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镍对低温韧性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镍对低温韧性的影响研究论文

镍是优良的耐腐蚀材料,也是合金钢的重要合金化元素。镍在钢中是形成奥氏体的元素,但低碳镍钢要获得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要达到24%;而只有含镍27%时才使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改变。所以镍不能单独构成不锈钢。但是镍与铬同时存在于不锈钢中时,含镍的不锈钢却具有许多可贵的性能。 基于上面的情况可知,镍作为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在于它使高铬钢的组织发生变化,从而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及工艺性能获得某些改善。

镍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镍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增加钢的强度、韧性、耐热性,增加钢的防腐蚀、抗酸性及其导磁性等。镍还能够细化晶粒、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增加钢的硬度。

1、镍对组织的影响镍是强烈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为了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当钢中含有0.1%碳和18%铬时所需的最低镍含量约为8%,这便是最著名18-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分,奥氏体不锈钢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残余的铁素体可完全消除,并显著降低σ相形成的倾向;同时马氏体转烃温度降低,甚至可不出现λ→M相变,但是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从而使碳化物析出倾向增强。2、镍对性能的影响镍对奥氏体不锈钢特别是对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镍对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来决定,在钢中可能发生马氏体转变的镍含量范围内,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降低而塑性提高,具有稳定奥氏体组织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韧性(包括极低温韧性)非常优良,因而可作为低温钢使用,这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具有稳定奥氏体组织的铬锰奥氏体不锈钢,镍的加入可进一步改善其韧性。镍还可显著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加工硬化倾向,这主要是由于奥氏体稳定性增大,减少以至消除了冷加工过程中的马氏体转变,同时对奥氏体本身的冷加工硬化作用不太明显,不锈钢冷加工硬化倾向的影响,镍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冷加工硬化速率,与降低钢的室温及低温强度,提高塑性的作用,决定了镍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奥氏体不锈的冷加工成形性能,提高镍含量还可减少以至消除18-8和17-14-2型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的δ铁素体,从而提高其热加工性能,但是,δ铁素体的减少对这些钢种的可焊接性不利会增大焊接热裂纹丝倾向,此外,镍还可显著提高铬锰氮(铬锰镍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从而显著提高钢的成材率,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镍的加入以及随着镍含量的提高,导致钢的热力学稳定性增加,因此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好的不锈性和耐氧化性介质的性能,且随着镍含量增加,耐还原性介质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值得指出,镍还是提高奥氏体不锈耐许多介质穿晶型应力腐蚀的唯一重要元素,在各种酸介质中镍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需要指出,在高温高压水中的一些条件下,镍含量的提高导致钢和合金的晶间型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但是这种不利作用会由于钢及合金中铬含量的提高而获得减轻或受到抑制.随磁卡奥氏体不锈钢中镍含量的提高,其产生晶间腐蚀的临界碳含量降低,即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至于对奥氏体不锈钢耐点腐蚀及缝隙腐蚀的性能,镍的作用并不显著,此外,镍还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这主要与镍改善了铬的氧化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降低,并且镍含量越高越有害,这主要是由于钢中晶界处低熔点硫化镍所致,一般来说,简单的铬镍(及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仅用于要求不锈性和耐氧化性介质(比如硝酸等)的使用条件下,钼作为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加入到钢中使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钼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钢在还原性介质。

镍形成并稳定奥氏体,提高奥氏体含量,从而使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韧性的配合,并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及焊接等;同时提高其热力学稳定性和耐蚀性能。

低温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研究论文

低温会影响到细胞内各种呼吸有关酶的可逆失活。酶是生命活动的催化剂,所以呼吸作用减弱。升温后会恢复。高温会使它不可逆失活,无法恢复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酶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太高,酶会失活,温度太低酶的活性也降低,呼吸作用也就弱。

首先指出不是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而是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当氧气浓度逐渐降低时细胞的有氧呼吸的强度逐渐降低但无氧呼吸的强度会逐渐加强,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的块根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生产乳酸,高等植物其他的体细胞无氧呼吸生产酒精和二氧化碳。

低温是通过抑制呼吸酶的活性,从而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的。白天增大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使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得多;晚上适当降温,使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分解的少,有助于增产

