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测绘通报和测绘学报

发布时间:

测绘通报和测绘学报

高级测绘工程师测绘职称论文一般发表在以下几个刊物:《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测绘科学》《遥感信息》《测绘文摘》《地理信息世界》《中国测绘》《现代测绘》等

当然测绘学报,测绘学报是ei检索,学术价值在国内测绘类中最高,虽然同是测绘出版社主办,测绘通报主要注重工程技术实践类,发行量很高,也是很不错的核心期刊。

测绘学报、测绘通报

杂志挺多,2012核心期刊有P2测绘学类核心期刊表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大帝测量与地球动力学遥感学报测绘学院学报(改名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测绘学报和sci

《测绘通报》

测绘类比较好的应该是 测绘学报 是EI

李博峰博士研究涉及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GNSS应用新技术等多领域。尤其对混合整数模型参数估计理论、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理论、三频GNSS数据处理、以及网络RTK的研究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GR, J Geod, IEEE TGRS, IJGIS, GPS Solutions,以及国内测绘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60篇。担任J Geod, GPS Solut, JoSE, Surv Review, JGPS, J Spatial Science, Sensor等国际期刊审稿员,部分论文(2008~): 1. Shen Y*, Li B. (2007). Regularized solution to fast GPS ambiguity resolution. 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133 (4): 168-1722. Li B*, Shen Y, Xu P. (2008) Assessment of stochastic models for GPS measurem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receiver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3(20): 3219-3225.3. Feng Y*, Li B. (2008) A benefit of multiple carrier GNSS signals: regional scale networkbased RTK with doubled inter-station distances. 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 53(1):135-147.4. Shen Y*, Li B, and Xu G. (2009) Simplified equivalent multiple baseline solutions with elevation-dependent weights. GPS Solutions 13 (3): 165-171.5. Li B*, Shen Y. (2010)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mbiguity resolution with constraints from normal equations, 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136 (2):63-716. Li B*, Feng Y, Shen Y. (2010) Three carrier ambiguity resolution: distance independent performance demonstrated using semi-generated triple frequency GPS signals, GPS Solutions, 14(2):177-1847. Feng Y, Li B*. (2010) Wide area real-time kinematic decimetre positioning with multiple carrier GNSS signal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3(5):731-7408. Zhou Z, Shen Y*, Li B. (2010). A windowing-recursive approach for GPS real-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 GPS Solutions, 14 (4): 365-3739. Li B*, Feng Y, Shen Y, Wang C. (2010) Geometry-specified troposphere decorrelation for subcentimeter real-time kinematic solutions over long baselin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5:B1140410. Li B*, Shen Y, Feng Y. (2010) Fast GNSS ambiguity resolution as an ill-posed problem, Journal of Geodesy, 84:683-69811. Shen Y*, Li B, Chen Y. (2011) An iterative solution to weighted total least-squares adjustment, Journal of Geodesy, 85:229-23812. Li B, Shen Y, Lou L*. (2011)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variance and covariance components: a case study for GPS stochastic model evalu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41(1):203-21013. Li B*, Teunissen PJG. (2011) High dimensional integer ambiguity resolution: first comparison between LAMBDA and Bernese, The Journal of Navigation, 64:S192-S21014. Shen Y, Xu P*, Li B. (2012). Bias-corrected regularized solution to inverse ill-posed models, Journal of Geodesy, 86: 597-60815. Li B*, Shen Y, Li W. (2012) The seamless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datum tansformati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5(12):2099-210816. Zhou Z*, Li B, Shen Y. (2013) A Window-recursive approach for GNSS