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鸦片战争论文

发布时间:

鸦片战争论文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一是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史学家们将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 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叩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同时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活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化工厂的建立,农民运动的此起彼伏,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思想被“夷狄”的坚船利炮击碎,有识之士开始了自我反思的道路。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饱学的进步之士的思想逐渐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等各方面发起了变革。本文研究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分析,了解到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鸦片战争的影响造成的转变及原因,并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文化;影响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十分繁荣,尤其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平和的环境下,社会风气逐渐走向奢侈糜乱,光鲜之下矛盾暗长。清王朝统治者在落后的封建观念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王朝陷入了不与外界沟通的封闭状态,国家发展陷入停顿,逐渐由盛转衰。而当清王朝逐渐走入没落之时,欧洲各国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各国逐渐完成了资本主机原始积累,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具备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它们逐渐把目光瞄准了中国。

一、鸦片战争概述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并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极力向中国倾销鸦片以抵御贸易的入超,妄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大发鸦片财。中国方面白银大量外流,人民饱受鸦片摧残,精神和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道光帝派遣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出兵,但清政府并未在沿海地区积极备战,导致当英军来袭之时清军变一触即溃。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积极抗英,涌现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等反侵略斗争,充分展现了人民对侵略活动斗争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操,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收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的变迁

中国的文明诞生极早,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周边国家中,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一直是最高的,即使被周边落后的少数民族用武力征服,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和融合性最终也会将之同化化作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中华文明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了周边国家,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中国自古养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的观念而非国家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视周边的民族皆为蛮夷,认为中国就是天下之中心。石介先生的书中曾提到“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中者为中国,居天地之偏者为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我们能看到这时国人已视自己置身所在即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中国即为中央之国,周围的蛮夷国家都应该向中国称臣纳贡。在“天朝上国”的骄傲自满中中国对所谓的“洋夷”不屑一顾,这种洋洋得意的自满被带到了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认为英国还是一个未开化的民族,甚至当时有的官员向皇帝献策称洋人的腿是不会奔跑的,因此对付他们只需要用竹竿将他们击倒。直到经历了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时人才认识到清朝“天朝上国”不过是自己编制的美梦,被认为野蛮未开化的夷人已经将自己超越。少数的饱学有识之士开始了自强的道路。从“经世致用”到“开眼看世界”,从“变古愈尽,变民愈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天下”的观念向“世界”的观念逐渐转变。所以直到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以“国家”而不是以“天下”自称的观念才逐渐形成。

(二)现代教育的萌芽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还是中国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条件。其中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萌芽阶段,在中国教育史中它是不能抹去的重要篇章。洋务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洋务学堂为中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留学教育把学生送往欧洲接受先进教育,翻译西方的优秀著作传播西方先进知识。洋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萌芽,它使中国的教育由传统的模式向着现代化模式转变,这是对旧中国已经无法满足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式教育的一次彻底否定。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

洋务派的洋务学堂无疑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务学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领地,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体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教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中国近代首次教育价值与道路选择,洋务学堂以缩影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初级阶段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它的办学得失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乃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进传统书院进行改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失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参考文献:

