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鸦片战争

发布时间: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放在水中泡了七七四十九天,然后把它烧毁,这样鸦片才会彻底被销毁否则还是能吸的)。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第一,丧失的领土和主权增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条件。第二,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内地。还有对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第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影响是很深远的,表现在:用句以前历史书上的话么可以这么理解 这是英国侵略时候站在非正义基础上所带来的对我国的客观进步性 很多落后国家都是被侵略之后才开始自强的 比如日本就是其中的楷模第一次鸦片战争:1.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英国割占香港岛,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要遭到破坏;侵略者取得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美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中国的领海遭到破坏。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的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要完整就遭到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一个危害——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2.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看教材中安徽径县人包世臣是怎样记述当时情况的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的局面呢?(引导学生首先从史料提供的情况得结论)英国价低代廉的棉纺织品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冲击了这一带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五口通商,通商口岸增加;协定关税,英货关税极低,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在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取代了中国手工棉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位置。男耕女织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当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个家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将答案落实到教材第三个子目中的第二段。突出鸦片战争的第二危害——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开始变为半封建社会。)鸦片问题在《南京条约》里悬而未决。事实上,战败了的清政府对鸦片走私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结果,五口通商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继续外流,银价不断上涨。劳动人民的负担又大大加重了。从经济上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合法”的通商向中国转入商品,还是鸦片走私达到猖獗的程序,白银继续外流,都反映出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破门而入和中国封建经济的逐渐解体,既没有给中国带来经济繁荣,也没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是使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由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三个危害。3.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性质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逐步变化的。中国社会原有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没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而消失,反而更加尖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又增加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这两对主要矛盾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两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开始担负起双重革命任务,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至1844年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及队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开始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和自给自中的封建经济。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没有正常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5、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对满清王朝刺激较大,开始痛定思痛,进行“洋务运动”。6、 《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

鸦片战争历史论文200字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腐败堕落的清政府统治的失败,也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失败。标志着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的结束。 从战争的双方来看,中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人口总数都是英国的好几倍,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仅仅是因为英国船坚炮利?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封建统治制度已经行将就木,腐败的官场风气、多年的闭关锁国和自以为是使得官员和士兵都贪生怕死,不敢为了国家和民族与强敌一战,导致英国侵略者毫不费力的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但是英国侵略者进入中国以后也受到了不小的挫折,当时的英国侵略者想要在民间掠夺财富,但却遭到中国老百姓的顽强抵抗,被打的落荒而逃,形成了“洋人怕老百姓,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怪异现象。试想一下,没有武器的老百姓尚能将侵略者打跑,经过正规训练、拥有武器的清朝军队怎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呢?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所以我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腐败堕落的清政府统治的失败,也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失败。