实验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论文

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1.温度影响酶活性,影响淀粉分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变蓝及蓝色深浅判断酶的活性变化;2.淀粉能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恒温箱,碘液,淀粉 实验过程: ①取若干试管,加入等量淀粉,标号为1,2,3,4,5,……放入相应恒温箱. ②取若干试管,加入等量淀粉酶,标号为1,2,3,4,5,……放入相应恒温箱. ③将对应的淀粉酶加入淀粉中放入相应恒温箱保温一段时间. ④保温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1.pH值影响酶活性,影响淀粉分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变蓝及蓝色深浅判断酶的活性变化;2.淀粉能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碘液,淀粉 实验过程: ①取9只试管,标号,分别加入0.5%的淀粉溶液2mL加入等量淀粉. ②加完淀粉溶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3、4、5、6、7、8、9、10、11,并将9只试管都进行37℃恒温水浴. ③等到9只试管的温度都恒定在37℃时,分别9只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继续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5号试管(即pH为7的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9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1.温度影响酶活性,影响淀粉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变蓝及蓝色深浅判断酶的活性;2.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恒温箱,碘液,淀粉实验过程:1.取若干试管,加入等量淀粉,标号为1,2,3,4,5,……放入相应恒温箱 2.取若干试管,加入等量淀粉酶,标号为1,2,3,4,5,……放入相应恒温箱 3.将对应的淀粉酶加入淀粉中放入相应恒温箱保温一段时间。 4.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你好,我们以唾液淀粉酶为例为验证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1)操作步骤: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2)结果见表12-1。请回答:(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案(1)在该实验中,只有在恒温的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2)淀粉已完全水解(3)提高唾液的稀释倍数(4)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值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酶由蛋白质或RNA组成,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失活。不会改变。

温差对鸡群的影响研究论文

(1)肉鸡

肉鸡对环境温度的要求:1~3日龄为34~35℃,4~7日龄为32~33℃,以后每周下降2~3℃,到第三周周末降至27℃,直到20~21℃,停止降温,并保持这一温度。育雏期间,炎热天气要注意防止舍温过高,每周可降3℃,冬季要注意防寒流及贼风,每周可降2℃。降温要均匀,不能过快或过慢。温度是否合适可以通过观察雏鸡的行为状态来判断。温度适宜时,鸡只分散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顺,食欲良好,饮水正常,粪便正常,鸡群20~30只为一群,且鸡群间相互走动。育雏前期的温度不足,会影响肉鸡正常的生理活动,表现为行动迟缓,扎堆,向热源靠拢,食欲不振,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增加死亡率,严重时大量雏鸡会窒息死亡。温度过高也会影响肉鸡的正常代谢,表现为肉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分布,精神懒散,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生长减缓。中后期环境温度过低,会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高温时,成年鸡张口呼吸,呼吸频率加快,食欲废绝,饮水过多,双翅外展,躁动不安,有时会拉稀粪。若环境温度超过42℃,鸡会出现呼吸衰竭,酸中毒死亡。高温对于鸡的生长不利,减少了采食量,影响增重速度,肉质会降低。温度过低时,饲料消耗高,同样影响增重速度。

(2)蛋鸡

①1~8周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不适是造成很多疾病和事故的原因,温度过高,会影响鸡的正常代谢,雏鸡食欲不振,体质变弱,生长发育缓慢;温度过低,很容易导致雏鸡感冒,诱发雏鸡白痢。各周龄雏鸡对温度要求各不相同(表6-2)。

表6-2 各周龄雏鸡的适宜温度(℃)

②8~20周龄。保持在20℃左右即可。

③产蛋期。成年鸡适宜温度为5~28℃,产蛋适宜温度为13~20℃,13~16℃时,产蛋率最高,当温度超过21℃时,每升高1℃产蛋率下降0.5%,在25~30℃之间,温度每升高1℃,产蛋率下降1.5%,蛋重减轻0.3克,冬季舍温9~12℃可不必采暖,夏季超过23℃,要采取降温措施。

(3)肉用种鸡

①育雏期。育雏期的温度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见表6-3。

表6-3 肉用种鸡0~3周龄的适宜温度(℃)

