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畜牧业杂志2022第6期

发布时间:

中国畜牧业杂志2022第6期

最近一段时间,整体淘汰蛋鸡的价格还是非常好的,和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淘汰鸡价格可谓是令养殖户朋友们非常开心的,这就会令很多养殖户朋友不舍得淘鸡,惜售,想等更高的价格。在平时的聊天中也会有不少养殖户朋友咨询:淘汰鸡何时淘汰最好?还会再涨吗?这两天局部地区淘汰鸡价格涨了点,安徽、江苏、河南、山东个别地区主流红鸡,活禽价格到了5.7元/斤。活禽一次拉鸡量少,屠宰场屠宰价格,依然不高,屠宰场开出的平均价格在5.1元/斤左右,东北和其他地区有不少4.8元/斤的价格,粉鸡价格则更低,基本维持在4.3元/斤以上,高价区,基本维持在4.8-4.9元/斤,全国整体淘汰鸡价格不高,差价过大,鸡贩子就该跨省拉鸡,或者跨省屠宰运输冰鲜鸡了。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利润水平

1、规模养殖生猪净利润水平

2021年3月以来,中国规模化养殖生猪净利润水平波动较大,2021年3-4月净利润为正,但呈下降趋势;2021年5-10月,净利润为负,其中2021年9月跌至-668元/头;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净利润为正;2022年2-4月净利润再次为负;2022年5-11月,净利润波动上升,2022年11月中国规模化养殖生猪净利润达到1054元/头。

2、散养生猪净利润水平

中国散养生猪净利润与规模化养殖生猪净利润变化情况整体一致。2021年3月以来,中国散养生猪净利润最低值发生在2021年6月,为-665元/头;净利润最高值发生在2022年10月,达到1246元/头。

3、代表性企业生猪养殖净利润水平

从生猪养殖行业代表性企业净利润情况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天邦食品、温氏股份、天康生物、罗牛山、唐人神六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其中,牧原股份、天邦食品、温氏股份位于行业前三名,净利润分别为18.25亿元、10.02亿元和8.8亿元。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成本水平

1、规模养殖生猪成本水平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3月以来,中国规模养殖生猪成本整体呈先下降再上升的发展趋势,从2021年3月的2884元/头下降至2022年2月的1891元/头,再上升至2022年11月的2297元/头。整体来看,规模养殖生猪成本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

2、散养生猪成本水平

中国散养生猪成本水平与规模化养殖生猪成本水平变化情况整体一致。从2021年3月的2971元/头下降至2022年2月的1898元/头,再上升至2022年11月的2367元/头。整体来看,散养生猪成本控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还行,不是太赚钱。我家就是养猪的。以种地为主我上着班养着几十头猪挺不错的。

还可以,适合养,因为现在猪肉价格还是挺高的。

中国钢铁业杂志2022年第6期

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很快就要开始,博弈各方目前都在互相试探底线。坐拥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的位置,在力拓窃密案的阴影和多一些计划还是多一些市场的艰难抉择下,中国钢铁业既信心满满信誓旦旦,又有几许惶惑和忧虑。 惶惑和忧虑,来自对利益和市场主动权的艰难把握。我国目前由宝钢一家代表中国钢铁企业与外方谈判的方式,沿袭的是日美的做法。对这样的方式,笔者一直持怀疑的态度。日本钢铁业产业集中度非常高,而且钢铁集团就那么几家,彼此差异化竞争比较明显,在海外又有许多股份和权益,对原料价格的消化能力自然就比较强,由谁去谈判都影响不大。而我们呢?钢铁企业成分复杂,数量散、多且规模偏小,宝钢一家,其实无法照顾到大多数企业的利益,也无法集中和体现全行业的智慧,更无法托起整个行业的发展责任。 中钢协意在“一统江山”。他们最近提出的按中国财会年度结算、整合长协与现货市场、统一铁矿石进口价格三条建议,市场反响很大。有人甚至进一步提出,可以让中钢协统一进口价格、统一购买渠道和统一对外采购。这样一来,蛋糕人人都有,市场皆大欢喜,我国谈判的话语权还可以大大加重。这似乎是一种无可挑剔的策略。 但是仔细想来,铁矿石如果集中采购,其指标分配是一件非常繁琐且费时费力的事情,难免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以行政手段来对待资本结构、法人结构和利益结构如此复杂的钢铁业,似乎也不明智,有悖于我们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它在急剧扩张协会权力的同时,将人为地限制市场的自由交易,阻碍企业的活力和创造性。 统死不好,那么,全部放开呢?也就是说,让所有钢铁和外贸企业都拥有平等的铁矿石进口资质,而不是仅限于目前的100多家,情况又会怎样呢?表面上看,进口放开之后,倒卖铁矿石行为会因无利可图而消失,市场变得公平而透明。但实际上,目前铁矿石的市场已是严重的卖方市场,国际上70%以上铁矿石又集中在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企业手里,放开进口之后,难免出现群狼扑食、万人过江的局面。在这个时候,巨头们就像手里拿着“肉”和“救生圈”的人,隔岸观火的是他们,坐收渔利的,更是他们。 显然,对待铁矿石的乱局,走极端不行,习惯性思维也不行。这需要我们运用新思维去破解,必要时可以另辟蹊径。从当下来看,似乎可以在宝钢之外多增加一两个谈判主体,以体现他们背后各自的巨大需求,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市场力量。从中长期来看,则应该以提高规模效益和产业集中度为目标,汰劣存优,并小为大,开辟出一个健康平稳、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最终服务于经济全局和国家利益。

