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财富创造与价值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财富创造与价值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劳动是财富之母,土地是财富之父”,马克思也曾经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献中多次指出劳动并非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现实的常识告诉我们仅仅有劳动者而没有资本、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参与,是不可能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在生产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应该注意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土地也创造价值)。对此马克思曾经论述到:“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原材料。”

财富是这样创造的:威廉·配第曾经指出:“劳动是财富之母,土地是财富之父”,马克思也曾经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献中多次指出劳动并非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现实的常识告诉我们仅仅有劳动者而没有资本、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参与,是不可能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在生产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应该注意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土地也创造价值)。对此马克思曾经论述到:“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原材料。”财富是指有足够的钱和时间,使你做你所想做的事情。 你想,拥有上百亿资产的比尔·盖茨在微软工作,是因为他只能如此,还是出于自愿?我想,这样说会比较保险:比尔·盖茨已经拥有足够的钱和时间在做他想做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拥有真正的财富,而不单单是收入。简而言之,真正的财富就是自由。 财富意味着选择自由 切克·芬尼与比尔·盖茨属于同样富有的人。作为一个世界各地数百个机场免税店的创办人,芬尼拥有数十亿财富。在1984年,芬尼把35亿美元财富的99.5%捐给了慈善机构。今天,他继续在世界各地把金钱捐给有意义的事业。 比尔·盖茨和切克·芬尼都明白,真正的财富意味着拥有完全的自由去选择如何花费你的时间和金钱。盖茨选择把时间用在创造更多财富上,而芬尼选择把财富捐献出去。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的共同之处,是都拥有真正的财富。 大多数人以为,真正的财富是拥有足够的钱来买东西。但明智的人明白真正的财富与其说是买更多的东西,不如说是有更多的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情。 所谓的财富就是爱,一个人没有了爱,有再多财富也是没用的! 所以我会把十元钱全部拿出来捐给灾区,在灾区那里十元钱就可以让两个快死的人重新回到世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人生价值可以用其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来衡量:“价值”是一个社会实践的概念,它产生于人们的需要之中。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就看它能否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成员对它评价如何。人们对那些能满足它们需要的东西给予肯定的评价,反之便给以否定的评价。正如马克思所说: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种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界物对人们需要满足,二是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评价。 人既然是现实中的人,一刻也离不开社会,他的价值就应该体现在他与社会发生关系的过程中。历史和现实郡说明,一个人的尊严地位,意义,荣誉,是同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那些为社会,为人民幸福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才会在人民中获得崇高的价值。 每个人能力有大有小,职位有高有低,但只要尽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同样可以作出巨大贡献。战斗在老山前线的将士们,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作为他们的价值观,他们深知“没有奉献便没有幸福”, “没有军人的牺牲,不会有一轮明月下的万家灯火,不会有亿万人民的合家欢聚。”因此,当祖国和人民需要自己献身时,他们表现得何等从容镇静。一切鼓吹“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人,一切争名逐利,不惜践踏他人幸福和生命的人,将在这种无私的价值观面前无地自容。这就是我国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人生价值观念。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要受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制约。而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念必然要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这对于反映封建主义特权思想的人生价值观念,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念,都是一种否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坚持等价交换原则,要求保护竞争,促进联合,要求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与此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念,就必然要冲击封建特权、拜金主义和平均主义,要求承认个人的差别,承认贡献的大小,承认社会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度不同。但是,人生价值概念虽然来源于一般商品价值概念,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商品的价值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商品交换原则普遍运用于人生的价值评价,尤其不能以等价交换原则限制和否定人们为社会的无私奉献。因为人生价值概念具有一般商品价值所没有的一些重要特征。 第一,人生的价值是在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和改造入自身的实践中实现的。一般说来,每个人都有价值,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能力。因为人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在劳动中,人积极地调整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矛盾,使之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同时创造着自己的生括,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存在和发展。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的价值物都是人创造的,都是人类继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在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实现的,所以社会主义首先强调人民的价值,只有在人民的价值中才谈得到每个个人的价值。这是人生价值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人的一系列的现实的行为活动中。人的行为活动都是经过目标选择,是有一定目的的意志所向活动。换句话说,行为背后总是有一定价值目标支配着。所谓价值目标,就是指在利益的支配、影响、制约下,人们对现实的客体条件具有的一定的目的性,从而成为人们活动的指导力量。当人们对利益、需要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他的价值目标的选择也就是正确的,价值目标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活动才会是自觉的和自由的。这种价值目标的选择和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是人生价值的第二个特征。 第三,人既是价值物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物的享受者,消费 者每个人在其创造价值物之前,都是价值物的消费者,享受者。在成为创造者之后,他继续是消费者,享受者。因为人的生命在和延续需要一定量的生活资料,耗费一定量的价值物。人类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创造价值物是为了消费和享受价值物。因此,人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价值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是需要和创造的统一,是劳动和享受的统一。这是人生价值的第三个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生价值特有的评价标准。 1. 衡量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贡任和贡献 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或尺度上,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观点是不同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等级,门第作为衡量人的价值标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把对钱财的占有作为衡量人的价值标准。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仍有人把地位,权势,金钱作为人的价值标准,究竟什么是人的价值标准呢?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尤其必须着重指出的是,我们决不能只从社会给个人这方面来谈人的价值。因为社会要能够提供实现每个成员的人的价值的条件,首先就需要把它们创造出来。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尽了什么责任,作了什么贡献。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都是从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规定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而且都把为社会,为他人尽其所能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的价值,应该从伦理角度反映这种关系。所以从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看来,人的价值首先在于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作出贡献,在我国,在今天,首先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完整的科学的概括。它既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本质关系,又反映了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不仅能为少数进分子所理解,而且也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也是人生价值评价的重要标准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构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人们在这两个方面作出贡献。 因此,社会对个人的价值评价也是从这两个方面衡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仅要看他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贡献,而且要看他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贡献。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可以计量的,而精神财富却很难用数字加以计量,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正象爱因斯坦说的那样:“现在这代人往往注意我们这些人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来讲更大。 我们既要重视物质产品的价值,而且也要重视精神产品的价值。在精神方面,不仅要重视论文,论著的意义,更要重视人们优秀品质的意义。李大钊、鲁迅、刘胡兰,江姐以及千千万万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献身精神至今仍是培养青少年的宝贵精神财富。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精神培育了千百万青少年,培育了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张华。张华为救老农而牺牲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不是人生价值的“毁灭”,恰恰相反,乃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使他的生命得以无限地延续。 把个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之一,这是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很深远的意义。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既体现为物质形式的工资,奖金等,又体现为各种政治荣誉。这种形式适应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3. 地位,权力,钱财、知识和职业,都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有的人认为: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的价值就大。这是剥削阶级的传统观念,也是对党和政府的某些机构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消极反映。但它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确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以地位,权力作为人生价值标准的基础。干部的地位和权力都是人民给的, 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一般说来,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应该对社和人民负有的责任越大,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社会也会给他较多的满足和较大的尊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的贡献往往同其权力和地位不一致。有些地位高,权力大的人,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不是尽力为社会作贡献和尽责任,相反,却以权谋私,损害社会,做人民的主人,要人民做他们的公仆。而许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对社会尽职尽责,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为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以地位、权力作为人生价值标准,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决不能把地位和权力作为人生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以钱财作为人生价值标准。思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磅,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但是,金钱,财产占有的多少,既不能证明人的才能的大小,也不能证明德行的好坏,更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相反,那些以权谋私,经济犯罪者却正是通过损害他人,损害社会,谋取大量钱财。如果以钱财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这些人也变成最有价值的人了。可见,以钱财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必然导致人们的贪婪和道德的败坏。 知识也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是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毁灭人类文明,打击、陷害、镇压知识分子的一大恶棒,是必须彻底批判和否定的。但是也不能认为,知识越多就一定贡献越大。因为知识对于创造知识的人们来说是他们的人生价值,但占有知识本身,并不等于人生价值。知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有重要作用,但只有把知识运用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知识才能转化为价值。如果不把知识用之于社会,付诸为人民服务,拥有的知识再多也是毫无价值的。正如萨迪所说:“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而在阶级社会里,掌握知识的人还有二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同样一种知识,可以用来为生产服务,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用以为侵略战争服务,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也不能以知识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而只能把用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贡献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以职业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职业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各种职业的同时存在,才使得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得以和谐发展。缺少任何卜种职业,都会影响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如果以职业作为人生价值标准,就会造成社会各部门生产的失调,人们生活的不和谐,人们之间的不团结。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以职业评价人生价值的现象,如轻视或看不起那些从事服务行业(服务员、售票员、清洁工、护士、炊事员等)的人们,这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1] 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2] 色诺分:《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页。[3] 转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注①。[4] 转引自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7页。[5] 参见《卡尔·马克思的遗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4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48页。[6]《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5、16页。[7] 转引自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上册,人民出版社会1979年版,第78页。[8] 参见同上书,第126-128页。[9] 《谷物论》。《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0、85、89页。[10]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巨著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并可参见该书第26、3、181页)[11] 《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14、58页。西尼尔也持观点。他下定义说:“财富所包括的是一切有价值的事物”(《政治经济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1页)。[12] 《政治经济学及同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32页。[13] 《政治经济学定义》,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0页。[14] 参见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页。[15] 参见同上书,第3-37页。[16] 参见亚里土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1-33页。[17] 参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1页。[18] 《卡·马克思遗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4页。[19] 魁奈:《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3页。[20] 转引自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0页。[21] 《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7页。[22] 参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49页。[23] 《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66页。[24] 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19-940页。[25] 《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3页。[26] 参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182页。[27] 转引自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2页。[28] “嘲笑货币资本主义错觉的现代经济学家,……他们刚想拙劣地断定是物的东西,突然表现为社会关系,他们刚刚确定为社会关系的东西,却又表现为物来嘲弄他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23页)。其原因在于,他们将本来二重的(资本)财富,非此即彼式地却判断。[29] 参见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5-27页。[30] 马克思说:“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内容”。针对加利阿尼“财富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的命题,马克思补充道:“如果交换价值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么必须补充说:“它是隐蔽在物的外壳之下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 16、22页)[31]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3分册,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04页。[32] 《剩余价值理论》第1分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65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33] 参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2、36、52、53、56页。巫继学.社会财富永远只是劳动产品[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02-06齐瑞福\孙东川.财富之源、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J].集团经济

