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是国贸,当时同学大多都是针对融资、风险、区域经济、反倾销、全球化、产业结构等选题,比如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如何规避外汇风险等等
工科学生做毕业设计,文理科学生做毕业论文。区别如下:
一、目的不同
1、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论文: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二、过程不同
1、毕业设计: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应尽量选与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结合的现实题目,亦可做假拟的题目。
2、毕业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三、特点不同
1、毕业设计: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一方面强化原有知识,另一方面保证了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知识,提高自己。
2、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设计
手机上盖注塑模具设计(Nokia)PROE 论文编号:JX457 有图纸。有开题报告,答辩稿,说明书字数:13321.页数:43 前言 一、本次设计的任务 本次的设计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是我们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模具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更好的实践经验。设计一副好的模具,其中牵涉到许多的内容工艺,一套模具有多种工艺方案,在进行的比较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对塑件成型工艺的分析,如何确定分型面、型腔数目以及选择注射机型号。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型腔、型芯的结构,同时还考虑了模具制造工艺的可行性以及模具制造的经济性;浇注系统的设计,确定浇口形式及位置大小;确定主流道,分流道和冷料穴的形式及尺寸;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力的计算;模架的确定;侧向分型及抽芯机构的设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在设计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的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以便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改,拟定几种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在保证塑件使用要求和外观精度的基础上尽量采用简单的模具结构。 3、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查取有关的设计资料,在努力采用以前的模具结构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胆、稳重的修改,以便设计出有新颖的模具。、 4、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多与指导老师交流,要合理、认真、独立地完成。 5、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标准件,这样就可以减少模具的制造难度。 任务书 设计课题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手机的塑件注射模。技术要求:1、制件无缩瘪、气泡等缺陷。2、本件与底壳配合。3、材料为:ABS 二、课题设计要求 1、测量及绘制塑件图(要求用PRO/或UG)进行产品的造型。 2、分析塑件结构,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 3、绘制型腔、型心分模图(三维造型)。 4、模具总装配图的装配方案 5、非标准零件图。 6、编制型腔、型心等成型零件的制造工艺。 7、模具的装配方案说明。 8、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次毕计业设的题目是:手机上壳的塑件注射模。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塑件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的要求来进行注射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性主要包括塑件的壁厚,斜度和圆角以及是否有抽芯机构。通过以上的分析来确定模具分型面、型腔数目、浇口形式、位置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型芯和型腔的结构,例如是采用整体式还是镶拼式,以及它们的定位和固紧方式。此外还分析了模具受力,脱模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等。最后绘制完整的模具装配总图和主要的模具零件土及编制成型零部件的制造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关键词:分型面、浇口、型腔,型芯,镶块,脱摸力,潜伏浇口。 Abstract :This graduate that design is:The movetelephone that shout the Battery door injects the mold.This design primarily passeses to piece vi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quest for of shape, size and its accuracy coming proceeding injecting type craft.the piece the wall for of type craft primarily including the piece is thick, slope and circle angle and whether to have core-pulling or not mechanism.Pass the above analysis to come the certain molding tool cent the type the surface, type the number, gate the form, place the size;The among them and most important is a certain type co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ype , for example adopt the whole the type of type still , and their fixed position and tight way of .In addition and still analyzed the molding tool to suffer force, mold that design that the design of the pattern draw mechanism, match the design etc. to lead to the mechanism, cooling system.Finally draw the production that complete molding tool assemble the general drawing sum the soil and establishment of prinipal molding tool parts type zero the parts process the craft process the card. Key phrase: parting line,the gate, cavity,core,mold insert, ejection force,submarinegate. 目录 前言2 一、本次设计的任务 2 二、设计要求 3 任务书 3 一、 设计课题 3 二、课题设计要求 4 摘要4 Abstract 5 概论6 第一章 塑件分析 7 第二章 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7 第一节 塑件材料的特性 8 第二节 成型特性 8 第三节 工艺参数 8 第四节 塑料制件的结构工艺性 10 第五节 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11 第三章 设备的选择 11 第一节 最大注射量 12 第二节 注射量的校核 12 第三节 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最大注射量与锁模力的校核 13 第四节 注射压力的校核 13 第五节 开模行程的校核 13 第六节 注射机的技术规格 14 第四章 分型面与浇注系统的设计 15 第一节 分型面的设计 15 第二节 主流道的设计 16 第三节 分流道的设计 17 第四节 浇口形式的选择 17 第五节 排溢系统的设计 18 第五章 成型零件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8 第一节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8 第二节 成型工作零件的工作尺寸 18 第三节 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24 第六章 模架组合的选择 26 第七章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7 第八章 推出与复位机构的设计 29 第一节 推出机构的组成 29 第二节 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30 第三节 简单推出机构 31 第九章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34 第十章 冷却系统的设计 41 总结41 致谢42 参考文献 42 以上回答来自:
模具的我有很多哦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与探讨以模具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为例,探讨计算机技术在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步骤及结果,明确指出了模具设计理论同先进设计方法相结合在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 计算机技术 1 引言 模具是一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巾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模具工业已被我国正式确定为基础产业,并在“十五”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促使模具技术不断进步,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社会发展对模具专业学生的新要求以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圳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对99级模具设计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进行了较大的改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模具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深圳大学模具设计专业隶属于深圳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从事注射模的设计与制造。为了明确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我们对珠江三角洲,特别是深圳周边地区模具企业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爱岗敬业和较好的与人协调共事能力,要求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着重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再学习能力,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外语,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开发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把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于:面向各类型企业,培养爱岗敬业,具备机械及各类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在模具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据此把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合理,教学内容优化、实验研究能力强,社会适应面宽,作为本方向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将模具设计理论、实践与及计算机应用融合为一体。 3 计算机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领域 塑料产品从设计到成型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塑料制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制造和塑件生产等几个工要方面。它需要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模具加工工艺师及熟练操作工人协同努力来完成,它是一个设计、修改、再设计的反复迭代、不断优化的过程。传统的手工设计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正在各方面取代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计算机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料制品的设计:基于特征的三维造型软件为设计者提供了方便的设计平台,而且制品的质量、体积等各种物理参数为后续的模具设计和分析打下了良妤的基础。 (2)结构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对制品的强度、应力等进行分析,改善制品的结构设计。 (3)模具结构设计:根据塑料制品的形状、精度、大小、工艺要求和生产批量,模具设计软件会提供相应的设计步骤、参数选择.计算公式以及标准模架等,最后给出全套模几结构设计图。 (4)模具开合模运动仿真:运用CAD技术可对模具开模、合模以及制品被推出的全过程进行仿真,从而检查出模具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处,并及时更正,以减少修模时间。 (5)注射过程数值分析:采用CAE方法可以模拟塑料熔体在模腔中的流动与保压过程,其结果对改进模具浇注系统及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可检验模具的刚度和强度、制品的翘曲性、模壁的冷却过程等。 (6)数控加工:利用数控编程软件可模拟刀具在三维曲面上的实时加工过程并显示有关曲面的形状数据,同时还可自动生成数控线切割指令、曲面的三轴,五轴数控铣削刀具轨迹等。 目前,国际上占主流地位的注射模CAD软件有Pro/E、I-DEAS、UGⅡ、SolidWorks等;结构分析软件有MSC、Analysis等;注射过程数值分析软件有MoldFlow等;数控加工软件有MasterCAM、Cimatron等。 4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模具专业的学生要求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它既是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等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的综合应用,又需要学生了解大量的实践经验。 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在下述基本能力上得到培养和锻炼:①塑料制品的设计及成型工艺的选择;②一般塑料制品成型模具的设计能力;③塑料制品的质量分析及工艺改进、塑料模具结构改进设计的能力;④了解模具设计的常用商业软件以及同实际设计的结合, 以往的毕业设计严格来说只能算是模具设计这门课的课程设计;老师指定一个塑料产品,有时甚至连产品模型图都交给学生,学生按照谍本上的模具设计步骤一步步做下去,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学校也不可能将学生的设计变成实际产品,因此,设计的合不合理,学生不知道,即使有经验的老师指不出不合理处,学生也没有感性认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踏人社会,从事实际产品设计,往往会发现无从下手,即使设计出来也是废纸一张,通常都要通过1到2年的时间才能入门。因此,学生常会感叹:在学校什么也没学到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99级的毕业设计中,我们采取将模具设计内容同CAD/CAM/CAE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先进的软件仿真,可以随时发现自己在每一步设计中的不合理处,会找出各种解决方案让设计趋于合理,同时掌握了最先进的设计,加上及分析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了学生实际工作前的一次全过程模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 由4名老帅组成的模具设计指导小组,每个老师负责设计流程的一个步骤。此次参加模具设计毕业课题的学生共15人,我们分成5组,每组3人。 首先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不给出具体的塑件制品,只是告诉学生要做一个开关按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设计产品:游戏机手柄按钮、眼镜盒开关按钮、电灯墙壁开关按钮以及鼠标按钮等。通过市场调研、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确定自己塑件的外形及内部结构。采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设计出塑件的内外结构,用AutoCAD绘出二维图,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运用结构分析软件MSCPatran分析按钮受力后的结构强度、刚度及应力等,对结构进行不断修正,学生会发现机械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的知识在这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对以前所学课程也是一个综合应用的过程。图2为某学牛设计的游戏机按钮装配图及爆炸图,图3为按钮对角两点受力时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图。塑料制品设计完成后,进行模具结构设计,采用的是Prom/E下的模具设计模块对产品建立工件进行分型、分割、抽取得到型芯、型腔文件;通过专家模座系统EMX(Pro/E,系统外挂程序之一)建立标准模座零件及滑块、斜销等其它附件。这个过程实际上并没有结束,它要同后续的注塑过程数值分析紧密联系起来,所采用的注射流动分析软件是MoldFlow,根据熔体在浇注系统和型腔中的流动过程的动态图,改进模具浇注系统、调整注射工艺参数,使模具各系统的设计达到最佳。图4为分析出的最佳浇注位置以及采用圆形排列的流道方式进行注塑,最后注塑出来的结果。图5为按钮模具的装配图及爆炸图。模具结构完成后,进行数控加工,我们采用的是MasterCAM8.0加工软件,完成模具的虚拟加工过程,并自动编制数控加工的NC代码,利用仿真模块可以查看加工完后工件的合理性。 最后学生要提供详细的设计说明书以及完整的二维、三维图纸。在论文撰写阶段和答辩过程中,学生还采用了ACDSee图像软件,用来截取设计图像并辅助介绍整个设计过程;采用Office软件用来做文字的处理,写出分析报告。 每位学生在整个设计完成后,都必须对自己的没计 过程及结果做一个总结,提出本设计的创新与特色在何处。例如在建模部分或流道设计部分,同时也要考虑设计中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从大多数学生的总结来看,学生迫切体会到了实践经验的欠缺,因此,在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我们力争多请企业的设计人员同学生交流,多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设计、生产过程, 至此,学生完成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塑料制品设计--模具设汁--模具加工.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自己设计、加工出来的最终产品,体会到成功的感觉。5 结束语 通过对此次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学生既对大学四年课程的学习做了—个总结,同时又掌握了最流行的、同社会实际最靠近的设计、加工方法。因此,本届模具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欢迎,深圳某大型台资公司模具部一次意愿接受本校的毕业生5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end)
天线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也需要天线。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同一天线作为发射或接收的基本特性参数是相同的。这就是天线的互易定理。分类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②按用途可分为通信天线、广播天线、电视天线、雷达天线等。③按工作波长可分为超长波天线、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线等。④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线天线和面天线等。描述天线的特性参量有方向图、方向性系数、增益、输入阻抗、辐射效率、极化和频天线按维数来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维天线和二维天线一维天线由许多电线组成,这些电线或者像手机上用到的直线,或者是一些灵巧的形状,就像出现电缆之前在电视机上使用的老兔子耳朵。单极和双级天线是两种最基本的一维天线。二维天线变化多样,有片状(一块正方形金属)、阵列状(组织好的二维模式的一束片),还有喇叭状,碟状。天线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手持台天线、车载天线、基地天线三大类。手持台天线就是个人使用手持对讲机的天线,常见的有橡胶天线和拉杆天线两大类。车载天线是指原设计安装在车辆上通讯天线,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是吸盘天线。车载天线结构上也有缩短型、四分之一波长、中部加感型、八分之五波长、双二分之一波长等形式的天线。基地台天线在整个通讯系统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作为通讯枢纽的通信台站。常用的基地台天线有玻璃钢高增益天线、四环阵天线(八环阵天线)、定向天线。详情咨询: 天线-中华天线网电磁波的辐射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就可以发生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度和形状有关。如 图1.1 a 所示,若两导线的距离很近,电场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因而辐射很微弱;将两导线张开,如 图1.1 b 所示,电场就散播在周围空间,因而辐射增强。 必须指出,当导线的长度 L 远小于波长 λ 时,辐射很微弱;导线的长度 L 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因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1.2 对称振子对称振子是一种经典的、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天线,单个半波对称振子可简单地单独立地使用或用作为抛物面天线的馈源,也可采用多个半波对称振子组成天线阵。 两臂长度相等的振子叫做对称振子。每臂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全长为二分之一波长的振子,称半波对称振子, 见 图1.2 a 。另外,还有一种异型半波对称振子,可看成是将全波对称振子折合成一个窄长的矩形框,并把全波对称振子的两个端点相叠,这个窄长的矩形框称为折合振子,注意,折合振子的长度也是为二分之一波长,故称为半波折合振子, 见 图1.2 b。1.3 天线方向性的讨论1.3.1 天线方向性发射天线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把从馈线取得的能量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基本功能之二是把大部分能量朝所需的方向辐射。垂直放置的半波对称振子具有平放的 “面包圈” 形的立体方向图(图1.3.1 a)。立体方向图虽然立体感强,但绘制困难,图1.3.1 b 与图1.3.1 c 给出了它的两个主平面方向图,平面方向图描述天线在某指定平面上的方向性。从图1.3.1 b 可以看出,在振子的轴线方向上辐射为零,最大辐射方向在水平面上;而从图1.3.1 c 可以看出,在水平面上各个方向上的辐射一样大。1.3.2 天线方向性增强若干个对称振子组阵,能够控制辐射,产生“扁平的面包圈” ,把信号进一步集中到在水平面方向上。下图是4个半波振子沿垂线上下排列成一个垂直四元阵时的立体方向图和垂直面方向图。也可以利用反射板可把辐射能控制到单侧方向,平面反射板放在阵列的一边构成扇形区覆盖天线。下面的水平面方向图说明了反射面的作用------反射面把功率反射到单侧方向,提高了增益。抛物反射面的使用,更能使天线的辐射,像光学中的探照灯那样,把能量集中到一个小立体角内,从而获得很高的增益。不言而喻,抛物面天线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抛物反射面和放置在抛物面焦点上的辐射源。1.3.3 增益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增益显然与天线方向图有密切的关系,方向图主瓣越窄,副瓣越小,增益越高。可以这样来理解增益的物理含义------为在一定的距离上的某点处产生一定大小的信号,如果用理想的无方向性点源作为发射天线,需要100W的输入功率,而用增益为 G = 13 dB = 20 的某定向天线作为发射天线时,输入功率只需 100 / 20 = 5W 。换言之,某天线的增益,就其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效果来说,与无方向性的理想点源相比,把输入功率放大的倍数。半波对称振子的增益为G=2.15dBi。4个半波对称振子沿垂线上下排列,构成一个垂直四元阵,其增益约为G=8.15dBi ( dBi这个单位表示比较对象是各向均匀辐射的理想点源)。如果以半波对称振子作比较对象,其增益的单位是dBd。半波对称振子的增益为G=0dBd(因为是自己跟自己比,比值为1,取对数得零值。)垂直四元阵,其增益约为G=8.15–2.15=6dBd。1.3.4 波瓣宽度方向图通常都有两个或多个瓣,其中辐射强度最大的瓣称为主瓣,其余的瓣称为副瓣或旁瓣。参见图1.3.4 a ,在主瓣最大辐射方向两侧,辐射强度降低 3 dB(功率密度降低一半)的两点间的夹角定义为波瓣宽度(又称 波束宽度 或 主瓣宽度 或 半功率角)。波瓣宽度越窄,方向性越好,作用距离越远,抗干扰能力越强。还有一种波瓣宽度,即10dB波瓣宽度,顾名思义它是方向图中辐射强度降低 10dB (功率密度降至十分之一) 的两个点间的夹角,见图1.3.4 b。1.3.5 前后比方向图中,前后瓣最大值之比称为前后比,记为 F / B 。前后比越大,天线的后向辐射(或接收)越小。前后比F / B 的计算十分简单------F / B = 10 Lg {(前向功率密度)/(后向功率密度)}对天线的前后比F / B有要求时,其典型值为 (18 ~30)dB,特殊情况下则要求达(35 ~ 40)dB。1.3.6 天线增益的若干近似计算式1)天线主瓣宽度越窄,增益越高。对于一般天线,可用下式估算其增益:G(dBi)= 10 Lg { 32000 / ( 2θ3dB,E ×2θ3dB,H )}式中, 2θ3dB,E 与 2θ3dB,H 分别为天线在两个主平面上的波瓣宽度;32000 是统计出来的经验数据。2)对于抛物面天线,可用下式近似计算其增益:G(dB i)=10 Lg { 4.5 ×( D / λ0 )2}式中,D 为抛物面直径;λ0 为中心工作波长;4.5 是统计出来的经验数据。3)对于直立全向天线,有近似计算式G( dBi )= 10 Lg { 2 L / λ0 }式中,L 为天线长度;λ0 为中心工作波长;1.3.7 上旁瓣抑制对于基站天线,人们常常要求它的垂直面(即俯仰面)方向图中,主瓣上方第一旁瓣尽可能弱一些。这就是所谓的上旁瓣抑制 。基站的服务对象是地面上的移动电话用户,指向天空的辐射是毫无意义的。1.3.8 天线的下倾为使主波瓣指向地面,安置时需要将天线适度下倾。1.4.1 双极化天线下图示出了另两种单极化的情况:+45°极化 与 -45°极化,它们仅仅在特殊场合下使用。这样,共有四种单极化了,见下图。把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极化的天线组合在一起,或者,把 +45°极化和 -45°极化两种极化的天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新的天线---双极化天线。下图示出了两个单极化天线安装在一起组成一付双极化天线,注意,双极化天线有两个接头。双极化天线辐射(或接收)两个极化在空间相互正交(垂直)的波。1.4.2 极化损失垂直极化波要用具有垂直极化特性的天线来接收,水平极化波要用具有水平极化特性的天线来接收。