[1]石介.中国论徂莱石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J].历史教学,2012(13)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义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鸦片烟毒泛滥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国外伶仃洋的鸦片走私船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利”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从英国侵略者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始,到 1842 年 8 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历经两年的时间,最终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受帝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破坏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和关税等主权,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实行奴役统治。鸦片战争的失败, 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竟然败给一个不足 2 万人的军队,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这种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笔者认为,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共同决定的。1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朝是我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个朝代,晚清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在西方国家迅猛发展,而当时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制度之中,作为具有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上都优越于清朝的封建制度,而且晚清时期腐败和落后的制度也让封建制度的缺陷与弊端展露无遗。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弊端主要表现在君王的专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君王的专权制度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这种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质是皇帝权威形式下的君主专制,皇权作为一切政治权力的源泉严格控制臣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凡事皆唯皇帝之令是从,将皇帝权威推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清王朝是一个封建专制帝国,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皇帝权力的相对集中极易造成臣僚政治个性的不突出,臣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保守成规,皇帝代臣僚操办所有公务,反对臣僚独立思考和议论朝政。清朝政府还广泛利用特务机关和其他方式来加强对臣僚的控制和监视。在鸦片战争中,英政府在给前方战斗指挥官在执行战斗过程中有根据战时情况自行决断的权力。即使战事情况发生变化,指挥官变更,但英国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基本未改变。相反的,清朝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则前后多次发生变化,一是因为清政府对英军的实力错误估计,二是清军对自身过于自信:战前和战初,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不在远洋与敌接仗,设法诱敌登岸聚而歼之;广州之战后,清政府采取委曲求全的姿态,避免与英军正面交战;英国军队第二次北犯,清廷又决意以武力与英军进行较量;浙东反攻失利后,清朝政府已经开始丧失信心,相信用军事斗争很难取得胜利,代之而来的是屈服和妥协。由此可知,清政府对英国军队的情况缺乏准确的了解和估计,所以在军事判断上明显失误,从而造成战略方针不断变化,致使前方将士手足失措。极端君主专制会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个人独裁主义并不利于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长治久安,与其相反的是,它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会产生较消极的影响。2 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清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在鸦片战争期间,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形式呈多元化态势,不仅有爱国官兵的长期浴血奋战,还包括各种民间团体的游击斗争,由此可见,在当时人民群众中一直蕴藏着巨大的反侵略斗争的力量, 特别是遭到侵略军铁蹄蹂躏的广东和京津地区的人民群众,为了保卫社稷和家园,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用各种形式打击敌人,使侵略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是,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但是,抗战的决定权和领导权却掌握在清政府妥协派的手中, 他们力主投降侵略者, 极力地扼杀和压制这种民间的反侵略斗争的力量, 使之无以发挥。当时清政府正处于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败和变革时期,政治制度昏暗,官场腐败滋生,各种社会和民族矛盾不断加剧。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使得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禁锢,造成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严重落后,再加上清政府军备废弛,作战武器低劣,封建统治阶级已陷入严重统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很难有更多的力量去对抗外来侵略者的进攻。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统治阶级对战争的判断错误频出,军队将领的指挥效率低下,各级政府官兵欺上瞒下,造成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不了解,特别是对英国及英军情况的无知、误解,使清廷对于战争进程很难有所预见,每每受制于敌,穷于应付,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并造成军事指挥上的失误致使不能正确地判断敌人和认识自己,对战局变化反应的效率低下,判断错误频出。在两年的鸦片战争过程中,清军在战略决策上的错误反复出现,既是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所导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形式。纵观其中,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有许多先天的有利条件。首先,从战争的性质来看,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爱国军民的义愤之情,但是清政府由于其自身的封建性,没有能够发动群众。其次,清政府在战争的人数上占绝对优势,而且是在国内本土作战,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又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完全处于有利态势。从清军第二次抗击英军登陆战争获胜可表明,只要清政府具有坚定的战斗决心再加上足够充分的准备,准确的审时度势和正确的敌我战法,完全是可以打败侵略军的。但是,由于清王朝政治制度上的腐朽,贪官的腐败,致使清政府不仅没有利用有利条件,反而采取错误的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的政策,从而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失败。3 军事上的战略失误和武器优劣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清军战争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决定了他们不适应新式的近代战争。在当时清军各级指挥员中虽然也有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将领,但他们没有正确的战术运用和进步的军事思想。他们的战略思想还停留在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战术思想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所以,前线指挥混乱,军纪废弛,惊慌失措,畏敌如虎。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清政府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盲目地排斥—切西方国家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进入,清政府虽然与西方国家有近200 年的贸易历史,但是对西方各国了解不够深入。清政府王朝自成立两百年以来,无论是清政府的八旗还是绿营军队均已无作战能力,再加上清政府将士长期未经战事,一方面缺少实战经验,另一方面也未经受严格的训练,完全不具备战斗能力。而且军制十分落后,平时星散于各营汛,忙于繁重的杂役,很少训练;待到战斗来临,军队临时从各地抽调拼凑而成,兵将无组织,缺乏合作,很难形成战斗能力,兵不听将令,将不得兵力,再加上各级将领指挥不当,对战术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清军在战争中毫无作为,坐失良机,非但未能歼敌,反被英军所败。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发达,武器精良,占有火力上的明显优势。用军事史学家的语言来说,当时的英国军队,早已从弓箭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全面进入了“火器时代”,战斗中的“点杀伤”已为“面杀伤”所取代。作战中更重要的是火力和火力与人的组织形式,个人的勇猛已退出决定性的位置。而当时中国军队主要用的是弓箭大刀长矛,其中也有一些火绳枪,但需要点燃火绳缓慢地捕捉目标,常常在火药引发时,目标已移动或对手早已开枪将其击倒。清政府当时的火炮制造和铸造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不仅仅体现在工艺上,而且在钢铁的原料上也远远低于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因此制造出来的弹药十分粗糙,其战斗和杀伤力远比不上英军的装备。中国人手工铸造的大炮,铸件“布满蜂眼”,炮膛“毫无算学尺度”,装药少了打不出去,装多了自炸自伤,即便有几门装有瞄准镜的西式大炮,兵员也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战场配合。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战略战术的运用。入侵的英军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战争观念,将人和武器组合成一部精密的机器:战前侦察测绘,细致到每一段河道的深度;舰炮和步兵之间,配合到射击时间与进攻距离之间的确切的数量关系;在混乱的中国士兵面前,英国兵排成数排半圆形的进击队型,前队射击,后队装弹,互相交替上前,既不留有火力的间歇,又自我形成安全保护。英国人的战争思想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而这些方面,当时的清军均遥不可及。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虽然失败了但是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通过对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长期腐败,经济技术就必然落后,经济技术落后,就要被动挨打,甚至失败,以至丧权辱国。 虽然清朝统治者腐朽愚昧,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落后,并且清政府战和不定,用人不当,也没有明确的战术,但是作为正义的反侵略自卫战争,这些都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究其根本,还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论文

