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毕业论文说法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

关于毕业论文说法正确的是

毕业设计是你大学4年的总结,基本上要在最后一个学期内完成,一般是自己或老师帮你选一个题目,然后自己去实验或调研,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最后要通过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可以说毕业论文只是毕业设计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毕业设计其他的你可以不做但不能没有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成绩基本也是以你的毕业论文和答辩成绩为主。

毕业论文跟毕业设计不一样,区别如下:

1、指代不同,毕业设计是指工、农、林科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2、内容不同,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3、作用不同,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毕业设计,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关于写毕业论文的正确顺序如下:

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便是明确主题风格,也就是毕业论文的主题思想。毕业论文的主题风格一定要选择自己所很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一定要挑选和网络热点贴近的话题讨论、一定要在论文选题全过程中多多的征求教师的建议。主题风格明确了,毕业论文的内容就需要围绕主题风格、突出重点、服务项目主题风格。

明确主题风格以后就需要依据主题风格去搜集有关原材料。收集材料的方式有:互联网搜集、公共图书馆找参考文献、向老师资询和亲自实践活动这些。要有品质的搜集,在收集的全过程中优异略汰。

写毕业论文的次序第三步便是创设架构,便是要明确先写什么后写哪些,如何层递这些。简单点来说便是给毕业论文列提纲。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对比式、层递式和总成绩式四种。我们在搭建架构的情况下一定要把前边所搜集的原材料装进去,那样才可以让毕业论文更有内容。

第四步便是撰稿了,写毕业论文的情况下要留意多样性和特有性的难题。毕业论文要条理清楚、突出重点、即事论理、见解独特。关键论文修改是否合理性不正确、题型是不是切合、原材料与主题风格是不是统一、构造是不是认真细致、论点论据是不是确立、事实论据是不是充足、词句是不是精确、写作是不是标准这些。

不一样,区别如下:一、指代不同1、毕业设计:是指工、农、林科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总结性的独立作业。2、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二、内容不同1、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应尽量选与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结合的现实题目,亦可做假拟的题目。学生只有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课程设计与实习,经考试、考查及格后始可进行。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及格才能毕业。2、毕业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关于毕业论文说法正确

论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论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1、忌观点偏激,提法不妥

论文的论点,是作者思想、观点、态度和主张的集中体现。论点是论文的灵魂、统帅和纲领,评价毕业论文的首要条件就是观点正确、鲜明。因此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更不能自行其是、钻牛角尖或走极端。

2、忌抄袭代劳,坐享其成

撰写毕业论文,是一种创造性、自主性劳动,论文篇幅有一定的要求,写作时间又有严格的限制,对于平时动笔较少的学员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的人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和依赖心理。他们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思考研究、独立完成,而是通过东拼西凑,抄袭组织成文。千万不要抄袭别人的文章或请他人代笔。这不仅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也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3、忌弄错文体,不象论文

论文是议事论理,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理论性文体,它要求通过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辩明是非曲直,它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而有的同学对文体把握不准,因而写出来的论文四不像。

如有一篇关于《企业改革要以人为本》的文章,作者从报刊、杂志和网上搜集了中外企业举贤授能、重视人才、终于走向成功的几十个典型事例,用文学性语言描写叙述,而一点也没有对事例加以分析,没有生发开去论证观点、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的文章,与其说是论文,倒不如说是“故事会”。因此,把握论文的文体特征,弄清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4、忌标点出错,文面不整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发挥着与文字同样的功能。运用得正确,可以十分准确地表情达意。反之,如果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将会损害语意的表达。忽视标点符号的恰当使用,是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写作注意事项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以下关于学位论文说法正确的是

不一定。计量资料如果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学位论文是作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一般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尤以博士论文质量最高,是具有一定独创性的科学研究著作,是收集和利用的重点。

论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论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撰写MBA学位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忌学术不端的行为

例如,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以及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成果。

什么是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以及剽窃他人的成果,这很好确认,多数人也不会有意而为之,就不多说了。但是,很多人却会有意无意地落入“抄袭”的陷阱。

那么,怎样才会构成“抄袭”呢?很多人的眼里,恐怕往往将文字相同或者相近和抄袭相提并论。所以才有现在很多高校热衷于使用计算机“反超袭”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文字检测。