高净值人群财富论文参考文献

胡润研究院与兴业银行联合发布《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旅游、养生保健、子女教育是他们最关注的服务内容。“高净值人群”被定义为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满足这一条件的人群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个人资产达到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6.35万人,平均年龄为41岁。

新兴资产阶级的官方说法

所谓“高净值人群”是指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而中国的这类人群已达270万,平均年龄是39岁,他们的平均财富达到4900万人民币以上,平均年消费为145万。

eva价值创造研究论文

师弟飘过。。弱弱的问句:是关于EVA的技术方面还是宗教方面还是思想方面还是文化方面还是动画制作方面还是。。。

现在一提起EVA,大家肯定都觉得耳熟能详。一部融合了基督教、犹太教、归零理论和机器人大战的卡通片;一部充斥着伪神学的,彻头彻尾贯彻庵野秀明理念的作品;GAINAX在《不可思议之海之娜迪雅》之后的另一轰动性作品;一个被狂热的fans称为可以与高达系列并列的动画里程碑。同时,它也是一个商业奇迹;一个赚钱的法宝。 现在,这个奇迹自诞生以来已经过去10年时间了,大家对它的热情已经慢慢消散。LILITH、ADAM、ANGEL、A.T.FIELD、死海古卷、补完等等在爱好者中广为传播的词已经不再听到有人提起。(“补完”是个例外)连EVA研究站都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更新过,门可罗雀。现在,如果我跟大家说我想就EVA里面的一些东西跟大家交流一下看法,大家一定觉得这个人又要来重复jedi那些人谈论过无数遍的东西。我不能说我的看法跟过去大家的研究成果没有关系,但却一定会有所不同。我认为,EVA的主题绝不仅仅是神学这么简单。EVA研究站的老大jedi曾经说过EVA是“宗教+科幻+心理+社会”,这个看法比较全面的概括出了EVA所涉及的范畴。另一个对于EVA研究比较多的同好CASPER则对EVA的哲学方面进行过一些分析,他说:“在下在EVA里看见了尼采,看见了马克思,看见了黑格尔……。”这两位对于EVA的这些特点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jedi的分析有些偏于流俗,只看到了EVA表面上的宗教线索ǖ比唬 赡苁答VA神学研究的先行者,应该说是他的思想影响过于深远导致我们觉得他的理解“流俗”);而CASPER虽然已经找到了EVA的暗线--哲学,但是也过于肤浅,只看到了哲学思想带给EVA的表现形式的影响,没能深入探讨哲学在整部EVA所起的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即对庵野秀明整体构思的指导作用。好的作品应该存在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在经过归纳总结之后我认为,EVA的主旨应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笑)。 EVA的一个中心,是是对反抗期的孩子的开导教育,或者套用一下EVA的术语--补完。EVA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大家很熟悉的犹太教及其衍生的宗教和神话;另外一个就黑格尔体系的哲学,特别是黑格尔所提出的,并被青年马克思加以阐述的“异化”思想。 对于反抗期孩子心理的补完,大家应该也有所察觉。EVA驾驶员的年龄设定在14岁,是因为亚当和夏娃是在14岁那年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实,而被逐出伊甸园的。而圣经把偷吃禁果的时间定位在14岁,正是因为这是人类必经的反抗期,这个时期是对父母的权威挑战的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困惑的时期。EVA里的众多人物,都反映了反抗期孩子的心理特征。主角碇真嗣性格内向、自闭不跟人接触、软弱不跟人争执。母亲在其幼年去世,缺少母爱;父亲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对工作(凌波)的关心远甚于对孩子;孩子需要父爱的时候对孩子不管不问,等到了孩子快成年的时候(也是对自己有用的时候),才跟孩子接触;严厉、苛刻、典型的家长制作风。明日香的家庭同样问题很多,缺少亲情,缺少关怀这一点与真嗣如出一辙。但是她却养成了另一种典型性格:极端好胜、自尊心强烈、跋扈。凌波丽虽然不是普通人类,却也代表了一些反抗期儿童的特点:冷漠、自杀倾向。葛城美里是个很特殊的人物。她是连接那群孩子和成人的桥梁。15年前的第二次冲击她也在场,那时的她也正好是14岁,少年时期的她的心理特点是对父亲的不满。但是在被父亲一生命为代价救出以后,对父亲的看法却有了很大的变化,明显地有了浓重的俄底浦斯情结。可以这样说,虽然她在第二次冲击以后很长时间内心理蒙上了阴影,并且失去了父亲,但是她的反抗期心理正是在那个时候就获得了补完,对长辈偏见的纠正、认识到亲人的价值等等,应该说是心理补完在对家人态度上的一个较为成功的范本。所以她才会对存在多多少少同样问题的真嗣特别关心。但是她的补完也不完全。她在父亲死后才纠正自己的看法,这点使她对自己始终耿耿于怀,无法释怀的她受这个潜意识的作用很严重,最开始的失语、之后选择男友的方式、成年以后对于工作的选择等等,都笼罩在父亲死亡的阴影下。 以主角碇真嗣为例,他的补完是整个EVA贯穿始终的主题。在一开始他的性格就表露得非常充分。但是他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品而言,描写变化中的性格才算是成功的塑造人物。这个懦弱主角的典型并不是一直都唯唯诺诺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在竭力引起父亲的注意和关爱。对缺乏亲情、性格软弱的男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父亲的认同,真嗣也不例外。出场的时候他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慢慢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但是现实似乎与他想的差距甚大。他的离家出走就是一个无力的抗议尝试。在得到相当强硬的回复后他本来想选择放弃,但是却被新生的友情所感动,选择了继续。此后的真嗣虽然没怎么跟父亲见过面,却时刻关注着父亲的情况。当他知道父亲为了救凌波而受伤、在EVA里看到父亲和凌波表情轻松的交谈以后,对凌波越来越在意。在击败了使徒雷米尔以后跑过去用手直接打开零号机插入栓,这个行动固然是他关心凌波的标志,却也反映了他潜意识里对父亲的效仿。事情在第十二话有了转机,在打败使徒萨哈魁尔以后,真嗣得到了元渡的夸奖,这对真嗣而言实在是少有。所以这个少年开始觉得找到了登上EVA的理由。十五话里真嗣还和元渡一起去给碇唯扫墓。随着真嗣和元渡的关系似乎一点点改善的同时,真嗣的力量也越来越强了。正当一切似乎都在好转的时候,尖锐的矛盾又出现了。十七十八十九话里出现了THE FORTH CHILDREN。元渡冷静到冷血的决定使真嗣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他如同发疯一样开始攻击NERV的总部,但却毫无效果。心灰意冷的真嗣再次选择了放弃。这次使他回来的原因已经不是对元渡的期望,而是要阻止第三次冲击的发生。同步率达到400%的真嗣在战斗结束后却已经和EVA同化。EVA系列在剧中一直都有着母亲的意味。对父亲灰心的真嗣把精神寄托转而投向了已经不在人世的母亲。并且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可以这样说,是初号机中碇唯灵魂的那部分才把同化在羊水一般的LCL里的真嗣再次分娩出来。随着凌波的死和知道凌波作为克隆人的真相之后,真嗣一度非常沮丧。在遇到了他一生中唯一知心的好友--渚薰后(他们之间并不是BL的关系,在澡堂中真嗣之所以脸红是因为渚薰一语道破了他内心的秘密,同时也是不习惯与他人亲密的关系。),真嗣平生第一次如此坦诚地与人交往。却不曾知,这个知心的朋友却是个“坏”朋友,他不仅动机值得怀疑,而且也确实背叛了真嗣对他的信任。绝望自责的真嗣陷入了几乎崩溃的境地。在这时,“补完”开始了。(最后的结局性补完在后文将有专门讨论) 纵观整个真嗣在EVA里的遭遇,一个活脱脱的反抗少年的演化过程呈现在我们眼前。而明日香和凌波丽,甚至葛城美里的性格变化过程在经过分析后都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反抗期少年典型性格的变化。 关于EVA里的宗教部分,由于过去有很多同好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叙述和解释,本文的重点也不是对于细节的分析,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是有几点比较重要的分歧需要表明一下我的看法。