我的邮箱是 有事发到我邮箱里,要求要具体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前的中国: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列强扩张: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鸦片输入: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政府禁烟: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林则徐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禁绝鸦片的决心。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2万多箱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六·三”销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它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战争经过: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发出狂妄的战争叫嚣,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爆发。 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清军的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邓廷桢的军队击退。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沙角、大角炮台。中国军队仓促抵抗,伤亡惨重,炮台失陷。英军进逼虎门。琦善妥协求和,英国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清廷上下不满,道光皇帝认为有损天朝尊严,决定对英宣战。英军先发制人,再次进攻虎门。关天培亲自率军坚守炮台,以身殉国。1841年5月,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继失守。奕山等人丧魂落魄,举白旗投降。5月27日,中英双方签订《广州和约》。 8月26日,英军攻陷厦门。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10日,镇海陷落。13日,宁波陷落。道光皇帝为挽回败局,决定第二次出兵,奕经率军到达前线后,贸然出兵,全军溃败。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吴淞口陷落;7月,镇江陷落。8月,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签订: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乘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除割地、赔款之外,与英国同样的特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众抗英: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广东人民的抗英斗争,给侵略军的打击最为沉重。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同时,还联络了附近的数千农民和手工业者,手持大刀、长矛,冒雨迎敌。将英军困在牛栏岗,展开肉搏战,英军伤亡惨重。牛栏岗的胜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第二天清晨,2万多民众高举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在广州知府的调停下,英军才得以解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先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意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 一、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构成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的规定,英美法等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合法”地侵略中国。中国的领土、关税、领海、司法等方面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中国的社会性质,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要表现为,政治上丧失部分主权,开始成为半殖民地,而经济上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封建的经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的内涵。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前者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变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义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鸦片烟毒泛滥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国外伶仃洋的鸦片走私船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利”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有关鸦片战争论文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另有相关电影和书籍。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义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鸦片烟毒泛滥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国外伶仃洋的鸦片走私船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利”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稍微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打开,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国开始由封建君主制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当时,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有扩张的本性,它需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愿望强烈,又有印度作为在亚洲扩张的基地,从而英国成为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开中国的经济以及原料市场,对中国掠夺廉价原料,并且对中国倾销商品。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误差,就开始对华走私鸦片。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鸦片战争的失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先进人士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形成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和运动,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鸦片战争期间,面对西方列强先进的武器装备,清政府中的一些先进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落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序幕;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主流。19世纪的中国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封建的闭关政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一个弱国,而且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成为西方工业国家觊觎的目标。在鸦片战争中,双方的较量就突出的彰显出了中国的落后地位。中国的落后,表现在军事科技和经济上的落后,认为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重科举而轻实用,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其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最关键的是思想意识落后——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外国是蛮夷,是番邦。所有这些必然造成国家管理、社会发展、民族素质的全面落后。因此,落后就要挨打。在痛定思痛之后,一些有志之士必然看到了西方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见贤思齐”,因此,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就成了当时的一股潮流。但是各个阶层的目的却不一样。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新方案,主张学习并发展资本主义,妄图建立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他们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对西方认识较为浅薄。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清王朝中的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抛弃夜郎自大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也是其爱国立场决定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看到外国先进技术。所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其结果必然是各阶层都开始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历程。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 (一)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社会,广大民众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到了满清的后期,这种封闭性与落后性以及腐败性更加突出,当世界在发展,特别是欧洲经济经过近几百年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和现代文明,给欧洲民众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还带给了欧洲民众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差距更大,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封闭大门时,采用了“鸦片”和“大炮”两种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 (二)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由于《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五市的开市和开埠,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旧日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起的商业中心上海最为繁盛,其他次之,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扬坊等人,这些拥资百万的商人,尽管有些商人是依附于外国人,但是毕竟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 (三)带来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和技术 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一些外国的文明与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也开始在中国大陆产生.比如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鸦片战争”的过程,提出了对外关系方面的几个原则.第一是“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互市”,这就是允许合法贸易,反对鸦片贸易.第二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长技”虽然主要还是指枪炮.魏源等人的这些主张已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较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自这以后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也开始陆续地进入中国,中国民众也开始在逐步认识西方世界.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