以上是肉种鸡21日龄前的温度要求,3周龄后鸡舍温度保持在20℃左右。

②育成期。该期适宜的温度为18~20℃。

③产蛋期。成年种鸡对温度的要求与蛋鸡产蛋期要求基本一致。

温度是肉鸡生长必备条件之一,所以调控好鸡舍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养殖户必须先了解温度对肉鸡的影响,在做管控较好。温度是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育雏给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小群高,大群低;阴雨天高,晴天低;夜间高,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开始温度较高,不能与孵化出雏的温度相差太大,否则雏鸡不适应,团缩打堆不愿活动,更不会采食,无法正常生长。一般1~2日龄育雏温度(鸡背高度或网上5厘米高度)为34~35℃,舍内温度27~29℃。以后每7天降低3℃,到第28天温度降至21℃左右,以后即保持这个温度。在降温的过种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温,另处还要考虑天气情况,降温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速度太快雏鸡不适应,生长速度降低,死亡增加。育雏温度是否适宜,主要看鸡群的行为表现,不能单凭温度测量,主要根据雏鸡的行为表现加以适当调整,做到看雏施温。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精神旺盛,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滑,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粪便多呈条状,饱食后休息时,在地面(网上)分布均匀,头颈伸直熟睡,无奇异状态或不安的叫声,鸡舍安静,温度低时,雏鸡行动缓慢,集中在热源周围或挤于一角,并发出“叽叽”叫声,生长缓慢、大小不均。严重者发生冒或下痢致死。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精神不振,趴于地面,两翅展开,张口喘息。大量饮水,食欲减退,高温会导至热射病致雏鸡大批死亡。

在保证鸡舍内,空气清新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通风时间,避免应过量通风而造成舍内水份大量流失。防止鸡舍空气湿度过大的基本措施,鸡场场址应选择在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区。为防止土壤水分沿墙上升,在墙身和墙脚交界处设防潮层。坚持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水系统,确保供水系统不漏水,并尽量减少管理用水。及时清除粪尿和污水。加强鸡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暖设计,冬季应注意鸡舍保温,防止气温降至露点温度以下。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并及时排除潮湿空气。使用干燥垫料,以吸收地面和空气的水份。

180度保温对铝的影响研究论文

铝的熔点为660.37 ℃貌似不会变软 因为是金属原子晶体

铝在200度下不会明显变软,这个温度刚好的做热处理的温度,内部的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

铝合金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1/k)为24.10-6,是铁的2倍,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设备与刀具对工件精度的影响,还要根据环境对工件温度的影响变化来微调加工数据,温度的变化引起工件长度方向加工尺寸的变化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环境温度小于10℃或大于30℃时,工件长度随温度变化量不稳定,无法保证加工尺寸。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加工和测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加工尺寸计算我们可以计算铝合金型材在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的尺寸变化,即线性膨胀/收缩率公式如下:L=L0(1+αΔT)第 2 页其中:L为当前环境温度下的实际测量值,L0为20℃时理论值ΔT=T1-T2,T1为当前环境下的实际温度,T2=20℃铝热膨胀系数α=0.0000241(铝合金各种牌号稍有差别,但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都是24左右)测量:用卷尺/精确度+/-1mm例如:24.2m的铝合金型材,在温度升高1℃后的长度为:L=24.2(1+0.0000241×1)=24.20058m。24.2m的铝合金型材,温度变化1℃长度变化0.58mm。利用上述公式,将图纸中要求的加工尺寸换算到加工车间实际的环境温度下的加工尺寸,如:车间当前温度在15℃,那么,图纸要求加工至24.2m的尺寸当前温度环境下需要加工至尺寸为:L=24.2(1-0.第 3 页0000241×5)=24.197m,比图纸尺寸应减少3mm。同理,假如车间当前温度在25℃,则需要加工至24.2029m,比图纸尺寸要增加3mm。同样,边梁上在长度方向的所有线性加工尺寸都要如此类推通过计算后按照计算的数值进行加工编程及数据微调。2、测量尺寸计算在进行工件的尺寸测量时,先测量出当前温度下的尺寸值,并应用上面的公式进行反推计算出工件在20℃下,尺寸是否达到图纸的尺寸要求:L=L0(1+αΔT)推出L0=L/(1+αΔT)。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知,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以20℃为基准,20m型材为参考,温度每升高或降低一度,长度尺寸相应的增加或减少0.4mm左第 4 页右。加工时工艺员需要根据当前的工件温度来调整加工参数。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温度参数实际上应为工件的温度,即表温仪测量的工件表面的温度,在生产中一般以车间的环境温度为计算值即可,但要保证原材料存放于车间24小时以上,即与车间的环境温度基本一致。通过以上的科学计算及实际测量出的数据,加工完后的工件尺寸基本与理论数据吻合。产品在批量供应客户后,经过与其他部件的组装调试均能够满足组对精度要求,产品的尺寸精度及质量稳定性得到了客户的极大认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