右旋圆极化波要用具有右旋圆极化特性的天线来接收,而左旋圆极化波要用具有左旋圆极化特性的天线来接收。当来波的极化方向与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不一致时,接收到的信号都会变小,也就是说,发生极化损失。例如:当用+ 45° 极化天线接收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波时,或者,当用垂直极化天线接收 +45° 极化或 -45°极化波时,等等情况下,都要产生极化损失。用圆极化天线接收任一线极化波,或者,用线极化天线接收任一圆极化波,等等情况下,也必然发生极化损失------只能接收到来波的一半能量。当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与来波的极化方向完全正交时,例如用水平极化的接收天线接收垂直极化的来波,或用右旋圆极化的接收天线接收左旋圆极化的来波时,天线就完全接收不到来波的能量,这种情况下极化损失为最大,称极化完全隔离。1.4.3 极化隔离理想的极化完全隔离是没有的。馈送到一种极化的天线中去的信号多少总会有那么一点点在另外一种极化的天线中出现。例如下图所示的双极化天线中,设输入垂直极化天线的功率为10W,结果在水平极化天线的输出端测得的输出功率为 10mW。1.5 天线的输入阻抗 Zin定义:天线输入端信号电压与信号电流之比,称为天线的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具有电阻分量 Rin 和电抗分量 Xin ,即 Zin = Rin + j Xin 。电抗分量的存在会减少天线从馈线对信号功率的提取,因此,必须使电抗分量尽可能为零,也就是应尽可能使天线的输入阻抗为纯电阻。事实上,即使是设计、调试得很好的天线,其输入阻抗中总还含有一个小的电抗分量值。输入阻抗与天线的结构、尺寸以及工作波长有关,半波对称振子是最重要的基本天线 ,其输入阻抗为 Zin = 73.1+j42.5 (欧) 。当把其长度缩短(3~5)%时,就可以消除其中的电抗分量,使天线的输入阻抗为纯电阻,此时的输入阻抗为 Zin = 73.1 (欧) ,(标称 75 欧) 。注意,严格的说,纯电阻性的天线输入阻抗只是对点频而言的。顺便指出,半波折合振子的输入阻抗为半波对称振子的四倍,即 Zin = 280 (欧) ,(标称300欧)。有趣的是,对于任一天线,人们总可通过天线阻抗调试,在要求的工作频率范围内,使输入阻抗的虚部很小且实部相当接近 50 欧,从而使得天线的输入阻抗为Zin = Rin = 50 欧------这是天线能与馈线处于良好的阻抗匹配所必须的。1.6 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频带宽度)无论是发射天线还是接收天线,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频带宽度)内工作的,天线的频带宽度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指:在驻波比SWR ≤ 1.5 条件下,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一种是指:天线增益下降 3 分贝范围内的频带宽度。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常是按前一种定义的,具体的说,天线的频带宽度就是天线的驻波比SWR 不超过 1.5 时,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一般说来,在工作频带宽度内的各个频率点上, 天线性能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造成的性能下降是可以接受的。1.7 移动通信常用的基站天线、直放站天线与室内天线1.7.1 板状天线无论是GSM 还是CDMA, 板状天线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类极为重要的基站天线。这种天线的优点是:增益高、扇形区方向图好、后瓣小、垂直面方向图俯角控制方便、密封性能 可靠以及使用寿命长。板状天线也常常被用作为直放站的用户天线,根据作用扇形区的范围大小,应选择相应的天线型号。1.7.1 a 基站板状天线基本技术指标示例频率范围 824-960 MHz频带宽度 70MHz增益 14 ~ 17 dBi极化 垂直标称阻抗 50 Ohm电压驻波比 ≤ 1.4前后比 >25dB下倾角(可调) 3 ~ 8°半功率波束宽度 水平面 60 ° ~ 120 ° 垂直面 16 ° ~ 8 °垂直面上旁瓣抑制 < -12 dB互调 ≤ 110 dBm1.7.1 b 板状天线高增益的形成A. 采用多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B. 在直线阵的一侧加一块反射板 (以带反射板的二半波振子垂直阵为例)增益为 G = 11 ~ 14 dBiC. 为提高板状天线的增益,还可以进一步采用八个半波振子排阵前面已指出,四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的增益约为 8 dBi;一侧加有一个反射板的四元式直线阵,即常规板状天线,其增益约为 14 ~ 17 dBi。一侧加有一个反射板的八元式直线阵,即加长型板状天线,其增益约为 16 ~ 19 dBi。 不言而喻,加长型板状天线的长度,为常规板状天线的一倍,达 2.4 m 左右。1.7.2 高增益栅状抛物面天线从性能价格比出发,人们常常选用栅状抛物面天线作为直放站施主天线。由于抛物面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以抛物面天线集射能力强,直径为 1.5 m 的栅状抛物面天线,在900兆频段,其增益即可达 G = 20dBi。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常常被选用为直放站的施主天线。抛物面采用栅状结构,一是为了减轻天线的重量,二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抛物面天线一般都能给出 不低于 30 dB 的前后比 ,这也正是直放站系统防自激而对接收天线所提出的必须满足的技术指标。1.7.3 八木定向天线八木定向天线,具有增益较高、结构轻巧、架设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接收天线的首选天线类型。八木定向天线的单元数越多,其增益越高,通常采用 6 - 12 单元的八木定向天线,其增益可达 10-15dBi。1.7.4 室内吸顶天线室内吸顶天线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吸顶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购造几乎都是一样的。这种吸顶天线的内部结构,虽然尺寸很小,但由于是在天线宽带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很好地满足在非常宽的工作频带内的驻波比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在很宽的频带内工作的天线其驻波比指标为VSWR ≤ 2 。当然,能达到VSWR ≤ 1.5 更好。顺便指出,室内吸顶天线属于低增益天线, 一般为G = 2 dBi。1.7.5 室内壁挂天线室内壁挂天线同样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壁挂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购造几乎也都是一样的。这种壁挂天线的内部结构,属于空气介质型微带天线。由于采用了展宽天线频宽的辅助结构,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较好地满足了工作宽频带的要求。顺便指出,室内壁挂天线具有一定的增益,约为G = 7 dBi。2 电波传播的几个基本概念目前GSM和CDMA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为:GSM:890 - 960 MHz, 1710 - 1880 MHzCDMA: 806 - 896 MHz806 - 960 MHz 频率范围属超短波范围;1710 ~1880 MHz 频率范围属微波范围。电波的频率不同,或者说波长不同,其传播特点也不完全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这方面的书还是很多的.专业的论文可以上中国期刊网,不知道你们学校有没有帐号.以下有这关RF的书有: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微波功率放大器所需的理论、方法、设计技巧,以及将分析计算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本书内容覆盖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非线性主动设备建模、阻抗匹配、功率合成器、阻抗变换器、定向耦合器、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设计、宽带功率放大器及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设 ... 射频与微波通信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二版) 微波地面通信的基础上,对所采用的射频和微波电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实用,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一些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作者深入浅出地以少量的数学分析给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数学公式,并且着重于分析如何把它们应用于电路设计;另一个特点是便于自学。书中包 ... 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当今微波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微波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除绪论外共分8章,依次介绍了柱状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及传输线理论、规则波导理论、微带及表面波波导、微波谐振器、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滤波器及匹配电路、微波有源电路、微波铁氧体器件。? ... 微波技术与微波电路 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微波元器件、微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用。上述专业的本科生或大专生在学院无本教材后,能对微波技术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及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为10章,覆盖了微波技术主要方面的基本内容,它们是传输丝理论与技术、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无源元器件、微波有源电路。在 ... 微波技术基础与应用 微波网络基础,以此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矗其次讲解基本无源部件,如微波谐振器、功分器、耦合器、滤波器和微波铁氧体器件上等的原理和工程设计。对于微波有源电路的设计,以及主要微波系统和应用,书中也作了简明介绍。近年来微波技术中的一些新进展,如介质谐振器和开腔、YIG宽带电调谐、微波电路机辅设计,以及微波技术? ... 射频和微波混合电路――基础、材料和工艺 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持续发展相呼应,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本书首先对射频微波的基本概念作了简要介绍,比较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和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特点,讲述了作为射频微波基础元件的传输线和混合电路工艺的“波导”结构;然后从射频微波应用的角度对基础材料(导体、介质和 ... 微波与卫星通信 微波和卫星通信两方面的内容,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微波与卫星通信概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电波传播、编码与信号处理、微波与卫星线路噪声分析及线路参数计算。除此之外,还根据国际上以及我国在微波和卫星通信方面的现状与最新技术发展,介绍了SDH微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宽带IP卫星通信? ...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 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在编写时力求去繁就简,深入浅出,这样既保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为非电磁场专业的学生或其他人员学习微波技术与天线知识提供一条简捷的通道。全书共4章,第1章至第3章为微波技术部分,第4章为天线部分。主要内容有:长线理论、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理论分析、规则波导传输线、常 ... 微波工程(第三版) 微波电路和器件,第13章描述了几种微波系统,以便于读者了解前面讲述的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应用及其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在基本理论方面,既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又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除了介绍传统的线性微波电路及波导型器件外,为适应当前微波工程的需要, ... 微波工程(第三版)(英文版) 微波系统的第13章,因为这两章的内容介绍较为简单,且市面上有专箸论述。第1章至第4章介绍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路理论,第5章至第11章利用相关的概念阐明了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在基本理论方面,本书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增加了平面结? ... 射频与微波电子学 微波电子工程专业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授课两学期。 本书主要内容分五部分共21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包括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电学和电子工程学中的基本概念,电路学数学基础,直流和低频电路的概念;第二部分波在网络中的传输,包括射频和微波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射频电子学的概念,波传播中的基本概念,二 ...