鸦片战争学位论文

历史小论文的格式无特殊要求,和平常一样,你只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再用事实论证就可以了。******************************************************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一般不宜超过30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题名页置于封面后,集资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 业(××××××××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分校(学院)(××××××××三号黑体)工作站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式)等。 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四分之一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学位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4]……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51-51免 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我们最亲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51-51免 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们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跻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自己家门口的赛场上,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51-51免 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看到运动员们夺金后激动的泪水,我想起了收看奥运会的情景:在那个夏天的晚上,弟弟和妈妈坐在电视前收看奥运会的开幕式,看到赛场上颜色各异的各国国旗,妈妈问弟弟:“孩子,你最喜欢那一面国旗。”六岁的弟弟歪头想了想,说,“五星红旗。”“为什么?”“因为它的颜色最鲜艳,上面的黄色五角星很好看。”妈妈没有说话,久久地注视着我,摇了摇头,“不,孩子,因为,你是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当时年仅六岁的弟弟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也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51-51免 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从那一天开始,在我心里,便加深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强大。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丰富的宝藏,有三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背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那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祖国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祖国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遥望祖国万里河山,犹如身在诗画间。51-51免 费论文网-网-欢迎您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的心中。谢谢大家。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范文(一)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范文(二)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快车载着来自秦关汉月、唐疆元界震天的战鼓声;载着来自长江边高峡出平湖的澎湃诗篇;载着十三亿人民的喜悦和中华民族的憧憬;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和与时俱进的召唤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奔向前。 爱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故人,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赋予我们民族巨大的精神力量,无穷的创造力和酷爱自由、坚韧勇敢的个性,使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心怀祖国,把它的博大,它的深沉,它的精髓化作一股温暖的潜流浸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我的心中如浪潮激荡着它的声音?因为我对伟大的祖国爱得深沉。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曾是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她曾是军阀混战的战场,她曾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曾是野心家们争权夺势的赛场。我们的母亲曾被搞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泣,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刻的血痕,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的阴霾。乌云笼罩下的中国在艰难的行进。 一声声呐喊,一股股豪情,一片片赤胆忠心,一首首慷慨悲歌。祖国呀,你凝结着多少代人的痛苦、辛酸、血泪、希望、信念、奋斗,为挽救我沉沦中的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求索奋斗折戟沉沙,多少英雄豪杰浴血疆场马革尸还。是十月革命和南湖红船带来了胜利的曙光;是镰刀斧头和井冈山红旗唤醒了民众;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铿锵誓言,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论持久战”的伟大战略,埋葬了外侮的嚣张气焰;是百万雄狮过大江,摧毁了蒋家王朝。天安门城楼的一声气壮山河,中国人民从此挺直脊梁站了起来。中华民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夺目的光芒。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当我们听到萨马兰奇老人轻轻说出“BEIJING”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欢呼?当于根伟一脚怒射把中国队第一次踢进世界杯时,我们怎能不狂欢?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当我们心灰意冷时,是祖国以博大的胸怀激活了我们的心。APEC会议的圆满结束,我们怎能不骄傲?曾经的民生凋敝,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俱往矣。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谁也无法忘记,2003年,人们的脸上凋零了本应鲜妍的笑容,非典袭击中国,耳濡目染的是“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呼声。亿万人民心连心,共缚SARS恶蛟龙,迎来了又一个河清海晏…… 盛世年华,喜浪千叠。回首五十五年,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盛事正俱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的祖国是何等的繁荣昌盛。