其实我们在写论文时,会使用别人的理论、学说或者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在分析和归纳时,也会利用别人的观点和数据来加强你的论证;最终才会得出一系列的结论。所有这些,都是允许的。但是,你必须明白,学位论文说到底是你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的展示。其中的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你自己的,哪一部分是别人的,必须区分清楚。

如何区分清楚呢?那就是,凡是别人的东西必须要标注出来,或者说引用;否则就容易构成抄袭。也就是说,别人首先提出的观点,即使是用你自己的话来叙述(虽然计算机未必能检测出)也是构成抄袭的。

为了避免涉及抄袭,最好的办法是:

(1)一般的文字表达就自己来写,一定不要偷懒。这样,即使真遇上了和别人的相同或相近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嘛。要记住,即使是常识性内容的叙述也不能随便用别人的文字,否则也是抄袭。

(2)重要的数据,只要不是自己实验或工作的结果都必须要标注出处(而且是权威的出处)。标注的文献号就以上标的形式放在被引用的数据后面。

(3)严格区分自己的文字和引用的文字。要做到:“正确引用”和“正确标注”。我现在建议我的学生,即使是间接引用的文字也要加上双引号;如果是直接引用就是加上双引号后再加下划线。当然,如果有办法做到间接引用能够明显区分时,引用的部分也可以不加双引号。

现在很多的学位论文(其实不仅是学位论文),并没有什么引文与标注的概念。其文献标注号就是乱放的。好像是,别人有,我也跟着胡乱地放上几个文献号。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学生,即使是中国高校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受到过引文规范的教育。大家似乎都是无师“自通”,似懂非懂的。

我已经多次呼吁,尽快地建立中国的引文规范并至少在本科生阶段进行引文规范的教育。

2、忌论文无“新”

科学研究离不开“新”字。可能是“新方法、新问题”,也可能是“新方法,老问题”,或者是“老方法,新问题”,至少是“老方法、老问题、新见解”。

文献[1]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每篇科学论文对于文献来说,必须有某种新的贡献,它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建议新类型的研究,提交新数据,论证新理论或提出新学说。[2]”

3、忌无宽度

学位论文要证明,你在相关研究问题或者相关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已经比较扎实,并且对相应的研究现状已经比较了解。我认为,硕士生应该是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解,博士生则应该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解(更为宽)。所以,你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至少40多篇吧)。这些参考文献(也就是引用文献)都必须是你阅读过并能对其做一定的评价的'。

关于“引用”,我有一个说法:“引用”是既要“引”还要“用”;只引不用,是“伪引”;只用不引,就是抄袭了!

前几个月我刚刚评审过南方某著名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这篇论文还是用英文来写作的,看上去有点吓人。可是其给出的参考文献总共才16篇,其中还不乏什么微软操作系统说明书,某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说明书以及维基百科中的内容;在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的评语是“作重大修改后再答辩”。

说完宽度,是不是也要说一下深度呢?这确实有点不好说,受每个人能力、所处的环境、所具有的研究条件的限制,以及各学科面对问题的不同,不好一概而论。

4、忌无条理性、无逻辑性、无连贯性

什么是有条理?在英文中我们说某人有条理,可以这么说“He/She is very organized”。“条理性”,也可以翻译为“sense of order”。所以,论文的条理性也不妨理解为论文内容组织的合理性以及文字叙述时的秩序性。

学位论文分为若干章,每章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又可能还会分为若干小节。所以,你必须认真考虑,把其中的内容组织好。不妨先列一个提纲,认真地想上几天,然后才动手展开写各小节的内容。

你在叙述内容时,可以将内容按时间的正序(由远及近)或者逆序(由近及远)展开,也可以按重要程度或详细程度由“小”及“大”或者由“大”及“小”展开。满足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有条理性了。

在使用文字叙述时,往往不是分析就是综合的过程,会使用到概念的比较、抽象、归纳、推理等过程。概念和概念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关系,要注意不要弄错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从属关系、因果关系等。

建议找一本形式逻辑的教材来读一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是有益的。我和厦门大学的黄荣彬教授都认同逻辑学对科学研究作用。人并不是天然就具有严密、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一个段落由若干个句子构成来表达某个中心思想,应确保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样各段落之间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条理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之间其实有一定的关联。

5、忌不严谨

不严谨,恐怕是学位论文中最常见的现象。首先是整个科研过程中研究者的态度就不严谨,其学位论文当然也不可能是十分严谨的。

科学是理性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学位论文是科学文献,它完全不同于政治宣传的文章,可以歪曲事实;,也不是商业广告,可以随意夸大;更不是文学作品,可以任由作者想象。