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了历史,人们却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一百多年沉重而暗淡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也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个镜头,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比如:两次鸦片战争。168年前,英帝国主义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封闭已久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也随之拉开了帷幕。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却两度陷入了鸦片战争的泥沼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历史的背后留下的并不是空白,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原因。“以史为鉴”,不再因为相同原因犯相似的错误,这就是历史这门科学存在的意义。一、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然封建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地冒了出来,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依然没变。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经济的统治地位从而抵制了舶来品的倾销。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市场完全找不到销路,而英国对中国茶叶的大量需求导致其一直处于贸易入超的地位。为了改变中英贸易的状况,英国企图变中国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从本质上看,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英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第二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么开始了。二、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毒害中国人民、阻止中国禁烟而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战争结果,中国第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辱求和,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而独立的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苦难道路。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侵略者压迫、剥削、欺凌的开端。但鸦片战争又迫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中国近代化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因此,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的这两个开端,便交织成一部旧中国109年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双重作用。即既刺激和促进了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又压迫和抑制了中国近代化的顺利进行,不得不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道路。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承认自己落后,逐步消除“上国天朝”、“惟我独尊”、“夜郎自大”的虚骄之气。鸦片战争输入了机器和近代生产技术,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旷野上,移植了几百个近代大机器工矿交通企业,大大缩短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同时开始培养近代技术人才。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仗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特权,加速扩大外国在华资本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民族资本压得抬不起头来,不能获得正常的发展。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长期控制和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进出口之间,进行不等价交换,加上早期的贩运鸦片,从中吮吸着中国人民的大量血汗,使中国陷入贫困的境地。鸦片战争之后的巨额的战争赔款,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那2100万银元,开了战争赔款的恶例。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抗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了地主阶级的分化。洋务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地主阶级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分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了革新思潮。从孔夫子以来,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的、把华夏以外一切外族的人和事称作“夷”的做法,被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定的《天津条约》所限制。这是“洋”与“夷”替代的交接点。这一替代反映了中国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被迫的结果,但却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因为它意味着从华夷秩序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战争之后,出现了一些反映初步革新思想的议论和著作。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资本主义革新纲领,其内容,在许多地方实开早期改良派的先声。2/3两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共同努力!相关推荐文档中国近代史论文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论文中国近代史论文材料-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论文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中国近代史论文史纲论文-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论文鸦片战争论文中国近代史论文近现代史期中论文 鸦片战争3/3 全文完百度文库下载更多相关搜索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义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鸦片烟毒泛滥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国外伶仃洋的鸦片走私船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利”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又重温了这部电影,感觉还是很揪心。小的时候看不懂,只记得课本中经常说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在鸦片战争下,当时的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的欺压。想到这儿,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就会出现在眼前,不论是从我国的官员和百姓身上,还是从英国的议员和商贩那里,都或多或少的解了一点鸦片战争——一场让我们永不能遗忘的战争。这部电影,其实大快人心的地方也就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特别是当成吨的鸦片倒入石灰池,随烟覆灭的时候,我们揪住的心会有一些释放,毕竟我们看到了鸦片的结果,这在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厄运的东西在一百多年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还有一点值得赞扬的是此次战争虽然激烈,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清朝的文官武将无一人投降。这场战争源于鸦片,有人说它的引发是因洋人的利益受损,殊不知,这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就连英国女王最后都说“谁能拥有中国,谁就拥有十九世纪。”可见她的欲望是有多大。所以发动战争只是时间问题,首先得找个借口,这样才好下手。所以这么看,他们无疑是狡猾的狐狸,算盘打的还是挺精的。但我从他们议会成员口中发现,其实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很广泛的,让人深思的地方很多。有人称中国泱泱大国,一个皇帝,一种语言,四亿多的人口,实在是难以捉摸,还有人称宁愿游过大海,也不愿坐军舰前去。这些人他们不主张战争,贸易则是最佳方式,但最终,英国议会以271赞成打仗票数击败了262票反对票数,悬殊不是很大,这一点我们也看出有时候我们不了解对方,反而被这一点绊倒在起跑线上。割土地无疑是要了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命。但是琦善还是向英军“赐和”赔款不说还开放通商口岸,割香港,这让我想到关天培将军所说的那句话“牙齿乃骨骼所生,肤发乃血肉之表,血肉骨骼捷受之于父母”,这不就意味着我们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给了他人,最后只能变得血肉模糊吗。最后当跪了一地的皇子面对先朝的列祖画像时,那哭声是多么撕心裂肺。亡国匹夫之痛,何况是穿龙袍的人。洋人的贪婪加上当时我国的懦弱,使那自称最好的炮台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变得不堪一击,棍棒始终对付不了枪炮,我们要变得强大,不是只读几本书,要从内心为国家着想,放眼看世界,才能不被淘汰。即使现在的中国已经屹立世界之端,但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很多的。

鸦片战争论文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一是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史学家们将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 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叩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同时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活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化工厂的建立,农民运动的此起彼伏,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思想被“夷狄”的坚船利炮击碎,有识之士开始了自我反思的道路。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饱学的进步之士的思想逐渐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等各方面发起了变革。本文研究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分析,了解到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鸦片战争的影响造成的转变及原因,并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文化;影响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十分繁荣,尤其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平和的环境下,社会风气逐渐走向奢侈糜乱,光鲜之下矛盾暗长。清王朝统治者在落后的封建观念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王朝陷入了不与外界沟通的封闭状态,国家发展陷入停顿,逐渐由盛转衰。而当清王朝逐渐走入没落之时,欧洲各国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各国逐渐完成了资本主机原始积累,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具备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它们逐渐把目光瞄准了中国。

一、鸦片战争概述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并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极力向中国倾销鸦片以抵御贸易的入超,妄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大发鸦片财。中国方面白银大量外流,人民饱受鸦片摧残,精神和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道光帝派遣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出兵,但清政府并未在沿海地区积极备战,导致当英军来袭之时清军变一触即溃。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积极抗英,涌现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等反侵略斗争,充分展现了人民对侵略活动斗争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操,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收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的变迁