不知道你是做论文还是设计,如果是设计,资料您可以去国家专利局查找专利资料,里边的图纸什么都可以免费下载参考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1. 数控内排屑深孔钻削机床-总体及钻削系统设计2. 游梁式抽油机机构的运动学分析3. 半自动薄壁铜管弯管机-夹紧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4. 珩磨头旋转式数控深孔强力珩磨机床设计5. 同步电机驱动螺杆泵地面装置设计6. 试油井下套管载荷与安全性分析7. 电火花深孔套料加工系统设计8. 半自动薄壁铜管弯管机-总体及空间弯头设计9. 钻井绞车液压盘式刹车系统设计10. 钻机自动送钻系统结构设计11. 井下套管损坏机理及围压和应力分析12. 技术套管磨损程度及剩余强度分析13. 标枪阀式防气抽油泵设计14. 磁力传动石化流程泵设计15. 高产气井完井管柱力学分析16. JC-60D液压驱动钻井绞车设计17. 修井机井架三维特征建模及结构优化分析18. 非回转体零件深孔珩磨加工系统设计19. 整体石墨电极研磨机机身部分设计20. 钻井常见复杂情况机理分析与数据库设计21. 中大孔径内排屑深孔钻削系统设计22. 压后射流泵速排用地面泵设计23. 水平井钻头钻压加载器设计24. 环阀式防气抽油泵设计25. 齿轮箱振动信号频谱分析与故障诊断26. 数控枪钻机床-总体及钻削系统设计27. ZJ50电驱动钻机用新型齿轮传动绞车设计28. 前置型油梁式抽油机的设计29. 固定型液体驱动射流泵采油装置设计30. 液压反馈抽稠泵设计31. 海洋钻井平台钻杆自动排放及移动运系统设计32. XJ-350修井机绞车的设计计算33. 往复泵实验装置设计34. 40型液动顶驱装置设计35. 顶驱装置试验台设计36. 10型抽油机动力与减速系统设计37. 特厚壁套管及其抗挤强度分析38. 钻井岩屑清洗机设计39.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程序设计40. 离心式灌注泵设计41. 单级输油泵设计42. 工件旋转式数控深孔强力珩磨机床设计43. 数控内排屑深孔钻削机床数控工作台及冷却系统设计44. 曲轴两端面孔加工组合机床-总体及液压系统计45. 10型传动链式超长冲程抽油机设计与分析46. 液压抽油机设计47. 气体驱动射流泵采油装置设计48. 无杆往复地下抽油机结构设计 49. 8-1/2in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设计与分析50. 螺旋阀罩式旋转柱塞抽油泵设计51. ZJ40钻机传动方案设计及绞车滚筒轴设计52. 51/2in套管补贴作业井下装置设计53. 非回转体零件卧式深孔钻削系统设计54. 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设计和计算55. 螺旋柱塞式旋转柱塞抽油泵设计56. 顶驱钻机的结构设计57. 常规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改造58. 直线电机井下驱动采油装置设计59. XJ-250修井机绞车的设计计算60. 曲轴两端面孔加工组合机床-右主轴箱及靠模设计61. 双天轮直平式抽油机结构尺寸参数优化设计62. 50型电动顶驱装置设计63. 曲轴两端面孔加工组合机床-左主轴箱靠模设计64. 气动转位系统电磁阀设计65. 全自动打标装置及控制界面设计66. 碳纤维抽油杆采油装置的图表优选法研究67. 套管抗挤强度计算公式分析68. 海洋钻井隔水管动态特性研究69. 偏轮抽油机设计70. 离心式砂泵设计
泵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泵的发展历史,泵的分类及生活中常用泵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应用,并大胆展望了泵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发展史,分类,原理,应用,方向。引言: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我们已经离不开泵。泵的发展史水的提升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都十分重要。古代就已有各种提水器具,例如埃及的链泵(公元前17世纪),中国的桔槔(公元前17世纪)、辘轳(公元前11世纪)和水车(公元1世纪)。比较著名的还有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杆,可以平稳连续地将水提至几米高处,其原理仍为现代螺杆泵所利用。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克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灭火泵是一种最原始的活塞泵,已具备典型活塞泵的主要元件,但活塞泵只是在出现了蒸汽机之后才得到迅速发展。1840-1850年,美国沃辛顿发明泵缸和蒸汽缸对置的,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标志着现代活塞泵的形成。19世纪是活塞泵发展的高潮时期,当时已用于水压机等多种机械中。然而随着需水量的剧增,从20世纪20年代起,低速的、流量受到很大限制的活塞泵逐渐被高速的离心泵和回转泵所代替。但是在高压小流量领域往复泵仍占有主要地位,尤其是隔膜泵、柱塞泵独具优点,应用日益增多。回转泵的出现与工业上对液体输送的要求日益多样化有关。早在1588年就有了关于四叶片滑片泵的记载,以后陆续出现了其他各种回转泵,但直到19世纪回转泵仍存在泄漏大、磨损大和效率低等缺点。20世纪初,人们解决了转子润滑和密封等问题,并采用高速电动机驱动,适合较高压力、中小流量和各种粘性液体的回转泵才得到迅速发展。回转泵的类型和适宜输送的液体种类之多为其他各类泵所不及。利用离心力输水的想法最早出现在列奥纳多•达芬奇所作的草图中。1689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潘发明了四叶片叶轮的蜗壳离心泵。但更接近于现代离心泵的,则是1818年在美国出现的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所谓马萨诸塞泵。1851~1875年,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相继被发明,使得发展高扬程离心泵成为可能。尽管早在1754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就提出了叶轮式水力机械的基本方程式,奠定了离心泵设计的理论基础,但直到19世纪末,高速电动机的发明使离心泵获得理想动力源之后,它的优越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在英国的雷诺和德国的普夫莱德雷尔等许多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离心泵的效率大大提高,它的性能范围和使用领域也日益扩大,已成为现代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泵。泵的分类泵通常按工作原理分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如射流泵、水锤泵、电磁泵、气体升液泵。泵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例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和计量泵等;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泵的工作原理3.1容积式泵容积式泵在一定转速或往复次数下的流量是一定的,几乎不随压力而改变;往复泵的流量和压力有较大脉动,需要采取相应的消减脉动措施;回转泵一般无脉动或只有小的脉动;具有自吸能力,泵启动后即能抽除管路中的空气吸入液体;启动泵时必须将排出管路阀门完全打开;往复泵适用于高压力和小流量;回转泵适用于中小流量和较高压力;往复泵适宜输送清洁的液体或气液混合物。总的来说,容积泵的效率高于动力式泵。 动力式泵靠快速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作用力,将机械能传递给液体,使其动能和压力能增加,然后再通过泵缸,将大部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而实现输送。动力式泵又称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离心泵是最常见的动力式泵。3.2动力式泵动力式泵在一定转速下产生的扬程有一限定值,扬程随流量而改变;工作稳定,输送连续,流量和压力无脉动;一般无自吸能力,需要将泵先灌满液体或将管路抽成真空后才能开始工作 ;适用性能范围广;适宜输送粘度很小的清洁液体,特殊设计的泵可输送泥浆、污水等或水输固体物。动力式泵主要用于给水、排水、灌溉、流程液体输送、电站蓄能、液压传动和船舶喷射推进等。3.3其他其他类型的泵是指以另外的方式传递能量的一类泵。例如射流泵是依靠高速喷射出的工作流体 ,将需要输送的流体吸入泵内,并通过两种流体混合进行动量交换来传递能量;水锤泵是利用流动中的水被突然制动时产生的能量,使其中的一部分水压升到一定高度;电磁泵是使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 ,产生流动而实现输送;气体升液泵通过导管将压缩空气或其他压缩气体送至液体的最底层处,使之形成较液体轻的气液混合流体,再借管外液体的压力将混合流体压升上来。4. 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1不锈钢冲压离心泵在用水系统中的应用不锈钢冲压离心泵 ,液控阀门校验泵站 ,主要用于小流量、高扬程的用水系统,如饮用水供应系统、压力锅炉供水系统、高纯度净水系统以及医药、食品、精细化工、造纸等行业的冲洗、喷洒等工艺过程。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最近将不锈钢冲压离心泵列入“最佳节能实践案例研究”,并对该设备的应用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据了解,传统铸造泵是通过制模、灌模、机械加工等复杂工艺制造,耗电、耗料、劳动强度大,严重污染环境,并且无法铸造出口宽度窄的小流量的叶轮。不锈钢冲压离心泵是采用冲压、焊接工艺制造,取代了传统的铸造工艺。泵体生产可节省材料70%以上,效率提高3%-5%,较易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批量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劳动强度。对于冲压离心泵生产厂家,生产2082台不锈钢冲压离心泵,新工艺比传统工艺节约不锈钢材料3.47吨,降低铸造电耗7634千瓦小时。对于洗瓶灌装机的用户,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水泵的实际运行功率也从原来的2.18千瓦下降到2.11千瓦,每台节电3.2%。