kinematic navigation using pseudorange and Doppler measurements, The Journal of Navigation, 66:295-31317. Li B*, Shen Y, Zhang X. (2013) Triple frequency GNSS navigation prospect demonstrated with semi-simulated data,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51:1175-118518. Verhagen S*, Li B, Teunissen PJG. (2013) Ps-LAMBDA:Ambiguity success rate evaluation software for interferometric applications, Computers & Geosciences, 54:361-37619. Li B, Shen Y, Zhang X, Li C, Lou L*. (2013) Seamless multivariate affine error-invariables trans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ap rec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7(8):1572-159220. Li B, Shen Y, Lou L* (2013). Noniterative datum transformation revisited with twodimensional affine model as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139(4):166-17521. Lu J*, Chen Y, Li B, Fang X. (2014) Robust total least squares with reweighting iter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 Survey Review, 46(334):28-3622. Shen Y*, Li W, Xu G, Li B (2014) Spatiotemporal filtering of regional GNSS network’s position time series with missing data using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Journal of Geodesy, 88:1-1223. Li B*, Shen Y, Feng Y, Gao W*, Yang L (2014) GNSS ambiguity resolution with controllable failure rate for long-baseline network RTK, Journal of Geodesy, 88(2):99-11224. Li B*, Verhagen S, Teunissen PJG. (2014) Robustness of GNSS integer ambiguity re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tmospheric biases, GPS Solutions, 18:283-29625. Li B*, Teunissen PJG (2014) GNSS antenna-array aided CORS ambiguity resolution, Journal of Geodesy, 88(4):363-37626. Zhou Z*, Li B* (2014) GNSS windowingnavigation with adaptively constructed dynamic model, GPS Solutions, doi:10.1007/s10291-014-0363-y27. Li Y, Gao Y, Li B* (2014). An impact analysis of arc length on orbit prediction andclock estimation for long-baseline and PPP applications, GPS Solutions, 2014,doi: 10.1007/s10291-014-0380-x. 1. 李博峰,沈云中. (2008) 顾及基线先验信息的GPS模糊度快速解算, 测绘学报, 38(4): 413-417.2. 李博峰,沈云中,周泽波. (2009) 中长基线三频GNSS模糊度的快速算法, 测绘学报, 38(4):296-3013. 李博峰,沈云中,楼立志 (2010) 基于等效残差的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 测绘学报, 39(4):349-3544. 李博峰,沈云中 (2010) P范分布混合整数模型极大似然估计, 测绘学报, 39(2): 141-145.5. 李博峰,沈云中 (2011) 基于等效残差积探测粗差的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 测绘学报, 40(1):10-14.6. 李博峰,沈云中,张兴福 (2012) 纳伪概率可控的四舍五入法及其在整周模糊度固定中的应用, 测绘学报, 41(4): 483-4897. 张兴福,李博峰. (2013) 多类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分析及联合确定GPS点正常高的方法, 测绘学报, 42(1):6-128. Li, B., Teunissen, P. (2012) Real-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 Using Fused Data from Multiple GNSS Antennas,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Fusion, 9-12 July, 2012, 933-9379. Li B, Verhagen S, Teunissen PJG. (2013) GNSS ambiguity estimation and evaluation: LAMBDA and Ps-LAMBDA. CSNC 2013 Proc, 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44, 291-30110. Li B. (2008) Generation of third code and phase signals based on dual-frequency GPS measurements. ION GNSS 2008, Savannah, GA, America, pp:2820-2830 (sponsored student paper)11. 李博峰,沈云中,楼立志(2010) GPS中长基线观测值随机特性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5(2): 176-18012. 李博峰,刘成,石德斌,等(2010) 无砟轨道铁路控制网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2): 302-30613. 李博峰,沈云中 (2009) 附有约束条件的GPS模糊度快速解算,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4(1):177-12114. 李博峰,沈云中,冯延明 (2009) 基于三频GNSS的长距离实时精密导航算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4(7):782-786