中国的文明诞生极早,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周边国家中,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一直是最高的,即使被周边落后的少数民族用武力征服,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和融合性最终也会将之同化化作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中华文明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了周边国家,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中国自古养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的观念而非国家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视周边的民族皆为蛮夷,认为中国就是天下之中心。石介先生的书中曾提到“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中者为中国,居天地之偏者为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我们能看到这时国人已视自己置身所在即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中国即为中央之国,周围的蛮夷国家都应该向中国称臣纳贡。在“天朝上国”的骄傲自满中中国对所谓的“洋夷”不屑一顾,这种洋洋得意的自满被带到了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认为英国还是一个未开化的民族,甚至当时有的官员向皇帝献策称洋人的腿是不会奔跑的,因此对付他们只需要用竹竿将他们击倒。直到经历了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时人才认识到清朝“天朝上国”不过是自己编制的美梦,被认为野蛮未开化的夷人已经将自己超越。少数的饱学有识之士开始了自强的道路。从“经世致用”到“开眼看世界”,从“变古愈尽,变民愈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天下”的观念向“世界”的观念逐渐转变。所以直到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以“国家”而不是以“天下”自称的观念才逐渐形成。

(二)现代教育的萌芽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还是中国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条件。其中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萌芽阶段,在中国教育史中它是不能抹去的重要篇章。洋务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洋务学堂为中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留学教育把学生送往欧洲接受先进教育,翻译西方的优秀著作传播西方先进知识。洋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萌芽,它使中国的教育由传统的模式向着现代化模式转变,这是对旧中国已经无法满足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式教育的一次彻底否定。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

洋务派的洋务学堂无疑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务学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领地,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体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教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中国近代首次教育价值与道路选择,洋务学堂以缩影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初级阶段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它的办学得失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乃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进传统书院进行改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失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参考文献:

[1]石介.中国论徂莱石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J].历史教学,2012(13)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义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鸦片烟毒泛滥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国外伶仃洋的鸦片走私船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利”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从英国侵略者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始,到 1842 年 8 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历经两年的时间,最终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受帝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破坏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和关税等主权,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实行奴役统治。鸦片战争的失败, 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竟然败给一个不足 2 万人的军队,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这种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笔者认为,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共同决定的。1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朝是我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个朝代,晚清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在西方国家迅猛发展,而当时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制度之中,作为具有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上都优越于清朝的封建制度,而且晚清时期腐败和落后的制度也让封建制度的缺陷与弊端展露无遗。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弊端主要表现在君王的专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君王的专权制度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这种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质是皇帝权威形式下的君主专制,皇权作为一切政治权力的源泉严格控制臣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凡事皆唯皇帝之令是从,将皇帝权威推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清王朝是一个封建专制帝国,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皇帝权力的相对集中极易造成臣僚政治个性的不突出,臣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保守成规,皇帝代臣僚操办所有公务,反对臣僚独立思考和议论朝政。清朝政府还广泛利用特务机关和其他方式来加强对臣僚的控制和监视。在鸦片战争中,英政府在给前方战斗指挥官在执行战斗过程中有根据战时情况自行决断的权力。即使战事情况发生变化,指挥官变更,但英国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基本未改变。相反的,清朝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则前后多次发生变化,一是因为清政府对英军的实力错误估计,二是清军对自身过于自信:战前和战初,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不在远洋与敌接仗,设法诱敌登岸聚而歼之;广州之战后,清政府采取委曲求全的姿态,避免与英军正面交战;英国军队第二次北犯,清廷又决意以武力与英军进行较量;浙东反攻失利后,清朝政府已经开始丧失信心,相信用军事斗争很难取得胜利,代之而来的是屈服和妥协。由此可知,清政府对英国军队的情况缺乏准确的了解和估计,所以在军事判断上明显失误,从而造成战略方针不断变化,致使前方将士手足失措。极端君主专制会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个人独裁主义并不利于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长治久安,与其相反的是,它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会产生较消极的影响。2 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清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在鸦片战争期间,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形式呈多元化态势,不仅有爱国官兵的长期浴血奋战,还包括各种民间团体的游击斗争,由此可见,在当时人民群众中一直蕴藏着巨大的反侵略斗争的力量, 特别是遭到侵略军铁蹄蹂躏的广东和京津地区的人民群众,为了保卫社稷和家园,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用各种形式打击敌人,使侵略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是,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但是,抗战的决定权和领导权却掌握在清政府妥协派的手中, 他们力主投降侵略者, 极力地扼杀和压制这种民间的反侵略斗争的力量, 使之无以发挥。当时清政府正处于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败和变革时期,政治制度昏暗,官场腐败滋生,各种社会和民族矛盾不断加剧。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使得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禁锢,造成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严重落后,再加上清政府军备废弛,作战武器低劣,封建统治阶级已陷入严重统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很难有更多的力量去对抗外来侵略者的进攻。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统治阶级对战争的判断错误频出,军队将领的指挥效率低下,各级政府官兵欺上瞒下,造成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不了解,特别是对英国及英军情况的无知、误解,使清廷对于战争进程很难有所预见,每每受制于敌,穷于应付,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并造成军事指挥上的失误致使不能正确地判断敌人和认识自己,对战局变化反应的效率低下,判断错误频出。在两年的鸦片战争过程中,清军在战略决策上的错误反复出现,既是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所导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形式。纵观其中,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有许多先天的有利条件。首先,从战争的性质来看,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爱国军民的义愤之情,但是清政府由于其自身的封建性,没有能够发动群众。其次,清政府在战争的人数上占绝对优势,而且是在国内本土作战,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又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完全处于有利态势。从清军第二次抗击英军登陆战争获胜可表明,只要清政府具有坚定的战斗决心再加上足够充分的准备,准确的审时度势和正确的敌我战法,完全是可以打败侵略军的。但是,由于清王朝政治制度上的腐朽,贪官的腐败,致使清政府不仅没有利用有利条件,反而采取错误的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的政策,从而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失败。3 军事上的战略失误和武器优劣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清军战争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决定了他们不适应新式的近代战争。在当时清军各级指挥员中虽然也有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将领,但他们没有正确的战术运用和进步的军事思想。他们的战略思想还停留在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战术思想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所以,前线指挥混乱,军纪废弛,惊慌失措,畏敌如虎。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清政府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盲目地排斥—切西方国家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进入,清政府虽然与西方国家有近200 年的贸易历史,但是对西方各国了解不够深入。清政府王朝自成立两百年以来,无论是清政府的八旗还是绿营军队均已无作战能力,再加上清政府将士长期未经战事,一方面缺少实战经验,另一方面也未经受严格的训练,完全不具备战斗能力。而且军制十分落后,平时星散于各营汛,忙于繁重的杂役,很少训练;待到战斗来临,军队临时从各地抽调拼凑而成,兵将无组织,缺乏合作,很难形成战斗能力,兵不听将令,将不得兵力,再加上各级将领指挥不当,对战术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清军在战争中毫无作为,坐失良机,非但未能歼敌,反被英军所败。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发达,武器精良,占有火力上的明显优势。用军事史学家的语言来说,当时的英国军队,早已从弓箭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全面进入了“火器时代”,战斗中的“点杀伤”已为“面杀伤”所取代。作战中更重要的是火力和火力与人的组织形式,个人的勇猛已退出决定性的位置。而当时中国军队主要用的是弓箭大刀长矛,其中也有一些火绳枪,但需要点燃火绳缓慢地捕捉目标,常常在火药引发时,目标已移动或对手早已开枪将其击倒。清政府当时的火炮制造和铸造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不仅仅体现在工艺上,而且在钢铁的原料上也远远低于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因此制造出来的弹药十分粗糙,其战斗和杀伤力远比不上英军的装备。中国人手工铸造的大炮,铸件“布满蜂眼”,炮膛“毫无算学尺度”,装药少了打不出去,装多了自炸自伤,即便有几门装有瞄准镜的西式大炮,兵员也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战场配合。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战略战术的运用。入侵的英军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战争观念,将人和武器组合成一部精密的机器:战前侦察测绘,细致到每一段河道的深度;舰炮和步兵之间,配合到射击时间与进攻距离之间的确切的数量关系;在混乱的中国士兵面前,英国兵排成数排半圆形的进击队型,前队射击,后队装弹,互相交替上前,既不留有火力的间歇,又自我形成安全保护。英国人的战争思想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而这些方面,当时的清军均遥不可及。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虽然失败了但是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通过对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长期腐败,经济技术就必然落后,经济技术落后,就要被动挨打,甚至失败,以至丧权辱国。 虽然清朝统治者腐朽愚昧,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落后,并且清政府战和不定,用人不当,也没有明确的战术,但是作为正义的反侵略自卫战争,这些都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究其根本,还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论文