此外,由于该泵的重量轻、体积小、整体结构合理、维护方便,也减少了维护费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全国铸造泵类年需求量为457万台,合金铸造小流量泵每年需求在38万台以上。不锈钢冲压离心泵因其外形轻巧美观、效率高且价格比铸造泵低,是进口泵的一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广阔。4.2液压水锤泵原理及推广应用实例4.2.1液压水锤泵的工作原理和提水性能液压水锤泵自动供水设备是利用液压冲击原理和液压传动原理设计制造的水力能量升级转换装置,主机设备由脉冲发生器、能量耦合器和蓄能器三个组件构成。它是一种新式微型水力站的主机设备,这种水力泵实质上是利用水力能量传输特性的特种往复泵或泵组,在整体上构成特殊型式的变容式水力机械。在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液体压力瞬间突然升高,产生很高的压力峰值,这种现象称为液压冲击。液压冲击的峰值压力往往比正常压力高出许多倍。水锤泵利用的就是液压冲击原理,即水流在正常流动的过程中,突然关闭出水口阀门,就会在泵体内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利用这个冲击力,就可以把水送到高处。液压冲击是非定常流动,压力波以速度C沿进水动力管道(长引水管)来回传播。在水锤泵设计中,一般都是利用阀门突然关闭后管道压力最大升高量ΔP作为泵的扬水动力。由于液压冲击为一衰减过程,故研究压力升高第一波传至管道入口时的情况。假定管道断面积为A,管长为L,管道液体的初始流速为V,液体密度为ρ,压力波从排水冲击阀门传至上游供水池的进水口的时间为T,对这段时间运用动量方程:ΔP•A•T=ρALV所以 ΔP=ρLV/ T=CρV式中C=L/T,为压力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取C=1400m/s。可以计算水从2m高处经长引水管进入水锤泵后,突然关闭排水冲击阀门产生的最大升高压力ΔP,并由能量守恒定律求水流初始速度V:mgh=mV•V/2,则 V=(2gh)0.5=(2*9.8*2)0.5≈6.3m/s所以,突然关闭冲击阀门时产生的最大升高压力ΔP为:ΔP= CρV=1400*1000*6.3=8.8Mpa再计算把水提升100米所需的压力P:P=ρgh=1000*9.8*100=0.98Mpa可以看出ΔP远大于P,所以从理论上说,利用液压冲击原理,将2米落差水流的一部分水量通过水锤泵提升到百米的高处是不成问题的。简单地说,泵装置由泵室、泵座、蓄能器所组成。泵室中有两个阀:一个是排水冲击阀W,一个是输水阀D,双阀构成一个组合自动阀件。组合自动阀件在落差水流作用下自动启闭产生液压脉冲:由进水管引来的水进入冲击阀W后泄流。当泄流流速达到设计值,冲击阀W突然关闭,因此产生一个升压波,在此高压力下输水阀D开启,一部分运动着的水流入空气罐,然后再从空气罐流向使用点或高位蓄水池。进水管的质量流量的动能由于输水而耗尽,使水暂时停止。此时压力波衰减,输水阀D由于上下压差而自动关闭。由于进水管路和水柱的弹性,在扬水冲击减弱以后,水柱朝流动方向微微往后摆动,于是在泵壳内就出现了负压,促使冲击阀W自行打开。冲击阀W开启继续泄流,然后,不断重复以上过程进行提水。为了获得连续和均匀的流量,在输水侧装置了集水器,也称蓄能器。因此,水锤泵在结构上也就由蓄能器和组合自动阀件二大核心部件组成。泵结构最重要的往复运动部件是冲击阀与输水阀的构造及其特性。通过改进自动阀门可以改进泵的工作性能。水锤泵是在无人控制的条件下工作的,所以要求各零部件的运动及时准确和安全可靠。据资料介绍,水锤泵的冲击阀开关次数最好不少于40次/分。从水锤泵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要使泵正常工作,设计生产一种能够自动启闭,反应迅速的组合阀件至关重要。水锤泵液压冲击公式为:△P=CρV=LV/t,式中△P为冲击压力;L为冲击波传播距离;V为冲击前进水管内平均流速;t为冲击阀阀门关闭时间。从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液压冲击的压力,必须提高冲击前进水管内平均流速V,缩短冲击阀阀门关闭时间t,及增大冲击波传播距离L。在水锤泵站已建成的先决条件下( H、L、V三者已定),要产生明显的液压冲击并兼顾泵站效率,主要靠减少冲击阀阀门关闭时间t。|^7水锤泵组合自动阀件是两个特殊的专用阀门,其操作动力只有水流的脉动力和其自重。从自动阀门的力学分析可以看出,冲击阀阀门的关闭时间主要取决于有无增速机构、垫胶的弹力、阀盘的重量和出水口的流速等因素。冲击阀阀门的开启时间主要取决于泵壳内负压、垫胶的回弹力、阀盘的重量和出水口的流速等因素。武汉润泽水利技术中心研制的液压水锤泵,其自动冲击阀门在构造上可自启闭且不采用轴承,并力求防止阀杆的磨损。另外,为防止冲击阀关闭时产生的冲击和振动,在构造上采用了缓冲结构,因此泵壳内的冲击力、与泵连接的进水管道作用的应力,以及作用于基础的冲击力均很小。在进行研制开发时,采用特征线法对液压冲击和柔性水锤进行电算分析,并从材料和强度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液压水锤泵通过水力能量传输特性的合理设计来加大能流密度,精准设计脉冲发生组件液压冲击波的脉冲泵水作用,加快液压水锤泵缷载及加载,从而使脉冲发生组件自动冲击阀门(包含辅助增速阀盘装置)实现每分钟30到300次开关频率,达到中高频运转。落差水流从1至7米高处的进水池(泵站供水池),再经长引水管进入底座为泵室灌水,一直灌到进水池的水平面高度,这时自动阀门是关闭的。为了启动水锤泵,须用手多次打开冲击阀W,以进一步增加蓄能器内的空气室压头。当空气室压力达到落差的3倍左右,则进水管水柱回摆所产生的压强足以使输出阀自行打开,并使水锤泵动作起来。这时,空气室压头不断增加,一直上升到输水管出口顶端的压头值,然后压头基本稳定下来。在扬程压头较高时,一般蓄能器的空气室中的空气渐渐被高压水吸收,使空气室最终不起作用,压力峰值不断升高并会造成机械事故。因此,高扬程应用时需要对水锤泵重新设计液压蓄能器部件,主要是采用气囊式蓄能器,或者采取措施对空气罐人工补气或自动补气。落差水源的水头和流量是泵扬程和扬水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另外,泵工作性能还受到引水管安装角度、引水管和扬水管口径及长度、冲击阀开关次数等因素的影响。经过多次工程试验和现场安装应用测试,得到以下几个经验公式:①、扬程h与水流落差H的关系:h/H=10-50;②、将液压水锤泵作为动力机和水泵的联合体来考虑,其效率可由下式定义:η=qh/(QH)η为泵效率;q为扬水流量;h为扬水高度;Q为进水管来水流量;H为落差水头。泵效率的经验公式:1、η=(1.17-1.37)-0.2((h-H)/H)0.5(h-H)/H=3-17(采用各类空气罐作液压蓄能器)2、90%≥η≥60%, (h-H)/H=2~49(采用隔膜式蓄能器作液压蓄能器)③、水锤泵扬水量q:q=ηHQ/(h-H+ηH)④、引水管长度L: L=7-12H(随落差水头大小相应变化取值)⑤、引水管安装角度α:仰角要大于5°,小于20°,以7°-15°为最佳安装角度。⑥、引水管口径D: D=0.3(60Q)0.5(Q是进泵水源的常年保证流量)⑦、扬水管口径d: d=0.5-0.1D(随扬程落差比h/H相应变化取值)水锤泵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功率及其效率,但由于受到安装的场所、地形条件及水源等的限制,设计时还应对供给水量、水头、进水管长度、扬水高度和扬水流量等,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据资料显示,国外水锤泵的工作寿命最长可达100年以上,其易损件仅为橡胶垫、密封件、螺栓等。4.2.2液压水锤泵使用带来的优点1、液压水锤泵通过水力能量传输特性的合理设计来加大能流密度,精准设计脉冲发生组件液压冲击波的脉冲泵水作用,加快液压水锤泵缷载及加载,从而使脉冲发生组件自动冲击阀门(包含辅助增速阀盘装置)实现每分钟30到300次开关频率,达到中高频运转。?.据资料介绍,水锤泵自动冲击阀门的开关频率最好不少于每分钟40次。工程应用的资料表明,国内同类产品一般运行频率较低(引进德国BIL系列水锤泵只有每分钟20—40次,不超过每分钟60次)。2、运行噪音小,新型RZ-50饮水型液压水锤泵运转噪音小于80分贝,国内同类新产品(如引进德国BIL系列水锤泵)运转噪音高达105-130分贝。3、“液压水锤泵”采用不锈钢等耐蚀材料制造蓄能器筒体,以免水锤泵微型水力站的提升水流遭受铁锈污染。4、液压蓄能器有效容积可通过(含手动)充气装置等简单措施得到有效保证,特别是长年运行中不会丧失气室容积和储能量;液压蓄能器的补气不需要泄空补气,不会造成水锤泵停机。国内同类产品(如引进德国BIL系列水锤泵),大多采用的蓄能器为半蓄能器(没有气体预压缩措施的蓄能器),泄空补气时会造成水锤泵停机。5、液压蓄能器组件采取等温加载循环工作方式,由脉冲发生组件自动冲击阀门的中高频快速加载工作所可能造成的液压蓄能器气室中的热力损失得到降低,并取消了常规水锤消除器(系气囊式蓄能器,采用绝热加载循环工作方式)筒体内表面的聚丙烯套隔离部件,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6、“液压水锤泵”,全称“组件式复合液压传动型水锤泵”,由脉冲发生组件、能量耦合组件和蓄能组件这三部分构成。液压水锤泵采用能量耦合组件作为特殊能量转换器实现能量耦合,可以实现直流/交流液压工作方式转换。液压水锤泵自动供水设备—新型RZ系列饮水型液压水锤泵是利用液压冲击原理和液压传动原理设计制造的水力能量升级转换装置。故液压水锤泵设计原理有别于单一采用水锤原理的传统水锤泵。5. 泵的发展趋势泵的技术发展一如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是由市场需求的推动取得的。如今,历史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人们在以环保、电子等领域高科技发展及世界可持续发展为主所产生的巨大需求的大背景下,对于包括泵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或领域都带来了技术的飞速变革和发展。泵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市场的需求。如今的市场需求正是要求有各自的特色特点,做到与众不同;正是这一点,造就了泵产品的多元化趋势。它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泵输送介质的多样性、产品结构的差异性和运行要求的不同性等几个方面。从输送介质的多样性来看,最早泵的输送对象为单一的水及其它可流动的液体、气体或浆体到现在可输送固液混合物、气液混合物、固液气混合物,直至输送活的物体如土豆、鱼等等。不同的输送对象对于泵的内部结构要求均不同。除了输送对象对泵的结构有不同要求外,在泵的安装形式、管道布置形式、维护维修等方面对泵的内在或外在的结构提出新要求。同时,各个生产厂商,在结构的设计上又加入了各自企业的理念,更加提高了泵结构的多元化程度。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总体背景,泵的运行环境对泵的设计又提出了众多的要求,如泄漏减少、噪声振动降低、可靠性增加、寿命延长等等均对泵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侧重点或几个着重点并行均需考虑,也必然形成泵的多元化形式。