下文中达咨询整理的关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介绍。1.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则要求a)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b)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c)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d)重要环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2.钢铁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准入条件a)建设烧结机使用面积180平方米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6米及以上;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电炉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b)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钢生产规模800万吨及以上。c)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钢综合能耗高炉流程低于0.7吨标煤,电炉流程低于0.4吨标煤,吨钢耗新水高炉流程低于6吨,电炉流程低于3吨,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其它钢铁企业工序能耗指标要达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d)钢铁建设项目要节约用地,严格土地管理,有关部门要抓紧完成钢铁厂用地指标和建筑系数标准修订工作。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并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体系建设、资源保障和供给质量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做出了具体要求。对此全国各省市也陆续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本文将对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钢铁行业政策的重点内容及发展目标进行深度解读。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宝钢股份(600019)、河钢股份(000709)、沙钢股份(002075)、鞍钢股份(000898)、安阳钢铁(600569)、山东钢铁(600022)、华菱钢铁(000932)、马钢股份(600808)、本钢板材(000761)、包钢股份(600010)等。

本文核心内容:钢铁行业政策历程、国家层面钢铁行业政策、31省市钢铁行业政策、31省市钢铁行业发展目标。

1、政策历程图

自建国后的五十余年内,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01-2005年:钢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167.37亿元,超过1949~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

但是在钢铁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至“十五”初期,我国对钢铁市场的巨大需求估计不足,制定的相应发展规划与实际差距较大;产业发展布局缺乏统筹安排;技术进步跟不上新增产能的发展,产品品种质量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企业联合重组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落后产能亟待淘汰,钢铁行业的现代销售体系不健全,大宗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链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等。这些问题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需要认真面对并着手解决的。

“十五”至“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历经了从“高速发展”到“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变化;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规划重点基本均集中在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钢铁产能和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实现合理布局等。

“十五”计划(2001-2005年)至“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着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严格控制新增钢铁生产能力,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发展方向;从“十二五”规划开始(2011-2015年),明确了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量和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等要求,以实现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十三五”期间,规划明确了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压减粗钢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等目标;

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布局结构合理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以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等,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钢铁行业政策汇总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规划,内容涉及5G网络建设、终端IPv6升级改造、“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建设等;2020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主要政策规划汇总如下: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

——钢铁行业重点政策规划解读

(1)《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年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构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2)《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从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和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落实等方面,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指引:

——国家层面钢铁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围绕炼油、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17个行业,提出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工作方向和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对于钢铁行业,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中有关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指导内容如下:

3、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钢铁行业政策汇总

根据《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将力争实现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截至2022年5月1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发布了“十四五”时期和至2025年末的钢铁行业发展规划,重点内容涉及禁止钢铁行业新建和扩建、推进行业高端绿色化发展、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目标:

——31省市钢铁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提出了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其中,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和山西等钢铁生产大省提出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标、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钢铁行业总投资额等具体发展目标;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提出钢铁及相关行业营业收入目标、废钢回收利用量等发展目标;此外,北京、广东等省份虽未公布具体的数据指标,但也提出了钢铁行业的具体发展目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业内最知名的报纸和杂志:《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业》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2019年第10期

扫描查询。中国畜牧杂志是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畜牧杂志》创刊于1953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根据查询中国畜牧杂志官网显示中国畜牧杂志是通过扫码观看第几作者的。据2019年10月《中国畜牧杂志》编辑部官网显示,《中国畜牧杂志》编辑委员会有顾问7人、委员75人。