一,EVA里的宗教相当杂,并不纯粹,主要是以犹太教为主的神话传说。之所以说它是神话传说,是因为它里面的一些核心因素是被犹太教所舍弃的部分,甚至还有些是受被罗马教会定性为异端邪说的菲利普福音的影响;二,成为第三次冲击(神学补完)的关键因素的LILITH的由来,有人说LILITH在犹太神话中是亚当的第一个妻子,后来反叛上帝,与撒旦结合,成为女妖之母的女人。夏娃是亚当自己用肋骨创造的。这个说法的出处大可怀疑,按照犹太人对于上帝的极度敬畏的态度来推断(这一点与基督教有很大区别,尤其是新教),很难想象他们会认为夏娃是亚当自己以人力创造。这一点大大违背了上帝和人类、牧人与羊群的关系。不过犹太人的传说里确实有LILITH是亚当的第一个妻子,后来反叛上帝,与撒旦结合的事。而LILITH成为女妖之母的事情,我曾在北欧的神话里看到。这大概是从LUCIFER和LILITH这个两个名字的匹配上衍生出来的。在看EVA之前,我曾经在图书馆借阅过一本美国学者所写的犹太文化研究,里面曾经提到过LILITH,还给出过LILITH的神像遗迹。(大概在两河流域或者北非附近)LILITH本来是异族(闪族?待查)的主管生殖的女神。有一段时间(公元前),犹太民族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与其他民族的互相融合也比较多,已经出现了与异族通婚现象,LILITH作为异族的神慢慢被这种混合家庭带到了部分犹太人中间。在这种影响较大的时期,曾经有一批犹太拉比提议把LILITH作为雅赫维(耶和华即雅赫维的谬译)的配偶,以男女神作为犹太教的主神。这个宗教改革的潮流被主流思想的拉比们否决了,因此犹太教的纯粹性才得以保持。在之后的巴比伦之囚一类的旅居生活里,正是这种宗教的纯粹性保证了犹太民族的凝聚力。这种说法是美国专家的说法,虽不一定完全真实,但是相对于不知来源的说法至少比较可信。至于那种说雅赫维意图争夺LILITH的说法更是我在任何相关书籍中从未读到过的。三,我认为发动第三次冲击的决不仅仅是LILITH。第三次冲击应该是由LUCIFER和LILITH共同发动的。也许大家会问,整部EVA里什么时候出现过LUCIFER?其实渚薰和凌波正是LUCIFER的象征。另外,作为LILITH象征的人物也不仅仅是凌波,还有葛城美里。 现在我想把EVA里的一些人物在宗教上所代表的意义做一下归纳。正如EVA里宗教的杂合一样,EVA里人物所代表的宗教意义也并不简单纯粹。他们有些也是多个宗教意象的混合。现在关于他们身份的说法很多,可以提出很多剧情上的暗示来作为依据。但是,我认为,要考证他们的身份,最权威的依据不是剧情,因为剧情毕竟只能做些暗示而可能表达不清或被错误地理解。我觉得最权威的依据应该是贞本义行的原画设定。在原画设定中,所有无关紧要的细节都不会给出,即使给出了也会在旁边标示“与剧情无关,仅供参考”,而所有仔细绘制的细节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特征,还会在旁边给出特写要求注意。所以我的考证主要以贞本义行的原画设定作为依据。 最简单的人物应该说是碇真嗣和明日香,他们代表的是亚当和夏娃,这一点应该不存在什么疑义。在第三次冲击的时候真嗣应该还有SON OF MAN(耶酥自称,人子)的含义。是他执行了对人类命运的选择,也就是最终审判。 比较特殊的人物是凌波丽,她所代表的一般认为是LILITH 。确实,她是拥有LILITH灵魂的“魂之座”,但是不能简单地断定她就只代表了LILITH。她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性质就是代表了LUCIFER。首先从表面现象上进行分析,她的淡蓝色头发,红色的瞳孔,白得透明的皮肤,近乎完美的外表;她的FIRST CHILDREN的身份;驾驶这亚当夏娃的初号机贰号机之前的零号机(为什么不把第一个作为初号而叫做零号,值得思考,应该是把它排除在创世之外,如同天使。)。这一切都与对LUCIFER“光辉灿烂,美丽无比”的描述和作为上帝最早造物的身份完全吻合。其次从最后揭示真相的第三次冲击来看,那个发动冲击的神,虽然在外观上来看是女性(凌波形象,无渚薰),但是未必如此简单就能断定是LILITH。值得注意的是,有这样一副彩色原画,画中的“LILITH”站立在云中,手中捧起的是一片黑暗中唯一的光芒,那如同太阳般明亮的光芒发出的是红光。图中的“LILITH”的翅膀是6对!(其中有一对是从脚踝伸展上来的)作为最高级别天使的“炽天使”都只有3对翅膀,即六翼大天使。唯一一个拥有十二翼的天使就是LUCIFER。而它手中的可以跟太阳相提并论的红色光芒即LUCIFER的名字的本意--启明星。如此,可以断定引发第三次冲击的不仅是LILITH,还有LUCIFER。 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就是渚薰。根据他是使徒,根据他说过“来于亚当的归于亚当”,有人认定他是亚当的17分身之一。我有着不同的观点,他曾经对凌波丽说过:“我们是一样的。”能够跟LUCIFER并列的只有LILITH,同样,能够跟LILITH并列的只有LUCIFER。我认为他跟凌波一样都是LILITH和LUCIFER的杂合。外表上看,他有着跟凌波“同质”的外型。在发动第三次冲击时,那个“神”实际上不仅包括了凌波的形象,而且也包括了渚薰的形象。他还是把惊恐万分的真嗣安抚得平静下来的人,是让真嗣做出成为放逐到蛮荒世界成为亚当的决定的领路人。大家都知道,人类了解真相、踏入世界的领路人的正是LUCIFER。那么,为什么我不断言男性形象的渚薰是代表LUCIFER,女性形象的凌波是代表LILITH的,而要说他们俩都是同时代表了两者呢?除了因为凌波有着种种LUCIFER的代表以外,渚薰也有着LILITH的标志。根据还是贞本的原画,他曾经给几个主要人物画过半身特写,人物的身后都有着一个阴影,代表了他们的隐性含义。位于渚薰背后的阴影是7只眼睛,而7眼正是LILITH的标志。渚薰中性化的外表可能就是基于这个考虑而作出的。 另外还要提到两个相对而言不怎么核心的人物,但是其实他们身上同样潜存着宗教含义。第一个就是葛城美里。她的宗教含义是LILITH。很让人惊讶吧?在葛城的半身特写里,她背后的阴影是一个鹰首人身的怪物。熟悉LILITH的朋友大概知道,LILITH在背叛上帝以后形象上曾经起过一些变化,7眼和鹰首就是那时确立为LILITH象征的。同时,LILITH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淫乱。贞本曾经说过,最开始对葛城的设定是她在性关系上相当随便,“给人一种跟整个NERV本部的男性都有染的感觉”。(葛城的FANS不要生气,这是贞本的原话。)这一点也是与LILITH的特征吻合的。第二个就是碇元渡。他的宗教意义是上帝(大概大家不愿意接受这件事)。他是LUCIFER象征的凌波的制造者,也就是上帝。上帝对LUCIFER喜爱有加。凌波也是碇元渡唯一关心的人。在发动第三次冲击的最后关头,凌波带着“亚当”和LILITH的“灵魂”反叛了元渡的意旨,这是LUCIFER带领三分之一天使反叛上帝的象征。上帝将人类灵魂的审判权交给了圣子,第三次冲击中对人类命运进行决定的也恰好是元渡的儿子。元渡在对待真嗣的问题上相当特别,对他的好坏的判断不是作为儿子来看,而是来自作为EVA驾驶员的好坏。圣经上说,上帝决定什么人的灵魂被救赎,不是依据他在尘世间所做的事情在俗世标准里的价值,而是根据上帝的标准。 关于EVA里的哲学部分,CASPER已经有所发现。其实EVA里面涉及的哲学并不是那么的杂乱无章。主要只涉及了德国哲学的黑格尔体系,包括青年马克思作为黑格尔学派时的一些思想。(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宗教”动画要用到这么多德语的原因。ADAM、EVA这些词确定了本剧的宗教性。同样,这些德语也是对于本剧哲学性的暗示。)黑格尔的哲学本来就与宗教思想密不可分,虽然在形式上他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否认了上帝的存在。可是他的“绝对观念异化创世观”却是明显的受到犹太教上帝创世的影响。“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绝对理念”,这些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本源实际上就是加尔文所谓的“三位一体”的另一种说法。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一个很熟悉的词呢?对,A.T.FIELD被翻译为“绝对领域”。过去的说法一般认为绝对领域来源于生物与生物、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心之壁,这种把他人挡在外面的心灵硬壳导致了A.T.FIELD的产生。支持者认为这个说法受到渚薰在EVA中的台词的证实。但是我认为渚薰的台词主要是点破真嗣的内心中存在“心之壁”,因而无法敞开心扉与他人交往的事实,而并不是针对的A.T.FIELD。如果说A.T.FIELD是生物或者人所共有的,那么为什么只有使徒、LILITH和EVA系列才能使用这种能力呢?(渚薰能用是因为他是使徒,不是因为他是人类。)著名漫画家白山千鸟曾经说过EVA系列的设定实际上是半神半兽,其实蛮荒时期的神就是兽性十足的。