我的邮箱是 有事发到我邮箱里,要求要具体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前的中国: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列强扩张: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鸦片输入: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政府禁烟: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林则徐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禁绝鸦片的决心。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2万多箱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六·三”销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它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战争经过: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发出狂妄的战争叫嚣,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爆发。 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清军的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邓廷桢的军队击退。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沙角、大角炮台。中国军队仓促抵抗,伤亡惨重,炮台失陷。英军进逼虎门。琦善妥协求和,英国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清廷上下不满,道光皇帝认为有损天朝尊严,决定对英宣战。英军先发制人,再次进攻虎门。关天培亲自率军坚守炮台,以身殉国。1841年5月,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继失守。奕山等人丧魂落魄,举白旗投降。5月27日,中英双方签订《广州和约》。 8月26日,英军攻陷厦门。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10日,镇海陷落。13日,宁波陷落。道光皇帝为挽回败局,决定第二次出兵,奕经率军到达前线后,贸然出兵,全军溃败。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吴淞口陷落;7月,镇江陷落。8月,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签订: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乘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除割地、赔款之外,与英国同样的特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众抗英: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广东人民的抗英斗争,给侵略军的打击最为沉重。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同时,还联络了附近的数千农民和手工业者,手持大刀、长矛,冒雨迎敌。将英军困在牛栏岗,展开肉搏战,英军伤亡惨重。牛栏岗的胜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第二天清晨,2万多民众高举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在广州知府的调停下,英军才得以解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先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意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 一、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构成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的规定,英美法等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合法”地侵略中国。中国的领土、关税、领海、司法等方面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中国的社会性质,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要表现为,政治上丧失部分主权,开始成为半殖民地,而经济上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封建的经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的内涵。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前者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变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义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鸦片烟毒泛滥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国外伶仃洋的鸦片走私船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利”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有关鸦片战争论文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另有相关电影和书籍。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义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鸦片烟毒泛滥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国外伶仃洋的鸦片走私船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利”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稍微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打开,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国开始由封建君主制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当时,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有扩张的本性,它需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愿望强烈,又有印度作为在亚洲扩张的基地,从而英国成为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开中国的经济以及原料市场,对中国掠夺廉价原料,并且对中国倾销商品。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误差,就开始对华走私鸦片。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鸦片战争的失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先进人士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形成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和运动,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鸦片战争期间,面对西方列强先进的武器装备,清政府中的一些先进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落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序幕;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主流。19世纪的中国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封建的闭关政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一个弱国,而且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成为西方工业国家觊觎的目标。在鸦片战争中,双方的较量就突出的彰显出了中国的落后地位。中国的落后,表现在军事科技和经济上的落后,认为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重科举而轻实用,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其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最关键的是思想意识落后——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外国是蛮夷,是番邦。所有这些必然造成国家管理、社会发展、民族素质的全面落后。因此,落后就要挨打。在痛定思痛之后,一些有志之士必然看到了西方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见贤思齐”,因此,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就成了当时的一股潮流。但是各个阶层的目的却不一样。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新方案,主张学习并发展资本主义,妄图建立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他们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对西方认识较为浅薄。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清王朝中的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抛弃夜郎自大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也是其爱国立场决定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看到外国先进技术。所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其结果必然是各阶层都开始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历程。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 (一)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社会,广大民众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到了满清的后期,这种封闭性与落后性以及腐败性更加突出,当世界在发展,特别是欧洲经济经过近几百年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和现代文明,给欧洲民众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还带给了欧洲民众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差距更大,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封闭大门时,采用了“鸦片”和“大炮”两种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 (二)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由于《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五市的开市和开埠,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旧日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起的商业中心上海最为繁盛,其他次之,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扬坊等人,这些拥资百万的商人,尽管有些商人是依附于外国人,但是毕竟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 (三)带来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和技术 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一些外国的文明与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也开始在中国大陆产生.比如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鸦片战争”的过程,提出了对外关系方面的几个原则.第一是“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互市”,这就是允许合法贸易,反对鸦片贸易.第二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长技”虽然主要还是指枪炮.魏源等人的这些主张已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较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自这以后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也开始陆续地进入中国,中国民众也开始在逐步认识西方世界.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