(2)泵设计水平提升与制造技术优化的有机结合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泵的设计人员早已经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如CAD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设计本身的速度,缩短了产品设计的周期。而在生产为主的制造当中,以数控技术CAM为代表的制造技术业已深入到泵的生产当中。但是,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数控技术CAM主要应用在批量产品的生产上。对于单件或小批的生产,目前CAM技术尚未在泵行业当中普遍实施,单件小批的生产仍旧以传统生产设备为主。由于市场要求生产厂商的货期尽可能缩短,尤其对于特殊产品(针对用户要求生产的产品)供货周期缩短,必然要求泵的生产企业加速利用CAM技术,甚至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FMC和FMS)对从设计到制造模具、零件加工等各环节协调一致处理,保证一但设计完成,产品零部件的加工也是趋于同期完成,以确保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与此同时,除利用计算机制图外,还将在计算机这个载体上实现产品的强度分析、可靠性预估和三维立体设计,将原来需要在生产中发现和解决的工艺问题和局部结构问题及装配性问题等方面提到生产前进行防范,缩短产品的试制期。(3)产品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在产品出现多元化的同时,泵作为通用产品,总体总量依旧巨大。在市场中,除出现技术性竞争外,产品的价格竞争尤其是通用化产品的价格竞争是必然趋势。在产品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下,要实现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程度,实现产品零部件的模块化是必须的。在众多零部件实现模块化后,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或改变个别零件的特性,以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同时,只有当零部件标准化程度提高后才有可能基于产品的多元化基础上实际规模化的零部件生产,用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也可以在产品多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缩短产品的交货周期。(4) 泵内在特性的提升与追求外在特性所谓泵的内在特性是指包括产品性能、零部件质量、整机装配质量、外观质量等在内的产品固有特性,或者简称之为品质。在这一点上,是目前许多泵生产厂商所关注的也是努力在提高、改进的方面。而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的产品在工厂检测符合发至使用单位运行后,往往达不到工厂出厂检测的效果,发生诸如过载、噪声增大,使用达不到要求或寿命降低等等方面的问题;而泵在实际当中所处的运行点或运行特征,我们称之为泵的外在特性或系统特性。技术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为提高某一产品的百分之一效率常常花费不少心思;而泵运行如果偏离设计的高效点,实际运行的效率远不止降低百分之一。现在,泵生产厂家同时为用户配套包括变频在内的控制设备及成套设备,实际上已介入到泵的外在特性的追求上了。在此基础上,再关注泵的集中控制系统,提高整个泵及泵站运行效率,则是在泵外特性的追求上更上一层楼。从销售角度看,推销产品即是在推销泵的内在特性;而关注泵的外特性则是生产厂商不仅是推销产品,而是在推销泵站(成套项目)。从使用角度看,好的产品必定是适合运行环境的产品而非出厂检测判别的产品。(5)机电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正如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现阶段科技领域中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越来越丰富,跨学科的共同研究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作为泵产品的技术发展亦是如此。以屏蔽式泵为例,取消泵的轴封问题,必须从电机结构开始,单局限于泵本身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解决泵的噪声问题,除解决泵的流态和振动外,同时需要解决电机风叶的噪声和电磁场的噪声;提高潜水泵的可靠性,必须在潜水电机内加设诸如泄漏保护、过载保护等措施;提高泵的运行效率,须借助于控制技术的运用等等。这些无一不说明要发展泵技术水平,必须从配套的电机、控制技术等方面同时着手,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提升机电一体化综合水平。参考文献[1] 李云,姜培正主编,过程流体机械.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孙启才,金鼎五主编,离心机原理结构与设计计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3] 关醒凡主编,现代泵技术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
书 代 号:G0135110作 译 者:贺平出版日期:2011-08定价:¥27.0元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I S B N:9787121135118丛 书 名: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十二五” 规划系列教材责任编辑:刘凡适用对象: 研究生本科教育>工学>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书主要介绍了塑料的组成、分类、性能及其制件设计。一方面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塑料的注射成型、压缩成型、压注成型、挤出成型及中空吹塑成型等工艺与模具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另一方面详细阐述了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展开介绍了各类塑料模具的设计,最后介绍了塑料模具标准化及CAD技术。本书兼顾了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两方面,内容全面丰富,配以大量图示,简洁明了,实用性强。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普通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校等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 录第1章 绪 论 (1)1.1 塑料及其应用 (1)1.2 塑料模具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1.2.1 大型、微型及精密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技术 (2)1.2.2 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3)1.2.3 模具CAD/CAE/CAM技术的集成化是必然趋势 (3)习 题 (4)第2章 塑 料 (5)2.1 塑料基础知识 (5)2.1.1 塑料的定义及组成 (5)2.1.2 塑料的分类 (5)2.1.3 塑料的名称与代号 (6)2.2 塑料的性能 (6)2.2.1 塑料的力学性能 (6)2.2.2 塑料的工艺性能 (7)2.3 常用塑料 (11)2.3.1 聚乙烯 (11)2.3.2 聚丙烯 (11)2.3.3 聚氯乙烯 (12)2.3.4 聚苯乙烯 (13)2.3.5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13)2.3.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4)2.3.7 聚酰胺 (15)2.3.8 聚甲醛 (15)习 题 (16)第3章 塑料的成型工艺基础 (17)3.1 注射成型工艺 (17)3.1.1 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17)3.1.2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 (19)3.1.3 其他注射成型 (22)3.2 压缩成型 (23)3.2.1 压缩成型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23)3.2.2 压缩成形过程及其工艺参数 (24)3.2.3 压缩物料的预处理 (25)3.3 压注成型 (26)3.3.1 压注成型原理 (26)3.3.2 压注成型的主要工艺参数 (27)3.4 挤出成型 (28)3.4.1 挤出成型原理 (28)3.4.2 挤出成型的工艺参数 (28)3.5 其他塑料成型工艺 (30)3.5.1 中空塑件吹塑成型 (30)3.5.2 铸塑成型 (32)3.5.3 压延成型 (33)3.5.4 发泡成型 (34)3.5.5 真空成型 (36)习 题 (40)第4章 塑料制件设计 (41)4.1 塑料制件的尺寸和精度 (41)4.1.1 塑料制件的尺寸 (41)4.1.2 塑料制件的尺寸精度 (41)4.2 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 (43)4.2.1 塑料制件的表面粗糙度 (43)4.2.2 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影响因素 (43)4.3 塑料制件的结构设计 (43)4.3.1 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 (43)4.3.2 螺纹设计 (47)4.3.3 嵌件设计 (48)4.3.4 齿轮设计 (49)习 题 (50)第5章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51)5.1 按塑料品种对注射模具进行分类 (51)5.1.1 塑料注射模具分类方法 (51)5.1.2 热固性塑料模具 (51)5.1.3 热塑性塑料模具 (52)5.2 按模具结构对注射模具进行分类 (52)5.2.1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 (52)5.2.2 双分型面注射模具 (52)5.2.3 活动镶块式注射模具 (53)5.2.4 侧向分型抽芯注射模 (53)5.2.5 定模设推出机构的注射模 (54)5.2.6 带自动卸螺纹的注射模 (54)5.3 注射模具与注射成型机的关系 (55)5.3.