严谨性是学位论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所以,首先不能随意夸大自己研究结果的价值;也不要随意夸大自己所使用的方法的优点,也要客观地评价其他的方法(不能因为没有使用,就只突出其缺点)。“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3] ”

对自己的研究结果的评价,最好能有量的指标。“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4] ”

为了使论文具有客观性,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大概”、“应该”、“也许”等字眼,也最好不要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基于严谨性,你必须对学位论文中的所有文字负责,包括所使用的每个概念,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列出的每一个数据,以及每一个公式、图、表格等。

这里说的“负责”,可以这么理解:

(1)你所使用的所有概念,你必须是明白其内涵的。

(2)你说的每一句话,必须是理解其意思的,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这些话是引用别人的,必须标注清楚。当然,即使是引用别人的话,你也应该清楚地理解其意思。

(3)对于所列出的数据(公式、图和表也一样),分成三类。一是自己工作的结果,你要对其负责,这自不待说;二是来自别人的工作且不是众所周知的,就必须标注;三是对于众所周知的,可以不标注。

也是基于严谨性,应该尽可能地查阅到最原始的文献;没有阅读过的文献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凡转引文献,须如实注明转引出处,不能把转引文献当作原始文献来引用;凡只通过中文译文而引用的外文文献,须注明中文译文的出处,不得直接注明引自外文文献。