我的眼里总被抑制不住的泪水充盈,在心里默默祝福着:祖国万岁!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的跨越的脚步,是你的胸膛内跳动的脉搏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的满腔的热情,是你的身体里流动的血液;我愿做天上的一片云在你的广阔的土地上空自由地翱翔、欢快地飞越,从极北的漠河的苍茫雪原,到南国的群岛的无垠海波,从乌苏里江上最先升起的红日,到帕米尔高原满天闪烁的星座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走遍你的每一个角落;我在珠峰上停栖,看雪山高耸入云的气魄,那中间孕育着三江五河源源不断的水波;我在黄河上飘动听河水奔腾入海的欢歌,它两岸滋润着华夏民族亘古不变的魂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爱你千载沉淀积成的文化,我爱你万年魅力四射的山河,我爱你的博大精深,我爱你的伟岸壮阔,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寄托!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范文(三)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我们在圆明园里认识了祖国的屈辱和悲愤;在长城岭上,认识了祖国的雄伟和磅礴;在大漠荒原,认识了祖国的广大和辽阔;在丝绸大道上,认识了祖国的悠久和渊博。当看到书本里祖国的那段被列强侵略的苦难时,我们义愤填膺,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香港回归祖国时,我们激动,我们流泪,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举国上下迎接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燃烧,我们沸腾,这也是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祖国,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无法割舍的灵魂之根,是我们身心栖居的家园。近百年来,那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让这个家园繁荣富强,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哪一个不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鞭策自己继续努力奋斗。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不就因为他从小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鞭策自己;现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轰动西方科学界的中国留学生,这股动力不就来自他的坚定信念——“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辛远涉重洋回到祖国,为祖国奉献了一生,因为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崇高信仰是他归国时感人肺腑的“祖国啊,我回来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祖国历史的长河,在这段悠长的记忆里,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赖宁……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拚搏,直至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范文(四)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口 鲜血的吸血蝙蝠,一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着头颅的鹰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血! 这是民族的耻辱。让受苦受难,受辱受虐的中国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辈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们奇迹般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八年抗战,迎来新中国的建立…… 历史又翻到今日。新的仇恨,新的血泪又涌现在我们眼前:1999年5月8日一对新婚不久的中国青年夫妇倒在南斯拉夫的血泊中;2001年4月一位优秀的中国飞行员为了祖国尊严血洒南海上空…… 同学们,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能让鲜血再洒在中国历史的十字架上吗?我们能让闪着寒光的刺刀再刺向中国人吗? 不!决不!血、泪、仇。我们记住了,永远地记住了。让我们化作冬雨,将南斯拉夫的血场刷清。让我们化作精卫,将汹涌的大海填平…… 雪耻复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少年责无旁贷! 然而,我们许多少年人将自已民族的新仇旧恨忘掉了,将“五四”青年匍匐喋血,在血泪中仍高喊祖国万岁的那一刻忘记,将日本刽子手在南京城中狞笑着举起钢刀的那一刻忘记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沉溺在享乐之中将学习荒毁了,将前程荒毁了,将民族兴衰抛置脑后……这是一种毁灭,一种自我毁灭。 鲁迅先生穷其一生智慧,“我以我血荐轩辕”唤醒了刀俎上的中国人,我们的前辈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以天下安危为已任,前仆后继,建立了新中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能放任自流,荒毁一生置民族大业于不顾?否则,枉为炎黄子孙! 梁启超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当今世界的残酷竞争中,中国青少年能否肩负起民族振兴和洗刷国耻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的命运。 我们的老师学识渊博、温文尔雅、谦和真诚、勤奋敬业、任劳任怨。 我们青春焕发、热血沸腾。摆脱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战斗。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的飞船要上天,我们的足球要获胜,我们要研究转基因,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今天的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是我们初中生活不变的主题。“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努力吧!奋斗吧!中国青少年。为我们开辟民族复兴的新蓝天……!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范文(五)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换来的,看到胸前飘飘扬扬的红领巾,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的更强大。 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的宝藏,有山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梁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粱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风华正茂的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世界的步伐?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和谐家园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付诸努力。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