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55)5.3.2 注射压力的校核 (55)5.3.3 锁模力的校核 (55)5.3.4 模具与注射机合模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56)5.3.5 开模行程校核 (57)5.4 浇注系统设计与分型面的选择 (58)5.4.1 浇注系统组成及设计基本原则 (58)5.4.2 浇注系统设计 (60)5.4.3 分型面及其选择 (71)5.5 成型零件设计 (72)5.5.1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72)5.5.2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73)5.5.3 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75)5.6 导向机构设计 (75)5.6.1 导向机构的设计 (75)5.6.2 锥面定位机构的设计 (76)5.7 推出机构设计 (76)5.7.1 简单推出机构的设计 (77)5.7.2 推件板推出机构的设计 (80)5.7.3 推块推出机构 (82)5.7.4 联合推出机构 (83)5.7.5 二级推出机构 (83)5.7.6 双脱模机构和顺序脱模机构 (91)5.7.7 定模侧顶出制品的脱模机构 (93)5.7.8 浇注系统凝料的脱模机构 (94)5.7.9 带螺纹制品的脱模机构 (99)5.8 抽芯机构设计 (105)5.8.1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 (105)5.8.2 抽芯距与抽芯力的计算 (106)5.8.3 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 (106)5.8.4 弯销式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116)5.8.5 斜滑块式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118)5.8.6 齿轮齿条式侧向抽芯机构 (122)5.9 温控介质循环回路的设计 (123)5.10 塑料模具设计步骤 (130)5.10.1 接受任务书 (130)5.10.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130)5.10.3 塑件成型工艺规程的制定 (130)5.10.4 模具结构设计 (131)5.10.5 模具结构草图的绘制 (132)5.10.6 塑料成型设备参数的校核 (132)5.10.7 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 (132)5.11 塑料注射模具实例(丁字形安装架塑件注射模设计) (133)习 题 (148)第6章 塑料压缩成型模具设计 (149)6.1 塑料压缩模结构设计 (149)6.1.1 压缩模结构选择 (149)6.1.2 压缩模的结构特征 (150)6.1.3 压缩加压方向的选择 (151)6.1.4 凸、凹模的结构及有关尺寸设计 (152)6.2 压塑模具机构设计 (158)6.2.1 导向机构设计 (158)6.2.2 推出和开模机构设计 (158)6.3 压缩模用压机的选择 (159)6.3.1 压缩模用压机的分类 (159)6.3.2 压缩模用压机的选择校核 (160)6.4 压塑模典型结构图例 (162)习 题 (163)第7章 塑料压注成型模具设计 (164)7.1 压注模类型选择 (164)7.1.1 按所用的压机及操作方法分类 (164)7.1.2 按加料腔结构分类 (164)7.2 压注模主要结构设计 (165)7.2.1 加料腔的设计 (165)7.2.2 柱塞设计 (166)7.2.3 加料腔与柱塞的配合及有关尺寸 (167)7.2.4 浇注系统设计 (167)7.3 压注模典型结构图例 (168)习 题 (170)第8章 塑料挤出成型模具设计 (171)8.1 概 述 (171)8.1.1 挤出模的组成 (171)8.1.2 挤出模的分类 (172)8.2 挤出模结构设计 (172)8.2.1 管材挤出成型机头设计 (172)8.2.2 异形材挤出成型机头设计 (173)8.2.3 其他挤出成型机头设计 (174)8.3 挤出机头设计要点 (176)8.3.1 设计要点 (176)8.3.2 设计步骤 (176)习 题 (177)第9章 其他塑料成型工艺 (178)9.1 包装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发泡成型模 (178)9.1.1 成型方法和成型设备 (178)9.1.2 聚苯乙烯发泡塑件的成型设计要点 (178)9.1.3 模具结构设计 (178)9.1.4 模具各部分的设计 (180)9.2 低发泡注射成型用模具的设计 (180)9.2.1 低发泡注射成型的特点 (180)9.2.2 模具结构设计 (181)9.3 中空吹塑模设计 (184)9.3.1 模具结构选择 (184)9.3.2 模具设计 (185)9.4 热流道注射模设计 (186)9.4.1 单模腔热流道注射模 (186)9.4.2 外加热式多模腔热分流道注射模 (188)9.4.3 内加热式多模腔热分流道注射模 (189)9.4.4 热管加热的热流道注射模 (190)9.4.5 阀式浇口热流道注射模 (190)习 题 (192)第10章 塑料模具标准化及CAD技术 (193)10.1 塑料模具标准化 (193)10.1.1 模具标准化的意义 (193)10.1.2 我国塑料模具标准 (193)10.1.3 模架选择 (194)10.2 注塑模具CAD技术 (195)10.2.1 注塑模具CAD概述 (195)10.2.2 Pro/E在注射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198)习 题 (199)参考文献 (200)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可作为高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教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塑料成型基础、塑料成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全书兼顾了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两个方面,内容全面丰富;配以大量图示,简洁明了,实用性强。塑料作为现代四大工业基础材料之一,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在塑料原材料转变为塑料制件的过程中,塑料原材料的选用、成型设备的选择、成型工艺的制定和成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是塑料制件生产的四大环节,而主要的环节集中在成型工艺的正确制定和塑料模具的合理设计这两个方面。编者就这两方面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全书共分10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介绍了塑料;第3章介绍了塑料的成型工艺基础;第4章介绍了塑料制件设计;第5章详细论述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第6章详细论述了塑料压缩成型模具设计;第7章介绍了塑料压注成型模具设计;第8章介绍了塑料挤出成型模具设计;第9章介绍了其他塑料成型工艺;第10章介绍了塑料模具标准化及CAD技术。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反映国内外先进水平。本书由贺平、曲学军、邓忠林担任主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贺平副教授负责第5章的编写;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邓忠林教授负责第4章和第6章的编写;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曲学军副教授负责第3章、第9章和第10章的编写;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陈伟副教授负责第7章的编写;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刘占军副教授负责第1章的编写;淮阴工学院的康志军讲师负责第8章的编写;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雷玲讲师负责第2章和第3章的编写。最后由刘占军总编。本书作为高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广泛吸取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编写的主要参考书目附后,未及一一注明,在此谨表谢意,并请谅解。由于成书时间紧迫,本书难免存在不足和缺点,恳切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指正