看看古希腊神话里的神,以及神话时代里的那些神兽,不都是高大、雄壮、多多少少有些丑陋、对鲜血嗜之若狂的残暴存在?使徒是神般的存在,EVA系列是使徒的复制,这种只有神能拥有的力量是什么呢?只能是由“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绝对理念”所创造出来的绝对的神力--“绝对领域”。黑格尔曾经说,在经历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以后,到达社会阶段,太阳底下就再也没有新东西了。所以人造的武器才无法对拥有绝对领域的使徒有任何作用,只有同样拥有绝对领域的EVA才能与之抗衡。 黑格尔哲学里面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异化”,他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黑格尔思想中的异化是出于哲学或形而上学考虑的。黑格尔认为“理性”是在自己的活动中异化的。理性史即人类史,是一部不断继续的异化史。异化结束后,理性将自觉掌握一切。这个观念后来被青年马克思发扬了。在今天的西方学术界,异化一词已经成为大部分对马克思解释的中心。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是异化了的。为了使人能成为人,应当克服这种异化。马克思有三个不同的词常常被译成“异化”。然而这三个德文词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这三个词是Entausserung、Verausserung和Entfremdung。只有最后一个词与我们所说的“异化”相近。这最后一个词从词源上来说是“变得使自己对自己感到陌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和在某些社会活动中,由于人类条件的缘故,人变的自己对自己感到陌生,以至在自己的活动和劳动中认不出自己了。 在这种强烈的“异化”影响下,个人存在的价值已经不是不可替代的,人们常常在自己的角色和自己的本源之间迷失自己,从而感受到不可消减的本质性的孤独。EVA里的几乎每位角色都是这种异化的体现者。现在我们就几位主要人物讨论一下异化思想对于整个EVA的指导性影响。 首先是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凌波丽,她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异化最为敏感的。为什么要设置有很多她的替代品的情节?以NERV的技术已经可以控制克隆人的生长速度了,只要保留有凌波的DNA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即使没有都可以,因为凌波的DNA本来就是人工合成的。为什么她会说“即使我死了,也会有人代替的”。凌波有些自问自答的话,里面很明确的揭示出了凌波对自己“异化”的感知。 “这是谁?这是我。我是谁?我是什么?我是什么?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我是我自己。这个东西是我自己。” ………………“但是我感觉到不再是我……真的好奇怪。” ………………………………………………………… “我的型正逐渐消失。我感觉到“不是我”的存在。” “是谁在呢?在这之前……” ………………………………………………………… “你是谁?” “你是谁??” “你是谁???” (第一次机体交换实验) 其次是男主角碇真嗣,他的异化就不仅仅表现在他的内心了,还表现在他所遭受的命运。元渡把他找来的原因是让他当THE THIRD CHILDREN。如果他不驾驶EVA,那么好无讨论余地地,他会被送回原来所在的地方。他的价值,甚至是对于他父亲的价值,是作为EVA驾驶员的价值。他已经隶属于他的EVA驾驶员的身份,成为了自己工作的奴隶。他也有一些自问自答,体现出异化的话。 “现在的我就只有EVA了,不这么做,我会无法保有自己。” “EVA初号机,的确是你心灵中的一部分。” “但是一旦倚靠它,EVA便会变成你自己。” “它会变成所有的你。” “然后真正的你将会消失。” ………………………………………………………… “为何要驾驶EVA呢?” “因为……它是我的全部!!” 然后是明日香,她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从一开始她就已经显现出真嗣后期才有的对EVA的存在认知上的依赖。对于她而言唯一能证明她价值和存在的就是驾驶EVA的能力。精神污染以后崩溃这一点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她较为独特的一点是相对于他人更加强烈的寂寞感。 整部EVA,最遭人诟病的就是它的26话和剧场版所造成的双重结局。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庵野秀明要给一部动画制造两个结局。一般而言,大家比较认同的是剧场版里的结局。虽然它很“灰色”,但是无论大家喜不喜欢它,它确实是比较正统一点的剧情式结尾。而26话演绎的另一个结局,却比较少有人偏爱。(在卡通空间的主题讨论区里我曾见过有人是这个结局的坚定支持者。)这个俗称的TV版结局里面有很多打破了传统卡通叙事方式的表现方法,将一些被动画界称为是“庵野风格”的效果大量应用,例如长定格、高速蒙太奇、真实VIDEO切换和最惊世骇俗的黑屏白字幕。我个人认为,庵野的本意应该是做TV版结局。庵野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监督,(见过他照片的朋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庵野是碇元渡这个角色的原型。)大家在比较过他所监督的另两部卡通--《不可思议之海之娜迪雅》和《彼氏彼女的事》会察觉,那些被庵野自己称为“新式卡通”的“庵野风格”效果,在这《不可思议之海之娜迪雅》中就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了,而在《彼氏彼女的事》中已经大量应用,只是由于这部卡通属于相当轻松幽默的类型,所以不是那么容易发觉,而到了结局的部分,又恢复到EVA里的TV版结局的风格了。我觉得庵野本人会选择做TV版结局的另一个,也是更根本的原因是这个结局虽然在剧情而言似乎不够明朗化和完整,但是在黑格尔哲学和补完教育这两个更重要的方面却达成了统一的完结。 26话的结局把真嗣的补完作为了代表进行阐述。从最终话的标题《TAKE CARE OF YOURSELF》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庵野的用意。在因为杀了渚薰而绝望自责的真嗣陷入了几乎崩溃的境地的时候,以他为中心的补完开始了。首先是给予了真嗣一个不存在EVA的世界,给出了一个普通少女的凌波丽,给出了一个青梅竹马的明日香,还有漂亮的葛城老师。这对于真嗣而言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却可以让他明白,世界上是充满了可能性的,或者可以称为是希望。这一段的“另一世界”描述其实不是给真嗣看,而是给电视机前,同样身为反抗期少年的你们看的,如果换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许世界还可以是这样的。在让真嗣们得到了稍许的安慰,情绪稳定点以后便开始了长长的哲学讨论。庵野告戒我们(有趣的是这一段里作为画外音的又是碇元渡。),绝对的自由也是绝对的荒芜,只有认为得给自己设定规则才能使人的心较为安定和轻松。规定不一定是限制人的。 “但它也能让你自由自在的动。” “只要有这样的心情,你也就能改变世界的位置。” ………………………………………………………… “这样一来,你也就能够改变自己。” “让你定型的是你自己的心,以及你周围的世界。” ………………………………………………………… “我的存在渐渐消失了。” “为什么?” “因为这里只有你。” “这里只有我?” “如果没有其他东西存在的话,你会不知道自己的形体。” ………………………………………………………… “认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才能定出自己的形态。” 认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才能定出自己的形态!庵野秀明在快要结束的时候,终于点出了整个EVA的中心,他让我们看清了“异化”,看到另外我们自己的位置,看到了对于绝对理想的屏弃,看到了父母的辛苦,看到了以一个孩子幼稚的眼光看不到的世界“坏”的方面的存在价值。在碇真嗣看透迷惘,坚定地站起来脚蹋实地的时候,世界扩展了开来,黑暗被美丽所替代,所有的人都为他欢呼祝贺。连一向冷漠的父亲也摘下了作为“心之壁”或者说是“父子代沟”象征的墨镜,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所有其他的真嗣们,再怎么看似冷漠的父母也是爱他们的孩子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父母的爱,我们的心就补完了,独立了,长大了。 请允许我以EVA结局的话来结束本文: “谢谢爸爸。” “告别妈妈。” “然后,祝福所有的孩子们。”