不严谨的表现还在于:实验的次数太少;实验的数据太少;实验结果的比对不合理,实验条件设计不合理等。

我曾经见过这么一篇论文,只不过是计算了3~4步就得出结论:算法是收敛的;显然过于草率了。

最后,严谨的学位论文在形式上必定是基本上符合规范的。

6、忌不认真

认真和严谨其实有相近之处,一个严谨的人一定是认真的。我们这里还是做一个适当的区分,相信大家可以理解。

尽可能地避免错别字。

尽可能避免语法错误。

尽可能避免标点符号使用的错误(有的人,一个段落里只有一个句号,其余的都是逗号)。

尽可能避免各种排版上的错误。

还有些人封面的题目和封里的题目都不一致。

见过一个雷人的致谢;总共只有7个人名,这位老兄就弄错了5个,连导师的名字都是错的。

以下关于学位论文的说法正确的有

现代国家的学位一般分为学士、硕士、博士这3个等级。博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才,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具有独立从事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社会科学研究 (不包括人文学科)的目的在于对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揭示形形色色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探寻社会或者社会的某个子系统的发展、运作规律,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就学术目的和学术价值而言,社会科学类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以下简称“学位论文”)也是如此。但是, 具体到每一篇学位论文,是否必须有政策建议的内容? 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政策建议? 如何提出政策建议? 这是在学位论文的指导、评阅、答辩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位论文中是否一定要有“政策建议”?这是导师之间分歧较大的问题,也是容易导致研究生和教师冲突的问题。 有的学位论文没有政策建议,或者政策建议部分文字较少,常常受到评阅人和答辩委员的批评,获得的评价较低;研究生对此常常有不同的看法,不认同教师的评价。是否有“政策建议”、政策建议是否可行,被多数高校列为学位论文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这可能过于绝对了,需要澄清、纠正。 学位论文中未必一定要有政策建议 。 虽然“经世济民”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揭示社会规律。 社会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注重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的探讨,进行抽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应用研究立足于理论的实际应用,着眼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基础研究是否一定有对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 ,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结论而定。 有的基础研究可能直接与具体的社会问题相联系,研究结论具有直接的政策意蕴,而有的研究成果则没有直接的现实政策含义。有的研究工作只是对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新的证据或者证明,而这些研究结论的政策建议已经被别人提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学位论文中提不出新的政策建议,仍是合乎要求的,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例如,不平等度量的技术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论文改进或者提出了新的度量指标并证明了其良好的特性,甚至证明了前人提出的度量指标的新特性,都是重要的理论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方法价值。但是,这一成果未必具有直接的政策价值。这类成果要应用于政策研究、产生政策含义,需要再作进一步的具体研究,那是另外一项研究的内容了。这类学位论文没有政策建议,并不是论文的短处。学位论文是否要有政策建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不能不加区分地去批评学位论文缺少政策建议这一部分。 对于应用研究和能够提出政策建议的基础研究来说,“政策建议”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内容。 充分挖掘研究结论隐含的政策含义,不仅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把一个笼统、宽泛的建议具体化,提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步骤,可能需要更为缜密的理论和因果关系作为支持。政策建议的深入开掘,有利于认清已经完成的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有时在开掘政策建议的过程中,研究者才会发现所作的理论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化、细化,才能明确深化理论研究的方向。 除了学术目的和学术价值外,学位论文还具有教育价值和功能,完成“政策建议”部分的研究,是训练研究生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很多著名学者都很重视学位论文的“政策建议”这一环节。林毅夫教授在评论他自己指导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时指出:尽管这是一篇不错的博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做得很扎实,但是论文的“政策含义挖掘得不够充分”。这说明林毅夫教授很重视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政策建议”部分。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但是,对于可以提出政策建议的学位论文,政策建议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建议”就是根据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对策。 这种对策是论文研究结论的自然的、直接的引申,是理论研究结论应用于具体问题时所推断出的结果,在逻辑上与论文的理论研究结论是一脉相承的。 必须依据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 有的研究生还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时, 就把政策建议想好了,在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了数条乃至近二十条政策建议。 还没有对问题进行研究,何来解决问题的建议? 这显然违背了学术研究应有的逻辑。也有个别的导师头脑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政策主张,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做论文进行论证。