灭火器筒座注射模设计(全套图纸+论文)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10-16 阅读:259次 摘 要论文主要介绍了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并利用三维造型技术优化模具设计方案。本次设计使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制件的三维建模的过程, 然后,介绍了其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并用solidworks中的imlod插件完成了模具型芯、型腔的设计,用AutoCAD完成模具的总装图, 改进了灭火器筒座注射模设计过程,起到了加快模具设计进程,节约制造成本的目的。The plastics that thesis mainly introduced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shapes of the direction piece and the molding tool designs, and mak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shape techniques excellent turn the molding tool design project.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usage solidworks software to complete to make the process that three-dimensionals of the piece set up the mold, then, introduced its plastics to model the craft and the molding tool designs, the design, AutoCAD that counteracted the plug-in of imlod in the solidworks to complete a cavity of a core of molding tool completes the molding tool total to pack the diagram, improving the fire extinguisher tube injects the mold design process, rising to speed the molding tool design progress, economizing the purpose of the manufacturing cost.Keyword: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shape plasticses model the molding tool design目 录 一、 课题简介————————————————————二、 塑件及成型工艺分析———————————————三、 注射机的选择——————————————————四、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五、 分型面、浇注系统的设计—————————————六、 导向机构设计——————————————————七、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八、 推出复位机构的设计———————————————九、 温度调节、排气系统的设计—————————————十、 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十一、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十二、 模具的装配、调试与维护—————————————十三、 成型缺陷分析——————————————————十四、 参考文献————————————————————十五、 毕业设计小结—————————————————— 一 课题简介毕业设计课题为灭火器筒座,起到固定灭火器罐的作用。制品材料为热塑性塑料PP(聚丙烯),此材料的优点有:1.刚硬有韧性。抗弯强度高,抗疲劳、抗应力开裂。2.质轻。3.在高温下仍保持其力学性能。缺点:1.在0℃以下易变脆。2.耐候性差考虑到该产品的特殊性,决定该生产量为1万件由制品图可以知,产品尺寸不大,但是制件的壁厚较薄,易变形,极易影响制品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是本套模具设计与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产品外形虽比较简单,但是精度要求比较高,保证各安装孔之间的位置精度是模具设计与开发的关键点,产品尺寸的的分类与相应模具尺寸的计算是本套模具设计的难点;产品四周壁都有侧孔,为使制品顺利脱模而又不影响制品要求,需采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是本模具中设计的要点生产纲领:1万件材 料:PP(聚丙烯)成型工艺:注射模注射成型2、 材料及工艺分析产品材料:PP即聚丙烯1)差文献《实用注塑成型及模具设计》P344附录D,密 度:0.85~0.9g/cm3缩水率: 8/1000 收缩率:20%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弹性模量:1.32—1.42泊松比:0.32—0.382)网上查询得到PP成型特性为:Ⅰ.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Ⅱ.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Ⅲ.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方向方向性明显.低温高压时尤其明显,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留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 Ⅳ.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3)查文献《实用注塑成型及模具设计》P61页表3-13:PP的注射工艺参数为:注射机类型:螺杆式螺杆转速:30~60r/min喷嘴形式:直通式喷嘴温度(℃):180~190 料筒温度(℃)后段:190~200 料筒温度(℃)中段:210~220 料筒温度(℃)前段:160~170 模具温度(℃):70~90 注射压力(MPa):90~130 保压压力(MPa):40~50 成型注射时间(S):2~5 成型保压时间(S):15~40 成型冷却时间(S):15~40 成型周期时间(S):40~140 流动比:280~240 后处理方法:红外线灯、烘箱 后处理温度(℃):70 后处理时间(h):2~43)查文献《模具设计指导》得:PP的脱模斜度的推荐值及其他参数a).脱模高度80~120之间的,其单边脱模斜度为:30´b).选用模具制造精度等级为:3、4、5、6 5)模具结构设计工艺分析 a).该制品尺寸较大,采用一模一腔; b).为满足制品的外观要求,提高制品的成型效率采用直接式浇口; c).型腔及型芯采用整体结构 三 注射机的选择 注塑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根据制品大小及生产批量,在选择注塑机时,主要考虑其塑化量、锁模力、注射量、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容模量,顶出机构形式及顶出长度。注塑机选定后,必须结合模具相关数据对注塑机相关参数进行校核。1.所需注射量的计算:1)塑件的质量、体积计算对于塑件的图样,据此用3D软件建立塑件模型并对此模型分析得:塑件体积V1=81.722 cm3塑件质量M=73.55 g2)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估算可按塑件体积的0.6倍计算,由于该模具采用的是一模一腔,所以浇注系统凝料体积为 V2=0.6×V1=0.6×81.722=49.0032 cm33)该模具一次注射所需塑料PP体积V0= V1+ V2=130.72592 cm3质量M0=142.4912528 g查文献《实用注塑成型及模具设计》P70页表42,初选注射机的型号为:SZ-200/120型的螺杆式注射机。2.注射机的有关工艺参数校核查文献《实用注塑成型及模具设计》P70页表42,可知SZ-200/120型的螺杆式注射机的相关参数为:螺杆直径:42mm螺杆转速:0~220r/min理论注射容量:200cm3注射压力:150kn注射速率:120g/h塑化能力:70kg/h锁模力:120kn拉杆间距:355×385mm模板行程:305mm模板最小厚度:230mm模板最大厚度:400mm定位孔直径:125mm定位孔深度:15mm喷嘴伸出量:20mm喷嘴球半径:15mm顶出行程:150mm顶出力:22kn1)型腔数量的确定校核由于制品为尺寸较大的塑件,考虑制品的结构及模具加工和热处理的方便,选用一模一腔。2)最大注射量的校核nm+m1<=kmpn——型腔的数量为1;m——单个塑件的质量或体积g/cm3;m1——浇注系统所需塑件质量或体积g/cm3;k——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为0.8;mp——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注射量g/cm3;系统凝料设为1个g则ml=1g∴左边=142.5+1=143.5右边=0.8×200=160∴不等式成立∴注射量的标准符合要求3).锁模力的校核Fτ=p(nA+A1) 目录1概论 4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41.2 各种模具的分类和占有量 51.3我国塑料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2注塑件的设计 72.1材料选择 72.2结构设计 82.2.1塑件结构分析 82.2.2壁厚 82.2.3脱模斜度 82.2.4圆角 92.3塑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92.3.1尺寸精度 92.3.2塑件的表面质量 93 注射成型的准备 103.1注射成型工艺简介 103.2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113.3注射机的选择 123.3.1注射机简介 123.3.2注射机基本参数 123.3.3选择注射机 134 模具设计 134.1分型面的确定 134.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144.3浇口的确定 144.4浇注系统的设计 154.4.1主流道 154.4.2分流道 154.4.3冷料穴 154.5型芯型腔结构的确定 154.5.1螺纹型芯的结构设计 154.6模架的确定 164.6.1型腔壁厚和底板壁厚计算 164.6.2模架的选用 184.7注射机的校核 194.7.1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194.7.2锁模力的校核 194.7.3喷嘴尺寸的校核 204.7.4定位圈尺寸校核 204.7.5模具外形尺寸校核 204.7.6模具闭合高度校核 204.8模具材料的选择 204.9导向与定位机构 214.10推出机构的设计 224.11脱螺纹机构设计 234.11.1链传动结构设计 234.11.2齿轮的选用 244.11.2按齿根强度校核 254.12轴承的选用 264.12.1轴承类型选择 264.12.2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274.12.3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 274.1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84.13.1型芯、型腔工作尺寸计算 284.13.2螺纹型环工作尺寸的计算 324.14排气设计 344.15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344.15.1模具温度对塑料制品质量的影响 344.15.2对温度调节系统的要求 344.15.3冷却系统设计 345模具总装配图 376 结果分析 406.1脱螺纹机构设计总结 406.2洗洁精瓶盖塑料模具设计总结 40致谢 41参考文献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