综述EVA整部动画都是建立在复杂的宗教思想之上的。简单的,从片名就可以看出Evangelion在英语里是福音书的意思,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旧约圣经了吧。而且,故事中充满了所谓上帝、亚当、夏娃、以及死海文书(The Dead Sea Scrolls:注1)等的说法。整个故事就是建立在犹太教的基础之上的,由于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才有如此多的我们所熟悉的圣经中的事物;然而,本片既不是犹太教的思想宣传,也不是基督教的宗教影片,作者不过是借用了其中的故事概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已——这些在下面的分析中将逐渐显示出来。 既然谈到宗教,就让我们从EVA中的一个神秘的组织NERV开始我们的研究吧 NERV—GOD'S IN HIS HEAVEN,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看过EVA的人一定会对NERV的那个血红色的标志有深深的印象,同时也就会了解小标题中的那句GOD'S IN HIS HEAVEN,ALL RIGHT WITH THE WORLD——是英国的诗人Robert Browning的诗句,我们可以暂时翻译成“神不为者,人为之”,我们就可以从这句话中了解到NERV所代表的意义。正如碇元渡所言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请看在第十二话中碇元渡与东月在南极时的对话(此时两人在航空母舰上) 东月:不允许任何生命的存在,死亡的世界——南极,不,也许应该成为地狱吧。SEELE是NERV的直属上级机关,SEELE作为人类补完计划的计划者,是EVA背后的最大的也是最终的指引力量(从SEELE的意思——灵魂就可以得知),其实只有SEELE和NERV的高层人事才知道所谓人类补完计划的真相。所谓人类补完从外表上看是人类通过科学的力量包括神力进化到新的境界的过程,如果以电影版为基准的话,就是人类还原为LCL之海中的灵魂样的存在。有人认为THE END OF EVANGELION的结局是人类全灭,其实是人类失去了肉体,失去了相互之间的隔阂以精神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也就是精神上的补完。在这一点上,TV版的结局也是如此,第25、26 话的心理分析可以说就是象征了(其实就是)心灵的补完。由此也可以看出SEELE 可以放弃人类肉体而使人类进化到精神世界的行为证明了他们意识第一的观念。同时也就是本片的思想基础——人的思想是最重要的,EVA的意义就是要给人的心灵一种补完的感觉。《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片头是由总长90秒的84段画面组成的,主题歌《残酷的天使纲领》是将影像搭配着快速的音乐节拍同时进行着的。因为情报密度很高,要记忆它的一个个画面十分困难。就像Subliminal message的手法一样不断的将故事里面的谜和伏线埋藏在影像当中。这些影像是用一种人体知觉几乎无法接受的速度投射在人的视网膜上,使人的潜意识在无意识间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手法也是奥姆真理教常用的Subliminal映像手法。开始的部份是一团光,像是显微镜下的细胞,也可以看作一个天体(也有另外的解释,参见用语篇的“死海文书”中的“诺斯替主义”)。接下来可看到犹太密教(神秘主义)卡巴拉(Kabbalah)的图像,是一个具有人面,十二片羽翼,二十八只眼的活物,可能隐喻“人类,四方万国,完美”之意(犹太文化中7代表完美,6、12、24等为圣数)。也有说法说这是智天使的形貌(参见用语篇中的“使徒”)。卡巴拉就是以神的世界跟个人交流,而得到神智的神秘主义,二世纪末还存在着,在卡巴拉中,认为无法去体会的最高神的原理,称作“AINSOF(无限的意思)”,现实世界就是从中延伸出来的二次元世界。著名的“卡巴拉生命树”的图像也就是将这个世界观象征化的表现,卡巴拉的思想也就是其中的核心。接着出现的是“赐予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其最下端的圆轮内标“Adonai”,为上帝的另一称呼。其下十片羽翼,代表造物主用以彰显自己的十个溢出阶段或十种大能(称Sefira,复数型为Sefirot或Sephiroth),每一个Sefira代表上帝的一个方面,依序为:至高冠冕,慧,智,爱,大能,美,永恒,威,根本及王权。其上的十个圆轮,有的标“Eloah”或标示“Elohim”,其意皆指上帝。此十圆轮亦代表十个Sefira,若仔细观看,可以发现每一杈枝上亦标有“Sefirot”或“Sephiroth”。(参见用语篇中的“卡巴拉生命树”)然后是天体射出并出现标题,碇真嗣的脸,旁边有影像,夏天的校服。碇真嗣的后面有两个女主角的身影。生命之树的基本型的阴影重叠,美里的手伸出来,象征着男人的生殖器官,代表了成人世界与生命起源。再向后,由十个圆轮组成,类似魔法阵的图样,即为“卡巴拉生命树”。同样生命之树前面有像要觉醒的丽的影像。葛城的正面脸部特写,前面又有葛城站起来的裸体半身像,真嗣的脸的特写中有葛城的裸身影像——葛城端坐地板手臂环胸的孤独般的姿势。真嗣脸的特写,一旁出现丽站在窗后的影像,穿着夏天的校服,窗框成十字形状,令人联想到十字架,给人圣母玛丽亚的印象。最后一段出现的葛城胸前十字架特写,也给人这样的联想。绫波丽左眼的特写之后。NERV和EVA、EVA的登场人物,关键字、战斗画面等都陆续登场。一直到绫波丽的眼睛特写画面为止,暗示着四个主要登场人物的存在。中段的部份,丽穿着白色套装站在月亮的前面。月亮是阴性的,也就是母亲的象征,最后葛城的裸体又再度出现。这时候葛城的画面是横向的入镜,穿着很短的牛仔热裤,双手交叉在胸前,若隐若现。这是有性的暗示的画面,而且又呈十字的形状。接下来是丽的裸体,感觉是较低龄的少女抱膝的姿态。身旁有透明液体的试管,暗示着丽的出生。 EVA初号机的枪射出的闪光成十字状,使徒爆炸时的闪光也呈十字状的交叉,这也是基督教的暗示。总之,人的思想是最重要的,EVA的意义就是要给人的心灵一种补完的感觉。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组成部分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财富再分配的论文答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我的论文题目是土耳其旅游市场秩序刍议,我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土耳其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享有很高名气的旅游国度,但是旅游市场秩序却很混乱,常常听到身边的中国朋友因为担心土耳其不安全以及旅游市场秩序混乱而不去旅游,所以我想研究下土耳其旅游市场秩序的相关内容。 在着手准备论文写作之前,我先对这个选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搜集,主要包括图书馆的书籍,学习教材上的专业知识,以及网络上的相关资料,然后我围绕着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提纲并开始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我就开始在提纲的基础上撰写内容。在完成初稿之后,我将我的论文初稿提交给了导师,经由老师的指点后,我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之后定稿。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主要分为 5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阐述,同时我也对本论文中的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并对笔者在搜集资料阶段的文献资料进行一个汇总,形成文献综述,这样读者就会对论文整体和相关论题有个基本的了解。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土耳其旅游市场的概况,包括土耳其旅游市场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现状,这是对接下来对旅游市场秩序阐述的一个铺垫。 第三部分我真正切入主题,主要是总结土耳其旅游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社会安全,购物乱象以及行业内的恶性竞争,这三点是土耳其旅游市场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是我根据当前的局势和自己的理解对土耳其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预测,我相信土耳其旅游业将会越来越好地发展和壮大完善 第五部分是我针对前文汇总的土耳其旅游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主要包括三大建议,比如增强社会稳定建设,营造安全的旅游环境;加强土耳其旅游行业购物店管理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规范土耳其旅游行业发展。我相信在这些积极举措下,土耳其旅游市场秩序会越来越好的。 经过这次论文的撰写,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内容,并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搜集资料的能力,归纳汇总的能力,抗压能力,写作能力等等。当然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参考文献还不够充足,关于土耳其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的提出还不够详细,还有些我没有发现的问题存在,希望在之后做科研的时候可以更加深入研究相关课题。这篇论文的完成离不开朋友们和同学们的支持,所以很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当然最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没有她的指导,我很难完成这篇论文。再次感谢! 以上就是我的答辩自述,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可以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范文