不论这个主张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学生已经先入为主认定这个政策建议是正确的,然后去展开论文的研究工作,这实际上扭曲了学术研究。 我们经常发现学位论文政策建议环节中逻辑推理出现问题, 很多研究生脱离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去寻找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与理论研究相脱节,整篇学位论文不能保持逻辑一致性。举个常见的例子。经济学研究中,一般的假设是“人是理性的”,几乎所有的借助经济学分析方法所进行的社会科学研究,都以此假设为基本前提。“理性人假设”把人的理性都看成是等同的、不变的。这类研究中,省略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考察,没有去考察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因素。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研究,把人的“偏好”视为是稳定不变的,把人的行为视为理性选择的结果,人的行为的差异、变化是由外部约束条件的差异、变化所致。这类研究所能提出的政策建议的范围,仅限于改变制度、物质、技术等约束条件,得不出改变人的主观认识、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方面的建议。但是, 有的研究生利用经济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却提出了要“改变人的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之类的对策。也许有些建议可能是正确、可行的,但在逻辑上,从论文的研究结论无法引申出这一建议,就不应出现在论文中。 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研究中所发现的规律,依据论文确立的因果关系,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能得出确凿的因果关系结论,都真正确认了规律的存在。社会科学研究有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也有解释性研究;可用定量方法,也可以用定性方法。定量研究有因果关系研究,也有相关关系研究,对应的结论分别是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研究并没有确认因果关系存在。 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没有取得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案例分析不能做因果关系检验的手段,仅凭案例分析得不出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 所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出结论的类型不同,相应的政策建议的类型、建议的肯定性程度就不同。 学位论文中要对此加以区分,作出准确说明。例如, 依据探索性研究的结论,所提出的仅仅是“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办法也可能是不合适的,必须详细说明论文所给出的仅仅是“可能的”、“潜在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只有对学位论文的“政策建议”部分有准确的认识,对政策建议研究有科学的态度,才能做好“政策建议”研究。研究生对学位论文中政策建议的态度和认识有两种极端情况,需要导师在指导中去纠正。 一种极端情况是部分研究生轻视“政策建议”部分,认为政策建议是学位论文中可有可无的部分,把政策建议视为论文主体内容的点缀,甚至认为提出政策建议不是学术研究者的责任。这其中有些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功底很扎实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研究质量较高,研究结论是正确、可靠的,具备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这些研究生的思想认识有偏差,仅仅满足于得出理论结论,没有在开掘政策建议方面下功夫,没有仔细推敲政策建议的逻辑,未经过严密的推理,就轻率地写出了政策建议,破坏了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内在逻辑一致性,使论文的整体质量下降。 部分学位论文由于没有很好地开掘出政策建议,或者提出的政策建议缺乏新意和针对性,常常遭到评阅和答辩教师的批评。有些教师对定量研究方法不了解,往往直接去看论文的政策建议部分。由于看不到新颖、可行的政策建议,他们就会认为这些理论研究没有意义,认为这些复杂的定量研究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因而对论文的评价较低,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了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教师方面来说,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样的做法也不妥当;但是,其中也有研究生自身的原因,由于政策建议研究部分没做好,造成了教师对研究成果的误解。大多数教师和读者,甚至是同一专业领域的研究者,都很关注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看不到新颖、合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很容易导致对研究成果的误解。 第二种极端情况是部分研究生过于重视政策建议, 认为提出“如何改革”、“如何发展”的思路、想法就是论文的全部内容, 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写出政策建议。这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政策建议”部分篇幅很大,甚至超过论文的三分之一,这是另一种错误认识。这种情况在在职攻读学位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和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中更常见。 由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范式、学术制度、学术规范正在转型和完善的过程之中,许多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刊物所登载的论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这些论文仅仅表达了作者对某一方面社会改革的一些设想、看法。对这些设想、建议的理论依据,作者在论文中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甚至很多建议和看法并没有理论依据。许多学术刊物也是政府部门的机关刊物,经常发表一些领导人的讲话或者政论文章。研究生读了这些刊物上的文章会产生误会,认为这样的文章就是学术研究论文;写作这类文章,谈谈“应该如何改革”的想法,就是学术研究;发表了这类文章就是发表了学术成果。