同学们: 这次,我要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壮丽的河山。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然不会是一片和谐的美好光景,那片不可磨灭的沉痛阴影也是其中组成的一部分。 罂粟花,一种美丽的植物。它原本并不邪恶,可它的果实却被英国侵略者利用,制成了那让人丧失自我,为它而倾家荡产的毒药——鸦片。 鸦片,这种毒药不但危害了中华人民的身体健康,使大量资金流入海外,而且成为了中英两国战争的导火索。在这段混乱的时光中,仍有明星在散发着自身的光芒。 在清政府的指派下,林则徐等人来到了广州调查并解决鸦片问题。在林则徐的主持下,那年的7月7日,著名的虎门销烟发生了。在那之后,虽然林则徐为了防卫英军的进攻,加大了武装的力度。但是,林则徐等人的这一举动被小人指控为有意谋反。愚昧无知的清政府盲目地听信了这一谎言,拆毁了大炮,将林则徐等人调离了广州。酿成了鸦片战争的巨大失败。 祖国壮丽的河山现在要有我们来保护!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我们不能让它们在受到侵犯!那些耳熟能详、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元曲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将有我们来传承!走出时代的背影,让我们翻开中国历史上的新一页! 2004年‘神五’的上天与成功回收;继‘神五’之后,2005年10月7日凌晨3时44分,‘神六’成功着陆。即将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这些事例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国在我心中 同学们:大家好! 雄伟的长城是我们的骄傲,它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宇宙用肉眼看地球,都能看到它。看到长城,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国,长城里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灵魂,它是最壮观的一项工程。高耸的山峰、翻滚的长江。。。。。。都是我们的大好河山。正因为如此,2008年奥运会才在北京举行。人们为了迎接这个神圣的日子,修建了鸟巢、水立方。。。,水立方的外观像水的波纹,放眼望去,仿佛置身在海洋中。频繁的大道创造了鸟巢,这些大道是邓稼先、杨立伟们留给我们的,他们希望我们创造出比他们更好的奇迹。 但是,繁荣的中国背后却还有一个坎坷的祖国,外国军队闯入了我们的国家,卖鸦片取中国人的白银。林则徐为救国家开展销烟运动,却勾起了外国军队的不满,战争爆发了。很多爱国者忍无可忍,展开了一场救国运动。在长期的抗击外敌的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位。 赵一曼从22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二团被日军围困在山上。团长让赵一曼带部队突围,她却果断的说:“我来掩护,你是团长,你先带队离开!”赵一曼为了掩护部队撤离,身负重伤,昏迷被俘。日军想尽各种办法逼赵一曼说出共产党的作战计划,但是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也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永远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敌人知道赵一曼不会透露半点线索,便决定将她杀害。赵一曼在临刑前夜想起她一直没有照顾、卖给别人的儿子,给他留下一封信。她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爱国者的信念永远打不倒,他们终于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忘国耻,用自己的双手为国争光!