测绘通报编辑部

刘克,湖南攸县人。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野政治部、总政治部干事,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二团政治处副主任,热辽军区宣传部部长、骑兵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工程部部长、支队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师长、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抢修指挥所代司令员、铁道兵团技术副司令员。回国后,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兼科学研究部部长。1961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孙伟(女)(1935.11.16 -)土木工程材料专家。出生于山东省胶州市。1958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曾任教授、博导,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硅酸盐学报》副主编。现任东南大学纤维与纤维混凝土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硅酸盐学报》国际编辑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孙伟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与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高效能防护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结构形成与损伤劣化机理、工业废渣资源化、复合因素作用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新理论与新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科学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国际或境外合作项目40多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性能设计与施工技术”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耐久混凝土的评价与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一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26篇次,SCI引用100多篇次。主编国际会议英文论文集《TheNewDevelopmentinConcreteScienceandTechnology》一部,主要参编《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专著一部。培养博士生30人,硕士生36人。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尹衍梁,1950年出生于台北,祖籍山东省日照市。台湾政治大学博士,目前为北京大学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大学土木研究所兼任教授,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并兼任建筑事业体总工程师和工程师和研发长。自1995年从日本、芬兰引进预制技术到台湾建筑业,长期从事预制建筑结构工法技术研发和改进,以工业化、机械化方式,陆续开发各项自动化生产技术,大量生产各式预制混凝土构件。近年来,发展快速厂房建造技术,通过预制建筑工法提升高科技厂房建造效率,最快可于100天内完工,大幅提升建筑施工水准,以符合高科技产业快速周期循环的特性。尹衍梁先生多年致力于制工法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已发表论文12篇,专著3部,并拥有中国、日本、美国等地专利68项。2004年荣获中国台湾地区土木水利工程学会“会土”荣誉,润泰建筑企业承包项目获得台湾工程界“金质奖”最高荣誉。1950年8月16日出生,原籍山东省日照市。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历史系、美国国际棉业学校毕业,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 曾任润泰集团董事长,于1993年辞职。后任润泰集团总裁,并任润泰工业公司常务董事兼总经理、润泰租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润泰建设公司董事长,润泰染织厂公司、润泰广告公司、润泰营造公司常务监事。是台湾知名的青年企业家、润泰工业企业集团核心人物。主要事业为润泰集团,1995年财富净值分别是175亿新台币,在台湾100家大富豪排名榜上名列第20位。 1989年曾出资成立“光华教育基金”,并任总干事。与北京大学合办光华管理学院,任董事。郑国忠于1935年1月21日出生在潮阳县成田镇上盐汀村一个农民家庭。1954年考上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郑国忠教授从教40多年来,为土木、水利、环境、建筑等系学生及进修班学员讲授《测量学》、《GPS卫星测量》、《电磁波测距仪》、《误差理论与应用》、《摄影测量在古建筑中应用》、《遥感技术与城乡规划》、《地籍测量》、《测量仪器学》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精密工程测量》、《城市导线测量》等课程。在教学的同时,郑国忠教授曾结合科研工作需要进修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专业的主干课程。上世纪50年代他研制成功的环路和节点平差电学仪器由我国代表团携带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展览。60年代,他作为光速测距仪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第一代和第二代光速测距仪,通过部级鉴定并上报国家科委,其中第二代光速测距仪移交工厂生产,前后共生产数十台投入作业,成为我国首批生产的光速测距仪,对当时此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70年代他在精密工程测量方面的工作分别有:率先将蒙特卡洛法在测绘上的应用介绍进我国,并取得若干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在精密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上的介绍、分析和归纳,以及有关问题的总结;对我国北京电子对撞机建设中的精密工程测量提供咨询和建议,由此为基础在清华大学工程测量研究生培养上增设《精密工程测量》方向。80年代在卫星大地测量方面的工作获得进展,在人员少、无设备、缺少经费条件下他积极开拓新路,通过办培训班、承接或参加GPS工程、技术咨询、硬软件应用与开发等等途径开展工作;倡议的“’92中国GPS会战”获得有关部委局的支持,实测成功,建立了我国民用的GPS骨干控制网。郑国忠教授曾先后主持和领导测量队实施了10多个测量工程项目,其中包括GPS测量工程,城市及工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道路、输电线、水源、渠道测量等等。在著述方面,郑国忠教授也颇有成就。他亲自参加六个版次的《测量学》(该书曾获校性优秀教材一等奖)教材及四本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他还先后在《清华大学学报》、《工程建设》、《测绘通报》、《自然杂志》、《建筑史论文集》、《测绘科技通讯》等15种期刊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著(译)作100篇(册),约120万字。另外,他还初、复审教材三部,约170万字。目前,他兼任全国陆地、海洋卫星定位网协调委员会顾问,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研究中心理事,以及被委任为国家标准《精密工程测量规范》审查委员会主任等。丁大钧 男,1923年4月出生,安徽无为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安徽大学。曾是纽约科学院会员。现仍担任美高层建筑与都市居住小区理事会第26专业委员会主席等职。兼职于国内外近20个学术组织。1993年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退休。198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31名,硕士70多名。完成一系列砼和砌体试验及10批共连续23年长期荷载试验,时间最长6年,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提出的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被1974年国家设计规范(TJ10-74)采纳;合作研究用钢筋砼井管代替铸铁井管,打井深度达830m,建厂生产几遍全国,节约特多;改进砌体局部受压围箍理论,提出与扩散相结合理论,批判国外横配筋砌体三向受压理论,创横筋拉结为竖向裂缝分开的小砖柱免过早失稳而提高强度新理论并提出新盘旋钢筋,节约钢材一半以上;研究结构机理创“有限基本构件法”(FFMM)计算板壳等结构;提出多种简化计算和近似统一地基模式;1967年在国内首次提出考虑压拉和预应力影响受剪新计算;1967年和1983年在国际上分别首次提出偏心受压构件侧移连续公式和沿保护层裂缝宽度计算;指导研究生完成高层建筑抗震自控体系和其它减震研究,3项经限实用;主持4次国际会议,访问26国和2个地区,被邀担任10余国国际会议顾问和学委会委员30次以上;在国外31所大学、4所国家研究院等讲课40次,国内30多所大学及多个学会和设计院讲课,共计100次近2000小时。出版教材、参考书和专著38本,及一本诗集。在40多种刊物上发表中文论文280多篇;在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英文论文总报告和邀请报告60篇,发表10语种外文论文94篇刊在20国36种国际刊物上,其中近70篇刊在24种国际权威刊物上。木工程工学博士-冯 鹏 分类:冯姓名人2007.5.17 14:48 作者:worldfengshiweb | 评论:0 | 阅读:750讲师,土木工程工学博士出生地:陕西省耀县地 址: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00084Email: or 主要经历1983.9-1993.1 陕西省耀县水泥厂职工子弟学校1993.1-1995.7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1995.9-2000.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51班 建筑结构工程专业 获学士学位2000.7-2005.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程结构研究所 土木工程专业 获博士学位2005.2-2005.8 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复合材料实验室 博士后2005.3-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系 讲师