很多高校都要求或者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但是并没有对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进行界定,往往把发表在这类刊物上的文章统统作为论文,据此对研究生进行奖励。很多研究生不去认真学习如何做研究,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写作、发表这类政策建议文章上。写学位论文时,研究生还是采取这种方式和态度,把提出政策建议这一环节作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主要研究工作,把研究过程等同于提出政策建议。导师必须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让研究生明白这是误解了“政策建议”和学位论文研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 部分学位论文专门进行政策分析研究,对已经或者正在实施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评判,寻找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提出改革、完善政策的建议。研究生要完成这类以政策分析作为研究主题的学位论文,必须掌握现代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研究加速吸收现代数学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成果,通过数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合作努力,开掘出了很多有力的定量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和技术中,有的专门用于“反事实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分析。最近三十多年来,这些技术和方法逐步被提炼、加工、完善,已经非常成熟,应用起来很方便。这些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使政策评估结果的精确程度、可靠程度大大提高。政策效果评估中都涉及到“反事实问题”这一难题,现代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巧妙地克服了这一难题。然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对这些新方法、新技术的反应较迟钝。尽管许多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都有专门的政策分析课程;但遗憾的是很多政策分析课程教师对这些已经非常成熟的政策分析方法充耳不闻,不主动去学习、吸收、运用,继续局限于思辨性的研究,习惯于通过“拍脑袋”的方法去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个别导师甚至对这些自己完全不懂的方法和技术,在课程教学中进行错误的评价,故意引导研究生不去学习这些新方法、新技术。由于没有掌握分析方法和技术, 很多研究生仅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对已经实施过的和正在实施的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 这些“政策分析”,很多观点看上去很新颖,但是未必符合实际情况。 这样的政策分析研究是违背科学原则的,根据这些不靠谱的政策评价,所提出的政策改革建议也是荒唐的。 很多学者和研究生强调,自己的研究中使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只做定性研究。这些说法反映出部分研究者对定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认识的偏差。事实上,社会科学中的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是统一的、一致的,是相互补充的(不包括人文学科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但是,定性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受限制,尤其是在因果关系分析中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如果没有深入领悟社会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原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定性研究方法。案例分析难以进行可靠的因果关系推断,不懂得定量研究方法的人,难以理解这一点,也就不知道案例分析的功能和作用。政策效果分析是因果关系分析,但是很多人用案例分析方法推断政策的效果。仅仅依靠案例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分析结果,可能是有严重偏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只要条件允许,导师就要尽力指导研究生学会定量研究方法,帮助研究生获取可靠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政策实施的效果作出全面、精确的判断。 要提出正确的政策建议,必须准确详细地把握社会实际情况。 大多数研究生是没有社会工作经历的年轻人,缺乏对实际社会情况的直接感受,不熟悉实际情况。 做政策建议部分研究时,导师要指导研究生再次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有关部门、行业的实际状况,甚至有必要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调查,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研究生提出政策建议要实事求是。 学术研究工作不是“愤青”的牢骚,不要未进行科学的研究,就对现行政策进行盲目的批评、指责。 政府正在实施的政策未必是完备的,未必方方面面都是科学的,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政策研究切忌故意迎合个别政府部门、部分政府官员的需要和喜好,切忌盲目为现有的政策作牵强附会的注释、辩解,更不要脱离实际情况高谈阔论、唱政治高调。研究生要通过自己扎实的科学研究,作出客观的判断。 “政策建议”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方法或者方案,也可以是一个方案中某一方面或在某个步骤上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对已经有的方案提出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实施步骤,明确各项措施的实施次序,还可以是对前人提出的建议的否定和质疑;可以是一项具体的社会发展目标的设置,也可以是确立实现某个目标的条件和时间。 提出政策建议要有“不以善小而不为”的作风和态度,政策措施中看起来很细小的差异,其实施后的后果可能差异很大,细小的政策建议并不是作用微小。所以,要重视细节方面的建议,建议内容要尽力细腻、具体,不贪大求全。在学位论文中,政策建议部分所占篇幅不会很大,有时一两段文字,甚至只有几句话就可以把建议说清楚。 另外,任何具体的政策建议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前提的,在政策建议研究中,研究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得按照平时写作文格式写呀,该段落是段落,开头改空2格空2格哪

