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汉武帝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太苛刻了。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2、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汉帝,他决心灭掉西晋,一统天下。第二年,刘渊命令楚王刘聪等人发兵洛阳,开始了统一大业,西晋朝廷派遣平北将军曹武等人迎战,都被刘聪击败。
刘聪长驱直入到达宜阳时,开始居功自傲,防备懈息。西晋将领垣延在此时假装投降,夜间突袭刘聪的军队,大败刘聪。
对于这次失败,刘渊并不甘心,不久又派遣楚王刘聪、大将王弥,始安王刘曜、刘景等统率五万精兵,再次攻打洛,大司空呼延翼作为后援,很快就攻到了洛阳西明门。
不料,在夜里遭到晋军的突然袭击,晋军将领北宫纯等率领一千多勇士,闯人刘聪军营,杀死汉征虏将军呼延。刘聪虽然兵败,但他还是继续困守洛阳,后来由于粮草供应不济被迫撤兵。
不久汉帝刘渊病死,太子刘和继承了帝位。后来,刘聪杀掉刘和等人自己当了皇帝。称帝后,刘聪很快就决定攻打洛阳,他派大将军刘粲、始安王刘曜,征东将军王弥等率领四万兵马,向洛阳进发。
石勒率两万骑兵在大阳(今平陆西南)与刘粲会合,大军在渑池(今河南洛宁西)与晋军遭遇,大败晋军,长驱直入到达洛川(今洛河)。
这时候洛阳粮草短缺,陷入饥困,为了对付汉军,太傅司马越派使者紧急征召天下军队,以加强京师防守,但无人响应。晋怀帝十分无奈,准备迁都。
此时,石勒的大军已经攻克了洛阳南部重镇宛城。司马越主张立刻发兵征讨石勒,晋怀帝没有答应,但是司马越坚持一意孤行,率领四万大军前往许昌,只留龙镶将军李恽等少量兵力保卫洛阳,洛阳城立刻陷入缺兵少粮的困境,形势十分严峻,连皇宫和大臣府第都无人守卫。
随着粮草的消耗,城内的饥荒一天天严重,宫殿内外死人遍布,盗贼也日益猖獗这时,西晋王朝又发生内乱,司马越被杀死,晋军元气大伤。
司马越死后,石勒大举进攻晋军,晋军大败,主力基本被消灭。汉帝刘聪利用大好时机,命令前军大将军呼延晏率二十七万再次攻打洛阳呼延晏渡过黄河后,先后与晋军交战了十二次,歼灭晋军三万多人。
不久,呼延晏率军攻入洛阳,晋怀帝仓皇出逃,从华林园门逃出后,准备前往长安,但被汉军捕获。刘曜先后杀死晋子、各王公大臣等三万多人,将晋怀帝贬为平阿公。
3、公元前260年,赵国中秦国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被乱箭射成刺猬一般,全军瓦解倒戈,四十余万赵兵尽皆被秦人坑杀。
4、公元23年,为了扑灭南阳一带的绿林军,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精兵四十二万往救宛城。王邑担任着三军统帅。
王邑却不晓兵法,徒夸兵众,也不肯接受严尤提出的“绕过昆阳坚城”或“转攻宛”和“网开一面”的正确建议,一味地强攻,以冲车撞城,挖地道攻城,架云梯爬城。
刘秀率绿林军数千精锐来救援昆阳,王寻派兵数千迎战。刘秀假传宛城已克战报,射入城中及王邑军营,一面鼓舞义军坚守,另一面动摇王邑的军心。
接着,刘秀率三千敢死队秘渡昆水,迂回至新军侧后,冲击王寻、王邑大营。王邑、王寻认为义军不堪一击,下令各营不得擅自行动,自率万人迎战。
两军激战,义军勇猛冲杀,新军阵势大乱,各州郡兵亦不敢相救,昆阳守军乘势杀出,内外夹击,新军纷纷夺路逃命。
这时,忽然下起暴雨,河水猛涨,新军涉水溺死者上万。乱军中,王寻被杀,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往洛阳。
5、秦末年复国的赵国军事统帅。大梁人也,喜好儒术。陈余这个人并非那种一无是处的,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
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是魏地的名士。被曾参加了陈胜的农民起义,向陈胜献计夺取河北。
随后跟随陈胜的大将武臣取赵地,拥立武臣称赵王,被封为大将军。武臣死后,陈余挫败了李良的叛乱。还曾书谏秦将章邯降楚而闻名。
但在军事指挥上,陈余则纯粹是一草包了,他曾率领数万常山兵屯兵在巨鹿以北,占据有利地形,却见死不救,不敢与章邯作战,成全了项羽巨鹿之战的成名,陈余缺乏名将的果敢亟勇气。
公元前204年的井径之战中,陈余担任赵国的相国兼统帅,缺点就大暴露了,一半像满嘴仁义道德的宋襄公,一半像纸上谈兵的赵括。
有一个很好的谋士李左车却不能用,李左车许多的计策他都不予以采用,二十万大军在占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居然败给了以新兵和降卒为主力的韩信的三万汉军,失利的后果是赵国被灭掉,赵王歇成为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