潘振祥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郑州 450016)

摘 要:本文通过开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SPOT5)处理及建库技术方法研究和探索,制定了《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处理及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和《省级基于遥感影像 1∶1 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制作了覆盖河南全省的 1∶1 万数字正射影像图,建立了河南省基于 SPOT 5 的 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库和基于影像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全国土地利用二次调查基础底图制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土地资源 卫星影像 遥感 数据库 像控点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得到了突破性进展,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执法监察、土地变更调查以及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等方面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河南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设项目任务,项目组提出了利用 GPS 外业静态实测坐标作为影像数据校正的控制资料,制定了《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处理及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和《省级基于遥感影像 1∶1 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等,并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制定了切合河南实际的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同时,通过项目开展,制作了覆盖河南全省的 SPOT 5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并建立了河南省基于 SPOT 5的 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为土地利用二次调查基础底图制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影像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

(1)多源遥感信息相结合。选取最佳波段组合的多光谱影像与高分辨率全色影像融合,生产具有高分辨率空间信息和丰富光谱信息的融合影像。

(2)GPS 像控点、基础图件(数据库)和 DEM 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GPS 像控点,同时利用 1∶5 万 DEM 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

(3)人机交互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以人机交互解译为主,进行土地分类信息提取。

(4)遥感解译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对提取的地类图斑信息进行外业验证,对在室内不确定的地类图斑,进行外业实地调查。

2 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建立

为保证像控点选取精度,首先在 2.5 m 分辨率的全色影像上,按照像控点选取的技术要求,每景均匀选取了 25 个像控点,并对像控点进行了全外业 GPS 静态测量,在 MapGIS 平台下编辑像控点属性结构,建立 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并将像控点外业测量成果表以图片方式保存在属性表中。如图1所示。

图1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示意图

2.1 GPS 像控点选取

为保证像控点外业测量精度,像控点选取时,点位分布要相对均匀,特征明显,交通便利,数量足够,尽可能在全色影像上选取,尽量避开高压线、大面积水域等干扰因素。

为提高外业测量效率,将选取的待测像控点制作成“像控点外业测量成果表”,成果表包括像控点编号、点位及放大的示意图、WGS84、1954 北京、1980 年西安三套坐标和点位说明等内容。