篇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会审(一)班的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几点思考》,指导老师是冯毅老师。下面我将论文的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文章中我个人的一些新的观点与理解向各位老师做以汇报:

我选择《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几点思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原因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决定因素已不仅仅局限在其经营规模的大小,财产物质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否持续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大,人才成为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财富的真正象征和源泉。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将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但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经营实力的大小依靠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资料是无法衡量的,迫切需要引入人力资源会计。

我的论文研究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目的为了促进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使用。意义在于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信息,合理、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

我的论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简单的介绍人力资源会计。

第二个部分是针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分析。主要包括我国发展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整篇文章是我在查阅有关人力资源会计著作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理解,最终在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

通过本次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我自身所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可能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篇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

各位老师好!

我叫xxx,来自河南焦作,我的论文题目是“论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论文是在周艳山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现代企业财务

管理及会计核算中,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但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加,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研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意见。以期能够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做出一点贡献,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浪潮,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促进网络财务规范的重要保证。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运用其正向功能,克服其负向功能,从而使电算化财务软件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方向迈进。

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会计电算化理论,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定义、意义以及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国家、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并颁布实施,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开发各行业适用的、具有多层次和类型的系列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并对其合法性、正确可靠性进行评审,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大量而艰巨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备基层单位要进行大量而复杂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管理工作,主要是提高企业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第二部分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财务软件本身和企业内部两方面对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剖析。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全过程的自动化。

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同时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践中暴露出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另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等缺陷也是导致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发展搁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措施介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管理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手工记账、实现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高效、快捷、便利,但是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为推进会计电算化向更高水准和更深层次发展就要相应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在企业中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开发。在会计电算化子系统中增加决策支持系统、预测支持系统,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在财务软件上,进一步完善软件并形成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扭转促销有余,维护不足的局面”,同时加强软件系统安全,设置加密系统,建立“病毒防火墙”等等。我认为,壮大会计电算化人员队伍,从将来培养高级会计软件工程人员的角度出发,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应互相渗透、互相兼容,让学生“两条腿”跑步,使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档次都得到提升。

第四部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决策支持计算机化。目前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

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最后,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

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论文答辩的技巧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写作思路及要求:

一、先做自我介绍。点明自己的论文课题是什么,简明扼要。

二、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三、再说说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最后,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范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XX级XX班的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XXXX》,指导老师是XXX老师。下面我将论文的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文章中我个人的一些新的观点与理解向各位老师做以汇报:

我选取《XXXXX》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原因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构成的新型会计理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决定因素已不仅仅仅局限在其经营规模的大小,财产物质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否持续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大,人才成为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财富的真正象征和源泉。

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将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但一个企业盈利潜力的高低和经营实力的大小依靠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带给的资料是无法衡量的,迫切需要引入人力资源会计。

我的论文研究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目的为了促进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使用。好处在于能够透过人力资源会计带给的信息,合理、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

我的论文总的来说能够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简单的介绍人力资源会计。

第二个部分是针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分析。主要包括我国发展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整篇文章是我在查阅有关人力资源会计著作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理解,最终在冯老师的指导和帮忙下完成的。