主要国际期刊文章:* Chinese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n 2010: Regional Perspectiv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3/2005 (55), p. 61 – 68.(英文,SCI收录论文) 1/2*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arket Policy on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 In: Food Policy, Vol. 27/5-6 (2003), p. 561-573.(英文,SCI和SSCI收录论文) 1/1* Agrarmarktpolitik in China nach dem WTO-Beitritt: Reformen und Perspektiven.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4/2002 (52), p. 249 – 254。(德文,SCI收录论文)1/1* Chinese Agriculture after the WTO Accession: Competitiveness and Policy.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 Vol. 40 (2001), No 3, p. 251-268. (英文)1/1* Zur Frage der Wettbewerbsfähigkeit der chinesischen Landwirtschaft nach dem WTO-Beitritt.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9(2001), p 97-111. (德文,SCI收录论文) 1/1* Auswirkungen der chinesischen Agrarmarktpolitik auf die Pflanzenproduktion in der Provinz Zhejiang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6(1998), p.115-130。(德文,SCI收录论文)1/1* Ueberlegungen zur Entwicklung der Landwirtschaft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0(1995), p.315-327。(德文,SCI收录论文)1/2*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Catalysts for Increased Chinese Food Quality.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 Studies,Vol 26, Issue 1, 2008. 1/2* Integrating Africa to Global Economy: Seeking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of Sino-US and European Union.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4 (10), pp. 903-912, October, 2009. (英文,SSCI收录论文)2/2* Policy Reform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 I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ume 81, Issue 1, October 2006, Pages 61-79. (英文,SSCI收录论文)3/3近年来主要国内期刊文章:* 兼业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及其性别差异 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6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出口增长的就业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9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 第04期。(浙大一级期刊)。1/3* 江西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年第8期。2/2* 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与收敛: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11年4期。1/2*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如何优化治理家族企业。《中国外资》,2011年第14期,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2011年08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式的优化研究——以北京顺义区某村生猪养殖为例。《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第6期。(浙大一级期刊)。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05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3* 水资源协调利用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1年03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2* 跨区水利工程投入与受益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水利学报》,2010年第8期。(浙大一级期刊,EI收录)。1/3* 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10期。(浙大一级期刊)。2/2* 集约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来自北京顺义区农村的政策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4期。1/4* 中国工业减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第10期。1/2*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5期,人大全文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0年10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粮价波动下的东部动物性食品消费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4期。2/2* 农民工健康权益问题的理论分析:基于环境公平的视角. 《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的AIDS模型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第9期。2/2*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人地关系, 非农就业与劳动报酬的影响效应。《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3*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实证。《经济地理》,2008年第5期。(浙大一级期刊)。2/2* 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1/2* 收入增长中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趋势实证研究。《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1/2* 上海财政支农结构及政策优化评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技术经济》,2008年第11期。1/2* 农地流转供求关系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玉米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4年。《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4期。2/2* 谈大学生“村官”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浙江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及综合评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3*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2* 干旱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农户行为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教育资源不均等对收入差异影响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6期。1/2* 关于我国教育发展与收入差异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4期论点摘编。1/2* 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动因分析:基于CMSA模型。《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2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农业产业化中农户经营风险特征及有效应对措施。《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1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3* 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2期。2/2* 俄罗斯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世界农业》,2006年第1期。2/2*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协整关系与引导关系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2006年第4期。2/3* 市场化转型中的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对浙江、湖北两省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2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6年第5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反应:以浙江为例的MOTAD模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粮食供求展望:一个分区域、多市场模型的模拟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1/1* 重构农业对社会的贡献。《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对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变化趋势的基本判断及其政策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7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1* 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区域化市场均衡模型。《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浙大权威期刊)。1/2* 农业行业协会:利益代表而非经济合作。《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转载。(浙大权威期刊)。2/2* 粮食政策市场化改革与浙江农作物生产反应:价格、风险和定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农业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政策改革。社会科学报,2002年总第803期,第三版。* 明天的农业:激励、制度、基础设施和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6期。1/2*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制度。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兽医杂志属于核心期刊,投稿难度比较大,而且审稿时间比较长,需要提前1年左右开始准备投稿。如果题主想发表兽医方面的期刊,可以考虑下《畜禽业》、《吉林畜牧兽医》、《湖北畜牧兽医》等,审稿难度不是特别大,而求审稿时间也不会太久,当然得根据自身要求来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湖北畜牧兽医》杂志不属于畜牧兽医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含金量肯定不能和核心期刊的相比畜牧兽医核心期刊介绍如下:1、畜牧兽医学报2、中国兽医学报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5、中国兽医杂志6、草业学报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8、草地学报9、动物营养学报10、蚕业科学11、黑龙江畜牧兽医12、草业科学13、中国家禽14、动物医学进展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17、饲料工业18、中国畜牧杂志19、饲料研究20、中国畜牧兽医《湖北畜牧兽医》杂志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省级畜牧兽医专业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42-1349/S;国际刊号:ISSN1007-273X;邮发代号:38-352。本刊为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全国畜牧类核心刊物,湖北省唯一畜牧兽医类专业期刊。

中国畜牧杂志社

此刊很不简单,重点核心,此类的刊,不是花钱就能办的了的,对作者本身的资历、论文的学术成果都有很高的要求,投稿邮箱无法直接填写,我发到你的百度hi上了

本刊是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对核心期刊的审核都比较严,版面费相对比较高。你也可以投在《畜牧兽医科技信息》国家级<《养殖技术顾问》省级 这些都比较容易投稿。

《中国畜牧业》杂志社是1998-10-22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农牧大楼534室)。

《中国畜牧业》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7001665898,企业法人孔学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国畜牧业》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中国畜牧业》期刊(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号);组织经济信息交流活动;畜牧兽医方面的信息咨询;销售饲料添加剂(不含兽用生物制品)、电子计算机软件、农业机械;设计、制作印刷品广告;利用自有《中国畜牧业》杂志发布广告。(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815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畜牧业》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