2.2 GPS 像控点外业施测

像控点外业测量采用附合路线法,各像控点平均间距约 13 km,像控点与 C 级 GPS 控制点组成 GPS 控制网。GPS 像控点外业测量利用河南省 C 级 GPS 控制网成果的三套数据(分别为WGS 84、1954 北京和 1980 年西安坐标)作为起算数据,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采用静态方式同步进行观测,三台套 GPS 接收机为一组,观测时段长度不少于 45 分钟,卫星高度角≥ 15°,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4 个。测量数据采用南方测绘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平差处理并进行高程拟合,最后解算出像控点基于三套坐标系统的三套数据和拟合高程。

2.3 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的建立

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以河南省 1∶50 万地理底图作为工作底图,输入像控点空间坐标,并采集像控点属性与图形信息,建立数学基准统一的像控点图形图像文件。像控点图形图像信息,除像控点所具有的地理坐标信息之外,还包括与待纠正影像相关的特征地物的纹理信息、分辨率信息等。

3 影像数据处理

影像数据处理包括卫星影像全色数据与多光谱数据的配准、融合和影像数据正射校正、镶嵌及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等。本项目所使用到的 SPOT 5 数据是由视宝公司提供的 1A 级数据,只经过了探测器的均衡化处理,为了进行多元数据的复合,制作正射影像图,必须对图像进行正射校正,建立地理坐标。影像数据处理技术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2 影像数据处理技术流程

3.1 影像配准

本项目使用的单景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数据是同步接收到的,其图形的几何相关性较好,多光谱数据与全色配准难度小、精度高,因此采用相对配准的方法,SPOT 5 多光谱数据波段组合采用 XS2(红)、XS3(绿)、XS1(蓝)形式,影像重采样间隔为 2.5 m,重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以景为配准单元,以 SPOT 5 全色数据为配准基础,均匀选取配准控制点,对接收侧视角较大,地势起伏对配准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相应增加控制点密度,将 SPOT 5 多光谱数据与之精确配准,并随机选择配准后全色与多光谱数据上的同名点进行检查,以确保数据的配准精度。

3.2 影像融合

图像融合处理采用最基本的乘积组合算法直接对两种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合成,融合后图像则采用直方图调整、USM 锐化、彩色平衡、色度饱和度调整和反差增强等手段,以使整景影像色彩均匀、明暗程度适中、清晰,增强专题信息,特别是加强纹理信息。

3.3 影像正射校正

影像正射校正采用 ERDAS 的 LPS 正射模块,利用 SPOT 5 物理模型,每景 25 个像控点均匀分布于整景影像,各相邻景影像重叠区有 2 个以上共用点。正射校正以实测点和 1∶5 万 DEM为校正基础,以景为单元,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正射校正,采样间隔为 2.5 m。

3.4 影像镶嵌

影像镶嵌采用 ERDAS 的 LPS 正射模块中批量处理模块,相邻两幅影像,均采集了两个以上共用点,大大提高了影像镶嵌精度。为验证镶嵌精度,以县(市、区)为单位,在其镶嵌区随机选择 25 个以上检查点进行镶嵌精度检查。

3.5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采用 Image Info 工具,按照 1∶1 万标准分幅进行裁切,覆盖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图幅整饰依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利用MapGIS 数据库平台,按照 1954 北京坐标系、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的生成 1∶1 万标准分幅图幅整饰。

4 创新成果

项目组在圆满完成项目任务的前提下,结合项目进展和土地管理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结项目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

(1)影像校正控制点 GPS 外业实测数据作为影像校正控制资料,改变了以往利用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库)作为控制资料的传统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影像校正精度,节省了项目投入经费。