关于学位论文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摘录 【分享】写论文怎么收集材料?记住这五个字! 资料的收集与使用,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没有资料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将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也不可能形成。只有充分占有资料,才能有学术发言权。因此,论文的撰写必须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作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选题的质量及论文写作的质量。敬请阅读!材料收集的要求 2017年美元指数结束8年上涨势头,全年贬值10%,成为自2003年以来表现最差的年份。2018开年美元继续走弱,甚至在美国税改通过与美联储加息的双重提振下,美元仍然延续低迷走势,超出了绝大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期,但符合笔者强势美元难以持续的逻辑,如2016年1月文章《十大因素预示美元已是强弩之末》以及2017年7月《为什么我坚持唱空美元》。 在材料收集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五字原则,即“ 定、广、新、精、真 ”。 定 “定”是指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购买与收集材料。 围绕论文选题方向查找资料,决定材料的取舍,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否则漫无边际地收集资料,既浪费时间,且可能收集到的资料还都是些次要的、 无关紧要的材料,以至于材料不能充分论证观点,写出的论文也必然是平淡无色彩。 学生们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文中虽有丰富材料,但所选材料却与观点风马牛不相及,或不能充分表现主题,削弱了论文的质量。 广 “广” 是指占有材料力求全面。 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尽可能的全面和详尽,只有全面地占有资料,才能让大量的材料来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你的观点。 一切真正有科学见解的好文章、著作都是在详细地收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马克思写《资本论》时,曾参阅了当时各国有关经济问题的大量材料, 参考的书籍就有1500 多本,所作的摘录和笔记至少 100多本。 列宁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翻读了西方当时900种有关哲学、物理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 占有了丰富的材料,写出的论文才可能会有广度和深度,达到言之有物,反之,材料不足,限制构思,写出的论文则贫乏无力。 新 “新”即要求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 最新的观点、发展趋势、最新的提法、最新的研究结果。 尤其提倡通过亲自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的资料常常最有新意。 材料越新越有助于产生新的思考,激发新的创造。 这就要求学生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必须做个有心人,学会细心观察和捕捉新的变化情况和新的问题,从别人没有涉及、没有发现的方面或问题去准备材料和选用材料, 从而使论文立意新颖。如鲁迅在写文章时,特别擅长使用“新”材料。 强调选择新材料,并不是说完全舍弃老材料、旧材料,对旧材料、老材料巧妙选用,赋以新意,同样可以表现深刻新颖的思想,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发。 精 “精”是指占有材料力求广泛,使用材料则力求精当,用在论文里的材料要少而精,千万不要罗列材料,堆砌材料。 要选用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 典型材料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共性,触及问题的实质,说服力强,选择得好,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否则取材不当,容易淹没主题或使主题转移。 学生在收集材料时,要注意分析研究,将材料分类排队,区分主次,精选出那些与自己的选题方向关系紧密、有影响的资料,对自己有启发的和在学术界尚处于争议的资料,重点保存和占有,对一般的次要的资料大体了解即可。 真 “真”是指所选择的材料要绝对的真实准确。 学术论文的特点是学术性与科学性,因此所选择的材料必须可靠无误,符合客观事实,建立在真实材料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如果使用的材料虚假、有出入, 将会使别人对文章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样削弱了材料对论点的说服力。 学生在选择材料时应尽量挑选搜集第一手材料, 即使是第二手材料,也应百般挑剔,仔细推敲,对所占有的材料,反复核对验证,保证确凿可靠,如有可能,进行亲自调查。如恩格斯的经典著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得自于他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斗争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亲自访问工人,及亲身观察,而获得第一手可靠的材料。鲁迅先生能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也缘于他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仔细观察。 材料收集的具体方法 资料的收集,可依照占有、筛选、分类的步骤依次进行。 (一)占有 论文资料从何而来,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所需资料: 1、文献查阅 文献查阅是大学生获取资料的一个重要途径, 主要可通过以下渠道: (1)图书。 图书中论述的观点都比较成熟,能帮助你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某一问题。对于初涉研究领域的大学生来说,在开始做论文之前,很有必要找一些相关书籍来帮助你对所选题目做一全方位的了解。 (2)期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期刊发表的,具有及时性,是学生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和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期刊是连续出版,对期刊的查阅,能帮助你了解掌握某一方向的研究动态。 (3)报纸。报纸是各种新信息的最迅速、最灵活的信息来源。它反映的各方面新动向往往能使你从中捕捉到新的灵感。 (4)会议文献。会议文献具有专业针对性强,反映信息早的特点,通过会议文献能搜集到最新观点、最新材料、最新研究成果,而其中的许多信息是其它途径根本无法获得的。 (5)学位论文。尤其要注重对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查阅。这两类论文选题一般较为新颖,特别是博士论文,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上述资源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所在学校图书馆,当地图书馆,其它高校图书馆,或者省图书馆,甚至外省图书馆或国家图书馆,有的也可通过网络检索获得。 2、网络资源搜索 从网络中获取所需资料已成为当今人们获得信息的最通用的一种途径。通过网络能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国内外比较新的资料。网络上有很多大型免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用资料库,以及世界上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最新动态,可为论文撰写者查询资料提供方便。大学生在进行论文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方法,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查找: (1)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与选题有关的网站及网页资料,如用“百度”可搜索中文信息资源,用“google”则可以搜索到国外许多相关信息。 (2)利用网上的报刊、期刊网站和数据资源库搜索资料。如从中文报纸网站你能搜索到全国各地的主要报刊。 (3)利用网上的国内高校网站和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站搜索资料。高校各个学院基本上都有网站,有很多院系还建立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许多链接,使你能迅速查到许多的专业信息资源。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港,在这你基本上能找到与文科相关的所有网站的链接,对查找文科方面的文章相当方便。 (4)利用中国科研网、中国学术会议在线,能收集到许多重要科研论文及会议文献。 3、观察与实地调查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古近代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很大一部分是首先通过观察,然后分析归纳总结而成。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感悟社会生活,可以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从中受到启发,且可发现值得研究的课题。 实地调查,是深入社会,针对选题方向,通过访谈、问卷、专家征询等方法获取有关数据、实例、典型经验等相关资料。古今学者向来对实地调查都非常重视,通过实地调查,才能得到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如史学家顾炎武传世之作《日知录》就是他在“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后所为。 在进行调查之前,必须设定一个周密的调查计划,以保证调查质量。