透过本次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我自身所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可能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期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真理与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人是哲学的一个永恒主题,而 教育 的本质则是精神成人,由此,人成为了哲学与教育的契合点,是联系哲学和教育的重要媒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哲学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哲学方面的论文3000字篇一 《浅析教育哲学视角下的生命教育》 摘 要:生命教育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不只是生理与心理教育,还是对意义与价值探究的教育,现今社会对生命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浅析生命教育,关注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探寻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寻求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力求对我国当前生命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教育哲学; 生命教育;生命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思想首先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怀特在1968年首次提出的,杰•唐纳•华特士指出,生命教育是一套系统,它和生命本身有相同的目标:在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上逐渐进步,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唐纳•华特士所指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对个体生命状态进行的教育,强调的是最终使个体能够追寻到终极信仰的愉悦和幸福。 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生理与心理教育,还是对意义与价值探究的教育,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 一、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 (一) 爱好 智慧与追求真理 智慧是思考的结晶,是哲学家对人、对生命、对世界、对所有问题思考的结晶。有了智慧,人的生命才有深度。学习哲学是一个获得智慧的有效途径,而真正的智慧,还是要透过生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把生命投入人生的价值体系中去实践,藉以安身立命。对生命与世界的好奇,探究与追求真实与真理是哲学最内在的动力。哲学追求真实的道理,追求人类共同的道路与理念,透过 理性思维 的分析,掌握事物的本性。哲学对人与世界作根源性、全盘性与深入性的反省与探究,进而寻求人类更真实的存在。 (二)重视生命教育的伦理价值 生命教育是与伦理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的。古希腊的哲学家无不重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从他们的伦理道德思想中我们得以追寻生命教育的踪迹。伦理具有普遍性,中国哲学家常将良心视为伦理价值的标准。因此, 良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我们要按真理的本质去生活。在实际的生命教育过程中,不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和核心的生命教育是无法正常和有效开展的。 (三)关注现实的思考与反省 当今的社会,科技与物质文明中强势的工具理性与科技理性的冲击,带给生命与生活前所未有的困惑。面对困惑和迷茫,作为现代人不该是自怨自艾,在迷茫中度过余生,而应不断对现实加以思考和反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式 方法 ,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生命教育在我国历来已久,也日益受到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但总体而言,教育系统中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还很不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一)重视生命教育应当成为教育部门新的教育使命 作为教育行政当局,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学校教育目标中,并制订相应的教育政策加以推动。作为学校和各科教师,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响应者,要把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二)拓宽 渠道 ,生动活泼地开展生命教育 现阶段,中国内地开展生命教育并非一定要另起炉灶,而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 文化 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三)重视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台湾教育当局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初期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而也相当重视对师资的培育。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取指派教师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加强生命教育观念的宣导、举办读书会、现场观摩教学、观看视听教学资料、制定教师手册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四)重视家庭、社会力量,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关注生命教育,使我们得以开拓视野,从新的角度解释看待生命教育的贯彻和实施,更好的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吴亮奎.先秦道家生命教育哲学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J].现代教育论坛,2008(10). [2]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南志涛.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J].当代教育论坛,2007(04). 教育哲学方面的论文3000字篇二 《教育哲学的必要性与价值》 摘要:石中英教授在《教育哲学》一书中为教育哲学存在之必要性做了辩护,并针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重估了教育哲学的价值。笔者受其启发,从人作为哲学和教育的契合点出发,认为教育哲学的独立开设极其必要,其价值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引领生命的境界提升,帮助人们澄清教育价值,促进对教育实践的 反思 。 关键词:教育哲学;必要性;价值性 石中英教授的《教育哲学》一书从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教育在人的生存、发展中的意义,着重关注了人的自由、理智、权利的发展和教育的职能与价值,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主义关怀。面对来自学术界和实际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哲学价值性的不断质疑,石教授为教育哲学存在之必要性做了辩护,重估了教育哲学的价值,并针对教育领域中的几个基本议题――知识、教学、民主、公正等,从哲学的高度给以清晰、具体、理性地阐释和论述。这本书让笔者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个概念,它使笔者在全新的视域里窥得了教育的全貌,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和信念,更引发了笔者对教育哲学存在之必要性和价值性的深思。 一、哲学和教育的契合点 哲学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它是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的结合,探索现实世界变得更好的可能性。哲学自产生之初,就以人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人们源于生存困境而提出哲学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不断对人类自身进行探究、追问、考察、批判和反省,以不断追求民主与自由、超越与解放、人生价值与意义。与此同时,教育就是力图使人向最真最善的方向发展的活动,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追求应是“使人成为人”。无论教育者持有何种人性论,认为人性善也好人性恶也罢,或者认为人生而是块白板,其目的都是试图采用较好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来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人的思想和素养,完善人的性格,促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的根本精神和哲学是相通的,都关注人的发展,并体现出理性的精神。哲学和教育都以人、世界以及两者的关系为根本问题。 人是哲学的一个永恒主题,而教育的本质则是精神成人,由此,人成为了哲学与教育的契合点,是联系哲学和教育的重要媒介。在此意义上,教育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活得更美好,它的本真追求应该是不断地回到教育的基本问题,回到教育初始的问题,其真义就是为了探询何谓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言,“教育哲学就是这样一种给教育行动赋形的活动,即赋予纷繁的教育行动以和谐而优美的形式,使散乱的教育行动朝向对善好人性的促进”[1]。 二、教育哲学存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苏联的影响,教育哲学课程一度取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拨乱反正,教育哲学才迎来了复苏的机遇,并由此得以蓬勃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的教育哲学已经重构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是教育哲学研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教育哲学的价值不断地遭受来自学术界和实践教育工作者的质疑,人们为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如何区分、教育哲学是否有必要独立开设等问题困惑和争论不休。 对于这些困惑和问题,石教授给予的回应是清晰而明确的:教育活动需要哲学,教育哲学的独立开设极其必要。正如黄济先生所谈到的,重新开设教育哲学,首先是学科设置的需要,是培养视野开阔、理论思维水平高的师资的需要;其次是拨乱反正、有效审视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并得出合乎规律的结论的迫切需要;另外还是有效应对教育所不断面临的新挑战并完成未来赋予教育新使命的需要。总之,教育哲学的重新开设,是教育实际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教育科学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2]。 我们知道,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教育目的具体要回答的是理想的人的素质结构与规格。在这方面,虽然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都可以提供知识基础,却仍然不能满足界定和明晰教育目的的要求。只有当教师及教育研究者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才能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寻觅到教育的意义。此外,哲学对于教育活动之必要性还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影响而间接地表现出来。众所周知,教育活动是蕴含着理论的,即使这些理论可能只是一些缄默的理论。教育理论的产生和辩护必然受制于一般的哲学,不同的教育思想流派往往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一个时代哲学基础或立场的变化也必然会带来教育理论的革新,从而间接然而却是非常有力地影响到教育实践”[3]。 三、教育哲学存在的价值 高伟教授认为,“为教育哲学存在的价值进行辩护是一种不具有思想性的学术行为。作为学科的教育哲学不需要辩护,教育思想才需要辩护。教育哲学的意义就在于为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思想给出理由”[4]。石教授对教育哲学的价值进行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并重估了教育哲学的价值。教育哲学可以帮助教育者思想的成熟,增进其理性并引导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因为教育哲学就是对教育实践寻根究底的反思,教育者唯有在其帮助下才能在学习许多教育知识的同时获得教育的“真知灼见”。这一点正如奈勒所指出的:“无论你干哪一行业,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们是一个教师或者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之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茫茫然无所适从”[5]。除此以外,教育哲学还可以检验和引导公众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与反思,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思想平台。在这里,石教授特别指出,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不是一个无立场的思考,而是从著作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学术信念出发,对教育哲学价值的主观阐释。 受到石教授思想的启发,笔者认为,教育哲学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命价值:引领生命的境界提升 时下最时髦的一句教育 口号 是“教育‘以人为本’”,而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既具有和动物共有的种生命,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类生命――超自然生命的生命[6]。超越性――人的生命本质――对人来说,追求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当今的教育只教人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引导受教育者对“为何而生”的思考。其结果是,在教育的作用下,现代人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却越来越对存在的必要性发生怀疑,这种怀疑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无聊、空虚、寂寞和无意义感,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的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7]。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自杀问题的日益严重。自杀源于人生意义的匮乏,源于作为日常生活准则的价值合理性的丧失[8]。因此,我们的教育最基本的作用就应该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不断获得或重建价值的合理性,获得或重新体验生命的意义。 教育哲学的意义就在于揭开生命的困惑,引领生命的境界提升,把个体的自然生命引向超越性的类生命,使人的生命达到真善美、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教育哲学意味着不断把个体成长引导到最初的起点,以向自然的不断回归来甄定自我发展的方向,以热情与理智的培养来提升人性的境界。对教育哲学的理解,可以使得我们对教育、对人自身以及二者的关系获得更准确地把握,在研究教育问题时也有了一个根本的立足点。 (二)文化价值:帮助人们澄清教育价值 众所周知,教育的内容是文化,文化的传递又必然基于人生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价值追求直指个体的精神世界。精神的侏儒化正成为时代的精神状况,当前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多地湮没在现实的功利主义欲求之中,成为了个人搏击世俗生活利益的工具。宗教关乎信仰,哲学追问本源和价值。教育学是带有人文性质的社会学科,它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或者教育问题,表面看起来是一个个属于教育事实的问题,当研究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时已内在地包含着自身价值的前提,体现着价值的追求。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价值、体现着价值、追求着价值,从而与更为宽广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借助于哲学思维来审视教育活动,以更高更广的视角来明晰各种教育价值、教育观念。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哲学便优于教育原理,前者探求的是教育背后的深层东西,比如以什么方式、据什么观念来认识教育、教学等,已经不拘泥于就教育而论教育。所以,教育哲学能够帮助分析和辨明教育中隐含的价值观点的合理性,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发现那些未经反思而认同的价值观点,使他们通过不断地价值完善及反思以达到最终传播和传承价值的目的。 教育哲学的意义正在于帮助教育工作者澄清教育价值,激励教育实践者对教育价值的合理认同,唤起教师作为完整的教育人进入教育实践,促使教师的教育实践成为完整的实践,而非工具性的、技术性的教书匠的行动。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更宽广的思维、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不平庸的追求。 (三)实践价值:促进对教育实践的反思 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人类极易不计后果地拥抱一波接一波的变革,也极易盲目地抵制变革,保守传统的价值观念。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直以来,哲学的功能之一是对当时一些争论进行批判性检验,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哲学的另一功能是帮助人们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和逻辑问题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那么,教育哲学的学习就有助于批判思维的养成和正确教育观念的形成,它能够使人们用更宽阔的视野来看待教育和新时代的变革,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给以深入、理性地反思。 石教授提到,“教育哲学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是为那些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等服务的。”[3]35在教育实践工作者看来,教育哲学总是高高在上的形而上的知识,与教育实践相分离,因而造成了教育实践工作者对之不理不睬,也使得与之相关的著作被束之高阁。关于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也一度引发了教育者的热议,它到底是该哲学化还是实践化,似乎构成了教育哲学的两难处境。其实不然,哲学化取向或是实践化取向本身都无可厚非,都是教育哲学的发展路径之一。研究者由于学术背景不同必然有自己的偏好,只是最终都需在偏向的“度”和“量”上把握好,给实践以指导。此指导并非要告诉教育实践工作者什么是无可辩驳的教育真理,而是帮助他们思想上的成熟,增进他们教育思考和教育实践的理性水平。美国当代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在评价杜威时说,杜威的最大贡献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希望从哲学中得到任何普遍有效性或真理这样的东西。那么此刻,我们也不能希冀从教育哲学中寻求到一套完整的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案,我们所能得到的是理性的提升和反思品质的形成。正如高伟教授所言:“一种可能的好的教育哲学仅仅探索一种可能性,其意不在于取代,而在于希望通过它来发现我们思想当中的困难。事实上,无论是哲学还是教育,当然也包括教育哲学,都不会也不能拒绝那些关于人类幸福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价值。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教育中安置这些价值”[4]。 总而言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教育与哲学的结合点是人。教育走向哲学是把人引向对人生最重要事情上的思考,引向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教育哲学使教育工作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其存在必要而且极具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铁芳.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试论教育哲学的三重指向[J].教育研究,2010,(6):15-22. [2]黄济.教育哲学初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13. [3]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高伟.论一种可能的好的教育哲学[J].复旦教育论坛,2011,(2):5-9. [5]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35. [6]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1. [7]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2):19-23. [8]石中英.自杀问题的教育哲学省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23. 教育哲学方面的论文3000字篇三 《试谈高等教育哲学对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使命的哲学观 所谓大学使命,描述了大学存在的意义和发展前景,是人们对大学应有价值的判断和要求,是人们对大学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大学》中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事实上,这句话非常清晰地表述了“大学”的三重使命。大学的使命为大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但能够让大学内部组成人员对大学实施的各种活动有了更好的理解,也确保了大学内部的组成人员对大学的发展目标达成共识,树立良好的大学形象,为大学的发展赢得很高的社会信誉和社会支持。因此,大学使命对于大学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著名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高等教育哲学存在两种途径来确立它的地位,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1]坚持认识论观点的人,他们更趋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作为追求知识的最终目的。西方的中世纪大学以追求知识与传播知识为目的,调要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以进行真理的探究和人格心灵的陶冶。而坚持政治论观点的人认为,人们对深奥知识的探讨不仅是对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大学,那么,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也就无法容易理解,当然也就更不用说解决问题。“大学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空中楼阁”,伴随着大学逐渐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学走出了“象牙塔”,它成为关系到个人生存和国家生存的“工具性”活动,高等教育价值观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重认识论转向了中政治论;大学的最终目的由追求和传播知识转为紧密联系社会、为社会服务。 二、大学使命的定位 在社会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显得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依赖也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融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系统结构中的一种实体机构,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和使命:将对真理的追求、文化的传播为己任,引导社会行为方式和道德舆论,研究和传授科学,教育新人全面发展。[4]现代的大学,除了承担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责任,还要引领文化传承,承担起塑造大学生心灵的使命。 (一)大学固有的职能培养人才 潘懋元在对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论述中指出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产生,首先要发展的是培养人才的职能,高等教育最为基础的价值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任务救市是通过传递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教育人、培养人。“就本源而言,人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非异化的人。”除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的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来完成它指引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使命。当今的大学不是太功利化就是太理想化,教育的改革也只有使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科技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和就业的要求,来缓解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面对现实、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教育的目的要服务社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由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轴心的位置,作用和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把发展学术作为第一要务,而是着重培养实用人才,发展实用知识。“21世纪初是学术界发生重要转型的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是全球高等教育管理、方向和财政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社会发展需要,直接和广泛的服务于社会。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将会从根本上破坏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学生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因此新的历史时期向教育工作提出的巨大要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 (三)大学教育要承担起塑造大学生心灵的使命 大学生并不愿意思想受到禁锢、自己的心灵受到侵犯,所渴望的而是教育者关注他们思想和心灵。如果教育者对学生只是一味的指责,并不帮助学生建立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只会让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感到迷茫和彷徨;如果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陈旧的思想观念禁锢,也只会让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能够适合社会的迅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关注,成功塑造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灵。 高等教育哲学的认识论和政治论要么重视教育知识,要么重视社会价值,使得人的主体性被忽略。教育作为人的活动,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属。希腊人生哲学的精髓是“一己之修明”;我国儒家思想则在强调“学者为己”,主张通过教育达到“为众人与社会之福利”的目的。这就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起来,阐释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个体与社会“安所遂生”。 所以,高等教育所追寻的最终目的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播和为社会服务,应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协调统一;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而不是单独的注重某一方面。因此,大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个人的修养上,它是培养人的社会组织,必须通过为人类发展服务来达到最终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猜你喜欢: 1. 有关教育哲学的论文 2. 关于教育哲学的论文 3. 思考教育哲学的相关论文 4. 教育哲学的相关论文 5. 谈教育哲学的相关论文