覆盖河南全省 1∶1 万标准分幅地形图共计 6565 幅,而实有地形图仅 5600 余幅,项目组在征求部课题组同意的前提下,提出采用 GPS 外业实测控制点作为影像校正控制资料的思路。基于这一思路,项目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论证,制定了 GPS 外业测量技术要求,并对覆盖全省的每景 SPOT 5 卫星影像相对均匀地选取了 25 个控制点,相邻景影像不少于 2 个共用控制点的原则,全省共选取影像校正控制点 1421 个,GPS 大地控制 C 级点 94 个。根据影像数据接收时间和项目进度,共分 13 个测区,对所有控制点采用附和路线法进行了静态测量,分别计算出各控制点和检查点的 WGS84、1954 北京和 1980 年西安三套坐标。

(2)河南省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的建立,为今后河南全省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卫片执法监察等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使外业测量成果长期保存和今后使用,项目组在项目任务之外,在 MapGIS 平台上,基于河南省 1∶50 万地理底图,建立了 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满足 SPOT 5_2.5 m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校正精度要求,同时为今后河南全省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卫片执法检查、矿山环境监测等奠定了基础。

(3)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大区域整体正射校正和镶嵌处理技术的探索,为影像数据批处理技术的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由于本次试点项目涉及的范围广、影像处理工作量大,因此,项目组在保证影像纠正精度的前提下,为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和使用了遥感影像专业处理软件 ERDAS 的 LPS 模块提供的大区域整体正射纠正和影像镶嵌处理功能,达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鉴于本次试点项目所使用的影像数据均为同步接收的 SPOT 5 多光谱与全色数据,其图形的几何相关性较好,多光谱数据与全色配准难度小、精度高,因此,影像数据处理采用先单景融合、后大区域整体正射校正、最后进行大区域镶嵌配准的技术流程进行影像处理。

正射纠正采用 ERDAS 的 LPS 批量正射模块。纠正采用 SPOT 5 物理模型,控制点均匀分布于整景影像,每景控制点个数为 25 个,各相邻影像重叠区有 2 个以上共用点。正射纠正以 GPS外业实测控制点和预处理的河南省 1∶5 万 DEM 为纠正基础 , 对 SPOT 5 融合数据进行批量纠正,采样间隔为 2.5 m。影像镶嵌采用的是 ERDAS 的 LPS 批处理模块,由于各相邻景影像均采集了两个以上的共用点,大大提高了影像镶嵌精度。

(4)基于遥感影像信息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体系的制定,为国家和省级快速掌握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项目组根据部课题组要求及国家和省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结合 SPOT 5 卫星影像光谱特征和纹理信息,经充分研究和论证,制定了切合河南实际、满足“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设”试点项目需要的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该标准中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3 个大类,耕地、园林地、其他农用地、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10 个二级类,此外,根据个别地类特点,又分别从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中单独划分出公路林带、农业水利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水面和黄河滩地等 5 个三级类,分类标准与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协调、一致,符合国土资源土地分类标准体系。

(5)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为国家和省土地宏观管理提供了现势性较强的土地利用电子数据,为国内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考虑到国家和省级土地宏观管理的需要,根据项目制定的“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结合中地公司 MapGIS 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框架结构,项目组在 MapGIS 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和《基于遥感影像 1∶1 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等,并在标准中明确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分类、文件命名规则、数据分层格式及要求等,保证了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的一致性及数据库建设质量,为国家和省提供了翔实的土地利用现势数据。

5 结 语

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先进,尤其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将遥感影像在土地管理方面的应用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如何在影像数据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力和财力投入已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在科研与生产过程中,提出的采用 GPS 外业实测控制点作为影像校正控制资料、GPS 像控点图形图像数据建库及基于国家和省级土地管理需要而提出的基于遥感影像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等,进行了较好的诠释,为今后同类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 考 文 献

常庆瑞,等.2004.遥感技术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陈述彭,等.1998.遥感信息机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党安荣,等.2003.ERDAS IMAGING 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汤国安,等.2004.遥感数字影像处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徐柏清.1988.正射投影技术与影像地图[M].北京:测绘出版社

尤淑撑,刘顺喜.2002.GPS 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5):1~3

张继贤,等.2000.图形图像控制点库及应用[J].测绘通报(1)

(原载《测绘通报》2008 年第 10 期)