鸦片战争800字论文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义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鸦片烟毒泛滥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国外伶仃洋的鸦片走私船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利”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另有相关电影和书籍。

1840年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的开始,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与此同时鸦片战争也是中国民族关系史走上近代的开端。 本文从民族关系史视角出发,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民族关系的特征、清朝统治者的民族政策、鸦片战争中各民族共同抗战、林则徐、魏源等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鸦片战争时期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等方面,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民族关系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影响及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即:鸦片战争是中国国内民族关系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开端,这一转变是在危机驱动下的转变,具有被动和迟缓的特征;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既是对古代民族关系的继承,又是向近代民族关系转变的开始。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史学家们将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 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叩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同时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活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化工厂的建立,农民运动的此起彼伏,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思想被“夷狄”的坚船利炮击碎,有识之士开始了自我反思的道路。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饱学的进步之士的思想逐渐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等各方面发起了变革。本文研究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分析,了解到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鸦片战争的影响造成的转变及原因,并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文化;影响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十分繁荣,尤其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平和的环境下,社会风气逐渐走向奢侈糜乱,光鲜之下矛盾暗长。清王朝统治者在落后的封建观念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王朝陷入了不与外界沟通的封闭状态,国家发展陷入停顿,逐渐由盛转衰。而当清王朝逐渐走入没落之时,欧洲各国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各国逐渐完成了资本主机原始积累,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具备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它们逐渐把目光瞄准了中国。

一、鸦片战争概述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并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极力向中国倾销鸦片以抵御贸易的入超,妄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大发鸦片财。中国方面白银大量外流,人民饱受鸦片摧残,精神和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道光帝派遣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出兵,但清政府并未在沿海地区积极备战,导致当英军来袭之时清军变一触即溃。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积极抗英,涌现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等反侵略斗争,充分展现了人民对侵略活动斗争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操,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收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的变迁

中国的文明诞生极早,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周边国家中,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一直是最高的,即使被周边落后的少数民族用武力征服,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和融合性最终也会将之同化化作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中华文明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了周边国家,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中国自古养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的观念而非国家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视周边的民族皆为蛮夷,认为中国就是天下之中心。石介先生的书中曾提到“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中者为中国,居天地之偏者为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我们能看到这时国人已视自己置身所在即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中国即为中央之国,周围的蛮夷国家都应该向中国称臣纳贡。在“天朝上国”的骄傲自满中中国对所谓的“洋夷”不屑一顾,这种洋洋得意的自满被带到了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认为英国还是一个未开化的民族,甚至当时有的官员向皇帝献策称洋人的腿是不会奔跑的,因此对付他们只需要用竹竿将他们击倒。直到经历了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时人才认识到清朝“天朝上国”不过是自己编制的美梦,被认为野蛮未开化的夷人已经将自己超越。少数的饱学有识之士开始了自强的道路。从“经世致用”到“开眼看世界”,从“变古愈尽,变民愈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天下”的观念向“世界”的观念逐渐转变。所以直到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以“国家”而不是以“天下”自称的观念才逐渐形成。

(二)现代教育的萌芽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还是中国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条件。其中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萌芽阶段,在中国教育史中它是不能抹去的重要篇章。洋务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洋务学堂为中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留学教育把学生送往欧洲接受先进教育,翻译西方的优秀著作传播西方先进知识。洋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萌芽,它使中国的教育由传统的模式向着现代化模式转变,这是对旧中国已经无法满足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式教育的一次彻底否定。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

洋务派的洋务学堂无疑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务学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领地,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体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教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中国近代首次教育价值与道路选择,洋务学堂以缩影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初级阶段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它的办学得失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乃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进传统书院进行改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失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参考文献:

[1]石介.中国论徂莱石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J].历史教学,2012(1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