调查计划应包括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调查方法、调查项目及编制调查表等几个方面。 观察与实地调查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途径。 (二)筛选 获得了数量可观的材料,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材料进行筛选、分类,使材料条理化,系统化,能为论文所用。 对材料的筛选,首先是对材料进行阅读, 然后进行辨析,挑选出有用的资料。 挑选资料的过程还应遵循“确凿、切题、典型、新颖、充分”的原则进行操作。 1、阅读 学位论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提交,对所有材料都进行仔细阅读显然不切实际。 因此在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时要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泛读。学位论文需要丰富的资料充实,只有广泛涉猎, 才能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找到与选题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材料。 泛读就是用速读法把所有的材料浏览一遍,对材料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分出重要材料和次要材料,相关材料和无关材料。 具体方法是:读文章的内容提要、文章的两头、文章的大小标题、, 每段的关键句。 对于书籍先看书名,再看目录,从目录中挑选有用的章节阅读即可。 这样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有个大概的了解。 精读。 泛读之后,选出与题目有关的重要书籍、 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弄清它的内容实质,论证的方式方法,对其中的重要结论、精辟论述更是要深入地、反复多次阅读。 在精读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2、辨析 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收集到的资料大部分是间接得来的,因而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质量上的评价和核实, 确定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就显得很有必要。 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有些通过观察与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在是否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问题上也需要进行辨析。 通常可采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分析,就是分析资料的逻辑关系, 考察其科学性,将出现了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的资料从中剔出;比较,则是把内容相似的材料做比较研究,比较它们的论点、论证、论据、数据、结果等,以确定材料的正误,优劣。 在比较过程中,遇到观点对立、难以判定的资料时,先暂时将材料搁放, 继续收集同类资料, 待资料较为全面时再做判断。 在辨明材料的真伪之后,才能选取真实的能充分论证观点的材料为论文所用。 选择材料过程中还要善于遵循“确凿、切题、典型、新颖、充分”的原则,做到在充分的材料中优选确凿的;在确凿的材料中优选切题的;在切题的材料中优选典型的;在典型的材料中优选新颖的。 (三)分类 在筛选的过程中同时要对材料加以分类,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对于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宜采用项目分类,即按照材料的属性,把收集的资料分项归类,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主干材料:对论文观点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包括各种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例如事例、统计数据、图表、著名学者的概念、观点、理论,系统的理论体系、 完整的科学思想、 科学原理、定理、定义、公式、法规、一般常识等。 2、调查资料:通过观察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3、触发材料:本人随时记下的感想、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 4、其它材料:其它一些概括性材料,对论点起到补充说明的材料,零星记录的资料。 在整理材料过程中特别要提醒大家要注意随时做笔记,这是很多学生普遍都忽略的一个问题。 资料中有启发性的观点、看法、或新的论点,好的见解,资料中典型、新颖、能说明问题、有证明力量的论据资料,重要文章的中心论点,在收集、阅读资料中,因触发而思考出来的问题与看法,都应不嫌其繁地记录下来。 整个资料收集过程中,都要做到边收集,边阅读,边思考,边记录。 材料的使用 在占有、筛选、分类材料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活用材料,也就是对材料进行科学、灵活的梳理安排与使用,把精选出来的材料化为己有,变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学术论文。 材料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主题的表现。 因此材料在使用时要注意: (一)根据材料拟制论文框架 论文框架最好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搭建,如论文框架不是建立在已有材料基础上,论文写作过程中论点的阐述将没有资料支撑,会影响论文的写作进展。 框架的构建也即是材料的组合,应该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布局。 可以先按材料的性质和份量及其相互关系来合理归类,而组合的根本点在于多侧面、多层次地阐释文章的主题。 (二)合理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 收集到的材料不能杂乱地堆放,必须按照先后顺序将其摆放。 在安排材料顺序和位置时,要参照论文的结构、材料间的逻辑联系等因素,并根据材料的性质分类排队、归纳整理,然后按主题表现的需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 而关于材料论述的先后问题,一般来说,或根据材料的轻重、或遵循时间的先后、或因材料之间内部的逻辑关系、或考虑作者的行文方便等而定。 这样论文写作过程中,使用材料既方便,写出来的论文又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三)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使用材料应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轻重详略。 文章中重点论述或主要论述的部分,材料就应详些、细些,量也要重些;反之则略些,量也轻些。一些较为新颖的、能够直接而深刻地表现主题的材料,往往对论点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样的材料应着重使用;而对那些次要的、陈旧的、人尽皆知的材料、或者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则应尽量简略。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主题突出,繁简相宜,而不是资料的堆砌。 (四)材料与观点要高度统一 这一原则要贯穿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 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材料是观点的依托,论文应该是既有观点又有材料,两者缺一不可。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充分说明观点。材料与观点高度统一,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常见的组织形式有:先开门见山陈述主题,后列举材料说明;或先介绍背景、条件等,再点明主题,后列举材料;或先有的放矢,列举事实材料,后归纳主题等。 总之,在使用材料时,要主动地能动地驾驭材料,做材料的主人;不能被动地、盲目地受材料支配,成为材料的奴隶。 通过一系列提炼、加工、整理,灵活运用材料,把死材料变成活材料,使材料的精髓得到升华。(完)

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学位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博士论文质量最高,博士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知识涵养更为深厚,自然写出的文章含金量也更高。学位论文是指为了获得某个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学位论文指的是完成一定学位必须撰写的论文,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学位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

学位论文的特点:

1、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得各级学位所撰写的论文。

2、学位论文是通过大量的思维劳动而提出的学术性见解或结论,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3、参考文献多、全面,有助于对相关文献进行追踪检索。

4、一般不公开出版,单纯的文摘数据已无法满足读者需要,读者对电子论文全文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学位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

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学位学位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随即解释清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