看上去很新颖,但是未必符合实际情况。 这样的政策分析研究是违背科学原则的,根据这些不靠谱的政策评价,所提出的政策改革建议也是荒唐的。 很多学者和研究生强调,自己的研究中使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只做定性研究。这些说法反映出部分研究者对定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认识的偏差。事实上,社会科学中的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是统一的、一致的,是相互补充的(不包括人文学科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但是,定性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受限制,尤其是在因果关系分析中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如果没有深入领悟社会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原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定性研究方法。案例分析难以进行可靠的因果关系推断,不懂得定量研究方法的人,难以理解这一点,也就不知道案例分析的功能和作用。政策效果分析是因果关系分析,但是很多人用案例分析方法推断政策的效果。仅仅依靠案例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分析结果,可能是有严重偏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只要条件允许,导师就要尽力指导研究生学会定量研究方法,帮助研究生获取可靠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政策实施的效果作出全面、精确的判断。 要提出正确的政策建议,必须准确详细地把握社会实际情况。 大多数研究生是没有社会工作经历的年轻人,缺乏对实际社会情况的直接感受,不熟悉实际情况。 做政策建议部分研究时,导师要指导研究生再次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有关部门、行业的实际状况,甚至有必要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调查,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研究生提出政策建议要实事求是。 学术研究工作不是“愤青”的牢骚,不要未进行科学的研究,就对现行政策进行盲目的批评、指责。 政府正在实施的政策未必是完备的,未必方方面面都是科学的,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政策研究切忌故意迎合个别政府部门、部分政府官员的需要和喜好,切忌盲目为现有的政策作牵强附会的注释、辩解,更不要脱离实际情况高谈阔论、唱政治高调。研究生要通过自己扎实的科学研究,作出客观的判断。 “政策建议”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方法或者方案,也可以是一个方案中某一方面或在某个步骤上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对已经有的方案提出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实施步骤,明确各项措施的实施次序,还可以是对前人提出的建议的否定和质疑;可以是一项具体的社会发展目标的设置,也可以是确立实现某个目标的条件和时间。 提出政策建议要有“不以善小而不为”的作风和态度,政策措施中看起来很细小的差异,其实施后的后果可能差异很大,细小的政策建议并不是作用微小。所以,要重视细节方面的建议,建议内容要尽力细腻、具体,不贪大求全。在学位论文中,政策建议部分所占篇幅不会很大,有时一两段文字,甚至只有几句话就可以把建议说清楚。 另外,任何具体的政策建议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前提的,在政策建议研究中,研究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得按照平时写作文格式写呀,该段落是段落,开头改空2格空2格哪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