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论文关键词:真理尺度价值尺度辩证关系

论文摘要: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和对立,又相互联系和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的统一,是人类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的一条基本原则。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西方,近代以前的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近代以后的哲学侧重于认识论的研究。而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繁荣的商品,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于是“价值”问题逐渐突出出来,研究也随之出现了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我国哲学界对价值问题的广泛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其深层背景是改革开放和经济给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其直接原因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实践机制的研究,其主要标志是1980年第10期《学术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该文从哲学层面上对价值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以后,《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报刊相继发表一些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的文章,在国内逐渐兴起了价值论研究热潮。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价值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历来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重在强调二者的对立,另一种观点重在强调二者的统一。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事实上,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真理尺度,是外在的物的尺度,它要求人们必须遵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说人们必须永不停息地追求真理和服从真理。价值尺度,是内在的人的尺度,它要求人们必须按照主体自身的目的和需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适合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人们必须最大限度地追求价值和创造价值。真理尺度坚持从客体出发,说明“是什么”,维护事物或认识的客观性,价值尺度坚持从主体出发,说明“应如何”,维护主体的中心位置。真理尺度的轴心在客体,价值尺度的轴心在主体,因此,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有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了许多困难;另一方面,又恰恰是这些矛盾的不断出现与不断解决中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可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不可以彼此替代或消解。它们各自的分工和作用正是保证人类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的总体过程中,不仅仅是彼此对立的,更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这里,“种的尺度”和“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是客观的尺度,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内在尺度”是人的尺度,是人的主观目的性,这二者的统一即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结果便是美、是和谐、是自由。 首先,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一方面,真理中包含着价值的因素,真理本身就具有价值,离开价值尺度谈真理尺度是没有意义的。任何探寻真理的实践活动总是包含一定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更为重要的是,真理本身具有重要的的价值。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真理的指引,人们只有掌握了真理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和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的因素,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真理尺度的把握和运用,离开真理尺度谈价值尺度是虚妄的。作为客体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特点在于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某种主观的要求上,而必须通过成功的活动,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凡是取得成功的活动,总是这样那样地以遵循或利用一定的真理作为基础和前提。 其次,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转化。在人类活动中,一方面,人们以真理性认识为基础去追求更多更大价值,实现物对人的有用性;另一方面,又以价值为动力去寻求更加全面更加完备的真理,促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正是在真理与价值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中,实践才得以不断向前推移发展,认识才得以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自在世界才不断向人化世界转化,人类才不断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此外,实践是二者统一的标准。在实践中,不仅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真理性得到确定和检验,而且,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价值评价也得到确定和检验。列宁指出:“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在这里,列宁所说的“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就是指价值。实践不仅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两种尺度统一的检验标准。就是说,真理和价值是否统一,也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违背真理的价值在社会实践中最终要失败,不带来某种价值的真理也同实践中的成功无缘。实践的发展总是通过证明和充实真理、检验和校正价值目标来促进、保证价值与真理不断地走向具体的的统一的。而这种统一的体现和标志,又反过来构成实践的成功和发展。因此,实践的成功率和自由度,是检验价值与真理是否统一和统一程度的客观标准。 总之,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在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的总体过程中,不仅仅是是彼此对立的,也是相互统一的。正确把握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正确厘清和自觉克服割裂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的倾向。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否定两大尺度间的差异和矛盾,企图用一方完全替代或消解另一方。如主观实用主义把真理归结为价值,用人的内在尺度去消融和替代物的尺度,主张“有用即真理”;教条主义则把价值归结为真理,用外在物的尺度去消融和替代人的尺度,否认价值的客观性。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片面夸大两大尺度的差别和对立,认为二者是彼此孤立、不可调和的。如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实质上就是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外在表现:科学主义无条件地推崇科学和理性,无视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和意义,人本主义则反对科学和理性,片面宣扬非理性主义。 其次,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自觉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列宁指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价值也是如此,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价值和真理所达到的统一性,总要受到这一时期的社会条件的制约,具有这一历史阶段的水平和特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任何具体真理不可能具有绝对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属性;任何个别主体的价值观念或价值要求也不可能绝对都是真理。因此,不同历史时代的主体,都必须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发挥自觉能动性,既要对自身需要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作认真反省,又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和把握真理中包含的价值属性,力求使二者尽可能地达到和谐一致。为此,我们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并自觉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利益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践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和进步,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迈向更新、更高的理想境界即真、善、美合一的和谐的自由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阅读视野的宽与窄,获取信息的多与少,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语文素质,一个人在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是一件人生大事,将影响他们一生的走势和发展.一、和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之功用(一)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造就品格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在浩瀚的文字海洋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包.丰富的知识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虽然说人对事物的认识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如果抛开社会因素不谈,就个体而言,他的认识主要就是由其知识、智力、经验等因素来决定的.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丰富了,思考力得到了锻炼,进而就会影响到认识的变化、提高.阅读还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移情.所谓移情,从作者方面说,就是把情感的色彩涂在事物的形象上.同是荷花,在朱自清先生笔下是“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像碧天里的星星,又像刚出浴的美人儿”.而在孙梨的《荷花淀》里,却是“粉色荷花箭”,形态是“高高挺出来”,所引起的联想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从读者方面说,就是把涂在景物上的情感迁移到自己身上,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不同的美感享受.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培养学生具有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以及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等良好品格.在我国经典作品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屈原“余独好修以为常”的洁身自好、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艾青“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赤子之心、郁达夫“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真知灼见等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作品中呼之欲出.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感受关于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论文范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生广泛的阅读,可以发展智力,培养思维,因为获得知识的阅读过程,恰恰是学生发展智力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说,知识属于意识范畴,它既不能手对手传递,也不能脑对脑传递,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一系列复杂的智力活动(包括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来吸收,阅读中积极而又紧张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智力的发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统一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心理基础是学生智力的发展.(三)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要使学生由爱中国汉字,上升到爱中华智慧,只有通过他们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培养.这样,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能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古人曰:“乡音一曲泪千行.”可见母语的情感力量有多大.

看你研究的方向,具体是哪个方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