附属:学会下设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测绘仪器、海洋测绘、矿山测量、测绘经济与管理、地籍测绘与土地信息系统、测绘教育、科学普及、咨询、测绘名词审定、《中国测绘史》编辑、《测绘学报》编辑等15个专业(工作)委员会,这些机构分别挂靠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全国除台湾省以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测绘学会,全国还有70多个地市县级测绘学会,各地方测绘学会在业务上受中国测绘学会指导。 综合协调处:负责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负责学会公文运转及文秘档案管理;负责统一管理学会的印章;负责行政事务、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学会人员的劳动工资、医疗保险和福利;负责学会资产和财务管理;筹办理事长会议、秘书长办公会议、常务理事会议、学会工作会议、理事会及会员代表大会等工作会议;负责与地方学会及有关单位的联系及接待;负责分支机构的建设与管理;编辑学会内部情况通报或简报;负责学会年检、统计年报和年鉴编撰报送工作;承担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学术交流处(技术咨询与培训处):负责提出测绘学术活动规划、计划;组织或承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论坛和报告会;组织推荐科协系统“两院”院士候选人和其他各种优秀科技人才的推荐和评选工作;建立专家库,组织专家向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咨询服务;开展科研成果鉴定、项目评估、科学评价、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建立成果库,向有关部门提供测绘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测绘期刊和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组织测绘学科发展蓝皮书编写工作;负责会员的发展、服务与建库管理;承担咨询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科学技术普及处(国际联络处):提出科普工作规划、计划;组织开展科普活动,举办全国定向越野锦标赛和测绘行业定向越野大奖赛;负责学会国际联络、学术交流与外事工作;组织同港澳台地区民间团体和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编辑《会讯》;负责学会信息化建设和网站运行、管理和维护;举办各种展览会、展示会;承担国家测绘局科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办中国科协交办的各种科普组织活动;承担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测绘仪器分会的日常工作;承担测绘仪器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测绘通报论文比赛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可以发表测绘相关论文,评中级职称可用。《资源导刊 • 信息化测绘》杂志(ISSN1674-053X/CN41-1389/D)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 批准,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主管、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综合期刊。 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权威性的工作导向、最新的前沿学术理论、现代化的科技信息、 浓郁的市场特色、新颖活泼的编排风格,是广大读者了解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法律法规、信息动态、 工作经验、科研成果、学术理论的重要平台。投稿邮箱:

遥感学院、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测绘科学、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地球信息科学学报、遥感技术与应用等

按照它的要求投了再说

性质不一样,遥感学报四国内中文期刊中遥感类最好的期刊,测绘通报则是测绘方面较强,侧重点不一样,如果你是高遥感的,建议遥感学报,这个在遥感方面认可度很高的。

测绘通报论文模板

测绘通报是核心期刊,被CSCD数据库收录,发表核心期刊对论文的质量要求比较高。

论文硬性要求:严格控制在A4纸,五号字,4页,5000字内。 《测绘通报》投稿要求如下:1.用E-mail投稿,请在主题注明“测绘通新投稿”或“测绘通报修改补项”以免稿件混淆。 2.文章附件请用WORD文档发送,请注明第一、二作者个人简介(出生年月,性别,职称,民族,籍贯,研究方向);作者单位(到室或系);单位详细地址(到街或号),以便作者能够及时收到编辑部书面刊用或退稿通知,并请明确此文章的联系作者(请留联系作者的电话)。 3.请列出参考文献5-10条,不能超10条。(文章不需英文摘要,需留英文标题),参考文献最好引用一条《测绘学报》文章。 4.论文要求:严格控制在A4纸,五号字,4页,5000字内。 (正常的行距和页边距,图,表,参考文献,作者信息算在字数页数内)。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放在文章后面。 5.《测绘通报》投稿邮箱: 如出现其它地址,请仔细鉴别。 6.鉴于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向本刊投稿视为同意授权本刊出版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 7.此文在没有收到《测绘通报》编辑部初审结果(退稿)通知前请勿投它刊!来稿多,一般情况下2-3个月有初审结果

按照它的要求投了再说

性质不一样,遥感学报四国内中文期刊中遥感类最好的期刊,测绘通报则是测绘方面较强,侧重点不一样,如果你是高遥感的,建议遥感学报,这个在遥感方面认可度很高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