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风雹指冰雹、雷雨大风和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造成的灾害。由于这种灾害发生范围广、频次高,局部灾情重,所以累积灾损比较严重,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0%左右。
(二)成因与特点
1.成因
风雹灾害是强雷暴云的产物。风暴云成熟阶段有雷电和阵性降水物产生,由于雨或冰雹等降水物的拖曳作用在云中产生下沉气流,冲到地面附近时向四周散开,造成阵风。风暴云中上升气流可达60m/s以上,可承托住直径为15~20mm及以上的雹粒。龙卷风是风暴云底部伸向地面的旋转的漏斗状云,当它伸展到地面时会引起强烈的旋风。
2.特点
1)局地性强,一般强雷暴云的水平尺度约10多千米,生命期约几分钟至1h,多单体群或带水平尺度为10~100km,生命期可达几小时至10多小时。一般成灾范围宽度从几十米到几千米,长度为几百米至十多千米甚至几十千米。
2)持续时间短,一般风雹持续1~15min,少数30min或以上。
3)群发性明显,强雷暴云的生成和发展受冷(暖)锋、低涡和切变线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可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相继侵入各地成灾。
4)发生时间集中,受地面热力状况影响,多发生于午后到上半夜。
5)发生频次高,风雹灾害是我国发生次数最多的气象灾害。
(三)风雹灾害的时空分布
从全国来看,风雹灾害发生比较集中在4~6月。华南地区(粤、桂、琼、闽等地)1~12月均有风雹灾害发生,3~4月约占总数的 60%,灾情也较重。长江中下游地区 2~10月为风雹灾害发生期,3~4月最盛。云贵川地区风雹灾害发生在 3~10月,集中在 3~5月。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风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华北、西北5~6月最盛,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则6~7月最盛。
(四)风雹灾害减灾对策
1)不断提高风雹灾害预报的精确度。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建立起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风暴天气监测网,大大提高了风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有效地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2)加强风雹灾害区划。风雹灾害局地性强,有相对固定的多发区,划出风雹灾害易灾区作为防灾的重点地区能较主动地进行防灾。
3)加强人工防雹的试验。采取人工干预措施,改变风暴云发展进程,削弱大风、冰雹等致灾因素。主要措施有: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用火箭射击爆炸影响雹云。
4)在风雹灾害多发带建立合理的农林牧结构。如增加森林覆盖率、安排种收农作物避开风雹季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